CN105008607A - 纺粘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纺粘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8607A
CN105008607A CN201380071110.0A CN201380071110A CN105008607A CN 105008607 A CN105008607 A CN 105008607A CN 201380071110 A CN201380071110 A CN 201380071110A CN 105008607 A CN105008607 A CN 105008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un
woven fabrics
bonded non
embossing
nonwoven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11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8607B (zh
Inventor
神野文夫
桥本雅彦
大梅聪
牧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Oji Paper Co Ltd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Oji Pap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08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8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7Addi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yarns or filaments produced by we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感优良的纺粘无纺布。【解决方案】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在将热可塑性树脂纺纱并聚集成连续的纤维之后,利用具备在上述纤维的流动方向和其正交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压花的压花辊,对上述纤维间进行加热及加压来得到。在此,压花面积率为5~12%。此外,相邻上述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3mm。此外,所得到的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基于KES弯曲刚性测试机的弯曲刚度[g/cm2/cm]/单位面积重量[g/m2]×104)为5~15cm-1。此外,基于所得到的无纺布的KES压缩特性测试机的压缩特性回弹性(RC%)为60~75%。

Description

纺粘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施了压花加工的纺粘无纺布。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构成如一次性尿布和尿垫那样的吸收性物品的薄片部件,使用了无纺布。构成一次性尿布等的无纺布,例如由于直接接触婴幼儿的肌肤,特别需要柔软性和触肤感优良。
在此,作为左右无纺布的柔软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已知的有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纤维直径以及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此外,即使是纤维直径和单位面积重量相同的无纺布,已知通过实施压花加工提高其柔软性(例如,专利文献1)。一般来说,所谓压花加工是在表面具有多个压花(突起)的压花辊和表面平坦的砧辊之间导入无纺布,通过两个辊的挤压压力对无纺布赋予凹凸的加工。通过实施压花加工,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之间的连结解开,直接接触穿戴者的肌肤的无纺布的表面积较小,因此能够提高无纺布的柔软性的感官评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2007/091444号手册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即使通过对无纺布实施压花加工,能够赋予某种程度的柔软性,也会导致无纺布的身骨和弹力变差,此外在无纺布的表面上起毛明显,结果手感变差。此外,利用这种无纺布形成一次性尿布,也不能提供良好的穿戴感。因此,无纺布不仅需要柔软性,还必须维持综合考虑了身骨、弹力、及起毛等的良好手感。
在此,一般来说,已知无纺布的身骨被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所左右,此外无纺布的弹力受到无纺布的压缩特性的影响。但是,若为了对无纺布赋予良好的身骨,调整这种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和单位面积重量,来提高无纺布的弯曲刚性,则反而无纺布的压缩特性降低,结果存在无纺布的弹力受损的问题。反过来,若为了对无纺布赋予良好弹力,提高无纺布的压缩特性,则无纺布的弯曲刚性降低,存在无纺布的身骨变差的问题。如上,在现有的技术中,很难在适当范围内兼顾无纺布的弯曲刚性和压缩特性。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实施了压花加工的纺粘无纺布,其柔软性、身骨及弹力等表现适当的性能,手感优良。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专心研究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的结果,得到了如下经验知识:通过调节对无纺布赋予的压花的物理结构或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化学构成,能够得到尽管对弯曲的刚性较高,但是可恢复压缩特性的无纺布。即,即使比现有的纺粘无纺布弯曲刚性高,只要压缩特性在特定范围内,就能够得到通过感官评价可评价为手感在现有的纺粘无纺布以上的优良纺粘无纺布。此外,本发明者们基于上述经验知识想要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并完成了本发明。
若具体说明,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结构。
本发明涉及纺粘无纺布。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是在将热可塑性树脂纺纱并聚集成连续的纤维之后,利用具备在上述纤维的流动方向和其正交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压花的压花辊,对上述纤维间进行加热及加压来得到。
在此,对无纺布赋予的压花的压花面积率为5~12%。
此外,相邻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3mm。
此外,弯曲刚性指数(基于KES弯曲刚性测试机的弯曲刚度[g/cm2/cm]/单位面积重量[g/m2]×104)为5~15cm-1
并且,基于KES压缩特性测试机的压缩特性回弹性(RC%)为60~75%。
如上述构成,即使是弯曲刚性指数较高的纺粘无纺布,通过将压缩特性(压缩特性回弹性)维持在上述的规定范围内,能够得到预想不到的手感比现有纺粘无纺布良好的感官评价。在上述构成中,作为将压缩特性保持在规定范围主要因素,确定了对无纺布赋予的压花的物理特性。即,如上所述构成,将压花面积率设为较小以及将相邻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设置为较宽,是可将纺粘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相较性地提高以及可将压缩特性回弹性设为较高值的主要因素。如上,通过对纺粘无纺布赋予压花的同时,将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回弹性设在本发明特有的值的范围内,可表现柔软性、身骨及弹力等表现适当的性能,能够提供手感优良的无纺布。
接着,对本发明的构成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化学构成进行说明。构成纤维通过具备以下说明的化学构成,可将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回弹性设定在本发明特有值的范围内。
即,形成纺粘无纺布的热可塑性树脂优选为聚丙烯类树脂。
此外,上述聚丙烯类树脂优选包含低结晶性聚丙烯和高结晶性聚丙烯。
在此,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含有量以低结晶性聚丙烯与高结晶性聚丙烯的含有量的合计值作为基准,优选为5~50重量%。
此外,低结晶性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30~70g/10分。
并且,高结晶性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20~100g/10分。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是使用含有低结晶性聚丙烯及高结晶性聚丙烯的聚丙烯类树脂组成物制造。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低结晶性聚丙烯是立体规则性适度紊乱的结晶性聚丙烯,具体来说使用满足以下特性的聚丙烯。
即,本发明中使用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mmmm]为30~80摩尔%。
此外,间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rrrr]和[1-mmmm]满足[rrrr]/[1-mmmm]≦0.1的关系。
此外,间同立构-全同立构-间同立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rmrm]超过2.5摩尔%。
此外,全同立构三单元组分率[mm]、间同立构三单元组分率[rr]及三单元组分率[mr]满足[mm]×[rr]/[mr]2≦2.0的关系。
此外,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
此外,分子量分布(Mw/Mn)小于4,
并且,沸腾乙醚提取量为0~10重量%。
此外,作为将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回弹性设在本发明特有的值的范围内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例举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维径优选为0.5~1dtex以下。
此外,优选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在构成表面或者背面的至少一个面的纤维层含有润滑剂。
发明效果
本发明实施了压花加工的纺粘无纺布,其柔软性、身骨及弹力等表现适当性能,能够提供手感优良的无纺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压花的例子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示出压花图案的例子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示出点状压花图案的例子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示出线状压花图案的例子的示意俯视图;
图5是示出在实施例中使用的压花图案的配置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下面说明的方式,还包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以下的方式在自明的范围内可适当修改。
此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A~B”只要没有特别限制,而是表示“A以上B以下”。
(1.纺粘无纺布)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是在将热可塑性树脂纺丝聚集为连续的纤维之后,通过在纤维的流动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上具备多个并行的多个压花的压花辊,对纤维之间进行加热及加压来得到。例如,纺粘无纺布,首先,将从熔融纺丝模具吐出的长纤维组导入到吸气管等中来延伸并开纤之后,聚集到输送带上来得到纤维网。接着,通过适当的方式在接合形成纤维网的长纤维组之间来制造。特别是,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通过压花加工,对输送带的流动方向和其正交方向赋予规则排列的凹凸,对在形成纤维网的长纤维群之间进行热接合来制造。通过压花加工得到的纺粘无纺布,将长纤维之间加以固定时不使用粘合剂,因此对皮肤的刺激较少,通过热风加热,与纺粘无纺布相比,有柔软性优良的优点。本发明的无纺布,在加热具有突起状压花的压花辊和表面平滑的砧辊之间导入纤维网后,通过两辊的挤压压力对纤维网进行加热加压,在与压花辊的突起对应的部分,对长纤维组之间进行热熔融粘接来得到。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以使得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回弹性(压缩特性恢复率)处在规定范围内的方式,调整对无纺布赋予的压花物理结构和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化学构成。
〔弯曲刚性指数〕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弯曲刚性指数成为5~15cm-1。本说明书弯曲刚性指数是通过KES弯曲刚性测试机的弯曲刚度[g/cm2/cm]/单位面积重量[g/m2]×104式表达。即,弯曲刚性指数是在将纺粘无纺布的弯曲刚度[g/cm2/cm](KES弯曲刚性测试机可测定)用单位面积重量[g/m2]标准化的范围规定的。弯曲刚性指数[cm-1]主要是表示纺粘无纺布的身骨或针的指标。若弯曲刚性指数为5cm-1,则纺粘无纺布上不生成身骨,接触肌肤时的触感降低,无纺布的手感受损。相反,若弯曲刚性指数超过15cm-1,则纺粘无纺布的肌肤接触变硬,无纺布的手感变差。因此,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弯曲刚性指数优选为5~15cm-1,可以是6~14cm-1或者7~13cm-1,特别优选为6~10cm-1。在此,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弯曲刚性指数显示5~15cm-1,成为较高的值。若纺粘无纺布显示如本发明的那样的弯曲刚性指数,则通常肌肤接触变硬手感受损的倾向,但是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如以下说明,能够使压缩特性回弹性(压缩特性恢复率)维持较高值,因此虽然身骨较强但因形成有具有稳定弹力的无纺布,通过感官评价能够得到手感在现有纺粘无纺布以上的良好评价。
〔压缩特性回弹性〕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压缩特性回弹性(RC%)成为60~75%。压缩特性回弹性(RC%)表示值接近100%的程度压缩特性的恢复性,主要成为表示纺粘无纺布的弹力的指标。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虽然弯曲刚性比较高,但是通过将压缩特性回弹性维持在上述特定范围内,能够得到手感在现有纺粘无纺布以上的良好评价。即,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弯曲刚性指数为5~15cm-1较高,因为若压缩特性回弹性(RC%)小于60%,则不产生无纺布的弹力,较硬的肌肤接触直接传递到肌肤,手感受损。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弯曲刚性较高,因此压缩特性回弹性(RC%)超过75%,肌肤接触较硬,弹力过大,例如在使用这种无纺布制造一次性尿布时,存在无纺布对肌肤的舒适感变差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优选压缩特性回弹性(RC%)为60~75%,可以是62~74%,63~73%,或者65~72%,特别优选66~72%。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如上所述,弯曲刚性指数在5~15cm-1的范围内,且,压缩特性回弹性(RC%)在60~75%的范围内,从而虽然弯曲刚性较高,但是成为压缩特性可恢复的无纺布。由此,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通过感官评价能够得到手感在现有纺粘无纺布以上的良好评价。为了将纺粘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回弹性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只要将对无纺布赋予的压花的物理结构或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化学构成适当调节就可以。因此,下面对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赋予的压花物理结构或构成本发明的纺粘的无纺布纤维的化学构成进行说明。
(2.压花)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在具备纤维的流动方向及其正交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压花的压花辊和具有平滑面的砧辊之间导入纤维网,通过对纤维之间进行加热及加压来得到。例如,图1是示出形成在压花辊表面上的多个压花的概要的立体图。在图1中,示出一般形成为点状的压花的例子。此外,图2是示出形成在压花表面上的压花的概要的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压花辊具有多个压花,优选在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流动方向及其直行方向上以规则准确的间隔排列。此外,图1及图2中在各压花的顶部施加了斜线。
在本发明中,对纤维之间进行加热及加压的压花的压花面积率为5~12%。此处的压花面积率是表示多个压花的总平面面积在包含该总平面面积和非压花部分的压花辊周面的全平面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各压花10的顶部11形成平面。通过在各压花10的顶部11(平面)和砧辊的平滑面之间进行加热加压,将纤维之间接合,在纺粘无纺布上形成多个凹部。因此,若计算压花的总平面面积在压花辊周面的全平面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则实质上,能够求出刻印在纺粘无纺布上的凹部的总面积在进行了压花加工的全面积中所占的比例。
该压花面积率,一般来说,能够通过以下的计算式来求出。
计算式:(S1/S2)×100(%)
定义:S1=全压花突起的总平面面积
S2=压花辊的全面积
此外,如图2所示,压花面积率还可以根据1个压花图案求出。在根据1个压花图案求出压花面积率的情况下,只要使用以下的计算式就可以。
计算式:〔(a×b)/(P1×P2)〕×100(%)
定义:a×b=压花突起的平面面积
P1×P2=包含突起的平面面积和非压花部的面积的单位面积
如上所述,通过将压花面积率设定为5~12%的范围内,能够对无纺布赋予柔软性,并且,作为用于将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回弹性调整到上述的本发明特有值范围内的一个要素。即,若设压花面积率小于5%,则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降低而变成小于5cm-1,在不产生适当弹性的情况下压缩特性回弹性(RC%)变成小于60%,不能发挥本发明特有的无纺布的手感。同样,若压花面积率超过12%,则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超过15cm-1,并且不产生适当的弹性的情况下压缩特性回弹性(RC%)变成小于60%,不能发挥本发明特有的无纺布手感。因此,在本发明中,压花面积率优选为5~12%,且可优选为5.5~10%、6~9%或7~8%,而特别优选为6.4~8.3%。
在本发明中,相邻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是1.5~3mm。例如,在图2所示的压花图案中,相邻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用符号SD表示。如图2所示,关于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SD,只要测量相邻压花平面顶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就可以。通过设相邻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3mm的范围内,能够对无纺布赋予柔软性,并且作为将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回弹性调整到上述本发明特有值的范围内的一个要素。即,若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1.5mm且超过3mm时,则很难设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为5~15cm-1,设压缩特性回弹性(RC%)为60~75%。因此,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优选为1.5~3mm,也可以是1.5mm~2mm,或者1.5mm~1.7mm。
在本发明中,压花的形状可以规定三角柱、四角柱、圆柱、三角锥台、四边锥台、圆锥台、直线状、斜线状、正方格子状或者交错状等,且可规定上述压花面积率及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在使纺粘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回弹性(RC%)维持在上述本发明特有的值的范围,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形状。此外,在压花顶部侧的角部也可以实施所谓圆角加工或倒角加工。
例如,在图1及图2所示的示例中,各压花10的形状成为四边锥台,压花10的顶部11成为正方形。此外,在图1及图2所示的示例中,压花10配置成如下:形成其顶部11的正方形的1个对角线的延长方向与构成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流动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一致,正方形的另一对角线的延长方向与流动方向的正交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一致。在本发明中,压花的形状也可以是图1及图2所示的点状。
此外,图3及图4示出不同于图1及图2所示的图案的压花图案的例子。此外,关于图3及图4所示的各图案,用符号SD表示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图3及图4所示的压花图案。
首先,在图3(a)所示的示例中,各压花的形状成为四边锥台。在图3(a)所示的示例中,压花的形成其顶部的正方形的2个对角线的延长方向相对于构成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流动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及其正交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大约倾斜45度。
此外,在图3(b)所示的示例中,在各压花顶部的中心位置形成凹部,顶部的形状成为口字型。此外,在图3(b)所示的压花图案的情况下,不是以各压花的顶部形成的凹部宽度作为“相邻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SD”来测定,而是将顶部形成为口字型的压花彼此之间间隔作为“相邻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SD”来测定。
此外,在图3(c)所示的示例中,各压花的形状成为圆锥台。
图4(a)及图4(b)示出线状压花图案。
若具体说明,图4(a)表示正方格子状的压花图案。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正方格子状的图案,如图4(a)所示,沿着构成纺粘无纺布的纤维的流动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平行延伸的多个直线状压花和沿着流动方向的正交方向(图4的上下方向)平行延伸的多个直线状压花相互交叉形成格子状,格子之间的空间构成正方形的图案。在为正方格子状的压花图案的情况下,将在流动方向或者正交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压花彼此间隔作为“相邻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SD”来测定。
图4(b)表示交错状压花图案。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交错状图案,如图4(b)所示,表示沿着第1方向平行延伸的多个直线状压花和沿着第2方向平行延伸的直线状压花相互交叉形成交错格子状的图案。在此,上述第1方向和第2方向是至少与纤维的流动方向及正交方向不同的方向。尤其是,在图4(b)所示的示例中,交错状压花图案的第1方向相对于纤维的流动方向及正交方向倾斜大约45度,第2方向与第1方向正交,成为格子之间的空间形成正方形的图案。在交错状压花图案的情况下,将在第1方向或者第2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压花彼此间隔作为“相邻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SD”来测定。
图5(a)表示配置成正方格子状的点压花图案。即,在图5(a)所示的图案中,在分别对应于连续的多个正方形的角的位置配置了四边锥台形压花。
此外,图5(b)示出配置成三角格子状的点压花图案。即,在图5(b)所示的图案中,在分别对应于连续的多个三角形的角的位置配置了圆锥台形压花。
(3.无纺布的化学构成)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优选使用含有低结晶性聚丙烯及高结晶性聚丙烯的聚丙烯类树脂组成物制造。所谓低结晶性聚丙烯,表示立体规则性适当紊乱的结晶性聚丙烯,具体而言表示满足以下的特性(a)~(h)的聚丙烯。在将结晶性差别化的基准作为融点时,设融点为100℃以上的组成物为高结晶性聚丙烯,设融点小于100℃的组成物为低结晶性聚丙烯。
〔低结晶性聚丙烯〕
(a)熔体流动速率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30~70g/10分。此外,低结晶性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35~65g/10分,特优选为40~60g/10分。
(b)[mmmm]=30~80摩尔%
本发明中使用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mmmm](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为30~80摩尔%。若[mmmm]小于30摩尔%,则熔融后的硬化非常缓慢,因此纤维很难附着在卷取辊上连续成形。此外,若[mmmm]超过80摩尔%,则由于结晶化度过高,变得容易产生断头。从这种观点考虑,[mmmm]优选为30~80摩尔%,或者40~70摩尔%,特优选为50~60摩尔%。
(c)[rrrr]/(1-[mmmm])≦0.1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rrrr]/(1-[mmmm])为0.1以下。[rrrr]表示间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因此,[rrrr]/(1-[mmmm])成为低结晶性聚丙烯的规则性分布的均匀度的指标。若该值较大,则成为可用现有触媒类制造的如聚丙烯那样高立体规则性聚丙烯和无规则聚丙烯的混合物,这成为发粘的原因。从这种观点来看,[rrrr]/(1-[mmmm])优选为0.1以下的正数,更优选为0.05以下或者0.04以下。
(d)[rmrm]>2.5摩尔%
本发明中使用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rmrm](间同立构五元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超过2.5摩尔%。若[rmrm]为2.5摩尔%以下,则低结晶性聚丙烯的随机性会减少,因基于全同立构聚丙烯嵌段链而结晶化,结晶化度变高,变得容易产生断头。从这种观点看,[rmrm]优选为2.6摩尔%以上,更优选为2.7摩尔%以上。其上限通常是10摩尔%程度。即,低结晶性聚丙烯优选10摩尔%≧[rmrm]>2.5摩尔%。
(e)[mm]×[rr]/[mr]2≦2.0
本发明中使用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mm]×[rr]/[mr]2为2.0以下。在此,[mm]表示全同立构三单元组分率。[rr]表示间同立构三单元组分率。[mr]表示三单元组分率。因此,[mm]×[rr]/[mr]2表示聚合体的随机性指标,该值越小随机性就越高,断头和发粘得到抑制。从这种观点看,[mm]×[rr]/[mr]2优选为0.2~2.0,特优选为0.25~1.8或者0.5~1.5。
(f)重量平均分子量(Mw)=10000~200000
本发明中使用的低结晶性聚丙烯,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通过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上,因低结晶性聚丙烯的粘度不会过小而是适度,纺纱时的断头得到抑制。此外,通过重量平均分子量为200000以下,低结晶性聚丙烯的粘度不会过高,纺纱性得到提高。从这种观点看,重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200000,特优选为30000~100000或者40000~80000。
(g)分子量分布(Mw/Mn)<4
在上述(a)~(g)的化学的特性的基础上,本发明中使用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小于4。若分子量分布为0以上且小于4,则纺纱得到的纤维中发生的发粘得到抑制。该分子量分布优选为3以下或者2以下。
(h)沸腾乙醚提取量=0~10重量%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沸腾乙醚提取量为10000~200000。沸腾乙醚提取量成为发粘成分的指标。
从抑制无纺布表面的发粘成分的流散的观点来看,优选为0~10重量%,更优选为0~5重量%。
此外,按升温的色谱分离法(TREF)也成为发粘成分量的指标。TREF,优选25℃以下的熔出温度下的熔出量为0~20重量%,特优选为0~10重量%或者0~5重量%。
通过将满足上述(a)~(h)的低结晶性聚丙烯与高结晶性聚丙烯一同使用,得到适合用于弥补高结晶性聚丙烯的缺点的无纺布的制造中的原料组成物。
作为具有上述的化学构成的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制造方法,可例举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的方法。作为茂金属催化剂,例如,只要使用组合了借助2个交联基来形成交联结构的迁移金属化合物和助催化剂得到的茂金属催化剂就可以。此外,作为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参考日本专利第4242498号中记载的聚丙烯的制造方法。
〔高结晶性聚丙烯〕
本发明中使用的高结晶性聚丙烯,只要能够满足有关后述的聚丙烯类树脂组成物的物性,就不特别限定种类。作为高结晶性聚丙烯,例如,可例举丙烯单独聚合体,丙烯随机共聚合体,丙烯块共聚合体等。高结晶性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20~100g/10分。高结晶性聚丙烯的MFR优选50~100g/10分,更优选70~100g/10分。高结晶性聚丙烯的融点可为100℃以上,150~167℃,或者也可以为155~165℃。
〔聚丙烯类树脂〕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类树脂,通过混合上述的低结晶性聚丙烯及高结晶性聚丙烯来得到。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类树脂,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含有量为以低结晶性聚丙烯和高结晶性聚丙烯的合计作为基准为5~50重量%。当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含有量小于5重量%时,不能够弥补高结晶性聚丙烯的缺点,很难在不增加纬纱数的情况下实现纤维的细丝化。此外,通过含有规定量以上的低结晶性聚丙烯来形成聚丙烯类树脂,纤维变得不容易断开,纺纱性提高,因为能够稳定生产细纱化的纤维。从这种观点看,优选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含有量为5~50重量%,更优选10~50%或者20~50重量%。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类树脂优选熔体流动速率(MFR)为20~100g/10分。当聚丙烯类树脂组成物的MFR小于20g/10分时,纺纱性降低。另一方面,若聚丙烯类树脂组成物的MFR超过100g/10分,则由聚丙烯类树脂构成的无纺布的压缩特性回弹性降低,不能将该压缩特性回弹性(RC%)保留在上述的60~75%的适当范围内。此外,本发明的由聚丙烯类树脂构成的无纺布,弯曲刚性指数较高,因此当压缩特性回弹性(RC%)超出60~75%的范围时,有关无纺布的手感的感官评价得不到优良结果。因此,聚丙烯类树脂组成物的MFR优选为20~100g/10分,可以是20~90g/10分或者20~80g/10分,特优选为20~70g/10分。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丙烯类树脂只要满足上述的物性,就可以含有其它热可塑性树脂或添加剂。
作为其它热可塑性树脂,可例举烯烃类聚合体,具体来说,可例举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合体,丙烯乙烯二烯共聚合体,聚乙烯,乙烯/α-烯烃共聚合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体,加氢苯乙烯类弹性体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此外,作为添加剂,可以配合现有公知的添加剂,例如,润滑剂,发泡剂,成核剂,耐侯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耐热稳定剂,防静电剂,离型剂,阻燃剂,合成油,蜡,电性改良剂,防滑剂,防成块剂,粘度调制剂,防止着色剂,防云剂,颜料,染料,可塑剂,软化剂,老化防止剂,盐酸吸収剂,氯捕捉剂,防氧化剂,防粘剂等添加剂。
在上述的各种添加剂中,为了将由聚丙烯类树脂形成的无纺布的手感设置成较好,本发明的无纺布在形成表面或者背面的至少一面的纤维层中优选含有润滑剂。润滑剂可以涂敷在无纺布上,可以是喷雾附着到无纺布上。作为润滑剂的例子,例如,可例举芥酸酰胺,油酰胺,硬脂酰胺,山嵛酰胺等的脂肪酰胺,硬脂丁基酰胺,及硅油。所添加的润滑剂的量可适当调整,例如设置成1000~3000ppm,1500~2500ppm,或者2000ppm左右就可以。
实施例
混合高结晶性聚丙烯和低结晶性聚丙烯制造聚丙烯类树脂样品树脂1~13。
作为高结晶性聚丙烯,使用了日本polypro公司制造的商品名:SA06。此外,作为低结晶性聚丙烯使用了出光兴产公司制造的商品名:L-MODUS901。将上述的高结晶性聚丙烯和低结晶性聚丙烯以重量%作为基准每一种混合规定量,并得到了聚丙烯类树脂样品树脂1~13。聚丙烯类树脂的样品树脂1~13分别表现以下的表1所示的特性。此外,作为润滑剂,使用了芥酸酰胺(花王公司制造的商品名:脂肪酰胺E)。
[表1]
将表1所示的各种树脂,从纺纱嘴进行熔融纺纱,将所得到的细纱用气嘴分散聚集到分散板上,得到纤维网。气嘴从纺纱嘴拉出纺纱的细纱,藉着压缩特性空气流传送而朝向分散板送出。将所得到的纤维网用分别加热的压花辊和钢辊夹压实施压花加工,得到纺粘无纺布。用于纺粘无纺布的制造中的树脂及用于无纺布的制造中的压花的物理构成(压花面积率,压花间距离,格子形状)如以下的表2所示。此外,关于压花的图案配置,作为“正方格子状”,使用图5(a)所示的配置,作为“三角格子状”,使用图5(b)所示的配置。此外,对所得到的各个纺粘无纺布,测定和评价了弯曲刚性指数,压缩特性回弹性(压缩特性恢复率),起毛,及手感。测定评价的结果如以下的表2所示。
[表2]
〔测定·评价方法〕
用于导出上述表1及表2所示的测定结果及评价结果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如以下所示。
(1)熔体流动速率MFR[g/10分]
以JIS-K7210“塑料-热可塑性塑料的流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及流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试验方法”的表1作为基准,使用:MELT INDEXER(东洋精机公司制造:MELT INDEXER S-101)熔融流量装置,筛板直径2.095mm,筛板长度0.8mm,荷重2160g进行了测定。测定温度是在230℃下测定,根据吐出一定体积量所需的时间,计算出了每10分钟的熔融聚合物的吐出量(g)。
(2)纺纱性
将聚丙烯树脂以孔径φ0.5mm、孔数2675孔的圆型纺纱口的熔融纺纱装置,在纺纱温度230℃,单孔吐出量0.45g/min的条件下,从喷嘴以熔融树脂状态压出,通过设在130cm下方的空气喷嘴(喷压0.24MPa),进行纺纱时断头状态的目视评价。将没有断头且稳定纺纱的树脂评价为“◎”,虽然多少有断头但纺纱状态良好的评价为“○”,断头较多的纺纱状态不良好的评价为“△”。
(3)粗细指数
利用野村商事制造的FMT-MIII(透光光变动法)测定了粗细指数。样品形状设为20×20cm,将所使用的CCD摄像机的光圈(灵敏度)设为12。
(4)细度[dtex]
除去所制造的无纺布的两端10cm,在宽度方向上大体5等分,采样1cm角的测试片,用显微镜对纤维的直径每个各测定20点,根据其平均值计算细度。
(5)单位面积重量[g/m2]
除去所制造的无纺布的两端10cm,任意采集5枚纵向20cm×横向20cm的测试片来测定质量,将其平均值换算为每单位面积的重量。
(6)压花面积率
除去所制造的无纺布的两端10cm,在宽度方向上大体5等分来采集1cm角的测试片,用显微镜拍摄无纺布的放大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程序将与压花对应的无纺布的凹部的面积率每个各测定20点,计算其平均值。
压花面积率是通过测定经压花加工形成在无纺布上的凹部结构来求得。压花面积率根据形成在无纺布上的凹部的顶部面积[mm2]及点数密度[1/mm2],根据以下的公式计算。
压花面积率[%]=顶部面积[mm2]×点数密度[1/mm2]
实施例1的顶部面积[mm2]为0.145mm2,点数密度[1/mm2]为0.444444。
实施例2的顶部面积[mm2]为0.332mm2,点数密度为0.25。
实施例3的顶部面积[mm2]为0.145mm2,点数密度为0.5132。
实施例4的顶部面积[mm2]为0.145mm2,点数密度为0.444444。
实施例5的顶部面积[mm2]为0.145mm2,点数密度为0.444444。
实施例6的顶部面积[mm2]为0.145mm2,点数密度为0.444444。
比较例1的顶部面积[mm2]为0.332mm2,点数密度为0.081633。
比较例2的顶部面积[mm2]为0.478mm2,点数密度为0.346021。
比较例3的顶部面积[mm2]为0.332mm2,点数密度为0.081633。
比较例4的顶部面积[mm2]为0.283mm2,点数密度为0.444444。
(7)压花间距离
除去所制造的无纺布的两端10cm,在宽度上大体5等分采样1cm角的测试片,用显微镜拍摄无纺布的放大画像,使用图像处理程序对与每个压花对应的无纺布凹部的中心间距离各测定20点,计算其平均值。
(8)弯曲刚性指数
除去所制造的无纺布的两端10cm,任意选取5枚纵向20cm×横向20cm的测试片作为测定用样品,利用KES系统(FB-2),在纤维的流动方向及其正交的方向上对每个各样品分别测定3点,取5枚量的平均值求出弯曲刚度(B值)[g/cm2/cm]。根据所求出的弯曲刚度,利用以下的公式计算弯曲刚性指数。
弯曲刚性指数[cm-1]=〔弯曲刚性(B值)[g/cm2/cm]〕/单位面积重量[g/m2]×10000
(9)压缩特性恢复率
除去所制造的无纺布的两端10cm,任意采集5枚纵向20cm×横向20cm的测试片作为测定用样品,设高灵敏度条件即最大压缩特性力为10gf/cm2,利用KES系统(FB-3)对各样品各测定3点,取5枚量的平均值求出压缩特性恢复率(压缩特性回弹性)。
(10)起毛评价
在无纺布的幅方向上以10cm间隔确定测定部分,使用Loop FilmHyper-KLL(住友3M公司制造)评价无纺布的起毛。进行目视评价,以如下的判定基准排行。此外,若起毛评价为4以上,则判定为没有实用上问题。
1:样品越破损,纤维就剥离。
2:从样品的表面异常剥离纤维。
3:在多个部位发现纤维的浮起,局部观察到纤维断开。
4:在局部发现纤维浮起。
5:没有起毛。
(11)手感评价
除去所制造的无纺布的两端10cm,任意采集5枚纵向20cm×横向20cm的测试片作为测定用样品,感官评价了被试验者用手触摸时的手感。
评价是用“◎”、“○”、“△”及“×”的4个等级排行。
此外,聚丙烯类树脂自体的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下所示。
(12)分子量分布(Mw/Mn)
GPC测定装置
柱:TOSO GMHHR-H(S)HT
检测器:液体色谱分析用RI检测器WATERS150C
测定条件
熔媒:1,2,4-三氯(代)苯
测定温度:145℃
流速:1.0ml/min
试料浓度:2.2mg/ml
注入量:160μl
检量线:Universal Calibration
解析程序:HT-GPC(Ver.1.0)
(13)按升温的色谱分离法(TREF)
熔解:试料60mg中加入o-二氯苯10ml,利用设置在150℃的设有电磁式搅拌器的铝合金缸体加热器加热搅拌60分钟。
分析升温类别:在下面条件下,进行试料熔液的降温结晶化及持续升温时的试料熔出量的测定,标示相对于温度的试料熔出量。
柱:不锈钢制,红色硅藻土色谱载体(30/60)充填,大小4.2mmφ×150mm
充填试料量:3mg熔媒(移动相):o-二氯苯(和光特级)
结晶化:降温范围·135℃→0℃,降温速度·5℃/hr,0℃保持·30分
熔出:升温范围·0℃→135℃,升温速度·40℃/hr,移动相流速1.0ml/min
0℃可熔部测定时间:20分
检测器:IR(安装可升温流动贮液槽),波长3.41μm
(14)沸腾乙醚提取量
使用索氏提取器,在以下条件下测定。
提取试料:5~6g
试料形状:粉状(颗粒化的是通过粉碎进行粉末来使用。)
提取熔媒:乙醚
提取时间:10时间
提取次数:180次以上
提取量的计算方法:通过下式计算。
〔乙醚中提取的量(g)/装入粉重量(g)〕×100
(15)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mmmm],间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rrrr],间同立构-全同立构-间同立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rmrm]
13C-NMR色谱测定是按照A.Zambelli等在“Macromolecules,8,687(1975)”中提案的峰值归属,在下述装置及条件下进行。
装置:日本电子(株)制造JNM-EX400型13C-NMR装置
方法:质子完全去偶法
浓度:220mg/ml
熔媒:1,2,4-三氯(代)苯和聚苯90:10(容量比)混合熔媒
温度:130℃
脉冲宽度:45°
脉冲重复时间:4秒
乘法运算:10000回
<计算式>
M=m/S×100
R=γ/S×100
S=Pββ+Pαβ+Pαγ
S:全丙烯单位的侧链甲基碳原子的信号强度
Pββ:19.8~22.5ppm
Pαβ:18.0~17.5ppm
Pαγ:17.5~17.1ppm
γ:间同立构五元组链:20.7~20.3ppm
m:全同立构五元组链:21.7~22.5ppm
(16)融点(Tm)及结晶化温度(Tc)的测定
使用示差走査型热量计(PerkinElmer社制,DSC-7),预先在氮气氛围下,将试料10mg在230℃下熔融3分钟,按10℃/分钟降温到0℃。将此时得到的结晶化发热曲线的最大峰值的峰值点设为结晶化温度。此外,进一步在0℃下保持3分钟之后,将按10℃/分钟升温得到的融解吸热曲线的最大峰值的峰值点作为融点。
〔考察〕
关于表2所示的比较例1~4的纺粘无纺布,可知若关注弯曲刚性指数,则弯曲刚性指数较高的(比较例2及比较例4)与弯曲刚性指数较低的(比较例1及比较例3)相比,手感评价的判定较差。因此,可以说随着弯曲刚性指数愈高,纺粘无纺布的手感受损。另一方面,可知弯曲刚性指数较低的(比较例1及比较例3)与弯曲刚性指数较高的(比较例2及比较例4)相比,起毛非常明显,实用性上存在问题。因此,为了做成起毛较少且实用性的无纺布,可以说需要维持某种程度的弯曲刚性指数。此外,作为比较例2及比较例4的弯曲刚性指数较高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压花面积率较高,相反作为比较例1及比较例3的弯曲刚性指数变低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压花面积率变低。
在此,参照表2所示的实施例1~6,则弯曲刚性指数均在6以上,具有较高的弯曲刚性指数,但通过将压缩特性恢复率维持在60~75%的优选范围内,在起毛评价中判定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手感评价中被判定为比较良好。如这些实施例1~6,了解到虽然弯曲刚性较高,但通过设置成压缩特性恢复为较合适范围,则能够制造没有起毛且手感良好的纺粘无纺布。如实施例1~6及比较例1~4所示,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恢复可以说受到压花面积率及压花间距离的较大影响。如实施例1~6所示,为了将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恢复设置成适当范围,优选设压花面积率为6.4~8.3%,压花间距离为1.5~2mm。
此外,实施例1和实施例4,虽然压花面积率与压花间距离为相同值,但是使用树脂不同。即,在实施例1中,使用树脂2(含有20重量%的低结晶性树脂),在实施例4中,使用了树脂7(不含有低结晶性树脂)。比较该实施例1和实施例4,则含有低结晶性树脂的实施例1的无纺布,弯曲刚性指数较低,并且通过示出较高的压缩特性恢复率,手感评价被判定为最良的情况相比,不含有低结晶性树脂的实施例4的无纺布,弯曲刚性指数较高,相反地压缩特性恢复率降低,手感多少受损。如上,即便对无纺布赋予的压花的压花面积率和压花间距离相同,根据在形成无纺布的树脂中含有的低结晶性树脂的量,在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恢复率上产生差异。即,无纺布不仅在压花面积率和压花间距离方面,通过调节低结晶性树脂的量和其化学构成来设置成适当值范围,则无纺布的弯曲刚性指数及压缩特性恢复率成为特别优选的值的范围,手感变优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中的纺粘无纺布。因此,本发明可适宜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制造业中。

Claims (6)

1.一种纺粘无纺布,在将热可塑性树脂纺纱并聚集成连续的纤维之后,利用具备在上述纤维的流动方向和其正交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压花的压花辊,对上述纤维间进行加热及加压来得到纺粘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压花面积率为5~12%,
相邻上述压花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3mm,
弯曲刚性指数(基于KES弯曲刚性测试机的弯曲刚度[g/cm2/cm]/单位面积重量[g/m2]×104)为5~15cm-1
基于KES压缩特性测试机的压缩特性回弹性(RC%)为60~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可塑性树脂为聚丙烯类树脂,
上述聚丙烯类树脂包括低结晶性聚丙烯和高结晶性聚丙烯,
上述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含有量以低结晶性聚丙烯和高结晶性聚丙烯的含有量的合计值作为基准,为5~50重量%,
上述低结晶性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70g/10分,
上述高结晶性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100g/10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粘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上述低结晶性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mmmm]为30~80摩尔%,
间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rrrr]和[1-mmmm]满足[rrrr]/[1-mmmm]≦0.1的关系,
间同立构-全同立构-间同立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rmrm]超过2.5摩尔%,
全同立构三单元组分率[mm]、间同立构三单元组分率[rr]及三单元组分率[mr]满足[mm]×[rr]/[mr]2≦2.0的关系,
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0000~200000,
分子量分布(Mw/Mn)小于4,
沸腾乙醚提取量为0~10重量%的聚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上述聚丙烯类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100g/10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上述纤维的纤维径为1dtex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粘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个面的纤维层中含有润滑剂。
CN201380071110.0A 2013-01-22 2013-11-11 纺粘无纺布 Active CN1050086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8997 2013-01-22
JP2013008997A JP6115146B2 (ja) 2013-01-22 2013-01-22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PCT/JP2013/080416 WO2014115401A1 (ja) 2013-01-22 2013-11-11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8607A true CN105008607A (zh) 2015-10-28
CN105008607B CN105008607B (zh) 2017-09-29

Family

ID=51227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1110.0A Active CN105008607B (zh) 2013-01-22 2013-11-11 纺粘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JP (1) JP6115146B2 (zh)
KR (1) KR101786630B1 (zh)
CN (1) CN105008607B (zh)
AU (1) AU2013374986B2 (zh)
BR (1) BR112015017418A2 (zh)
EA (1) EA030981B1 (zh)
HK (1) HK1210508A1 (zh)
MY (1) MY177718A (zh)
NZ (1) NZ709533A (zh)
PH (1) PH12015501500A1 (zh)
WO (1) WO201411540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0909A (zh) * 2016-08-23 2019-04-16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纺粘无纺布、片材和吸收性物品
CN109750418A (zh) * 2019-01-30 2019-05-14 寿光市万虹无纺布有限公司 一种超宽幅可拼接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20446A1 (zh) * 2019-12-16 2021-06-24 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一种甲壳素改性pp纺粘无纺布
CN113348277A (zh) * 2019-01-25 2021-09-0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纺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压纹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13455B1 (ko) * 2015-07-06 2020-05-21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펀본드 부직포 및 위생 재료
US10767296B2 (en) * 2016-12-14 2020-09-08 Pfnonwovens Llc Multi-denier hydraulically treated nonwoven fabr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WO2018144357A1 (en) * 2017-01-31 2018-08-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fabrics and art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8145536A (ja) * 2017-03-01 2018-09-2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6976698B2 (ja) * 2017-03-14 2021-12-08 旭化成株式会社 カイロ用長繊維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使い捨てカイロ
JP6970741B2 (ja) * 2017-04-10 2021-11-24 花王株式会社 複合伸縮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使い捨ておむつ
US11214893B2 (en) 2017-06-30 2022-01-0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haped nonwoven
EP3645775B1 (en) 2017-06-30 2021-07-2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a shaped nonwoven
CN111212939B (zh) * 2017-10-17 2022-08-02 东丽株式会社 纺粘无纺布
JP6972944B2 (ja) * 2017-11-09 2021-11-2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シートの熱加工装置
WO2019167851A1 (ja) * 2018-02-28 2019-09-06 東レ株式会社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WO2020066622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東レ株式会社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WO2020226950A1 (en) * 2019-05-03 2020-11-1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Nonwoven webs with one or more repeat unit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2803A (ja) * 1988-01-23 1989-08-02 Asahi Chem Ind Co Ltd 新規な使い捨て衛生材料
CN1276814A (zh) * 1997-08-19 2000-12-13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薄膜
CN101389286A (zh) * 2006-02-21 2009-03-18 阿斯特罗姆公司 非织造医用织物
CN102264972A (zh) * 2008-12-31 2011-11-30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包括交联弹性膜的弹性层压品的方法
US20120208422A1 (en) * 2009-09-14 2012-08-16 Idemitsu Kosan Co., Ltd.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and fiber product
CN102753746A (zh) * 2010-09-14 2012-10-24 纺织和塑料研究协会图林根研究院 由含颗粒的纤维制成的高功能性纺粘网布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0791B2 (ja) * 1994-09-13 2003-01-27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36569A (ja) * 1999-05-26 2000-12-05 Oji Paper Co Ltd 柔軟化長繊維不織布
JP5948537B2 (ja) * 2010-08-30 2016-07-06 旭化成株式会社 柔軟性のある長繊維不織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2803A (ja) * 1988-01-23 1989-08-02 Asahi Chem Ind Co Ltd 新規な使い捨て衛生材料
CN1276814A (zh) * 1997-08-19 2000-12-13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薄膜
CN101389286A (zh) * 2006-02-21 2009-03-18 阿斯特罗姆公司 非织造医用织物
CN102264972A (zh) * 2008-12-31 2011-11-30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包括交联弹性膜的弹性层压品的方法
US20120208422A1 (en) * 2009-09-14 2012-08-16 Idemitsu Kosan Co., Ltd.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and fiber product
CN102753746A (zh) * 2010-09-14 2012-10-24 纺织和塑料研究协会图林根研究院 由含颗粒的纤维制成的高功能性纺粘网布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0909A (zh) * 2016-08-23 2019-04-16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纺粘无纺布、片材和吸收性物品
CN109640909B (zh) * 2016-08-23 2022-05-24 王子控股株式会社 纺粘无纺布、片材和吸收性物品
CN113348277A (zh) * 2019-01-25 2021-09-0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纺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压纹辊
CN113348277B (zh) * 2019-01-25 2023-08-0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纺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压纹辊
CN109750418A (zh) * 2019-01-30 2019-05-14 寿光市万虹无纺布有限公司 一种超宽幅可拼接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20446A1 (zh) * 2019-12-16 2021-06-24 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一种甲壳素改性pp纺粘无纺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15146B2 (ja) 2017-04-19
AU2013374986A1 (en) 2015-07-16
KR101786630B1 (ko) 2017-10-18
NZ709533A (en) 2016-05-27
KR20150105980A (ko) 2015-09-18
EA201591136A1 (ru) 2016-04-29
PH12015501500B1 (en) 2015-09-28
JP2014141752A (ja) 2014-08-07
CN105008607B (zh) 2017-09-29
AU2013374986B2 (en) 2016-11-17
BR112015017418A2 (pt) 2017-07-11
WO2014115401A1 (ja) 2014-07-31
PH12015501500A1 (en) 2015-09-28
EA030981B1 (ru) 2018-10-31
HK1210508A1 (zh) 2016-04-22
MY177718A (en) 202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8607A (zh) 纺粘无纺布
JP6618002B2 (ja) 捲縮繊維及び不織布
CN103534394B (zh) 卷曲复合纤维及含有该纤维的非织造布
CN109640909B (zh) 纺粘无纺布、片材和吸收性物品
CN103339304A (zh) 显现卷曲性复合短纤维及其制造方法、纤维集合物及卫生物品
CN105051280A (zh) 包含卷曲的双组分或多组分纤维的制毡毛层
JP7283386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6904260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247884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H05263353A (ja) 長繊維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278146A (zh) 无纺织物及用于形成无纺织物的方法
JP2019196576A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7156033B2 (ja) 捲縮繊維、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S63282351A (ja) 嵩高長繊維不織布
CN113348277B (zh) 纺粘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压纹辊
JP7352302B2 (ja) 液体フィルター用の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当該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の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を備える液体用フィルター
JP2023515837A (ja) 層状の不織布
JP7172250B2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CN114502787A (zh) 卷曲复合纤维无纺布及其层压制品与物品
JP2019007112A (ja) 伸縮性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36047A (ja) 機能性複合繊維不織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組成物
JP2020196962A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TW202413760A (zh) 長纖維不織布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積層體、過濾器、防護服、面罩
CN114364834A (zh) 卷曲复合纤维无纺布及其层压制品与物品
CN103228832B (zh) 熔喷非织造布、其制造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05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05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