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5297A -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5297A
CN104845297A CN201510235893.2A CN201510235893A CN104845297A CN 104845297 A CN104845297 A CN 104845297A CN 201510235893 A CN201510235893 A CN 201510235893A CN 104845297 A CN104845297 A CN 104845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ter
acid
copolymer
mixture
anhyd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35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45297B (zh
Inventor
曹艳霞
赖华林
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LCYON ENGINEERING 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LCYON ENGINEERING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LCYON ENGINEERING 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LCYON ENGINEERING 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358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5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5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5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45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5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PBT树脂60份、PET树脂5~60份、玻璃纤维10~60份、增韧剂5~15份、抗氧剂0.3~3份、热稳定剂0.3~2份和润滑剂0.5~3份,其中,所述增韧剂选自不饱和羧酸酯、不饱和羧酸酯共聚物、饱和羧酸乙烯酯、饱和羧酸乙烯酯共聚物、不饱和环氧化合物、不饱和环氧共聚物、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共聚物、不饱和酸酐或不饱和酸酐共聚物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本发明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优异,满足NMT工艺需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塑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金属材料为强极性材料,而PBT树脂、PET树脂为极性较弱的高分子材料。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极性相差很大的两种材料之间的结合力很低,加上金属材料极低的收缩率和高分子材料较高的收缩率的差异,金属材料和树脂直接一次成型所得的材料在金属和树脂结合部位界面结合力很低,很容易发生断裂,然而NMT(Nano Molding Technology)技术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NMT(Nano Molding Technology)技术,即是金属与塑料纳米技术结合的纳米成型技术,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该技术可将塑胶直接射出至金属表面并达到完美、强固结合,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胶合、模内包覆射出、金属铆接等技术,以达成轻、薄、短、小的目的。
NMT技术的核心工艺是塑料和金属材料同时在模具内一体成型。在高温高压模具注塑的瞬间,塑料要完成自身的熔融以及部分熔融体和金属材料接触面的接触、润湿、浸润、铺展、渗透、粘合过程。
NMT技术特征主要有如下3点:
(1)通过嵌件注塑连接金属与树脂:①通过T处理技术在金属表面形成纳米级的凹坑;②使用硬树脂通过注塑进入纳米级的凹坑,使树脂与金属连接在一起;③使开发的新产品的骨架、底盘等具有轻量级的外部金属部件;
(2)适用的金属与树脂材料种类有严格限制:①铝、镁、铜、不锈钢、钛、铁、镀锌板、黄铜;②铝合金的适应性较强,包括1000到7000系列;③树脂包括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尼龙(聚酰胺6、聚酰胺66、高温尼龙PPA等);④PPS具有特别强的粘合粘度,高达3000N/cm2
(3)降低环境影响:①NMT技术简化并缩短了制造工艺;②作为胶连镁合金金属,减少了不必要的表面处理工艺;③由于NMT是安全和可回收的技术,对环境影响小。
NMT技术优势突出:树脂与金属件一体成型工艺显著降低产品的整体厚度和高度;所得成品机械结构力学强度优异;材料有更多的外观装饰方法可供选择;塑料和金属之间的结合可靠度远远高于其它工艺。
随着电子电器设备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运用纳米成型技术制造的产品具有轻量化、气密性好、防水、防潮等优点。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下:(1)移动通讯器材框体:移动通讯器材框体是一个有高度薄壁化要求的应用领域;采用本技术,可实现不在金属壳体上打孔,只是通过金属嵌件成型就能在金属壳体上形成复杂的树脂凸台,提高框体的设计自由度,此外,它还可以帮助减少金属框体的机械加工工序,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2)电子产品:在对气密性有高要求的电子产品领域,比接插件、开关、继电器以及半导体封装等,这些部件的金属端子与树脂间的气密性要求高,利用纳米成型技术生产此类产品,可以获得具有优良的防水性、防潮性的金属嵌件成型制品;(3)异种金属粘结:将不易焊接在一起的异种金属采用树脂进行联接,采用金属嵌件成型技术减轻金属部件的重量;或者是部分使用金属以提高树脂部件的机械强度等各种各样的用途。
然而,NMT技术对树脂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树脂材料的高收缩率、低耐热性、与金属的低粘合力等原因使得其限制范围内的树脂也不能直接拿来用于NMT技术。NMT树脂材料的要求包括:1、树脂材料与一体注射成型的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结合力(180Kgf以上);2、树脂材料的收缩率要尽可能低,一般要求低于0.3%,最好低于0.25%,以降低和金属材质之间的内应力;3、树脂材料耐热性高,有较好的耐金属降解能力,NMT成型过程的温度高达260℃~310℃,同时是和金属在同一个模具内同时成型的,要求树脂材料有较好的耐热性及耐金属降解能力。
顶尖塑料企业近几年一直重点开发能适用于该技术的树脂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具有满足上述要求的良好基础。其为半结晶型热塑性聚酯,分子结构如式Ⅱ所示:
PBT结晶速度快、可高速成型、耐热性、电性能、阻燃性能、耐化学药品性、摩擦磨损特性优异、吸水性低、热变形温度高、机械强度高、耐疲劳性和尺寸稳定性好,蠕变小。
但是,PBT作为NMT工程塑料用的缺点包括:(1)缺口冲击强度低;(2)高负荷下热变形温度低,热变形温度(1.82MP)仅为60℃左右;(3)高温下刚性差;(4)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差。NMT技术用材料必须解决上述缺点,其中,解决树脂组合物与金属的粘结力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该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与金属材料粘结力优异,达到220kgf以上,满足NMT工艺需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
其中,所述增韧剂选自不饱和羧酸酯、不饱和羧酸酯共聚物、饱和羧酸乙烯酯、饱和羧酸乙烯酯共聚物、不饱和环氧化合物、不饱和环氧共聚物、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共聚物、不饱和酸酐或不饱和酸酐共聚物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PBT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是由二元醇和芳香二元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酯化、缩聚反应制备而得的;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酯化、缩聚反应制备而得的,加入PET可降低材料的收缩率,提高耐热性。本发明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中添加有上述增韧剂,不仅可以增加韧性和抗冲击强度,而且提高了该PBT工程塑料组合物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满足NMT工艺需求;同时对各组分含量进行优化处理,提高了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上述增韧剂可以改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极性和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对金属表面的润湿性,从而增加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
适量的润滑剂可以改善玻璃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粘结性,利于玻璃纤维分散,防止玻璃纤维外露;同时,润滑剂能有效控制材料的流动性,有利于充模,进而促使树脂组合物对金属材质的充分浸润和渗透。
优选地,还含有成核剂0.2~3份和/或着色剂0~5份。
成核剂可以通过改变树脂的结晶行为,加快结晶速率、增加结晶密度和促使晶粒尺寸微细化,达到缩短成型周期、提高制品透明性、表面光泽、抗拉强度、刚性、热变形温度、抗冲击性、抗蠕变性等物理机械性能。
优选地,本发明的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
本发明对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含量进行进一步优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酯选自丙烯酸烷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烷酯;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酯共聚物选自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正辛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或乙烯/甲基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饱和羧酸乙烯酯选自醋酸乙烯酯和/或丙酸乙烯酯;
优选地,所述饱和羧酸乙烯酯共聚物选自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简称EM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简称EEA)、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简称EB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简称AE2H)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环氧化合物为脂肪族的缩水甘油酯和/或缩水甘油醚,优选为乙烯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马来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简称GMA)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优选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共聚物中的“/”表示区别前后单体单元,如乙烯/丙烯酸正辛酯共聚物为乙烯和丙烯酸正辛酯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的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为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和马来酸酐发生共聚反应制得的共聚物;本发明中的不饱和羧酸酯共聚物、饱和羧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指的是该共聚物中单体单元中至少包括不饱和羧酸酯、饱和羧酸乙烯酯或…等。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分子中有活泼的乙烯基及有离子性反应的环氧基两个官能团,可以以官能团方式聚合,也能以离子反应方式聚合,所以可用于乙烯型聚合物及缩聚型聚合物的改性。GMA能以三种方式介入聚合,其一是乙烯聚合时,使环氧基位于支链上,形成“O”型聚合物;其二是环氧开环,使乙烯基位于支链上,形成“V”型聚合物;其三是具活泼氢的化合物与GMA反应,在环氧基上开环成链。利用上述三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在聚合时,使聚合物改质。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环氧共聚物选自脂肪族的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或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优选为乙烯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马来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最优选为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和PBT、PET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具有高反应活性、极性和中强酸性,可以在对材料增韧的同时,提高树脂组合物的极性,改变组合物的酸碱性,进一步可增加组合物熔体高温下对金属表面的润湿性,从而增加与金属之间的粘结力;GMA官能团的高反应活性决定它可以在一体化注塑成型的瞬间可能和金属表面纳米孔洞中干燥保留下来的T处理剂形成稳定的化学键,该过程进一步增强了树脂组合物与金属材料接触界面的粘结力;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是NMT树脂组合物优选的增韧剂,尤其是合适的含有GMA官能团共聚物。
本发明中增韧剂的商品牌号可选自阿科玛的AX8840、AX8900、CX8902、CX8904、35BA40、4700或杜邦的PTW、4710。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或衣康酸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共聚物选自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共聚物或衣康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丙烯酸共聚物和/或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酸酐选自丙烯酸酐、甲基丙烯酸酐、马来酸酐、衣康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琥珀酸酐或丁二酸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丙烯酸酐和/或甲基丙烯酸酐;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酸酐共聚物选自丙烯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酐共聚物、马来酸酐共聚物、衣康酸酐共聚物、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共聚物、琥珀酸酐共聚物或丁二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丙烯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酐共聚物或马来酸酐共聚物。
不饱和酸酐共聚物,尤其是甲基丙烯酸酸酐和马来酸酐是PBT、PET体系增韧剂,和热塑性聚酯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同时具有高反应活性、极性和中强酸性,可以在对材料增韧的同时提高树脂组合物的极性,改变组合物的酸碱性,进一步可增加组合物熔体高温下对金属表面的润湿性,从而增加与金属之间的粘结力。酸酐官能团的高反应活性决定它可以在一体化注塑成型的瞬间可能和金属表面纳米孔洞中干燥保留下来的T处理剂形成稳定的化学键,该过程进一步增强了树脂组合物与金属材料接触界面的粘结力。不饱和酸酐共聚物成为NMT树脂组合物优选的增韧剂,尤其是合适的含有酸酐官能团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增韧剂中至少含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还含有羧基官能团或酸酐官能团,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与羧基官能团和酸酐官能团之和的摩尔比例为1:0.5~4,优选为1:1~3。
优选地,所述PBT树脂的特性粘数为0.70~1.3g/dl,优选为0.8~1.1g/dl;
优选地,所述PET树脂的特性粘数0.65~1.2g/dl,优选为0.75~1.0g/dl;
所述玻璃纤维为长纤维和/或短切纤维,优选为3~7mm的短切纤维;
挤出造粒后,所述玻璃纤维平均长度为20~500μm,优选为40~350μm,进一步优选为60~280μm;所述玻璃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5~15μm,优选为9~15μm,本发明中,平均纤维直径为重均纤维直径。
本发明加入玻璃纤维,提高了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降低了收缩率。因为金属的收缩率很低,而高分子材料(如PBT、PET)的收缩率比金属高很多,但是二者收缩率差异太大的话粘附在一起时内应力很大,本发明可大幅度降低材料的成型收缩率。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经过硅烷类偶联剂处理;通过硅烷类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处理后(如PPG公司的3786和欧文斯科宁的183F),可以使玻璃纤维更充分的与PBT树脂和PET树脂结合,从而更有利于提高NMT材料的耐高温性能和抗冲击强度。
优选地,所述硅烷类偶联剂的通式为Y(CH2)nSiX3,式中:n为0~3,Y为乙烯基、氨基、环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X为氯基、甲氧基、乙氧基或乙酰氧基。
Y是能与树脂反应或相容的基团,所以通常以其来称呼偶联剂,如Y为氨基便称为氨基硅烷偶联剂。X是能水解的基团,水解时能与玻璃纤维作用。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中,Y能否与树脂反应时增强效果高低的关键。
优选地,所述硅烷类偶联剂为Y-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如KH550、A1100)、Y-(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如KH560)或Y-(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基氧硅烷(如KH570)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或硫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或硫酯类抗氧剂的混合物,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硫酯类抗氧剂的质量比为3:2:3;
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为多元受阻酚类抗氧剂和/或不对称受阻酚类抗氧剂;
优选地,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为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酚)、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尿酸、二缩三乙二醇双[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3-(1,1-二甲基乙基)-β-[3-(1,1-二甲基乙基)-4-羟苯基]-4-羟基-β-甲基苯甲酸-1,2-亚乙基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或3,9-双[1,1-二甲基-2-[(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4,4'-[1,1'-联苯基]亚基二膦酸-四[2,4-二叔丁苯基]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或3,9-二(2,4-二枯基苯氧基)-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为亚磷酸三酯、亚磷酸二酯或亚磷酸单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为亚磷酸苯酯、三(壬基酚)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亚磷酸三壬酯、亚磷酸三辛酯、二(2-甲基-4,6-二(1,3-二甲基乙基)苯基)亚磷酸乙酯、亚磷酸一丁基二苯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4,4'-[1,1'-联苯基]亚基二膦酸-四[2,4-二叔丁苯基]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苯基)-四(十三烷基)二亚磷酸酯或3,9-二(2,4-二枯基苯氧基)-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式I中R’为烷基和/或芳基;
优选地,R’为C1~C25烷基和/或C6~C12芳基;
优选地,所述硫酯类抗氧剂为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四)酯或季戊四醇类十二硫代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热稳定剂由金属化合物和紫外光吸收剂组成;
优选地,所述金属化合物为钠的化合物、钠的纳米化合物、钙的化合物、钙的纳米化合物、钡的化合物、钡的纳米化合物、锌的化合物、锌的纳米化合物、硅的化合物或硅的纳米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混合物,优选为氧化锌、活性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磷酸锌、偏磷酸锌、硫化锌、次磷酸钠、磷酸纳、六偏磷酸纳、硫化钠、硫氢化钠等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吸收剂为二苯甲酮类紫外光吸收剂和/或苯并三唑类紫外光吸收剂,优选为苯并三唑类紫外光吸收剂;
紫外光吸收剂可以为2-(2'-羟基-5'-特辛基苯基)苯并三唑(329)、2-(2'-羟基-3',5'双(a,a-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或2,2'-亚甲基双(4-叔辛基-6-苯并三唑苯酚)。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主要由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组成,所述内润滑剂优选为硅酮类和/或硬脂酸酯类,所述硬脂酸酯类优选为含有多元醇的硬脂酸酯类(如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所述外润滑剂优选为聚乙烯蜡和/或酰胺化合物类;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主要由硅酮类和改性聚乙烯蜡组成,所述改性聚乙烯蜡优选为氧化聚乙烯蜡、酸性改性氧化聚乙烯蜡、酸性改性氧化聚乙烯共聚物蜡、酯蜡或微粉蜡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本发明中的改性聚乙烯蜡的分子量为2000~6000,优选3000~5000。
优选地,所述成核剂选自滑石粉、碳酸钙、二氧化硅、有机磷酸盐或芳香胺类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有机磷酸盐和/或芳香胺类;
优选地,所述着色剂选自科莱恩Polysynthren系列染料、Sandoplast系列染料、钛白粉、硫化锌、锌钡白或炭黑。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该制备方法对PBT树脂进行改性,能够改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韧性、极性和润湿性,及其PBT工程塑料组合物与金属材料之间的粘结力,使得改性后的PBT树脂组合物满足NMT技术工艺的要求。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计,将PBT树脂50~95份、PET树脂5~50份、增韧剂5~15份、抗氧剂0.3~3份、热稳定剂0.3~2份、润滑剂0.5~3份、任选地成核剂0.2~3份以及任选地着色剂0~5份预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将所述混合物和玻璃纤维10~60份投入到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和挤出造粒,制得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挤出机的加热温度如下:一区160~220℃、二区210~240℃、三区230~280℃、四区230~280℃、五区230~280℃、六区230~280℃和机头240~27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对各组分进行优选,其中增韧剂不仅可以增加韧性和抗冲击强度,而且提高了PBT工程塑料组合物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满足NMT工艺需求;同时对各组分含量进行优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NMT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纳米成型材料测试样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PBT的特性粘数1.0g/dL,PET的特性粘数0.82g/dL,玻璃纤维为欧文斯科宁的183F,增韧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为增韧剂35BA40和增韧剂4700,两者质量为1:1。
上述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
按质量份计,将PBT树脂60份、PET树脂10份、增韧剂8份、抗氧剂1份、热稳定剂1.1份、聚乙烯蜡0.5份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0.3份预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将所述混合物和玻璃纤维15份投入到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和挤出造粒,制得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本实施例中PBT的特性粘数1.0g/dL,PET的特性粘数0.82g/dL,玻璃纤维为欧文斯科宁的183F,增韧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为增韧剂35BA40和增韧剂4700,两者质量为1:1。
上述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质量份计,将PBT树脂60份、PET树脂16份、韧剂35BA40 4份、增韧剂4700 4份、抗氧剂1份、热稳定剂1.1份、聚乙烯蜡1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0.3份和成核剂0.5份预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将所述混合物和玻璃纤维20份投入到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和挤出造粒,制得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PBT的特性粘数1.0g/dL,PET的特性粘数0.82g/dL,玻璃纤维为欧文斯科宁的183F,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为增韧剂AX8900、增韧剂3990和增韧剂8200,上述增韧剂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与羧基官能团和酸酐官能团之和的摩尔比例在1:0.6。
本实施例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本实施例中PBT的特性粘数1.0g/dL,PET的特性粘数0.82g/dL,玻璃纤维为欧文斯科宁的183F,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为增韧剂AX8900和增韧剂8200,上述增韧剂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与酸酐官能团的摩尔比例在1:5。
本实施例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本实施例中PBT的特性粘数1.0g/dL,PET的特性粘数0.82g/dL,玻璃纤维为欧文斯科宁的183F,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为增韧剂PTW、增韧剂3990和增韧剂8200,上述增韧剂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与羧基官能团和酸酐官能团之和的摩尔比例在1:2。
本实施例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1:本实施例的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本实施例中PBT的特性粘数1.0g/dL,PET的特性粘数0.82g/dL,玻璃纤维为欧文斯科宁的183F。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本实施例的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本实施例中PBT的特性粘数1.0g/dL,PET的特性粘数0.82g/dL,玻璃纤维为欧文斯科宁的183F,增韧剂为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为增韧剂35BA40。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5、对比例1制得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进行以下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
其中,拉拔力测试(即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或结合力)标准如下:纳米成型材料测试样条由金属部件与树脂材料组成,直接用注塑机注射成型,其中金属部件的尺寸(单位mm)为长*宽*厚为44*18*1.5,树脂部件的尺寸(单位mm)为40*10.2*3,金属与树脂界面粘合尺寸为53.04mm2,见图3所示,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进行拉拔力测试,由此得出的数据可以作为评判树脂与金属部件之间粘合力大小。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与对比例1相比,实施例1中添加有增韧剂35BA40和增韧剂4700,制得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机械性能明显提高,且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得到大幅提升,达到232Kgf,满足NMT工艺要求;
与对比例2相比,实施例1中添加有增韧剂35BA40和增韧剂4700两种增韧剂,分别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马来酸酐共聚物,制得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机械性能明显提高,尤其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得到大幅提升,达到232Kgf,满足NMT工艺要求;
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中对组分含量进行优化处理,制得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机械性能和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均高于实施例1中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3中的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为增韧剂AX8900、增韧剂3990和增韧剂8200,上述增韧剂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与羧基官能团和酸酐官能团之和的摩尔比例在1:0.6,其摩尔比例在1:0.5~4范围之内,由此制得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机械性能和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与实施例2相比,实施例4中的增韧剂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马来酸酐共聚物,为增韧剂AX8900和增韧剂8200,由此制得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抗冲击强度、机械性能和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有所提高;增韧剂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与酸酐官能团的摩尔比例在1:5,其摩尔比例在不在1:0.5~4范围之内,由此制得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机械性能和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有所提高,但不是很显著;
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4相比,实施例5中的增韧剂增韧剂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马来酸酐共聚物,为增韧剂PTW、增韧剂3990和增韧剂8200,增韧剂中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与羧基官能团和酸酐官能团之和的摩尔比例在1:2,摩尔比例在1:1~3范围之内,由此制得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机械性能和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更优,特别是拉伸强度达到108Mpa,弯曲模量达到8100MPa,熔融流动指数为21.8g/10min,拉拔力甚至达到267Kgf。
NMT工艺要求与金属的粘结力在180Kgf以上,本发明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与金属材料的粘结力优异,拉拔力甚至达到267Kgf,满足NMT工艺需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可以满足高达290℃的注塑工艺;由于使用了着色剂可以自由配色,如白色、黑色、彩色和荧光色。
应该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脱离后附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上述详细描述的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进。因此,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不受所给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导的限制。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
其中,所述增韧剂选自不饱和羧酸酯、不饱和羧酸酯共聚物、饱和羧酸乙烯酯、饱和羧酸乙烯酯共聚物、不饱和环氧化合物、不饱和环氧共聚物、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共聚物、不饱和酸酐或不饱和酸酐共聚物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成核剂0.2~3份和/或着色剂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羧酸酯选自丙烯酸烷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烷酯;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酯共聚物选自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正辛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或乙烯/甲基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饱和羧酸乙烯酯选自醋酸乙烯酯和/或丙酸乙烯酯;
优选地,饱和羧酸乙烯酯共聚物选自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2-乙基己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环氧化合物为脂肪族的缩水甘油酯和/或缩水甘油醚,优选为乙烯基缩水甘油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马来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优选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环氧共聚物选自脂肪族的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或缩水甘油醚共聚物,优选为乙烯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马来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或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最优选为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或衣康酸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羧酸共聚物选自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共聚物、马来酸共聚物或衣康酸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丙烯酸共聚物和/或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酸酐选自丙烯酸酐、甲基丙烯酸酐、马来酸酐、衣康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琥珀酸酐或丁二酸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丙烯酸酐和/或甲基丙烯酸酐;
优选地,所述不饱和酸酐共聚物选自丙烯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酐共聚物、马来酸酐共聚物、衣康酸酐共聚物、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共聚物、琥珀酸酐共聚物或丁二酸酐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丙烯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酐共聚物或马来酸酐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增韧剂中至少含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还含有羧基官能团或酸酐官能团,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官能团与羧基官能团和酸酐官能团之和的摩尔比例为1:0.5~4,优选为1:1~3。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PBT树脂的特性粘数为0.70~1.3g/dl,优选为0.8~1.1g/dl;
优选地,所述PET树脂的特性粘数0.65~1.2g/dl,优选为0.75~1.0g/dl;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为长纤维和/或短切纤维,优选为3~7mm的短切纤维;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经过硅烷类偶联剂处理;
优选地,所述硅烷类偶联剂的通式为Y(CH2)nSiX3,式中:n为0~3,Y选自乙烯基、氨基、环氧基或甲基丙烯酰氧基,X为氯基、甲氧基、乙氧基或乙酰氧基;
优选地,所述硅烷类偶联剂选自Y-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Y-(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或Y-(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基氧硅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选自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或硫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或硫酯类抗氧剂的混合物,受阻酚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硫酯类抗氧剂的质量比为3:2:3;
优选地,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为多元受阻酚类抗氧剂和/或不对称受阻酚类抗氧剂;
优选地,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选自2,2-亚乙基-二(4,6-二-叔-丁基苯酚)、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异氰尿酸、二缩三乙二醇双[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3-(1,1-二甲基乙基)-β-[3-(1,1-二甲基乙基)-4-羟苯基]-4-羟基-β-甲基苯甲酸-1,2-亚乙基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或3,9-双[1,1-二甲基-2-[(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选自亚磷酸三酯、亚磷酸二酯或亚磷酸单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选自亚磷酸苯酯、三(壬基酚)亚磷酸酯、三(2,4-二叔丁基)亚磷酸苯酯、亚磷酸三壬酯、亚磷酸三辛酯、二(2-甲基-4,6-二(1,3-二甲基乙基)苯基)亚磷酸乙酯、亚磷酸一丁基二苯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4,4'-[1,1'-联苯基]亚基二膦酸-四[2,4-二叔丁苯基]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苯基)-四(十三烷基)二亚磷酸酯或3,9-二(2,4-二枯基苯氧基)-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4,4'-[1,1'-联苯基]亚基二膦酸-四[2,4-二叔丁苯基]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磷酸酯或3,9-二(2,4-二枯基苯氧基)-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结构式如式I所示,式I中R’为烷基和/或芳基;
优选地,R’为C1~C25烷基和/或C6~C12芳基;
优选地,所述硫酯类抗氧剂选自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酯、硫代二丙酸二(十四)酯或季戊四醇类十二硫代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稳定剂由金属化合物和紫外光吸收剂组成;
优选地,所述金属化合物选自钠的化合物、钠的纳米化合物、钙的化合物、钙的纳米化合物、钡的化合物、钡的纳米化合物、锌的化合物、锌的纳米化合物、硅的化合物或硅的纳米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混合物,优选为氧化锌、活性氧化锌、纳米氧化锌、磷酸锌、偏磷酸锌、硫化锌、次磷酸钠、磷酸纳、六偏磷酸纳、硫化钠、硫氢化钠等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吸收剂选自二苯甲酮类紫外光吸收剂和/或苯并三唑类紫外光吸收剂,优选为苯并三唑类紫外光吸收剂;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主要由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组成,所述内润滑剂优选为硅酮类和/或硬脂酸酯类,所述硬脂酸酯类优选为含有多元醇的硬脂酸酯类,所述外润滑剂优选为聚乙烯蜡和/或酰胺化合物类;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主要由硅酮类和改性聚乙烯蜡组成,所述改性聚乙烯蜡优选为氧化聚乙烯蜡、酸性改性氧化聚乙烯蜡、酸性改性氧化聚乙烯共聚物蜡、酯蜡或微粉蜡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核剂选自滑石粉、碳酸钙、二氧化硅、有机磷酸盐或芳香胺类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为有机磷酸盐和/或芳香胺类;
优选地,所述着色剂选自科莱恩Polysynthren系列染料、Sandoplast系列染料、钛白粉、硫化锌、锌钡白或炭黑。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份计,将PBT树脂60份、PET树脂5~60份、增韧剂5~15份、抗氧剂0.3~3份、热稳定剂0.3~2份、润滑剂0.5~3份、任选地成核剂0.2~3份以及任选地着色剂0~5份预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将所述混合物和玻璃纤维10~60份投入到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和挤出造粒,制得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挤出机的加热温度如下:一区160~220℃、二区210~240℃、三区230~280℃、四区230~280℃、五区230~280℃、六区230~280℃和机头240~270℃。
CN201510235893.2A 2015-05-11 2015-05-11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Active CN104845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5893.2A CN104845297B (zh) 2015-05-11 2015-05-11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35893.2A CN104845297B (zh) 2015-05-11 2015-05-11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5297A true CN104845297A (zh) 2015-08-19
CN104845297B CN104845297B (zh) 2019-06-18

Family

ID=5384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35893.2A Active CN104845297B (zh) 2015-05-11 2015-05-11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5297B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5121A (zh) * 2015-12-21 2016-03-09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用于纳米注塑的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3206A (zh) * 2016-03-09 2016-06-01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lds功能的nmt用聚酯组合物
CN105694447A (zh) * 2016-03-09 2016-06-22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lds功能的nmt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CN105949731A (zh) * 2016-06-24 2016-09-21 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用耐磨耐疲劳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6715A (zh) * 2016-07-19 2016-10-26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7802A (zh) * 2016-08-25 2017-01-11 安特普工程塑料(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mt技术的pbt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17807A (zh) * 2016-08-31 2017-01-11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高流动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8136A (zh) * 2016-08-31 2017-02-15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95593A (zh) * 2017-04-07 2017-08-01 深圳市华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纳米注塑用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7365480A (zh) * 2017-05-09 2017-11-21 疆合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高耐热低介电常数的nm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53907A1 (zh) * 2016-09-23 2018-03-29 银禧工程塑料(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纳米注塑的抗油污耐水解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36382A (zh) * 2017-12-29 2018-04-20 河南和实科技有限公司 高铁接地装置用高强度抗老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0694A (zh) * 2016-12-28 2018-07-06 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模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0692A (zh) * 2016-12-28 2018-07-06 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模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04040A (zh) * 2017-09-14 2019-03-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组合物和金属树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21963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江苏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耐冲击车灯灯罩
CN109721961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江苏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车灯灯罩
CN109757104A (zh) * 2017-09-08 2019-05-14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与金属的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130269A1 (en) * 2017-12-29 2019-07-0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dk) and dissipation factor (df) material for nano-molding technology (nmt)
CN110804295A (zh) * 2019-10-15 2020-02-18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088051A (zh) * 2021-05-25 2021-07-09 浙江普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的夜光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760676A4 (en) * 2018-02-28 2021-11-24 Lotte Chemical Corpora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MADE FROM IT
US11401416B2 (en) 2017-10-17 2022-08-02 Celanese Sales Germany Gmbh Flame retardant polyamide composition
WO2022255659A1 (ko) * 2021-05-31 2022-12-08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9387A1 (en) * 2000-05-30 2003-04-10 Shigemi Majima Polyester film for metal sheet laminating, metal sheet laminated with this film, and metal vessel formed from this metal sheet
JP2006027018A (ja) * 2004-07-14 2006-02-02 Taisei Plas Co Ltd 金属と樹脂の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70804A (zh) * 2009-04-24 2010-10-27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泽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3656A (zh) * 2010-06-09 2013-02-13 胜技高分子株式会社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金属复合部件、及金属复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525041A (zh) * 2012-07-03 2014-01-22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改善冲击韧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9659A (zh) * 2012-09-30 2014-04-09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玻纤增强pbt/pet合金材料
CN104592757A (zh) * 2014-12-24 2015-05-06 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成型技术的高流动玻纤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9387A1 (en) * 2000-05-30 2003-04-10 Shigemi Majima Polyester film for metal sheet laminating, metal sheet laminated with this film, and metal vessel formed from this metal sheet
JP2006027018A (ja) * 2004-07-14 2006-02-02 Taisei Plas Co Ltd 金属と樹脂の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70804A (zh) * 2009-04-24 2010-10-27 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泽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3656A (zh) * 2010-06-09 2013-02-13 胜技高分子株式会社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组合物、金属复合部件、及金属复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525041A (zh) * 2012-07-03 2014-01-22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改善冲击韧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9659A (zh) * 2012-09-30 2014-04-09 青岛欣展塑胶有限公司 玻纤增强pbt/pet合金材料
CN104592757A (zh) * 2014-12-24 2015-05-06 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纳米成型技术的高流动玻纤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澳大利亚]J.谢尔斯等编,赵国梁等译: "《现代聚酯》", 31 March 2007, 化学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5121A (zh) * 2015-12-21 2016-03-09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用于纳米注塑的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3206A (zh) * 2016-03-09 2016-06-01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lds功能的nmt用聚酯组合物
CN105694447A (zh) * 2016-03-09 2016-06-22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lds功能的nmt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CN105694447B (zh) * 2016-03-09 2018-01-26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lds功能的nmt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CN105949731A (zh) * 2016-06-24 2016-09-21 合肥得润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线束用耐磨耐疲劳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6715A (zh) * 2016-07-19 2016-10-26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7802A (zh) * 2016-08-25 2017-01-11 安特普工程塑料(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mt技术的pbt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17807A (zh) * 2016-08-31 2017-01-11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高流动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8136A (zh) * 2016-08-31 2017-02-15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8136B (zh) * 2016-08-31 2019-07-12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53907A1 (zh) * 2016-09-23 2018-03-29 银禧工程塑料(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纳米注塑的抗油污耐水解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50692A (zh) * 2016-12-28 2018-07-06 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模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50694A (zh) * 2016-12-28 2018-07-06 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模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95593A (zh) * 2017-04-07 2017-08-01 深圳市华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纳米注塑用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7365480A (zh) * 2017-05-09 2017-11-21 疆合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高耐热低介电常数的nmt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57104B (zh) * 2017-09-08 2023-10-13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与金属的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57104A (zh) * 2017-09-08 2019-05-14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与金属的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04040A (zh) * 2017-09-14 2019-03-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组合物和金属树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US11981812B2 (en) 2017-10-17 2024-05-14 Celanese Sales Germany Gmbh Flame retardant polyamide composition
US11401416B2 (en) 2017-10-17 2022-08-02 Celanese Sales Germany Gmbh Flame retardant polyamide composition
CN109721963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江苏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耐冲击车灯灯罩
CN109721961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江苏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车灯灯罩
US10752771B2 (en) * 2017-12-29 2020-08-2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DK) and dissipation factor (DF) material for nano-molding technology (NMT)
WO2019130269A1 (en) * 2017-12-29 2019-07-0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dk) and dissipation factor (df) material for nano-molding technology (nmt)
CN107936382A (zh) * 2017-12-29 2018-04-20 河南和实科技有限公司 高铁接地装置用高强度抗老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760676A4 (en) * 2018-02-28 2021-11-24 Lotte Chemical Corpora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MADE FROM IT
US11608437B2 (en) 2018-02-28 2023-03-21 Lotte Chemical Corpora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manufactured therefrom
CN110804295A (zh) * 2019-10-15 2020-02-18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088051A (zh) * 2021-05-25 2021-07-09 浙江普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的夜光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255659A1 (ko) * 2021-05-31 2022-12-08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5297B (zh)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5297A (zh)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CN104830034A (zh) 一种超支化树脂增韧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WO2016179770A1 (zh)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CN104845369A (zh) 一种超支化树脂增韧的pps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10623A (zh)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ps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3206B (zh) 一种具备lds功能的nmt用聚酯组合物
CN105694447B (zh) 一种具备lds功能的nmt用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WO2016179769A1 (zh) 一种超支化树脂增韧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
WO2016179772A1 (zh) 一种超支化树脂增韧的pps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4289A (zh) 一种玻纤增强抗水解低翘曲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23442B (zh) 一种耐高温热老化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2685B (zh) 低模垢、优异表面质量的高含量玻纤增强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14099745A1 (en) Molded reflectors for light-emitting diode assemblies
CN103408915A (zh) 一种高刚性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29479A (zh) 一种玻纤增强pbt/pp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53907A1 (zh) 一种用于纳米注塑的抗油污耐水解的pbt工程塑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9072A (zh) 一种具有高冲击强度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8961C (zh) 高韧性阻燃pc(聚碳酸酯)/abs合金
CN109897347A (zh) 一种军工电连接器绝缘体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79771A1 (zh)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ps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81139A (zh) 玻璃纤维增强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0374A (zh) 一种高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9071B (zh) 一种耐翘曲变形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3749B (zh) 一种低翘曲玻纤增强聚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67115B1 (ko) 폴리부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