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453B - 触摸屏幕 - Google Patents

触摸屏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453B
CN104685453B CN201380050186.5A CN201380050186A CN104685453B CN 104685453 B CN104685453 B CN 104685453B CN 201380050186 A CN201380050186 A CN 201380050186A CN 104685453 B CN104685453 B CN 104685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line direction
column direction
mesh
touch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01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453A (zh
Inventor
大野岳
中川直纪
上里将史
西冈孝博
森成郎
森成一郎
宫山隆
今村卓司
中村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85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幕,该触摸屏幕的行方向布线与列方向布线之间的交叉电容小、并且在通过指示体进行了触摸时的交叉电容的变化大。在触摸屏幕(1)中,行方向布线(21)由第1部分(E1)、和布线宽度(W2)比第1部分(E1)的布线宽度(W1)小的第2部分(E2)构成。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小于第2部分(E2)的行方向的长度(M2)。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第2部分(E2)交叉,在交叉部分,在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在俯视下形成间隙。触摸屏幕(1)还具备在俯视下填补该间隙的浮置布线(21a),浮置布线(21a)形成于与行方向布线(21)或者列方向布线(31)相同的层,与任意布线都绝缘。

Description

触摸屏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幕。
背景技术
触摸面板是检测利用手指等的触摸,来确定被触摸的位置的位置坐标的装置。触摸面板作为优良的用户接口单元之一而受到瞩目。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等各种方式的触摸面板被产品化。
一般地,触摸面板包括内置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幕、和根据来自触摸屏幕的信号来确定被触摸的位置坐标的检测装置。
作为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之一,有投射型静电电容(Projected Capacitive)方式的触摸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投射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在即使用厚度是几mm左右的玻璃板等保护板覆盖了内置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屏幕的前表面侧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触摸。
该方式的触摸面板因为能够在前表面配置保护板,所以牢固性优良。另外,即使在戴上了手套时,也能够检测触摸。另外,由于不具有可动部,所以寿命长。
投射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一般具备构成第1电极的在行方向上延伸地设置的多个行方向布线、和构成第2电极的在列方向上延伸地设置的多个列方向布线。通过检测行方向布线与列方向布线之间的电场变化、即行方向布线与列方向布线的布线间电容(以下简称为布线间电容)的变化,确定被触摸的位置坐标。该检测方式一般被称为互电容检测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将触摸屏幕安装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通过触摸屏幕中具备的行方向布线以及列方向布线,覆盖显示装置的显示区段。根据布线的配置,显示光的透射变得不均匀、或者外部光的反射率变得不均匀,所以有时发生波纹(moire)现象、或者布线被视觉辨认等。为了对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更优选为布线不易被视觉辨认等、难以使用户感觉到触摸屏幕的存在的触摸屏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37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3-526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投射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存在如下问题,即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电场耦合大的情况下,在用手指等指示体触摸了时,不易产生布线间电容的变化,无法增大检测灵敏度。如果减小检测灵敏度,则易于引起误检测。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方向布线与列方向布线之间的布线间电容小、并且通过指示体进行了触摸时的布线间电容的变化大的触摸屏幕。另外,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视觉辨认性的触摸屏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触摸屏幕被由包括行方向布线和列方向布线的上下两层构成的网眼状的布线图案覆盖,其特征在于,行方向布线由第1部分、和布线宽度比该第1部分的布线宽度小的第2部分构成,列方向布线的布线宽度小于行方向布线的所述第2部分的行方向的长度,行方向布线和列方向布线在行方向布线的所述第2部分交叉,在行方向布线和列方向布线的交叉部分,在行方向布线与列方向布线之间在俯视下形成间隙,还具备在俯视下填补该间隙的浮置布线,浮置布线形成于与行方向布线或者列方向布线相同的层,浮置布线与行方向布线以及列方向布线绝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浮置布线,不会降低视觉辨认性,而能够在行方向布线与列方向布线之间设置浮置布线的宽度的间隔。因此,通过设置浮置布线,能够降低行方向布线与列方向布线之间的布线间电容。另外,进而,能够增大触摸了触摸屏幕时的布线间电容的变化量。因此,相比于未设置浮置布线的情况,能够提高触摸检测灵敏度。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更加明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幕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幕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幕的下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幕的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触摸屏幕的下部电极以及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检测灵敏度和浮置布线宽度的关系的图。
图8是不具备浮置布线的触摸屏幕的下部电极以及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最佳浮置布线宽度和透明基板的厚度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浮置布线的断线部和布线间电容的相对值的关系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幕的下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幕的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区域C的放大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的触摸屏幕的下部电极以及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触摸屏幕中的布线的单位图案的图。
图17是实施方式3的触摸屏幕的下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中的区域D的放大图。
图19是实施方式3的触摸屏幕的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中的区域E的放大图。
图21是实施方式3的触摸屏幕的下部电极以及上部电极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触摸屏幕;8:端子;10:透明基板;11:层间绝缘膜;12:保护膜;20:下部电极;21:行方向布线;21a:浮置布线;21b、21c;33a:断线部;22:列方向虚设布线;30:上部电极;31:列方向布线;32:断线部布线;33:行方向虚设布线;40:虚设引出布线;E1:第1部分;E2:第2部分;W1、W2、Wc:布线宽度;M2:行方向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结构>
首先,使用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触摸屏幕1的层构造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是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屏幕。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触摸屏幕1的层构造的立体图。触摸屏幕1的上表面层是由透明的玻璃材料或者透明的树脂构成的透明基板10。在透明基板10的背面,形成上部电极30。
另外,在透明基板10的背面,以覆盖上部电极30的方式,形成层间绝缘膜11。层间绝缘膜11是硅氮化膜或者硅氧化膜等透明的绝缘膜。在层间绝缘膜11的背面,形成下部电极20。
另外,在层间绝缘膜11的背面,以覆盖下部电极20的方式,形成保护膜12。与层间绝缘膜11同样地,保护膜12是硅氮化膜等具有透光性的绝缘性的膜。
上部电极30具备由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透明布线材料或者铝等金属布线材料构成的多根列方向布线31。另外,下部电极20具备由与列方向布线31相同的原材料构成的多根行方向布线21。
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为便于图示,列方向布线31以及行方向布线21未图示为具有后述网眼状的构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列方向布线31以及行方向布线21成为铝系合金层和其氮化层的多层构造。由此,能够减小布线电阻,并且能够提高可检测区段的光的透射率。
另外,在行方向布线21的上层配置了列方向布线31,但也可以使它们的位置关系相反,在列方向布线31的上层配置行方向布线21。
使用者用手指等指示体触摸成为触摸屏幕1的表面的透明基板10来进行操作。如果指示体触摸了透明基板10,则透明基板10下部的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的布线间电容发生变化。通过检测该电容变化,能够确定在可检测区段内的哪个位置处被触摸。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触摸屏幕1的俯视图。触摸屏幕1的可检测区段由在横方向(行方向)延伸的多个行方向布线21、和在其跟前侧在俯视下重叠且在纵方向(列方向)延伸的多个列方向布线31构成。
行方向布线21的每一个通过引出线R1~R6与用于和外部的布线连接的端子8连接。另外,列方向布线31的每一个也同样地通过引出线C1~C8,与用于和外部的布线连接的端子8连接。
引出线R4、R5沿着可检测区段的外周配置。另外,引出线R3、R6沿着可检测区段的外周配置,在到达引出线R4或者引出线R5之后,沿着引出线R4、R5配置。这样,引出线R1~R6被紧挨可检测区段的外周侧配置。另外,引出线C1~C8也同样地,从接近端子8的引出线起,依次紧挨可检测区段的外周侧地配置。
这样,通过尽可能紧挨可检测区段的外周侧而配置引出线R1~R6、C1~C8,能够抑制安装触摸屏幕1的显示装置与引出布线之间的边缘电容。因此,通过成为这样的引出布线的配置,能够降低从安装触摸屏幕1的显示装置发生的电磁噪声对引出布线造成的影响。
另外,在列方向布线31的引出线C8、和行方向布线21的引出线R6并行前行的部分中,在引出布线之间,设置提供接地等基准电位的虚设引出布线40。
通过这样设置虚设引出布线40,能够大幅降低引出线C8与引出线R6之间的布线间电容,所以即使在该部分有手指等指示体的触摸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误检测。
接下来,使用图3~6,说明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的详细的构造。图3是将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周边放大了的下部电极20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另外,图5是将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周边放大了的上部电极30的俯视图。另外,图6是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的俯视图。另外,在图3~6中,将横方向设为行方向,将纵方向设为列方向。另外,图3~6是示意地示出布线图案的图,布线的粗细、间隔与实际不同。
如图3所示,下部电极20中具备的行方向布线21由网眼状的布线形成。网眼状的布线由在从行方向倾斜了45°的方向上延伸的导线、和在从行方向向相反方向倾斜了45°的方向上延伸的导线的重复而构成。
在图3中,从行方向布线21的中央部向列方向延伸的空白区域是在俯视下配置列方向布线31的区域。另外,在图3的中央部分中,行方向布线21的网眼的间隔变大的区域是与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行方向布线21,在与列方向布线31的交叉部分中,线宽变窄。如图3所示,行方向布线21由第1部分E1和第2部分E2构成。第2部分E2的布线宽度W2小于第1部分的布线宽度W1。另外,图5所示的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小于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的行方向的长度M2。如图6所示,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的中央附近交叉。即,在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的交叉部分中,在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在俯视下形成行方向的宽度为L的间隙。以在俯视下填补该间隙的方式,下部电极20还具备浮置布线21a。
浮置布线21a由与行方向布线21同样的网眼状的布线形成。浮置布线21a通过断线部21c与在相同的层中形成的行方向布线21分开而绝缘。另外,浮置布线21a还与在不同的层(上部电极30)中形成的列方向布线31绝缘。
浮置布线21a具备将浮置布线21a分开的断线部21b。断线部21b在长度方向、即列方向上延伸地形成。
图4示出图3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通过断线部21c,行方向布线21和浮置布线21a被断开。另外,通过断线部21b,浮置布线21a在长度方向、即列方向上被分开而断开。
这样,通过在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的交叉部分中,使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小于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的行方向的长度M2,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被隔开浮置布线21a的行方向的宽度L。
如图5所示,上部电极30由列方向布线31和断线部布线32构成。列方向布线31由与行方向布线21同样的网眼状的布线形成,以布线宽度Wc在列方向上延伸。在图5中,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间隔大的区域是与行方向布线2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
另外,在图3中说明的行方向布线21、和在图5中说明的列方向布线31在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的中央附近交叉(图6)。进而,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小于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的行方向的长度M2。如图6所示,在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的交叉部分中,在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形成行方向的宽度为L的间隙。在该间隙中形成浮置布线21a。
另外,在图5中,断线部布线32以在俯视下填补图4中的断线部21b、21c的方式被形成。通过设置断线部布线32,能够防止显示光透射断线部21b、21c而断线部21b、21c被目视。
图6示出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周边。在图6中,为了易于看懂,未图示断线部布线32。
在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中,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间隔成为其它部分的2倍的间隔。在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部分中,行方向布线21的网眼和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互补地错开而重叠。行方向、列方向的网眼错开的间隔分别是P1、P2。
这样,通过使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中的网眼间隔等于其它布线部分的网眼间隔,能够使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交叉的部分的外部光的反射率均匀化,来抑制该部分被目视。
此处,在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应用互电容检测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将行方向布线21作为驱动电极,将列方向布线31作为接收电极,将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间电容(互电容)作为电荷量检测。
此时,在使作为接收(检测)电极的列方向布线31成为恒定电位的状态下,对作为驱动电极的行方向布线21施加驱动脉冲电压,而对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的布线间电容进行充电,之后,通过与列方向布线31连接的电荷检测电路来检测该充电电荷。对行方向布线21的每一个,依次进行该充电、电荷检测这样的一系列的动作。
此处,考虑触摸屏幕从在与指示体操作面相反的面中与触摸屏幕组合的显示面板接受的噪声。
在从列方向布线31检测到的电荷中,除了布线间电容的充电电荷以外,还包含显示面板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的耦合电容所致的电荷。显示面板表面的电压伴随它的驱动而变动,而与触摸屏幕的检测动作一般不同步。因此,显示面板和列方向布线31的耦合电容中被充电的电荷对于针对本来希望检测的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的布线间电容的充电电荷而言成为噪声。因此,为了减少该噪声电荷、提高检测S/N比,减少显示面板和列方向布线31的耦合电容是有效的。
但是,在如图1那样,在透明基板10的单侧隔着层间绝缘膜11来设置上部电极30以及下部电极20的情况下,使层间绝缘膜11的厚度厚于几μm左右在制造上是困难的。因此,为了将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的布线间电容抑制得较小,需要减小两个布线的交叉部分(在俯视下重叠的部分)的面积。
因此,无法用下部电极20中具备的行方向布线21覆盖上部电极30中具备的列方向布线31整体,列方向布线31相对显示面板露出的部分变大。因此,为了抑制显示面板和列方向布线31的耦合电容而提高检测S/N比,减少列方向布线31相对显示面板的露出面积(来自显示面板的噪声接收面积)即可。这能够通过例如进一步减小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来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中,下部电极20中具备的行方向布线21由第1部分E1、和布线宽度W2比第1部分E1的布线宽度W1窄的第2部分E2构成。另外,上部电极30中具备的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小于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的行方向的长度M2。另外,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中交叉。
由此,降低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的布线间电容,增大触摸了透明基板10时的布线间电容的变化量,提高触摸检测灵敏度,并且减小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而降低噪声接收面积,从而能够抑制从显示面板产生的噪声的影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的导线的宽度是3μm,断线部的断线间隔是10μ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基板10的厚度是0.9mm,浮置布线21a的行方向的宽度L是800μm。另外,网眼的行方向的间隔P1以及列方向的间隔P2是200μm。
<仿真结果>
对通过设置浮置布线21a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效果进行说明。图7是通过仿真来计算使浮置布线21a的行方向的宽度(以下称为浮置布线宽度L)和透明基板10的厚度变化时的检测灵敏度而得到的结果。
检测灵敏度是指,手指等指示体触摸到透明基板10时的布线间电容的变化量、与无触摸时的布线间电容之比。
图7的纵轴的检测灵敏度相对值是指,使透明基板10的厚度成为恒定,与浮置布线宽度为零的情况下的检测灵敏度之比。
另外,浮置布线宽度L为零意思是指,如图8所示,行方向布线21不具备浮置部21a的情况。
根据图7可知,在使透明基板10的厚度恒定的情况下,检测灵敏度相对值相对浮置布线宽度L在某个值处取最大值。另外,还可知给出最大值的浮置布线宽度L根据透明基板10的厚度而不同。
在图9中,示出将给出最大值的浮置布线宽度L作为最佳浮置布线宽度,而研究透明基板10的厚度与最佳浮置布线宽度的关系而得到的结果。可知最佳浮置布线宽度与透明基板10的厚度成比例地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基板10的厚度是0.9mm,浮置布线宽度L是800μm。因此,根据图7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相比于不具备浮置布线21a的情况,检测灵敏度提高2倍左右。优选根据图9,决定浮置布线宽度L。
图10示出浮置布线21a中具备的断线部21b延伸的方向以及断线部21b的个数、和布线间电容的关系。另外,图10中的布线间电容的相对值是指,与在浮置布线21a中未设置断线部21b的情况下的布线间电容之比。
在本实施方式中,1根断线部21b在浮置布线21a的长度方向、即列方向上延伸地设置。根据图10可知,相比于在浮置布线21a中未设置断线部21b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线间电容被降低到大致一半。另外,还可知如果增加断线部21b的根数,则能够进一步降低布线间电容。
另外,从图10可知,在浮置布线21a的宽度方向、即行方向上延伸地设置了断线部21b的情况下,相比于在列方向上延伸地设置了的情况,降低布线间电容的效果较小。因此,优选在浮置布线21a的长度方向延伸地设置断线部21b。
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成为网眼状的布线,能够以少的布线面积,覆盖宽的可检测区段。另外,通过使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成为网眼状的布线,还能够降低布线的寄生电容,抑制波纹现象的发生。
但是,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的材料、导线宽度、网眼间隔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作为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的材料,能够使用ITO、石墨烯等透明导线性材料、或者铝、铬、铜、银等金属材料。另外,也可以设为铝、铬、铜、银等的合金、或者在这些合金上形成了氮化铝等的多层构造。另外,导线宽度和网眼间隔也可以根据触摸屏幕的用途等,设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断线部21b的根数设为1根,但还能够进一步增加根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浮置布线21a被形成为下部电极20的结构、即浮置布线21a形成于与行方向布线21相同的层的结构,但浮置布线21a也可以形成为上部电极30。在该情况下,浮置布线21a形成于与列方向布线31相同的层。即使在成为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在俯视下在行方向上设置间隔。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和具有图8所示的布线构造的触摸屏幕的各自中安装互电容型的检测电路,进行了基于手指的触摸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中,触摸位置的坐标被正确地检测。另一方面,在具有图8所示的布线构造的触摸屏幕中,布线间电容大,所以超过了检测电路的动态范围,无法正确地检测触摸位置的坐标。
<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被由包括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的上下两层构成的网眼状的布线图案覆盖,其特征在于,行方向布线21由第1部分E1、和布线宽度W2比该第1部分E1的布线宽度W1小的第2部分E2构成,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小于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的行方向的长度M2,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中交叉,在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的交叉部分中,在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在俯视下形成间隙,还具备在俯视下填补该间隙的浮置布线21a,浮置布线21a形成于与行方向布线21或者列方向布线31相同的层,浮置布线21a与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绝缘。
因此,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布线宽度比行方向布线21小的第2部分E2中交叉,并且,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小于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的行方向的长度M2,所以在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在俯视下形成间隙。因此,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的布线间电容被降低。另外,通过使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小于行方向布线21的第2部分E2的行方向的长度M2,列方向布线31的布线宽度Wc变得更细,所以列方向布线31的噪声接收面积被降低。因此,能够增大触摸了透明基板10时的布线间电容的变化量。通过以上,相比于不设置上述间隙的情况,能够提高触摸检测灵敏度。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间隙设置了与周围绝缘的浮置布线21a,所以能够得到不会降低视觉辨认性而提高触摸检测灵敏度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中,其特征在于,浮置布线21a具备将浮置布线21a分开的断线部21b,断线部21b在浮置布线21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地形成。
因此,通过在浮置布线21a设置断线部21b而将浮置布线21a分开,能够进一步降低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的布线间电容,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触摸检测灵敏度。特别是,通过在浮置布线21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地形成断线部21b,能够有效地降低布线间电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置布线21a通过与周围的布线分开而被绝缘,还具备在俯视下填补分开的部分(即断线部21c)以及断线部21b的断线部布线32,断线部布线32形成于未形成所述浮置布线21a的层。
因此,通过设置在俯视下填补断线部21b、21c的断线部布线32,外部光的反射率被均匀化,所以能够抑制断线部21b、21c被视觉辨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中,其特征在于,行方向布线21的网眼和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在俯视下被互补地错开配置。
因此,在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中,通过在俯视下互补地错开配置行方向布线21的网眼和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外部光的反射率被均匀化,所以能够抑制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的交叉部分被视觉辨认。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通过在行方向布线21的一部分,设置与周围的布线绝缘的浮置布线21a,不会降低视觉辨认性,而能够在行方向布线21与列方向布线31之间,针对透明基板10的厚度设置对触摸检测最佳的间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1中,其特征在于,网眼状的布线由单位图案的重复构成。因此,浮置布线21a由与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相同的单位图案的重复构成,所以能够抑制设置浮置布线21a的区域被视觉辨认。
<实施方式2>
<结构>
在实施方式1中,在形成行方向布线21或者列方向布线31的区域中,除了这些布线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以外,配置了行方向布线21或者列方向布线31中的某一个。
因此,在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中,形成布线的层的深度不同,所以在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中反射率不同,布线易于被视觉辨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行方向布线21的上层的上部电极30还配置行方向虚设布线33,并且,在列方向布线31的下层的下部电极还配置列方向虚设布线22。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的特征在于,行方向布线21的网眼、和行方向虚设布线33的网眼互补地错开而重叠。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的特征在于,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和列方向虚设布线22的网眼互补地错开而重叠。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减轻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的外部光的反射率的差异,而使反射率均匀化。
使用图11~15,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的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的详细的构造。
图11是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周边的下部电极20的俯视图。下部电极20由行方向布线21、浮置布线21a以及列方向虚设布线22构成。列方向虚设布线22形成于在俯视下与列方向布线31重叠的区域。关于浮置布线21a,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设为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虚设布线22的网眼间隔是实施方式1的2倍。即,列方向间隔P3和行方间隔P4分别是图3中的P1、P2的2倍。行方向布线21、浮置布线21a、列方向虚设布线22通过断线部21c相互断开。
图12是图11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图11中的虚线表示列方向布线31的配置。在图12中,在断线部21b、21c的各自中,以在俯视下填补后述行方向虚设布线33的断线部33a的间隔的方式,形成了导线。
图13是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周边的上部电极30的俯视图。上部电极30由列方向布线31和行方向虚设布线33构成。
行方向虚设布线33形成于在俯视下与行方向布线21以及浮置布线21a重叠的区域。列方向布线31和行方向虚设布线33通过断线部33a被断开。另外,在行方向虚设布线33中,在与下部电极20的断线部21b、21c对应的位置,设置了断线部33a。
设为列方向布线31以及行方向虚设布线33的网眼间隔是实施方式1的2倍。即,列方向间隔P3和行方间隔P4分别是图5中的P1、P2的2倍。列方向布线31和行方向虚设布线33通过断线部33a被断开。
图14是图13中的区域C的放大图。图14中的虚线表示行方向布线21的配置。在图14中,在断线部33a的各自中,以在俯视下填补行方向布线21的断线部21b、21c的间隔的方式,形成了导线。
图15示出下部电极20以及上部电极30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在被形成为下部电极20的行方向布线21的上层的上部电极30中,形成了行方向虚设布线33。另外,在被形成为上部电极30的列方向布线31的下层的下部电极20中,形成列方向虚设布线22。另外,在图15中,为了易于看懂,断线部33a未图示。
另外,行方向布线21的网眼、和行方向虚设布线33的网眼被配置成互补地错开而重叠。同样地,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和列方向虚设布线22的网眼被配置成互补地错开而重叠。
通过成为以上的结构,行方向布线21的区域、和列方向布线31的区域中的反射率被均匀化,所以能够抑制行方向布线21的区域以及列方向布线31的区域被视觉辨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以及图14所示,以填补断线部33a的断线间隔的方式,在断线部21b、21c配置了导线,并且,以填补断线部21b、21c的断线间隔的方式,在断线部33a配置了导线。
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在将触摸屏幕安装于显示装置前表面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显示光通过断线部21b、21c、33a,所以断线部21b、21c、33a变得不易被视觉辨认,是优选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构成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的导线的宽度是3μm,断线部21b、21c、33a的断线间隔是10μm。另外,透明基板10的厚度是0.9mm,浮置布线21a的行方向的宽度L是800μm。另外,图11以及图13中的网眼间隔P3、P4是400μm,图15中的网眼间隔P1、P2是200μm。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制作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和实施方式1中的触摸屏幕,对各自安装互电容型的检测电路,进行基于手指的触摸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中,也与实施方式1中的触摸屏幕同样地,能够正确地检测触摸位置的位置坐标。
另外,为了确认视觉辨认性,在室内照度1000lux下目视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和实施方式1中的触摸屏幕时,在实施方式1中的触摸屏幕中,下部电极20和上部电极30被目视到,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中它们未被目视到。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中,浮置布线21a形成于与行方向布线21相同的层,触摸屏幕还具备:网眼状的列方向虚设布线22,在俯视下与列方向布线31相同的区域内,形成于与行方向布线21相同的层;以及网眼状的行方向虚设布线33,在俯视下与行方向布线21相同的区域内,形成于与列方向布线31相同的层,列方向布线31的网眼和列方向虚设布线22的网眼在俯视下互补地错开配置,行方向布线21的网眼和行方向虚设布线33的网眼在俯视下互补地错开配置。
因此,通过在行方向布线21以及浮置布线21a的上层设置行方向虚设布线33,在列方向布线31的下层设置列方向虚设布线22,并且在俯视下互补地错开配置上下层的布线的网眼,能够减轻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的外部光的反射率的差异,而使反射率均匀化。
因此,除了在实施方式1中叙述了的效果以外,由于外部光的反射率被均匀化,所以能够抑制行方向布线21以及列方向布线31被视觉辨认。
<实施方式3>
<结构>
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的下部电极20以及上部电极30的结构,使实施方式2(图15)中的布线的单位图案成为圆弧形这点不同。
图16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行方向布线21、列方向布线31、行方向虚设布线33以及列方向虚设布线22中共用的单位图案。
本实施方式中的布线的单位图案由相互交叉的S形的布线、和以S形的布线的交叉点为中心的圆形的布线构成。构成S形的布线的圆弧的半径是r,圆形的布线的半径是R。
另外,将单位图案的行方向的间隔P1以及列方向的间隔P2设为200μm。另外,将圆弧的半径r设为100μm,将圆形的布线的半径R设为80μm。
图17示出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周边中的下部电极20的俯视图。图17是示出将图11的布线的单位图案用图16所示的圆弧形的单位图案置换了的图。
通过断线部21c,行方向布线21、浮置布线21a、列方向虚设布线22各自的区域分离而断开。另外,各浮置布线21a通过3根断线部21b,在长度方向、即列方向上分离而断开。这以外的结构与图1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图18是图17中的区域D的放大图。
图19示出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周边中的上部电极30的俯视图。图19是将图13的网眼状的布线的单位图案用图16所示的圆弧形的单位图案置换了的图。这以外的结构与图13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图20是图19中的区域E的放大图。
图21示出行方向布线21和列方向布线31在俯视下重叠的区域周边中的下部电极20和上部电极30的俯视图。另外,在图21中,为了易于看懂图示,省略了断线部33a。图21是示出在图15中将布线的单位图案置换为图16的单位图案的图。另外,在图15中,在列方向上分开浮置布线21a的断线部21b是1根,但在图21中是3根。这以外的结构与图15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布线的导线的宽度是3μm,断线部21b、21c、33a的断线宽度是10μm。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单位图案的S形布线设置成在相对行方向倾斜了45°的方向以及相对行方向向相反方向倾斜了45°的方向上延伸,但也可以设置成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上延伸。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制作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和实施方式2中的触摸屏幕,对各自安装互电容型的检测电路,进行了基于手指的触摸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中,也与实施方式2中的触摸屏幕同样地,能够正确地检测触摸位置的位置坐标。
另外,为了确认触摸屏幕的视觉辨认性,在照度80000lux的直射日光下,目视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和实施方式2中的触摸屏幕时,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进一步减轻了布线的反射光所致的眩目(glittering)。其原因在于,通过将布线的单位图案设为圆弧形,反射光被向各个方向反射。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中,其特征在于,网眼状的布线的单位图案在至少一部分中包括圆弧形的布线。
因此,除了在实施方式2中叙述的效果以外,通过将单位图案的一部分设为圆弧形的布线,相比于单位图案是直线形的情况,能够使外部光向各个方向散射,所以能够抑制外部光的反射所致的眩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中,其特征在于,网眼状的布线由单位图案构成,该单位图案的所有布线由圆弧形的布线形成。
因此,通过将所有布线设为圆弧形,能够使外部光更有效地向各个方向散射,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外部光的反射所致的眩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幕中,其特征在于,网眼状的布线由单位图案构成,该单位图案具备相互交叉的S形的布线、和以该S形布线的交叉点为中心的圆形的布线。
因此,通过圆形的布线,能够更有效地使外部光向各个方向散射,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外部光的反射所致的眩目。
虽然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方面中仅为例示,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理解为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想到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Claims (8)

1.一种触摸屏幕,被网眼状的布线图案覆盖,该网眼状的布线图案具备包括行方向布线的第1层和包括列方向布线的第2层,所述触摸屏幕的特征在于,
具备:网眼状的浮置布线,在所述行方向布线和所述列方向布线的交叉部分,俯视下在所述行方向布线与所述列方向布线之间形成,
所述浮置布线形成于所述第1层,
所述浮置布线与所述行方向布线以及所述列方向布线绝缘,
所述触摸屏幕还具备:
网眼状的列方向虚设布线,在俯视下与所述列方向布线相同的区域中,形成于所述第1层;以及
网眼状的行方向虚设布线,在俯视下与所述行方向布线以及所述浮置布线相同的区域中,形成于所述第2层,
所述行方向布线的网眼、所述列方向布线的网眼、所述列方向虚设布线的网眼、所述行方向虚设布线的网眼和所述浮置布线的网眼的行方向的网眼宽度相互相等,
所述行方向布线的网眼、所述列方向布线的网眼、所述列方向虚设布线的网眼、所述行方向虚设布线的网眼和所述浮置布线的网眼的列方向的网眼宽度相互相等,
所述行方向布线的网眼和所述列方向布线的网眼在俯视下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相互错开网眼宽度的一半的量地配置,
所述列方向布线的网眼和所述列方向虚设布线的网眼在俯视下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相互错开网眼宽度的一半的量地配置,
所述行方向布线的网眼和所述行方向虚设布线的网眼在俯视下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相互错开网眼宽度的一半的量地配置,
所述浮置布线的网眼和所述行方向虚设布线的网眼在俯视下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相互错开网眼宽度的一半的量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方向布线由第1部分、和布线宽度比该第1部分的布线宽度小的第2部分构成,
所述列方向布线的布线宽度小于所述行方向布线的所述第2部分的行方向的长度,
所述行方向布线和所述列方向布线在所述行方向布线的所述第2部分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置布线具备将所述浮置布线分开的断线部,
所述断线部在所述浮置布线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置布线通过与周围的布线分开而绝缘,
所述触摸屏幕还具备断线部布线,该断线部布线在俯视下填补与所述周围的布线分开的部分以及所述断线部,
所述断线部布线形成于所述第2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眼状的布线图案由单位图案的重复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位图案的至少一部分中包括圆弧形的布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位图案的所有布线由圆弧形的布线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位图案具备相互交叉的S形布线、和以所述S形布线的交叉点为中心的圆形的布线。
CN201380050186.5A 2012-09-26 2013-08-02 触摸屏幕 Active CN104685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1754 2012-09-26
JP2012-211754 2012-09-26
PCT/JP2013/070969 WO2014050306A1 (ja) 2012-09-26 2013-08-02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453A CN104685453A (zh) 2015-06-03
CN104685453B true CN104685453B (zh) 2017-06-13

Family

ID=50387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0186.5A Active CN104685453B (zh) 2012-09-26 2013-08-02 触摸屏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77362B2 (zh)
JP (1) JP5875693B2 (zh)
CN (1) CN104685453B (zh)
DE (1) DE112013004719T5 (zh)
WO (1) WO20140503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1988B2 (ja) * 2011-10-07 2015-04-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イッチ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車室用照明装置
US10261638B2 (en) * 2013-12-13 2019-04-16 Lg Chem, Ltd. Touch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6418910B2 (ja) 2014-11-14 2018-1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377007B2 (ja) * 2015-04-20 2018-08-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配線、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JP6541418B2 (ja) * 2015-05-13 2019-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444919B2 (en) * 2015-06-29 2019-10-15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Light-transmitting conductive material
KR102456050B1 (ko) 2015-09-16 2022-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US10509522B2 (en) 2015-12-11 2019-12-17 Noritake Co., Limited Capacitive touch switch
CN109671517A (zh) * 2017-10-13 2019-04-23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JP2019079133A (ja) * 2017-10-20 2019-05-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107831957B (zh) * 2017-11-14 2021-03-0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组件、制作方法及一种触摸屏
US10845902B2 (en) * 2018-03-30 2020-11-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sensor for display
KR102607494B1 (ko) * 2018-07-06 2023-12-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TWI708173B (zh) * 2019-08-26 2020-10-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US11449182B2 (en) 2019-11-11 2022-09-20 Apple Inc. Active area routing for touch electrodes
CN112783365A (zh) 2019-11-11 2021-05-11 苹果公司 触摸电极的有效区域布线
US11556216B2 (en) * 2020-02-03 2023-01-17 Apple Inc. Touch electrodes with bar and stripe pattern
CN111880639B (zh) * 2020-02-21 2021-03-26 玉环墨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触摸屏幕灵敏度动态调节方法
TWI809585B (zh) * 2021-12-03 2023-07-2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懸浮觸控面板及懸浮觸控裝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9188A (zh) * 2008-06-30 2012-02-0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触摸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2514B1 (en) 1999-01-26 2002-09-17 Harald Philipp Capacitive sensor and array
JP4945483B2 (ja) * 2008-02-27 2012-06-06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表示パネル
JP5230533B2 (ja) * 2009-05-29 2013-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5123370B2 (ja) 2010-01-28 2013-01-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647864B2 (ja) 2010-11-05 2015-0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103380411B (zh) * 2011-02-24 2016-10-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和触控面板
JP5839541B2 (ja) 2011-05-13 2016-01-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8773392B2 (en) * 2012-02-28 2014-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Transparent touch-responsive capacitor with variable-pattern micro-wires
CN104160368B (zh) 2012-03-06 2017-03-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仪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9188A (zh) * 2008-06-30 2012-02-01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453A (zh) 2015-06-03
US20150242013A1 (en) 2015-08-27
JPWO2014050306A1 (ja) 2016-08-22
DE112013004719T5 (de) 2015-06-03
US9477362B2 (en) 2016-10-25
WO2014050306A1 (ja) 2014-04-03
JP5875693B2 (ja)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5453B (zh) 触摸屏幕
CN103853403B (zh) 触摸屏
KR102446743B1 (ko) 터치 패널
CN106293225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1950230B (zh) 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及电容式触控装置
EP3191923B1 (en) Touch sensors
JP6418910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140070103A (ko)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6155411B (zh)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17004975A1 (zh) 电容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JP6345029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490372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870945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333042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012532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210554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760018B (zh) 防误触控的单片式电容触摸屏
TWI512560B (zh) 觸摸屏
KR102068169B1 (ko)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JP2017130112A (ja) 導電性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5320331A (zh) 触控面板
KR20140140701A (ko) 무베젤 센서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