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3672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3672B
CN104723672B CN201410725169.3A CN201410725169A CN104723672B CN 104723672 B CN104723672 B CN 104723672B CN 201410725169 A CN201410725169 A CN 201410725169A CN 104723672 B CN104723672 B CN 104723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balladeur train
frame
recording equipment
suppor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251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3672A (zh
Inventor
中田聪
等等力秋夫
坂元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23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3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3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不仅能够得到必要的耐磨损性,还能够提高以轻量化或抗冲击性为代表的移动打印机特有的要求性能。打印机(1)具有:滑架(18),其具备对打印纸进行记录的记录头(21),并且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和框架组件(7),其由构成滑架(18)的周围的多个框架构成。框架组件(7)构成为具备:作为第1框架的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它们没有形成与滑架(18)接触的接触面;和作为第2框架的引导框架(12、13),它们形成所述接触面,且它们的硬度比所述第1框架高。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传真机或打印机等为代表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作为记录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打印机,外侧一般由树脂制的壳体构成,装置主体被构成在其内侧。很多情况下,装置主体由金属框架构成,多种构成要素被组装于该金属框架上。
关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打印机,在框架材料中使用减少了碳含量并增加了锰含量的锰钢,由此实现了耐磨损性、防振特性、耐腐蚀性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38607号公报
在打印机中,除了放置型外,还存在以搬送为前提的移动式的打印机。移动式的打印机在其性质上特别强烈地要求轻量化。另外,还要求落下的情况下的抗冲击性,在这样的观点下,轻量化也变得重要。并且,在打印机中,构成装置主体的骨架的框架的重量在整体重量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在移动式的打印机中希望使框架轻量化。
因此,也可以考虑使用比重比较小的铝或铝合金等作为框架的材料,在像这样比重小的材料的情况下,在打印机的性质上会产生以下这样的问题。例如,在具备记录头的滑架一边沿着打印纸宽度方向移动一边进行记录的所谓串行式的打印机中,存在采用下述结构的情况:滑架被框架支承着在该框架上滑动。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这样的倾向:从耐磨损性的观点出发,铝或铝合金等比重小的金属比比重比其大的金属差,从而会在打印机的耐久性上产生问题。
另一方面,从耐磨损性的观点出发,不锈钢是优选的,但是,不锈钢的比重大,无法实现装置的轻量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得到必要的耐磨损性的同时,也提高以轻量化和抗冲击性为代表的移动打印机特有的要求性能。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滑架,其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且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和多个框架,它们沿着所述滑架构成,所述多个框架构成为具备:第1框架,其没有形成与所述滑架接触的接触面;和第2框架,其形成所述接触面,并且硬度比所述第1框架高。
根据本方式,构成所述滑架的周围的多个框架构成为具备:第1框架,其没有形成与所述滑架接触的接触面;和第2框架,其形成所述接触面,且硬度比所述第1框架高,因此,能够利用所述第2框架确保相对于所述滑架滑动的滑动面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利用所述第1框架实现轻量化。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滑架,其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且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和框架,其沿着所述滑架构成,在所述框架与所述滑架之间设置有硬度比所述框架高的片材,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该滑架相对于所述片材滑动。
根据本方式,在所述框架与所述滑架之间设置有硬度比所述框架高的片材,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该滑架相对于所述片材滑动,因此,能够利用所述片材确保相对于所述滑架滑动的滑动面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对所述框架使用比重小的框架,即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轻量化。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滑架,其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且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和支承部件,其对所述滑架进行支承或引导,在所述支承部件的与所述滑架接触的接触面上具备硬度比所述支承部件高的引导部件。
根据本方式,所述记录装置具有对所述滑架进行支承或引导的支承部件,在所述支承部件的与所述滑架接触的接触面上具备硬度比所述支承部件高的引导部件,因此,能够利用所述引导部件确保相对于所述滑架滑动的滑动面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利用所述支承部件实现轻量化。
并且,由于位于外侧的第1框架的比重比位于内侧的第2框架小,因此,在装置整体上靠装置外侧的重量变轻。由此,在使装置相对于装置的设置面倾斜并松手后装置下落至设置面时的冲击得到缓和。其结果是,特别是在具备喷出油墨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中,能够抑制与落下的冲击相伴的点缺失(ドット抜け)。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3方式中,所述第1框架由铝或铝合金形成。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1框架由铝或铝合金形成,因此能够利用所述第1框架实现轻量化。
发明的第5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第3、第4中的任意方式中,在能够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位置,具备支承介质的介质支承部件,所述介质支承部件被固定于所述第1框架。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3至第5方式中的任意方式中,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滑架驱动用马达,其驱动所述滑架;和介质搬送用马达,其驱动搬送介质的搬送构件,所述滑架驱动用马达和所述介质搬送用马达被固定于所述第1框架。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3至第6方式中的任意方式中,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辊支承部件,所述辊支承部件对与介质接触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进行支承,所述辊支承部件被固定于所述第1框架。
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3至第7方式中的任意方式中,在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的接合部,在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在不同种类的金属的接触中,如果在金属之间存在电离化倾向的差异,则会发生腐蚀。根据本方式,在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的接合部,在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设有绝缘件,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与电离化倾向的差异相伴随的腐蚀。
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2方式中,所述片材被设置成这样的状态:所述片材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一端被固定,且另一端成为自由端而被拉伸。
根据本方式,所述片材被设置成这样的状态:所述片材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一端被固定,且另一端成为自由端而被拉伸,因此,能够防止与所述片材和所述框架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差相伴随的片材的收缩。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所述滑架的顺畅的动作。
本发明的第10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2或第9方式中,在所述片材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在不同种类的金属的接触中,如果在金属之间存在电离化倾向的差异,则会发生腐蚀。根据本方式,在所述片材与所述框架之间设有绝缘件,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与电离化倾向的差异相伴随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图3是框架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框架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框架组件的立体图(含有打印纸支承部件的图)。
图6是框架组件的立体图(含有马达的图)。
图7是滑架的第2被支承部和引导框架的侧视图(剖视图)。
图8是滑架的第1被支承部和引导框架的侧视图(剖视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和滑架的立体图。
图10是滑架的第2被支承部和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的侧视图(剖视图)。
图11是滑架的第1被支承部和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的侧视图(剖视图)。
图12的(A)、(B)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的端部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2:装置主体;3:打印纸供纸口;4:储纸器;5:送纸辊;7:框架组件;8:主框架(第1框架);9:侧框架(第1框架);10:侧框架(第1框架);11:副框架(第1框架);12:引导框架(第2框架);12a:垂直部;12b:水平部;12c:第2垂直部;12d:第2水平部;12e:滑动面;12f:滑动面;12g:滑动面;13:引导框架(第2框架);13a:水平部;13b:垂直部;13c:第2水平部;13d:滑动面;14:辊支承部件;15:搬送从动辊;16:搬送驱动辊;17:滑架驱动用马达;18:滑架;18a:第1被支承部;18b:第2被支承部;18c:滑块;18d:滑块;18e:滑块;20:墨盒;21:记录头;22:打印纸支承部件;24:导辊;25:排出驱动辊;26:排出从动辊;28、28’:片材;29:绝缘件;30:绝缘件;31:弹簧;32:螺钉;34:打印纸搬送用马达;P:记录打印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这些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为前提,对以下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作“打印机”)1的装置主体(将构成外观的壳体卸下后的状态)2的立体图,图2是打印机1的侧剖视图,图3是框架组件7的立体图,图4是框架组件7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框架组件7的立体图(包含打印纸支承部件22的图,并且是省略了引导框架12的图),图6是框架组件7的立体图(含有滑架驱动用马达17和打印纸搬送用马达34的图),图7是滑架18的第2被支承部18b和引导框架12的侧剖视图,图8是第1被支承部18a和引导框架13的侧剖视图。
另外,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12A和滑架18的立体图,图10是滑架18的第2被支承部18b和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12A的侧剖视图,图11是第1被支承部18a和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13A的侧剖视图,图12的(A)、(B)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框架12A的端部的立体图。
并且,在各图所示的x-y-z直角坐标系中,x方向和y方向是水平方向,其中,x方向是与打印纸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打印纸宽度方向),并且是装置左右方向,还是滑架18的移动方向(主扫描方向)。另外,y方向是打印纸搬送方向,还是装置进深方向。另外,z方向是重力方向,并且是装置高度方向。
以下,参照图1和图2,对打印机1的结构进行概述。打印机1是通过交替进行记录动作和打印纸搬送动作来完成记录的所谓串行式的喷墨打印机,考虑到便携性,该打印机构成为小型。打印机1的装置主体2利用由多个框架构成的框架组件7(后述)来构成基体(骨架)。
在装置后方具有能够设置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记录打印纸(主要为单页纸:以下称作“打印纸P”)的供纸口3,设置在供纸口3的多张打印纸P被储纸器4、和位于该储纸器4的上部的未图示的纸张支架支承成倾斜姿势。
储纸器4以未图示的摆动支点为中心摆动,由此使支承着的打印纸P相对于送纸辊5进退。通过储纸器4上升,由此,设置的打印纸P中的最上位的打印纸与送纸辊5接触,并且通过送纸辊5的旋转被向下游侧输送。
在送纸辊5的下游设置有具备搬送驱动辊16和搬送从动辊15的打印纸搬送构件,打印纸P被这些辊搬送至喷墨记录头21的下方。
喷墨记录头21被设置于滑架18,该滑架18搭载有墨盒20,并且接受来自滑架驱动用马达17(还参照图6)的动力,沿着打印纸宽度方向(x方向)往复运动。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18是搭载墨盒的所谓墨盒在滑架上的类型,但也可以是墨盒相对于滑架18独立地设置、且墨盒和记录头21通过墨管连接的所谓的墨盒与滑架分离的类型。
滑架18在装置前方侧具有第1被支承部18a,在装置后方侧具有第2被支承部18b。第1被支承部18a被引导框架13支承,第2被支承部18b被引导框架12支承。即,滑架18被引导框架13和引导框架12支承。另外,第1被支承部18a被引导框架13支承,并且在引导框架13上滑动。
同样,第2被支承部18b被引导框架12支承,并且在引导框架12上滑动。而且,引导框架12规定滑架18的y方向位置。即,引导框架12沿着主扫描方向引导滑架18。并且,关于第1被支承部18a、第2被支承部18b、引导框架12、13,在后面详细叙述。
接下来,在与喷墨记录头21对置的位置设置有支承打印纸P的打印纸支承部件22,在喷墨记录头21和打印纸支承部件22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将进行了记录后的打印纸P排出的排出驱动辊25和排出从动辊26。并且,标号24是限制打印纸浮起的限制辊。
并且,作为介质支承部件的打印纸支承部件22如图5所示这样被固定于主框架8和侧框架10。另外,在图6中,标号34是作为搬送驱动辊16和排出驱动辊25的驱动源的打印纸搬送用马达,该打印纸搬送用马达34被固定于侧框架10。滑架驱动用马达17被固定于主框架8。
以上是打印机1的概要,以下,还参照图3以后的附图对框架组件7进行说明。
框架组件7如上述那样形成装置主体2的基体(骨架),该框架组件7由多个框架构成,具体来说,如图3和图4所示,由主框架8、侧框架9、侧框架10、副框架11、引导框架12、引导框架13这些框架构成。
主框架8、侧框架9、侧框架10、副框架11这些框架作为“第1框架”,并且引导框架12、引导框架13这些框架作为“第2框架”,来发挥后述的功能。
主框架8、副框架11、引导框架12、13这些框架形成为沿着打印纸宽度方向延伸的形状,侧框架9、10形成为沿着打印纸搬送方向延伸的形状。
主框架8在剖视观察时如图2所示这样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上部形成为向装置后方侧呈L字状弯折的形状,且下部形成为向装置前方侧呈L字状弯折的形状。在该主框架8上安装有包括储纸器4和送纸辊5的打印纸传送构件,另外,组装有驱动滑架18的马达17、和支承搬送从动辊15的辊支承部件14(图2)等各种构成部件。
引导框架12在剖视观察时如图7所示这样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下部形成为向装置前方侧弯折、然后向上方侧弯折、接下来向装置后方侧弯折的钩这样的形状。更详细来说,在图7中,标号12a表示在引导框架12的剖视图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垂直部12a”),标号12b表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水平部12b”),标号12c表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第2垂直部12c”),标号12d表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第2水平部12d”)。通过像这样在剖视图中形成钩这样的形状,由此实现了引导框架12的长度方向(打印纸宽度方向)的刚性的提高。
在此,引导框架12中的水平部12b的上表面12e成为供设在滑架18上的滑块18c滑动的滑动面。另外,在滑架18上设置有滑块18d、18e,其中的滑块18d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滑块18e进退,并且设置成被向滑块18e侧施力的状态。由此,通过滑块18d和滑块18e将第2垂直部12c夹入。并且,随着滑架18的移动动作,滑块18d、18e相对于第2垂直部12c滑动。标号12f表示供滑块18d滑动的滑动面,标号12g表示供滑块18e滑动的滑动面。因此,优选的是,滑动面12e、12f、12g这些面光滑地形成。
另一方面,设在装置前方侧的引导框架13在剖视图中如图8所示这样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装置前方侧端部形成为向上方弯折、接下来向装置后方侧弯折的钩这样的形状。更详细来说,在图8中,标号13a表示在引导框架13的剖视图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水平部13a”),标号13b表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垂直部13b”),标号13c表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部分(以下称作“第2水平部13c”)。通过像这样在剖视图中形成钩这样的形状,由此实现了引导框架13的长度方向(打印纸宽度方向)的刚性的提高。
并且,引导框架13中的水平部13a的上表面(标号13d)成为供设在滑架18上的第1被支承部(滑块)18a滑动的滑动面。因此,优选的是,滑动面13d光滑地形成。
接下来,返回图3和图4,侧框架9、10分别与引导框架12、13的端部接合,在侧框架9、10上装配有参照图2进行了说明的搬送驱动辊16、排出驱动辊25、打印纸支承部件22等构成打印纸搬送路径的各种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框架9与主框架8一体形成。
并且,作为各框架的接合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框架8和引导框架12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另外,主框架8和侧框架10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另外,侧框架10和引导框架13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另外,侧框架9和引导框架13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另外,引导框架13和副框架11通过螺钉固定进行接合。但是,各框架的接合方法并不限于螺钉固定,可以采用嵌合、粘接、焊接、其他多种接合方法。
如以上这样构成的框架组件7构成了滑架18的周围,在与滑架18的关系中,框架组件7构成为具备:没有形成与滑架18接触的接触面(滑动面)的第1框架;和形成所述接触面的、硬度比所述第1框架高的第2框架。
即,构成为具备作为第1框架的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和作为第2框架的引导框架12、13,第2框架由硬度比第1框架高的材料形成。作为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框架的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这些框架由铝或铝合金形成,作为第2框架的引导框架12、13由铁系金属材料形成。在本说明书中,铁系金属材料是与非铁金属成对的用语,是铁和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合金,作为一个例子,使用了镀锌钢板(SECC)。
由于框架组件7如以上这样构成,因此,能够利用铁系金属材料(第2框架)确保相对于滑架18滑动的滑动面(12e、12f、12g、13d)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通过利用铝合金等非铁金属材料形成其他的框架(第1框架)而实现轻量化。
以上的结构也能够如以下这样进行说明。即,框架组件7构成为具备:作为第1框架的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和作为第2框架的引导框架12、13,其比这些第1框架靠内侧,且由比重比第1框架大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够如上述这样利用第2框架确保相对于滑架18滑动的滑动面(12e、12f、12g、13d)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通过其他框架(第1框架)实现轻量化。
另外,位于外侧的第1框架(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的比重比位于内侧的第2框架(引导框架12、13)小,因此,在打印机整体上靠外侧的重量变轻。由此,在使打印机1相对于打印机1的设置面倾斜并松手后打印机下落至设置面时的冲击得到缓和。其结果是,特别是在喷墨记录头21中,能够抑制与落下的冲击相伴的点缺失。
并且,为了抑制与和滑架18的卡合相伴的磨损,作为第2框架的引导框架12、13优选以维氏硬度在100以上的材料形成,更加优选以维氏硬度在200以上的材料形成。另外,为了实现装置的轻量化,作为第1框架的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优选以比铁系金属材料的比重小(例如比重不足7)的材料形成。
并且,在使不同的金属接合时,由于电离化倾向的不同而产生腐蚀,因此,优选的是,第1框架和第2框架的电离化倾向接近。在电离化倾向不同的情况下,优选在第1框架与第2框架的接合部设置绝缘件。
在图7和图8中,标号29表示绝缘件。图7中的绝缘件29防止主框架8与引导框架13的直接接触。图8中的绝缘件29防止引导框架12与副框架11的直接接触。绝缘件能够以例如树脂材料形成。
并且,除了如上述这样在不同种类的金属之间夹设绝缘件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对任意一方或双方的框架进行涂装来使不同种类的金属之间绝缘。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框架12、13形成供滑架18滑动的滑动面,因此,如果考虑磨损,则优选的是,通过对主框架8、副框架11进行涂装来使它们绝缘。
接下来,参照图9之后的附图,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框架组件7中与滑架18接触的接触面(滑动面)由硬度比框架高的片材构成。更详细来说,在图9~图12中,标号12A、13A分别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引导框架12、13,但是与上述引导框架12、13(由铁系金属材料形成)不同,引导框架12A、13A与其他的框架相同地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由此,装置整体更加轻量化。
标号28是设置在引导框架12A、13A中的与滑架18接触的面上的片材,作为一个例子,通过硬度比由铝或铝合金形成的引导框架12A、13A高的材料、例如SUS(不锈钢)形成。片材28被设置成遍及引导框架12A、13A中与滑架18接触的整个区域。由此,能够利用片材28确保相对于滑架18滑动的滑动面的耐磨损性,并且,能够以比重小的材料形成引导框架12A、13A,从而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轻量化。
作为片材28优选如上述那样使用SUS等耐磨损性优异的材料,作为硬度,优选是维氏硬度在200以上的材料。
并且,通过调整片材28的厚度,能够容易地调整打印纸支承部件22与喷墨记录头21之间的间隙。
并且,在引导框架12A、13A与片材28之间也存在因电离化倾向的不同而产生腐蚀的担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引导框架12A、13A与片材28之间夹设有绝缘件30。该绝缘件30可以由例如将片材28粘贴于引导框架12A、13A的双面胶带或粘接剂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对引导框架12A、13A的粘贴面和片材28的粘贴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面进行用于提高粘接性的表面处理。该表面处理可以采用底漆处理、机械处理(通过研磨等进行的粘贴面的磨削)等用于提高粘接性的各种处理。
并且,在片材28上与粘贴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即与滑架18接触的滑动面优选形成为光滑的面。
另外,在引导框架12A、13A与片材28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差较大的情况下,还存在这样的担忧: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片材28从引导框架12A、13A剥离,或者片材28收缩而导致滑架18无法顺畅地滑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片材28的在滑架18的移动方向上的一端固定,使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且设置成施加有拉伸力的状态。
图12的(A)、(B)示出了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图12的(A)中,标号28a表示片材28’上被固定的一端(以下称作“固定端28a”),标号28b表示片材28’上被施加有拉伸力的另一端(以下称作“自由端28b”)。标号32是将固定端28a固定于引导框架12A的螺钉。标号31是拉伸自由端28b的拉伸弹簧。
这样,片材28’不是在整体上相同地被粘贴于引导框架12A,而是成为固定端28a被固定且自由端28b被拉伸的状态,且被设置成施加有规定的张力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与片材28’和引导框架12A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差相伴随的片材28’的剥离或收缩、皱褶等。其结果是,能够确保滑架18的顺畅的动作。
关于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当然不限于公开的内容,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在参照图9~图12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引导框架12A、13A中的相对于滑架18滑动的面上使用了片材28,但是,也可以进行使耐磨损性、滑动性、硬度中的任意一方提高的表面处理、例如镀层、涂装、涂敷、淬火等,来代替片材28。
另外,即使在例如打印机1不是滑架18一边沿规定方向往复移动一边进行记录的类型,而是记录头被固定地设置的所谓的行头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并且能够得到基于该结构实现的作用效果。
即,在框架组件7中,使用比重比位于内侧的第2框架(引导框架12、13)小的框架作为位于外侧的第1框架(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由此,在打印机整体上靠外侧的重量变轻,由此,能够抑制对打印机1施加冲击时的点缺失。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形成作为第1框架的主框架8、侧框架9、10、副框架11这些框架,但也可以使它们一体形成,在俯视观察时成为构成四边形形状的一体型框架。

Claims (14)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滑架,其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且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和
多个框架,它们沿着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构成,
所述多个框架构成为具备:
第1框架,其沿着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构成,没有形成与所述滑架接触的接触面,由非铁的金属材料构成;和
第2框架,其固定在所述第1框架内,形成与所述滑架接触的所述接触面,并且由硬度比所述第1框架高的铁系金属材料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框架由铝或铝合金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能够与所述记录头对置的位置,具备支承介质的介质支承部件,
所述介质支承部件被固定于所述第1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滑架驱动用马达,其驱动所述滑架;和介质搬送用马达,其驱动搬送介质的搬送构件,
所述滑架驱动用马达和所述介质搬送用马达被固定于所述第1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辊支承部件,所述辊支承部件对与介质接触而从动旋转的从动辊进行支承,
所述辊支承部件被固定于所述第1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的接合部,在所述第1框架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与所述滑架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形成为架设在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9.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滑架,其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且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和
框架,其沿着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构成,
在所述框架上,在所述滑架的整个移动区域设置有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相对于所述滑架滑动的、硬度比所述框架高的片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被设置成这样的状态:所述片材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一端被固定,且另一端成为自由端而被拉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片材与所述框架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1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具有:
滑架,其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并且能够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和
支承部件,其对所述滑架进行支承或引导,
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在所述滑架的整个移动区域设置有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与所述滑架接触的、硬度比所述支承部件高的引导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与所述滑架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形成为架设在与所述记录头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CN201410725169.3A 2013-12-18 2014-12-03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7236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1113A JP6269932B2 (ja) 2013-12-18 2013-12-18 記録装置
JP2013-261113 2013-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3672A CN104723672A (zh) 2015-06-24
CN104723672B true CN104723672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367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5169.3A Active CN104723672B (zh) 2013-12-18 2014-12-03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80665B2 (zh)
JP (1) JP6269932B2 (zh)
CN (1) CN1047236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8856B2 (ja) * 2018-03-26 2022-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3427A (en) * 1993-11-09 1995-05-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er architecture structure
CN1796144A (zh) * 2004-12-22 2006-07-05 奥西-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往复打印头滑架的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6345A (en) * 1984-07-23 1986-01-28 Erikson Kenneth W Tool carrier assembly
JPH0542688A (ja) * 1991-08-19 1993-02-23 Hitachi Koki Co Ltd ドツトプリンタ用印字ハンマ
JPH05272760A (ja) * 1992-03-30 1993-10-19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のオーブン構造
JPH10138607A (ja) * 1996-11-12 1998-05-26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
JPH11306717A (ja) * 1998-04-22 1999-11-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磁気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01001593A (ja) 1999-06-23 2001-01-09 F & F:Kk プリンタ
JP2001030477A (ja) * 1999-07-16 2001-02-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030554A1 (en) * 2003-08-09 2005-02-10 Dixon Bradford N. Recyclable print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method
JP2006095797A (ja) * 2004-09-29 2006-04-13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ッジ走査装置
JP2008009260A (ja) * 2006-06-30 2008-01-17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85969B2 (ja) * 2007-08-10 201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位置決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5132623B2 (ja) * 2008-05-08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2010069765A (ja) * 2008-09-19 2010-04-02 Noritsu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024871B2 (ja) * 2012-05-07 2016-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3427A (en) * 1993-11-09 1995-05-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er architecture structure
CN1796144A (zh) * 2004-12-22 2006-07-05 奥西-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往复打印头滑架的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16726A (ja) 2015-06-25
US9180665B2 (en) 2015-11-10
US20150165798A1 (en) 2015-06-18
JP6269932B2 (ja) 2018-01-31
CN104723672A (zh) 2015-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8553C (zh) 具有支撑纸张的压印平板和可动支撑部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2602147B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20190016160A1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EP1905609A3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723672B (zh) 记录装置
JP2007144643A5 (zh)
JP2002173239A (ja) 給紙装置
CN102205711B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202540985U (zh) 缆线的支撑装置、电子设备
US20140062282A1 (en) Slide rai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38371A5 (zh)
JP2006337755A5 (zh)
CN104742539B (zh) 记录装置
US20180178565A1 (en) Moving body support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1104920A (ja) 記録装置
JP6398352B2 (ja) 記録装置
TWI644785B (zh) 連續式3d列印機
JP6429064B2 (ja) 記録装置
KR100411731B1 (ko) 곡면인쇄가 가능한 프린터
JP6436286B2 (ja) 記録装置
US10369824B2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6573480B (zh) 电子设备
JP2597033B2 (ja) 黒板装置
US20090090470A1 (en) Coating film transfer tool and its tape transfer head
US20130327268A1 (en) Paper feeder for compact printer and printer with paper fee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