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5185A -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5185A
CN104755185A CN201380056995.7A CN201380056995A CN104755185A CN 104755185 A CN104755185 A CN 104755185A CN 201380056995 A CN201380056995 A CN 201380056995A CN 104755185 A CN104755185 A CN 104755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t
rotating member
housing
separator
shaf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69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5185B (zh
Inventor
林智城
大山秀隆
香川正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55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5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5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5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3/00Auxiliary methods or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groups or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covered by a single preceding group
    • B02C23/08Separating or sorting of material, associated with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5/00Combinations of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4/00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ubjecting their mixture to gas currents
    • B07B4/02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ubjecting their mixture to gas currents while the mixtures f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5/00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by a single other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4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 B29B17/0412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to large particles, e.g. beads, granules, flakes, sl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9/00Combinations of apparatus for screening or sifting or for 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using gas currents; General arrangement of plant, e.g. flow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03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26Scrap or recyc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48Wearing apparel
    • B29L2031/4871Underwear
    • B29L2031/4878Diapers, napk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per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具有吸收性物品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混入物的材料分离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具有:壳体;用于将所述材料随着空气流投入到所述壳体内的投入口;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并搅拌所述材料而进行开纤的旋转构件;以及用于将由所述旋转构件开纤了的所述材料中的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随着空气流从所述壳体内排出的排出口。所述旋转构件绕中心轴旋转,并且在所述轴向的多个位置具有突起部,所述中心轴设定成轴向沿着从所述投入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规定方向,所述突起部向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的外方突出。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投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规定位置设有限制构件,其限制所述材料从所述投入口向所述排出口的移动。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分离纸浆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使用纸浆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高吸收性聚合物(以下,称为SAP)等。
而且,最近,从资源再循环的观点来看,不将吸收性物品的不合格品、吸收体的不合格品等废料原封不动进行废弃处理,而是从该废料回收纸浆纤维、SAP等能够再利用的材料。
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混杂有纸浆纤维和SAP等的废料分离、回收纸浆纤维和SAP的装置。
详细地说,该装置具有壳体,在壳体内容纳有开纤用的3根旋转构件。另外,在壳体的顶棚部设有投入口和排出口,作为底部设有格子构件。而且,废料从投入口随着空气流被投入到壳体内,该废料由3根上述旋转构件开纤。而且,开纤了的废料中的纸浆纤维随着空气流从排出口排出而被回收,另一方面,比重比纸浆纤维的比重大的SAP等通过作为底部的格子构件的开口而下落并被回收。
在此,在该装置中,3根各旋转构件的旋转轴朝着与从投入口朝向排出口的规定方向(以下,也称为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也称为左右方向)。另外,在旋转构件的外周面具有矩形板列,该矩形板列由多个矩形板在沿着旋转轴的方向上以规定间距呈一列梳状地排列而成,而且,该梳状的矩形板列在旋转构件的周向上以规定间距设有多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36077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该装置中,排出口位于紧挨着投入口的位置,因此,有可能在废料的开纤不充分的状态下就从排出口排出纸浆纤维。即,存在如下的可能:由于开纤不充分,SAP等混入物以相当多的量埋没于纸浆纤维中等,在含有该混入物的状态下从该装置排出了该纸浆纤维,从而被回收的纸浆纤维的纯度变低。
另外,从使废料开纤到充分的水平这样的观点来看,也可考虑设置成图1的参考例这样的装置结构。图1A是该装置的概略纵向剖视图,图1B是图1A中的B-B向视图。
在此,在该参考例的装置中,将旋转构件130的旋转轴C130设定为沿着前后方向,也就是说沿着从投入口122朝向排出口124的方向,并在其下方配置上述的格子构件140。
而且,根据该参考例的装置,如图1A这样,因为多个矩形板133沿着前后方向呈一列梳状地排列,所以从投入口122投入了的废料在被沿着前后方向向排出口124传送的期间,会被多级排列的上述矩形板133、133…多次击打。因此可以认为,图1A的参考例的装置,虽然与专利文献1的装置相比旋转构件130的根数为1根这样少,但能够发挥比较高的开纤性能。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分离装置的开纤性能,从而以高纯度从材料回收液体吸收性纤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主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
其是一种从具有吸收性物品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混入物的材料分离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分离装置具有:
壳体;
投入口,其用于将所述材料随着空气流投入到上述壳体内;
旋转构件,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并搅拌所述材料而进行开纤;以及
排出口,其用于将由所述旋转构件开纤了的所述材料中的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随着空气流从所述壳体内排出;
所述旋转构件绕中心轴旋转,并且在轴向的多个位置具有突起部,所述中心轴设定成所述轴向沿着从所述投入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规定方向,所述突起部向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的外方突出,
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投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规定位置设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限制所述材料从所述投入口向所述排出口的移动。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由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明确得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分离装置的开纤性能,从而能够以高纯度从材料回收液体吸收性纤维。
附图说明
图1A是参考例的分离装置的概略纵向剖视图,图1B是图1A中的B-B向视图。
图2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B-B向视图。
图2C是图2A中的C-C向视图。
图3A是放大表示分离装置10的主要是上半部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3B是图3A中的B-B向视图。
图3C是图3A中的C-C向视图。
图4是从前后方向观察到的轴构件33的一个突起部组G33t的图。
图5是表示在使轴构件33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之间相互的旋转方向互为逆向的情况下的环形带B33的卷挂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6A是分别配置在壳体20内的空间SP20的前方位置和中间位置的圆弧形状截面的隔板26的概略展开图,图6B是具有长度方向与公转方向平行的长孔作为通孔h26的圆弧形状截面的隔板26的概略展开图。
图7A是表示从壳体20的间隙G侵入的侵入外部空气将下落物分离成SAP和夹杂物与纸浆纤维这两者的形态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7B是表示利用侵入外部空气形成于壳体20内的纤维球被排出到壳体20外并被分离构件70的第一筛分构件72捕获的形态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8A是表示吸气口29的变型例的概略纵向剖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B-B向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a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旋转构件30a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能够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是从具有吸收性物品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混入物的材料分离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分离装置具有:
壳体;
投入口,其用于将所述材料随着空气流投入到所述壳体内;
旋转构件,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并搅拌所述材料而进行开纤;以及
排出口,其用于将由所述旋转构件开纤了的所述材料中的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随着空气流从所述壳体内排出;
所述旋转构件绕中心轴旋转,并且在轴向的多个位置具有突起部,所述中心轴设定成所述轴向沿着从所述投入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规定方向,所述突起部向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的外方突出,
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投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规定位置设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限制所述材料从所述投入口向所述排出口的移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能够利用限制构件实现材料在壳体内的滞留时间的延长,从而能够较长时间地确保该滞留时间。由此,能够使材料的开纤进行到充分的水平。即,能够提高分离装置的开纤性能。而且,结果,能够实现液体吸收性纤维从材料分离的分离性能的提高,从而能够以高纯度回收液体吸收性纤维。
另外,旋转构件的中心轴的轴向设定成沿着从投入口朝向排出口的上述规定方向,并且在该轴向的多个位置分别具有突起部。由此,在从投入口投入了的材料到达排出口为止的期间,材料会被多个突起部多次击打,这也较大程度地有助于上述开纤的进行。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的是,
在所述壳体的顶棚部设有所述投入口和所述排出口,
所述旋转构件在所述旋转构件与所述顶棚部之间具有间隔地配置,
所述限制构件从所述顶棚部垂下,以便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分隔所述间隔的空间。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能够使材料切实地滞留于壳体的顶棚部与旋转构件之间的空间,结果,通过在该空间中的滞留时间的延长,能够使材料的开纤进行到充分的水平。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的是,
所述限制构件是限制板,
所述突起部离散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轴向的多个位置上,以避开所述限制板的所述规定位置,
所述限制板的下端缘部的形状为与所述突起部画出的旋转轨迹相对应的圆弧形的凹形状,
所述限制板的所述下端缘部与所述突起部的旋转轨迹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限制板的下端缘部与旋转构件的突起部的旋转轨迹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由此,限制板能够更为切实地滞留材料。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的是,
所述旋转构件具有:公转轴,其设定成轴向沿着所述规定方向;以及轴构件,其在绕所述公转轴公转的同时,绕自转轴自转,该自转轴设定成轴向沿着所述规定方向,
所述轴构件具有所述突起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旋转构件具有设置了突起部的轴构件,而且该轴构件在公转的同时自转,从而用突起部击打材料而对材料进行搅拌、开纤。由此,实现材料的开纤性能的大幅度的提高,结果,能够提高液体吸收性纤维从材料分离的分离性能。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的是,
所述旋转构件具有排列在公转方向上的多个所述轴构件,
所述轴构件分别在所述轴构件的轴向的多个位置具有突起部组,该突起部组由多个所述突起部在自转方向上呈放射状地排列而成。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具有在自转的同时公转的多个上述轴构件,并且各轴构件在轴向的多个位置具有上述突起部组。由此,能够增加对材料击打的击打频率,结果,可实现开纤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另外,由于各轴构件分别具有多个突起部组,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上述的击打频率。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的是,
对于在所述轴构件的轴向上相邻的所述突起部组彼此之间,相互的所述突起部的配置位置在所述自转方向上偏移。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能够在属于规定的突起部组的突起部刚击打了材料之后,由属于位于其轴向的相邻位置的突起部组的突起部再次击打该材料。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材料的击打频率。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的是,
对于所述轴构件的公转方向和所述轴构件的自转方向,相互之间旋转方向相同。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突起部以轴构件的公转的速度值与轴构件的自转的速度值相加而得到的高速的速度值击打材料。由此,能够提高对材料施加的击打力,结果,可实现开纤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的是,
所述突起部为棒状构件,
所述棒状构件的长度方向朝向与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外方。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由于突起部是棒状构件,所以能够更大范围地确保击打材料的表面积,并且能够在相邻的棒状构件彼此之间切实地确保引入作为击打对象的上述材料的空间。而且,结果,可实现开纤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第一实施方式===
图2A至图2C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的说明图。图2A是概略纵向剖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B-B向视图,图2C是图2A中的C-C向视图。此外,为了防止图的复杂化,在包括图2A至图2C在内的以下所使用的全部附图中,有时会部分地省略本应施加于剖面部分的剖面线。
向该分离装置10投入吸收性物品的废料作为分离对象的材料。废料以例如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为主要材料。即,纸浆纤维和混杂于纸浆纤维中的粒状的SAP是该废料的主要材料。
作为该废料的吸收体是例如通过从在一次性尿布的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尿布的不合格品卸下橡皮筋、树脂膜制的防漏片、无纺布制的顶片、底片等而得到的。但是,在此情况下,从尿布卸下上述各种片等时,例如热熔粘接剂的涂敷部分、橡皮筋等会以小片的形态作为夹杂物混入到吸收体中。因此,该分离装置10将废料分离成纸浆纤维、SAP和夹杂物大致这三者。顺便提及,纸浆纤维是权利要求的“液体吸收性纤维”的一例。另外,夹杂物和SAP这两者是该权利要求的“混入物”的一例,以下也将这些材料称为“混入物”。
分离装置10具有:壳体20;投入口22,其开口形成在壳体20的顶棚部20c,并用于将废料随着空气流投入到壳体20内;旋转构件30,其容纳于壳体20内,并搅拌废料而进行开纤;排出口24,其开口形成在壳体20的顶棚部20c,用于将由旋转构件30开纤了的废料中的主要是纸浆纤维随着空气流从壳体20内排出;下落物排出机构60,其在壳体20的下方位置与壳体20内的空间SP20相对地配置,并将在壳体20内下落的下落物向壳体20的外方排出;以及分离构件70,其将由下落物排出机构60排出到壳体20的外方的下落物分离成SAP、夹杂部和纸浆纤维。
在此如图2A所示,在投入口22和排出口24分别连接有投入用管道22d和排出用管道24d,并且,在投入用管道22d和排出用管道24d分别连结有适宜的未图示的鼓风机。而且,排出用管道24d的鼓风机的每单位时间的送风量(m3/min)设定成比投入用管道22d的鼓风机的送风量多,由此,基本上从投入口22向排出口24流动的空气流会形成于壳体20内的空间SP20的大致上半部分。而且,从例如投入用管道22d的开口了的管端部(未图示)投入废料,该废料随着上述的空气流从投入口22向壳体20内传送,然后在该壳体20内由旋转构件30搅拌、开纤了之后,主要是纸浆纤维随着空气流从排出口24被排出。另外,在该搅拌、开纤时,主要是比重比纸浆纤维的比重大的SAP、夹杂物作为下落物在自重等的作用下从壳体20内下落,承接于下落物排出机构60,然后该下落物由该机构60向壳体20外排出。此外,在该下落物中,除SAP、夹杂物以外,虽然少量但也含有纸浆纤维。然后,被排出的下落物由分离构件70分离成纸浆纤维、SAP和夹杂物。
另外,如图2A所示,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0内的投入口22与排出口24之间的规定位置设有限制构件28,利用该限制构件28来限制废料从投入口22向排出口24的移动。而且,由此实现废料在壳体20内的滞留时间的延长,从而能够较长时间地确保该滞留时间,结果,使废料的开纤充分地进行,从而实现纸浆纤维从废料分离的分离性能的提高。而且,能够以高纯度回收纸浆纤维。
以下,对各结构20、22、24、30、28、60、70等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顺便提及,上下方向朝向铅垂方向,另外,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均朝向水平方向。
图3A是放大表示分离装置10的主要是上半部的概略纵向剖视图,图3B是图3A中的B-B向视图,图3C是图3A中的C-C向视图。
<<<壳体20、投入口22、排出口>>>
如图3A至图3C所示,壳体20是仅没有底面部的无底箱体,其外观形状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即,壳体20具有:顶棚部20c,其大致水平地设置;以及四个侧壁部20sf、20sb、20sl、20sr,这四个侧壁部分别从顶棚部20c的前后左右的四条边垂下,从而从四个侧方包围顶棚部20c的下方的空间SP20。此外,以下将从顶棚部20c的前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f称为“前侧壁部20sf”,将从顶棚部20c的后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b称为“后侧壁部20sb”,将从顶棚部20c的左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l称为“左侧壁部20sl”,将从顶棚部20c的右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r称为“右侧壁部20sr”。
而且,该壳体20在使其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并且使短边方向(宽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姿态下,被固定在工厂的地面部GND上的适宜的框架状支承构件12支承。
如图3A所示,在顶棚部20c的后端部分呈大致矩形地开口形成有一个投入口22,另一方面,在顶棚部20c的前端部分呈大致矩形地开口形成有一个排出口24。而且,由此,从投入口22朝向排出口24的方向设定为与前后方向平行。
另外,如图3A和图3C所示,在壳体20内设有隔板26(相当于分隔构件),利用该隔板26,壳体20内的空间SP20被划分成上空间SP20u和与上空间SP20u的下方邻接的下空间SP20d。而且,在上空间SP20u容纳有旋转构件30。另外,在隔板26中形成有连通上空间SP20u和下空间SP20d的多个通孔h26、h26…,并且,这些通孔h26的开口尺寸设定为如下的开口尺寸:容许废料中的混入物(也就是说SAP和夹杂物)通过,并且限制纸浆纤维通过。由此,在废料由旋转构件30开纤的过程中,达到了能够从纸浆纤维脱离的状态的SAP、夹杂物等混入物会迅速通过通孔h26而作为下落物向下空间SP20d下落,而与此相对地,纸浆纤维会有效地滞留于上空间SP20u,之后该纸浆纤维仅从顶棚部20c的排出口24被排出。
<<<旋转构件30>>>
如图3A和图3C所示,旋转构件30具有:公转轴C31,其设定成轴向沿着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以及多根轴构件33、33…,其在绕公转轴C31公转的同时绕自转轴C33自转,该自转轴C33设定成轴向沿着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
公转轴C31由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31实现,该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31配置成轴向沿着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向。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31具有:外管31p,其配置成筒轴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以及内轴31s,其大致同心地通过外管31p的内方。内轴31s不能相对移动地两端支承在已述的框架状支承构件12上,另一方面,外管31p经由轴承Brg31能够绕内轴31s的轴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内轴31s上。另外,在外管31p的前后方向的前端部,经由适宜的连结结构不能相对移动且大致同心地固定有圆形的法兰板35f,该法兰板35f设置成以靠近的方式从前方与壳体20的前侧壁部20sf抵接。同样地,在该外管31p的后端部也经由适宜的连结结构不能相对移动且大致同心地固定有圆形的法兰板35b,该法兰板35b设置成以靠近的方式从后方与壳体20的后侧壁部20sb抵接。而且,各轴构件33、33…在使轴向平行地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下,经由轴承Brg33能够旋转地两端支承在这一对法兰板35f、35b上。
另一方面,在位于外管31p的前端部的上述法兰板35f,固定有带轮P31f,而且旋转动作会从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37的带轮P37经由环形带B31(图2C)输入到该带轮P31f。另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各轴构件33的后端部从位于该外管31p的后端部的上述法兰板35b向后方突出,在各后端部分别固定有带轮P33,并且与这些带轮P33相对应地,在内轴31s也固定有带轮P31b。而且,对应的带轮P33、P31b彼此之间卷挂有环形带B33。
由此,当电动马达37工作时,外管31p和一对法兰板35f、35b成为一体地旋转,而与此相伴,被该一对法兰板35f、35b支承的各轴构件33、33…也受到来自这一对法兰板35f、35b的旋转力,从而绕外管31p公转,即绕公转轴C31公转。而且,此时,由于环形带B33被卷挂于带轮P33和带轮P31b这两者,因此随着各轴构件33公转,各轴构件33会与公转位置的变化相对应地自转,由此,使用一个电动马达37作为驱动源,进行各轴构件33的自转动作和公转动作。
另外,在该例中,如图3C所示,作为多根的一例,4根轴构件33、33…在公转方向上以每隔90°的等间距排列设置。另外,各轴构件33分别具有突起部组G33t,该突出部组是如图4所示的多个突起部33t、33t…在自转方向上以每隔60°的等间距呈放射状排列而成。而且,如图3A所示,该突起部组G33t以规定间距设置于轴构件33的轴向的多个位置。由此,能够增加突起部33t对废料的击打频率,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开纤性能。
另外,在该例中,各突起部33t由互为相同长度的棒状构件33t构成,该棒状构件33t竖立设置在轴构件33的外周面,更详细地说,作为棒状构件33t,使用了圆形形状截面的钢制圆棒,并且,其长度方向朝向轴构件33的轴向的正交方向的外方。而且,用棒状构件33t的外周面击打废料。由此,能够较大地确保击打该废料的表面积。另外,由于是棒状构件33t,所以在相邻的棒状构件33t、33t彼此之间,能够较大地确保引入废料的空间。但是,该棒状构件33t并不限定于上述的钢制圆棒,例如可以是矩形形状截面的钢制方棒,也可以是非铁金属制的圆棒。并且,也可以不用棒状构件33t构成突起部33t,例如可以根据情况由板状构件构成。但是,由于棒状构件33t能够如上所述较大地确保引入废料的空间,所以比板状构件优选。
另外,在该例中,是使棒状构件33t的长度方向与轴构件33的轴向正交,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即使不正交,只要交叉即可,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击打性能。
并且,优选的是,从图4与图3C之间的对比或者图3A得知,对于在轴构件33的轴向上相邻的突起部组G33t、G33t彼此之间,使相互的突起部33t的配置位置在自转方向上偏移为佳。在该例中,相对于作为规定基准的突起部组G33t,位于其相邻位置的突起部组G33t的突起部33t的配置位置在自转方向上偏移了15°,并且,位于其相邻位置的突起部组G33t进一步在同一方向上以相同偏移量15°偏移,对沿轴向排列的所有突起部组G33t、G33t…重复进行该偏移操作。
而且,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在属于规定的突起部组G33t的突起部33t刚击打了废料之后,由属于位于其轴向的相邻位置的突起部组G33t的突起部33t再次击打该废料,结果,能够增加废料的击打频率。
即,参照图4,如上所述,由于各突起部组G33t分别在自转方向上每隔60°具有突起部33t,所以通过上述的15°的偏移操作,如图3A所示,突起部33t的配置位置相同的突起部组G33t会每隔三个突起部组(也就是说,以一比四的比例)出现。
但是,偏移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15°,可以设为任意的角度,并且也可以不像上述那样规则地在同一方向上以相同偏移量偏移,例如,可以将偏移方向和偏移量中的任意一者或者这二者随机设置。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3A所示,对于在公转方向上相邻的轴构件33、33彼此之间,使相互的突起部组G33t的配置位置在轴向上偏移为佳。在该例中,互为相邻的轴构件33、33彼此都在轴向上以相同间距PG33t设有突起部组G33t、G33t…,因此,相邻的轴构件33、33彼此相互交错配置,以使自身的突起部组G33t位于属于对方的轴构件33的突起部组G33t与其轴向相邻的突起部组G33t之间的中间位置。
而且,若如此构成,则能够在规定的轴构件33的突起部组G33t的突起部33t刚击打废料之后,由位于其公转方向的相邻位置的轴构件33的突起部组G33t的突起部33t再次击打该废料,这也有效地有助于上述废料的击打频率的增加。
顺便提及,由于在图3A中图示相邻的轴构件33、33彼此较为困难,方便起见,表示成在位于上方的轴构件33和位于下方的轴构件33之间突起部组G33t的位置交错,但实际上,图3A中示出的上下2根轴构件33、33彼此处于在公转方向上互为相邻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说,处于在公转方向上以90°的间隔相邻的位置关系。
并且,优选的是,如图3C所示,在轴构件33的公转方向与轴构件33的自转方向之间,相互的旋转方向相同为佳。例如,在公转方向为右旋的情况下,与此相对应地自转方向也设为右旋,相反,在公转方向为左旋的情况下自转方向也设为左旋为佳。而且,若这样设置,突起部33t会以轴构件33的公转的速度值和轴构件33的自转的速度值相加而得到的高速的速度值击打废料。由此,能够提高向废料施加的击打力,这也有利于开纤性能的提高。
此外,如上所述使互相的旋转方向一致为相同的朝向这一点是通过图3B的环形带B33向带轮P33、P31b卷挂的卷挂方法的处理而实现的。即,只要如该图3B所示将环形带B33卷挂成轴构件33的带轮P33和内轴31s的带轮P31b中的任意一个带轮与环形带B33的内周面抵接、另一个带轮与该环形带B33的外周面抵接,就实现上述的旋转方向的统一。顺便提及,假设在欲使轴构件33的公转方向与轴构件33的自转方向之间相互的旋转方向互为逆向的情况下,只要如图5所示将环形带B33卷挂成轴构件33的带轮P33和内轴31s的带轮P31b这两者与环形带B33的内周面抵接即可。
另外,如图3A和图3C所示,上述说明了如下主旨,即具有通孔h26、h26…的隔板26是接近旋转构件30的下方地设置在壳体20内的,而该隔板26如图3C所示弯曲成向下凸出的圆弧形状。而且,由此,设置成沿着旋转构件30的旋转轨迹Tr30,即设置成沿着突起部33t顶端部利用轴构件33的公转和自转而画出的旋转轨迹Tr30的方式设置,其结果,在圆弧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将与该旋转轨迹Tr30之间的距离保持为大致恒定。
另外,形成于隔板26的通孔h26的开口形状、开口面积、配置图案等各种规格根据前后方向的位置而确定。因此,在该例中,作为多个种类的一例,准备了两种通孔h26的规格互不相同的隔板26。
例如,如图3A所示,随着自投入口22朝向下方的空气流,未开纤的块状或者粒状的废料到达设于与投入口22相对的后方位置的隔板26。因此,以牢靠地承接该废料为目的,在该后方位置设有隔板26,该隔板26将通孔h26的开口率(通孔h26的面积占隔板26的板面(也包括通孔h26的面积)的比例)设为较小,且将各通孔h26的开口面积也设为较小。具体地说,考虑到SAP的粒径为150μm~850μm等,使用如下的隔板26:以40%~50%的开孔率且以锯齿配置形成有直径为5mm±1mm的正圆形状的多个圆孔。顺便提及,上述直径的下限值是从防堵塞的观点而确定的。
与此相对地,在与排出口24相对的前方位置处,由旋转构件30充分进行废料的开纤,因此SAP和夹杂物易于从废料的纸浆纤维分离,另外,纸浆纤维也充分地解开成线状而非块状、粒状,该纸浆纤维易于在空气流的作用下上浮。
因此,对于设置于该前方位置的隔板26的通孔h26,因为即便使开孔率和开口面积稍微大,也能够抑制纸浆纤维的通过,因此为了促进弹到旋转构件30的棒状构件33t而飞向隔板26一侧的SAP和夹杂物的通过,将通孔26的开孔率设定为比上述的后方位置的隔板26的开孔率大,并且将通孔h26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比该后方位置的隔板26的圆孔的开口面积大。
另外,为了使解开成线状的纸浆纤维易于钩挂于通孔h26,如图6A的概略展开图所示将该通孔h26的形状设定为具有长度方向和短边方向(宽度方向)的长孔,且使通孔h26的长度方向朝向与旋转构件30的公转方向(准确地说,将公转方向投影在隔板26的板面上而成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具体地说,在该隔板26,形成有在长度30mm~155mm×宽度5mm~35mm的范围内长度比宽度大这样的尺寸的长孔,该长孔以50%~65%的开孔率中比上述后方位置的隔板26的开口率大这样的开孔率,且使长度方向与公转方向正交并且交错配置地形成。
顺便提及,如图6B的概略展开图所示,在作为通孔h26的长孔的长度方向不与公转方向(准确地说,将公转方向投影在隔板26的板面上而成的方向)交叉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长孔的长度方向与公转方向平行的情况下,纸浆纤维易于通过长孔的理由认为是如下这样。首先,由于被充分开纤了的纸浆纤维被解开成线状,所以与块状、粒状的情况相比,难以通过作为通孔26的长孔。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若长孔的长度方向形成为与公转方向平行,则在旋转构件30的公转的作用下倾向于在公转方向上流动的纸浆纤维与长孔相面对的时间会变得更长,结果,易于从长孔漏过。即,若使长孔的长度方向与公转方向平行,则与公转方向平行的方向的长孔的尺寸变大,纸浆纤维易于从长孔漏过。
但是,通孔h26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6A这样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长孔。即,根据情况可以将通孔h26的形状设为上述的图6B这样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公转方向)平行的长孔,或者也可以设为开口形状为正方形的孔,或者也可以设为开口形状为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形状的孔或者圆孔的孔。
另外,在该例中,该隔板26形成为将壳体20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三等分了的尺寸。而且,在后方位置配置前者的圆孔的隔板26,在前方位置和后方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前方位置这两者分别配置有后者的长孔的隔板26。但是,隔板26的配置图案并不限定于此。
<<<限制构件28>>>
如图3A所示,限制废料在壳体20内的移动的限制构件28,在壳体20内的上空间SP20u的前后方向的规定位置从壳体20的顶棚部20c垂下。在该例中,该限制构件28相互之间空开间隔地配置在前后方向的三个位置上,由此,上空间SP20u中的比旋转构件30靠上方的空间分隔成四个区域。详细地说,各限制构件28均为板状的限制板28,配置成厚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在左右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分隔上空间SP20u。另外,如图3C所示,各限制板28的下端缘部的形状为凹形状,该凹形状是与旋转构件30的轴构件33的突起部33t画出的旋转轨迹Tr30相对应的圆弧形,而且,限制板28的下端缘部28d与突起部33t的顶端部的旋转轨迹Tr30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由此,可实现废料在壳体20内的滞留时间的切实的延长,从而能够较长时间地确保该滞留时间。而且,由此,能够使废料的开纤进行到充分的水平,结果,可实现纸浆纤维从废料的分离性能的提高。
顺便提及,如在图3A中已述,在该例中,对于在旋转构件30的4根轴构件33、33…中的沿公转方向互为相邻的轴构件33、33彼此,使相互的突起部组G33t的配置位置在轴向上偏移。因此,在该例中,对于这4根轴构件33、33…中的2根轴构件33、33,特定的突起部组G33t形成为与避免与板28产生干扰的位置关系。例如,在该图3A中,存在在上侧所图示的轴构件33的规定的突起部组G33t与限制板28产生干扰的可能。因此,在该例中,从该轴构件33卸下与限制板28产生干扰的突起部组G33t。但是,该干扰的避免策略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如,也可以不卸下,只要通过突起部组G33t的轴向的配置间距的扩大、限制板28的薄厚化等的处理,能够将限制板28顺利地收纳于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突起部组G33t、G33t彼此之间的间隙即可。
另外,在上述中,将限制板28的设置数量设为3张,但并不限定于上述的3张,可以是1张或者2张,或者也可以是4张以上。
并且,在上述中,作为各限制构件28,分别例示了一张板的限制板28,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各限制构件28也可以分别由多个构件构成。例如,限制构件28具有长度方向朝向下方且从顶棚部20c垂下的多个棒状构件(未图示),而且,各棒状构件也可以使用以如下的方式构成的构件作为限制构件28:在与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棒状构件之间空开间隔并且呈梳状排列。
<<<下落物排出机构60、分离构件70>>>
如图2A至图2C所示,下落物排出机构60以支承在上述的框架状支承构件12上的带式输送机为主体。即,下落物排出机构60具有:环形带62,其使上表面为输送面;以及多个辊64、64,其供环形带62卷挂而规定环形带62的绕转轨道。而且,这些辊64、64中的至少一者是由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驱动旋转的驱动辊,利用该驱动辊,环形带62进行绕转动作。
此处,作为环形带62的输送面的上表面设定为大致水平面,另外,该上表面位于与壳体20的下端开口相对并且从下方覆盖该下端开口的整个面这样的位置。由此,环形带62在其上表面处,能够切实地承接在壳体20的下空间SP20d下落的物体作为下落物。另外,环形带62的上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前后方向的前方。而且,在比壳体20靠前方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比前侧壁部20sf靠前方的位置,设定有环形带62的移动方向折回的折回位置P62。由此,在环形带62的上表面承接了的下落物在前方的折回位置P62处从环形带62下落。而且,从环形带62下落了的物体由配置于该折回位置P62的下方的分离构件70分离成纸浆纤维、SAP和夹杂物这三者。
如图2A至图2C所示,分离构件70具有:第一筛分构件72;第二筛分构件74,其配置于第一筛分构件72的下方;以及无盖容器76,其配置于第二筛分构件74的下方。而且,第一筛分构件72具有多个通孔h72、h72…,该通孔h72的开口尺寸设定为如下的开口尺寸:容许SAP和夹杂物通过,并且限制纸浆纤维通过这样。例如,第一筛分构件72由金属丝网构成,该金属丝网具有纵向尺寸20mm~30mm×横向尺寸20mm~30mm的矩形开口来作为上述通孔h72。由此,利用该第一筛分构件72,纸浆纤维被选择性地捕获。顺便提及,开口若小于20mm,则夹杂物易于在金属丝网中被捕获而进入纸浆纤维侧,另一方面,若大于30mm,则纸浆纤维难以在金属丝网中被捕获,从而分离变得困难。
另外,第二筛分构件74也具有多个通孔h74,但该通孔h74的开口尺寸设定为如下的开口尺寸:能够容许SAP通过,并且限制夹杂物通过。例如,第二筛分构件74也由金属丝网构成,该金属丝网具有纵向尺寸1.5mm~2mm×横向尺寸1.5mm~2mm的矩形开口作为上述通孔h74。由此,利用该第二筛分构件74,夹杂物被选择性地捕获。顺便提及,开口若小于1.5mm,则SAP在通孔h74的通过变差而在金属丝网上被捕获,从而易于积存,另一方面,若大于2mm,则夹杂物难以在金属丝网上被捕获而进入SAP侧,从而分离变困难。
此外,优选的是,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前侧壁部20sf的下端缘部与环形带62的上表面之间设有间隙G,另一方面,在后侧壁部20sb、左侧壁部20sl和右侧壁部20sr的各下端缘部与环形带62的上表面之间不设置间隙而使其相互抵接,也就是说使这些下端缘部在该环形带62的上表面滑动为佳。这样的话,基于上述投入口22与排出口24之间的送风量的差等,壳体20内的空间SP20(SP20d)维持在气压比外部的气压低的负压状态,因此外部空气会从上述间隙G侵入到下空间SP20d内,该侵入外部空气也有利于从下落物进行SAP和夹杂物与纸浆纤维之间的分离。
图7A和图7B是表示其分离的形态的说明图,这两个图均以概略纵向剖视表示。如图7A所示,首先,利用环形带62的移动,向作为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前方传送SAP和夹杂物,此时,比重比SAP和夹杂物的比重小的纸浆纤维向前方的移动被向后方流动的侵入外部空气限制,由此,纸浆纤维大致在环形带62的上表面滚动而形成纤维球。而且,由此,仅纤维球停留于壳体20内,同时仅SAP和夹杂物被向前方传送,结果,纸浆纤维与SAP和夹杂物被分离。
另外,如图7B所示,该纤维球在滚动过程中卷入并缠住周围的纸浆纤维,同时成长呈雪球状。而且,当成长到与上述的间隙G相对应的尺寸为止的纤维球在该间隙G中夹在环形带62的上表面与壳体20的前侧壁部20sf的下端缘部这两者之间而堵塞时,侵入外部空气会变弱,或者纤维球与环形带62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等,因此从环形带62施加的朝向前方的移动力会相对变大,由此,纤维球从间隙G向壳体20之外排出。结果,由于以该较大的纤维球的形态向环形带62的折回位置P62传送,作为纤维球的纸浆纤维被上述的第一筛分构件72更为切实地捕获。
另外,优选的是,第一筛分构件72具有如下的移送机构为佳:该移送机构将被该第一筛分构件72限制通过而捕获了的纤维球朝向与在第一筛分构件72着地的着地位置P72分离了的位置移送。例如,在图7B的例子中,使用了平板状的金属丝网72作为第一筛分构件72,而且将该金属丝网72倾斜配置成其上表面的前端部比后端部低,从而发挥上述的移送机构的功能。即,下落到作为第一筛分构件72的金属丝网72的上表面的纤维球基于该金属丝网72的上表面的倾斜坡度而朝前方滚动,而且,由此,纤维球向比上述着地位置P72进一步靠前方的位置移动。由此,能够有效地避免之后从折回位置P62下落的SAP、夹杂物堆积在被第一筛分构件72捕获了的纤维球上而导致筛分作用减退。
但是,移送机构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如,也可以使用金属丝网形态的环形带(未图示)作为第一筛分构件72,而且通过绕转驱动该金属丝网形态的环形带,将下落到该环形带上并被捕获了的纤维球朝前方传送。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2A和图2B所示,设置吸引下空间SP20d内的空气的吸气口29为佳。而且,这样,能够利用吸气口29将通过隔板26的通孔h26、h26…而在下空间SP20d内浮游的纸浆纤维与空气一起吸入,结果,能够提高纸浆纤维的回收率。
在图2A和图2B的例子中,该吸气口29、29…形成于壳体20的左侧壁部20sl和右侧壁部20sr中的从侧方与下空间SP20d相对的部分。另外,该吸气口29相对于左侧壁部20sl和右侧壁部20sr中的每一个,沿前后方向排列地分别形成有作为多个的一例的两个。
而且,这样沿前后方向排列地设置两个吸气口29、29,可实现前后方向的吸引力分布的均匀化,能够防止下空间SP20d内的停滞点的产生等,结果,能够有效地防止纸浆纤维积存于下空间SP20d内的特定位置等的问题。
另外,由于吸气口29设置于侧壁部20sl、20sr,所以该吸气口29从大致侧方吸入下空间SP20d内的空气。由此,该吸气口29能够基本上不会吸入在下空间SP20d朝下方下落而堆积在下落物排出机构60的环形带62上的SAP和夹杂物,而仅吸入在下空间SP20d的空中浮游的纸浆纤维。而且,由此,能够从下空间SP20d内以高纯度回收纸浆纤维。
附属于这样的侧壁部20sl、20sr的吸气口29的实现,是通过如图2B所示将设置于壳体20的外方的吸引管道29d的顶端部29de分别连结到贯通形成于各侧壁部20sl、20sr的矩形的各开口部29e而完成的。此外,在各吸引管道29d经由软管等适宜的中继管构件29m连结有鼓风机(未图示),由此,能够从上述的管端部吸入空气。
另外,由于在来自该吸气口29的空气的吸引的作用下,壳体20内的负压水平变高,因此该吸气口29的空气的吸入量也会对向上述的壳体20内侵入的侵入外部空气的流量产生影响。因此,吸气口29的每单位时间的吸入量(m3/min)也根据上述的纤维球的形成状况而确定。
在此优选的是,如图2B所示,吸引管道29d的管轴方向C29d以随着从壳体20远离而上升的倾斜坡度朝向斜上方为佳。而且,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吸引管道29d的顶端部29de的吸引方向朝向斜上方,因此能够利用具有该上方向分力的吸引力把壳体20内的纸浆纤维吸上来。而且,由此,也能够把下落并堆积到位于壳体20的下方的下落物排出机构60的环形带62的上表面的纸浆纤维吸上来,这也有利于纸浆纤维的回收率的提高。从该管轴方向C29d的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角度θC29d从大于0°且小于90°的范围内选择,优选从45°~60°的范围内选择。顺便提及,若小于45°,则在吸引管道29d内,SAP等难以下落而易于堆积,另一方面,若大于60°,则吸引管道29d的安装变得困难。
此外,在如上所述管轴方向C29d朝向斜上方的情况下,如图2B所示,吸引管道29d的底面29db基本上形成为随着接近壳体20而下降这样的倾斜面。由此,即使在万一SAP和夹杂物被吸入到吸气口29的情况下,只要该SAP和夹杂物在自重的作用下下落到吸引管道29d的底面29db上,就可利用该底面29db的从水平方向的倾斜,引导SAP和夹杂物滑落而向壳体20内返回。而且,由此,能够有效防止选择性地吸入纸浆纤维的吸气口29最终与纸浆纤维一起回收被误吸入了的SAP和夹杂物的情况。从该底面29db的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29db从大于0°且小于90°的范围内选择,优选从45°~60°的范围内选择。顺便提及,若比45°小,则在吸引管道29d的底面29db处SAP等难以滑落,而易于堆积在底面29db上,另一方面,若比60°大,则吸引管道29d的处理变困难。
另外,更优选的是,如图2B所示,在吸引管道20d与中继管构件29m之间的连结位置的吸引方向设定为斜下方为佳。而且,这样设定,能够切实地防止吸入回收了的纸浆纤维再次返回壳体20内的情况。
此外,吸气口29的开口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矩形,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多边形。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仅将这样的吸气口29设在了左侧壁部20sl和右侧壁部20sr,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除了左侧壁部20sl和右侧壁部20sr之外,也可以进一步设在前侧壁部20sf和后侧壁部20sb,另外也可以根据情况仅设于前侧壁部20sf和后侧壁部20sb这两者或者仅设于任一者,代替左侧壁部20sl和右侧壁部20sr。
进一步说,设有吸气口29的部分并不限定于壳体20的各侧壁部20sl、20sr、20sf、20sb。例如,也可以设为图8A和图8B所示的变型例那样。此外,图8A是概略纵向剖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B-B向视图。
在该变型例中,作为具有吸气口29的管构件,圆管29p以将管轴方向沿着与前后方向的平行方向的姿态在下空间SP20d内从其前方向后方插入配置。而且,在圆管29p的下表面,贯通形成有作为多个的一例的12个吸气口29、29…。详细地说,该下表面具有吸气口列G29,该吸气口列G29由作为多个的一例的6个吸气口29、29…沿前后方向排列成一列而形成,而且,该吸气口列G29沿左右方向设有作为多列的一例的两列。
另外,作为圆管29p的插入方向的顶端侧的后侧的管端部被气密密封,而作为相反侧的前侧的管端部向壳体20外突出,而且,该管端部经由软管等适宜的中继管构件29m与鼓风机(未图示)连结。
由此,通过该鼓风机的工作,下空间SP20d内的空气被从圆管29p的各吸气口29吸入,由此能够回收在下空间SP20d浮游的纸浆纤维。
此外,在该例中,如图8B所示,该圆管29p配置成在下空间SP20d内沿左右方向排列多根(在图8B中是2根),由此,实现左右方向的吸引力分布的均匀化,但其根数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1根,也可以设置3根以上。
另外,在该例中,吸气口29的形状设为长度方向沿着圆管29p的筒轴方向的长度150mm±50mm×宽度8mm~20mm的狭缝状,但其形状并不限定于狭缝状。此外,长度的上限值基于圆管29的抗变形能力而确定,宽度的下限值从防堵塞的观点确定。
并且,在上述中,作为管构件29p例示了截面形状为正圆形状的圆管29p,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截面形状为矩形形状的方管。
另外,在图8A和图8B的例子中,使圆管29p的后侧的管端部向壳体20外突出并且将其气密密封,但根据情况,在该后侧的管端部也连结软管等适宜的中继管构件(未图示),而且,经由该中继管构件,与连结了上述的前侧的管端部的鼓风机相连结为佳。这样,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圆管29p处位于后侧的吸气口29的吸引力与前侧相比变弱这样的吸引力的不均匀,由此,能够沿下空间SP20d的前后方向大致等同地吸入纸浆纤维。
另外,通过隔板26的通孔h26、h26…(未在图8A和图8B中图示)而从上空间SP20u朝下空间SP20d下落的纸浆纤维、SAP以及夹杂物可能会堆积在该圆管29p的上表面。因此,为了避免该堆积,圆管29p的上部被倾斜构件29r覆盖,该倾斜构件29r具有从水平方向以规定的倾斜坡度倾斜的上表面。在图8A和图8B的例子中,倾斜构件29r是将例如一对平板呈倒V字状连结而成的倒V字状截面构件29r。而且,以倒V字状截面构件29r的尖部29r1配置成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由此,该倒V字状截面构件29r的上表面具有端的位置比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低的倾斜坡度,由此,下落到上表面的纸浆纤维、SAP以及夹杂物迅速从该上表面滑落,防止了上述堆积。
此外,优选的是,如图8B所示倒V字状截面构件29r的左右方向的各端缘29re、29re向比圆管29p靠侧方的位置飞出而呈檐状为佳。而且,这样,该檐状的部分在吸气口29吸引下落中的SAP和夹杂物时会成为障碍物,能够有效地防止吸气口29对SAP和夹杂物的误吸引。
另外,从利用该吸气口29回收下空间SP20d内的纸浆纤维的回收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如图2B所示,使下落物排出机构60的环形带62的上表面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从隔板26的最下位置P26以400mm~500mm的范围分离为佳。其理由如下。即,难以使一旦在环形带62上着地了的纸浆纤维再次上浮而在空中浮游,因此优选的是尽量在下落过程中用吸气口29吸入纸浆纤维。由此,若如上述那样使其分离,则能够显著降低能堆积在环形带62的上表面的纸浆纤维的量。但是,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已述那样,对于下落到环形带62上了的纸浆纤维,由于能够作为纤维球回收,因此通过作为纤维球进行回收,防止了纸浆纤维的回收率的降低。顺便提及,从抑制分离装置10的大型化的观点确定了上限值的500mm。
===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a的概略说明图,以纵向剖视进行表示。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所谓横置型的分离装置10。即,旋转构件30的轴构件33的公转轴C31和自转轴C33的各轴方向朝向沿着水平方向的前后,但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是纵置型的分离装置10a,也就是说,旋转构件30的轴构件33的轴向沿着作为铅垂方向的上下方向,并且,主要是在该轴构件33的公转轴C31和自转轴C33的各轴向也沿着上下方向这一点上不同。此外,由于除此以外的方面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类似,因此对相同或者类似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壳体20a是例如筒轴沿着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设定的有底有盖圆筒体。而且,在其内侧与壳体20a的内周面空开间隔且与壳体20a大致同心地容纳有圆筒形状的分隔构件26a,通过该分隔构件26a,壳体20a内的空间SP20a被划分成位于壳体20a的中心侧的大致圆柱状的中心侧空间SP20ac和从外周侧包围中心侧空间SP20ac而形成的大致圆环状的外周侧空间SP20ae这两者。而且,在中心侧空间SP20ac容纳有旋转构件30。
此处,该旋转构件30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具有4根轴构件33、33…,另外,在各轴构件33绕自转轴C33自转的同时,该各轴构件33绕相互共同的公转轴C31公转。即,该分离装置10a也具有用于使这4根各轴构件33自转和公转的机构。具体地说,具有作为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31的外管31p和内轴31s,具有一对法兰板35f、35b,具有轴承Brg31、Brg33,具有滑轮P33、P31b、P31f,具有环形带B33、B31等,另外,虽未在图9中图示,但也具有成为驱动源的图2C的电动马达37、滑轮P37以及环形带B31。而且,并且,各轴构件33也在轴向的多个位置具有突起部组G33t、G33t…。
但是,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各轴构件33的轴向朝向上下方向,另外各轴构件33的公转轴C31也设定为其轴向沿着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并且各轴构件33的自转轴C33也设定为其轴向沿着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
另外,在壳体20a的大致圆形的底部20ab,与中心侧空间SP20ac连通地贯通形成有一个投入口22,另外在壳体20a的大致圆形的盖部20af,同样与中心侧空间SP20ac连通地贯通形成有一个排出口24。而且,在投入口22连结有带有鼓风机的投入用管道22d,另一方面,在排出口24也连结有带有鼓风机的排出用管道24d,由此,在壳体20a内从投入口22朝向排出口24形成有从下向上流动的空气流。
由此,若从投入用管道22d的未图示的管端部投入废料,则废料通过壳体20a内的中心侧空间SP20ac,在该通过过程中由旋转构件30搅拌、开纤。而且,废料中的比重小的纸浆纤维仅随着空气流从上方的排出口24被排出,另一方面,比重大的SAP和夹杂物主要在从旋转构件30施加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飞向作为旋转构件30的半径向的外方的侧方的圆筒状的分隔构件26a。此处,在该分隔构件26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地也形成有多个通孔h26a、h26a…,SAP和夹杂物通过该通孔h26a而朝外周侧空间SP20ae传送。而且,在该外周侧空间SP20ae在从重的作用下下落,从而堆积于壳体20a的大致圆环形状的底部20ab。此外,在该例中,操作员会定期从壳体20a的底部20ab回收堆积了的SAP和夹杂物,但根据情况,也可以配置带式输送机的环形带(未图示)作为壳体20a的底部20ab或者作为底部20ab的一部分,由此,在环形带的上表面承接SAP和夹杂物,并且,利用环形带的绕转移动将这些SAP和夹杂物向壳体20a外自动排出。
此处,相对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a,也在中心侧空间SP20ac的上下方向上的规定位置设有限制构件28a,该限制构件28a限制废料从投入口22到排出口24的移动。即,在该例中,圆筒状的分隔构件26a与旋转构件30以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方式配置,而且在分隔构件26a的内周面,向半径方向的内方突出地设有作为限制构件28a的大致圆环形状的限制板28a。而且,利用该限制板28a,分隔构件26a与旋转构件30之间的空间在上下方向上分隔成多个区域。由此,能够延长废料的滞留时间,从而能够将废料开纤到充分的水平。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纸浆纤维可能会通过分隔构件26a的通孔h26a、h26a…而进入外周侧空间SP20ae。因此,以回收该纸浆纤维为目的,优选的是,在与外周侧空间SP20ae相对的规定位置设有吸入该空间SP20ae的空气的吸气口29a为佳。在该图9的例子中,多个吸气口29a、29a…以沿着壳体20a的外周方向以大致规定间距排列地配置。由此,能够沿外周侧空间SP20ae的整周几乎均匀地吸入纸浆纤维。
顺便提及,如该图9所示,如果将吸气口29a设在仅从壳体20a的底部20ab离开了规定高度的位置,则几乎不吸入在该底部20ab堆积了的SAP和夹杂物,而能够仅选择性地由吸气口29a只吸入在外周侧空间SP20ae浮游的纸浆纤维。而且,由此,能够以高纯度回收纸浆纤维。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做出的,并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另外,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宗旨地进行改变、改良,并且,不言而喻本发明也包括其等价物。例如,能够进行如下所示的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例示了一次性尿布,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吸收排泄液等液体的物品即可,例如吸收性物品可以是生理用卫生巾,也可以是作为宠物的排泄场所使用的宠物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吸收性纤维,例示了纸浆纤维,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说,只要是纤维状且具有液体吸收能力的材料即可,这也包含在上述的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概念中。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使旋转构件30所具有的轴构件33的公转轴C31和自转轴C33的轴向为与作为从投入口22朝向排出口24的规定方向的前后方向平行,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少许倾斜角度地倾斜。即,可以使其在比0°大且在10°以内的倾斜角度范围内从作为规定方向的前后方向倾斜,或者,也可以使其在比0°大且在5°以内的倾斜角度范围内从作为规定方向的前后方向倾斜,或者,也可以使其在比0°大且在2°以内的倾斜角度范围内从作为规定方向的前后方向倾斜。因此,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设定成轴向沿着从投入口朝向排出口的规定方向的公转轴”和“设定成轴向沿着规定方向的自转轴”中的“沿着”的语句含义,不仅包括相互平行的情况,也包括以上述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旋转构件30具有作为多根的一例的4根轴构件33、33…,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具有1根至3根轴构件33,也可以具有5根以上的轴构件33、3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轴构件33具有突起部组G33t,突起部组G33t具有作为多个的一例的6个突起部33t,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突起部组G33t可以具有1个至5个突起部33t,或者也可以具有7个以上的突起部33t、33t…。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一个电动马达37为驱动源而使全部4根轴构件33、33…公转并且自转,但并不定限于此。例如,可以将用于使轴构件33公转的电动马达和用于使其自转的电动马达各自分开,并且也可以在各轴构件33分别设置自转用的电动马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未对壳体20、20a的材料进行叙述,但该壳体20、20a优选由无色透明、有色透明、无色半透明或者有色半透明的树脂板或者玻璃板形成。这样的话,能够越过壳体20,20a从外方肉眼识别壳体20、20a内的开纤状态。而且,由此,能够尽早发现废料的堵塞等异常,从而能够在成为重大故障之前进行处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废料进行搅拌、开纤的旋转构件30,例示了具有轴构件33的结构,该周构件33绕自转轴C33自转的同时绕公转轴C31公转,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开头作为参考例说明了的图1A和图1B的旋转构件130代替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旋转构件30。即,也可以将绕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的旋转轴C130驱动旋转的辊构件作为旋转构件130的主体,在该辊构件的外周面沿旋转构件130的周向以规定间距设有多列矩形板列,该矩形板列是由多个矩形板133、133…在沿着旋转轴C130的方向上以规定间距呈一列梳状地排列而成的。顺便提及,在此情况下,上述的矩形板133、133…相当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突起部”。
并且,如图10的概略纵向剖视图所示,也可以将绕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的旋转轴C31a驱动旋转的轴构件31a作为旋转构件30a的主体,使用在轴向的多个位置具有棒状构件组G31at的旋转构件30a来代替上述的旋转构件30,该棒状构件组G31at是由多个棒状构件31at、31at…在该轴构件31a的外周面呈放射状地竖立设置而成。
附图标记说明
10分离装置,10a分离装置,12框架状支承构件,20壳体,20a壳体,20ab底部,20af盖部,20c顶棚部,20sb后侧壁部,20sf前侧壁部,20sl左侧壁部,20sr右侧壁部,22投入口,22d投入用管道,24排出口,24d排出用管道,26隔板(分隔构件),26a分隔构件,28限制板(限制构件),28a限制板(限制构件),28d下端缘部,29吸气口,29a吸气口,29d管道,29db底面,顶端部29de,29e开口部,29m中继管构件,29p圆管(管构件),29r倾斜构件,29r1尖部,29re端缘,30旋转构件,30a旋转构件,31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31a轴构件,31at棒状构件,31p外管,31s内轴,33轴构件,33t棒状构件(突起部),35b法兰板,35f法兰板,37电动马达,60下落物排出机构,62环形带,64辊,70分离构件,72第一筛分构件,74第二筛分构件,76无盖容器,130旋转构件,133矩形板(突起部),B31环形带,B33环形带,G29吸气口列,G33t突起部组,G31at棒状构件组,Brg31轴承,Brg33轴承,h26通孔,h26a通孔,h72通孔,h74通孔,GND地面部,G间隙,C31公转轴,C31a旋转轴,C33自转轴,C130旋转轴,SP20空间,SP20u上空间,SP20d下空间,SP20a空间,SP20ac中心侧空间,SP20ae外周侧空间,P31b带轮,P31f带轮,P33带轮,P37带轮,P62折回位置,P72着地位置,P26最下位置,G间隙。

Claims (8)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是从具有吸收性物品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混入物的材料分离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分离装置具有:
壳体;
投入口,其用于将所述材料随着空气流投入到所述壳体内;
旋转构件,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并搅拌所述材料而进行开纤;以及
排出口,其用于将由所述旋转构件开纤了的所述材料中的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随着空气流从所述壳体内排出;
所述旋转构件绕中心轴旋转,并且在轴向的多个位置具有突起部,所述中心轴设定成所述轴向沿着从所述投入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规定方向,所述突起部向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的外方突出,
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投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规定位置设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限制所述材料从所述投入口向所述排出口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顶棚部设有所述投入口和所述排出口,
所述旋转构件在所述旋转构件与所述顶棚部之间具有间隔地配置,
所述限制构件从所述顶棚部垂下,以便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分隔所述间隔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构件是限制板,
所述突起部离散地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轴向的多个位置上,以避开所述限制板的所述规定位置,
所述限制板的下端缘部的形状为与所述突起部画出的旋转轨迹相对应的圆弧形的凹形状,
所述限制板的所述下端缘部与所述突起部的旋转轨迹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构件具有:公转轴,其设定成轴向沿着所述规定方向;以及轴构件,其在绕所述公转轴公转的同时,绕自转轴自转,该自转轴设定成轴向沿着所述规定方向,
所述轴构件具有所述突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构件具有排列在公转方向上的多个所述轴构件,
所述轴构件分别在所述轴构件的轴向的多个位置具有突起部组,该突起部组由多个所述突起部在自转方向上呈放射状地排列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在所述轴构件的轴向上相邻的所述突起部组彼此之间,相互的所述突起部的配置位置在所述自转方向上偏移。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轴构件的公转方向和所述轴构件的自转方向,相互之间旋转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为棒状构件,
所述棒状构件的长度方向朝向与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外方。
CN201380056995.7A 2012-11-02 2013-10-24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 Active CN104755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3052 2012-11-02
JP2012243052A JP5934631B2 (ja) 2012-11-02 2012-11-02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材料の分離装置
PCT/JP2013/078796 WO2014069320A1 (ja) 2012-11-02 2013-10-24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材料の分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5185A true CN104755185A (zh) 2015-07-01
CN104755185B CN104755185B (zh) 2017-03-08

Family

ID=50627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6995.7A Active CN104755185B (zh) 2012-11-02 2013-10-24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56411B2 (zh)
EP (1) EP2902123B1 (zh)
JP (1) JP5934631B2 (zh)
CN (1) CN104755185B (zh)
CA (1) CA2886013C (zh)
WO (1) WO20140693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2148A (zh) * 2016-03-18 2016-06-08 吴江市城宇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用纤维搅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7265B2 (ja) 2015-01-22 2018-04-25 株式会社大貴 分離装置、及び吸水処理材の製造方法
JP6173363B2 (ja) * 2015-01-27 2017-08-02 株式会社大貴 分離装置、及び吸水処理材の製造方法
JP6173366B2 (ja) * 2015-02-03 2017-08-02 株式会社大貴 分離装置、及び吸水処理材の製造方法
JP6173365B2 (ja) * 2015-02-03 2017-08-02 株式会社大貴 分離装置、及び吸水処理材の製造方法
JP6865619B2 (ja) * 2017-03-31 2021-04-2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リサイクル製品を製造する方法、リサイクル樹脂ペレット、及びリサイクルフィルム
US10875214B2 (en) * 2017-09-13 2020-12-29 Broadview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Friction device for fiber-granule separation
WO2022055422A1 (en) * 2020-09-08 2022-03-17 Diaper Recycling Technology Pte. Ltd. Hygiene article recycling uni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02454A (ja) * 1991-06-17 1994-03-17 ノワスト・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吸収性生理用紙製品の処理
JP2001047023A (ja) * 1999-08-10 2001-02-20 Wakaida Eng:Kk 紙おむつの廃棄処理方法、及び、紙おむつの廃棄処理装置
CN1525890A (zh) * 2001-07-09 2004-09-01 �ձ�������ʽ���� 用过的纸尿布的处理方法以及用过的纸尿布处理装置
JP2006272203A (ja) * 2005-03-30 2006-10-12 Nek:Kk 使用済み紙おむつの処理装置
JP2006274201A (ja) * 2005-03-30 2006-10-12 Cpr Co Ltd 連続減圧乾燥/炭化装置
JP2008020080A (ja) * 2006-07-10 2008-01-31 Ryoso:Kk 乾燥処理方法と装置
JP2011011185A (ja) * 2009-07-06 2011-01-20 Hideo Onoda 廃棄物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03063C3 (de) * 1977-01-26 1981-09-17 Steffens, Bert, 5470 Anderna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ückgewinnung von Zellstoff und Kunststoff aus Zellstoff Hygieneartikeln
DE3214294C1 (de) * 1982-04-19 1984-01-05 Bert 5470 Andernach Steffens Verfahren zur Rueckgewinnung von Zellstofflocken und flaechigen Umhuellungen aus Zellstoff-Hygieneartikeln
EP0386998A1 (en) * 1989-03-08 1990-09-12 Byron Whinston Hark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adhered paper from paper covered gypsum board
HUT64714A (en) * 1991-09-18 1994-02-28 Phoenix Fibreglass Inc Method apparatus for separing fibres form a fibre reinforced product
JP3566760B2 (ja) * 1994-10-20 2004-09-15 林太郎 薦田 紙おむつ等の不良品から有価物を分離回収する分離装置および分離方法
JP2937996B1 (ja) * 1998-02-20 1999-08-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水性材の回収方法
JP3266889B2 (ja) * 2000-05-31 2002-03-18 ユニ・ハートス株式会社 再生パルプの分離機
JP3554727B2 (ja) * 2001-12-28 2004-08-18 株式会社大貴 汚れが付着している衛生用品からのその素材の回収方法
US6739532B2 (en) * 2002-04-03 2004-05-25 New West Gypsum Recycling (B.C.) Inc. Method for separating adhered paper from paper-covered gypsum board
JP3938910B2 (ja) * 2003-04-14 2007-06-27 株式会社 ツカダ運輸 使用済み衛生用品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システム
EP1895235B1 (en) 2005-06-14 2020-05-27 Super Faiths In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recycling of used paper diapers
JP2009262088A (ja) * 2008-04-28 2009-11-12 Ujiie Seisakusho:Kk 廃棄物処理装置及び廃棄物処理方法
BRPI1012354A2 (pt) 2009-05-26 2016-03-29 Super Faiths Inc equipamento para produção de combustível sólido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02454A (ja) * 1991-06-17 1994-03-17 ノワスト・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吸収性生理用紙製品の処理
JP2001047023A (ja) * 1999-08-10 2001-02-20 Wakaida Eng:Kk 紙おむつの廃棄処理方法、及び、紙おむつの廃棄処理装置
CN1525890A (zh) * 2001-07-09 2004-09-01 �ձ�������ʽ���� 用过的纸尿布的处理方法以及用过的纸尿布处理装置
JP2006272203A (ja) * 2005-03-30 2006-10-12 Nek:Kk 使用済み紙おむつの処理装置
JP2006274201A (ja) * 2005-03-30 2006-10-12 Cpr Co Ltd 連続減圧乾燥/炭化装置
JP2008020080A (ja) * 2006-07-10 2008-01-31 Ryoso:Kk 乾燥処理方法と装置
JP2011011185A (ja) * 2009-07-06 2011-01-20 Hideo Onoda 廃棄物処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2148A (zh) * 2016-03-18 2016-06-08 吴江市城宇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用纤维搅拌装置
CN105642148B (zh) * 2016-03-18 2017-10-27 吴江市城宇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用纤维搅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56411B2 (en) 2017-05-23
JP2014091082A (ja) 2014-05-19
CA2886013C (en) 2016-12-13
JP5934631B2 (ja) 2016-06-15
CN104755185B (zh) 2017-03-08
EP2902123A1 (en) 2015-08-05
CA2886013A1 (en) 2014-05-08
WO2014069320A1 (ja) 2014-05-08
EP2902123A4 (en) 2017-01-11
EP2902123B1 (en) 2018-08-01
US20150298361A1 (en) 2015-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5185A (zh)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
CN104837573B (zh)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104755184B (zh)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104755186A (zh) 与吸收性物品有关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206028098U (zh) 一种粉末涂料筛分装置
CN203209296U (zh) 多级旋转筛分机
CN203565371U (zh) 粮食清选机的风选除尘装置
CN106076855B (zh) 垃圾自动分选成套设备
CN103434064A (zh) 流涎机的在线回收系统
CN207698043U (zh) 一种分级包装系统
CN213079131U (zh) 物料分选装置
CN205868844U (zh) 垃圾自动分选成套设备
CN207340470U (zh) 一种研究场所用谷物筛选包衣机
JP6298776B2 (ja) 分級バグフィルタ
CN218048998U (zh) 一种带可视化回风系统的防堵式强力风选机
CN210590045U (zh) 一种匀化仓
CN103721941A (zh) 一种风选分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