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3517A - 铺装用粘结剂 - Google Patents

铺装用粘结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3517A
CN104903517A CN201380066058.XA CN201380066058A CN104903517A CN 104903517 A CN104903517 A CN 104903517A CN 201380066058 A CN201380066058 A CN 201380066058A CN 104903517 A CN104903517 A CN 104903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mide
formation
cementing agent
molecular weight
mating 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60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3517B (zh
Inventor
永原笃
平户利明
村山雅人
大久保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03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3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3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35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34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using polymerise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1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6/20Polya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5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fro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amines or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L77/08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merised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5/00Compositions of bituminous materials, e.g. asphalt, tar, pitc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surface soil stabilisation for road building or like purposes, e.g. mixing local aggregate with bind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3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other binders, e.g. synthetic material, i.e. res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Polyamid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铺装用粘结剂为用于形成铺装的铺装用混合物中使用的铺装用粘结剂,其含有聚酰胺树脂,所述聚酰胺树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0.2万以上且1万以下,且所述聚酰胺树脂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上且12%以下,由此,可确保能够利用与现有同样的机械组成、施工体制进行施工的施工上的利便性,并且能够改善针对严酷的温度条件、负载条件的耐性。

Description

铺装用粘结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形成铺装的铺装用混合物中使用的铺装用粘结剂、和使用该铺装用粘结剂形成的铺装用混合物。
背景技术
用于形成铺装的铺装用混合物要求不因夏季的环境和交通负载而发生软化、且施工温度下的作业性良好。作为铺装用材料,主要可举出沥青混合物和水泥混凝土。
使用沥青混合物形成的铺装的施工性良好。但是,使用沥青混合物形成的铺装有时在温度条件或负载条件严格的情况下会发生软化。另一方面,与使用铺装用石油沥青形成的铺装相比,使用水泥混凝土形成的铺装在从冬季的低温到夏季的高温的广泛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使用水泥混凝土形成的铺装需要以规定的间隔施工用于防止裂纹的接缝,以使得不产生温度变化所致的裂纹。另外,水泥混凝土直到硬化需要1周左右的养护时间。可见,使用水泥混凝土形成的铺装在施工作业性和施工时间方面差于使用沥青混合物形成的铺装。
因此,针对兼具长处和短处的铺装用混合物,本发明人提出了一种铺装用混合物,所述铺装用混合物具有与沥青混合物同等的施工作业性和施工时间,并且具有不差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参照日本特开2003-1340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10-236345号公报)。这些铺装用混合物除铺装用石油沥青外,还含有选自聚酯树脂、聚酯聚酰胺树脂和聚酰胺树脂中的缩聚系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下述[1]~[5]。
[1]一种铺装用粘结剂,其为用于形成铺装的铺装用混合物中使用的铺装用粘结剂,所述铺装用粘结剂含有聚酰胺树脂,所述聚酰胺树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0.2万以上且1万以下,且所述聚酰胺树脂在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上且12%以下,
[2]所述铺装用粘结剂中使用的聚酰胺树脂的制造方法,
[3]一种铺装用混合物,其包括所述铺装用粘结剂和骨料,
[4]一种铺装方法,其包括将[3]所述的铺装用混合物压实的工序,
[5]上述[1]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在铺装用混合物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近年来,由于对石油资源的枯竭问题、对环境的考虑增多,将铺装用石油沥青替换为其他粘结剂的要求正在增高。对于该要求,例如,日本特开2003-1340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10-236345号公报中提出:将使用二聚酸得到的特定的聚酰胺树脂等能够再生的高性能树脂成分添加到沥青中、或者完全代替沥青来使用。
在沥青中添加能够再生的高性能树脂成分、或者完全代替沥青的铺装,与使用水泥混凝土形成的铺装相比,能够大幅降低裂纹的发生频度。但是,在沥青中添加能够再生的高性能树脂成分、或者完全代替沥青的铺装,与使用铺装用石油沥青作为粘结剂成分的铺装相比,易于由于从施工时至施工后的温度收缩而在铺装用混合物产生裂纹,该事实已被明确,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铺装用粘结剂、和使用该铺装用粘结剂形成的铺装用混合物,它们具有能够利用现有的沥青混合物用的机械组成、施工体制进行施工的施工上的利便性,并且能够代替现在使用的沥青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且不损害针对严酷的温度条件、负载条件的耐性。
本发明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聚酰胺树脂中,具有特定分子量的成分的比率达到特定范围的聚酰胺树脂能够解决所述课题,并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以下事项。
[1]一种铺装用粘结剂,其为用于形成铺装的铺装用混合物中使用的铺装用粘结剂,所述铺装用粘结剂含有聚酰胺树脂,所述聚酰胺树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0.2万以上且1万以下,且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上且12%以下,
[2]上述[1]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用的聚酰胺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羧酸成分与胺成分以1.0/1.2~1.2/1.0的摩尔当量比(羧基/氨基)进行缩合反应的工序,
[3]一种铺装用混合物,其包括上述[1]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和骨料,
[4]一种铺装方法,其包括将上述[3]所述的铺装用混合物压实的工序,
[5]上述[1]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在铺装用混合物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铺装用粘结剂、和使用该铺装用粘结剂形成的铺装用混合物,它们具有能够利用现有的沥青用的机械组成、施工体制进行施工的施工上的利便性,并且能够代替现在使用的沥青,且不损害针对严酷的温度条件、负载条件的耐性。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铺装用混合物是指,包含铺装用粘结剂和骨料、且能够供于铺装施工的状态的混合物。除此之外,铺装用混合物例如还可以含有剥离防止剂、中温化剂等沥青添加剂、和其他成分。另外,铺装用粘结剂表示用于将骨料之间结合的物质,例如包括,沥青、焦油、水泥、各种树脂成分、以及本发明中例示的聚酰胺等的单独或者任选的混合物、以及它们的水性分散体等。
[铺装用粘结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铺装用粘结剂的特征在于,在用于形成铺装的铺装用混合物中使用,所述铺装用粘结剂含有聚酰胺树脂,所述聚酰胺树脂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上且12%以下。
铺装的道路具有骨料之间通过铺装用粘结剂而结合的结构。铺装道路会由于车辆通行等导致的加重、油成分的附着、季节性温度变动等而引起连结骨料间的铺装用粘结剂的破坏。由此,产生铺装道路上的被称为车辙掘开(わだち掘れ)、开裂(クラック)的裂纹。
聚酰胺树脂对车辙掘开的耐性、耐油性优异。但是,为了确保铺装用混合物的施工性,需要使聚酰胺树脂的熔融粘度为一定值以下。因此,需要将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设定得较低。
但是,若将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设定得较低,则聚酰胺树脂的弯曲强度降低,因此容易发生开裂。
对此,本发明中,聚酰胺树脂的以分子量分布计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存在相当于总面积的0.5%以上且12%以下的量。由此,即使将本发明中应用的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设定得较高,熔融粘度也不易增加。认为聚酰胺树脂的结晶性等的变化对此作出了贡献。
因此,本发明中,能够将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设定得较高,能够提高聚酰胺树脂的弯曲强度。由此,能够提高铺装用混合物在施工后的耐开裂性。另外,聚酰胺树脂的以分子量分布计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存在相当于总面积的0.5%以上且12%以下的量的聚酰胺树脂,即使作为铺装用粘结剂使用,其熔融粘度也不易增加,因此不会损害铺装用混合物的施工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实现效果的机制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其他机制也会发挥作用。
[聚酰胺树脂]
<聚酰胺树脂的性状>
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出的铺装用粘结剂中能够使用的聚酰胺树脂进行说明。聚酰胺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中该聚酰胺树脂的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上且12%以下。优选的下限值为1.0%,更优选的下限值为2.0%,进一步优选为3.0%,更进一步优选为5.0%,再更进一步优选为6.0%。另外,该面积比率的优选的上限值为10%,更优选为9.5%,进一步优选为7.0%。
若该面积小于总面积的0.5%,则-10℃下的弯曲强度和-10℃下的弯曲应变的值低,有可能在低温下产生裂纹等。另外,若超过13%,则施工温度下的熔融粘度过高,作业性恶化。
聚酰胺树脂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0.2万以上且1万以下。优选的下限值为0.4万,更优选为0.5万。另外,优选的上限值为0.8万,更优选为0.7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能够为任选的组合。若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小于0.2万,则弯曲应变的值低,有可能在低温下产生裂纹等,若超过1万,则有可能施工温度下的熔融粘度过高从而作业性恶化。
另外,聚酰胺树脂的软化点优选为7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上且9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且90℃以下。
夏季的铺装面温度达到60℃左右,因此若聚酰胺树脂的软化点小于70℃,则在由包含聚酰胺树脂、骨料等的铺装用混合物形成铺装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车辙掘开。另外,若聚酰胺树脂的软化点超过100℃,则铺装用混合物的粘度上升,因此利用压路机实施的压实无法充分进行,施工后无法得到规定的密度。因此,有时铺装的耐久性不充分。
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能够利用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关于本发明中的测定方法,使用市售的液相色谱中使用的泵和RI检测器、有机溶剂系SEC用色谱柱,有机胺/氯仿系洗脱液,以分子量已知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为标准物质,根据洗脱时间确定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另外,通过对利用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的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的面积进行定量,能够求出与重均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重均分子量的成分对应的成分的比率。
另外,聚酰胺树脂在180℃下的熔融粘度优选为500mPa·s以下。聚酰胺树脂在180℃下的熔融粘度优选为4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mPa·s以下。
若聚酰胺树脂在180℃下的熔融粘度为500mPa·s以下,则能够确保与骨料等的混合性,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施工性。若熔融粘度超过500mPa·s,则难以与骨料等一起形成均匀的铺装用混合物。另外,若熔融粘度超过500mPa·s,则施工性下降,因此不优选。从使未硬化的铺装混合物的形状保持性提高的观点出发,优选的下限值为100mPa·s。需要说明的是,若考虑到聚酰胺树脂的热劣化,则不希望在超过180℃的温度下进行加热。
聚酰胺树脂具有上述性状即可,可以为单独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分子量分布不同的多种。此时优选: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中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下的聚酰胺树脂、和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为总面积的1.0%以上的聚酰胺树脂混合使用。
通过混合使用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下的聚酰胺树脂、和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为总面积的1.0%以上的聚酰胺树脂,由此,能够将施工时的温度下的粘度保持在不妨碍作业性的程度,并且可提高低温(-10℃)环境下的强度。
<聚酰胺树脂的结构>
若为具有上述性状、且具有酰胺键(-CONH-)的高分子化合物,则可以使用具有任何化学结构的聚酰胺树脂。关于聚酰胺树脂,例如,可以为主要包含脂肪族骨架的尼龙,也可以为主要具有芳香族骨架的芳族聚酰胺。另外,可以具有该两者以外的骨架结构。另一方面,作为适合使用的结构体,可举出包含二胺、以及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或聚合脂肪酸的聚酰胺。
聚酰胺树脂通常由环状内酰胺的开环聚合反应、氨基酸或其衍生物的自缩合反应、羧酸与胺化合物的缩聚反应等得到。基于羧酸与胺化合物的缩聚反应的聚酰胺树脂例如可以通过使羧酸与胺化合物进行缩合(缩聚)反应来得到。
作为缩聚反应的一个原料的羧酸,可以适当地使用一元羧酸、二元羧酸、聚合脂肪酸。
作为一元羧酸,可举出例如,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等。另外,作为不饱和脂肪族一元羧酸,可举出例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烯酸、芥酸、由天然油脂得到的混合脂肪酸(浮油脂肪酸、米糠脂肪酸、大豆油脂肪酸、牛脂脂肪酸等)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二元羧酸,可举出例如,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琥珀酸和烯基琥珀酸。作为烯基琥珀酸,优选烯基为碳原子数4~20的烯基琥珀酸。
聚合脂肪酸是将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或者将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的酯化物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作为聚合脂肪酸,可举出通过来自植物油脂的二聚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得到的结构物。
作为该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通常使用具有1~3个不饱和键的总碳原子数为8~24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可举出例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天然的干性油脂肪酸、天然的半干性油脂肪酸等。另外,作为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的酯,可举出:所述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与脂肪族醇、优选碳原子数1~3的脂肪族醇的酯。将所述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或者将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的酯化物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即聚合脂肪酸,优选以二聚物为主成分的物质。例如,作为碳原子数为18的不饱和脂肪酸的聚合物,可以以市售品的形式得到其组成为碳原子数18的一元酸(单体)0~10质量%、碳原子数36的二元酸(二聚物)60~99质量%、碳原子数54的三元酸以上的酸(三聚物以上)30质量%以下的聚合物。
另外,作为羧酸成分,除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聚合脂肪酸外,还可以在不损害铺装用混合物的物性的范围内添加其他羧酸。
这些羧酸中,特别适合使用一元羧酸和聚合脂肪酸的组合。
在组合使用构成羧酸成分的一元羧酸和聚合脂肪酸的情况下,其配合比例以羧酸成分总量为基准优选:前者为10~50摩尔当量%,后者为50~90摩尔当量%,更优选:前者为10~30摩尔当量%,后者为90~70摩尔当量%。
另外,作为缩聚反应的另一个原料的胺化合物,可举出多胺、氨基羧酸、氨基醇等。作为多胺,可举出: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丙二胺等脂肪族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脂肪族三胺;苯二甲胺、二苯基甲烷二胺等芳香族二胺;哌嗪、异佛尔酮二胺等脂环式二胺。作为氨基羧酸,可举出:甲基甘氨酸、三甲基甘氨酸、6-氨基己酸δ-氨基辛酸、ε-己内酰胺等。作为氨基醇,可举出乙醇胺、丙醇胺等。
这些作为原料使用的各化合物,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另外,作为胺化合物,可以使用含有多胺的胺成分,特别优选使用含有2种以上的脂肪族二胺作为所述胺化合物的胺成分。
若为将这些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缩合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则可以容易地找到满足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酰胺树脂所要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软化点、熔融粘度等特性的物质。关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主要可以通过一元羧酸与包含聚合脂肪酸的羧酸成分等一元羧酸以外的羧酸的加入比率进行调整。若减少一元羧酸的加入比率,则重均分子量增高,因此凝胶渗透色谱中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比率也可以增大。另一方面,此时,熔融粘度也具有相应地提高的倾向。然而,关于并用2种以上结构不同的胺成分得到的聚酰胺,在重均分子量一定的情况下,与使用单一的胺得到的聚酰胺相比,能够降低熔融粘度。对于其理由,认为是由于分子间的酰胺键合力下降所致。另外,使用单一的胺得到的聚酰胺显示出高的软化点,但并用2种以上结构不同的胺成分得到的聚酰胺,其软化点也能够降低。
使用含有2种以上的脂肪族多胺的胺成分、最优选2种以上的选自脂肪族二胺的胺成分作为胺化合物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其上述性能特别优异。例如,通过使用一元羧酸和聚合脂肪酸作为羧酸成分,由此可容易地调整所得到的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和熔融粘度。
通过含有该聚酰胺树脂、骨料等的铺装用混合物,能够进一步实现铺装的车辙掘开、扭曲破坏的防止、和耐油性的提高。
接着,作为与所述羧酸成分一起使用的胺成分中含有的多胺,可以使用脂肪族二胺和芳香族二胺。此时,从得到作为聚酰胺树脂而优选的180℃粘度和软化点的观点出发,胺成分中所述各多胺的配合比例以胺成分总量为基准优选:脂肪族二胺为20~100摩尔当量%,芳香族二胺为0~20摩尔当量%。作为其他胺成分,在落入优选的180℃粘度和软化点范围的范围内,可以在二胺中并用市售的单胺、三胺、四胺等多胺。
作为所述脂肪族二胺,优选碳原子数2~6的脂肪族二胺,可以例示: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六亚甲基二胺等。另外,作为芳香族二胺,可以使用苯二甲胺、二氨基二苯基醚、二氨基二苯基砜、亚甲基双(氯代苯胺)等。本发明中特别优选并用2种以上的所述胺,由此,能够调整聚酰胺分子之间的酰胺基的取向性,由此,能够降低结晶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软化点、180℃熔融粘度的调整。其中,优选含有选自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和间苯二甲胺中的2种以上。
聚酰胺树脂可以通过在公知的反应条件下使所述各原料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来制造。将羧酸成分与多胺化合物等胺成分以1.0/1.2~1.2/1.0的摩尔当量比(羧基/氨基)进行混合、加热,例如在180~250℃下进行缩合反应即可。从与骨料等的吸附性提高、和熔融粘度的降低的观点出发,为了将铺装用粘结剂的分子量设定得较低,一般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的比率为胺成分较多地进行反应,以使聚酰胺分子的两末端为胺基。关于本发明的聚酰胺,为了提高针对严酷的温度条件、负载条件的耐性,也为了将分子量稍微设定得较高,使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比率增大,优选使羧酸成分与多胺化合物等胺成分的摩尔当量比大致为等量,具体地,优选使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的摩尔当量比(羧基/氨基)为1.0/1.2~1.2/1.0,更优选1.0/1.1~1.1/1.0。在该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的摩尔当量比的条件下,通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调整、根据情况的一元羧酸、单胺的添加,可以容易地制造出本发明的聚酰胺树脂。
[沥青]
铺装用粘结剂中可以含有沥青。作为能够使用的沥青,可举出作为铺装用石油沥青的直馏沥青、以及用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热塑性弹性体等高分子材料改性后的聚合物改性沥青等。沥青只要是符合JIS K2207(1996)、日本改性沥青协会标准的物质,则可以使用。另外,也可以使用由已设的沥青铺装中含有的铺装用粘结剂、和骨料再生的沥青。
<配合比例>
本发明的铺装用粘结剂中即使并用沥青,也没有问题。此时,通过上述的聚酰胺的效果,能够满足高温(60℃)下要求的弹性系数、弯曲强度。另外,上述的聚酰胺树脂也能够单独作为铺装用粘结剂使用。此时,可得到具有高强度的铺装用混合物,另一方面,能够抑制裂纹的发生,因此能够提供具有以往没有的特性的铺装用混合物。
[铺装用混合物]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铺装用混合物具有骨料和铺装用粘结剂。铺装用粘结剂仅包含上述的聚酰胺树脂、或者包含上述聚酰胺树脂和沥青。
<骨料>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铺装用混合物中能够使用的骨料,可举出:铺装设计施工指针(日本道路协会)中记载的碎石、砂、筛屑(スクリーニングス)、石粉和再生骨料。也能够使用这些以外的骨料。骨料中也可以适当添加纤维增强材料、铺装用填充材料等。
<骨料与铺装用粘结剂的混合比>
在铺装用混合物中能够使用的骨料中混合与骨料粒度适应的量的铺装用粘结剂。铺装用粘结剂的量取决于骨料粒度、骨料材质,但以铺装用混合物总质量比计优选为4.0~8.0质量%。
关于铺装用粘结剂的量,期望将基于铺装施工便览(日本道路协会)中记载的各种沥青混合物的配合设计求出的最适沥青量确定为最适粘结剂量。
[铺装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铺装方法包括将上述的铺装用混合物压实的工序。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铺装用粘结剂的聚酰胺树脂的软化点为70℃以上且100℃以下、180℃下的熔融粘度为500mPa·s以下,因此通过压实的工序,可以提高密度,可以提高施工后的铺装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铺装用混合物能够在施工现场铺平,并且能够利用与现有的铺装用石油沥青同样的机械组成、施工体制进行施工。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铺装用混合物与以铺装用石油沥青为主成分的现有的铺装用粘结剂同样地利用温度的下降而硬化。
与现有的使用铺装用石油沥青得到的铺装、使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得到的铺装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铺装用混合物的高温(60℃)弹性系数、弯曲强度高。另外,能够以高水平满足铺装所要求的性能。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铺装用混合物中构成粘结剂的聚酰胺树脂不溶于石油系的油分。即,与现有的使用铺装用石油沥青得到的铺装相比,耐油性更优异。因此,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铺装用混合物得到的铺装不易被侵蚀。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铺装用混合物,从高强度和优良的施工性等观点出发,也适合用于在架设于道路的桥的地面上施工的铺装。能够对桥的结构赋予强度。另外,施工也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因此对于不像道路那样能够容易地绕行的桥的修缮施工是有利的。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铺装用粘结剂等。
<1>一种铺装用粘结剂,其为用于形成铺装的铺装用混合物中使用的铺装用粘结剂,所述铺装用粘结剂含有聚酰胺树脂,所述聚酰胺树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0.2万以上且1万以下,且所述聚酰胺树脂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上且12%以下
<2>所述<1>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中该聚酰胺树脂的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的下限值优选为1.0%,更优选为2.0%,进一步优选为3.0%,更进一步优选为5.0%,再更进一步优选为6.0%,所述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中该聚酰胺树脂的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的上限值优选为10%,更优选为9.5%,进一步优选为7.0%。
<3>所述<1>或<2>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的下限值优选为0.4万,更优选为0.5万,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优选为0.8万,更优选为0.7万。
<4>所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在180℃下的熔融粘度为500mPa·s以下,更优选为400mPa·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mPa·s以下。
<5>所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聚酰胺树脂在180℃下的熔融粘度的下限值优选为100mPa·s。
<6>所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是由单独一种或分子量分布不同的多种组合而成的聚酰胺树脂。
<7>所述<6>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是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中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下的聚酰胺树脂、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为总面积的1.0%以上的聚酰胺树脂混合而成的聚酰胺树脂。
<8>所述<1>~<7>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使用通过来自植物油脂的二聚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得到的聚合脂肪酸而成。
<9>所述<1>~<8>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通过使羧酸与胺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而得到。
<10>所述<8>或<9>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作为所述缩聚反应的一个原料的羧酸选自一元羧酸、二元羧酸、聚合脂肪酸。
<11>所述<10>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一元羧酸为选自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烯酸、芥酸、由天然油脂得到的混合脂肪酸中的至少一种。
<12>所述<10>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二元羧酸为选自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琥珀酸和烯基琥珀酸中的至少一种。
<13>所述<10>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聚合脂肪酸是将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或者将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的酯化物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
<14>所述<13>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通常为具有1~3个不饱和键的总碳原子数为8~24的不饱和脂肪酸。
<15>所述<14>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不饱和脂肪酸为选自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天然的干性油脂肪酸、天然的半干性油脂肪酸中的1种或2种以上。
<16>所述<13>~<15>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的酯化物优选为所述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与脂肪族醇的酯,优选为所述具有不饱和键的一元脂肪酸与碳原子数1~3的脂肪族醇的酯。
<17>所述<10>~<16>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聚合脂肪酸为以二聚物为主成分的物质,作为碳原子数为18的不饱和脂肪酸的聚合物,是其组成为碳原子数18的一元酸(单体)0~10质量%、碳原子数36的二元酸(二聚物)60~99质量%、碳原子数54的三元酸以上的酸(三聚物以上)30质量%以下的聚合物。
<18>所述<10>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在组合使用构成羧酸成分的一元羧酸和聚合脂肪酸的情况下,其配合比例以羧酸成分总量为基准优选:一元羧酸为10~50摩尔当量%,聚合脂肪酸为50~90摩尔当量%,更优选:一元羧酸为10~30摩尔当量%,聚合脂肪酸为90~70摩尔当量%。
<19>所述<9>~<18>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作为缩聚反应的原料的胺化合物,为含有多胺的胺成分,特别优选为含有2种以上的脂肪族二胺作为所述胺化合物的胺成分。
<20>所述<19>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多胺是选自脂肪族二胺和芳香族二胺中的1种以上。
<21>所述<20>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胺成分中的脂肪族二胺和芳香族二胺的配合比例以胺成分总量为基准,脂肪族二胺为20~100摩尔当量%,芳香族二胺为0~20摩尔当量%。
<22>所述<20>或<21>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脂肪族二胺优选为碳原子数2~6的脂肪族二胺,更优选为选自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中的1种或2种以上。
<23>所述<20>~<22>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芳香族二胺为选自苯二甲胺、二氨基二苯基醚、二氨基二苯基砜和亚甲基双(氯代苯胺)中的1种或2种以上。
<24>所述<19>中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多胺为选自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和间苯二甲胺中的2种以上。
<25>所述<1>~<24>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所述聚酰胺树脂通过使羧酸成分与胺成分以1.0/1.2~1.2/1.0的摩尔当量比(羧基/氨基)、更优选1.0/1.1~1.1/1.0进行缩合反应而得到。
<26>所述<1>~<25>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聚酰胺树脂的软化点优选为7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上且9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且90℃以下。
<27>所述<1>~<6>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用聚酰胺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羧酸成分与胺成分以1.0/1.2~1.2/1.0的摩尔当量比(羧基/氨基)进行缩合反应的工序。
<28>一种铺装用混合物,其包含所述<1>~<26>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和骨料。
<29>所述<28>中记载的铺装用混合物,其中,铺装用粘结剂含有沥青。
<30>所述<29>中记载的铺装用混合物,其中,所述沥青为用选自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IS)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的热塑性弹性体改性后的聚合物改性沥青。
<31>所述<29>中记载的铺装用混合物,其中,所述沥青为由已设的沥青铺装中含有的铺装用粘结剂和骨料再生的沥青。
<32>所述<28>~<31>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混合物,其中,所述铺装用粘结剂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
<33>一种铺装方法,其包括:将所述<28>~<32>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混合物压实的工序。
<34>所述<1>~<26>中任一项记载的铺装用粘结剂在铺装用混合物中的应用。
实施例
接着,使用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为这些例子。
[评价方法]
按照下述方法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铺装用混合物的物性和作业性进行评价。
(1)GPC测定条件
通过以下的合成例和比较合成例得到的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为利用下述条件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并用聚苯乙烯换算计算的值。
GPC测定条件
·色谱柱:将色谱柱1+色谱柱2+色谱柱3按该顺序连结后使用。
色谱柱1:Shodex公司制有机溶剂系SEC用引导柱制品名“K-G”
色谱柱2、3:Shodex公司制有机溶剂系SEC用色谱柱制品名“K-804L”
·洗脱液:1mmol/L有机胺(花王公司制商品名“ファーミンDM2098”)/氯仿
·流速:1.0mL/min
·测定温度:40℃
·检测器:RI
·标准物质:聚苯乙烯(使用下述表的物质)
[表1]
分子量 制造商 产品名
427,000 东曹株式会社 F-450
96,400 东曹株式会社 F-10
30,000 西尾工业株式会社
18,100 东曹株式会社 F-2
3600 西尾工业株式会社
590 东曹株式会社 A-500
(2)弯曲试验
按照社团法人日本道路协会出版的“铺装调查·试验法便览”中记载的“弯曲试验”进行。将试验温度设为-10℃、60℃。关于试验结果是否合格的判断,从改善影响裂纹抑制的低温下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断裂应变的提高情况的观点出发,将试验温度为-10℃下的直馏沥青和聚合物改性沥青II型的密粒度混合物的弯曲断裂应变为4.2×10-3以上设为合格。试验温度为60℃时,使用直馏沥青和聚合物改性沥青II型得到的混合物发生软化,因此无法进行测定。在此,作为与裂纹有关的评价指标,与低温下弯曲断裂应变的关系在过往的研究中已被报导,因此对于60℃下的弯曲断裂应变没有特别记载。
(3)复弹性系数
按照公司团法人日本道路协会出版的“铺装调查·试验法便览”中记载的“沥青混合物的弯曲疲劳试验方法”进行。在此,试验温度设为60℃。根据由试验得到的应力(σ)和最大应变(ε),按照以下的公式,算出复弹性系数(E*)。
应力(σ)=3PL1/bh2
应变(ε)=12hd/3L2-4L1 2
复弹性模量(E*)=σ/ε
上式中,
P:负载重(N)
d:供试体中央部的位移量(半振幅cm)
b:供试体的宽度(cm)
h:供试体的厚度(cm)
L:跨距(cm)
L1:从支点到负载点的距离(cm)
E*:复弹性模量(MPa)
σ:应力(N/cm2)
ε:最大应变。
(4)施工时的作业性
对于加热到150℃的状态的供试体,按照以下的基准,对使用铁铲实施铺装时的作业性进行判定。
A:与一般的密粒度沥青混合物相比,作业性良好
B:与一般的密粒度沥青混合物相比,能够进行施工,但感觉作业困难
C:与一般的密粒度沥青混合物相比,能够进行施工,但感觉作业相当困难
D:无法施工
[聚酰胺树脂的制造方法和物性]
<聚酰胺树脂1>
聚酰胺树脂1是使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Harima化成公司制,“ハリダイマー250”)的羧酸成分、与包含乙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的胺成分缩合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1按照专利文献2的[003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合成。
即,将作为原料的、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的羧酸成分以及胺成分的混合物放入具备温度计、搅拌系统、脱水管和氮吹入管的四口圆底烧瓶,搅拌该混合物,为了防止着色而流入少量氮后,在210℃下反应3小时。然后,在减压条件(13.3kPa)下反应2小时后,冷却,粉碎,得到聚酰胺树脂1。
关于各自的含有比例,对于羧酸成分而言,相对于羧酸成分1摩尔当量,浮油脂肪酸为0.30摩尔当量(在全部原料中所占的比例为15摩尔当量%,表示在括弧内,以下相同),聚合脂肪酸为0.70摩尔当量(35摩尔当量%),对于胺成分而言,相对于胺成分1摩尔当量,乙二胺为0.50摩尔当量(25摩尔当量%),六亚甲基二胺为0.50摩尔当量(25摩尔当量%)。另外,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的比例以摩尔当量比(羧酸成分/胺成分)计,为1.0/1.0。
关于聚酰胺树脂1的物性,软化点为82℃,180℃熔融粘度为70mPa·s。
另外,聚酰胺树脂1的数均分子量为1992,重均分子量为3852。聚酰胺树脂1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为0.2%。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浮油脂肪酸、聚合脂肪酸的摩尔当量,以下同样地由JIS常法的酸值的测定结果算出。
<聚酰胺树脂2>
聚酰胺树脂2是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Harima化成公司制,“ハリダイマー250”)的羧酸成分、与包含乙二胺和间苯二甲胺的胺成分缩合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2按照专利文献2的[003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合成。
即,将作为原料的、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的羧酸成分以及胺成分的混合物放入具备温度计、搅拌系统、脱水管和氮吹入管的四口圆底烧瓶,搅拌该混合物,为了防止着色而流入少量氮后,在210℃下反应3小时。然后,在减压条件(13.3kPa)下反应2小时后,冷却,粉碎,得到聚酰胺树脂2。
关于各自的含有比例,对于羧酸成分而言,相对于羧酸成分1摩尔当量,浮油脂肪酸为0.016摩尔当量(0.788摩尔当量%),聚合脂肪酸为0.984摩尔当量(49.212摩尔当量%),对于胺成分而言,相对于胺成分1摩尔当量,乙二胺为0.926摩尔当量(46.28摩尔当量%),间苯二甲胺为0.074摩尔当量(3.72摩尔当量%)。另外,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的比例以摩尔当量比(羧酸成分/胺成分)计,为1.0/1.0。
关于聚酰胺树脂2的物性,软化点为107℃,180℃熔融粘度为8000mPa·s。
另外,聚酰胺树脂2的数均分子量为3348,重均分子量为9890。聚酰胺树脂2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为8.0%。
<聚酰胺树脂3>
聚酰胺树脂3是使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Harima化成公司制,“ハリダイマー250”)的羧酸成分、与包含乙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的胺成分缩合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3按照专利文献2的[003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合成。
即,将作为原料的、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的羧酸成分以及胺成分的混合物放入具备温度计、搅拌系统、脱水管和氮吹入管的四口圆底烧瓶,搅拌该混合物,为了防止着色而流入少量氮后,在210℃下反应3小时。然后,在减压条件(13.3kPa)下反应2小时后,冷却,粉碎,得到聚酰胺树脂3。
关于各自的含有比例,对于羧酸成分而言,相对于羧酸成分1摩尔当量,浮油脂肪酸为0.128摩尔当量(6.4摩尔当量%),聚合脂肪酸为0.872摩尔当量(43.6摩尔当量%),对于胺成分而言,相对于胺成分1摩尔当量,乙二胺为0.55摩尔当量(27.5摩尔当量%),六亚甲基二胺为0.45摩尔当量(22.5摩尔当量%)。另外,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的比例以摩尔当量比(羧酸成分/胺成分)计,为1.0/1.0。
关于聚酰胺树脂3的物性,软化点为87℃,180℃熔融粘度为3800mPa·s。
另外,聚酰胺树脂3的数均分子量为3562,重均分子量为12811。聚酰胺树脂3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为25.0%。
<聚酰胺树脂4>
聚酰胺树脂4是使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Harima化成公司制,“ハリダイマー250”)的羧酸成分、与包含乙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的胺成分缩合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4按照专利文献2的[003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合成。
即,将作为原料的、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的羧酸成分以及胺成分的混合物放入具备温度计、搅拌系统、脱水管和氮吹入管的四口圆底烧瓶,搅拌该混合物,为了防止着色而流入少量氮后,在210℃下反应3小时。然后,在减压条件(13.3kPa)下反应2小时后,冷却,粉碎,得到聚酰胺树脂4。
关于各自的含有比例,对于羧酸成分而言,相对于羧酸成分1摩尔当量,浮油脂肪酸为0.128摩尔当量(6.4摩尔当量%),聚合脂肪酸为0.872摩尔当量(43.6摩尔当量%),对于胺成分而言,相对于胺成分1摩尔当量,乙二胺为0.65摩尔当量(32.5摩尔当量%),六亚甲基二胺为0.35摩尔当量(17.5摩尔当量%)。另外,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的比例以摩尔当量比(羧酸成分/胺成分)计,为1.0/1.0。
关于聚酰胺树脂4的物性,软化点为94℃,180℃熔融粘度为3390mPa·s。
另外,聚酰胺树脂4的数均分子量为3561,重均分子量为11771。聚酰胺树脂4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为22.6%。
<聚酰胺树脂5>
聚酰胺树脂5是使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Harima化成公司制,“ハリダイマー250”)的羧酸成分、与包含乙二胺和六亚甲基二胺的胺成分缩合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5按照专利文献2的[003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合成。
即,将作为原料的、包含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的羧酸成分以及胺成分的混合物放入具备温度计、搅拌系统、脱水管和氮吹入管的四口圆底烧瓶,搅拌该混合物,为了防止着色而流入少量氮后,在210℃下反应3小时。然后,在减压条件(13.3kPa)下反应2小时后,冷却,粉碎,得到聚酰胺树脂5。
关于各自的含有比例,对于羧酸成分而言,相对于羧酸成分1摩尔当量,浮油脂肪酸为0.14摩尔当量(在全部原料中所占的比例为7摩尔当量%,显示在括弧内,以下相同),聚合脂肪酸为0.86摩尔当量(43摩尔当量%),对于胺成分而言,相对于胺成分1摩尔当量,乙二胺为0.50摩尔当量(25摩尔当量%),六亚甲基二胺为0.50摩尔当量(25摩尔当量%)。另外,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的比例以摩尔当量比(羧酸成分/胺成分)计,为1.0/1.0。
关于聚酰胺树脂5的物性,软化点为82℃,180℃熔融粘度为380mPa·s。
另外,聚酰胺树脂5的数均分子量为3348,重均分子量为9890。聚酰胺树脂5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为8.0%。
<聚酰胺树脂6>
聚酰胺树脂6是基于专利4580457号中记载的聚酰胺树脂A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聚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6是使包含丙酸、浮油脂肪酸和聚合脂肪酸(Harima化成公司制,“ハリダイマー250”)的羧酸成分、与包含乙二胺和间苯二甲胺的胺成分缩合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关于各自的含有比例,对于羧酸成分而言,相对于羧酸成分1摩尔当量,丙酸为0.188摩尔当量,浮油脂肪酸为0.062摩尔当量,聚合脂肪酸为0.75摩尔当量,对于胺成分而言,相对于胺成分1摩尔当量,乙二胺为0.86摩尔当量,间苯二甲胺为0.14摩尔当量。另外,羧酸成分与胺成分的比例以摩尔当量比(羧酸成分/胺成分)计,为1.0/1.0。
关于聚酰胺树脂A的物性,软化点为123℃,180℃熔融粘度为210mPa·s。
另外,聚酰胺树脂6的数均分子量为2038,重均分子量为4760。聚酰胺树脂5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为0.6%。
[实施例和比较例]
使用聚酰胺树脂1~6来制作实施例和比较例的铺装用混合物。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对于各实施例中混合使用的聚酰胺树脂而言,在混合后利用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
<实施例1>
将包含聚酰胺树脂1 85质量%、聚酰胺树脂2 15质量%的聚酰胺树脂作为铺装用粘结剂使用,用搅拌机将该铺装用粘结剂、骨料、砂和填料在175℃下混合。
第2表中示出以铺装用粘结剂为基准的聚酰胺树脂的含量。即,实施例1的铺装用粘结剂的栏中,“上述聚酰胺树脂(质量%)100”是指,仅将包含聚酰胺树脂1 85质量%、和聚酰胺树脂2 15质量%的聚酰胺树脂作为铺装用粘结剂使用。
将通过混合得到的铺装用混合物在160℃下压实,得到实施例1的供试体。
另外,包含聚酰胺树脂1 85质量%、聚酰胺树脂2 15质量%的聚酰胺树脂在铺装用混合物中的配合比率为5.1质量%。
<实施例2>
使用包含作为聚酰胺聚酯的聚酰胺树脂1 80质量%、聚酰胺树脂2 20质量%的铺装用粘结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2的供试体。
<实施例3>
使用包含作为聚酰胺聚酯的聚酰胺树脂1 90质量%、聚酰胺树脂3 10质量%的铺装用粘结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3的供试体。
<实施例4>
使用包含作为聚酰胺聚酯的聚酰胺树脂1 80质量%、聚酰胺树脂3 20质量%的铺装用粘结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4的供试体。
<实施例5>
使用包含作为聚酰胺聚酯的聚酰胺树脂1 70质量%、聚酰胺树脂3 30质量%的铺装用粘结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5的供试体。
<实施例6>
使用包含作为聚酰胺聚酯的聚酰胺树脂1 60质量%、聚酰胺树脂3 40质量%的铺装用粘结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6的供试体。
<实施例7>
使用包含作为聚酰胺聚酯的聚酰胺树脂1 80质量%、聚酰胺树脂4 20质量%的铺装用粘结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7的供试体。
<实施例8>
利用使用作为聚酰胺树脂的聚酰胺树脂5 100质量%的铺装用粘结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实施例8的供试体。
<比较例1>
制备包含骨料、砂、填料和最适沥青量的直馏沥青(称为直沥青)的密粒度混合物。即,比较例1中,仅使用直沥青作为铺装用粘结剂。用搅拌机将直沥青、骨料、砂和填料在155℃下混合。将通过混合得到的铺装用混合物在140℃下压实,得到比较例1的供试体。
<比较例2>
制备包含骨料、砂、填料和最适沥青量的聚合物改性沥青II型(称为改性II型)的密粒度混合物。用搅拌机将改性II型、骨料、砂、和填料在175℃下混合。将通过混合得到的铺装用混合物在160℃下压实,得到比较例2的供试体。
<比较例3>
使用聚酰胺树脂1为100质量%的物质作为铺装用粘结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3的供试体。
<比较例4>
使用包含作为聚酰胺聚酯的聚酰胺树脂1 50质量%、聚酰胺树脂3 50质量%的铺装用粘结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比较例4的供试体。
<参考例1>
使用包含作为聚酰胺树脂的聚酰胺树脂6 20质量%、和作为沥青的改性II型沥青80质量%的混合物作为铺装用粘结剂,基于专利4580457号中记载的实施例6的方法得到参考例1的供试体。
[评价结果]
按照上述的评价方法对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的铺装用混合物进行评价。结果如2表所示。
[表2]
可知,实施例1~6的供试体与使用了直沥青的比较例1的供试体、或者使用了改性II型的比较例2的供试体相比,在-10℃下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应变、以及铁铲作业性良好。实施例6~8的供试体虽然在160℃或180℃下的熔融粘度高从而铁铲作业性下降,但在实用上没有问题,在-10℃下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应变良好。
可知,像比较例3那样,即使为仅由聚酰胺树脂构成的铺装用粘结剂,在使用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小于4000的物质情况下,在-10℃下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应变的值也不耐受实际应用。
另外,像比较例5那样,即使聚酰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超过4000,在与改性II型沥青混合来形成铺装用粘结剂的情况下,弯曲强度和弯曲应变也不满足要求性能。

Claims (11)

1.一种铺装用粘结剂,其为用于形成铺装的铺装用混合物中使用的铺装用粘结剂,
所述铺装用粘结剂含有聚酰胺树脂,
所述聚酰胺树脂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0.2万以上且1万以下,且
所述聚酰胺树脂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的色谱图中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成分对应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上且12%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
所述聚酰胺树脂在180℃下的熔融粘度为500mPa·s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
所述聚酰胺树脂是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分子量分布中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为总面积的0.5%以下的聚酰胺树脂、与分子量2万以上且50万以下的面积为总面积的1.0%以上的聚酰胺树脂混合而成的聚酰胺树脂。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
所述聚酰胺树脂使用通过来自植物油脂的二聚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得到的聚合脂肪酸而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
所述聚酰胺树脂通过使羧酸成分与胺成分以1.0/1.2~1.2/1.0的摩尔当量比进行缩合反应而得到,
所述摩尔当量比以羧基/氨基计。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其中,
所述聚酰胺树脂的软化点为70℃以上且100℃以下。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用聚酰胺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使羧酸成分与胺成分以1.0/1.2~1.2/1.0的摩尔当量比进行缩合反应的工序,
所述摩尔当量比以羧基/氨基计。
8.一种铺装用混合物,其包括: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和骨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铺装用混合物,其中,
所述铺装用粘结剂的含量为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
10.一种铺装方法,其包括:
将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铺装用混合物压实的工序。
11.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铺装用粘结剂在铺装用混合物中的应用。
CN201380066058.XA 2012-12-28 2013-12-27 铺装用粘结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3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8789 2012-12-28
JP2012288789 2012-12-28
PCT/JP2013/085162 WO2014104317A1 (ja) 2012-12-28 2013-12-27 舗装用バイン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3517A true CN104903517A (zh) 2015-09-09
CN104903517B CN104903517B (zh) 2017-08-11

Family

ID=51021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605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3517B (zh) 2012-12-28 2013-12-27 铺装用粘结剂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71455B2 (zh)
EP (1) EP2955270A4 (zh)
JP (1) JP6215699B2 (zh)
CN (1) CN104903517B (zh)
BR (1) BR112015015344A2 (zh)
MX (1) MX2015008287A (zh)
WO (1) WO20141043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10614B2 (ja) * 2012-08-03 2017-04-05 東亜道路工業株式会社 舗装用バインダ及び舗装用混合物
JP6642867B2 (ja) * 2015-05-22 2020-02-12 東亜道路工業株式会社 防水層用材料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7036A (en) * 1979-06-06 1980-12-02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Polymerizable premix composition for preparation of polyurethane surfaces
EP0068383A1 (de) * 1981-06-30 1983-01-0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Überzügen
JPH01222268A (ja) * 1988-03-01 1989-09-05 Sanyo Chem Ind Ltd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
CN101541861A (zh) * 2006-12-11 2009-09-23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
JP2010077221A (ja) * 2008-09-24 2010-04-08 Ube Ind Ltd 可塑剤含有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物
JP2010236345A (ja) * 2009-03-11 2010-10-21 Toa Doro Kogyo Co Ltd 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
CN102159620A (zh) * 2008-09-18 2011-08-1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34845A1 (de) * 1975-08-05 1977-02-10 Schering Ag Druckverfahren und dafuer geeignete schmelzdruckfarben
JPS52137424A (en) 1976-05-13 1977-11-16 Kuraray Co Fiber mixed bituminous composition
US4058641A (en) 1976-07-02 1977-11-1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Improved pavement marking method
JPS5469136A (en) 1977-11-15 1979-06-02 Honshu Shikoku Renrakukiyou Ko Mixture for pavement
JPS54122333A (en) 1978-03-15 1979-09-21 Dainippon Toryo Co Ltd Coating composition
JPS5723949A (en) * 1980-07-18 1982-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er
JPH06158607A (ja) 1992-11-25 1994-06-07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アスファルト舗装補強用高弾性率複合成形体
JPH10219100A (ja) * 1997-02-07 1998-08-18 Toagosei Co Ltd 舗装材用組成物及び舗装体
IL126565A0 (en) * 1998-10-14 1999-08-17 Epox Ltd Highly branched oligomer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EP1013694A1 (en) * 1998-12-21 2000-06-28 Henkel Kommanditgesellschaft auf Aktien Hotmelt adhesives based on polyamides
NL1012234C2 (nl) * 1999-06-04 2000-12-06 Dsm Nv Hoog-moleculaire polyamide samenstelling met verbeterd vloeigedrag.
JP2001131388A (ja) 1999-11-02 2001-05-15 Daicel Chem Ind Ltd アスファルト乳剤用樹脂ビヒクル、アスファルト乳剤組成物及びアスファルト合材
JP2002129083A (ja) * 2000-10-27 2002-05-09 Harima Chem Inc 印刷インキ用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JP3636439B2 (ja) * 2001-04-27 2005-04-06 花王株式会社 着色舗装用結合材
JP2002339304A (ja) * 2001-05-14 2002-11-27 Kao Corp 水系排水性舗装用補強剤
JP4118670B2 (ja) * 2002-08-05 2008-07-16 花王株式会社 道路用結合剤組成物
EP1431346A1 (en) * 2002-12-16 2004-06-23 DSM IP Assets B.V.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flame retardant polyamide composition
JP6110614B2 (ja) 2012-08-03 2017-04-05 東亜道路工業株式会社 舗装用バインダ及び舗装用混合物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7036A (en) * 1979-06-06 1980-12-02 Chevron Research Company Polymerizable premix composition for preparation of polyurethane surfaces
EP0068383A1 (de) * 1981-06-30 1983-01-0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Überzügen
JPH01222268A (ja) * 1988-03-01 1989-09-05 Sanyo Chem Ind Ltd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
CN101541861A (zh) * 2006-12-11 2009-09-23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
CN102159620A (zh) * 2008-09-18 2011-08-1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酰胺树脂
JP2010077221A (ja) * 2008-09-24 2010-04-08 Ube Ind Ltd 可塑剤含有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物
JP2010236345A (ja) * 2009-03-11 2010-10-21 Toa Doro Kogyo Co Ltd 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
CN102348767A (zh) * 2009-03-11 2012-02-08 花王株式会社 沥青混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71455B2 (en) 2017-09-26
JP2014141874A (ja) 2014-08-07
MX2015008287A (es) 2015-12-03
EP2955270A4 (en) 2016-11-23
BR112015015344A2 (pt) 2017-07-11
JP6215699B2 (ja) 2017-10-18
CN104903517B (zh) 2017-08-11
WO2014104317A1 (ja) 2014-07-03
EP2955270A1 (en) 2015-12-16
US20160002404A1 (en) 2016-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8767B (zh) 沥青混合物
JP6110614B2 (ja) 舗装用バインダ及び舗装用混合物
CN101861360B (zh) 包括增粘剂的用于“温拌”应用的沥青改性剂
CN101130622B (zh) 沥青铺装用环氧树脂组成物以及环氧沥青铺装混和物
CA2675960C (en) Bituminous composition with thermoreversible properties
CN101921460B (zh) 一种常温固化环氧沥青桥面裂缝修复剂
CN101967286B (zh) 改性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8494B (zh) 一种桥面的常温固化环氧防水粘结剂
CN104072949A (zh) 一种高温拌合型环氧沥青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法及其应用
CN104987737B (zh) 一种聚脲改性环氧沥青及混合料
CN104903517A (zh) 铺装用粘结剂
CN100443549C (zh) 路用冷拌冷铺沥青料的制备方法
KR101375577B1 (ko) 친환경 중온 아스팔트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CN101955674A (zh) 热固性环氧沥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55675B (zh) 改性环氧树脂热固性环氧沥青增容剂及其制备方法
JP6841546B2 (ja) 床版舗装構造
Mohanta et al. Synergic effect of waste PET and sebacic acid on the rheology of crumb rubber modified bitumen
JP6401905B2 (ja) 舗装用バインダ及び舗装用混合物
JP2015010379A (ja) 舗装用混合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舗装用混合物
JP6642867B2 (ja) 防水層用材料
AU2005217577B2 (en) Method of selecting a high modulus layer binder
CN101967287A (zh) 一种油酰氯热固性环氧沥青增容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23165335A (ja) 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
Elseifi et al. Effects of Warm-Mix Additives, Anti Stripping Agent, and Graphene Nanoplatelet on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Moisture Susceptibility,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Stone Mastic Asphal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