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4190A -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4190A
CN104914190A CN201510348249.6A CN201510348249A CN104914190A CN 104914190 A CN104914190 A CN 104914190A CN 201510348249 A CN201510348249 A CN 201510348249A CN 104914190 A CN104914190 A CN 104914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kinds
sample
acid
tea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82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4190B (zh
Inventor
陈源
余文权
杨道富
谢鸿根
高慧颖
廖素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3482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141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14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4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选取茶叶标准样,测定标准样中21种特征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建立样本矩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主成分中权重最大的化学成分为区分因子,以区分因子作为自变量,计算同一类茶叶标准样之间的平方欧氏距离,获得标准样的平方欧氏距离范围,再测定待测样的区分因子的特征成分含量,分别计算其与茶叶标准样的平方欧氏距离范围,判定待测样的种类。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茶种类特别是铁观音和白茶的有效区分,为茶叶分类提供一个客观、可靠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时,茶叶已经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研究也表明茶叶具有抗癌、抗衰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乃至抗艾滋病等多种奇特功效。这些奇特功效是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茶叶主要功能性成分包括多酚、生物碱、茶氨酸、黄酮醇、酚酸等。茶叶的分类与其成分含量关系密切,因此可通过对茶叶特征成分含量的检测来进行茶叶品种和品质分类。而中国是产茶大国,中国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不同茶叶产地种植了多种茶树品种。茶树品种不同,茶叶的滋味肯定不同;而同一品种的茶叶,其滋味也受产地环境的影响而不同。在国内外,茶叶种类分类和品质鉴定大多数是通过人的感官审评来评定的。但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评定的准确性;而且感官审评方法要求评茶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般的人员很难满足上述的要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人为误差。因此,长期以来,茶叶科研工作者都致力于茶叶种类品质的量化识别研究,期望采用科学的仪器测定茶叶,用科学计量上的品质指标来评价茶叶品质。
数量分类是将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引入植物分类学研究中。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原来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彼此无关、信息互不重叠的新的综合指标;同时根据一定原则和实际需要,从中抽取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原来指标所携带的较高比例的信息量。在茶叶种类和品质的量化识别中,近年来机器视觉技术、光谱技术、电子鼻技术和电子舌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为茶叶种类和品质量化识别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可见-近红外光谱、氨基酸、同位素、矿质元素、气味、汤色等为指标进行茶品种和品质分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多是应用在茶叶香气成分、矿质元素和蛋白质指标上,也有少量应用单独应用于个别少量的茶多酚、纤维素等指标上。章剑扬等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可以找到表达不同茶类和产地的主要金属元素,且可以进行模拟量化,还可能找出不同茶类品质变化的趋势。李志伟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茶叶样本的特征性指标(钾、钙、磷、蛋白质)进行分类分析。郭丽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12个白茶样的香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白茶的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模型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可替代感官审评法对白茶香气品质进行评价。申金明对不同地区的绿茶和红茶所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6个化学参数作为分类依据,运用模糊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陈椽根据茶叶制法和品质的不同,参照习惯上的分类,按照黄烷醇含量的次序,将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符合茶叶内在变化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的逐步发展的规律,加强了分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康海宁等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测器(HPLC/DAD)同时测定茶叶中5种儿茶素和咖啡碱,采用聚类分析,并以这6种活性成分为指标对红茶、黑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叶进行分类。未见将21个特征成分其中包含茶多酚、茶氨酸、生物碱、酚酸和黄烷醇5大类功能成分为指标的分类研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能够实现不同茶种类特别是铁观音和白茶的有效区分,为茶叶分类提供一个客观、可靠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选取茶叶标准样,测定标准样中21种特征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建立样本矩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主成分中权重最大的化学成分为区分因子,以区分因子作为自变量,计算同一类茶叶标准样之间的平方欧氏距离,获得标准样的平方欧氏距离范围,再测定待测样的区分因子的特征成分含量,分别计算其与茶叶标准样的平方欧氏距离范围,判定待测样的种类。
所述的21种特征成分为茶氨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儿茶素(GC)、咖啡碱、茶叶碱、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绿原酸、可可碱、咖啡酸、对香豆酸、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芦丁、阿魏酸、芥子酸、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
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法的条件为:采用C18色谱柱,柱温为30~50℃,以乙腈和0.1-1wt.%甲酸溶液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茶氨酸203nm、其它成分为280nm,检测时间为70min,进样量为5-20μL。
所述的茶产品的前处理为:将1.0000g茶叶、浓缩茶或茶树叶片干样样品均匀粉碎,或于液氮中冷冻60s后取出、迅速捣碎,采用50wt.%乙醇溶液进行超声提取20min,加水定容至50mL,5000rpm/min离心,上清液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备用。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1)可以同时对多酚、生物碱、茶氨酸、黄酮醇、酚酸进行测定,提高茶产品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分离度,较全面地反映茶叶的化学成分和品质特性,有利于茶叶质量控制,通过谱图建立茶叶指纹图谱,为原产地域和地理标志名茶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2)不需要对样品做特殊处理,就能将茶产品中酚酸、儿茶素、黄烷酮、生物碱、茶氨酸等五种不同类别的21种特征成分很好地分离,节省了检测时间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52个茶样散点分布图。
图2是不同茶叶间树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选取茶叶标准样,测定标准样中21种特征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建立样本矩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主成分中权重最大的化学成分为区分因子,以区分因子作为自变量,计算同一类茶叶标准样之间的平方欧氏距离,获得标准样的平方欧氏距离范围,再测定待测样的区分因子的特征成分含量,分别计算其与茶叶标准样的平方欧氏距离范围,判定待测样的种类。
所述的21种特征成分为茶氨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儿茶素(GC)、咖啡碱、茶叶碱、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绿原酸、可可碱、咖啡酸、对香豆酸、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芦丁、阿魏酸、芥子酸、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标准样品用50wt.%乙醇配制成1mg/mL的标准液,用逐级稀释法配成不同浓度的混合标样,-20℃保存备用。
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法的条件为:采用C18色谱柱,柱温为30~50℃,以乙腈和0.1-1wt.%甲酸溶液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见表1),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茶氨酸203nm、其它成分为280nm,检测时间为70min,进样量为5-20μL。
所述的茶产品的前处理为:将1.0000g茶叶、浓缩茶或茶树叶片干样样品均匀粉碎,或于液氮中冷冻60s后取出、迅速捣碎,采用50wt.%乙醇溶液进行超声提取20min,加水定容至50mL,5000rpm/min离心,上清液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备用。
表1梯度洗脱程序:
主成分分析
对照(1)的21项特征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以各化学成分标准品为变量,按照下列(1)按照下列计算各主成分与变量的相关系数,获得相关系数矩阵;再以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将主成分按照方差贡献率大小降维排列,取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前N个主分;计算各化学成分占该N个主成分的权重,分别选取权重最大的化学成分为各主成分中代表主成分作为区分因子。选择新得到的变量尽可能地表征原变量数据结构特征而不丢失信息。
 根据奇异值分解(SVD),对量测矩阵Y进行分解
Y = USV t                                                              (1)
     t表示转置,USV分别表示为得分矩阵、特征值矩阵和载荷矩阵,以此作为茶叶含量判定的依据。
聚类分析
平方欧式距离的测定方法为采用SPSS的Analyze模块下层次聚类分析中的组间联结法,以区分因子作为自变量,计算同一产地的标准样之间的平方欧式距离。
以样品的21个特征成分指标含量对茶叶种类和品种进行聚类,得到聚类分析树状图,树状图清楚反映各个品种和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以此对铁观音、大红袍、水仙、肉桂等茶叶品种和种类进行分类鉴定。
实施例1
将52个茶样各称取1.0000g样品均匀粉碎,或于液氮中冷冻60s后取出、迅速捣碎,采用50wt.%乙醇溶液进行超声提取20min,加水定容至50mL,5000rpm/min离心,上清液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备用。所述的21种特征成分为茶氨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儿茶素(GC)、咖啡碱、茶叶碱、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绿原酸、可可碱、咖啡酸、对香豆酸、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芦丁、阿魏酸、芥子酸、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法的条件为:采用C18色谱柱,柱温为30℃,以乙腈和0.5wt.%甲酸溶液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见表1),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茶氨酸203nm、其它成分为280 nm,检测时间为70min,进样量为10μL。测定21个特征成分的含量。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主成分分析调用Factor 过程,以欧氏距离测距,用最长距离法( Furthest neighbor) 测量类间距,进行聚类分析。
所述步骤(2)中,采用SPSS统计软件的Analyze模块下层次聚类分析中的组间联结法,以区分因子作为自变量,计算同一类标准样之间的平方欧氏距离。
所述步骤(1)中,选择乌龙茶(铁观音)、白茶(福鼎白牡丹)、红茶(普洱)等三个种类茶作为标样。
所述步骤(1)中,其他的茶叶品种如市场上不同佛手、正山小种、茉莉花茶、肉桂、水仙等茶叶为待测样品。
取前三个主成分,计算该6个主成分下各化学成分的权重,分别选取权重最大的化学成分为各主成分中的代表主成分作为区分因子。
表2  21种混标的线性范围、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检出限、精密度及回收率
表3 不同茶叶种类化合物含量(DW,μg/g)
1、  主成分分析:
在第1主成分中,GC、儿茶素、EGCG、GCG具有较大的正系数,分别是0.585、0.701、0.520、0.526、0.527,表明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了茶叶的茶多酚含量;第2主成分中,ECG、芦丁、咖啡碱、儿茶素具有较大的正系数,分别为0.805、0.636、0.689、0.560;第3主成分中,槲皮素、可可碱、没食子酸具有较大的正系数,分别为0.605、0.523、0.479;第4主成分中,GC、GCG、茶叶碱、杨梅素具有较大的正系数,分别为0.605、0.523、0.479;第5主成分中,芥子酸、茶叶碱和对香豆酸具有较大的正系数,分别为0.795、0.468、0.346;第6主成分中,对香豆酸、山奈酚和杨梅素具有较大的正系数,分别为0.539、0.491、0.411。
第1到第6个主成分中包含了茶多酚和生物碱的主要成分。
表4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
表5 特征成分得分矩阵
2、聚类分析:
由于前7个主成分中包含了茶多酚、生物碱、酚酸和黄烷醇等多个特征成分的含量,因此选取19个含量,对52个不同茶叶品种的聚类分析,属于样品聚类或称为Q型聚类。本方法采用类平均法,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21个特征成分含量作为自变量,以茶叶种类分类,以52个样品单元为区域单元,采用平方欧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测度52个样品单元之间的距离,获得五个种类的平方欧氏距离的范围,具体为:在欧式距离为18时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中有一个种类:白茶;第二类群中包括:红茶、黑茶、绿茶、乌龙茶。在欧式距离为4时,将乌龙茶(铁观音、肉桂、水仙、佛手、茉莉花茶)、红茶(正山小种、普洱茶)、绿茶区分开,其中乌龙茶和红茶的欧氏距离更近。在欧式距离为2时,将铁观音与其他的乌龙茶如水仙、肉桂、佛手、大红袍等种类区分开。除个别茶样外,乌龙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其中乌龙茶中可以将铁观音和其他品种如水仙、大红袍、肉桂、佛手区分开,白茶和其他茶叶内含物成分差异巨大。
发明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52个茶样的21种特征成分来自5个不同类型(茶氨酸、茶多酚、生物碱、酚酸和黄烷醇)活性物质的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茶叶品种和种类分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1个特征成分分为6个主成分来表示,同时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52个茶样分为4个种类(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其中将铁观音和其他茶叶品种分开,说明茶多酚、生物碱可快速对茶叶品种种类进行鉴别。
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并得出量化结果,更为全而、客观地茶叶种类和品种分别,说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推广应用到茶叶选种、育种、制作方面的研究。目前茶叶品种选育和加工的方法主要通过人的感官审评来评定的,但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评定的准确性;而且感官审评方法要求评茶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般的人员很难满足上述的要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人为误差。因此利用21种特征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实现茶叶种类和品种分类研究,对于茶叶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树状图(图2)中可以看出,市场上铁观音茶叶、白茶的样品较为纯正,其他茶叶如岩茶类的产品存在不同茶样混合一起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4)

1.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茶叶标准样,测定标准样中21种特征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建立样本矩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主成分中权重最大的化学成分为区分因子,以区分因子作为自变量,计算同一类茶叶标准样之间的平方欧氏距离,获得标准样的平方欧氏距离范围,再测定待测样的区分因子的特征成分含量,分别计算其与茶叶标准样的平方欧氏距离范围,判定待测样的种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1种特征成分为茶氨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儿茶素、咖啡碱、茶叶碱、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可可碱、咖啡酸、对香豆酸、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芦丁、阿魏酸、芥子酸、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检测器法的条件为:采用C18色谱柱,柱温为30~50℃,以乙腈和0.1-1wt.%甲酸溶液的混合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茶氨酸203nm、其它成分为280nm,检测时间为70min,进样量为5-20μ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产品的前处理为:将1.0000g茶叶、浓缩茶或茶树叶片干样样品均匀粉碎,或于液氮中冷冻60s后取出、迅速捣碎,采用50wt.%乙醇溶液进行超声提取20min,加水定容至50mL,5000rpm/min离心,上清液经0.22μm有机滤膜过滤,备用。
CN201510348249.6A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Active CN104914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8249.6A CN104914190B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48249.6A CN104914190B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190A true CN104914190A (zh) 2015-09-16
CN104914190B CN104914190B (zh) 2017-12-15

Family

ID=54083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8249.6A Active CN104914190B (zh) 2015-06-23 2015-06-23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14190B (zh)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3836A (zh) * 2016-03-11 2016-08-0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酱卤肉制品风味活性物质剖面分析方法
CN106560701A (zh) * 2016-10-20 2017-04-12 中国计量大学 基于五隐藏层的武夷岩茶产地深度学习系统
CN106560699A (zh) * 2016-10-20 2017-04-12 中国计量大学 用于武夷岩茶产地鉴别的联合检测方法
CN106560702A (zh) * 2016-10-20 2017-04-12 中国计量大学 联合电子舌和色谱分离技术的武夷岩茶产地鉴别方法
CN106568842A (zh) * 2016-10-14 2017-04-19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加权欧氏距离的陶瓷器超声波防伪辨识方法
CN106568850A (zh) * 2015-10-10 2017-04-19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hplc测定茶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方法
CN106568868A (zh) * 2016-11-11 2017-04-19 广西大学 金花茶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和在原料、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CN106706809A (zh) * 2016-12-26 2017-05-24 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多组分含量的方法
CN106770862A (zh) * 2017-01-17 2017-05-31 江苏大学 一种茶叶分类方法
CN10677078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测定中草药或者保健品中五种黄酮的方法
CN106909774A (zh) * 2017-01-10 2017-06-30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定方法
CN106960134A (zh) * 2017-03-23 2017-07-18 江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木聚糖酶氨基酸相互作用网络聚类的s‑fcm算法
CN107917982A (zh) * 2017-11-09 2018-04-1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21种特征成分含量的柑橘品种鉴别和系统分类的方法
CN107941940A (zh) * 2017-11-21 2018-04-20 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山萮菜药材的hplc‑dad指纹图谱质量测定方法
CN108205042A (zh) * 2016-12-19 2018-06-26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一种安化黑茶识别方法
CN108717078A (zh) * 2018-05-28 2018-10-30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成分的茶类判别方法
WO2018227384A1 (zh) * 2017-06-13 2018-12-20 浙江海正甦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鉴定茶叶品质的方法
CN109657733A (zh) * 2018-12-28 2019-04-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基于成分结构特征的品种鉴别方法与系统
CN109709236A (zh) * 2019-03-14 2019-05-03 五邑大学 一种乌龙茶的鉴定方法
CN109781658A (zh) * 2018-12-28 2019-05-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主成分分析的绝缘纸种类判别方法
CN109975465A (zh) * 2019-04-27 2019-07-05 韩山师范学院 一种凤凰单枞茶的质量分析评价方法及应用
CN110412193A (zh) * 2019-08-12 2019-11-0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一种藤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的检测方法
CN110467644A (zh) * 2019-09-05 2019-11-1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Strictinin的制备方法
CN112014516A (zh) * 2020-08-24 2020-12-0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茶类判别方法及系统
CN112946156A (zh) * 2021-03-10 2021-06-1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快速判定红茶等级的方法
CN113484447A (zh) * 2021-08-10 2021-10-0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和色谱技术判别茶叶发酵质量的方法
CN114113369A (zh) * 2021-10-29 2022-03-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利用儿茶素快速鉴定灰茶尺蠖抗性茶树品种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81461A (ko) * 2008-01-24 2009-07-29 (주)아모레퍼시픽 액체크로마토그래피를 이용한 두 종 이상의 아미노산동시분석 방법
KR101130860B1 (ko) * 2009-11-11 2012-07-09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보이차의 제조타입과 후발효 기간을 구별하는 방법 및 그 구별용 조성물
CN103389281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洱茶聚类分析方法
CN104458891A (zh) * 2014-12-19 2015-03-25 北京中防昊通科技中心 一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茶叶产地溯源的方法
CN104569310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成分的黑茶产地的鉴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81461A (ko) * 2008-01-24 2009-07-29 (주)아모레퍼시픽 액체크로마토그래피를 이용한 두 종 이상의 아미노산동시분석 방법
KR101130860B1 (ko) * 2009-11-11 2012-07-09 건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보이차의 제조타입과 후발효 기간을 구별하는 방법 및 그 구별용 조성물
CN103389281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普洱茶聚类分析方法
CN104458891A (zh) * 2014-12-19 2015-03-25 北京中防昊通科技中心 一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茶叶产地溯源的方法
CN104569310A (zh) * 2014-12-31 2015-04-29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成分的黑茶产地的鉴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NGMEI WANG 等: "HPLC-DAD-ESI-MS/MS analysis of polyphenols and purine alkaloids in leaves of 22 tea cultivars in China",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
LUCIE NOVÁKOVÁ 等: "Rapi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twenty nine common phenolic compounds of various structures", 《TALANTA》 *
YANG ZHAO: "Tentative identification, quantit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green pu-erh, green, and white teas using UPLC/DAD/MS", 《FOOD CHEMISTRY》 *
康海宁 等: "利用矿质元素的测定数据判别茶叶的产地和品种 等", 《岩矿测试》 *
张明鸣 等: "化学成分结合统计分析鉴别不同产地绿茶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陈波 等: "近红外光谱技术与聚类分析鉴别中国名茶", 《光谱实验室》 *

Cited B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850A (zh) * 2015-10-10 2017-04-19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利用hplc测定茶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方法
CN105823836A (zh) * 2016-03-11 2016-08-0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酱卤肉制品风味活性物质剖面分析方法
CN106568842A (zh) * 2016-10-14 2017-04-19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加权欧氏距离的陶瓷器超声波防伪辨识方法
CN106568842B (zh) * 2016-10-14 2019-02-26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加权欧氏距离的陶瓷器超声波防伪辨识方法
CN106560701A (zh) * 2016-10-20 2017-04-12 中国计量大学 基于五隐藏层的武夷岩茶产地深度学习系统
CN106560699A (zh) * 2016-10-20 2017-04-12 中国计量大学 用于武夷岩茶产地鉴别的联合检测方法
CN106560702A (zh) * 2016-10-20 2017-04-12 中国计量大学 联合电子舌和色谱分离技术的武夷岩茶产地鉴别方法
CN106568868A (zh) * 2016-11-11 2017-04-19 广西大学 金花茶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和在原料、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CN106568868B (zh) * 2016-11-11 2019-01-18 广西大学 金花茶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和在原料、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CN108205042A (zh) * 2016-12-19 2018-06-26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一种安化黑茶识别方法
CN106706809A (zh) * 2016-12-26 2017-05-24 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多组分含量的方法
CN106706809B (zh) * 2016-12-26 2019-05-24 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多组分含量的方法
CN10677078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测定中草药或者保健品中五种黄酮的方法
CN106909774A (zh) * 2017-01-10 2017-06-30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牡丹皮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定方法
CN106770862A (zh) * 2017-01-17 2017-05-31 江苏大学 一种茶叶分类方法
CN106960134A (zh) * 2017-03-23 2017-07-18 江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木聚糖酶氨基酸相互作用网络聚类的s‑fcm算法
CN110832317B (zh) * 2017-06-13 2022-06-07 浙江海正甦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鉴定茶叶品质的方法
CN110832317A (zh) * 2017-06-13 2020-02-21 浙江海正甦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鉴定茶叶品质的方法
WO2018227384A1 (zh) * 2017-06-13 2018-12-20 浙江海正甦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鉴定茶叶品质的方法
CN107917982B (zh) * 2017-11-09 2020-05-19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21种特征成分含量的柑橘品种鉴别和系统分类的方法
CN107917982A (zh) * 2017-11-09 2018-04-17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21种特征成分含量的柑橘品种鉴别和系统分类的方法
CN107941940A (zh) * 2017-11-21 2018-04-20 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山萮菜药材的hplc‑dad指纹图谱质量测定方法
CN107941940B (zh) * 2017-11-21 2020-04-24 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山萮菜药材的hplc-dad指纹图谱质量测定方法
CN108717078A (zh) * 2018-05-28 2018-10-30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化学成分的茶类判别方法
CN109781658A (zh) * 2018-12-28 2019-05-2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主成分分析的绝缘纸种类判别方法
CN109657733A (zh) * 2018-12-28 2019-04-19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基于成分结构特征的品种鉴别方法与系统
CN109709236A (zh) * 2019-03-14 2019-05-03 五邑大学 一种乌龙茶的鉴定方法
CN109975465A (zh) * 2019-04-27 2019-07-05 韩山师范学院 一种凤凰单枞茶的质量分析评价方法及应用
CN110412193A (zh) * 2019-08-12 2019-11-0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一种藤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的检测方法
CN110467644A (zh) * 2019-09-05 2019-11-1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Strictinin的制备方法
CN112014516A (zh) * 2020-08-24 2020-12-0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茶类判别方法及系统
WO2022041718A1 (zh) * 2020-08-24 2022-03-03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茶类判别方法及系统
CN112946156A (zh) * 2021-03-10 2021-06-11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快速判定红茶等级的方法
US20220291181A1 (en) * 2021-03-10 2022-09-15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ethod for rapidly determining grade of black tea
CN113484447A (zh) * 2021-08-10 2021-10-0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和色谱技术判别茶叶发酵质量的方法
CN114113369A (zh) * 2021-10-29 2022-03-01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利用儿茶素快速鉴定灰茶尺蠖抗性茶树品种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190B (zh) 201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4190B (zh) 一种茶叶种类鉴别和21种特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Yi et al. Comparison of ten major constituents in seven types of processed tea using HPLC-DAD-MS follow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KR101831436B1 (ko) 크로마토그래프지문의 유사성 비교를 통한 원료의 품질 평가 방법
Wang et al. Mass spectrometry-based metabolomics and chemometric analysis of Pu-erh teas of various origins
Zhang et al.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en compounds in different tea samples by means of an on-line HPLC–DPPH assay
Fernández et al. Study of catechin and xanthine tea profiles as geographical tracers
Wang et al. Chemical fingerprint analysis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deepure instant Pu-erh tea by HPLC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US2023010924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fferentiation of Tea Type
Fang et al. Geographical origin traceability of Keemun black tea based on its non‐volatile composition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Wu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flavonol glycosides in Camellia sinensis by MRM mode of UPLC-QQQ-MS/MS
CN103592395B (zh) 洋槐蜜中掺有油菜蜜的鉴别方法
Yu et al. Emerging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ea products: A review
Liu et al. A green and effective approach for characteris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hrysanthemum by pressurized hot water extrac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HPLC with UV absorbance detection
Wu et al. Discrimination of Chinese teas with different fermentation degrees by stepwis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S-LDA) of the chemical compounds
CN101979052A (zh) 广西铁皮石斛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
CN102636581A (zh) 同时检测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和桔霉素的液相色谱-荧光法
CN103558311B (zh) 一种基于茶叶生化成分的绿茶苦涩味判别方法
KR101756157B1 (ko) 인삼, 홍삼제품 중 더덕, 도라지, 칡 혼입여부 판별방법
Huang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authentication of four ginseng herbs and their related products based on the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19 ginseng saponins by UHPLC-TOF/MS coupled with OPLS-DA
CN102370891A (zh) 一种用hplc指纹图谱鉴别铁皮石斛真伪的方法
CN102778517B (zh) 一种基于脂质聚类分析的可可粉掺假检测方法
Li et al. Quality chemical analysis of crush–tear–curl (CTC) black tea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based on UHPLC‐Orbitrap‐MS
Chen et al. Chemoinformatics based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pproach to chemically distinguish chrysanthemum species
CN101419200A (zh) 一种用于原产地人参保护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
Zhu et al. Profiling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domestic and imported extra virgin olive oils in Chin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