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7125A - 护套及线束 - Google Patents

护套及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7125A
CN104917125A CN201510106746.5A CN201510106746A CN104917125A CN 104917125 A CN104917125 A CN 104917125A CN 201510106746 A CN201510106746 A CN 201510106746A CN 104917125 A CN104917125 A CN 104917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ortion
mentioned
sheath
path cylinder
large foot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67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末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7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1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B60R16/0222Gromm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ing Bodie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护套及线束,在线束用的护套中,能够极力抑制重量及成本的增大,并且难以从板材脱离。在护套(1)中,小径筒部(4)与连结部(3)相连,并能够在端部与贯穿内侧的部件捆束在一起。大径筒部(2)具有在整周的范围内从与连结部(3)相连的部分向内侧斜向延伸地形成的倾斜缩径部(22)。小径筒部(4)具有与倾斜缩径部(22)相对并比其他部分突出的部分,即变形限制部(42)。变形限制部(42)限制倾斜缩径部(22)向内侧的变形范围。

Description

护套及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穿过板材的孔的电线等线状部件进行保护的护套。
背景技术
以往,在搭载于机动车等车辆的线束中,采用对穿过树脂板或金属板等板材的孔的电线束进行保护的护套。一般来说,护套是橡胶或弹性体等弹性部件。另外,还存在具有这种弹性部件与树脂部件或金属部件组合而成的构造的护套。
护套具有:筒状的大径筒部,形成有供板材中的孔的缘部嵌入的环状的凹部;以及筒状的小径筒部,与贯穿内侧的线状部件捆束在一起。进而,护套还具有在整周的范围内与大径筒部和小径筒部相连的连结部。形成有孔的板材还是支撑护套的支撑板。
在车辆用的线束中,容易将护套的大径筒部嵌入板材的孔以及护套难以从板材脱离是重要的。例如,在护套中,由于连结部形成得较薄,因此小径筒部容易在大径筒部内移位。其结果是,即使在贯穿小径筒部的线状部件在护套附近弯曲的情况下,大径筒部也难以从板材脱离。
另外,在专利文献1、2的护套中,外周筒部的缩径侧的部分(大径筒部的一部分)形成为在整周的范围内从与连结部(径向突出部)相连的部分向内侧斜向延伸。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护套的大径筒部嵌入板材的孔。
进而,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在线束(电线束)被拉拽的情况下,大径筒部受到来自小径筒部及连结部(径向突出部)的拉力而向内侧变形。在该情况下,外周筒部(大径筒部)中的向斜向内侧延伸的部分与小径筒部接触。因此,外周筒部的向内侧的变形范围受到限制,护套难以从板材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75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00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护套中存在与板材的孔的直径对应的大径筒部的外缘部的直径和与线状部件的直径对应的小径筒部的内缘部的直径的差较大的情况。以下将该直径的差称作内外径差。
在专利文献1、2的护套中,为了确保相对于小径筒部及连结部的拉力而难以从板材脱离,内外径差越大,则越需要使大径筒部中向斜向内侧延伸的部分更长、更厚。这样一来,护套的重量及成本增大。
另一方面,在车辆用线束中,希望减少护套的重量及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套,在线束用的护套中,能够极力抑制重量及成本的增大,并且难以从板材脱离。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一方式的护套具有形成有大径筒部、连结部和小径筒部的弹性部件。上述大径筒部是形成有能够供板材中的孔的缘部嵌入的环状的凹部的筒状的部分。上述连结部是在整周的范围内从上述大径筒部的内侧面进一步向内侧延伸地形成的部分。上述小径筒部是与上述连结部相连,并能够在端部与贯穿内侧的部件捆束在一起的筒状的部分。上述大径筒部具有在整周的范围内从与上述连结部相连的部分向内侧斜向延伸地形成的倾斜缩径部。上述小径筒部具有与上述倾斜缩径部相对并比其他部分突出的部分,即变形限制部。上述变形限制部限制上述倾斜缩径部向内侧的变形范围。
第二方式是第一方式的一例。在第二方式的垫片中,在上述小径筒部,在上述小径筒部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形成多个上述变形限制部。
第三方式是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一例。在第三方式的护套中,上述小径筒部包含内侧小径筒部和外侧小径筒部。上述内侧小径筒部是与上述连结部中的最内侧的部分相连的筒状的部分。上述外侧小径筒部是与上述连结部中的相比与上述小径筒部相连的部分靠上述大径筒部的部分相连而形成于上述内侧小径筒部的外侧的部分。上述变形限制部形成于上述外侧小径筒部。
第四方式的线束具备电线束及安装于该电线束的上述各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护套。
发明效果
在上述各方式的护套中,小径筒部的内侧的保护对象部件被拉拽时,大径筒部由于来自小径筒部及连结部的拉力而想要向内侧变形。在该情况下,大径筒部的倾斜缩径部接触到与其相对的小径筒部的变形限制部。因此,大径筒部向内侧的变形范围受到限制,护套难以从板材脱离。
另外,在上述各方式的护套中,小径筒部的变形限制部向倾斜缩径部侧突出地形成。在该情况下,与对应于大径筒部的外缘部的直径和小径筒部的内缘部的直径的差(内外径差)而将倾斜缩径部增长、增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护套的重量及成本的增大。
另外,根据第二方式,相比变形限制部在小径筒部的整周连续形成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抑制护套的重量及成本的增大。
另外,在第三方式中,小径筒部具有包含内侧小径筒部及外侧小径筒部的双重构造。如果采用该双重构造的小径筒部,在为了将护套安装到板材而将与小径筒部捆束在一起的部件向板材的背侧方向压入时,从小径筒部向大径筒部高效地施加压入力。小径筒部的变形限制部也可以适用于这种护套。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1的侧剖视图。
图2是护套1的主视图。
图3是安装于板材并具备护套1的线束10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4是施加有拉力的线束10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套1A的侧剖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护套1B的主视图。
图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护套1C的侧剖视图。
图8是具备护套1C的线束10C的局部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例,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事例。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的护套及具有护套的线束是搭载于机动车等车辆的车辆用护套及线束。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套1及具备该护套1的线束10进行说明。护套1将电线束等线状部件和板材7的孔71的缘部之间堵塞。由此,护套1能够防止因与板材7的接触而导致的线状部件的损伤,进而起到防尘及防水的效果。
护套1是具有以橡胶或作为橡胶类材料的弹性体等为主成分的弹性部件的部件。弹性体包含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等硫化橡胶,进而还包含氨基甲酸乙酯橡胶、硅橡胶以及氟橡胶等热固性树脂类弹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护套1整体是弹性部件。
护套1(弹性部件)是形成有大径筒部2、连结部3和小径筒部4的部件。大径筒部2及小径筒部4分别是筒状的部分,大径筒部2的直径比小径筒部4大。另外,连结部3是连接大径筒部2和小径筒部4的部分。大径筒部2、连结部3及小径筒部4分别在整周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大径筒部2具有包含护套1的外缘部分的外框部21和与其相连的倾斜缩径部22。外框部21是形成有环状的凹部210的部分,该环状的凹部210能够供作为护套的安装目标的板材7的孔71的缘部嵌入。外框部21及倾斜缩径部22在整周范围内连续地形成。
在大径筒部2中,倾斜缩径部22形成为从外框部21中的与连结部3相连的部分向内侧斜向延伸。因此,倾斜缩径部22形成为从与外框部21相连的部分开始直径逐渐变小的锥状。
连结部3是在从大径筒部2的内侧面进一步向内侧延伸而形成的部分。连结部3形成得比外框部21薄,以容易弹性变形。在外力施加到与小径筒部4捆束在一起的部件(后述的电线束9)时,通过连结部3的弹性变形,小径筒部4在被固定的大径筒部2的内侧移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3形成为波纹状,以更容易弹性变形。
小径筒部4是与连结部3相连的筒状的部分。小径筒部4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能够与贯穿小径筒部4的内侧的线状部件捆束在一起的被捆束部411。
小径筒部4具有筒状的基部41和从基部41的外周面突出的变形限制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小径筒部4的基部41是沿着电线束9(线状部件)的外周面的部分。被捆束部411形成于小径筒部4的基部41的端部。
另外,在基部41的内周面形成有与穿过其内侧的线状部件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的防水用凸部412。防水用凸部412是环状的凸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多个防水用凸部412隔开间隔地形成于基部41的内侧面。
如图3所示,线束10具备作为线状部件的一例的电线束9和供该电线束9贯通的护套1。进而,线束10还具备将电线束9和护套1的小径筒部4中的被捆束部411捆束在一起的捆束件8。
捆束件8例如是粘接带或捆束带等。图3所示的例子中,捆束件8是卷绕在被捆束部411及电线束9的连续的粘接带。
在图1中,将作为线状部件的一例的电线束9、捆束件8以及板材7以假想线(双点划线)绘出。另外,图3表示板材7、安装于该板材7的护套1和捆束件8的剖面图、以及电线束9的侧视图。
变形限制部42是在基部41的外周面上比其他部分突出的部分,形成在与大径筒部2的倾斜缩径部22相对的位置上。即,变形限制部42向倾斜缩径部22侧突出地形成。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形限制部42是在基部41的外周面在整周上连续地形成的环状的突出部。变形限制部42从基部41的长度方向上的大径筒部2的内侧的位置开始跨越至大径筒部2的外侧的位置而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形限制部42相对于连结部3隔开间隔地形成。
护套1安装于将车辆内间隔成室外侧和室内侧的板材7。更具体地说,通过使外框部21的凹部210和板材7中的孔71的缘部嵌合,将护套1固定于板材7。板材7还是支撑护套1的支撑板。另外,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中,对板材7的孔71的缘部实施去毛刺加工。
在安装于板材7的护套1中,大径筒部2的比凹部210靠形成有倾斜缩径部22的一侧的部分相对于板材7位于室外侧,其相反侧的部分相对于板材7位于室内侧。
将护套1安装于板材7的操作者从室内侧对板材7的孔71进行操作。因此,对操作者来说,板材7的室外侧是背侧。
在将护套1安装于板材7时,护套1中的倾斜缩径部22侧的部分从室内侧向板材7的孔71插入。由此,倾斜缩径部22由于从板材7中的孔71的缘部受到的压力而向内侧弹性变形。进而,外框部21也随着倾斜缩径部22的变形而向内侧弹性变形,直到板材7中的孔71的缘部嵌入凹部210。
图4表示电线束9(线状部件)沿着其长度方向被向车辆的室内侧拉拽时的线束10的状态。
在护套1安装于板材7的状态下,电线束9被向着室内侧拉拽时,大径筒部2由于来自小径筒部4及连结部3的拉力而想要向内侧变形。在该情况下,大径筒部2的倾斜缩径部22接触到与其相对的小径筒部4的变形限制部42,由此难以向内侧变形。
即,变形限制部42限制倾斜缩径部22向内侧变形的范围。这样一来,大径筒部2向内侧的变形范围受到限制,护套1难以从板材7脱离。
然而,在为了缩窄大径筒部2的倾斜缩径部22和小径筒部4的间隔而使倾斜缩径部22形成得较长的情况下,需要增大倾斜缩径部22的厚度(提高刚性),以使倾斜缩径部22与小径筒部4接触时不挠曲。进而,直径大的大径筒部2的一部分形成得较长较厚时,护套的重量及成本容易增大。
另一方面,在护套1中,小径筒部4的变形限制部42向倾斜缩径部22侧突出地形成。该情况下,与对应于大径筒部2的外框部21的直径和小径筒部4的基部41的直径的差(内外径差)而将倾斜缩径部22增长、增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护套1的重量及成本的增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能够适用于线束10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套1A。护套1A与如图1~图4所示的护套1相比较,仅仅变形限制部的形成范围不同。
图5是护套1A的侧剖视图。在图5中,对与图1~图4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参考标号。以下,仅对护套1A中与护套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护套1A具有大径筒部2、连结部3和小径筒部4A。小径筒部4A具有基部41和变形限制部42A。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形限制部42A与连结部3相连而形成。另外,变形限制部42A与变形限制部42同样地,从基部41的长度方向上的大径筒部2的内侧的位置开始跨越至大径筒部2的外侧的位置而形成。
在线束10中,在代替护套1而采用图5所示的护套1A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采用护套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说明能够适用于线束1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护套1B。护套1B与如图1~图4所示的护套1相比较,仅仅变形限制部的形成范围不同。
图6是护套1B的主视图。在图6中,对与图1~图4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参考标号。以下,仅对护套1B中与护套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护套1B具有大径筒部2、连结部3和小径筒部4B。小径筒部4B具有基部41和变形限制部42B。在小径筒部4B上,在基部4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形成有多个变形限制部42B。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基部4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形成有12个变形限制部42B。然而,变形限制部42B的数量不限于此。另外,可以考虑使多个变形限制部42B之间的部分以比基部41的其他部分大的厚度形成。
在线束10中,在代替护套1而采用图6所示的护套1B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采用护套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另外,在采用护套1B的情况下,相比变形限制部在基部41的整周上连续形成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抑制护套的重量及成本的增大。
然而,在护套1B中,小径筒部4的变形限制部42B是与倾斜缩径部22接触时被倾斜缩径部22从头顶部侧向根部侧按压的部分。因此,如图6所示,即使变形限制部42以比较小的宽度形成,也难以产生因来自倾斜缩径部22的压力而导致的弯曲。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图8,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护套1C及具备该护套1C的线束10C进行说明。护套1C与如图1~图4所示的护套1相比较,仅仅小径筒部具有双重构造这一点不同。
图7是护套1C的侧剖视图。图8是线束10C的局部侧剖视图。更具体地说,图8表示板材7、安装于该板材7的护套1C和捆束件8的剖面图、以及电线束9的侧视图。在图7、图8中,对与图1~图4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以相同参考标号。以下,仅对护套1C及线束10C中与护套1及线束1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护套1C具有大径筒部2、连结部3和小径筒部4C。小径筒部4C具有内侧小径筒部41X、外侧小径筒部41Y和变形限制部42C。
在护套1C的小径筒部4C中,内侧小径筒部41X是与连结部3中的最内侧的部分相连的筒状的部分。另一方面,外侧小径筒部41Y是与连结部3中的相比与内侧小径筒部41X相连的部分更靠大径筒部2的部分相连的部分。
因此,外侧小径筒部41Y形成于内侧小径筒部41X的外侧。换言之,小径筒部4C具有包含内侧小径筒部41X及外侧小径筒部41Y的双重构造。
内侧小径筒部41X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能够与贯穿小径筒部4C的内侧的电线束9捆束在一起的被捆束部411X。同样地,在外侧小径筒部41Y端部也形成有能够与贯穿小径筒部4C的内侧的电线束9捆束在一起的被捆束部411Y。
如图8所示,作为线状部件的一例的电线束9通过捆束件8而与内侧小径筒部41X的被捆束部411X以及外侧小径筒部41Y的被捆束部411Y双方捆束在一起。
并且,变形限制部42C形成于外侧小径筒部41Y。更具体地说,变形限制部42C是在外侧小径筒部41Y的外周面上比其他部分突出的部分,形成在与大径筒部2的倾斜缩径部22相对的位置上。即,变形限制部42C向倾斜缩径部22侧突出地形成。
例如,变形限制部42C从外侧小径筒部41Y的长度方向上的大径筒部2的内侧的位置开始跨越至大径筒部2的外侧的位置而形成。
可以考虑变形限制部42C例如与图2的变形限制部42同样地在外侧小径筒部41Y的周向上连续地形成。另外,也可以考虑多个变形限制部42C与图6的变形限制部42B同样地在外侧小径筒部41Y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形成。
如果采用双重构造的小径筒部4C,为了将护套1C安装到板材7,而将与小径筒部4C捆束在一起的电线束9向板材7的背侧方向压入时,从小径筒部4C向大径筒部2高效地施加压入力。
压入力从小径筒部4C向大径筒部2高效地施加时,能够以比较弱的力将护套1C安装于板材7。变形限制部也可以适用于这种护套1C。
<应用例>
还可以考虑护套1、1A、1B、1C具有以橡胶或弹性体等为主成分的弹性部件与树脂部件或金属部件组合而成的构造。例如,可以考虑护套1、1A、1B、1C具有在弹性部件和该弹性部件的一部分上嵌入有加强用的树脂部件或金属部件的构造。
另外,也可以考虑作为护套1、1A、1B、1C的保护对象的线状部件包含光纤电缆或使流体流过的软管等电线以外的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护套和线束也可以在各权利要求所述的发明的范围内,自由地组合以上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及应用例,或者通过将各实施方式及应用例适当变形或省略一部分而构成。
标号说明
1、1A、1B、1C:护套;
10、10C:线束;
2:大径筒部;
21:外框部;
210:凹部;
22:倾斜缩径部;
3:连结部;
4、4A、4B、4C:小径筒部;
41:基部;
411、411X、411Y:被捆束部;
412:防水用凸部;
41X:内侧小径筒部;
41Y:外侧小径筒部;
42、42A、42B、42C:变形限制部;
7:板材;
71:孔;
8:捆束件;
9:电线束。

Claims (4)

1.一种护套,具有形成有筒状的大径筒部、连结部和筒状的小径筒部的弹性部件,上述大径筒部形成有能够供板材中的孔的缘部嵌入的环状的凹部,上述连结部在整周的范围内从上述大径筒部的内侧面进一步向内侧延伸地形成,上述小径筒部与上述连结部相连,并能够在端部与贯穿内侧的部件捆束在一起,所述护套的特征在于,
上述大径筒部具有在整周的范围内从与上述连结部相连的部分向内侧斜向延伸地形成的倾斜缩径部,
上述小径筒部具有变形限制部,该变形限制部与上述倾斜缩径部相对并比其他部分突出地形成,限制上述倾斜缩径部向内侧的变形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其中,
在上述小径筒部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形成有多个上述变形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套,其中,
上述小径筒部包括:
内侧小径筒部,与上述连结部中的最内侧的部分相连;以及
外侧小径筒部,与上述连结部中的相比与上述小径筒部相连的部分靠上述大径筒部的部分相连而形成于上述内侧小径筒部的外侧,并形成有上述变形限制部。
4.一种线束,具备电线束及安装于上述电线束的护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护套具有形成有筒状的大径筒部、连结部和筒状的小径筒部的弹性部件,
上述大径筒部形成有能够供板材中的孔的缘部嵌入的环状的凹部,
上述连结部在整周的范围内从上述大径筒部的内侧面进一步向内侧延伸地形成,
上述小径筒部与上述连结部相连,并在端部与贯穿内侧的上述电线束捆束在一起,
上述大径筒部具有在整周的范围内从与上述连结部相连的部分向内侧斜向延伸地形成的倾斜缩径部,
上述小径筒部具有变形限制部,该变形限制部与上述倾斜缩径部相对并比其他部分突出,限制上述倾斜缩径部向内侧的变形范围。
CN201510106746.5A 2014-03-12 2015-03-11 护套及线束 Pending CN1049171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8397A JP2015173550A (ja) 2014-03-12 2014-03-12 グロメット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4-048397 2014-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125A true CN104917125A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70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6746.5A Pending CN104917125A (zh) 2014-03-12 2015-03-11 护套及线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63495A1 (zh)
JP (1) JP2015173550A (zh)
KR (1) KR101661845B1 (zh)
CN (1) CN10491712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3805A (zh) * 2015-10-31 2016-02-10 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线束的橡胶护套
CN107826055A (zh) * 2016-09-16 2018-03-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线套的车身安装结构
CN109050442A (zh) * 2018-08-15 2018-12-21 安徽奥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橡胶过线防尘护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9497B2 (ja) 2015-09-03 2018-04-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7157760A (ja) * 2016-03-03 2017-09-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光学電子機器
JP2017169424A (ja) 2016-03-18 2017-09-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KR101701963B1 (ko) 2016-08-16 2017-02-06 주식회사 대성하이테크 차량용 그로밋
US10086781B2 (en) 2016-11-09 2018-10-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ons LLC Push through grommet
KR102108016B1 (ko) 2018-10-02 2020-05-07 주식회사 대성하이테크 체결음을 발생시키는 차량용 그로밋
KR102108017B1 (ko) 2018-10-02 2020-05-07 주식회사 대성하이테크 흡착식 구조로부터 결합력을 향상시킨 차량용 그로밋
KR102319391B1 (ko) 2019-12-30 2021-10-29 주식회사 대성하이테크 표면 마찰력이 향상된 차량용 그로밋
KR20210084963A (ko) 2019-12-30 2021-07-08 주식회사 대성하이테크 회전 및 비틀림을 방지한 차량용 그로밋
CN113147623B (zh) * 2021-04-25 2022-11-22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布线装置和汽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7084A1 (en) * 2000-11-16 2002-05-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Grommet
CN102084564A (zh) * 2008-06-03 2011-06-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环
US20110265286A1 (en) * 2008-03-13 2011-11-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Grommet
JP2012100396A (ja) * 2010-10-29 2012-05-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グロメット
CN102812605A (zh) * 2010-04-01 2012-12-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线束的护线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51830B2 (ja) * 2006-04-04 2012-01-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07084A1 (en) * 2000-11-16 2002-05-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Grommet
US20110265286A1 (en) * 2008-03-13 2011-11-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Grommet
CN102084564A (zh) * 2008-06-03 2011-06-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环
CN102812605A (zh) * 2010-04-01 2012-12-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线束的护线环
JP2012100396A (ja) * 2010-10-29 2012-05-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グロメット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3805A (zh) * 2015-10-31 2016-02-10 郑州比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线束的橡胶护套
CN107826055A (zh) * 2016-09-16 2018-03-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线套的车身安装结构
CN107826055B (zh) * 2016-09-16 2021-03-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护线套的车身安装结构
CN109050442A (zh) * 2018-08-15 2018-12-21 安徽奥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橡胶过线防尘护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63495A1 (en) 2015-09-17
JP2015173550A (ja) 2015-10-01
KR20150106835A (ko) 2015-09-22
KR101661845B1 (ko) 2016-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7125A (zh) 护套及线束
AU2010350317B2 (en) Grommet for wire harness
KR101078482B1 (ko) 그로밋
US20140166825A1 (en) Clamp
US7597579B2 (en) Connector apparatus
US20120160540A1 (en) Device for holding at least one longitudinal element, of the wiring harness or tube type, on a support
CN105397843A (zh) 线条体固定装置
US9896042B2 (en) Grommet and wire harness
CN112918402B (zh) 索环
CN105830296B (zh) 保护管和保护管装接方法
CN218005780U (zh) 一种具有抗弯折的汽车线束套管
CN102611050A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线束橡胶保护套
JP2016192850A (ja) 管路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KR101446655B1 (ko) 다공 그로멧을 포함하는 와이어 하네스 고정 장치
KR101169933B1 (ko) 케이블 안내유닛
JP2010074927A (ja) ハーネス保護材およびその取付方法
CN215804405U (zh) 一种扶正器
JP6146267B2 (ja) グロメット
US20230125642A1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CN219394274U (zh) 一种耐磨波纹管汽车线束
CN216564345U (zh)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保护套
CN113613955B (zh) 弹性安装构件及带有弹性安装构件的汽车用配线构件
JP5391406B2 (ja) ケーブル固定部材及びケーブル固定構造
JP2016010163A (ja) グロメット
JP4699491B2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