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0331A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20331A CN105320331A CN201410365664.8A CN201410365664A CN105320331A CN 105320331 A CN105320331 A CN 105320331A CN 201410365664 A CN201410365664 A CN 201410365664A CN 105320331 A CN105320331 A CN 1053203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unit
- contact panel
- distance
- bridging part
- depre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多个第一电极单元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并且互相隔开,桥接部分电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多个第二电极单元沿着第二方向排列并且经由连接部分互相连接,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连接部分交错桥接部分,以及隔绝部分设置于桥接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其中第一电极单元与邻近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相隔第一距离,第一电极单元与邻近的连接部分之间相隔第二距离,并且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特别是涉及降低触控面板的桥接部分的可视性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种数字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相机等其他电子产品都有触控功能的需求,在这些电子产品中使用触控面板可提供更方便且快速的操作方式。
触控面板可大致区分为电阻式和电容式触控技术,目前以电容式触控方式为主要的触控技术,在一些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将透明电极层图案化,以形成X方向与Y方向的电极图案,经由X方向与Y方向的电极图案可检测触控位置。为了让X方向与Y方向的电极图案的交错处不会发生短路,通常将X方向与Y方向的电极图案中的一个方向设计成连续的电极图案,而另一个方向的电极图案则设计成隔开的电极图案,并利用金属桥接线来连接相邻且隔开的电极图案,在金属桥接线与另一个方向的电极图案的连接部分之间会设置绝缘层将两者隔绝。
为了确保金属桥接线作为电连接用的导电性,金属桥接线通常需具有一定的长度,然而,具有一定长度,例如200μm以上的金属桥接线会在触控面板中造成可视性问题,导致触控面板的外观受到金属桥接线的影响,并且此金属桥接线还会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触控面板的结构设计,其利用触控电极图案的布局设计,使得触控面板的桥接部分的长度得以缩减,并且更利用位于X方向与Y方向的电极图案的交错处的隔绝部分的凹陷设计,使得触控面板的桥接部分的长度更进一步地缩短,由此克服了触控面板的桥接部分的可视性问题,进而改善触控面板对于使用者的视觉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触控面板,其包含多个第一电极单元沿着第一方向排列;桥接部分电连接相邻的该些第一电极单元;多个第二电极单元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连接部分电连接相邻的该些第二电极单元,其中连接部分交错桥接部分;以及隔绝部分设置于桥接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其中第一电极单元与邻近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相隔第一距离,第一电极单元与邻近的连接部分之间相隔第二距离,并且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触控面板,其包含多个第一电极单元沿着第一方向排列;桥接部分,电连接相邻的该些第一电极单元;多个第二电极单元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连接部分电连接相邻的该些第二电极单元,其中连接部分交错桥接部分;以及隔绝部分设置于桥接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其中隔绝部分与桥接部分重叠,且隔绝部分在沿着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具有凹陷,凹陷的宽度大于桥接部分的宽度。
附图说明
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沿着图1的剖面线2-2’,触控面板的概略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4A-图4C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的桥接部分与隔绝部分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的概略剖面示意图,其中触控面板为触控感测元件形成在介于保护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玻璃基板上的触控面板类型(GGtype);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的概略剖面示意图,其中触控面板为触控感测元件形成在显示面板上的触控面板类型(TODtype);以及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些其他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的概略剖面示意图,其中触控面板为触控感测元件形成在保护盖板上的触控面板类型(WIStype)。
符号说明
100~触控面板;
101~第一电极单元;
102~第二电极单元;
102C~连接部分;
103~隔绝部分;
104~桥接部分;
105~凹陷;
110~基板;
112~保护层;
114~保护盖板;
200~显示面板;
201~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
202~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
203~显示元件层;
300~触控显示装置;
H1~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第一距离;
H2~第一电极单元与连接部分之间的第二距离;
L1、L2、L3~桥接部分的长度;
W~桥接部分的宽度;
B~桥接部分暴露于隔绝部分之外且位于第一电极单元范围内的长度;
WT~凹陷出口部的开口宽度;
WB~凹陷底部的宽度;
D~凹陷深度;
D1~隔绝部分的一端与连接部分的一邻近边缘之间的第三距离;
DL~隔绝部分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单元的菱形截角边缘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述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设计与制造方法,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发明概念可以在各种广泛的背景中实施,在此所讨论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制造与使用的特定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100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2显示沿着图1的剖面线2-2’,触控面板100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触控面板100包含多个第一电极单元101沿着第一方向例如Y轴方向排列,相邻的这些第一电极单元101互相隔开,并且经由桥接部分104电连接相邻的这些第一电极单元101。触控面板100还包含多个第二电极单元102沿着第二方向例如X轴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并且相邻的这些第二电极单元102经由连接部分102C互相连接,其中连接部分102C交错桥接部分104。虽然图1仅显示出两个第一电极单元101和两个第二电极单元102,实际上触控面板100包含两个以上的第一电极单元101排列一行Y轴方向的电极图案,以及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极单元102排列一列X轴方向的电极图案,并且触控面板100包含多行的Y轴方向的电极图案以及多列的X轴方向的电极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102和第二电极单元102的连接部分102C可由同一层的透明导电材料层,例如铟锡氧化物(indiumtinoxide;I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zincoxide;IZO)层,经由光刻与蚀刻制作工艺图案化而形成。在Y轴方向的电极图案与X轴方向的电极图案的交错处设置隔绝部分103,使得Y轴方向的电极图案与X轴方向的电极图案的交错处不会发生短路,并且隔绝部分103沿着第三方向,例如Z轴方向设置于桥接部分104与第二电极单元102的连接部分102C之间,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桥接部分104可由金属材料形成,通过沉积金属层、光刻以及蚀刻制作工艺形成桥接部分10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桥接部分104可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通过沉积透明导电材料层、光刻以及蚀刻制作工艺形成桥接部分104。隔绝部分103是由绝缘材料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绝部分103可以是绝缘光致抗蚀剂材料,并经由光刻制作工艺形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绝部分103可以是有机或无机的绝缘材料,并经由印刷制作工艺形成,或者经由沉积、光刻与蚀刻制作工艺形成。
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单元101的形状为截角的菱形,并且菱形的截角部分邻近于第二电极单元102的连接部分102C,第一电极单元101与邻近的第二电极单元102之间相隔第一距离H1,第一电极单元101与邻近的连接部分102C之间相隔第二距离H2,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单元101与第二电极单元102的形状依不同的设计需求而可变化,本发明所采用的形状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
参阅图1,沿着X轴方向,桥接部分104的宽度为W;沿着Y轴方向,桥接部分104覆盖于隔绝部分103之上,并且位于第一电极单元101范围内的长度为B,桥接部分104的长度为L1。以桥接部分104接触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面积WxB维持不变的状况下,当触控面板的第二距离H2等于第一距离H1时,其桥接部分的长度为L0,而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100的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因此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1相较于前述桥接部分的长度L0缩减了2倍的H1-H2的长度,亦即L1=L0-2(H1-H2),这使得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0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可以缩短至视觉上不易察觉的长度,由此克服了传统触控面板的桥接部分的可视性问题。同时,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桥接部分104的长度缩减的情况下,还可以让桥接部分104接触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面积维持不变,由此可避免静电问题发生在桥接部分104接触第一电极单元101的端点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的差距值可在约1μm至约25μm的范围内。例如,第一距离H1可约为20μm至30μm,而第二距离H2可约为5μm至20μm。当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0为200μm以上时会有可视性问题发生,而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1可以缩短至约150μm,由此克服了桥接部分的可视性问题。
而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的差距值在约10μm至约15μm的范围,并且依据触控面板的设计需求,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1也可以在150μm以上。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桥接部分104的宽度W可约为6μm至约12μm,较佳约为8μm至约10μm,并且桥接部分104的一端与隔绝部分103的一邻近侧边之间的距离B可约为30至35μm。
请参阅图2,触控面板100的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102(图2中未绘出)和第二电极单元102的连接部分102C形成在基板1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0可以是玻璃基板或可挠性的塑胶基板,并且可通过黏着层(未绘出),例如光学胶(opticalclearadhesive;OCA),将基板110贴附至显示面板(未绘出)上,显示面板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使得触控面板100与显示面板整合在一起成为触控显示装置。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绝部分103形成在第二电极单元102的连接部分102C和一部分的第一电极单元101上方,桥接部分104形成在隔绝部分103上方,并且桥接部分104电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101。接着,参阅图6,其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300的剖面示意图。触控显示装置300包含触控面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方,其中触控面板100通常还可包含保护层112全面性地覆盖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102和桥接部分104,并且在保护层112上方还可设置另一玻璃基板114作为触控面板100的保护盖板,而显示面板200则可包含第一基板201、第二基板202,以及夹设在第一基板201与第二基板202之间的显示元件层203,此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为触控感测元件形成在介于保护盖板114与显示面板200之间的玻璃基板110上的触控面板类型(GGtype)。
参阅图7,其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300的剖面示意图。触控显示装置300包含触控面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的基板110可以是显示面板200的第二基板,在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的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102、连接部分102C、隔绝部分103和桥接部分104直接形成在显示面板200的第二基板的外侧表面上,此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为触控感测元件(touchsensor)形成在显示面板(display)上的触控面板类型(touchondisplay(TOD)type)。
参阅图8,其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其他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300的剖面示意图。触控显示装置300包含触控面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上方,在另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的基板110可以是触控面板100的保护盖板,在此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的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102、连接部分102C、隔绝部分103和桥接部分104直接形成在触控面板100的保护盖板(基板110)的内侧表面上,此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为触控感测元件(touchsensor)形成在保护盖板(coverlens)上的触控面板类型(windowintegratedsensor(WIS)type)。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形成桥接部分104在基板110上,然后再形成隔绝部分103以及第一电极单元101、第二电极单元102和连接部分102C,在此实施例中,桥接部分104位于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102的连接部分102C下方。
图3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100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在图3中仅绘出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102的一部分,亦即图3仅绘出第一电极单元101的局部形状,以及第二电极单元102的局部形状。图3的实施例与图1的差别在于以俯视角度观之,隔绝部分103在沿着第一方向(Y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各自具有凹陷105,隔绝部分103在沿着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桥接部分104重叠,如图3所示,凹陷105暴露出第一电极单元101的一部分,凹陷105具有凹陷出口部和凹陷底部,凹陷出口部的开口宽度为WT,凹陷底部的宽度为WB,隔绝部分103的一侧边向凹陷底部退缩的凹陷深度为D。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凹陷105的凹陷出口部的开口宽度WT大于桥接部分104的宽度W,而凹陷底部的宽度WB则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桥接部分104的宽度W。
在图3的实施例中,以桥接部分104接触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面积WxB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并且触控面板的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凹陷105的深度为D时,图3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2相较于图1的实施例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1更进一步地缩减了2倍的D的长度,亦即L2=L0-2(H1-H2+D)。在此公式中,为避免第一电极单元101与第二电极单元102短路,D的最大值必须小于沿着Y轴方向,凹陷105以外,隔绝部分103的一侧边第二电极单元102的连接部分102C之间的距离D1,亦即公式中D的最大值必须小于D1。
在图3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2相较于图1的实施例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1更加缩短了2D的长度,因此在视觉上更不会察觉到触控面板100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其克服了桥接部分104的可视性问题,同时还可以让桥接部分104接触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面积维持不变,避免静电问题发生在桥接部分104的端点处。
如图3所示,沿着Y轴方向,凹陷105之外,隔绝部分103的一侧边与第二电极单元102的连接部分102C的一邻近边缘之间相隔的第三距离定义为D1,其距离范围在约20μm至60μm之间。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隔绝部分103的凹陷105具有由隔绝部分的上述侧边向凹陷底部退缩的凹陷深度D,凹陷深度D可以是第三距离D1的5%至99%,优选的范围是第三距离D1的30%至70%,例如凹陷深度D可以是第三距离D1的三分之一。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距离H1约为20μm至30μm,且第二距离H2约为10μm至20μm时,隔绝部分103的凹陷深度D可约为10μm。
虽然图3的实施例中显示隔绝部分103的凹陷105的形状为底部宽度WB小于凹陷出口部的开口宽度WT的梯形,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凹陷105可具有其他的形状。图4A-图4C显示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100的桥接部分104与隔绝部分103的平面示意图,如图4A所示,隔绝部分103的凹陷105的形状为凹陷底部的宽度WB等于凹陷出口部的开口宽度WT的矩形。如图4B所示,隔绝部分103的凹陷105的形状为凹陷底部的宽度WB大于凹陷出口部的开口宽度WT的梯形。另外,如图4C所示,隔绝部分103的凹陷105的形状还可以是圆弧形。在这些实施例中,凹陷出口部的开口宽度WT都大于桥接部分104的宽度W。
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100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在图5中仅绘出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102的一部分,亦即图5仅绘出第一电极单元101的局部形状,以及第二电极单元102的局部形状。图5的实施例的隔绝部分103的凹陷105除了暴露出第一电极单元101之外,还暴露出第一电极单元101与第二电极单元102的连接部分102C之间的区域,并且隔绝部分103的凹陷105还暴露出第一电极单元101与邻近的第二电极单元102之间的区域,同时隔绝部分103还延伸至与第二电极单元102的一部分重叠。
在图5的实施例中,以桥接部分104接触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面积WxB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并且触控面板100的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时,图5的实施例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3=L0-2(H1-H2+DL),DL值为沿着Y轴方向,凹陷105之外,隔绝部分103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单元101的菱形截角边缘之间的第三距离DL。图5的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00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3相较于图1的实施例的桥接部分104的长度L1进一步缩减了2倍DL的长度,由此更加可以克服桥接部分104的可视性问题,同时还可以让桥接部分104接触第一电极单元101的桥接面积维持不变,避免静电问题发生在桥接部分104的端点处。
依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通过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的连接部分之间的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第一距离H1的布局设计,可以让桥接部分的长度缩减2倍的(H1-H2)的长度。此外,通过隔绝部分的凹陷设计,可以让桥接部分的长度更加缩减了2倍的(H1-H2+D)的长度,使得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桥接部分的长度在视觉上不易被察觉,克服了桥接部分的可视性问题,达到改善触控面板对于使用者的视觉效果的功效。同时,本发明的触控面板还可以让桥接部分接触第一电极单元的桥接面积维持不变,避免静电问题发生在桥接部分的端点处。
虽然结合以上优选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此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单元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
桥接部分,电连接相邻的该些第一电极单元;
多个第二电极单元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连接部分,电连接相邻的该些第二电极单元,其中该连接部分交错该桥接部分;以及
隔绝部分,设置于该桥接部分与该连接部分之间;
其中该第一电极单元与邻近的该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相隔一第一距离,该第一电极单元与邻近的该连接部分之间相隔一第二距离,并且该第二距离小于该第一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隔绝部分与该桥接部分重叠,且该隔绝部分在沿着该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具有凹陷,该凹陷具有凹陷出口部和凹陷底部,该凹陷出口部的宽度大于该桥接部分的一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隔绝部分的一侧边与该连接部分的一邻近边缘之间相隔一第三距离,该凹陷具有由该侧边向该凹陷底部退缩的一凹陷深度,且该凹陷深度为该第三距离的5%至99%。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隔绝部分的该凹陷暴露出该第一电极单元与该连接部分之间的区域以及该第一电极单元与该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凹陷底部的宽度大于该桥接部分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二距离与该第一距离的差距范围在1μm至25μm之间。
7.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电极单元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
桥接部分,电连接相邻的该些第一电极单元;
多个第二电极单元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连接部分,电连接相邻的该些第二电极单元,其中该连接部分交错该桥接部分;以及
隔绝部分,设置于该桥接部分与该连接部分之间;
其中该隔绝部分与该桥接部分重叠,且该隔绝部分在沿着该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具有一凹陷,该凹陷的宽度大于该桥接部分的一宽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隔绝部分的一侧边与该连接部分的一邻近边缘之间相隔一距离,该凹陷具有由该侧边向该凹陷底部退缩的一凹陷深度,且该凹陷深度为该距离的5%至99%。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隔绝部分的该凹陷暴露出该第一电极单元与该连接部分之间的区域以及该第一电极单元与该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隔绝部分延伸至该些第二电极单元的一部分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65664.8A CN105320331A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触控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65664.8A CN105320331A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触控面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0331A true CN105320331A (zh) | 2016-02-10 |
Family
ID=55247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65664.8A Pending CN105320331A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触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20331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3958A (zh) * | 2009-05-19 | 2010-11-24 | 奥博特瑞克斯株式会社 | 电极与触摸屏之间的连接结构 |
WO2013031903A1 (ja) * | 2011-09-02 | 2013-03-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
TWM454589U (zh) * | 2013-01-31 | 2013-06-01 | Liyitec Inc | 觸控面板的架橋結構 |
-
2014
- 2014-07-29 CN CN201410365664.8A patent/CN1053203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3958A (zh) * | 2009-05-19 | 2010-11-24 | 奥博特瑞克斯株式会社 | 电极与触摸屏之间的连接结构 |
WO2013031903A1 (ja) * | 2011-09-02 | 2013-03-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
TWM454589U (zh) * | 2013-01-31 | 2013-06-01 | Liyitec Inc | 觸控面板的架橋結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26052B2 (en) | Touch panel | |
US9489090B2 (en) |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3186273B (zh) |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076907B (zh) | 触控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8614403B2 (en) |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type input device | |
US20150085205A1 (en) | Touch panel | |
US20180210575A1 (en) | Touch scre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TWI540484B (zh) | 觸控面板 | |
CN103092414B (zh) | 一种外挂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JP2009169720A (ja) | タッチセンサ | |
CN105830004B (zh) | 触控屏幕面板及图像显示设备 | |
TW201340185A (zh) |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
US20130153391A1 (en) |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
TW201407436A (zh) | 觸控感測結構及觸控裝置 | |
CN106155411B (zh) |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202422064U (zh) | 触控装置 | |
TWM514046U (zh) | 觸控面板的走線結構及具有窄化邊框的觸控面板 | |
CN104571742A (zh) | 电容式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16095675A (ja)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
KR101241469B1 (ko) | 터치 패널 | |
CN105353931A (zh) |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 |
EP2690534A2 (en) | Touch screen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 |
KR102254179B1 (ko) | 터치 감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JP5870945B2 (ja)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205193771U (zh) | 一种触控显示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