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2833A - 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2833A
CN104862833A CN201510085384.6A CN201510085384A CN104862833A CN 104862833 A CN104862833 A CN 104862833A CN 201510085384 A CN201510085384 A CN 201510085384A CN 104862833 A CN104862833 A CN 104862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ve
bobbin
transfer body
rove package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853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野彰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62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2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适合于在传送系统中使用,该传送系统使用沿行进轨道行进的传送体将由粗纱加工部分所制造的粗纱卷装传送到细纱加工部分。重量测量装置包括被布设在粗纱卷装输送装置的保持部分上的重量传感器,该粗纱卷装输送装置将粗纱卷装输送到传送体上。重量传感器测量由保持部分所保持的粗纱卷装的重量。

Description

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精纺机(fine spinning frame)制造异常支数的纱,可以在已由粗纺机(roving frame)所制造的粗纱的阶段就检查粗纱卷装(roving package)的重量。特别是,在置换条筒之后第一次由粗纺机所制造的粗纱卷装(粗纱管)一个接一个地经受使用称重器的手动重量测量。以这种方式,防止不标准的粗纱卷装被供应到精纺机。
常规地,已经提出能够减少细纱(fine spun yarn;精纺纱)中的支数变化的粗纱供应方法。根据该方法,粗纱管在制造粗纱管的前纺机和精纺机之间一个接一个地经受重量测量。以这种方式,排除在预定控制范围以外的重或轻的粗纱管。
特别是,如图8所示,粗纱传送器62被布设在制造粗纱的末道粗纺机61的前侧。每当粗纱管进行落纱时,粗纱传送器62就承接粗纱管并且将粗纱管传送到自动称重器64上。自动称重器64一个接一个地测量粗纱管的重量,并且每当监测到具有在控制范围以外的重量的粗纱管就产生警报。把重量异常的粗纱管从正规传送系统中排除在外。随后,正常的粗纱管通过粗纱附装装置65被附装到筒管传动升降架(bobbin carriage)66上。筒管传动升降架66沿传送轨道67而移动,并且通过粗纱成品库68而前进,从而构建精纺机设备69的线轴架部(creel part)。
使由粗纺机所制造的粗纱卷装一个接一个地经受手动重量测量并且确定测量是否标准是复杂的,由此增加了所需要步骤的数量。还有,根据上述文献中所描述的方法,粗纱管从粗纱传送器62传给自动称重器64,接着传给粗纱附装装置65。这不仅需要反复地附装和拆卸粗纱管,而且针对重量测量还特别地需要时间。还有,必须确保用于安装自动称重器64的空间。更进一步,必须采用用于在粗纱传送器62和自动称重器64之间以及在自动称重器64和粗纱附装装置65之间传递粗纱管的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其能够自动地测量由粗纺机所制造的粗纱卷装的重量,而无需将粗纱卷装转给针对重量测量所特别设置的自动称重器或者花费针对重量测量所特别需要的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该装置适合于在传送系统中使用,该传送系统使用沿行进轨道行进的传送体将由粗纱加工部分所制造的粗纱卷装传送到细纱加工部分。该装置包括被布设在粗纱卷装输送装置的保持部分中的重量传感器,该粗纱卷装输送装置将粗纱卷装输送到传送体上。重量传感器测量由保持部分所保持的粗纱卷装的重量。
在这个结构中,通过沿行进轨道行进的传送体将粗纱卷装从粗纱加工部分传送到细纱加工部分。为了将粗纱卷装附装到传送体上,粗纱卷装在由粗纱卷装输送装置的保持部分保持的同时进行传送。粗纱卷装在由保持部分所保持的状态下通过重量传感器而经受重量测量。结果,已由粗纺机所制造的粗纱卷装的重量就自动地得以测量,而无需将粗纱卷装转给针对重量测量所特别设置的自动称重器或者确保针对重量测量所特别需要的时间。
在传送系统中,在粗纱加工部分中使用的第一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不同于在细纱加工部分中使用的第二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保持部分为每个都被构建成保持粗纱卷装或空筒管的多个保持部分中的一个。粗纱卷装输送装置优选地为筒管互换装置,该筒管互换装置在执行节距变换之后在第一传送体和第二传送体之间互换粗纱卷装和空筒管,其中,通过将保持空筒管的两个保持部分之间的距离改变成对应于第一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的距离,而且还将保持粗纱卷装的两个保持部分之间的距离改变成对应于第二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的距离来执行所述节距变换。
在这个结构中,第一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不同于第二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这使其需要执行所述节距变换以便将粗纱卷装从第一传送体输送到第二传送体上。因此,粗纱卷装输送装置执行节距变换并且在第一传送体和第二传送体之间互换粗纱卷装和空筒管。结果,在执行这样的互换时粗纱卷装的重量得以测量。
在本发明中,保持空筒管的两个保持部分之间的距离称为节距。保持粗纱卷装的两个保持部分之间的距离亦称为节距。节距变换指的是如下操作,即将保持空筒管的两个保持部分之间的距离改变成对应于第一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的距离,而且还将保持粗纱卷装的两个保持部分之间的距离改变成对应于第二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的距离。
粗纱卷装输送装置优选地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基于重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显示关于拒绝粗纱卷装的信息。
这个结构允许通过显示装置容易地检查任何粗纱卷装是否具有在标准范围以外的重量。
粗纱卷装输送装置优选地包括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根据重量组以分层方式基于重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显示关于接纳粗纱卷装的信息。
在这个结构中,显示装置根据重量组以分层方式来显示关于接纳粗纱卷装的信息。这种显示在粗纱卷装被传送到细纱加工部分时,允许粗纱卷装被分成组,每组由类似重量组成。通常,粗纺机在前后两排包括锭翼(flyer)。卷绕在前排的粗纱卷装的粗纱卷绕状态和卷绕在后排的粗纱卷装的粗纱卷绕状态彼此不相同。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致使精纺机在使用粗纱卷装时,从在粗纺机的后排所制造的粗纱卷装分离地使用在粗纺机的前排所制造的粗纱卷装。然而,这个结构容易地响应于这些情况。
根据结合附图所进行的下列描述,并且以示例的方式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连同附图一起的目前优选实施方式的下列描述,本发明连同其目的和优点一起将会最佳地得以理解。图中: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传送系统的平面图;
图2A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和行进轨道之间的关系的正视图;
图2B为示出图2A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示出筒管互换装置的平面图;
图4A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平面图;
图4B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以及图示支承构件处于从图4A的状态枢转后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
图4C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以及图示支承台处于从图4B的状态180度逆时针枢转后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
图5A为图示支承台处于定位在待机位置的状态以及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的示意正视图;
图5B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以及图示支承台处于提升状态的示意正视图;
图5C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以及图示支承台处于低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正视图;
图6A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以及图示支承台处于定位在待机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正视图;
图6B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以及图示支承台处于提升状态的示意正视图;
图6C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以及图示支承台处于低于待机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正视图;
图7为表示筒管互换装置的操作以及图示粗纱卷装从第一传送体继续地传递到第二传送体的方式的示意图;以及
图8为示意性表示常规技术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图1至7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粗纱传送系统使用沿行进轨道行进的传送体,将由粗纱加工部分所制造的粗纱卷装传送到细纱(高支数纺纱)加工部分。该粗纱传送系统还将已经把粗纱从其供应到细纱加工部分的空筒管(empty bobbin)传送到粗纱加工部分上。
如图1所示,粗纱加工部分12包括粗纺机11。该粗纱加工部分12还具有第一行进轨道14,充当传送体的第一传送体13(如图2中示出)沿着该第一行进轨道14行进。第一行进轨道14围绕粗纺机11层环形而布设。第一行进轨道14包括两个分支轨道14a,其在粗纺机11的上前侧(upper front side)处分支出来。分支轨道14a互相平行地进行布设。为了说明性目的,图1仅示出在粗纱加工部分12中的一个粗纺机11。但是,粗纱加工部分12可包括并列布设的多个粗纺机11。行进路径切换装置(未示出)设置在第一行进轨道14的分支部分。
细纱加工部分16包括多个精纺机 15。细纱加工部分16具有第二行进轨道18,充当传送体的第二传送体17(如图2中示出)沿着该第二行进轨道18行进。该第二行进轨道18包括在垂直于每个精纺机 15的纵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18a。从精纺机 15的线轴架轨道19连续地延伸的多个连接部分18b从部分18a中分支出来。第二行进轨道18具有空筒管传送部分18c,其从部分18a中连续地延伸出来并且在精纺机 15的后侧(如图1所观察为下侧)进行折转。剩余粗纱处理装置20被布设在空筒管传送部分18c中。
多个第一保留部分18d中的每个的一端从空筒管传送部分18c中连续地延伸。在空筒管已经经受剩余粗纱处理之后,第一保留部分18d中的每个暂时地保留空筒管从其悬挂下来的第二传送体17。每个第一保留部分18d在粗纺机11的后侧折转。每个第一保留部分18d的相对端从筒管互换区域18e中连续地延伸出来,其在粗纺机11的侧面侧平行于第一行进轨道14而延伸。筒管互换区域18e平行于第一行进轨道14而延伸。充当粗纱卷装输送装置的筒管互换装置21被布设在筒管互换区域18e中,其在第一传送体13和第二传送体17之间互换粗纱卷装F(如图2中示出)和空筒管E(如图2中示出)。
第二保留部分18f沿第一保留部分18d而布设。在由筒管互换装置21用粗纱卷装F替换空筒管E之后,第二保留部分18f的每个暂时地保留第二传送体17。每个第二保留部分18f的一端从部分18a中连续地延伸出来。第二保留部分18f的相对端从筒管互换区域18e中连续地延伸出来。行进路径切换装置(未示出)被布设在第二行进轨道18的分支部分中。
通过以可弯曲方式被连接在一起的多个联接构件来构建第一传送体13和第二传送体17。如图2A和2B所示,第一和第二传送体13、17中的每个都包括具有行进滚筒22的支承构件23。支承构件23的每一个都包括向下延伸的支承杆23a。以枢转方式在两个纵向位置处被支承杆23a贯穿的状态下,联接构件24从每个支承杆23a悬挂下来并且由其进行支承。筒管悬吊器25从联接构件24悬挂下来并且以预定的节距(pitch)分隔开。第一传送体13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被设定得大于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
传送体移动装置26、26a被设置在第一行进轨道14、第二行进轨道18以及线轴架轨道19中。传送体移动装置26、26a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一和第二传送体13、17中的相应一个的联接构件24进行接合,以允许第一或第二传送体13、17沿第一行进轨道14、第二行进轨道18以及线轴架轨道19中的相关联的一个而行进。每个传送体移动装置26、26a都具有公众已知的结构,其例如为在日本特开专利出版物8-157144中所描述的结构。传送体移动装置26以一定间隔进行布设,每个间隔都短于沿第一行进轨道14行进的第一传送体13的全长,或者都短于沿第二行进轨道18和线轴架轨道19行进的第二传送体17的全长。
参考图2A和图3,筒管互换装置21适合于两个接两个地互换从第一传送体13的筒管悬吊器25悬挂下来的粗纱卷装F和从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悬挂下来的空筒管E。筒管互换装置21具有支承台30,其有选择性地进行提升和下降并且可以在前进和相反的方向上进行枢转。筒管互换装置21被布设在这样的位置处,即从支承台30的枢轴到在筒管互换区域18e中的第二行进轨道18的距离和从支承台30的枢轴到平行于筒管互换区域18e延伸的第一行进轨道14的部分的距离彼此相等。
支承台30的下表面被固定到空气气缸31的活塞杆31a的远端,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支承台30通过空气气缸31的操作有选择性地进行提升和下降。空气气缸31被固定到致动器32的上端,其以180度的节距进行枢转。即,支承台30绕空气气缸31的活塞杆31a以180度的节距进行枢转。
两个支承构件33、34每个均以可枢转方式安装在支承台30上。两个支承轴35相对于支承台30的枢轴布设在对称位置。支承构件33、34每个均以可枢转方式由相关联的一个支承轴35来进行支承。支承构件33具有插塞33a,其充当保持部分并且定位在支承构件33的一端;以及插塞33b,其充当另一个保持部分并且布设在支承构件33的相对端。支承构件34具有插塞34a,其充当保持部分并且定位在支承构件34的一端;以及插塞34b,其充当另一个保持部分并且布设在支承构件34的相对端。
支承构件33和支承构件34分别通过节距变换气缸36和节距变换气缸37彼此相反地进行枢转。支承构件33、34在如下两种状态之间进行枢转,一个状态是插塞33a、34a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传送体13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并且插塞33b、34b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另一状态是插塞33a、34a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并且插塞33b、34b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传送体13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
在本发明中,插塞33a、34a之间的距离指的是插塞33a、34a的节距,还有插塞33b、34b之间的距离指的是插塞33b、34b的节距。节距变换指的是如下操作,即将保持空筒管E的插塞33a、34a或33b、34b之间的距离改变成对应于第一传送体13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的距离,还有将保持粗纱卷装F的插塞33b、34b或33a、34a之间的距离改变成对应于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的距离。
当空气气缸31的活塞杆31a缩回时,支承台30定位在如下位置,即插塞33a、34a和插塞33b、34b从空筒管E和粗纱卷装F上分开。当空气气缸31的活塞杆31a突出时,支承台30被提升到如下位置,即允许插塞33a、34a和插塞33b、34b从相应的筒管悬吊器25上拆卸空筒管E或粗纱卷装F,或者将空筒管E和粗纱卷装F附装到筒管悬吊器25上。
插塞33a、34a、33b、34b中的每一个都包括重量传感器40,其测量由33a、34a、33b、34b所保持的粗纱卷装F的重量。筒管互换装置21具有显示装置41,其基于重量传感器40的测量结果来显示关于拒绝任何粗纱卷装的信息。显示装置41采用包括红灯R、黄灯Y和绿灯G的多层信号灯(multi-layered signal lamp)。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重量传感器40的监测信号都被输入到控制装置C。控制装置C基于重量传感器40的测量结果来确定任何粗纱卷装F是否应该被拒绝。如果由支承构件33的插塞33a、33b所保持的任何粗纱卷装F被拒绝,那么控制装置C开启红灯R。如果由支承构件34的插塞34a、34b所保持的任何粗纱卷装F被拒绝,那么控制装置C开启黄灯Y。当没有粗纱卷装F被拒绝时,控制装置C开启绿灯G。控制装置C不仅仅控制显示装置41,而且还控制布设在筒管互换装置21附近的传送体移动装置26a、致动器32、空气气缸31以及气缸36、37。
现在将描述如上述那样构建的传送系统的操作。
第一传送体13通过传送体移动装置26或传送体移动装置26a的操作进行移动并且沿第一行进轨道14而行进。该第一传送体13在空筒管E从第一传送体13悬挂下来的情况下在相应的一个分支轨道14a处进行等待。未图示的筒管置换装置互换空筒管E和由粗纺机11所制造的粗纱卷装F。当携带粗纱卷装F的第一传送体13经过对应于筒管互换装置21的位置时,在第一传送体13和沿第二行进轨道18行进且携带空筒管E的第二传送体17之间实现粗纱卷装F和空筒管E的互换。
第二传送体17通过传送体移动装置26或传送体移动装置26a的操作进行移动并且沿第二行进轨道18和线轴架轨道19而行进。假设在粗纱卷装F从第二传送体17悬挂下来的情况下,第二传送体17被传送到相应的一个线轴架轨道19以便构建线轴架,并且在此状态下,由精纺机 15来使用粗纱卷装F。为了置换第二传送体17的粗纱,在第二传送体17通过传送体移动装置26的操作从相应的线轴架轨道19传送出去之前,操作者剪切正被纺纱的粗纱。在已经从线轴架轨道19传送出去之后,第二传送体17移动到对应于剩余粗纱处理装置20的位置。在完成剩余粗纱处理之后,第二传送体17被传送到第一保留部分18d中的相应一个并且在那里等待。
当在空筒管E从传送体17悬挂下来的情况下已经在该第一保留部分18d等待完毕之后,第二传送体17经过对应于筒管互换区域18e中的筒管互换装置21的位置时,在第二传送体17和沿第一行进轨道14行进且粗纱卷装F从其悬挂下来的第一传送体13之间执行空筒管E和粗纱卷装F的互换。
参考图4A和图5A,第二传送体17和第一传送体13被布设成从第二传送体17悬挂下来的那两个空筒管E对置于筒管互换装置21的插塞33a、34a,以及从第一传送体13悬挂下来的那两个粗纱卷装F对置于筒管互换装置21的插塞33b、34b。
在这种状态下,如图5B所示,使空气气缸31突出以提升支承台30。这样将插塞33a、34a插入进相对置的空筒管E内并且将插塞33b、34b插入进相对置的粗纱卷装F内。在这种状态下,空筒管E和粗纱卷装F可以从相应的筒管悬吊器25上拆卸下来。如图5C所示,接着使空气气缸31缩回以下降支承台30而回到待机位置。以这样的方式,空筒管E被插塞33a、34a保持,并且粗纱卷装F被插塞33b、34b保持。
当空筒管E和粗纱卷装F从筒管悬吊器25上拆卸时,每个重量传感器40都允许准确地测量相应一个空筒管E或相应一个粗纱卷装F的重量。每个重量传感器40的监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C。基于重量传感器40的测量结果,控制装置C确定每个粗纱卷装F的重量是否在标准范围内,或者换句话说,粗纱卷装F是否为合格产品。布设在保持空筒管E的插塞33a、34a中的那些重量传感器40的监测信号也被输入到控制装置C上。但是,由于每个空筒管E的重量可从每个粗纱卷装F的重量清楚地区别开,所以控制装置C将来自保持空筒管E的插塞33a、34a的监测信号从确定目标中排除在外。
控制装置C基于保持粗纱卷装F的插塞33b、34b的重量传感器40的监测信号来确定粗纱卷装F是否为合格的产品。如果由插塞33b所保持的粗纱卷装F被拒绝,那么控制装置C开启红灯R。如果由插塞34b所保持的粗纱卷装F被拒绝,那么控制装置C开启黄灯Y。如果没有一个粗纱卷装F被拒绝,那么控制装置C开启绿灯G。
当两个粗纱卷装F或者其中一个粗纱卷装F被拒绝时,控制装置C进行等待,同时维持显示装置41的操作。这允许操作者通过显示装置41而得知两个粗纱卷装F或者其中一个粗纱卷装F被拒绝。
当没有粗纱卷装F被拒绝时,控制装置C产生针对气缸36、37的每一个的操作指令以执行后续任务。响应于来自控制装置C的操作指令,使气缸36的活塞杆突出。如图4A所见,这使支承构件33沿逆时针枢转。响应于来自控制装置C的另一操作指令,使气缸37的活塞缩回。如图4A所见,这使支承构件34顺时针枢转。结果,参考图4B,保持空筒管E的插塞33a、34a之间的距离被改变到对应于从第一传送体13悬挂下来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的距离。还有,保持粗纱卷装F的插塞33b、34b之间的距离被改变到对应于从第二传送体17悬挂下来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的距离。
随后,控制装置C产生针对致动器32的操作指令。响应于来自控制装置C的操作指令,使致动器32枢转180度。结果,使支承台30从图4B的状态被逆时针枢转180度。参考图4C和图6A,这致使保持粗纱卷装F的插塞33b、34b对置于从第二传送体17悬挂下来且空筒管E已经从其拆卸的相应筒管悬吊器25。还有,保持空筒管E的插塞33a、34a对置于从第一传送体13悬挂下来且粗纱卷装F已经从其拆卸的相应筒管悬吊器25。
接着,控制装置C产生针对空气气缸31的操作指令。响应于来自控制装置C的操作指令,空气气缸31使活塞杆31a突出。结果,如图6B所示,使支承台30提升,并且使粗纱卷装F插入进从第二传送体17悬挂下来的筒管悬吊器25。其间,使空筒管E插入进从第一传送体13悬挂下来的筒管悬吊器25。
控制装置C接着产生针对空气气缸31的另一个操作指令。响应于来自控制装置C的该操作指令,空气气缸31使活塞杆31a缩回。参考图6C,这使支承台30下降,以致粗纱卷装F变成从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悬挂下来的,并且空筒管E变成从第一传送体13的筒管悬吊器25悬挂下来的。这就完成将粗纱卷装F从第一传送体13传送到第二传送体17上以及将空筒管E从第二传送体17传送到第一传送体13上的任务。
随后,控制装置C产生针对传送体移动装置26a的操作指令。响应于该操作指令,传送体移动装置26a以对应于从相应第一或第二传送体13、17悬挂下来的筒管悬吊器25的两个节距的距离移动每个第一传送体13和第二传送体17。接着,以与如上所述方式相同的方式执行互换。但是,在这第二互换循环中,支承构件33和支承构件34、插塞33a、34a和插塞33b、34b以及气缸36和气缸37处于与最初状态相反的状态。当第二互换循环结束时,恢复最初状态。
结果,如图7所示,由沿第一行进轨道14移动的第一传送体13所携带的粗纱卷装F被序贯地传给第二传送体17,该第二传送体17在第二行进轨道18的筒管互换区域18e中进行移动。其间,由在第二行进轨道18的筒管互换区域18e中移动的第二传送体17所携带的空筒管E被序贯地传给第一传送体13,该第一传送体13沿第一行进轨道14进行移动。
当得知显示装置41的红灯R或黄灯Y打开时,操作者手动地将相应的被拒绝粗纱卷装F与用于备用的合格粗纱卷装F而保留在保留部分中的合格粗纱卷装F进行互换,其布设在筒管互换装置21的附近。在用合格粗纱卷装F置换被拒绝的粗纱卷装F之后,控制装置C基于来自重量传感器40的监测信息来确定再没有粗纱卷装F被拒绝。控制装置C接着执行后续任务。尤其是,备用的合格粗纱卷装F为预先准备好的合格粗纱卷装F。对保留部分进行补充,以致备用的合格粗纱卷装F的数量被维持得不少于预定的数量。
本实施方式获得以下优点。
(1)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适合于在传送系统中使用,该传送系统用于使用沿行进轨道(第一行进轨道14和第二行进轨道18)行进的传送体(第一传送体13和第二传送体17),将由粗纱加工部分12所制造的粗纱卷装F传送到细纱加工部分16。在该重量测量装置中,重量传感器40被布设在相应保持部分中,该重量传感器40的每一个测量由粗纱卷装输送装置(筒管互换装置21)的相应一个保持部分(插塞33a、33b、34a、34b)所保持的粗纱卷装F的重量,该粗纱卷装输送装置用于将粗纱卷装F从第一传送体13输送到第二传送体17。这就允许自动地测量由粗纺机11所制造的每个粗纱卷装F的重量,而无需将粗纱卷装F转到用于重量测量而特别设置的自动称重器或者花费用于重量测量所特别需要的时间。
(2)在传送系统中,由粗纱加工部分12所使用的传送体13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不同于由细纱加工部分16所使用的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的节距。粗纱卷装输送装置为筒管互换装置21,其执行节距变换并且在第一传送体13和第二传送体17之间互换粗纱卷装F和空筒管E。在这种结构中,第一传送体13和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的不同节距使其需要在将粗纱卷装F从第一传送体13输送到第二传送体17之前改变插塞33a、33b、34a、34b的节距。因此,筒管互换装置21(粗纱卷装输送装置)执行节距变换并且在第一传送体13和第二传送体17之间互换粗纱卷装F和空筒管E。因此,在执行这样的互换时,进行每一个粗纱卷装F的重量测量。
(3)粗纱卷装输送装置(筒管互换装置21)包括显示装置41,其基于重量传感器40的测量结果来显示关于拒绝任何粗纱卷装F的信息。这种结构允许借助于显示装置41而容易检查任何粗纱卷装F是否具有在标准范围以外的重量。
(4)采用多层信号灯作为显示装置41。重量传感器40的监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装置C。基于重量传感器40的测量结果,对应于被拒绝的一个粗纱卷装F的信号灯被开启。这就允许操作者根据多层信号灯的照明状态容易地确认被拒绝的粗纱卷装F。
(5)如果监测到任何被拒绝的粗纱卷装F,筒管互换装置21就不执行后续任务,直到被拒绝的粗纱卷装F用合格的粗纱卷装F进行置换。在这种结构中,就避免了由第二传送体17将被拒绝的粗纱卷装F传送到细纱加工部分16以及由精纺机 15使用该粗纱卷装F。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如下进行实施,例如:
在筒管互换装置21中,用于确定关于接纳粗纱卷装F的参考重量组可以在被卷绕在粗纺机11前排的粗纱卷装F和被卷绕在粗纺机11后排的粗纱卷装F之间有所变化。
替换地,显示装置41可以根据重量组以分层方式(stratified manner)来显示关于接纳粗纱卷装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相同重量组中仅合格的那些粗纱卷装F才可以从单个第二传送体17悬挂下来,并且在此状态下被传送到细纱加工部分16上。
尤其是,携带被卷绕在粗纺机11前排的粗纱卷装F的第二传送体17以及携带被卷绕在粗纺机11的后排的粗纱卷装F的第二传送体17被传送到实现设定好的不同精纺机 15。还有,在携带被卷绕在粗纺机11前排的粗纱卷装F和携带被卷绕在粗纺机11后排的粗纱卷装F进行落纱并由相应的第一传送体13接纳之后,最好是各自的第一传送体13沿不同行进轨道从落纱位置行进到筒管互换装置21。
通常,粗纺机11在前后两排包括锭翼(flyer)。被卷绕在前排的粗纱卷装F的粗纱卷绕状态和被卷绕在后排的粗纱卷装F的粗纱卷绕状态彼此不相同。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致使精纺机 15在使用粗纱卷装时,从在粗纺机的后排所制造的粗纱卷装F分离地使用在粗纺机的前排所制造的粗纱卷装F。这个实施方式容易地响应于这些情况。
当任何一个粗纱卷装F在筒管互换装置21中被拒绝时,可以不是由操作者手动地而是使用互换装置自动地用备用的合格粗纱卷装F来置换被拒绝的一个粗纱卷装F。这就允许筒管互换在没有被操作者进行干涉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任何一个粗纱卷装F在筒管互换装置21中被拒绝,那么被拒绝的一个粗纱卷装F与备用的合格粗纱卷装F的互换,无需一定是在粗纱卷装F从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悬挂下来之前执行,而是可以在粗纱卷装F从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悬挂下来之后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互换完成之后,通过由操作者或机器人的关闭操作将指示异常的显示装置41的灯关闭。
如果任何一个粗纱卷装F在筒管互换装置21中被拒绝,那么可以排除被拒绝的一个粗纱卷装F,并且可以连续地进行当前操作。由此,第二传送体17在只有合格粗纱卷装F从第二传送体17的筒管悬吊器25悬挂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由细纱加工部分16使用合格粗纱卷装被开始之前,在没有合格粗纱卷装F的情况下将合格粗纱卷装F从筒管悬吊器25悬挂下来。
基于重量传感器40的测量结果来显示关于拒绝任何粗纱卷装F的信息的显示装置,可以被改造成使用数值来显示由每个重量传感器40所监测的重量。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必须基于数值来确定是否接纳或拒绝相应的粗纱卷装F。
作为显示装置,可以在支承构件33、34的插塞33a、33b、34a、34b的每一个附近布设LED,并且当由相应的一个重量传感器40所测量的重量在标准范围以外时进行开启。这简化了用于检查任何粗纱卷装F是否被拒绝的结构。
构建显示装置41的多层信号灯可以通过显示灯而简单地被构建,该显示灯显示任意一个粗纱卷装F被拒绝的信息。
在第一传送体13和第二传送体17之间用空筒管F一次置换粗纱卷装F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而是可以为一个或者诸如三个或更多个的多个数量。
第二传送体17不局限于包括以单排方式悬挂的筒管悬吊器25的结构,而是可以为包括以多排方式悬挂的筒管悬吊器25的结构。
重量测量装置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构建,只要该重量测量装置在传送系统中使用并且能够在传送粗纱卷装F的过程中测量每个粗纱卷装F的重量,其中该传送系统用于使用沿行进轨道行进的传送体将由粗纱加工部分12所制造的粗纱卷装F传送到细纱加工部分16。即,重量测量装置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构建,只要每个重量传感器40都布设在相应的保持部分附近,其中该重量传感器40测量由用于输送粗纱卷装F的粗纱卷装输送装置的相应一个保持部分所保持的粗纱卷装F的重量。例如,落纱装置的每个叉状物(保持部分)或者用于落纱由粗纺机11的筒管轮所携带的粗纱卷装F的筒管置换装置(粗纱卷装输送装置)可以包括重量传感器,该重量传感器测量在粗纺机11的完全包装终止之后由叉状物所保持的粗纱卷装F的重量。
利用重量传感器进行粗纱卷装F的重量测量,未必是对所有粗纱卷装F进行,而是可以在某些粗纱卷装F上执行。

Claims (4)

1.一种适合在传送系统中使用的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所述传送系统使用沿行进轨道行进的传送体将由粗纱加工部分所制造的粗纱卷装传送到细纱加工部分,所述重量测量装置包括:
布设在粗纱卷装输送装置的保持部分中的重量传感器,所述粗纱卷装输送装置将所述粗纱卷装输送到所述传送体上,其中,所述重量传感器测量由所述保持部分所保持的所述粗纱卷装的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送系统中,在所述粗纱加工部分中使用的第一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不同于在所述细纱加工部分中使用的第二传送体的筒管悬吊器的节距,
所述保持部分为每个都被构建成保持粗纱卷装或空筒管的多个保持部分中的一个,并且
所述粗纱卷装输送装置为筒管互换装置,所述筒管互换装置在执行节距变换之后在所述第一传送体和所述第二传送体之间互换所述粗纱卷装和所述空筒管,其中,通过将保持空筒管的两个所述保持部分之间的距离改变成对应于所述第一传送体的所述筒管悬吊器的节距的距离,而且还将保持粗纱卷装的两个所述保持部分之间的距离改变成对应于所述第二传送体的所述筒管悬吊器的节距的距离来执行所述节距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卷装输送装置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基于所述重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显示关于拒绝所述粗纱卷装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卷装输送装置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按照重量组以分层方式基于所述重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显示关于接纳所述粗纱卷装的信息。
CN201510085384.6A 2014-02-25 2015-02-17 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 Pending CN1048628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4078 2014-02-25
JP2014034078A JP2015158029A (ja) 2014-02-25 2014-02-25 粗糸パッケージの重量計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2833A true CN104862833A (zh) 2015-08-26

Family

ID=53908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85384.6A Pending CN104862833A (zh) 2014-02-25 2015-02-17 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58029A (zh)
CN (1) CN10486283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039A (zh) * 2017-04-04 2018-10-2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粗纱机的管理装置
CN108861860A (zh) * 2018-05-18 2018-11-23 江南大学 一种检测管纱质量的系统及方法
CN110002282A (zh) * 2018-01-05 2019-07-12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和运行这种机器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5000B2 (ja) * 2017-02-24 2018-12-05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遊技機
DE102018109232A1 (de) * 2018-04-18 2019-10-24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Transportvorrichtung für eine Spinnerei
CN114426181A (zh) * 2022-02-25 2022-05-03 泰州金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纱团搬运称重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865U (ja) * 1993-08-17 1995-03-10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繊維巻取り体の移載装置
JPH08169640A (ja) * 1994-12-14 1996-07-02 Kanebo Ltd 精紡機への粗糸供給方法
US5715669A (en) * 1994-11-30 1998-02-10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Bobbin transporting system for roving and spinning machines with apparatus to exchange bobbins of differing pitches
CN1488797A (zh) * 2002-11-22 2004-04-14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粗纱机自动落纱再次超降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741023Y (zh) * 2004-09-15 2005-11-16 长兴欧德申机械有限公司 悬挂式输送线自动称重装置
CN101302670A (zh) * 2007-05-09 2008-11-1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粗纱机中提升和降低筒管轨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0767A (ja) * 1985-09-06 1987-03-17 Murata Mach Ltd 巻糸パツケ−ジの検査装置
DE3601832C2 (de) * 1986-01-22 1995-04-06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Transportsystem für Vorgarnspulen an Spinnmaschinen
JP2819534B2 (ja) * 1988-05-24 1998-10-30 株式会社 イシダ 重量計量選別搬送装置
JP2002087703A (ja) * 2000-09-12 2002-03-27 Murata Mach Ltd 繊維機械の機台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865U (ja) * 1993-08-17 1995-03-10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繊維巻取り体の移載装置
US5715669A (en) * 1994-11-30 1998-02-10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Bobbin transporting system for roving and spinning machines with apparatus to exchange bobbins of differing pitches
JPH08169640A (ja) * 1994-12-14 1996-07-02 Kanebo Ltd 精紡機への粗糸供給方法
CN1488797A (zh) * 2002-11-22 2004-04-14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粗纱机自动落纱再次超降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741023Y (zh) * 2004-09-15 2005-11-16 长兴欧德申机械有限公司 悬挂式输送线自动称重装置
CN101302670A (zh) * 2007-05-09 2008-11-12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粗纱机中提升和降低筒管轨的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039A (zh) * 2017-04-04 2018-10-2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粗纱机的管理装置
CN108691039B (zh) * 2017-04-04 2021-07-2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粗纱机的管理装置
CN110002282A (zh) * 2018-01-05 2019-07-12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和运行这种机器的方法
CN108861860A (zh) * 2018-05-18 2018-11-23 江南大学 一种检测管纱质量的系统及方法
CN108861860B (zh) * 2018-05-18 2020-03-06 江南大学 一种检测细纱管纱质量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58029A (ja) 2015-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2833A (zh) 用于粗纱卷装的重量测量装置
EP3009388A2 (en) An integrated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enhanc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in textile yarn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11198956B2 (en) Multipoint textile machine
US11319649B2 (en) Ring spin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JP7465743B2 (ja) パッケージ交換システム
ITTO990618A1 (it) Stazione di consolidamento automatizzata per sistemi di assemblaggio di elaboratori
JP2015117461A (ja) 巻取機の動作方法、および巻取機
CN107265083A (zh) Agv系统
CN112193699A (zh) 一种丝饼自动输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16656A (zh) 用于制造和贮放丝束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89165A (zh) 一种全自动胶辊磨削系统
CN107686030A (zh) 将空管供应到纺织机的照料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29652A (zh) 自动识别的分流输送控制方法
ITMI950406A1 (it) Macchina tessile producente bobine incrociate
JPH02160937A (ja) 自動紡績機と空のケンスを一杯のケンスと交換するための装置とから成るユニツト
CN101368304A (zh) 纺纱系统
CN107272670A (zh) 用于拉丝车间烘干炉的agv系统
US20230416044A1 (en) Feed yarn joining system
JPH0214028A (ja) ボビン取り扱いシステム
IT201800009764A1 (it) Stazione di depallettizzazione
EP0392482B1 (en) Package conveying system
CN115028021A (zh) 一种化纤卷丝视觉定位落筒换筒agv车
US5402355A (en) Process and device to convey bobbins or bobbin-like goods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CN111874750A (zh) 智能换丝系统
CN113518753A (zh) 用于检查卷绕纱线筒子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