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0347B - 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薄片体检测装置和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薄片体检测装置和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0347B
CN104950347B CN201510130609.5A CN201510130609A CN104950347B CN 104950347 B CN104950347 B CN 104950347B CN 201510130609 A CN201510130609 A CN 201510130609A CN 104950347 B CN104950347 B CN 104950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benchmark
distance
type optical
optical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06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0347A (zh
Inventor
齋木胜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50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0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0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03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9/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26Other properties of the sheet, e.g. curvature or refl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42Detection methods
    • H04N1/0075Detecting a change in reflectiv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324Document property det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11Detector details, e.g. optical detector
    • G03G2215/00616Optical detec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薄片体检测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和检查装置,能防止或抑制因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产生误差而导致薄片体误检测。本发明的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控制部使发光器以指定发光量发光,判断检测区域是否存在第一基准薄片体,当不存在第一基准薄片体时,使薄片体检测传感器向上方移动指定的移动间距。当存在第一基准薄片体时,存储薄片体检测传感器和第一基准薄片体的当前时刻的检测距离。控制部对第二基准薄片体也进行同样处理。控制部在各检测距离都适当时,判断薄片体检测传感器的输出适当,将当前时刻的发光量设为原稿检测处理时的发光量,在并非各检测距离都适当时,判断所述输出非适当,使发光器的发光量增大一级。

Description

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薄片体检测装置和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技术,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检测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等图像处理装置内输送或者承载的原稿和印刷用纸等薄片体。
背景技术
在数码复合机和复印机等图像处理装置中,使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来检测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的尺寸或指定的检测区域有无原稿。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照射作为检测对象的原稿,并接收来自该原稿的反射光。该受光信号作为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出,被用于检测原稿的尺寸或指定的检测区域有无原稿。
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根据作为检测对象的原稿的图像浓度和至该原稿的距离而变化。即,作为检测对象的原稿的图像越明亮,或者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与作为检测对象的原稿的距离越小,则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值越大。
在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中,即使原稿的图像浓度相同,并且到原稿的距离也相同,输出有时也会产生误差。可以认为产生这样的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在用于放置原稿的玻璃板介于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和原稿之间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该玻璃板的制造误差等产生的产品偏差成为输出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当由于玻璃板的产品偏差导致玻璃板的透射率和折射率不同时,即使是相同图像浓度的原稿隔开相同距离进行检测动作时,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受光量也不同。其结果,导致输出产生误差。通常,假定玻璃板在产品之间具有相同的透射率、折射率而制成这样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并不是考虑到起因于玻璃板的产品偏差而产生的透射率和折射率的偏差而制成这样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因此,每个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产生偏差。
由于这样的输出误差有可能导致原稿误检测。即,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比预定的阈值大时判断存在原稿来检测原稿的结构中,由于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因所述误差而比预定的阈值小,所以尽管实际上检测区域存在原稿,但是有可能误判为不存在原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薄片体检测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和检查装置,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由于检测薄片体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产生误差而导致薄片体的误检测。
本发明一方面的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薄片体检测装置,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通过比较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和预定的阈值来判断检测区域有无作为检测对象的薄片体,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输出与所述薄片体的图像浓度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到所述薄片体的距离相对应的信号,其中,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通过使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相对于所述薄片体在接近远离方向上移动,从而边变更具有预定的图像浓度的基准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边由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对所述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测动作,在从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基准薄片体的内容的薄片体检测信号时,检测此时的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和所述基准薄片体的距离;第二步骤,判断由所述第一步骤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预定的基准值是否一致;以及第三步骤,当由所述第二步骤判断出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不一致时,变更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包含的发光器的发光量,直到由所述第二步骤判断出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一致为止,重复执行所述第一步骤至第三步骤。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薄片体检测装置包括:薄片体检测部,通过比较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和预定的阈值,来判断检测区域有无作为检测对象的薄片体,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输出与所述薄片体的图像浓度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到所述薄片体的距离相对应的信号;支撑部,将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支撑成能相对于所述薄片体在接近远离方向上移动;驱动部,在所述接近远离方向上驱动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第一控制部,使所述驱动部变更所述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包含的发光器的发光量;距离检测部,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控制部的控制使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在所述接近远离方向上移动,从而边变更具有预定的图像浓度的基准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边由所述薄片体检测部对所述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测动作,当由所述薄片体检测部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基准薄片体的内容的薄片体检测信号时,检测此时的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和所述基准薄片体的距离;判断部,判断由所述距离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预定的基准值是否一致,在由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距离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不一致时,所述第二控制部变更所述发光器的发光量,直到由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距离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一致为止,重复执行所述发光量的变更。
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检查装置构成为能够与薄片体检测装置进行通信,对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进行检查,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包括:反射型光学传感器,输出与作为检测对象的薄片体的图像浓度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到所述薄片体的距离相对应的信号;支撑部,将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支撑成能相对于所述薄片体在接近远离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驱动部,在所述接近远离方向上驱动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通过比较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和预定的阈值,来判断检测区域有无所述薄片体,其中,所述检查装置包括:第一控制部,使所述驱动部变更所述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包含的发光器的发光量;距离检测部,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控制部的控制使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在所述接近远离方向上移动,从而边变更具有预定的图像浓度的基准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边由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对所述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测动作,当由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基准薄片体的内容的薄片体检测信号时,检测此时的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和所述基准薄片体的距离;以及判断部,判断由所述距离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预定的基准值是否一致,在由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距离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不一致时,所述第二控制部变更所述发光器的发光量,直到由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距离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一致为止,重复执行所述发光量的变更。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或抑制由于检测薄片体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产生误差而导致薄片体的误检测。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图像处理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像处理装置的电气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3是图像处理装置的特征部分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薄片体检测传感器的配置方式的图。
图5是表示以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为变量的二维坐标系以及第一检测距离的基准值和第二检测距离的基准值的组合的坐标图。
图6是检查模式下的控制部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具体化本发明的一个例子,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图像处理装置1是具备图像读取功能、传真功能和图像形成功能等的数码复合机。如图1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2、原稿罩3、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uto Document Feeder;以下称为ADF)4、图像形成部5、操作显示部6(参照图2)、供纸盒7、通信接口(I/F)部8(参照图2)以及控制这些部件的控制部9(参照图2)。并且,以作为数码复合机的图像处理装置1为例,对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打印机、传真装置、复印机或者扫描装置也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
图像读取部2执行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处理。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2具备接触玻璃10(玻璃板)、读取单元11、反射镜12、13、光学透镜14以及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15等。
读取单元11具备LED光源16和反射镜17,并能够利用移动机构(未图示)沿副扫描方向18(图1中的左右方向)移动,所述移动机构使用了步进电机等驱动电机。并且,当由所述驱动电机使读取单元11沿副扫描方向18移动时,从LED光源16向设置于图像读取部2上表面的接触玻璃10照射的光沿副扫描方向18扫描。
当从LED光源16照射光时,反射镜17将由原稿或者原稿罩3的背面反射的反射光朝向反射镜12反射。由反射镜17反射的光被反射镜12、13引导到光学透镜14。光学透镜14会聚入射的光并入射到CCD15。
CCD15是光电转换元件,将接收的光转换为与光量(辉度的强度)相对应的电信号(电压)并向控制部9输出。在控制部9中通过对来自CCD15的电信号进行图像处理而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使用CCD15作为摄像元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应用如下的读取机构来替代由CCD15构成的读取机构,即所述读取机构使用了比CCD15焦点距离短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Contact Image Sensor)。
原稿罩3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图像读取部2。通过转动操作原稿罩3而开闭图像读取部2上表面的接触玻璃10。原稿罩3的转动支撑部设置有限位开关等罩打开检测传感器(未图示)。当用户要读取原稿的图像而打开原稿罩3时,该罩打开检测传感器动作,其检测信号(罩打开检测信号)被输出到控制部9。
图像读取部2按照以下的顺序读取原稿图像。首先,将原稿放置在接触玻璃10上方,然后使原稿罩3处于关闭姿势。然后,当从操作显示部6输入了图像读取指令时,边使读取单元11朝向副扫描方向18的右方移动,边从LED光源16依次连续地照射一行量的光。并且,来自原稿或者原稿罩3背面的反射光通过反射镜17、12、13和光学透镜14被引导至CCD15,与由CCD15接收的光量相对应的光量数据被依次输出到控制部9。在控制部9中,当得到了被光照射的整个区域的光量数据时,通过处理该光量数据,由所述光量数据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
并且,ADF4设置于原稿罩3。ADF4利用多个输送辊依次输送放置于原稿设置部19的原稿,并且移动原稿以使原稿朝向副扫描方向18的右方通过接触玻璃10上设定的自动原稿读取位置。在利用ADF4移动原稿时,读取单元11配置于所述自动原稿读取位置的下方,在该位置由读取单元11读取移动中的原稿的图像。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5按照电子照相方式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印刷处理)。图像形成部5根据由图像读取部2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通过通信接口部8输入的印刷作业,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具体地说,图像形成部5具备感光鼓20、带电部21、显影部22、调色剂容器23、转印辊24、除电部25、定影辊26和加压辊27等。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部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图像形成部5不限定于电子照相方式,也可以是喷墨记录方式,或者是除此之外的记录方式或者印刷方式。
在图像形成部5中,对由供纸盒7供给的印刷用纸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图像形成处理。首先,当通过通信接口部8输入了包括印刷指令的印刷作业时,利用带电部21使感光鼓20以指定电位均匀带电。接着,利用激光扫描单元(未图示)对感光鼓20的表面照射基于该印刷作业所包含的图像数据而形成的光。由此,在感光鼓20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且,感光鼓20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部22显影(可视化)为调色剂像。并且,显影部22由调色剂容器23补充调色剂(显影剂)。接着,形成于感光鼓20的调色剂像通过转印辊24被转印到印刷用纸上。然后,在印刷用纸通过定影辊26和加压辊27之间而被排出时,被转印到该印刷用纸上的调色剂像由定影辊26加热而熔化定影。并且,由除电部25消除感光鼓20的电位。
图2中,通信接口部8是如下的接口,即,在与图像处理装置1通过互联网或者LAN那样的通信网络相连接的外部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1之间执行数据通信。存储部28由硬盘驱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存储部28预先存储有后面所述的检查表100。
操作显示部6具有显示部29和操作部30。显示部29例如由彩色液晶显示器等构成,向操作了操作显示部6的用户显示各种信息。操作部30包括与显示部29相邻配置的各种按键和配置于显示部29的显示画面上的触摸面板传感器等,由图像处理装置1的用户输入各种指令。
图像读取部2具有薄片体检测装置31。如图3所示,薄片体检测装置31具有薄片体检测单元32、支撑部33和升降驱动部34。薄片体检测单元32是薄片体检测部的一个例子。薄片体检测单元32设置于放置原稿的接触玻璃10下方的指定位置,检测预定的检测区域的薄片体。后面对薄片体检测单元32详细地进行说明。升降驱动部34是本发明的驱动部的一个例子。
支撑部33将薄片体检测单元32支撑成能够相对于放置在接触玻璃10上的薄片体在接近远离方向上移动。支撑部33具有承载薄片体检测单元32的支撑台47(参照图4)和作为齿轮齿条机构36的构成要素的齿条部件35。薄片体检测单元32被固定于支撑台47,由支撑台47支撑。该支撑台47与沿接触玻璃10的法线方向37(图像处理装置1的上下方向;参照图1)延伸的齿条部件35相连结。
升降驱动部34具有步进电机等驱动电机38、作为齿轮齿条机构36的构成要素的齿轮部件39和旋转量检测部40。驱动电机38是能够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的在两个方向上旋转驱动的电机,并旋转驱动齿轮部件39。齿轮部件39与齿条部件35啮合。通过由该齿轮部件39和齿条部件35构成的齿轮齿条机构36,将驱动电机38的驱动力传递到支撑部33的支撑台47。
当向驱动电机38提供驱动电流时,该驱动电机38产生驱动力。齿轮部件39利用该驱动力而转动。当齿轮部件39旋转时,与该齿轮部件39啮合的齿条部件35向图像处理装置1的上方或者下方行进。由于支撑台47被连结于齿条部件35,所以支撑台47也朝向所述上方或者下方滑动。因此,固定于支撑台47的薄片体检测单元32朝向所述上方或者下方滑动(升降)。即,升降驱动部34使薄片体检测单元32在相对于接触玻璃10和放置于该接触玻璃10的薄片体接近远离的方向上移动。
旋转量检测部40例如为众所周知的旋转编码器,检测驱动电机38的驱动轴(未图示)的旋转量。如后面所述,旋转量检测部40的输出信号用于检测薄片体和薄片体检测单元32(后面所述的发光器45)的距离,具体地说,用于检测在接触玻璃10的法线方向上的距离。在以下的说明中,薄片体和薄片体检测单元32的距离是指在接触玻璃10的法线方向上的距离。
薄片体检测单元32具有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驱动电路42、放大器43和比较器44。
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是具有发光器45和受光器46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述发光器45例如由发光二极管构成,所述受光器46例如由光敏晶体管构成。如图4所示,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放置于表面(上表面)放置有原稿的接触玻璃10的下方。因此,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借助接触玻璃10检测薄片体。即,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发光器45借助接触玻璃10照射存在于检测区域的薄片体。受光器46借助接触玻璃10接收由该照射而被薄片体反射的光。受光器46的受光量取决于受光器46到薄片体的距离。另外,受光器46的受光量也取决于薄片体的图像浓度。受光器46输出与受光量的大小相对应的信号。受光器46的输出信号成为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信号。检测区域内不存在薄片体时,由于不存在由受光器46接收的反射光,所以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为零。
驱动电路42根据由电源(未图示)提供的电力生成应该向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发光器45提供的电流,并向发光器45提供该生成的电流。驱动电路42能够根据来自控制部9的第二控制部52的控制信号,改变生成的电流的大小。发光器45以与驱动电路42供给的电流的大小相对应的发光量发光。即,发光器45的发光量能够由控制部9控制。
放大器43以指定的放大率放大由受光器46输出的输出信号。比较器44比较从放大器43输出的输出信号和预定的阈值,并输出表示该比较结果的信号。即,在放大器43的输出信号比所述阈值大时,比较器44输出高电平(HIGH)信号,在放大器43的输出信号比所述阈值小时,比较器44输出低电平(LOW)信号。表示比较结果的输出信号被输出到控制部9。如后面所述,控制部9的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根据由比较器44输出的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检测区域有无薄片体。
控制部9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和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构成。所述CPU是执行各种运算处理的处理器。所述ROM是预先存储有用于所述CPU执行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等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部。所述RAM是易失性存储部,被用作所述CPU执行的各种处理的临时存储器(作业区域)。控制部9通过所述CPU执行存储于所述ROM的程序而控制各部分的动作。
图像处理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通过数据总线48相连接,以使图像读取部2、图像形成部5、操作显示部6、通信接口部8、存储部28和控制部9能够相互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操作部30具有检查模式设定操作部49(参照图2),所述检查模式设定操作部49用于由操作者进行操作以便将图像处理装置1设定为后面所述的检查模式。所述检查模式是指检查薄片体检测单元32的输出是否适当,非适当时将输出适当化的模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检查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是否适当,使用图像浓度不同的两种基准薄片体。将这两种基准薄片体称为第一基准薄片体和第二基准薄片体。预定第一基准薄片体和第二基准薄片体的各图像浓度。检查时将各基准薄片体分别放置在接触玻璃10上。
在由检查模式设定操作部49进行所述检查模式的模式设定操作时,控制部9将图像处理装置1设定为所述检查模式。被设定为所述检查模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相当于本发明的检查装置。与这样的检查模式相关联,控制部9具有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第一控制部51、第二控制部52、距离检测部53和判断部54。
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根据由比较器44输出的所述输出信号,进行判断检测区域有无原稿的原稿检测处理。即,当从比较器44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判断所述检测区域存在薄片体。当从比较器44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判断检测区域不存在薄片体。
第一控制部51通过控制安装于升降驱动部34的驱动电机38,由升降驱动部34变更薄片体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距离。即,第一控制部51通过变更驱动电机38的旋转驱动方向,改变支撑部33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移动方向。第一控制部51能够通过使驱动电机38正向旋转,而使支撑部33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向上方移动。另外,第一控制部51能够通过使驱动电机38反向旋转,而使支撑部33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向下方移动。
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可动范围内的指定位置被设定为检查时的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起始点。进行检查时,第一控制部51控制驱动电机38而将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配置到所述起始点。并且,直到由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检测到存在原稿为止,第一控制部51进行移动控制,使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从所述起始点以预定的移动间距向上方移动。并且,由后面所述的判断部54判断未能从薄片体检测单元32得到适当的输出时,第一控制部51在使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回归到所述起始点的基础上进行所述移动控制。并且,如后面所述,每次重复所述移动控制时都变更发光器45的发光量。
第二控制部52通过控制驱动电路42而控制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所包含的发光器45的动作。即,第二控制部52通过控制由驱动电路42向发光器45提供的电流,使发光器45的发光动作通断,或使发光器45的发光量变化。
距离检测部53检测接触玻璃10上承载的第一基准薄片体和第二基准薄片体与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距离70(参照图4)。距离检测部53从旋转量检测部40获得齿轮部件39的旋转量信息。预先设定齿轮部件39的旋转量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移动量的关系。另外,所述起始点和接触玻璃10所承载的基准薄片体的距离预先存储于存储部28。因此,通过检测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距该起始点的移动量,能够检测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和基准薄片体的距离。并且,将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作为检测对象时,由距离检测部53检测出的检测距离被称为第一检测距离,将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作为检测对象时,由距离检测部53检测出的检测距离被称为第二检测距离。
通过由第一控制部51控制升降驱动部34,并由第二控制部52控制发光器45的发光,如后面所述,边变更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距离,边由薄片体检测单元32对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测动作。并且,距离检测部53检测由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判断出检测区域存在原稿时的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判断部54判断所述第一检测距离与预定的第一基准值是否一致。
距离检测部53也对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进行与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同样的一系列处理。即,距离检测部53控制第一控制部51和第二控制部52,边变更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距离,边由薄片体检测单元32对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测动作。并且,距离检测部53检测由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判断出检测区域存在原稿时的所述第二检测距离。判断部54判断所述第二检测距离与预定的第二基准值是否一致。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基准值和所述第二基准值是以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为变量的二维坐标系中预定的直线80上的坐标所表示的距离。如图2所示,存储部28预先存储有检查表100,所述检查表100表示与直线80上的坐标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距离的基准值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的基准值的组合。
判断部54判断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的组合是否由检查表100规定。换言之,判断与由距离检测部53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的组合相对应的坐标点是否为所述直线80上的坐标。当判断部54判断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的组合由检查表100规定(与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的组合对应的坐标点为直线80上的坐标)时,判断从薄片体检测单元32得到了适当的输出。判断部54判断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的组合不是由检查表100规定(与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的组合对应的坐标点不是直线80上的坐标)时,判断未能从薄片体检测单元32得到适当的输出。图5表示在由判断部54判断未能从薄片体检测单元32得到适当的输出时的坐标点400的一个例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的基准值设为与直线80上的坐标点对应的值,但是该基准值也可以设置一定的允许误差。即,也可以将与所述二维坐标系中的包含直线80的固定区域81(参照图5)的坐标点对应的基准值,作为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第二检测距离的基准值。
在由判断部54判断未能从薄片体检测单元32得到适当的输出时,第二控制部52变更发光器45的发光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部52能够每次以规定量逐级地变更由驱动电路42向发光器45供给的电流。因此,发光器45的发光量能够逐级变更。每次由判断部54判断未能从薄片体检测单元32得到适当的输出时,第二控制部52将发光器45的发光量增大一级。当由判断部54判断从薄片体检测单元32得到了适当的输出时,第二控制部52停止所述发光量的控制,将该时刻的发光量设定为通常时(原稿检测时)的发光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不会同时成为基准值,就不设定为通常时(原稿检测时)的发光量。
可是,在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中,有时即使原稿的图像浓度相同,或者即使到原稿的距离相同,来自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也会产生误差。可以认为产生这样的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多种,但是在用于承载原稿的接触玻璃介于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和原稿之间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该接触玻璃10的制造误差等而产生的产品偏差是上述输出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当由于接触玻璃10的产品偏差导致接触玻璃10的透射率或折射率不同时,即使对相同图像浓度的原稿在隔开相同距离的状态下进行检测动作时,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受光量也不同。其结果,输出产生误差。通常,假设接触玻璃10在产品之间具有相同的透射率、折射率而制成这样的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并不是考虑到起因于接触玻璃10的产品偏差而产生的透射率或折射率的偏差,来制成这样的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因此,每个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都产生偏差。
由于这样的输出误差,存在误检测原稿的可能性。即,在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比预定的阈值大时,判断存在原稿从而进行原稿检测的结构中,由于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因所述误差而比预定的阈值小,所以尽管实际上检测区域存在原稿,但是有可能误判断为不存在原稿。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中,通过由控制部9进行后面所述的处理,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产生误差而导致所述原稿的误检测。
下面,对检查模式下的控制部9的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检查模式下的控制部9的处理流程图。操作检查模式设定操作部49时,控制部9执行检查模式下的控制部9的处理。并且,在图6的流程图中,步骤S1、S2、……表示处理顺序(步骤)的编号。检查模式下的控制部9的处理是实现本发明的检查方法的处理。
如图6所示,当操作检查模式设定操作部49时,控制部9控制显示部29显示表示将第一基准薄片体放置到接触玻璃10上的指令的信息(步骤S1)。另外,控制部9进行用于检查的初始设定(步骤S2)。在该初始设定中,例如由第一控制部51使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移动到所述起始点,或者由第二控制部52将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发光器45的发光量设定为预定的发光量范围的最小值。并且,控制部9在接收到由操作者输入的检查开始指令信号为止进行待机(步骤S3中为“否”)。
如果控制部9接收到所述检查开始指令信号(步骤S3中为“是”),则第二控制部52使发光器45以最小的发光量发光,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根据由比较器44输出的信号,判断检测区域有无第一基准薄片体(步骤S4)。当判断结果是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判断出所述检测区域不存在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步骤S5中为“否”),则第一控制部51使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向上方移动所述移动间距(步骤S6),然后返回步骤S4的处理。
在步骤S5中,当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判断所述检测区域存在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时(步骤S5中为“是”),控制部9检测当前时刻的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和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的距离(第一检测距离),并存储到所述CPU的寄存器(未图示)(步骤S7)。步骤S7的处理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步骤的处理。
在步骤S7的处理后,控制部9控制显示部29显示表示将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放置到接触玻璃10上的指令的信息(步骤S8)。另外,控制部9进行所述初始设定(步骤S9)。并且,控制部9在接收到所述检查开始指令信号为止进行待机(步骤S10中为“否”)。
如果控制部9接收到所述检查开始指令信号(步骤S10中为“是”),则进行与步骤S4~S7同样的处理。即,第二控制部52使发光器45以最小的发光量发光,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根据由比较器44输出的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检测区域有无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步骤S11)。当判断结果是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判断出检测区域不存在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时(步骤S12中为“否”),第一控制部51使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向上方移动所述移动间距(步骤S13),然后返回步骤S11的处理。
在步骤S12中,当薄片体检测处理部50判断出所述检测区域存在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时(步骤S12中为“是”),控制部9检测当前时刻的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和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的距离(第二检测距离),并存储到所述CPU的所述寄存器(步骤S14)。步骤S14的处理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步骤的处理。
并且,判断部54判断存储于所述CPU的所述寄存器的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是否均为基准值(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的组合是否由检查表100规定)(步骤S15)。该步骤S15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步骤的处理。当判断结果是判断部54判断出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中至少一方不是基准值时(步骤S15中为“否”),判断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为非适当(步骤S16)。第二控制部52接受该判断结果,将发光器45的发光量增大一级(步骤S17),然后,控制部9返回步骤S1的处理。该步骤S17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步骤的处理。
如果判断部54判断出所述第一检测距离和所述第二检测距离都是基准值(步骤S15中为“是”),则判断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为适当(步骤S18)。第二控制部52接受该判断,将当前时刻的发光器45的发光量设定为原稿检测处理时的发光量,控制部9结束检查模式下的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边改变基准薄片体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距离边由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进行检测动作,检测该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成为所述阈值的距离。并且,判断该检测出的距离与预定的基准值是否一致。判断为不一致时,使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发光器45的发光量增大。直到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成为所述阈值的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一致为止,重复进行这样的一系列处理。
由此,能够消除或降低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所产生的误差,使其输出适当化。其结果,能够可靠地检测原稿。
有时接触玻璃10上放置有图像浓度与检查中使用的基准薄片体差异较大的原稿。在此,检查中只用一种基准薄片体。此时,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和所述原稿分离到由所述检查设定的所述基准薄片体的距离,并使发光器45以由检查设定的发光量发光时,有时从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输出与所述阈值不同的信号。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图像浓度不同的两种基准薄片体(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和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查。因此,与只用一种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查的情况相比,针对各种图像浓度的原稿也能够由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输出适当的输出。其结果,能够可靠地检测各种图像浓度的原稿。但是,本发明也包括只使用一种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查的情况。只使用一种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查时,关于基准薄片体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距离的基准值为一个,该基准值存储于存储部28。并且,除了省略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8~S14,以及当判断出检测区域存在所述基准薄片体时,在步骤S15中判断此时的所述基准薄片体和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检测距离是否与所述基准值一致以外,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
并且,使用三种以上的基准薄片体时,对各种图像浓度的原稿都能够进一步由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输出适当的输出。其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检测各种图像浓度的原稿。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借助接触玻璃10检测原稿的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进行所述检查。因此,除了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自身老化导致的特性变化之外,即使接触玻璃10的产品偏差或产生脏污,也能够使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的输出适当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内容,能够适用各种变形例。
不仅在产品出货后进行上述检查,也可以在图像处理装置1的制造阶段进行上述检查。由此,能够消除或者抑制薄片体检测单元32对原稿的检测精度在图像处理装置1之间产生偏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原稿作为检测对象的传感器进行检查。但是,传感器的检测对象不限定于原稿,也可以将印刷前或者印刷后的印刷用纸等所有薄片体作为检测对象。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检测接触玻璃10上方有无原稿的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作为检查对象。但是,检查对象不限定于该薄片体检测传感器41。例如由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检测纸盘(未图示)中有无薄片体的情况,由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检测放置于原稿设置部19的原稿的情况,或者由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检测供纸盒7中存在一定张数以上的印刷用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些传感器作为检查对象,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
另外,有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图像形成部的上流侧指定位置设置有:对准辊,用于将印刷用纸输送到图像形成部;和校准传感器,检测印刷用纸到达以及通过该对准辊。对准辊配合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时机,将印刷用纸输送到图像形成部。这样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也可以将所述校准传感器作为检查对象,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另外,作为检查对象的传感器不限定于检测停止中的薄片体的传感器,也可以是检测输送中的薄片体的传感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装置1装载了所述的检查功能。但是,本发明还包括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即由与图像处理装置1独立的设备使图像处理装置1进行上述检查。在图7中,作为使图像处理装置1进行上述检查的所述独立的设备示出了控制设备200。控制设备200能够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图像处理装置1进行通信。另外,控制设备200具有控制部140,该控制部140具有分别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各部件50~54相同的薄片体检测处理部150、第一控制部151、第二控制部152、距离检测部153和判断部154。这些部件150~154能够遥控图像处理装置1进行所述检查。即使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薄片体检测装置,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通过比较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和预定的阈值来判断检测区域有无作为检测对象的薄片体,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输出与所述薄片体的图像浓度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到所述薄片体的距离相对应的信号,
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骤,通过使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相对于所述薄片体在接近远离方向上移动,从而边变更具有预定的图像浓度的基准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边由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对所述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测动作,在从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基准薄片体的内容的薄片体检测信号时,检测此时的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和所述基准薄片体的距离;
第二步骤,判断由所述第一步骤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预定的基准值是否一致;以及
第三步骤,当由所述第二步骤判断出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不一致时,变更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包含的发光器的发光量,
直到由所述第二步骤判断出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一致为止,重复执行所述第一步骤至第三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薄片体包括图像浓度不同的第一基准薄片体和第二基准薄片体,
对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和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执行所述第一步骤至第三步骤,
所述基准值是二维坐标系中预定的直线上的坐标所表示的距离,所述二维坐标系以针对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检测出的检测距离和针对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为变量,
所述第二步骤判断坐标点是否为所述直线上的坐标,所述坐标点对应于由所述第一步骤分别检测出的针对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的检测距离和针对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的检测距离的组合。
3.一种薄片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薄片体检测部,通过比较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和预定的阈值,来判断检测区域有无作为检测对象的薄片体,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输出与所述薄片体的图像浓度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到所述薄片体的距离相对应的信号;
支撑部,将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支撑成能相对于所述薄片体在接近远离方向上移动;
驱动部,在所述接近远离方向上驱动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
第一控制部,使所述驱动部变更所述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
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包含的发光器的发光量;
距离检测部,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控制部的控制使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在所述接近远离方向上移动,从而边变更具有预定的图像浓度的基准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边由所述薄片体检测部对所述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测动作,当由所述薄片体检测部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基准薄片体的内容的薄片体检测信号时,检测此时的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和所述基准薄片体的距离;
判断部,判断由所述距离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预定的基准值是否一致,
在由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距离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不一致时,所述第二控制部变更所述发光器的发光量,直到由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距离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一致为止,所述第二控制部重复执行所述发光量的变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薄片体包括图像浓度不同的第一基准薄片体和第二基准薄片体,
所述距离检测部和所述判断部针对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和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分别进行动作,
所述基准值是二维坐标系中预定的直线上的坐标所表示的距离,所述二维坐标系以针对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检测出的检测距离和针对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为变量,
所述判断部判断坐标点是否为所述直线上的坐标,所述坐标点对应于由所述距离检测部分别检测出的针对所述第一基准薄片体的检测距离和针对所述第二基准薄片体的检测距离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薄片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体和所述基准薄片体在玻璃板的表面上输送或者被放置在玻璃板的表面上,
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从所述玻璃板的背面侧检测所述薄片体和所述基准薄片体。
6.一种检查装置,构成为能够与薄片体检测装置进行通信,对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进行检查,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包括:反射型光学传感器,输出与作为检测对象的薄片体的图像浓度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到所述薄片体的距离相对应的信号;支撑部,将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支撑成能相对于所述薄片体在接近远离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驱动部,在所述接近远离方向上驱动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通过比较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输出和预定的阈值,来判断检测区域有无所述薄片体,
所述检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部,使所述驱动部变更所述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
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所包含的发光器的发光量;
距离检测部,通过利用所述第一控制部的控制使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在所述接近远离方向上移动,从而边变更具有预定的图像浓度的基准薄片体和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距离,边由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对所述基准薄片体进行检测动作,当由所述薄片体检测装置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基准薄片体的内容的薄片体检测信号时,检测此时的所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和所述基准薄片体的距离;以及
判断部,判断由所述距离检测部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预定的基准值是否一致,
在由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距离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不一致时,所述第二控制部变更所述发光器的发光量,直到由所述判断部判断出所述距离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检测距离与所述基准值一致为止,所述第二控制部重复执行所述发光量的变更。
CN201510130609.5A 2014-03-27 2015-03-24 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薄片体检测装置和检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50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6771A JP5968353B2 (ja) 2014-03-27 2014-03-27 シート検出装置の検査方法、シート検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検査装置
JP2014-066771 2014-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0347A CN104950347A (zh) 2015-09-30
CN104950347B true CN104950347B (zh) 2017-11-21

Family

ID=5303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06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50347B (zh) 2014-03-27 2015-03-24 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薄片体检测装置和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06747B2 (zh)
EP (1) EP2924509B1 (zh)
JP (1) JP5968353B2 (zh)
CN (1) CN1049503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0137B2 (ja) * 2015-11-30 2020-01-1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
JP6659155B2 (ja) * 2016-02-29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2133732B1 (ko) * 2018-09-28 2020-07-14 오재환 외부감지 투시 도어 및 이를 가지는 외부감지 투시 보관함
US10904403B1 (en) * 2019-07-15 2021-01-2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scanners for scanning bound documents with varying light intensit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0912B1 (en) * 2000-09-21 2002-06-0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ection of media and setting a threshold for the detector
EP1372044A2 (en) * 2002-06-12 2003-1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67088A (ja) * 2003-08-26 2005-03-17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動作状態判定装置、印刷装置及び印刷動作状態判定方法
CN102736119A (zh) * 2012-07-03 2012-10-17 苏州天准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水线上工件通过的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164A (ja) * 1983-07-13 1985-01-31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JPS62275768A (ja) * 1986-05-24 1987-11-30 Sony Corp プリント装置
JPH02125270A (ja) * 1988-11-04 1990-05-14 Ricoh Co Ltd 複写制御装置
US5418603A (en) 1992-09-25 1995-05-23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valuating image forming performance
JPH10178551A (ja) 1996-12-16 1998-06-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78669B2 (ja) * 2005-08-31 2010-06-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US7869047B2 (en) * 2008-12-18 2011-01-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line self spacing optical sensor assembly for a printer
US8849132B2 (en) * 2011-03-31 2014-09-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mpensating for periodic nonuniformity i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JP2013212655A (ja) * 2012-04-03 2013-10-17 Seiko Epson Corp 検査装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用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0912B1 (en) * 2000-09-21 2002-06-0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ection of media and setting a threshold for the detector
EP1372044A2 (en) * 2002-06-12 2003-1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67088A (ja) * 2003-08-26 2005-03-17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動作状態判定装置、印刷装置及び印刷動作状態判定方法
CN102736119A (zh) * 2012-07-03 2012-10-17 苏州天准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水线上工件通过的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4509B1 (en) 2019-05-22
US9506747B2 (en) 2016-11-29
CN104950347A (zh) 2015-09-30
JP5968353B2 (ja) 2016-08-10
US20150276384A1 (en) 2015-10-01
EP2924509A1 (en) 2015-09-30
JP2015192224A (ja) 2015-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0347B (zh) 薄片体检测装置的检查方法、薄片体检测装置和检查装置
US75090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US102959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605056B2 (ja)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9589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erasing apparatus
CN105731113B (zh) 片材种类检测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234811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复合机、图像读取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735282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6066584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1977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84300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92219A (zh) 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光扫描方法
CN10792178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2651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911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4738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072448A1 (en) Development view information generation device and wrapping sheet output apparatus
CN104519232B (zh) 图像读取装置、通信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1152301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56267B2 (ja)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検査方法および画像検査プログラム
JP73528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374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orts sheets contained in sheet feed cassette to plurality of trays
JP2004269233A (ja) 透過光量検出装置、これを用いた給紙装置、及びこの給紙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20076A (ja)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4015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