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9358A -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9358A
CN104709358A CN201410456885.6A CN201410456885A CN104709358A CN 104709358 A CN104709358 A CN 104709358A CN 201410456885 A CN201410456885 A CN 201410456885A CN 104709358 A CN104709358 A CN 104709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rear portion
attached
outer cover
tens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68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09358B (zh
Inventor
赵成勋
安容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4709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9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09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9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6Fixed roof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62D27/023Assembly of structural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部车身加强结构,其可以包括上边梁,所述上边梁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形成车辆的顶棚,所述车辆的顶棚覆盖并联接至后柱的后顶盖侧板,所述后顶盖侧板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后延伸并联接至后柱、后车轮外罩和后部组合件的上部,并且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所述上边梁的后端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联接至所述后顶盖侧板的后端部。

Description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12月1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157537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合并于此通过引用而用作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更加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其通过多环结构可以改进碰撞性能,扭曲强度,乘坐舒适性,以及驾驶稳定性。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辆的后部车身可以包括:后地板面板,其通过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长而形成乘客室和行李厢的底部,并且后柱、后车轮外罩以及后部组合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后地板面板的两侧处沿车辆的纵向方向依次布置到后部。
后面板横穿构件和横向构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长,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后部处布置在备胎后井的上方,从而增加车辆的宽度方向的强度。
此外,后顶盖侧板(quarter panel)布置在后柱和后车轮外罩的上方,并且形成车辆的顶棚的上边梁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布置在后顶盖侧板之前。
然而,在该后部车身结构中,上边梁与后顶盖上侧板(quarter upperpanel)没有连接,并且后部组合件与后顶盖上侧板也没有连接,也就是说,后部车身的若干部件没有稳固连接,从而后部车身的连接强度和扭曲强度较低,乘坐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降低,并且难以有效应对后部碰撞。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其优点在于通过使用多环结构进而将后部车身的若干部件整体连接,从而构造为通过在后部碰撞时有效分布和吸收冲击能量而使乘客更加安全;通过增加后部车身的连接强度和扭曲强度而改善乘坐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并通过增加位于车轮外罩中的后悬挂的车身输入点强度而提升车身的驱动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可以包括:上边梁,所述上边梁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形成车辆的顶棚,所述车辆的顶棚可以覆盖并联接至后顶盖侧板,所述后顶盖侧板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后延伸并联接至后柱、后车轮外罩和后部组合件的上部,其中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上边梁的后端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联接至后顶盖侧板的后端部。
所述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部分,上边梁的后端与后顶盖侧板的后端在该第一连接部分联接,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处,后车轮外罩加强构件的上端部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支架而被联接,而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后车轮外罩加强支架的下端部可以联接至后车轮外罩,用以加强后车轮外罩。
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后部加强构件的下端部可以联接至后部侧面构件在纵向方向上的后端部,所述后部侧面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后部加强构件的上端部可以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支架。
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连接部分,其中后部加强构件的下端部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支架而联接至后部侧面构件的后端部,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面板横穿构件的一个端部可以联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从而可以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分。
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后部加强构件的下端部可以联接至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向构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可以联接至后部组合件。
所述后部侧面构件可以联接至后地板面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后地板面板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形成车辆的内部地板和行李厢的地板,备胎井形成用于备胎的空间,其可以在后地板面板处形成,后柱可以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竖直延伸,并联接后部侧面构件,后车轮外罩可以联接至后柱,而后部组合件可以联接至后车轮外罩。
第一环结构可以通过将所述后柱与上边梁连接而形成,第二环结构可以通过将后顶盖侧板与上边梁连接而形成,可以形成连接后车轮外罩、车轮外罩加强构件和后顶盖侧板的第三环结构,可以形成将后部侧面构件与后部加强构件连接并将后部组合件与车轮外罩加强构件连接的第四环结构,可以形成连接备胎井的第五环结构,可以形成连接后面板横穿构件、后部加强构件和横向构件的第六环结构,并且可以形成连接横向构件、后部加强构件和后部上车身的第七环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后上边梁的后端部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至后顶盖内部上构件的后端部,后上边梁的后端部、后顶盖内部上构件的后端部以及后部组合件的前端部整体连接,后顶盖内部上构件的后端部和后部组合件的前端部整体连接,并且后部加强构件的下端部与后部侧面构件、后面板横穿构件和横向构件整体连接,从而形成多环结构。因此,后部车身的上下和左右连接强度以及扭曲强度有效增加。
因此,在车辆后部碰撞时施加至后部车身的冲击能量通过后部车身的部件而被有效地分布并吸收,从而有可能使得乘客更加安全,并使车辆的车身在移动时保持稳定。因此,有可能提升驾驶稳定性和驱动稳定性。
此外,在车轮外罩中的后悬挂系统输入点强度增加,从而后悬挂系统稳定地支撑车身并且能够改进乘坐舒适性。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选实施方案将在下文进行描述。
应当理解,此处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术语一般包括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的乘用汽车,包括各种舟艇、船舶的船只,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以及其它替代性燃料车辆(例如衍生于非石油能源的燃料)。如在本文中所引用的,混合动力车辆为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源的车辆,例如既具有汽油动力又具有电动力的车辆。
在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得以更为具体地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后部加强构件的上连接部分的视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后部加强构件的下连接部分的视图。
附图中所设定的附图标记可以包括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讨论的如下元件的标记。
应理解的是,附图呈现了描述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的一定程度的简化表示,从而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尺寸、定向、位置以及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意图的应用以及使用环境所确定。
图中,附图标记在附图的几幅图片中指代本发明的相同或等效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与示例性实施例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例。而是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中。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从而使得本发明所属的发明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所述示例性实施方案。
参考图1,后部车身结构可以包括后地板面板10,后地板面板10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形成后地板和行李厢的底部。
后部侧面构件20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附接至后地板面板10的两侧。
后柱30、后车轮外罩40和后部组合件50在车辆的后部依次附接至后部侧面构件20。
后顶盖侧板60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其附接至后柱30、后车轮外罩40和后部组合件50的上部。
形成车辆的顶棚的上边梁70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而上边梁70的后端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成几乎装配至后顶盖侧板60的后端部,并联接至后顶盖侧板60。
也就是说,上边梁70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后顶盖侧板60一起向后延伸,而不与后顶盖侧板60脱离连接。
此外,车轮外罩加强构件80的一个端部连接至车轮外罩40的侧部,而另一个端部整体联接至第一连接部分A,上边梁70的后端部和后顶盖侧板60的后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分A,用以加强后车轮外罩40的支撑强度。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联接至后部组合件。
后面板横穿构件9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整体连接至后部侧面构件20的后端部,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向构件110联接至备胎后井1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增加的后部加强构件120的下端部整体联接至第二连接部分B,后部侧面构件20的后端部和后面板横穿构件90的一个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分B,并且后部加强构件120的上端部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和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至外部,并且整体联接至第一连接部分A。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形成具有闭环结构的多环结构,从而有效增加后部车身的连接强度和扭曲强度。
也就是说,第一环结构R1可以通过将所述后柱30与上边梁70连接而形成,第二环结构R2可以通过将后顶盖侧板60的上部与上边梁70连接而形成,可以形成连接车轮外罩40、车轮外罩加强构件80和后顶盖侧板60的第三环结构R3。
此外,可以形成将后部侧面构件20与后部加强构件20连接并将后部组合件50与车轮外罩加强构件80连接的第四环结构R4,可以形成连接备胎前井、后井、以及左和右井的第五环结构R5,可以形成连接后面板横穿构件90、后部加强构件120和横向构件110的第六环结构R6,并且可以形成连接横向构件110、后部加强构件120和后部上车身的第七环结构R7。
此外,如图中所示,相邻的环结构被连接。
如上所述,当使用不脱离连接的多环结构时,有效增加了后部车身的连接强度和扭曲强度,通过它们传递至环结构的冲击能量被分布并吸收,并且没有被环结构吸收的冲击能量通过其他环结构而被分布并吸收,从而有效改善了分布和吸收冲击能量的性能。
参考图2,在第一连接部分A处,上边梁70的后端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并在车辆外部并联接至后顶盖侧板60的后端部,而在结合处,车轮外罩加强构件80的上端部与后部加强构件120的上端部通过附接第一连接支架130而被联接。
因此,上边梁70、后顶盖侧板60、后组合件50、后加强构件120以及车轮外罩加强构件80通过第一连接支架130而被整体连接。
参考图3,在第二连接部分B处,第二连接支架140联接至后部侧面构件20的后端部,后面板横穿构件90的一个端部与后部加强构件120的下端部通过第二联接支架140而被联接,并且后部加强构件120的下端部覆盖横向构件110。
因此,后部侧面构件20、后面板横穿构件90、后部加强构件120以及横向构件110能够通过第二连接支架140而被连接。
所述构件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而被联接。
为了解释的方便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精确限定,术语“上”、“下”、“内”、“外”等等被用于结合示出在附图中的部件位置而描述具体实施例中的这些部件。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非意欲穷尽,或者将本发明严格限制为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能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包括
上边梁,所述上边梁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形成车辆的顶棚,所述车辆的顶棚覆盖并联接至后顶盖侧板,所述后顶盖侧板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向后延伸并联接至后柱、后车轮外罩和后部组合件的上部,
其中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所述上边梁的后端部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联接至所述后顶盖侧板的后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进一步包括
第一连接部分,所述上边梁的后端部和所述后顶盖侧板的后端部在该第一连接部分联接,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处,后车轮外罩加强构件的上端部通过第一连接支架联接,而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后车轮外罩加强支架的下端部联接至所述后车轮外罩,用以加强所述后车轮外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其中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后部加强构件的下端部联接至后部侧面构件在纵向方向上的后端部,所述后部侧面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后部加强构件的上端部联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进一步包括
第二连接部分,其中所述后部加强构件的下端部通过第二连接支架而联接至所述后部侧面构件的后端部,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后面板横穿构件的一个端部联接至所述第二连接支架,从而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其中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所述后部加强构件的下端部联接至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向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联接至所述后部组合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其中
所述后部侧面构件联接至后地板面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后地板面板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形成车辆的内部地板和行李厢的地板,
备胎井,所述备胎井形成用于备胎的空间,所述备胎井在后地板面板处形成,
所述后柱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竖直延伸,并联接所述后部侧面构件,
所述后车轮外罩联接至所述后柱,以及
所述后部组合件联接至所述后车轮外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加强后部车身的结构,其中
第一环结构通过将所述后柱与所述上边梁连接而形成,
第二环结构通过将所述后顶盖侧板的上部与所述上边梁连接而形成,
形成连接所述后车轮外罩、所述车轮外罩加强构件和所述后顶盖侧板的第三环结构,
形成将所述后部侧面构件与所述后部加强构件连接并将所述后部组合件与所述车轮外罩加强构件连接的第四环结构,
形成连接备胎井的第五环结构,
形成连接所述后面板横穿构件、所述后部加强构件和所述横向构件的第六环结构,以及
形成连接所述横向构件、所述后部加强构件和后部上车身的第七环结构。
CN201410456885.6A 2013-12-17 2014-09-10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Active CN1047093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57537A KR101526411B1 (ko) 2013-12-17 2013-12-17 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KR10-2013-0157537 2013-1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9358A true CN104709358A (zh) 2015-06-17
CN104709358B CN104709358B (zh) 2018-09-11

Family

ID=5319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6885.6A Active CN104709358B (zh) 2013-12-17 2014-09-10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42674B2 (zh)
KR (1) KR101526411B1 (zh)
CN (1) CN104709358B (zh)
DE (1) DE102014111183B4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4888A (zh) * 2016-01-26 2017-08-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安装电池和备胎的结构
CN110015344A (zh) * 2018-01-10 2019-07-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11688814A (zh) * 2019-03-15 2020-09-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13548115A (zh) * 2021-06-30 2021-10-26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式军用越野车后轮罩总成及其焊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6356B2 (ja) * 2014-12-25 2017-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FR3114566A1 (fr) * 2020-09-29 2022-04-01 Psa Automobiles Sa Caisse de vehicule renforcee
CN113147904B (zh) * 2021-05-18 2022-11-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门电动车门环加强框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2684A (en) * 1980-02-29 1983-07-12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H02258481A (ja) * 1989-03-30 1990-10-1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1643089A (zh) * 2008-08-06 2010-02-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
JP2011131796A (ja) * 2009-12-25 2011-07-0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US20110278880A1 (en) * 2009-02-20 2011-11-1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5963B1 (fr) * 2001-06-15 2003-11-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automobile tri-corps
DE102006015415B4 (de) * 2006-04-03 2015-02-05 Audi Ag Karosserie für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JP4645541B2 (ja) * 2006-07-10 2011-03-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DE102008024702B4 (de) * 2008-05-21 2018-03-0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ufbaustruktu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544722B2 (ja) * 2009-02-05 2014-07-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698340B2 (ja) * 2011-03-10 2015-04-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6019735B2 (ja) * 2011-08-29 2016-11-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および車体の製造方法
JP5821424B2 (ja) * 2011-08-31 2015-1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構造
KR20140011132A (ko) * 2012-07-17 2014-01-2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리어 패키지 트레이 어셈블리
DE202013004133U1 (de) * 2013-05-02 2014-08-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interwag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Verstärkungsstruktu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2684A (en) * 1980-02-29 1983-07-12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H02258481A (ja) * 1989-03-30 1990-10-19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1643089A (zh) * 2008-08-06 2010-02-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机动车的后部主体结构
US20110278880A1 (en) * 2009-02-20 2011-11-1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11131796A (ja) * 2009-12-25 2011-07-0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4888A (zh) * 2016-01-26 2017-08-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安装电池和备胎的结构
CN110015344A (zh) * 2018-01-10 2019-07-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11688814A (zh) * 2019-03-15 2020-09-2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11688814B (zh) * 2019-03-15 2023-10-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13548115A (zh) * 2021-06-30 2021-10-26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式军用越野车后轮罩总成及其焊接方法
CN113548115B (zh) * 2021-06-30 2022-04-19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式军用越野车后轮罩总成及其焊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26411B1 (ko) 2015-06-05
US20150166122A1 (en) 2015-06-18
DE102014111183A1 (de) 2015-06-18
US9242674B2 (en) 2016-01-26
CN104709358B (zh) 2018-09-11
DE102014111183B4 (de)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9358A (zh)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CN106864602A (zh) 前车体结构
US8955632B2 (en) Tubular frame structure for a three-wheeled motor vehicle
CN108068602B (zh) 车身的电池支撑结构
CN104995051B (zh) 电动汽车
CN106184401B (zh) 后部车身加强结构
CN104648493A (zh) 用于连接轮罩板至车辆的后地板的结构
US10676135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4326025A (zh) 车辆的前罩板结构
CN104709355B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US10661841B2 (en) Side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5984504A (zh) 前部车身加强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08609060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CN106335354A (zh)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安装装置
CN102371881B (zh) 动力总成支撑系统
CN205186311U (zh) 汽车车身梁架结构及具有其的纯电动汽车
CN207292141U (zh) 结构加强构件、结构上加强车辆的组件及结构加强组件
CN107416036B (zh) 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105644628A (zh)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CN215851505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3799900U (zh) 一种侧围总成及车辆
CN112550480B (zh) 车辆的车身
CN205381315U (zh) 车身结构及具有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CN113428227A (zh) 一种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
US10618559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