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9438A - 阻尼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阻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9438A
CN104879438A CN201510084338.4A CN201510084338A CN104879438A CN 104879438 A CN104879438 A CN 104879438A CN 201510084338 A CN201510084338 A CN 201510084338A CN 104879438 A CN104879438 A CN 104879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component
stiffness spring
spring
action
helica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433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9438B (zh
Inventor
上原宏
吉村佳也
濑上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ed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xed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edy Corp filed Critical Exed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79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9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9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9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16F15/12353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 F16F15/1236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resulting in a stag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e.g. with multiple intermediate plates
    • F16F15/12366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resulting in a stag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e.g. with multiple intermediate plates acting on multiple sets of springs
    • F16F15/12373Combinations of dampers, e.g. with multiple plates, multiple spring sets, i.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resulting in a staged spring characteristic, e.g. with multiple intermediate plates acting on multiple sets of springs the sets of springs being arranged at substantially the same radi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17Motion-limiting means, e.g. means for locking the spring unit in pre-defined pos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16F15/1232Wound sp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ring mounting
    • F16F15/12326End-caps for springs
    • F16F15/12333End-caps for springs having internal abutment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16F15/1343Wound sp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ring mounting
    • F16F15/13438End-caps for springs
    • F16F15/13446End-caps for springs having internal abutment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ring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运转声的阻尼装置。飞轮组件(1)包括:输入板(2)、输出板(3)、低刚性弹簧(51)、高刚性弹簧(61)、支撑板(4)、第一制动器机构(81)、以及第一缓冲部件(71)。支撑板(4)与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卡合。支撑板(4)将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串联连结。第一制动器机构(81)用于停止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第一缓冲部件(71)移动自如地配置在低刚性弹簧(51)的内部,其可在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过程中缓和第一制动器机构(81)中的抵接。

Description

阻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变速器,在车辆的驱动系统中安装有各种装置。作为这些类型的装置,例如有阻尼装置、飞轮组件。在这些装置中使用阻尼机构,以达到减少旋转振动的目的(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91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阻尼装置主要具有:输入侧的旋转部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输出侧的旋转部件(中心板)、在第一侧板与中心板之间被压缩的多个螺旋弹簧、和连结多个螺旋弹簧的中间板。
在这种类型的阻尼装置中,当将扭转特性设定为多级时,往往通过使螺旋弹簧线间贴紧来设定扭转特性的弯曲点和扭转角度的上限等。这种情况下,由于反复进行螺旋弹簧的线间贴紧,螺旋弹簧可能会破损。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正在开发一种利用输入侧的旋转部件和输出侧的旋转部件使螺旋弹簧的动作机械停止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例如制动器机构中,通过使输入侧的旋转部件与输出侧的旋转部件抵接,从而使螺旋弹簧的动作停止。这种情况下,当输入侧的旋转部件与输出侧的旋转部件抵接时,会产生碰撞声。
例如,当在输入侧的旋转部件与输出侧的旋转部件的扭转角度小的状态(扭矩小的状态)下突然对输入侧的旋转部件输入大的扭矩时,上述制动器机构便进行动作。于是,如上所述地产生碰撞声,因此,期待开发出一种用于降低这种碰撞声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降低阻尼装置的运转声。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阻尼装置包括: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第一螺旋弹簧、第二螺旋弹簧、中间部件、第一制动器机构、以及第一抵接缓和部件。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第一旋转部件。第二旋转部件配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旋转。第一螺旋弹簧在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之间被压缩。第二螺旋弹簧的刚性高于第一螺旋弹簧,并在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之间被压缩。
中间部件与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卡合。中间部件将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串联连结。第一制动器机构通过使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任一个旋转部件与中间部件抵接,从而停止第一螺旋弹簧的动作。第一抵接缓和部件移动自如地配置在第一螺旋弹簧的内部,可在第一螺旋弹簧的动作过程中缓和第一制动器机构中的抵接。
在本阻尼装置中,当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第一旋转部件时,该动力被依次传递至第一旋转部件、中间部件、第二旋转部件。在该动力的传递路径中,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经由中间部件而在第一旋转部件与第二旋转部件之间压缩。
这里,由于第一螺旋弹簧和第二螺旋弹簧串联连结、且第一螺旋弹簧的刚性低于第二螺旋弹簧的刚性,因此,第一螺旋弹簧比第二螺旋弹簧更会收缩。由此,如果突然向第一旋转部件输入大的扭矩,则压缩第一螺旋弹簧的两个部件(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任一旋转部件与中间部件)有可能会彼此抵接。换言之,第一制动器机构有可能进行动作。
然而,在本阻尼装置中,由于在第一螺旋弹簧的内部配置有第一抵接缓和部件,因此,由于该第一抵接缓和部件的作用,第一制动器机构不易动作。而且,即便第一制动器机构进行了动作,也可以通过第一抵接缓和部件降低第一制动器机构的运转声。也就是说,在本阻尼装置中,可以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阻尼装置,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阻尼装置中,第一抵接缓和部件是弹性部件。当第二旋转部件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不足第一制动器机构进行动作的旋转角度时,第一抵接缓和部件可在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任一旋转部件与中间部件之间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旋转部件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不足上述旋转角度时,第一抵接缓和部件在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任一旋转部件与中间部件之间被压缩。这样,在第一制动器机构动作之前,第一抵接缓和部件被压缩,因此,可以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旋转角度”为实数,因此,准确地说,其被解释为“旋转角度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阻尼装置,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阻尼装置中,第一抵接缓和部件是用树脂制成的弹性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抵接缓和部件由树脂制成,因此,在第一抵接缓和部件压缩时,第一抵接缓和部件本身不会发出运转声。因此,可以确实地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阻尼装置,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阻尼装置中,还包括第二制动器机构和第二抵接缓和部件。第二制动器机构通过使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另一个旋转部件与中间部件抵接,从而停止第二螺旋弹簧的动作。第二抵接缓和部件移动自如地配置在第二螺旋弹簧的内部,并可在第二螺旋弹簧的动作过程中缓和第二制动器机构中的抵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突然向第一旋转部件输入大的扭矩,则压缩第二螺旋弹簧的两个部件(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另一旋转部件与中间部件)有可能会彼此抵接。换言之,第二制动器机构有可能进行动作。
然而,在本阻尼装置中,由于在第二螺旋弹簧的内部配置有第二抵接缓和部件,因此,由于该第二抵接缓和部件的作用,第二制动器机构不易动作。而且,即便第二制动器机构进行了动作,也可以通过第二抵接缓和部件降低第二制动器机构的运转声。也就是说,在本阻尼装置中,可以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阻尼装置,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阻尼装置中,第二抵接缓和部件是弹性部件。当第二旋转部件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不足第二制动器机构进行动作的旋转角度时,第二抵接缓和部件可在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另一旋转部件与中间部件之间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二旋转部件相对于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不足上述旋转角度时,第二抵接缓和部件在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另一旋转部件与中间部件之间被压缩。这样,在第二制动器机构动作之前,第二抵接缓和部件被压缩,因此,可以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阻尼装置,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阻尼装置中,第二抵接缓和部件是用树脂制成的弹性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抵接缓和部件由树脂制成,因此,在第二抵接缓和部件压缩时,第二抵接缓和部件本身不会发出运转声。因此,可以确实地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降低阻尼装置的运转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飞轮组件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截面图。
图3是飞轮组件的扭转特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通过图1和图2,对飞轮组件1(阻尼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飞轮组件1是用于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至变速器的装置。
飞轮组件1包括:输入板2(第一旋转部件的一例)、输出板3(第二旋转部件的一例)、低刚性弹簧51(第一螺旋弹簧的一例)、高刚性弹簧61(第二螺旋弹簧的一例)、支撑板4(中间部件的一例)、第一制动器机构81、第二制动器机构85、第一缓冲部件71(第一抵接缓和部件的一例)、以及第二缓冲部件75(第二抵接缓和部件的一例)。输入板2、支撑板4、以及输出板3在内周侧、从发动机朝着变速器的轴向上,按输入板2、支撑板4、输出板3的顺序配置。
<输入板>
发动机的动力输入输入板2。输入板2上输入有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输入板2配置在发动机一侧。输入板2被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未图示)上。
输入板2具有第一板21、第二板22、以及连结部件23。第一板21配置在发动机一侧。在第一板21的内周部形成有用于将第一板21连结于发动机的连结部21a。
在连结部21a上设置有用于加强连结部21a的加强部件24。连结部21a例如是孔部,加强部件24例如是间隔件(spacer)。固定部件、例如固定螺栓(未图示)或铆钉插入通过孔部21a。详细而言,在孔部21a与固定螺栓或铆钉的头部之间配置有间隔件24的状态下使固定螺栓或铆钉插入通过孔部21a。由此,第一板21被固定于发动机的曲轴。
一对环形件25通过固定部件、例如铆钉26而固定于第一板21的外周部。在一环形件25的外周部形成有用于使输入板2(第一板21)始动的齿部21b。需要说明的是,齿部21b也可以一体形成于第一板21的外周部。
在第一板21上形成有多个窗部21c(参照图2)。详细而言,多个窗部21c、例如3个窗部沿圆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在第一板21上。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被配置于各窗部21c。低刚性弹簧51的端部经由弹簧座与各窗部21c的圆周方向的一端部抵接。而且,高刚性弹簧61的端部经由弹簧座与各窗部21c的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抵接。
第二板22在变速器一侧与第一板21相对地配置。详细而言,第二板22与第一板21在轴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第二板22的外周部通过连结部件23而固定于第一板21。由此,第二板22可与第一板21一体地旋转。
在第二板22上形成有多个窗部22a。详细而言,多个窗部22a、例如3个窗部沿圆周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形成于第二板22。第二板22的各窗部22a与第一板21的各窗部21c在轴向上相对地配置。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被配置于各窗部22a。低刚性弹簧51的端部经由弹簧座与各窗部22a的圆周方向的一端部抵接。而且,高刚性弹簧61的端部经由弹簧座与各窗部22a的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抵接。
连结部件23是连结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部件。具体而言,在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在轴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的状态下,连结部件23、例如铆钉将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连结。
而且,连结部件23在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之间能够与支撑板4抵接。由此,支撑板4的旋转被限制。具体而言,可与支撑板4抵接的连结部件23是在圆周方向上配置于支撑板4(后述的旋转限制部44)的两侧的连结部件2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中,只对可与支撑板4抵接的连结部件23标注了标号。
如上所述,低刚性弹簧51的端部经由弹簧座与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各窗部21c、22a的一端部抵接。而且,高刚性弹簧61的端部经由弹簧座与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各窗部21c、22a的另一端部抵接。在下文中,将低刚性弹簧51所抵接的各窗部21c、22a的一端部描述为“第一按压部27”,将高刚性弹簧61所抵接的各窗部21c、22a的另一端部描述为“第二按压部28”。
<输出板>
输出板3将发动机的动力向变速器输出。输出板3配置成可相对于输入板2旋转。输出板3固定在连结于变速器的输出轴(未图示)上。
输出板3具有圆筒部31、圆环部32、第一抵接部33、以及第三按压部34。圆筒部31固定在连结于变速器的输出轴(未图示)上。圆环部32一体地形成于圆筒部31的外周。第一抵接部33设置于圆环部32的外周部。第一抵接部33可抵接于支撑板4(后述的第二抵接部42)。
第三按压部34对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中至少一方进行按压。第三按压部34是从圆环部32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部分,与圆环部32一体地形成。而且,在第三按压部34的外周部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延长部35。第一延长部35配置在低刚性弹簧51的外周侧和高刚性弹簧61的外周侧。具体而言,第一延长部35经由弹簧座配置于低刚性弹簧51的端部外周侧和高刚性弹簧61的端部外周侧。由此,第一延长部35限制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向外周侧移动。
<支撑板>
支撑板4与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卡合。支撑板4将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串联地连结。
支撑板4具有圆环状的主体部41(参照图2)、第二抵接部42、卡合部43、和旋转限制部44。主体部41配置于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的内周侧。第二抵接部42设置于主体部41的外周部。第二抵接部42可抵接于输出板3。详细而言,第二抵接部42在圆周方向上与输出板3的第一抵接部33相对地配置。第二抵接部42可抵接于输出板3的第一抵接部33。
卡合部43配置在低刚性弹簧51与高刚性弹簧61之间。卡合部43与低刚性弹簧51的端部和高刚性弹簧61的端部卡合。详细而言,卡合部43经由弹簧座与低刚性弹簧51的端部和高刚性弹簧61的端部卡合。卡合部43是从主体部41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部分,与主体部41一体地形成。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在圆周方向上并排配置。
而且,在卡合部43的外周部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延长部45。第二延长部45配置在低刚性弹簧51的外周侧和高刚性弹簧61的外周侧。具体而言,第二延长部45经由弹簧座配置于低刚性弹簧51的端部外周侧及高刚性弹簧61的端部外周侧。由此,第二延长部45限制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向外周侧移动。
旋转限制部44是限制支撑板4的旋转的部分。旋转限制部44设置于卡合部43。详细而言,旋转限制部44从卡合部43向径向外侧突出,一体地形成于卡合部43。旋转限制部44可抵接于输入板2的连结部件23。旋转限制部44通过抵接于输入板2的连结部件23而限制支撑板4的旋转。
<低刚性弹簧>
低刚性弹簧51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沿圆周方向被压缩。详细而言,低刚性弹簧51在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第一按压部27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被压缩。更详细而言,低刚性弹簧51在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第一按压部27与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之间被压缩。而且,低刚性弹簧51在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被压缩。
低刚性弹簧51与高刚性弹簧61串联配置。详细而言,低刚性弹簧51经由支撑板4,与高刚性弹簧61串联地配置。低刚性弹簧51的刚性比高刚性弹簧61的刚性小。这里,由于低刚性弹簧51与高刚性弹簧61串联配置、且低刚性弹簧51的刚性比高刚性弹簧61的刚性小,因此,当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被压缩时,低刚性弹簧51与高刚性弹簧61相比,收缩量更大。
<高刚性弹簧>
高刚性弹簧61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沿圆周方向被压缩。详细而言,高刚性弹簧61在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第二按压部28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被压缩。更详细而言,高刚性弹簧61在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第二按压部28与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之间被压缩。而且,高刚性弹簧61在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被压缩。
高刚性弹簧61与低刚性弹簧51串联配置。详细而言,高刚性弹簧61经由支撑板4,与低刚性弹簧51串联地配置。高刚性弹簧61的刚性比低刚性弹簧51的刚性小。这里,由于高刚性弹簧61与低刚性弹簧51串联地配置、且高刚性弹簧61的刚性比低刚性弹簧51的刚性小,因此,当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被压缩时,高刚性弹簧61与低刚性弹簧51相比,收缩量更小。
<第一制动器机构>
第一制动器机构81通过使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抵接,从而停止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
详细而言,在输入板2向第一方向(图1的R1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第一制动器机构81通过使支撑板4与输出板3抵接,从而停止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另一方面,在输入板2向第二方向(图1的R2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第一制动器机构81通过使输入板2与支撑板4抵接,从而停止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
更详细而言,第一制动器机构81由输出板3的第一抵接部33和支撑板4的第二抵接部42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入板2向第一方向(图1的R1方向)旋转而支撑板4的第二抵接部42(图1的42a)、即位于低刚性弹簧51的内周侧的第二抵接部42抵接于输出板3的(与该第二抵接部42)相对的第一抵接部33(图1的33a)时,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停止。
而且,第一制动器机构81由输入板2的连结部件23和支撑板4的旋转限制部44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入板2向第二方向(图1的R2方向)旋转而输入板2的连结部件23(图1的23a)、即配置于各低刚性弹簧51的外周侧的连结部件23抵接于支撑板4的各旋转限制部44时,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即停止。
<第二制动器机构>
第二制动器机构85通过使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另一方与支撑板4抵接,从而停止高刚性弹簧61的动作。
详细而言,在输入板2向第一方向(图1的R1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第二制动器机构85通过使输入板2与支撑板4抵接,从而停止高刚性弹簧61的动作。另一方面,在输入板2向第二方向(图1的R2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第二制动器机构85通过使支撑板4与输出板3抵接,从而停止高刚性弹簧61的动作。
更详细地说,第二制动器机构85由输入板2的连结部件23和支撑板4的旋转限制部44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入板2向第一方向(图1的R1方向)旋转而输入板2的连结部件23(图1的23b)、即配置于各高刚性弹簧的外周侧的连结部件23抵接于支撑板4的旋转限制部44时,高刚性弹簧61的动作停止。
而且,第二制动器机构85具有输出板3的第一抵接部33、和支撑板4的第二抵接部42。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入板2向第二方向(图1的R2方向)旋转而支撑板4的第二抵接部42(图1的42b)、即位于高刚性弹簧61的内周侧的第二抵接部42抵接于输出板3的(与该第二抵接部42)相对的第一抵接部33(图1的33b)时,高刚性弹簧61的动作停止。
<第一缓冲部件>
第一缓冲部件71可在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过程中缓和第一制动器机构81的动作。第一缓冲部件71是弹性部件。具体而言,第一缓冲部件71是用树脂制成的弹性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扭转角度”这一表述有时用于表示“扭转角度的绝对值”。
第一缓冲部件71移动自如地配置在低刚性弹簧51的内部。在输出板3相对于输入板2的扭转角度θ(旋转角度的一例)为规定的第一角度θ1(参照图3)以上的情况下,第一缓冲部件71可在低刚性弹簧51的内部压缩。该规定的第一角度θ1小于第一制动器机构81进行动作的扭转角度θ2(参照图3)。
详细而言,在输出板3相对于输入板2的扭转角度θ在规定的第一角度θ1以上且小于第一制动器机构81进行动作的扭转角度θ2的情况下,第一缓冲部件71可在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之间压缩。例如,第一缓冲部件71可在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第一按压部27与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之间压缩。而且,第一缓冲部件71可在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压缩。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的第一角度θ1是比第一制动器机构81进行动作的扭转角度θ2小的角度。
在上述状态下,即便突然向输入板2输入大的扭矩,由于第一缓冲部件71的作用,第一制动器机构81也难以动作。而且,在第一制动器机构81的动作时,由于第一缓冲部件71的作用,第一制动器机构81的运转声也被降低。
<第二缓冲部件>
第二缓冲部件75可在高刚性弹簧61的动作过程中缓和第二制动器机构85的动作。第二缓冲部件75是弹性部件。具体而言,第二缓冲部件75是用树脂制成的弹性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中,“扭转角度”这一表述有时用于表示“扭转角度的绝对值”。
第二缓冲部件75移动自如地配置在高刚性弹簧61的内部。在输出板3相对于输入板2的扭转角度θ为规定的第二角度θ3(参照图3)以上的情况下,第二缓冲部件75可在高刚性弹簧61的内部压缩。该规定的第二角度θ3小于第二制动器机构85进行动作的扭转角度θ4。
详细而言,在输出板3相对于输入板2的扭转角度θ为规定的第二角度θ3以上且小于第二制动器机构85进行动作的扭转角度θ4的情况下,第二缓冲部件75可在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之间压缩。例如,第二缓冲部件75可在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的第二按压部28与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之间压缩。而且,第二缓冲部件75可在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压缩。需要说明的是,规定的第二角度θ3是比第二制动器机构85进行动作的扭转角度θ4小的角度。
在上述状态下,即便突然向输入板2输入大的扭矩,由于第二缓冲部件75的作用,第二制动器机构85也难以动作。而且,在第二制动器机构85的动作时,由于第二缓冲部件75的作用,第二制动器机构85的运转声也被降低。
<飞轮组件的动作>
通过图3,对飞轮组件1的动作(扭转特性)进行说明。图3的横轴是扭转角度θ,图3的纵轴是扭矩。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飞轮组件1具有三套弹簧组、即、具有由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串联配置而成的三套弹簧组。一套弹簧组由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构成。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重点放在一套弹簧组51、61上进行说明。
·正侧的扭转特性
首先,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飞轮组件1,输入板2相对于输出板3开始沿第一方向(图1的R1方向)旋转。于是,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的压缩开始。
于是,高刚性弹簧61和低刚性弹簧51经由支撑板4而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压缩。详细而言,高刚性弹簧61经由弹簧座而在输入板2的第二按压部28与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之间压缩。而且,低刚性弹簧51经由弹簧座而在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压缩。由此,形成图3中的第一级的扭转刚性K1。
接下来,如果扭转角度θ增大,则低刚性弹簧51内部的第一缓冲部件71可抵接于弹簧座。这时的扭转角度θ为θ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缓冲部件71经由弹簧座而可在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压缩。即,在这种情况下,低刚性弹簧51和第一缓冲部件71被压缩。由此,形成图3中的第二级的扭转刚性K2。
如果在该状态下扭转角度θ进一步增大并达到θ2,则第一制动器机构81进行动作。详细而言,在低刚性弹簧51的内周侧,支撑板4的第二抵接部42抵接于输出板3的第一抵接部33。由此,低刚性弹簧51变得不能进行动作。
接下来,当扭转角度θ进一步增大时,只有高刚性弹簧61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压缩。详细而言,高刚性弹簧61经由弹簧座而在输入板2的第二按压部28与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之间压缩。由此,形成图3中的第三级的扭转刚性K3。
接下来,如果扭转角度θ增大,则高刚性弹簧61内部的第二缓冲部件75可与弹簧座抵接。这时的扭转角度θ为θ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缓冲部件75经由弹簧座而可在输入板2的第二按压部28与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之间压缩。即,在这种情况下,高刚性弹簧61和第二缓冲部件75被压缩。由此,形成图3中的第四级的扭转刚性K4。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扭转角度θ进一步增大,则第二制动器机构85进行动作。详细而言,输入板2的连结部件23、即配置于高刚性弹簧61的外周侧的连结部件23抵接于支撑板4的旋转限制部44。由此,高刚性弹簧61变得不能进行动作。这种状态是扭转角度θ达到了最大扭转角度θ4的状态。
·负侧的扭转特性
由于负侧的扭转特性实质上与正侧的扭转特性相同,因此,在此用图3进行说明。即,如果将图3的扭转角度θ考虑为绝对值,则图3为表示负侧的扭转特性的图。
首先,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飞轮组件1,输入板2相对于输出板3开始向第二方向(图1的R2方向)旋转。于是,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的压缩开始。
于是,高刚性弹簧61和低刚性弹簧51经由支撑板4而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压缩。详细而言,低刚性弹簧51经由弹簧座而在输入板2的第一按压部27与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之间压缩。而且,高刚性弹簧61经由弹簧座而在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压缩。由此,形成图3中的第一级的扭转刚性K1。
接下来,如果扭转角度θ增大,则低刚性弹簧51内部的第一缓冲部件71可与弹簧座抵接。这时的扭转角度θ为θ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缓冲部件71经由弹簧座而可在输入板2的第一按压部27与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之间压缩。即,在这种情况下,低刚性弹簧51和第一缓冲部件71被压缩。由此,形成图3中的第二级的扭转刚性K2。
如果在该状态下扭转角度θ进一步增大并达到θ2,则第一制动器机构81进行动作。详细而言,输入板2的连结部件23、即配置于低刚性弹簧51的外周侧的连结部件23抵接于支撑板4的旋转限制部44。由此,低刚性弹簧51变得不能进行动作。
接着,当扭转角度θ进一步增大时,只有高刚性弹簧61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压缩。详细而言,高刚性弹簧61经由弹簧座而在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压缩。由此,形成图3中的第三级的扭转刚性K3。
接着,如果扭转角度θ增大,则高刚性弹簧61内部的第二缓冲部件75可与弹簧座抵接。这时的扭转角度θ为θ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缓冲部件75经由弹簧座而可在支撑板4的卡合部43与输出板3的第三按压部34之间压缩。即,在这种情况下,高刚性弹簧61和第二缓冲部件75被压缩。由此,形成图3中的第四级的扭转刚性K4。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扭转角度θ进一步增大,则第二制动器机构85进行动作。详细而言,在高刚性弹簧61的内周侧,支撑板4的第二抵接部42抵接于输出板3的第一抵接部33。由此,高刚性弹簧61变得不能进行动作。这种状态是扭转角度θ达到了最大扭转角度θ4的状态。
<特征>
(1)本阻尼装置包括:输入板2、输出板3、低刚性弹簧51、高刚性弹簧61、支撑板4、第一制动器机构81、以及第一缓冲部件71。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输入板2。输出板3被配置成可相对于输入板2旋转。低刚性弹簧51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被压缩。高刚性弹簧61的刚性比低刚性弹簧51高,其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被压缩。
支撑板4与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卡合。支撑板4将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串联连结。第一制动器机构81通过使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抵接,从而使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停止。第一缓冲部件71移动自如地配置于低刚性弹簧51的内部,其可在低刚性弹簧51的动作过程中缓和第一制动器机构81中的抵接。
在本阻尼装置中,当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输入板2时,该动力被依次传递至输入板2、支撑板4、输出板3。在该动力的传递路径中,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经由支撑板4而在输入板2与输出板3之间压缩。
这里,由于低刚性弹簧51和高刚性弹簧61被串联连结、且低刚性弹簧51的刚性低于高刚性弹簧61的刚性,因此,低刚性弹簧51比高刚性弹簧61更会收缩。因此,如果突然向输入板2输入大的扭矩,则有可能使压缩低刚性弹簧51的二个部件(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彼此抵接。也就是说,第一制动器机构81有可能进行动作。
然而,在本阻尼装置中,由于在低刚性弹簧51的内部配置有第一缓冲部件71,因此,由于该第一缓冲部件71的作用,第一制动器机构81不易进行动作。而且,即便第一制动器机构81进行了动作,由于第一缓冲部件71的作用,也能降低第一制动器机构81的运转声。也就是说,本阻尼装置中可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2)本阻尼装置中,第一缓冲部件71是弹性部件。当输出板3相对于输入板2的扭转角度θ小于第一制动器机构81进行动作的扭转角度θ2时,第一缓冲部件71可在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之间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出板3相对于输入板2的扭转角度θ小于上述扭转角度θ2时,第一缓冲部件71在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之间被压缩。这样,在第一制动器机构81进行动作之前,第一缓冲部件71被压缩,因此,可以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3)在本阻尼装置中,第一缓冲部件71是树脂制的弹性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缓冲部件71用树脂制成,因此,在第一缓冲部件71压缩时,第一缓冲部件71本身不会发出运转声。因此,可以可靠地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4)本阻尼装置还包括第二制动器机构85和第二缓冲部件75。第二制动器机构85通过使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抵接,从而使高刚性弹簧61的动作停止。第二缓冲部件75移动自如地配置在高刚性弹簧61的内部,其可在高刚性弹簧61的动作过程中缓和第二制动器机构85中的抵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突然向输入板2输入大的扭矩,则压缩高刚性弹簧61的二个部件(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有可能彼此抵接。也就是说,第二制动器机构85有可能会进行动作。
然而,本阻尼装置中,在高刚性弹簧61的内部配置有第二缓冲部件75,因此,由于该第二缓冲部件75的作用,第二制动器机构85不易进行动作。而且,即便第二制动器机构85进行了动作,由于第二缓冲部件75的作用,也可以降低第二制动器机构85的运转声。也就是说,在本阻尼装置中,可以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5)本阻尼装置中,第二缓冲部件75是弹性部件。在输出板3相对于输入板2的扭转角度θ小于第二制动器机构85进行动作的扭转角度θ4的情况下,第二缓冲部件75可在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任一方与支撑板4之间压缩。
在这种情况下,当输出板3相对于输入板2的扭转角度θ小于上述扭转角度θ4时,第二缓冲部件75在输入板2和输出板3中另一方与支撑板4之间被压缩。这样,在第二制动器机构85进行动作之前,第二缓冲部件75被压缩,因此,可以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6)本阻尼装置中,第二缓冲部件75是树脂制的弹性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缓冲部件75用树脂制成,因此,在第二缓冲部件75压缩时,第二缓冲部件75本身不会发出运转声。因此,可以可靠地降低装置动作时的运转声。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可以有各种变形和更改。
(A)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缓冲部件71配置在低刚性弹簧51的内部、而第二缓冲部件75配置在高刚性弹簧61的内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替代地,也可以只将第一缓冲部件71配置在低刚性弹簧51的内部。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能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阻尼装置。
符号说明
1   飞轮组件
2   输入板
3   输出板
4   支撑板
51   低刚性弹簧
61   高刚性弹簧
71   第一缓冲部件
75   第二缓冲部件
81   第一制动器机构
85   第二制动器机构

Claims (6)

1.一种阻尼装置,包括:
第一旋转部件,发动机的动力被输入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第二旋转部件,配置成能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旋转;
第一螺旋弹簧,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之间被压缩;
第二螺旋弹簧,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之间被压缩,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刚性高于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刚性;
中间部件,与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和所述第二螺旋弹簧卡合,并将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和所述第二螺旋弹簧串联连结;
第一制动器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中的任一个旋转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抵接,从而停止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动作;以及
第一抵接缓和部件,移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内部,能够在所述第一螺旋弹簧的动作过程中缓和所述第一制动器机构中的所述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抵接缓和部件是弹性部件,
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制动器机构进行动作的旋转角度时,所述第一抵接缓和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中的任一个旋转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抵接缓和部件是用树脂制成的弹性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装置,还包括:
第二制动器机构,通过使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中的另一个旋转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抵接,从而停止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动作;以及
第二抵接缓和部件,移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内部,能够在所述第二螺旋弹簧的动作过程中缓和所述第二制动器机构中的所述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抵接缓和部件是弹性部件,
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制动器机构进行动作的旋转角度时,所述第二抵接缓和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中的另一个旋转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抵接缓和部件是用树脂制成的弹性部件。
CN201510084338.4A 2014-02-27 2015-02-16 阻尼装置 Active CN104879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7396A JP6559399B2 (ja) 2014-02-27 2014-02-27 ダンパー装置
JP2014-037396 2014-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9438A true CN104879438A (zh) 2015-09-02
CN104879438B CN104879438B (zh) 2019-01-11

Family

ID=53881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4338.4A Active CN104879438B (zh) 2014-02-27 2015-02-16 阻尼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99186B2 (zh)
JP (1) JP6559399B2 (zh)
CN (1) CN10487943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5193A (zh) * 2014-12-25 2015-04-29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扭转减振器
CN108138902A (zh) * 2015-10-30 2018-06-08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减振装置
CN109312817A (zh) * 2016-08-26 2019-02-05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车辆用减振器装置
CN111425556A (zh) * 2019-01-10 2020-07-1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7661B (zh) * 2016-05-20 2017-05-24 河海大学 可串联组装的频率可调的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
JP2019052727A (ja) * 2017-09-15 2019-04-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7236889B2 (ja) 2019-03-15 2023-03-10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装置
JP7267046B2 (ja) 2019-03-15 2023-05-01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装置
JP7227804B2 (ja) 2019-03-15 2023-02-22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装置
JP7267045B2 (ja) 2019-03-15 2023-05-01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装置
TWI690055B (zh) * 2019-07-01 2020-04-01 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KR102585156B1 (ko) * 2021-08-19 2023-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밸브 액튜에이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7710A (en) * 1991-08-30 1994-05-03 Fichtel & Sachs Ag Two-mass flywheel
JPH10213204A (ja) * 1996-11-26 1998-08-11 Exedy Corp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ダンパー
US20030192757A1 (en) * 2002-04-12 2003-10-16 Soon-Jae Hong Apparatus for damping vibrations
US20120252588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Kojima Co., Ltd. Torque fluctuation absorber
CN203214761U (zh) * 2010-07-21 2013-09-2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扭矩变动吸收装置
CN103502682A (zh) * 2011-03-08 2014-01-08 离合器实业有限公司 具有阻尼弹簧的摩擦离合器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4704B (en) * 1983-08-10 1986-11-1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Spring-type clutch disk
FR2560328B1 (fr) * 1984-02-23 1987-03-20 Valeo Dispositif amortisseur de torsion notamment pour disque de friction d'embraya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H0326341Y2 (zh) * 1986-10-15 1991-06-07
JP2598472Y2 (ja) * 1991-12-16 1999-08-09 株式会社ユニシアジェックス 動力伝達装置
JP4455858B2 (ja) * 2003-09-30 2010-04-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ーションダンパ
JP5639911B2 (ja) 2011-01-31 2014-12-10 ヴァレオユニシア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株式会社 捩りダン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7710A (en) * 1991-08-30 1994-05-03 Fichtel & Sachs Ag Two-mass flywheel
JPH10213204A (ja) * 1996-11-26 1998-08-11 Exedy Corp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ダンパー
US20030192757A1 (en) * 2002-04-12 2003-10-16 Soon-Jae Hong Apparatus for damping vibrations
CN203214761U (zh) * 2010-07-21 2013-09-2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扭矩变动吸收装置
CN103502682A (zh) * 2011-03-08 2014-01-08 离合器实业有限公司 具有阻尼弹簧的摩擦离合器盘
US20120252588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Kojima Co., Ltd. Torque fluctuation absorber
JP2012211669A (ja) * 2011-03-31 2012-11-01 Aisin Seiki Co Ltd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5193A (zh) * 2014-12-25 2015-04-29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扭转减振器
CN108138902A (zh) * 2015-10-30 2018-06-08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减振装置
US10648532B2 (en) 2015-10-30 2020-05-12 Exedy Corporation Damper device
CN108138902B (zh) * 2015-10-30 2020-05-15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减振装置
CN109312817A (zh) * 2016-08-26 2019-02-05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车辆用减振器装置
CN111425556A (zh) * 2019-01-10 2020-07-1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减振装置
CN111425556B (zh) * 2019-01-10 2023-02-17 株式会社爱信 减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61371A (ja) 2015-09-07
US9599186B2 (en) 2017-03-21
JP6559399B2 (ja) 2019-08-14
CN104879438B (zh) 2019-01-11
US20150240909A1 (en) 2015-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9438A (zh) 阻尼装置
CN104879440A (zh) 阻尼装置
US9518631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11674553B2 (en) Torsion damping device with main damper and additional damper
JP2015128981A (ja) 操舵装置
WO2014185148A1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US8454446B2 (en) Damper mechanism
CN103124864A (zh) 固定到涡轮上的螺旋弹簧缓冲减震器
US8863892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with arc spring and end cap
JP5543527B2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WO2014167955A1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用のロ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4879439A (zh) 阻尼装置
JP6714420B2 (ja) ダンパ装置
JP2017514078A (ja) 自動車用のトルク伝達装置
CN107013622A (zh) 上支撑件用的缓冲体
US10352396B2 (en) Damper device
JP6679359B2 (ja) スプリング組立体、及びスプリング組立体を備えるダンパ装置。
CN208935305U (zh) 液力联接装置
JP2014228124A (ja) クラッチディスク
JP6810562B2 (ja) ダンパ装置
JP2016027277A (ja) ダンパ装置
CN107208709A (zh) 减震片组件
JP6701004B2 (ja) ギアダンパ
JP2019049305A (ja) ダンパ
JP2015031357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