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1569B - 图像读取装置、复印机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复印机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1569B
CN104811569B CN201410659564.6A CN201410659564A CN104811569B CN 104811569 B CN104811569 B CN 104811569B CN 201410659564 A CN201410659564 A CN 201410659564A CN 104811569 B CN104811569 B CN 104811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paper
image
original
paper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95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1569A (zh
Inventor
香田行
香田一行
山崎章
真原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104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5604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353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756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425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9928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11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1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85Correcting the position of a sheet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9Correcting the position of a sheet before scanning using guide or hol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2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04N1/0071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H04N1/00713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79Adjusting settings, e.g. mode, feeding rate or type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图像读取装置、复印机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放置台,其上放置有承载各种图像的原稿纸张;一对引导部件,其将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保持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并且在原稿纸张被传送时引导所述原稿纸张,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件能够沿与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的传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移动;引导部件间隔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原稿纸张传送单元,其顺次逐张地传送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从而使所述原稿纸张通过读取位置;如本文所定义的原稿读取单元;如本文所定义的第一倾斜校正单元;以及如本文所定义的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复印机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复印机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JP-A-2010-021832公开了一种能够根据图像质量设置对是否校正原稿的倾斜做出选择的原稿读取装置。
JP-A-2010-206696公开了一种配备有原稿长度测量装置并且基于原稿长度测量装置所测量到的原稿长度判断是否要校正原稿的倾斜的图像读取装置。
JP-A-2011-71763公开了涉及图像读取装置的另一种技术,也就是说,公开了配备有用于以机械方式校正(机械地校正)倾斜原稿传送状态的第一歪斜校正装置和用于以电子方式校正倾斜原稿传送状态的第二歪斜校正装置的构造。在第一歪斜校正装置已经执行第一歪斜校正处理之后,第二歪斜校正装置开始第二歪斜校正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选择适合于原稿尺寸的倾斜校正模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复印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高了借助图像处理的原稿倾斜校正的精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能够对诸如长原稿形式的原稿或具有不同尺寸的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等难以以常规方式进行倾斜校正的类型的原稿进行倾斜校正。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适合于原稿纸张的姿势的倾斜校正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复印机。
根据方面(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放置台,其上放置有承载各种图像的原稿纸张;
一对引导部件,其将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保持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并且在原稿纸张被传送时引导所述原稿纸张,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件能够沿与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的传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移动;
引导部件间隔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
原稿纸张传送单元,其顺次逐张地传送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从而使所述原稿纸张通过读取位置;
原稿读取单元,其通过读取正通过所述读取位置的原稿上的图像来生成图像信号;
第一倾斜校正单元,其设置在所述读取位置的沿所述原稿纸张传送单元传送原稿的方向的上游,并且在被传送而来的所述原稿纸张的前部碰触时校正所述原稿纸张的倾斜;以及
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正将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保持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情况下,如果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定的第一阈值,则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工作的第一倾斜校正模式,而如果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不工作的第二倾斜校正模式。
根据方面(2)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混合尺寸原稿模式,在所述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中,将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设置为与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且具有在最大宽度范围内的多种尺寸的原稿纸张的宽度中的所述最大宽度相对应的值,并且读取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原稿宽度检测单元,所述原稿宽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的沿原稿传送方向的上游,并且检测传送而来的原稿纸张的宽度;并且
在所述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中,即使所述引导部件间隔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如果所述原稿宽度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原稿纸张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也切换至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
根据方面(3)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长原稿模式,在所述长原稿模式中,读取沿所述原稿传送方向具有比预定长度长的长度的原稿纸张;并且
在所述长原稿模式中,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使用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代替所述第一阈值而在所述第一倾斜校正模式与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之间切换。
根据方面(4)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1)至(3)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长原稿模式,在所述长原稿模式中,读取沿所述原稿传送方向具有比预定长度长的长度的原稿纸张;并且
在除所述长原稿模式以外的读取模式中,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将倾斜校正模式固定为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
根据方面(5)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1)至(4)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第二倾斜校正单元,所述第二倾斜校正单元基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所生成的所述图像信号计算由所述图像信号表示的图像的倾斜量,并且根据所计算出的倾斜量生成表示倾斜校正图像的新图像信号;并且
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由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进行的倾斜校正和由所述第二倾斜校正单元进行的倾斜校正中的一者。
根据方面(6)的复印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方面(1)至(5)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装置,其基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所生成的所述图像信号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根据方面(7)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读取装置,其在原稿纸张被分别传送时读取各张原稿纸张上的图像;
第一校正装置,其机械地校正所述原稿纸张相对于传送方向的倾斜;
第二校正装置,其通过图像处理校正所述原稿纸张的倾斜;以及
改变装置,其根据所述第一校正装置是否进行倾斜校正来改变所述第二校正装置的校正方式。
根据方面(8)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校正装置设置有作为在进行倾斜校正时要使用的校正单位量的第一单位量和第二单位量;并且
如果所述第一校正单元进行倾斜校正,则所述改变装置将所述校正单位量变为所述第一单位量,而如果所述第一校正单元不进行倾斜校正,则所述改变装置将所述校正单位量变为所述第二单位量。
根据方面(9)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一校正装置进行倾斜校正,则所述改变装置使所述第二校正装置进行倾斜校正,而如果所述第一校正装置不进行倾斜校正,则所述改变单元使所述第二校正装置不进行倾斜校正。
根据方面(10)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稿纸张为长原稿纸张或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第一校正装置进行倾斜校正,则所述改变装置使所述第二校正装置进行倾斜校正,而如果所述第一校正装置不进行倾斜校正,则所述改变单元使所述第二校正装置不进行倾斜校正。
根据方面(11)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原稿纸张为长原稿纸张或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情况下,所述改变装置将所述校正单位量变为所述第二单位量。
根据方面(12)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原稿纸张为长原稿纸张时,所述改变装置将所述校正单位量变为比当所述原稿纸张为混合尺寸原稿纸张时更大的值。
根据方面(13)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7)至(12)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检测原稿纸张的尺寸的检测装置;并且
所述改变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校正装置是否进行倾斜校正和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改变所述第二校正装置的校正方式。
根据方面(14)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7)至(13)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停止装置,如果用户命令停止所述改变装置的工作,则所述停止装置停止所述改变装置的工作。
根据方面(15)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方面(7)至(14)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其基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所生成的图像信号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方面(16)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放置台,其上放置有承载各种图像的原稿纸张;
原稿纸张传送单元,其沿传送方向顺次逐张地传送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从而使所述原稿纸张通过读取位置;
原稿读取单元,其通过读取正通过所述读取位置的原稿上的图像来生成图像信号;
第一倾斜校正单元,其设置在所述读取位置的沿所述传送方向的上游,并且在被传送来的原稿纸张的前部碰触时校正所述原稿纸张的倾斜;
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其在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工作的第一倾斜校正模式与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不工作的第二倾斜校正模式之间切换;以及
原稿纸张姿势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的沿所述传送方向的上游,并且检测从所述放置台传送而来的原稿纸张的姿势,该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还在于:
如果所述原稿纸张姿势检测单元检测到从所述放置台传送而来的所述原稿纸张具有大于或等于预定的第一阈值的倾斜量,则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一倾斜校正模式,而如果所述原稿纸张姿势检测单元检测到从所述放置台传送而来的所述原稿纸张具有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倾斜量,则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
根据方面(1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纸张姿势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从所述放置台传送而来的第一张原稿纸张的姿势;并且
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保持根据检测到的所述第一张原稿纸张的倾斜量而切换到的所述第一倾斜校正模式或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直到完成对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有原稿纸张的读取为止。
根据方面(1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16)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稿纸张姿势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从所述放置台传送而来的每张原稿纸张的姿势;并且
每当从所述放置台传送一张原稿纸张时,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根据该张原稿纸张的倾斜量在所述第一倾斜校正模式与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之间切换。
根据方面(1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16)至(18)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长原稿模式,在所述长原稿模式中,读取沿原稿传送方向具有比预定长度长的长度的原稿纸张;并且
在所述长原稿模式中,根据所述原稿纸张姿势检测单元是否检测到从所述放置台传送而来的所述原稿纸张具有大于或等于代替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的倾斜量,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倾斜校正模式与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之间切换,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根据方面(2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16)至(19)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长原稿模式,在所述长原稿模式中,读取沿原稿传送方向具有比预定长度长的长度的原稿纸张;并且
在除所述长原稿模式以外的读取模式中,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将倾斜校正模式固定为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
根据方面(2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根据方面(16)至(20)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为基础,并且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第二倾斜校正单元,所述第二倾斜校正单元基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所生成的所述图像信号计算由所述图像信号表示的图像的倾斜量,并且根据所计算出的倾斜量生成表示倾斜校正图像的新图像信号;并且
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由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进行的倾斜校正和由所述第二倾斜校正单元进行的倾斜校正中的一者。
根据方面(22)所述的复印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方面(16)至(21)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装置,其基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所生成的所述图像信号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优点
基于根据方面(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和根据方面(6)所述的复印机,能够选择适合于原稿纸张的宽度的倾斜校正模式。
基于根据方面(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即使在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中,也能够选择适合于各张原稿纸张的宽度的倾斜校正模式。
基于根据方面(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在原稿纸张为长原稿纸张的情况和原稿纸张不为长原稿纸张的情况中的每一种情况下,都能够选择适合于原稿纸张的宽度的倾斜校正模式。
基于根据方面(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在长原稿纸张的情况和具有常规尺寸的原稿纸张的情况中的每一种情况下,都能够选择合适的倾斜校正模式,并且当原稿纸张为长原稿纸张时,能够选择适合于原稿纸张的宽度的倾斜校正模式。
基于根据方面(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始终能够校正倾斜,或即使原稿纸张具有不同的尺寸也能够校正倾斜。
基于根据方面(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与不管第一校正装置是否进行倾斜校正第二校正装置的校正方式都不改变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借助图像处理的倾斜校正的精度更高。
基于根据方面(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与不管第一校正装置是否进行倾斜校正都使用相同的校正单位量的情况相比,可以以更小的校正单位量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原稿纸张倾斜校正。
基于根据方面(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与不管第一校正装置是否进行倾斜校正第二校正装置都进行倾斜校正的情况相比,图像的一部分丢失的可能性更低。
基于根据方面(1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与未提供该特征的情况不同,可以通过图像处理对以常规方式无法校正的长原稿纸张和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倾斜进行校正。
基于根据方面(11)至(13)中的每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与为预期具有不同歪斜量的原稿纸张设置相同的校正量的情况相比,能够设置更合适的校正量。
基于根据方面(1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与未提供该特征的情况不同,可实现用户不想通过第一校正装置进行原稿倾斜校正的意图。
基于根据方面(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未提供该特征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图像的倾斜。
基于根据方面(16)至(18)中的每一方面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和根据方面(22)所述的复印机,能够进行适合于原稿纸张的姿势的倾斜校正。
基于根据方面(1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即使原稿纸张为长原稿纸张,也能够进行适合于原稿纸张的姿势的倾斜校正。
基于根据方面(20)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能够抑制因原稿纸张传送而产生的声音。
根据方面(2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即使原稿纸张的倾斜比较小,也能够对原稿纸张的倾斜进行校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的框图,该多功能机包括图像读取装置和复印机。
图2是概要地示出图1所示的多功能机的机械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多功能机的顶部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4是概略示出盖件单元的顶部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5示出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如何操作。
图6A、图6B、图6C和图6D示出图像倾斜校正处理的细节。
图7示出校正模式切换设置画面。
图8示出长原稿设置按钮。
图9示出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
图10是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的图像读取装置执行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图像读取装置执行的第二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概略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16是边缘检测处理单元的框图。
图17示出边缘检测滤波器。
图18是角度计算处理单元的框图。
图19示出检测到的原稿纸张图像的边缘的坐标组和待计算的倾斜角度。
图20示出在使用最小二乘法的情况下角度计算处理单元如何操作。
图21示出在使用霍夫变换的情况下角度计算处理单元如何操作。
图22示出操作面板的一部分。
图23A和图23B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原稿纸张尺寸与歪斜角度上限值之间的关系。
图24是示出处于可打开的盖件被打开的状态下的用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盖件单元的顶部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25是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的图像读取装置执行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由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的图像读取装置执行的第二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图27示出混合尺寸原稿的设置按钮。
图28是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由多功能机的图像读取装置执行的第三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多功能机
10:图像读取装置
11:原稿托盘
12:原稿纸张排出托盘
20:图像形成装置
30:信号处理单元
40:I/O接口
50:传真接口
60:控制单元
61:用户界面
70:电路单元
80:校正模式切换设置画面
91:长原稿设置按钮
117、117a、117b:引导部件
118:原稿运送入口
119:可打开的盖件
136:读取传感器
611:开始按钮
612:设置按钮
613:触摸面板
701a、701b:滑臂
702a、702b:齿条臂
710:小齿轮
721:光发射/接收传感器
721a:光发射单元
721b:光接收单元
A1:图像形成装置
2:图像形成单元
200:控制单元
201:行缓冲器
202:倾斜校正处理单元
203:图像处理单元
204:缩小处理单元
205:边缘检测处理单元
206:角度计算处理单元
111:第一辊
112:第二辊
121、121a、121b、121c:第一传感器
122: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的框图,该多功能机包括图像读取装置和复印机。多功能机1包括图像读取装置10和图像形成装置20。
在图像读取装置10中,通过读取原稿纸张上的图像生成图像信号。图像信号被输入到信号处理单元30(将在后文中描述)中并且在此经过各种图像处理。在图像读取装置10中,沿着包括读取位置的传送路径传送带有读取目标图像的原稿纸张,并且在原稿纸张经过读取位置时读取原稿纸张上的图像。图像读取装置10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实例相对应(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
图像形成装置20基于图像信号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并且排出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假定图像形成装置20为所谓的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但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诸如喷墨型等其它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将在后文中描述的那样,将被图像形成装置20形成在纸张P上的图像的图像信号不总是需要通过图像读取装置10读取原稿的图像来获得,也可以从外部输入。
多功能机1配备有信号处理单元30。信号处理单元30根据操作模式对图像读取装置10所获得的图像信号或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
多功能机1还配备有I/O接口40和传真接口50。I/O接口40负责多功能机1与图像编辑装置(未示出,其通常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I/O接口40经由信号处理单元30接收由图像读取装置10生成的图像信号,并且将图像信号发送到图像编辑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多功能机1用作扫描仪。I/O接口40接收从图像编辑装置发来的图像信号。经由信号处理单元30将I/O接口40所接收的图像信号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0。图像形成装置20基于所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多功能机1用作打印机。
传真接口50是与电话线连接的模块,并因此负责传真功能。更具体而言,在传真发送模式中,图像读取装置10通过读取原稿纸张上用于传真发送的图像来生成图像信号。所生成的图像信号经由信号处理单元30和传真接口50输出到电话线,并因此被发送到目的地。在传真接收模式中,经过电话线发送的图像信号由传真接口50接收,并且经由信号处理单元30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20。图像形成装置20基于所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在纸张上打印出图像。
多功能机1还具有复印功能。在复印模式中,图像读取装置10通过读取原稿纸张上的图像而生成的图像信号经由信号处理单元30被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20。图像形成装置20基于所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在纸张上打印出图像。该复印功能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复印机的实例相对应。
多功能机1还配备有包括用户界面(用户接口)61的控制单元60。控制单元60负责在多功能机1中所需的所有控制,诸如根据例如通过用户界面61接收到的用户指令而在上述各种功能和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等。
信号处理单元30、I/O接口40、传真接口50和控制单元60可以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的主体或图像形成装置20的主体中,或以分布式的方式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和图像形成装置20的主体中。如图2所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1中,它们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的主体中。作为例外,用户界面6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20的主体的顶面中(参见图3)。
图2是概要地示出图1以框图形式所示的多功能机的机械构造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多功能机1的图像读取装置10和图像形成装置20的结构。在图2中,多功能机1的其它单元(也就是说,信号处理单元30、I/O接口40、传真接口50和控制单元60(参见图1))整合为单个块,即电路单元70。将参考图3对用户界面61进行单独描述。图像读取装置10具有分别作为用于读取原稿纸张上的图像的读取模式的传送读取模式和静止读取模式。
在传送读取模式中,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的原稿纸张M沿着传送路径(其以图2中的虚线表示)被逐张地传送并且经过读取位置SP,通过按下图3所示的开始按钮611启动传送。当原稿纸张M经过读取位置SP时,灯131照射各张原稿纸张M上的图像的一部分,所得到的反射光被构成了读取光学系统的反射镜132、133、134和透镜135引导至读取传感器136,并且由读取传感器136进行读取,从而生成图像信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反射镜132、133、134和透镜135(读取光学系统)以及读取传感器136构成了光接收装置13。已经经过读取位置SP的原稿纸张被排出到原稿纸张排出托盘12。将在后文中描述用于传送原稿纸张M的传送单元的细节。
图像读取装置10配备有透明玻璃板14,透明玻璃板14上将放置单张原稿纸张M。并且图像读取装置10在沿着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深度侧上具有沿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铰轴。利用这种结构,设置在透明玻璃板14上的盖件单元能够被抬起以露出透明玻璃板14。
在静止读取模式中,用户抬起盖件单元,将原稿纸张M面朝下放置在透明玻璃板14上,并且使原稿纸张M夹设在透明玻璃板14与原稿纸张排出托盘12的底面之间。当在该状态下通过用户操作启动读取时,反射镜132至134沿与透明玻璃板14的底面平行的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并且由读取传感器136读取原稿纸张M上的图像并且生成图像信号。
接下来,将对图像形成装置20进行概述,该图像形成装置2为通过所谓的电子照相法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类型。
图像形成装置20配备有使用黑色(K)、蓝绿色(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各种颜色的色调剂形成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21K、21C、21M、21Y。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果无需在颜色、单元或部件之间进行区分,将仅用数字表示不附加表示颜色的后缀K,C,M、Y。
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配备有沿着箭头B所示的方向旋转的电子照相式感光鼓22。各个感光鼓22由充电器(未示出)进行充电并且被来自曝光单元23的曝光光线照射,从而在感光鼓22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未示出)用色调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鼓22上形成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在图像形成单元21的下方设置有中间转印带24,中间转印带24与感光鼓22的排列方向相平行地延伸,被辊241张紧,并且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循环。一次转印辊25设置为与相应的感光鼓22相对,并且中间转印带24夹设在一次转印辊25与感光鼓22之间。
当各个一次转印辊25运行时,形成在相应感光鼓22上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顺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从而彼此叠加。
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配备有清洁器(未示出),清洁器用于清洁相应感光鼓22的刚刚进行了转印的区域。因此,感光鼓22的表面被相应的清洁器所清洁。
图像形成装置20配备有二次转印辊26。已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4上而彼此叠加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已被传送到二次转印辊26的位置的纸张P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20的底部位置设置有用于容纳纸张P的两个纸张托盘27A、27B。为了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从纸张托盘27A、27B中的一者拾取一张纸张P并且通过传送辊271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传送该纸张P。当纸张P经过二次转印辊26的位置时,将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4转印到纸张P上。已经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被传送带272进一步传送并且通过定影器28,定影器28配备有加热辊281和加压辊282。被传送来且承载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被夹设在加热辊281与加压辊282之间,从而被加热和加压,因此将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通过排出辊273将印有已定影色调剂图像的图像的纸张P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29上。
通过清洁器242清洁中间转印带24的表面区域,在二次转印辊26的操作下,色调剂图像已经从该表面区域转印到纸张P上。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多功能机的顶部(也就是说,图像读取装置10和图像形成装置20的顶部)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像读取装置10的文档托盘11和原稿纸张排出托盘12(也参见图2)。图3还示出了用于在限制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的待传送的原稿纸张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的同时引导原稿纸张的引导部件117。在按下开始按钮611(将在后文中描述)时,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的原稿纸张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被限制,并且原稿纸张在由引导部件117进行引导的同时通过原稿运送入口118被顺次逐张地运送到图像读取装置10中。
如上所述,可以围绕设置在深度侧上的铰轴的轴线抬起图像读取装置10的位于线n的上方(参见图3)的盖件单元。在盖件单元被抬起的情况下,将原稿纸张面朝下放置在透明玻璃板14(参见图2)上。在放下盖件单元之后(参见图3),按下开始按钮611,此时,图像读取装置10开始以上述静止读取模式读取原稿纸张上的图像。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0的顶面设置有用户界面61(也参见图1),用户界面61包括上述开始按钮611、多个设置按钮612,设置按钮612包括十键单元和同样用于显示的触摸面板613。
在按下开始按钮611时,图像读取装置10开始读取原稿纸张。使用设置按钮612设置复印份数、传真发送的目的地的传真号码等。此外,通过在触摸面板613上显示的画面进行各种设置。
原稿运送入口118的上方覆盖有可打开的盖件119,在发生原稿纸张卡纸时可以打开该可打开的盖件119。可打开的盖件119可以构造为通过下述方式打开:用手指勾住可选的握持部分119a来抬起可打开的盖件119。
上面参考图1至图3所做的描述不仅适用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而且还适用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
图4是概略示出盖件单元的顶部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该盖件单元处于这样的状态:位于原稿运送入口118(也参见图3)上方的可打开的盖件119被打开并且文档托盘11的顶盖被移除。
滑臂701a和齿条臂702a从用于引导原稿纸张的右侧(从沿着原稿传送方向(其以箭头Z表示)的下游观察)的引导部件117a(引导部件117对中的一者)朝向用于引导原稿纸张的左侧的引导部件117b延伸。滑臂701a是用于辅助引导部件117a的滑动的部件。具有齿条的齿条臂702a与小齿轮710啮合。滑臂701a和齿条臂702a彼此固定并且固定在引导部件117a上,并且与引导部件117a一起沿着原稿宽度方向(以箭头y-y表示)滑动。
同样地,滑臂701b和齿条臂702b从用于引导原稿纸张的左侧的引导部件117b朝向用于引导原稿纸张的右侧的引导部件117a延伸。滑臂701b是用于辅助引导部件117b的滑动的部件。具有齿条的齿条臂702b与小齿轮710啮合。滑臂701b和齿条臂702b彼此固定并且固定在引导部件117b上,并且与引导部件117b一起沿着原稿宽度方向(以箭头y-y表示)滑动。
小齿轮710夹设在两个齿条臂702a、702b之间并且与它们啮合。因此,当使两个引导部件117a、117b中的一者(例如引导部件117a)滑动时,另一引导部件(例如引导部件117b)沿相反方向移动。已调节成使得这两个引导部件117a、117b总是滑动到与文档托盘11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中心相距相同距离的位置。因此,当引导部件117a、117b滑动为从原稿纸张的右侧和左侧挤压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的原稿纸张时,原稿纸张的位置被限制为位于文档托盘11的沿宽度方向的中心。
在引导原稿纸张的右侧的滑臂701a的旁边设置有多个光发射/接收传感器721。每个光发射/接收传感器721由光发射单元721a和光接收单元721b组成,并且从光发射单元721a发射出的光由光接收单元721b接收。如果光在光发射单元721a与光接收单元721b之间发生中断,则能够检测到该中断。
滑臂701a具有底侧敞开的支架形横截面。当滑臂701a与引导部件117a一起滑动时,光发射/接收传感器721的各光发射单元721a顺次地进入引导部件117a的内部。滑臂701a的将位于光发射单元721a(内侧)与光接收单元721b(外侧)之间的壁部以下模式中形成有开口:光发射/接收传感器721的开/关模式随引导部件117a(即滑臂701a)的滑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基于光发射/接收传感器721的开/关模式来检测引导部件117a的滑动位置。另一引导部件117b的滑动位置由引导部件117a的滑动位置确定,从而也确定了引导部件117a和引导部件117b之间的间隔。该间隔与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的原稿纸张的宽度一致。以这种方式,原稿纸张中的一张原稿以光发射/接收传感器721的开/关组合的形式放置在文档托盘11b上。
紧接在原稿运送入口118(也参见图3)的下游设置有第一辊111和第一传感器121。第一辊111是首先作用在放置于文档托盘11上的原稿纸张上以便逐张地供给原稿纸张的辊。第一传感器121是因被第一辊111所供给的原稿纸张的头部推压而倒下并且检测其自身的倒下的传感器。第一传感器121对原稿纸张已被第一辊111供给进行检测。
在第一辊111和第一传感器121的下游设置有第二辊112,并且在第二辊112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传感器122。第二辊112是用于校正第一辊111所供给的原稿纸张的倾斜并且将原稿纸张继续向下游供给的辊。与第一传感器121一样,各个第二传感器122是因被第一辊111所供给的原稿纸张的头部推压而倒下并且检测其自身的倒下的传感器。多个第二传感器122沿原稿纸张的宽度方向布置。第二传感器122是不仅对原稿纸张已经传送通过第二辊112进行检测而且还基于已由它们检测到的原稿纸张来检测原稿纸张的宽度的传感器。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1的图像读取装置10具有用于读取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且具有混合在一起的多种尺寸的多张原稿纸张上的图像的混合尺寸原稿模式。在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中,可以利用引导部件117a、117b之间的间隔来检测多张堆叠的原稿纸张的宽度中的最大宽度。也就是说,无法利用引导部件117a、117b之间的间隔来检测堆叠的原稿纸张的小于最大宽度的宽度。鉴于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第二传感器122检测所供给的各张原稿纸张的宽度。
图5示出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如何操作。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的原稿纸张M沿包括读取位置SP的传送路径被逐张地传送然而被排出到原稿纸张排出托盘12上。
如图5所示,第一对辊111、第二对辊112、第三对辊113、第四对辊114、第五对辊115和第六对辊116设置为用于传送原稿纸张M的传送部件。第一传感器121、第二传感器122、第三传感器123、第四传感器124、第五传感器125和第六传感器126设置为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沿着传送路径传送的原稿纸张的传感器。
传送路径具有校正原稿纸张M的倾斜的功能。然而,与不使用该原稿倾斜校正功能时不同,当使用该原稿倾斜校正功能时,会产生较大的声音。因此,在图像读取装置10中,可以作出是否使用原稿倾斜校正功能的选择。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原稿倾斜校正功能的模式和不使用原稿倾斜校正功能的模式分别称为第一校正模式和第二校正模式。在下文中,将在图像读取装置10中于使用原稿倾斜校正功能的第一校正模式的前提下对原稿倾斜校正功能进行描述。
第一对辊111是用于将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的多张原稿纸张M中的一张供给到传送路径的一对辊。当原稿纸张M的头部(其已被第一对辊111供给)刚好到达第二对辊112时,第二对辊112不旋转。因此,在碰触第二对辊112之后原稿纸张M的头部被弯曲,从而如果原稿纸张M以向左倾斜或向右倾斜的状态进行供给则校正原稿纸张M的倾斜。然后,第二对辊112开始旋转,以进一步传送原稿纸张M。原稿纸张M碰触第三对辊113并且被再次弯曲,从而其倾斜再次被校正。通过第三对辊113进一步供给原稿纸张M。为防止原稿纸张M因第二对辊112的转速与第三对辊113的转速之间的差异而受到拉拽,在原稿纸张M以一定程度弯曲的状态下传送原稿纸张M。已被第三对辊113传送的原稿纸张M被第四对辊114进一步传送,并且到达读取位置SP。在读取位置SP处,在原稿纸张M与透明玻璃板14的顶面接触的状态下传送原稿纸张M。在通过读取位置SP之后,原稿纸张M被第五对辊115进一步传送,并且被第六对辊116排出到原稿纸张排出托盘12上。
在第一传感器121至第六传感器116的位置处,对所供给的原稿纸张M是否已经通过这些位置中相应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基于通过检测结果来调节各组辊对开始旋转的定时、读取传感器136开始读取的定时以及其他事项。特别是在对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倾斜校正处理(将参考图6进行描述)的情况下,应当严格调节读取传感器136开始读取的定时;比在上文中参考图5所描述的原稿倾斜校正处理(即,未对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倾斜校正处理)的情况更精确地进行定时调节。
反射部件137设置在正经过读取位置SP(也就是说,在原稿纸张M夹设在反射部件137与灯131之间的位置)的原稿纸张M的后方。
当原稿纸张M正经过读取位置SP时,原稿纸张M反射从灯131发射出的光。反射光照射在光接收装置13上并且被读取传感器136所读取,从而生成图像信号。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光接收装置13配备有反射镜132至134、透镜135和读取传感器136。
灯131和第一反射镜132装在第一往复台13A内,而第二反射镜133和第三反射镜134装在第二往复台13B内。
在传送读取模式(其为当由第一辊111从文档托盘11供给原稿纸张M时在读取位置SP读取原稿纸张M上的图像的模式)中,第一往复台13A和第二往复台13B停留在图5所示的固定位置,并且由灯131照射已被传送至读取位置SP的原稿纸张M并由读取传感器136读取所得到的反射光。另一方面,在静止读取模式中,原稿纸张M放置在透明玻璃板14上,并且第一往复台13A和第二往复台13B沿着副扫描方向(也就是说,沿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平行于透明玻璃板14的底面进行移动。第二往复台13B以第一往复台13A的运动速度的一半速度进行移动。结果,经原稿纸张M反射的反射光前进直到到达透镜135的光路的长度保持恒定,并且在读取传感器136上对原稿纸张M上的图像进行正确地成像。
接下来,将对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二校正模式进行描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以第二校正模式进行图像倾斜校正处理。在该图像倾斜校正处理中,基于通过读取原稿纸张而生成的图像信号来计算由所生成的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的倾斜量,并且基于计算出的倾斜量来生成表示倾斜校正图像的新图像信号。
通过读取原稿纸张而生成的图像信号不仅包括原稿纸张的图像而且还包括表示原稿纸张与原稿纸张的背景(反射部件137)之间的边界线的信息(也就是说,表示原稿纸张边缘的信息)。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倾斜校正处理中,基于包含在所接收的图像信号中的原稿纸张边缘信息来检测原稿纸张的沿传送方向的前边缘。然后计算原稿倾斜量。最后,对由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进行倾斜校正,并且生成表示倾斜校正图像的新图像信号。
图6A至图6D示出了图像倾斜校正处理的细节。首先,通过霍夫变换计算表示原稿纸张的前边缘的直线以及该直线的倾斜角度。接着,将原稿纸张的图像旋转与通过包括在仿射变换中的旋转处理所计算出的图像信号的倾斜角度相对应的量,从而生成表示无倾斜图像的新图像信号。由于霍夫变换和仿射变换是众所周知的计算方法,因此在下文中仅对它们进行概述。
图6A至6C示出了如何进行霍夫变换。如上所述,沿着包括读取位置SP的传送路径传送原稿纸张。当原稿纸张经过读取位置SP时,读取原稿纸张上的图像,从而生成图像信号。该图像信号包含表示原稿纸张的边缘的信息。
在图6A中,横轴x表示沿着原稿纸张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而纵轴y表示沿着原稿纸张的传送方向的位置。
在图6A中,直线L表示原稿纸张的前边缘。直线L尚未确定并且被假定为连接已从所生成的图像信号中提取的点a至点f的线,点a至点f作为显示为位于原稿纸张的前边缘上的点。然而,点a至点f不但包括实际上位于表示原稿纸张的前边缘的直线L上的许多点(在本实例中为点a至e),点a至点f还包括误差点(例如点f)。
直线由下式表示,
r=xcosθ+ysinθ …(1)
其中,r为从原点O到直线的垂线长度,而θ是倾斜角度。如果如下地确定r和θ,则能够唯一地确定如6A所示的直线L,
r=r0,θ=θ0 …(2)
霍夫变换是用于确定(r,θ)=(r00)的技术。
图6B示出了五条直线L1至L5,直线L1至L5为经过图6A所示的一个点b的不同直线。
各条直线L1至L5的垂线的长度和角度分别用ri和θi(i=1,2,…,5)表示。图6B示出了两条直线L3、L4的长度r3、r4和角度θ3和θ4
图6C示出了由垂线长度r(横轴)和角度θ(纵轴)限定的霍夫空间。图6C所示的正弦曲线b是通过绘制经过点b的许多直线的长度r和角度θ的组而获得的。该正弦曲线b表示经过点b的直线。
图6C示出了以与曲线b相同的方式获得的针对图6A所示的所有点a至f的曲线a至f,曲线a至f中的每一者均由垂线的长度r和角度θ表示。
而表示经过位于原稿纸张的前边缘上的点a至e的直线的曲线a至e经过霍夫空间中的单个点(r0,θ0),表示经过误差点f的直线的曲线f不经过点(r0,θ0)。
如上所述,通过从图像信号中提取显示为位于原稿纸张的前边缘上的许多点,计算如图6C所示的许多曲线,继而找出曲线集中的点,可以确定表示如图6A所示的直线L的坐标(r0,θ0)。
从而,基于图像信号使用上述霍夫变换识别出表示原稿纸张的前边缘的直线L。在图中6D同样示出了表示原稿纸张的前边缘的直线L。
在这个阶段,已通过上文参考图6A至图6C所描述的霍夫变换唯一地确定了直线L。也就是说,确定了角度θ0
现在使用角度θ0根据下式计算直线L的倾斜角度τ0(即,原稿纸张的倾斜量):
τ0=90°-θ0…(3)
接着,进行通过旋转直线L来计算无倾斜直线L’的处理。下式给出了通过将直线L上的示意点b(x,y)旋转角度τ0而获得的新点b’的坐标(x’,y’),
x’=xcosτ0-ysinτ0
y’=xsinτ0+ycosτ0…(4)
根据式(4)转换构成了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的每个点的坐标。结果,表示通过读取倾斜的原稿纸张而生成的倾斜图像的图像信号被转换为表示在原稿纸张未倾斜的状态下读取原稿纸张而生成的图像的新图像信号。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刚才所述的图像倾斜校正处理与参考图5所描述的原稿倾斜校正处理之间做出选择。
接下来,将对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进行的图像读取操作进行描述。图7示出在进行初始设置操作时显示在触摸面板613(参见图3)上的校正模式切换设置画面80。
在校正模式切换设置画面80中布置有按钮“自动”、“原稿校正”和“图像校正”。还显示有“设置”按钮和“取消”按钮。首先将对分别按下按钮“原稿校正”和“图像校正”时将进行的操作进行描述。稍后将对按下按钮“自动”时将进行的操作进行描述。按钮“原稿校正”是用于将校正模式设置到在传送原稿纸张时以机械方式校正原稿纸张的倾斜的第一校正模式(如上文参考图5的描述)的按钮。按钮“图像校正”是用于将校正模式设置到基于通过读取原稿纸张而生成的图像信号来校正图像倾斜的第二校正模式(如上文参考图6A至图6D所描述)的按钮。按钮“自动”是用于将校正模式设置到根据将在后文中描述的情况而自动地在第一校正模式与第二校正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自动校正模式的按钮。
如果在按下按钮“自动”、“原稿校正”和“图像校正”中的一个按钮之后按下“设置”按钮,则自动校正模式、第一校正模式(原稿校正模式)和第二校正模式(图像校正模式)中的与所按下的按钮相对应的一种模式被设置,并且校正模式切换设置画面80从触摸面板613的显示屏中消失。如果按下“取消按钮”,则没有做出新的设置,并且校正模式切换设置画面80从触摸面板613的显示屏中消失。已经做出了设置的事实意味着设置被存储在设于电路单元70(参见图2)中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根据所存储的内容(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单独地进行实际操作的准备。
通过图7所示的校正模式切换设置画面80所做出的设置是初始设置,并且不管已经执行了多少作业该初始设置都保持有效,直到进行了复位为止。
图8示出了长原稿设置按钮91。长原稿模式被设置为读取沿着传送方向的长度大于预定长度(例如440mm)的原稿纸张(其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通过按下图8所示的显示在触摸面板613上的长原稿设置按钮91来设置长原稿模式。与已被设置的校正模式(参见图7)的情况不同,每当执行读取作业时,需要事先进行长原稿模式的设置。当读取长原稿纸张的作业完成后,长原稿模式的设置被取消,并且读取模式返回到用于读取具有比长原稿纸张短的普通尺寸的原稿纸张的模式。
尽管在上述实例中通过按下图8所示的显示在触摸面板613上的长原稿设置按钮91来设置长原稿模式,但长原稿设置按钮也可以设置为图3所示的用户界面61的设置按钮612中的一个按钮。作为另一种选择,通过设置用于检测文档托盘11上所放置的长原稿纸张的传感器,可以免去用户设置长原稿模式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力。
图9示出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92。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将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即具有不同尺寸的一沓原稿纸张)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并且对它们进行读取。为了使图像读取装置10能够读取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用户按下图9所示的显示在触摸面板613上的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92,从而设置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与长原稿模式的情况一样,每当执行读取作业时,需要事先设置混合尺寸原稿模式。当读取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作业完成后,混合尺寸原稿模式的设置被取消,并且读取模式返回到用于读取具有相同尺寸的一沓原稿纸张的模式。
尽管在上述实例中通过按下显示在触摸面板613上的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92(参见图9)来设置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但与长原稿设置按钮的情况一样,可以设置物理的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作为图3所示的用户界面61中的一个按钮。
图10是图3所示的开始按钮611被按下时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1的图像读取装置10所执行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在将一张或多张原稿纸张放置在文档托盘11上并且按下图8所示的长原稿设置按钮91(所放置的原稿纸张为长原稿纸张的情况)或按下图9所示的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92(所放置的原稿纸张为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情况)之后,在按下图3所示的开始按钮611时执行图10所示的处理。并且假定已通过图7所示的校正切换设置画面80将自动校正模式、第一校正模式(原稿校正模式)和第二校正模式(图像校正模式)中的一种模式设置为初始设置。
在图10所示的处理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01中,判断校正模式是否被设置为自动校正模式、原稿校正模式或图像校正模式。如上所述,通过用户操作校正切换设置画面80而进行了设置的事实意味着该设置被存储在内部。如果设置(存储)了原稿校正模式,则在步骤S02中,对根据第一校正模式的原稿倾斜校正(其中校正原稿自身的倾斜,如上文参考图5的描述)进行设置。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01中判定设置了图像校正模式,则在步骤S03中,对根据第二校正模式的图像倾斜校正(其中基于通过读取而生成的图像信号来校正图像倾斜,如上文参考图6A至图6D所描述)进行设置。在步骤S02中进行的原稿倾斜校正的设置和在步骤S03中进行的图像倾斜校正的设置均均表示对实际倾斜校正操作的具体准备。这同样适用于以下描述。
在执行完步骤S02或S03之后,处理转入步骤S16,在步骤S16中,在根据所设置的校正模式进行原稿倾斜校正或图像倾斜校正的同时传送原稿纸张并且顺次逐张地读取原稿纸张,直到完成当前作业(步骤S17)。
如果在步骤S01中判定设置(存储)了自动校正模式,则在步骤S11中判断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是长原稿纸张。在步骤S12中,判断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是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如果当前的原稿纸张既不是长原稿纸张也不是混合尺寸原稿纸张(也就是说,当前的各原稿纸张具有普通尺寸并且尺寸相同),则在步骤S13中基于引导部件117对(参见图3和图4)之间的间隔判断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例如A3SEF(短边进纸))。A3纸张的SEF为297mm。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以A3原稿纸张的较长边缘与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式供给A3原稿纸张或以A4原稿纸张的较短边缘与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式供给A4原稿纸张的情况下,原稿纸张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在以A4原稿纸张的较长边缘与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式供给A4原稿纸张的情况下,原稿纸张的宽度小于第一阈值。
如果在步骤S13中判定当前的原稿纸张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在步骤S14中进行原稿倾斜校正的设置。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3中判定当前的原稿纸张的宽度小于第一阈值,则在步骤S15中进行图像倾斜校正的设置。在执行完步骤S14或S15之后,与上文所述的情况一样,处理转入步骤S16,在步骤S16中,在根据所设置的校正模式进行原稿倾斜校正或图像倾斜校正的同时传送原稿纸张并且顺次逐张地读取原稿纸张,直到完成当前作业(步骤S17)。
当进行原稿倾斜校正时,在辊旋转或不旋转的情况下重复地进行使原稿纸张的头部碰触辊的操作(如上文参考图5的描述),因此与不进行原稿倾斜校正时不同,在原稿纸张的读取期间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另一方面,在图像倾斜校正的情况下,尽管原稿纸张的读取仅伴随着较小的声音,但原稿纸张的倾斜可能会引起这样的问题:不能读取原稿纸张的一部分或不能将通过读取原稿纸张而生成的图像信号的一部分存储到存储器中,其结果是,不能校正图像倾斜或图像的一部分丢失。当对于读取传感器136的读取宽度、存储器容量等而言原稿纸张较宽时,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鉴于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引导部件117之间的间隔检测原稿纸张的宽度,并且如果原稿纸张的宽度小于第一阈值,则在无声传送原稿纸张的情况下进行图像倾斜校正。如果原稿纸张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为了可靠地进行倾斜校正并防止图像的一部分的丢失,在不可避免地产生较大噪声的情况下进行原稿倾斜校正。
如果在步骤S11中判定当前作业的原稿纸张为长原稿纸张,则处理转入步骤S21,在步骤S21中,基于引导部件117之间的间隔判断原稿纸张的宽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设置为小于步骤S13中使用的第一阈值的值(例如在B5SEF与A4SEF之间)。在长原稿纸张的情况下,对于一定的倾斜角度而言,在长原稿纸张的沿着传送方向的前边缘与后边缘之间容易出现较大的横向偏差并且由此引起图像的一部分的丢失。鉴于此,在步骤S21中,使用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进行判定。
如果在步骤S21中判定原稿纸张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在步骤S22中进行原稿倾斜校正的设置。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1中判定原稿纸张的宽度小于第二阈值,则在步骤S23中进行图像倾斜校正的设置。在执行完步骤S22或S23之后,与上文所述情况一样,处理转入步骤S16,在步骤S16中,在根据所设置的校正模式进行原稿倾斜校正或图像倾斜校正的同时传送原稿纸张并且顺次逐张地读取原稿纸张,直到完成当前作业(步骤S17)。
如果在步骤S12中判定当前的原稿纸张为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则处理转入步骤S31,在步骤S31中,与在步骤S13中一样,基于引导部件117之间的间隔判断原稿纸张的宽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如果基于引导部件117之间的间隔判定原稿纸张的宽度小于第一阈值,这意味着:尽管当前作业为处理混合尺寸原稿纸张,但包括最大宽度在内的所有原稿纸张的宽度都小于第一阈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32中进行图像倾斜校正的设置。在执行完步骤S32之后,处理转入步骤S16,在步骤S16中,在根据所设置的图像校正模式进行图像倾斜校正的同时传送原稿纸张并且顺次逐张地读取原稿纸张,直到完成当前作业(步骤S17)。
如果当前作业的原稿纸张为混合尺寸原稿纸张(S12:是)并且基于引导部件117之间的间隔判定原稿纸张的宽度大于第一阈值(S31:是),则在步骤S33中开始一张原稿纸张的传送。在步骤S34中,再次检测原稿纸张的宽度。然而这一次,是由第二传感器122检测所供给的一张原稿纸张的宽度。这是因为:由于读取模式为混合尺寸原稿模式,因此即使引导部件117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S31:是),实际所传送的一张原稿纸张的宽度也不一定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如果在步骤S35中判定这次所传送的一张原稿纸张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在步骤S36中进行原稿倾斜校正的设置。另一方面,如果这次所传送的一张原稿纸张的宽度小于第一阈值,则在步骤S37中进行图像倾斜校正的设置。在执行完步骤S36或S37之后,处理转入步骤S38,在步骤S38中,读取一张原稿纸张。如果在步骤S39中判定所读取的一张原稿纸张为当前作业的最后一张原稿纸张,则结束当前作业的读取处理。如果当前作业仍有要读取的原稿纸张,则处理返回步骤S33,在步骤S33中,开始下一张原稿纸张的传送。
如上所述,如果读取模式为混合尺寸原稿模式并且原稿纸张包括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原稿纸张,则根据各张原稿纸张的宽度在原稿倾斜校正与图像倾斜校正之间进行切换。
图11是按下图3所示的开始按钮611时由图像读取装置10执行的第二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与第一实例处理一样,假定作为初始设置已经进行了校正模式的设置(参见图7)、关于当前作业是否要处理长原稿纸张的设置(参见图8)、以及关于当前作业是否要处理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设置(参见图9)。在图10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情况下,在执行处理之前,单独地为进行长原稿纸张将被读取以及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将被读取的设置。此外,不考虑包括有长原稿纸张的混合尺寸原稿纸张。与之不同,在图11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的情况下,考虑了包括有长原稿纸张的混合尺寸原稿纸张。此外,在执行图11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之前,可以仅在已经进行了长原稿纸张将被读取的设置的情况下才进行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将被读取的设置。在进行了这些设置之后,只要按下开始按钮611,就执行图11所示的处理(而不是图10所示的处理)。
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不同,图11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旨在用于这样的情况:图像读取装置10在沿原稿纸张主扫描方向(宽度方向)的读取宽度以及用于存储通过读取原稿纸张而生成的图像的存储器容量方面具有大的裕量。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不一样,图11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还可以用于这样的情况:尽管图像读取装置10在读取宽度和存储器容量方面不具有大的裕量,但通过采用比图10的第一实例处理中所用的第一阈值小的值(例如在B5SEF与A4SEF之间的值)作为用于判断原稿倾斜校正与图像倾斜校正之间的切换的阈值(即图11所示的第三阈值),也能够相对增大这些裕量。图11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涉及图像读取装置10在读取宽度和存储器容量方面具有大的裕量的情况。因此,图11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采用第三阈值,第三阈值具有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中采用的第一阈值相同的值。
在按下开始按钮611时执行步骤S01。步骤S01至S03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相同,因此下文将不对这些步骤进行重复描述。
在步骤S51中,判断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包括长原稿纸张。如果当前的原稿纸张不包括长原稿纸张,则不管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为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处理都转入到用于进行图像倾斜校正设置的步骤S55。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原稿纸张不包括长原稿纸张的情况下,图像读取装置10的图像传感器136具有这样的读取宽度:其能够读取被设置为读取对象的多张原稿纸张中的具有最大宽度并且以预期范围内的最大倾斜进行传送的原稿纸张,并且图像读取装置10的存储器具有这样的容量:其使得基于通过这种读取操作而生成的图像能够正确地进行图像倾斜校正。
如果在步骤S51中判定当前的原稿纸张包括长原稿纸张,则在步骤S52中判断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是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如果判定当前的原稿纸张包括长原稿纸张(S51:是)并且当前的原稿纸张不是混合尺寸原稿纸张(S52:否),则处理转入步骤S53。除了步骤S53使用第三阈值作为判定基准之外,步骤S53至S57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步骤S13至S17相同,因此下文将不对这些步骤进行重复描述。第三阈值的含义已经在上文进行了描述,因此也将不再重复描述。
如果判定当前的原稿纸张包括长原稿纸张(S51:是)并且是混合尺寸原稿纸张(S52:是),则处理转入步骤S61。除了步骤S61和S65使用第三阈值作为判定基准之外,步骤S61至S69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步骤S31中S39相同,因此下文将不对这些步骤进行重复描述。
也就是说,在假定原稿纸张的读取宽度、存储器容量等适用于原稿纸张的图11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中,如果当前的原稿纸张不包括长原稿纸张,则校正模式固定为图像校正模式,并且仅在当前的原稿纸张包括长原稿纸张的情况下,才根据原稿纸张的宽度在原稿校正模式与图像校正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尽管在上文中已经对图像读取装置10所执行的实例处理进行了描述,但通过由图像读取装置10进行读取而生成的图像信号的目的地是无关紧要的。图像信号可以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0并用于形成复印图像,可经由传真接口50(参见图1)进行传真发送,或可经由I/O接口40(参见图1)发送到个人计算机。
尽管本示例性实施例涉及设置有长原稿模式的情况,但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也可以应用于不读取长原稿纸张或不进行长原稿纸张将被读取的设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省略图10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步骤S21至S23并且不采用图11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
尽管本示例性实施例涉及设置有混合尺寸原稿模式的情况,但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也可以应用于不读取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省略图10所示的步骤S12、S31至S39和图11所示的处理的步骤S52、S61至S69。
此外,在上文中已经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包括示例性图像读取装置和示例性复印机的多功能机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单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复印机。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示例性实施例1
图12是概略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图像读取装置3的图像形成装置A1的整体构造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A1配备有用于读取原稿纸张6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3和作为基于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示例性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2。图像读取装置3设置在装置主体1a(其容纳图像形成单元2)上,并且由支撑结构4进行支撑。在图像读取装置3与装置主体1a之间形成有用于排出记录介质的空间。
在图像读取装置3的主体31的前壁311的顶部设置有作为用于操作图像形成装置A1的操作单元的控制面板101。控制面板101不仅充当用于向用户显示菜单、警告、信息等的显示单元而且还具有用于接收例如与所显示的操作菜单有关的各种设置的触摸面板102和多个操作按钮103。如将在后文中描述的那样,控制面板101的触摸面板102还具有停止装置的功能。
图像形成单元2配备有:多个图像生成装置10,其用于通过用色调剂(显影剂)进行显影来形成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装置A20,其用于承载由各个图像生成装置1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并且最终将色调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在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5(示例性记录介质)上;供纸装置A50,其用于容纳和供给指定的将被供应至二次转印位置的记录纸张5;定影装置A40,其用于将已被中间转印装置A20二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5上;以及其它装置。装置主体1a由支撑结构部件、外盖等构成。
图像生成装置10是分别用于形成四种颜色(也就是说,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的四个图像生成装置10Y、10M、10C、10K。四个图像生成装置10Y、10M、10C、10K在装置主体1a的内部空间中排成直线。
如图12所示,图像生成装置10Y、10M、10C、10K配备有作为示例性旋转图像保持体的各个感光鼓A11。设置在各个感光鼓A11的周围的主要装置为:充电装置A12,其用于对感光鼓A11的周面(上面可以形成有图像的图像保持表面)进行充电;曝光装置A13,其为通过用能够反映图像信息(信号)的光LB照射经过充电装置A12充电的感光鼓A11周面来形成具有电势差的相应颜色的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装置;显影装置A14(Y、M、C或K),其为用相应颜色(Y、M、C或K)的色调剂(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装置;一次转印装置15,其用于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装置A20;以及鼓清洁装置(未示出),其用于在一次转印之后通过除去诸如色调剂等残留(附着)在图像保持表面上的物质来清洁感光鼓A11的图像保持表面。
如图12所示,中间转印装置A20设置在图像生成装置10Y、10M、10C、10K的上方。中间转印装置A20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中间转印带A21,其沿着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以便通过感光鼓A11与一次转印装置(一次转印辊)15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多个带支撑辊A22、A23和A24,其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从内侧支撑中间转印带A21,以便将中间转印带A21保持在所需状态下;二次转印装置A25,其设置在带支撑辊A22、A23、A24所支撑的中间转印带A21的外周表面(图像保持表面)侧,并且用于将中间转印带A21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5上;以及带清洁装置26,其用于通过除去诸如色调剂和纸粉等残留(附着)在中间转印带A21的外周表面的已经通过二次转印装置A25的部分上的物质来清洁中间转印带A21的外周表面的该部分。
如图12所示,二次转印装置A25是具有二次转印辊的接触式转印装置,二次转印辊被供应有二次转印电压,并且以在中间转印带A21的外周表面上的由带支撑辊A23进行支撑处的二次转印位置与中间转印带A21的外周表面接触的方式旋转。将具有与色调剂带电极性相同或相反的极性的直流电压作为二次转印电压供应给中间转印装置A20的二次转印装置(辊)A25或支撑辊A23。
定影装置A40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辊形或带形加热旋转体41,其被加热装置加热,以便将表面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以及辊形或带形加压旋转体42,其以指定的压力以与加热旋转体41接触的方式进行旋转。在定影装置A40中,加热旋转体41与加压旋转体42彼此接触的接触部充当进行指定的定影处理(加热和加压)的定影处理部。
供纸装置A50设置在曝光装置A13的下方。供纸装置A50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多个(或单个)纸张容纳体511、512和513,其容纳具有所需尺寸、类型等的记录纸张5沓;以及供给装置52、53,其用于从纸张容纳体511、512和513逐张地供给记录纸张5。例如,纸张容纳体511、512和513安装为能够从装置主体1a拉出到装置主体1a的前侧(即在使用时,用户面向图像形成装置A1的一侧)。
纸张传送通道56由用于将从供纸装置A50供给而来的记录纸张5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的多个纸张传送辊54、55,以及传送引导部件构成。例如,在纸张传送通道56中设置为紧接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的纸张传送辊55是用于调节记录纸张5的传送定时的辊(配准辊)。此外,在定影装置A40的沿着纸张传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用于将记录纸张5排出到纸张排出容纳单元57的排出辊58。
<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操作>
将对在使用四个图像生成装置10Y、10M、10C、10K将全彩色图像形成为四种颜色(Y、M、C、K)的色调剂图像的组合时进行的图像形成操作进行描述。
当图像形成装置A1接收到图像形成操作(打印)的请求的指令信息时,启动四个图像生成装置10Y、10M、10C、10K、中间转印装置A20、二次转印装置A25、定影装置A40等。
在各个图像生成装置10Y、10M、10C、10K中,首先,感光鼓A11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并且充电装置A12将感光鼓A11的表面充电到指定极性(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负极性)的指定电势。然后,曝光装置A13用能够反映图像信号(其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将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A1中的图像信息或在图像形成装置A1中生成的图像信息转换成颜色Y、M、C、K中的相应一个的组分)的光LB照射感光鼓A11的带电表面,从而形成具有指定电势差的相应颜色的静电潜像。
然后,通过向显影装置14(Y、M、C或K)供应以指定极性(负极性)充电且与颜色Y、M、C或K相对应的色调剂,显影装置14对形成在感光鼓A11上的相应颜色Y、M、C或K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将色调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上。其结果是,形成在感光鼓A11上的相应颜色Y、M、C或K的静电潜像显现为相应颜色Y、M、C或K的色调剂图像。
然后,将形成在各个图像生成装置10Y、10M、10C、10K的感光鼓A11上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传送至各个一次转印位置并且按顺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A20的沿着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A21上,从而使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彼此叠加。
在已完成一次转印的各个图像生成装置10中,鼓清洁装置(未示出)在一次转印之后通过刮除来除去诸如色调剂等残留在感光鼓A11的表面上的物质来清洁感光鼓A11的表面。这样,各个图像生成装置10恢复到能够进行下一次图像形成操作的状态。
接着,在中间转印装置A20中,旋转的中间转印带A21保持被一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并且将它们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操作的同时供纸装置A50将指定的记录纸张5供给到纸张传送通道56。纸张传送通道56的纸张传送辊55(配准辊)在适于转印色调剂图像的定时将记录纸张供给到二次转印位置。
在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装置A25将中间转印带A21上的各色调剂图像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5上。在完成二次转印的中间转印装置A20中,带清洁装置26通过除去诸如色调剂等残留在中间转印带A21的表面的完成二次转印部上的物质来清洁中间转印带A21的表面。
承载有二次转印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5从二次转印装置A25被剥离下来并且被传送到定影装置A40。定影装置A40通过进行必要的定影处理(加热和加压)来将记录纸张5上的未定影的色调剂图像定影。最后,完成定影的记录纸张5通过排出辊58被排出到位于例如装置主体1a内部的纸张排出容纳单元57。
通过以上操作而输出其上形成有全彩色图像的记录纸张5,该全彩色图像形成为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组合。
0046.<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
图13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3的构造的示意图。图像读取装置3通常配备有:主体31,其顶面形成有原稿读取面;原稿压盖32,其以可打开的方式安装在主体31上;以及原稿自动供给单元33,其为原稿压盖32的一个端部。
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图像读取装置3:可以在原稿纸张6被原稿自动供给单元33自动传送的同时读取原稿纸张6的第一读取模式与读取放置在原稿台76(将在后文中描述)上的原稿纸张6的第二读取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图13示出了在第一读取模式中的原稿读取操作期间如何设置各个部件。
原稿自动供给单元33配备有原稿纸张容纳单元A60以及原稿供给机构,原稿纸张容纳单元A60被设置为处于原稿纸张6堆叠在其上的状态,原稿供给机构由用于从原稿纸张容纳单元A60供给原稿纸张6的供给辊A61、用于将供给辊A61所供给的原稿纸张6分离成单张纸张的一对分离辊62、以及用于将原稿纸张6传送到原稿读取位置的传送辊63至67构成。当读取原稿纸张6时,通过驱动装置(未示出)驱动供给辊A61、该对分离辊62以及传送辊63至67。一对传送辊65用作配准辊,沿传送方向设置在该对传送辊65的上游的一对传送辊64a、64b用作预配准辊。传送辊67是用于按压原稿纸张6的顶面的辊。
沿着原稿纸张传送方向布置的一对传送辊63a、63b和该对传送辊64a、64b用作机械校正原稿纸张6的相对于传送方向的倾斜的第一倾斜校正装置。如图13所示,沿着原稿纸张传送方向设置在上游位置的该对传送辊63a、63b中的作为驱动辊的传送辊63b在诸如驱动电动机(未示出)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既可以沿正常旋转方向Ra也可以沿反向旋转方向Rb旋转。在传送辊63a压靠传送辊63b的状态下,作为从动辊的传送辊63a随着传送辊63b的旋转而旋转。因此,传送辊63a沿着与传送辊63b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同样地,如图13所示,沿着原稿纸张传送方向设置在下游位置的该对传送辊64a、64b中的作为驱动辊的传送辊64b在诸如驱动电动机(未示出)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既可以沿正转方向Ra旋转也可以沿反转方向Rb旋转。在传送辊64a压靠传送辊64b的状态下,作为从动辊的传送辊64a随着传送辊64b的旋转而旋转。因此,传送辊64a沿着与传送辊64b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该对传送辊63a、63b对正被传送的原稿纸张6进行倾斜校正(在下文中也称为“歪斜校正”),以便通过使原稿纸张6的头部碰触设置在该对传送辊63a、63b下游并且不旋转的该对传送辊64a、64b而使原稿纸张6弯曲,而使得原稿纸张6变为沿原稿传送方向取向,由此该对传送辊63a、63b用作机械式的第一倾斜校正装置的一部分。同样地,该对传送辊64a、64b对正被传送的原稿纸张6进行歪斜校正,以便通过使原稿纸张6的头部碰触设置在该对传送辊64a、64b下游并且不旋转的该对传送辊65而使原稿纸张6弯曲,而使得原稿纸张6变为沿原稿传送方向取向,由此该对传送辊64a、64b用作机械式的第一倾斜校正装置的一部分。
在控制单元200(将在后文中描述)的控制下,仅当需要时,该对传送辊63a、63b和该对传送辊64a、64b才进行机械倾斜校正。因此,传送辊63b、64b通常沿正转方向旋转。并不总是需要使用该对传送辊63a、63b和该对传送辊64a、64b这两者以两个阶段来校正原稿纸张6的歪斜。也就是说,图像读取装置3可以构造为仅使用该对传送辊63a、63b和该对传送辊64a、64b中的一者来校正原稿纸张6的歪斜。
原稿自动供给单元33还配备有:弯曲状读取引导件A70,其用于将原稿纸张6引导至读取位置并且将原稿纸张6引导为使之从读取位置朝向排出侧行进;板状镜面反射板72,其设置在读取窗口71的上方,安装在读取引导件A70的一部分上,并且用作原稿纸张的背部支撑件;第一传感器73,其为用于检测原稿纸张6的沿副扫描方向的尺寸的示例性检测装置;第二传感器74,其为用于检测原稿纸张6的沿主扫描方向的尺寸的示例性检测装置;以及背面读取单元75,其用于在需要时读取原稿纸张的背面上的图像。
镜面反射板72用于以如下反射率反射从照明灯78(将在后文中描述)发射出的光:该反射率使得所得到的反射光具有与图像读取元件83能够检测到的上限(白色上限)光强度相等的光强度。例如,镜面反射板72可以是镜面加工的金属板、通过银或铝蒸镀制成的膜板、或由诸如铝等金属制成的片材。
图像读取装置3的主体31是长方体形状的箱体,其顶壁312部分敞开。主体31具有:顶壁312,其与原稿压盖32相对;底壁313,其与顶壁312相对;侧壁341、315,其位于底壁313两侧并且沿副扫描方向(图13中的左右方向)彼此相对;上述前壁311(参见图12);以及后壁316,其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13的纸面的方向)与前壁311相对。
开口317形成为在与以第二读取模式读取原稿纸张6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贯穿主体31的顶壁312。开口317设置有用于支撑原稿纸张6的原稿台(台板玻璃)76。读取窗口71形成在原稿台76的原稿自动供给单元33侧的一侧上,在第一读取模式下透过读取窗口71来读取原稿纸张6。在读取窗口71与原稿台76之间设置有用于在第一读取模式下引导原稿纸张6的引导部件77。
图像读取装置3在主体31的内部配备有:柱状照明灯78,其用于发射出用于原稿纸张6的照明的光;反射器79,其作为反射从照明灯78发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的反射部件;第一反射镜80,其用于接收来自原稿纸张6的反射光;第二反射镜81,其用于接收来自第一反射镜80的反射光;第三反射镜82,其用于接收来自第二反射镜81的反射光;以及图像读取单元,其具有诸如CCD等图像读取元件83、用于将来自第三反射镜82的反射光成像在图像读取元件83上的透镜84、以及其它元件。照明灯78、反射器79和第一反射镜80至第三反射镜82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13的纸面的方向)延伸。照明灯78朝向镜面反射板72和反射器79发射出光。
照明灯78、反射器79和第一反射镜80固定在第一可移动体85上,第一可移动体85为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往复台,并且设置为可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当第一可移动体85由安装在主体31的后壁316上且沿副扫描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86引导而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时,照明灯78照射原稿纸张6的读取目标区域,并且第一反射镜80朝向固定在第二可移动体87上的第二反射镜81反射来自原稿纸张6的反射光。
第二反射镜81和第三反射镜82固定在第二可移动体87上,第二可移动体87为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往复台,并且设置为可以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当第二可移动体87被第二轨道88引导从而而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时,第三反射镜82朝向图像读取单元的透镜84反射最初经原稿纸张6反射的反射光,第二轨道88安装在主体31的底壁313上从而沿副扫描方向延伸。该条第一轨道86和该条第二轨道88沿主扫描方向分别设置在两个端部上,从而它们彼此相对。
图像读取单元还具有板90,板90安装有图像读取元件83并且固定在由底壁313所支撑的基板89上。图像读取单元构造为使得来自第三反射镜82并且穿过透镜84的反射光在诸如CCD等图像读取元件83上成像,并且图像读取元件83读取原稿纸张6的图像。由此,图像读取单元输出所得到的图像数据。
图像读取装置3构造为:在第二读取模式下,当第一可移动体85和第二可移动体87被驱动机构(未示出)驱动而沿副扫描方向移动时,第二可移动体87的运动距离为第一可移动体85的一半,使得从原稿纸张6上的图像读取位置到图像读取元件83的光路长度不会变化。在图13中,由双点划线表示在第一可移动体85已经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到靠近原稿纸张6的端部的位置的状态下的第一可移动体85和第二可移动体87。
图14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3的位于第一读取模式的原稿读取位置周围的一部分的构造的剖视图。在图14中,从照明灯78发射出并照射在原稿6上的光的光路用双点划线表示。在读取引导件A70的外周侧上设置有读取引导件70a、70b、70c,并且读取引导件70a、70b、70c与读取引导件A70一起引导正被传送辊对65、66传送的原稿纸张6。
用于照明灯78的光引导件和光漫射板(未示出)的角度、位置等被调节为:从照明灯78发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直接到达原稿读取位置,而光的另一部分照射在反射器79上。反射器79的角度、位置等调节为:反射器79朝向原稿读取位置反射来自照明灯78的光的一部分。
第一反射镜80、第二反射镜81和第三反射镜82的角度、位置等调节为:当原稿纸张6的一部分存在于原稿读取位置时,经原稿纸张6的该部分反射的光到达图像读取单元。
镜面反射板72的角度、位置等调节为:当原稿纸张6的任何部分都不存在于原稿读取位置时,镜面反射板72朝向第一反射镜80反射从照明灯78发射出并直接到达原稿读取位置的光。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通过粘附而设置在安装位置的镜面反射板72形成镜面反射面,镜面反射板72为铝制片材。必要时,将蜡涂布在镜面反射板72和读取引导件A70的表面上,使得其上不易粘附诸如纸粉、灰尘等异物。当原稿纸张6在被读取引导件A70引导而行进时,诸如纸粉等异物容易以原稿纸张6与读取引导件A70的角部接触的方式产生。因此,在抑制纸粉的产生方面,与仅将蜡涂布在镜面反射板72上相比,还将蜡涂布在读取引导件A70上会更有效。
<控制单元的构造>
图15是图像读取装置3的控制单元200的框图。控制单元200由CPU,用于存储将由CPU运行的程序、相关参数等的存储装置,以及其它装置构成,并且控制单元200设置在主体31内部。
具有触摸面板102和操作按钮103的控制面板101(其为示例性操作装置)与控制单元200连接。控制单元200控制行缓冲器201、作为示例性第二倾斜校正装置的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图像处理单元203、图像形成单元2、缩小处理单元204、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和角度计算处理单元206等。可以采用接收输出的图像数据的网络、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HDD等代替图像形成单元2。
代替控制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图像处理单元203、缩小处理单元204、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角度计算处理单元206等,控制单元200可以由自身来实现这些单元的功能。也就是说,控制单元200可以构造为根据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未示出)中的程序运行为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图像处理单元203、缩小处理单元204、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角度计算处理单元206等。
行缓冲器201临时储存以多个读取行为单位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包括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原稿纸张6的数据:由图像读取装置3的图像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纸张6、在图像处理单元(未示出)中对所得到的信号进行诸如明暗校正等规定校正、以及用A/D转换电路(未示出)将所得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例如,8位数据)。控制单元200控制图像数据在行缓冲器201中的写入和图像数据从行缓冲器201的读取。
缩小处理单元204对由图像读取装置3的图像读取单元所读取的原稿纸张6的图像数据进行缩小处理。例如,缩小处理单元204将以600dpi的分辨率读取的原稿纸张6的图像数据缩小成沿主扫描方向为150dpi(读取分辨率的1/4)且沿副扫描方向为75dpi(读取分辨率的1/8)的数据。用于缩小图像数据的示例性算法为投影法和简易抽取法。
在图像数据由诸如R、G、B等多种颜色的图像数据组成的情况下,在缩小处理之前进行单色化处理。单色化处理的实例是使用通过将图像数据的各个像素级乘以系数并且将所获得的值加在一起而获得的矩阵运算值的方法以及选择单色的图像数据的方法。
如图16所示,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对图像数据进行头部边缘检测、左边缘检测和右边缘检测这三种检测处理,提取读出的原稿纸张6的图像信息的各边的边缘量,并使用规定的阈值对所提取的边缘量进行二值化处理。由此,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分别输出表示与原稿纸张6的各边的各坐标(x,y)组相对应的边缘量的数据。
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使用分别具有图17所示的各系数组的头部边缘检测滤波器、左边缘检测滤波器、右边缘检测滤波器这三种滤波器来提取各边的边缘量。在边缘提取数据中,背景图像部(原稿纸张以外的区域)和原稿图像部(原稿纸张以内的区域)分别取“0”值和“1”值。基于反射光的光量来判断位置是位于背景图像部(原稿纸张以外的区域)中还是位于原稿纸张图像部(原稿纸张以内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判断反射光是来自镜面反射板72还是来自原稿纸张6。
如图18和图19所示,基于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所检测到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各边缘(边)的边缘坐标(x,y)组,角度计算处理单元206进行原稿纸张图像302的头部边缘、左边缘、右边缘的计算倾角(歪斜角度)α、β、γ的头部角度检测、左边缘角度检测、右边缘角度检测。通过最小二乘法、使用霍夫变换的方法等来计算头部边缘、左边缘、右边缘的角度。
如图13所示,将由图像读取装置3读取其图像的原稿纸张6的沿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宽度方向)的位置被原稿纸张容纳单元A60的边缘引导件(未示出)所限制在。然而,原稿纸张6并不总是以其侧边缘与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式进行传送,而是原稿纸张6可以相对于传送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在原稿纸张6与传送方向之间可形成一定角度。更具体而言,可能发生如图19所示的情况:原稿纸张6相对于传送方向y倾斜,也就是说,通过读取原稿纸张6的图像而获得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头部边缘的倾角α并不等于0°,并且左边缘的倾角β和右边缘的倾角γ并不等于90°。
在使用最小二乘法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通过对构成原稿纸张6的各边的边缘像素的坐标(x,y)组应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了近似方程(线性函数)y=ax+b,并且采用方程的斜度a作为原稿纸张的角度。
在使用霍夫变换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首先,对构成原稿图像302的各边的边缘像素的坐标(x,y)组进行霍夫变换。使用具有以霍夫变换方程的参数R和θ作为输入的两度存储器完成投票(计数)。对构成原稿图像302的每一边的边缘像素的所有像素组进行该处理。在存储于两度存储器内的霍夫空间中的数据中,确定获得最大得票数(即,与各边缘像素相对应的曲线中的大多数彼此相交的点)的数据),提取相应的θ值(θ1或θ2),并且采用所提取的θ值作为目标边的倾斜角度。在图21中,各曲线与各边缘像素的坐标对应。尽管为方便起见仅在图21中示出两个θ值(θ1和θ2),但实际上,还计算了原稿纸张图像302的头部边缘、左边缘、右边缘的倾角(歪斜角度)α、β、γ。
在提取各边的倾斜角度之后,控制单元200采用这些倾斜角度中的一个代表性角度作为原稿纸张6的歪斜角度,并且将其设置在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中。通过计算各边的倾斜角度的平均值的方法、采用最可靠角度的方法等,确定代表性角度。在使用霍夫变换的情况下,最可靠角度可以是具有得票率中的最大值的角度,得票率由以下方程求得:
(得票率)=(所确定的角度的得票数)/(经霍夫变换的像素的数量)。
在使用最小二乘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在近似方程与边缘坐标组之间具有最小误差的边的角度来确定最可靠角度。
通过将储存在行缓冲器201中的原稿纸张6的图像数据旋转与角度计算处理单元206所计算的歪斜角度相对应的角度,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校正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
顺便提及,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00用作根据第一倾斜校正装置是否已经进行校正操作来改变由第二倾斜校正装置进行的校正的方式的改变装置。
考虑到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校正所需的处理时间,在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中,通常会预先对例如将由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检测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角度设置上限值(例如,±10°)。并且会以校正步幅将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沿正方向和负方向中的每一个的歪斜角度设置成多个等级(例如,10个等级),校正步幅是设置为10°/10=1°的校正单位量(第一校正单位量)。
控制单元200构造为:判断是否已通过传送辊对63、64对原稿纸张6进行了歪斜校正,并且在通过传送辊对63、64进行了歪斜校正之后使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进行歪斜校正的情况下,将待由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检测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角度的上限值变为(绝对值)小于常规上限值的第二上限值(例如,±5°),并且还将作为校正单位量的校正步幅变为第二校正单位量,即,5°/10=0.5°(将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沿正方向和负方向中的每一个的歪斜角度设置成10个等级)。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将由用户操作的控制面板101配备有分别用于选择仅进行机械歪斜校正、仅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以及进行机械歪斜校正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这两者的第一选择按钮111至第三选择按钮113。控制单元200构造为根据用户所选择的选择按钮111至113对原稿纸张6进行歪斜校正操作。
图像处理单元203对已经在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中经过了歪斜校正处理的原稿纸张6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并且在图像形成操作的同时将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形成单元2的曝光装置A13。
<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部分的操作>
当用户通过操作控制面板101而选择了第一读取模式时,如图13所示,在图像读取装置3中,容纳在原稿纸张容纳单元A60中的原稿纸张6被供给辊A61供给并且被分离辊对62分离为单张纸张。所得到的原稿纸张6被传送辊对64至66传送以经过读取窗口71并且最终被一对排出辊69排出到纸张排出容纳单元68。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通过操作控制面板101选择第一读取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选择按钮111至113对是仅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还是进行机械歪斜校正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这两者做出选择。更具体而言,图像读取装置3构造为:如果选择按钮111被操作则仅进行机械歪斜校正、如果选择按钮112被操作则仅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以及如果选择按钮113被操作则进行机械歪斜校正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这两者。
当原稿6通过与读取窗口71相对应的读取位置时,原稿纸张6被照射有从照明灯78发射出的光和经反射器79反射的光。经原稿纸张6和背景部件(镜面反射板72)反射的光被第一反射镜80至第三反射镜82反射,由透镜84成像在图像读取元件83上,并且被图像读取元件83读取。图像读取元件83输出与经原稿纸张6和背景部件反射的光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由图像读取装置3生成的原稿纸张6的图像数据被供应至行缓冲器201(参见图15)并且临时存储在行缓冲器201中,该图像数据还被供应至缩小处理单元204并且在缩小处理单元204中进行缩小处理。
缩小处理单元204所生成的缩小的图像数据被输入至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如图16和图17所示,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使用三种滤波器检测背景图像303与原稿的头部、左端部、右端部之间的边界(即,纸张图像302的边缘)。
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所检测到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头部边缘、左边缘、右边缘的数据被供应至角度计算处理单元206。如图19至图21所示,角度计算处理单元206根据最小二乘法、霍夫变换法等方法,基于头部边缘、左边缘、右边缘的数据计算原稿纸张图像302的头部边缘、左边缘、右边缘的倾斜角度α、β、γ。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3中,在开始对原稿纸张6进行读取操作之前,可以通过操作控制面板101的选择按钮111至113中的一个选择按钮对是仅进行机械歪斜校正、仅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还是进行机械歪斜校正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这两者做出选择。
如果用户选择仅执行机械歪斜校正,则在传送原稿纸张6的同时控制单元200仅使传送辊对63、64进行机械歪斜校正,而不会使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进行歪斜校正。
如果用户选择仅执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则在传送原稿纸张6的同时控制单元200不会使传送辊对63、64进行机械歪斜校正,而仅使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进行歪斜校正。在这种情况下,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进行常规的歪斜校正处理。
如果用户选择执行机械歪斜校正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这两者,则在传送原稿纸张6的同时控制单元200使传送辊对63、64进行机械歪斜校正,并且随后使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进行歪斜校正。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200将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的歪斜校正处理的方式改变为与在仅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时由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进行的歪斜校正处理的方式不同。
更具体而言,在使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进行歪斜校正时,控制单元200将待由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检测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角度的上限值变为小于常规上限值的第二上限值(例如,±5°),并且还将作为校正单位量的校正步幅变为第二校正单位量,即,5°/10=0.5°(将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沿正方向和负方向中的每一个的歪斜角度设置成10个等级)。应注意的是,待由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检测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角度的常规上限值被设置为±10°,并且作为校正单位量(第一校正单位量)的校正步幅被设置为10°/10=1°。
因此,如果角度计算处理单元206所计算的原稿纸张6的头部边缘的歪斜角度α等于3.5°,则控制单元200将待由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对原稿纸张图像302进行的歪斜校正的校正步幅设置为0.5°,并且使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对原稿纸张图像302进行旋转处理,使得原稿纸张6的头部边缘的歪斜角度被校正至0°。
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在校正等级的数量保持为10的情况下在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中将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角度的上限值设置为比常规上限值小的第二上限值(例如,±5°),因此由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对原稿纸张图像302进行的歪斜校正的校正步幅可以减小到0.5°。因此,可以提高借助图像处理对原稿纸张图像302进行的歪斜校正的精度。
此外,由于由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对原稿纸张图像302进行的歪斜校正的校正等级的数量保持为10,因此可以防止校正处理所需的时间变得过长。
与之对比,在常规情况下,如果选择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则不管是否还进行机械歪斜校正,都将待由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检测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角度的上限值保持为常规值(例如,±10°)。因此,由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对原稿纸张图像302进行的歪斜校正的校正步幅保持为1.0°(第一校正单位量)。如果原稿纸张6的头部边缘的歪斜角度α等于3.5°,则仅可以将原稿纸张6的头部边缘的歪斜角度α校正为0.5°或-0.5°,这意味着±0.5°的误差。
作为示例性改变装置的控制单元200可以构造为使得:如果亦进行机械歪斜校正操作则实施借助图像处理的校正操作,并且如果不进行机械歪斜校正操作则不实施借助图像处理的校正操作。如果原稿纸张6在不进行机械歪斜校正的状态下进行传送,则原稿纸张6可能在歪斜超出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的校正范围的情况下被读取。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则通过读取原稿纸张6而获得的图像中的一部分可能会丢失。例如,如果以0.5°的校正单位量对具有倾斜角度为3°的图像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则图像的一部分可能会丢失。鉴于此,优选的是,如果不进行机械歪斜校正操作,则放弃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校正操作(即,改变设置)。
示例性实施例2
图23A和图23B示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单元等将被给予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设置有用于检测原稿纸张6的尺寸的检测装置和用于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改变第二倾斜校正装置所进行的校正的方式的改变装置。
更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3配备有:第一传感器73,其作为检测容纳在原稿自动供给单元33的原稿纸张容纳单元A60中的原稿纸张6的沿副扫描方向的尺寸的示例性检测装置;以及第二传感器74,其作为检测上述原稿纸张6的沿主扫描方向的尺寸的示例性检测装置。
控制单元200基于第一传感器73和第二传感器74的输出信号判断原稿纸张6是否具有常规尺寸(诸如A4、A3或B5等)、具有非常规尺寸(诸如信纸尺寸)、为多种尺寸(诸如A4和A3等)的混合尺寸原稿纸张、或具有长尺寸(诸如延长的A3尺寸等)。可以预料到,借助第一传感器73和第二传感器74不能判定原稿纸张6是否具有常规尺寸或混合尺寸。然而,可以通过采用检测正被传送的原稿纸张6的尺寸的第三检测装置来应对这种情况。用户可以通过用户设置画面设置原稿纸张6是否具有常规尺寸、非常规尺寸、混合尺寸、长尺寸或其它尺寸。
在基于第一传感器73和第二传感器74的输出信号判断出原稿纸张6的尺寸之后,控制单元200通过参考如图23A所示的表来改变将由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对原稿纸张6进行的歪斜校正的方式。
更具体而言,如果判定原稿纸张6具有常规尺寸或非常规尺寸而既不具有长尺寸也不具有混合尺寸,则控制单元200在将作为确定校正步幅(校正单位量)的因数的校正步幅数量保持为10的同时将待由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检测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角度的上限值变为小于常规值的第二上限值(例如,±5°)。
另一方面,如果判定原稿纸张6具有长尺寸或混合尺寸,则控制单元200在将校正步幅的数量保持为10的同时将待由边缘检测处理单元205检测的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角度的上限值设置为常规值(例如,±10°)。
如上所述,通过基于原稿纸张6的尺寸改变将由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对原稿纸张图像302进行的歪斜校正操作的方式,控制单元200可以将校正步幅(校正单位量)设置为小于常规第一校正单位量的0.5°(第二校正单位量),从而提高原稿纸张图像的校正的精度。
作为选择,如图23B所示,控制单元200可以构造为根据原稿纸张6的尺寸使由歪斜校正处理单元202对原稿纸张图像302进行的歪斜校正的角度在三个或多个值(例如,15°、10°、5°)之间切换。在校正等级的数量保持为10的情况下,可以在1.5°、1°、0.5°之间切换校正单位量。
如果判定原稿纸张6具有长尺寸或混合尺寸,则控制单元200将原稿纸张图像302的歪斜角度的上限值设置为常规值(例如,±10°)并且将校正步幅(校正单位量)设置为等于1.0°(常规值)。因此,也可以对具有长尺寸或混合尺寸的原稿纸张6进行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
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一对传送辊63和一对传送辊64对原稿纸张6进行机械歪斜校正,但也可以仅使用一对传送辊63和一对传送辊64中的一对传送辊对原稿纸张6进行机械歪斜校正。
如果不能判定原稿纸张6的尺寸,则优选的是,控制单元200将对原稿纸张图像302进行的借助图像处理的歪斜校正的校正步幅变为相对较大的值。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参考图1至图3所做的描述也适用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因此在此省略。
图24是示出处于下述状态的盖件单元的顶部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位于原稿运送入口118上方的可打开的盖件119被打开。
紧接在原稿运送入口118(也参见图3)的下游设置有第一辊111和三个第一传感器121。第一辊111是首先作用在放置于文档托盘11上的原稿纸张上以便逐张地供给原稿纸张的辊。
三个第一传感器121用于检测原稿纸张的供给(到达)及其姿势。三个第一传感器121为设置在两侧位置的第一传感器121a、121b和设置在第一传感器121a、121b之间的第一传感器121c。间置的第一传感器121c定位成比两侧的第一传感器121a、121b更靠近原稿运送入口118,并且用作首先检测已被第一辊111供给的原稿纸张的传感器。三个第一传感器121中的每一个均是因被第一辊111所供给的原稿纸张的头部推压而倒下并且检测其自身的倒下的传感器。
基于从原稿纸张被上游第一传感器121c检测到至原稿纸张被两侧第一传感器121a、121b检测到所经过的时间差来检测正通过三个第一传感器121的原稿纸张的倾斜角度。例如,假定在原稿纸张被上游第一传感器121c检测到之后,第一传感器121b晚于第一传感器121a检测到原稿纸张。第一传感器121a靠近第一传感器121c。因此,为简化描述,忽略它们沿宽度方向的位置之间的差异。基于当原稿纸张被相应的第一传感器121c、121a检测到时的时间差来检测原稿纸张的传送速度。基于当原稿纸张被相应的第一传感器121a、121b检测到时的时间差来检测原稿纸张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
在第一辊111和第一传感器121的下游设置有第二辊112,并且在第二辊112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传感器122。第二辊112是用于校正第一辊111所供给的原稿纸张的倾斜并且将原稿纸张供给到更下游的辊。与各个第一传感器121一样,各个第二传感器122是因被所原稿纸张的头部推压而倒下并且检测其自身的倒下的传感器。多个第二传感器122沿多张原稿纸张的宽度方向布置。多个第二传感器122沿一张原稿纸张的宽度方向布置。第二传感器122是不仅对原稿纸张已经传送通过第二辊112进行检测而且还基于已由它们检测到的原稿纸张来检测原稿纸张的宽度(例如,A4纵向)的传感器。
图5示出图1和图2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如何操作。图6A至图6D示出了图像倾斜校正处理的细节。图7示出校正模式切换设置画面80。图8示出了长原稿设置按钮91。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参考图5至图8所做的描述也适用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因此在此省略这些描述。
图26是按下开始按钮611时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功能机1的图像读取装置10执行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当按下图3所示的开始按钮611时,首先,在步骤S111中,判断存储在设置于电路单元70(参见图2)中的存储单元(未示出)中的校正模式为原稿校正模式、图像校正模式还是自动校正模式。如果校正模式为原稿校正模式,则在步骤S112中进行根据第一校正模式的原稿倾斜校正的准备。如果校正模式为图像校正模式,则在步骤S113中进行根据第二校正模式的图像倾斜校正的准备。在执行完步骤S112或S113之后,重复执行步骤S114(原稿纸张传送)和步骤S115(原稿纸张读取),直到完成当前作业(步骤S116)。
如果在步骤S111中判定校正模式为自动校正模式,则处理转入步骤S117,在步骤S117中判断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是长原稿纸张(参见图8)。如果当前的原稿纸张不是长原稿纸张而是常规长度的原稿纸张,则在步骤S118中将第一阈值设置为将用于后述步骤S122中的判断的阈值。另一方面,如果当前的原稿纸张是长原稿纸张,则在步骤S119中将小于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设置为将用于步骤S122中的判断的阈值。
为长原稿纸张设置较小的阈值的原因是:可以预料到,由于长原稿纸张的长度较大,因此与具有常规尺寸的原稿纸张相比,长原稿纸张在被传送时将会发生更大的横向偏差。
在步骤S120中,开始传送放置在文档托盘11(参见图3和图24)上的原稿纸张中的第一张原稿纸张。在步骤S121中,由第一传感器121以上文参考图24所描述的方式检测原稿纸张的姿势。在步骤S122中,判断表示姿势的倾角是否大于或等于在步骤S118或S119中设置的阈值。如果原稿纸张的倾角大于或等于阈值,则在步骤S123中进行根据第一校正模式的原稿倾斜校正的准备。根据第一校正模式的原稿倾斜校正产生可能比较刺耳的相对较大的原稿纸张传送声音。然而,如果原稿纸张较大程度地倾斜,则该倾斜未必能够通过图像处理被正确校正。因此,在此采用原稿倾斜校正。另一方面,如果判定原稿纸张的倾角小于阈值,则在步骤S124中进行根据基于通过读取而获得的图像信号来进行的第二校正模式的图像倾斜校正的准备。在图像倾斜校正期间产生的原稿纸张传送声音小于原稿倾斜校正期间产生的原稿纸张传送声音。由于倾斜角度较小,在此采用图像倾斜校正,由此可以通过图像倾斜校正来正确校正图像倾斜。
在步骤S125中读取在S120中开始传送的第一张原稿纸张。重复执行步骤S127(原稿纸张传送)和步骤S128(原稿纸张读取),直到完成当前作业(步骤S126)。
图26是按下开始按钮611时由图像读取装置10执行的第二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25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中,基于作业的第一张原稿纸张的倾角确定用于该作业的所有原稿纸张的倾斜校正方法。
与之对比,在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中,如果通过校正模式的设置(参见图7)设置了自动校正模式,则检测各张原稿纸张的姿势并且相应地切换倾斜校正方法。例如,当读取作业中的具有不同尺寸的多张原稿纸张时,各张原稿纸张的姿势可能不同。第二实例处理在允许读取混合尺寸原稿纸张方面是有效的。然而,当执行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时,无需预先进行目标原稿纸张为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设置。
在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的描述中,与图25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相同的步骤将被给予与图25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相同的附图标记。将仅对与第一实例处理不同的方面进行描述。
图25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步骤S120和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的步骤S120就原稿纸张传送而言是相同的。然而,尽管在图25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的步骤S120中仅传送第一张原稿纸张,但是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的步骤S120用于顺次传送作业的原稿纸张。
此外,在图25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中,如果在步骤S126中判定作业尚未完成,则处理返回步骤S127,以传送下一张原稿纸张。在步骤S126中读取该原稿纸张。与之对比,在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中,如果在步骤S126中判定作业尚未完成,则处理返回步骤S120,以开始传送下一张原稿纸张。在步骤S121中检测原稿纸张的姿势,并且在步骤S123或S124中进行原稿倾斜校正或图像倾斜校正的准备。也就是说,在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中,在以同一作业中的原稿纸张为基础的对原稿纸张进行的原稿倾斜校正与图像倾斜校正之间进行切换。
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与图25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在上述方面有所不同。如上所述,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适用于允许使用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图像读取装置。
接下来,将对图28所示的第三实例处理进行描述。在适用于允许使用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的情况的上述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中,无需将当前作业的原稿纸张预先设置为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相反,在将于下文描述的第三实例处理中,需要在图像读取装置10中将当前作业的原稿纸张预先设置为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即,混合尺寸原稿模式)。
图27示出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为了使图像读取装置10读取具有多种尺寸的混合尺寸原稿纸张,用户按下图27所示的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92并且将读取模式设置为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与长原稿模式(参见图8)一样,在读取原稿纸张之前,为各个读取作业设置混合尺寸原稿模式。当读取原稿纸张的作业完成后,混合尺寸原稿模式的设置被取消,并且读取模式返回到用于读取具有相同尺寸的一沓原稿纸张的模式。
尽管在上述实例中通过按下显示在触摸面板613上的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92(参见图27)来设置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但与长原稿设置按钮的情况一样,可以设置物理的混合尺寸原稿设置按钮,作为图3所示的用户界面61中的一个按钮。
图28是按下开始按钮611时由图像读取装置10执行的第三实例处理的流程图。
与上述第一实例处理和第二实例处理不同,图28所示的第三实例处理旨在用于这样的情况:图像读取装置10在沿原稿纸张宽度方向的读取宽度以及用于存储通过读取原稿纸张而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器容量方面具有大的裕量。也就是说,在第三实例处理中,假定由于原稿读取宽度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大的裕量,当目标原稿纸张既不是长原稿纸张也不是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并且具有相同的常规尺寸时,可始终采用图像倾斜校正。
在图28所示的第三实例处理的描述中,与图25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或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相同的步骤将被给予与图25所示的第一实例处理或图26所示的第二实例处理相同的附图标记。将仅对与第一实例处理和第二实例处理不同的方面进行描述。
在图28所示的第三实例处理中,如果步骤S117(判断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是长原稿纸张)的判断结果是否定,则在步骤S128中判断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是混合尺寸原稿纸张。如果当前的原稿纸张既不是长原稿纸张(S117:否)也不是混合尺寸原稿纸张(S128:否),也就是说,如果将读取具有相同常规尺寸的原稿纸张,则处理转入步骤S113,在步骤S113中进行根据第二校正模式的图像倾斜校正的准备。因此,在执行第三实例处理的情况下,由于原稿读取宽度以及存储器容量等中的大的裕量,因此与执行第一实例处理或第二实例处理的情况相比,图像读取装置10可以在产生较小声音的同时读取原稿纸张。
如果当前的原稿纸张为长原稿纸张(S117:是)或混合尺寸原稿纸张(S128:是),则每当在步骤S120中传送原稿纸张时均执行步骤S121(姿势检测)和步骤S122至S124(倾斜校正方法的切换)。
在步骤S122中判断倾角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第三阈值不必总是等于在第一实例处理和第二实例处理中使用的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并且可以是适用于采用第三实例处理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阈值。就上述方面而言,图28所示的第三实例处理与第一实例处理和第二实例处理不同。
尽管第一实例至第三实例中的每一个实例均涉及设置有长原稿模式的情况,但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可以应用于不读取长原稿纸张或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是长原稿纸张无关紧要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省略长原稿模式的设置(参见图8)和判断读取模式是否是长原稿模式的步骤S117(参见图25、图26和图28)。
尽管第三实例处理涉及设置有混合尺寸原稿模式的情况,但第三实例处理也可以应用于未设置有混合尺寸原稿模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省略混合尺寸原稿模式的设置和图28所示的第三实例处理的步骤S128。如果在步骤S117中判定当前的原稿纸张不是长原稿纸张,则处理转入步骤S113,在步骤S113中,进行图像倾斜校正的准备。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也可以应用于既不读取长原稿纸张也不读取混合尺寸原稿纸张,或当前的原稿纸张是否是长原稿纸张或混合尺寸原稿纸张无关紧要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不采用图28所示的第三实例处理。
此外,在上文已经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包括示例性图像读取装置和示例性复印机的多功能机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单功能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复印机。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本发明的意图并非在于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实施例的选取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各种变型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意图在于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放置台,其上放置有承载各种图像的原稿纸张;
一对引导部件,其将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保持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并且在原稿纸张被传送时引导所述原稿纸张,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件能够沿与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的传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移动;
引导部件间隔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
原稿纸张传送单元,其顺次逐张地传送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从而使所述原稿纸张通过读取位置;
原稿读取单元,其通过读取正通过所述读取位置的原稿上的图像来生成图像信号;
第一倾斜校正单元,其设置在所述读取位置的沿所述原稿纸张传送单元传送原稿的方向的上游,并且在被传送来的所述原稿纸张的前部碰触时校正所述原稿纸张的倾斜;以及
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正将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保持在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情况下,如果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预定的第一阈值,则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工作的第一倾斜校正模式,而如果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不工作的第二倾斜校正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混合尺寸原稿模式,在所述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中,将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设置为与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且具有在最大宽度范围内的多种尺寸的原稿纸张的宽度中的所述最大宽度相对应的值,并且读取放置在所述放置台上的所述原稿纸张;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原稿宽度检测单元,所述原稿宽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的沿原稿传送方向的上游,并且检测传送而来的原稿纸张的宽度;并且
在所述混合尺寸原稿模式中,即使所述引导部件间隔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所述一对引导部件之间的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如果所述原稿宽度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原稿纸张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则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长原稿模式,在所述长原稿模式中,读取沿所述原稿传送方向具有比预定长度长的长度的原稿纸张;并且
在所述长原稿模式中,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使用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第二阈值代替所述第一阈值而在所述第一倾斜校正模式与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有长原稿模式,在所述长原稿模式中,读取沿所述原稿传送方向具有比预定长度长的长度的原稿纸张;并且在除所述长原稿模式以外的读取模式中,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将倾斜校正模式固定为所述第二倾斜校正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第二倾斜校正单元,所述第二倾斜校正单元基于所述原稿读取单元所生成的所述图像信号计算由所述图像信号表示的图像的倾斜量,并且根据所计算出的倾斜量生成表示倾斜校正图像的新图像信号;并且
所述校正模式切换控制单元切换至由所述第一倾斜校正单元进行的倾斜校正和由所述第二倾斜校正单元进行的倾斜校正中的一者。
6.一种复印机,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装置,其基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所生成的所述图像信号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CN201410659564.6A 2014-01-23 2014-11-18 图像读取装置、复印机和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811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0452 2014-01-23
JP2014010452A JP6256043B2 (ja) 2014-01-23 2014-01-23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35320 2014-02-26
JP2014035320A JP6375640B2 (ja) 2014-02-26 2014-02-26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複写機
JP2014-042580 2014-03-05
JP2014042580A JP6299288B2 (ja) 2014-03-05 2014-03-05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複写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569A CN104811569A (zh) 2015-07-29
CN104811569B true CN104811569B (zh) 2018-06-22

Family

ID=53545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9564.6A Active CN104811569B (zh) 2014-01-23 2014-11-18 图像读取装置、复印机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197775B2 (zh)
CN (1) CN1048115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3399B2 (en) * 2014-03-03 2016-06-07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copier
JP6332081B2 (ja) * 2015-03-02 2018-05-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48455B2 (ja) * 2015-09-16 2020-02-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76923B2 (en) * 2015-10-27 2018-01-23 Intermec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dia width sensing
JP6632335B2 (ja) * 2015-11-04 2020-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
KR101828376B1 (ko) * 2016-05-13 2018-02-13 (주)칼리온 휴대용 3차원 문서 스캐닝 장치 및 방법
JP6922233B2 (ja) * 2017-01-31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9068218A (ja) * 2017-09-29 2019-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047318B2 (ja) * 2017-10-12 2022-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946938B2 (ja) * 2017-10-31 2021-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0014133A (ja) * 2018-07-18 2020-01-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63139B2 (ja) * 2019-07-10 2023-10-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23493A (ja) * 2020-02-07 2021-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07112A (ja) 2020-06-25 2022-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035031A (ja) 2020-08-20 2022-03-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用紙搬送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0207A (zh) * 2009-10-06 2011-04-27 株式会社东芝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薄片重叠输送检测方法
CN103209278A (zh) * 2012-01-16 2013-07-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4121B2 (ja) * 2000-10-13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自動給送装置および原稿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1077A (ja) * 2006-11-16 2008-06-05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010021832A (ja) 2008-07-11 2010-01-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JP5341566B2 (ja) 2009-03-05 2013-11-13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JP5574655B2 (ja) 2009-09-25 2014-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47662B2 (ja) * 2011-06-01 2015-07-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0207A (zh) * 2009-10-06 2011-04-27 株式会社东芝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薄片重叠输送检测方法
CN103209278A (zh) * 2012-01-16 2013-07-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1569A (zh) 2015-07-29
US20150207941A1 (en) 2015-07-23
US9197775B2 (en) 201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1569B (zh) 图像读取装置、复印机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321823C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US65876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US778322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hange-over type developing device
CN100378598C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US6345118B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5317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022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4834A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442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5604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932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097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1466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11690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8515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314242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53684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59008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711475B2 (en) Automatic copy operation based on timing of detection of document and recoding medium
JP4549194B2 (ja) シートスルー原稿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53338A (ja) マルチトレイのトレイ選択装置
JP2004147078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2744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JP688507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