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5126A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旋转限制夹具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旋转限制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5126A
CN104765126A CN201510135459.7A CN201510135459A CN104765126A CN 104765126 A CN104765126 A CN 104765126A CN 201510135459 A CN201510135459 A CN 201510135459A CN 104765126 A CN104765126 A CN 104765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yoke
lens carrier
fixtur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54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5126B (zh
Inventor
萩原一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azhid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aya Gulf Three Mei 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imiteds
Jing Mei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DAYAWAN YONGCHANG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aya Gulf Three Mei 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imiteds, Jing Mei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HUIZHOU DAYAWAN YONGCHANG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aya Gulf Three Mei Da Optical Technology Co Limiteds
Publication of CN104765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5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5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5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能够对因透镜插入时或卸下时产生扭矩造成的旋转进行限制,并且在发生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别损伤的状态,更容易提高摄像头组件的成品率和可靠性。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透镜支架;配置于透镜支架的外周侧,且使透镜支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线圈;配置于透镜支架上方侧的固定件;用于将透镜支架与固定件连结起来,且将透镜支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弹簧;以及设置有供透镜插入的开口部,设置于固定件外周侧的磁轭。其中,所述透镜支架上设置有向比供弹簧安装的安装面更靠上方侧突出的卡止部,磁轭具有从开口部的缘部向下方侧突出的弯曲部,磁轭的弯曲部位于比透镜支架的安装面更靠上方侧。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旋转限制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移动电话、平板终端等上装载的摄像头的透镜驱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对保持物镜用的透镜支架进行弹性支承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载于移动电话或平板终端等中的摄像头单元不仅成为高像素化,而且几乎均装载有自动对焦功能。作为装载有该自动对焦功能的透镜的驱动方式,广泛采用了使用结构简单的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
使用了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用于将透镜保持于中央部的透镜支架。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具有以下的结构,即,在透镜支架的内周侧形成有用于与透镜侧的外螺纹(通常为右螺纹)螺合的内螺纹部,通过将透镜调整到预定的对焦位置,能够简单调整初始设定的对焦位置。
以下,一边适当参照图12~图18,一边说明现有透镜驱动装置。
如图16所示,作为装配有使用了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普通自动对焦摄像头单元,在透镜驱动装置10的下侧安装了包括驱动IC等电子器件(未图示)或IR滤波器32等光学部件的图像传感器单元30后,将透镜20从透镜驱动装置10的上侧向透镜支架3拧入,并调整到预定的对焦位置(无限大位置或从无限大位置稍多压入的位置)等,与透镜支架3进行暂时固定。
其后,实际上进行对焦动作,如果在向远方侧(图中的上侧方向)等进行动作,在不对画面造成有异常的问题,则以粘接剂等将透镜20充分固定于透镜支架3上。
如图12~图14所示,在普通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为了将透镜20拧固时造成的损伤控制在最小限度,分别将上弹簧7和下弹簧2各自的轮廓部7d和轮廓部2d、以及用于连接内轮廓部7e与内轮廓部2e且作为弹簧来发挥功能作用的臂部7f、2f在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配置为延伸方向。这是因为,在与延伸方向反向的情况下,拧入透镜20时变为压曲方向,容易发生损伤。
在磁轭9上设置有多个弯曲部9a,以作为用于限制上下方向移动量的卡止机构。弯曲部9a配置于透镜支架3的螺纹部3c的外壁3e与线圈4的内周面之间,用于提高磁路效率,以起到背面磁轭的作用。弯曲部9a的卡止部9c与设置于线圈4的下侧安装位置附近与线圈4内侧的卡止部3f相对置,以限制透镜20的最大移动量。
在透镜支架3未进行动作时,磁轭9的卡止部9c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f以间隔C分隔开,在驱动时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f发生抵接,以此形成间隔C为零的状态,以防止透镜超过此限度以上的移动出现,确保对焦位置的调整在间隔C的范围内进行。
另外,使用了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10构成为,在驱动透镜20的时候借助上弹簧7和下弹簧2的臂部7f进行升降,而与其他部件不发生接触,因此,能够将磁滞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为,使多个可动部件只是借助上弹簧7和下弹簧2的臂部7f进行上下运动而彼此间并不发生接触,因此,在将透镜20拧入到透镜驱动装置10的透镜支架3的螺纹部3c内的情况下,上弹簧7和下弹簧2在受到扭矩作用时向延伸方向产生应力。因此,在将透镜20拧入到螺纹部3c中时,需要以不使上弹簧7和下弹簧2受损伤的60gfcm(克力厘米)(约等于0.006Nm(牛米))以下的力进行拧转。
另外,最近,相对于一种透镜驱动装置10而言,正在开发适于用作摄像头组件用途的高度或像素数各异的多种透镜20的组合使用。但是,在使上弹簧7和下弹簧2不留下损伤的范围内,并且在使装配时不发生松动的低扭矩(通常为20~60gfcm左右)下,难以对多种透镜20的用于构成外螺纹且被称为透镜镜筒部分的模具数以及用于构成内螺纹的透镜支架3的模具数的所有组合进行规定。为此,使用了旋转方向卡止机构,以限制透镜在旋转方向上的移动量,使得螺纹不发生破损的扭矩(通常为100~150gfcm左右)作用下,上弹簧7和下弹簧2也不易受损伤。
例如,如图14所示,为了不增多构件件数就可限制透镜旋转方向移动量(旋转方向卡止机构),使现有的用作限制上下方向的磁轭9内侧的弯曲部9a的侧面部9b与透镜支架3的线圈4的定位导向部3b分别向弯曲部9a侧延伸,使旋转卡止部3d在上述两者的侧面以及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两侧以间隔F分离开。所述磁轭9内侧的弯曲部9a的侧面部9b与透镜支架3的旋转卡止部3d发生抵接,由此,通过将两者的间距程度限制为间隔F,使得上弹簧7和下弹簧2在调整透镜20拧入的对焦位置时产生的旋转扭矩作用下出现伸长或压弯也不发生微小变形。
但是,在通常使用的成型品的透镜20中,在结构上以使螺纹部分为一半(每隔180°)的二等分来制成,因成形状态等分割、螺纹位置微妙地偏移,或者使双方的中心轴偏移,使组装时的扭矩超出规定(以下称之为异常扭矩)。如图13所示,作为旋转方向卡止机构的磁轭9的弯曲部9a位于比上弹簧7的内轮廓部7a的安装面3h更靠下侧处,并且,进入到线圈4的上下位置的中间附近。为此,在异常扭矩作用下旋转卡止部3d或侧面部9b发生凹陷或切削等损伤的情况下,不容易从开口侧(图中透镜20的插入方向、即被摄体侧方向)发现问题。
也就是说,当旋转卡止部3d发生凹陷等损伤时,出现了超过间隔F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上弹簧7和下弹簧2也会发生损伤,而导致透镜20的特性恶化问题,或者导致向市场推出后降低可靠性的问题。
为此,为了在不改变现有结构的基础上防止异常扭矩造成特性降低或可靠性降低,要提高上弹簧7和下弹簧2自身的刚性,而需要使用扭转力等更强且容许应力高的高价上弹簧7和下弹簧2。
另外,在因为透镜20内部的光学系统自身发生初始故障而导致图像发生故障等的情况下,由于包括驱动IC的图像传感器单元30部分价格高昂,因此不会作为图像传感器单元30部分的故障来进行处理,通常只能将出现故障的透镜20从透镜驱动装置10的透镜支架3上卸下,再装上替换用的透镜20进行组装。
特别是卸下透镜20时,将透镜20一边向上提(向被摄体侧上浮)一边旋转(逆时针方向)来卸下透镜20,透镜20的外螺纹部中心轴与透镜支架3的内螺纹部中心轴偏移错开,并使透镜支架3倾斜,这样使所连结的上弹簧7和下弹簧2受到压弯方向的作用力而容易受损伤。
为此,在摄像头组件的装配工序中,在透镜20插入时,或者修理透镜20时卸下透镜20的情况下,不仅要借助内置于透镜驱动装置10内的旋转方向卡止机构,而且,为了使上弹簧7和下弹簧2或内部的部件不发生破损,也会在透镜支架3上设置有旋转卡止部3d,而利用与其旋转卡止部3d相嵌合的固定夹具来保持透镜20。
例如,如图15所示,在现有透镜支架3的固定用的旋转限制夹具11的旋转卡止部11c处,且在透镜支架3的螺纹部3c上部与弹簧7的内轮廓部7e的安装面3h的下侧之间设置有槽形状的卡止部3r。旋转限制夹具11具有:用于供透镜20插入的开口部11a、用于引导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形部即磁轭9外形的导向部11b、以及与所述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r相嵌合的旋转卡止部11c。
使旋转卡止部11c的宽度形成为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r的宽度相等或者比其略小的尺寸,可旋转的移动量远远小于旋转方向卡止机构的间隔F,在几乎无松动的状态下进行嵌合。
在进行透镜20装配的情况下,使该旋转限制夹具11与该旋转限制夹具11的导向部11b与磁轭9的外形相对应安装到磁轭9的上表面上,使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r与旋转卡止部11c相嵌合,而形成为使透镜支架3相对于磁轭9(透镜驱动装置10)大致固定的状态。在上述状态将透镜20从旋转限制夹具11的开口部11a进行插入和拧入调整,使得在异常扭矩作用下而旋转限制夹具11的旋转卡止部11c或上弹簧7和下弹簧2也不会受到损伤,而能够在进行拧入调整或透镜20出现故障时将透镜20安全地卸下。通常,将所述旋转限制夹具11的卡止部11c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r设置为2~4对。此外,为了防止透镜20插入时发生轴偏移,优选为3对以上。
但是,旋转限制夹具11通常使用了有耐久性的金属(例如铝等),在对透镜驱动装置10进行安装时,由树脂制成的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r与旋转卡止部11c不发生接触就难以进行嵌合。为此,在卡止部3r与旋转卡止部11c发生摩擦的情况下,有时卡止部3r的表面会被削落而产生细微垃圾(也有2 0微米(μm)左右)。
在出货前确认卡止部3r部分产生有细微垃圾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可靠性降低,可以将其去除,或者使用固定透镜20的胶水一起进行固定,以防止垃圾进入到内部或者附到其他部件上。但是,在经图像检查发现有发生故障的透镜20的情况下,需要更换透镜20,而要将透镜20从透镜驱动装置10中卸下。当将透镜20从透镜驱动装置10中卸下时,其细微垃圾会跳出到螺纹部3c侧,且被卸下的透镜20拉拽而落入装置内部,并落到IR滤波器32或图像传感器31上,或者,当插入所更换的新透镜20时,该细微垃圾落入装置内部而残留到IR滤波器32或图像传感器31上,出现像素缺损的情况。
特别是近年来,因高像素化而导致图像传感器31的像素窄间距化,细微垃圾也容易附着于IR滤波器32或图像传感器31上而造成像素缺损模糊。
附着于IR滤波器32或图像传感器31的上表面上的细微垃圾有时在出货前会随着清洗而移动,但是,传感器单元30已被无间隙地装配于透镜驱动装置10的下侧,该细微垃圾往往会残留于装置内部中。为此,在产品向市场推出后,有可能细微垃圾会附着于光路上,而造成像素缺损。
在产生细微垃圾的情况下,需要利用有粘着性物件进行除去垃圾等追加作业,假如因作业失误而导致细微垃圾下落到比螺纹部3c更靠下侧处,或者进入图像传感器单元30内部的情况下,垃圾将无法除去,高价的摄像头组件自身无奈得作为次品处理,这样会造成成品率下降。
另外,最近,为了进一步追求高像素加上高像质,要求不改变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形尺寸,也能装载最大限度的透镜直径(以下称为大口径透镜)。例如,使用了音圈马达的透镜驱动装置10的外形为8.5×8.5的情况下,考虑到将构成要素的各部件的厚度或各部件彼此间的间隙设为所需的最小限度,M6.5尺寸的透镜20也有限界。
如图17或图或18的剖视图所示,在所述M6.5的透镜20中使用了圆形线圈4的情况下,弯曲部9a必须进入上弹簧7的内轮廓部7a的透镜支架3的安装面3h与上弹簧7的臂部7f之间。因此,在现有的弯曲部9a的宽度Wy下,不仅需要缩小线圈4或上弹簧7和下弹簧2与各部件间的间隙,这样容易造成部件间发生干涉问题,而且还需要减小磁铁6的大小或各部件彼此间的间隙。为了使透镜20从M6变换到向M6.5使,必须沿着半径方向减小0.25mm。
为了防止如上所述那样的各部件彼此间发生干涉,需要将圆形线圈4的半径方向厚度Dc从四层变为二层,由此减少了缠绕数,或者减薄了磁轭9的厚度Dy,或者减小弯曲部的宽度Wy。但是,假如减少所述的缠绕数,则减少了穿过磁通的总电流,并减小了推力,这样不具备以往同样的特性,或者,假如削薄了磁轭9的厚度Dy,则会发现以下的故障,即,磁轭9的弯曲部9a的强度会降低,而无法作为旋转方向卡止机构来发挥功能作用等。
因此,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8434号公报)所示那样,作为使用大口径透镜而限制为其他旋转方向的方法(旋转方向卡止机构),使用了以八角形状构成的线圈4;或者如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966750号公报)所示那样,磁轭9采用了未弯曲的结构。
所述各专利文献所示那样的各部件的旋转方向卡止机构的厚度等需要削薄到对应于大口径透镜所容许的最小限度,在对旋转卡止部3d或旋转卡止部11c施加异常扭矩的情况下,有时树脂部侧的旋转卡止部3d会发生裂纹、或磨损或变形而出现损伤或细微垃圾。若产生损伤或细微垃圾,会降低旋转卡止部3d的耐久性,产品推出市场后会出现以下的问题,即,即使在比通常假定条件更宽松的条件下也会发生破损,或者对上弹簧7和下弹簧2施加超过容许应力的负荷而会造成透镜驱动装置10的特性恶化,或者磨损的细微垃圾到处飞散而对移动时的磁滞特性等造成影响、发生故障等。
在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结构中,将磁轭9的弯曲部9a用作背后磁轭(Back yoke),因而,弯曲部9a进入到线圈4的中间附近,而不容易从透镜20的开口侧发现其是否受损伤等。在专利文献2中所示的结构中,旋转卡止部3d位于线圈4的下侧,因此也无法从外部的透镜20的开口部11b中发现其是否受损伤等。
为此,在如上所述、所示的现有的限制旋转方法中,因透镜20发生故障而卸下透镜20时或因冲击等而施加异常旋转扭矩的情况下,旋转方向卡止机构位于线圈4的中间(内部侧)附近或比线圈4更靠下侧处,因而无法从开口部11a中明确地确认各部分因限制旋转而受到损伤。并且,在发生微小损伤的情况下,却无法被确认而直接出厂,预想到达目的地(移动终端组装方)或送达市场会出现异常。
为此,在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10中,其在受到比现状还大的扭矩(大体200~300gfcm左右范围)时,上弹簧7和下弹簧2可能会发生变形,或者作为旋转方向卡止机构的旋转卡止部3d、11c会发生损伤。在进行透镜20的安装或卸下时,万一旋转方向卡止机构的旋转卡止部3d、11c产生磨损或凹痕等损伤或产生细微垃圾的情况下,不能够很容易确认,彻实作为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不会因部件厚度的增加而导致大型化或者追加新的部件,能够对因透镜插入时或卸下时产生扭矩造成的旋转进行限制,并且在发生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别损伤的状态,更容易提高摄像头组件的成品率以及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在使用了旋转限制夹具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容易确认透镜支架侧的损伤;在产生细微垃圾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容易从透镜支架除去。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所述透镜以被摄体侧作为光轴方向上方;配置于透镜支架的外周侧,且可使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移动的线圈;配置于透镜支架上方侧的固定件;用于将透镜支架与固定件连结起来,且将透镜支架支承为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弹簧;以及中央侧具有可供透镜插通的开口部,设置于固定件外周侧的磁轭。其中,所述透镜驱动装置构成为,在透镜支架上设置有向比供弹簧安装的安装面更靠上方侧突出的卡止部,磁轭具有从开口部的缘部向下方侧突出的弯曲部,磁轭的弯曲部位于比透镜支架的安装面更靠上方侧。弯曲部与卡止部相对应,且可相互卡扣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能够更容易从磁轭的开口部观察到透镜装卸时是否造成卡止机构损伤。另外,线圈的形状不仅能够适应圆形,还可适应四角形、或八角形等各种形状。进而,能够提供可简易判别透镜装卸时产生的异常扭矩是否造成损伤,可提高成品率或可靠性的透镜驱动装置。另外,也能够适应使用了大口径透镜的情况。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透镜驱动装置,如果具有将透镜支架的卡止部以及磁轭的弯曲部设置为二个以上的结构,除了基于上述结构构产生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应对透镜驱动装置的需求。
另外,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所使用的旋转限制夹具构成为,具有:与磁轭的外周侧形状一致,与磁轭相对应地安装的导向部;大小与磁轭开口部相对应的开口部;以及从开口部的缘部向下方侧突出的旋转卡止部。在磁轭安装有导向部的状态下,旋转卡止部与透镜支架的卡止部侧面相对置。旋转卡止部与透镜支架的卡止部侧面相对置用于限制透镜支架相对于所述旋转限制夹具的旋转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限制夹具,即使产生异常扭矩的情况下,旋转卡止部也只是仅仅与卡止部发生接触,因此,在以通常动作来使用的旋转卡止部不会发生损伤。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旋转限制夹具,如果具有将旋转限制夹具的旋转卡止部设置为二个以上的结构,除了具有基于上述结构构产生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应对透镜驱动装置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图(圆形线圈的情况)。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包括磁轭的弯曲部的纵剖视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4是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图(八角形线圈的情况下)。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包括磁轭的弯曲部的纵剖视图。
图6是基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7是基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图(八角形线圈的情况)。
图8是基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包括磁轭弯曲部的纵截面。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透镜驱动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旋转限制夹具的情况下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旋转限制夹具的情况下的放大图。
图12是现有普通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现有透镜驱动装置的包括磁轭弯曲部在内的纵剖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现有透镜驱动装置的包括磁轭弯曲部在内的横剖视图。
图15是使用了现有的旋转限制夹具的情况下的结构图。
图16是透镜驱动装置和带传感器单元的摄像头单元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使用了圆形线圈的大口径透镜所对应的透镜驱动装置,沿着比上弹簧更靠上方的位置切断的横剖视图。
图18是表示使用了圆形线圈的大口径透镜所对应的透镜驱动装置,沿着比上弹簧更靠下方的位置截断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方式来详述本发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发明,而且,并不限定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所有特征组合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需的。
以下,适当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50的立体爆炸图。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透镜的被摄体侧作为Z轴(光轴)方向上方,并将与Z轴正交的两个方向作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
透镜驱动装置50包括:供用于保持图10所示的透镜20的螺纹部3c形成的透镜支架3;安装于透镜支架3的外周侧,用于使透镜支架3沿光轴方向即上下方向移动的线圈4;配置于透镜支架3外侧(外周侧下部)的下侧固定件1;配置于透镜支架3外侧(外周侧上部)的上侧固定件8;用于将透镜支架3和下侧固定件1连结到与透镜20的被摄体侧(开口部侧)和相反一侧(下侧),且将透镜支架3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摆动的下弹簧2;用于将透镜支架3和上侧固定件8连结到透镜20的被摄体侧(开口部侧)的上侧,且将透镜支架3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摆动的上弹簧7;安装于透镜支架3的周围,由软铁等磁性体构成以作为外侧金属盖的方形的磁轭9;以及多个磁铁6,其安装于磁轭9上,并且外周形状形成为顺应于磁轭9内壁的形状,内周形状形成为顺应于线圈4外周的形状。
磁轭9具有中央部用于供透镜穿过的开口部9d,其设置于上侧固定件8和下侧固定件1的外周侧。在磁轭9上形成有多个弯曲部9a,该多个弯曲部9a设置于透镜驱动装置50的四角附近,且从开口部9d的缘部向下方下垂。在各弯曲部9a分别设置有下端部9c和侧面部9b。更详细地说,各弯曲部9a大体呈长方形状,其朝向光轴后方的自由端为下端部9c,连接自由端的两端部的两侧边为侧面部9b。另一方面,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g位于透镜驱动装置50的四角附近,且从透镜支架3的安装面3h向上侧突出。另外,弯曲部9a位于比透镜支架3的安装面3h更靠上方侧。即,将弯曲部9a的长度设定为达不到透镜支架3的安装面3h那样的尺寸。其中,安装面3h用于固定安装上弹簧7,其基本垂直于光轴方向,位于透镜支架3上的线圈4最上端(光轴方向前方)上方处。
下弹簧2的轮廓部2d与下侧固定件1中的板簧轮廓保持部1d的形状相对应,其安装于下侧固定件1上。上弹簧7的轮廓部7d与安装于磁轭9上的上侧固定件8的板簧轮廓保持部8d形状相对应,其安装于上侧固定件8上。上弹簧7的导向部7a与透镜支架3的前端卡止部3a相卡合,以决定透镜支架3的旋转方向。上弹簧7的内轮廓部7e形成为顺应于透镜支架3上表面的形状。
上弹簧7安装于透镜支架3的上部,以将透镜支架3与上侧固定件8连结起来。下弹簧2安装于透镜支架3的下部,以将透镜支架3与下侧固定件1连结起来。上弹簧7和下弹簧2将透镜支架3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
线圈4在透镜支架3的半径方向外侧,配设于比磁铁6更靠半径方向内侧,其设置于由磁轭9和磁铁6产生的放射状分布的磁场中。随着向该线圈4通电,线圈4发生朝向被摄体方向(上、下方向)的洛伦兹力。线圈4利用洛伦兹力的产生,使透镜支架3移动到该洛伦兹力与上弹簧2和下弹簧7的复原力发生平衡的预定位置。
四个磁铁6以包围透镜支架3的方式配设在线圈4的外周侧与磁轭9的内周侧之间。磁铁6的透镜支架3侧的内周面形成为与线圈4的外周侧面相对应的形状,磁铁6的外周面形成为与磁轭9的内周侧面相对应的形状。使磁铁6在磁轭9内产生磁场。
如图2所示,磁轭9的弯曲部9a的下端部9c和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i(与安装面平行或齐平)作为用于限制上下方向移动量的上下方向卡止机构。卡止面3i设置于比透镜支架3的线圈4的上表面更靠上侧处。在未进行动作时,下端部9c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i以间隔(最大移动量)C相互分离开,以限制透镜的间隔(最大移动量)C,在透镜驱动装置50(线圈4)驱动动作下,卡止面3i移动了间隔C而与下端部9c发生抵接。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轭9的下端部9c和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i作为用于限制透镜支架3的上下方向(光轴方向)最大移动量的卡止机构。
如图2、3所示,透镜驱动装置50的磁轭9的弯曲部9a的内周面和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j分别是,用于限制平面方向移动量的平面方向卡止机构。在透镜驱动装置50(线圈4)未动作时,磁轭9的弯曲部9a被配置为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j以间隔(最大移动量)E分离开。与此相对,随着透镜驱动装置50(线圈4)的驱动,使磁轭9的弯曲部9a移动间隔(最大移动量)E而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j发生抵接,以降低因落下等对平面方向施加作用力时产生的扭转等造成损伤。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轭9的弯曲部9a和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j作为用于限制透镜支架3的平面方向(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最大移动量的卡止机构。
如图3所示,磁轭9的侧面部9b和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k作为用于限制旋转方向移动量的旋转方向卡止机构,限制了透镜在平面方向上的最大移动量。在透镜驱动装置50(线圈4)未动作时,磁轭9的侧面部9b被配置为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k以间隔(最大旋转量)F分离开。与此相对,随着透镜驱动装置50(线圈4)的驱动,使磁轭9的侧面部9b移动间隔(最大旋转量)F时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k发生抵接,以降低因透镜20拧入或透镜驱动装置50落下等向旋转方向施加作用力时的扭转等造成损伤。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轭9的侧面部9b和透镜支架3的卡止面3k作为用于限制透镜支架3的旋转方向(绕着光轴方向)最大移动量的卡止机构。
另外,透镜驱动装置50具有与现有卡止机构的结构不同的卡止机构。
如图1~图3所示,在透镜支架3上形成从安装面3h向上侧方向突出的突起状的卡止部3g。卡止部3g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且位于透镜驱动装置50的四角附近。具体的,卡止部3g包括从安装面3h向上方延伸的、大体呈长方形的圆弧板,该圆弧板的直径方向外侧面形成卡止面3j。卡止部3g还包括从安装面3h向上方延伸的、一端与所述圆弧板的侧边连接并垂直于圆弧板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与弧形板形成大致的U字形状,两个侧板的另一端(侧边朝向磁铁延伸,从而使U型开口朝向直径方向外侧。两个侧板相对的面形成为卡止面3k,相背的两个面形成为外形部3m。两个侧板与弧形板围着的空间下部形成有卡止面3i。这样,磁轭9的下端部9c和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g设置于比线圈4的上表面更靠上侧,以限制透镜的最大移动量。也就是说,弯曲部9a的长度比现有卡止机构更短,由此,各卡止面3i、3j、3k位于比线圈4的上表面更靠上方,而不会处于线圈4或弯曲部9a的阴影下,这样能够更容易从磁轭9的开口部9d中观察到卡止部3g与旋转方向卡止部之间的接触状况。
卡止面3k具有受到100~150gfcm左右的设定扭矩也不受损伤那样的强度。因此,在透镜向螺纹部3c拧入时,透镜支架3不会因受到残留于所连结的下弹簧2、上弹簧7上的应力而产生微小变形,为此,能够安全地进行透镜的拧入或卸下。
假如产生高于所述设定扭矩的异常扭矩(例如200gfcm)而使卡止面3k受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容易从磁轭9的开口部9d观察到内部状况,从而能够容易进行构件更换。
图10、11是表示用于固定透镜支架3的旋转限制夹具11的图。
在摄像头组件的装配工序中,在插入透镜20(参照图10等)时,或者需要修理透镜20而卸下透镜20的情况,不仅要借助内置于透镜驱动装置10内的旋转方向卡止机构,而且在透镜支架3上设置有如现有实施例那样的旋转卡止部,以使上弹簧7和下弹簧2或内部部件不发生破损,有时也由与旋转卡止部相嵌合的旋转限制夹具保持着透镜20。
旋转限制夹具11具有:与磁轭9的开口部9d的大小相对应以供透镜20插入的开口部11a;(用于导向磁轭9)导向部11b,其形成为与作为透镜驱动装置50外形部的磁轭9的外周侧形状一致,安装到磁轭9(透镜驱动装置50)上而固定于磁轭9上;以及从开口部11a的缘部向下方和上方侧突出多个旋转卡止部11d。
将旋转卡止部11d设置为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g形成的位置相对应。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50安装有导向部11b的状态下,相互邻接的各旋转卡止部11d与所述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g的两侧面(外形部3m)相对置。即,如图11所示,将旋转卡止部11d的尺寸设定为大于等于从卡止部3的一侧外形部3m到另一侧外形部3m之间的长度。由此,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g的外形部3m处于由相邻的旋转限制夹具11的两旋转卡止部11d夹着的状态。
如图10和图11所示,考虑避免卡止面3k受到损伤,在使用旋转限制夹具11的情况下,使旋转限制夹具11的旋转卡止部11d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g的外形部3m相抵接。此时,通过将旋转卡止部11d与外形部3m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小于间隔(最大移动量)F(最小限度),即使在产生异常扭矩的情况下,也只是旋转卡止部11d与外形部3m仅仅发生接触,这样在卡止面3k上不会发生损伤。
因此,在进行透镜20组装的情况下,使旋转限制夹具11的导向部11b与磁轭9的外形对齐地将旋转限制夹具11安装到磁轭9的上表面上,由此,能够使透镜支架3相对于磁轭9(透镜驱动装置10)大致固定的状态。并且,在上述状态下将透镜20从旋转限制夹具11的开口部11a进行插入和拧入调整,由此,可防止异常扭矩对旋转限制夹具11或上弹簧7和下弹簧2造成损伤,能够在拧入或调整透镜20或透镜20发生故障时安全地卸下透镜20。此外,图中的图像传感器单元30由IR滤波器32、图像传感器31等构成。
另外,使旋转卡止部11d与外形部3m之间的间隔为最小限度,由此,即使在由金属构成的旋转卡止部11d与作为树脂的外形部3m发生磨损而产生细微垃圾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容易从磁轭9的开口部9d中发现垃圾而马上除去等,因此,能够对垃圾落入内部而影响画面或使透镜20特性变差防范于未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旋转限制夹具11的旋转卡止部11d与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g的数目对应地设置,但并不局限于该种设置方式。只要将旋转卡止部11d设置为二个(相邻的一对旋转卡止部11d为一组)以上也可。
以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将从安装面3h向上侧方向突出的卡止部3g比线圈4上表面更靠上侧地设置在所述的透镜支架3上,因此,即使在产生异常扭矩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抑制对卡止面3k造成损伤,或者抑制在使用了旋转限制夹具11的情况下造成卡止面3k损伤,而且容易判别是否受到损伤。由此,能够应对或废弃产生的次品,这样能够提高成品率和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使透镜支架3的卡止部3g与磁轭9的弯曲部9a在透镜驱动装置50的四角以四个部位进行抵接,但如果能够充分保证其耐久性,则可不受限于此,也能够以二至三个部位进行抵接。另外,在耐久性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够设置四个以上部位进行抵接。
图4~图6是表示本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60的图。透镜驱动装置60为使用了与大口径透镜相对应的八角形的线圈4的方式。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透镜驱动装置60具有作为卡止机构的弯曲部9a和卡止部3g。在透镜驱动装置60中,磁轭9的弯曲部9a的宽度Wy较小,为此,无法将其用作背面磁轭,几乎无法期待会对磁路造成影响。因此,不将磁轭9的弯曲部9a用作背面磁轭,通过将弯曲部9a与线圈4的半径方向外侧之间的间隙沿着磁铁4的厚度方向增大,能够使整个磁路的效率达到同等或更高的程度。此外,显而易见的是,即使在磁轭9不形成相当于弯曲部9a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没有问题地进行动作。
图7~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70的图。透镜驱动装置70是,通过在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60中组合了日本专利第4966750号公报中所示的位于透镜支架下侧的旋转限制部而形成。
具体而言,在透镜支架3的最上部附近设置有卡止部3g,在卡止部3g上部(最上部)设置有弯曲部9b,并且还分别设置有旋转限制部1g和旋转限制部3q,由此,限制了透镜20相对于螺合中心轴发生倾斜位移。由此,减少了上弹簧7和下弹簧2产生的扭转力,提高了对异常扭矩的耐力,可进一步提高成品率和可靠性。另外,这样去除不净的细微垃圾也不容易侵入到感器单元30内部,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范围。能够对所述实施方式施加多种变更或改良,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施加那样的变更或改良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这一点可从权利要求中可得到明确。

Claims (4)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
用于保持透镜的透镜支架,所述透镜以被摄体侧作为光轴方向上方;
配置于所述透镜支架的外周侧,且可使所述透镜支架向光轴方向移动的线圈;
配置于所述透镜支架上方侧的固定件;
用于将所述透镜支架与固定件连结起来,且将所述透镜支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弹簧;以及
中央侧具有可供透镜插通的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固定件外周侧的磁轭;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支架上设置有向比供弹簧安装的安装面更靠上方侧突出的卡止部,所述磁轭具有从所述开口部的缘部向下方侧突出的的弯曲部,所述磁轭的弯曲部位于比所述透镜支架的安装面更靠上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的卡止部和所述磁轭的弯曲部分别各设置有二个以上。
3.一种旋转限制夹具,其用于在将所述透镜装卸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时,其具有:
与所述磁轭的外周侧的形状一致,用于与所述磁轭相对安装的导向部;
大小与所述磁轭的开口部相对应的开口部;以及
从所述开口部的缘部向下方侧突出的旋转卡止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部安装于所述磁轭上的状态下,所述旋转卡止部与所述透镜支架的卡止部的侧面相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限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限制夹具的旋转卡止部设置有二个以上。
CN201510135459.7A 2014-03-31 2015-03-26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4765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3339 2014-03-31
JP2014073339A JP6433672B2 (ja) 2014-03-31 2014-03-31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回転規制治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5126A true CN104765126A (zh) 2015-07-08
CN104765126B CN104765126B (zh) 2017-04-19

Family

ID=536077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450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9914U (zh) 2014-03-31 2015-03-26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旋转限制夹具
CN201510135459.7A Active CN104765126B (zh) 2014-03-31 2015-03-26 透镜驱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450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39914U (zh) 2014-03-31 2015-03-26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旋转限制夹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47148B2 (zh)
JP (1) JP6433672B2 (zh)
CN (2) CN20443991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825A (zh) * 2018-04-09 2019-10-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856704A (zh) * 2020-08-28 2020-10-30 安徽协创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清晰度自动调焦系统及其的调焦方法
CN114527546A (zh) * 2020-11-02 2022-05-2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3672B2 (ja) * 2014-03-31 2018-12-05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回転規制治具
US10429666B1 (en) * 2016-03-16 2019-10-01 Apple Inc. Camera actuator with magnet holder having magnetic field
WO2017175254A1 (ja) 2016-04-05 2017-10-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7838843B (zh) * 2016-09-21 2019-09-03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模块组装的定位装置
JP2018059987A (ja) * 2016-10-03 2018-04-12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1099351B2 (en) * 2016-10-24 2021-08-24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901171B2 (en) * 2016-11-14 2021-01-26 Tdk Taiwan Corp. Lens driving mechanism
TWM545271U (zh) * 2017-02-09 2017-07-11 Largan Digital Co Ltd 雙鏡頭驅動裝置與電子裝置
CN209446872U (zh) * 2018-05-30 2019-09-2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TWI728769B (zh) * 2020-03-31 2021-05-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7935A (ja) * 2007-08-20 2009-03-05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263472A (zh) * 2010-05-31 2011-11-3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音圈电机
CN202230236U (zh) * 2010-11-09 2012-05-23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模块的磁铁座结构
CN204439914U (zh) * 2014-03-31 2015-07-01 惠州市大亚湾永昶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旋转限制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7629B2 (ja) * 2002-01-21 2006-11-2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JP4617759B2 (ja) * 2004-07-30 2011-01-2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813844B2 (ja) * 2004-08-09 2011-11-0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US7285879B2 (en) * 2004-08-09 2007-10-23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utofocus actuator
JP2008197313A (ja) * 2007-02-13 2008-08-28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128665B2 (ja) * 2007-08-23 2013-01-23 カール・ツァイス・エスエムティー・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寄生負荷最小化光学素子モジュール
JP5218740B2 (ja) * 2008-02-28 2013-06-26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06103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0197826A (ja) * 2009-02-26 2010-09-09 Micro Uintekku Kk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079049B2 (ja) * 2009-11-17 2012-11-21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694017B2 (ja) * 2011-03-16 2015-04-0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054390A (ja) * 2012-12-17 2013-03-21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7935A (ja) * 2007-08-20 2009-03-05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263472A (zh) * 2010-05-31 2011-11-3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音圈电机
CN202230236U (zh) * 2010-11-09 2012-05-23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模块的磁铁座结构
CN204439914U (zh) * 2014-03-31 2015-07-01 惠州市大亚湾永昶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旋转限制夹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825A (zh) * 2018-04-09 2019-10-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361825B (zh) * 2018-04-09 2024-03-29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856704A (zh) * 2020-08-28 2020-10-30 安徽协创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清晰度自动调焦系统及其的调焦方法
CN114527546A (zh) * 2020-11-02 2022-05-24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77081A1 (en) 2015-10-01
JP2015194656A (ja) 2015-11-05
JP6433672B2 (ja) 2018-12-05
CN204439914U (zh) 2015-07-01
US9547148B2 (en) 2017-01-17
CN104765126B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39914U (zh)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旋转限制夹具
CN103348275B (zh)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JP5825534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9641732B2 (en) Camera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in which camera module is mounte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mera module
JP618533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760208B2 (ja) 光ファイバ保持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融着接続機
EP1600959B1 (en) Disk drive
JP6174157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101253464B1 (ko) 카메라 렌즈모듈용 스페이서 제조방법
WO2016117250A1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像面側群レンズ、像面側群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素子
US20190369464A1 (en) Optical component driving mechanism
US8259403B2 (en) Objective and assemb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KR100620790B1 (ko) 카메라 자동 초점 조절장치
US20060179447A1 (en) Guide mechanism and optical drive utilizing the same
US20170155311A1 (en) Voice coil motor
US20160146280A1 (en) Leaf spring frame member
KR101028241B1 (ko) 스텝 모터
JP2015143802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0989895B2 (en) Lens driving mechanism
JP2017219675A (ja) レンズ駆動用板バネ、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304239A (ja) レンズ枠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829675B2 (en) Lens barrel
US9082445B2 (en) Disc chucking structure and optical disc driv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836031B1 (ko) 휴대폰 카메라 브이 씨 에이의 권선일체형 경통 및 코일권취방법
CN210323616U (zh) 镜框自动对齐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4

Address after: 516083 Xiangshuihe Industrial Park, Dayaw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Sazhid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83 Xiangshui River Industrial Park, Longshan Jiu Road, Daya Ba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DAYA BAY EVER BRIGHT ELECTRONICS & INDUST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JSS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DAYA BAY JSS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