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30662B - 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30662B
CN104930662B CN201510359281.4A CN201510359281A CN104930662B CN 104930662 B CN104930662 B CN 104930662B CN 201510359281 A CN201510359281 A CN 201510359281A CN 104930662 B CN104930662 B CN 104930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wind
angle
wind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92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30662A (zh
Inventor
汪先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592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30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30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0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30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30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有人空间范围,并计算出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c的差值ΔTc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根据ΔTh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空调通过ΔTc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c与Ta的对比关系,环境温度Te与ΔTh对比关系,精确控制有人空间范围内的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提高送风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送风方式对人体舒适性及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大部分空调器采用的是程序化的送风模式,即可选上下送风或左右送风,送风过程通过导风板做简单的周期运动也控制送风区域,这种送风方式在室温较高的制冷工况或者室温较低的制热工况下,人体舒适性差。如再夏季高温时,人刚进入室内,希望能有冷风吹到身上,而传统的左右摆风方式人体舒适性差;同样,冬季严寒制热时亦然。
而目前也有部分空调器搭载有红外感应装置,通过红外感应装置来实现初级的智能送风模式,如风避人或风吹人。然而,该智能送风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舒适性及人体健康方面的要求,如高温制冷或低温制热时,根据环境温度、空调器出风温度及出风量大小的变化,并不是风一直对着人吹就能提高人体舒适性,而且一定条件下,风吹人不利于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空调控制中用户人体舒适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启动人体智能定位传感器;扫描房间,确定有人空间范围,并计算出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
步骤12,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执行步骤13;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执行步骤16;
步骤13,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c的差值ΔTc,其中,ΔTc=Te-Tc
步骤14,根据ΔTc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步骤15,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返回步骤13;
步骤16,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h的差值ΔTh,其中,ΔTh=Th-Te
步骤17,根据ΔTh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步骤18,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返回步骤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空调通过ΔTc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h的差值ΔTh对比关系,精确控制有人空间范围内的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提高送风舒适性,且有利于人体健康。
进一步,所述步骤11中A0、A1和A2满足如下公式:
A0=|A3-A4|,其中,A3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右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A4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左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0度。
A1=A0+2×min(Aa:Ab),其中,Aa为右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的连线与右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之间的角度;Ab左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的连线与左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之间的角度;
A2=|A5-A6|,其中,A5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上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上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A6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下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下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0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准确计算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提高了空调扫风位置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步骤14中根据ΔTc与0和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大小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具体包括:
当0≦ΔT≦Ta时,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或者上下导风板对准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送风;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运行t1分钟;其中,A=A1-C1×(A1-A0),所述C1满足以下要求:
C1=a×(Te-Tc)n/Ta n+b×(Tc-T1)n/Td n-c×Vn/V10 n
或者
其中,n为1、2、3或4,;T1为空调的当前出风温度;Td=Tc-T2,T2为制冷模式下空调的最低出风温度;V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出风速度,V10为制冷模式下空调室内机最大出风速度;e为数学常数;a+b-c=1;
当ΔT<0,空调器正常送风t2分钟;
当ΔT>Ta,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和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0,运行t3分钟;其中,t3<t1<t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和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C1来计算0≦ΔT≦Ta状态下左右摆风角度为A,使空调的扫风范围能够较好地满足在制冷状态下的人体舒适度的要求。
进一步,所述步骤16中根据ΔTh与0和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大小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具体包括:
当0≦ΔT≦Tb时,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或者上下导风板对准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送风;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运行t1分钟;其中,A=A1-C2×(A1-A0),所述C2满足以下要求:
C2=a×(Th-Te)n/Tb n+b×(T1-Th)n/Tf n-c×Vn/V20 n
或者
其中,n为1、2、3或4,;T1为空调的当前出风温度;Tf=T3-Tc,T3为制热模式下空调的最高出风温度;V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出风速度,V20为制热模式下空调室内机最大出风速度;e为数学常数;a+b-c=1;
当ΔT<0,空调器正常送风t2分钟;
当ΔT>Tb,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和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0,运行t3分钟;其中,t3<t1<t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和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C2来计算0≦ΔT≦Tb状态下左右摆风角度为A,使空调的扫风范围能够较好地满足在制热状态下的人体舒适度的要求。
进一步,所述t1、t2和t3的范围为1-30,其中,t1为1-15,t2为10-30,t3为1-1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同的状态下,空调送风的时间限定部同,确保了空调送风的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人体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a=0.8,b=0.4,c=0.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a,b,c三个参数的上述设置,是的扫风角度A的范围更准确,人体体验更好。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11之前还包括判断精确送风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是,执行步骤11,否则不运行精确送风模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精确送风模式之前增加判断步骤,使控制更准确,避免误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空调工作模式判断模块、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第一判断模块、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和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用于启动人体智能定位传感器,扫描房间,确定有人空间范围,并计算出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
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调用所述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调用所述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
所述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c的差值ΔTc,其中,ΔTc=Te-Tc
所述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ΔTc与0的对比关系和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调用所述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
所述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h的差值ΔTh,其中,ΔTh=Th-Te
所述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ΔTh与0的对比关系和Δ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调用所述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
本发明控制系统的有益效果是:空调通过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和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精确控制有人空间范围内的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提高送风舒适性,且有利于人体健康。
进一步,所述系统还包括精确送风模式判断模块,所述精确送风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精确送风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是,调用所述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否则不运行精确送风模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精确送风模式之前设置,使控制更准确,避免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一的控制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二的控制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空调正常送风时的左右摆风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A0角度计算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A1角度计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A2角度计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一的控制流程图参见图1,提供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启动人体智能定位传感器;扫描房间,确定有人空间范围,并计算出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
步骤12,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执行步骤13;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执行步骤16。
步骤13,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c的差值ΔTc,其中,ΔTc=Te-Tc
步骤14,根据ΔTc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步骤15,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返回步骤13。
步骤16,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h的差值ΔTh,其中,ΔTh=Th-Te
步骤17,根据ΔTh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步骤18,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返回步骤16。
空调通过ΔTc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h的差值ΔTh对比关系,精确控制有人空间范围内的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提高送风舒适性,且有利于人体健康。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二的控制流程图参见图2,与实施方式一相比,其区别在于。
在步骤11之前还包括判断精确送风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是,执行步骤11,否则不运行精确送风模式。
步骤14中根据ΔTc与0和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大小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具体包括:
当0≦ΔT≦Ta时,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或者上下导风板对准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送风;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运行t1分钟;其中,A=A1-C1×(A1-A0),C1满足以下要求:
C1=a×(Te-Tc)n/Ta n+b×(Tc-T1)n/Td n-c×Vn/V10 n
或者
其中,n为1、2、3或4,;T1为空调的当前出风温度;Td=Tc-T2,T2为制冷模式下空调的最低出风温度;V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出风速度,V10为制冷模式下空调室内机最大出风速度;e为数学常数;a+b-c=1;
当ΔT<0,空调器正常送风t2分钟;
当ΔT>Ta,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和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0,运行t3分钟;其中,t3<t1<t2。
步骤16中根据ΔTh与0和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大小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具体包括:
当0≦ΔT≦Tb时,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或者上下导风板对准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送风;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运行t1分钟;其中,A=A1-C2×(A1-A0),C2满足以下要求:
C2=a×(Th-Te)n/Tb n+b×(T1-Th)n/Tf n-c×Vn/V20 n
或者
其中,n为1、2、3或4,;T1为空调的当前出风温度;Tf=T3-Tc,T3为制热模式下空调的最高出风温度;V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出风速度,V20为制热模式下空调室内机最大出风速度;e为数学常数;a+b-c=1;
当ΔT<0,空调器正常送风t2分钟;
当ΔT>Tb,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和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0,运行t3分钟;其中,t3<t1<t2。
在精确送风模式之前增加判断步骤,使控制更准确,避免误操作;通过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和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C1和C2来计算0≦ΔT≦Ta和0≦ΔT≦Tb状态下左右摆风角度为A,使空调的扫风范围能够较好地满足在制冷和制热状态下的人体舒适度的要求。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空调正常送风时的左右摆风角度示意图参见图3,空调导风板区域1、有人空间范围2和正常送风时的左右摆风角度区域3,空调正常送风时的左右摆风角度为左侧导风板A和右侧导风板B的两侧最大转动角度,即AG连线和BH连线所形成的角度。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A0角度计算示意图参见图4,图中C点为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D点为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A0=|A3-A4|,其中,A3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右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即A3=∠FBD;A4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左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即A4=∠EAC;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0度;A0=|∠FBD-∠EAC|。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A1角度计算示意图参见图5,A1=A0+2×min(Aa:Ab),其中,Aa为右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的连线BD与右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BH之间的角度∠FBH;Ab左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的连线AC与左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AG之间的角度∠CAG。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A2角度计算示意图参见图6,图中,图中N点为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上侧边沿,M点为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下侧边沿,,A2=|A5-A6|,其中,A5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上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上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即A5=∠PNQ;A6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下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下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即A6=∠OMP;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0度;A2=|A5-A6|=|∠PNQ-∠OMP|。
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参见图7,包括精确送风模式判断模块100、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110、空调工作模式判断模块120、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130、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140、第一判断模块150、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160、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170和第二判断模块180;
精确送风模式判断模块100,用于判断精确送风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是,调用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110,否则不运行精确送风模式。
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110,用于启动人体智能定位传感器,扫描房间,确定有人空间范围,并计算出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
空调工作模式判断模块120,用于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调用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130;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调用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160;
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130,用于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c的差值ΔTc,其中,ΔTc=Te-Tc
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140,用于根据ΔTc与0的对比关系和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第一判断模块150,用于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调用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130;
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160,用于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h的差值ΔTh,其中,ΔTh=Th-Te
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170,用于根据ΔTh与0的对比关系和Δ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第二判断模块180,用于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调用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160。
本发明控制系统的有益效果是:空调通过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和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精确控制有人空间范围内的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提高送风舒适性,且有利于人体健康。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A3=43°,A4=19°,A5=18°,A6=39°,Aa=17°,Ab=80°,通过公式计算出A0=|A3-A4|=|43°-19°|=24°;A1=A0+2×min(Aa:Ab)=24°+2×17°=58°;A2=|A5-A6|=|18°-39°|=21°。
空调开机后,选择了精确送风及制冷模式后,当前室内环境温度Te为30度,人体舒适性温度Tc为24度,制冷条件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Ta=13度(即37度以上时人体感觉特别不舒服),空调最低出风温度T2为12度,当前出风温度T1为18度,最大出风速度V10为4m/s,当前出风速度V为3m/s,则ΔTc=30-24=6,Td=24-12=12,n=1,a=0.8,b=0.4,c=0.2,t1为10分钟,根据以上参数可以计算C1,C1=a×(Te-Tc)n/Ta n+b×(Tc-T1)n/Td n-c×Vn/V10 n=0.8×(30-24)/13+0.4×(24-18)/12-0.2×3/4=0.42;A=A1-C1×(A1-A0)=58°-0.42×(58°-24°)=43.72°。
由于,0≦ΔT≦Ta,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21°送风;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43.72°,运行10分钟;运行结束后如果外界无结束精确送风信号,则继续进行有人空间扫描和运行条件判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对本发明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启动人体智能定位传感器;扫描房间,确定有人空间范围,并计算出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
步骤12,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执行步骤13;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执行步骤16;
步骤13,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c的差值ΔTc,其中,ΔTc=Te-Tc
步骤14,根据ΔTc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步骤15,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返回步骤13;
步骤16,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h的差值ΔTh,其中,ΔTh=Th-Te
步骤17,根据ΔTh与0的对比关系以及Δ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步骤18,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返回步骤16;
所述步骤11中A0、A1和A2满足如下公式:
A0=|A3-A4|,其中,A3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右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A4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左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0度。
A1=A0+2×min(Aa:Ab),其中,Aa为右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的连线与右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之间的角度;Ab左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的连线与左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之间的角度;
A2=|A5-A6|,其中,A5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上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上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A6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下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下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根据ΔTc与0和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大小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具体包括:
当0≦ΔT≦Ta时,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或者上下导风板对准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送风;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运行t1分钟;其中,A=A1-C1×(A1-A0),所述C1满足以下要求:
C1=a×(Te-Tc)n/Ta n+b×(Tc-T1)n/Td n-c×Vn/V10 n
或者
其中,n为1、2、3或4,;T1为空调的当前出风温度;Td=Tc-T2,T2为制冷模式下空调的最低出风温度;V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出风速度,V10为制冷模式下空调室内机最大出风速度;e为数学常数;a+b-c=1;
当ΔT<0,空调器正常送风t2分钟;
当ΔT>Ta,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和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0,运行t3分钟;其中,t3<t1<t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6中根据ΔTh与0和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大小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具体包括:
当0≦ΔT≦Tb时,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或者上下导风板对准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送风;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运行t1分钟;其中,A=A1-C2×(A1-A0),所述C2满足以下要求:
C2=a×(Th-Te)n/Tb n+b×(T1-Th)n/Tf n-c×Vn/V20 n
或者
其中,n为1、2、3或4,;T1为空调的当前出风温度;Tf=T3-Tc,T3为制热模式下空调的最高出风温度;V为空调室内机的当前出风速度,V20为制热模式下空调室内机最大出风速度;e为数学常数;a+b-c=1;
当ΔT<0,空调器正常送风t2分钟;
当ΔT>Tb,空调的上下导风板以所述上下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上下对称扫风,上下摆风角度为A2;和空调的左右导风板以所述左右导风板中心与所述有人空间范围的水平方向上的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扫风,左右摆风角度为A0,运行t3分钟;其中,t3<t1<t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1、t2和t3的范围为1-30,其中,t1为1-15,t2为10-30,t3为1-10。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0.8,b=0.4,c=0.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1之前还包括判断精确送风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是,执行步骤11,否则不运行精确送风模式。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控制方法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空调工作模式判断模块、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第一判断模块、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和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用于启动人体智能定位传感器,扫描房间,确定有人空间范围,并计算出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左右最小摆风角度A0、左右最大摆风角度A1以及上下最小摆风角度A2
其中,A0、A1和A2满足如下公式:
A0=|A3-A4|,其中,A3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右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A4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左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0度。
A1=A0+2×min(Aa:Ab),其中,Aa为右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右侧边沿的连线与右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之间的角度;Ab左侧导风板与有人空间范围的最左侧边沿的连线与左侧导风板的最大转动角度的边线之间的角度;
A2=|A5-A6|,其中,A5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上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上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A6为空调出风能够覆盖有人空间范围的最下侧边沿时,空调出风口最下侧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导风板垂直于空调出风口时,导风板的角度为0度;
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空调的工作模式,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调用所述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当空调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调用所述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
所述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冷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c的差值ΔTc,其中,ΔTc=Te-Tc
所述制冷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ΔTc与0的对比关系和ΔTc与制冷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a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调用所述制冷模式温差计算模块;
所述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环境温度Te与制热模式的人体舒适性温度Th的差值ΔTh,其中,ΔTh=Th-Te
所述制热模式精确送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ΔTh与0的对比关系和ΔTh与制热模式下人体不舒适的温差极限值Th的对比关系控制空调左右摆风角度和上下摆风角度;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结束精确送风模式指令输入,如果是,结束精确送风模式;否则调用所述制热模式温差计算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精准送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精确送风模式判断模块,所述精确送风模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精确送风模式是否开启,如果是,调用所述第一摆风角度计算模块。
CN201510359281.4A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4930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9281.4A CN104930662B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9281.4A CN104930662B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0662A CN104930662A (zh) 2015-09-23
CN104930662B true CN104930662B (zh) 2017-08-01

Family

ID=5411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9281.4A Active CN104930662B (zh) 2015-06-25 2015-06-25 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30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8293B (zh) * 2015-10-29 2018-03-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5757903A (zh) * 2016-04-01 2016-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06403229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风向控制装置、空调器、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6247565B (zh) * 2016-09-05 2019-06-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送风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352501B (zh) * 2016-10-27 2019-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新风空调
CN107270481B (zh) * 2017-06-21 2019-07-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送风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461875A (zh) * 2017-07-07 2017-1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906694A (zh) * 2017-09-30 2018-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空调
CN109084438A (zh) * 2018-09-11 2018-12-25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253495A (zh) * 2018-09-12 2019-01-22 宁波市海智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元式分户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09114774B (zh) * 2018-09-27 2021-06-04 南宁学院 一种精准点控温空调控制方法
CN109114773A (zh) * 2018-09-27 2019-01-01 南宁学院 一种精准面控温空调控制方法
CN109323377B (zh) * 2018-09-30 2021-12-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0594996A (zh) * 2019-09-16 2019-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10779181B (zh) * 2019-11-12 2022-04-01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3009856A (zh) * 2019-12-20 2021-06-22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暖风机的控制方法
CN111578488A (zh) * 2020-05-09 2020-08-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卧室场景智慧送风方法及空调
CN113757974B (zh) * 2020-06-04 2022-09-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控制方法、装置、天花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0248B (zh) * 2020-06-08 2022-09-02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双出风口的空调器
CN112524758B (zh) * 2020-09-27 2022-06-21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多阶送风控制方法
CN112432321B (zh) * 2020-11-02 2022-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共享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2460679A (zh) * 2020-11-09 2021-03-09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摆风角度范围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797591B (zh) * 2020-12-30 2022-09-0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分段送风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2781199A (zh) * 2020-12-30 2021-05-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处理器和空调系统
CN112944568A (zh) * 2021-02-26 2021-06-1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4593463A (zh) * 2021-08-10 2022-06-0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218399A (zh) * 2022-06-22 2022-10-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15A (zh) * 1992-03-07 1993-1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CN1210230A (zh) * 1997-09-03 1999-03-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215824A (zh) * 1997-10-29 1999-05-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268649A (zh) * 1999-03-24 2000-10-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空调冷风气流的方法及其装置
JP4125347B1 (ja) * 2007-03-01 2008-07-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1672498A (zh) * 2008-09-10 2010-03-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900400A (zh) * 2009-06-01 2010-1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04110762A (zh) * 2013-04-24 2014-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随身感空调以及空调风门控制方法
CN104501354A (zh) * 2014-12-02 2015-04-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送风方式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04676850A (zh) * 2013-12-02 2015-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29001A (zh) * 2013-12-23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73826B2 (ja) * 2010-08-10 2014-04-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238197B2 (ja) * 2013-09-11 2017-11-2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473289B2 (ja) * 2013-10-23 2019-02-2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15A (zh) * 1992-03-07 1993-1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
CN1210230A (zh) * 1997-09-03 1999-03-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CN1215824A (zh) * 1997-10-29 1999-05-0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268649A (zh) * 1999-03-24 2000-10-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空调冷风气流的方法及其装置
JP4125347B1 (ja) * 2007-03-01 2008-07-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1672498A (zh) * 2008-09-10 2010-03-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900400A (zh) * 2009-06-01 2010-1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CN104110762A (zh) * 2013-04-24 2014-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随身感空调以及空调风门控制方法
CN104676850A (zh) * 2013-12-02 2015-06-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29001A (zh) * 2013-12-23 2015-06-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01354A (zh) * 2014-12-02 2015-04-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送风方式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30662A (zh) 2015-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0662B (zh) 一种空调精准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135625B (zh) 一种空调智能送风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222271B (zh) 一种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CN105222272B (zh) 一种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CN104729001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43994A (zh) 空调防凝露控制方法及空调室内机
CN106352476A (zh) 空调蒸发器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120806A (zh) 一种空调送风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477655A (zh) 空调机
CN107166508B (zh) 一种热泵型地暖机控制方法及热泵型地暖机
CN106705387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206771648U (zh) 控制空调的系统以及空调器
CN110291332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8050644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5135612A (zh) 一种变频空调控制方法
CN107166685A (zh) 空调系统及其的除湿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524446A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07631424A (zh) 自动调温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0411026A (zh) 用于浴室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法
KR970006065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6322667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空调遥控器
CN108397858A (zh) 用于空调器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06642550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
WO2024082784A1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07166635A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