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108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1084A
CN104901084A CN201510101081.9A CN201510101081A CN104901084A CN 104901084 A CN104901084 A CN 104901084A CN 201510101081 A CN201510101081 A CN 201510101081A CN 104901084 A CN104901084 A CN 104901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lock arm
detection means
readiness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10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1084B (zh
Inventor
冈野智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01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1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1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1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避免具备嵌合检测功能的连接器的大型化。壳体(10)的锁定臂(22)具有:配置成在两壳体(10、100)的正确嵌合时能够与对方锁定部(111)抵接的卡定部(27);及配置在与该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面对的面侧的防脱部(38)。检测构件(60)向壳体(10)组装成能够向待机位置和检测位置移动。检测构件(60)具有:通过在待机位置处与卡定部(27)卡定来限制向检测位置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70);配置在与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面对的位置且通过在待机位置处与防脱部(38)卡定来限制从壳体(10)的脱离的止动部(67)。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具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的壳体;及相对于壳体组装成能够向待机位置和检测位置移动的检测构件。在壳体与对方壳体嵌合的过程中,检测构件留置于待机位置,伴随着壳体与对方壳体的正确嵌合,检测构件成为能够向检测位置移动的状态。
在壳体的上表面,在隔着锁定臂的宽度方向两侧立起设有一对内侧壁,而且在两内侧壁的宽度方向外侧立起设有一对外侧壁。在两外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一对第一防脱部,在两内侧壁的外表面设有一对第二防脱部。锁定臂具有能够与对方壳体的锁定承受部(对方锁定部)抵接的锁定突起。当壳体与对方壳体正确嵌合时,锁定突起弹性地卡定于锁定承受部,两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
检测构件具有弹性臂部,在弹性臂部的前端部设有突部。而且,检测构件在隔着弹性臂部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一对纵部。在两纵部的后方外表面设有一对第一止动部,在两纵部的前端内表面设有一对第二止动部。
在检测构件处于待机位置时,突部卡定于锁定臂的锁定突起,由此来限制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的移动。而且,在待机位置,第一止动部及第二止动部分别能够卡定于第一防脱部及第二防脱部地配置,由此来限制检测构件从壳体的脱离。由此,检测构件在待机位置被保持为移动限制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7117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在壳体上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在检测构件上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第一止动部和第二止动部,因此壳体及检测构件都是在宽度方向上容易大型化,进而存在连接器整体在宽度方向上容易变得大型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避免具备嵌合检测功能的连接器的大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该锁定臂将设置于对方壳体的对方锁定部弹性地卡定并将所述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及检测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组装成能够向待机位置和检测位置移动,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之前留置于所述待机位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正确嵌合时被容许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臂具有配置在与该锁定臂的挠曲空间面对的面侧的防脱部,所述检测构件具有止动部,该止动部配置在与所述锁定臂的挠曲空间面对的位置,并通过在所述待机位置处与所述防脱部卡定来限制从所述壳体的脱离。
【发明效果】
处于待机位置的检测构件的止动部卡定于锁定臂的防脱部,由此来限制检测构件从壳体的脱离。这种情况下,止动部配置在与锁定臂的挠曲空间面对的位置,防脱部配置在与锁定臂的挠曲空间面对的面侧,因此能够有效利用锁定臂的挠曲空间的空间,与在隔着锁定臂的两侧配置防脱部及止动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连接器小型。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实施例的连接器中,表示向壳体组装检测构件而保持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是表示向壳体组装检测构件而直至待机位置为止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向壳体组装检测构件而保持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使两壳体正确嵌合而将检测构件的待机位置处的卡定状态实质解除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将检测构件压入而直至检测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向壳体组装检测构件而保持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限制检测构件从壳体的脱离的第二防脱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壳体的后视图。
图9是图8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壳体的俯视图。
图11是检测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检测构件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0…壳体
22…锁定臂
25…挠曲空间
27…卡定部
33…过度挠曲限制部
35…桥接部
38…防脱部
39…被干涉部
60…检测构件
67…止动部
68…干涉部
70…移动限制部
100…对方壳体
111…对方锁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
所述锁定臂具有卡定部,该卡定部配置成在两壳体正确嵌合时能够与所述对方锁定部抵接,所述检测构件具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通过在所述待机位置处与所述卡定部卡定来限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所述移动限制部和所述止动部在两壳体的嵌合方向上同轴地排列配置。由于移动限制部与止动部在两壳体的嵌合方向上同轴地排列配置,因此能够避免连接器在与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变得大型的情况。
在所述锁定臂上成对地设置过度挠曲限制部,该过度挠曲限制部在该锁定臂欲过度地挠曲变形时与在该挠曲方向上相对的面抵接来限制所述锁定臂的过度挠曲,所述防脱部设于在所述成对的过度挠曲限制部间架设的桥接部。由此,通过成对的过度挠曲限制部来限制锁定臂的过度挠曲。另一方面,当向过度挠曲限制部施加过度的负荷时,过度挠曲限制部可能会变形。然而,根据本结构,通过在两个过度挠曲限制部间架设桥接部,对过度挠曲限制部进行加强,因此能够防止过度挠曲限制部因过度的负荷而变形的情况。而且,防脱部形成于桥接部,在桥接部上集中有提高防止过度挠曲的可靠性的功能和防脱功能,因此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所述桥接部在将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壳体组装而直至所述待机位置的过程中,与所述止动部干涉而发生挠曲变形。这样,通过伴随着桥接部的挠曲动作,能够使检测构件顺畅地到达待机位置。
所述桥接部具有被干涉部,所述检测构件具有干涉部,该干涉部通过在所述待机位置处与所述桥接部的所述被干涉部发生干涉来限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通过干涉部与桥接部的被干涉部发生干涉来限制检测构件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因此向桥接部还施加移动限制功能,能够实现结构的进一步的简化。
<实施例>
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连接器具备壳体10、检测构件60、端子配件90。壳体10与对方壳体100能够嵌合。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前后方向,在两壳体10、100嵌合开始时将相互面对的面侧作为前方,对于上下方向,以图1~图5、图8、图9及图11这各图为基准。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宽度方向是指图1、图6~图8、图10及图11的左右方向。
对方壳体10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3及图4所示,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护罩部110。在护罩部110的上壁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突出设有对方锁定部111。而且,在护罩部110内,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配件的阳薄片突出配置。
壳体1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8及图9所示,具有:大致块状的壳体主体11;将壳体主体11的周围包围的大致筒状的嵌合筒部12;将嵌合筒部12和壳体主体11连结的沿径向的连结部13。多个腔室14沿前后方向贯通地设于壳体主体11。实施例的各腔室14如图8所示在宽度方向上配置成一列。如图9所示,能够挠曲的凸部15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在各腔室14的内壁上表面。
如图2所示,从后方将端子配件90向各腔室14内插入,通过凸部15弹性地防止正确插入的端子配件90的脱落。端子配件90为导电金属性,具有箱形的主体部91和与主体部91的后方相连的桶部92。桶部92压接于通过除去电线200的前端部的包覆220而露出的芯线210并进行电连接,并且压接于向电线200的前端部的包覆220外嵌的橡胶栓300而机械性地连接。当端子配件90向腔室14内正确插入时,橡胶栓300弹性地紧贴于腔室14的内周面而能够将壳体主体11内液密地密封。
两壳体10、100的正确嵌合时,从前方向主体部91插入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配件的阳薄片,通过使阳薄片与设置在主体部91内的未图示的弹性接触片接触,由此将两端子配件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主体11从前方装配未图示的前保持器,利用前保持器的前壁部分将凸部15的前方覆盖,并且利用前保持器的周壁部分来限制凸部15的挠曲动作。而且,在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嵌接有未图示的密封环。密封环在连结部13与前保持器之间保持为沿前后方向被定位的状态。而且,在两壳体10、100的正确嵌合时,在对方壳体100的护罩部110与壳体主体11之间弹性地夹有密封环,将两壳体10、100间液密地密封。
如图8所示,在嵌合筒部12的上壁的宽度方向两侧,沿上下方向立起设有一对保护壁16。如图10所示,两保护壁16由宽度方向的分离距离小的一对前部17、宽度方向的分离距离大的一对后部19、及从前部17朝向后部19逐渐扩宽的一对中间部18构成。两前部17的前端彼此经由沿着宽度方向的架设部20而相互连结。如图9所示,架设部20在壳体10的前端上方在高出一段的位置配置。而且,如图8所示,在两后部19的后端部内表面设有向斜上方突出而上端部沿着宽度方向的一对支撑片21。两支撑片21能够支撑检测构件60的后述的包围部64。
如图8及图10所示,在两保护壁16之间且在架设部20的后方及壳体主体11的上方设有锁定臂22。如图10所示,锁定臂22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臂主体23和从臂主体23的两侧缘朝向两保护壁16的内表面延伸的一对翼部24。翼部24与臂主体23的侧缘后部一体连结,并与从中间部18到后部19的前端侧的部分一体连结。
臂主体23以两翼部24为支点呈跷跷板状地能够摆动位移(能够弹性位移),如图8及图9所示,在臂主体23的后部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之间,能确保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而且,在臂主体23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向后方敞开的卡定孔26。如图10所示,臂主体23中的将卡定孔26的前方关闭的前端部分设为沿宽度方向的卡定部27。如图9所示,卡定部27的后表面(卡定孔26的前表面)形成为朝向前方而成为上升斜面的倒锥状。
如图8及图10所示,大致方筒状的滑动装配部28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在臂主体23的后端部。如图9所示,在滑动装配部28上沿前后方向贯通形成有沿宽度方向的狭缝状的装配孔29。如图8所示,在滑动装配部28的下壁的宽度方向大致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有连通槽30。装配孔29经由连通槽30而与卡定孔26连通。而且,在滑动装配部28的上壁的后端设有切口状的凹槽31。如图7所示,在滑动装配部28的前表面,在装配孔29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前端开口缘设有能够防止检测构件60脱落的一对第二防脱部32。第二防脱部32构成作为与滑动装配部的前表面的周边部分大致没有台阶地连接的端面。
另外,如图8所示,能够限制锁定臂22的过度挠曲的一对过度挠曲限制部33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臂主体23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过度挠曲限制部33的下端部设为沿宽度方向延伸而向外侧突出的形态,具有沿宽度方向的过度挠曲限制面34。过度挠曲限制面34在与相对的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隙而与该上表面大致平行地相对配置。
如图8所示,两过度挠曲限制部33经由桥接部35而相互连结。桥接部35作为整体而呈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带板状,设为延伸方向两端部与过度挠曲限制部33一体相连的双臂支撑的形态。在桥接部35的延伸方向中间部,在比延伸方向两端部高出一段的位置设有沿宽度方向的桥接主体36。桥接主体36在滑动装配部28的下方配置在与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面对的面侧,关于宽度方向而配置在臂主体23的整个宽度内。
如图9所示,在桥接主体36的上表面设有向前方敞开的凹部37,在凹部37的后端设有能够防止检测构件60脱落的防脱部38。防脱部38设为沿着上下方向的台阶状的形态,朝向前方配置。而且,如图8所示,在桥接主体36的后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有能够抵碰检测构件60的一对被干涉部39。两被干涉部39构成作为与桥接主体36的后表面的周边部分大致没有台阶地连接的端面。
接着,说明检测构件60。检测构件60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1及图12所示,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的第一检测部61;配置在第一检测部61的下方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的第二检测部62;与第一检测部61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和第二检测部62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一体相连的第三检测部63;与第一检测部61、第二检测部62及第三检测部63的各自的后端一体相连并向宽度方向及上方突出的大致方箱状的包围部64。上述检测构件60组装于锁定臂22,相对于壳体10能够沿前后方向在待机位置(参照图1~图4、图6及图7)和检测位置(参照图5)之间移动。
如图12所示,在第一检测部61的两侧缘突出设有爪状的一对第二止动部65。如图7所示,第二止动部65在待机位置处能够与第二防脱部32卡定,与第二防脱部32一起构成第二防脱机构。而且,在第一检测部61,在两第二止动部65的内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减轻重量孔66。第二止动部65经由减轻重量孔66能够进行向内侧的弹性位移。
如图12所示,第二检测部62比第一检测部61的前后尺寸短,前端位于比第一检测部61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在第二检测部62的下表面设有在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肋状的止动部67。如图3及图4所示,止动部67在待机位置处能够与防脱部38卡定。止动部67的后表面以能够与防脱部38的前表面面对的方式设为沿上下方向切起的形态。而且,如图12所示,在第二检测部62的下表面,在比止动部67靠后方且在第二检测部6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有在宽度方向上较短地延伸的肋状的一对干涉部68。如图3及图4所示,两干涉部68在待机位置处能够与两被干涉部39干涉。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在第二检测部62的下部设有向后方敞开的凹处69,干涉部68横切凹处69地设置,两干涉部68分开设置在隔着凹处69的两侧。
如图4所示,第三检测部63能够与第一检测部61一起挠曲。如图3、图4及图12所示,爪状的移动限制部70向下方突出地设置在第三检测部63的前端部。如图3所示,在两壳体10、100正确嵌合之前的期间,移动限制部70在待机位置处能够卡定于卡定部27的后表面地配置,如图5所示,在两壳体10、100的正确嵌合后,在检测位置能够卡定于卡定部27的前表面地配置。并且,移动限制部70在止动部67的前方与止动部67同轴地相对配置(参照图11)。
如图1所示,包围部64设为比锁定臂22的滑动装配部28大一圈的形态,外嵌组装于滑动装配部28。在包围部64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在与第一检测部61之间架设有大致棱柱状的限动件71(参照图11)。限动件71在检测位置能够嵌合于凹槽31。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作用。
从后方将检测构件60组装于锁定臂22的滑动装配部28。在组装时,向滑动装配部28的装配孔29插入第一检测部61,向滑动装配部28的连通槽30插入第三检测部63,向臂主体23的卡定孔26插入第二检测部62,向滑动装配部28的外侧嵌入包围部64(参照图1),在此状态下,将包围部64的后表面按压而使检测构件60向前方(待机位置侧)滑动。如图2所示,在检测构件60朝向待机位置的过程中,止动部67在桥接主体36的上表面滑动,使桥接部35向下方挠曲变形。而且,包围部64的两侧壁72夹在滑动装配部28的两侧壁41与两保护壁16之间(参照图7),包围部64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在支撑片21的上端部滑动(参照图1)。
当检测构件60到达待机位置时,桥接部35弹性地复位,伴随于此而止动部67能够卡定于防脱部38的前表面地配置(参照图3)。而且,如图7所示,在待机位置,两第二止动部65能够卡定于两第二防脱部32的前表面地配置。因此,当将待机位置的检测构件60向后方拉拽时,在检测构件6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将两第二止动部65卡定于两第二防脱部32,在检测构件6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将止动部67卡定于防脱部38,从而可靠地防止检测构件60向后方的脱离。而且,在待机位置,移动限制部70能够卡定于卡定部27的后表面地配置,并且两干涉部68能够与两被干涉部39发生干涉地配置(参照图3)。因此,当将待机位置的检测构件60向前方压入时,移动限制部70卡定于卡定部27,两干涉部68与两被干涉部39干涉,从而可靠地防止检测构件60向前方(检测位置侧)的移动。这样,检测构件60在待机位置被保持成限制了向前后方向的移动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当检测构件60组装于锁定臂22时,止动部67及两干涉部68配置在与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面对的位置,关于宽度方向,配置在臂主体23的整个宽度内。
接着,使两壳体10、100嵌合。在两壳体10、100的嵌合过程中,对方壳体100的对方锁定部111与锁定臂22的卡定部27干涉,锁定臂22向臂主体23的前端抬起的方向发生挠曲变形。然后,如图4所示,当两壳体10、100正确嵌合时,锁定臂22弹性地复位,伴随于此,对方锁定部111嵌入卡定孔26并按压顶起移动限制部70。于是,第三检测部63与第一检测部61一起向上方挠曲变形,移动限制部70从卡定部27分解。此时,干涉部68相对于被干涉部39的接触量非常小,因此成为实质上容许检测构件6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的状态。
接着,将检测构件60向前方(检测位置侧)压入。于是,将干涉部68相对于被干涉部39的干涉状态解除,使检测构件60朝向检测位置移动。在此期间,移动限制部70在对方锁定部111和卡定部27的各上表面上滑动,维持第一检测部61及第二检测部62的挠曲状态。如图5所示,当检测构件60到达检测位置时,第一检测部61及第二检测部62弹性地复位,移动限制部70能够卡定于卡定部27的前表面地配置。由此,限制检测构件60向返回后方(待机位置侧)的方向移动的情况。而且,在检测位置,包围部64的限动件71向凹槽31嵌入而能够抵碰于凹槽31的前端地配置,限制检测构件60的更向前方的移动。这样,检测构件60在检测位置被保持为限制了向前后方向的移动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两壳体10、100留置在未正确嵌合的半嵌合状态时,移动限制部70未从卡定部27分解,因此无法使检测构件60到达检测位置。因此,利用检测构件60到达检测位置的情况,能够判断为两壳体10、100处于正确嵌合状态。
另外,在检测构件60向锁定臂22组装之前的状态下,假设向下方的过大的压入力作用于锁定臂22的后端部时,两翼部24扭转而变形,锁定臂22产生的锁定功能可能会下降。然而,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当锁定臂22的后端部由外压强制性地压下时,两过度挠曲限制部33的过度挠曲限制面34与壳体主体11的上表面抵接,锁定臂22的进一步的挠曲动作受到限制。因此,防止锁定臂22过度地挠曲变形,能够发挥由锁定臂22产生的规定的锁定功能。此外,由于在两过度挠曲限制部33间架设有桥接部35,因此也能抑制两过度挠曲限制部33自身的变形,从而能提高过度挠曲防止功能的可靠性。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处于待机位置的检测构件60的止动部67配置在与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面对的位置,防脱部38配置在与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面对的面侧,因此能够有效利用锁定臂22的挠曲空间25的空间,与在隔着锁定臂22的两侧配置防脱部38及止动部67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连接器小型。
而且,除了止动部67及防脱部38之外,还设有由第二止动部65及第二防脱部32构成的第二防脱机构,因此检测构件60的防脱功能的可靠性提高。而且,检测构件60的移动限制部70与止动部67沿前后方向同轴地排列配置,因此能够避免连接器在宽度方向上变得大型的情况。
另外,防脱部38设于在两过度挠曲限制部33间架设的桥接部35,在桥接部35集中有提高防止过度挠曲的可靠性的功能和防脱功能,因此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进一步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此外,桥接部35具有被干涉部39,检测构件60的干涉部68在待机位置与被干涉部39干涉,由此限制检测构件60向检测位置的移动,因此桥接部35也具备移动限制功能,能够实现结构的进一步简化。
此外,在将检测构件60向壳体10组装而直至待机位置的过程中,桥接部35与止动部67干涉而发生挠曲变形,因此能够使检测构件60顺畅地到达待机位置。
<其他的实施例>
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例,例如下面那样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防脱部只要配置在与锁定臂的挠曲空间面对的面侧即可,也可以设置在桥接部以外的部分。
(2)也可以从检测构件省略干涉部。
(3)也可以从检测构件省略第二止动部,从锁定臂省略第二防脱部。
(4)检测构件也可以构成为与上述实施例相反地从待机位置向后方移动而到达检测位置。
(5)检测构件也可以构成为从待机位置由弹簧构件施力而到达检测位置。
(6)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不具有橡胶栓及密封环的非防水类型的连接器。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具有能够挠曲的锁定臂,该锁定臂将设置于对方壳体的对方锁定部弹性地卡定并将所述对方壳体保持为嵌合状态;及
检测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组装成能够向待机位置和检测位置移动,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嵌合之前留置于所述待机位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对方壳体正确嵌合时被容许向所述检测位置移动,
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臂具有配置在与该锁定臂的挠曲空间面对的面侧的防脱部,
所述检测构件具有止动部,该止动部配置在与所述锁定臂的挠曲空间面对的位置,并通过在所述待机位置与所述防脱部卡定来限制从所述壳体的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臂具有配置成在两壳体的正确嵌合时能够与所述对方锁定部抵接的卡定部,所述检测构件具有通过在所述待机位置处与所述卡定部卡定来限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所述移动限制部与所述止动部在两壳体的嵌合方向上同轴地排列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臂设置有成对的过度挠曲限制部,所述过度挠曲限制部在该锁定臂要过度地挠曲变形时与在该挠曲方向上相对的面抵接,由此来限制所述锁定臂的过度挠曲,
所述防脱部设置于在所述成对的过度挠曲限制部之间架设的桥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构件向所述壳体组装而直至所述待机位置的过程中,所述桥接部与所述止动部干涉而发生挠曲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桥接部具有被干涉部,所述检测构件具有干涉部,该干涉部通过在所述待机位置处与所述桥接部的所述被干涉部发生干涉来限制向所述检测位置的移动。
CN201510101081.9A 2014-03-07 2015-03-06 连接器 Active CN104901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4700A JP2015170489A (ja) 2014-03-07 2014-03-07 コネクタ
JP2014-044700 2014-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1084A true CN104901084A (zh) 2015-09-09
CN104901084B CN104901084B (zh) 2017-08-15

Family

ID=54033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1081.9A Active CN104901084B (zh) 2014-03-07 2015-03-0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70489A (zh)
CN (1) CN10490108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06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包括嵌合检测部件的连接器
CN108475882A (zh) * 2016-01-21 2018-08-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641599A (zh) * 2016-08-16 2019-04-16 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用于联接器,尤其是列车联接器的变形管和列车联接器
CN112152017A (zh) * 2019-06-27 2020-12-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670768A (zh) * 2019-09-30 2021-04-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4327B (zh) * 2017-05-16 2019-05-31 江苏新世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电瓶自行车上的电源插头
JP7453087B2 (ja) 2020-08-11 2024-03-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9584A (ja) * 2001-08-17 2003-02-2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2003272770A (ja) * 2002-03-14 2003-09-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471514B (zh) * 2007-12-26 2013-0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6590A (ja) * 2007-07-19 2009-02-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9037835A (ja) * 2007-08-01 2009-02-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636938B2 (ja) * 2010-12-15 2014-12-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9584A (ja) * 2001-08-17 2003-02-28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2003272770A (ja) * 2002-03-14 2003-09-2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1471514B (zh) * 2007-12-26 2013-0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5882A (zh) * 2016-01-21 2018-08-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475882B (zh) * 2016-01-21 2020-01-2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666067A (zh) * 2016-07-29 2018-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包括嵌合检测部件的连接器
CN107666067B (zh) * 2016-07-29 2019-03-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包括嵌合检测部件的连接器
CN109641599A (zh) * 2016-08-16 2019-04-16 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用于联接器,尤其是列车联接器的变形管和列车联接器
CN112152017A (zh) * 2019-06-27 2020-12-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152017B (zh) * 2019-06-27 2022-07-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2670768A (zh) * 2019-09-30 2021-04-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70489A (ja) 2015-09-28
CN104901084B (zh)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1084A (zh) 连接器
CN104682087B (zh) 连接器
JP5704021B2 (ja) ゴム栓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CN101316015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5322356B (zh) 防水连接器
CN105896153B (zh) 电连接器和用于制造网络连接线的方法
JP5818100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4241920B (zh) 连接器
JP2016213080A (ja) コネクタ
JP2014192103A (ja) コネクタ
CN103794931B (zh) 连接器
CN104979680A (zh) 连接器
US10498072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CN104882735B (zh) 连接器
JP6488978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9200905A (ja) コネクタ
TWM539711U (zh) 連接器
JP2002008764A (ja) コネクタ
JP2013239368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4986807B2 (ja) コネクタ
JP6514496B2 (ja) 防塵キャップ付コネクタ
JP6512076B2 (ja) 弾性部材および防水コネクタ
US20170033494A1 (en) Connector
JP6568723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4826520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