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5185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5185A
CN105005185A CN201510189093.1A CN201510189093A CN105005185A CN 105005185 A CN105005185 A CN 105005185A CN 201510189093 A CN201510189093 A CN 201510189093A CN 105005185 A CN105005185 A CN 105005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developing apparatus
transfer printing
printing unit
mast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890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5185B (zh
Inventor
河波健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05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5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5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5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包括图像承载部件且包括显影装置的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主组件,潜像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显影装置用于使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能够独立于所述盒地、可拆卸地安装至主组件,用于转印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图像。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并且能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接触位置处,显影剂承载部件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在间开位置处,显影剂承载部件与图像承载部件间开。转印单元包括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用于使显影装置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类型或静电记录类型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多功能机器或激光束打印机。
背景技术
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2012-027449中所述,在一种常规结构中,当不形成图像时(在非成像期间),显影辊(显影剂承载部件)与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间开(分离)。这种结构用于避免在非成像期间显影剂(调色剂)从显影辊运动到感光鼓以及显影辊由于在该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长时间接触而变形。
在上述结构中,显影装置(显影辊)接触和分离机构设置在成像装置中,该显影装置(显影辊)接触和分离机构用于转换显影辊和感光鼓相互接近的状态以及显影辊和感光鼓相互间开的状态。
在设有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的成像装置中,因为设置了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所以成像装置可能增大尺寸。
因此,设有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的成像装置需要减小尺寸。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包括图像承载部件且包括显影装置的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主组件,潜像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显影装置用于使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以及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能够独立于所述盒地、可拆卸地安装至主组件,用于转印形成于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图像,其中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并且能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接触位置处,显影剂承载部件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在间开位置处,显影剂承载部件与图像承载部件间开,并且其中转印单元包括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用于使显影装置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在朝向装置主组件外部拉出盒托盘的状态下,实施例1中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2是示出了在朝向装置主组件外部拉出各个盒托盘和转印单元的状态下,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在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下,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4是示出了在前部门打开的状态下,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
图5是示出了成像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左侧视图。
图6是示出了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后视图。
图7是示出了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8是示出了中间转印单元和相关各部件的插入方向的示意性纵向左侧视图。
在图9中,(a)和(b)是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多个盒和转印单元的布置方式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对比示例中的成像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左侧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对比示例中的成像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100的示意性结构的纵向左侧视图。该成像装置100是电子照相类型和串联类型的四基色激光束打印机。
对于成像装置100而言,前(表面)侧是设置前部门81的一侧。后(表面)侧是与前侧相反的一侧。左侧和右侧是在从前侧看时成像装置100的左侧和右侧。上侧(上部)和下侧(下部)是成像装置100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上侧和下侧。
成像机构部分
成像装置100包括成像部分102,该成像部分102在成像装置主组件101内部,用于在供给的记录材料(转印接收材料或片材)P上形成未定影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装置主组件101是随后介绍的从中取出处理盒7a-7d的成像装置部分。在装置主组件100中,安装多个处理盒7(7a-7d)。
成像部分102包括作为第一图像承载部件的鼓式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下文中称作鼓)1a-1d,分别用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各个鼓1被可旋转地支撑并由驱动装置(未示出)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沿箭头R1(逆时针)的方向旋转驱动。在各个鼓1的周边,沿鼓的旋转方向,作为能作用在鼓1上的处理装置,充电辊2(2a-2d)、显影装置4(4a-4d)和清洁装置5基本上按上述列举的顺序设置。
鼓1通过在铝柱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OPC(有机光电导体)的光电导体层而构成。充电辊2是接触类型(其中鼓表面被均匀地充电)的充电装置,且由芯部金属和围绕芯部金属周边表面的导电弹性部件构成。充电辊2布置成与鼓1的表面接触,随着鼓1的旋转而旋转,并且通过电源(未示出)提供充电偏压(电压)。
显影装置4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6(6a-6d),用于承载用于供给至鼓1的调色剂。显影装置4是用于通过显影辊6与鼓1接触而使调色剂(显影剂)沉积在静电潜像上,从而显影在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装置。清洁装置5是用于除去在鼓表面上的初次转印残余调色剂的装置。鼓1是用于在其表面上承载图像(潜像、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
成像部分102包括曝光装置30和转印单元90,该转印单元90包括作为第二图像承载部件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部件)10、二次转印辊12等。曝光装置30包括:激光振荡器(未示出),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发射激光;多面镜31;反射镜32a-32d等。而且,鼓1a-1d的充电表面根据图像信息而分别由激光La-Ld照射(曝光),以便形成静电潜像。
在转印单元90中,中间转印带10是具有柔性的环形带,围绕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延伸,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是相互平行地布置的三个支撑辊。驱动辊13和辅助辊15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后侧,张紧辊14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前侧。
通过由驱动装置(未示出)来使得驱动辊13旋转,带10以与鼓1的旋转圆周速度相等的圆周速度沿箭头R10(顺时针)的方向被驱动(运行)。张紧辊14通过带10的运行而旋转,并向带10施加张力。在带10内侧,初次转印辊11a-11d分别对应地设置用于鼓1a-1d,并将带10压抵在鼓1a-1d的表面上,以使初次转印夹持部N1a-N1d分别形成于带10和鼓1a-1d之间。
通过电源(未示出)向各初次转印辊11a-11d施加初次转印偏压(电压)。结果,转印单元90将调色剂图像从鼓1转印到带10上。
二次转印辊12设置为在驱动辊13的带接触部分处朝向驱动辊13压接带10。在带10和二次转印辊12之间的夹持部是二次转印部N2。通过电源(未示出)向二次转印辊12施加二次转印偏压(电压)。而且,在驱动辊13的带接触部分处,相对于带运动方向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下游侧,包括清洁辊(辊充电器)51的带清洁装置50设置为与带10的外周表面相对。
在转印单元90下方设有用于将记录材料P供给到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记录材料供给装置40。装置40包括容纳多张记录材料P的盒41、供给辊42、对齐辊43等。供给辊42和对齐辊43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后侧。
容纳于盒41中的记录材料P通过供给辊42而进行分离并在预定的控制正时沿箭头K的方向朝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后侧逐一供给,然后沿着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后侧的竖直供给路径103从下向上供给。供给辊42、对齐辊43、二次转印夹持部N2、定影装置20和排出辊61从下向上顺序地布置于竖直供给路径103中。
成像部分102执行成像操作,以使分别形成于鼓1a-1d上的Y色、M色、C色和Bk色的调色剂图像分别在鼓1a-1d的初次转印夹持部N1a-N1d处相继叠加地转印到带10的表面上。结果,用于四基色全色图像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带10上。然后,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2处被共同地二次转印到供给至二次转印夹持部N2的记录材料P上。上述成像部分102的成像原理和操作为公知,因此将省略详细说明。
从二次转印夹持部N2出来的记录材料P被引入定影装置20中,在该定影装置20中,调色剂图像在加热和加压的作用下定影,以使记录材料P作为全色成像产品而由排出辊61排出到堆叠托盘104上,该堆叠托盘104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的上表面侧。
另一方面,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之后,带10上存在未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这些残余调色剂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50来充电,然后分别通过鼓1a-1d而由鼓清洁装置5a-5d除去。也就是说,残余调色剂通过清洁装置50充电而供给相反极性的电荷即正电荷,由此,残余调色剂通过初次转印夹持部N1a-N1d而被转印回鼓1a-1d上。转印回鼓1a-1d上的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与在鼓1a-1d上的初次转印残余调色剂一起由清洁装置5a-5d除去。
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中,Y色图像形成部分中的鼓1a、充电辊2a、显影装置4a和清洁装置5a组装成处理盒7a,该处理盒7a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组件101。类似地,在M色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中的一组部件1b、2b、4b和5b,在C色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中的一组部件1c、2c、4c和5c以及在Bk色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中的一组部件1d、2d、4d和5d分别组装成处理盒7b、7c和7d。
处理盒7包括作为第一图像承载部件的鼓1和作为可作用在鼓1上的处理装置的至少显影装置4,并具有包括这些部件的盒结构,这些部件共同地且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组件101的预定安装部分。
处理盒的更换方法
在各处理盒7a-7d中,容纳于感光鼓4中的显影剂通过用于成像而消耗,显影剂的剩余量逐渐减少。因此,设置用于检测各盒7的剩余显影剂量的装置(未示出),并由控制器(未示出)根据检测到的剩余量值显示寿命预警或寿命警告。结果,提示操作人员准备用于更换的盒或者更换要更换的盒。
在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各盒7a-7d的更换通过拉出方法完成,在拉出方法中,将盒7置于盒托盘82上,然后以前部进出的方式进行更换,以便提高可用性。
托盘82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框架部件,四个盒7a-7d沿前后方向布置并被支撑。在成像装置100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下(图3),托盘82位于在装置主组件101内部的预定推入位置(内部位置)I。
然后,如下文所述,由托盘82支撑的盒7a-7d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推进和固定,即,待定位部分1Aa-1Ad(图5)通过推压机构(未示出)被推靠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定位部分91Ba-91Bd上。结果,各盒7a-7d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定位在能够执行成像位置的预定安装位置处,并且保持在安装状态。
此外,盒7通过定位部分91B来定位,盒7的鼓1也定位在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位置处。定位部分91B设置在转印单元90上,不过随后还要具体介绍。
从装置主组件101中拆卸盒7将按以下的方式完成。将成像装置100的前部门81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边缘侧铰接轴81a拉开,如图3中的双虚线所示。通过打开前部门81,在装置主组件101前侧的开口105基本打开,如图4所示。
此外,推压机构将盒7a-7d的待定位部分1Aa-1Ad(图5)推靠在定位部分91Ba-91Bd上的推压操作通过与前部门81的打开操作相关联的关联机构(未示出)而解除。
此外,与前部门81的打开操作相关联的连杆机构(未示出)从图3的推入位置I向上推至图4的可运动位置II。通过托盘82的这种上推(升高),由托盘82支撑的盒7a-7d与托盘82一起升高,以使待定位部分1Aa-1Ad与定位部分91Ba-91Bd间开。结果,盒7与定位部分91B的接合解除,从而去除定位状态。而且,通过升高托盘82,盒7的鼓1与转印单元90的带10间开。
运动至可运动位置II的托盘82能够通过从该位置II沿引导部件106(该引导部件106沿前后方向延伸)穿过开口105朝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外部水平滑动和运动而被拉出。因此,如图1中所示,托盘82能够置于这样的状态,其中,托盘82通过开口105被充分拉出到在装置主组件101外部的预定拉出位置(外部位置)即安装和拆卸位置III,在该安装和拆卸位置III处,盒7a-7d能够以预定方式安装到托盘82中和从托盘82中拆卸。
托盘82在安装和拆卸位置III处以能向上拆卸的方式支撑各盒7。而且,托盘82通过限制盒7的向下运动而支撑各盒7。因此,可以升高和拆卸待更换和已经用完的盒7。然后,将新的盒7从上面接入和置于盘82上。也就是说,当托盘82拉出到装置主组件100的外部时,盒7能够安装到装置主组件101中和从装置主组件101中拆卸。
当新的和旧的盒7相对于托盘82的更换操作已完成时,将托盘82充分推回并通过开口105而从安装和拆卸位置III运动到在装置主组件101中的可运动位置II(从图1至图4)。然后,前部门81关闭,以使开口105关闭(从图4至图3)。与前部门81的关闭操作相关联的连杆机构使托盘82从可运动位置II向下运动(降低)到推入位置I。结果,盒7a-7d的被托盘82支撑的待定位部分1Aa-1Ad对应地定位到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定位部分91Ba-91Bd(图5)。
然后,推压机构通过与前部门81的关闭位置相关联的关联机构而执行推压操作,以使得盒7a-7d的待定位部分1Aa-1Ad被推靠在定位部分91Ba-91Bd上。结果,各盒7a-7d保持在这样的状态,其中,盒7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安装在预定安装位置,在该预定安装位置处能够执行成像操作,以使成像装置100处于该成像装置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当托盘82降低时,盒7与定位部分91B接合并通过定位部分91B来定位。而且,通过托盘82的降低,盒7的鼓1接触转印单元90的带10。
以这种方式,通过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内部升高和降低托盘82,改变盒7相对于定位部分91B的定位状态和鼓1与带10的接触状态。
盒的定位结构
转印单元90在带10的两端侧(左侧和右侧)设有用于盒7a-7d的定位部件91,如图5和图6所示。而且,各定位部件91设有与四个盒7a-7d的待定位部分1Aa-1Ad相对应的定位部分91Ba-91Bd。在本实施例中,各定位部分91Ba-91Bd是凹入的槽形部分(凹部)。
各定位部件91还包括分别用于定位带10所用的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的定位部分13a、14a和15a。也就是说,各定位部件91是用于通过轴承(未示出)来支撑多个辊(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的辊支撑部件。
定位部件91在两端侧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使用相同金属模具来制备。在通过多个金属模具制造定位部件91的情况下,在装置主组件中的各定位部件91使用相同的金属模具来制备。盒7a-7d的待定位部分1Aa-1Ad是用于在两端侧(左侧和右侧)中的每一个端侧可旋转地支撑鼓1a-1d的支承部分。作为待定位部分的支承部分1A对应地定位到定位部分91B并由推压机构推压,从而完成盒7到盒7的安装部分的定位和固定。
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
在以预定方式安装在装置主组件101的安装部分中的各盒7a-7d中,显影装置4摆动以使显影辊6通过设置在转印单元90中的显影装置(显影辊)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图9)而与鼓1接触和间开。也就是说,显影装置4具有相对于鼓1可运动的结构,并且能在接触位置(图9的(a))和间开位置(图9的(b))之间运动,在接触位置处,显影辊6与鼓1接触,在间开位置处,显影辊6与鼓1间开。
也就是说,恰好在成像装置100的成像操作中的显影开始之前,显影装置4a-4d相对于鼓1a-1d沿接触方向摆动,以使显影辊6a-6d分别接触鼓1a-1d,如图8中的实线所示。然后,在完成显影之后,显影装置4a-4d相对于鼓1a-1d沿分离方向摆动,以使显影辊6a-6d分别与鼓1a-1d间开(分离),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在不工作的待机期间,显影辊6a-6d保持在该间开状态。
通过这样的接触和分离操作,实现显影装置4的使用寿命的延长。也就是说,显影辊6与鼓1间开,施加在显影辊6上的载荷降低,使得显影辊6能够使用很长的时间。而且,当不形成图像时,也能够抑制调色剂从显影辊6到鼓1的运动。
以下将参考图9和图10来介绍本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在各盒7a-7d中,鼓1由清洁装置5的框架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装置4相对于清洁装置5的框架绕显影装置枢轴4A(4Aa-4Ad)被可旋转地支撑。也就是说,显影装置4被支撑为能够朝向鼓1运动和运动离开鼓1。
然后,在盒7以预定方式安装在安装部分处的状态下,清洁装置5的框架的、作为待定位部分的鼓支承部分1Aa-1Ad分别对应地推进到分别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定位部分91Ba-91Bd(图5和图6)。然后,鼓支承部分1A通过推压机构而推靠在定位部分91B上,从而定位和固定盒7。
相对于要被定位和固定的清洁装置5的框架,显影装置4通过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而绕枢轴4A摆动,以使显影辊6的状态在显影辊6与鼓1接触的状态和显影辊6与鼓1间开的状态之间转换。在转印单元90中,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布置在定位部件91和盒7a-7d之间,如图10所示,并且是用于驱动盒7a-7d的显影装置4a-4d以便与鼓1a-1d接触和间开的机构。
如图10所示,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处于被带10和定位部件91夹持的位置(在带10和定位部件91之间)。
显影装置4与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接合,以使显影装置4a-4d的间开操作杆4Ba-4Bd与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的间开钩181a-181d相互接合,如图9所示。间开钩181a-181d是可分别与盒7a-7d的显影装置4a-4d相接合的接合部件。
将介绍具体的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操作。通过将来自驱动源(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侧)的驱动力输入到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中来驱动该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也就是说,显影凸轮182由驱动源(未示出)来旋转驱动,该驱动源由控制器(未示出)来驱动控制。显影凸轮182能够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处,显影装置4的显影辊6与鼓1接触,如图9的(a)中所示,在第二位置处,显影装置4的显影辊与鼓1间开,如图9的(b)中所示。显影凸轮182被旋转驱动,以使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互转换。
通过显影凸轮182,接触和分离杆180相对于线性方向被驱动。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的第一位置(图9的(a))是允许将显影装置4布置在接触位置处的位置。第二位置(图9的(b))是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将显影装置4保持在间开位置处的位置。
接触和分离杆180相对于使接触和分离杆180的间开钩181a-181d与显影装置4a-4d的间开操作杆4Ba-4Bd间开的方向被驱动。在此情况下,如图9的(a)中所示,在各盒7a-7d中,显影辊6的状态转换成显影辊6与鼓1接触的状态。
而且,接触和分离杆180相对于使间开钩181a-181d与感光鼓4a-4d的间开操作杆4Ba-4Bd接触的方向被驱动。在此情况下,如图9的(b)中所示,在各盒7a-7d中,显影辊6的状态转换成显影辊6与鼓1间开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图9中,在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与显影装置4之间的接合位置定位在由带10围绕的区域内部。
中间转印单元的安装和拆卸结构
将介绍包括带10的转印单元90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的安装和拆卸以及转印单元与装置主组件101的组装。转印单元90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的安装和拆卸以及组装通过打开二次转印单元70(其作为设置在装置主组件101后侧的后部门,如图2所示),从而使装置主组件101后侧的开口107大开来进行。也就是说,盒7a-7d和转印单元90分别构造为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装置主组件101。
在本实施例中,转印单元可从装置主组件101中拆卸的状态被限制为盒7a-7d未安装在装置主组件101中的状态。在盒7a-7d安装于装置主组件101中的状态下,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的间开钩181(图9)与盒7接合,因此阻止转印单元90的拆卸。
作为后部门的二次转印单元70包括二次转印辊12和构成竖直供给路径103的记录材料引导肋,并通过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边缘侧铰接轴70a朝向装置主组件101的外部旋转而打开。结果,在装置主组件101后侧的开口107基本打开。通过该开口107来进行转印单元90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01的安装和拆卸以及组装。
这时,支撑盒7a-7d的托盘82已经在打开前部门81之后拉出至安装和拆卸位置III。可选地,在全部盒7a-7d都已从托盘82中拆卸的情况下,托盘82也可以被接纳到装置主组件101的内部,随后前部门81也可以关闭。
转印单元90与装置主组件101的组装通过将转印单元90沿箭头B的方向(图2)穿过在装置主组件101后侧的开口107插入装置主组件101内而进行。作为后部门的已打开的二次转印单元70关闭至装置主组件101,以便关闭开口107。在组装该转印单元90之后,在安装和拆卸位置III处,盒7支撑于托盘82上,然后托盘82朝向装置主组件101内部推送和运动,随后关闭前部门81。
通过开口107而插入装置主组件101内的转印单元90与装置主组件101的组装按照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如图5-7所示,设置在转印单元90中的定位部件91的凸部91a插入支架85(该支架85与装置主组件101的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高精度地组装在一起)的多个定位孔中并抵靠这些定位孔,由此进行定位。转印单元90的固定通过用螺钉紧固左侧和右侧的(两个)盒定位部件91和支架85来进行。相对于能够固定转印单元90的方向(例如图5中的箭头B的方向),转印单元90还可以通过按压件(未示出)来按压和固定。
在初次转印夹持部N1a-N1d处,带10的旋转方向(R10)和转印单元90的插入方向(箭头B的方向)是基本相同的方向。也就是说,当成像部分102操作时,压力沿抵靠方向施加。结果,在转印单元90通过压力的作用被固定的情况下,该压力能够降低。
此外,显影辊6通过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的接触和分离操作(图9和图10)而产生的鼓按压方向是与转印单元90的插入方向(箭头B的方向)基本相同的方向。也就是说,当成像部分102操作时,压力(部件压力)沿抵靠方向施加。结果,在转印单元90通过压力的作用被固定的情况下,该压力能够降低。
对比示例
将参考图11-12简要介绍对比示例中的盒7a-7d和转印单元95的定位结构。具有相同形状的两个盒定位板92通过螺钉固定至支架87,该支架87与装置主组件101的右侧板83和左侧板84组装在一起。
转印单元95在带10的两端侧包括中间转印框架L93和中间转印框架R94。拉伸(支撑)带10的驱动辊96、张紧辊97和辅助辊98由中间转印框架L93和中间转印框架R94通过支承部分来支撑。
用于各颜色的盒7a-7d的更换方法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类似。而且,转印单元95的安装、拆卸方向和插入方向及其方法也与实施例1大致类似。
在转印单元95的定位方法中,中间转印框架L93和R94的定位部分分别抵靠相关的盒定位板92,并由此定位。转印单元95的固定通过用螺钉(未示出)将中间转印框架L93和R94分别紧固至相关的盒定位板92而进行。可选地,相对于能够固定转印单元95的方向(例如插入方向),转印单元95还可以通过按压部件(未示出)进行按压和固定。
在这种结构中,需要中间转印框架L93和R94,因此定位精度降低。而且,相对于装置主组件的宽度方向(图12中的左右方向),需要两个部件,因此削弱了装置主组件的尺寸减小和空间节省。
实施例1的效果
如上所述,两个盒定位部件91设置在转印单元90中。并未像对比示例中那样设置中间转印框架L93和R94。而且,各个盒定位部件91设有用于盒7a-7d的定位部分91Ba-91Bd以及分别用于拉伸(支撑)带10的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的定位部分13a、14a和15a。而且,两个盒定位部件91具有相同的形状。
通过上述结构,在盒7a-7d和转印单元90之间的定位精度成为高精度,以使得能够实现装置主组件的成本降低、尺寸减小和空间节省。
而且,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设置在转印单元90中,与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设置在转印单元90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装置主组件101的空间节省(成像装置100的尺寸减小)。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不仅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设置在转印单元90内,而且用于盒7的定位部件91也设置在转印单元90内,因此与定位部件91设置在转印单元90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成像装置100的进一步尺寸减小。
另外,转印单元90设有定位部分91B以及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因此在显影装置的接触和分离过程中起作用的力能够在转印单元90的内部施加,以使得能够抑制转印单元90的运动。这种效果将在下文中具体介绍。
首先,采用与本实施例不同的结构,即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设置在转印单元90的外部。在此情况下,在盒7定位于转印单元90的定位部分91B中的状态下,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被致动,以使显影辊6与鼓1间开。然后,通过盒7从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向转印单元90施加力。结果,转印单元90在成像装置100的内部运动,使得鼓1也有在装置主组件101内部运动的趋势。
为了避免该趋势,需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即扩大用于支撑和固定转印单元90的固定部分的尺寸,以使得即使在从外部(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向转印单元90上施加力时,转印单元90也不会运动。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设置在转印单元90内部,因此,即使当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操作并向盒7施加力时,力也不会从外部施加到转印单元90上。为此,即使在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使显影辊6朝向鼓1运动的状态(图9的(a))以及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使显影辊运动离开鼓1的状态进行相互转换时,转印单元90也不容易运动。
具体地说,在通过由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189的间开钩181(图9的(b))向盒7施加力而要使显影辊6与鼓1间开的情况下,其反作用力通过间开钩181而施加在转印单元90上。另一方面,盒7(力由间开钩181施加在该盒7上)通过定位部件91而将力传递给转印单元90。通过间开钩而施加在转印单元90上的力和通过定位部件91而施加在转印单元90上的力互相作用从而相互抵消。
因此,力不容易施加在作为整体的转印单元90上,因此转印单元90不容易在成像装置内部运动。而且,设置在由转印单元90定位的盒7中的鼓1也不容易在成像装置100内部运动,使得图像质量能够保持在高水平。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转印单元90支撑(定位)多个盒7,且成像装置100通过叠加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图像(调色剂图像)而形成彩色图像。为此,需要高精度地保持鼓1和转印单元90(带10)的位置,以使得当叠加各颜色的显影剂图像时不会引起它们的位置偏离。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将有效抑制转印单元90和鼓1的运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转印单元90可从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主组件101中拆卸,因此具有转印单元90很容易相对于成像装置100运动的结构。为此,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将有效抑制转印单元90的运动。
此外,使用相同的金属模具处理两个盒定位部件91,以使得能够减少定位部分之间的相对差异。部件自身的精度控制以及在组装状态下的精度控制也很容易进行。
此外,能够降低拉伸带的驱动辊13、张紧辊14和辅助辊15的对齐误差,因此降低带10的横向移动力,以使得能够进一步稳定带10的运行。
另外,转印单元90将避免尺寸扩大,且不会变得过重,因此不会降低在转印单元90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以及在转印单元90的插入过程中的可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盒定位部件91是基于使用金属板的前提条件,但是只要两个部件相同,部件91也可以是树脂(模制)部件。
此外,使用了中间转印带10,类似的结构也能够用于使用静电吸引带(用于将甲供材料供给到图像承载部件1的记录材料供给部件)的结构中,该静电吸引带用于将记录材料P供给到初次转印夹持部N1a-N1d,以便形成图像。在此情况下,例如定影装置20的位置布置在装置主组件中的曝光装置30的前侧(图3中的右侧),记录材料P构造为从装置主组件101的前侧向后侧排出。
成像装置的成像部分并不局限于使用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类型。成像部分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成像类型,例如使用静电记录电介电部件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静电记录类型或者使用磁记录(磁性)材料的磁记录类型。成像装置并不局限于彩色成像装置,也可以是单色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包括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的成像装置能够减小尺寸。
尽管已经参照本文所公开的结构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细节,本申请应覆盖能够落在改进目的或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些变型或修改。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包括:
主组件,包括图像承载部件且包括显影装置的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潜像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所述显影装置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潜像显影;以及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能够独立于所述盒地、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用于转印形成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显影剂图像,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并且能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接触位置处,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在间开位置处,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间开,并且
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用于使所述显影装置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定位部分,用于通过支撑安装在所述主组件中的所述盒而将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定位到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环形带、用于支撑所述环形带的辊和用于支撑所述辊的辊支撑部件;并且
其中,所述定位部分设置在所述辊支撑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部分是与所述盒接合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环形带、用于支撑所述环形带的辊和用于支撑所述辊的辊支撑部件;并且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设置在所述辊支撑部件和所述环形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与在所述环形带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之间的接触部分相比,用于与所述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以及所述显影装置接合的接合部分布置在所述环形带的内周表面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中间转印部件,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记录材料供给部件,用于将记录材料供给到所述图像承载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通过从所述主组件输入驱动力而被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主组件能够安装多个盒,并且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包括多个接合部件,所述多个接合部件能够与所述多个盒的相关显影装置接合,用于使所述显影装置在接触位置和间开位置之间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能够安装多个盒;
其中,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盒托盘,所述盒托盘能够支撑所述多个盒;
其中,所述盒托盘能在内部位置和外部位置之间运动,在内部位置处,所述盒托盘定位在所述主组件内部,在外部位置处,所述盒托盘定位在所述主组件外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盒托盘位于外部位置的状态下,能将所述多个盒安装于所述盒托盘中以及从所述盒托盘拆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转印单元包括定位部分,用于通过支撑安装在所述主组件中的所述盒而将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定位到能够执行成像操作的位置;
其中,所述盒托盘在所述主组件内部上下运动;
其中,通过使所述盒托盘在所述主组件内部向下运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转印单元接触,所述盒通过定位部分来定位;并且
其中,通过使所述盒托盘在所述主组件内部向上运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与所述转印单元间开,解除所述盒通过所述定位部分的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所述盒安装于所述主组件中的状态下,通过使所述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与所述盒接合而防止从所述主组件中拆卸所述转印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显影装置接触和分离机构能在用于允许将所述显影装置定位在接触位置处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显影装置保持在间开位置处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CN201510189093.1A 2014-04-21 2015-04-21 成像装置 Active CN105005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7210 2014-04-21
JP2014087210A JP5889359B2 (ja) 2014-04-21 2014-04-21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5185A true CN105005185A (zh) 2015-10-28
CN105005185B CN105005185B (zh) 2018-03-27

Family

ID=5294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89093.1A Active CN105005185B (zh) 2014-04-21 2015-04-21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9599956B2 (zh)
EP (1) EP2950163B1 (zh)
JP (1) JP5889359B2 (zh)
KR (1) KR101850183B1 (zh)
CN (1) CN105005185B (zh)
PH (1) PH12015000112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89359B2 (ja) 2014-04-21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48429B2 (ja) * 2015-03-31 2019-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8161B2 (ja) * 2016-02-03 2018-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46330B2 (ja) 2016-03-11 2020-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61059A (ja) * 2017-09-27 2019-04-1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7283160B2 (ja) * 2019-03-22 2023-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402767B2 (en) 2020-02-07 2022-08-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03670A (ja) 2020-12-28 2022-07-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20240037161A (ko) 2022-09-14 2024-03-21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화상 형성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6716A (ja) * 2000-06-19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2781A (ja) * 2000-08-14 2002-02-2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660A (ja) * 2005-12-26 2007-08-0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38112A1 (en) * 2006-12-06 2008-06-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214274A1 (en) * 2008-02-26 2009-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201411301A (zh) * 2012-09-07 2014-03-16 Canon Kk 影像形成裝置及處理匣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9716A (ja) 2000-06-19 2002-01-11 Tokyo Hoso:Kk デジタル放送番組の提供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放送サービス
JP2002149032A (ja) 2000-11-07 2002-05-22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EP1674948B1 (en) * 2004-12-27 2018-08-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20622B2 (ja) 2005-10-31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71682A (ja) 2006-03-30 2007-10-18 Toshiba Corp 転写ベル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27143B2 (ja) * 2007-10-19 2010-08-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95211B2 (ja) * 2008-09-29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14239B2 (ja) 2008-09-29 2010-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8180257B2 (en) 2009-06-05 2012-05-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hotoconductiv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tractable shutter unit
JP5106656B2 (ja) 2010-06-22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5490B2 (ja) * 2010-11-10 2015-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2455819B8 (en) * 2010-11-23 2018-07-18 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5875328B2 (ja) 2011-11-01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14210A (ja) 2011-11-30 2013-06-1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1845B2 (ja) 2012-04-04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中間転写ユニット
US20140147167A1 (en) * 2012-11-29 2014-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68376B2 (ja) * 2013-09-03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9359B2 (ja) 2014-04-21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6716A (ja) * 2000-06-19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2781A (ja) * 2000-08-14 2002-02-28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9660A (ja) * 2005-12-26 2007-08-0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38112A1 (en) * 2006-12-06 2008-06-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214274A1 (en) * 2008-02-26 2009-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201411301A (zh) * 2012-09-07 2014-03-16 Canon Kk 影像形成裝置及處理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50163B1 (en) 2022-08-10
US20150301497A1 (en) 2015-10-22
KR20150121669A (ko) 2015-10-29
EP2950163A1 (en) 2015-12-02
PH12015000112A1 (en) 2016-10-24
KR101850183B1 (ko) 2018-04-18
CN105005185B (zh) 2018-03-27
US9703254B2 (en) 2017-07-11
US10488810B2 (en) 2019-11-26
US20180335749A1 (en) 2018-11-22
US20170269541A1 (en) 2017-09-21
JP5889359B2 (ja) 2016-03-22
US20170146948A1 (en) 2017-05-25
JP2015206897A (ja) 2015-11-19
PH12015000112B1 (en) 2016-10-24
US10061263B2 (en) 2018-08-28
US9599956B2 (en) 201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5185A (zh) 成像装置
JP64861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US1019144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2032833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04558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7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3623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11867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Process Unit That Can Be Pulled Out Thereof
JP57761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229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8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81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376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46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53022B (zh) 成像装置
JP7483541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492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96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2921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78350A1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129890A (ja) 帯電ローラの接離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1109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411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