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0605B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0605B
CN104950605B CN201510136862.1A CN201510136862A CN104950605B CN 104950605 B CN104950605 B CN 104950605B CN 201510136862 A CN201510136862 A CN 201510136862A CN 104950605 B CN104950605 B CN 104950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resin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68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0605A (zh
Inventor
丸山晃洋
大垣晴信
山本友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50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0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0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0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46Polymer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 radical, e.g. polyacrylic acid, polycrotonic acid, polymaleic acid;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heir esters, salts, anhydrides, nitriles, amid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4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78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8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ide-chain substituents or end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8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56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73Polycondensates comprising silicon atoms in the main chai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含有电荷输送物质并含有具有特定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A和具有特定结构单元的树脂D作为树脂的电荷输送层,其中电荷输送层具有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的各自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处理盒和 电子照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并涉及各自包括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背景技术
已盛行开发包含有机光导物质(有时称作"电荷产生物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作为安装在电子照相设备上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通常包括支承体和在支承体上的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感光层。另外,感光层通常为由支承体侧顺次层压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而获得的层压型(顺层型(forward layer type))。
在电子照相法中,各种构件(下文中有时称作"接触构件")如显影剂、充电构件、清洁刮板、纸和转印构件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接触。因此,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所需的特性包括由于与这些接触构件等的接触应力导致的图像劣化的减少。特别地,近年来,伴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耐久性改进,期望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进一步持续改进归因于接触应力的图像劣化的减少效果,和抑制反复使用时的电位变化。
为了持续地缓和接触应力并抑制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时的电位变化,国际专利WO 2010/008095、日本专利No.4975181和日本专利No.5089815各自提出使用具有引入其分子链中的硅氧烷结构的硅氧烷树脂在表面层形成基体-区域结构(matrix-domainstructure)的方法。国际专利WO 2010/008095中,公开了使用具有引入其中的特定的硅氧烷结构的聚酯树脂可同时实现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和对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时的电位变化的抑制。
文献中公开的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可同时实现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和对反复使用时的电位变化的抑制。然而,为了实现电子照相设备的高速化和打印张数的增加,期望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和对电位变化的抑制的额外改进。同时,作为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深入研究的结果,已发现可通过在形成基体-区域结构时引入特定的聚碳酸酯树脂来实现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和对电位变化的抑制的额外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同时实现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和对反复使用时的电位变化的抑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各自包括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包括:支承体;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以及电荷产生层上的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的电荷输送层,其中:电荷输送层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电荷输送层包含具有区域和基体的基体-区域结构,该区域包括含有由下式(A-1)和(A-2)之一表示的结构单元、由下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下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A;和基体包括电荷输送物质和包含由下式(D)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D;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A-1)和(A-2)之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至25质量%,基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5质量%至65质量%,基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且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0质量%至60质量%,基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式(A-1)中:Z11和Z12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11至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基;n11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且式(A-1)中n11的平均值在10-150的范围内;
式(A-2)中:Z21至Z23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R16至R27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基;且n21、n22和n23各自独立地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式(A-2)中n21的平均值和n22的平均值各自在1-10的范围内,且式(A-2)中n23的平均值在10-200的范围内;
式(C)中:Y31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且R31至R3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式(D)中:m41表示0或1;X41表示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对亚苯基、两个对亚苯基经由亚甲基键合的二价基团或两个对亚苯基经由氧原子键合的二价基团;Y41表示单键、氧原子、亚甲基、乙叉基、丙叉基、环己叉基、苯基亚甲基或苯基乙叉基;且R41至R4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本发明还涉及处理盒,其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选自由充电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清洁单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元,构件和单元被一体化地支承,其中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设备主体上。
本发明还涉及电子照相设备,其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单元;曝光单元;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
本发明还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支承体;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电荷输送层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该方法包括: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涂布液含有:包括由式(A-1)和(A-2)之一表示的结构单元、由下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A,包括由式(D)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D,和电荷输送物质;并形成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涂膜,接着干燥涂膜,从而形成电荷输送层,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A-1)和(A-2)之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至25质量%,基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5质量%至65质量%,基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0质量%至60质量%,基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提供同时实现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和对反复使用时的电位变化的抑制的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可提供各自包括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参照附图根据以下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将进一步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包括含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2A和图2B各自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层构造的实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本发明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具有包括基体和区域的基体-区域结构。
区域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由下式(A-1)或下式(A-2)表示的结构单元、由下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下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
基体包含具有由下式(D)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D和电荷输送物质。
式(A-1)中Z11和Z12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即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或亚丁基。考虑到接触应力的缓和,Z11和Z12各自优选表示亚丙基。
式(A-1)中R11至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即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或苯基。考虑到接触应力的缓和,R11至R14各自优选表示甲基。
式(A-1)中n11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且式(A-1)中n11的平均值在10-150的范围内。当n11的平均值在10-150的范围内时,在含有电荷输送物质和具有由下式(D)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D的基体中均一地形成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n11的平均值特别优选40-80的范围。
下表1示出由式(A-1)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实例。
表1
式(A-1) R<sup>11</sup>至R<sup>14</sup> Z<sup>11</sup>和Z<sup>12</sup> n<sup>11</sup>的平均值
A-1-1 甲基 亚丙基 10
A-1-2 甲基 亚丙基 40
A-1-3 甲基 亚丙基 80
A-1-4 甲基 亚丙基 100
A-1-5 甲基 亚丙基 150
A-1-6 乙基 亚丙基 60
A-1-7 丁基 亚甲基 100
A-1-8 苯基 亚乙基 20
A-1-9 丙基 亚丁基 120
式(A-2)中Z21至Z23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即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或亚丁基。考虑到接触应力的缓和,Z21和Z22各自优选表示亚丙基且Z23优选表示亚乙基。
式(A-2)中R16至R27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即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或苯基。考虑到接触应力的缓和,R16至R27各自优选表示甲基。
式(A-2)中n21、n22和n23各自独立地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式(A-2)中n21的平均值和n22的平均值各自在1-10的范围内,且n23的平均值在10-200的范围内;当n21的平均值和n22的平均值各自在1-10的范围内、且n23的平均值在10-200的范围内时,在含有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均一地形成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n21的平均值和n22的平均值各自优选在1-5的范围内,且n23的平均值优选在40-120的范围内。
下表2示出由式(A-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实例。
表2
关于由式(A-1)和式(A-2)表示的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中,优选由式(A-1-1)、(A-1-2)、(A-1-3)、(A-1-4)、(A-1-5)、(A-2-1)、(A-2-2)、(A-2-3)、(A-2-4)、(A-2-5)或(A-2-6)表示的结构单元。另外,聚碳酸酯树脂A在其末端可具有由下式(A-E)表示的硅氧烷结构。
式(A-E)中,n51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且式(A-E)中n51的平均值在10-60的范围内。
式(C)中,Y31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式(C)中,R31至R3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实例如下所示。
其中,优选由式(C-1)、(C-2)或(C-3)表示的结构单元。
进一步地,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由式(A-1)或式(A-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至25质量%。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5质量%至65质量%。另外,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0质量%至60质量%。
另外,聚碳酸酯树脂A可进一步地具有由下式(E)表示的结构单元。
式(E)中Y51表示单键、亚甲基、乙叉基、丙叉基、苯基亚甲基或苯基乙叉基。式(E)中R51至R5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由式(E)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实例如下所示。
其中,优选由式(E-4)、(E-5)、(E-6)、(E-7)、(E-8)或(E-9)表示的结构单元。
另外,聚碳酸酯树脂A可具有由下式(F)表示的结构单元。
式(F)中,R61至R6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由式(F)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实例如下所示。
其中,优选由式(F-1)或(F-2)表示的结构单元。
接下来,将描述具有由式(D)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D。
式(D)中:m41表示0或1;当m41表示1时,X41表示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对亚苯基、两个对亚苯基经由亚甲基键合的二价基团或两个对亚苯基经由氧原子键合的二价基团。可单独使用由X41表示的一种基团,或与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对亚苯基、两个对亚苯基经由亚甲基键合的二价基团或两个对亚苯基经由氧原子键合的二价基团的任一种组合使用。
式(D)中,Y41表示单键、氧原子、亚甲基、乙叉基、丙叉基、环己叉基、苯基亚甲基或苯基乙叉基。其中,优选丙叉基。式(D)中,R41至R4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下表3示出由式(D)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实例。
表3
其中,优选由式(D-2)、(D-3)、(D-4)、(D-5)、(D-6)、(D-7)、(D-8)、(D-9)、(D-20)、(D-24)、(D-25)、(D-26)、(D-27)、(D-28)、(D-29)或(D-30)表示的结构单元。
电荷输送层具有基体-区域结构,该基体-区域结构具有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并在基体中具有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通过观察电荷输送层的表面或观察电荷输送层的截面可确认本发明中的基体-区域结构。
可使用例如商购激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来进行基体-区域结构的状态观察或区域的测量。可在预定的放大率下使用显微镜进行基体-区域结构的状态观察或区域的测量。
各自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的数均粒径优选10nm至1,000nm。另外,从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涂膜的均一性和接触应力-缓和效果的均一性的观点,各区域的粒径的粒度分布优选较窄的。区域的数均粒径的计算如下。从使用显微镜观察垂直切断电荷输送层而获得的截面所观察到的区域中任意地选择100个区域。测量各所选区域的最大直径,并将各区域的最大直径取平均。从而计算出区域的数均粒径。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显微镜观察电荷输送层的截面时,获得其深度方向的图像信息,因此还可获得电荷输送层的三维图像。
通过使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聚碳酸酯树脂A和树脂D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涂膜形成电荷输送层,可形成电荷输送层的基体-区域结构。
当在电荷输送层中均一地形成基体-区域结构时,以额外有效的方式显示出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另外,聚碳酸酯树脂A的引入可便于区域的形成。这可能是因为聚碳酸酯树脂A具有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因此改进聚碳酸酯树脂A与树脂D之间的相容性,从而维持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液体稳定性,且在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涂膜形成时便于基体-区域结构的形成。
据推测,当改进聚碳酸酯树脂A与树脂D之间的相容性时,抑制具有硅氧烷结构的聚碳酸酯树脂A向电荷输送层与电荷产生层之间的界面的定位(localization),因此可抑制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时的电位变化。另外,据推测,当形成基体-区域结构时,聚碳酸酯树脂A均一地存在于电荷输送层中,因此显示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对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A-1)或式(A-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至25质量%,基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5质量%至65质量%,基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且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0质量%至60质量%,基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当这些结构单元的含量落在所述范围内时,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均一地形成区域。因此,有效地显示出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另外,抑制聚碳酸酯树脂A向电荷产生层与电荷输送层之间的界面的定位,因此抑制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时的电位变化。
进一步地,从在基体中均一地形成区域的观点,电荷输送层中聚碳酸酯树脂A的含量优选5质量%至50质量%,更优选10质量%至40质量%,基于电荷输送层中的全部树脂。
另外,当聚碳酸酯树脂A包含由式(E)表示的结构单元时,由式(E)表示的结构单元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的含量优选1质量%至30质量%。当含量落在所述范围内时,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均一地形成区域。
另外,当聚碳酸酯树脂A包含由式(F)表示的结构单元时,由式(F)表示的结构单元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的含量优选1质量%至25质量%。当含量落在所述范围内时,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均一地形成区域。
聚碳酸酯树脂A为包括由式(A-1)或式(A-2)表示的结构单元、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共聚物的形式可为如嵌段共聚、无规共聚或交替共聚等的任何形式。
从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形成区域的观点,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优选30,000至200,000,更优选40,000至150,000。
本发明中,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根据常规方法、具体的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79555号公报中描述的方法测量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基于作为通常方法的通过1H-NMR测量获得的树脂的氢原子(树脂的构成氢原子)之间的峰面积比,通过换算法可确认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共聚比。
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可通过例如常规光气法来合成。另外,聚碳酸酯树脂A还可通过酯交换法来合成。
用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合成例如下。
聚碳酸酯树脂A可通过采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199688号公报中描述的合成方法来合成。在本发明中同样地,表4的"合成例"列中示出的聚碳酸酯树脂A通过采用相同的合成方法,由对应于由式(A-1)或(A-2)表示的结构单元、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原材料来合成。表4示出合成的聚碳酸酯树脂A的构成和重均分子量(Mw)。表5示出通过与聚碳酸酯树脂A相同的方法合成的聚碳酸酯树脂H的比较合成例。
表4
表4(续表)
表5
表4或表5中"式(A-1)或(A-2)"列指被引入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中的由式(A-1)或(A-2)表示的结构单元。当由式(A-1)或(A-2)表示的各结构单元作为混合物使用时,所述列示出结构单元的种类及之间的质量混合比。"式(C)"列指被引入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中的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式(E)或(F)"列指被引入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中的由式(E)或(F)表示的结构单元。"式(A-E)中的n51的平均值"列指被引入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中的式(A-E)中括号内结构n51的重复数的平均值。"式(A-1)或(A-2)的含量(质量%)"列指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中由式(A-1)或式(A-2)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质量%)。"式(B)的含量(质量%)"列指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中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质量%)。"式(C)的含量(质量%)"列指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中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质量%)。"式(E)或(F)的含量(质量%)"列指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中由式(E)或式(F)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质量%)。"式(A-E)的含量(质量%)"列指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中由式(A-E)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质量%)。"Mw"列指聚碳酸酯树脂A或聚碳酸酯树脂H的重均分子量。
尽管作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和树脂D,但任何其它树脂可与该树脂进一步混合并一起使用。可与该树脂混合并一起使用的其它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
另外,从基体-区域结构的均一形成的观点,树脂D优选没有由式(A-1)或式(A-2)表示的任何结构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电荷输送物质的实例包括三芳基胺化合物、腙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和烯胺化合物。可单独使用这些电荷输送物质的一种,或可使用其两种以上。其中,从改进电子照相特性的观点,优选三芳基胺化合物用作电荷输送物质。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构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支承体,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另外,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电荷输送层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最外层)。图2A和图2B说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示意图。图2A中,电荷产生层102形成在支承体101上且电荷输送层103形成在电荷产生层102上。图2B中,底涂层105形成在支承体101上且电荷产生层102形成在底涂层105上。电荷输送层103形成在电荷产生层102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另外,电荷输送层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和树脂D。进一步地,电荷输送层可具有层压结构,且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层以使至少最外表面侧的电荷输送层具有上述基体-区域结构。
通常,广泛使用通过在圆筒状支承体上形成感光层而生产的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作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但该构件可成形为例如带状或片状等的形状。
支承体优选导电性(导电性支承体)且可使用由金属如链铝、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的支承体。
在支承体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情况下,所用支承体可为ED管、EI管、或进行管切割、电解复合研磨(electro-chemical buffing)或湿式/干式珩磨工序而获得的那种。进一步地,可使用具有通过真空蒸镀将铝、铝合金或氧化铟-氧化锡合金形成为膜而获得的层的金属制支承体或树脂制支承体。
另外,可使用通过在树脂等中浸渍导电性颗粒如炭黑、氧化锡颗粒、氧化钛颗粒或银颗粒而获得的支承体,或具有导电性树脂的塑料。
支承体的表面可进行例如,切割处理、粗化处理或明矾石处理。
为了抑制干涉条纹的发生或覆盖支承体表面的瑕疵,可在支承体与后述底涂层或电荷产生层之间形成导电层。可将通过在树脂中分散导电性颗粒而制备的导电层用涂布液涂布在支承体上以形成涂膜、并干燥或固化所得涂膜来形成导电层。
导电性颗粒的实例包括炭黑、乙炔黑、由例如铝、镍、铁、镍铬合金、铜、锌和银制成的粉末、和由例如导电性氧化锡和ITO制成的金属氧化物粉末。
另外,树脂的实例包括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丙烯酸类树脂、硅树脂、环氧树脂、蜜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酚树脂和醇酸树脂。
作为用于导电层用涂布液的溶剂,有例如,醚类溶剂、醇类溶剂、酮类溶剂和芳族烃溶剂。
导电层的厚度优选0.2μm至40μm,更优选1μm至35μm,仍更优选5μm至30μm。
在支承体或导电层与电荷产生层之间可形成底涂层。可将包含树脂的底涂层用涂布液涂布在支承体或导电层上以形成涂膜、并干燥或固化所得涂膜来形成底涂层。
底涂层中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丙烯酸、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酸树脂、蜜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烯烃树脂。
底涂层的厚度优选0.05μm至7μm,更优选0.1μm至2μm。底涂层可进一步包含半导电性颗粒、电子输送物质或电子接收物质。
电荷产生层形成在支承体、导电层或底涂层上。
用于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产生物质的实例包括偶氮颜料、酞菁颜料、靛蓝颜料和苝颜料。可仅使用这些电荷产生物质的一种,或可使用其两种以上。其中,特别优选金属酞菁如氧钛酞菁、羟基镓酞菁和氯镓酞菁,这是因为它们的灵敏度高。
用于电荷产生层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丙烯酸类树脂、醋酸乙烯树脂和尿素树脂。其中,特别优选丁醛树脂。可单独使用这些树脂的一种,或可使用其两种以上作为混合物或共聚物。
可通过涂布将电荷产生物质与树脂和溶剂一起分散而制备的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以形成涂膜、并干燥所得涂膜来形成电荷产生层。进一步地,电荷产生层还可为电荷产生物质的沉积膜。
分散法的实例包括各自使用均化器、超声波、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或滚磨机的方法。
电荷产生物质与树脂之比落在优选1:10至10:1(质量比)、特别优选1:1至3:1(质量比)的范围内。
根据所用各树脂和电荷产生物质的溶解性和分散稳定性来选择用于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的溶剂。作为使用的有机溶剂,有例如,醇溶剂、亚砜溶剂、酮溶剂、醚溶剂、酯溶剂和芳族烃溶剂。
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优选5μm以下,更优选0.1μm至2μm。
进一步地,必要时可将任何各种敏化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增塑剂等添加至电荷产生层中。还可将电子输送物质或电子接收物质引入电荷产生层以防止电荷流在电荷产生层被中断。
电荷输送层形成在电荷产生层上。
作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电荷输送物质的实例包括三芳基胺化合物、腙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和烯胺化合物。其中,考虑到电子照相特性的改进,优选三芳基胺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物质。
电荷输送物质的实例如下所示。
电荷输送层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且还包含树脂D,但如上所述,任何其它树脂可与该树脂进一步混合并一起使用。可与该树脂混合并一起使用的其它树脂如上所述。可通过涂布将电荷输送物质和上述树脂溶解在溶剂中而获得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以形成涂膜、并干燥所得涂膜来形成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物质与树脂之比落在优选4:10至20:10(质量比)、特别优选5:10至12:10(质量比)的范围内。
用于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溶剂的实例包括酮溶剂、酯溶剂、醚溶剂和芳族烃溶剂。这些溶剂可各自单独或以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这些溶剂中,从树脂溶解性的观点,优选使用任何醚溶剂和芳族烃溶剂。
电荷输送层具有优选5μm至50μm、更优选10μm至35μm的厚度。
另外,必要时可将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或增塑剂等添加至电荷输送层中。
各种添加剂可添加至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各层中。添加剂的实例包括:抗劣化剂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或耐光稳定剂;和细颗粒如有机细颗粒或无机细颗粒。抗劣化剂的实例包括受阻酚系抗氧化剂、受阻胺系耐光稳定剂、含硫原子的抗氧化剂和含磷原子的抗氧化剂。有机细颗粒的实例包括聚合物树脂颗粒如含氟原子的树脂颗粒、聚苯乙烯细颗粒和聚乙烯树脂颗粒。无机细颗粒的实例包括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硅和氧化铝。
对于上述各层对应的各涂布液的涂布,可采用任何涂布方法,如浸涂法、喷涂法、旋涂法(spinner coating method)、辊涂法、迈耶棒涂法(Meyer bar coating method)和刮涂法。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上可形成凹凸形状(凹形状和凸形状)。可采用已知方法作为凹凸形状的形成方法。形成方法的实例包括:涉及用研磨颗粒喷射电荷输送层的表面以形成凹形状的方法;涉及将具有凹凸形状的模具与表面加压接触以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涉及引起已施加的表面层用涂布液的涂膜表面的收缩、然后干燥涂膜以形成凹形状的方法;和涉及用激光光照射表面以形成凹形状的方法。其中,优选涉及将具有凹凸形状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的表面加压接触以形成凹凸形状的方法。还优选涉及引起已施加的表面层用涂布液的涂膜表面的收缩、然后干燥涂膜以形成凹形状的方法。
图1说明包括含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实例。
图1中,圆筒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沿箭头所指的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围绕轴2被旋转地驱动。
将旋转驱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用充电单元3(一次充电单元:充电辊等)均一地充电至预定的正或负电位。接下来,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均一充电表面接受来自如狭缝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等的曝光单元(未示出)的曝光光4(图像曝光光)。由此,将对应于目标图像的静电潜像连续地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
形成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用显影单元5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显影以提供调色剂图像。接下来,将形成并承载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转印单元6(如转印辊)的转印偏压连续地转印至转印材料P(如纸)。需要说明的是,将转印材料P从转印材料-进给单元(未示出)中取出并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旋转同步进给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与转印单元6之间的间隙(当接部(abutting portion))。
将已经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P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分开,然后放入到定影单元8。将转印材料P进行图像定影以作为图像形成品(打印件或复印件)打印输出至设备外。
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表面通过借助清洁单元7(如清洁刮板)除去转印残余显影剂(调色剂)来清洁。随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已清洁表面通过来自预曝光单元(未示出)的预曝光光(未示出)进行除电处理(neutralization treatment),然后反复用于图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中所示,当充电单元3为使用充电辊等的接触-充电单元时,并不一定需要预曝光。
在包括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单元3、显影单元5、转印单元6和清洁单元7的构件中,可选择多个构件并被一体化地支承为处理盒。另外,可设计处理盒以便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主体上。图1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单元3、显影单元5和清洁单元7被一体化地支承并置于盒中,从而形成处理盒9。处理盒9使用导向单元10如电子照相设备主体的轨道,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主体上。
实施例
下文中,参照具体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份"指"质量份"。
[实施例1]
将具有24mm直径和257mm长度的铝筒用作支承体。
接下来,将10份用SnO2涂布的硫酸钡(导电性颗粒)、2份氧化钛(电阻调节用颜料)、6份酚树脂和0.001份硅油(流平剂)与4份甲醇和16份甲氧基丙醇的混合溶剂一起使用,从而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
通过浸涂将导电层用涂布液施加至支承体上以形成涂膜,并将所得涂膜在140℃下固化(热固化)30分钟,从而形成具有15μm厚度的导电层。
接下来,将3份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和3份共聚物尼龙溶解在65份甲醇和30份正丁醇的混合溶剂中,从而制备底涂层用涂布液。
通过浸涂将底涂层用涂布液施加至导电层上以形成涂膜,并将所得涂膜在100℃下干燥10分钟,从而形成具有0.7μm厚度的底涂层。
接下来,制备具有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中7.5°、9.9°、16.3°、18.6°、25.1°和28.3°的布拉格角(2θ±0.2°)处显示峰的晶体结构的羟基镓酞菁(电荷产生物质)。将10份羟基镓酞菁晶体添加至通过将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商品名:S-LEC BX-1,由SekisuiChemical Co.,Ltd.制造)溶解在250份环己酮中而制备的溶液中。在23±3℃的气氛下,通过使用各自具有1mm直径的玻璃珠的砂磨机设备分散所得混合物1小时。分散之后,添加250份乙酸乙酯以制备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
通过浸涂将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施加至底涂层上以形成涂膜,并将所得涂膜在100℃下干燥10分钟,从而形成具有0.26μm厚度的电荷产生层。
接下来,将9份由式(G-1)表示的电荷输送物质、1份由式(G-3)表示的电荷输送物质、3份合成例1中合成的聚碳酸酯树脂A(1)和7份以5:5的比包含由式(D-2)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式(D-3)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D(重均分子量:120,000)溶解在包含30份二甲氧基甲烷和50份邻二甲苯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通过浸涂将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施加在电荷产生层上以形成涂膜,并将所得涂膜在120℃下干燥1小时以形成具有16μm厚度的电荷输送层。确认到在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形成各自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1)的区域。
因此,生产其表面层为电荷输送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6示出电荷输送层中树脂的构成。
接下来,描述评价。
对6,000页反复使用时的亮区电位的变化(电位变化)、初期和6,000页反复使用之后的扭矩相对值,以及在扭矩测量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观察进行评价。另外,在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之后,将部分涂布液取样并评价涂布液的液体稳定性。另外,通过使用取样的涂布液形成涂膜并评价其表面粗糙度。进一步地,通过使用进行表面粗糙度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来进行图像评价。
(电位变化评价)
由Hewlett-Packard制造的激光束打印机Color Laser JET CP4525dn用作评价设备。在23℃温度和50%相对温度的环境下进行评价。设定评价设备的780-nm激光光源的曝光量(图像曝光量)以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光强度为0.40μJ/cm2。在用定影夹具(fixture)代替显影装置以使电位测量用探针定位在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端部朝向其中央的130mm的位置之后,在显影装置的位置上进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电位(暗区电位和亮区电位)的测量。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非曝光部的暗区电位设定为-500V,辐射激光光,并测量由来自暗区电位的光衰减而获得的亮区电位。进一步地,将A4大小的普通纸用于连续输出6,000页图像,并评价输出前后亮区电位的变化量。使用具有5%打印率的试验图表(test chart)。结果如表11中的"电位变化"列所示。
(扭矩相对值的评价)
在与上述电位变化评价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马达的驱动电流(电流A)。进行该评价以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的量。所得电流示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的量有多大。
此外,通过以下方法生产用于比较扭矩相对值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即,除了不使用用于实施例1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输送层中的树脂的聚碳酸酯树脂A(1),且仅使用以5:5的比包含由式(D-2)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式(D-3)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D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所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用作比较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将生产的比较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用于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马达的驱动电流(电流B)。
计算由此获得的使用聚碳酸酯树脂A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马达的驱动电流(电流A)与未使用聚碳酸酯树脂A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马达的驱动电流(电流B)之比。所得的(电流A)/(电流B)值定义为扭矩相对值。扭矩相对值表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的减少程度。扭矩相对值变得越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与清洁刮板之间的接触应力的减少程度变得越大。结果如表11中的"初期扭矩相对值"列所示。
随后,将A4大小的普通纸用于连续输出6,000页纸的图像。使用具有5%打印率的试验图表。之后,进行6,000页反复使用之后的扭矩相对值的测量。以与初期扭矩相对值的评价相同的方式测量6,000页反复使用之后的扭矩相对值。在这种情况下,比较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也进行6,000页反复使用,将所得旋转马达的驱动电流用于计算6,000页反复使用之后的扭矩相对值。结果如表11中的"6,000页反复使用后的扭矩相对值"列所示。
(基体-区域结构的评价)
使用超深度形状测量显微镜VK-95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观察通过沿相对于由上述方法生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垂直方向切割电荷输送层而获得的电荷输送层的截面。该过程中,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中100μm×100μm的面积(10,000μm2)定义为视野,并在50×的物镜放大率下观察以测量在视野中随机选择的100个形成的区域的最大直径。由测量的最大直径计算平均值并定为数均粒径。结果如表11中的"数均粒径"列所示。
(液体稳定性的评价)
制备之后立即将部分由上述方法制备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取样,并在冰箱(温度:0℃)中静置储存2周。目测制备即刻后的涂布液和冷藏储存2周后的涂布液。结果如表11中的"制备即刻后的液体稳定性"列和"冷藏储存2周后的液体稳定性"列所示。
(表面粗糙度的评价)
液体稳定性的评价中,目测在冰箱中静置储存2周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液体稳定性。之后,用均化器(由MICROTEC CO.,LTD.制造)在1,000rpm下搅拌液体3分钟。通过浸涂将搅拌之后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施加至在其上形成导电层、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的铝筒上以形成涂膜,并将涂膜在120℃下干燥1小时。因此,形成具有15μm厚度的电荷输送层。用表面粗糙度测量装置(由Kosaka Laboratory Ltd.制造的SURFCORDER SE-3400)对电荷输送层的表面进行测量,并基于JIS B 0601:2001中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评价进行评价(评价长度:10mm)。结果如表11中的"表面粗糙度"列所示。
(图像评价)
通过使用进行表面粗糙度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进行图像评价。由Hewlett-Packard Company制造的激光束打印机Color Laser JET CP4525dn用作评价设备。在具有23℃温度和50%相对温度的环境下进行评价。设定评价设备的具有780nm波长的激光光源的曝光量(图像曝光量)以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的光量为0.40μJ/cm2
图像评价中,使用A4大小的普通纸并将单色半色调图像输出在纸上。然后,目视输出图像按以下标准评价。结果如表11中的"图像评价"列所示。
等级A:观察到完全均一的图像。
等级B:观察到极轻微的图像不均匀。
等级C:观察到图像不均匀。
等级D:观察到显著的图像不均匀。
[实施例2至24]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聚碳酸酯树脂A按表6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确认到在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形成各自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表11示出结果。
[实施例25至35]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电荷输送层的树脂D按表6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确认到在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形成各自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表11示出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D中的结构单元及其组成和树脂D的重均分子量如下。
实施例25:(D-4)/(D-5)=5/5;120,000
实施例26:(D-6)/(D-2)=7/3;120,000
实施例27:(D-7);100,000
实施例28:(D-8)/(D-9)=3/7;110,000
实施例29:(D-20);80,000
实施例30:(D-20)/(D-28)=7/3;70,000
实施例31:(D-29)/(D-30)=3/7;90,000
实施例32:(D-30);80,000
实施例33:(D-25)/(D-29)=3/7;80,000
实施例34:(D-26)/(D-20)=5/5;90,000
实施例35:(D-20)/(D-29)/(D-24)=3/5/2;80,000
[实施例36至49]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树脂D、聚碳酸酯树脂A与树脂D之间的混合比以及电荷输送层的电荷输送物质按表6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确认到在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形成各自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表11示出结果。
[实施例50至135]
除了将实施例1中的聚碳酸酯树脂A、树脂D、聚碳酸酯树脂A与树脂D之间的混合比以及电荷输送层的电荷输送物质各自按表7、表8和表9所示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确认到在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形成各自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表12、表13和表14示出结果。
[实施例136]
除了将实施例1中所用的溶剂改变为包含30份二甲氧基甲烷、50份邻二甲苯和6.4份苯甲酸甲酯的混合溶剂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确认到在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形成各自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的区域。表14示出结果。
[比较例1至18]
除了如表10所示将实施例1中的聚碳酸酯树脂A改变为聚碳酸酯树脂H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然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各比较例1至5和12至15中,冷藏储存2周之后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分离。另外,确认到在各比较例6至11和16至18中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中,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树脂D的基体中形成各自包含聚碳酸酯树脂H的区域。表15示出结果。
[比较例19]
除了不使用实施例1中的树脂D,并进行如表10所示的这种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确认到没有基体-区域结构,这是因为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不包含树脂D。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15示出结果。
[比较例20]
除了不使用实施例1中的聚碳酸酯树脂A,并进行如表10所示的这种改变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确认到没有基体-区域结构,这是因为形成的电荷输送层不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评价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15示出结果。
表6
聚碳酸酯树脂A 树脂D 树脂A/树脂D混合比 CTS
实施例1 A(1)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2 A(2)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3 A(3)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4 A(4)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5 A(5)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6 A(6)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7 A(7)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8 A(8)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9 A(9)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0 A(10)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1 A(11)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2 A(12)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3 A(13)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4 A(14)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5 A(15)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6 A(16)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7 A(17)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8 A(18)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9 A(19)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20 A(20)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21 A(21)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22 A(22)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23 A(23)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24 A(24)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25 A(1) D-4/D-5=5/5 3/7 G-1/G-3=9/1
实施例26 A(1) D-6/D-2=7/3 3/7 G-1/G-3=9/1
实施例27 A(1) D-7 3/7 G-1/G-3=9/1
实施例28 A(1) D-8/D-9=3/7 3/7 G-1/G-3=9/1
实施例29 A(1) D-20 3/7 G-1/G-3=9/1
实施例30 A(1) D-20/D-28=7/3 3/7 G-1/G-3=9/1
实施例31 A(1) D-29/D-30=3/7 3/7 G-1/G-3=9/1
实施例32 A(1) D-30 3/7 G-1/G-3=9/1
实施例33 A(1) D-25/D-29=3/7 3/7 G-1/G-3=9/1
实施例34 A(1) D-26/D-20=5/5 3/7 G-1/G-3=9/1
实施例35 A(1) D-20/D-29/D-24=3/5/2 3/7 G-1/G-3=9/1
实施例36 A(1) D-30 2/8 G-1/G-3=9/1
实施例37 A(1) D-30 1/9 G-1/G-3=9/1
实施例38 A(1) D-30 4/6 G-1/G-3=9/1
实施例39 A(1) D-2/D-3=5/5 2/8 G-1/G-3=9/1
实施例40 A(1) D-2/D-3=5/5 1/9 G-1/G-3=9/1
实施例41 A(1) D-2/D-3=5/5 4/6 G-1/G-3=9/1
实施例42 A(1) D-2/D-3=5/5 2/8 G-4
实施例43 A(1) D-2/D-3=5/5 2/8 G-5
实施例44 A(1) D-2/D-3=5/5 2/8 G-3
实施例45 A(1) D-2/D-3=5/5 2/8 G-1/G-2=7/3
实施例46 A(1) D-2/D-3=5/5 2/8 G-1/G-2=8/2
实施例47 A(1) D-30 2/8 G-4
实施例48 A(1) D-30 1/9 G-5
实施例49 A(1) D-30 4/6 G-1/G-2=9/1
表7
聚碳酸酯树脂A 树脂D 树脂A/树脂D混合比 CTS
实施例50 A(3) D-4/D-5=5/5 3/7 G-4
实施例51 A(3) D-6/D-2=7/3 2/8 G-5
实施例52 A(3) D-7 1/9 G-3
实施例53 A(3) D-8/D-9=3/7 4/6 G-1/G-2=7/3
实施例54 A(3) D-20 3/7 G-1/G-2=8/2
实施例55 A(3) D-20/D-28=7/3 2/8 G-4
实施例56 A(3) D-29/D-30=3/7 1/9 G-5
实施例57 A(3) D-30 4/6 G-1/G-2=9/1
实施例58 A(3) D-25/D-29=3/7 3/7 G-1
实施例59 A(3) D-26/D-20=5/5 2/8 G-1/G-2=7/3
实施例60 A(3) D-20/D-29/D-24=3/5/2 1/9 G-1/G-2=8/2
实施例61 A(13) D-4/D-5=5/5 3/7 G-4
实施例62 A(13) D-6/D-2=7/3 2/8 G-5
实施例63 A(13) D-7 1/9 G-3
实施例64 A(13) D-8/D-9=3/7 4/6 G-1/G-2=7/3
实施例65 A(13) D-20 3/7 G-1/G-2=8/2
实施例66 A(13) D-20/D-28=7/3 2/8 G-4
实施例67 A(13) D-29/D-30=3/7 1/9 G-5
实施例68 A(13) D-30 4/6 G-1/G-2=9/1
实施例69 A(13) D-25/D-29=3/7 3/7 G-1
实施例70 A(13) D-26/D-20=5/5 2/8 G-1/G-2=7/3
实施例71 A(13) D-20/D-29/D-24=3/5/2 1/9 G-1/G-2=8/2
实施例72 A(23) D-4/D-5=5/5 3/7 G-4
实施例73 A(23) D-6/D-2=7/3 2/8 G-5
实施例74 A(23) D-7 1/9 G-3
实施例75 A(23) D-8/D-9=3/7 4/6 G-1/G-2=7/3
实施例76 A(23) D-20 3/7 G-1/G-2=8/2
实施例77 A(23) D-20/D-28=7/3 2/8 G-4
实施例78 A(23) D-29/D-30=3/7 1/9 G-5
实施例79 A(23) D-30 4/6 G-1/G-2=9/1
实施例80 A(23) D-25/D-29=3/7 3/7 G-1
实施例81 A(23) D-26/D-20=5/5 2/8 G-1/G-2=7/3
实施例82 A(23) D-20/D-29/D-24=3/5/2 1/9 G-1/G-2=8/2
表8
聚碳酸酯树脂A 树脂D 树脂A/树脂D混合比 CTS
实施例83 A(25)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84 A(26)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85 A(27)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86 A(28)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87 A(29)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88 A(30)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89 A(31)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90 A(32)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91 A(33)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92 A(34)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93 A(27) D-4/D-5=5/5 3/7 G-4
实施例94 A(27) D-6/D-2=7/3 2/8 G-5
实施例95 A(27) D-7 1/9 G-3
实施例96 A(27) D-8/D-9=3/7 4/6 G-1/G-2=7/3
实施例97 A(27) D-20 3/7 G-1/G-2=8/2
实施例98 A(27) D-20/D-28=7/3 2/8 G-4
实施例99 A(27) D-29/D-30=3/7 1/9 G-5
实施例100 A(27) D-30 4/6 G-1/G-2=9/1
实施例101 A(27) D-25/D-29=3/7 3/7 G-1
实施例102 A(27) D-26/D-20=5/5 2/8 G-1/G-2=7/3
实施例103 A(27) D-20/D-29/D-24=3/5/2 1/9 G-1/G-2=8/2
实施例104 A(30) D-4/D-5=5/5 3/7 G-4
实施例105 A(30) D-6/D-2=7/3 2/8 G-5
实施例106 A(30) D-7 1/9 G-3
实施例107 A(30) D-8/D-9=3/7 4/6 G-1/G-2=7/3
实施例108 A(30) D-20 3/7 G-1/G-2=8/2
实施例109 A(30) D-20/D-28=7/3 2/8 G-4
实施例110 A(30) D-29/D-30=3/7 1/9 G-5
实施例111 A(30) D-30 4/6 G-1/G-2=9/1
实施例112 A(30) D-25/D-29=3/7 3/7 G-1
实施例113 A(30) D-26/D-20=5/5 2/8 G-1/G-2=7/3
实施例114 A(30) D-20/D-29/D-24=3/5/2 1/9 G-1/G-2=8/2
表9
聚碳酸酯树脂A 树脂D 树脂A/树脂D混合比 CTS
实施例115 A(35)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16 A(36)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17 A(37)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18 A(38)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19 A(39)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20 A(40)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21 A(41)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22 A(42)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23 A(43)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24 A(44) D-2/D-3=5/5 3/7 G-1/G-3=9/1
实施例125 A(36) D-4/D-5=5/5 3/7 G-4
实施例126 A(36) D-6/D-2=7/3 2/8 G-5
实施例127 A(36) D-7 1/9 G-3
实施例128 A(36) D-8/D-9=3/7 4/6 G-1/G-2=7/3
实施例129 A(36) D-20 3/7 G-1/G-2=8/2
实施例130 A(36) D-20/D-28=7/3 2/8 G-4
实施例131 A(36) D-29/D-30=3/7 1/9 G-5
实施例132 A(36) D-30 4/6 G-1/G-2=9/1
实施例133 A(36) D-25/D-29=3/7 3/7 G-1
实施例134 A(36) D-26/D-20=5/5 2/8 G-1/G-2=7/3
实施例135 A(36) D-20/D-29/D-24=3/5/2 1/9 G-1/G-2=8/2
表6至表9中的"树脂A/树脂D混合比"列指聚碳酸酯树脂A与树脂D的质量混合比(质量比)。表6至表9中的"CTS"列表示电荷输送物质并指由式(G-1)至式(G-5)的任一个表示的化合物。
表10
比较例 聚碳酸酯树脂H 树脂D 树脂H/树脂D混合比 CTS
比较例1 H(1)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2 H(2)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3 H(3)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4 H(4)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5 H(5)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6 H(6)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7 H(7)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8 H(8)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9 H(9)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0 H(10)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1 H(11)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2 H(12)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3 H(13)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4 H(14)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5 H(15)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6 H(16)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7 H(17)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8 H(18) D-2/D-3=5/5 3/7 G-1/G-3=9/1
比较例19 A(1) - - G-1/G-3=9/1
比较例20 - D-2/D-3=5/5 - G-1/G-3=9/1
表10中的"聚碳酸酯树脂H"列指表5中各比较合成例的聚碳酸酯树脂H。表10中的"树脂H/树脂D混合比"列指聚碳酸酯树脂H与树脂D的质量混合比(质量比)。表10中的"CTS"列表示电荷输送物质并指由式(G-1)至式(G-5)的任一个表示的化合物。
表11
表11(续表)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在实施例与比较例之间的比较显示,在各实施例中,电荷输送层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因此同时实现对反复使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时的电位变化的抑制效果和对接触应力的持续缓和效果。这通过评价方法的电位变化以及在初期和6,000页反复使用后的扭矩相对值的评价中扭矩减少效果的存在来说明。
在实施例与比较例1至5和12至15之间的比较显示,当将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引入聚碳酸酯树脂A时,改进聚碳酸酯树脂A与树脂D之间的相容性,且在基体中均一地形成区域。因此,获得对电位变化的优良的抑制效果。另外,该比较显示在冰箱中静置储存2周后仍保持了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液体稳定性。另外,该比较显示当液体稳定性良好时,图像评价的结果也良好。
另外,在实施例与比较例10、11和18之间的比较显示,在各实施例中,引入聚碳酸酯树脂A,因此,在冰箱中静置储存2周后仍保持了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液体稳定性。另外,该比较显示当液体稳定性良好时,图像评价的结果也良好。
考虑到前述,引入适当量的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和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可提供优良的电位变化的抑制效果和优良的扭矩减少效果。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方案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了解到本发明不限制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权利要求的范围应与最宽泛的解释相一致,以便涵盖所有此类修改和同等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体;
所述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和
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
其中:
所述电荷输送层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
所述电荷输送层包括基体-区域结构,所述基体-区域结构具有:
区域,其包括含有下述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A:
由下式(A-1)和(A-2)之一表示的结构单元;
由下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和
由下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和
基体,其包括电荷输送物质和具有由下式(D)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D;
由式(A-1)和(A-2)之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至25质量%,基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5质量%至65质量%,基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0质量%至60质量%,基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式(A-1)中:
Z11和Z12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R11至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基;和
n11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且式(A-1)中n11的平均值在10-150的范围内;
式(A-2)中:
Z21至Z23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R16至R27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基;和
n21、n22和n23各自独立地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式(A-2)中n21的平均值和n22的平均值各自在1-10的范围内,且式(A-2)中n23的平均值在10-200的范围内;
式(C)中:
Y31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和
R31至R3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式(D)中:
m41表示0或1;
当m41表示1时,X41表示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对亚苯基、两个对亚苯基经由亚甲基键合的二价基团或两个对亚苯基经由氧原子键合的二价基团;
Y41表示单键、氧原子、亚甲基、乙叉基、丙叉基、环己叉基、苯基亚甲基或苯基乙叉基;和
R41至R4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含量为5质量%至50质量%,基于所述电荷输送层中的全部树脂的总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中的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进一步包括由下式(E)表示的结构单元:
式(E)中:
Y51表示单键、亚甲基、乙叉基、丙叉基、苯基亚甲基或苯基乙叉基;和
R51至R5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由式(E)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下,基于所述电荷输送层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
所述电荷输送层中的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进一步包括由下式(F)表示的结构单元;和
由式(F)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25质量%以下,基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式(F)中,R61至R6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电荷输送层中的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在其端部具有由下式(A-E)表示的硅氧烷结构:
式(A-E)中,n51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且式(A-E)中n51的平均值在10-60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区域具有10nm至1,000nm的数均粒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中所述电荷输送物质为选自由三芳基胺化合物、腙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和烯胺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9.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
选自由充电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和清洁单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单元,
所述构件与所述单元被一体化地支承,
其中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备主体上。
10.一种电子照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充电单元;
曝光单元;
显影单元;和
转印单元。
1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
支承体;
所述支承体上的电荷产生层;和
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
所述电荷输送层为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层,
所述电荷输送层包括基体-区域结构,
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所述涂布液含有:
包含下述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A:
由下式(A-1)和(A-2)之一表示的结构单元;
由下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和
由下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
包括由下式(D)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树脂D;和
电荷输送物质;和
形成所述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涂膜,接着干燥所述涂膜,从而形成所述电荷输送层,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A-1)和(A-2)之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至25质量%,基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B)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5质量%至65质量%,基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中由式(C)表示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10质量%至60质量%,基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总质量,
式(A-1)中:
Z11和Z12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R11至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基;和
n11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且式(A-1)中n11的平均值在10-150的范围内;
式(A-2)中:
Z21至Z23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R16至R27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基;和
n21、n22和n23各自独立地表示括号内结构的重复数,式(A-2)中n21的平均值和n22的平均值各自在1-10的范围内,且式(A-2)中n23的平均值在10-200的范围内;
式(C)中:
Y31表示氧原子或硫原子;和
R31至R3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式(D)中:
m41表示0或1;和
当m41表示1时,X41表示邻亚苯基、间亚苯基、对亚苯基、两个对亚苯基经由亚甲基键合的二价基团或两个对亚苯基经由氧原子键合的二价基团;
Y41表示单键、氧原子、亚甲基、乙叉基、丙叉基、环己叉基、苯基亚甲基或苯基乙叉基;和
R41至R4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CN201510136862.1A 2014-03-26 2015-03-26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Active CN104950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4093 2014-03-26
JP2014064093 2014-03-26
JP2015-025384 2015-02-12
JP2015025384A JP6427024B2 (ja) 2014-03-26 2015-02-12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0605A CN104950605A (zh) 2015-09-30
CN104950605B true CN104950605B (zh) 2019-05-21

Family

ID=5406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6862.1A Active CN104950605B (zh) 2014-03-26 2015-03-26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07283B2 (zh)
JP (1) JP6427024B2 (zh)
CN (1) CN104950605B (zh)
DE (1) DE10201510449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84277B2 (en) 2014-11-19 2017-06-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JP6588731B2 (ja) 2015-05-07 2019-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9864285B2 (en) 2015-06-25 2018-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6639256B2 (ja) 2016-02-10 2020-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7046571B2 (ja) 2017-11-24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187270B2 (ja) 2017-11-24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057104B2 (ja) 2017-11-24 2022-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11320754B2 (en) 2019-07-25 2022-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11573499B2 (en) 2019-07-25 2023-0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23131675A (ja) 2022-03-09 2023-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4904A (zh) * 2008-08-07 2010-02-1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制造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99751A (zh) * 2008-07-18 2011-06-1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2129184A (zh) * 2010-01-15 2011-07-20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2782586A (zh) * 2009-12-09 2012-11-14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3109236A (zh) * 2010-09-14 2013-05-1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1915A (en) * 1973-03-30 1975-01-21 Eastman Kodak Co Block copolyesters of polysiloxanes as additives to photoconductive layers
JPH0589815A (ja) 1991-09-26 1993-04-09 Hitachi Ltd 電子線応用装置
JP3021230B2 (ja) * 1993-04-09 2000-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並びにファクシミリ
US6416915B1 (en) 1998-11-13 2002-07-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2251022A (ja) 2001-02-23 2002-09-06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847245B2 (ja) 2005-08-15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561582B2 (ja) * 2005-10-14 2010-10-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有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44591B2 (ja) 2005-12-28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672107B2 (ja) * 2011-03-29 2015-02-1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89815B2 (ja) 2011-04-12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089816B2 (ja) * 2011-04-12 2012-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4854824B1 (ja) 2011-04-14 2012-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5575182B2 (ja) * 2011-07-29 2014-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911459B2 (ja) 2012-09-28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198571B2 (ja) 2012-11-30 2017-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4130329A (ja) 2012-11-30 2014-07-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161425B2 (ja) 2013-06-19 2017-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353285B2 (ja) 2013-06-19 2018-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9751A (zh) * 2008-07-18 2011-06-1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1644904A (zh) * 2008-08-07 2010-02-1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制造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82586A (zh) * 2009-12-09 2012-11-14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2129184A (zh) * 2010-01-15 2011-07-20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3109236A (zh) * 2010-09-14 2013-05-15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7024B2 (ja) 2018-11-21
CN104950605A (zh) 2015-09-30
DE102015104495A1 (de) 2015-10-01
DE102015104495B4 (de) 2019-03-21
US20150277248A1 (en) 2015-10-01
US9507283B2 (en) 2016-11-29
JP2015194717A (ja) 2015-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0605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2129184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591145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EP2795403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CN103109236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JP619857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10597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荷輸送層用乳化液
EP2628052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EP2306247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7057104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50604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N103238114A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电子照相设备和制造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JP201413032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764953B1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KR20140097002A (ko) 전자 사진 감광체의 제조 방법
JP623871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WO2012140761A1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17613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517606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07172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17589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414592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