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0764B - 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10764B CN104710764B CN201410177716.9A CN201410177716A CN104710764B CN 104710764 B CN104710764 B CN 104710764B CN 201410177716 A CN201410177716 A CN 201410177716A CN 104710764 B CN104710764 B CN 1047107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polycarbonate resin
- resin compositions
-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 copoly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4—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rubb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23/00 - C08L53/00
- C08L55/02—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包括聚碳酸酯树脂50至70重量%;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5至20重量%;聚酯树脂10至30重量%;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3至15重量%;冲击强化剂2至10重量%;及成核剂0.1至1.0重量%,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2至20g/10分钟,300℃、2.16kg,因此耐化学性优异,即便与外部化学物质接触也不会破损,并且刚性、耐冲击性及耐热性等机械物性同样优异,可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工业材料及汽车室内部件领域,尤其作为汽车内装材料可以满足最佳要求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尤其涉及耐化学性、刚性、耐热性及耐冲击性能优异,可作为最佳汽车用内装材料使用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领域由于轻型化、环保化需求,呈现金属及交联橡胶零件被塑料零件代替的趋势。从而,比重小、加工性能好、可回收利用的热塑性树脂的利用率正逐步升高。
代表性的热塑性树脂聚碳酸酯(PC)树脂,其机械物性、耐冲击性能及耐热性优异,目前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或汽车领域等。
但是这种PC树脂存在模压性能差的缺点,通过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合金弥补其模压性能方面的缺点。
另外,PC/ABS合金由于机械物性、尺寸稳定性及流动性优异,因此广泛适用于对耐冲击性能、耐热性及模压性能的要求高的汽车内置式音响、旋钮、中央面板零件等。
但这种PC/ABS树脂对外部化学药品的耐化学性差,当与使用者使用的芳香剂、防晒霜等化学药品接触时与这些化学药品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表面损伤、产品破损等问题。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曾尝试通过添加PBT等方法来强化PC/ABS树脂的耐化学性。但是从结果来看,无法满足汽车内置材料所应具备的机械物性值,存在刚性、耐冲击性能和耐热性下降的问题。
另外,美国专利第4,393,153号、第4,180,494号、第4,906,202号等公开了附加乙丙橡胶(EPR)、EPDM、MBS等的方法。但这仍然无法解决前述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即便与外部化学品接触也不会破损,耐化学性优异,同时刚性、耐冲击性能及耐热性等机械物性也优异,因此可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工业材料及汽车室内部件领域,尤其可以满足汽车内装材料所应具备的最佳要求性能。
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一种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括聚碳酸酯树脂50至70重量%;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5至20重量%;聚酯树脂10至30重量%;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3至15重量%;冲击强化剂2至10重量%;及成核剂0.1至1.0重量%,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2至20g/10分钟(300℃,2.16kg)。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30,000至80,000g/mol。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化氢共聚物可以是在共轭二烯系橡胶聚合物上接枝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乙烯基化合物得到的共聚物。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共轭二烯系橡胶聚合物的平均直径可以为0.1μm至2μm。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酯树脂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六亚甲基对苯二酸酯、聚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酸酯及聚环丙烷对苯二酸酯中的一种以上。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η)可以为0.7至1.4dl/g。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可以是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N-取代马来酰亚胺化合物/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0至150,000g/mol。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强化剂可以是核/壳接枝共聚物。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成核剂的平均直径可以为1μm至10μm。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括选自酯交换反应抑制剂、防氧化剂、润滑剂、UV稳定剂、相容性试剂、颜料、染料、无机物添加剂、偶联剂、冲击强化剂、静电防止剂、耐磨损剂、抗菌剂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的一种以上添加剂。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树脂组合物依据ASTM D1238(250℃,2.16kg)标准测试的熔融指数可以为4至6g/10min,依据ASTM D638(试片厚度3.2mm,23℃)标准测试的拉伸强度可以为600至850Kgf/cm2,依据ASTM D256(试片厚度6.4mm,-40℃)标准测试的IZOD冲击强度可以为20~60Kgf.cm/cm。
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涉及汽车用内装材料,其包括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包括聚碳酸酯树脂50至70重量%;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5至20重量%;聚酯树脂10至30重量%;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3至15重量%;冲击强化剂2至10重量%;及成核剂0.1至1.0重量%,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2至20g/10分钟(300℃,2.16kg)。
对上述本发明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详细说明如下。
(A)聚碳酸酯树脂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使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选自碳酰氯或碳酸酯前驱体的化合物反应而制得。
具体地,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酰氯的反应而制得,或者可以利用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芳酯、碳酸亚乙酯等碳酸酯前驱体的酯相互交换反应制造。
所述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包括二(4-羟苯基)甲烷、1,1-二(4-羟苯基)乙烷、2,2-二(4-羟基苯酚)丙烷(双酚A)、2,2-二(4-羟苯基)丁烷、1,1-二(4-羟苯基)环戊烷、1,1-二(4-羟苯基)环己烷、二(4-羟苯基)醚、二(4-羟苯基)硫化物及烃基或卤素被取代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可优选使用2,2-二(4-羟基苯酚)丙烷(双酚A)。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可以通过使用单一聚合物或2种以上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的共聚物、聚酯碳酸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或这些树脂的混合物制造。
可以使用这种双酚A系线性聚碳酸酯与偏苯三酸酐、偏苯三甲酸等多官能团芳香族化合物与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及碳酸酯前驱体反应得到的支化聚碳酸酯等。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至80,000g/mol,优选地可以是40,000至70,000g/mol。在所述重均分子量范围内,耐化学性、机械物性、模压性能及耐冲击性能优异。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指数在300℃、1.2kg荷重条件下可以是2~20g/10分钟。比如,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指数在300℃、1.2kg荷重条件下可以是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g/10分钟。当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指数小于2g/10分钟时模压性能差,因此很难形成复杂的结构,当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指数超出20g/10分钟时分子量低,因此存在机械物性、耐化学性大幅下降的问题。
以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含有所述聚碳酸酯树脂50至70重量%,比如可含有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重量%。优选地,可以含有所述聚碳酸酯树脂60至65重量%。当所述含量小于50重量%时本发明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及刚性下降,当超出70重量%时耐化学性降低,模压性能下降。
(B)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
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可以是在共轭二烯系橡胶聚合物上接枝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乙烯基化合物得到的共聚物。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可通过共轭二烯系橡胶聚合物接枝含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乙烯基化合物的单体混合物而制得。比如,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可以利用连续式本体聚合方法制得。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共轭二烯系橡胶聚合物可以使用1,3-丁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戊间二烯、3-丁基-1,3-辛二烯、异戊二烯及2-苯基-1,3-丁二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优选地,可以使用丁二烯。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共轭二烯橡胶聚合物的平均直径为0.1μm至2μm,优选地,可以为0.5μm至1.5μm。在所述平均直径范围内,可以防止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冲击强度、模压性能及表面特性降低。
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有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ο-乙基苯乙烯、p-乙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及它们的衍生物等,可优选使用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将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可以包括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30至70重量%。
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可以使用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及这些物质的衍生物,可优选使用丙烯腈。将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可以包括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5至20重量%。
本发明中,将所述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可以包括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5至20重量%,比如可以含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重量%,优选地,可包括5至10重量%。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丁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的含量小于5重量%时耐冲击性加强效果不充分,当超出20重量%时树脂组合物的模压性能、耐化学性及耐热性下降。
(C)聚酯树脂
所述聚酯树脂可以由二元醇化合物与选自对苯二甲酸或烷基对苯二酸酯通过酯化反应而制得。具体地,所述聚酯树脂可以是对苯二甲酸或烷基对苯二酸酯与二元醇化合物通过直接酯化反应或酯化交换反应(缩合聚合)而制得的芳香族聚酯树脂。
具体地所述聚酯树脂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六亚甲基对苯二酸酯、聚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酸酯及聚环丙烷对苯二酸酯中的一种以上。优选地,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环丙烷对苯二酸酯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特性粘度(η)为0.7至1.4dl/g,比如,可以是0.7,0.8,0.9,1.0,1.1,1.2,1.3,1.4dl/g。优选地,所述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可以是0.8至1.2dl/g。在所述特性粘度范围内,可防止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物性降低,并且可以防止流动特性下降而造成模压加工性能降低的问题。
将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包括所述聚酯树脂10至30重量%,比如可含有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重量%,优选的是可包括10至20重量%。当所述聚酯树脂的含量小于10重量%时耐化学性很难上升,当超过30重量%时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及耐冲击性不充分。
另外,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所述聚酯树脂的含量(Cw)可以比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的含量(Bw)大。这一情况下,可以保障优良的环境应力抗裂性能。并且,所述聚酯树脂的含量(Cw)与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的含量(Bw)的重量比可以是Cw:Bw=3~4:1。在上述范围内,具有优异的环境应力抗裂性能及优异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D)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
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可以提高本发明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刚性及耐化学性。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可以是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N-取代马来酰亚胺化合物/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
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以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ο-乙基苯乙烯、p-乙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及它们的衍生物等,可优选使用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将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包括所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20至80重量%,比如可以包括30至70重量%。
所述N-取代马来酰亚胺化合物可以是N-甲基马来酰亚胺、N-乙基马来酰亚胺、N-丙基马来酰亚胺、N-t-丁基马来酰亚胺、N-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萘基马来酰亚胺、N-o-氯苯基马来酰亚胺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其中,优选使用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将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含所述N-取代马来酰亚胺化合物15至70重量%,比如可以含20至60重量%。
将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含所述马来酸酐2至20重量%,比如可以含5至15重量%。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至150,000g/mol,优选地可以是100,000至150,000g/mol。在所述重均分子量范围内,可防止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化学性、机械物性减弱,并且可以防止模压性能及耐冲击性能减弱。
将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包括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3至15重量%,比如可以包括3,4,5,6,7,8,9,10,11,12,13,14,15重量%,优选地可以包括4至8重量%。当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含量小于3重量%时耐热性及耐化学性提高效果降低,当超出15重量%时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及流动特性降低,因此很难进行模压加工。
另外,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的含量(Dw)可以比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的含量(Bw)小。这一情况下,可以具有更为优异的冲击强度。例如,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的含量(Dw)与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的含量(Bw)的重量比是Dw:Bw=1:1.1~2,优选地可以是Dw:Bw=1:1.1~1.5。
另外,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的含量(Dw)可以小于所述聚酯树脂的含量(Cw)。这一情况下,可具有更佳优异的冲击强度。比如,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的含量(Dw)与所述聚酯树脂的含量(Cw)的重量比是Dw:Cw=1:4.5~6。在这一范围内可以同时保证具有优异的冲击强度和耐热性。
(E)冲击强化剂
所述冲击强化剂可以是核/壳接枝共聚物。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核/壳接枝共聚物可以通过向橡胶核接枝聚合乙烯基系单体而制得。
将所述核/壳接枝共聚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可分别包括所述橡胶核的含量为5至95重量%,所述乙烯基系单体5至95重量%。
所述橡胶核可以使用二烯系橡胶,丙烯酸系橡胶,硅系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二烯系橡胶可以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可优选使用丁二烯。所述丙烯酸系橡胶可以是烃基取代(甲基)丙烯酸脂。所述硅系橡胶可以使用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所述橡胶接枝共聚物中橡胶的平均直径可以是0.1μm至0.5μm。在所述平均直径范围内可防止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冲击强度、模压性能及表面特性下降。
所述乙烯基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化合物、氰乙烯基化合物、烃基(甲基)丙烯酸脂等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
所述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化合物可以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ο-乙基苯乙烯、p-乙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及它们的衍生物等,可优选使用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
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可以使用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乙基丙烯腈及这些物质的衍生物,可优选使用丙烯腈。
所述烃基(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基丙烯酸甲酯、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其中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将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整体作为100重量100%时所述冲击强化剂的含量为2至10重量%,比如可以含2,3,4,5,6,7,8,9,10重量%,优选的是含4至8重量%。当所述冲击强化剂的含量小于2重量%时冲击强度强化效果降低,当超出10重量%时降低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及模压加工性能。
(F)成核剂
所述成核剂可以使用无机或有机系成核剂。
所述有机系成核剂可以使用铝盐、钙盐、钠盐等金属盐。比如可以使用对叔丁基苯甲酸铝、苯甲酸钠、苯甲酸钙等,也可以是以山梨醇为基本骨架的衍生物,即山梨醇系成核剂。
所述无机系成核剂可以是二氧化硅、滑石、云母、碳酸钙、碳酸镁、磷酸钙、硫酸钙、硫酸钡、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镁等。可优选使用二氧化硅、滑石、氧化钛,最优选的是使用滑石。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成核剂的平均直径为1μm至10μm。在所述范围内可以防止粒子之间的凝结现象严重而导致树脂内分散性变差的问题,还可以防止成核剂的效率降低或表面平滑性及表面光泽性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中将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所述成核剂含量为0.1至1.0重量%,比如含0.1,0.2,0.3,0.4,0.5,0.6,0.7,0.8,0.9,1.0重量%,优选地可含0.3至0.8重量%。当成核剂的含量小于0.1重量%时很难获得足够的耐热性,当超出1.0重量%时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不会提高,反而降低其他物性。
尤其以滑石作为成核剂时,将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整体作为100重量%的情况下可以含0.1至1.0重量%,可优选含0.1至0.5重量%。在所述范围内,可以防止本发明树脂组合物耐热性提高效果下降,并且可以防止因耐热性不再上升并且耐冲击性能下降、无机物过量造成表面外观品质下降。
其他添加剂
所述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不妨碍本发明目的的前提下,可以按用途添加除上述成分之外的其他添加剂来使用。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添加剂可以是酯交换反应抑制剂、防氧化剂、润滑剂、UV稳定剂、相容性试剂、颜料、染料、无机物添加剂、偶联剂、冲击强化剂、静电防止剂、耐磨损剂、抗菌剂等,且不受限于此。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由于本发明的组合物中存在含酯及碳酸酯单元的聚合物,因此酯-碳酸酯交换能够分解所述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从而,优选的是将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以约0.01至1重量%向组合物添加抑制这种交换的抑制剂。所述酯交换反应抑制剂可以使用选自羟基二苯甲酮等羟基芳香族化合物;水杨酸甲酯等水杨酸酯化合物;及磷酸二氢钠及钾的一种以上物质,可优选使用磷酸二氢钠及钾。
所述防氧化剂可以使用苯酚型、磷酸酯型、硫醚型或胺型防氧化剂等,所述脱模剂可以使用聚乙烯蜡、硅胶油、硬脂酸的金属盐等,所述UV稳定剂可以使用苯甲酮型、苯并三唑型或苯并三嗪型耐候剂。
所述填充剂可以使用玻璃纤维、碳纤维、二氧化硅、云母等,添加所述填充剂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及耐热性等物性。
将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整体作为100重量%时所述添加剂的含量可以是0.1至20重量%。
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混炼方法可以是本领域所使用的方法,因此不受特别限定,可以适用在干混本发明的构成成分与添加剂后加热熔融混炼的方法,温度通常为230至270℃范围,可优选在240至260℃范围内进行混炼,让各成分在物理、化学层面维持足够的结合力。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树脂组合物依据ASTM D1238(250℃,2.16kg)标准测试的熔融指数可以为4至6g/10min,依据ASTM D638(试片厚度3.2mm,23℃)标准测试的拉伸强度可以为600至850Kgf/cm2,依据ASTM D256(试片厚度6.4mm,-40℃)标准测试的IZOD冲击强度可以为20~60Kgf.cm/cm。
由上述各物性范围可知,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耐化学性优异,即便与外部化学物质接触也不会破损,并且刚性、耐冲击性及耐热性等机械物性同样优异,因此可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工业材料及汽车室内部件领域,尤其作为汽车内装材料可以满足最佳要求性能(参考表4至6)。
汽车内装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内装材料,其包括所述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汽车内部各部位设置有内装材料,起到隔音、吸音及美化外形的作用,这些内装材料适用于车内天花板或门的内侧面、后座架板等,其结构通常采用面板的里面粘接表层材料的结构。
具体地就汽车内装材料而言,位于车内驾驶座及副驾座前面的防震垫,组装于该防震垫上的仪表盘周围面板、中央控制面板(安装有音响、杯座、烟灰缸等的地方)、顶板(天花板材料)等部件材料有所不同。
本发明的含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所述汽车内装材料由于耐化学性优异,并且刚性、耐冲击性能及耐热性等机械物性优异,因此可以作为汽车内装材料满足最佳要求性能。
通过后述实施例及比较例可更加明确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特征及其他优点。但本发明不受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
为了制造本发明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下面实施例及比较例使用的各构成成分(A至F)的具体规格如下。
(A)聚碳酸酯树脂
PC-1:使用了熔融指数为15g/10分钟(ASTM D1238,300℃,1.2Kgf)的LG公司的聚碳酸酯树脂。
PC-2:使用了熔融指数为30g/10分钟(ASTM D1238,300℃,1.2Kgf)的LG公司的聚碳酸酯树脂。
(B)丙烯腈-共轭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使用了LG公司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具体为MA201。
(C)聚酯树脂
使用了Changchun公司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具体为1200-211M(特性粘度(η):0.83dl/g)。
(D)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
使用了DENKA公司的MS-NB。
(E)冲击强化剂
使用了LG公司的EM-500,是橡胶丁二烯和丙烯酸酯形成核/壳结构的接枝聚合物。
(F)成核剂
使用了KOCH公司的KC-3000产品是平均直径为5~6μm的滑石。
实施例1至3及比较例1至12
按下表1至3的含量比在250℃条件下,通过双轴挤压机熔融混合/混炼上述构成成分(A至F)后制造了小球。
[表1]
[表2]
[表3]
实验例
利用注塑成型机将由上述实施例1至3及比较例1至12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的小球成型为物性检测用试片。之后以如下方法进行物性评价,其结果如表4至表6所示。
具体物性检测方法如下。
物性检测方法
(1)熔融流动指数(MFI):依照ASTM D1238(250℃,2.16kg)检测,其单位为g/10min。
(2)拉伸强度:依照ASTM D638(试片厚度3.2mm,23℃)检测,其单位为Kgf/cm2。
(3)弯曲强度:依照ASTM D790(试片厚度6.4mm,23℃)检测,其单位为Kgf/cm2。
(4)弯曲弹性率:依照ASTM D790(试片厚度6.4mm,23℃)检测,其单位为Kgf/cm2。.
(5)IZOD冲击强度:依照ASTM D256(试片厚度6.4mm)分别在23℃及-40℃条件下检测,其单位为Kgf.cm/cm。
(6)环境应力抗裂性能(ESCR):依照ASTM D543,在1.0%strain夹具向拉伸强度测试用试片(试片厚度3.2mm)涂抹芳香剂后观察外观变化,按裂纹发生的轻重分成A(无裂纹)至D(破裂)等级。
[表4]
1)A:无裂纹,B:裂纹,C:严重裂纹,D:断裂
[表5]
1)A:无裂纹,B:裂纹,C:严重裂纹,D:断裂
[表6]
A:无裂纹,B:裂纹,C:严重裂纹,D:断裂
物性检测结果
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物性检测结果如上述的表4至表6,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观察比较例1及2可以发现,只以聚碳酸酯树脂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构成时耐化学性大幅下降,并且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越小耐化学性下降越大。
另外,由比较例3可知含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时耐化学性得到提高,但观察比较例4及5可以发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含量为适当含量以下时耐化学性提高效果很微弱,而超出适当含量时耐化学性不再提高,反而耐冲击性和耐热性下降。
另外如比较例3、8及9所示,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含量越高,耐热性及刚性增加,但含适当含量以上时流动性和耐冲击性下降。
另外如比较例6及7所示,橡胶接枝共聚物含量越高,耐冲击性增加,但流动性及耐热性下降。另外,如实施例3及比较例10所示,成核剂含量超出适当含量范围时耐热性不会继续增加,反而冲击强度值下降。
尤其由比较例11及12可知,当超出本发明最佳配比含量制造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时耐化学性改进效果非常微弱,而机械物性会大幅下降。
从而,通过所述表4至表6可知,当采用实施例1至3的本发明最佳配比组合时可以提高耐化学性,并且能够使刚性、耐冲击性、耐热性等多种机械物性平衡上升。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通过以最佳配比混合聚碳酸酯、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聚酯树脂、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冲击强化剂及成核剂而制得,其耐化学性优异,即便与外部化学物质接触也不会破损,并且刚性、耐冲击性及耐热性等机械物性同样优异,因此可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工业材料及汽车室内部件领域,尤其作为汽车内装材料可以满足最佳要求性能(参考表4至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范围不应局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应该由权利要求及与权利要求均等的部分决定。
Claims (12)
1.一种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碳酸酯树脂50至70重量%;
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5至20重量%;
聚酯树脂10至30重量%;
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3至15重量%;
冲击强化剂2至10重量%;以及
成核剂0.1至1.0重量%,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熔融指数为15g/10分钟,300℃、2.16kg;
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是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N-取代马来酰亚胺化合物/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至80,000g/mo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氰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乙烯基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共聚物是在共轭二烯系橡胶聚合物上接枝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及氰乙烯基化合物得到的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轭二烯系橡胶聚合物的平均直径为0.1μm至2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酯树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六亚甲基对苯二酸酯、聚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酸酯及聚环丙烷对苯二酸酯中的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酯树脂的特性粘度η为0.7至1.4dl/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来酰亚胺系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至150,000g/mo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冲击强化剂是核/壳接枝共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核剂的平均直径为1μm至1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组合物还包括选自酯交换反应抑制剂、防氧化剂、润滑剂、UV稳定剂、相容性试剂、颜料、染料、无机物添加剂、偶联剂、静电防止剂、耐磨损剂、抗菌剂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的一种以上添加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组合物,其依据ASTM D1238,250℃,2.16kg,标准测试的熔融指数为4至6g/10min,依据ASTM D638,试片厚度3.2mm,23℃,标准测试的拉伸强度为600至850Kgf/cm2,依据ASTM D256,试片厚度6.4mm,-40℃,标准测试的IZOD冲击强度为20~60Kgf.cm/cm。
12.一种汽车用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3-0152218 | 2013-12-09 | ||
KR1020130152218A KR101577006B1 (ko) | 2013-12-09 | 2013-12-09 | 열가소성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조성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10764A CN104710764A (zh) | 2015-06-17 |
CN104710764B true CN104710764B (zh) | 2016-11-16 |
Family
ID=5162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77716.9A Active CN104710764B (zh) | 2013-12-09 | 2014-04-29 | 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45633B1 (zh) |
EP (1) | EP2886604B1 (zh) |
JP (1) | JP5853073B2 (zh) |
KR (1) | KR101577006B1 (zh) |
CN (1) | CN1047107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19444B1 (ko) | 2014-10-31 | 2020-06-16 |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 센터페시아용 내화학성 고분자 수지 조성물 |
JPWO2017061472A1 (ja) * | 2015-10-06 | 2018-07-26 | デンカ株式会社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KR102065971B1 (ko) * | 2015-11-10 | 2020-01-1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성형품 |
CN105924920A (zh) * | 2016-04-22 | 2016-09-07 | 宁波高新区夏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防菌插线板及其制备方法 |
KR20180043685A (ko) * | 2016-10-20 | 2018-04-3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지 조성물 |
KR102001484B1 (ko) * | 2016-12-30 | 2019-07-17 | 롯데첨단소재(주) |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
CN107325522A (zh) * | 2017-08-25 | 2017-11-07 | 佛山市彩贵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abs改性pc复合材料 |
KR102244000B1 (ko) * | 2018-11-28 | 2021-04-2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
KR102330601B1 (ko) * | 2018-11-28 | 2021-11-2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얼로이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
KR102199917B1 (ko) * | 2018-12-11 | 2021-01-11 | 주식회사 삼양사 | 내열성 및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
KR102118186B1 (ko) * | 2018-12-14 | 2020-06-03 | 주식회사 삼양사 | 내열성 및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하게 균형잡힌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
KR102296775B1 (ko) * | 2019-06-28 | 2021-08-31 |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
CN111171505A (zh) * | 2020-02-28 | 2020-05-19 | 广东锦湖日丽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耐化、高冲击的abs/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KR102701629B1 (ko) * | 2020-10-06 | 2024-09-0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
US20230399508A1 (en) * | 2020-10-30 | 2023-12-14 | Lotte Chemical Corporation |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Article Manufactured Using Sam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3920A (en) * | 1983-12-27 | 1985-01-15 |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 Polymer compositions |
CN101309966A (zh) * | 2006-11-23 | 2008-11-19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防火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CN102464859A (zh) * | 2010-11-09 | 2012-05-23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耐热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80494A (en) | 1977-08-15 | 1979-12-25 | Rohm And Haas Company | Thermoplastic polyesters |
US4393153A (en) | 1981-10-30 | 1983-07-1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Impact modified glass/mineral reinforced polyester blends |
JPH02175743A (ja) * | 1988-12-28 | 1990-07-09 |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 N―置換マレイミド重合体組成物 |
US4906202A (en) | 1989-03-13 | 1990-03-06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Deep well ignition cable terminal assembly |
DE4019802A1 (de) * | 1990-06-21 | 1992-01-02 | Bayer Ag | Thermostabile formmassen aus polycarbonaten, pfropfpolymerisaten und polyarylensulfiden |
JPH08269312A (ja) * | 1995-03-29 | 1996-10-15 | Mitsubishi Eng Plast Kk | 永久帯電防止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
US5786411A (en) * | 1996-12-20 | 1998-07-28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Light resistant 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 and graft copolymer resins |
JP2004067728A (ja) * | 2002-08-01 | 2004-03-04 | Umg Abs Ltd |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リサイクル材を活用し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JP5136924B2 (ja) * | 2007-02-01 | 2013-02-06 | 東レ・デュポン株式会社 | 複合成形用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複合成形体 |
-
2013
- 2013-12-09 KR KR1020130152218A patent/KR10157700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
- 2014-04-29 CN CN201410177716.9A patent/CN104710764B/zh active Active
- 2014-07-02 US US14/322,585 patent/US9045633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8-27 JP JP2014173114A patent/JP585307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9-30 EP EP14186994.1A patent/EP288660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3920A (en) * | 1983-12-27 | 1985-01-15 | Atlantic Richfield Company | Polymer compositions |
CN101309966A (zh) * | 2006-11-23 | 2008-11-19 |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 防火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CN102464859A (zh) * | 2010-11-09 | 2012-05-23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耐热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50067793A (ko) | 2015-06-19 |
EP2886604A1 (en) | 2015-06-24 |
CN104710764A (zh) | 2015-06-17 |
KR101577006B1 (ko) | 2015-12-14 |
JP5853073B2 (ja) | 2016-02-09 |
US9045633B1 (en) | 2015-06-02 |
EP2886604B1 (en) | 2016-09-28 |
JP2015113464A (ja) | 2015-06-22 |
US20150159013A1 (en) | 2015-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10764B (zh) | 热塑性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 |
CN101522764B (zh) |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塑料制品 | |
US9085687B2 (en) | Polycarbonate blends having improved electroplate adhesion | |
US9255200B2 (en) | Heat resistance in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 |
EP0389055B1 (en) |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 |
EP0192065A2 (en) |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 |
CN108250660A (zh) | 一种电镀级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070120124A (ko) | 열가소성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기재의 성형 조성물 | |
JP2010536942A (ja) | グラスファイバー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成形組成物 | |
US9522493B2 (en) | Moulded body having specific cross-sectional structure | |
EP0945491A2 (en) |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s | |
JP2011052172A (ja) |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品 | |
JP3989630B2 (ja) | 炭素繊維強化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電子機器の筐体 | |
WO2013183567A1 (ja)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 |
KR101756513B1 (ko) | 폴리카보네이트, 폴리에스테르 및 스티렌계 공중합체 얼로이 조성물 및 성형품 | |
US8933170B2 (en) | Bio-sourced transparent and ductile polycarbonate blends | |
TW201713724A (zh) | 具備改良韌性之經玻璃纖維強化之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 | |
US11174384B2 (en) |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and polycarbonate molding material having improved flowability | |
JPH07166048A (ja)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 |
JP2989000B2 (ja)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
JP5245115B2 (ja) | ポリ3−ヒドロキシブチレート系重合体樹脂組成物 | |
JP2015105336A (ja)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 |
JP2015199940A (ja)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
DE102004027873A1 (de) | Formmassen auf Basis eines thermoplastischen Polyesters mit verbesserter Fließfähigkei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