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7573B -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7573B
CN104837573B CN201380063362.9A CN201380063362A CN104837573B CN 104837573 B CN104837573 B CN 104837573B CN 201380063362 A CN201380063362 A CN 201380063362A CN 104837573 B CN104837573 B CN 104837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band member
moving direction
absorbent commodity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33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37573A (zh
Inventor
林智城
大山秀隆
香川正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37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7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37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7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B07B1/10Screens in the form of endless moving b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B07B1/18Drum screens
    • B07B1/20Stationary drums with moving interior agit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3/00Grad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by dry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orting articles otherwise than by indirectly controlled devices
    • B07B13/003Separation of articles by differences in their geometrical form or by difference in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elasticity, compressibility, hard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5/00Combinations of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4/00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ubjecting their mixture to gas currents
    • B07B4/02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ubjecting their mixture to gas currents while the mixtures f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9/00Combinations of apparatus for screening or sifting or for 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using gas currents; General arrangement of plant, e.g. flow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1/00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sorting solid materials using networks, gratings, grid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4/00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ubjecting their mixture to gas currents
    • B07B4/08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ubjecting their mixture to gas currents while the mixtures are supported by sieves, screens, or like mechanic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03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1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moulded material or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K2105/26Scrap or recycl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48Wearing apparel
    • B29L2031/4871Underwear
    • B29L2031/4878Diapers, napk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per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一种对包含在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的分离装置。具有:一边在上表面承接下落的所述材料一边沿着规定的移动方向移动的带构件;以及从比所述材料的下落位置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供给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空气流的空气流供给机构。在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所述带构件的移动而被输送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时,所述空气流一边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朝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移动进行限制,一边在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使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滚动并形成纤维球,从而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包含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中的纸浆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及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使用纸浆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以下称为SAP)等。
而且,最近从资源再利用的观点出发,对于吸收性物品的不良品、吸收体的不良品等废料不直接采取废弃处理,而从该废料中回收纸浆纤维、SAP等可再利用材料。
鉴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从混杂有纸浆纤维及SAP等的废料中分离、回收纸浆纤维及SAP的装置。
详细而言,该装置具有箱体,在箱体内收容有用于开纤的三个旋转构件。另外,在箱体的顶板部设置有投入口及排出口,作为底部设置有格子构件。而且,废料从投入口开始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向箱体内投入,该废料由三个上述旋转构件开纤。然后,对于开纤了的废料中的纸浆纤维,其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从排出口排出并被回收,另一方面,对于比重大于纸浆纤维的SAP等,其通过作为底部的格子构件的开口而下落并被回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3607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由于该装置中还可能存在通过了上述格子构件的纸浆纤维,因此,难以以高纯度对SAP进行回收。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现有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既能够作为单独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而使用,而且还能够通过在适当的分离装置的下游侧串联地连结而使用,进一步提高被回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纯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对包含在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具有:
带构件,所述带构件一边在上表面承接下落的所述材料,一边沿着规定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及
空气流供给机构,所述空气流供给机构从比所述材料的下落位置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供给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空气流,
在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所述带构件的移动而被输送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时,所述空气流一边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朝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移动进行限制,一边使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在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滚动并形成纤维球,从而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
另外,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对包含在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使在上表面承接下落的所述材料的带构件沿着规定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及
从比所述材料的下落位置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供给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空气流,
在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所述带构件的移动而在所述移动方向上被输送时,所述空气流一边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一边使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在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滚动并形成纤维球,从而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能够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而明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能够通过在适当的分离装置的下游侧串联地连结而使用,进一步提高被回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纯度。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1B是图1A中的B-B向视图。
图1C是图1A中的C-C向视图。
图2A是分离装置10的主要放大其上半部分而表示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B-B向视图。
图2C是图2A中的C-C向视图。
图3是从前后方向看轴构件33的一个突起部群G33t的图。
图4是表示环形带B33的挂绕方法的一例的图,其表示的是轴构件33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之间相互的旋转方向互为反向的情况。
图5A是分别配置在箱体20的内部空间SP20的前方位置及中间位置的截面呈圆弧形状的隔板26的概略展开图,图5B是具有将长度方向平行于公转方向的长孔并将其作为贯通孔h26的截面呈圆弧形状的隔板26的概略展开图。
图6A是表示来自箱体20的间隙G的侵入外气将二次废料分离成SAP及夹杂物、和纸浆纤维这两者的形态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6B是表示通过侵入外气而将形成于箱体20内的纤维球排出至箱体20外,并将该纤维球捕捉至第一筛状构件72的形态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吸气口29的变形例的概略纵剖视图,图7B是图7A中的B-B向视图。
图8A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旋转构件130的概略纵剖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B-B向视图。
图9是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旋转构件30a的概略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了以下的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对包含在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具有:
带构件,所述带构件一边在上表面承接下落的所述材料,一边沿着规定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及
空气流供给机构,所述空气流供给机构从比所述材料的下落位置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供给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空气流,
在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所述带构件的移动而被输送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时,所述空气流一边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朝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移动进行限制,一边使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在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滚动并形成纤维球,从而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对包含在在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因此,能够作为单独的分离装置而使用,或者能够在适当的分离装置的下游侧串联地连结而使用,来进一步提高被回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纯度。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具有:
箱体,所述箱体将开口了的下端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相向配置;以及负压状态形成机构,所述负压状态形成机构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维持成气压低于所述箱体的外部气压的负压状态,
在所述箱体的壁部中位于所述带构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部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负压状态形成机构共同作用,作为所述空气流供给机构发挥功能,
从所述间隙侵入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的侵入外气形成与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所述空气流。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在箱体的壁部中位于上述下游侧位置的壁部与带构件的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与负压状态形成机构两者共同作用,作为空气流供给机构发挥功能,因此,以极其简单的结构构成空气流供给机构,其结果是,能够谋求装置结构的简化。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所述纤维球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被所述空气流限制,一边滚动一边卷入周围的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并成长成雪球状,
所述纤维球成长至与所述间隙相对应的尺寸,被所述带构件与所述箱体两者卡在所述间隙中,从而从所述带构件施加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移动力扩大并作用于所述纤维球,基于扩大的所述移动力而抵抗所述空气流,并且使所述纤维球从所述间隙排出至所述箱体之外。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因为成长至适当大小的纤维球由带构件排出至箱体之外,所以能够有效地避免纤维球积存在箱体内的事态。由此,不需要进行除去可能堆积在箱体内的纤维球的除去作业,能够减轻维护作业。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所述带构件是环形带,
所述带构件的移动方向的折回位置位于所述箱体的外侧,
在所述折回位置的下方配置有筛状构件,
所述筛状构件的多个贯通孔的开口尺寸被设定成允许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并且限制所述纤维球通过的开口尺寸。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在折回位置从带构件下落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及纤维球中,高吸收性聚合物一方迅速地通过筛状构件,但纤维球一方被限制通过而被筛状构件捕捉。因此,能够对高吸收性聚合物和纤维球、即液体吸收性纤维进行分离。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所述筛状构件具有移送机构,所述移送机构向所述筛状构件中的从着陆位置分离的位置移送被该筛状构件限制通过而被捕捉的所述纤维球。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被筛状构件捕捉的纤维球由移送机构迅速地移送向筛状构件中的从着陆位置离开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从折回位置下落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堆积在被筛状构件捕捉的纤维球的上方而导致的筛选作用的减退。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在所述筛状构件的下方配置有第二筛状构件,
所述第二筛状构件的多个贯通孔的开口尺寸被设定成允许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并且限制被包含在所述材料中的夹杂物通过的开口尺寸。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当落在第二筛状构件的位置时,高吸收性聚合物一方迅速地通过第二个筛状构件,夹杂物一方被限制通过筛状构件而被捕捉。因此,能够对高吸收性聚合物及夹杂物进行分离。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被隔离构件划分成上空间、以及与所述上空间的下方邻接的下空间,
在所述上空间中配置有对一次材料进行开纤并将所述一次材料分离成二次材料和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开纤机构的主体,并且所述开纤机构使所述二次材料作为所述材料而落向所述带构件的上表面,
所述开纤机构具有:
投入口,所述投入口形成于所述箱体,使所述一处材料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向所述上空间内投入;
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作为所述开纤机构的主体被收容在所述上空间内,搅拌所述一次材料并使所述一次材料开纤;
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使由所述旋转构件开纤的所述一次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从所述上空间内排出;以及
多个贯通孔,所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于所述隔离构件,
所述二次材料经过所述贯通孔而落向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
从所述投入口投入空气流的第一送风机与以比所述第一送风机的空气流的投入量大的排出量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空气流的第二送风机两者共同作用,作为所述负压状态形成机构发挥功能。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在投入口形成空气流的第一送风机及在排出口形成空气流的第二送风机两者共同作用,作为使箱体的内部空间形成负压状态的负压状态形成机构发挥功能。因此,不需要只为了形成负压状态的目的而设置专用的机器,其结果是能够使装置结构简化。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在所述下空间中设置有对所述下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吸引的吸气口,
由所述吸气口对在下方通过所述隔离构件的所述贯通孔而在所述下空间内悬浮的液体吸收性纤维进行吸入。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因为能够由吸气口吸入在下空间内悬浮的液体吸收性纤维,所以能够提高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回收率。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在将从所述投入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方向设定为规定方向的情况下,
所述旋转构件具有:轴向沿着所述规定方向设定的公转轴;以及一边围绕所述公转轴公转一边围绕轴向沿着所述规定方向设定的自转轴而自转的轴构件,
所述轴构件具有向与所述轴构件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旋转构件具有具备突起部的轴构件,而且,该轴构件通过公转并且自转而在突起部与一次材料撞击,对一次材料进行搅拌、开纤。因此,能够谋求一次材料的开纤性能的大幅提高,其结果是能够提高从一次材料分离出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分离性能。
该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优选地,
所述投入口及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板部,
在所述上空间的所述投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规定位置,对所述一次材料从所述投入口向所述排出口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从所述顶板部垂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能够谋求在上空间的一次材料的滞留时间的延长而确保该滞留时间长。因此,能够使一次材料的开纤进行至充分的程度。即,能够谋求开纤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而且,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对包含在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使在上表面承接下落的所述材料的带构件沿着规定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及
从比所述材料的下落位置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供给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空气流,
在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所述带构件的移动而在所述移动方向上被输送时,所述空气流一边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一边使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在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滚动并形成纤维球,从而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对在材料中包含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及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因此,能够作为单独的分离装置而使用,或者能够在适当的分离装置的下游侧串联地连结而使用,来进一步提高被回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纯度。
===本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C是本实施方式的分离装置10的说明图。图1A是概略纵剖视图,图1B是图1A中的B-B向视图,图1C是图1A中的C-C向视图。此外,为了防止图的混乱,在以下使用的包括图1A至图1C在内的所有附图中,存在对原本应当标注在截面部的剖面线进行部分省略的情况。
作为分离对象的材料,吸收性物品的废料被投入至该分离装置10中。废料例如以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为主要材料。即,纸浆纤维及混杂在纸浆纤维中的粒状的SAP是该废料的主要材料。
作为该废料的吸收体,其例如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即:通过从在一次性尿布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尿布的不良品拆卸树脂薄膜制的防漏片、无纺织物制的顶片和背面片、以及橡胶线等,从而获得该废料的吸收体。但是,在此情况下,当从尿布拆卸上述各种片等时,吸收体中以小片的形态作为夹杂物而混入有例如热熔胶粘接剂的涂敷部分、橡胶线等。因此,该分离装置10将废料基本上分离成纸浆纤维、SAP以及夹杂物三者。其中,纸浆纤维是“液体吸收性纤维”的一例。
分离装置10具有:对废料(相当于材料、及一次材料)进行开纤并将其分离成纸浆纤维及二次废料(相当于二次材料)的一次分离部10a;以及连结于一次分离部10a的下方,并将二次废料进一步分离成SAP、夹杂物、以及纸浆纤维的二次分离部10b。一次分离部10a与二次分离部10b共用一个箱体20。即,箱体20的内部空间SP20由隔离构件26划分为上空间SP20u、以及与上空间SP20u的下方邻接的下空间SP20d。而且,上空间SP20u主要作为一次分离部10a的一部分而被使用,下空间SP20d主要作为二次分离部10b的一部分而被使用。其中,该二次分离部10b相当于“分离装置”的主要部分,一次分离部10a相当于在“开纤机构”。因此,上述的分离装置10也能够被称为:“相对于开纤机构而在其下游串联有分离装置而成的分离装置。”
一次分离部10a具有:投入口22,该投入口22形成于箱体20的顶板部20c,并使废料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向上空间SP20u投入;旋转构件30,该旋转构件30被收容在上空间SP20u内,搅拌废料并使其开纤;排出口24,该排出口24使由旋转构件30开纤的废料中的纸浆纤维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从上空间SP20u内排出;多个贯通孔h26,h26…,该多个贯通孔h26,h26…形成于上述隔离构件26,使二次废料通过下方并使其落向下空间SP20d的二次分离部10b。
在此,投入口22及排出口24上分别连接有投入用管路22d及排出用管路24d,而且,在投入用管路22d及排出用管路24d上分别连结有适当的未图示的送风机。而且,排出用管路24d的送风机(相当于第二送风机)的每单位时间的送风量(m3/min)被设定成比投入用管路22d的送风机(相当于第一送风机)的送风量大。因此,基本上从投入口22流向排出口24的空气流形成于上空间SP20u中。而且,废料例如从投入用管路22d的开口了的管端部(未图示)投入,该废料乘着上述的空气流而从投入口22向箱体20内的上空间SP20u输送,然后,在该上空间SP20u内由旋转构件30搅拌、开纤后,纸浆纤维主要乘着空气流而从排出口24排出。
另外,在进行该搅拌、开纤时,纸浆纤维被逐渐地拆解成丝状而能够容易地从纸浆纤维中分离SAP及夹杂物,因而比重大于纸浆纤维的SAP、夹杂物主要作为二次废料而因自重等在上空间SP20u内下落,由此,到达形成上空间SP20u的下部的隔离构件26。在此,该隔离构件26如上所述地具有多个贯通孔h26,h26…,而且,贯通孔h26,h26…的开口尺寸被设定成允许二次废料、即SAP及夹杂物通过,并且限制纸浆纤维通过的开口尺寸。因此,该二次废料通过贯通孔h26而被输送向下空间SP20d的二次分离部10b。
另一方面,二次分离部10b具有在箱体20的下方位置与下空间SP20d相向配置的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而且,该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对在该下空间SP20d内下落的二次废料进行阻挡并将其排出至箱体20的外侧,在该排出过程中将二次废料分离成SAP及夹杂物。详细而言,在该二次废料中除了SAP、夹杂物以外还包含少量的纸浆纤维。因此,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一边将阻挡的二次废料排出箱体20之外,一边将二次废料分离成SAP、夹杂部、以及纸浆纤维三者。
以下,对各结构20,22,24,30,60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相互正交的三方向被称为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其中,上下方向朝向铅直方向,另外,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均朝向水平方向。
图2A是分离装置10的主要放大上半部分而表示的概略纵剖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B-B向视图,图2C是图2A中的C-C向视图。
<箱体20、投入口22、排出口24>
如图2A至图2C所示,箱体20是仅缺少底面部的无底箱体,其外观形状呈大致长方体状。即,具有:大致水平设置的顶板部20c、以及分别从顶板部20c的前后左右的四边垂下并从四方侧包围顶板部20c的下方的空间SP20的四个侧壁部20sf,20sb,20sl,20sr。此外,以下,将从顶板部20c的前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f称为“前侧壁部20sf”;将从顶板部20c的后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b称为“后侧壁部20sb”;将从顶板部20c的左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l称为“左侧壁部20sl”;将从顶板部20c的右缘部垂下的侧壁部20sr称为“右侧壁部20sr”。
而且,该箱体20以使其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横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姿态,由固定于工厂的地板部GND的适当的框状支承构件12支承。
此外,如图2A所示,投入口22在顶板部20c的后端部分上形成大致矩形的开口,另一方面,排出口24在顶板部20c的前端部分上形成大致矩形的开口。由此,从投入口22朝向排出口24的方向被设定成平行于前后方向。
<旋转构件30>
如图2A及图2C所示,旋转构件30具有:轴向沿着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而设定的公转轴C31;以及一边围绕公转轴C31公转一边围绕轴向沿着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而设定的自转轴C33自转的多个轴构件33,33…。
公转轴C31由轴向沿着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而配设的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31实现。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31具有:使筒轴方向平行于前后方向地配置的外筒管31p、以及大致同心地经过外筒管31p的内侧的内轴31s。内轴31s在两端被不能相对移动地支承于前述的框状支承构件12,另一方面,外筒管31p经由轴承Brg31而能够围绕内轴31s的轴心相对旋转地支承于内轴31s。另外,圆形的凸缘板35f经由适当的连结构造而不能相对移动且大致同心地固定于外筒管31p的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且该凸缘板35f被设置成靠近箱体20的前侧壁部20sf以便从前方与其抵接。同样地,圆形的凸缘板35b也经由适当的连结构造而不能相对移动且大致同心地固定于该外筒管31p的后端部,且该凸缘板35b被设置成靠近箱体20的后侧壁部20sb以便从后方与其抵接。而且,在该一对凸缘板35f,35b上,各轴构件33,33…以轴向朝向平行于前后方向的方向的状态在两端被支承成能够经由轴承Brg33而旋转。
另一方面,在位于外筒管31p的前端部的上述凸缘板35f上固定有滑轮P31f,而且在该滑轮P31f上形成为从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37的滑轮P37经由环形带B31(图1C)而输入旋转动作。另外,如图2A及图2B所示,各轴构件33的后端部从位于该外筒管31p的后端部的上述凸缘板35b向后方突出,在各后端部上分别固定有滑轮P33,进而对应于这些滑轮P33,在内轴31s上也固定有滑轮P31b。而且,在对应的滑轮P33,P31b彼此上挂绕有环形带B33。
因此,在电动马达37起动时,外筒管31p及一对凸缘板35f,35b成为一体而旋转,与此相应地,由该一对凸缘板35f,35b支承的各轴构件33,33…也从该一对凸缘板35f,35b被施加旋转力,并且围绕着外筒管31p、即公转轴C31而公转。此时,因为环形带B33被挂绕在滑轮P33与滑轮P31b两者上,所以各轴构件33随着各轴构件33的公转而以与其公转位置的变化相应的量自转,由此,将一个电动马达37作为驱动源而使用,进行各轴构件33的自转动作及公转动作。
因此,在本例中,如图2C所示,多个、作为一例是四个轴构件33,33…在公转方向上以等间距的90°间隔排列设置。另外,各轴构件33分别具有如图3所示的由多个突起部33t,33t…在自转方向上以等间距的60°间隔呈放射状排列而形成的突起部群G33t。而且,如图2A所示,该突起部群G33t在轴构件33的轴向的多个位置上以规定间距设置。因此,能够增加废料与突起部33t的撞击频率,能够实现高开纤性能。
而且,在本例中,各突起部33t由在轴构件33的外周面上竖立设置的相互等长的棒状构件33t构成,更详细地,作为棒状构件33t而使用截面圆形状的钢制圆杆,而且,其长度方向朝向轴构件33的轴向的正交方向的外侧。而且,在棒状构件33t的外周面与废料发生撞击。因此,能够确保与该废料撞击的大的表面积。另外,因为是棒状构件33t,所以在相邻棒状构件33t,33t彼此之间,能够确保大的取入废料的空间。但是,该棒状构件33t不仅限定于上述的钢制圆杆,例如也可以是截面呈矩形的钢制方杆,还可以是非铁金属制的圆杆。而且,突起部33t也可以不由棒状构件33t构成,例如根据情况也可以由板状构件构成。但是,如上所述,棒状构件33t能确保取入废料的空间更大,因此比板状构件更加优选。
另外,在本例中,棒状构件33t的长度方向与轴构件33的轴向正交,但不仅限定于此。即,即使两者没有正交,但只要交叉就能够实现相应的撞击性能。
进而,优选地,由图3与图2C的对比、或图2A可以明确,对于在轴构件33的轴向上相邻的突起部群G33t,G33t彼此而言,只要其相互的突起部33t的配置位置在自转方向上错开即可。在本例中,对于以规定的基准形成的突起部群G33t而言,位于与其相邻的位置的突起部群G33t的突起部33t的配置位置在自转方向上仅与其错开15°,而且,对于位于与其相邻的位置的突起部群G33t而言,进一步在同方向上错开相同的15°错开量,该错开操作对于在轴向上排列的全部的突起部群G33t,G33t…反复进行。
而且,通过这样地构成,在属于规定的突起部群G33t的突起部33t刚刚与废料撞击之后,存在属于位于该轴向的相邻位置的突起部群G33t的突起部33t与该废料再度撞击的可能,其结果是,能够增加废料的撞击频率。
而且,参照图3,如前所述,各突起部群G33t分别在自转方向上以60°的间隔具有突起部33t,通过上述的15°的错开操作,如图2A所示,与突起部33t的配置位置相同的突起部群G33t每隔三个(即,以四个里面有一个的比例)出现。
但是,错开量不仅限定于上述的15°,也可以设定成任意的角度,而且,也可以不如上所述那样规则地在同方向上以相同错开量而错开,例如,可以随机设定错开方向及错开量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
另外,优选地,如图2A所示,对于在公转方向上相邻的轴构件33,33彼此而言,使相互的突起部群G33t的配置位置在轴向上错开即可。在该例中,相互相邻的轴构件33,33彼此都在轴向上以相同间距PG33t设置有突起部群G33t,G33t…,因此,相邻轴构件33,33彼此交错地配置,以便使自身的突起部群G33t位于在属于相互相对的轴构件33的突起部群G33t与其轴向的相邻的突起部群G33t之间的中间位置。
而且,通过这样地构成,在规定的轴构件33的突起部群G33t的突起部33t刚刚与废料撞击之后,存在位于其公转方向的相邻位置的轴构件33的突起部群G33t的突起部33t也与该废料再度撞击的可能,这也有效地推动了上述的废料的撞击频率的增加。
其中,在图2A中,难以图示出相邻轴构件33,33彼此,虽然为了方便而示出为突起部群G33t的位置在位于上方的轴构件33与位于下方的轴构件33之间交错,但实际上,在图2A中示出的上下两个轴构件33,33彼此在公转方向上具有相邻位置关系。即,具有在公转方向上存在间隔90°的相邻位置关系。
进而,优选地,如图2C所示,在轴构件33的公转方向与轴构件33的自转方向之间,其相互的旋转方向形成为相同即可。例如,在公转方向为右转的情况下,自转方向也与其对应地设定为右转,反之,在公转方向为左转的情况下,自转方向也设定为左转即可。然后,这样一来,突起部33t以由轴构件33的公转的速度值与轴构件33的自转的速度值相加而得到的高速度值与废料撞击。因此,能够提高向废料施加的撞击力,这样也能推动开纤性能的提升。
此外,对于如上所述地使相互的旋转方向在相同方向上一致而言,其是通过设计图2B的将环形带B33挂绕向滑轮P33,P31b的方法而实现的。即,如该图2B所示,如果将环形带B33挂绕成轴构件33的滑轮P33及内轴31s的滑轮P31b中任一方的滑轮与环形带B33的内周面抵接,且另一方的滑轮与该环形带B33的外周抵接,则能够实现上述的旋转方向的统一。换言之,假设希望在轴构件33的公转方向与轴构件33的自转方向之间将其相互的旋转方向设定成反向,则如图4所示,挂绕成轴构件33的滑轮P33及内轴31s的滑轮P31b两者与环形带B33的内周面抵接即可。
<隔板26>
如前所述,在箱体内设置有隔板26(相当于隔离构件),由该隔板26将箱体20的内部空间SP20划分为上空间SP20u及下空间SP20d。
该隔板26如图2C所示地向下弯曲成凸起的圆弧形状。由此,该隔板26沿着旋转构件30的旋转轨迹Tr30、即突起部33t的末端部通过轴构件33的公转及自转而画出的旋转轨迹Tr30设置,其结果是,能够设定成使其与该旋转轨迹Tr30之间的距离在圆弧方向的全长上保持大致恒定。
另外,形成于隔板26的贯通孔h26的开口形状、开口面积、以及配置模式等各种规格根据前后方向的位置而确定。因此,在该例中,准备多种、作为一例是两种隔板26,其贯通孔h26的规格相互不同。
例如,如图2A所示,未开纤的块状或粒状的废料乘着从投入口22开始朝向下方的空气流而到达设置在与投入口22相向的后方位置上的隔板26。因此,以可靠地阻挡该废料为目的,在该后方位置上设置有将贯通孔h26的开口率(在隔板26的板面(也包含贯通孔h26的面积在内)中贯通孔h26所占的面积的比例)设定得小、且将各贯通孔h26的开口面积设定得小的隔板26。具体而言,考虑到SAP的粒径为150~850μm等因素,使用形成有错列配置且开孔率为40~50%的直径为5mm±1mm的正圆形状的多个圆孔的隔板26。其中,上述的直径的下限值基于防止堵塞的观点而确定。
与此相对,在与排出口24相向的前方位置中,由于旋转构件30所进行的废料的开纤已经足够充分,因而易于从废料的纸浆纤维中分离出SAP及夹杂物,此外,纸浆纤维也不是块状、粒状而是被充分地拆解成丝状,因而该纸浆纤维易于通过空气流而上浮。
因此,对于设置在该前方位置上的隔板26的贯通孔h26而言,即使开孔率及开口面积稍微变大,由于纸浆纤维的通过被抑制,因而为了促进由旋转构件30的棒状构件33t弹回并被射向隔板26一侧的SAP及夹杂物的通过,将贯通孔26的开孔率设定成相比于前述的后方位置的隔板26更大,并且将贯通孔h26的开口面积设定成相比于该后方位置的隔板26的圆孔更大。
另外,如图5A的概略展开图所示,将该贯通孔h26的形状设定成具有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横向)的长孔,且使贯通孔h26的长度方向朝向与旋转构件30的公转方向(准确而言,是将公转方向投影在隔板26的板面上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便拆解成丝状的纸浆纤维容易地挂在贯通孔h26上。具体而言,在该隔板26上形成有长孔,该长孔具有长度30~155mm×宽度5~35mm的长度大于宽度的尺寸,并具有50%~65%的开孔率,该开孔率大于上述后方位置的隔板26的开口率,并且长度方向与公转方向正交地错列配置。
而且,如图5B的概略展开图所示,在贯通孔h26、即长孔的长度方向不与公转方向(准确而言,是将公转方向投影在隔板26的板面上的方向)交叉的情况下,即长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公转方向的情况下,基于如下理由而导致纸浆纤维容易地通过长孔。首先,因为被充分开纤了的纸浆纤维被拆解成丝状,所以同块状、粒状的情况相比,其难以通过贯通孔26、即长孔。但是,即使在此情况下,当长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公转方向时,对于倾向于随着旋转构件30的公转而流向公转方向的纸浆纤维而言,其朝向长孔的时间变得更长,其结果是容易使其从长孔脱落。即,当使长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公转方向时,平行于公转方向的方向的长孔的尺寸变大,纸浆纤维容易从长孔脱落。
但是,贯通孔h26的形状不仅限定于如图5A那样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长孔。即,根据情况,可以将贯通孔h26的形状设定成如上述的图5B那样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公转方向)平行的长孔,或者也可以将其设定成开口形状为正方形的孔,而且,还可以将开口形状设定成除矩形以外的多边形的孔或圆形的孔。
另外,在本例中,该隔板26形成为将箱体20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三等分的尺寸。而且,在后方位置配置有前者的圆孔的隔板26,在前方位置与后方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及前方位置的两者上,分别配置有后者的长孔的隔板26。但是,隔板26的配置模式不仅限定于此。
<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
如图1A至图1C所示,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以由前述的框状支承构件12支承的传送带为主体。即,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具有作为将上表面设定成搬送面的带构件的环形带62、以及挂绕有环形带62并规定环形带62的周转轨道的多个辊64,64。而且,这些辊64,64之中的至少一个是通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而驱动旋转的驱动辊,环形带62通过该驱动辊而进行周转动作。
环形带62的搬送面、即上表面被设定成大致水平面,而且,该上表面位于与箱体20的下端开口相向、并且从下方覆盖该下端开口的整面的位置。因此,环形带62通过其上表面将在箱体20的下空间SP20d下落的物体作为二次废料而对其进行阻挡。而且,环形带62的上表面的移动方向是前后方向的前方。因此,被阻挡的二次废料通过环形带62而向前方移动。
在此,箱体20的前侧壁部20sf(相当于在箱体的壁部中位于带构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部)的下端缘部与环形带62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G。但是,在后侧壁部20sb、左侧壁部20sl、及右侧壁部20sr的各下端缘部与环形带62的上表面之间不设置间隙地相互抵接,即能够形成为这些下端缘部在该环形带62的上表面滑动。而且,基于上述的投入口22与排出口24之间的送风量的差等,箱体20的内部空间SP20(SP20d)能够被维持成气压低于外部的负压状态。因此,外气作为流向后方的空气流而从上述间隙G侵入下空间SP20d内,该侵入外气也对将二次废料分离成SAP及夹杂物和纸浆纤维这两者有效地进行推动。
图6A及图6B是表示该分离的形态的说明图,每一个图都以概略纵剖视图表示。如图6A所示,首先,上述的间隙G位于比SAP及夹杂物落在环形带62的下落位置靠近环形带62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即前方的位置,朝向后方的侵入外气从该间隙G流入箱体20内。然后,SAP及夹杂物随着环形带62的移动而被输送至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即前方,此时,对于比重小于SAP及夹杂物的纸浆纤维而言,由于流向后方的上述侵入外气而导致其向前方的移动受到限制,由此,纸浆纤维基本上在环形带62的上表面滚动而形成纤维球。然后,由此,形成为只有纤维球留在箱体20内,同时只有SAP及夹杂物被向前方输送,其结果是,二次废料被分离成纸浆纤维与SAP及夹杂物这两者。
由此,可以说,对于间隙G而言,其通过与在箱体20内形成负压状态的前述两个送风机(相当于负压状态形成机构)进行共同作用,作为形成朝向后方的侵入外气的气流、即与环形带62的移动方向反向的空气流的空气流供给机构而发挥功能。
此外,如图6B所示,该纤维球在滚动过程中,在卷入周围的纸浆纤维并将其缠绕的同时成长成雪球状。然后,纤维球成长至与上述的间隙G相对应的尺寸,被环形带62的上表面与箱体20的前侧壁部20sf的下端缘部两者卡在该间隙G中并使其堵塞,此时,由于侵入外气减弱、纤维球与环形带62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等,因而从环形带62施加的向前方的移动力相对增大,由此,能够从间隙G将纤维球排出至箱体20之外。而且在此情况下,能够以大的形态将纤维球输送向环形带62的折回位置P62。
因此,在本例中,以从SAP及夹杂物中分离出排出至箱体20之外的纤维球为目的,对应于环形带62的折回位置P62而在该环形带62的下方配置第一筛状构件72(相当于筛状构件)。该第一筛状构件72具有多个贯通孔h72,h72…,该贯通孔h72的开口尺寸被设定成允许SAP及夹杂物通过、并且限制纸浆纤维的纤维球通过的开口尺寸。例如,第一筛状构件72由金属丝网构成,该金属丝网作为上述贯通孔h72而具有纵向尺寸20~30mm×横向尺寸20~30mm的矩形开口。因此,能够通过该第一筛状构件72而选择性地捕捉纸浆纤维的纤维球。换言之,如果小于20mm,则夹杂物由金属丝网捕捉而容易进入纸浆纤维侧,另一方面,如果大于30mm,则纸浆纤维难以被金属丝网捕捉而导致分离变得困难。
另外,在该第一筛状构件72的下方,以将在该第一筛状构件72中被筛落的SAP及夹杂物分离成SAP和夹杂物两者为目的,配置有第二筛状构件74(相当于第二筛状构件)。该第二筛状构件74也具有多个贯通孔h74。而且,该贯通孔h74的开口尺寸被设定成允许SAP通过、并且限制夹杂物通过的开口尺寸。例如,第二筛状构件74也由金属丝网构成,该金属丝网作为上述贯通孔h74而具有纵向尺寸1.5~2mm×横向尺寸1.5~2mm的矩形开口。因此,能够通过该第二筛状构件74而选择性地捕捉夹杂物,被筛落的SAP落在其下方的无盖容器76而被回收。换言之,如果小于1.5mm,则SAP相对于贯通孔h74的通过性变差而容易被金属丝网捕捉并积存,另一方面,如果大于2mm,则夹杂物难以被金属丝网捕捉而进入SAP侧,导致分离变得困难。
另外,第一筛状构件72具有移送机构,该移送机构向第一筛状构件72中的从着陆位置P72分离的位置移送被该第一筛状构件72限制通过而捕捉的纤维球即可。例如,在图6B的例中,作为第一筛状构件72而使用平板状的金属丝网72,然后,通过将该金属丝网72倾斜配置成其上表面的前端部低于后端部而使其作为上述的移送机构来发挥功能。即,落在第一筛状构件72、即金属丝网72的上表面的纤维球基于该金属丝网72的上表面的倾斜坡度而向前方滚动,由此,纤维球向比上述着陆位置P72靠前方的位置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因此后从折回位置P62下落的SAP、夹杂物堆积在由第一筛状构件72捕捉的纤维球的上方而导致的筛选作用的减退。
但是,移送机构不仅限定于上述机构。例如,也可以作为第一筛状构件72而使用金属丝网形态的环形带(未图示),而且,也可以通过对该金属丝网形态的环形带进行周转驱动而将落在该环形带上并被捕捉的纤维球输送至前方。
因此,优选地,如图2A所示,在箱体20内的上空间SP20u的前后方向上的规定位置上,对从投入口22向排出口24排出的废料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28从箱体20的顶板部20c垂下即可。在图2A的例中,该限制构件28在前后方向的三个位置上空出相互的间隔而配置,由此,在上空间SP20u中将比旋转构件30靠上方的空间分隔成四个区域。详细而言,各限制构件28全部是板状的限制板28,被配设成其厚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并且在左右方向的全长上对上空间SP20u进行分隔。另外,如图2C所示,各限制板28的下端缘部的形状形成为对应于由旋转构件30的轴构件33的突起部33t所画出的旋转轨迹Tr30的圆弧形的凹形状,而且,限制板28的下端缘部28d在上下方向上被突起部33t的末端部的旋转轨迹Tr30所遮盖。
因此,通过谋求在箱体20内的废料的滞留时间的可靠延长从而能够确保该滞留时间长。由此,能够将废料的开纤进行至充分的程度,其结果是,通过谋求来自废料的纸浆纤维的分离性能的提升从而能够以高纯度回收纸浆纤维。
换言之,如在图2A所述,在本例中,在旋转构件30的4个轴构件33,33…之中,对于相互在公转方向上相邻的轴构件33,33彼此而言,其相互的突起部群G33t的配置位置在轴向上错开。因此,在本例中,对于这些四个轴构件33,33…中的两个轴构件33,33而言,形成特定的突起部群G33t与限制板28干涉的位置关系。例如,在该图2A中,恐怕存在上侧图示的轴构件33的规定的突起部群G33t与限制板28发生干涉的风险。因此,在本例中,从该轴构件33卸下与限制板28干涉的突起部群G33t。但是,该干涉的回避方法不仅限定于上述情况,还也以采用如下方法,例如,通过扩大突起部群G33t的轴向的配置间距、使限制板28的厚度变薄等方法,只要能够将限制板28顺利地收纳于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突起部群G33t,G33t彼此之间,也可以不将其卸下。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虽然将限制板28的设置数设定为三个,但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三个的情况,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或者还可以是四个以上。
而且,在上述内容中虽然举例示出了作为各限制构件28分别具有一个限制板28的情况,但不仅限定于此。即,各限制构件28也可以分别由多个构件构成。例如,限制构件28具有使长度方向沿着下方并且从顶板部20c垂下的多个棒状构件(未图示),而且,各棒状构件也可以使用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棒状构件之间空出间隔且同时排列成梳状的构件作为限制构件28。
另外,优选地,如图1A及图1B所示,设置对下空间SP20d内的空气进行吸引的吸气口29即可。而且,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吸气口29而与空气一起吸入通过隔板26的贯通孔h26,h26…并在下空间SP20d内悬浮的纸浆纤维,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纸浆纤维的回收率。
在图1A及图1B的例中,该吸气口29,29…形成为在箱体20的左侧壁部20sl及右侧壁部20sr之中从侧方与下空间SP20d相向的部分。另外,作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吸气口的一例,该吸气口29分别相对于左侧壁部20sl及右侧壁部20sr而形成各两个。
然后,如果这样地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地设置两个吸气口29,29,则能够谋求前后方向的吸引力分布的均匀化,从而防止在下空间SP20d内产生滞留点等,其结果是,能够有效防止在下空间SP20d内的特定位置上产生纸浆纤维积存等不良情况。
另外,因为吸气口29被设置在侧壁部20sl,20sr上,所以该吸气口29从大致侧方吸入下空间SP20d内的空气。因此,对于经过下空间SP20d而落向下方并堆积在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的环形带62上的SAP及夹杂物而言,该吸气口29能够基本上不将其吸入,而只吸入悬浮在下空间SP20d的空中的纸浆纤维。由此,能够从下空间SP20d内以高纯度回收纸浆纤维。
这样的附属于侧壁部20sl,20sr的吸气口29通过如下方法而实现,即:如图1B所示,将设置于箱体20的外侧的吸引管路29d的末端部29de分别与贯通形成于各侧壁部20sl,20sr的各矩形开口部29e连结。此外,送风机(未图示)经由软管等适当的转接管构件29m而与各吸引管路29d连结,由此,能够从上述的管端部吸入空气。
而且,通过对来自该吸气口29的空气进行吸引,能够提高箱体20内的负压程度,所以该吸气口29的空气的吸入量也能够影响流向前述的箱体20内的侵入外气的流量。因此,能够鉴于上述的纤维球的形成状况而确定吸气口29的每单位时间的吸入量(m3/min)。
在此,优选地,如图1B所示,吸引管路29d的管轴方向C29d以随着远离箱体20而上升的倾斜坡度朝向斜上方即可。而且,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吸引管路29d的末端部29de的吸引方向朝向斜上方,因而能够通过具有该上方向成分的吸引力而抽出箱体20内的纸浆纤维。由此,也能够抽出下落并堆积在位于箱体20的下方的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的环形带62的上表面的纸浆纤维,这也能够推动纸浆纤维的回收率的提升。该管轴方向C29d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C29d能够从大于0°而小于90°的范围选择,优选地是从45°~60°的范围选择。换言之,如果设定成小于45°,则SAP等难以下落并容易堆积于吸引管路29d内,另一方面,如果大于60°,则吸引管路29d的安装变得困难。
此外,如上所述,在管轴向C29d朝向斜上方的情况下,基本上,如图1B所示,吸引管路29d的底面29db形成为随着靠近箱体20而下降的倾斜面。因此,即使在SAP及夹杂物意外地被吸入吸气口29的情况下,只要该SAP及夹杂物因自重而落在吸引管路29d的底面29db上,SAP及夹杂物就随着该底面29d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而滑落并被引导至返回箱体20内。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应当选择性地吸入纸浆纤维的吸气口29最终将被错误吸入的SAP及夹杂物与纸浆纤维一起回收的事态。该底面29db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θ29db从大于0°而小于90°的范围选择,优选地从45°~60°的范围选择。换言之,如果小于45°,则SAP等难以在吸引管路29d的底面29db中滑落,易于被堆积在底面29db上,另一方面,如果大于60°,则吸引管路29d的安装变得困难。
另外,更优选地,如图1B所示,将位于吸引管路20d与转接管构件29m的连结位置的吸引方向设定成斜下方即可。而且,这样一来,能够可靠地防止已吸入回收的纸浆纤维再度返回箱体20内的事态。
此外,吸气口29的开口形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矩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除矩形以外的多边形。
另外,在上述的例中,虽然只将这样的吸气口29设置在左侧壁部20sl及右侧壁部20sr上,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除左侧壁部20sl及右侧壁部20sr以外进一步将其设置在前侧壁部20sf及后侧壁部20sb上,或者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替代左侧壁部20sl及右侧壁部20sr,将其设置于前侧壁部20sf及后侧壁部20sb两者或只设置于任意一方。
进一步而言,设置吸气口29的部分不仅限定于箱体20的各侧壁部20sl,20sr,20sf,20sb。例如,也可以如图7A及图7B示出的变形例所述。其中,图7A是概略纵剖视图,图7B是图7A中的B-B向视图。
在该变形例中,圆筒管29p作为具有吸气口29的管构件以使管轴方向平行于前后方向的姿态从前方向后方插入下空间SP20d内而配置。而且,在圆筒管29p的下表面贯通形成有多个、作为一例是十二个吸气口29,29…。详细而言,在该下表面具有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的多个、作为一例是六个吸气口29,29…的吸气口列G29,而且,该吸气口列G29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多列、作为一例只设置两列。
另外,虽然圆筒管29p的插入方向的末端侧、即后侧的管端部被气密密封,但相反侧、即前侧的管端部向箱体20的外部突出,而且,该管端部经由软管等适当的转接管构件29m而与送风机(未图示)连结。
因此,通过起动该送风机,能够从圆筒管29p的各吸气口29吸入下空间SP20d内的空气,由此,能够回收在下空间SP20d中悬浮的纸浆纤维。
此外,在本例中,如图7B所示,该圆筒管29p在下空间SP20d内的左右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在图7B中为两个),由此能够谋求左右方向的吸引力分布的均等化,但该个数不仅限定于此,也可以设定成例如一个,还可以设定成三个以上。
而且,在本例中,将吸气口29的形状设定成在长度方向沿着圆筒管29p的筒轴方向的长度150mm±50mm×宽度8~20mm的尺寸的缝状,但其形状不仅限定于缝状。此外,长度的上限值基于圆筒管29的抗变形能力而确定,宽度的下限值根据防止堵塞的观点出发而确定。
进而,如上所述,作为管构件29p举例示出了截面形状为正圆形的圆筒管29p,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使用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方筒管。
另外,在图7A及图7B的例中,圆筒管29p的后侧的管端部向箱体20的外部突出并且气密密封,但根据情况,该后侧的管端部也与软管等适当的转接管构件(未图示)连结,而且,将其经由该转接管构件而与连结了上述的前侧的管端部的送风机连结即可。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圆筒管29p中位于后侧的吸气口29的吸引力相比于前侧变弱的吸引力不均匀的问题,由此,能够在下空间SP20d的前后方向上大致均等地吸入纸浆纤维。
另外,恐怕会存在通过隔板26的贯通孔h26,h26…(在图7A及图7B中未图示)而从上空间SP20u落向下空间SP20d的纸浆纤维、SAP及夹杂物堆积在该圆筒管29p的上表面的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该堆积,圆筒管29p的上部由具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成规定的倾斜坡度的上表面的倾斜构件29r覆盖。在图7A及图7B的例中,倾斜构件29r是例如将一对平板连结成倒V形的截面倒V形构件29r。而且,配置成截面倒V形构件29r的尖部29r1位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因此,该截面倒V形构件29r的上表面具有形成为左右方向的端部的位置低于中央位置的倾斜坡度,由此,落在上表面的纸浆纤维、SAP、及夹杂物迅速地从该上表面滑落,从而防止上述的堆积。
此外,优选地,如图7B所示,形成为截面倒V形构件29r的左右方向的各端缘29re,29re比圆筒管29p向侧方突出的房檐状即可。而且,这样一来,该房檐状的部分在吸气口29吸引处于下落过程中的SAP及夹杂物时成为障碍物,结果能够有效防止吸气口29的SAP及夹杂物的误吸引。
因此,从吸气口29的下空间SP20d内的纸浆纤维的回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地,如图1B所示,将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的环形带62的上表面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与隔板26的最下位置P26相距的距离设定成400~500mm的范围即可。该理由如下。即,由于纸浆纤维一旦落在环形带62上则难以使其再度浮起并悬浮于空中,优选地,尽量在下落过程中通过吸气口29吸入纸浆纤维。因此,如果使其相距如上的距离,则能够大幅减少堆积在环形带62的上表面的纸浆纤维的量。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对于落在环形带62上的纸浆纤维,能够作为纤维球而回收,因而通过作为纤维球而回收,能够防止纸浆纤维的回收率的降低。另外,上限值的500mm是从抑制分离装置10的大型化的观点出发而确定的。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理解而作出的,不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限定解释的内容。另外,对于本发明该能够在不脱离其主题的范围内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当然包括该等效结构在内。例如,能够如以下所示地变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而举例示出了一次性尿布,但只要是吸收排泄液等液体的物品即可,不仅限定于此,例如吸收性物品可以是生理用卫生巾,也可以是作为宠物的排泄场所而使用的宠物尿垫。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吸收性纤维而举例示出了纸浆纤维,但并不仅限定于此。即,只要是呈纤维状并具有液体吸收能力的材料就包含在上述的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概念之内。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旋转构件30所具有的轴构件33的公转轴C31及自转轴C33的轴向平行于从投入口22朝向排出口24的规定方向、即前后方向,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倾斜成稍微具有倾斜角度。即,可以使其以大于0°且10°以内的倾斜角度范围相对于规定方向、即前后方向而倾斜,或者使其以大于0°且5°以内的倾斜角度范围相对于规定方向、即前后方向而倾斜,再或者使其以大于0°且2°以内的倾斜角度范围相对于规定方向、即前后方向而倾斜。因此,“轴向沿着从投入口开始朝向排出口的规定方向设定的公转轴”及“轴向沿着规定方向设定的自转轴”中的“沿着”这一词语的含义不仅包含了相互平行的情况,也包含了以上述的倾斜角度而倾斜的形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旋转构件30具有多个、作为一例是四个轴构件33,33…,但不仅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例如一个至三个的轴构件33,还可以具有五个以上的轴构件33,3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轴构件33具有突起部群G33t,突起部群G33t具有多个、作为一例是六个突起部33t,但不仅限定于此。突起部群G33t也可以具有例如一个至五个突起部33t,或者也可以具有七个以上的突起部33t,33t…。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一个电动马达37作为驱动源而使全部四个的轴构件33,33…公转及自转,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分成用于使轴构件33公转的电动马达、以及用于使其自转的电动马达,还可以在各轴构件33上分别设置使其自转用的电动马达。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没有对于箱体20,20a的材料进行阐述,但对于该箱体20而言,优选地,使用无色透明、有色透明、无色半透明、或有色半透明的树脂板或玻璃板而形成即可。这样一来,能够隔着箱体20而从外侧目视辨认箱体20内的开纤状态。由此,能够尽早发现废料的堵塞等异常,在发生重大故障前进行处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废料进行搅拌、开纤的旋转构件30而举例示出了一边围绕自转轴C33自转一边围绕公转轴C31公转的轴构件33的结构,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如图8A及图8B所示的结构。图8A是概略纵剖视图,图8B是图8A中的B-B向视图。而且,在本例中,也可以进行如下设定,即:将围绕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的旋转轴C130进行驱动旋转的滚子构件设定为旋转构件130的主体,在该滚子构件的外周面上,将在沿着旋转轴C130的方向上以规定间距排列成一列的梳状的多个矩形板133,133…的矩形板列在旋转构件130的周向上以规定间距设置多列。其中,上述的矩形板133,133…相当于“突起部”。
进而,也可以设定成如图9的概略纵剖视图所示那样的结构。即,将围绕轴向沿着前后方向的旋转轴C31a进行驱动旋转的轴构件31a设定为旋转构件30a的主体,用在轴向的多个位置上具有在该轴构件31a的外周面上呈放射状地竖立设置多个棒状构件31at,31at…的棒状构件群G31at的旋转构件来代替上述的旋转构件3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箱体20的前侧壁部20sf的下端缘部与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0的环形带6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G与负压状态形成机构的共同作用而作为空气流供给机构发挥功能,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比二次废料落在环形带62的上表面的下落位置靠近前方的位置作为空气流供给装置而配置喷嘴,从该喷嘴沿着环形带62的上表面而喷射朝向后方的空气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筛状构件72而从SAP及夹杂物中分离出排出至箱体20之外的纤维球,但并不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配置在环形带62的上方的未图示的吸引装置而吸收排出至箱体20之外的纤维球,从环形带62上的SAP及夹杂物中分离出该纤维球。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分离装置、即二次分离部10b直接连结在作为具有旋转构件30的开纤机构的一次分离部10a的下游、即下方,由此谋求被回收的SAP的纯度的提高,但并不仅限定于此。即,可以只单独使用二次分离部10b,或者,也可以将其直接连结在上述开纤机构以外的适当的分离装置的下游。
附图标记说明
10 分离装置、
10a 一次分离部(开纤机构)、10b 二次分离部(分离装置)、
12 框状支承构件、
20 箱体、
20c 顶板部、20sb 后侧壁部、20sf 前侧壁部、
20sl 左侧壁部、20sr 右侧壁部、
22 投入口、22d 投入用管路、
24 排出口、24d 排出用管路、
26 隔板(隔离构件)、
28 限制板(限制构件)、
28d 下端缘部、
29 吸气口、
29d 管路、29db 底面、末端部 29de、
29e 开口部、
29m 中继管构件、
29p 圆筒管(管构件)、
29r 倾斜构件、29r1 尖部、29re 端缘、
30 旋转构件、30a 旋转构件、
31 公转轴形成用轴构件、
31a 轴构件、31at 棒状构件、
31p 外筒管、31s 内轴、
33 轴构件、33t 棒状构件(突起部)、
35b 凸缘板、35f 凸缘板、
37 电动马达、
60 二次废料排出机构、62 环形带、64 辊、
72 第一筛状构件(筛状构件)、74 第二筛状构件(第二筛状构件)、
76 无盖容器、
130 旋转构件、133 矩形板(突起部)、
B31 环形带、B33 环形带、
G29 吸气口列、
G33t 突起部群、
G31at 棒状构件群、
Brg31 轴承、Brg33 轴承、
h26 贯通孔、
h72 贯通孔、h74 贯通孔、
GND 地板部、
G 间隙、
C31 公转轴、C31a 旋转轴、
C33 自转轴、
C130 旋转轴、
SP20 内部空间、SP20u 上空间、SP20d 下空间、
P31b 滑轮、P31f 滑轮、P33 滑轮、P37 滑轮、
P62 折回位置、P72 着陆位置、P26 最下位置、
G 间隙。

Claims (10)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对包含在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具有:
带构件,所述带构件一边在上表面承接下落的所述材料,一边沿着规定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及
空气流供给机构,所述空气流供给机构从比所述材料的下落位置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供给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空气流,
在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所述带构件的移动而被输送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时,所述空气流一边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朝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移动进行限制,一边使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在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滚动并形成纤维球,从而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还具有:
箱体,所述箱体将开口了的下端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相向配置;以及负压状态形成机构,所述负压状态形成机构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维持成气压低于所述箱体的外部气压的负压状态,
在所述箱体的壁部中位于所述带构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部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负压状态形成机构共同作用,作为所述空气流供给机构发挥功能,
从所述间隙侵入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的侵入外气形成与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所述空气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球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被所述空气流限制,一边滚动一边卷入周围的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并成长成雪球状,
所述纤维球成长至与所述间隙相对应的尺寸,被所述带构件与所述箱体两者卡在所述间隙中,从而从所述带构件施加的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移动力扩大并作用于所述纤维球,基于扩大的所述移动力而抵抗所述空气流,并且使所述纤维球从所述间隙排出至所述箱体之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构件是环形带,
所述带构件的移动方向的折回位置位于所述箱体的外侧,
在所述折回位置的下方配置有筛状构件,
所述筛状构件的多个贯通孔的开口尺寸被设定成允许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并且限制所述纤维球通过的开口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筛状构件具有移送机构,所述移送机构向所述筛状构件中的从着陆位置分离的位置移送被该筛状构件限制通过而被捕捉的所述纤维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筛状构件的下方配置有第二筛状构件,
所述第二筛状构件的多个贯通孔的开口尺寸被设定成允许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并且限制被包含在所述材料中的夹杂物通过的开口尺寸。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被隔离构件划分成上空间、以及与所述上空间的下方邻接的下空间,
在所述上空间中配置有对一次材料进行开纤并将所述一次材料分离成二次材料和液体吸收性纤维的开纤机构的主体,并且所述开纤机构使所述二次材料作为所述材料而落向所述带构件的上表面,
所述开纤机构具有:
投入口,所述投入口形成于所述箱体,使所述一次材料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向所述上空间内投入;
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作为所述开纤机构的主体被收容在所述上空间内,搅拌所述一次材料并使所述一次材料开纤;
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使由所述旋转构件开纤的所述一次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一边乘着空气流一边从所述上空间内排出;以及
多个贯通孔,所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于所述隔离构件,
所述二次材料经过所述贯通孔而落向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
从所述投入口投入空气流的第一送风机与以比所述第一送风机的空气流的投入量大的排出量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空气流的第二送风机两者共同作用,作为所述负压状态形成机构发挥功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空间中设置有对所述下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吸引的吸气口,
由所述吸气口对在下方通过所述隔离构件的所述贯通孔而在所述下空间内悬浮的液体吸收性纤维进行吸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从所述投入口朝向所述排出口的方向设定为规定方向的情况下,
所述旋转构件具有:轴向沿着所述规定方向设定的公转轴;以及一边围绕所述公转轴公转一边围绕轴向沿着所述规定方向设定的自转轴而自转的轴构件,
所述轴构件具有向与所述轴构件的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入口及所述排出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板部,
在所述上空间的所述投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的规定位置,对所述一次材料从所述投入口向所述排出口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从所述顶板部垂下。
10.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对包含在吸收性物品的材料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和粒状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使在上表面承接下落的所述材料的带构件沿着规定的移动方向移动;以及
从比所述材料的下落位置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供给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空气流,
在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通过所述带构件的移动而在所述移动方向上被输送时,所述空气流一边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在所述移动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一边使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在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滚动并形成纤维球,从而对所述液体吸收性纤维和所述高吸收性聚合物进行分离,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方法还具有以下工序:
将箱体的开口了的下端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相向配置,
在所述箱体的壁部中位于所述带构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部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上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与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维持成气压低于所述箱体的外部气压的负压状态的负压状态形成机构共同作用,从比所述材料的下落位置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沿着所述上表面供给与所述带构件的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空气流,
从所述间隙侵入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的侵入外气形成与所述移动方向反向的所述空气流。
CN201380063362.9A 2012-11-02 2013-10-24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Active CN104837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3054A JP5948223B2 (ja) 2012-11-02 2012-11-02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材料の分離装置、及び分離方法
JP2012-243054 2012-11-02
PCT/JP2013/078798 WO2014069322A1 (ja) 2012-11-02 2013-10-24 吸収性物品に係る材料の分離装置、及び分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7573A CN104837573A (zh) 2015-08-12
CN104837573B true CN104837573B (zh) 2017-07-28

Family

ID=50627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3362.9A Active CN104837573B (zh) 2012-11-02 2013-10-24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43986B2 (zh)
EP (1) EP2915603B1 (zh)
JP (1) JP5948223B2 (zh)
CN (1) CN104837573B (zh)
CA (1) CA2887404A1 (zh)
WO (1) WO20140693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40425C2 (nl) * 2013-10-02 2015-04-07 Technologies Holding B V D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scheiden van lichtere deeltjes en zwaardere deeltjes.
US11180391B2 (en) 2013-10-02 2021-11-23 Anaergia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solid waste
WO2017001500A1 (de) * 2015-07-01 2017-01-05 Basf S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lassierung von superabsorberpartikeln
CN105107745A (zh) * 2015-10-10 2015-12-02 新乡市振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气流筛上的挡料装置
EP3370889B1 (en) 2015-11-02 2020-04-08 Anaergia B.V.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solid waste
CN105691781B (zh) * 2016-04-07 2018-05-08 北京金马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散包除尘装置
CN107983654B (zh) * 2017-12-07 2021-04-20 中山市天隆燃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皮带机的除杂物机
CN109351451A (zh) * 2018-10-30 2019-02-19 黄�俊 安装有分离净化机构的垃圾处理设备
JP7275609B2 (ja) * 2019-01-31 2023-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分離装置および繊維体堆積装置
US20230392784A1 (en) * 2020-11-02 2023-12-07 E.On Energiinfrastruktur Ab Device and method for sorting a particulate stream
CN117206087B (zh) * 2023-11-09 2024-04-19 上海沃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阳极炭渣固体废物回收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9397A (en) * 1973-12-26 1975-09-30 Kimberly Clark Co Fiber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recovery
US3890220A (en) 1973-12-26 1975-06-17 Kimberly Clark Co Fiber waste reclaim system and method
US4278537A (en) * 1979-03-27 1981-07-14 Alpine Aktiengesellschaft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heavy solids and light solids from a mixture thereof
US4305507A (en) * 1980-08-15 1981-12-15 Magna-Graphics Corporation Disposable diaper reclaiming apparatus
US4350591A (en) * 1980-10-20 1982-09-21 Lee Joseph E Drilling mud cleaning apparatus
ES2152311T3 (es) * 1994-03-15 2001-02-01 Diatec Recycling Tech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de reciclado de pañales desechables para bebe.
JP3566760B2 (ja) * 1994-10-20 2004-09-15 林太郎 薦田 紙おむつ等の不良品から有価物を分離回収する分離装置および分離方法
JP2937996B1 (ja) * 1998-02-20 1999-08-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水性材の回収方法
JP3266889B2 (ja) * 2000-05-31 2002-03-18 ユニ・ハートス株式会社 再生パルプの分離機
JP3554727B2 (ja) * 2001-12-28 2004-08-18 株式会社大貴 汚れが付着している衛生用品からのその素材の回収方法
JP3938910B2 (ja) * 2003-04-14 2007-06-27 株式会社 ツカダ運輸 使用済み衛生用品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システム
US8016119B2 (en) * 2007-03-15 2011-09-13 Machinefabriek Bollegraaf Appingedam B.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plastic film from waste
JP2009262088A (ja) * 2008-04-28 2009-11-12 Ujiie Seisakusho:Kk 廃棄物処理装置及び廃棄物処理方法
US20100291980A1 (en) * 2009-05-18 2010-11-18 Ricketts Jonathan E Corn cob conveyor system with positive de-husking capability
US8286798B2 (en) * 2009-08-07 2012-10-16 Cnh America Llc Corn cob cleaning conveyor system
US20110297591A1 (en) * 2010-06-07 2011-12-08 Schmidt Karl W Conveyor system for separating mixed recycled materials
WO2012083994A1 (de) 2010-12-23 2012-06-28 Kronoplus Technical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windsichten und beleimen von holzspän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69322A1 (ja) 2014-05-08
EP2915603A1 (en) 2015-09-09
CA2887404A1 (en) 2014-05-08
CN104837573A (zh) 2015-08-12
JP2014091882A (ja) 2014-05-19
JP5948223B2 (ja) 2016-07-06
US20150298362A1 (en) 2015-10-22
US9943986B2 (en) 2018-04-17
EP2915603A4 (en) 2016-07-27
EP2915603B1 (en)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7573B (zh)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104755184B (zh)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104755185B (zh) 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的分离装置
CN104755186B (zh) 与吸收性物品有关的材料的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KR101527389B1 (ko) 농산물처리시 발생되는 분진 및 이물질 처리용 원심식 여과장치
CN111804590B (zh) 干法砂果分离装置
JP2016128613A (ja) 積層不織布および空気清浄機
CN112570275A (zh) 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FI88018B (fi) Anordning vid framstaellning av fibrer
JP2017055671A (ja) 茶生葉洗浄装置
JP2015223703A (ja) 軟・硬質プラスチック類選別装置
CN104307755B (zh) 一种垃圾分选设备
JPS61217433A (ja) 搬送分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