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7976A - 拍摄用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拍摄用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7976A
CN104797976A CN201380060587.9A CN201380060587A CN104797976A CN 104797976 A CN104797976 A CN 104797976A CN 201380060587 A CN201380060587 A CN 201380060587A CN 104797976 A CN104797976 A CN 1047979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body
fixing member
magnet fixing
magnet
ho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05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7976B (zh
Inventor
滨田吉博
和出达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97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7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7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79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比以往更薄型化的拍摄用光学装置。拍摄用光学装置(1)包括:具有可动体(8)及将可动体(8)保持为能移动的保持体(9)的可动模块(4);将可动模块(4)保持为能摆动的支承体;以及安装于保持体(9)的多个驱动用磁体(38)。保持体(9)包括:固定有多个驱动用磁体(3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框状的磁体固定部件(14);以及固定有多个驱动用磁体(38)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的框状的磁体固定部件(15)。可动体(8)配置在磁体固定部件(14、15)的内周侧。在构成支承体的外周面的壳体(25)的被拍摄物体侧端形成有在光轴方向上与可动体(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对置的对置部(25d),以能与可动体(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

Description

拍摄用光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该拍摄用光学装置通过使装载有透镜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模块摆动来校正抖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具有抖动校正功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该拍摄用光学装置通过使装载有透镜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模块摆动来校正抖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装载有透镜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模块;以及将可动模块支承为能够摆动的支承体。
在该拍摄用光学装置中,可动模块包括:保持透镜并能够沿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以及将可动体保持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保持体。保持体包括构成可动模块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外罩部件。外罩部件形成为具有底部和筒部的大致有底四方筒状,底部配置在比可动体靠被拍摄物体侧的位置。在外罩部件的底部能够抵接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施加冲击时,外罩部件的底部限制被拍摄物体侧的可动体的可动范围,从而实现了防止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板簧的损伤的功能。
并且,在该拍摄用光学装置中,支承体包括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的外周面的壳体。壳体形成为具有底部和筒部的大致有底四方筒状,底部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配置在比外罩部件的底部靠被拍摄物体侧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34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装载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的市场中,近年来,对设备的薄型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对装载于便携设备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薄型化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比以往更薄型化的拍摄用光学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可动模块,其具有保持透镜、并能够沿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以及将可动体保持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保持体;支承体,其将可动模块保持为能够摆动;透镜驱动用线圈,其被安装于可动体;抖动校正用线圈,其被安装于支承体;以及多个驱动用磁体,驱动用磁体被安装于保持体,并具有与透镜驱动用线圈对置的第一对置面以及与抖动校正用线圈对置的第二对置面,若将光轴方向的一侧作为被拍摄物体侧,将光轴方向的另一侧作为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则保持体包括: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其固定有多个驱动用磁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其固定有多个驱动用磁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框状,可动体配置在形成为框状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部件的内周侧,支承体包括构成支承体的外周面的壳体,在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端形成有在光轴方向上与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对置的对置部,以能够与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
在本发明的拍摄用光学装置中,将可动模块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支承体包括构成该支承体的外周面的壳体。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端形成有在光轴方向上与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对置的对置部,以能够与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不设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所具有的外罩部件的底部,也能够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施加冲击时利用壳体的对置部来限制被拍摄物体侧的可动体的可动范围。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减少与现有的拍摄用光学装置所具有的外罩部件的底部相应的量,使拍摄用光学装置在光轴方向上小型化。即,在本发明中,能够使拍摄用光学装置比以往更薄型化。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使用共用的驱动用磁体,构成用于将可动体相对于保持体沿光轴方向驱动的透镜驱动机构以及使可动模块相对于支承体摆动来校正抖动的抖动校正机构,因此同透镜驱动机构用的磁体与抖动校正机构用的磁体彼此分体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零件数。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径向上,也能够使拍摄用光学装置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连接可动模块与支承体的第一板簧,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比驱动用磁体向外周侧突出。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施加冲击时,使用第二磁体固定部件限制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可动模块的摆动范围,从而防止第一板簧的损伤。因此,与在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基础上另外设置用于限制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可动模块的摆动范围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拍摄用光学装置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分别在光轴方向的可动体的两端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可动体的外周面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八边形,第二板簧包括:固定于可动体的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保持体固定部;以及配置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与可动体之间、并连接可动体固定部与保持体固定部的弹簧部。若这样构成,则由于在易变为死角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与可动体之间配置弹簧部,因此能够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拍摄用光学装置小型化。或是能够增大透镜的直径而不使拍摄用光学装置大型化。
在本发明中,例如,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包括分别构成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的大致L形的四个角部以及将角部之间连接的直线状的四个直线边部,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的保持体固定部被固定在角部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上,角部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配置在比直线边部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靠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位置,角部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配置在比直线边部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靠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可动模块摆动时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角部与壳体的接触。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借助于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提高可动体向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作用力。
在本发明中,优选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分别在光轴方向的可动体的两端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包括:固定于可动体的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保持体固定部;以及连接可动体固定部与保持体固定部的弹簧部,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的保持体固定部被固定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上。
在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的可动模块中,一般来说,在不对透镜驱动用线圈提供电流时,为了在规定的基准位置保持可动体,借助于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将可动体向被拍摄物体相反侧施力。具体来说,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可动体,保持体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在可动体处于基准位置时使该第二板簧的可动体固定部配置在比保持体固定部靠被拍摄物体侧的位置。因此,若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上固定保持体固定部,则会有第二板簧的弹簧部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干涉的顾虑。与此相对,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上固定有保持体固定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弹簧部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干涉。并且,能够容易地将在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可动体状态下的第二板簧的保持体固定部从被拍摄物体侧固定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可动体包括:外周面卷绕并固定有透镜驱动用线圈的套筒;以及固定在套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止挡部件,止挡部件形成为比套筒的外周面向外周侧扩展,止挡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光轴方向上与对置部对置,以能够与对置部抵接。由于在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端形成有用于使透镜露出的贯通孔,因此在可动模块摆动时、或可动体以可动模块相对于支承体倾斜的状态向被拍摄物体侧移动时,会存在如下顾虑: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未与对置部抵接,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从壳体向被拍摄物体侧突出,但若这样构成,则在可动模块摆动时、或可动体以可动模块相对于支承体倾斜的状态向被拍摄物体侧移动时,能够使固定于套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止挡部件可靠地与对置部抵接,从而能够防止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端从壳体向被拍摄物体侧突出。
在本发明中,优选止挡部件形成为其外周端的形状呈圆形的环状。若这样构成,则无论可动模块相对于支承体向哪个方向倾斜,都能够使止挡部件可靠地与对置部抵接。
在本发明中,优选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分别在光轴方向的可动体的两端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包括:固定于可动体的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保持体固定部;以及连接可动体固定部与保持体固定部的弹簧部,在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连接可动体与保持体的第二板簧的可动体固定部以在光轴方向上夹在形成于套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弹簧固定面与止挡部件之间的状态固定。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提高可动体固定部的固定强度。
在本发明中,例如,在形成有对置部的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形成有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用于使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一部分露出的缺口部。在这种情况下,在组装拍摄用光学装置时,能够利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进行光轴方向的壳体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对位。即,在组装拍摄用光学装置时,能够利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进行光轴方向的壳体与驱动用磁体的对位。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驱动用磁体、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表面形成有至少包含镍的镀镍层,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通过第一接合层接合,第一接合层由至少包含锡的锡类金属构成,并配置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之间,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通过第二接合层接合,第二接合层由至少包含锡的锡类金属构成,并配置在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之间。若这样构成,则例如能够使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第二磁体固定部件接合前的、以覆盖驱动用磁体的表面的镀镍层的方式形成的镀锡层在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接合时溶融、固化,形成第一接合层以及第二接合层,从而将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接合。因此,能够防止第一接合层以及第二接合层从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与驱动用磁体之间溢出。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与以往相比能够使拍摄用光学装置更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平面图。
图3为图2的E-E截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拍摄用光学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可动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模块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板簧、套筒、磁体固定部件以及止挡部件等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拍摄用光学装置
4 可动模块
5 支承体
6 板簧(第一板簧)
8 可动体
9 保持体
10、11 板簧(第二板簧)
10a、19a 可动体固定部
10b、19b 保持体固定部
10c、19c 弹簧部
13 套筒
13a 弹簧固定面
14、54 磁体固定部件(第一磁体固定部件)
14a 角部
14b 直线边部
15 磁体固定部件(第二磁体固定部件)
25 壳体
25d 对置部
25e 缺口部
32 透镜驱动用线圈
33 线圈部(抖动校正用线圈)
38 驱动用磁体
55 止挡部件
L 光轴
Z 光轴方向
Z1 被拍摄物体侧
Z2 被拍摄物体相反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拍摄用光学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平面图。图3为图2的E-E截面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图3所示的可动模块4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设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设X方向为左右方向,Y方向为前后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并且,设图1等的Z1方向侧为“上”侧,Z2方向侧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拍摄用光学装置1是装载于移动电话等便携式设备、行车记录仪或监控摄像机系统等的小型且薄型的摄像头,具有自动对焦功能和抖动校正功能。该拍摄用光学装置1整体形成为大致四方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用光学装置1形成为从拍摄用的透镜的光轴L的方向(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四个侧面与由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构成的平面(即,由Z方向和X方向构成的ZX平面)或由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构成的平面(即,由Y方向和Z方向构成的YZ平面)大致平行。
拍摄用光学装置1包括:装载有拍摄用的透镜以及拍摄元件的可动模块4;以及将可动模块4保持为能够摆动的支承体5。可动模块4通过作为第一板簧的板簧6与支承体5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与可动模块4不摆动时的可动模块4的光轴方向大致一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模块4的下端装载有拍摄元件,来拍摄配置在上侧的被拍摄物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Z1方向侧)为光轴方向的一侧、即被拍摄物体侧(物体侧),下侧(Z2方向侧)为光轴方向的另一侧、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拍摄元件侧、像侧)。
可动模块4整体形成为大致四方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模块4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该可动模块4包括:保持透镜并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8;以及将可动体8保持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保持体9。可动体8经由在可动体8的上端侧将可动体8与保持体9连接的板簧10以及在可动体8的下端侧将可动体8与保持体9连接的板簧11被保持体9保持为能够移动。本实施方式的板簧10、11为分别在光轴方向的可动体8的两端侧将可动体8与保持体9连接的第二板簧。
可动体8包括:固定有多个透镜的透镜托架12;以及保持透镜托架12的套筒13。保持体9包括:作为固定有后述驱动用磁体38的上端面(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即磁体固定部件14;作为固定有驱动用磁体38的下端面(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的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即磁体固定部件15;以及构成可动模块4的下端侧部分的基底部件16。
透镜托架1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该透镜托架12的内周侧固定有多个透镜。套筒13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套筒13形成为大致筒状。具体来说,套筒13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套筒13的内周呈圆形,且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套筒13的外周呈大致八边形的大致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13的外周面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呈大致正八边形。套筒13在其内周侧保持透镜托架12。即,在套筒13的内周面固定有透镜托架12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13的外周面成为可动体8的外周面,可动体8的外周面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八边形。若在可动模块4不摆动的状态下,从光轴方向观察可动体8,则形成为大致八边形的可动体8的外周面的八个边中的相互平行的两个边与ZX平面大致平行,与这两个边正交、且相互平行的两个边与YZ平面大致平行,剩下的四个边相对于ZX平面以及YZ平面呈大致45°倾斜。
磁体固定部件14、15例如由非磁性的不锈钢钢板形成。在磁体固定部件14、15的表面形成有以镍为主的镍合金或由镍构成的镀镍层。并且,磁体固定部件14、15形成为框状。具体来说,磁体固定部件14、15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更具体地说,磁体固定部件14、15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框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固定部件14的内周端与磁体固定部件15的内周端被配置于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而磁体固定部件15的外周端被配置于在前后左右方向上比磁体固定部件14的外周端靠外周侧的位置。即,磁体固定部件15的外形比磁体固定部件14的外形大。可动体8被配置在形成为框状的磁体固定部件14、15的内周侧。
磁体固定部件14由分别构成磁体固定部件14的四角的大致L状的四个角部14a和将角部14a之间连接的直线状的四个直线边部14b构成。四个直线边部14b中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直线边部14b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配置,剩下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直线边部14b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配置。如图5所示,角部14a的上表面配置在比直线边部14b的上表面靠下侧的位置,角部14a的下表面配置在比直线边部14b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磁体固定部件15由分别构成磁体固定部件15的四角的大致L状的四个角部15a和将角部15a之间连接的直线状的四个直线边部15b构成。四个直线边部15b中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直线边部15b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配置,剩下的相互平行的两个直线边部15b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配置。如图5所示,角部15a的上表面与直线边部15b的上表面被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角部15a的下表面与直线边部15b的下表面被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基底部件16形成为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在基底部件16的中心形成有贯通孔16a,基底部件16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框状。在基底部件16的上端面固定有磁体固定部件15的下表面。在贯通孔16a中固定有红外截止滤光片(IR Cut Filter)17。
板簧10包括:固定于可动体8的套筒13的上端侧的可动体固定部10a;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的四个保持体固定部10b;以及将可动体固定部10a与保持体固定部10b连接的弹簧部10c。该板簧10以其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固定于套筒13以及磁体固定部件14。
可动体固定部10a形成为内周呈圆形,且外周呈大致八边形的框状。保持体固定部10b形成为大致五边形。为了获得期望的弹簧特性,弹簧部10c形成为曲折的线状。四个保持体固定部10b配置在可动体固定部10a的外周侧。并且,四个保持体固定部10b分别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的四个角部14a的各个下表面(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弹簧部10c被配置在磁体固定部件14的角部14a与可动体固定部10a之间。即,弹簧部10c配置在磁体固定部件14的四角与可动体8之间。
板簧11由两个弹簧片19构成。弹簧片19包括:固定于可动体8的套筒13的下端侧的可动体固定部19a;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5的两个保持体固定部19b;以及将可动体固定部19a与保持体固定部19b连接的弹簧部19c。该板簧11以其厚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固定于套筒13以及磁体固定部件15。
可动体固定部19a形成为大致半圆弧状。保持体固定部19b形成为大致四边形。为了获得期望的弹簧特性,弹簧部19c形成为曲折的线状。两个弹簧片19中的一个弹簧片19的两个保持体固定部19b以及另一个弹簧片19的两个保持体固定部19b分别配置在可动体固定部19a的外周侧。并且,一个弹簧片19的两个保持体固定部19b以及另一个弹簧片19的两个保持体固定部19b分别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5的四个角部15a的各个上表面(被拍摄物体侧的面)。弹簧部19c配置在磁体固定部件15的角部15a与可动体固定部19b之间。即,弹簧部19c配置在磁体固定部件15的四角与可动体8之间。
另外,板簧10以弯曲的状态固定于套筒13以及磁体固定部件14,以便在可动体8的下端与基底部件16的上端面抵接、可动体8处于规定的基准位置时对可动体8向下方施力。即,将可动体固定部10a固定于套筒13的上端侧,将保持体固定部10b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的角部14a的下表面,以在可动体8处于基准位置时使可动体固定部10a配置在比保持体固定部10b靠上侧的位置。并且,板簧11固定于套筒13以及磁体固定部件15,以在可动体8处于规定的基准位置时不产生作用力或与板簧10同样地对可动体8向下方施力。
拍摄元件安装于基板20。基板20固定于基底部件16的下表面。在基板20上连接有FPC(柔性印刷基板)21。FPC21在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下端侧走线,从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侧面被引出。在基板20的下表面固定有与后述支点部件27抵接的抵接板22。
支承体5包括:构成支承体5的前后左右的四个侧面的壳体25;以及构成支承体5的下端侧部分的下壳体26。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5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前后左右的四个侧面,下壳体26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下端侧部分。
壳体25例如由非磁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壳体25形成为大致有底四方筒状,具有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平板状的底部25a和形成为大致四方筒状的筒部25b。本实施方式的底部25a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平板状。并且,底部25a与筒部25b的上端相连,构成壳体25的上端面(即,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壳体25被配置成其轴向与上下方向大致一致。并且,壳体25被配置成从外周侧覆盖可动模块4、后述透镜驱动机构30以及抖动校正机构31。关于壳体25的更具体的结构,将在后文叙述。
如图4所示,下壳体26由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平板状的底部26a和分别从底部26a的三边朝向上侧立起的三个侧面部26b构成。下壳体26的底部26a构成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下表面。在底部26a的中心固定有支点部件27。作为可动模块4的摆动的支点的支点部27a以向上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支点部件27。支点部27a的表面形成为切掉球面的一部分后的曲面状。支点部27a与抵接板22抵接。
板簧6包括:固定于可动模块4的可动侧固定部;固定于支承体5的支承侧固定部;以及将可动侧固定部与支承侧固定部连接的四根臂部。可动侧固定部固定于可动模块4的下端侧,支承侧固定部固定于下壳体26的侧面部26b的上端,板簧6在下端侧(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将可动模块4与支承体5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臂部相对于支承侧固定部弯曲,固定于可动侧固定部的可动模块4能够进行摆动动作。另外,板簧6以弯曲的状态被固定,以产生用于使支点部27a与当接板22可靠地抵接的加压(即,以产生将可动模块4向下方作用的作用力)。
并且,拍摄用光学装置1包括:用于将可动体8相对于保持体9向光轴方向驱动的透镜驱动机构30;以及使可动模块4相对于支承体5摆动、用于校正手抖等抖动的抖动校正机构31。以下,对透镜驱动机构30以及抖动校正机构31的结构进行说明。
(透镜驱动机构以及抖动校正机构的结构)
在套筒13的外周面安装有构成透镜驱动机构30的两个透镜驱动用线圈32。透镜驱动用线圈32被沿套筒13的外周面卷绕。两个透镜驱动用线圈32以其卷绕方向互不相同的方式卷绕。并且,两个透镜驱动用线圈32以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固定于套筒13的外周面。
在构成壳体25的筒部25b的四个侧面的内侧分别配置有片状线圈34,线圈34具有与其一体地作为构成抖动校正机构31的抖动校正用线圈的线圈部33。即,在筒部25b的内周侧配置有四个片状线圈34。片状线圈34为通过由微细的铜配线构成的线圈部33形成于印刷基板上而构成的柔性印刷线圈(FP线圈)。线圈部33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其长边部分被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并且,线圈部33的表面用绝缘膜覆盖。
四个片状线圈34与中继用的FPC35电连接。FPC35以被弯折成大致四方筒状的状态配置在筒部25b的内周侧。四个片状线圈34固定于被弯折成大致四方筒状的FPC35的内周面,FPC35的外周面固定于筒部25b的内周面。即,四个片状线圈34经由FPC35固定于筒部25b的内周面。FPC35与FPC21连接。在与ZX平面大致平行配置的两个片状线圈34中的一个片状线圈34和与YZ平面平行配置的两个片状线圈34中的一个片状线圈34上安装有用于检测可动模块4相对于支承体5的位置的光反射器36。
在磁体固定部件14的四个直线边部14b和磁体固定部件15的四个直线边部15b上分别固定有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的驱动用磁体38。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15的四个驱动用磁体38中的两个相互平行配置的驱动用磁体38被配置成与ZX平面大致平行,剩下的两个相互平行配置的驱动用磁体38被配置成与YZ平面大致平行。
驱动用磁体38为以钕、铁以及硼为主要成分的钕磁体。该驱动用磁体38由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的第一磁体片38a和第二磁体片38b这两个磁体片以及配置在第一磁体片38a与第二磁体片38b之间的磁性部件38c构成。具体来说,在第一磁体片38a的下表面与第二磁体片38b的上表面之间夹着磁性部件38c的状态下,通过将第一磁体片38a、第二磁体片38b以及磁性部件38c相互粘接固定,来形成驱动用磁体38。在驱动用磁体38的表面形成有由以镍为主的镍合金或镍构成的镀镍层。
驱动用磁体38被磁化成形成于一个侧面的磁极与形成于另一个侧面的磁极不同。即,与ZX平面大致平行配置的驱动用磁体38被磁化成形成于驱动用磁体38的前侧面的磁极与形成于后侧面的磁极不同。并且,与YZ平面大致平行配置的驱动用磁体38被磁化成形成于驱动用磁体38的右表面的磁极与形成于左表面的磁极不同。
并且,驱动用磁体38被磁化成在其侧面不同的两个磁极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具体来说,与ZX平面大致平行配置的驱动用磁体38被磁化成形成于前后方向的第一磁体片38a的外侧面的磁极与形成于前后方向的第二磁体片38b的外侧面的磁极不同(即,形成于前后方向的第一磁体片38a的内侧面的磁极与形成于前后方向的第二磁体片38b的内侧面的磁极不同),与YZ平面大致平行配置的驱动用磁体38被磁化成形成于左右方向的第一磁体片38a的外侧面的磁极与形成于左右方向的第二磁体片38b的外侧面的磁极不同(即,形成于左右方向的第一磁体片38a的内侧面的磁极与形成于左右方向的第二磁体片38b的内侧面的磁极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驱动用磁体38被配置成四个第一磁体片38a的内侧面的磁极为全部相同的磁极(即,四个第二磁体片38b的内侧面的磁极为全部相同的磁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驱动用磁体38被配置成四个第一磁体片38a的外侧面的磁极为全部相同的磁极(即,四个第二磁体片38b的外侧面的磁极为全部相同的磁极)。
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第一磁体片38a的内侧面与两个透镜驱动用线圈32中的一个透镜驱动用线圈32的外周面隔开规定的间隙对置,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第二磁体片38b的内侧面与另一个透镜驱动用线圈32的外周面隔开规定的间隙对置。并且,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第一磁体片38a的外侧面与线圈部33的两个长边部分中的一个长边部分隔开规定的间隙对置,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第二磁体片38b的外侧面与线圈部33的两个长边部分中的另一个长边部分隔开规定的间隙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透镜驱动用线圈32和驱动用磁体38构成透镜驱动机构30,若向透镜驱动用线圈32提供电流,则透镜与可动体8一同沿光轴方向移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线圈部33和驱动用磁体38构成抖动校正机构31,通过配置在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外部的陀螺仪检测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倾斜度的变化,基于利用陀螺仪进行检测的检测结果,对线圈部33提供电流。并且,若对线圈部33提供电流,则可动模块4以支点部27a为中心摆动来使光轴L倾斜,校正抖动。
另外,在磁体固定部件14、15上固定有用于将来自光反射器36的发光元件的光朝向光反射器36的受光元件反射的反射板39。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驱动用磁体38的内侧面为与透镜驱动用线圈32对置的第一对置面,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驱动用磁体38的外侧面为与抖动校正用线圈、即线圈部33对置的第二对置面。
如上所述,驱动用磁体38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15。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磁体38与磁体固定部件14通过由至少包含锡的锡类金属构成的第一接合层接合。同样地,驱动用磁体38与磁体固定部件15通过由至少包含锡的锡类金属构成的第二接合层接合。第一接合层以及第二接合层由锡、包含銅的锡合金、包含金的锡合金、包含银的锡合金或包含铋的锡合金等构成。
另外,接合后成为第一接合层以及第二接合层的镀锡层以覆盖镀镍层的方式形成于固定在磁体固定部件14、15之前的驱动用磁体38的表面。在将驱动用磁体38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15时,在磁体固定部件14与磁体固定部件15之间夹着四个驱动用磁体38的状态下,一边以使磁体固定部件14与驱动用磁体38紧贴且使磁体固定部件15与驱动用磁体38紧贴的方式加压,一边在加热磁体固定部件14、15以及驱动用磁体38后对磁体固定部件14、15以及驱动用磁体38进行冷却。对磁体固定部件14、15以及驱动用磁体38进行加热,则驱动用磁体38的表面的镀锡层溶融,对磁体固定部件14、15以及驱动用磁体38进行冷却,则溶融的锡类金属固化,来形成第一接合层以及第二接合层,从而驱动用磁体38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15。
并且,如图3所示,驱动用磁体38以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驱动用磁体38的内侧面与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磁体固定部件14、15的内周端大致一致的方式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15。如上所述,磁体固定部件15的外周端在前后左右方向上配置在比磁体固定部件14的外周端靠外周侧的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固定部件15的外周端比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驱动用磁体38的外侧面向外周侧突出。本实施方式的磁体固定部件15实现了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1施加冲击时限制可动模块4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摆动范围的止挡部件的功能。另外,磁体固定部件14的外周端配置在比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驱动用磁体38的外侧面靠内周侧的位置。
(壳体的结构)
如上所述,壳体25包括构成壳体25的上端面的底部25a。在底部25a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5c。贯通孔25c形成为其中心与光轴L大致一致。在贯通孔25c的边缘形成有朝向透镜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对置部25d。对置部25d以光轴L为中心的大致90°间距形成在贯通孔25c的边缘的四处。即,在贯通孔25c的边缘以在透镜的周向上隔开一定的间隔的状态形成有四个对置部25d。在透镜的周向上相邻的对置部25d之间成为缺口部25e。
对置部25d的内周端形成为以光轴L为中心的大致1/4圆弧状。如图2所示,对置部25d的内周端配置在比套筒13的外周面(即,可动体8的外周面)靠内周侧的位置,在对置部25d上能够抵接套筒13的上端(即,可动体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即,对置部25d与可动体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对置,以能够与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另外,可动体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与对置部25d的光轴方向的间隙被设定成:在正常使用拍摄用光学装置1时,即使可动模块4以可动体8移动到上限的状态摆动,可动体8与对置部25d也不会接触。
缺口部25e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长方形。如图2所示,缺口部25e的外周端配置在比磁体固定部件14的内周端靠外周侧的位置,从光轴方向观察时,露出磁体固定部件14的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壳体25的底部25a的对置部25d与可动体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对置,以能够与可动体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设置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拍摄用光学装置所具有的外罩部件的底部,也能够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1施加冲击时,利用对置部25d来限制被拍摄物体侧的可动8的可动范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与现有的拍摄用光学装置所具有的外罩部件的底部相应的量,在光轴方向上使拍摄用光学装置1小型化。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拍摄用光学装置1比以往更加薄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对置部25d抵接可动体8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或磁体固定部件14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也能够限制可动模块4的摆动范围。即,本实施方式的对置部25d也实现了限制可动模块4的摆动范围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共用的驱动用磁体38构成用于将可动体8相对于保持体9向光轴方向驱动的透镜驱动机构30和使可动模块4相对于支承体5摆动来用于校正手抖等抖动的抖动校正机构3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分别设置透镜驱动机构30用的磁体与抖动校正机构31用的磁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件数。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左右方向上也能够使拍摄用光学装置1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固定部件15的外周端比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驱动用磁体38的外侧面向外周侧突出,磁体固定部件15实现了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1施加冲击时限制可动模块4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摆动范围的止挡部件的功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另外设置限制可动模块4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摆动范围的止挡部件,也能够限制可动模块4的摆动范围,防止板簧6的损伤。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既简化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结构,又防止板簧6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框状的磁体固定部件14、15的内周侧配置有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外周面的形状呈大致正八边形的可动体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10的弹簧部10c配置在磁体固定部件14的角部14a与可动体8之间,弹簧片19的弹簧部19c配置在磁体固定部件15的角部15a与可动体8之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易变为死角的磁体固定部件15、16的四角与可动体8之间配置有弹簧部10c、19c。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前后左右方向上使拍摄用光学装置1小型化。或,能够不使拍摄用光学装置1大型化,来增大透镜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固定部件14的角部14a的上表面配置在比直线边部14b的上表面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在可动模块4摆动时的磁体固定部件14的角部14a与壳体25的接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有板簧10的保持体固定部10b的磁体固定部件14的角部14a的下表面配置在比直线边部14b的上表面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板簧10提高可动体8向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作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5的底部25a形成有缺口部25e,从光轴方向观察时,露出磁体固定部件14的一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装拍摄用光学装置1时,能够利用磁体固定部件14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进行光轴方向的壳体25与磁体固定部件14的对位。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组装拍摄用光学装置1时,能够利用磁体固定部件14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进行光轴方向的壳体25与驱动用磁体38的对位。并且,在可动模块4以被组装的状态安装于壳体25的情况下,在组装拍摄用光学装置1时,能够利用磁体固定部件14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进行光轴方向的可动模块4与磁体固定部件14的对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到磁体固定部件14、15之前的驱动用磁体38的表面的镀锡层溶融、固化形成的第一接合层、第二接合层,来将磁体固定部件14、15与驱动用磁体38接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第一接合层、第二接合层从磁体固定部件14与驱动用磁体38之间、以及从磁体固定部件15与驱动用磁体38之间溢出。
(可动模块的变形例)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可动模块4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板簧10、套筒13、磁体固定部件54以及止挡部件55等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6、图7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壳体25的上端面的底部25a的对置部25d与套筒13的上端的一部分对置,以能够与套筒13的上端的一部分抵接。除此之外,例如,对置部25d也可以以能够与固定于套筒13的上端侧的止挡部件55(参照图6)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抵接的方式与止挡部件55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对置。
止挡部件55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止挡部件55形成为平板状。而且,止挡部件55形成为其外周端的形状呈圆形的环状。具体来说,止挡部件55形成为其内周端的形状也呈圆形的圆环状。止挡部件55的外径比套筒13的外径大,固定于套筒13的上端侧的止挡部件55比套筒13的外周面向外周侧扩展。另外,止挡部件55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与对置部25d的光轴方向的间隙被设定成:在正常使用拍摄用光学装置1时,即使可动模块4以可动体8移动到上限的状态摆动,止挡部件55与对置部25d也不会接触。
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利用对置部25d和止挡部件55,在对拍摄用光学装置1施加冲击时限制被拍摄物体侧的可动体8的可动范围。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也能够使拍摄用光学装置1比以往更加薄型化。
在此,在壳体25的底部25a形成有用于使透镜露出的贯通孔25c。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拍摄用光学装置1中,在其组装工序的最后阶段,由于在固定有透镜的状态下的透镜托架12被从上侧插入并安装于套筒13的内周侧,因此该贯通孔25c形成得较大。因此,当可动模块4摆动时、或当可动体8在可动模块4相对于支承体5倾斜的状态下向被拍摄物体侧移动时,会存在可动体8的上端面未与对置部25d抵接而可动体8的上端从壳体25向上侧突出的顾虑。
在该变形例中,可动体8包括固定于套筒13的上端侧的止挡部件55,由于止挡部件55比套筒13的外周面向外周侧扩展,因此当可动模块4摆动时、或当可动体8在可动模块4相对于支承体5倾斜的状态下向被拍摄物体侧移动时,能够使构成可动体8的上端面的一部分的止挡部件55与对置部25d可靠地抵接。特别是,在该变形例中,由于止挡部件55形成为其外周端的形状呈圆形的环状,因此无论可动模块4相对于支承体5向哪个方向倾斜,都能够使止挡部件55与对置部25d可靠地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可动体8的上端从壳体25向上侧突出。
并且,在图6、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拍摄用光学装置1包括代替磁体固定部件14来作为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磁体固定部件54。磁体固定部件54与磁体固定部件14同样地,例如由非磁性的不锈钢钢板形成。并且,磁体固定部件54形成为平板状。而且,磁体固定部件54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具体来说,磁体固定部件54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内周端的形状呈大致八边形,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外周端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框状。即,磁体固定部件54由分别配置在磁体固定部件54的四角的四个大致三角形的角部54a和与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平行配置、并将角部54a连接的直线状的四个直线边部54b构成。
板簧10的可动体固定部10a以被夹在形成于套筒13的上端侧的弹簧固定面13a(参照图7)与止挡部件55的下表面之间的状态固定于弹簧固定面13a。弹簧固定面13a形成为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状,并形成为圆环状。并且,四个保持体固定部10b分别固定于配置在磁体固定部件54的四角的角部54a的各个上表面。
如上所述,将可动体固定部10a固定于可动体8,将保持体固定部10b固定于保持体9,以在可动体8处于基准位置时使可动体固定部10a配置在比保持体固定部10b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在磁体固定部件54(或磁体固定部件14)的下表面固定有保持体固定部10b的情况下,存在弹簧部10c与磁体固定部件54(或磁体固定部件14)干涉的顾虑。与此相对,在该变形例中,由于在磁体固定部件54的上表面固定有保持体固定部10b,因此能够防止弹簧部10c与磁体固定部件54的干涉。并且,由于能够容易地将在可动体固定部10a固定于套筒13状态下的板簧10的保持体固定部10b从上侧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54的上表面,因此拍摄用光学装置1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在该变形例中,由于板簧10的可动体固定部10a以被夹在弹簧固定面13a与止挡部件55的下表面之间的状态固定,因此能够提高可动体固定部10a的固定强度。
另外,在该变形例中,由于套筒13与止挡部件55分体形成,因此即使由树脂材料形成套筒13,也能够由金属材料形成止挡部件55。因此,能够提高限制被拍摄物体侧的可动体8的可动范围的止挡部件55的强度。并且,若比套筒13的外周面向外周侧扩展的止挡部件55与套筒13一体形成,则难以向可动体8安装可动体固定部10a,但在该变形例中,由于套筒13与止挡部件55分体形成,因此通过在将可动体固定部10a固定于套筒13的弹簧固定面13a后安装止挡部件55,能够容易地向可动体8安装可动体固定部10a。
并且,在该变形例中,在套筒13的弹簧固定面13a与止挡部件55之间夹有板簧10的可动体固定部10a,止挡部件55经由可动体固定部10a固定于套筒13,但止挡部件55也可以直接固定于套筒13。并且,在该变形例中,止挡部件55的内周端的形状为圆形,但止挡部件55的内周端的形状也可以为多边形。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一例,但并不限于此,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25形成为大致有底四方筒状,底部25a与筒部25b一体形成。除此之外,例如,底部25a与筒部25b也可以分体形成而相互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体固定部件14、15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呈大致正方形的框状。除此之外,例如,磁体固定部件14、15也可以形成为呈除大致正方形以外的四边形的框状,或形成为呈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的框状。并且,磁体固定部件14、15还可以形成为圆形的框状或椭圆形的框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体固定部件15实现了用于限制可动模块4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摆动范围的止挡部件的功能。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另外设置用于限制可动模块4的摆动范围的止挡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磁体固定部件14的外周端与磁体固定部件15的外周端在前后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5的底部25a形成有缺口部25e,但也可以不在壳体25的底部25a形成缺口部25e。在这种情况下,在底部25a形成一个呈环状的对置部25d。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体固定部件14、15与驱动用磁体38通过由锡类金属构成的第一接合层、第二接合层相互固定,但也可以借助于粘接、焊锡等来将磁体固定部件14、15与驱动用磁体38相互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用磁体38由第一磁体片38a、第二磁体片38b以及磁性部件38c构成,但驱动用磁体38也可以由第一磁体片38a和第二磁体片38b构成,还可以由被磁化成不同的两个磁极在光轴方向上重叠的一个磁体片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板簧10被直接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除此之外,例如,板簧10也可以经由规定的部件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4。在这种情况下,角部14a的上表面与直线边部14b的上表面也可以配置在同一平面上,角部14a的下表面与直线边部14b的下表面也可以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板簧11直接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5,但板簧11也可以经由规定的部件固定于磁体固定部件1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拍摄用光学装置1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但拍摄用光学装置1也可以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长方形。并且,拍摄用光学装置1可以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其他多边形,也可以形成为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Claims (10)

1.一种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模块,其具有保持透镜、并能够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以及将所述可动体保持为能够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的保持体;
支承体,其将所述可动模块保持为能够摆动;
透镜驱动用线圈,其被安装于所述可动体;
抖动校正用线圈,其被安装于所述支承体;以及
多个驱动用磁体,所述驱动用磁体被安装于所述保持体,并具有与所述透镜驱动用线圈对置的第一对置面以及与所述抖动校正用线圈对置的第二对置面,
若将所述光轴方向的一侧作为被拍摄物体侧,将所述光轴方向的另一侧作为被拍摄物体相反侧,
则所述保持体包括:
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其固定有多个所述驱动用磁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以及
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其固定有多个所述驱动用磁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
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框状,
所述可动体配置在形成为框状的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磁体固部件的内周侧,
所述支承体包括构成所述支承体的外周面的壳体,
在所述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端形成有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对置的对置部,以能够与所述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将所述可动模块与所述支承体连接的第一板簧,
所述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比所述驱动用磁体向外周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分别在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可动体的两端侧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保持体连接的第二板簧,
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
所述可动体的外周面形成为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八边形,
所述第二板簧包括:
可动体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可动体;
保持体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所述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以及
弹簧部,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或所述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与所述可动体之间,并将所述可动体固定部与所述保持体固定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包括:
四个角部,所述角部呈大致L形,并分别构成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的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以及
四个直线边部,所述直线边部呈直线状,并将所述角部之间连接;
在所述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保持体连接的所述第二板簧的所述保持体固定部被固定在所述角部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上,
所述角部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配置在比所述直线边部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靠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位置,
所述角部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配置在比所述直线边部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面靠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分别在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可动体的两端侧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保持体连接的第二板簧,
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形成为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
在所述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保持体连接的所述第二板簧包括:
可动体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可动体;
保持体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
弹簧部,其将所述可动体固定部与所述保持体固定部连接,
在所述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保持体连接的所述第二板簧的所述保持体固定部固定在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的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四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包括:
外周面卷绕并固定有所述透镜驱动用线圈的套筒;以及
固定在所述套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止挡部件,
所述止挡部件形成为比所述套筒的外周面向外周侧扩展,
所述止挡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对置部对置,以能够与所述对置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部件形成为其外周端的形状呈圆形的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用光学装置包括分别在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可动体的两端侧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保持体连接的第二板簧,
在所述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保持体连接的所述第二板簧包括:
可动体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可动体;
保持体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
弹簧部,其将所述可动体固定部与所述保持体固定部连接,
在所述可动体的被拍摄物体侧将所述可动体与所述保持体连接的所述第二板簧的所述可动体固定部以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夹在形成于所述套筒的被拍摄物体侧的弹簧固定面与所述止挡部件之间的状态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有所述对置部的所述壳体的被拍摄物体侧的端面上形成有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用于使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的一部分露出的缺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拍摄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用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磁体固定部件的表面形成有至少包含镍的镀镍层,
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与所述驱动用磁体通过第一接合层接合,所述第一接合层由至少包含锡的锡类金属构成,并配置在所述第一磁体固定部件与所述驱动用磁体之间,
所述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与所述驱动用磁体通过第二接合层接合,所述第二接合层由至少包含锡的锡类金属构成,并配置在所述第二磁体固定部件与所述驱动用磁体之间。
CN201380060587.9A 2012-11-29 2013-08-20 拍摄用光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7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0756 2012-11-29
JP2012-260756 2012-11-29
PCT/JP2013/072169 WO2014083894A1 (ja) 2012-11-29 2013-08-20 撮影用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7976A true CN104797976A (zh) 2015-07-22
CN104797976B CN104797976B (zh) 2017-11-07

Family

ID=50827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058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7976B (zh) 2012-11-29 2013-08-20 拍摄用光学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423003B2 (zh)
JP (1) JP6028041B2 (zh)
CN (1) CN104797976B (zh)
WO (1) WO20140838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88880A1 (en) * 2014-04-07 2015-10-08 Wu-Hsiung Chen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N104994261B (zh) * 2015-06-30 2017-06-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装置及具有该摄像装置的终端
CN107040118B (zh) * 2016-02-04 2020-06-0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驱动模块及应用该电磁驱动模块的镜头驱动装置
CN107238910B (zh) * 2016-03-29 2023-08-1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
JP7034616B2 (ja) 2017-07-12 2022-03-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918682B2 (ja) * 2017-11-08 2021-08-1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161346B2 (ja) * 2018-08-30 2022-10-2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並びに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44784B2 (ja) 2019-12-10 2023-09-14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44785B2 (ja) 2019-12-10 2023-09-14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31061B2 (ja) * 2020-03-04 2024-02-14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4200619A (zh) * 2020-09-01 2022-03-1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部件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22122057A (ja) * 2021-02-09 2022-08-2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光学ユニッ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755A (zh) * 2008-05-14 2011-03-23 Hysonic株式公司 具有手颤补正性能的摄影装置
JP2011065140A (ja) * 2009-08-21 2011-03-3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CN102016709A (zh) * 2008-04-30 2011-04-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JP2011133702A (ja) * 2009-12-25 2011-07-07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203476A (ja) * 2010-03-25 2011-10-13 Nidec Sankyo Corp 撮影用光学装置
CN102565994A (zh) * 2010-11-30 2012-07-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250156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1906B1 (ja) * 2008-05-14 2009-03-1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希土類系永久磁石
JP5465500B2 (ja) * 2008-10-20 2014-04-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における振れ補正制御方法
JP6147664B2 (ja) * 2010-07-26 2017-06-14 ユニベルシテ ドゥ ジュネーブ 2−ヒドロキシアルキル酸から調製されたポリマーを含む組成物
JP5828660B2 (ja) * 2011-04-11 2015-12-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3122557A (ja) * 2011-12-12 2013-06-20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038472B2 (ja) * 2012-03-29 2016-12-07 日本クロージャー株式会社 容器蓋内面にガスケットを形成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709A (zh) * 2008-04-30 2011-04-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CN101990755A (zh) * 2008-05-14 2011-03-23 Hysonic株式公司 具有手颤补正性能的摄影装置
JP2011065140A (ja) * 2009-08-21 2011-03-3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2011133702A (ja) * 2009-12-25 2011-07-07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203476A (ja) * 2010-03-25 2011-10-13 Nidec Sankyo Corp 撮影用光学装置
CN102565994A (zh) * 2010-11-30 2012-07-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250156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7976B (zh) 2017-11-07
JP6028041B2 (ja) 2016-11-16
US20190361262A1 (en) 2019-11-28
US10423003B2 (en) 2019-09-24
WO2014083894A1 (ja) 2014-06-05
JPWO2014083894A1 (ja) 2017-01-05
US20150293372A1 (en)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7976A (zh) 拍摄用光学装置
CN104854504B (zh) 光学装置
CN102934020B (zh) 抖动修正装置、拍摄用光学装置及透镜驱动装置
CN106687846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666653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CN107615125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5538020B2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US10018800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WO2010067550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170214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612213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10084703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WO2010084702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4186131A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2015001728A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US20240064404A1 (en) Sensor driving device
JP6106511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36888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19769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WO2010044195A1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6162989B2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6190713B2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527184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096806A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2023021801A (ja) 光学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