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5167B - 基板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板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5167B
CN104765167B CN201410841674.4A CN201410841674A CN104765167B CN 104765167 B CN104765167 B CN 104765167B CN 201410841674 A CN201410841674 A CN 201410841674A CN 104765167 B CN104765167 B CN 1047651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adhesive layer
elastic piece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416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5167A (zh
Inventor
田辺昌平
泷泽洋次
西垣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65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5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5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5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板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基板贴合装置(20)是经由形成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的粘合层(R1)而将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贴合,其包括:作为支撑部的下侧板(22),支撑液晶面板(S1);作为保持部的上侧板(23),在与液晶面板(S1)对向的位置上保持保护面板(S2);升降机构(25),对上侧板(23)进行驱动,由此经由粘合层(R1)而将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贴合;弹性片(24),一部分埋入至下侧板(22)中,一面经由液晶面板(S1)而按压粘合层(R1)一面进行收缩。

Description

基板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板贴合装置与具备基板贴合装置的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显示器等平板状的显示装置(平板显示器(flat-panel display))通过将显示模块、操作用的触摸面板、保护表面的保护面板(盖板(cover panel))等积层来构成。这些显示模块、触摸面板、盖板等(以下,简称为“基板”)被组装至平板显示器的框体中。
显示模块具备包含偏光板等的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印刷基板(卷带自动结合(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等多个构件,且叠加成多层来构成。盖板有与触摸面板不同体的,也有作为组装有触摸面板的复合面板来构成的。以下,将使2个以上如此构成显示装置的基板叠加而成的称为显示装置用构件。
例如,在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中,利用粘合剂来将这些基板贴合。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具备涂布部与贴合部。在涂布部中,将粘合剂涂布在至少一个面板的表面上,而形成具有规定的厚度的粘合层。而且,在贴合部中,两面板将粘合层夹在中间来积层并贴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733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形成在基板表面上的粘合层容易变形。因此,若在贴合时受到不均匀的力,则有可能在粘合层与基板之间产生空隙。为了防止空隙的产生,考虑提高基板贴合装置的各零件的精度,并对基板均匀地施加大的压力来进行积层。但是,制造此种精度高的零件耗费成本。进而,由于基板本身的起伏或平面度的影响,因此也有可能产生如下的部分,即,即便平行地按压基板,按压力也传送不到的部分,或过度受到按压力的部分,从而产生空隙。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基板贴合时均匀地按压粘合层,并使基板与粘合层密接来减少空隙的产生的基板贴合装置、具备基板贴合装置的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及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基板贴合装置是经由形成在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上的粘合层而将一对基板贴合,其包括:支撑部,支撑第1基板;保持部,在与所述第1基板对向的位置上保持第2基板;驱动部,对所述支撑部及所述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驱动,由此经由所述粘合层而将一对基板贴合;弹性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形状与所述粘合层相似且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所述粘合层的大小,一面仅按压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形成有所述粘合层的部分一面进行收缩;以及延迟接触部,仅在所述弹性片收缩后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外缘部分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形态,可设为所述弹性片的一部分埋入至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的凹部中,上部从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突出,通过所述一对基板的贴合的按压力来使所述弹性片在垂直方向上收缩并使所述上部后退至所述凹部内,且所述弹性片变成与所述延迟接触部相同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形态,可将所述延迟接触部设为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形态,可设为当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接触时,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接触面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所述粘合层的附着在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上的面的大小。
作为本发明的一形态,可在所述凹部中设置吸收所述弹性片的水平方向的伸展的伸展吸收部。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是经由粘合层而将构成显示装置的一对基板贴合,其包括:涂布部,将粘合剂涂布在所述一对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上来形成粘合层;贴合部,经由所述粘合层而将所述一对基板贴合;硬化部,使在所述贴合部中得到贴合的所述一对基板的所述粘合层硬化;以及搬送部,在所述涂布部、所述贴合部及所述硬化部之间搬送所述一对基板;且所述贴合部包括:支撑部,支撑第1基板;保持部,在与所述第1基板对向的位置上保持第2基板;驱动部,对所述支撑部及所述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驱动,由此经由所述粘合层而将一对基板贴合;弹性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形状与所述粘合层相似且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所述粘合层的大小,一面仅按压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形成有所述粘合层的部分一面进行收缩;以及延迟接触部,仅在所述弹性片收缩后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外缘部分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形态,所述涂布部可具备涂布所述粘合剂的涂布单元,所述涂布单元调整所述粘合剂的涂布区域,而在所述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具有所述弹性片的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接触面为相似形状且大小大致相同或比所述接触面大的面。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方法是经由粘合层而将构成显示装置的一对基板贴合,其包括:将粘合剂涂布在一对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上来形成粘合层的步骤;利用支撑部来支撑第1基板的步骤;利用保持部在与所述第1基板对向的位置上保持第2基板的步骤;利用驱动部对所述支撑部及所述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驱动,由此经由所述粘合层而将一对基板贴合的步骤;以及使经贴合的一对基板的粘合层硬化的步骤;且在将所述一对基板贴合的步骤中,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形状与所述粘合层相似且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所述粘合层的大小的弹性片一面仅按压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形成有所述粘合层的部分,一面进行收缩,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的延迟接触部仅在所述弹性片收缩后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外缘部分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弹性片经由基板而按压粘合层。弹性片由于顺应基板的起伏,因此可均匀地按压粘合层,粘合层与基板密接,而可减少空隙的产生。另外,弹性片的形状与粘合层相似且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粘合层的大小,并仅按压基板的形成有粘合层的部分,因此不会对未形成有粘合层的部分施加多余的力。另外,在弹性片的收缩后,基板的外缘部分与延迟接触部接触,由此防止过度的压入。进而,由于将按压力传送至整个基板并平行地按压基板,因此可进行应变少的贴合。由此,可制造品质良好的贴合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显示面板制造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A)~图2(D)是表示显示面板制造装置的涂布部的构造及作用的图。
图3是表示显示面板制造装置的贴合部的构造的图。
图4(A)~图4(B)是表示显示面板制造装置的贴合部的构造及作用的图。
图5(A)~图5(B)是说明贴合时的弹性片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6(A)~图6(B)是说明不设置弹性片的贴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7(A)~图7(B)是说明设置有弹性片的贴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弹性片大于粘合层时的贴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弹性片未埋入至下侧板中时的贴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0(A)~图10(B)是表示显示面板制造装置的硬化部的构造及作用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显示面板制造装置的贴合部的构造的图。
图12(A)~图12(B)是说明贴合时的弹性片的作用的示意图。
图13(A)~图13(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图。
[符号的说明]
1:涂布部
2:贴合部
3:硬化部
4:搬送部
5:装载机
6:卸载机
7:控制装置
10:粘合剂涂布装置
11:平台
12:涂布单元
13:UV照射单元
14:分配器
20:基板贴合装置
21:腔室
22:下侧板
22a:凹部
22b:延迟接触部
22c:伸展吸收部
23:上侧板
24:弹性片
25:升降机构
30:硬化装置
31:平台
33:UV照射单元
100:显示面板制造装置
L:液晶显示面板
R:粘合剂
R1:粘合层
S1:液晶面板
S2:保护面板
S10:积层面板
T: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式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以下,称为实施形态)进行具体说明。将基板贴合来制造的显示装置用构件既包括如将显示模块与盖板积层而成的构件般具备显示功能的构件,也包括如将盖板与触摸面板积层而成的构件般仅在该构件中不具备显示功能的构件。在实施形态中,作为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的一例,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装置(以下,简称为“显示面板制造装置”)。另外,作为在基板贴合装置中被贴合的一对基板的例子,使用液晶面板与覆盖液晶面板的保护面板。即,将液晶面板与保护面板积层并贴合,由此构成液晶显示面板。
[第1实施形态]
[构成]
(显示面板制造装置)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制造装置100具备涂布部1、贴合部2、硬化部3及搬送部4。另外,显示面板制造装置100具备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进行构成各部的装置的动作的控制、或进行基板的搬送时间点的控制。
搬送部4包含朝各部搬送液晶面板S1及保护面板S2的搬送元件与其驱动机构。搬送元件例如可考虑转台(turntable)、输送机(conveyor)等,但只要是可在所述各部之间搬送基板的,则可为任何装置。
利用装载机(loader)5将液晶面板S1及保护面板S2搬入至显示面板制造装置100中,并由搬送部4搬送。沿着搬送部4而配置有涂布部1、贴合部2及硬化部3,利用未图示的拾取元件朝各部搬入及搬出液晶面板S1及保护面板S2。经过在各部中的以下将详述的步骤,而制造液晶显示面板L,然后利用卸载机(unloader)6从显示面板制造装置100中搬出。
(涂布部)
如图2(A)~图2(D)所示,涂布部1具备将粘合剂R涂布在基板的表面上的粘合剂涂布装置10。粘合剂R的涂布可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中的任一个上进行、或者可在两者上进行。在本实施形态中,对将粘合剂R涂布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的例子进行说明。
粘合剂涂布装置10具备平台11、及配置在平台11上的涂布单元12与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单元13,所述平台11载置由搬送部4搬送,并通过未图示的拾取元件而搬入至涂布部1中的液晶面板S1。
涂布单元12对液晶面板S1涂布粘合剂R。涂布单元12具备收容粘合剂R的槽T、及经由配管而与槽T连接的分配器14。作为分配器14,例如可使用前端具备狭缝状的喷嘴的狭缝式涂布机。分配器14通过扫描装置(未图示)而构成为可在平台11上移动,并将槽T中所收容的粘合剂R喷出至液晶面板S1上。另外,可通过扫描装置来调整粘合剂R的涂布区域。另外,涂布单元12具备未图示的进退驱动元件,以相对于平台11可进退的方式驱动涂布单元12。当然,只要涂布单元12与平台11相对地移动即可,也可以对平台11进行驱动。
如图2(A)所示,涂布单元12进入平台11的上方,从分配器14的喷嘴中将粘合剂R喷出至液晶面板S1上。利用扫描装置对该分配器14进行扫描,由此以粘合剂R遍及液晶面板S1的整个表面的方式供给。但是,以液晶面板S1的外缘略微残留的方式涂布粘合剂R。这是为了防止在后述的贴合部2中贴合时,粘合剂R伸展而从液晶面板S1中露出。再者,当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作为分配器14时,如图2(B)所示,在外缘部产生凸起。若涂布完成,则涂布单元12从平台11的上方退避。
UV照射单元13包含可发出紫外线(UV)的1个或多个灯或者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等,其配置在平台11上。如图2(C)所示,UV照射单元13对涂布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的粘合剂R进行UV照射。
在本实施形态中,粘合剂R使用紫外线(UV)硬化树脂。因此,通过UV照射来使粘合剂R硬化。但是,该涂布部1中的UV照射在弱的照射强度下进行、或者以不产生氧抑制(oxygen inhibition)的方式在大气下进行。因此,粘合剂R变成广泛包括未硬化部分残留的状态的所谓的暂时硬化的状态。即,UV照射单元13作为显示面板制造装置的暂时硬化部而发挥功能。由此,如图2(D)所示,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形成粘合剂R经暂时硬化的具有规定的厚度的粘合层R1。再者,如上所述,当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作为分配器14时,粘合层R1的上表面侧的外缘部凸起,且在距其很近的内侧产生凹陷。
由于变成暂时硬化的状态,因此粘合层R1的流动得到抑制,至后述的贴合为止的搬送等的时间内或贴合过程中,防止涂布形状的走样或粘合层R1朝面板外的露出。而且,由于未硬化部分残留,因此粘合层R1的粘合性或缓冲性得以维持。
但是,即便是暂时硬化状态,粘合层R1也残留些许的流动性。如上所述,虽然以遍及液晶面板S1的整个表面的方式涂布粘合剂R,但以略微残留液晶面板S1的边缘部分的方式进行涂布。由此,在后述的贴合中,防止粘合层R1也遍及至面板的略微残留的部分,并且防止朝面板外的过大的露出。
形成有粘合层R1的液晶面板S1通过未图示的拾取元件而从涂布部1中搬出,并由搬送部4搬送,而被搬入至贴合部2中。此处,保护面板S2也被搬入至贴合部2中。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的搬送时间点只要以可在贴合部2中合流的方式进行调整即可,并不限定于一个。
例如,将保护面板S2与液晶面板S1同时搬入至显示面板制造装置100中,但穿过涂布部1后先将保护面板S2搬入至贴合部2中。而且,在利用涂布部1对液晶面板S1涂布粘合剂R的期间内,保护面板S2可在贴合部2中待机。或者,也可以在比液晶面板S1更晚的时间点将保护面板S2搬入至显示面板制造装置100中,并在与完成涂布部1中的涂布的液晶面板S1相同的时间点搬入至贴合部2中。
(贴合部)
如图3所示,贴合部2具备将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积层并贴合的基板贴合装置20。基板贴合装置20变成在腔室21内将下侧板22与上侧板23对向配置的构成。腔室21可上下移动,若朝上方移动,则下侧板22与上侧板23向外部开放而可搬入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若朝下方移动,则下侧板22与上侧板23被收容至腔室21内,而在腔室21内部形成密闭空间。腔室21可通过未图示的排气元件来调整内部压力。即,若搬入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则腔室21下降而将内部密闭后进行减压,并在减压环境下进行贴合。
下侧板22作为支撑部来支撑载置在板上的基板。上侧板23作为保持部,利用保持机构来保持基板。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4(A)所示,以涂布有粘合剂R的液晶面板S1由下侧板22支撑、保护面板S2由上侧板23保持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上侧板23的保持机构,例如可应用静电夹头、机械式夹头(mechanicalchuck)、真空夹头、粘着夹头等目前或将来可利用的所有保持机构。也可以并用多个夹头。在上侧板23中,具备升降机构25作为驱动部。通过该升降机构25,上侧板23能够以与下侧板22接触分离的方式移动,如图4(B)所示,将由上侧板23保持的保护面板S2按压在由下侧板22支撑的液晶面板S1上来进行积层。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经由形成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的粘合层R1而贴合,从而形成积层面板S10。
为了所载置的液晶面板S1的位置不偏离,下侧板22也可以具备与上侧板23相同的保持机构。如图3所示,在下侧板22的载置液晶面板S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在剖面观察下为矩形的凹部22a。在该凹部22a中埋入有弹性片24。弹性片24的厚度大于凹部22a的深度。因此,弹性片24的上部从下侧板22的表面突出。能够以不从凹部22a中脱离的方式,使用双面胶或粘合剂等将弹性片24安装在凹部22a中。或者,也能够以变成与凹部22a的底面相同的大小的方式构成弹性片24的下表面,并嵌入至凹部22a中来埋入。
弹性片24例如由硅橡胶或氟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等软质树脂形成,并通过按压来进行收缩。因此,在贴合时,弹性片24通过来自上侧板23的按压力而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收缩,且突出的上部被压入至凹部22a内。由此,如图4(B)所示,弹性片24的高度变成与下侧板22相同,并与下侧板22一同构成一个平坦面。
弹性片24的形状与形成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的粘合层R1相似,且以大致等同于或小于粘合层R1的方式来决定。具体而言,使弹性片24的上表面,即与液晶面板S1接触的面的大小大致等同于或小于粘合层R1的附着在液晶面板S1之侧的面的大小。而且,当将液晶面板S1载置在下侧板22上时,以从上方来看,配置在下侧板22上的弹性片24与形成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的粘合层R1大概重叠地方式,进行液晶面板S1的对位。
由于以大致等同于或小于粘合层R1的方式来决定弹性片24,因此未涂布有粘合层R1的液晶面板S1的外缘部分当然也从弹性片24中露出。液晶面板S1的外缘部分在贴合的初期阶段不被按压,但若弹性片24收缩并被压入至凹部22a内,则外缘部分与下侧板22的包围凹部22a的部分接触,而被该部分按压。即,下侧板22的包围凹部22a的部分作为仅在所述弹性片24收缩后,与液晶面板S1的外缘部分接触的延迟接触部22b而发挥作用。
使用图5(A)~图5(B)对该弹性片24与延迟接触部22b在贴合时如何发挥作用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图5(A)表示贴合的初期阶段,图5(B)表示贴合的后期阶段。
如图5(A)所示,若上侧板23下降,并经由两面板而按压下侧板22,则产生从下侧板22按压上侧板23的反作用力。此处,由于弹性片24介于下侧板22与液晶面板S1之间,因此反作用力经由弹性片24而从液晶面板S1传送至粘合层R1。粘合层R1受到按压力而在水平方向上伸展,粘合层R1的外缘部的凸起也被压碎,而到达面板外缘。此时,如图中由虚线的圆圈所示般,液晶面板S1的外缘部分为未被弹性片24按压的状态。
弹性片24本身也因来自上侧板23的按压力而在垂直方向上得到压缩并下降,因此施加至粘合层R1的压力被均匀地保持。而且,最终如图5(B)所示,将弹性片24的突出的上部收纳在凹部22a内。由此,弹性片24与下侧板22的包围凹部22a的部分即延迟接触部22b变成相同的高度,而形成平坦面。在贴合的初期阶段未受到按压的液晶面板S1的外缘部分如图中由虚线的圆圈所示般,与延迟接触部22b接触而得到支撑。即,该延迟接触部22b变成止动部(stopper),防止液晶面板S1的过度压入。
进而,变成平坦面的下侧板22的按压力被传送至整个液晶面板S1中。作为结果,保护面板S2与液晶面板S1分别由上侧板23与下侧板22平行地按压。通过该成为最终加工的平行挤压,而形成应变少的积层面板S10。
此处,对基板贴合装置20不具备弹性片24,而将液晶面板S1直接载置在下侧板22上时可能产生的事态进行说明。如图6(A)所示,当在液晶面板S1中有起伏或弯曲且其表面为不均匀的状态时,在下侧板22与液晶面板S1之间产生少许的间隙。因该间隙,而在粘合层R1中存在下侧板22的按压力未均匀地传送至粘合层R1中的可能性。尤其,当如所述般将狭缝式涂布机用于粘合剂R的涂布时,有时在粘合层R1的外缘部产生凸起,进而在其内侧产生凹陷的部分。若无法使该凸起充分地伸展,则如图6(B)所示,存在凸起的内侧的凹陷部分残留的可能性。尤其,当在粘合剂的涂布后、贴合前进行了暂时硬化时,由于粘合剂难以伸展,因此其影响变得显著。
如上所述,由于对腔室21内部进行减压,因此空气进入至基板之间的情况不多,但若如所述般不使粘合层R1完全伸展而残留凹陷部分,则有时形成气泡状的间隙(真空泡)。再者,若此种真空泡的大部分被从贴合部2中搬出而恢复成大气压,则由大气压压碎而消失,但也存在因粘合剂的状态、特别是表面形状而未被完全压碎而残留的。
另一方面,当在大气下进行了贴合时,粘合层R1未完全伸展而残留的凹陷部分中当然存在空气,进而,由于该空气具有排斥力,因此产生气泡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在本实施形态中,将所述气泡状的间隙即真空泡或气泡一并表达成空隙。
另一方面,当存在弹性片24时,如图7(A)所示,弹性片24挠曲并顺应起伏或弯曲,因此下侧板22的按压力被均匀地传送至粘合层R1整个面上。如图7(B)所示,粘合层R1的外缘部充分地伸展,包含内侧的凹陷部分在内被弄平而变得均匀。由此,空隙的产生减少。
进而,如上所述,弹性片24变成大致等同于或小于粘合层R1的大小。而且,以从上面来看粘合层R1与弹性片24大概重叠的方式对液晶面板S1进行对位。
如图8的比较例所示,当弹性片24大于粘合层R1时,存在液晶面板S1的未形成有粘合层R1的边缘的部分由弹性片24多余地往上压的可能性。由此,液晶面板S1的边缘的部分弯曲,将粘合层R1朝内侧压的力起作用。由此,存在粘合层R1朝面板外缘方向的伸展受到阻碍、外缘部的凸起未被充分地压碎、凹陷部分残留、并产生空隙的可能性。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将弹性片24设为大致等同于或小于粘合层R1的大小,而可防止多余的力作用于外缘部。
再者,当使弹性片24小于粘合层R1时,也认为在粘合层R1中会产生未由弹性片24按压的部分,但如上所述,弹性片24被埋入至凹部22a中,若进行贴合,则弹性片24被压入至下侧板22的凹部22a内。而且,液晶面板S1的外缘部分由延迟接触部22b按压。即,粘合层R1最终由下侧板22无遗漏地按压,因此可也包含粘合层R1的外缘部的凸起在内充分地伸展。
如图9的比较例所示,当弹性片24小于粘合层R1且未埋入至下侧板22的凹部22a内时,液晶面板S1的外缘部分始终为不被按压的状态,存在粘合层R1的凸起未充分地伸展,而产生空隙的可能性。
然而,虽然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目的而理所当然地导出,但“大致等同”无需完全相同。只要是不引起液晶面板S1的外缘部受到多余的力而产生空隙的现象的程度,则可以存在误差。
将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贴合而形成的积层面板S10通过未图示的拾取元件而从贴合部2中搬出,并由搬送部4搬送,而被搬入至硬化部3中。
[硬化部]
如图10(A)~图10(B)所示,硬化部3具备对在涂布部1中经暂时硬化的粘合层R1进行正式硬化的硬化装置30。硬化装置30具备载置积层面板S10的平台31、及配置在平台31上的UV照射单元33。UV照射单元33包含可发出紫外线(UV)的1个或多个UV灯或者LED等。UV照射单元33的照射强度是以可照射使在涂布部1中经暂时硬化的粘合层R1完全硬化所需的紫外线的方式进行调节。当然,使不伴有暂时硬化的粘合层完全硬化的情况也同样如此。
再者,显示面板制造装置可在涂布部1、贴合部2及硬化部3的前后或其中间进行其他步骤。因此,显示面板制造装置例如可具备:在涂布部1的前段或贴合部2的前段拍摄基板的外观来进行对位的对位部、或对已完成的液晶显示面板进行捆包的包带单元(tapingunit)等。
[作用]
对具有如以上般的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利用装载机5将液晶面板S1及保护面板S2搬入至显示面板制造装置100中,并由搬送部4搬送。利用未图示的拾取元件将液晶面板S1搬入至涂布部1中,如图2(A)~图2(D)所示,将其载置在粘合剂涂布装置10的平台11上。
若将液晶面板S1载置在平台11上,则涂布单元12进入平台11的上方。槽T中所收容的粘合剂R经由分配器14而涂布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图2(A))。利用扫描装置对分配器14进行扫描,由此如图2(B)所示,以使液晶面板S1的边缘的部分略微残留而遍及整个面的方式涂布粘合剂R。若粘合剂R的涂布结束,则涂布单元12从平台11的上方退避。
继而,利用UV照射单元13对粘合剂R进行UV照射,粘合剂R变成暂时硬化的状态(图2(C)及图2(D))。由此,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形成具有规定的厚度的粘合层R1。
将形成有粘合层R1的液晶面板S1从涂布部1中搬出,并再次由搬送部4搬送。继而,利用未图示的拾取元件来搬入至贴合部2中,如图3(A)所示,将其载置在基板贴合装置20的下侧板22上。此时,以形成有粘合层R1的表面朝上的方式载置。将保护面板S2也搬入至贴合部2中,交付至上侧板23上后由保持机构来保持。此时,腔室21朝上方移动,因此下侧板22与上侧板23开放。若两面板的搬送完成,则腔室21以位于下方的方式得到驱动,而将下侧板22与上侧板23收容在腔室21的内部。在腔室21内部形成密闭空间,并利用未图示的排气元件对密闭空间内进行减压。
而且,如图3(B)所示,上侧板23朝向下侧板22下降,而将由上侧板23保持的保护面板S2按压在由下侧板22支撑的液晶面板S1上。形成在液晶面板S1表面上的粘合层R1经由液晶面板S1而按压在下侧板22上,并密接在两面板上,由此将两面板贴合。在贴合时,通过安装在下侧板22上的弹性片24来按压粘合层R1,而减少空隙的产生。
若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的贴合完成,则减压状态解除,使腔室朝上方移动,而使密闭空间开放。将积层面板S10从贴合部2中搬出,并再次由搬送部4搬送。继而,利用未图示的拾取元件朝硬化部3中搬入。再者,在从贴合部2朝硬化部3的搬送过程中,可将积层面板S10在大气中放置固定时间。在该放置时间内,积层面板S10由大气压按压而稳定。另外,即便在粘合层R1中残留有空隙,通过放置充分的时间,也可以减少空隙。
在硬化部3中,如图10(A)~图10(B)所示,将积层面板S10载置在平台31上,利用UV照射单元33照射经暂时硬化的粘合层R1完全硬化所需的强度的紫外线,而完成粘合层R1的正式硬化。
[效果]
(1)本实施形态的基板贴合装置20是经由形成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的粘合层R1而将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贴合,其包括:作为支撑部的下侧板22,支撑液晶面板S1;作为保持部的上侧板23,在与液晶面板S1对向的位置上保持保护面板S2;升降机构25,对上侧板23进行驱动,由此经由粘合层R1而将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贴合;弹性片24,设置在下侧板22的表面上,形状与粘合层R1相似且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粘合层R1的大小,一面仅按压液晶面板S1的形成有粘合层R1的部分一面进行收缩;以及延迟接触部22b,仅在弹性片24收缩后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外缘部分接触。
弹性片24经由液晶面板S1而按压粘合层R1。由此,即便液晶面板S1中存在起伏等而不均匀,弹性片24也可以顺应不均匀的液晶面板S1,因此可均匀地按压粘合层R1,粘合层R1与基板密接,而可减少空隙的产生。另外,弹性片24的形状与粘合层R1相似且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粘合层R1的大小,并按压液晶面板S1的仅形成有粘合层R1的部分,因此可不对未形成有粘合层R1的部分施加多余的力而进行按压。
另外,若进行按压,则弹性片24收缩,液晶面板S1的外缘部分与下侧板22的延迟接触部22b接触。该延迟接触部22b成为止动部,从而防止液晶面板S1的过度压入。进而,下侧板22的按压力被传送至整个液晶面板S1中,因此可利用上侧板23与下侧板22进行平行挤压,而形成应变少的积层面板S10。由此,可提供能够制造品质良好的积层面板S10的基板贴合装置及显示面板制造装置。
(2)弹性片24的一部分埋入至设置在下侧板22的表面上的凹部22a中,上部从下侧板22的表面突出。通过贴合的按压力而使弹性片24在垂直方向上收缩并使上部后退至凹部22a内,且弹性片24变成与延迟接触部22b相同的高度。
将弹性片24的突出的上部收纳在凹部22a内,由此液晶面板S1与下侧板22接触,并由延迟接触部22b支撑。由此,可防止液晶面板S1的过度压入。另外,弹性片24与下侧板22变成一体而形成平坦面,并与上侧板23一同平行地按压保护面板S2与液晶面板S1,因此可形成应变少的积层面板S10。
再者,弹性片24的从下侧板22的表面突出的上部的长度可考虑粘合剂R的粘度、弹性片24的硬度及贴合的基板的种类,以粘合剂R充分地伸展、且可防止基板的过度的压入的方式适宜选择。
(3)延迟接触部22b可设为下侧板22的表面。通过一体地形成在下侧板22上,而可节省空间。当然,也可将下侧板22设为与弹性片24相同的大小,也可以将延迟接触部22b作为不同体来设置。
(4)当弹性片24与液晶面板S1接触时,与液晶面板S1的接触面可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粘合层R1的附着在液晶面板S1上的面的大小。由此,液晶面板S1的未形成有粘合层R1的部分不会受到多余的力。粘合层R1充分地伸展并密接在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上,而可减少空隙的产生。
(5)本实施形态的显示面板制造装置100具备所述基板贴合装置20作为贴合部2。进而,具备将粘合剂R涂布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来形成粘合层R1的粘合剂涂布装置10作为涂布部1,具备使在贴合部2中经贴合的积层面板S10的粘合层R1硬化的硬化装置30作为硬化部3,且具备在涂布部1、贴合部2及硬化部3之间搬送液晶面板S1及保护面板S2的搬送部4。
如所述(1)中所述般,在基板贴合装置20中可减少空隙的产生,因此本实施形态的显示面板制造装置100可制造品质良好的液晶显示面板L,并且也可以提升制造效率。
[第2实施形态]
其次,参照图11~图13(A)~图13(D)对第2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再者,关于与第1实施形态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弹性片24在贴合时受到按压力而在垂直方向上收缩,但有时也因原材料不同而在水平方向上伸展。因此,在第2实施形态中,如图11所示,在埋入有弹性片24的下侧板22的凹部22a内,设置有吸收弹性片24朝水平方向的伸展的伸展吸收部22c。具体而言,以使收容弹性片24的凹部22a大于弹性片24的方式构成,凹部22a内的未收容有弹性片24的部分变成伸展吸收部22c。
如图12(A)所示,贴合时,弹性片24通过来自上侧板23的按压力而在垂直方向上得到压缩并下降,但同时朝水平方向伸展。该朝水平方向的伸展被伸展吸收部22c吸收。而且,如图12(B)所示,将弹性片24的突出的上部收纳在凹部22a内,弹性片24与延迟接触部22b变成相同的高度。
当弹性片24朝水平方向伸展时,若不存在伸展吸收部22c,则存在弹性片24朝垂直方向上未完全收缩而在凹部22a的外侧即延迟接触部22b中露出之虞。若弹性片24在延迟接触部22b中露出,则存在弹性片24与延迟接触部22b的高度变得不相同,延迟接触部22b无法发挥防止液晶面板S1的过度压入的止动部的作用之虞。另外,存在也无法进行上侧板23与下侧板22的平行挤压的可能性。
在第2实施形态中,通过在下侧板22的凹部22a内设置吸收弹性片24朝水平方向的伸展的伸展吸收部22c,而可防止弹性片24在延迟接触部22b中露出。
图13(A)~图13(D)表示伸展吸收部22c的变形例。此处,为了便于理解,仅将下侧板22及弹性片24的一端侧的部分扩大来图示,但另一端侧的部分也是相同的构造。
在图11及图12(A)~图12(B)的例子中,单纯使在剖面观察下为矩形的凹部22a大于弹性片24,由此构成伸展吸收部22c。但是,伸展吸收部22c只要是可吸收弹性片24的伸展的即可,因此凹部22a的形状并不限于在剖面观察下为大致矩形。例如,如图13(A)所示,可形成为如直径随着从上部开口边缘朝向底面而变狭小般的形状,即所谓的擂钵状。
另外,例如如图13(B)所示,也可以形成为阶梯状。如图13(C)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如下般的形状:上部开口边缘变成与弹性片24相同的大小,但随着朝向底面而逐渐扩展的形状。或者,如图13(D)所示,也可以设为如仅凹部22a的侧面的一部分朝外侧膨出般的形状。再者,在贴合时,伸展吸收部22c无需由弹性片24填充满。只要不妨碍弹性片24的垂直方向的收缩即可,在弹性片24的伸展后可在伸展吸收部22c中残留间隙。
[其他实施形态]
(1)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基板贴合装置20的上侧板23支撑液晶面板S1,下侧板22保持保护面板S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下侧板22支撑保护面板S2,上侧板23保持液晶面板S1。
(2)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将粘合剂R涂布在液晶面板S1的表面上,但也可以涂布在保护面板S2的表面上来代替。或者,也可以涂布在液晶面板S1及保护面板S2两者的表面上。
(3)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在下侧板22中安装有弹性片24,但也可以在上侧板23中安装弹性片24来代替。或者,也可以在下侧板22与上侧板23两者中安装弹性片24。
(4)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在上侧板23中设置有升降机构,但也可以在下侧板22中设置升降机构来代替。或者,也可以在下侧板22与上侧板23两者中设置升降机构。
(5)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显示装置用构件的例子,对将液晶面板S1与保护面板S2贴合而成者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些面板,可不论大小、形状、材质等而使用各种基板。例如显示装置用构件中也可包括:包含显示模块但作为显示装置而未完成的制品、包含显示模块且作为显示装置已完成的制品、不含显示模块且不具有显示功能的制品。作为显示装置,也广泛包括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具有被贴合的平板状的基板、并且目前或将来可利用的显示装置。另外,贴合的基板也不限于一对。除液晶面板或保护面板以外,也可以贴合触摸面板、或将保护面板上下贴合等,而将3片以上的基板或两对以上的基板贴合。
(6)在所述实施形态中,显示面板制造装置的涂布部1与贴合部2作为不同体的粘合剂涂布装置10与基板贴合装置20来构成,但也可以作为同一个装置来构成。例如,在将上侧板23与下侧板22对向配置的腔室21内,将涂布单元12与UV照射单元13设置成可移动,并将下侧板22用作涂布部1的平台11。即,可将粘合剂R涂布在载置于下侧板22上的液晶面板S1上并进行暂时硬化后,使涂布单元12与UV照射单元13从下侧板22的上方退避,而进行贴合。
(7)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将弹性片24的大小设为大致等同于或小于形成在基板表面上的粘合层R1,但也可以在涂布单元12中调整粘合层R的涂布区域,使粘合层R1变成与弹性片24为相似形状且大小大致相同或比所述接触面大来代替。由此,可使用固定的形状与大小的弹性片24。
(8)在所述实施形态中,作为粘合剂涂布装置10的暂时硬化部,使用UV照射单元1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使用电磁波照射单元、放射线照射单元、或者红外线照射单元或加热器。关于所使用的粘合剂,也可以结合暂时硬化的形态,使用通过电磁波而硬化的树脂、通过放射线而硬化的树脂、或热硬化型树脂。
(9)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对将使用狭缝式涂布机作为分配器14时的凸起压碎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但当使用多喷嘴时,也可以应用本发明。即,若利用多喷嘴在基板上涂布成多行后,使粘合剂延展,则在所形成的粘合层R1的表面,由多喷嘴喷出的痕迹形成凸凹。因此,通过弹性片24来均匀地按压该粘合层R1,由此可压碎凹凸。即,不论涂布的元件或者基板的起伏或挠曲的状态,均可进行无空隙的贴合,因此可良好地使制品的品质稳定,并且也可以降低其制造成本。
(10)在所述实施形态中,在涂布部1中,在粘合剂R的涂布后进行暂时硬化,但例如在如粘合剂R的粘度高、涂布形状难以走样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暂时硬化。另外,在贴合部2中,对基板贴合装置20的腔室21内部进行减压并在真空下进行贴合,但也可以在大气下进行贴合。在这些情况下,可不设置为了暂时硬化或形成进行密闭并减压的空间所需的元件,因此可成本更低地构成装置,并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显示面板。

Claims (8)

1.一种基板贴合装置,其经由形成在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上的粘合层而将一对基板贴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支撑第1基板;
保持部,在与所述第1基板对向的位置上保持第2基板;
驱动部,对所述支撑部及所述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驱动,由此经由所述粘合层而将一对基板贴合;
弹性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形状与为了贴合而进行的按压前的所述粘合层相似且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所述粘合层的大小,一面仅按压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形成有所述粘合层的部分一面进行收缩;以及
延迟接触部,仅在所述弹性片收缩后,在与所述弹性片的接触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面相同的高度,与接触所述弹性片的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外缘部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的一部分埋入至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的凹部中,上部从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突出,通过所述一对基板的贴合的按压力来使所述弹性片在垂直方向上收缩并使所述上部后退至所述凹部内,且所述弹性片变成与所述延迟接触部相同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接触部为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片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接触时,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接触面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所述粘合层的附着在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上的面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中设置有吸收所述弹性片的水平方向的伸展的伸展吸收部。
6.一种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经由粘合层而将构成显示装置的一对基板贴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涂布部,将粘合剂涂布在所述一对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上来形成粘合层;
贴合部,经由所述粘合层而将所述一对基板贴合;
硬化部,使在所述贴合部中得到贴合的所述一对基板的所述粘合层硬化;以及
搬送部,在所述涂布部、所述贴合部及所述硬化部之间搬送所述一对基板;且
所述贴合部包括:
支撑部,支撑第1基板;
保持部,在与所述第1基板对向的位置上保持第2基板;
驱动部,对所述支撑部及所述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驱动,由此经由所述粘合层而将一对基板贴合;
弹性片,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形状与为了贴合而进行的按压前的所述粘合层相似且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所述粘合层的大小,一面仅按压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形成有所述粘合层的部分一面进行收缩;以及
延迟接触部,仅在所述弹性片收缩后,在与所述弹性片的接触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面相同的高度,与接触所述弹性片的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外缘部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布部具备涂布所述粘合剂的涂布单元,
所述涂布单元调整所述粘合剂的涂布区域,而在所述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具有所述弹性片的与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接触面大小大致相同或比所述接触面小的面。
8.一种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经由粘合层而将构成显示装置的一对基板贴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粘合剂涂布在一对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表面上来形成粘合层的步骤;
利用支撑部来支撑第1基板的步骤;
利用保持部在与所述第1基板对向的位置上保持第2基板的步骤;
利用驱动部对所述支撑部及所述保持部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驱动,由此经由所述粘合层而将一对基板贴合的步骤;以及
使经贴合的一对基板的粘合层硬化的步骤;且
在将所述一对基板贴合的步骤中,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形状与为了贴合而进行的按压前的所述粘合层相似且具有大致等同于或小于所述粘合层的大小的弹性片一面仅按压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形成有所述粘合层的部分,一面进行收缩,设置在所述支撑部或所述保持部的表面上的延迟接触部仅在所述弹性片收缩后,在与所述弹性片的接触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面相同的高度,与接触所述弹性片的所述第1基板或第2基板的外缘部分接触。
CN201410841674.4A 2014-01-07 2014-12-30 基板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7651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1232A JP6235907B2 (ja) 2014-01-07 2014-01-07 基板貼合装置、表示装置用部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表示装置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4-001232 2014-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5167A CN104765167A (zh) 2015-07-08
CN104765167B true CN104765167B (zh) 2019-09-20

Family

ID=53647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41674.4A Active CN104765167B (zh) 2014-01-07 2014-12-30 基板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35907B2 (zh)
KR (1) KR101840902B1 (zh)
CN (1) CN104765167B (zh)
TW (1) TWI6163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8979B2 (ja) * 2015-06-29 2019-08-1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2017120365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094308B (zh) * 2016-08-19 2019-02-19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屏与保护玻璃定位连接装置
CN106405947A (zh) * 2016-10-27 2017-02-15 宁波视睿迪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透镜膜及液晶透镜膜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9553A (ja) * 1999-12-28 2001-07-10 Sharp Corp 基板の接合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基板の接合方法
CN202088635U (zh) * 2011-05-18 2011-12-28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
CN103317816A (zh) * 2012-03-23 2013-09-25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0300B2 (en) * 2000-09-14 2004-09-14 Hitachi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nding substrate plates together through gap-forming sealer material
JP4440599B2 (ja) * 2002-12-04 2010-03-24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基板の貼り合わせ装置
JP4372757B2 (ja) * 2006-01-26 2009-11-25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基板貼合せ装置
JP5639476B2 (ja) * 2008-11-28 2014-12-1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の面封止剤、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MY166643A (en) * 2010-06-15 2018-07-17 Denka Company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lucent rigid substrate laminate
KR20130048393A (ko) * 2011-11-02 2013-05-10 주식회사 탑 엔지니어링 패널 부착 장치
KR101337550B1 (ko) * 2011-11-23 2013-12-06 엘아이지에이디피 주식회사 합착장치
KR101852200B1 (ko) * 2012-03-14 2018-04-25 시바우라 메카트로닉스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접합 장치 및 접합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89553A (ja) * 1999-12-28 2001-07-10 Sharp Corp 基板の接合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基板の接合方法
CN202088635U (zh) * 2011-05-18 2011-12-28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透明多层板贴合装置
CN103317816A (zh) * 2012-03-23 2013-09-25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6340B (zh) 2018-03-01
KR20150082100A (ko) 2015-07-15
CN104765167A (zh) 2015-07-08
KR101840902B1 (ko) 2018-03-21
JP2015129851A (ja) 2015-07-16
JP6235907B2 (ja) 2017-11-22
TW201527117A (zh) 201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8612B (zh) 基板贴合装置、显示面板制造装置及显示面板制造方法
US10500820B2 (en) Laminating apparatus and lamin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4765167B (zh) 基板贴合装置、显示装置用构件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KR101471705B1 (ko)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시스템
JP5456656B2 (ja) 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接着剤樹脂の塗布装置
JP5456657B2 (ja) 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貼り合わせ圧締装置
JP2000310759A (ja) 液晶表示素子製造装置および方法
TWI616339B (zh) 基板貼合裝置、顯示面板製造裝置及顯示面板製造方法
KR20140099505A (ko) 기판 반송 장치 및 기판 조립 라인
KR20130047590A (ko) 접착 장치 및 접착 방법
JP2015199218A (ja) ワーク貼り合わせ装置
TW201536132A (zh) 壓著頭、使用其之安裝裝置及安裝方法
CN107111170B (zh) 柔性显示模组的绑定方法
JP2011133774A (ja) 平面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ための貼り付け装置
KR20200051608A (ko) 압착 헤드 및 실장 장치
KR101852200B1 (ko) 접합 장치 및 접합 방법
KR100615217B1 (ko) 평판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TWI581866B (zh) 黏合劑塗布裝置及方法、顯示裝置用構件製造裝置及方法
KR20150110379A (ko) 표시 장치용 부재의 제조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용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KR101697487B1 (ko) 글래스 합착장치
JP2023035905A (ja) 保護膜形成装置
KR101512137B1 (ko) 커버글래스 부착장치
CN115064077A (zh) 显示装置及其贴附方法
JP2023035906A (ja) 保護膜形成装置
JP2023035904A (ja) 保護膜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