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3660A - 蒸镀性及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蒸镀性及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3660A
CN104693660A CN201410384089.6A CN201410384089A CN104693660A CN 104693660 A CN104693660 A CN 104693660A CN 201410384089 A CN201410384089 A CN 201410384089A CN 104693660 A CN104693660 A CN 104693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resin composi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graft copolymers
composition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40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3660B (zh
Inventor
金野元
金泰勳
金亿
全勇
金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hem Ltd
LG Corp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93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3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3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3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6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06Hydrocarbons
    • C08F212/08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42Nitriles
    • C08F220/44Acrylonitri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C08F265/06Polymerisation of acrylate or methacrylate esters on to polymer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镀性及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括(A)平均橡胶粒径为的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22重量%至35重量%;(B)平均橡胶粒径为

Description

蒸镀性及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镀性及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尤其涉及镀铝时的蒸镀性、附着性、机械强度及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以下称为ABS)树脂由于加工性能、尺寸稳定性、耐冲击性能及耐药品性能优异,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材料,广告板及电器、电子设备零部件。
汽车外饰材料中,用于尾灯基座(rear lamp housing)(车尾灯或组合尾灯)的这种ABS树脂需要经过涂装及铝蒸镀处理,而涂装处理会引发环境污染及成本上升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后续加工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现在通常省略过去的涂装工序,直接向注塑物蒸镀铝。这里重要的是蒸镀铝后,蒸镀面的反射率要优异,防止因车灯发出的热量而发生变形。而从含ABS树脂的尾灯基座的情况来看,树脂内用于抗冲击的丁二烯橡胶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气、臭氧或光分解,引发变色及物性下降,存在耐候性差的问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树脂在注塑时为了得到均匀的注塑表面及优美的外形,通过稀释剂(thinner)进行涂装后,蒸镀铝,以多种加工方法接合各PMMA板。但这在铝蒸镀工序时有时造成蒸镀外形的不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授权专利第5,128,409号公开了一种利用ABS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组合物加大熔接线(weld line)强度的热塑性聚合物共混成型聚合物。
丙烯酸脂-苯乙烯-丙烯腈(Acrylate-Styrene-Acrylonitrile,以下称为ASA)树脂是由丙烯酸酯、苯乙烯及丙烯腈构成的三维共聚物,由于加工性、耐冲击性及耐候性优异,一直代替耐候性差的ABS树脂使用,但其缺点是外观特性差。为了改进这一点,一直以来做了很多研究。关于此,美国授权专利第6,476,126号等公开了一种通过所述ASA、PMMA及聚碳酸酯(PC)的三元混合制备物性和耐候性优异且外形特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的方法,但由于流动性能差,因此成型加工性能差,存在经济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括(A)平均橡胶粒径为的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22重量%至35重量%;(B)平均橡胶粒径为的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20重量%至35重量%;(C)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3重量%至24重量%;(D)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30重量%至50重量%;及(E)聚烯烃基乙二醇0.1重量%至3重量%,所述聚烯烃基乙二醇(E)可包括聚乙烯乙二醇、聚丙烯乙二醇及聚乙烯丙烯乙二醇中的一种以上。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是平均粒径为的丙烯酸脂类橡胶质聚合物5重量%至50重量%、芳香族乙烯类单体10重量%至50重量%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重量%至45重量%的聚合物。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是平均粒径的丙烯酸脂类橡胶质聚合物10重量%至60重量%、芳香族乙烯类单体10重量%至50重量%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重量%至45重量%的聚合物。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芳香族乙烯类单体、不饱和腈类单体的共聚物。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D)是α-甲基苯乙烯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的共聚物。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及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的重量比为1:0.8至1:1.5。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g/mol至300,000g/mol。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至200℃。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还包括添加剂(F),所述添加剂(F)包括润滑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脱模剂及调色剂中的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品是汽车尾灯外壳或车后饰。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品是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基材表面上形成有铝蒸镀层的成型品。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时,若判断认为对相关公知的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有可能混淆本发明的内容时,省略对其详细说明。另外,下述的用语是根据在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用语,这可能因设计者、制造者等人员的意图或惯例而有所不同。因此,这些定义应以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为基础。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可包括(A)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C)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D)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及(E)聚烯烃基乙二醇。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A)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
作为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可以使用平均粒径为的丙烯酸脂类橡胶质聚合物(以下称为“小粒径丙烯酸脂类橡胶质聚合物”)与苯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的共聚物接枝而成的物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脂可以包括丙烯酸脂及甲基丙烯酸脂。
所述小粒径丙烯酸脂类橡胶质聚合物可以使用混合(甲基)丙烯酸脂类单体、乳化剂、引发剂、交联剂、电解质物质及水并进行乳液聚合而制成的物质。
所述(甲基)丙烯酸脂类单体可以使用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或这些物质的组合。可优选使用丙烯酸丁酯。相对于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的总重量,所述(甲基)丙烯酸脂类单体的含量可以为5重量%至50重量%。
所述乳化剂可以使用pH值为3至9的碳数为12至18的烷基磺基琥珀酸金属盐衍生物,或使用碳数为12至20的烷基磺酸酯或磺酸金属盐衍生物。具体地,所述pH值为3至9、碳数为12至18的烷基磺基琥珀酸金属盐衍生物可以使用二环己基磺基琥珀酸钠盐、二己基磺基琥珀酸钠盐、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盐、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钾盐、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锂盐。另外,所述碳数为12至20的烷基磺酸酯或磺酸金属盐衍生物可以使用月桂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油醇硫酸钠(sodium oleyl sulfate)、十二烷基磺酸钾、十八烷基硫酸钾。相对于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总重量,所述乳化剂的含量可以为1重量%至4重量%,优选的含量是1.5重量%至3重量%。
所述引发剂可以使用无机或有机过氧化物。具体地,可以使用过硫酸钾、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等水溶性引发剂,或者异丙基苯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苯甲酰等脂溶性引发剂。相对于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总重量,所述引发剂的含量可以为0.05重量%至0.2重量%。
所述交联剂可以使用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烯酸三甘醇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或三羟甲基甲烷三丙烯酸脂。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总重量中所述交联剂含量可以为0.02重量%至0.3重量%。当含所述接枝剂及交联剂时,所述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的弹性及冲击强度等物性会更优异。
所述电解质物质可以使用NaHCO3、Na2S2O7或K2CO3。相对于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总重量,可包含所述电解质物质0.05重量%至0.4重量%。
所述水在所述乳液聚合起到介质的作用。一具体实施例中,作为所述水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水。其使用量可以是去除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所含上述各成分总量外的余量。
通过连续投入的方法或连续投入和一并投入并用的方法,把上述各成分投入到反应器中,利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公知的聚合条件进行乳液聚合,可以得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
制成的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的pH值可以是5至9。优选的pH值可以为6至8。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的平均粒径可以为最好是当所述橡胶质共聚物的平均粒径不足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等机械物性会下降,且由于使用大量乳化剂、因此热稳定性下降,当超过时着色性能可能会下降。
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共聚物可以是丙烯酸丁酯橡胶质共聚物、丙烯酸辛酯(ethyl hexyl acrylate)橡胶质共聚物或这些物质的组合。优选地,可以是丙烯酸丁酯橡胶质共聚物。
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混合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与芳香族乙烯类单体、不饱和腈类单体并进行乳液聚合,以制备所述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的核上接枝有芳香族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的共聚物的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
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总重量,可以由所述平均粒径为的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5-50重量%、苯乙烯类单体10-50重量%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45重量%制备而成。当含量在所述范围时,本发明的耐冲击性及物性将非常优异。
一具体实施例中,作为所述苯乙烯类单体,可以使用苯乙烯、α-乙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p-甲基苯乙烯、o-t-丁基苯乙烯、溴苯乙烯、氯苯乙烯及三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但不限于此。
一具体实施例中,作为所述不饱和腈类单体,可以使用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及乙基丙烯腈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但不限于此。
并且,在制备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时,除了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苯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之外,可以根据用途使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通常使用的乳化剂、接枝剂、聚合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及水。
所述乳化剂可以使用水溶液的pH值为9至13的碳数为12至20的脂肪酸金属盐、松香酸金属盐等羧酸金属盐衍生物。更具体地,所述碳数为12至20的脂肪酸金属盐优选的是脂肪酸钠、月桂酸钠、油酸钠或油酸钾,碳数为12至20的松香酸金属盐可以使用松香酸钠或松香酸钾。相对于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共聚物、苯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00重量份,所述乳化剂的使用量可以为1重量份至2重量份。
所述接枝剂可以使用芳基甲基丙稀酸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烷基胺或二烷基胺。相对于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共聚物、苯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00重量份,所述接枝剂的使用量可以为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
所述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与制备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时使用的引发剂相同的引发剂,其使用量相对于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共聚物、苯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00重量份,可以为0.05重量份至0.3重量份。
所述分子量调节剂可以使用t-十二烷基硫醇或n-辛基硫醇,其使用量相对于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共聚物、苯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00重量份,可以为0.02重量份至0.2重量份。
所述水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水,其使用量可以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通常使用的含量。
在制备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时,若一并投入上述反应混合物及添加剂,则会让聚合系统的pH值突然上升,很难进行接枝,且会降低共聚物粒子的稳定性,导致粒子内部结构不均匀。因此,通过接枝聚合制备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时优选的是连续投入所述成分及添加剂。
制备的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的pH值可以是8至11,优选的pH值可以是9至10.5。在所述范围的pH值下,粒子内部结构均匀、稳定性优异。
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总重量,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含量可以为22重量%至35重量%。优选含量可以是25重量%至35重量%。更为优选地,可以是25重量%至30重量%。比如,含量可以为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及35重量%。当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含量不足22重量%时,本发明的耐候性及耐冲击性能下降,若含量超过35重量%,则流动性、硬度及耐划性可能降低。
(B)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
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可以使用平均粒径为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以下称为“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和苯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的共聚物接枝而成的物质。
所述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可以使用丙烯酸酯类单体、乳化剂、引发剂、接枝剂、交联剂、电解质物质及水混合并进行乳液聚合而制备的物质。
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可以使用与制备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时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其使用量相对于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的总重量,可以为10重量%至60重量%。
并且,所述乳化剂可以使用与制备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时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其使用量相对于所述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的总重量,可以为0.01重量%至1重量%。
制备所述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时使用的引发剂、接枝剂、交联剂、电解质物质及水可以使用与制备所述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时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且以相同含量使用。
一具体实施例中,可通过连续投入的方法或连续投入和一并投入并用的方法将所述成分投入到反应器中,利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公知的聚合条件进行乳液聚合,以制备所述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
制备的所述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pH值可以是5至9。优选的pH值可以是6至8。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的平均粒径可以是优选地,可以是当所述橡胶质共聚物的平均粒径不足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等机械物性下降,如果超过则流动性、加工性、光泽度可能会下降。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共聚物可以是丙烯酸丁酯橡胶质共聚物,丙烯酸辛酯(ethyl hexyl acrylate)橡胶质共聚物或这些物质的组合。优选地,可以是丙烯酸丁酯橡胶质共聚物。
一具体实施例中,把所述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与芳香族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混合并进行乳液聚合,可以得到所述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的核上接枝有芳香族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的共聚物的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
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总重量,可以由所述平均粒径为的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10重量%至60重量%,苯乙烯类单体10重量%至50重量%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重量%至45重量%制备而成。含量在所述范围时本发明的耐冲击性及物性将非常优异。
所述苯乙烯类单体及所述不饱和腈类单体可以使用与制备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时所使用物质相同的物质,制备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时,除了所述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苯乙烯类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之外,还可以根据用途使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通常使用的乳化剂、聚合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及水。
所述乳化剂、聚合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及水可以使用相同于制备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时所使用物质的物质,并且在同一条件下制备。
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总重量,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含量可以为20重量%至35重量%。优选含量可以是22重量%至33重量%。更为优选的含量可以是23重量%至28重量%。比如,含量可以为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及35重量%。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的含量不足20重量%时,本发明的耐候性及耐冲击性能下降,若含量超过35重量%,则流动性、硬度及耐划性可能会下降。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与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的含量可以为1:0.8至1:1.5重量比。优选含量可以是1:0.8至1:1.2重量比。更为优选的含量可以是1:0.8至1:0.9重量比。在所述范围内,加工性、耐热性、耐候性、耐冲击性及外观性优异。
(C)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
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N-phenylmaleicimide)(C)的作用在于确保本发明物质的耐热性。本发明使用的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可以使用由芳香族乙烯类单体、不饱和腈类单体及N-苯基马来酰亚胺单体制备而成的物质。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总重量,可以通过聚合芳香族乙烯类单体1重量%至70重量%,不饱和腈类单体1重量%至35重量%及N-苯基马来酰亚胺单体10重量%至65重量%而制备。在所述范围内时可以得到优异的聚合稳定性。
作为所述芳香族乙烯类单体可以使用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p-甲基苯乙烯或乙烯基甲苯等,可优选使用苯乙烯,所述不饱和腈类单体可以使用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等。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g/mol至300,000g/mol。当重均分子量在所述范围时,流动性优异,可以提高加工性能,可提高本发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冲击强度。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是130℃至200℃。当在所述范围内时耐热性及加工性优异。
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本发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的含量可以为3重量%至24重量%。优选含量可以是4重量%至20重量%。更为优选的含量可以是5重量%至18重量%。比如可以是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及24重量%。当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含量不足3重量%时,本发明的耐热性会下降,若超出24重量%,则有可能降低流动性、硬度及耐划性。
(D)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
本发明中为提高耐热性,可以包括所述α-甲基苯乙烯(α-methylstyrene)类共聚物(D)。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D)可以通过共聚α-甲基苯乙烯(AMS)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而制备。所述不饱和腈类单体可以使用常用物质。比如,可以使用乙烯类不饱和腈单体。具体例中,可以使用丙烯腈、甲基丙烯腈、富马二腈、α-氯腈及α-氰乙基丙烯腈单体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但不限于此。一具体实施例中,作为所述不饱和腈类单体,可使用丙烯腈(AN)单体。
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α-甲基苯乙烯(α-methylstyrene)类共聚物(D)总重量,所述α-甲基苯乙烯(AMS)单体含量可以是35重量%至80重量%。
所述聚合方法优选的是本体聚合(bulk polymerization),作为溶剂可使用甲苯,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可使用二-t-十二烷基硫醇。
所述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D)的制备可以通过常用方法进行。一具体实施例中,使所述反应物的混合液的投入量维持在平均反应时间2至4小时的水平,反应温度维持在140℃至170℃制备。一具体实施例中,制备工序可以通过由原料投入泵、连续搅拌槽、预热槽及挥发槽、聚合物移送泵及挤压加工器构成的连续工序制备。
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本发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D)的含量可以为30重量%至50重量%。优选含量可以是35重量%至45重量%。更为优选含量可以是40重量%至45重量%。比如可以是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及50重量%。当所述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D)含量不足30重量%时耐热度下降,若超出50重量%,则本发明物质的物性可能降低。
(E)聚烯烃基乙二醇
所述聚烯烃基乙二醇(E)的使用目的在于改进向本发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蒸镀铝时的蒸镀性及附着性。
一具体实施例中,作为所述聚烯烃基乙二醇(E)可以使用聚乙烯乙二醇、聚丙烯乙二醇、聚乙烯丙烯乙二醇等。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但不限于此。含上述种类的聚烯烃基乙二醇(E)时,与铝之间的蒸镀性及附着性优异。可优选使用聚乙烯丙烯乙二醇。
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本发明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聚烯烃基乙二醇(E)的含量可以为0.1重量%至3重量%。优选含量可以是0.1重量%至2重量%。更为优选含量可以是0.1重量%至1重量%。比如,可以是0.1、0.2、0.3、0.4、0.5、0.6、0.7、0.8、0.9、1、1.5、2、2.5及3重量%。所述聚烯烃基乙二醇(E)含量不足0.1重量%时,本发明的铝蒸镀性及附着性会下降,若超出3重量%,则耐热性及耐冲击性可能会下降。
另外,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括本领域通常使用的添加剂(F)。所述添加剂(F)可以是选自润滑剂(lubricant)、抗氧化剂(antioxidant)、抗静电剂(antistatic agent)、脱模剂及调色剂的一种。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润滑剂是乙撑双硬脂酰胺、氧化聚乙烯蜡、硬脂酸镁或这些物质的组合。
所述抗氧化剂只要是通常添加在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物质则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优选使用酚类抗氧化剂。所述酚类抗氧化剂是空间位阻酚类稳定剂(sterically hindered phenolic stabi1izer),作为一具体例,可以使用烷基化单酚(mono phenol)、聚酚或二烯与聚酚的烷基化反应产物,但不限于此。
所述抗静电剂只要是树脂组合物通常使用的抗静电剂即可使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选自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及这些物质的混合物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脱模剂只要是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通常使用的脱模剂即可使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甘油单硬脂酸酯(monoglycerin stearate)、聚乙烯四硬脂酸酯(polyethylene tetra stearate)等。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调色剂可以使用有机颜料、无机颜料或所述有机颜料及无机颜料的混合物等。
一具体实施例中,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添加剂(F)的含量可以是0.1重量%至5重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含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成型品。所述成型品由于耐热性、耐冲击性等物理性质及蒸镀铝时的蒸镀性及附着性优异,因此可适用于多种用途的产品群。适用所述成型品的产品群可以适用于对耐热性、机械性及铝蒸镀性及附着性的要求高的产品。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品可以适用于汽车尾灯外壳(rear lamphousing)或车后饰(rear garnish)等对铝蒸镀性的要求高的汽车零部件。
下面,通过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以下的实施例只是帮助提高对本发明的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这里未记载的内容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即可充分获得,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实施例1-2及比较例1-5
对实施例1-2及比较例1-5,准备如下所述(A)至(G)成分,按下表1的含量混合,在190℃-240℃条件下利用双轴挤压机制备成小球。
(A)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向10L的反应器中一并投入丙烯酸丁酯10重量%,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盐1.5重量%,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02重量%,碳酸氢钠(NaHCO3)0.1重量%,过硫酸钾0.04重量%及余量离子交换水,把反应温度提高到70℃后反应1小时,制备了聚合物晶种(seed)。在此,再次在70℃条件下,分别连续投入3小时丙烯酸丁酯30重量%、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盐0.5重量%、碳酸氢钠0.1重量%及余量离子交换水混合的混合物与作为引发剂的过硫酸钾0.06重量%的同时进行聚合,以制备平均粒径为的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
相对于制备的所述平均粒径为的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40重量%、苯乙烯单体40重量%及丙烯腈单体20重量%混合的反应混合物100重量份,在70℃条件下,分别连续投入5小时蒸馏水63重量份、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0.2重量份、松香酸钾1.2重量份、氢氧化钾0.042重量份及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的t-十二烷基硫醇0.05重量份混合的混合物与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0.1重量份的同时进行聚合反应,为了提高聚合转化率,在80℃条件下再反应1小时,然后冷却到60℃,以制备了包括小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的丙烯酸类接枝树脂。其中,制备的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树脂的平均粒径为接枝率为40%。
(B)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向10L的反应器中一并投入丙烯酸丁酯5重量%,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盐0.015重量%,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0.02重量%,碳酸氢钠(NaHCO3)0.1重量%,过硫酸钾0.04重量%及余量离子交换水,把反应温度提高到70℃后反应1小时,制备了聚合物晶种。在此,再次在70℃条件下,分别连续投入3小时丙烯酸丁酯45重量%、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盐0.285重量%、碳酸氢钠0.1重量%及余量离子交换水混合的混合物与作为引发剂的过硫酸钾0.06重量%的同时进行聚合,以制备平均粒径为的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
相对于制备的所述平均粒径为的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50重量%、苯乙烯单体35重量%及丙烯腈单体15重量%的反应混合物100重量份,在70℃条件下,分别连续投入5小时蒸馏水63重量份、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0.2重量份、松香酸钾1.2重量份、氢氧化钾0.042重量份及作为分子量调节剂的t-十二烷基硫醇0.05重量份混合的混合物与作为聚合引发剂的过硫酸钾0.1重量份的同时进行聚合反应,为了提高聚合转化率,在80℃条件下再反应1小时,然后冷却到60℃,制备了包括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橡胶质聚合物的第二丙烯酸类接枝树脂。这里,制备的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树脂的平均粒径为pH为9.5,接枝率为45%。
(C)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的制备:使N-苯基马来酰亚胺(N-phenylmaleimide)单体40重量%、丙烯腈15重量%及苯乙烯单体45重量%反应,以制备共聚物。使这些反应物的混合液经过由原料投入泵、连续搅拌槽、预热槽、挥发槽、聚合物移送泵及挤压加工器构成的连续工序,以制备共聚物。制备的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150,000g/mol,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5℃。
(D)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的制备:所述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由α-甲基苯乙烯(AMS)单体65重量%及丙烯腈(AN)单体35重量%以适当的比例聚合而得。聚合方法采用了本体聚合的方法。作为溶剂使用的是甲苯,作为分子量调节剂使用了二-t-十二烷基硫醇。使这些反应物的混合液的投入量维持在平均反应时间2至4小时,使反应温度维持在140℃至170℃。制备工序利用了由原料投入泵、连续搅拌槽、预热槽及挥发槽、聚合物移送泵及挤压加工器构成的连续工序。
(E)聚烯烃基乙二醇:使用了聚乙烯丙烯乙二醇。
(F)润滑剂:使用了乙撑双硬脂酸酰胺。
(G)抗氧化剂:使用了二-t-丁基苯基磷酸盐。
【表1】
(单位:重量%)
对于所述实施例1-2及比较例1-5,检测如下项目,把结果记录在下表2。
(1)比重:依据ASTM D792检测。
(2)拉伸强度(kgf/cm2):依据ASTM D638检测。
(3)IZOD冲击强度(kgf·cm/cm):依据ASTM D256,在1/8″冲口(Notched)条件下,在23℃温度条件下检测。
(5)折曲强度(kgf/cm2):依据ASTM D790检测。
(6)折曲弹性率(kgf/cm2):依据ASTM D790检测。
(7)热变形温度(℃):依据ASTM D648,施加1.8MPa表面压力,检测热变形温度。
(8)铝蒸镀性评价:在Lab真空蒸镀机中,在试片表面蒸镀铝后进行外观评价,并依据ASTM D2457检测了光泽度(Gloss)。
(9)铝蒸镀可信度评价:在制备成10cm×10cm大小的所述实施例1-2及比较例1-5的试片表面蒸镀铝后,放置在耐湿(50℃、98%相对湿度、240小时)及耐水(40℃、24小时)条件下,用肉眼观察并通过胶带测试(Tape test)(横切(cross-cut))评价附着性。记录了通过肉眼观察到的剥离部分的个数,以如下方法表示良好、部分不良、不良等程度。
*铝附着性(耐湿):定性评价基准(良好:肉眼观察到的剥离部分个数为0个,部分不良:肉眼观察到的剥离部分个数不足5个,不良:肉眼观察到的剥离部分个数在5个以上)
*铝附着性(耐水):定性评价基准(良好:肉眼观察到的剥离部分个数为0个,部分不良:肉眼观察的剥离部分个数不足5个,不良:肉眼观察到的剥离部分个数在5个以上)
(10)促进耐候性测试(ΔE*):以SAE J 2527规定的氙弧灯条件,分别照射实施例1-2及比较例1-5后,通过观察评价是否存在显著变色[色差(ΔE*):3.0以下]、褪色、膨胀、裂纹、光泽下降等现象,并评价附着性是否存在异常。
(11)热循环(Heat Cycle)测试:为了评价实施例1~2及比较例1~5的可信度,将试片分别在80±2℃温度下放置15.5h→在室温(23℃)放置0.5h→在-40℃放置7.5h→在室温(23℃)放置0.5h作为1个周期,重复5次后在室温下放置1小时,通过观察评价是否存在蒸镀膜的显著变色、褪色、膨胀、裂纹、光泽下降等现象,并评价附着性是否存在异常。
【表2】
如上表2所示,未含本发明的成分或超出本发明成分的含量范围的比较例1-4相比于实施例1-2,耐冲击性、拉伸强度及耐候性等物理性质或可信度下降,而不含本发明的聚烯烃基乙二醇(E)的比较例5相对于实施例1-2,蒸镀铝时的附着性下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A)平均橡胶粒径为的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22重量%至35重量%;
(B)平均橡胶粒径为的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20重量%至35重量%;
(C)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3重量%至24重量%;
(D)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30重量%至50重量%;及
(E)聚烯烃基乙二醇0.1重量%至3重量%,
所述聚烯烃基乙二醇(E)包括聚乙烯乙二醇、聚丙烯乙二醇及聚乙烯丙烯乙二醇中的一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是平均粒径为的丙烯酸脂类橡胶质聚合物5重量%至50重量%、芳香族乙烯类单体10重量%至50重量%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重量%至45重量%的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是平均粒径为的丙烯酸脂类橡胶质聚合物10重量%至60重量%、芳香族乙烯类单体10重量%至50重量%及不饱和腈类单体1重量%至45重量%的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芳香族乙烯类单体、不饱和腈类单体的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α-甲基苯乙烯类共聚物(D)是α-甲基苯乙烯单体及不饱和腈类单体的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A)及第二丙烯酸类接枝共聚物(B)的重量比为1:0.8至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的重均分子量为60,000g/mol至300,000g/mo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N-苯基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至2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还包括添加剂(F),所述添加剂(F)包括润滑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脱模剂及调色剂中的一种以上。
10.一种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型品是汽车尾灯外壳或车后饰。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型品是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基材表面上形成有铝蒸镀层的成型品。
CN201410384089.6A 2013-12-06 2014-08-06 蒸镀性及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Active CN104693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51662 2013-12-06
KR1020130151662A KR101750679B1 (ko) 2013-12-06 2013-12-06 증착성 및 내후성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3660A true CN104693660A (zh) 2015-06-10
CN104693660B CN104693660B (zh) 2017-09-15

Family

ID=53341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4089.6A Active CN104693660B (zh) 2013-12-06 2014-08-06 蒸镀性及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750679B1 (zh)
CN (1) CN1046936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6309A (zh) * 2017-12-04 2020-07-07 株式会社Lg化学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6428B1 (ko) 2016-08-04 2018-01-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내후성 및 내열성이 우수한 저광택 asa계 수지 조성물
KR102065685B1 (ko) * 2016-12-28 2020-01-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사출 성형품
KR102197799B1 (ko) * 2016-12-28 2021-01-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사출 성형품
WO2019112239A1 (ko) * 2017-12-04 2019-06-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KR102417772B1 (ko) * 2019-10-31 2022-07-05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21786A (ko) * 2010-08-17 2012-03-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알루미늄 증착성 및 밀착성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KR20120100530A (ko) * 2011-03-04 2012-09-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A2829059A1 (en) * 2011-03-29 2012-10-04 Umg Abs, Ltd. Acrylic rubber graft copolymer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21786A (ko) * 2010-08-17 2012-03-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알루미늄 증착성 및 밀착성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KR20120100530A (ko) * 2011-03-04 2012-09-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A2829059A1 (en) * 2011-03-29 2012-10-04 Umg Abs, Ltd. Acrylic rubber graft copolymer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6309A (zh) * 2017-12-04 2020-07-07 株式会社Lg化学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11386309B (zh) * 2017-12-04 2022-05-03 株式会社Lg化学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50679B1 (ko) 2017-06-27
CN104693660B (zh) 2017-09-15
KR20150066647A (ko)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3660A (zh) 蒸镀性及耐候性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ES2612178T3 (es) Copolímero de injerto de caucho acrílico y composición de resina termoplástica
KR100694456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192949B1 (ko) 엔지니어링 플라스틱용 유동성 향상제, 이것을 함유하는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의 성형품
KR101697393B1 (ko) 아크릴레이트-스티렌-아크릴로니트릴계 그라프트 공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수지
CA2494355A1 (en) Flame-resistant polycarbonate moulding compositions
CN106103580B (zh)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CN101754982B (zh) 肥大化橡胶的制造方法、接枝共聚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品
JP4559220B2 (ja) 衝撃改質された組成物
KR101432633B1 (ko) 알루미늄 증착성 및 밀착성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US11718745B2 (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molded articl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1521311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KR20170063687A (ko) 개선된 특성 프로파일을 갖는 충격-저항성 몰딩 재료
US20220073723A1 (en) Acrylic graft copolymer,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041783A1 (en) Alkyl acrylate compound-vinyl cyanide compound-aromatic vinyl compound graft copolymer,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same
JP2021516716A (ja) グラフト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グラフト共重合体
US5804656A (en) Compositions of the ABS type for processing by extrusion and deep drawing
KR20040110322A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JPH1160882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14156547A (ja) グラフト共重合体
KR101131081B1 (ko) 알루미늄 증착이 용이한 열가소성 수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156403B2 (ja) 耐衝撃性補強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耐衝撃性補強ポリスチレン組成物
JP2019127510A (ja) 自動車用樹脂成形品
JP2005200502A (ja) 耐衝撃性改質剤及び樹脂組成物
KR20000029505A (ko) 휠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