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1134A - 转向柱支撑构造用支架以及转向柱的支撑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转向柱支撑构造用支架以及转向柱的支撑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1134A
CN104781134A CN201380055755.5A CN201380055755A CN104781134A CN 104781134 A CN104781134 A CN 104781134A CN 201380055755 A CN201380055755 A CN 201380055755A CN 104781134 A CN104781134 A CN 104781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loor
bracket
support bracket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57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1134B (zh
Inventor
中根伸一郎
石原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tab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81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1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1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11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145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支架用于转向柱的支撑构造。该支撑构造具有仪表板加强件、转向支撑托架、以及地板支撑件。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的支架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其构成为被架设配置于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与所述地板支撑件之间。第1部分在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与所述地板支撑件之间相对于水平以第1角度被配设。第2部分在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与所述地板支撑件之间以不同于所述第1角度的第2角度被配设。

Description

转向柱支撑构造用支架以及转向柱的支撑构造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国际申请要求2012年10月2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12-236891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辆的转向柱进行支撑的支撑构造中所使用的支架及其支撑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在车辆中,相对于在车辆仪表板(控制板)内部沿车辆宽度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而被架设配置的仪表板加强件,通过转向支撑托架来支撑形成转向器中一部分的转向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中,转向柱是指,用于向车轮传递方向盘操舵操作的部件,该方向盘由驾驶员把持并操作。
在专利文献1中,以抑制仪表板加强件的挠曲以及振动(进而提高转向柱的支撑刚性并抑制方向盘的振动)为目的,设置有支撑件,该支撑件的上端部固定于转向支撑托架,下端部固定于车身架的地板或前柱的下部。
关于用于抑制方向盘振动的构成,在专利文献2~4等中也有所记载。
具体地,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除支撑件之外,还设置纵向设置管的构成。纵向设置管构成为上端部固定于转向支撑体,下端部安装于车身架的地板,并能够对转向支撑体进行支撑。转向支撑体还通过纵向设置管而被支撑,由此,能够提高与该转向支撑体连接的转向柱的支撑刚性并且能够抑制方向盘的振动。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构造为:转向支撑构件(相当于仪表板加强件)通过平行排列而配置的两个支撑构件而构成。通过两个支撑构件来构成转向支撑构件,由此能够提高转向支撑构件整体的刚性,因此能够提高转向柱的支撑刚性并能够抑制方向盘的振动。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托架来结合转向支撑托架和支撑件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550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03-2121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第2012-46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第2003-1279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通过支撑件来支撑仪表板加强件,从而能够抑制该仪表板加强件的挠曲和振动这一方面,可期待一定的收效。但是,却没能关注到仪表板加强件与转向支撑托架之间的接合状态,如果该接合出现任何问题的话,则不会有对方向盘的振动适当地进行抑制的保证。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还通过纵向设置管对转向支撑体进行支撑,由此也有可能可以避免专利文献1中涉及的上述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另外需要用于设置纵向设置管的空间,因此,可能会导致支撑构造整体进而车辆整体的重量增加。在近年的车辆中,伴随着高性能化,车载部件有所增加而对设置空间的限制变得越发严格,再加上以环境问题为背景,燃油经济性的提高也成为重要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2的技术对这样的课题没有进行应对。
根据专利文献3的技术,通过两个支撑构件来构成转向支撑构件,由此可能可以使转向支撑构件整体的刚性提高,但是可能会产生与上述专利文献1、2的技术相同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对于有关转向支撑托架与支撑件的结合的具体构成,换言之,即对于使两者结合的托架的具体形状或构成没有进行任何的特别规定。对于这一点,效果程度和技术意义不明确。
如上,对用于提高转向柱的支撑刚性并抑制方向盘振动的构造和技术,虽然进行了各种提议,但是利弊同在,而且迫切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不仅在对方向盘的振动更适当地进行抑制的方面,而且在对车辆所要求的省空间化和轻量化(进而提高燃油经济性)方面,希望提供一种更为优越的转向柱支撑构造用支架。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作为申请人锐意研究的成果,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用于转向柱的支撑构造,所述转向柱的支撑构造具有:仪表板加强件,所述仪表板加强件架设配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转向支撑托架,所述转向支撑托架用于将车辆的转向柱固定于仪表板加强件;以及地板支撑件,所述地板支撑件上端固定于仪表板加强件或转向支撑托架,下端固定于车辆的地板,所述支架构成为,被架设配置于转向支撑托架与地板支撑件之间,并且所述支架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其中,所述第1部分在转向支撑托架与地板支撑件之间相对于水平以第1角度被配设,所述第2部分在转向支撑托架与地板支撑件之间以不同于第1角度的第2角度被配设。
根据上述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转向支撑托架能够经由支架而被地板支撑件支撑。而且,转向支撑托架能够固定于仪表板加强件(通过仪表板加强件而被支撑),并且还能够通过地板支撑件而被支撑。因此,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能够实现使转向支撑托架更坚固地而被支撑。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该第1部分和第2部分分别以不同的角度被配设,由此,能够获得以下作用效果。具体地,第1部分和第2部分中的以更接近水平的角度连接的部分会有助于提高水平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或车辆的左右方向)的支撑刚性。并且,第1部分和第2部分中的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连接的部分会有助于提高垂直方向(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支撑刚性。这样,第1部分和第2部分分别有助于有效地提高支撑刚性,其结果为,能够有效地提高转向支撑托架整体的支撑刚性。
结果为,能够使通过转向支撑托架所支撑的转向柱更坚固地被支撑,对于支撑则能够获得非常高的效果。即,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提高转向柱支撑刚性的效果(对方向盘振动的抑制效果)非常高。
对于如上的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优选包括以下部分,即,在转向支撑托架与地板支撑件之间以不同的角度与两者结合的部分。例如,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如果构成为整体(外形)呈三角形形状的话,则能够获得所期望的效果。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可以被理解成具有以下功能,即,活用(利用)地板支撑件所具有的刚性,来对转向支撑托架进行支撑。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通过连接地板支撑件与转向支撑托架这样简易的构成,便能够带来上述的高效果。因此,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也能够应用在车辆有限的设置空间中,而且不会导致使支撑构造整体的重量进而使车辆整体的重量产生不必要的增加。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可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转向支撑托架连接,并且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可形成为两股形形状,所述两股形形状为:从连接部分支成第1部分和第2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第1部分与第2部分之间能够形成空间,因此能够避免使支架的重量不必要地增大。换言之,能够容易地实现支架的轻量化。
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中,第1部分和第2部分可构成为,相互形成15度~80度范围的角度而进行分支。优选为75度。
当第1部分与第2部分所形成的角在15度~80度的范围时,会保持提高水平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支撑刚性与提高垂直方向(车辆的上下方向)支撑刚性之间的均衡性,从而会提升使转向支撑托架整体的支撑刚性提高(进而提高转向柱的支撑刚性)的效果。并且,能够更切实地获得这样的效果。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方向盘振动的抑制效果。
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中,第1角度可以与转向柱平行。该主旨为: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处于被正确使用的状态时(具体为,在支撑构造中,支架被安装成对转向支撑托架和对地板支撑件进行连接时),第1角度为与转向柱的配设角度大致一致的角度。此时,第1部分有助于提高转向柱在该转向柱的配设方向(转向柱的延伸方向)上的支撑刚性。
此时,可以认为以不同于第1角度的第2角度而被配设的第2部分会更有助于提高垂直方向(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支撑刚性。
此外,在车辆中,在与就坐于车辆驾驶席的驾驶员的膝部位置相对应的区域,有时会设置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在发生冲撞事故时会对该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具体地,在发生冲撞事故时,以避免由于冲撞的劲势而使驾驶员的膝部受到车辆中意料外的部分的重击为目的,有时在与驾驶员膝部的位置大致相对应的部分预先设置保护部件。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可构成为,使第2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配设在与就坐于车辆驾驶席的驾驶员的膝部位置相对应的区域。
据此,第2部分能够兼作上述保护部件(或者兼作待安装另外的保护装置的支架)。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具有保护驾驶员膝部的功能的保护部件(或者另行设置待安装保护装置的支架)。此时,能够有助于车辆的部件个数的削减和车辆整体的轻量化。
在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架中,第1部分可形成为直线状。此外,第2部分可形成为直线状。
第1部分、第2部分如果形成为直线状的话,能够将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挠曲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能够使与沿直线方向的推压力和拉力相对应的强度最大化。因此,在提高支撑刚性方面也被优选。
一个方面中,也可以将本发明理解为是一种对车辆的转向柱进行支撑的支撑构造。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被理解为是一种转向柱的支撑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仪表板加强件,所述仪表板加强件架设配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转向支撑托架,所述转向支撑托架用于将转向柱固定于仪表板加强件;地板支撑件,所述地板支撑件上端固定于仪表板加强件或转向支撑托架,下端固定于车辆的地板;以及支架,所述支架构成为,被架设配置于转向支撑托架与地板支撑件之间,所述支架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其中,所述第1部分在转向支撑托架与地板支撑件之间相对于水平以第1角度被配设,所述第2部分在转向支撑托架与地板支撑件之间以不同于第1角度的第2角度被配设。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支撑构造,能够获得与对本发明的支架所阐述的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支撑构造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支架细部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A箭头方向视图。
图4是图1中B箭头方向视图。
图5是图1中C箭头方向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效果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支撑构造;3…转向把手;4…方向盘;5…转向柱;
10…仪表板加强件;12…前围板支撑件;14…转向支撑托架;
16…地板支撑件;17…固定端;18…支架;20…凸缘部;
30、32…平板部;34…收容部;40、42…侧壁;44、46…卡合部;
60…紧固部件;70…下架部;72…上架部;100、110…安装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分别用箭头记号示出有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是指,沿着从车辆(省略图示)的前方到后方的方向(或者沿着从后方到前方的方向)。左右方向是指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是指铅垂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
车辆的转向把手3包括方向盘4和转向柱5,通过支撑构造1而被支撑。
方向盘4为供驾驶员把持并操作的周知的部件。
转向柱5与方向盘4连接,形成如下构造的一部分,即,向车轮(省略图示)传递方向盘4的操舵操作的构造。
支撑构造1具备:管状的仪表板加强件10、前围板支撑件12、转向支撑托架14、地板支撑件16、以及支架18。
仪表板加强件10在车辆的仪表板(控制板)(省略图示)内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而被配设。
具体地,仪表板加强件10的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托架100、110而被固定于车身架(省略图示)。安装托架100、110可通过冲压成型进行制造。
安装托架100具有卡合部101和凸缘部102、104。卡合部101和凸缘部102、104一体地构成。
卡合部101对应于管状的仪表板加强件10的直径(形状)而形成为半圆弧状,并能够与仪表板加强件10卡合。具体地,半圆弧状的部分的内表面能够与仪表板加强件10的外表面相密合。
在凸缘部102形成有安装孔103,在凸缘部104形成有安装孔105。经由安装孔103、105,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省略图示)而将安装托架100固定于车身架。由此,使仪表板加强件10的左端固定于车身架。
安装托架110也具有相同的构成。具体地,安装托架110具有卡合部111和凸缘部112、114。在凸缘部112形成有安装孔113,在凸缘部114形成有安装孔115。通过该安装托架110,使仪表板加强件10的右端固定于车身架。
此外,前围板支撑件12连接于仪表板加强件10,并且连接于被配设在仪表板(控制板)内部的未图示的部件。由此,能够对该部件和仪表板加强件10这两者的振动进行抑制。
接下来,参照图1并参照图2~图5,并对转向支撑托架14、地板支撑件16、以及本发明的支架18具体地进行说明。
首先,对转向支撑托架14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转向支撑托架14构成为,能够对转向把手3的转向柱5进行固定。
如图2等所示,该转向支撑托架14具有卡合部44、46,通过该卡合部44、46,可将该转向支撑托架14固定于仪表板加强件10。卡合部44、46对应于仪表板加强件10的直径(形状)而形成为半圆弧状。由此,卡合部44、46能够与仪表板加强件10的外表面相密合。
转向支撑托架14具有侧壁40、42。侧壁40、42与上述卡合部44、46相接连。
并且,在侧壁40、42之间形成有收容部34,该收容部34可收容转向柱5。在收容部34形成有长孔34a(参照图2、图5)。
侧壁40与收容部34之间形成有平板部30,以与该侧壁40和收容部34相接连。同样地,侧壁42与收容部34之间形成有平板部32,以与该侧壁42和收容部34相接连。
接下来,对地板支撑件16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地板支撑件16具有管状的形状,形成为长条形。在地板支撑件16的一端侧(图2的上端侧)形成有大致板状的凸缘部20。在地板支撑件16的管状的主体部与凸缘部20之间,形成有曲形部24。曲形部24形成为曲线状,以与凸缘部20和管状的主体部相接连。
在凸缘部20形成有安装孔20a。并且经由该安装孔20a,通过紧固部件22,而对凸缘部20和仪表板加强件10进行固定。并且对地板支撑件16和仪表板加强件10进行固定。
在地板支撑件16的下端侧形成有固定端17(参照图4)。在固定端17形成有紧固孔17a。经由紧固孔17a,通过紧固部件(省略图示)而将固定端17固定于车身的地板架。
如上,地板支撑件16的上端侧与仪表板加强件10连接,下端侧固定于车身的地板架。由此,仪表板加强件10可通过地板支撑件16而被支撑。
接下来,对支架18进行说明。支架18为例如可通过冲压成型而被制造的支架。在图2~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对支架18的规定部分付与了参考符号,不过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8,优选使支架18一体地形成,而并非优选由多个部件来构成支架18。但是丝毫不排除由多个部件来构成支架18的可能性。即,可以理解成由多个部件来构成支架18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支架18构成为从侧面观察时(从B箭头方向观察:参照图4)呈大致三角形形状。
具体地,如图2、图4所示,支架18形成为:支架18上下方向的尺寸随着从地板支撑件16侧向转向支撑托架14侧而变小。
支架18具有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并具有通过该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而形成两股形形状的构成。
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在地板支撑件16侧离得最远,而随着趋向转向支撑托架14侧,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的间隔逐渐地变小。
将支架18中与转向支撑托架14连接的部分表示为连接端部78,该连接端部78构成为:与下架部70与上架部72的间隔随着从地板支撑件16侧向转向支撑托架14侧而变小这一构造相配合,连接端部78的厚度逐渐地变小。
通过紧固部件60,将连接端部78和转向支撑托架14的平板部30彼此固定(参照图2、图5)。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连接端部78的背面形成有卡合部84,该卡合部84可与紧固部件60卡合。卡合部84构成为具有两股形形状的端部80、82,以能够收容紧固部件60。并且,紧固部件60具有螺纹部60a(参照图3),能够与未图示的螺母相卡合。
此外,如图5所示,将从下架部70及至端部80的部分表示为圆弧部86。圆弧部86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将从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及至连接端部78的部分表示为圆弧部76。圆弧部76形成为圆弧状。
如图1~图5所示,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形成为直线状,在两者的所谓汇合部分(表示为圆弧部76或者圆弧部86的部分)弯曲(特别是参照图5),从而连接端部78能够及至转向支撑托架14的平板部30中的后端侧。
由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形成的角度中的锐角角度α(参照图2)优选例如在15度~80度的范围取值。其中,最优选为75度。对于这一点随后将参照图6进行叙述。
由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形成的内缘部74形成为圆弧状。可以认为由于由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形成的角度α为锐角,因此应力容易集中在内缘部74,但是,通过将内缘部74形成为圆弧状,由此来抑制应力集中在内缘部74的特定的部分上。因此,能够抑制支架18损坏。
下架部70中与连接端部78相反侧的一端在比连接端部78更下方的位置,与地板支撑件16连接。因此,下架部70在地板支撑件16与转向支撑托架14之间,以从地板支撑件16向转向支撑托架14倾斜地向上方架设的方式,对地板支撑件16与转向支撑托架14进行连接。
此外,参照图3,在下架部70的上述的一端示出有缘部127。对应于地板支撑件16的形状(管形形状),缘部127形成为曲线状,以能够与该地板支撑件16的外周面相密合。此外,在下架部70形成有斜面部70R(参照图2)。
上架部72中与连接端部78相反侧的一端,在与下架部70的一端相比的更上方且在与连接端部78相比的稍下方,同样地与地板支撑件16连接。因此,上架部72在地板支撑件16与转向支撑托架14之间,通过以比下架部70浅的角度(小的角度)而被架设的方式,对地板支撑件16与转向支撑托架14进行连接。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构成为,上架部72的配设角度与转向柱5的配设角度平行。如图4所示,转向柱5以与上架部72平行的方式,而被支撑在转向支撑托架14(更具体地,被收容固定在转向支撑托架14的收容部34)。
上架部72的上表面72A(参照图2)形成为平面状。并且,上表面72A能够与平板部30(具体为平板部30的未图示的背面)相密合。
如图2所示,在上架部72的上述的一端形成有缘部120。对应于地板支撑件16的形状(管形形状),缘部120形成为曲线状,以能够与地板支撑件16的外周面相密合。此外,在上架部72形成有斜面部72R。
并且,支架18以如下方式被设置在支撑构造1中,即,使下架部70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与就坐于车辆驾驶席的驾驶员的膝部位置(高度)大致相对应的区域。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支撑构造1中,支架18(支架18的下架部70)还能够作为例如在车辆冲撞时对驾驶员的膝部进行保护的保护部件来发挥作用。
图6表示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所形成的角度α与刚性的关系。具体地,对以下结果进行表示,即,通过模拟程序对将角度α进行各种变更时的刚性值及其效果(刚性值提高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的结果。
在此,刚性值是在转向柱5中的待安装方向盘4的部分的附近,于上下施加有负荷时的负荷/位移量的值。本例中,施加预先设定的负荷,并测量了此时的位移量。然后用该负荷除以位移量,以作为刚性值(N/mm)。
在图6中,0度是指下架部70与上架部72所成的角度α为0度的情形。换言之,可理解为是当支架18具有宛如一根棒的构成时的情形。
此时,在施加了规定负荷时的位移量为0.00572mm,作为刚性值而求得的值为175N/mm。以该结果为基准,对性能效果(N/mm)和效果(%)进行表示。
当角度α为5度时以及为10度时,对于性能效果(N/mm)和效果(%)没能确认到显著的提高。
当角度α为15度时,刚性值为180N/mm,性能效果(N/mm)为5N/mm,效果为103%,被认为有规定的效果。
并且,直到角度α到75度,性能效果(N/mm)和效果(%)的值都在持续上升。而角度α为75度时,性能效果(N/mm)和效果(%)为最大,分别为23N/mm、113%。
当角度α为80度时,观察到在与角度α为75度相比较的情况下,性能效果(N/mm)和效果(%)下降。并且,当角度α大于80度时,计算方面为:下架部72在及至地板支撑件16之前会及至车身的地板架,因此变为无法将下架部70固定于地板支撑件16,所以没有进行分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中,上架部72以更接近水平的角度对地板支撑件16和转向支撑托架14进行连接。并且,下架部70与上架部72相比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对地板支撑件16和转向支撑托架14进行连接。
以上根据图6的分析结果,获得了当角度α为15度~80度时,能够使支撑刚性(转向支撑托架14的支撑刚性或者转向柱5的支撑刚性)提高的效果,特别是,可以理解为当角度α为75度时其效果最大。
根据本发明的支架18,可以认为:对于上架部72,其相对于水平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某些外力的抗性更强,能够有助于提高水平方向的支撑刚性(转向支撑托架14的支撑刚性、以及转向柱5的支撑刚性)。
此外,可以认为:对于下架部70,其相对于垂直方向(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某些外力的抗性更强,能够有助于提高垂直方向的支撑刚性(转向支撑托架14的支撑刚性、以及转向柱5的支撑刚性)。
即,根据本发明的支架18,能够使水平方向的支撑刚性和垂直方向的支撑刚性同时提高,特别是,能够很均衡地提高两者的支撑刚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方向盘4振动的抑制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实施方式。
例如,支架18也可以具有如下形状,即,使外形维持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同时为不分支成下架部70和上架部72的形状(使下架部70与上架部72之间的空间不存在的形状)。
换言之,对于支架18,如果形成为从地板支撑件16侧向转向支撑托架14侧而呈尖端细的三角形形状的话,便能够获得所期望的效果。
此外,下架部70的截面大小和上架部72的截面大小也可以根据位置而进行变更。换言之,对于下架部70以及上架部72,也可以不一定使下架部70以及上架部72部分在长度方向整体上具有均一的大小。

Claims (8)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用于转向柱的支撑构造,
所述转向柱的支撑构造具有:
仪表板加强件,所述仪表板加强件架设配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
转向支撑托架,所述转向支撑托架用于将车辆的转向柱固定于所述仪表板加强件;以及,
地板支撑件,所述地板支撑件上端固定于所述仪表板加强件或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下端固定于车辆的地板,
所述支架构成为,被架设配置于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与所述地板支撑件之间,并且,
所述支架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其中,
所述第1部分在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与所述地板支撑件之间相对于水平以第1角度被配设,
所述第2部分在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与所述地板支撑件之间以不同于所述第1角度的第2角度被配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向支撑托架连接,
所述支架形成为两股形形状,所述两股形形状为:从所述连接部分支成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构成为,相互形成15度~80度范围的角度而进行分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角度与所述转向柱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构成为,使所述第2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配设在与就坐于车辆驾驶席的驾驶员的膝部位置相对应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部分形成为直线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部分形成为直线状。
8.一种转向柱的支撑构造,其对车辆的转向柱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具备:
仪表板加强件,所述仪表板加强件架设配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
转向支撑托架,所述转向支撑托架用于将所述转向柱固定于所述仪表板加强件;
地板支撑件,所述地板支撑件上端固定于所述仪表板加强件或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下端固定于车辆的地板;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构成为,被架设配置于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与所述地板支撑件之间,所述支架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其中,所述第1部分在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与所述地板支撑件之间相对于水平以第1角度被配设,所述第2部分在所述转向支撑托架与所述地板支撑件之间以不同于所述第1角度的第2角度被配设。
CN201380055755.5A 2012-10-26 2013-10-02 转向柱支撑构造用支架以及转向柱的支撑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1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6891A JP6009906B2 (ja) 2012-10-26 2012-10-26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支持構造用のブラケット、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支持構造
JP2012-236891 2012-10-26
PCT/JP2013/076842 WO2014065089A1 (ja) 2012-10-26 2013-10-02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支持構造用のブラケット、及び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1134A true CN104781134A (zh) 2015-07-15
CN104781134B CN104781134B (zh) 2017-11-10

Family

ID=50544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575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81134B (zh) 2012-10-26 2013-10-02 转向柱支撑构造用支架以及转向柱的支撑构造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40670B2 (zh)
EP (1) EP2913253A4 (zh)
JP (1) JP6009906B2 (zh)
KR (1) KR20150079781A (zh)
CN (1) CN104781134B (zh)
CA (1) CA2889493C (zh)
WO (1) WO201406508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516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
CN108791515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的左端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03685A1 (en) * 2011-02-23 2014-04-17 Ayyakannu Mani Lightweight Cross-Car Bea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JP6488643B2 (ja) * 2014-10-30 2019-03-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15101393A1 (de) * 2015-01-30 2016-08-04 Kirchhoff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Modulträgerbaugrupp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536593B2 (ja) * 2017-01-06 2019-07-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ロアブレース締結構造
JP6745253B2 (ja) * 2017-03-28 2020-08-2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車両用構造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3069517B1 (fr) * 2017-07-26 2019-08-23 Faurecia Interieur Industrie Traverse de planche de bord a jambe de force efface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0867A (ja) * 1984-12-21 1986-07-0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
JP4014877B2 (ja) * 2002-01-23 2007-11-28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
JP2008037198A (ja) * 2006-08-03 2008-02-21 Mazda Motor Corp 車体構造
JP2009262703A (ja) * 2008-04-23 2009-11-12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体強度部材部構造
CN102232033A (zh) * 2008-12-01 2011-11-02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体用高强度部件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467A (en) * 1980-06-12 1982-01-11 Toyota Motor Corp Device for supporting steering gear of vehicle
JPS5717870U (zh) * 1980-07-07 1982-01-29
JPH04130585U (ja) * 1991-05-24 1992-11-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部構造
DE4231497C2 (de) * 1992-09-21 1996-11-28 Opel Adam Ag Lenkanordnung für Kraftfahrzeuge
DE19605370C2 (de) * 1995-12-21 1998-08-27 Porsche Ag Fahrzeugaufbau
DE19547858C1 (de) 1995-12-21 1997-07-24 Porsche Ag Fahrzeugaufbau
AU6867700A (en) * 2000-01-24 2001-08-07 Futaba Kogyo Co., Ltd. Structure of instrument panel support member
JP4570724B2 (ja) 2000-03-27 2010-10-27 フタバ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パネリインホースメント
GB2368561B (en) * 2000-11-01 2003-08-13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Motor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support assembly
JP2003127905A (ja) 2001-10-19 2003-05-08 Kanto Auto Works Ltd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リインフォース取付構造
JP3956785B2 (ja) * 2002-07-08 2007-08-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輌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支持構造
US7128360B2 (en) * 2002-12-10 2006-10-3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tructural hybrid attachment system and method
DE102005043504A1 (de) * 2005-09-12 2007-04-26 Behr Gmbh & Co. Kg Querträg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11088471A (ja) * 2009-10-20 2011-05-06 Toyota Motor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支持構造
JP5229244B2 (ja) 2010-01-26 2013-07-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用装置及び電子部品実装用装置による作業方法
WO2011155031A1 (ja) 2010-06-08 2011-12-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支持構造
JP5569254B2 (ja) 2010-08-25 2014-08-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ー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50867A (ja) * 1984-12-21 1986-07-0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
US4682788A (en) * 1984-12-21 1987-07-28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steering mechanism
JP4014877B2 (ja) * 2002-01-23 2007-11-28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
JP2008037198A (ja) * 2006-08-03 2008-02-21 Mazda Motor Corp 車体構造
JP2009262703A (ja) * 2008-04-23 2009-11-12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体強度部材部構造
CN102232033A (zh) * 2008-12-01 2011-11-02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体用高强度部件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516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
CN108791515A (zh) * 2018-07-27 2018-11-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的左端结构
CN108791515B (zh) * 2018-07-27 2023-08-0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的左端结构
CN108791516B (zh) * 2018-07-27 2023-11-07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板管梁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84070A (ja) 2014-05-12
US9440670B2 (en) 2016-09-13
CA2889493C (en) 2017-04-11
CN104781134B (zh) 2017-11-10
CA2889493A1 (en) 2014-05-01
EP2913253A1 (en) 2015-09-02
KR20150079781A (ko) 2015-07-08
JP6009906B2 (ja) 2016-10-19
EP2913253A4 (en) 2016-06-29
US20150298720A1 (en) 2015-10-22
WO2014065089A1 (ja)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1134A (zh) 转向柱支撑构造用支架以及转向柱的支撑构造
CN106956721B (zh) 车身结构
US9381883B2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9862423B2 (en)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US10220883B2 (en) Instrument panel reinforcement
JP5377559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
JP5417463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EP3097003B1 (en) Automotive body components and assemblies
CN105579298A (zh) 车辆用膝部保护装置结构
CA2695934A1 (en) Cowl top panel and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KR20120040548A (ko) 차량용 카울크로스바
CN203705636U (zh) 倒车雷达主机
JP5968635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108216376B (zh) 车顶的加强构造
CN103085889B (zh) 车辆围板横梁
JP2013220797A (ja) 車両用リアボディ構造
CN204641437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支架及汽车
CN103770862B (zh) 车辆座垫安装板
JP5617657B2 (ja) サブフレーム
CN202413679U (zh) 车门防撞梁固定结构
CN206171377U (zh) 一种汽车固定护杠安装组件
JP7040302B2 (ja) バッテリ支持構造
JP2016193680A (ja) ステアリング用支持部材
KR101692491B1 (ko) 카울탑 어셈블리
JP202119505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