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3058B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3058B
CN104853058B CN201410799006.XA CN201410799006A CN104853058B CN 104853058 B CN104853058 B CN 104853058B CN 201410799006 A CN201410799006 A CN 201410799006A CN 104853058 B CN104853058 B CN 104853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eading device
device main
along
contain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990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3058A (zh
Inventor
杉崎正
植松真理
北市泰宽
渡部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299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777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410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16729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26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56645B/zh
Priority to CN201910112941.7A priority patent/CN109547661B/zh
Priority to CN201910116573.3A priority patent/CN109639924B/zh
Priority to CN201910112926.2A priority patent/CN109995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3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3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3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3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61Details relating to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e.g. transparent platen
    • H04N1/1065Support or mounting of the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装置主体、容纳部件和定位部件。读取装置主体读取放置在文档台板上的文档。容纳部件容纳读取装置主体并且在文档被读取时从文档的一个端部移动到另一端部。定位部件安装在读取装置主体上,该定位部件具有通过与文档台板接触来沿高度方向定位读取装置主体的凸部和沿高度方向与形成在容纳部件中的被接合部接合的接合部。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JP-A-2007-13309))中已知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在其往复台壳体中容纳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单元(CIS单元)。此外,在现有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JP-A-2010-22021))中已知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与文档台板(玻璃板)接触并一直保持文档台板与CIS单元之间的距离的间隔件。
在现有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JP-A-2008-86482))中已知这样一种文档读取装置:设置在容纳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单元(CIS单元)的往复台壳体中的基座部件构造为在周向上的三个点处与引导轴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读取装置主体相对于文档台板的定位及防止读取装置主体从容纳部件脱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能够抑制容纳读取装置主体的容纳部件移动时的松动。
[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装置主体,其读取放置在文档台板上的文档;容纳部件,其容纳所述读取装置主体并且在所述文档被读取时从所述文档的一个端部移动到另一端部;定位部件,其安装在所述读取装置主体上,所述定位部件具有通过与所述文档台板接触来沿高度方向定位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凸部和沿所述高度方向与形成在所述容纳部件中的被接合部接合的接合部。
[2]根据项[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读取装置主体在所述接合部附近的位置具有突起部,并且所述容纳部件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容纳部件容纳所述读取装置主体时引导所述接合部和所述突起部。
[3]根据项[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接合部的下端部突出到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下侧。
[4]根据项[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在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与所述容纳部件的底面的两个相应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偏压部件,并且当沿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纵向观察时,所述接合部设置在与所述偏压部件重叠的位置。
[5]根据项[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在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与所述容纳部件的底面的两个相应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偏压部件,并且当沿所述容纳部件的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偏压部件的正上方。
[6]根据项[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容纳部件具有向上敞开的被插入部,并且所述读取装置主体具有在容纳到所述容纳部件中时插入到所述被插入部中的插入部。
[7]根据项[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具有一对腿部,并且形成在所述腿部中的锁定部与被锁定部锁定以便将所述定位部件安装在所述读取装置主体上,所述被锁定部形成在从所述接合部偏向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沿纵向的中心部分侧的位置(即,比所述接合部更接近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沿纵向的中心部分侧)。
[8]根据项[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在所述接合部中形成有钩部,所述钩部的上表面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所述被接合部的与所述钩部的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也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
[9]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装置主体,其读取放置在文档台板上的文档;容纳部件,其容纳所述读取装置主体、支撑在柱状引导部件上、并且在读取所述文档时从所述文档的一个端部移动到另一端部;固定部,其形成在所述容纳部件中并且固定在用于移动所述容纳部件的移动部件上;以及被引导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件中,当沿所述容纳部件的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被引导部件具有在周向上的两个点处与所述引导部件接触的一对平面接触部,所述一对平面接触部沿所述引导部件的轴向形成于在所述容纳部件的所述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下游侧的区域中。
[10]根据项[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一对平面接触部至少形成在所述被引导部件的位于所述移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中。
[11]根据项[9]或[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被引导部件具有多组所述一对平面接触部(即,多对平面接触部),并且其中的一组形成在沿所述引导部件的轴向与所述固定部重叠的位置。
[12]根据项[9]至[11]中的任一者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被引导部件具有曲面接触部,当沿所述容纳部件的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曲面接触部在周向上的一个点处与所述引导部件接触,并且所述曲面接触部沿所述引导部件的轴向形成于在所述容纳部件的所述移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部的上游侧的区域中。
根据项[1],与通过使凸部与文档台板接触来沿高度方向定位读取装置主体的定位部件不具有沿读取装置主体的高度方向与形成在容纳部件中的被接合部接合的接合部的构造相比,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读取装置主体相对于文档台板的定位及防止读取装置主体从容纳部件脱落。
根据项[2],与容纳部件不具有引导接合部和突起部的引导部的构造相比,能够改善将读取装置主体容纳到容纳部件中时的引导性。
根据项[3],与接合部的下端部不突出到读取装置主体的下侧的构造相比,能够改善将读取装置主体容纳到容纳部件中时的引导性。
根据项[4],与在沿读取装置主体的纵向观察时接合部不设置在与偏压部件重叠的位置的构造相比,能够改善将包括偏压部件的读取装置主体容纳到容纳部件中时的引导性。
根据项[5],与在沿容纳部件的移动方向观察时凸部不设置在偏压部件的正上方的构造相比,能够对读取装置主体进行相对于文档台板的精确定位。
根据项[6],与读取装置主体不具有插入到形成在容纳部件中的被插入部中的插入部的构造相比,能够在将读取装置主体容纳到容纳部件中时对读取装置主体进行相对于容纳部件的精确定位。
根据项[7],与形成于定位部件的腿部中的锁定部形成在接合部附近的位置的构造相比,定位部件不太可能从读取装置主体脱落。
根据项[8],与形成在接合部中的钩部的上表面不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被接合部的与钩部的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也不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的构造相比,定位部件不太可能从读取装置主体脱落。
根据项[9],与未沿引导部件的轴向在容纳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位于固定部的下游侧的区域中形成该在周向上的两个点处与引导部件接触的一对平面接触部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容纳读取装置主体的容纳部件移动时的松动。
根据项[10],与一对平面接触部未形成在被引导部件的位于容纳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中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容纳读取装置主体的容纳部件移动时的松动。
根据项[11],与未在沿引导部件的轴向与固定部重叠的位置形成多组所述一对平面接触部中的一对平面接触部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容纳读取装置主体的容纳部件移动时的松动。
根据项[12],与未沿引导部件的轴向在容纳部件的移动方向上位于固定部的上游侧的区域中形成在周向上的一个点处与引导部件接触的曲面接触部的构造相比,即使平面接触部和曲面接触部沿与引导部件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发生偏离,也能够抑制容纳读取装置主体的容纳部件移动时的松动。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被局部省略时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示出容纳在容纳部件中的读取装置主体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容纳在容纳部件中的读取装置主体被局部省略时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示出将读取装置主体组装到容纳部件中的过程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7是示出容纳在容纳部件中的读取装置主体的正视图;
图8是间隔件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容纳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内部被局部省略时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容纳有读取装置主体的容纳部件的透视图;
图14是示出容纳读取装置主体的容纳部件被局部省略时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引导部件的透视图;
图16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引导部件的平面接触部的侧视图;
图16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引导部件的曲面接触部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例的引导部件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安装在容纳部件上的根据第二实例的引导部件的仰视图;以及
图1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例的引导部件的平面接触部的变型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此外,在各附图中,箭头UP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0的上方(向上方向),而箭头FR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0的前方(向前方向)。此外,箭头RI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0的右方(向右方向),并且当读取装置主体50读取放置在文档台板14上的文档时,箭头RI还表示主扫描方向(容纳部件30的移动方向)。此外,在放置在文档台板14上的文档中,左右方向是文档的纵向。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0具有位于外壳12的上部侧的文档台板14,在文档台板14上放置有文档。文档台板14是形成为矩形形状的透明玻璃板,其中,左右方向是该矩形形状的纵向,并且文档台板14由盖件16打开和关闭。盖件16形成为比文档台板14稍大的矩形形状,并且构造为通过位于外壳12的后部侧的一对左右铰接部15可以沿上下方向打开和关闭。
如图2所示,在外壳12的内部(文档台板14的下侧)设置有读取放置在文档台板14上的文档的读取装置主体(CIS单元)50。读取装置主体50具有与文档的沿横向(与文档的纵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相等或比之更长的长度,并且读取装置主体50在沿主扫描方向(从文档的沿纵向的一个端部到另一端部)移动的同时读取文档。此外,在外壳12的内部(文档台板14的下侧)设置有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读取装置主体50(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容纳部件30)的移动机构20。
具体地说,移动机构20具有设置在外壳12内部沿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的柱状轴22,其中,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是轴22的轴向。轴22的左右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与外壳12内部的左右两个端部形成为一体的支撑部18上,并且轴22可移动地支撑容纳着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容纳部件(往复台壳体)30使得容纳部件30可沿主扫描方向(向右方)和与主扫描方向相反的返回方向(向左方)移动。
此外,移动机构20具有正时皮带28和驱动电动机(未示出)。正时皮带28缠绕在设置于外壳12内部的右端部(轴22沿轴向的一个端部)侧的正时带轮24和设置于外壳12内部的左端部(轴22沿轴向的另一端部)侧的正时带轮26上,以便正时带轮24、26与形成在正时皮带28的内周面上的啮合齿28A啮合。驱动电动机设置为与一侧(例如,右侧)的正时带轮24同轴,并且沿正向和反向旋转正时带轮24。
因此,正时带轮24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下沿正向和反向旋转,从而正时皮带28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而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沿返回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正时皮带28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与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彼此沿相反的方向同步移动。接着,如图3所示,例如,容纳部件30安装在正时皮带28的前侧上。
具体地说,容纳部件30是以前后方向(在俯视图中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纵向的壳体(其具有与文档的沿横向的尺寸相等或比之更长的长度)。容纳部件30由包含玻璃的树脂材料(例如,包含玻璃成型材料的阻燃型改性聚苯醚(PPE))制成,以确保尺寸精度并防止因温度而造成的变形。此外,如图2至图5所示,在容纳部件30的底壁32的下表面侧的沿纵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安装有支撑在轴22上的引导部件34。
如图3和图5所示,当分别沿主扫描方向在下游侧的端部和上游侧的端部观察时,引导部件34具有大致呈U形的凹槽部36。每个凹槽部36从上方安装到轴22的外周面上,从而使容纳部件30的沿纵向的大致中心部分支撑在轴22上。此外,如图2所示,容纳部件30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可移动地支撑在与外壳12形成为一体的支撑台板17上。
此外,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与引导部件34邻近的底壁32下表面侧的沿纵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引导部件34的后侧)中一体地形成有与正时皮带28的啮合齿28A啮合的啮合部38。啮合部38形成为矩形块状,并且在啮合部38的下端的中心部分中形成有与正时皮带28的厚度相等或比之更大的间隙。此外,在啮合部38的位于间隙的一侧(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后侧)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啮合齿38A。
因此,如图3所示,正时皮带28的前侧插入到啮合部38的间隙中。正时皮带28的前侧上的啮合齿28A与啮合齿38A啮合,从而容纳部件30通过啮合部38沿正时皮带28的周向固定在正时皮带28上。因此,容纳部件30在被轴22和支撑台板17支撑的同时随着正时皮带28的运动而沿主扫描方向和返回方向移动。
此外,如图2所示,在外壳12中,在正时皮带28的后侧设置有用于传输由读取装置主体50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柔性线缆40。柔性线缆40的一个端部40A与读取装置主体50连接。此外,柔性线缆40能够跟随容纳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容纳部件30的移动。
如图4所示,读取装置主体50形成为细长形状(具有与文档的沿横向的尺寸相等或比之更长的长度),其中,前后方向(在俯视图中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是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读取装置主体50由包含玻璃的树脂材料(例如,包含玻璃成型材料的阻燃型改性聚苯醚(PPE)等成型材料)制成,以确保尺寸精度并防止因温度而造成的变形。沿读取装置主体50(其沿纵向延伸)的纵向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上部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中设置有读取部52。
另外,如图6所示,读取装置主体50从上方插入并容纳在容纳部件30中。此外,前后对称地形成有分别设置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前壁50A和后壁50B(参见图5)中的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插入部54和突起部56。类似地,在前侧和后侧对称地形成有分别设置在容纳部件30的前壁30A和后壁30B(参见图5)中的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切除部42和肋部46(参见图9)。
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前壁50A和后壁50B(参见图5)中在沿主扫描方向的同一位置一体地形成分别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突出的凸形(棱柱形)插入部54。此外,如图4所示,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右壁50C的沿纵向的一个端部的一侧(例如,后侧)上一体地形成沿主扫描方向(向右方)突出的凸形(棱柱形)插入部55。
同时,在容纳部件30的前壁30A和后壁30B(参见图5)中在沿主扫描方向的同一位置形成有向上敞开的作为被插入部的实例的切除部42。此外,如图4所示,在容纳部件30的右壁30C的沿纵向的一个端部的一侧(例如,后侧)上形成有向上敞开的作为被插入部的实例的切除部43。
这里,切除部42、43中的每一个的宽度等于或稍大于插入部54、55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因此,当将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到容纳部件30中时,插入部54、55中的每一个均构造为大致无间隙地插入到切除部42、43中的相应一个中(参见图7)。
此外,如图6、图7和图9所示,在容纳部件30的前壁30A和后壁30B(参见图5)的沿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形成有作为被接合部的实例的开口部44,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接合部70能够沿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与开口部44接合。开口部44形成为以高度方向作为纵向的矩形形状,并且底壁32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的沿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的一部分形成为被切除。
此外,如图9所示,凸台部33在容纳部件30的沿纵向比开口部44更靠近内侧的底壁32的上表面(底面)的两个端部的沿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一体地突出,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螺旋弹簧48的下端部配合在该凸台部33中。凸部33在俯视图中形成为十字形状,并且当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在容纳部件30中时,凸台部33插入到形成为圆形形状的螺旋弹簧48的下端部中。
此外,作为定位部件的实例的间隔件60分别安装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上。如图4和图6至图8所示,当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前后方向)观察时,每个间隔件60形成为大致U形,当沿主扫描方向(左右方向)观察时,一对腿部62从读取装置主体50的前壁50A和后壁50B(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接合部70)沿纵向偏向中心部分侧地弯曲。
此外,在一对腿部62的下端部中分别形成有作为锁定部的实例的钩部63。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左壁50D(参见图7)和右壁50C的下端部中分别形成有与钩部63锁定的作为被锁定部的实例的切除部53。
此外,一对腿部62的上端部通过矩形板状连接部64一体地连接,其中,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和主扫描方向)是连接部64的纵向。此外,插入到形成于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上部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中的凸台孔58中的柱状凸台部68在连接部64的下表面上一体地突出,并且两凸台部68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和主扫描方向)具有预定间隔。
因此,如图5所示,每个凸台部68插入到相应的一个凸台孔58中,并且形成在一对腿部62的下端部中的每个钩部63锁定在形成于读取装置主体50中的相应的一个切除部53中,从而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一对间隔件60分别安装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上。
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在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前后方向)观察时呈半圆形(大致半圆形板状)的凸部66在连接部64的上表面上一体地突出,并且两凸部66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和主扫描方向)具有预定间隔(凸部66形成在与凸台部68正反向背的一侧)。
此外,如图3所示,一对凸部66沿主扫描方向和返回方向可滑动地与文档台板14的背面以预定压力(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螺旋弹簧48的偏压力)接触。因此,间隔件60由作为树脂材料的实例且相对于文档台板14具有优异的滑动性的聚缩醛(POM)制成。
此外,如图4至图8所示,向下侧延伸的接合部70一体地形成在间隔件60的连接部64的一侧(读取装置主体50的沿纵向的外侧)周部的沿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中。接合部70分别设置为与读取装置主体50的前壁50A和后壁50B相对,并且接合部70的高度高于读取装置主体50的高度。
也就是说,接合部70的下端部突出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下侧。此外,从接合部70的中间部分算起,接合部70的下侧的的板厚形成为比接合部70的上侧的板厚薄。因此,接合部70的突出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下侧的下端部可以沿前后方向弹性变形。接合部70的下端部(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钩部72)可以沿高度方向与容纳部件30的开口部44接合。
具体地说,突出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沿纵向的外侧的钩部72形成在接合部70的下端部中,并且钩部72的上表面72A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同时,在开口部44的与钩部72的上表面72A相对的上侧周部中的下表面44A也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参见图5)。因此,即使间隔件60沿前后方向(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倾斜,钩部72也不大可能从开口部44脱落(脱开)。
此外,如图6所示,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前壁50A和后壁50B中,突起部56在接合部70附近隔着接合部70形成在与插入部54相反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接合部70与突起部56之间形成有微小间隙S。
此外,如图9所示,在容纳部件30的前壁30A和后壁30B的内表面中在开口部44附近的位置沿高度方向形成有作为引导部的实例的薄板状肋部46。肋部46的板厚形成为等于或略小于间隙S的宽度。
因此,当将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到容纳部件30中时,肋部46插入到接合部70与突起部56之间的间隙S中,并且在肋部46引导接合部70和突起部56的同时将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到容纳部件30中。
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与容纳部件30的底壁32的上表面(底面)的两个端部之间分别设置有作为偏压部件的实例的螺旋弹簧48。具体地说,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一对螺旋弹簧48的上端部安装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上,并且当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在容纳部件30中时,一对螺旋弹簧48的下端部分别配合在从容纳部件30的底壁32的上表面(底面)的两个端部突出的凸台部33上。
此外,如图7所示,当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观察时,每个螺旋弹簧48设置在与相应的接合部70的下端部重叠的位置(优选为同一位置)。也就是说,每个接合部70设置在相对于相应的螺旋弹簧48彼此靠近的位置。此外,如图5所示,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每个螺旋弹簧48设置在相应的(两)凸部66的正下方。换言之,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每个凸部66设置在相应的螺旋弹簧48的正上方。
接下来,将对包括具有上述这种构造的间隔件60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操作(将读取装置主体50组装到容纳部件30中的组装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分别将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一对螺旋弹簧48的上端部安装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上。然后,分别将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一对间隔件60安装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上。也就是说,将每个间隔件60的凸台部68插入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凸台孔58中,并且将腿部62的钩部63锁定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切除部53中。
这里,读取装置主体50的切除部53分别形成在远离前壁50A和后壁50B的位置。此外,间隔件60的腿部62中的钩部63形成在远离接合部70的位置。因此,当将读取装置主体50插入到容纳部件30中时,即使相对地施加力以将接合部70压向上侧,也能够通过锁定在切除部53中的钩部63抑制接合部70的倾斜。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钩部63从切除部53脱落。
将螺旋弹簧48和间隔件60安装到读取装置主体50上,然后将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到容纳部件30中。也就是说,在容纳部件30的前壁30A和后壁30B使每个间隔件60的接合部70(钩部72)向读取装置主体50的前壁50A侧和后壁50B侧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容纳部件30的肋部46插入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突起部56与接合部70之间的间隙S中的同时,读取装置主体50从上方被插入到容纳部件30中。
这里,接合部70的下端部(钩部72)突出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下侧。因此,由于当将读取装置主体50插入到容纳部件30中时肋部46在早期(早于突起部56)对接合部70的下端部(钩部72)进行引导,所以在将读取装置主体50插入到容纳部件30中时,能够改善引导性。
然后,由肋部46对接合部70和突起部56进行引导,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引导性,并且读取装置主体50竖直插入到容纳部件30的底壁32中。此外,当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观察时,接合部70的下端部设置在与螺旋弹簧48重叠的位置(优选为同一位置)。
也就是说,接合部70设置在螺旋弹簧48的附近。因此,当将读取装置主体50插入到容纳部件30中时,还能够改善螺旋弹簧48相对于凸部33的定位特性。因此,螺旋弹簧48的下端部能够容易地组装(配合)到容纳部件30的凸台部33中。
此外,当将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到容纳部件30中时,读取装置主体50的插入部54、55中的每一个均几乎无间隙地插入到容纳部件30的切除部42、43中的相应一个中。这里,读取装置主体50和容纳部件30由包含玻璃并且具有高刚度(强度)的树脂材料制成。因此,插入部54、55中的每一个插入到切除部42、43中的相应一个中,从而能够以高精度沿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和前后方向(纵向)定位读取装置主体50相对于容纳部件30的位置。
由此,在将螺旋弹簧48的下端部组装(同时接合)到凸台部33中的同时将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到容纳部件30中,然后利用弹性恢复力将接合部70的钩部72插入到容纳部件30的开口部44中。由此,读取装置主体50被安装在容纳部件30上。因此,例如,即使在制造图像读取装置10时容纳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容纳部件30掉落,也能通过沿高度方向与开口部44接合的钩部72来防止读取装置主体50从容纳部件30脱落。
此外,钩部72的上表面72A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开口部44的上周部中的与钩部72的上表面72A相对的下表面44A也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因此,当容纳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容纳部件30掉落时,即使间隔件60沿前后方向(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倾斜,也能够防止钩部72从开口部44脱落。
此外,由于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每个间隔件60的凸部66设置在每个螺旋弹簧48的正上方,因此每个间隔件60的凸部66通过被每个螺旋弹簧48的偏压力(弹性恢复力)有效地向上偏压而与文档台板14的背面接触。因此,能够通过各凸部66以高精度相对于文档台板14定位读取装置主体50沿高度方向的位置。此外,由于允许在与各凸部66接触的文档台板14的背面中存在公差(玻璃板的模具的尺寸误差),因此钩部72的上表面72A不与开口部44的上周部中的下表面44A接触。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通过沿高度方向相对于文档台板14定位读取装置主体50的间隔件60,能够防止读取装置主体50从容纳部件30中脱落。也就是说,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读取装置主体50相对于文档台板14的定位及防止读取装置主体50从容纳部件30脱落。
此外,为了防止读取装置主体50从容纳部件30脱落,例如,如果在读取装置主体50或容纳部件30中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钩部(未示出),则由于读取装置主体50或容纳部件30由包含玻璃的树脂材料制成,因此存在当钩部发生弹性变形时读取装置主体50或容纳部件30不能耐受弹性变形的问题。也就是说,存在可能由钩部引起读取装置主体50或容纳部件30的开裂的问题。
然而,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由于不是在读取装置主体50或容纳部件30中而是在安装于读取装置主体50上的间隔件60中形成用于防止脱落的钩部72(接合部70),因此不必担心读取装置主体50或容纳部件30可能会发生开裂的问题。
此外,由于间隔件60是比读取装置主体50或容纳部件30小的部件,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用于其成型的模具,并且即使因钩部72的断裂等而需要对钩部72进行更换也能够容易地更换钩部72。因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就成本而言是有利的。
在上文中,参考附图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进行了描述,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不限于示出的实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设计进行适当改变。例如,插入部54、55或突起部56的形状不限于示出的形状。此外,插入部54或突起部56不限于在前后两侧对称形成的构造。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此外,在各视图中,箭头UP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0’的上方(向上方向),而箭头FR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0’的前方(向前方向)。此外,箭头RI表示图像读取装置10’的右方(向右方向),并且当读取装置主体50读取放置在文档台板14上的文档时,箭头RI还表示主扫描方向(容纳部件30的移动方向)。此外,在放置在文档台板14上的文档中,左右方向是文档的纵向。
如图10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0’具有位于外壳12的上部侧的文档台板14,在文档台板14上放置有文档。文档台板14是形成为矩形形状的透明玻璃板,其中,左右方向是该矩形形状的纵向,并且文档台板14由盖件16打开和关闭。盖件16形成为比文档台板14稍大的矩形形状,并且构造为通过位于外壳12的后部侧的一对左右铰接部15可以沿上下方向打开和关闭。
如图11所示,在外壳12的内部(文档台板14的下侧)设置有读取装置主体(CIS单元)50,读取装置主体50在沿主扫描方向(沿文档的纵向从文档的一个端部到另一端部)移动的同时读取放置在文档台板14上的文档。如图13所示,读取装置主体50具有与文档的沿横向(与文档的纵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相等或比之更长的长度。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上部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和主扫描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中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设置有读取部52(其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延伸)。
此外,读取装置主体50从上方插入并容纳在容纳部件(往复台壳体)30中。容纳部件30是前后方向(在俯视图中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纵向(纵向长度与文档的沿横向的尺寸相等或比之更长)的壳体,并且容纳部件30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可移动地支撑在一体地形成在外壳12中的支撑台板17(参见图11)上。
此外,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容纳部件30的底壁32的下表面侧的沿纵向的大致中心部分上安装有作为引导部件的实例的引导部件140,引导部件140通过支撑在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金属轴22上而被引导。此外,将在下文中对引导部件140进行描述。
此外,在容纳部件30的前壁和后壁的沿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处的下部形成有作为被接合部的实例的开口部44,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间隔件60的接合部70能够沿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与开口部44接合。开口部44形成为以高度方向作为纵向的矩形形状。
此外,如图14所示,凸台部33在容纳部件30的沿纵向比开口部44更靠近内侧的底壁32的上表面(底面)的两个端部的沿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一体地突出,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螺旋弹簧48的下端部配合在该凸台部33中。凸台部33在俯视图中形成为十字形状,并且当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在容纳部件30中时,凸台部33插入到形成为圆形形状的螺旋弹簧148的下端部中。
作为定位部件的实例的间隔件60分别安装于容纳在容纳部件30中的读取装置主体50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上。每个间隔件60具有一对腿部62(参见图13),并且作为锁定部的实例的钩部63分别形成在该一对腿部62的下端部中。此外,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左壁和右壁的下端部中分别形成有作为被锁定部的实例且与钩部63锁定的切除部53。
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一对腿部62的上端部通过矩形板状连接部64一体地连接。此外,插入到形成于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上部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中的凸台孔58中的柱状凸台部68在连接部64的下表面上一体地突出,并且两凸台部68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和主扫描方向)具有预定间隔。
因此,如图14所示,每个凸部68插入到相应的一个凸台孔58中,并且形成在一对腿部62的下端部中的每个钩部63锁定在形成于读取装置主体50中的相应的一个切除部53中,从而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一对间隔件60分别安装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沿纵向的两个端部上。
此外,如图13所示,当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纵向(前后方向)观察时呈半圆形(大致半圆形板状)的凸部66在连接部64的上表面上一体地突出,并且两凸部66以沿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和主扫描方向)具有预定间隔(凸部66形成在与凸台部68正反相背的一侧)。
一对凸部66沿主扫描方向和返回方向可滑动地与文档台板14的背面以预定压力(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螺旋弹簧148的偏压力)接触(参见图12)。因此,间隔件60由作为树脂材料的实例且相对于文档台板14具有优异的滑动性的聚缩醛(POM)制成。
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向下侧延伸的接合部70一体地形成在间隔件60的连接部64的一侧(读取装置主体50的沿纵向的外侧)周部的沿左右方向的中心部分中。接合部70分别设置为与读取装置主体50的前壁和后壁相对,并且接合部70的高度高于读取装置主体50的高度。
也就是说,接合部70的下端部(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钩部72)突出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下侧。此外,从接合部70的中间部分算起,接合部70的下侧的板厚形成为比接合部70的上侧的板厚薄。因此,接合部70的突出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下侧的下端部可以沿前后方向弹性变形。接合部70的下端部可以沿高度方向与容纳部件30的开口部44接合。
具体地说,突出到读取装置主体50的沿纵向的外侧的钩部72形成在接合部70的下端部中,并且当将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到容纳部件30中时,钩部72与开口部44的上侧周部接合。因此,例如,即使在制造图像读取装置10’时容纳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容纳部件30掉落,也能抑制或防止读取装置主体50从容纳部件30脱落。
此外,如图14所示,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与容纳部件30的底壁32的上表面(底面)的两个端部之间设置有作为偏压部件的实例的螺旋弹簧148。具体地说,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一对螺旋弹簧148的上端部安装在读取装置主体50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上,并且当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在容纳部件30中时,一对螺旋弹簧148的下端部分别配合在从容纳部件30的底壁32的上表面(底面)的两个端部突出的凸台部33上。
此外,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每个螺旋弹簧148设置在相应的凸部66的正下方。换言之,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每个凸部66设置在相应的螺旋弹簧148的正上方。因此,每个间隔件60通过被相应的螺旋弹簧48的偏压力(弹性恢复力)有效地向上偏压而与文档台板14的背面接触。因此,能够通过各凸部66以高精度相对于文档台板14定位读取装置主体50沿高度方向的位置。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外壳12的内部设置有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部件30)的移动机构20。具体地说,移动机构20具有作为柱状引导部件的实例的轴22,轴22设置在外壳12内部沿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其中,左右方向(主扫描方向)是轴22的轴向。轴22的左右两个端部分别固定在与外壳12内部的左右两个端部形成为一体的支撑部18上,并且轴22可移动地支撑容纳着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容纳部件30使得容纳部件30可沿主扫描方向(向右方)和与主扫描方向相反的返回方向(向左方)移动。
此外,移动机构20具有正时皮带28和驱动电动机(未示出)。正时皮带28缠绕在设置于外壳12内部的右端部(轴22沿轴向的一个端部)侧的正时带轮24和设置于外壳12内部的左端部(轴22沿轴向的另一端部)侧的正时带轮26上,以便正时带轮24、26与形成在正时皮带28的内周面上的啮合齿28A啮合。驱动电动机设置为与一侧(例如,右侧)的正时带轮24同轴,并且沿正向和反向旋转正时带轮24。
因此,正时带轮24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下沿正向和反向旋转,从而正时皮带28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而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沿返回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正时皮带28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与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彼此沿相反的方向同步移动。此外,例如,容纳部件30安装在正时皮带28的前侧上。
具体地说,如图12和图14所示,在与引导部件140邻近的底壁32下表面侧的沿纵向的大致中心部分(引导部件140的后侧)中一体地形成有作为固定部的实例且与正时皮带28的啮合齿28A啮合的啮合部38。啮合部38形成为矩形块状,并且在啮合部38的下端的中心部分中形成有与正时皮带28的厚度相等或比之更大的间隙。此外,在啮合部38的位于间隙的一侧(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后侧)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啮合齿38A。
因此,如图12所示,正时皮带28的前侧插入到啮合部38的间隙中。正时皮带28的前侧上的啮合齿28A与啮合齿38A啮合,从而容纳部件30通过啮合部38沿正时皮带28的周向固定在正时皮带28上。因此,容纳部件30在被轴22和支撑台板17支撑的同时随着正时皮带28的运动而沿主扫描方向和返回方向移动。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外壳12中,在正时皮带28的后侧设置有用于传输由读取装置主体50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柔性线缆40。柔性线缆40的一个端部40A与读取装置主体50连接。此外,柔性线缆40能够跟随容纳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容纳部件30的移动。
第一实例
这里,对根据第一实例的引导部件140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至图14所示,引导部件140由作为树脂材料的实例且相对于轴22具有优异的滑动性的聚缩醛(POM)制成,并且引导部件140通过诸如螺钉等紧固件(未示出)安装在容纳部件30的底壁32的下表面侧的沿纵向的大致中心部分中。因此,如图15所示,在引导部件140的多个(例如,四个)预定位置形成有供诸如螺钉等紧固件穿过的孔部141。
此外,在引导部件140中形成有沿轴22的轴向延伸的凹槽部142,并且如图15和图16B所示,在凹槽部142内部沿主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中一体地形成有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呈大致倒U形的第一接纳部144。此外,如图12、图14至图16A所示,在凹槽部142内部沿主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中一体地形成有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呈大致倒V形的第二接纳部146。
凹槽部142内部的第一接纳部144和第二接纳部146分别从上方安装到轴22的外周面上,从而容纳部件30的沿纵向的大致中心部分支撑在轴22上。此外,如图16B所示,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第一接纳部144具有在周向上的一个点处与轴22的外周面接触的曲面接触部145。如图16A所示,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第二接纳部146具有在周向上的两个点处与轴22的外周面接触的一对平面接触部147。
具体地说,如图15和图16B所示,第一接纳部144具有圆弧面144A,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圆弧面144A具有比轴22的曲率小的曲率(具有比轴22的曲率半径大的曲率半径),并且圆弧面144A的最上端部是与轴22的外周面的最上端部接触的曲面接触部145。
同时,如图15和图16A所示,第二接纳部146以预定角度倾斜并且具有一对倾斜面146A,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该一对倾斜面146A相对于沿竖直方向经过轴22的中心的直线而对称。每个倾斜面146A的一部分是与轴22的外周面的上部侧接触的平面接触部147。
此外,如图15所示,在引导部件140的凹槽部142的外侧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增强凹槽部142(第一接纳部144和第二接纳部146)的多个(例如,八个)肋部143。此外,如图16A和图16B所示,各个肋部143形成为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但并不限于这种形状。
此外,正时皮带28优选尽可能地靠近轴22,以提高容纳部件30的移动的精度。因此,如图12和图14所示,位于设置有正时皮带28的一侧(后侧)的肋部143形成为比位于相反侧(前侧)的肋部143小,以便不与啮合部38干涉。
接下来,对包括如上文所述的这种构造的根据第一实例的引导部件140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操作(使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部件30)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进行描述。
将文档放置在文档台板14上并关闭盖件16,然后操作操作面板(未示出),从而开始文档的读取。也就是说,容纳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容纳部件30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这里,第二接纳部146形成在引导部件140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中。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第二接纳部146中的一对平面接触部147分别与轴22的外周面点接触(参见图16A)。
也就是说,第二接纳部146通过该一对平面接触部147在轴22的周向上的两个点处与轴22接触。因此,引导部件140(第二接纳部146)以高的定位精度支撑在轴22上(而不会沿在俯视图中与轴22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发生偏离)。因此,当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部件30)沿着轴22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时,能够抑制或防止读取装置主体50的松动(振动)。
此外,第一接纳部144形成在引导部件140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中,并且当沿主扫描方向观察时,第一接纳部144的曲面接触部145在轴22的周向上的一个点处与轴22的外周面接触(参见图16B)。因此,即使与轴22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因引导部件140成型过程中的误差而在第一接纳部144和第二接纳部146中发生偏离,第一接纳部144也容许其偏离。
换言之,即使与轴22的轴向相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因引导部件140成型过程中的误差而在第一接纳部144和第二接纳部146中发生偏离,在俯视图中引导部件140(容纳部件30)也不会相对于轴22倾斜。因此,当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部件30)沿着轴22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时,能够抑制或防止读取装置主体50的松动(振动)。也就是说,容纳读取装置主体50的容纳部件30能够沿主扫描方向平稳地移动。
第二实例
接下来,对根据第二实例的引导部件140进行详细描述。此外,将相同的附图标记给予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引导部件140相同的部分,并且适当地省略对这些部分(还包括相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引导部件140中,除在沿主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处之外,还在与啮合部38在轴22的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处形成具有一对平面接触部147(参见图19)的第二接纳部146。也就是说,在引导部件140中形成有多组(两组)一对平面接触部147。
根据具有这种构造的引导部件140,引导部件140以更高的定位精度支撑在轴22上(而不会沿在俯视图中与轴22的轴向相交的方向发生偏离)。因此,当读取装置主体50(容纳部件30)沿着轴22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时,能够进一步抑制或防止读取装置主体50的松动(振动)。
此外,沿主扫描方向观察到的第二接纳部146的形状不限于大致倒V形,例如,可以是如图19所示的形状。也就是说,第二接纳部146的位于一对平面接触部147之间的最上端部可以是不与轴22的外周面的最上端部接触的平坦表面146B(参见图17和图18)的形状。
此外,可以沿轴22的轴向在啮合部38(包括啮合部38)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区域中形成至少一组第二接纳部146(即一对平面接触部147),具体而言,第二接纳部146优选至少形成在凹槽部142(引导部件140)内部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中。
此外,可以沿轴22的轴向在啮合部38(除啮合部38)的沿主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区域中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接纳部144(即曲面接触部145)。也就是说,优选在引导部件140中不仅形成有第二接纳部146而且形成有第一接纳部144和第二接纳部146这两者。
在上文中,参考附图对根据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进行了描述,但根据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不限于示出的实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设计进行适当改变。例如,移动容纳部件30的移动部件不限于正时皮带28,并且固定在移动部件上的固定部不限于与正时皮带28啮合的啮合部38。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本发明的意图并非在于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实施例的选取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各种变型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意图在于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读取装置主体,其读取放置在文档台板上的文档;
容纳部件,其容纳所述读取装置主体并且在所述文档被读取时从所述文档的一个端部移动到另一端部;
定位部件,其安装在所述读取装置主体上,所述定位部件具有通过与所述文档台板接触来沿高度方向定位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凸部和沿所述高度方向与形成在所述容纳部件中的被接合部接合的接合部,
其中,所述读取装置主体在所述接合部附近的位置具有突起部,并且
所述容纳部件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容纳部件容纳所述读取装置主体时引导所述接合部和所述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部的下端部突出到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在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与所述容纳部件的底面的两个相应端部之间设置有偏压部件,并且
当沿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纵向观察时,所述接合部设置在与所述偏压部件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在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下表面的两个端部与所述容纳部件的底面的两个相应端部之间设置有偏压部件,并且
当沿所述容纳部件的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凸部设置在所述偏压部件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容纳部件具有向上敞开的被插入部,并且
所述读取装置主体具有在容纳到所述容纳部件中时插入到所述被插入部中的插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部件具有一对腿部,并且形成在所述腿部中的锁定部与被锁定部锁定以便将所述定位部件安装在所述读取装置主体上,所述被锁定部形成在从所述接合部偏向所述读取装置主体的沿其纵向的中心部分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在所述接合部中形成有钩部,所述钩部的上表面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
所述被接合部的与所述钩部的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也是朝外侧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表面。
CN201410799006.XA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048530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2668.8A CN109756645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2941.7A CN109547661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6573.3A CN109639924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2926.2A CN109995958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9980 2014-02-19
JP2014029980A JP6277763B2 (ja) 2014-02-19 2014-02-19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4041006A JP2015167299A (ja) 2014-03-03 2014-03-03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4-041006 2014-03-0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2926.2A Division CN109995958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2941.7A Division CN109547661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2668.8A Division CN109756645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6573.3A Division CN109639924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3058A CN104853058A (zh) 2015-08-19
CN104853058B true CN104853058B (zh) 2019-03-12

Family

ID=53799239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99006.XA Active CN104853058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2941.7A Active CN109547661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2668.8A Active CN109756645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6573.3A Active CN109639924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2926.2A Active CN109995958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2941.7A Active CN109547661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2668.8A Active CN109756645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6573.3A Active CN109639924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N201910112926.2A Active CN109995958B (zh) 2014-02-19 2014-12-18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185259B2 (zh)
CN (5) CN104853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7518B2 (ja) * 2015-07-17 2019-11-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2021A (ja) * 2009-09-01 2010-01-2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02348038A (zh) * 2010-07-29 2012-02-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739893A (zh) * 2011-03-31 2012-10-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39431A (zh) * 2011-11-30 2013-06-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单元和图像读取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5871U (zh) * 1989-05-15 1990-12-11
JP2937558B2 (ja) * 1991-07-22 1999-08-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装置
JPH11266347A (ja) * 1998-03-16 1999-09-28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1075192A (ja) * 1999-09-06 2001-03-23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US7051941B2 (en) * 2003-03-03 2006-05-30 Nisca Corporation Image reading unit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5079791A (ja) * 2003-08-29 2005-03-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入出力装置
JP3826907B2 (ja) 2003-09-09 2006-09-2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US7522318B2 (en) * 2004-01-29 2009-04-21 Cal-Comp 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imited Scanner optical module
JP4407803B2 (ja) * 2004-03-08 2010-02-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890799B2 (ja) 2005-06-28 2012-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走査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043684A (ja) * 2005-06-30 2007-02-15 Brother Ind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コンタクトイメージセンサ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028487A (ja) * 2005-07-21 2007-02-01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7274628A (ja) *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4811103B2 (ja) * 2006-04-27 2011-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1337A (ja) * 2006-06-19 2007-12-27 Brother Ind Ltd 開閉型物品
JP5075087B2 (ja) * 2008-10-28 2012-11-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12636B2 (ja) * 2011-03-18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キャナ装置
JP5841041B2 (ja) * 2012-01-13 2016-01-06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2021A (ja) * 2009-09-01 2010-01-2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02348038A (zh) * 2010-07-29 2012-02-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739893A (zh) * 2011-03-31 2012-10-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39431A (zh) * 2011-11-30 2013-06-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单元和图像读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9924B (zh) 2020-12-25
CN109995958B (zh) 2020-12-25
CN109547661B (zh) 2021-06-22
CN109547661A (zh) 2019-03-29
CN109995958A (zh) 2019-07-09
CN109639924A (zh) 2019-04-16
US20150237230A1 (en) 2015-08-20
CN109756645B (zh) 2021-09-21
US9185259B2 (en) 2015-11-10
CN109756645A (zh) 2019-05-14
CN104853058A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3058B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9845420B (zh) 车载用电子设备
JP201516729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7318746B2 (en) Card socket assembly
CN210452703U (zh) 一种新型仿形规
JP4976050B2 (ja) 計器用ムーブメント構造
JP6151232B2 (ja) 商品陳列フック用カードホルダー
JP2014195207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48924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656562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CN210059599U (zh) 一种用于冲压模具的放料组件及其冲压模具
JP627776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7154201A (ja) バイス
JP2006007259A (ja) プレス装置
JP2014087898A (ja) 工作機械のテレスコピックカバー装置
CN114046710B (zh) 一种偏心滚子测量分组操作台和测量分组装置
CN110701974B (zh) 一种镜相零件的集成检测治具及方法
JP676950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210949545U (zh) 用于线性滑轨的防尘件及具有该防尘件的线性滑轨
JP201910672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KR102323347B1 (ko) 3d 프린팅 펜을 이용한 그리기 도구
US20170361455A1 (en) Case For Accommodating Tools Or Small Parts
JP2019106727A (ja) 画像読取装置
EP1745865A1 (en) Cleaner
CN209214651U (zh) 用于传感器的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