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6041A -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6041A
CN104906041A CN201510374670.4A CN201510374670A CN104906041A CN 104906041 A CN104906041 A CN 104906041A CN 201510374670 A CN201510374670 A CN 201510374670A CN 104906041 A CN104906041 A CN 104906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emulsion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oil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46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金春
宋杨一嫣
彭燕
黄岭
杨小青
沈秉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15103746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060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06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60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包含琥乙红霉素、注射用油、乳化剂、助乳剂、等渗调节剂、稳定剂、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该注射剂稳定性良好,无致敏性、无溶血性、无刺激性。本发明还提供了适合工业化生产上述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方法。本发明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外观不透明,呈白色乳状,pH值为6.0-8.0,平均粒径150~300nm,90%粒径累积值为250~450nm。质量及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乳剂注射剂质量高,稳定性好;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乳剂注射剂无致敏性、无溶血性、无刺激性,符合临床用药安全性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琥乙红霉素(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是红霉素的琥珀酸乙酯,其结构式为:
琥乙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的换代产品,其作用机制是它可透过细菌细胞膜,与细菌细胞70s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起抑菌或杀菌作用,具有广谱抗菌的卓越效能。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敏感,对青霉素耐药菌有效。用于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李斯特氏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等感染。特别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无效的一些病原体,如军团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它在胃酸中较红霉素稳定,无味,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体内水解后释放出红霉素而起作用。因无味,且在胃中稳定,可制成不同的口服剂型,供儿童和成人应用。目前在临床上以口服剂型为主,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口服剂型不仅存在肝脏首过消除作用,不利于药效作用的发挥,而且在很多患者的治疗中,部分患者无法口服药物,常需要非口服途径给药,尤其是经静脉给药。乳剂注射剂与传统的口服剂型和粉针剂型、水针剂型相比,药效更强,起效更迅速,持续时间更长,临床优势显著。
因此亟需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以解决目前的临床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包含琥乙红霉素﹑注射用油﹑乳化剂﹑助乳剂、等渗调节剂﹑稳定剂、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
具体包含如下重容百分比的组分:
作为优选项: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包含如下重容百分比的组分:琥乙红霉素0.05~1.5%(w/v),注射用油5.0~25.0%(w/v),乳化剂1.0~1.5%(w/v),助乳剂0.01~0.05%(w/v),等渗调节剂1.0-5.0%(w/v),稳定剂0.01~1.0%(w/v),余量为注射用水。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包括如下重容百分比的组分:琥乙红霉素0.2-1.2%(w/v),注射用油8.0-23.0%(w/v),乳化剂1.1-1.4%(w/v),助乳剂0.015-0.04%(w/v),等渗调节剂2.0-2.5%(w/v),稳定剂0.02%~0.2%(w/v),余量为注射用水。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包含如下重容百分比的组分:琥乙红霉素0.5-1.0%(w/v),注射用油10.0-20.0%(w/v),乳化剂1.2-1.3%(w/v),助乳剂0.02-0.03%(w/v),等渗调节剂2.2-2.3%(w/v),稳定剂0.05-0.1%(w/v),余量为注射用水。
所述注射用油为橄榄油或ω-3鱼油。
所述乳化剂为大豆磷脂或蛋黄卵磷脂。
所述助乳剂为油酸或油酸钠。
所述等渗调节剂为注射用甘油。
所述稳定剂为枸橼酸、枸橼酸钠盐、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热注射用油使其温度至65-80℃,然后加入规定量的琥乙红霉素、乳化剂、助乳剂,以2500~10000rpm的转速搅拌形成均一的油相;
(2)预热的注射用水使其温度至65-80℃,然后加入规定量的等渗调节剂和稳定剂,以200~3000rpm的转速搅拌形成均一的水相,调节pH值至6.0~8.0;
(3)在以2500~10000rpm的转速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1所得的油相缓慢加入到步骤2所得的水相中,形成初乳;
(4)在50~150Mpa的压力下对初乳进行高压均质乳化,至平均粒径为150~300nm,90%粒径累积值为250~450nm;然后过滤,充氮,灌装,旋转水浴灭菌。
所述旋转水浴灭菌的灭菌过程中温度维持在120~128℃,灭菌时间为3~15min,转速为5~15rpm。
本发明中: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是依据药物传递系统概念研究开发的载体药物制剂,乳剂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外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分散系,平均直径约为200nm,外膜为磷脂,内层为软基质油,其中包裹脂溶性药物。琥乙红霉素难溶于水,但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可溶于注射用油,制成乳剂制剂供静脉注射。
本发明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外观不透明,呈白色乳状,pH值为6.0-8.0,平均粒径150~300nm,90%粒径累积值为250~450nm。质量及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乳剂注射剂质量高,稳定性好;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乳剂注射剂无致敏性﹑无溶血性﹑无刺激性,符合临床用药安全性的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制备的注射剂稳定性良好,无致敏性﹑无溶血性﹑无刺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将150g注射用橄榄油(购自德国Lipoid GmbH)预热至80℃,加入13g蛋黄卵磷脂和0.2g油酸,以3000rpm的速度搅拌形成均一的油相后缓慢加入5g琥乙红霉素原料药,以3000rpm的速度搅拌使其均匀溶解于油相;将23g注射用甘油、0.3g枸橼酸、0.3磷酸氢二钠加入适量的预热至80℃的注射用水中,以1000rpm的速度搅拌形成均一的水相,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7.0;以7000rpm的速度搅拌的条件下,将油相缓慢滴入水相中,用注射用水将体系定容至1000ml,搅拌20min,均匀分散后形成乳白色的初乳;转入高压均质机内,30℃下,均质压力100Mpa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6次,实时监测每次均质后的粒径。测定方法为取0.1ml样品,用经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的水400ml稀释,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英国马尔文公司型号ZS90)进行测定。至平均粒径约250nm,90%粒径累积值约350nm;依次用孔径为3.0μm、0.8μm的滤膜进行过滤,充氮气,分装于10ml安瓿瓶中,封口;用容积为100L的XASM型旋转灭菌柜(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121℃下以8rpm的转速进行旋转水浴灭菌8分钟。
实施例2
将185g注射用ω-3鱼油(购自德国Lipoid GmbH)预热至75℃,加入12g蛋黄卵磷脂和0.3g油酸,搅拌形成均一的油相后缓慢加入5.5g琥乙红霉素原料药,以3000rpm的速度搅拌使其均匀溶解于油相;将23g注射用甘油、0.5g枸橼钠、0.8g枸橼酸钠加入适量的预热至75℃的注射用水中,以1200rpm的速度搅拌形成均一的水相,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6.8;以5000rpm的速度搅拌的条件下,将油相缓慢滴入水相中,用注射用水将体系定容至1000ml,搅拌15min,均匀分散后形成乳白色的初乳;转入高压均质机内,25℃下,均质压力80Mpa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7次。实时监测每次均质后的粒径。测定方法为取0.1ml样品,用经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的水400ml稀释,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英国马尔文公司型号ZS90)进行测定。至平均粒径约280nm,90%粒径累积值约380nm;依次用孔径为3.0μm、0.8μm的滤膜进行过滤,充氮气,分装于10ml安瓿瓶中,封口;用容积为100L的XASM型旋转灭菌柜(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121℃下以10rpm的转速进行旋转水浴灭菌9分钟。
实施例3
将170g注射用橄榄油(购自德国Lipoid GmbH)预热至72℃,加入12.8g蛋黄卵磷脂和0.3g油酸,搅拌形成均一的油相后缓慢加入6g琥乙红霉素原料药,以3000rpm的速度搅拌使其均匀溶解于油相;将22.2g注射用甘油、0.35g枸橼酸钠、0.45磷酸二氢钠加入适量的预热至72℃注射用水中,以1000rpm的速度搅拌形成均一的水相,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7.4;以4000rpm的速度搅拌的条件下,将油相缓慢滴入水相中,用注射用水将体系定容至1000ml,搅拌15min,均匀分散后形成乳白色的初乳;转入高压均质机内,30℃下,均质压力120Mpa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5次。实时监测每次均质后的粒径。测定方法为取0.1ml样品,用经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的水400ml稀释,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英国马尔文公司型号ZS90)进行测定。至平均粒径约280nm,90%粒径累积值约350nm;依次用孔径为3.0μm、0.8μm滤膜进行过滤,充氮气,分装于20ml安瓿瓶中,封口;用容积为100L的XASM型旋转灭菌柜(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121℃下以12rpm的转速进行旋转水浴灭菌12分钟。
实施例4
将185g注射用ω-3鱼油(购自德国Lipoid GmbH)预热至78℃,加入12.1g蛋黄卵磷脂和0.22g油酸,搅拌形成均一的油相后缓慢加入7.5g琥乙红霉素原料药,以3500rpm的速度搅拌使其均匀溶解于油相;将22.8g注射用甘油、0.42g枸橼酸钠、0.42磷酸二氢钠加入适量的预热至78℃注射用水中,以1000rpm的速度搅拌形成均一的水相,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7.1;以5000rpm的速度搅拌的条件下,将油相缓慢滴入水相中,用注射用水将体系定容至1000ml,搅拌15min,均匀分散后形成乳白色的初乳;转入高压均质机内,30℃下,均质压力100Mpa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5次。实时监测每次均质后的粒径。测定方法为取0.1ml样品,用经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的水400ml稀释,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英国马尔文公司型号ZS90)进行测定。至平均粒径约300nm,90%粒径累积值约400nm;依次用孔径为3.0μm、0.8μm滤膜进行过滤,充氮气,分装于20ml安瓿瓶中,封口;用容积为100L的XASM型旋转灭菌柜(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121℃下以10rpm的转速进行旋转水浴灭菌10分钟。
实施例5
将150g注射用橄榄油(购自德国Lipoid GmbH)预热至68℃,加入12.0g蛋黄卵磷脂和0.28g油酸,搅拌形成均一的油相后缓慢加入6.2g琥乙红霉素原料药,以3000rpm的速度搅拌使其均匀溶解于油相;将22.9g注射用甘油、0.6g枸橼酸钠加入适量的预热至72℃注射用水中,以1000rpm的速度搅拌形成均一的水相,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6.5;以4000rpm的速度搅拌的条件下,将油相缓慢滴入水相中,用注射用水将体系定容至1000ml,搅拌12min,均匀分散后形成乳白色的初乳;转入高压均质机内,30℃下,均质压力120Mpa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5次。实时监测每次均质后的粒径。测定方法为取0.1ml样品,用经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的水400ml稀释,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英国马尔文公司型号ZS90)进行测定。至平均粒径约220nm,90%粒径累积值约320nm;依次用孔径为3.0μm、0.8μm滤膜进行过滤,充氮气,分装于10ml安瓿瓶中,封口;用容积为100L的XASM型旋转灭菌柜(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125℃下以8rpm的转速进行旋转水浴灭菌5分钟。
实施例6
将195g注射用橄榄油(购自德国Lipoid GmbH)预热至68℃,加入13.5g蛋黄卵磷脂和0.35g油酸,搅拌形成均一的油相后缓慢加入7.2g琥乙红霉素原料药,以3500rpm的速度搅拌使其均匀溶解于油相;将23.5g注射用甘油、0.9g枸橼酸钠加入适量的预热至68℃注射用水中,以1200rpm的速度搅拌形成均一的水相,用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6.5;以5000rpm的速度搅拌的条件下,将油相缓慢滴入水相中,用注射用水将体系定容至1000ml,搅拌15min,均匀分散后形成乳白色的初乳;转入高压均质机内,30℃下,均质压力100Mpa的条件下进行高压均质6次。实时监测每次均质后的粒径。测定方法为取0.1ml样品,用经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的水400ml稀释,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英国马尔文公司型号ZS90)进行测定。至平均粒径约250nm,90%粒径累积值约350nm;依次用孔径为3.0μm、0.8μm滤膜进行过滤,充氮气,分装于20ml安瓿瓶中,封口;用容积为100L的XASM型旋转灭菌柜(山东新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123℃下以10rpm的转速进行旋转水浴灭菌7分钟。
以下试验例为对上述实施例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进行的理化性质检测及稳定性试验。
试验例1:实施例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主要指标测定
对上述实施例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进行检验分析,包括:性状、pH值、平均粒径、90%粒径、过氧化值、甲氧基苯胺值、溶血磷脂、细菌内毒素、无菌状况、有关物质和含量。
检测方法参照乳剂同类产品质量标准如前列地尔注射液国家标准WS1-(X-041)-2002Z-2008拟定,具体方法描述如下:
1.性状的测定:目测法。
2.pH值的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I H方法;
3.平均粒径、90%粒径的测定:
平均粒径是指粒径分布曲线中累积分布为50%时的最大粒径值。90%累积粒径是指粒径分布曲线中累积分布为90%时的最大粒径值。
使用“动态激光散射粒径测定法”测定平均粒径和90%粒径。粒径测定法是以动态激光光散射计根据动态光散射原理测定乳液中粒径的一种方法。
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英国马尔文公司型号ZS90)进行测定。本测定装置是用光电倍增管测出多普勒振动光,用小孔干涉后产生光子脉冲,根据光子脉冲出现的间隔计算标准脉冲(Hz)。所得标准脉冲数用累积法和直方附图法进行数据分析,求得乳液中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
取0.1ml样品,用经孔径为0.22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的水400ml稀释,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液约1ml沿样品管壁小心加入样品管中,保证无气泡,将样品管放入样品池中,放置数分钟,使供试液温度达到所设定的温度值后,在温度为25℃,散射角为9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求得平均粒径和90%累积粒径值。从小粒子开始,累积含全部粒子50%的分布区域的最大粒径为平均粒径。从小粒子开始,累积含全部粒子90%的分布区域的最大粒径为90%累积粒径。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粒径分布如图1所示。
4.过氧化值:使用滴定法测定过氧化值。取冰醋酸-三氯甲烷(3∶2)混合液30ml,置250ml碘瓶中,通氮气10分钟,密闭瓶塞,精密量取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5.0ml,迅速加入碘瓶中,轻轻振摇,精密加饱和碘化钾溶液0.5ml,密闭瓶塞,准确振摇1分钟,加新沸过的冷水30ml与淀粉指示液2ml,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紫蓝色消失,并用空白试验校正。
5.甲氧基苯胺值: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VA;
6.溶血磷脂:溶血磷脂是卵磷脂的水解产物,对人体具有溶血性而引起过敏反应。使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溶血磷脂的含量,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
精密量取本品1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配制后2小时内进样);精密称取溶血磷脂酰胆碱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制成每1ml中含0.06mg的溶液,精密量取5ml,置于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计算。
7.细菌内毒素:取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符合规定是指依法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E每1mg琥乙红霉素中含内毒素量应小于2EU的规定。
8.无菌检查:取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除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菌,冲洗液为0.1%的蛋白胨水溶液,冲洗量为300ml(即100ml×3桶)之外,其余均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无菌检查法(附录ⅪH)中的薄膜过滤法进行。在33℃下培养细菌、在25℃下培养真菌。目测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有菌落则无菌检查不合格,反之则符合无菌的规定。
9.有关物质:特指主药琥乙红霉素降解产生的杂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V D)测定有关物质的含量,步骤如下: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化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磷酸调节pH至8.0)(30:3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60℃;检测波长为215nm。理论板数以琥乙红霉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1ml,置5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3)测定: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有关物质。
10.主药琥乙红霉素的含量:方法同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其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是以标示量为基值(即100%)测定的。
11.包封率:是指被包裹物质(如某药物)在乳剂中占药物总量的百分量。步骤如下:
(1)乳剂上清液:精密吸取制备好的乳剂制剂2.0mL,置于微量超速离心机中,于80000r/min离心机下离心1h。再精密吸取离心后的上清液1mL,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后,精密吸取上述溶液20μL进样分析,经HPLC记录色谱图(方法同含量测定),计算上清液中的游离药物的含量(W上清)。
(2)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制备好的乳剂制剂1mL,置于10mL的量瓶中,加入无水乙醇,超声5min,并定容至刻度,即得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上述溶液20μL进样分析,经HPLC记录色谱图(方法同含量测定),计算出供试品药物总含量(W)。
包封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包封率=(W-W上清)/W×100%。
表1:实施例制剂的主要指标测定结果
试验例2:稳定性试验
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将比较实施例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放置在药物稳定试验箱(重庆市永生实验仪器厂生产,型号SHH-220SD-2)中3个月,然后对所述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参数进行检验分析,包括:性状、pH值、平均粒径、90%粒径、过氧化值、甲氧基苯胺值、溶血磷脂、有关物质、细菌内毒素、无菌状况和含量。
表2:实施例加速稳定性试验3个月后主要指标测定结果
由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产品质量及稳定性均较好。
试验例3: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豚鼠全身过敏性试验
试验方法: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四组:琥乙红霉素注射液低剂量组,琥乙红霉素注射液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6只/每组;进入试验的第1、3和5天,对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给予相应的制剂:琥乙红霉素低剂量组——致敏剂量2.5mg/kg,0.2ml/只;琥乙红霉素高剂量组——致敏剂量5mg/kg,0.2ml/只;阴性对照——0.9%氯化钠注射液,0.2ml/只;阳性对照——10%蛋清,0.2ml/只。每次给药后观察动物的行为及状态。
在末次致敏给药后的第10天,各试验组分别耳静脉注射给予致敏给药的5倍相应药物剂量激发。给药后立即观察动物的状态及行为,根据表3和表4的分级表对动物的表现给予评判。
表3 过敏反应症状
0正常 7呼吸急促 14步态不稳
1躁动 8排尿 15跳跃
2竖毛 9排粪 16喘息
3颤抖 10流泪 17痉挛
4搔鼻 11呼吸困难 18旋转
5喷嚏 12哮呜音 19潮式呼吸
6咳嗽 13紫癜 20死亡
表4 全身致敏性评价标准
得分
0 过敏反应阴性
1-4 + 过敏反应弱阳性
5-10 ++ 过敏反应阳性
11-19 +++ 过敏反应强阳性
20 ++++ 过敏反应极强阳性
表5 实施例1-6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豚鼠全身过敏性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本发明制备的制剂在激发给药后,阳性对照组动物表现强烈的过敏症状,并致死亡。阴性对照组和受试组未见过敏反应发生,因此,在本次试验条件下本发明实施例1-6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无致敏作用。
试验例4: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溶血性试验
1.实验方法
(1)2%红细胞混悬液的制备:由健康白兔从颈动脉采集全血,放入烧杯中,用消毒棉签搅动血液,除去纤维蛋白,取去纤维蛋白的红细胞,加10倍氯化钠注射液,混匀后离心2500rpm,10min,弃上清液,如此反复离心洗涤至上清液不显红色为止,将所得红血球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2%红细胞混悬液。
(2)取实施例的琥乙红霉素注射液按临床用药剂量浓度进行溶血实验。阴性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阳性对照取蒸馏水。各管终体积为5ml,依据表6进行实验操作:
表6.溶血性实验所用试剂
(3)涡旋1min混匀,于37℃水浴箱中孵育3小时。在15~180min时观察。
2.实验结果评价
观察不同时间点各试管中有无溶血发生。结果的判断:
(1)全溶血:溶液澄明红色,试管底部无细胞残留。
(2)部分溶血:溶液澄明红色或棕色,试管底部有少量细胞残留。
(3)无溶血:红细胞全部下沉,上层为淡淡的无色澄明液体。
(4)凝集:不溶血,溶液中有红细胞凝集的红色絮状沉淀,振摇后不能分散。
3.实验结果:
(1)15min:1-5、6号阴性对照管有少量红细胞下沉,液面稍有分层,7号阳性对照管为红色半澄清溶液。
(2)60min:1-5号管有红细胞下沉,液面有分层,上层液面为乳白色;6号阴性对照管有红细胞下沉,液面有分层;7号阳性对照管为红色澄清溶液。
(3)120min:6号阴性对照试管溶液上端1.0cm微黄色澄清液,以下为混浊红色液体。7号阳性对照管为红色澄清液体。1-5号管有红细胞下沉,液面有分层,上层液面为乳白色。
(4)180min:2500rpm,5min离心后观察,1-5号管的上层为乳白色乳液,最底层为红色红细胞沉淀;6号阴性对照试管溶液上层微黄色澄清液,最底层为红色红细胞沉淀;7号阳性对照管为红色澄清液体。
4.实验结论:
未发现实施例1-6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对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和溶血现象。
试验例5: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血管刺激性试验
试验方法:共用3只家兔。每只家兔右耳静脉推注琥乙红霉素注乳剂注射剂,用药浓度为临床用药浓度0.5mg/ml,给药剂量为10mg/kg;每只家兔的左耳静脉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阴性对照,用药体积与相应右耳注射的琥乙红霉素注乳剂注射剂的体积相同。每日一次,连续给药3天。观察给药前后和末次给药72小时兔耳的外观变化。观察注射局部部位是否有肿胀,瘀血,血管收缩等刺激症状。末次给药后72小时,将动物处死,从兔耳缘静脉部至耳根部剪下兔耳缘静脉,4%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做病理组织切片检查。
试验结果:注射后第2-4天目测观察家兔耳缘静脉,右耳注射部位血管呈紫红色,血管外围不肿涨;形态学检查未见血管内有瘀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表明,连续三天注射与人临床等浓度药物,试验样品不对家兔耳缘静脉有刺激性。实施例1-6的试验结果均一致。
本发明制备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外观不透明,呈白色乳状,pH值为6.0-8.0,平均粒径150~300nm,90%粒径累积值为250~450nm。质量及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乳剂注射剂质量高,稳定性好;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乳剂注射剂无致敏性﹑无溶血性﹑无刺激性,符合临床用药安全性的要求。

Claims (7)

1.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容百分比的组分:
 琥乙红霉素   0.01~2.0%(w/v);
 注射用油     1.0~50.0%(w/v);
 乳化剂       0.1~10%(w/v);
 助乳剂      0.001~2.0%(w/v);
 等渗调节剂    0.1~10.0%(w/v);
 稳定剂       0.005~2.0%(w/v);
 余量为注射用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容百分比的组分:琥乙红霉素 0.05~1.5%(w/v),注射用油  5.0~25.0%(w/v),乳化剂  1.0~1.5%(w/v),助乳剂  0.01~0.05%(w/v),等渗调节剂  1.0-5.0%(w/v),稳定剂  0.01~1.0%(w/v),余量为注射用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容百分比的组分:琥乙红霉素 0.2-1.2%(w/v),注射用油 8.0-23.0%(w/v),乳化剂 1.1-1.4%(w/v),助乳剂 0.015-0.04%(w/v),等渗调节剂  2.0-2.5%(w/v),稳定剂  0.02%~0.2%(w/v),余量为注射用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重容百分比的组分:琥乙红霉素  0.5-1.0%(w/v),注射用油  10.0-20.0%(w/v),乳化剂  1.2-1.3%(w/v),助乳剂  0.02-0.03%(w/v),等渗调节剂  2.2-2.3%(w/v),稳定剂  0.05-0.1%(w/v),余量为注射用水。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其特征在于:(1)所述注射用油为橄榄油或ω-3鱼油;
       (2)所述乳化剂为大豆磷脂或蛋黄卵磷脂;
       (3)所述助乳剂为油酸或油酸钠;
       (4)所述等渗调节剂为注射用甘油;
        (5)所述稳定剂为枸橼酸、枸橼酸钠盐、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热注射用油使其温度至65-80℃,然后加入规定量的琥乙红霉素、乳化剂、助乳剂,以2500~10000rpm的转速搅拌形成均一的油相;
(2)预热的注射用水使其温度至65-80℃,然后加入规定量的等渗调节剂和稳定剂,以200~3000rpm的转速搅拌形成均一的水相,调节pH值至6.0~8.0;
(3)在以2500~10000rpm的转速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1所得的油相缓慢加入到步骤2所得的水相中,形成初乳;
(4)在50~150Mpa的压力下对初乳进行高压均质乳化,至平均粒径为150~300nm,90%粒径累积值为250~450nm;然后过滤,充氮,灌装,旋转水浴灭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水浴灭菌的灭菌过程中温度维持在120~128℃,灭菌时间为3~15min,转速为5~15 rpm。
CN201510374670.4A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9060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4670.4A CN104906041A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74670.4A CN104906041A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6041A true CN104906041A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75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74670.4A Pending CN104906041A (zh) 2015-06-30 2015-06-30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060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979A (zh) * 2018-12-29 2019-04-16 福建师范大学 低离子休克提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杀灭持留菌效率的方法
CN112022820A (zh) * 2020-09-04 2020-12-04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琥乙红霉素片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87A (zh) * 1990-12-31 1992-07-22 顺德县江宁仪器设备厂 一种全自动程控硬水软化装置
CN101066245A (zh) * 2007-05-25 2007-11-07 朱芳海 一种口服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686A (zh) * 2008-12-11 2009-04-22 刘玉辉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4104A (zh) * 2012-07-24 2012-11-21 宋金春 红霉素的琥珀酸乙酯乳剂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87A (zh) * 1990-12-31 1992-07-22 顺德县江宁仪器设备厂 一种全自动程控硬水软化装置
CN101066245A (zh) * 2007-05-25 2007-11-07 朱芳海 一种口服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1686A (zh) * 2008-12-11 2009-04-22 刘玉辉 克拉霉素亚微乳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84104A (zh) * 2012-07-24 2012-11-21 宋金春 红霉素的琥珀酸乙酯乳剂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979A (zh) * 2018-12-29 2019-04-16 福建师范大学 低离子休克提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杀灭持留菌效率的方法
CN109620979B (zh) * 2018-12-29 2020-09-01 福建师范大学 低离子休克提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杀灭持留菌效率的方法
CN112022820A (zh) * 2020-09-04 2020-12-04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琥乙红霉素片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34236C2 (ru) Композиции бендамустина и циклополисахарида
CN107149592B (zh) 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生物自组装纳米晶注射剂及制备方法
CN102988291B (zh) 一种氟比洛芬酯脂肪乳注射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167376A (ja) 抗菌剤及び抗炎症剤を含む眼内投与のための医薬組成物
CN108815160A (zh) 一种雷帕霉素脂质体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Sinha et al. A thermo-sensitive delivery platform for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herapies
CN104906041A (zh) 一种琥乙红霉素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2885A (zh) 一种稳定的罗库溴铵注射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5917A (zh) 一种尼莫地平胶束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4037B (zh) 依达拉奉注射液及其制备工艺
CN102512379B (zh) 一种新型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81796A (zh) 一种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硫酸头孢喹肟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8183B (zh) 一种稳定的盐酸莫西沙星注射剂
CN103110576A (zh) 一种香菇多糖注射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6189A (zh) 一种丁酸氯维地平乳剂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2663B (zh) 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抗菌剂及外用剂
CN105769758B (zh) 一种联苯乙酸盐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Messerschmidt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Oxygen Nanobubbles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 Retinal Cells in Hypoxia
CN105769756B (zh) 一种富马酸西他沙星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06228A (zh) 一种含有美洛昔康脂质体的溶液
Sadeghi et al. In vivo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iclabendazole+ levamisole on hydatid cyst in rats
CN102397281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参皂苷组合物
CN104906050B (zh) 一种莲心碱脂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861000B (zh) 二甲基亚砜冲洗液的制备工艺
RU2429818C1 (ru) Лечебное средств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