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03248B - 电梯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03248B
CN104803248B CN201510031906.4A CN201510031906A CN104803248B CN 104803248 B CN104803248 B CN 104803248B CN 201510031906 A CN201510031906 A CN 201510031906A CN 104803248 B CN104803248 B CN 104803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ayer
way
operating
c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19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03248A (zh
Inventor
小泉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03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3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03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03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31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safety rea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 B66B5/02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where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 is caused by a natural event, e.g. earthqua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8Safety devices separate from control system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for hydraulical lifts, e.g. braking the hydraulic j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建筑物发生了摇晃的情况下防止由共振引起的绳索摆动从而继续进行运转服务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电梯的控制装置(22)具备:建筑物摇晃检测部(31),其检测建筑物的摇晃;和运转控制部(32),其在建筑物的摇晃量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共振层处的乘客的乘降动作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来控制乘用轿厢的运转,共振层是绳索因建筑物的摇晃而大幅摆动的层。

Description

电梯的控制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4-010752(申请日:2014-1-23)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检测由地震和/或强风等引起的建筑物的摇晃而切换电梯的运转的电梯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建筑物高层化时,建筑物的固有频率下降,在发生地震时和/或强风时容易产生共振现象。在此,当建筑物的固有振动频率与设置在升降路内的电梯的绳索(主绳索、调速器绳索等)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时,绳索会因共振而大幅摆动。由此,绳索与升降路内的设备和/或升降路壁接触,产生“被困事故”。
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故,在近年来的电梯中,具备称作“管制运转装置”的安全装置。这是如下技术:在建筑物发生了摇晃的情况下,检测伴随该建筑物摇晃的绳索摆动,在其摆动量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乘用轿厢向退避层(非共振层)移动,停止运转服务。
发明内容
在此,在高层的建筑物中,有时设置有展望用电梯。展望用电梯进行如下的运转服务:在建筑物的大厅层与展望层之间往返运转,将处于大厅层的乘客运送到展望层,将处于展望层的乘客运送到大厅层。
但是,在高层的建筑物中,具有如下倾向:即使建筑物因地震和/或强风等而稍微摇晃,绳索也会大幅摆动。因此,在展望用电梯中,若大厅层和展望层是共振层,则在乘用轿厢停止于大厅层或展望层时,绳索摆动增大,电梯的运转有时会因上述管制运转装置而停止。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建筑物发生了摇晃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共振引起的绳索摆动从而继续进行运转服务的电梯的控制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控制装置,是具备经由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路内的绳索而进行升降动作的乘用轿厢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具备:建筑物摇晃检测部,其检测上述建筑物的摇晃;运转控制部,其在由该建筑物摇晃检测部检测到的上述建筑物的摇晃量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共振层处的乘客的乘降动作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来控制上述乘用轿厢的运转,上述共振层是上述绳索因上述建筑物的摇晃而大幅摆动的层。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的控制装置,能够在建筑物发生了摇晃的情况下防止由共振引起的绳索摆动从而继续进行运转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乘梯处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乘用轿厢侧的主绳索的摆动(最大位移)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配重侧的主绳索的摆动(最大位移)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乘用轿厢侧的补偿绳索的摆动(最大位移)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配重侧的补偿绳索的摆动(最大位移)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展望用电梯的一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第1单程运转)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第2单程运转)的图。
图11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图。
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展望用电梯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往返运转模式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第1单程运转)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第2单程运转)的图。
图19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1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展望用电梯的一例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第1单程运转和第2单程运转)的图。
图2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展望用电梯的一例的图。
图25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第1单程运转和第2单程运转)的图。
图2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结构的图。现在,假想在某建筑物10中设置有1台电梯11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电梯11被用作展望用电梯,在处于建筑物10的下部层的大厅层与处于上部层的展望层之间往返运转。
如图1所示,在建筑物10的最上部的机械室10a设置有作为电梯11的驱动源的卷扬机12。此外,在无机房式的电梯中,在升降路10b内的上部设置卷扬机12。
在卷扬机12卷绕有主绳索13。在主绳索13的一端侧安装有乘用轿厢14。在主绳索13的另一端侧安装有配重15。
在升降路10b的最下部设置有补偿滑轮(compensating sheave)16。补偿绳索(compensating rope)17经由该补偿滑轮16安装在乘用轿厢14和配重15的下部。
另外,在乘用轿厢14的上部设置有轿厢控制装置18。轿厢控制装置18在乘用轿厢14停靠于各层的乘梯处21a、21b、21c…的某一方时对轿厢门19进行开闭控制。此外,轿厢控制装置18经由被称作“引线(tail cord)”的传送电缆20与控制装置22连接。
在乘用轿厢14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检测乘用轿厢14的载荷的载荷传感器24。根据由该载荷传感器24检测出的载荷,能够推定乘用轿厢14内的乘客的人数。载荷传感器24的载荷检测信号从轿厢控制装置18发送到控制装置22。
控制装置22设置在建筑物10的机械室10a,或者,在无机房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2设置在升降路10b内。控制装置22由具有CPU、ROM、RAM等的计算机形成。
控制装置22执行卷扬机12的驱动控制等与电梯11的运转控制相关的一系列处理。另外,控制装置22具备在建筑物10因地震和/或强风等而发生了摇晃的情况下、根据该建筑物10的摇晃的大小来切换运转模式的功能等。
此外,“绳索摆动”是指绳索因建筑物10摇晃而在水平方向上摆动。另外,在此所说的“绳索”是指与乘用轿厢14的升降动作相关联的绳索,在图1的例子中,包括主绳索13和补偿绳索17。
在此,在建筑物10的上部附近设置有用于检测建筑物10的摇晃的加速度传感器23。该加速度传感器23由能够检测建筑物的水平方向(x方向和y方向)的加速度的2轴加速度传感器形成,将其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22。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22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控制装置22具备建筑物摇晃检测部31、运转控制部32、存储部33以及通知部34。建筑物摇晃检测部31基于从加速度传感器23输出的加速度信号来检测建筑物10的摇晃量。
运转控制部32控制乘用轿厢14的运转。运转控制部32在管制运转时使乘用轿厢14停止在最近层,然后进行向绳索摆动少的层(非共振层)的退避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运转控制部32设置有基于建筑物10的摇晃量来切换往返运转模式和单程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切换部32a。
“往返运转模式”是指通过下部层与上部层之间的往返运转来进行乘客的运转服务的模式。
“单程运转模式”是指通过从下部层向上部层或者从上部层向下部层的单程运转来进行乘客的运转服务的模式。在切换为该单程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32将绳索因建筑物10的摇晃而大幅摆动的共振层处的乘客的乘降动作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
在存储部33存储有乘用轿厢14的运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该存储部33存储有与在产生了建筑物10的摇晃时绳索大幅摆动的共振层相关的信息(表示共振层相当于哪层的信息等)。
通知部34进行用于将乘客的乘降动作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的通知。作为通知方法,具体而言是消息显示或声音广播。此外,也可以使用消息显示和声音广播的双方来进行通知。
在乘用轿厢14内,除了与各层对应的目的层按钮41之外,还设置有开门按钮42a、关门按钮42b、扬声器43、显示器44等。当通过目的层按钮41的操作而指定了乘客的目的层时,该指定的目的层作为轿厢呼叫而被发送到控制装置22。在控制装置22中,当接收到轿厢呼叫时,使乘用轿厢14移动到乘客所指定的层。
开门按钮42a是用于供乘客指示开门的操作按钮。关门按钮42b是用于供乘客指示关门的操作按钮。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从运转控制部32的通知部34输出的与乘客的乘降动作相关的消息。显示器44显示从运转控制部32的通知部34输出的与乘客的乘降动作相关的消息。
另外,如图3所示,在各层的乘梯处21(21a、21b、21c…)设置有乘梯处门51、乘梯处呼叫按钮52、扬声器53、显示器54。乘梯处门51在乘用轿厢14停靠时与轿厢门19相配合地进行开闭。
乘梯处呼叫按钮52是用于登记表示目的地方向的乘梯处呼叫的按钮,具有向上按钮和向下按钮。此外,在最下层,作为乘梯处呼叫按钮52仅设置有向上按钮。在最上层,作为乘梯处呼叫按钮52仅设置有向下按钮。当通过该乘梯处呼叫按钮52的操作而登记了乘梯处呼叫时,该乘梯处呼叫被发送到控制装置22。在控制装置22中,当接收到乘梯处呼叫时,使乘用轿厢14移动到登记了乘梯处呼叫的层。
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从运转控制部32的通知部34输出的与乘客的乘降动作相关的消息。显示器44显示从运转控制部32的通知部34输出的与乘客的乘降动作相关的消息。
在此,对绳索摆动与轿厢位置的关系进行说明。
“绳索”是指主绳索13和补偿绳索17。详细而言,主绳索13分为安装于乘用轿厢14侧的主绳索13a和安装于配重15侧的主绳索13b。补偿绳索17分为安装于乘用轿厢14侧的补偿绳索17a和安装于配重15侧的补偿绳索17b。
这些绳索13a、13b、17a、17b的长度根据乘用轿厢14的位置而变化。例如,着眼于主绳索13,在乘用轿厢14处于最下层的情况下,乘用轿厢14侧的主绳索13a变得最长,相反,配重15侧的主绳索13b变得最短。
图4~图7示出对绳索13a、13b、17a、17b的摆动与轿厢位置的关系进行解析而得到的结果的一例。
图4是示出乘用轿厢14侧的主绳索13a的摆动(最大位移)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图5是示出配重15侧的主绳索13b的摆动(最大位移)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
乘用轿厢14侧的主绳索13a具有在乘用轿厢14处于最下层附近时以最大幅度进行摆动的特性。另一方面,配重15侧的主绳索13b具有在乘用轿厢14处于最上层附近时以最大幅度进行摆动的特性。
图6是示出乘用轿厢14侧的补偿绳索17a的摆动(最大位移)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图7是示出配重15侧的补偿绳索17b的摆动(最大位移)与轿厢位置的关系的图。
乘用轿厢14侧的补偿绳索17a具有在乘用轿厢14处于比中央层稍靠上方侧的层时以最大幅度进行摆动的特性。另一方面,配重15侧的补偿绳索17b具有在乘用轿厢14处于比中央层稍靠下方侧的层时以最大幅度进行摆动的特性。
此外,图4~图7示出将建筑物10设为某一定的摇晃量的情况下的一例。随着建筑物10的摇晃量变大,绳索13a、13b、17a、17b的摆动量也呈比例地变大。另外,绳索的摆动与轿厢位置的关系根据建筑物10的特性和电梯11的特性而不同。根据建筑物10的摇晃量来求出绳索13a、13b、17a、17b的摆动量的具体方法是公知的,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假设,在控制装置22的存储部33中,根据建筑物10的摇晃与轿厢位置的关系,预先登记有而绳索13a、13b、17a、17b的某一方大幅摆动的楼层作为“共振层”。
图8是示出展望用电梯的一例的图。在该例子中,建筑物10的下部层的1层是大厅层,上部层的20层是展望层。乘用轿厢14重复往返运转(往返运转模式):在大厅层搭载乘客而前往展望层,在展望层放下所有乘客之后,再次从展望层搭载乘客而前往大厅层。
在此,若下部层的1层和上部层的20层的至少一方是共振层,则在建筑物10发生了摇晃时,在该共振层中绳索摆动增大,乘用轿厢14的运转服务可能停止。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10发生了预定值以上的摇晃的情况下,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缩短乘用轿厢14停止于共振层的时间来防止绳索摆动的增大。
具体而言,如图9和图10所示,分为在大厅层搭载乘客而前往展望层的第1单程运转(向上专用运转)和在展望层搭载乘客而前往大厅层的第2单程运转(向下专用运转)。在第1单程运转中,在大厅层仅进行乘客的乘梯,在展望层仅进行乘客的降梯。在第2单程运转中,在展望层仅进行乘客的乘梯,在大厅层仅进行乘客的降梯。由此,能够避免在作为共振层的大厅层和展望层进行乘客的乘梯和降梯的双方。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22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当建筑物10因地震和/或强风等而摇晃时,从设置于机械室10a的加速度传感器23向控制装置22输出与建筑物10的摇晃量对应的加速度信号。设置于控制装置22的建筑物摇晃检测部31基于从加速度传感器23输出的加速度信号来检测建筑物10的摇晃量(步骤A11)。
运转控制部32判断由建筑物摇晃检测部31检测出的建筑物10的摇晃量是否为预定值以上(步骤A12)。此外,上述预定值根据建筑物摇晃与绳索摆动的关系而预先设定。
在建筑物10的摇晃量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A12的否),运转控制部32执行往返运转模式(步骤A13)。如图8中说明那样,在往返运转模式中,乘用轿厢14在大厅层搭载乘客而前往展望层,在展望层放下所有乘客之后,再次搭载乘客而前往大厅层。
另一方面,在建筑物10的摇晃量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A12的是),运转控制部32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步骤A14)。如图9和图10中说明那样,在单程运转模式中,乘用轿厢14进行在大厅层搭载乘客而前往展望层的第1单程运转和在展望层搭载乘客而前往大厅层的第2单程运转。此外,关于该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之后将参照图12进行详细说明。
重复自上述步骤A11起的处理,直到电梯的运转结束(步骤A15的否)。若在单程运转期间建筑物10的摇晃减轻而变得小于预定值,则切换为往返运转模式。
图1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流程图中的“下部的共振层”和“上部的共振层”是指图8的展望用电梯的大厅层(1层)和展望层(20层)。大厅层和展望层是共振层这一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33。
当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时,首先,执行如下的第1单程运转。
即,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下部的共振层即大厅层时(步骤B11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B12)。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B13)。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时,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展望层而向上运转(步骤B14)。然后,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上部的共振层即展望层时(步骤B15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B16)。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B17)。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降梯后,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大厅层而向下运转(步骤B18)。在此,在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下部的共振层即大厅层时(步骤B19的是),运转控制部32判断从第1单程运转的开始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10分钟)(步骤B20)。若从第1单程运转的开始起未经过预定时间(步骤B20的否),则运转控制部32在大厅层搭载乘客而重复第1单程运转(步骤B12)。该状态是图9。
在从第1单程运转的开始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B20的是),运转控制部32在使乘用轿厢14朝向展望层而向上运转之后(步骤B21),执行如下的第2单程运转。在第2单程运转中,在展望层仅乘梯,在大厅层仅降梯。
即,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上部的共振层即展望层时(步骤B22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B23)。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B24)。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时,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大厅层而向下运转(步骤B25)。然后,当运转控制部32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下部的共振层即大厅层时(步骤B26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B27)。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B28)。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降梯后,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展望层而向上运转(步骤B29)。在此,在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上部的共振层即展望层时(步骤B23的是),运转控制部32判断从第2单程运转的开始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10分钟)(步骤B31)。若从第2单程运转的开始起未经过预定时间(步骤B31的否),则运转控制部32在展望层搭载乘客而重复第2单程运转(步骤B23)。该状态是图10。
在从第2单程运转的开始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B31的是),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大厅层而向下运转(步骤B32),然后再次执行第1单程运转。
这样,在建筑物10发生了预定值以上的摇晃的情况下,通过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能够缩短共振层处的停止时间,能够防止绳索摆动的增大从而继续进行运转服务。
此外,在图12的例子中,虽然设为以预定的时间间隔来切换第1单程运转和第2单程运转,但也可以根据大厅层或展望层的拥挤状况来切换第1单程运转和第2单程运转。拥挤状况例如可以通过对在各层的乘梯处设置的监视相机的影像进行解析来加以判断。运转控制部32在基于该解析结果而在大厅层检测出预定人数以上的等待的情况下进行第1单程运转,在展望层检测出预定人数以上的等待的情况下进行第2单程运转。
另外,优选,在单程运转期间,除了通知乘梯禁止或降梯禁止之外,还在大厅层和展望层的乘梯处设置乘梯用和降梯用的栅栏等。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建筑物10的下部层的1层是大厅层,上部层的20层是展望层,且分别是共振层。在此,假设在大厅层和展望层的附近分别存在非共振层。在图8的例子中,6层和15层是非共振层。
“非共振层”是指伴随建筑物10摇晃的绳索摆动少的层。例如,乘用轿厢14侧的主绳索13a具有在乘用轿厢14处于最下层附近时以最大幅度进行摆动的特性。因此,关于主绳索13a,最下层附近成为共振层。配重15侧的主绳索13b具有在乘用轿厢14处于最上层附近时以最大幅度进行摆动的特性。因此,关于主绳索13b,最上层附近成为共振层。
关于安装于乘用轿厢14侧的补偿绳索17a和安装于配重15侧的补偿绳索17b也是同样的,各自具有根据乘用轿厢14的位置而大幅摆动的共振层。
非共振层根据对这些绳索13a、13b、17a、17b的摆动特性进行综合解析的结果而得到。通常,在建筑物10的中央附近,绳索13a、13b、17a、17b的摆动少,所以该中央附近的层是非共振层,被设定为即使乘用轿厢14停滞也安全的退避层之一。
在第2实施方式中,利用这样的非共振层,交替进行第1单程运转和第2单程运转。将该情况示于图13。
图1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图。
当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切换时,首先,进行在大厅层搭载乘客搭而前往展望层的第1单程运转(向上专用运转)。在此,在展望层放下所有乘客之后,向下运转一次,在靠近展望层的非共振层(15层)使方向反向而返回展望层。当返回到展望层时,在该处搭载乘客而进行前往大厅层的第2单程运转(向下专用运转)。
另外,在大厅层放下所有乘客之后,向上运转一次,在靠近大厅层的非共振层(6层)使方向反向而返回大厅层。当返回到大厅层时,在该处搭载乘客而再次进行前往展望层的第1单程运转。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1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流程图中的“下部的共振层”和“上部的共振层”是指图8的展望用电梯的大厅层和展望层。大厅层和展望层是共振层这一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33。另外,假设与非共振层相关的信息也预先存储于存储部33。
当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时,首先,执行如下的第1单程运转。
即,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下部的共振层即大厅层时(步骤C11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C12)。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C13)。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时,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展望层而向上运转(步骤C14)。然后,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上部的共振层即展望层时(步骤C15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C16)。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C17)。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在此,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降梯后,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向下运转(步骤C18),在来到了靠近展望层的非共振层时(步骤C19的是),使方向反向而返回展望层(步骤C20)。该状态是图13的左侧部分。
当乘用轿厢14返回到展望层时,运转控制部32执行如下的第2单程运转。在第2单程运转中,在展望层仅乘梯,在大厅层仅降梯。
即,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上部的共振层即展望层时(步骤C21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C22)。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C23)。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时,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大厅层而向下运转(步骤C24)。然后,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下部的共振层即大厅层时(步骤C25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C26)。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C27)。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在此,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降梯后,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向上运转(步骤C28),在来到了靠近大厅层的非共振层时(步骤C29的是),使方向反向而返回大厅层(步骤C30)。当乘用轿厢14返回到大厅层时,再次执行第1单程运转。该状态是图13的右侧部分。
这样,通过在第1单程运转之后在非共振层使方向反向而进行第2单程运转,在第2单程运转之后在非共振层使方向反向而进行第1单程运转,也能够缩短共振层处的停止时间,也能够防止绳索摆动的增大从而继续进行运转服务。
此外,在图14的例子中,虽然设为在非共振层立即使方向反向而返回展望层或大厅层,但也可以设为在非共振层等到建筑物摇晃减轻之后,使方向反向而返回展望层或大厅层。这样一来,由于在建筑物摇晃减轻后的状态下返回展望层或大厅层,所以能够从此再次开始通常的往返运转。
另外,不一定必须在非共振层使方向反向,也可以在非共振层的附近(楼层间)使方向反向。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和第2实施方式中,假想在同一楼层进行乘客的乘梯和降梯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假想在不同楼层进行乘客的乘梯和降梯的情况。
图15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展望用电梯的一例的图。根据建筑物10的规格,分为乘客乘梯的层和乘客降梯的层。在该例子中,建筑物10的下部层的1层是乘梯专用层(大厅层),2层是降梯专用层,上部层的20层是降梯专用层(展望层),19层是乘梯专用层。
如图16所示,乘用轿厢14重复如下运转(往返运转模式):在1层的乘梯专用层(大厅层)搭载乘客而前往20层的降梯专用层(展望层),然后,在20层放下所有乘客之后,在19层的乘梯专用层搭载乘客而前往2层的到达层,在2层放下乘客之后,返回1层的乘梯专用层。
在此,若下部层的1层和2层、上部层的20层和19层的某一方是共振层,则在建筑物10发生了摇晃时,在该共振层中绳索摆动增大,乘用轿厢14的运转服务可能停止。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10发生了预定值以上的摇晃的情况下,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缩短乘用轿厢14停止于共振层的时间来防止绳索摆动的增大。
具体而言,如图17和图18所示,分为在作为大厅层的1层搭载乘客搭乘而前往作为展望层的20层的第1单程运转(向上专用运转)和在比展望层低一层的19层搭载乘客而前往比大厅层高一层的2层的第2单程运转(向下专用运转)。在第1单程运转中,在大厅层仅进行乘客的乘梯,在展望层仅进行乘客的降梯。在第2单程运转中,在展望层之下的层仅进行乘客的乘梯,在大厅层之上的层仅进行乘客的降梯。由此,能够避免在作为共振层的大厅层和展望层、以及大厅层之上的层和展望层之下的层进行乘客的乘梯和降梯的双方。
以下,对第3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19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流程图中的“下部的乘梯专用层(下部层侧的乘梯专用层)”和“上部的降梯专用层(上部层侧的降梯专用层)”是指图15的展望用电梯的大厅层(1层)和展望层(20层)。另外,“上部的乘梯专用层(上部层侧的乘梯专用层)”和“下部的降梯专用层(下部层侧的降梯专用层)”是指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19层)和比大厅层高一层的层(2层)。这些层是共振层这一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33。
当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时,首先,执行如下的第1单程运转。
即,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下部的乘梯专用层即大厅层时(步骤D11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D12)。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D13)。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时,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展望层而向上运转(步骤D14)。然后,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上部的降梯专用层即展望层时(步骤D15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D16)。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D17)。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降梯后,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大厅层而向下运转(步骤D18)。在此,在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下部的乘梯专用层即大厅层时(步骤D19的是),运转控制部32判断从第1单程运转的开始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10分)(步骤D20)。若从第1单程运转的开始起未经过预定时间(步骤D20的否),则运转控制部32在大厅层搭载乘客而重复第1单程运转(步骤D12)。该状态是图17。
在从第1单程运转的开始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D20的是),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而向上(UP方向)运转(步骤D21),然后执行如下的第2单程运转。在第2单程运转中,在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仅乘梯,在比大厅层高一层的层仅降梯。
即,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上部的乘梯专用层即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时(步骤D22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D23)。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D24)。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时,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比大厅层高一层的层而向下运转(步骤D25)。然后,运转控制部3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下部的降梯专用层即比大厅层高一层的层时(步骤D26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D27)。
此时,运转控制部3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D28)。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降梯后,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而向上运转(步骤D29)。在此,在乘用轿厢14停靠于上部的乘梯专用层即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时(步骤D20的是),运转控制部32判断从第2单程运转的开始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10分钟)(步骤D31)。若从第2单程运转的开始起未经过预定时间(步骤D31的否),则运转控制部32在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搭载乘客而重复第2单程运转(步骤D23)。该状态是图18。
在从第2单程运转的开始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D31的是),运转控制部32使乘用轿厢14朝向大厅层而向下运转(步骤D32),然后再次执行第1单程运转。
这样,在不同楼层进行乘客的乘梯和降梯的建筑物构造中,通过以预定的时间间隔来切换第1单程运转和第2单程运转,能够缩短共振层处的停止时间,能够防止绳索摆动的增大从而继续进行运转服务。
此外,在图19的例子中,虽然设为以预定的时间间隔来切换第1单程运转和第2单程运转,但也可以根据下部的乘梯专用层(大厅层)或上部的乘梯专用层(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的拥挤状况来切换第1单程运转和第2单程运转。拥挤状况例如可以通过对在各层的乘梯处设置的监视相机的影像进行解析来加以判断。运转控制部32在基于该解析结果而在下部的乘梯专用层(大厅层)检测出预定人数以上的等待的情况下,进行第1单程运转,在上部的乘梯专用层(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检测出预定人数以上的等待的情况下,进行第2单程运转。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以具有1台乘用轿厢的单电梯为对象。与此相对,在第4实施方式中,以具有多台乘用轿厢的群管理系统为对象。
图2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在建筑物10并列设置有多台电梯。此外,以下,将各电梯称作“号机”。在图20的例子中,虽然示出对A、B这2台号机进行群管理的结构,但群管理的对象不限于2台,可以是任意台数。
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对乘梯处呼叫和/或轿厢呼叫进行响应来控制各号机的运转。“乘梯处呼叫”是指通过在各层的乘梯处设置的乘梯处呼叫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叫的信号。在该乘梯处呼叫中包含登记层和目的地方向(向上/向下)的信息。“轿厢呼叫”是指通过在乘用轿厢内设置的目的层按钮的操作而登记的呼叫的信号。在该轿厢呼叫中包含目的层的信息。
该群管理控制装置100具备建筑物摇晃检测部101、运转控制部102、存储部103以及通知部104。建筑物摇晃检测部31基于从加速度传感器23输出的加速度信号来检测建筑物10的摇晃量。
运转控制部102控制各号机的乘用轿厢14a、14b的运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运转控制部102设置有基于建筑物10的摇晃量来切换各号机的运转模式的运转模式切换部102a。
在存储部103存储有各号机的乘用轿厢14a、14b的运转所需的各种信息。另外,在该存储部103存储有与在产生了建筑物10的摇晃时绳索大幅摆动的共振层相关的信息(表示共振层相当于哪层的信息等)。
通知部104进行用于将乘客的乘降动作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的通知。作为通知方法,具体而言是消息显示或声音广播。此外,也可以使用消息显示和声音广播的双方来进行通知。
号机控制装置105a控制A号机的乘用轿厢14a的运转。号机控制装置105b控制B号机的乘用轿厢14b的运转。在乘用轿厢14a的下部设置有载荷传感器24a,通过检测乘用轿厢14a的载荷,能够推定乘客的人数。同样,在乘用轿厢14b的下部设置有载荷传感器24b,通过检测乘用轿厢14b的载荷,能够推定乘客的人数。
此外,在乘用轿厢14a、14b中,与图2所示的乘用轿厢14同样,除了与各层对应的目的层按钮41之外,还设置有开门按钮42a、关门按钮42b、扬声器43、显示器44等。另外,如图3所示,在各层的乘梯处21(21a、21b、21c…)设置有乘梯处门51、乘梯处呼叫按钮52、扬声器53、显示器54。
图2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展望用电梯的一例的图。在建筑物10内设置有A号机的乘用轿厢14a、B号机的乘用轿厢14b。另外,建筑物10的下部层的1层是大厅层,上部层的20层是展望层。
通常,A号机的乘用轿厢14a和B号机的乘用轿厢14b重复如下的往返运转(往返运转模式):分别在大厅层搭载乘客而前往展望层,在展望层放下所有乘客之后,再次搭载乘客而前往大厅层。
在此,若下部层的1层和上部层的20层的至少一方是共振层,则在建筑物10发生了摇晃时,在该共振层中绳索摆动增大,乘用轿厢14a、14b的运转服务可能停止。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10发生了预定值以上的摇晃的情况下,将各号机的运转模式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缩短乘用轿厢14a、14b停止于共振层的时间来防止绳索摆动的增大。
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分为进行第1单程运转(向上专用运转)的乘用轿厢14a和进行第2单程运转(向下专用运转)的乘用轿厢14b。在第1单程运转中,在大厅层仅进行乘客的乘梯,在展望层仅进行乘客的降梯。在第2单程运转中,在展望层仅进行乘客的乘梯,在大厅层仅进行乘客的降梯。由此,能够避免在作为共振层的大厅层和展望层进行乘客的乘梯和降梯的双方。
以下,对第4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23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流程图中的“下部的共振层”和“上部的共振层”是指图21的展望用电梯的大厅层和展望层。大厅层和展望层是共振层这一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03。
当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时,设置于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运转控制部102进行控制,以使得将A号机和B号机分为2组,在一组中进行第1单程运转,在另一组中进行第2单程运转。以下,假想A号机进行第1单程运转、B号机进行第2单程运转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首先,运转控制部102在确认到A号机的乘用轿厢14a停靠于下部的共振层即大厅层时(步骤E11→步骤E12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E13)。
此时,运转控制部10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a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E14)。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a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a时,运转控制部102使乘用轿厢14a朝向展望层而向上运转(步骤E15)。然后,运转控制部10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a停靠于上部的共振层即展望层时(步骤E16的是),使乘用轿厢14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E17)。
此时,运转控制部10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E18)。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a降梯后,运转控制部102使乘用轿厢14a朝向大厅层而向下运转(步骤E19),重复第1单程运转(步骤E12)。该状态是图22的A号机的动作。
另一方面,运转控制部102在确认到B号机的乘用轿厢14b停靠于上部的共振层即展望层时(步骤E11→步骤E20的是),使乘用轿厢14b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E21)。
此时,运转控制部10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b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E22)。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b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b时,运转控制部102使乘用轿厢14b朝向大厅层而向下运转(步骤E23)。然后,运转控制部10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b停靠于下部的共振层即大厅层时(步骤E24的是),使乘用轿厢14b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E25)。
此时,运转控制部10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E26)。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b降梯后,运转控制部102使乘用轿厢14b朝向展望层而向上运转(步骤E27),重复第2单程运转。该状态是图22的B号机的动作。
这样,在具有多台乘用轿厢的情况下,通过分为进行第1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和进行第2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来进行运转,能够缩短共振层处的停止时间,能够防止绳索摆动的增大从而继续进行运转服务。
此外,在具有3台以上的乘用轿厢的群管理系统中也是同样的。在该情况下,将各乘用轿厢分为至少2组,在一组中进行第1单程运转,在另一组中进行第2单程运转。
另外,也可以根据大厅层或展望层的拥挤状况来适当变更进行第1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和进行第2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
另外,优选,在各号机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时,除了通知乘梯禁止或降梯禁止之外,还在大厅层和展望层的乘梯处设置乘梯用和降梯用的栅栏等。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5实施方式中,在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不同楼层进行乘客的乘梯和降梯的建筑物构造中,假想具有多台乘用轿厢的情况。
图24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展望用电梯的一例的图。在建筑物10内设置有A号机的乘用轿厢14a、B号机的乘用轿厢14b。另外,根据建筑物10的规格,分为乘客乘梯的层和乘客降梯的层。在该例子中,建筑物10的下部层的1层是乘梯专用层(大厅层),2层是降梯专用层,上部层的20层是降梯专用层(展望层),19层是乘梯专用层。
A号机的乘用轿厢14a、B号机的乘用轿厢14b分别重复如下运转(往返运转模式):在1层的乘梯专用层(大厅层)搭载乘客而前往20层的降梯专用层(展望层),然后,在20层放下所有乘客之后,在19层的乘梯专用层搭载乘客而前往2层的到达层,在2层放下乘客之后,返回1层的乘梯专用层。
在此,若下部层的1层和2层、上部层的20层和19层的某一方是共振层,则在建筑物10发生了摇晃时,在该共振层中绳索摆动增大,乘用轿厢14a、乘用轿厢14b的运转服务可能停止。因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10发生了预定值以上的摇晃的情况下,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缩短乘用轿厢14a、乘用轿厢14b停止于共振层的时间来防止绳索摆动的增大。
具体而言,如图25所示,分为进行第1单程运转(向上专用运转)的乘用轿厢14a和进行第2单程运转(向下专用运转)的乘用轿厢14b。在第1单程运转中,在大厅层仅进行乘客的乘梯,在展望层仅进行乘客的降梯。在第2单程运转中,在展望层之下的层仅进行乘客的乘梯,在大厅层之上的层仅进行乘客的降梯。由此,能够避免在作为共振层的大厅层和展望层、以及大厅层之上的层和展望层之下的层进行乘客的乘梯和降梯的双方。
以下,对第5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26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单程运转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外,流程图中的“下部的乘梯专用层(下部层侧的乘梯专用层)”和“上部的降梯专用层(上部层侧的降梯专用层)”是指图24的展望用电梯的大厅层(1层)和展望层(20层)。另外,“上部的乘梯专用层(上部层侧的乘梯专用层)”和“下部的降梯专用层(下部层侧的降梯专用层)”是指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19层)和比大厅层高一层的层(2层)。这些层是共振层的信息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03。
当从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时,设置于群管理控制装置100的运转控制部102进行控制,以使得将A号机和B号机分为2组,在一组中进行第1单程运转,在另一组中进行第2单程运转。以下,假想A号机进行第1单程运转、B号机进行第2单程运转的情况来进行说明。
首先,运转控制部102在确认到A号机的乘用轿厢14a停靠于下部的乘梯专用层即大厅层时(步骤F11→步骤F12的是),使乘用轿厢14a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F13)。
此时,运转控制部10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a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F14)。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a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a时,运转控制部102使乘用轿厢14a朝向展望层而向上运转(步骤F15)。然后,运转控制部10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a停靠于上部的降梯专用层即展望层时(步骤F16的是),使乘用轿厢14a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F17)。
此时,运转控制部10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F18)。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a降梯后,运转控制部102使乘用轿厢14a朝向大厅层而向下运转(步骤F19),重复第1单程运转(步骤F12)。该状态是图25的A号机的动作。
另一方面,运转控制部102在确认到B号机的乘用轿厢14b停靠于上部的乘梯专用层即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时(步骤F11→步骤F20的是),使乘用轿厢14b开门来搭载乘客(步骤F21)。
此时,运转控制部10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用轿厢14b内的乘客通知降梯禁止(步骤F22)。具体而言,从乘用轿厢14b内的扬声器4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降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4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降梯。
当乘客乘入了乘用轿厢14b时,运转控制部102使乘用轿厢14b朝向比大厅层高一层的层而向下运转(步骤F23)。然后,运转控制部102在确认到乘用轿厢14b停靠于下部的降梯专用层即比大厅层高一层的层时(步骤F24的是),使乘用轿厢14b开门来放下乘客(步骤F25)。
此时,运转控制部102通过通知部34来对乘梯处21的乘客通知乘梯禁止(步骤F26)。具体而言,从乘梯处21的扬声器53通过声音来输出“由于处于单程运转期间,所以请不要乘梯”这样的消息,或者在显示器54显示该消息,从而限制乘客的乘梯。
当乘客从乘用轿厢14b降梯后,运转控制部102使乘用轿厢14b朝向比展望层低一层的层而向上运转(步骤F27),重复第2单程运转。该状态是图26的B号机的动作。
这样,在不同楼层进行乘客的乘梯和降梯的建筑物构造中,通过分为进行第1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和进行第2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来进行运转,能够缩短共振层处的停止时间,能够防止绳索摆动的增大从而继续进行运转服务。
此外,在具有3台以上的乘用轿厢的群管理系统中也是同样的。在该情况下,将各乘用轿厢至少分为2组,在一组中进行第1单程运转,在另一组中进行第2单程运转。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展望层的乘客增加的情况下增加进行第2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等,根据大厅层或展望层的拥挤状况来适当变更进行第1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和进行第2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乘客会在展望层增加的午后的时间段增加进行第2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等,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段来适当变更进行第1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和进行第2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
(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建筑物10的摇晃量进一步变得比图11的步骤A11所示的预定值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限制单程运转模式中的乘客的乘入数。具体而言,若将上述图11的步骤A11所示的预定值设为第1预定值,则预先准备比该第1预定值大的第2预定值,在建筑物10的摇晃量为上述第2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限制单程运转模式中的乘客的乘入数。
乘客的乘入数可以根据由载荷传感器24(24a、24b)检测出的轿厢载荷进行推测。例如,在将乘客的乘入数限制为额定人数的一半的情况下,在检测到相当于上述额定人数的一半的轿厢载荷的时刻,发出报警声等,强制关门并出发。
另外,也可以在建筑物10的摇晃量为上述第2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使单程运转模式中的关门时间比通常的关门时间提前,进一步缩短乘用轿厢14(14a、14b)的停止时间。
(变形例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基于建筑物10的摇晃量和轿厢位置来推测绳索的摆动量,在该绳索的摆动量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
建筑物10的摇晃量可以根据从加速度传感器23输出的加速度信号来检测。轿厢位置可以根据与卷扬机12的旋转同步地从安装于卷扬机12的旋转轴的未图示的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等来检测。绳索的摆动量可以使用预定的函数式并通过计算来求出。此外,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公知的,所以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根据以上所述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在建筑物发生了摇晃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共振引起的绳索摆动从而继续进行运转服务的电梯的控制装置。
此外,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而提出,没有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或要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均等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梯的控制装置,上述电梯具备经由设置在建筑物的升降路内的绳索而进行升降动作的乘用轿厢,
上述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建筑物摇晃检测部,其检测上述建筑物的摇晃;和
运转控制部,其在由该建筑物摇晃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建筑物的摇晃量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乘用轿厢的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通过单程运转模式将共振层处的乘客的乘降动作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来控制上述乘用轿厢的运转,上述共振层是上述绳索因上述建筑物的摇晃而大幅摆动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在上述建筑物的上部层和下部层的至少一方是上述共振层的情况下,在上述上部层和上述下部层的双方将乘客的乘降动作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来控制上述乘用轿厢的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进行第1单程运转或第2单程运转,上述第1单程运转是在上述下部层使乘客搭乘上述乘用轿厢而向上运转、并在上述上部层使乘客降梯的运转,上述第2单程运转是在上述上部层使乘客搭乘上述乘用轿厢而向下运转、并在上述下部层使乘客降梯的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以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来切换上述第1单程运转和上述第2单程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根据上述建筑物的上部层或下部层的拥挤状况来切换上述第1单程运转和上述第2单程运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
在通过上述第1单程运转而在上述上部层使乘客降梯之后,使上述乘用轿厢在靠近上述上部层的非共振层反向运转而返回上述上部层,进行上述第2单程运转,
在通过上述第2单程运转而在上述下部层使乘客降梯之后,使上述乘用轿厢在靠近上述下部层的非共振层反向运转而返回上述下部层,进行上述第1单程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建筑物的上部层和下部层分别具有分为乘梯专用层和降梯专用层的构造,
上述运转控制部进行第1单程运转,并进行第2单程运转,
上述第1单程运转是在上述下部层侧的乘梯专用层使乘客搭乘上述乘用轿厢而向上运转、并在上述上部层侧的降梯专用层使乘客降梯的运转,
上述第2单程运转是在上述上部层侧的乘梯专用层使乘客搭乘上述乘用轿厢而向下运转、并在上述下部层侧的降梯专用层使乘客降梯的运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以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来切换上述第1单程运转和上述第2单程运转。
9.一种电梯的控制装置,上述电梯在建筑物的升降路内具有多台乘用轿厢,上述各乘用轿厢各自经由设置在上述升降路内的绳索而进行升降动作,
上述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建筑物摇晃检测部,其检测上述建筑物的摇晃;和
运转控制部,其在由该建筑物摇晃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建筑物的摇晃量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各乘用轿厢各自的往返运转模式切换为单程运转模式,通过单程运转模式对于每个上述各乘用轿厢将共振层处的乘客的乘降动作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来控制上述各乘用轿厢的运转,上述共振层是上述绳索因上述建筑物的摇晃而大幅摆动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在上述建筑物的上部层和下部层的至少一方是上述共振层的情况下,在上述上部层和上述下部层的双方将乘客的乘降动作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来控制上述各乘用轿厢的运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将上述各乘用轿厢分为至少2组,
在一组中进行第1单程运转,上述第1单程运转是在上述下部层使乘客搭乘上述乘用轿厢而向上运转、并在上述上部层使乘客降梯的运转,
在另一组中进行第2单程运转,上述第2单程运转是在上述上部层使乘客搭乘上述乘用轿厢而向下运转、并在上述下部层使乘客降梯的运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建筑物的上部层和下部层分别具有分为乘梯专用层和降梯专用层的构造,
上述运转控制部,
在上述一组中进行第1单程运转,上述第1单程运转是在上述下部层侧的乘梯专用层使乘客搭乘上述乘用轿厢而向上运转、并在上述上部层侧的降梯专用层使乘客降梯的运转,
在上述另一组中进行第2单程运转,上述第2单程运转是在上述上部层侧的乘梯专用层使乘客搭乘上述乘用轿厢而向下运转、并在上述下部层侧的降梯专用层使乘客降梯的运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根据上述上部层或上述下部层的拥挤状况来变更进行上述第1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和进行上述第2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转控制部,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段来变更进行上述第1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和进行上述第2单程运转的乘用轿厢的台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知部,上述通知部用于通知乘客的乘降动作由上述运转控制部限制为仅乘梯或仅降梯。
CN201510031906.4A 2014-01-23 2015-01-22 电梯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104803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0752 2014-01-23
JP2014010752A JP5788543B2 (ja) 2014-01-23 2014-01-23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03248A CN104803248A (zh) 2015-07-29
CN104803248B true CN104803248B (zh) 2017-07-21

Family

ID=5368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1906.4A Active CN104803248B (zh) 2014-01-23 2015-01-22 电梯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788543B2 (zh)
CN (1) CN104803248B (zh)
HK (1) HK1212663A1 (zh)
IN (1) IN2015DE00167A (zh)
MY (1) MY172798A (zh)
SG (1) SG10201500516W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7396B (zh) * 2015-10-27 2017-12-2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强风运行控制装置及方法
JP6436245B2 (ja) * 2015-11-19 2018-1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監視システム
JP6494793B2 (ja) * 2015-11-24 2019-04-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法
CN108463423B (zh) * 2016-01-20 2023-09-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7221329A1 (ja) * 2016-06-21 2017-1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復旧支援システム
JP6614591B1 (ja) * 2018-06-15 2019-12-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11292693B2 (en) * 2019-02-07 2022-04-05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control based on building sw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4876A (ja) * 2005-03-23 2006-10-0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JP4880937B2 (ja) * 2005-07-26 2012-02-2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強風管制システム
JP5701589B2 (ja) * 2010-12-15 2015-04-1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KR101512264B1 (ko) * 2011-05-10 2015-04-14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2013209210A (ja) * 2012-03-30 2013-10-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72798A (en) 2019-12-12
JP2015137173A (ja) 2015-07-30
JP5788543B2 (ja) 2015-09-30
HK1212663A1 (zh) 2016-06-17
IN2015DE00167A (zh) 2015-07-31
SG10201500516WA (en) 2015-08-28
CN104803248A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3248B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9626171B (zh) 电梯轿厢的安全控制方法及电梯轿厢的安全控制装置
US11999588B2 (en) Dynamic car assignment process
KR100932588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장치
CN103359568A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JP656707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10775744A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控制方法
CN109153537A (zh) 电梯装置
CN108778973A (zh) 电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47349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運転システム
JP574302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5253726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和电梯控制系统
JP6778659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06414297A (zh) 使用电梯系统的方法以及电梯系统
JP5721249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485810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
WO2013038558A1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3708313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10015602A (zh) 用于人员疏散的电梯群管理
CN113120710B (zh) 升降机控制系统及升降机控制方法
CN108545563A (zh) 提高用户乘坐体验的电梯智能指示系统和方法
JP6939938B1 (ja) エレベータの表示装置
JP2009220995A (ja) 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JP5955071B2 (ja) エレベータ乗客確認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3423658B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26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266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