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1348A -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1348A
CN104871348A CN201380045376.8A CN201380045376A CN104871348A CN 104871348 A CN104871348 A CN 104871348A CN 201380045376 A CN201380045376 A CN 201380045376A CN 104871348 A CN104871348 A CN 104871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battery composite
preparation
predecessor
manga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53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1348B (zh
Inventor
李文超
林翔斌
谢瀚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Lithium Electrochemi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tish Gayman Islands Shanglika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tish Gayman Islands Shanglika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tish Gayman Islands Shanglika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71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1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1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45Phosphates containing plural metal, or metal and ammo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5/00Phosphorus; Compounds thereof
    • C01B25/16Oxyacids of phosphorus; Salts thereof
    • C01B25/26Phosphates
    • C01B25/38Condensed phosphates
    • C01B25/42Pyro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5/00Compounds of mangane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08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20Two-dimensional structures
    • C01P2002/22Two-dimensional structures layered hydroxide-type, e.g. of the hydrotalcite-ty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42Magnetic proper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磷酸、碳酸锰、水以及第一反应物,磷酸的化学式为H3PO4;以碳酸锰、磷酸与水进行反应,以生成第一生成物;煅烧第一生成物以生成前驱物,前驱物为焦磷酸锰,化学式为Mn2P2O7;以及以前驱物与至少第一反应物进行反应,再煅烧反应的混合物,以生成电池复合材料,其可有效减少氧化还原反应的次数以增进工艺稳定性,进而降低工艺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能源的持续短缺, 造成石油价格高居不下, 以及近年来环保意识逐渐抬头, 因此目前相关产业最关心的议题莫过于如何提供环保、干净又不失效能的能源。在各种替 代性的能源中, 化学电池是目前业界积极研发的技术。 随着相关产业持续投入研发, 不但 使电池的技术不断精进、 提升, 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 例如消费性电子产品、 医 疗器材、 电动脚踏车、 电动机车、 电动汽车以及电动巴士等。
其中, 又以磷酸锂盐 (LiMP04, 其中 M可为任何金属例如: 铁、 钴、 锰等)复合材料 电池, 因为不会有爆炸的危险, 且具有大电流、 循环寿命长等优点, 故广为市场所接受, 以取代铅酸、 镍氢、 镍镉等低功率、 高污染的传统电池。 经过多年研发, 更开发出了纳米 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盐化合物 (LMP-NCO)电池, 其系藉由含有锂、磷与金属或金属 化合物之前驱物所形成的单一不可分割化合物, 并且是一种非掺杂也非涂布型态的材料, 可大幅改善传统磷酸锂盐材料导电率较低及杂质多的问题,且价格较传统磷酸锂盐材料便 宜, 具有较佳的市场竞争力, 遂成为目前市场的主流。
然而, 目前应用于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多透过磷酸 铁 (FeP04)、 氢氧化锂 (LiOH)以及碳酸锂 (Li2C03)等化合物进行反应而制备, 由于氢氧化锂 原料成本较高, 且制备时须使用较多磷酸铁原料, 并耗费较多时间进行原料研磨, 使得电 池的单位时间及金钱成本连带提高, 再加上该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 故对工艺 pH值相 当敏感, 更会连带造成原料粘滞, 进而导致工艺管路堵塞, 且由于酸碱中和伴随吸、 放热 现象, 使工艺温度无法稳定控制, 进一步提高工艺的操作难度。
虽然已有部分方法改而采用锰以取代铁, 然由于在制造过程中需经多次氧化还原反 应, 造成工艺稳定性不足, 且于磷酸锂锰制备过程中若采用氢氧化锂, 会造成工艺 pH值 上升, 进而导致碳包覆效果不佳并影响产品表现。 此外, 前述各种制备方法于工艺中尚须 经过多次原料移槽动作, 导致原料可能造成污染的风险, 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因此, 如何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 提升产品品质, 降低原料、 时间成本以及工艺 操作难度, 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以解决已知电池 制备所需原料及时间成本较高, 且酸碱中和反应造成工艺 pH值敏感、 管路堵塞及温度控 制不易, 氧化还原反应造成工艺稳定性不足, 以及多次原料移槽导致污染等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反应产生 的前驱物来制备电池复合材料, 可有效减少氧化还原反应的次数以增进工艺稳定性, 进而 降低工艺操作难度。 同时, 亦可达到大幅缩短研磨所需时间, 进而降低单位时间及金钱成 本, 以及降低工艺 pH值敏感性、避免原料粘滞及管路堵塞且能稳定控制工艺温度等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工艺中采 用碳酸锂取代氢氧化锂, 可使工艺 pH值较为稳定, 以加强碳包覆的效果, 并达到增进产 品表现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至少包 括步骤: (a)提供磷酸、 碳酸锰、 水以及第一反应物, 该磷酸的化学式为 ¾P04; (b)以该碳 酸锰、 该磷酸与该水进行反应, 以生成第一生成物; (c)煅烧该第一生成物以生成前驱物, 该前驱物为焦磷酸锰, 化学式为 Mn2P207 ; 以及 (d)以该前驱物与至少该第一反应物进行反 应, 再煅烧反应的混合物, 以生成该电池复合材料。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电池复合材料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至少包括步骤: 以在溶液中释放磷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与锰进行反应, 以生成第一生成物; 以及热处理该第一生成物以生成前驱物, 该前驱物为焦磷酸锰, 化学式为 Mn2P207
为达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至少包 括步骤: 以 Mn2P207为前驱物, 并以该前驱物与至少第一反应物进行反应, 再煅烧反应的 混合物, 以生成电池复合材料, 其中该电池复合材料为磷酸锂锰、 磷酸锂铁锰、 纳米金属 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锰化合物或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铁锰化合物。 附图说明
图 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细部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另一细部流程图。
图 4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前驱物的 X光衍射分析图。
图 5 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前驱物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 图。
图 6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电池复合材料成品的 X光衍射分析 图。
图 7 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电池复合材料成品的扫描式电子 显微镜分析图。
图 8 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电池复合材料成品制成的钮扣型 电池的充放电性图。
图 9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另一电池复合材料成品的 X光衍射 分析图。
图 10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另一电池复合材料成品的扫描式 电子显微镜分析图。
图 11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另一电池复合材料成品制成的钮 扣型电池的充放电性图。
图 12A、 图 12B及图 12C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金属氧 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锰化合物 (LMP-NCO)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图。
图 13A、 图 13B及图 13C为根据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金属氧 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铁锰化合物 (LFMP-NCO)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图。
其中,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S100-S400: 步骤
S301-S303: 步骤
S401-S404: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 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 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 且其中的说明及 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 而非架构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 1,其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如图 1所示, 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首先, 如步骤 S100所示, 提供磷酸、 碳 酸锰、 水以及第一反应物, 其中磷酸的化学式为 H3P04。 于一些实施例中, 第一反应物可 为碳酸锂 (化学式为 Li2C03)或其他带有锂原子的化合物, 或数种含锂化合物的混合物, 但 不以此为限。
其次, 如步骤 S200所示, 以磷酸与水进行反应, 以生成第一生成物, 且根据本发明 的构想, 步骤 S200优选是以第一定量的水溶解第二定量的磷酸及第三定量的碳酸锰, 并 持续搅拌第一时间, 以生成第一生成物。 其中, 第一时间可为但不限于 24小时, 第二定 量及第三定量的重量比例实质上约为 1 比 1, 例如第二定量为 462.7克, 第三定量为 460 克, 此时第一定量优选为 3.2升。 换言之, 步骤 S200以 3.2升的水溶解 462.7克的磷酸以 及 460克的碳酸锰, 并持续搅拌 24小时, 以生成第一生成物, 但不以此为限。 此外, 根 据本发明的构思,第一生成物亦可以其他于混合后在溶液中释放磷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与锰 进行反应而得, 然亦不以此为限。
然后, 如步骤 S300所示, 煅烧自步骤 S200中取得的第一生成物后生成前驱物, 该前 驱物为焦磷酸锰, 化学式为 Mn2P207
最后, 如步骤 S400所示, 以前驱物与第一反应物进行反应, 再煅烧反应的混合物, 以生成电池复合材料, 例如磷酸锂锰 (LiMnP04, LMP) o 其中应当被理解的是, 于此步骤 S400 中, 以前驱物与至少第一反应物进行反应, 当不限于如前述以前驱物与第一反应物 进行反应, 抑或以前驱物与该第一反应物及一第二反应物进行反应, 例如第一反应物为碳 酸锂, 第二反应物为包含两个结晶水的磷酸铁 (化学式为 FeP04 * 2H20), 再煅烧反应的混 合物, 以生成电池复合材料, 例如磷酸锂铁锰 (LiMnxFei_xP04, x>0,LFMP)。
于步骤 S200或步骤 S400中, 亦可加入金属氧化物, 如 V205、 Ti02、 MgO等, 则可 得含有金属氧化物的 LiMnP04或含有金属氧化物的 LiMnxFei_xP0^4料, 该含有金属氧化 物的 LiMnP04材料可称为 "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锰化合物 (LMP-NCO)" , 且 该含有金属氧化物的 LiMnxFei_xP04材料可称为 "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铁锰化 合物 (LFMP-NCO)" 。
由此可见, 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通过反应产生的前驱物与碳酸锂进行反 应以制备电池复合材料, 使得加入锂盐时可减少必要的氧化还原反应次数, 以增进工艺稳 定性, 进而降低工艺操作难度。 同时, 亦可达到大幅缩短研磨所需时间, 进而降低单位时 间及金钱成本, 以及降低工艺 pH值敏感性、 避免原料粘滞及管路堵塞且能稳定控制工艺 温度等功效。 此外, 藉由工艺中采用碳酸锂取代常用的氢氧化锂, 可使工艺 pH值较为稳 定, 以加强碳包覆的效果, 并达到增进产品表现的功效。
请参阅图 2并配合图 1,其中图 2为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细部流程图。 如图 1及图 2所示, 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步骤 S300的细部流程包括步骤: 如步骤 S301所示, 添加分散剂至第一生成物; 接着, 如步骤 S302所示, 以第一转速进行 第二时间的研磨动作, 以得到前驱物溶液。 其中第一转速为每分钟 450至 650转 (450〜650 rpm), 且第二时间为 1小时。
简言之, 步骤 S302优选实施例为: 以每分钟 450至 650转的转速进行 1小时的研磨 动作, 然不以此为限。 而后, 如步骤 S303所示, 对前驱物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动作及热处 理动作, 以得到干燥的前驱物, 即焦磷酸锰 (Mn2P207), 其中该热处理动作是于温度大于 380°C的氮气中进行至少 2小时的热处理, 但不以此为限。
至此, 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前驱物已制备完成, 以下将说明后续步骤
S400的细部流程。 请参阅图 4, 其为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又一细部流程图。 如图 4所示, 步骤 S401是将前驱物, 亦即 Mn2P207, 与至少第一反应物混合, 该第一反 应物可为碳酸锂或其他带有锂原子的化合物, 或数种含锂化合物的混合物; 紧接着, 如步 骤 S402 所示, 加入分散剂, 例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TritonX-100), 并进行喷雾造粒动 作; 然后, 如步骤 S403所示, 进行高温煅烧动作, 例如于温度介于 550°C至 750°C的氮 气环境中进行至少 8至 12小时的煅烧动作, 然不以此为限; 最后, 则如步骤 S404所示, 生成本发明欲制备的电池复合材料成品, 例如磷酸锂锰、 磷酸锂铁锰、 纳米金属氧化物共 晶体化磷酸锂锰化合物或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铁锰化合物。
以下将藉由数个示范性实施例辅助说明本发明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第一实施例
首先, 提供 460克的碳酸锰 (纯度 99%以上)、 462.7克的磷酸 (纯度 85%以上)、 3.2升 的去离子水以及 147.76克的碳酸锂, 并将碳酸锰、 磷酸及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反应 24小 时后,加入分散剂并使用研磨法进行研磨 (转速 450〜650rpm)—小时, 以得到 Mn2P207前驱 物溶液。 将此前驱物溶液进行喷雾干燥。 再将喷雾干燥后的成品置于陶瓷匣钵中, 在温度 380°C的氮气中煅烧至少 2小时。煅烧后得到的化合物,经 X光衍射 (X-ray Diffraction, XRD) 分析结果如图 4所示, 对照标准衍射图谱 (JCPDS Card)后, 确认其结构为 Mn2P207 ; 其表 面形貌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SEM)分析图则如图 5所示。
接着, 将前述得到的 283.84克 Mn2P207与 147.76克的碳酸锂、 30克果糖及 0.06克聚 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TritonX-100)加入纯水中, 经卧式砂磨机研磨, 得到 LiMnP04前驱物溶 液。 将此前驱物溶液进行喷雾干燥。 再将喷雾干燥后的前驱物置于陶瓷匣钵中, 在 550°C 至 750°C的氮气中煅烧 8至 12小时。 煅烧后得到的化合物, 经 X光衍射分析结果如图 6 所示, 确认其结构为磷酸锂锰 LiMnP04; 其表面形貌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SEM)分析图则 如图 7所示。
将前述步骤所得的 LiMnP04、 导电碳黑 Super P、 4百分比的粘结剂 (PVDF+NMP)以
8:1 :1的比例混合, 首先将 1克碳黑 (sp)与 25克粘结剂 (PVDF:NMP=40:960)混合 10分钟, 转速为 1200rpm, 随后添加 8克的 LiMnP04, 再混合 10分钟, 随后以刮刀涂布机, 将分 散完成的浆料涂布在铝基板上, 涂布厚度为 0.3毫米。 之后, 再将涂布完成的极片, 放入 烘箱中以 100°C烘干 1小时后取出, 并将其形成直径为 1.3厘米的圆形极板, 以锂金属当 做负极, 1摩尔分子浓度的 LiPF6与体积比为 1 :1的 EC及 DMC的混合物为电解液, 将其 制作成钮扣型电池 (Coin-Cell),利用充放电机进行 0.1库仑充放 2个循环以及 2库仑充放 2 个循环的电性测试, 测试结果如图 8所示, 其截止电压为 2至 4.5伏特。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的步骤 S200或步骤 S400中, 加入金属氧化物, 如 V205、 Ti02、 MgO 等, 则可形成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锰化合物的特征, 其余部分则与第一实施例 相同, 于此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将第一实施例中, 用以作为碳源的 30克果糖, 改以 12%乳糖取代, 其余部分则与第 一实施例相同, 于此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例
首先, 提供 460克的碳酸锰 (纯度 99%以上)、 462.7克的磷酸 (纯度 85%以上)、 3.2升 的去离子水、 147.76 克的碳酸锂以及 74.7 克的包含二个结晶水的磷酸铁 (化学式为 FeP04 - 2H20), 并将碳酸锰、 磷酸及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反应 24小时后, 加入分散剂并 使用研磨法进行研磨 (转速 450〜650rpm)—小时, 以得到 Mn2P207前驱物溶液。将此前驱物 溶液进行喷雾干燥。再将喷雾干燥后的成品置于陶瓷匣钵中, 在温度大于 380°C的氮气中 煅烧至少 2小时。 煅烧后得到的化合物经确认为 Mn2P207
接着, 将前述得到的前驱物 Mn2P207添加 227.1克, 并与 147.76克的碳酸锂以及 74.7 克的 FeP04 · 2H20、 30克果糖及 0.06克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TritonX-100)加入纯水中, 经卧式砂磨机研磨, 得到 LiMn。.8Fe。.2P04前驱物溶液。 将此前驱物溶液进行喷雾干燥。 再 将喷雾干燥后的前驱物置于陶瓷匣钵中, 在 550至 750°C的氮气中煅烧 8至 12小时。 煅 烧后得到的化合物, 经 X 光衍射分析结果如图 9 所示, 确认其结构为磷酸锂铁锰 LiMno.gFeo.2PO4; 其表面形貌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SEM)分析图则如图 10所示。
将前述步骤所得的 LiMnQ.8FeQ.2P04、导电碳黑 Super P、4百分比的粘结剂 (PVDF+NMP) 以 8.5:0.5:1的比例混合,首先将 0.5克碳黑 (sp)与 25克粘结剂 (PVDF:NMP=40:960)混合 10 分钟, 转速为 1200rpm, 随后添加 8.5克的 LiMnQ.8Feo.2P04, 再混合 10分钟, 随后以刮刀 涂布机, 将分散完成的浆料涂布在铝基板上, 涂布厚度为 0.3毫米。 之后, 再将涂布完成 的极片,放入烘箱中以 100°C烘干 1小时后取出,并将其形成直径为 1.3厘米的圆形极板, 以锂金属当做负极, 1摩尔分子浓度的 LiPF6与体积比为 3:7的 EC及 DMC的混合物为电 解液, 将其制作成钮扣型电池 (Coin-Cell), 利用充放电机进行 0.1库仑充放 2个循环以及 2 库仑充放 2个循环的电性测试, 测试结果如图 11所示, 其截止电压为 2.5至 4.5伏特。 第五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的步骤 S200或步骤 S400中, 加入金属氧化物, 如 V205、 Ti02、 MgO 等, 则可形成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铁锰化合物的特征, 其余部分则与第四实施 例相同, 于此不再赘述。 第六实施例
将第四实施例中, 用以作为碳源的 30克果糖, 改以 12%乳糖取代, 其余部分则与第 四实施例相同, 于此不再赘述。 第七实施例
将第四实施例中的锰与铁的比例进行调整, 并且达成不同比例的特性调整, 通常以
LiMnxFei_xP04, 且 x大于 0, 且 x优选为 0.2至 0.8。 其余部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 于此不 再赘述。 请参阅图 12A、 图 12B及图 12C, 其为以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 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锰化合物 (LMP-NCO)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图。 如图 12A、 图 12B及图 12C所示, 通过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 锰化合物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图, 于 5万倍倍率、 1万倍倍率及 1千倍倍率时的分析 影像分别显示如图 12A、 图 12B及图 12C。
请参阅图 13A、 图 13B及图 13C, 其为以本发明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纳米 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铁锰化合物 (LFMP-NCO)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图。 如图 13A、 图 13B及图 13C所示, 通过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制备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 酸锂铁锰化合物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图, 于 5万倍倍率、 1万倍倍率及 1千倍倍率时 的分析影像分别显示如图 13A、 图 13B及图 13C。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通过反应产生的前驱物来制备电池复 合材料, 可有效减少氧化还原反应的次数以增进工艺稳定性, 进而降低工艺的操作难度。 同时,亦可达到大幅缩短研磨所需时间,进而降低单位时间及金钱成本, 以及降低工艺 pH 值敏感性、 避免原料粘滞及管路堵塞且能稳定控制工艺温度等功效。 同时, 藉由工艺中采 用碳酸锂取代氢氧化锂, 可使工艺 pH值较为稳定, 以加强碳包覆的效果, 并达到增进产 品表现的功效。
纵使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 然皆不脱如所附权利要求所欲保护者。

Claims (15)

  1.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至少包括步骤:
    (a)提供磷酸、 碳酸锰、 水以及第一反应物, 该磷酸的化学式为 H3P04;
    (b)以该碳酸锰、 该磷酸与该水进行反应, 以生成第一生成物;
    (c)煅烧该第一生成物以生成前驱物, 该前驱物为焦磷酸锰, 化学式为 Mn2P207 ; 以 及
    (d)以该前驱物与至少该第一反应物进行反应, 再煅烧反应的混合物, 以生成该电池 复合材料。
  2.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第一反应物为碳酸锂, 化 学式为 Li<sub>2</sub>C0<sub>3</sub>, 且该电池复合材料为一磷酸锂锰或一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锰 化合物, 其中该磷酸锂锰的化学式为 LiMnP0<sub>4</sub>。
  3.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步骤 (d)是以该前驱物与该 第一反应物及一第二反应物进行反应, 再煅烧反应的混合物, 以生成该电池复合材料。
  4.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第二反应物为包含二个结 晶水的磷酸铁, 化学式为 FeP0<sub>4</sub> * 2H<sub>2</sub>0, 且该电池复合材料为一磷酸锂铁锰或一纳米金 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铁锰化合物, 其中该磷酸锂铁锰的化学式为 LiMnxF<sub>ei</sub>_<sub>x</sub>P0<sub>4</sub>, 且 X大于 0。
  5.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步骤 (b)还包括步骤 (bl)以 第一定量的该水溶解第二定量的该磷酸及第三定量的该碳酸锰, 并持续搅拌一第一时间, 以生成该第一生成物。
  6. 6.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第二定量及该第三定量的 重量比例为 1比 1。
  7. 7. 如权利要求 5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第一定量为 3.2升, 该第 二定量为 462.7克, 该第三定量为 460克, 且该第一时间为 24小时。
  8. 8.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步骤 (c)还包括步骤:
    (cl)添加分散剂至该第一生成物;
    (c2)以一第一转速进行一第二时间的一研磨动作, 以得到前驱物溶液; 以及
    (c3)对该前驱物溶液进行一喷雾干燥动作及一热处理动作。
  9.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第一转速为每分钟 450至 650转, 该第二时间为 1小时。
  10. 10.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热处理动作是于温度大于 380°C的氮气中进行至少 2小时的热处理。
  11. 11.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步骤 (d)还包括步骤: (dl)混合该前驱物与至少该第一反应物;
    (d2)加入分散剂并进行一喷雾造粒动作; (d3)进行一高温煅烧动作; 以及
    (d4)生成该电池复合材料。
  12. 12.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高温煅烧动作是于温度 介于 550°C至 750°C氮气中进行至少 8至 12小时。
  13. 13.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中该分散剂为聚乙二醇辛基 苯基醚。
  14. 14. 一种电池复合材料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至少包括步骤:
    以在溶液中释放磷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与锰进行反应, 以生成第一生成物; 以及 热处理该第一生成物以生成前驱物, 该前驱物为焦磷酸锰, 化学式为 Mn2P207
  15. 15. —种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至少包括步骤:
    以 Mn2P207为前驱物, 并以该前驱物与至少第一反应物进行反应, 再煅烧反应的混 合物, 以生成电池复合材料, 其中该电池复合材料为磷酸锂锰、 磷酸锂铁锰、 纳米金属氧 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锰化合物或纳米金属氧化物共晶体化磷酸锂铁锰化合物。
CN201380045376.8A 2012-08-28 2013-08-28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871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94034P 2012-08-28 2012-08-28
US61/694,034 2012-08-28
PCT/CN2013/082451 WO2014032588A1 (zh) 2012-08-28 2013-08-28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1348A true CN104871348A (zh) 2015-08-26
CN104871348B CN104871348B (zh) 2017-12-22

Family

ID=5018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5376.8A Active CN104871348B (zh) 2012-08-28 2013-08-28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932235B2 (zh)
EP (1) EP2892091B1 (zh)
JP (1) JP6189957B2 (zh)
KR (1) KR101787212B1 (zh)
CN (1) CN104871348B (zh)
CA (1) CA2883582C (zh)
TW (1) TWI498278B (zh)
WO (1) WO20140325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7895A (zh) * 2017-09-13 2018-02-16 苏州安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多孔焦磷酸锰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17771A (zh) * 2019-05-21 2019-09-10 中南大学 一种焦磷酸锰聚阴离子型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9234B (zh) * 2014-06-20 2016-04-06 刘新保 微波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的方法
US10266410B2 (en) 2015-01-08 2019-04-23 Advanced Lithium Electrochemistry Co., Ltd. Preparation method of battery composite material and precursor thereof
TWI625888B (zh) * 2017-07-14 2018-06-01 Hcm Co Ltd 磷酸鋰錳鐵系顆粒、磷酸鋰錳鐵系粉體及其製備方法
CN111900382B (zh) * 2020-07-21 2021-06-15 多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焦磷酸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82151B (zh) * 2021-07-28 2024-03-22 段镇忠 一种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535991A (zh) * 2022-09-28 2022-12-30 深圳中芯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晶磷酸系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3820A (zh) * 2009-09-25 2010-03-17 清华大学 一种固液结合制备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1913588A (zh) * 2010-07-08 2010-12-1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磷酸铁锂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2039687A1 (en) * 2010-09-22 2012-03-29 Kemijski inštitut A two-step synthesis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s of insertion active compound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276C (zh) 2002-04-12 2004-08-04 武汉理工大学 镍—氧化锆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
JP4620378B2 (ja) * 2003-05-09 2011-01-26 日本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リン酸リチウム凝集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鉄リン系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KR101865419B1 (ko) * 2009-08-25 2018-06-07 에이일이삼 시스템즈, 엘엘씨 개선된 비용량 및 에너지 밀도를 갖는 리튬 이온 배터리를 위한 혼합된 금속 감람석 전극 물질
CN102781827B (zh) * 2010-03-19 2016-05-04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磷酸锰铁锂颗粒粉末的制造方法、磷酸锰铁锂颗粒粉末和使用该颗粒粉末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5636772B2 (ja) * 2010-07-02 2014-12-1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オリビン型リチウム遷移金属複合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91337B2 (ja) 2010-09-27 2014-01-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粒子、その正極活物質粒子を用いた正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557715B2 (ja) * 2010-12-06 2014-07-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2205956A (zh) * 2011-03-31 2011-10-05 江苏国泰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制备电池级磷酸锰锂的方法
CA2842165C (en) * 2011-07-20 2017-04-11 Advanced Lithium Electrochemistry Co., Ltd. Preparation method of battery composite material and precursor thereof
CN102364726B (zh) 2011-10-21 2013-06-12 济宁市无界科技有限公司 碳还原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610816B (zh) 2012-03-12 2014-12-24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纤维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2487B (zh) * 2012-12-20 2016-04-06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160013474A1 (en) * 2013-03-04 2016-01-14 Suzhou Institute Of Nano-Tech And Nano-Bionic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rous Lithium Mangaense Phosphate-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3820A (zh) * 2009-09-25 2010-03-17 清华大学 一种固液结合制备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1913588A (zh) * 2010-07-08 2010-12-15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磷酸铁锂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2039687A1 (en) * 2010-09-22 2012-03-29 Kemijski inštitut A two-step synthesis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s of insertion active compound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7895A (zh) * 2017-09-13 2018-02-16 苏州安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多孔焦磷酸锰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7895B (zh) * 2017-09-13 2019-11-15 宁波致良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多孔焦磷酸锰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17771A (zh) * 2019-05-21 2019-09-10 中南大学 一种焦磷酸锰聚阴离子型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1348B (zh) 2017-12-22
EP2892091A1 (en) 2015-07-08
WO2014032588A1 (zh) 2014-03-06
EP2892091B1 (en) 2020-10-07
TWI498278B (zh) 2015-09-01
CA2883582C (en) 2017-09-12
KR101787212B1 (ko) 2017-10-18
US9932235B2 (en) 2018-04-03
TW201408589A (zh) 2014-03-01
JP2015531970A (ja) 2015-11-05
KR20150048860A (ko) 2015-05-07
JP6189957B2 (ja) 2017-08-30
CA2883582A1 (en) 2014-03-06
US20150218000A1 (en) 2015-08-06
EP2892091A4 (en)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1348B (zh)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CN103456936B (zh) 钠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用的层状钛酸盐活性物质、电极材料、正负极和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JP2011096626A (ja) 正極活物質、この正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正極活物質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5938899A (zh) 一种快离子导体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JP2009054576A (ja) リチウム鉄リン系複合酸化物炭素複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鉄及びリンを含む共沈体の製造方法
JP6408710B2 (ja) 二次電池用正極素材の製造方法
CN105409033B (zh)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CN105932251A (zh) 一种金属氧化物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688392B (zh)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Pretreated precursor to realize dual modification that improves the high voltag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Ni0. 8Co0. 1Mn0. 1O2 cathode materials
CN114975914B (zh) 一种表面同时包覆多种物质的高镍ncm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应用
JP6419343B2 (ja) 電池複合材料及びその前駆体の調製方法
CN105190951B (zh) 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前驱物的制备方法
Tanaka et al. Effects of ultrasound irradiation on Au nanoparticles deposition on carbon-coated LiNi0. 5Mn1. 5O4 and its performance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Li ion batteries
Wang et al.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layered Li–Ni–Co–Mn oxide cathode materials in different voltage ranges
CN108461720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hen et al. Exploring the activating voltage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1. 17Ni0. 139Co0. 139Mn0. 552O2 cathode materials
CN102791624B (zh) 用于高性能锂电池阴极的LiMPO4基物质组合物
CN108878782A (zh) 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31

Address after: Grand Cayman British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after: British Gayman Islands Shanglikai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na Taiwan Taoyuan County

Applicant before: ADVANCED LITHIUM ELECTROCHEMISTR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4

Address after: Taoyuan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ADVANCED LITHIUM ELECTROCHEMI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Cayman Islands, Grand Cayman, UK

Patentee before: British Gayman Islands Shanglikai Powe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