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0201A -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0201A
CN104940201A CN201510305614.5A CN201510305614A CN104940201A CN 104940201 A CN104940201 A CN 104940201A CN 201510305614 A CN201510305614 A CN 201510305614A CN 104940201 A CN104940201 A CN 104940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diketone
dibutyl
piperazine
dibutyl piperaz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56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晓波
何天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CEAN MINERAL RESOURCES R&D ASSOCI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CEAN MINERAL RESOURCES R&D ASSOCI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CEAN MINERAL RESOURCES R&D ASSOCI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CHINA OCEAN MINERAL RESOURCES R&D ASSOCIATION
Priority to CN2015103056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402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40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0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抑制胃癌或乳腺癌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能够抑制人肿瘤细胞株的侵袭和转移;(2)(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选择性,对正常细胞安全、无毒;特别是对胃癌或乳腺癌,如对胃癌细胞株HGC-27或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抑制作用较为明显;(3)(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癌症治疗药物。

Description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肿瘤的物质:如式(Ⅰ)所示的(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应用,尤其是在抗胃癌或乳腺癌中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肿瘤的侵袭性与转移能力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也是导致患者肿瘤复发、病情恶化而最终死亡的病理基础。大多数癌症患者是死于肿瘤转移引起的多器官继发性癌症,而非死于原发性癌症。在过去的20年间,以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为主的结合治疗显著的降低了癌症的死亡率,仍然解决不了向内脏器官及骨骼的远端转移,细胞迁移和侵袭成为癌症治疗的一大瓶颈。
目前,抗肿瘤药物主要针对癌细胞增殖过程,通过抑制DNA复制、细胞信号转导以及血管生成等过程抑制癌细胞增殖。然而这种细胞毒类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在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对正常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且不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转移。
临床上目前仍缺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其中抑制肿瘤转移的更少。
因此寻找针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且具有较低细胞毒性的抗肿瘤药物对癌症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合物,(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如式(Ⅰ)所示的(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化合物。
上述应用中,所述肿瘤为胃癌或乳腺癌。
上述应用中,所述肿瘤具体为人胃癌细胞株HGC-27或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
上述应用中,所述(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的浓度为1mmol/L~1μmol/L,处理时间为24~48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能够抑制人肿瘤细胞株的侵袭和转移;(2)(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选择性,对正常细胞安全、无毒;特别是对胃癌或乳腺癌,如对胃癌细胞株HGC-27或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抑制作用较为明显。(3)(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癌症治疗药物。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化合物的1H-NMR谱图。
图2为实施例2中不同剂量的(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胃癌细胞HGC-27和胃正常细胞GES-1增殖能力的影响的结果图。图2A为实施例2中MTS法检测(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胃癌细胞HGC-27增殖能力影响的结果图;图2B为实施例2中MTS法检测(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胃正常细胞GES-1影响的结果图。
图3为实施例3中不同剂量的(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及乳腺正常细胞MCF‐10A增殖能力的影响的结果图。图3A为实施例3中MTS法检测(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增殖能力影响的结果图;图3B为实施例3中MTS法检测(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乳腺正常细胞MCF-10A增殖能力影响的结果图。
图4和5分别为实施例4和5中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人胃癌细胞HGC‐27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经不同剂量的(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后对细胞迁移性影响的结果图。图6为实施例6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的人胃癌细胞HGC‐27经不同剂量的(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后对细胞迁移性影响的结果。图6A为(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24h对人胃癌细胞HGC-27迁移性影响的结果图;图6B为实施例6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显示(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48h对人胃癌细胞HGC-27迁移性影响的结果图。
图7为实施例7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24h和48h的结果图。图7A为(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24h对人胃癌细胞HGC-27迁移性影响的结果图;图7B为实施例7中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显示(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48h对人胃癌细胞HGC-27迁移性影响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制备(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
a.将50mg的L-正亮氨酸溶解于5ml的二氯甲烷溶液得到白色悬浮溶液,在冰浴下滴加乙酰氯和三乙胺制得反应液。
b.将步骤a中反应液在室温下反应2h,用冰水淬灭,制得反应初产物。
c.将反应步骤b中反应初产物用饱和的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相依次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洗涤,浓缩至原体积的1/5,制得反应初产物浓缩液。
d.将步骤c中反应初产物浓缩液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用等度25%的甲醇,流速10ml/min进行制备,冷冻干燥制得反应终产物,即为所述化合物。
利用1H-NMR确认终产物的化学结构式,其图谱如图1所示。结构单元中C-1、C-2、C-3对应H的化学位移值分别为0.90、1.33、1.33ppm,积分值分别为3H、2H、2H,C-4对应H额化学位移值为1.68和1.86ppm,积分值为1H和1H,C-5对应H的化学位移值为4.45ppm,积分值为1H,N-6对应H的化学位移值为6.65ppm,积分值为1H。
实施例2:MTS法检测(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胃癌细胞HGC-27及胃正常细胞GES-1增殖能力的影响
使用的细胞株有:人胃癌细胞株HGC-27,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库;人胃正常细胞株GES-1,购自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将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HGC-27以0.25%胰酶消化,细胞计数,用MEM-EBSS培养基稀释单细胞悬液至所需细胞浓度5×104/ml,每孔100μl,接种于96孔细胞板中,37℃,5%CO2培养过夜;每孔加入无血清MEM-EBSS培养基稀释的样品100μl,终浓度分别为1mmol/L、100、50、10和1μmol/L,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调零孔,每组设6个复孔,37℃,5%CO2继续培养,分别于24h、48h、72h后,小心去除培养基,每孔加入无血清MEM-EBSS培养基80μl和MTS溶液20μl,37℃,5%CO2培养2h,振荡10min,酶标仪490nm检测各孔吸光度OD值,实验重复3次。分别计算(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HGC-27细胞的24h、48h和72h增殖抑制率。增殖抑制率计算方法为(1-实验组平均OD值/对照组平均OD值)×100%;胃正常细胞GES-1培养条件为RPMI-1640培养基,37℃,5%CO2,实验方法同HGC-27细胞。
实验结果见图2。结果显示,分别以1mmol/L、100、50、10和1μmol/L(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人胃癌细胞株HGC-27和人胃正常细胞株GES-1细胞24h,发现(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和人胃正常细胞株GES-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显著,分别为0.18%~3.43%和0.18%~1.43%,而处理48h、72h后,抑制率变化不明显,48h的抑制率分别为0.19%~3.89%和0.19%~1.39%,72h的抑制率分别为0.21%~3.78%和0.21%~1.78%。表明(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和人胃正常细胞株GES-1细胞增殖能力的无显著抑制作用。
实施例3:MTS法检测(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及乳腺0正常细胞MCF-10A增殖能力的影响
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和人乳腺正常细胞株MCF-10A购自北京协和细胞资源中心。
实验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只是MDA-MB-435细胞培养基为L15培养基,培养条件为37℃,100%空气培养;MCF-10A细胞培养基为DMEM/F12(1:1)培养基(含5%马血清,10μg/ml胰岛素,100ng/ml霍乱毒素,20ng/ml表皮生长因子和0.5μg/ml氢化可的松),培养条件为37℃,5%CO2
实验结果见图3。结果显示,分别以1mmol/L、100、50、10和1μmol/L(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和人乳腺正常细胞株MCF-10A细胞24h,发现(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和人乳腺正常细胞株MCF-10A增殖抑制作用不显著,分别为0.58%~2.43%和0.08%~2.43%,而处理48h、72h后,抑制率变化不明显,48h的抑制率分别为0.31%~2.89%和0.21%~2.98%,72h的抑制率分别为0.41%~2.78%和0.31%~2.78%。表明(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和人乳腺正常细胞株MCF-10A细胞增殖能力的无显著抑制作用。
实施例4: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显示(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胃癌细胞HGC-27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迁移的作用。
以细胞计数的方法确定指数生长期细胞,并取指数生长期细胞,以无血清MEM-EBSS培养基调整细胞数5×104/ml,取细胞100μl接种于24孔Transwell上室聚碳酸酯膜内(购于Corning Costar公司,货号:3422)(膜孔径8μm),分别按终浓度为1mmol/L、100、50、10和1μmol/L加入样品处理细胞,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每组设3个复室;下室加入含10%FBS的MEM-EBSS培养液500μl,37℃、5%CO2培养24h后,滤膜以4%多聚甲醛固定10min,然后用结晶紫染料(购于碧云天公司,货号:C0121)染色10min,PBS缓冲液冲洗,将滤膜上层的细胞用棉签抹去。100倍光镜下选择膜上下左右中进行观察并拍照。
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不同浓度(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的人胃癌细胞HGC-27细胞24h后,人胃癌细胞HGC-27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细胞数随(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1mmol/L抑制效果达到最大,表明(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胃癌细胞HGC-27细胞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迁移的作用。
实施例5: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显示(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迁移的作用。
实验方法与实施例4相同,只是培养基为L15培养基,培养条件为37℃,100%空气培养。
实验结果见图5。实验结论与人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相同。(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迁移的作用。
实施例6: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显示(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胃癌细胞HGC-27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迁移的作用。
将对数生长期的胃癌细胞HGC-27以0.25%胰酶消化,细胞计数,用MEM-EBSS培养基稀释单细胞悬液至所需细胞浓度1×105/ml,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37℃,5%CO2培养至细胞融合率达到100%;每孔用200μl枪头进行划线,并用PBS缓冲液洗三次,去除划下的多余细胞;每孔加入无血清MEM-EBSS培养基稀释的样品500μl,终浓度分别为1000、100、50、10和1mmol/L,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设2个复孔,37℃,5%CO2继续培养,分别于24h和48h后在100倍光镜下观察划痕愈合情况。
实验结果见图6。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处理的人胃癌细胞HGC-27细胞24h和48h后,人胃癌细胞HGC-27细胞划痕愈合情况随(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胃癌细胞HGC-27细胞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迁移的作用。
实施例7: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显示(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迁移的作用。
实验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只是培养基为L15培养基,培养条件为37℃,100%空气培养。
实验结果见图7。实验结论与(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胃癌细胞株HGC-27细胞相同。(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迁移的作用。

Claims (3)

1.一种如式(Ⅰ)所示的(3S,6S)-3,6-二丁基哌嗪-2,5-二酮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胃癌或乳腺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为人胃癌细胞株HGC-27或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
CN201510305614.5A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49402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5614.5A CN104940201A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05614.5A CN104940201A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0201A true CN104940201A (zh) 2015-09-30

Family

ID=54155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5614.5A Pending CN104940201A (zh) 2015-06-04 2015-06-04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020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3148A (ja) * 1991-12-18 1993-06-29 Kanebo Ltd 抗腫瘍剤
WO2009146320A1 (en) * 2008-05-27 2009-12-03 Dmi Life Sciences, Inc.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compounds
CN104195052A (zh) * 2014-08-12 2014-12-10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猴头菌丝体及其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3148A (ja) * 1991-12-18 1993-06-29 Kanebo Ltd 抗腫瘍剤
WO2009146320A1 (en) * 2008-05-27 2009-12-03 Dmi Life Sciences, Inc.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compounds
CN104195052A (zh) * 2014-08-12 2014-12-10 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猴头菌丝体及其培育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3376B (zh) N-取代甲基-3,5-双取代苄叉基-4-哌啶酮及制备和应用
CN108452848B (zh) 一种催化剂
CN101628912A (zh) 一类抗肿瘤含三氮唑杂环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5967991A (zh)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119330B (zh) 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和协同阿霉素抗肿瘤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CN103709122A (zh) 用于治疗的抗肿瘤和抗真菌化合物
CN106083704B (zh) 3,5-(E)-二芳亚甲基-N-环丙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作为Hsp90抑制剂的应用
CN104940201A (zh) 一种化合物在制备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药物中的应用
CN108997319B (zh) 硫代咪唑烷酮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04059062B (zh) 含苯并噻唑和三唑双杂环的稠环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6188209A (zh) 一种兼具抗肿瘤和抗肿瘤转移活性的二甲双胍偶联物及其应用
CN107253949A (zh) 一类硫杂吴茱萸次碱化合物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5175478A (zh) 表雄酮和去氢表雄酮糖基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27222B (zh) 一种选择性抗癌活性的tyd1608及其制备及用途
CN104262130A (zh) 一种海洋微生物来源的萘醌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4710297B (zh) 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23961B (zh) 一类含肉桂酰腙骨架的多甲氧基的抗肿瘤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CN104530043B (zh) 9‑取代β‑咔啉类化合物及其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肿瘤药物的应用
CN107434781A (zh) 一种1-烯基-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693864B (zh) 一类三羰基化合物在制备抗人宫颈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11423413B (zh) 含(3-甲氧基-4-取代吡啶甲氧基)苯基单元的吡唑衍生物的制备与用途
CN113735840B (zh)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橙皮素喹啉腙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29669B (zh) 一种新型橙皮素嘧啶腙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33580B (zh) 一种化合物c18、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2286071B (zh) 一种环四肽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