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2601B -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2601B
CN104682601B CN201510064125.5A CN201510064125A CN104682601B CN 104682601 B CN104682601 B CN 104682601B CN 201510064125 A CN201510064125 A CN 201510064125A CN 104682601 B CN104682601 B CN 1046826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nector
coil
terminal end
sea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41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2601A (zh
Inventor
申寅燮
严洪赞
许贤镐
李范烈
金永植
崔圭龙
韩万兴
朴广铉
洪恩哲
崔胜弼
张学秀
朴件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S Automotiv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e Star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978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10040573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978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02863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978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02861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e Star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 Star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82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2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2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2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 G01D5/2006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inductance, e.g. by a movable armature by influencing the self-induction of one or mor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25Detect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其包括:转子;定子,其环绕所述转子并且包括供线圈卷绕的齿;连接器,其包括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的端子端、和支承所述端子端以暴露使得所述端子端能够接触所述线圈以使二者之间电气连接的连接器主体;以及密封剂,其施加至所述连接器主体,以覆盖和保护暴露的所述端子端,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密封剂壁,该密封剂壁从所述连接器主体延伸并且其中具有填充空间,以包围暴露的所述端子端并由所述密封剂填充,并且所述密封剂被填充在所述填充空间中,从而能够易于发现端子端的故障并通过简单的过程解决。

Description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本申请是2010年9月7日提交、发明名称为“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申请号为201080046433.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且更具体地涉及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已成为用以解决诸如矿物燃料的耗尽、环境污染之类的问题的公众关注中心。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的电动机。
在控制电动机时,使用解析装置来感测转子的旋转角速度和旋转角度以解释转子的绝对位置。
通常,解析装置包括定子、转子和旋转传动装置。定子和转子的线圈卷绕为使得磁通量可根据其角度而具有正弦波。
如果旋转轴在励磁电压施加至主线圈(输入)的状态下旋转,则磁耦合系数改变,使得次级线圈(输出)产生具有变化的载波振幅的电压。线圈卷绕为使得电压可根据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以正弦波或余弦波变化。
可通过解释正弦输出和余弦输出的载波振幅的差值来得出解析装置的旋转角度。
图1是车用驱动电动机的常规解析装置的侧视图。注册号为3428395的日本专利中公开了这种常规的解析装置。
驱动电动机的常规的解析装置包括转子8、卷绕有线圈2的定子2、和保护线圈2的线圈保护罩盖10。
此外,作为用于将线圈2与连接到外部器件的引线7相连接的装置,该常规的解析装置包括电气连接到引线7的端子销4、从端子销4沿轴向延伸以卷绕线圈2并与线圈2电气连接的突出体4a、以及支承端子销4和突出体4a的下盖3和塑料部件5。
端子销4和引线7执行将定子2与外部器件电气连接的连接功能。突出体4a执行与线圈2接触并电气连接的端子功能。
根据驱动电动机的常规解析装置,突出体4a和端子销4由下盖3e和塑料部件5支承在一起,其中下盖3e和塑料部件5整体地形成在二者之间。
因此,即使仅在突出体4a中出现诸如线圈2与突出体4a分离之类的问题、或者仅在端子销4中出现诸如引线7与端子销4分离之类的问题,也应该将两个零件从定子2移除并一起更换。因此,制造过程或修理过程变得复杂并且成本提高。
此外,根据驱动电动机的常规解析装置,与线圈2相接触以用于电气连接的突出体4a由从线圈保护罩盖10延伸的隆起部分10a覆盖。
因此,即使出现诸如线圈2与突出体4a分离之类的问题,也难以检查内部的状态并且不易找出故障的原因。
此外,由于隆起部分10a与线圈保护罩盖10整体地形成,所以应该拆卸整个线圈保护罩盖10来解决突出体4a的故障。
然而,如图2所示,根据韩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3-0006897,驱动电动机的常规解析装置包括端子端24,该端子端24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未示出),并且卷绕在定子(未示出)上的线圈21的自由端23卷绕在端子端24周围,使得端子端24将线圈21与外部器件电气连接。
线圈21的自由端23应该稳定地连接到端子端24,使得线圈21和外部器件(未示出)二者之间稳定地连接。
特别地,即使由于转子(未示出)的高速旋转而产生振动,也应该确定地防止线圈21的自由端23从端子端24滑动并与其分离。
根据驱动电动机的常规解析装置,线圈21的自由端23通过焊料26或焊接联接到端子端24。然而,根据驱动电动机的常规解析装置,需要这种额外的联接过程,从而提高了成本并且整个制造过程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其中将定子的端子连接结构模块化以简化制造和修理过程并实现成本降低。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其中能够容易地发现端子端的故障并通过简单的处理来解决。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其中在没有另外的联接过程的情况下使用简单结构来稳定地维持线圈与端子端之间的接触。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该解析装置包括:转子;定子,其包括环绕转子的定子主体、和从定子主体延伸以供线圈卷绕的齿;端子模块,其包括接触线圈以用于电气连接的端子端、和支承端子端的端子主体;以及,连接器模块,其包括以可分离方式联接到端子主体的连接器主体、和连接到外部器件并由连接器主体支承并且在连接器主体联接到端子主体的情况下接触端子端以用于电气连接的引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端子端包括沿轴向延伸以接触线圈的端子销、和沿径向从端子销延伸的连接销,并且连接器模块包括连接端,其由端子主体支承并且在一端电气连接到引线而在另一端沿径向接触连接销。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端子模块包括沿径向从端子主体突出以支承连接销的联接部分,并且连接器模块包括联接凹槽部分,其形成在连接器主体处以接收联接部分,使得连接销能够接触连接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端子模块和连接器模块中的一者包括引导突出体,该引导突出体引导端子主体与连接器主体之间的联接,且端子模块和连接器模块中的另一者包括接收引导突出体的引导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端子模块和连接器模块以可分离方式安装至定子,并且当端子模块和连接器模块安装至定子时,端子模块和连接器模块二者之间联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定子和端子模块中的一者包括形成为将定子主体与端子主体联接的端子联接突出体,且定子和端子模块中的另一者包括紧密地接收端子联接突出体的端子联接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端子联接突出体和端子联接凹槽沿轴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定子和连接器模块中的一者包括形成为将定子主体与连接器主体联接的连接器联接突出体,且定子和连接器模块中的另一者包括紧密地接收连接器联接突出体的连接器联接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该解析装置包括:转子;定子,其环绕转子并且包括供线圈卷绕的齿;连接器,其包括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的端子端、和支承端子端以暴露使得端子端能够接触线圈而使二者之间电气连接的连接器主体;以及,密封剂,其被施加至连接器主体,以覆盖和保护暴露的端子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连接器包括密封剂壁,其从连接器主体延伸并且其中具有填充空间以包围暴露的端子端并由密封剂填充,并且密封剂被填充在填充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解析装置还包括线圈保护罩盖,其联接到定子以保护卷绕在齿周围的线圈,连接器联接到线圈保护罩盖,并且当连接器联接到线圈保护罩盖时线圈保护罩盖形成密封剂壁的至少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线圈保护罩盖和连接器中的一者包括配合突出体,其用于当连接器联接到线圈保护罩盖时对准联接位置,且线圈保护罩盖和连接器中的另一者包括用于与配合突出体配合的配合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端子端沿轴向从连接器主体延伸预定的端子高度以便暴露,密封剂壁从连接器主体延伸以高于端子高度,并且密封剂以大于端子高度的厚度被填充在填充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密封剂由透光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密封剂由硅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该解析装置包括:转子;定子,其环绕转子并且包括供线圈卷绕的齿;端子端,其包括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的端子端主体、和形成在端子端主体处以保持线圈并防止线圈与端子端主体分离使得端子端能够电气连接到线圈的线圈保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通过切割端子端主体以产生供线圈插入的保持装置狭缝而形成线圈保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对线圈保持装置进行切割使得保持装置狭缝的宽度小于线圈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解析装置还包括联接到定子以支承端子端的端子端支承部分,端子端主体从端子端支承部分延伸预定长度,并且线圈保持装置从端子端主体的末端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线圈保持装置沿端子端主体的纵向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线圈插入线圈保持装置并朝端子端支承部分在端子端主体周围卷绕数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线圈保持装置形成为穿透端子端主体使得线圈能够穿过端子端主体被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线圈保持装置具有穿透孔,其宽度小于线圈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该解析装置还包括联接到定子以支承端子端的端子端支承部分,端子端主体从端子端支承部分突出预定长度,并且线圈由线圈保持装置保持并朝端子端主体的突出端卷绕在端子端主体周围数圈。
[有利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将端子和连接器模块化以便以可分离方式联接,使得能够简化制造和修理过程。此外,当端子和连接器中仅一者出现问题时能够有效地处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将密封剂施加至端子端而具有透光性,使其覆盖并保护端子端,并且使端子端能够与其它部件分开形成。因此,能够易于发现端子端的故障并通过简单的过程解决。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包括保持线圈以防止线圈与端子端分离的线圈保持装置,所以能够在不通过另外的联接过程的情况下使用简单的结构稳定地维持线圈与端子端之间的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车用驱动电动机的常规解析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车用驱动电动机的常规解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轴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的分解轴测图;
图4是图3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的轴测图;
图5是示出了将端子模块安装至图3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中的定子的过程的轴测图;
图6是示出了将连接器模块安装至图3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中的定子的过程的轴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在施加密封剂之前的轴测图;
图8是图7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在施加密封剂之后的轴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的轴测图;
图10是图9中的端子端的示意图;以及
图11是图10的端子端的一个变化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的分解状态的分解轴测图,且图4是图3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的组装好的状态的轴测图。
图5是示出了将端子模块安装至图3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中的定子的过程的轴测图,且图6是示出了将连接器模块安装至图3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中的定子的过程的轴测图。
如图3至图6所示,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100包括:转子(未示出);定子110,其具有环绕转子的定子主体112和从定子主体112延伸以供线圈卷绕的齿114;端子模块120,其具有与线圈接触以用于电气连接的端子端124,和支承端子端124的端子主体122;以及,连接器模块130,其具有以可分离方式联接到端子主体122的连接器主体132,和连接到外部器件(未示出)并由连接器主体132支承、并且在连接器主体132联接到端子主体122的情况下与端子端124接触以用于电气连接的引线134。
定子110包括定子主体112、齿114、绝缘罩盖118、线圈保护罩盖119和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定子主体112具有环形并环绕可旋转的转子(未示出)。齿114从定子主体112突出以朝位于其中的转子延伸。线圈(未示出)卷绕在齿114周围,绝缘罩盖118位于二者之间。齿114之间形成有狭缝。
绝缘罩盖118由绝缘材料制成,以使定子主体112绝缘。绝缘罩盖118沿轴向X附接到定子主体112的两侧。绝缘罩盖118与定子主体112分开形成,然后联接到定子主体112。作为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绝缘罩盖118可与定子主体112整体地形成。
线圈保护罩盖119联接到绝缘罩盖118,以在绝缘罩盖118位于齿114和线圈之间的情况下保护卷绕在齿114周围的线圈(未示出)。
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形成在定子主体112的一侧,以紧密地接收端子模块120的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
端子模块120与连接器模块130分开设置,以便以可分离方式联接到连接器模块130。此外,端子模块120以可分离方式联接到定子110。端子模块120包括端子主体122、端子端124、联接部分128、和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
端子主体122支承端子端124。端子端124由卷绕在齿114周围的线圈(未示出)的一端卷绕,以与线圈电气连接。将端子端124设置为多个。
端子端124包括沿轴向X延伸以接触线圈(未示出)的端子销124a和沿径向R从端子销124a延伸的连接销124b。端子销124a的一端从端子主体122沿轴向X延伸以便暴露,使得线圈的端部能够被卷绕和连接。因此,线圈(未示出)电气连接到端子销124a,并且还经连接销124b和连接器模块130的连接端138电气连接到连接器模块130的引线134。
连接销124b由联接部分128支承,以沿径向R从端子销124a的另一端延伸。连接销124b的一端沿径向R从联接部分128延伸,以联接到经连接器模块130的联接凹槽部分136暴露的连接端138。
联接部分128沿径向R从端子主体122突出,以支承连接销124b。当端子模块120联接到连接器模块130时,联接部分128被接收在连接器模块130的联接凹槽部分136中,使得连接销124b联接到连接端138以使二者之间电气连接。
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从端子主体122突出,使得定子主体112和端子主体122二者之间能够联接。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和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形成为彼此面对,以便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当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被紧密地接收在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中时,将端子模块120安装在定子110上。
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和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沿轴向X延伸。因此,端子模块120通过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与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之间的配合引导,使得端子模块120沿轴向X联接到定子110。
因此,端子模块120易于与定子110联接和分离而不需要另外的联接装置。此外,制造过程和修理过程易于完成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尽管根据如图3至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设置在端子模块120上且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设置在定子110上,但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可设置在定子110上且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可设置在端子模块120上。
此外,尽管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和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沿轴向X延伸,但它们可倾斜于轴向X延伸、或者沿径向R延伸、或倾斜于径向R延伸、或者沿另一方向延伸。因此,端子模块120可倾斜于轴向X安装、或者沿径向R安装、或者倾斜于径向R安装、或者沿另一方向安装至定子110。
此外,端子模块120和定子110分别设置在端子主体122和定子主体112上,以便二者之间配合,使得它们分别设置有端子引导部分(未示出),以引导和固定端子联接突出部分126与端子联接凹槽部分116之间的联接位置。
连接器模块130包括连接器主体132、联接凹槽部分136、连接端138、和连接端盖133。连接器主体132以可分离方式联接到端子主体122上并支承连接端138和引线134。
引线134连接到例如供电单元(未示出)等外部器件(未示出),并由连接器主体132支承。当连接器主体132联接到端子主体122时,引线134与端子端124相接触以便电气连接。
联接凹槽部分136形成在连接器主体132处以接收联接部分128,使得连接销124b能够联接到连接端138。联接凹槽部分136使得连接端138能够从连接器主体132暴露,从而使连接销124b能够联接到连接端138,以使二者之间电气连接。
连接端138由端子主体132支承。连接端138的一端电气连接到引线134且连接端138的另一端沿径向R联接到连接销124b。连接端盖133覆盖并保护接收在连接主体132中的连接端138。
端子模块120和连接器模块130被模块化并且彼此分开地设置,以使二者之间以可分离方式联接。因此,当端子模块120和连接器模块130中仅一者出现问题时,能够将它们容易地彼此分离并且能够仅更换有问题的模块。这减少了由于与有问题的模块整体地更换没有问题的模块而造成的浪费。还能够节省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100中,端子模块120包括引导突出体129,引导突出体129引导端子主体122与连接器主体132之间的联接,并且连接器模块130包括接收引导突出体129的引导凹槽139。
在连接器模块130联接到端子模块120时,引导突出体129与引导凹槽139接合,以对准端子主体122与连接器主体132之间的联接位置并使它们的联接状态稳定。
引导突出体129具有:第一引导突出体129a,其从端子主体122的第一侧突出,以沿竖直方向对准端子主体122与连接器主体132之间的联接位置;以及第二引导突出体129b,其从端子主体122的第二侧突出,以沿水平方向对准端子主体122与连接器主体132之间的联接位置。
引导凹槽139具有接收第一引导突出体129a的第一引导凹槽139a、和接收第二引导突出体129b的第二引导凹槽139b。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引导突出体129和引导凹槽139分别设置为两对。然而,它们可以设置为一对或更多对。此外,尽管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突出体129设置在端子模块120上并且引导凹槽139设置在连接器模块130上,但引导突出体129可设置在连接器模块130上并且引导凹槽139可设置在端子模块120上。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除去引导突出体129和引导凹槽139。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100中,定子110包括形成为将定子主体112与连接器主体132相联接的连接器联接突出体117,且连接器模块130包括紧密地接收连接器联接突出体117的连接器联接凹槽137。
连接器联接突出体117和连接器联接凹槽137分别形成在定子主体112和连接器主体132处,以沿径向R彼此配合。当连接器联接突出体117被紧密地接收在连接器联接凹槽137中时,则将连接器模块130安装至定子110。当连接器联接突出体117和连接器联接凹槽137如图6所示彼此联接时,联接部分128被接收在连接凹槽部分136中并且连接端138联接到连接销124b。
因此,由于在不需要另外的联接装置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将连接器模块130安装至定子110以及与定子110分离,从而简化了制造过程和修理过程并且降低了成本。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连接器联接突出体117设置于定子110并且连接器联接凹槽137设置于连接器模块130,但连接器联接突出体117可设置于连接器模块130并且连接器联接凹槽137可设置于定子110。
此外,连接器模块130和定子110可具有连接器引导部分(未示出),其分别设置于连接器主体132和定子主体112,以使二者之间配合,从而引导和固定连接器联接突出体117与连接器联接凹槽137之间的联接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100中,端子模块120和连接器模块130分别以可分离方式安装至定子110。此外,当端子模块120和连接器模块130分别安装至定子110时,端子模块120和连接器模块130能够彼此联接。
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端子模块120可以以可分离方式安装至定子110,并且连接器模块130可以以可分离方式安装至端子模块120。此外,连接器模块130可以以可分离方式安装至定子110,并且端子模块120可以以可分离方式安装至连接器模块130。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在施加密封剂之前的轴测图,图8是图7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在施加密封剂之后的轴测图。
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200包括:转子(未示出);定子210,其环绕转子并且包括用于供线圈(未示出)卷绕的齿(未示出);连接器220,其包括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未示出)的端子端222、和支承端子端222以便暴露使得端子端222能够接触线圈以使二者之间电气连接的连接器主体224;和密封剂230,其施加至连接器主体224以覆盖和保护暴露的端子端222。
定子210包括定子芯(未示出)、齿(未示出)和绝缘罩盖(未示出)。定子芯具有环形并环绕可旋转的转子(未示出)。齿从定子芯突出以朝位于其中的转子延伸。线圈(未示出)卷绕在齿周围,绝缘罩盖位于二者之间。齿间形成有狭缝。
连接器220联接到定子210的一侧,以将外部器件(未示出)例如供电单元(未示出)与线圈(未示出)电气连接。连接器220包括连接器主体224、端子端222、密封剂壁226和配合突出体228。引线250将端子端222与外部器件(未示出)电气连接。
连接器主体224支承端子端222,使得端子端222能够电气连接到引线250。端子端222从连接器主体224暴露,以由卷绕在齿周围的线圈(未示出)的一端卷绕。因此,线圈(未示出)经端子端222和引线250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未示出)。
将密封剂230施加至连接器主体224,以覆盖和保护从连接器主体224暴露的端子端222。因此,不需要另外的保护部件来覆盖端子端222,从而简化了结构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此外,当端子端222产生诸如线圈(未示出)与端子端222分离之类的问题时,不需要拆卸任何其它部件而仅需移除密封剂130,从而简单和容易地解决了该问题,使修理过程简化并且降低了修理成本。
优选密封剂230由透光材料制成。因此,如图8所示,即使将密封剂230施加至连接器主体224,也可在不从连接器主体224移除密封剂230的情况下直接检查端子端222的状态。因此,当出现诸如线圈与端子端222分离之类的问题时,能够直接且方便地检查该问题。
密封剂230可由透明材料制成。或者,密封剂可由不可透过的材料制成。这种情况下,可能难以直接检查端子端222的状态。但是,仍然能够简化修理过程,因为能够通过简单地去除密封剂230而检查端子端222的状态。
优选密封剂230由硅制成。如果密封剂230由硅制成,则增强了透光性。此外,在保护端子端222方面其硬化是优选的。密封剂230可由光硬化树脂、热固性树脂或其它公知的硬化树脂以及硅制成。或者,密封剂230可由未经硬化的流体树脂制成,只要其能保护端子端222。
连接器220包括密封剂壁226,密封剂壁226从连接器主体224延伸,并且其中具有填充空间F以包围暴露的端子端222,并且填充空间F由密封剂230填充。密封剂230被填充在填充空间F中。
密封剂壁226形成填充空间F,填充空间F中具有端子端222,端子端222沿轴向突出以在连接器主体224的端侧暴露。密封剂230被填充在填充空间F中并且覆盖端子端122。因此,当密封剂230被施加至连接器主体224时,可防止构成密封剂230的材料流动并污染相邻的部件。此外,端子端222被稳定地覆盖并保护。
密封剂壁226具有矩形形状以形成填充空间F,然而其可以具有圆形形状或其它构型。
尽管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密封剂壁226,但也可以不设置密封剂壁226。这种情况下,密封剂230可借助其粘度在连接器主体224的顶部上施加至预定高度,只要其能够覆盖暴露的端子端222。
端子端222从连接器主体224沿轴向突出预定端子高度以暴露,密封剂壁226从连接器主体224延伸以与端子一样高或者比端子高。密封剂230被填充在填充空间F中,以使其厚度与端子高度相同或者超过端子高度。
端子端222从连接器主体224突出以暴露为使端子的高度适合与线圈(未示出)的一端稳定地接触。尽管端子端222沿轴向突出,但其可以倾斜于轴向延伸或者沿其它方向延伸,只要其能接触线圈。
密封剂壁226形成在连接器主体224处,而具有与端子相同的高度或者比端子高,以用于将密封剂230填充在填充空间F中,从而覆盖端子端222的端部。因此,端子端22能够被稳定地保护并且能够适当地维持密封剂230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200还包括联接到定子210以保护卷绕在齿(未示出)周围的线圈(未示出)的线圈保护罩盖240。连接器220联接到线圈保护罩盖240,并且当连接器220联接到线圈保护罩盖240时线圈保护罩盖240形成密封剂壁226的至少一侧。
线圈保护罩盖240在定子210的轴向两侧联接到定子210,以保护卷绕在齿(未示出)周围的线圈(未示出)。当连接器220联接到定子210时,连接器220也联接到线圈保护罩盖240。线圈保护罩盖240的一端侧242形成填充空间F的隔室表面的一部分,以与连接器220的密封剂壁226共同形成填充空间F。
由于通过利用线圈保护罩盖240的一端侧242形成填充空间F,所以能够同样程度地节省用于形成填充空间F的材料,从而简化结构并降低成本。此外,当密封剂230变硬时,能够增加线圈保护罩盖240与连接器220之间以及定子210与连接器220之间的联接力。
尽管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线圈保护罩盖240的一端侧242形成填充空间F的隔室表面的一部分,但密封剂壁226也可作为封闭曲线形成在连接器主体224处,使得填充空间F仅由密封剂壁226分隔。
连接器220具有配合突出体228,配合突出体228用于当连接器220联接到线圈保护罩盖240时对准联接位置。线圈保护罩盖240具有配合凹槽244,以与配合突出体228配合。连接器220与线圈保护罩盖240之间的联接位置被对准,并且它们的联接力通过配合突出体228与配合凹槽244之间的配合而得到增强。因此,能够稳定地形成填充空间F并且能够稳定地进行密封剂230在端子端222上的施加、覆盖和保护。
尽管在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配合突出体228和配合凹槽244,但只要填充空间F能够通过连接器220与线圈保护罩盖240之间的联接稳定地形成,也可以不设置配合突出体228和配合凹槽244。此外,配合突出体228可设置在线圈保护罩盖240上,并且配合凹槽244可设置在连接器220上。
图9是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的轴测图。图10是图9中的端子端的示意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300包括:转子(未示出);定子310,其环绕转子并且包括供线圈312卷绕的齿(未示出);端子端320,其包括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未示出)的端子端主体322;和线圈保持装置324,其形成在端子端主体322处,以保持线圈312并防止其与端子端主体322分离,从而使端子端320能够电气连接到线圈312。
定子310包括定子芯(未示出)、齿(未示出)、绝缘罩盖(未示出)。
定子芯(未示出)具有环形并且环绕可旋转的转子(未示出)。齿(未示出)从定子芯突出以朝位于其中的转子(未示出)延伸。线圈312卷绕在齿周围,绝缘罩盖(未示出)位于二者之间。齿之间形成有狭缝。
端子端支承部分330联接到定子310,以支承端子端320。线圈保护罩盖350在定子310的轴向两侧联接到定子310,以保护卷绕在齿(未示出)周围的线圈312。
端子端320具有端子端主体322和线圈保持装置324,并且端子端320由端子端支承部分330支承。端子端主体322从端子端支承部分330突出预定长度,以接触卷绕在齿(未示出)周围的线圈312的端部。尽管端子端主体322沿轴向突出,但其也可倾斜于轴向或者沿另一方向突出,只要其能够接触线圈312。
端子端主体322通过引线340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未示出),例如供电单元(未示出)。当线圈312接触端子端主体322时,线圈312通过端子端320和引线340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
线圈保持装置324形成在端子端主体322处,以保持线圈312并且防止其与端子端主体322分离。通过将端子端主体322切割成具有供线圈312插入的保持装置狭缝而形成线圈保持装置323。从端子端主体322的末端326对线圈保持装置324进行切割,并且沿端子端主体322的纵向对其进行切割。
因此,线圈312由线圈保持装置324稳定地保持,从而能够维持线圈312与端子端主体322之间的稳定接触。即使由于转子(未示出)的高速旋转而发生振动,也可防止线圈312与端子端主体322分离。
此外,由于沿纵向也就是轴向从端子端主体322的末端326对线圈保持装置324进行切割,所以当线圈312联接到端子端320时,通过使线圈312沿保持装置狭缝在轴向从末端326移动而能够简单和方便地将线圈312联接到端子端320。因此,不需要另外的联接过程,从而节省了制造过程和成本。
尽管在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从末端326切割端子端主体322而形成线圈保持装置324,但只要线圈保持装置324能够保持线圈312,其也可通过从端子端主体322的中间部分的外表面切割或者通过靠近端子端支承部分330从其一部分的外表面切割而形成。
此外,尽管线圈保持装置324沿端子端主体322的纵向被切割,但其也可以倾斜于纵向被切割或者沿径向被切割或者垂直于纵向被切割或者沿另一方向被切割。
优选线圈保持装置324被切割成使得保持装置狭缝的宽度比线圈312的直径小。因此,线圈312与端子端主体322之间的联接力可通过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然而,线圈保持装置324的保持装置狭缝的宽度也可以与线圈312的直径相同或者大于线圈312的直径。这种情况下,通过来自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的线圈312的弯曲的弹力而使线圈312能够稳定地卷绕在线圈保持装置324周围。
线圈312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并且朝端子端支承部分330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数圈。也就是说,线圈312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然后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以向下前移。因此,线圈312与端子端主体322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线圈312与端子端320之间的联接力。
线圈312也可在其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之后朝端子端主体322的末端326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或者,线圈312可以在其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的相同位置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或者,线圈312在其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之后可以不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
图11是图10中的端子端的一个变化例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线圈保持装置324a形成为穿透端子端主体322,使得线圈312能够穿过端子端主体322被保持。
由于线圈保持装置324a形成为穿透端子端主体322,所以线圈312在其穿透线圈保持装置324a之后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以维持与端子端320的稳定接触。
线圈保持装置324a在端子端主体322处形成在靠近端子端支承部分330的部分处。线圈保持装置324a也可以形成在端子端主体322的中间部分或末端326处。
在线圈312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a之后,线圈312朝端子端主体322的末端326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数圈。也就是说,线圈312在其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之后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以向上前移。因此,线圈312与端子端主体322之间的接触表面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线圈312与端子端320之间的联接力。
在将线圈312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之后,线圈312也可以朝端子端支承部分330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或者在其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的相同位置处卷绕。或者,线圈312在其插入线圈保持装置324之后可以不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
优选线圈保持装置324a形成为使得穿透孔的宽度小于线圈312的直径。因此,线圈312与端子端主体322之间的联接力可通过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然而,线圈保持装置324的穿透孔的宽度也可以与线圈312的直径相同或者大于线圈312的直径。这种情况下,通过来自卷绕在端子端主体322周围的线圈312的弯曲的弹力,线圈312能够稳定地卷绕在线圈保持装置324周围。
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仅旨在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限制专利权的范围或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专利权的范围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5)

1.一种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包括:
转子;
定子,其环绕所述转子并且包括供线圈卷绕的齿;
连接器,其包括电气连接到外部器件的端子端、和支承所述端子端以暴露使得所述端子端能够接触所述线圈以使二者之间电气连接的连接器主体;以及
密封剂,其施加至所述连接器主体,以覆盖和保护暴露的所述端子端,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密封剂壁,该密封剂壁从所述连接器主体延伸并且其中具有填充空间,以包围暴露的所述端子端并由所述密封剂填充,并且
所述密封剂被填充在所述填充空间中,
其中,所述解析装置还包括线圈保护罩盖,该线圈保护罩盖联接到所述定子以保护卷绕在所述齿周围的线圈,所述连接器联接到所述线圈保护罩盖,并且当所述连接器联接到所述线圈保护罩盖时所述线圈保护罩盖形成所述密封剂壁的至少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其中,所述线圈保护罩盖和所述连接器中的一者包括配合突出体,以在所述连接器联接到所述线圈保护罩盖时对准联接位置,并且
所述线圈保护罩盖和所述连接器中的另一者包括配合凹槽,以与所述配合突出体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其中,所述端子端沿轴向延伸预定端子高度以从所述连接器主体暴露,所述密封剂壁从所述连接器主体延伸以高于所述端子高度,并且所述密封剂以大于所述端子高度的厚度被填充在所述填充空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剂由透光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其中,所述密封剂由硅制成。
CN201510064125.5A 2009-10-14 2010-09-07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Active CN104682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97899A KR20110040573A (ko) 2009-10-14 2009-10-14 차량의 구동모터용 레졸버
KR10-2009-0097897 2009-10-14
KR10-2009-0097899 2009-10-14
KR1020090097897A KR101028638B1 (ko) 2009-10-14 2009-10-14 차량의 구동모터용 레졸버
KR10-2009-0097896 2009-10-14
KR1020090097896A KR101028611B1 (ko) 2009-10-14 2009-10-14 차량의 구동모터용 레졸버
CN201080046433.0A CN102884718B (zh) 2009-10-14 2010-09-07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6433.0A Division CN102884718B (zh) 2009-10-14 2010-09-07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2601A CN104682601A (zh) 2015-06-03
CN104682601B true CN104682601B (zh) 2018-04-10

Family

ID=438766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4125.5A Active CN104682601B (zh) 2009-10-14 2010-09-07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CN201080046433.0A Active CN102884718B (zh) 2009-10-14 2010-09-07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6433.0A Active CN102884718B (zh) 2009-10-14 2010-09-07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262015A1 (zh)
EP (1) EP2490324B1 (zh)
CN (2) CN104682601B (zh)
WO (1) WO201104629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48922B1 (ko) * 2011-09-21 2018-04-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의 터미널 연결구조
JP5912771B2 (ja) * 2012-03-30 2016-04-27 Kyb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
JP5414918B1 (ja) * 2013-01-31 2014-02-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のステータ及びレゾルバ
JP6093673B2 (ja) * 2013-08-27 2017-03-08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
JP6248251B2 (ja) * 2013-11-29 2017-12-20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アウタロータ型回転センサの信号線引出し構造
JP6251874B2 (ja) * 2014-01-22 2017-12-27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巻線保護カバーを備えたレゾルバ収容筐体構造
JP6208717B2 (ja) * 2015-06-24 2017-10-04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
JP6759798B2 (ja) * 2016-07-21 2020-09-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
DE102017120479A1 (de) * 2016-09-07 2018-03-08 Johnson Electric S.A. Elektrischer Verbinder und diesen aufweisender Motor
CN108155762B (zh) * 2016-12-06 2021-03-02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分解器及电机
JP6377186B2 (ja) * 2017-01-11 2018-08-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
CN106712358A (zh) * 2017-02-10 2017-05-24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绕线架和具有其的定子组件
EP3399627B1 (en) * 2017-05-04 2021-03-24 Tyco Electronics Belgium EC BVBA Electric device with wiring guide element
KR102478247B1 (ko) * 2017-06-15 2022-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터
JP6847805B2 (ja) * 2017-10-17 2021-03-24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レゾルバ
WO2019202643A1 (ja) * 2018-04-16 2019-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ンコーダ及びモータ
DE102020214218A1 (de) 2020-11-12 2022-05-12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Verbindungselement für einen Drehwinkelgebe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Fahrzeu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8339A (ja) * 1985-03-25 1986-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US5361650A (en) * 1993-02-23 1994-11-08 Eaton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having externally mounted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JP2001136703A (ja) * 1999-11-09 2001-05-18 Tamagawa Seiki Co Ltd 回転検出器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28002A (en) * 1953-04-13 1955-12-2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Terminal block
US2958842A (en) * 1956-05-09 1960-11-01 Edward J Schaefer Cable connector
US3210578A (en) * 1962-01-12 1965-10-05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ultispeed motor connector
US3602748A (en) * 1969-03-18 1971-08-31 Gilbert I Locke Double-voltage motor connecting device
JPS5574109A (en) * 1978-11-30 1980-06-04 Sony Corp Winding bobbin
US4656378A (en) * 1985-11-12 1987-04-07 Amp Incorporated Motor stator and connector for making connections to stator windings
US4649304A (en) * 1985-11-13 1987-03-10 Amp Incorporate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for electrical motors
US4851725A (en) * 1988-02-12 1989-07-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for a leadless motor
JP2858368B2 (ja) * 1990-08-29 1999-02-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整流子直流軸流ファンモータ
IT1255190B (it) * 1992-06-30 1995-10-20 Giuseppe Marchisi Dispositivo di interfaccia di comando per un motore elettrico
JP3428395B2 (ja) 1997-09-24 2003-07-22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の端子ピン固定構造
US5912518A (en) * 1997-10-22 1999-06-15 Misik; Michael F. Motor coil assembly
WO2001029953A1 (en) * 1999-10-21 2001-04-26 Emerson Electric Co. Shroud for covering a stator winding head
JP2001169497A (ja) * 1999-12-06 2001-06-22 Moriyama Manufacturing Co Ltd 交流発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02281716A (ja) * 2001-03-21 2002-09-27 Tamagawa Seiki Co Ltd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端子構造
JP2003023744A (ja) * 2001-07-05 2003-01-24 Tamagawa Seiki Co Ltd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のステータコイルの端子接続構造
JP4696207B2 (ja) 2001-07-09 2011-06-08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構造
JP3790958B2 (ja) * 2001-10-12 2006-06-28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のリード端子構造
JP3739720B2 (ja) * 2002-04-16 2006-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巻線接続構造及び巻線接続方法
JP2004135430A (ja) * 2002-10-10 2004-04-30 Tamagawa Seiki Co Ltd レゾルバのコイルと端子接続構造
JP3951179B2 (ja) * 2002-11-20 2007-08-01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のステータ構造
KR100543096B1 (ko) * 2003-11-28 2006-01-20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JP4496010B2 (ja) * 2004-05-20 2010-07-07 株式会社東芝 モータ
JP4594026B2 (ja) * 2004-10-07 2010-12-08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外部導線固定構造
JP5017594B2 (ja) * 2006-06-20 2012-09-05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ステータ構造
JP5103845B2 (ja) * 2006-09-26 2012-12-1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および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8339A (ja) * 1985-03-25 1986-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US5361650A (en) * 1993-02-23 1994-11-08 Eaton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having externally mounted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JP2001136703A (ja) * 1999-11-09 2001-05-18 Tamagawa Seiki Co Ltd 回転検出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11768A1 (en) 2015-10-29
EP2490324A4 (en) 2017-06-14
WO2011046296A3 (ko) 2011-07-14
EP2490324A2 (en) 2012-08-22
CN102884718A (zh) 2013-01-16
EP2490324B1 (en) 2018-11-07
CN102884718B (zh) 2015-08-12
CN104682601A (zh) 2015-06-03
WO2011046296A2 (ko) 2011-04-21
US20120262015A1 (en) 201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2601B (zh)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CN110601388B (zh) 马达
US7755231B2 (en) Resolv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9136748B2 (en) Variable reluctance resolver
CN103459236B (zh) 驱动装置一体型旋转电机
KR20180030604A (ko) 모터
EP3095176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EP3151391B1 (en)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CN110892617B (zh) 马达
CN111033956A (zh) 汇流条单元以及马达
US11112321B2 (en) Torque detection device and sensor module
CN101203999A (zh) 电动机及定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KR20110040576A (ko) 차량의 구동모터용 레졸버
JPWO2020067255A1 (ja) モータ
JPWO2019102643A1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US1188837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bus bar unit, bus bar unit, and motor
JP2020188655A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28611B1 (ko) 차량의 구동모터용 레졸버
JP7000778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KR20210077405A (ko) 모터
KR101028638B1 (ko) 차량의 구동모터용 레졸버
CN109672275B (zh) 定子构造以及旋转变压器
EP3163719A1 (en) Sealing cover and actuator having same
CN113228474A (zh) 马达单元和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12075013B (zh) 马达单元以及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LS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DAESUNG ELECTRIC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1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after: LS AUTOMOTIVE Corp.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Applicant before: LS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