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1352A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1352A
CN104681352A CN201410598287.2A CN201410598287A CN104681352A CN 104681352 A CN104681352 A CN 104681352A CN 201410598287 A CN201410598287 A CN 201410598287A CN 104681352 A CN104681352 A CN 1046813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light
shell
relays
top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82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1352B (zh
Inventor
广田和英
角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813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13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13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13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6Bases; Casings; Covers having windows; Transparent case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5/00Details of relays
    • H01H45/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45/06Bases; Casings; Covers having windows; Transparent case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5/00Details of relays
    • H01H45/08Indicators; Distinguishing ma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8Indicators; Distinguishing ma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继电器,在多个继电器并排配置时,容易判别任意一个继电器中的动作显示灯是否点亮。在由基座(34a)和壳体(34b)构成的外壳(34)中,容纳有继电器主体(32)和动作显示灯(33)。基座(34a)由不透明树脂形成,在基座(34a)上设有继电器主体(32)。壳体(34b)由透明树脂形成,在壳体(34b)的顶板(40a)下表面上通过纹理加工和扩散材料设有扩散结构(62)。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发光动作显示功能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继电器中,为了使操作者容易进行继电器的动作确认,而设置有动作显示灯。这样的动作显示灯设置于继电器的壳体内的上部,以便容易辨认其点亮状态。
图1是表示具有动作显示灯的现有例的继电器11的概略剖视图。在图1中示出2个继电器11并排的状态。在继电器11中,在基座12的上表面组装有由线圈单元、接触单元以及其他部件构成的继电器主体13。继电器主体13被安装在基座12的上表面的壳体罩住。为了能够从外部辨认继电器主体13的触点动作,壳体14由透明树脂形成。由LED构成的动作显示灯15位于壳体14的上部。并且,在继电器接通(闭合)时,动作显示灯15点亮,继电器断开(打开)时,动作显示灯15熄灭,根据动作显示灯15点亮或熄灭状态,可以从外部确认继电器11的动作状态。
但是,存在在控制面板的内部纵横地排列配置有多个继电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继电器的位置的不同(例如,位于控制面板的一端侧的继电器),如图1所示,有时必须从相对于与上表面垂直的方向倾斜很大的方向(以下称为斜方向)来确认动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与动作显示灯点亮的继电器相邻的继电器而言,即便动作显示灯熄灭,也会出现看起来好像动作显示灯点亮一样的情况。因此,有时会误判继电器的动作状态。该理由在下面进行说明。
图1表示观察者从斜方向观察到的并排配置的2个继电器11的样子。图1中,右侧的继电器11(11a)的动作显示灯15点亮,左侧的继电器11(11b)的动作显示灯15熄灭。此时,从继电器11a的动作显示灯15向上方射出的光,透过继电器11a的壳体14而被观察者辨识,看得到继电器11a亮灯。另一方面,从继电器11a的动作显示灯15向斜方向射出的光,透过继电器11a的壳体14的侧面进入到相邻的继电器11b内,透过继电器11b的壳体14的上表面而被观察者辨认。其结果,在继电器11b中,虽然动作显示灯15熄灭,但是看起来好像动作显示灯15点亮一样。
图2为对从斜方向观察到的并排配置的2个继电器11a、11b的样子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图3为表示从斜方向观察到的继电器11的样子的概略剖视图。
在图2中,位于距离观察者较远一侧的继电器11a的动作显示灯15点亮,位于距离观察者较近一侧的继电器11b的动作显示灯熄灭。如此,尽管距离观察者较近一侧的继电器为熄灯状态,但因为亮灯的继电器11a的光透过而看得到,所以继电器11b的动作显示灯看起来好像点亮一样。其结果,观察者容易误认为2个继电器11a、11b都亮灯。
如果发生这样的现象,就变得难以分清是相邻的继电器中的某一个亮灯,还是两个继电器都亮灯。因此,为了对此进行确认,观察者每次都必须要将头部移动到与各个继电器的上表面相对的位置来对亮灯或熄灯进行确认,很麻烦。
而且,如图1所示的结构的继电器11还有以下问题。因为需要对继电器11进行小型化,所以在壳体14内无法设置足够的空间以容纳动作显示灯15。为了将动作显示灯15配置于继电器主体13与壳体14的上表面之间产生的狭小空间内,动作显示灯15被配置为光轴处于水平状态。因此,因观察继电器11的方向的不同,如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由壳体14内的继电器主体13(特别是,继电器主体的弹簧16或电缆17)或者用于保持动作显示灯15的保持架将动作显示灯15的光遮住。其结果,即使动作显示灯15点亮,因观察继电器11的方向而不同,在有些情况下也会难以看见动作显示灯15的光,从而无法确认继电器11的动作状态。
下面,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一种继电器,在罩(壳体)的侧面上,配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的导光部,使动作显示灯配置为与导光部的下端的倾斜面相对。在该继电器中,从动作显示灯射出的光从大致水平方向入射到导光部内并由倾斜面的反射,从而使光路向上方弯折,光从导光部的上端面(显示面)向外部射出。因此,位于继电器的上表面的显示面发光,可以辨认出继电器的动作状态。
在专利文献1的继电器中,因为通过伸出到罩侧面的导光部引导动作显示灯的光,在继电器的上表面使显示面点状地发光,所以继电器主体或者其他的部件难以遮蔽动作显示灯的光。但是,因继电器彼此之间的配置的不同,有时难以分清是哪一个继电器发光。例如,在以继电器的侧面之间彼此接近的方式排列继电器的情况下,因为导光部位于相邻的继电器之间,所以在相邻的继电器之间显示面发光。其结果,因到继电器的距离或者观察继电器的方向的不同,难以判别哪一个继电器发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72731号(2006年6月29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在多个继电器并排配置时,容易判别任意一个继电器中的动作显示灯是否点亮。
本发明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继电器主体,内置于至少一部分透明或半透明的外壳内;
光源,内置于所述外壳内,并根据所述继电器主体的动作进行发光;
遮光结构和扩散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设置在外壳上,所述遮光结构用于遮挡所述外壳中的光的通过,所述扩散结构用于使通过所述外壳的光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继电器,在多个继电器并排配置时,能够抑制处于熄灯状态的其他的继电器因亮灯状态的继电器的光而看起来亮灯的现象。因此,难以误认继电器的动作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内置有动作显示灯的现有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为对从斜方向观察到的并排配置的2个图1中的继电器的样子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
图3为表示从斜方向观察到的图1中的继电器的样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继电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6A为表示在壳体的内表面设置的遮光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视图。图6B为图6A的X部放大图。
图7为表示并排设置2个图4和图5所示的继电器并从斜方向观察到的样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继电器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继电器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10A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继电器的又一个的变形例中使用的壳体的概略剖视图。图10B为图10A的Y部放大图。
图11A、图11B及图11C为用于对设有遮光结构的部位进行说明的概略水平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5A、图15B及图15C分别为表示设有扩散结构的壳体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6A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图16B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继电器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19为对从斜方向观察到的并排配置的2个图18中的继电器的样子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
图20为用于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说明的概略剖视图。
图21为对从斜方向观察到的并排配置的2个图20中的继电器的样子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
图2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3为对从斜方向观察到的并排配置的2个图22中的继电器的样子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
图2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继电器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
图25A和图25B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继电器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及俯视图。
图26A、图26B、图26C及图26D为表示实施方式8的凹凸部的不同的方式的概略剖视图。
图27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继电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9为图28所示的继电器的除去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A为在实施方式10的继电器中使用的壳体的俯视图。图30B为在实施方式10的继电器中使用的壳体的仰视图。
图31A、图31B、图31C以及图31D分别为在实施方式10的继电器中使用的壳体的主视图、右视图、后视图及左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1、31a、31b、56、56a、56b、57、57a、57b、61、61a、61b、71、73、73a、73b、74、74a、74b、81a、81b、91、91a、91b、101、111继电器
32   继电器主体
33   动作显示灯
34   外壳
34a  基座
34b  壳体
36   遮光结构
40a  顶板
40b  侧壁
58、72  窗
62   扩散结构
92   倒角部
93   曲面部
94   凹部
95   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要内容的范围内,可以变更各种设计。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4~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继电器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在壳体34b的侧壁(壁面)40b上设有遮光结构。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继电器31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5为继电器31的剖视图。图6A为表示在壳体34b的内周面设置的遮光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剖视图。图6B为图6A的X部放大图。图7为表示将2个继电器31并排配置且仅使一个继电器31(31a)亮灯时的样子的概略剖视图。
继电器31在外壳(case)34的内部内置有继电器主体32和动作显示灯33(光源)。外壳34为由不透明树脂形成的基座34a和由透明树脂形成的壳体34b构成。
在基座34a的上表面上,具有如图4和图5所示的结构的继电器主体32。在基座34a的上表面固定有线圈单元41。线圈单元41的铁芯的端面与衔铁(armature)42的下部相对,衔铁42的上部被磁轭43支撑并能够自由摆动。另外,在磁轭43的上表面设置的弹簧钩45勾挂着弹簧44(拉伸弹簧)的一端,弹簧44的另一端勾挂在衔铁42的上端。因此,衔铁42能前后摆动,在线圈单元41被励磁时,衔铁42的下部被铁芯吸附而向后方(图5的左侧)移动。另外,由于衔铁42的支点的上方被弹簧44向后方弹性地拉动,所以在线圈单元41消磁时,衔铁42的下部远离铁芯而向前方(图5的右侧)移动。
在衔铁42的前表面上,通过支撑部47平行地安装有多个可动触点簧片46。在基座34a,以上下贯通基座34a的方式,插入有多个公共端子49、多个常闭端子50和多个常开端子52。各可动触点簧片46的上端,通过电缆54分别与公共端子49电连接。可动触点簧片46的下端部,位于常闭端子50的上端部和常开端子52的上端部之间,可动触点簧片46的下端部的两面分别设有可动触点48。在各常闭端子50的上端部,在可动触点48的前方并与可动触点48相对地设有常闭触点51。在各常开端子52的上端部,在可动触点48的后方并与可动触点48相对地设有常开触点53。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继电器主体32中,在线圈单元41没有被励磁的状态下,由于衔铁42的下部离开铁芯而位于前方,所以可动触点簧片46的下部也向前方移动。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可动触点48与常闭触点51相接触,公共端子49与常闭端子50之间闭合,可动触点48与常开触点53相分离,公共端子49与常开端子52之间断开。
在线圈单元41被励磁时,衔铁42的下部被铁芯吸附而向后方移动,可动触点簧片46的下部也向后方移动。因此,可动触点48与常开触点53接触,公共端子49与常开端子52之间闭合,可动触点48与常闭触点51相分离,公共端子49与常闭端子50之间断开。
动作显示灯33,嵌入于在保持架35的端部设置的凹部35a中并被保持架35保持。保持架35,固定于磁轭43的上表面。因此,动作显示灯33位于外壳内的空间的上端部。动作显示灯33与未图示的配线部分相连接。动作显示灯33,根据继电器31的动作状态而点亮或者熄灭,使得能够从视觉上辨识继电器31的动作状态。例如,在继电器不动作时,即在公共端子49与常开端子52之间断开,公共端子49与常闭端子50之间闭合时,动作显示灯33熄灭。与此相对,在继电器动作时,即在公共端子49与常开端子52之间闭合,公共端子49与常闭端子50之间断开时,动作显示灯33点亮。
壳体34b为如聚碳酸酯树脂那样的折射率高的透明树脂的成形品。但是,壳体34b也可以为半透明树脂或着色透明树脂的成形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确认继电器31的内部,半透明树脂优选透明度高的树脂,即使是着色透明树脂的情况下也最好是浅颜色的树脂。
在基座34a的上表面覆盖壳体34b并在外壳34内部容纳继电器主体32、动作显示灯33及其他的部件的状态下,动作显示灯33位于继电器主体32的上表面和基座34a的顶板40a之间的空间中。动作显示灯33,其光轴朝向大致水平方向。
壳体34b的侧壁40b的整个内周面被遮光结构36覆盖。遮光结构36,只要是可以遮光的物体即可,例如可以使用遮光膜、遮光板、遮光涂料、遮光油墨或者其他的遮光材料。另外,如图6A和图6B所示,也可以使具有遮光性的粒子(珠)紧密附着在侧壁40b的内周面上。这些遮光结构36,最好使用黑色树脂、黑色涂料、黑色油墨或者黑色粒子等吸收光的原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遮光结构36不反射光,所以能够抑制在继电器的内部和周围产生干扰光或者杂散光。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顶板40a上不设置遮光结构。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继电器31,即使在多个继电器31并排配置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判别动作状态显示灯33点亮的继电器31是哪一个继电器。参照图7,对该理由进行说明(图7为概略图,虽然继电器主体32的方向与图5不同,但是实际的配置与图5相同。以下也同样)。在图7中,2个继电器31并排配置,只有右侧的继电器31a的动作显示灯33点亮,左侧的继电器31b的动作显示灯33熄灭。由于在继电器31的顶板40a上没有设置遮光结构36,所以从继电器31a的动作显示灯33向上方射出的光透过其顶板40a,使继电器31a的顶板40a发光。因此,点亮的继电器31a的辨认性变得良好。
另一方面,从继电器31a的动作显示灯33向斜方向射出的光,由于被继电器31a的遮光结构36遮挡,所以难以入射到继电器31b。进一步,即便有光通过继电器31a的遮光结构36,该光也被继电器31b的遮光结构36遮挡,难以入射到继电器31b内(因此,遮光结构36的遮光性,并不必是完全彻底的。)。其结果,从继电器31a的动作显示灯33射出,通过继电器31b的壳体34b进入观察者的眼睛的光变少,解决了熄灭状态的继电器31b看起来在发光的现象。因此,能够辨识出继电器31a为亮灯状态,也能够准确辨识出继电器31b为熄灯状态,由此容易判别(难以误认)各继电器31的亮灯或者熄灯状态。
而且,由于遮光结构36设于壳体34b的内表面上,所以遮光结构36变得难以剥离或者磨损。
另外,为了从动作显示灯33向上方射出的光使顶板40a高效地发光,最好以动作显示灯33的重心比继电器主体32的重心更靠上方的方式将动作显示灯33配置在继电器31上。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壳体34b的侧壁40b的内周面被遮光结构36覆盖,除此以外还考虑了各种变形例。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在该变形例中,壳体34b的侧壁40b的整个外周面被遮光结构36覆盖。在这种情况下,遮光结构36例如也可以使用遮光膜、遮光板、遮光涂料、遮光油墨、具有遮光性的粒子(珠)或者其他的遮光材料。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在该变形例中,将壳体34b的侧壁40b本身设置为遮光结构36。即,壳体34b的顶板40a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树脂形成,壳体34b的侧壁40b由不透明的树脂形成。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又一个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在该变形例中,也是将壳体34b的侧壁40b本身设置为遮光结构36。在该变形例中,壳体34b由透明或者不透明的树脂形成,并且,在壳体34b的侧壁40b密集地分散有不透明的粒料(珠)(具有遮光性的粒子)38,使侧壁40b具有遮光性。
即使在如上所述的各变形例中,在多个继电器并排设置时,也由于能够防止光漏向相邻的继电器而使旁边的继电器看起来发光的现象,所以容易判别是哪个继电器的动作显示灯点亮。
如图11A所示那样,遮光结构36最好设于整个侧壁40b,也可以如图11B所示那样,遮光结构36仅设于侧壁40b的3面,也可以如图11C所示那样,遮光结构36仅设于侧壁40b的2面。即便是在如图11B、图11C所示那样遮光结构36仅设于侧壁40b的2面或者3面的情况下,继电器纵横地并排配置时,相邻的继电器彼此之间也被遮光结构36隔开,能够防止光漏向相邻的继电器。但是,在动作显示灯33的光轴方向水平地配置的情况下,如图11A、图11B、图11C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光也会向动作显示灯33的背面侧射出。特别是,在如图11A、图11B、图11C那样动作显示灯33的前面和侧面被保持架35包围的情况下,光容易漏向端子伸出的背面侧。因此,在遮光结构36仅设于侧壁40b的2面或者3面的情况下,最好将遮光结构36设置为包围动作显示灯33。另外,如果从侧壁40b中没有设置遮光结构36的面,可以看见继电器主体32的触点部分,就可以从外部对继电器主体32的触点动作进行确认。
(实施方式2)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继电器56的概略剖视图。在图12中,2个继电器56(56a、56b)并排配置。在该继电器56中,仅在侧壁40b的上部,在其整周上设有遮光结构36。遮光结构36的下端,位于比动作显示灯33的下端更充分靠下方的位置。另外,在图12中,遮光结构36设于侧壁40b的内表面,但也可以设于侧壁40b的外表面或者内部。
即便在如该实施方式那样遮光结构36仅设于侧壁40b的上部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从继电器56a的动作显示灯33向斜方向射出的光,透过相邻的继电器56b的顶板40a。因此,可以防止熄灯状态的继电器56b的顶板40a因亮灯的继电器56a的光而看起来发光,能够防止继电器56b的亮灯或者熄灯状态的误认。而且,在该继电器56中,由于在侧壁40b的下部没有设置遮光结构36,所以可以从侧壁40b的下部观察继电器56的内部(触点部分),从外部对继电器56的触点动作进行确认。
另外,因为只要能够防止从动作显示灯33向斜方向射出的光透过相邻的继电器56b的顶板40a即可,所以遮光结构36只要从动作显示灯33至少下端设置到上方即可。
(实施方式3)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继电器57的概略剖视图。在图13中,2个继电器57(57a、57b)并排配置。在该继电器57中,遮光结构36设于侧壁40b的上部或者整个侧壁40b。进一步,在顶板40a上也设有遮光结构36,在动作显示灯33的正上方局部地除去遮光结构36而在遮光结构36上开设窗58。由此,即使在顶板40a上设置遮光结构36,也可以使光从没有遮光结构36的窗58向上表面侧射出。另外,能够利用窗58来调整顶板40a的发光面积。此外,在图13中,遮光结构36设于顶板40a和侧壁40b的内表面,但也可以设于顶板40a和侧壁40b的外表面或内部。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动作显示灯33点亮时,由于上表面的发光面积变小,所以亮灯的继电器57a的辨认性下降,但是彼此相邻的发光的继电器57的发光区域看起来相互分离。
(实施方式4)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继电器61的概略剖视图。在图14中,2个继电器61并排配置。在继电器61中,在壳体34b的顶板40a上设有扩散结构62。作为扩散结构62,只要是能够使光扩散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如图15A所示那样,将通过对顶板40a的表面实施纹理加工而形成的纹理(随机地形成的微细的凹凸或毛面)63作为扩散结构62。另外,如图15B所示,也可以将用于使光散射的粒子(珠)(扩散材料)64附着在顶板40a的表面而形成的结构作为扩散结构62。或者,也可以将扩散板(扩散材料)贴于顶板40a的内表面来形成扩散结构62。
扩散结构62既可以设于顶板40a的内表面(下表面),也可以设于顶板40a的外表面(上表面),还可以设于顶板40a的内部。在顶板40a的内部设置扩散结构62的情况下,如图15C所示,只要将能够使光扩散的粒料(扩散材料、具有扩散性的粒子)65分散于由透明树脂形成的壳体34b的顶板40a内即可。
关于外壳内部的继电器主体32、保持架35以及动作显示灯33的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故省略说明。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继电器61,即便是在多个继电器61并排配置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判别动作显示灯33点亮的继电器61是哪一个继电器。参照图14,说明该理由。在图14中,2个继电器61并排配置,仅右侧的继电器61a的动作显示灯33点亮,左侧的继电器61a的动作显示灯33熄灭。由于在继电器61的顶板40a设有扩散结构62,所以从继电器61a的动作显示灯33向上方射出的光,在透过该扩散结构62时发生扩散。因此,看得到亮灯的继电器61a的顶板40a发光,并且其视角变宽广,能够从宽的方向(特别是斜方向)辨认出亮灯的继电器61a的光。
另一方面,从继电器61a的动作显示灯33向斜方向射出的光,从继电器61b的侧面进入继电器61b的内部,入射到在继电器61b的顶板40a设置的扩散结构62上。入射到继电器61b的扩散结构62上的光,与入射到继电器61a的扩散结构62上的光相比,距继电器61a的动作显示灯33的光学距离更长,且从斜方向入射,因此光的强度减弱。进一步,入射到继电器61b的扩散结构62上的光被扩散结构62扩散而分散。其结果,进入从斜方向观察的观察者的眼睛的光的强度变弱,无法看到继电器61b发光。因此,能够辨识出继电器61a为亮灯状态,并能够辨认出继电器61b为熄灯状态,能够准确地判别各个继电器61的亮灯或者熄灯状态。
另外,在该继电器61中,由于在顶板40a上设有扩散结构62,所以顶板40a的透明度降低。因此,在顶板40a的上表面上印刷有产品的型号、厂家名或者其他表示的情况下,很容易读取这些表示。
(实施方式5)
图16A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继电器71的概略剖视图。图16B为继电器71的俯视图。该实施方式,在顶板40a的上表面、下表面或者内部设有扩散结构62,进一步,将扩散结构62的位于动作显示灯33的正上方的部分除去,以在扩散结构62上开设窗72。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动作显示灯33的正上方开设窗72,从点亮的动作显示灯33向正上方射出的光,没有被扩散结构62扩散就透过顶板40a。因此,在动作显示灯33的正上方,能够避免因设置扩散结构62而使继电器71的上表面的发光亮度降低,容易从上表面侧确认继电器71的亮灯状态。
另外,取代在扩散结构62的位于动作显示灯33的上方的位置上设置窗72,也可以使扩散结构62的位于动作显示灯33的上方的部分扩散程度(使光扩散的程度)比扩散结构62的设置在该部分周围的部分扩散程度更低。
(实施方式6)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继电器73的概略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仅在壳体34b中的侧壁40b的上部设有扩散结构62。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点亮的继电器73内的动作显示灯33向斜方向射出的光,在透过其侧壁40b时被扩散结构62扩散,光强度变弱。进一步,从继电器73发出的光从相邻的继电器73的侧壁40b进入继电器73时也会被扩散结构62扩散,光强度更进一步地变弱。因此,进入观察者的眼睛的光的亮度变弱,不会发生处于熄灯状态的相邻的继电器73看起来发光的现象。
另外,在该继电器73中,由于在侧壁40b的下部未设置扩散结构62,所以能够从侧壁40b的下部观察继电器73的内部(触点部分),能够从外部确认继电器73的触点动作。
此外,扩散结构62与实施方式1的遮光结构36相同,只要至少设置于相邻的2面以上的侧壁40b上即可(参照图11A、图11B及图11C)。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降低透过旁边的继电器73的光的强度。
(实施方式7)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继电器74的概略剖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壳体34b的侧壁40b的上部和顶板40a上设有扩散结构62。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比实施方式4的情况更好的效果。即,在从点亮的继电器74内的动作显示灯33向斜方向射出的光,透过相邻的其他继电器74的情况下,通过设于其他的继电器74的侧壁40b上的扩散结构62和设于顶板40a上的扩散结构62,被扩散两次。因此,进入观察者的眼睛的光的亮度变弱,不会发生处于熄灯状态的旁边的继电器74看起来发光的现象。
图19为对从斜方向观察到的并排配置的2个继电器74的样子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较远的继电器74a处于亮灯状态,跟前的继电器74b处于熄灯状态。由此得知,在该继电器74a、74b中,仅有亮灯状态的继电器74a发光,不会观察到熄灯状态的继电器74b发光。
(实施方式8)
在此前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壳体34b设置的遮光结构36或者扩散结构62,防止位于处于亮灯状态的继电器的旁边的继电器看起来发光。但是,即便是在壳体34b的内表面上设有遮光结构36或者扩散结构62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也存在从继电器81a的动作显示灯33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会从相邻的继电器81b的侧面上端部入射到顶板40a内的情况。入射到继电器81b的顶板40a的光,通过在顶板40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反射而在顶板40a内进行传导,并从壳体34b的角附近射出。因此,熄灯状态的继电器81b的角部看起来发光。图21表示跟前侧的熄灯状态的继电器81b的角部分因较远侧的继电器81a的光而发光的样子。
在实施方式8的继电器91中,除去了如图20和图21所示的角部分的发光。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将壳体34b中的侧壁40b的上端部与顶板40a的外周部之间的角部在整周上倾斜倒角而形成倒角部92。
图22为表示2个继电器91并排配置的样子的概略剖视图。右侧的继电器91a处于亮灯状态,左侧的继电器91b处于熄灯状态。在图22中,从继电器91a的动作显示灯33射出的光,入射到继电器91b的顶板40a内,并在顶板40a内进行传导。在顶板40a内进行传导并入射到另一侧的倒角部92的光,被倒角部92反射而导向侧壁40b,因此光变得难以从壳体34b的角部射出,角部的发光亮度变小而难以察觉。另外,通过在角部形成倒角部92,光变得难以从侧壁40b的上端部分向顶板40a入射,因此从另一侧的倒角部92漏出的光的强度变得更小。
图23为对从斜方向观察到的并排配置的2个继电器91的样子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较远侧的继电器91a处于亮灯状态,跟前侧的继电器91b处于熄灯状态。与图21相比较可知,在跟前侧的继电器91b的角部的发光变得不引人注目。
(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
图2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在该变形例中,对壳体34b中的侧壁40b的上端部与顶板40a的外周部之间的角部在整周上施加圆角加工而形成曲面部93。即使在这样的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8的继电器91同样的作用效果。
而且,作为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也可以在顶板40a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凹凸部、即凹部或凸部。图25A和图25B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另一个变形例的概略剖视图和俯视图。在该变形例中,在顶板40a的上表面上,设有多个V槽状的凹部94。凹部94既可以如图25B所示那样在中央部交叉,也可以设置为放射状,还可以随机地配置。在该变形例中,在顶板40a内进行传导的光,如图25A所示那样当入射到凹部94时就被凹部94反射并从顶板40a的下表面漏出。其结果,在顶板40a内的光的传导被凹部94妨碍,从壳体34b的角部射出的光的强度变小,角部难以发光。
另外,凹部94既可以如图26A所示那样为截面呈U字形的凹部94;也可以如图26B所示那样为截面呈半圆形的凹部94,还可以如图26C所示那样为截面呈矩形的凹部94。另外,如图26D所示,凹凸部也可以为在顶板40a的上表面上突出的凸部95。凸部95使光向顶板40a的外部反射,能够妨碍光导向角部,因此能够抑制角部的发光。或者,凹凸部即凹部或凸部也可以设于顶板40a的下表面。
(实施方式9)
图2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继电器101的概略剖视图。在该继电器101中,在壳体34b的角部形成倒角部92(或者曲面部93)。进一步,在壳体34b的外表面上,在侧壁40b的上部和顶板40a的上表面上设有扩散结构62。根据实施方式,由于在侧壁40b的角部形成了倒角部92(或者曲面部93),所以光难以从角部漏出并发光。而且,由于从倒角部92(或者曲面部93)漏出的光被扩散结构62扩散,所以能够更加降低角部的发光。另外,由于从动作显示灯33射出的光被扩散结构62扩散而向外部射出,所以能够使继电器101的上表面以宽广视角发光,能够从较大的范围确认继电器101的动作状态并提高辨认性。进一步地,如虚线箭头所示,由于即使外光进入继电器101,通过继电器101的外光也被扩散结构62扩散而光强度变弱,所以能够防止由外光引起的继电器101看起来发光的现象。而且,由于在侧壁40b的下部没有设置扩散结构62,所以能够从没有扩散结构62的部分观察到继电器101的内部,能够从外部对触点动作进行确认。
(实施方式10)
下面,参照图28至图31D,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继电器111进行说明。图28为继电器111的立体图。图29为继电器111的除去了壳体34b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30A和图30B为实施方式10的继电器111中壳体34b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31A、图31B、图31C和图31D分别为实施方式10的继电器111中的壳体34b的主视图、右视图、后视图及左视图。
图29表示继电器111的内部结构(继电器主体32)。虽然图29的继电器111的观察方向与图4的继电器31的观察方向不同,但是实施方式10的继电器111,实质上与图4和图5所示的继电器31具有相同的内部结构。因此,在图29中,关于与图4和图5相同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其中,附图标记117为用于向线圈单元41通电来对线圈单元41励磁的端子。
壳体34b为由透明树脂形成的下面开口的箱状的成形品,由包围周围的侧壁40b和覆盖其上面的顶板40a构成。如图31A~图31D所示,侧壁40b包括正面114a、右侧面114b、后面114c、左侧面114d。
在左右两个侧面114d、114b的下部设有卡止部112。在将壳体34b罩在继电器主体32上的状态下,通过将壳体34b的卡止部112勾挂在基座34a的被卡止部上,壳体34b与基座34a卡合,被可装卸地安装于基座34a上。
如图30A和图30B所示,在顶板40a的几乎整个下表面上设有纹理状的扩散结构62。在顶板40a的大致中央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有圆形的凹部116。而且,如图30B所示,在顶板40a的下表面的后部,设有棱镜图案113。并且,通过使从动作显示灯33发出的光由扩散结构62扩散,使从顶板40a的上表面射出的光的指向性变宽广,从而能够从更宽广的方向进行辨识。
另外,在顶板40a的下表面的后部,设有既没有扩散结构62也没有棱镜图案113的窗118。通过从窗118窥视继电器111的内部,能够确认继电器111的可动触点簧片46的动作状态。
另外,在顶板40a的下表面上,在凹部116的前方设有柱状的突片119。当将壳体34b罩在继电器主体32上时,壳体34b的突片119从上方与继电器主体32的弹簧钩45相抵接。因此,在突片119上不设置扩散结构62。
在顶板40a的外周部,与实施方式8的变形例同样地设置曲面部93,以使顶板40a的周围(角部)难以发光。但是,也可以使用倒角部92取代曲面部93,也可以既不设置倒角部92也不设置曲面部93。
如图31A所示,在侧壁40b的正面114a的内表面上,除去其下部(与基座34a的正面相对的部分)外,几乎全部都设有扩散结构62。由于动作显示灯33位于正面附近,光容易从壳体34b的正面114a漏出,因此使扩散结构62的面积变宽广。因而,指向性强的光难以从继电器111的正面射出,即使其他的继电器111位于与正面相对的位置,其他的继电器111也难以发光。另外,通过使扩散结构62的面积变宽广,容易看见记载在正面114a上的型号和其他的显示。
如图31B和图31D所示,在侧壁40b的左右两个侧面114d、114b的内表面上,在其上部(从侧面的上端到动作显示灯33的下端的下方为止的区域)上设有扩散结构62,扩散结构62的下方为透明的区域。因此,由于从动作显示灯33向侧面方向射出的光被扩散结构62扩散,从而指向性变宽广,强光难以入射到与侧面相对配置的其他继电器111。因此,即便其他的继电器111位于与侧面相对的位置,其他的继电器111也难以发光。另一方面,由于左右两个侧面114d、114b的下方透明,所以能够确认继电器主体32的动作状态。
如图31C所示,在壳体34b的后面114c上不设置扩散结构62。其原因在于,由于后面114c距动作显示灯33的距离较远,难以出现强光,所以即便不设置扩散结构62,也难以使其他的继电器111发光;另外,由于可动部分(衔铁42、可动触点簧片46)位于继电器111内的后面,所以如果在后面114c的内表面上设有扩散结构,则可动部分与扩散结构碰撞而容易产生树脂废屑。进一步,由于可动触点48、常闭触点51和常开触点53位于继电器111的后面,通过使后面114c为透明,容易进行触点部分的动作确认以及故障诊断。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仅设置遮光结构和扩散结构中的任意一种,但是也可以在1个壳体上设置遮光结构和扩散结构这两者。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继电器主体,内置于至少一部分透明或半透明的外壳内;光源,内置于所述外壳内,并根据所述继电器主体的动作进行发光;遮光结构和扩散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设置在外壳上,所述遮光结构用于遮挡所述外壳中的光的通过,所述扩散结构用于使通过所述外壳的光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继电器,当多个继电器并排配置时,能够抑制处于熄灯状态的其他的继电器因亮灯状态的继电器的光而看起来亮灯的现象。因此,难以误认继电器的动作状态。
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顶板和侧壁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扩散结构。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多个继电器并排时,由于亮灯的继电器的光被扩散结构扩散,所以透过其他的继电器的光的强度变弱。其结果,能够抑制处于熄灯状态的其他的继电器因亮灯状态的继电器的光而看起来亮灯的现象。因此,难以误认继电器的动作状态。
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光源的重心比所述继电器主体的重心更靠上方,所述扩散结构至少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下端部的上方。通过在光源的下端部的上方设置扩散结构,能够使从继电器向斜方向射出的光的强度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光通过处于熄灯状态的其他的继电器而导致其他的继电器看起来发光的现象。
而且,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外壳的侧壁下部中的至少与所述继电器主体的触点部分相对的部位为没有所述扩散结构的透明部分。如果使外壳中的与继电器主体的触点部分相对的部位透明,则触点部分不会由于扩散结构而难以观察到,容易从外部对触点部分的状态进行确认。
而且,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扩散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板上,在所述顶板上形成位于所述光源的正上方且没有所述扩散结构的区域。如果在外壳的顶板上设置扩散结构,则从光源向上方射出的光被扩散结构扩散,从继电器的上表面发出的光的视野角度可以变宽广。其结果,即便在光的行进被继电器内的部件妨碍的方向上,也可以传输光,提高处于亮灯状态的继电器的辨认性。而且,由于从光源向正上方射出的光不通过扩散结构就从继电器射出,所以还可以维持从继电器的上表面侧的辨认性。
另外,在本发明相关的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扩散结构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扩散结构的在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光源的正上方的区域的扩散程度比在该区域的周围的扩散程度低。如果在外壳的顶板上设置扩散结构,则从光源向上方射出的光被扩散结构扩散,使从继电器的上表面发出的光的视野角度变宽广。其结果,即便在光的行进被继电器内的部件妨碍的方向上,也可以传输光,提高处于亮灯状态的继电器的辨认性。而且,由于从光源向正上方射出的光稍微被扩散而向上方射出,所以能够维持从继电器的上表面侧的辨认性。
而且,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外壳的侧壁具有4个壁面,在所述壁面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壁面上设置有所述扩散结构。其原因在于,如果在至少2个以上的壁面上设有扩散结构,则可以降低透过旁边的继电器的光的强度。
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所述扩散结构可以为对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实施纹理加工而形成的结构,也可以为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附加扩散材料而形成的结构,还可以为使具有扩散性的粒子分散在所述外壳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部分的内部而成的结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将所述扩散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如果扩散结构设于外壳的内表面上,则扩散结构难以剥离或者磨损。
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二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所述遮光结构。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多个继电器并排时,由于亮灯的继电器的光被遮光结构遮住,所以难以进入其他的继电器内,或者透过其他的继电器。因此,能够抑制处于熄灯状态的其他的继电器因亮灯状态的继电器的光而看起来点亮的现象。因此,难以误认继电器的动作状态。
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光源的重心比所述继电器主体的重心更靠上方,所述遮光结构至少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下端部的上方。通过在光源的下端部的上方设置遮光结构,从光源向斜方向射出的光难以透过其他的继电器的顶板。
另外,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外壳的侧壁下部中的至少与所述继电器主体的触点部分相对的部位透明。如果使外壳中的与继电器主体的触点部分相对的部位透明,则触点部分不会被遮光结构掩盖,能够从外部确认触点部分的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所述外壳的顶板透明。如果外壳的顶板透明,则由于从光源向上方射出的光不会被遮挡,所以能够使继电器的整个上表面发光,辨认性变好。
另外,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遮光结构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板上。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所述顶板上形成位于所述光源的正上方且没有所述遮光结构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在顶板上设置有遮光结构,也可以使光从没有遮光结构的区域向上表面侧射出。而且,可以通过没有遮光结构的区域的面积来对继电器的上表面的发光面积进行调整。
另外,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侧壁可以具有4个壁面,在所述壁面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壁面上设置有所述遮光结构。如果在至少2个以上的壁面上设有遮光结构,则相邻的继电器之间被遮光结构遮挡,防止光的通过。
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所述遮光结构可以为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附加遮光材料而形成的结构,也可以为使具有遮光性的粒子分散于所述外壳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部分的内部而形成的结构。另外,所述遮光结构也可以为所述外壳的不透明的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所述遮光结构,优选为光吸收体。光吸收体的遮光结构由如黑色树脂、黑色涂料、黑色油墨这样的吸收光的原材料形成。如果遮光结构具有光吸收性,由于遮光结构不反射光,所以在继电器的内部或周围不会产生干扰光或杂散光。
另外,在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将所述遮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如果遮光结构设于外壳的内表面上,则遮光结构难以剥离或者磨损。
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的角部设置有倒角部分。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多个继电器并排排列时,能够抑制亮灯的继电器的光从熄灯的继电器的角部漏出而发光的现象。
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四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的角部设置有曲面部分。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多个继电器并排排列时,能够抑制亮灯的继电器的光从熄灯的继电器的角部漏出而发光的现象。
本发明的继电器的第五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上设有凹凸部。凹凸部即凹部或凸部,可以为例如V形槽状的凹部。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多个继电器并排排列时,能够抑制亮灯的继电器的光从熄灯的继电器的角部漏出而发光的现象。
另外,本发明具有将以上说明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而成的特征,本发明通过上述构成要素的组合,还可能有更多的变化。

Claims (26)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继电器主体,内置于至少一部分透明或半透明的外壳内;
光源,内置于所述外壳内,并根据所述继电器主体的动作进行发光;
遮光结构和扩散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设置在外壳上,所述遮光结构用于遮挡所述外壳中的光的通过,所述扩散结构用于使通过所述外壳的光扩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顶板和侧壁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所述扩散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重心比所述继电器主体的重心更靠上方,所述扩散结构至少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下端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下部中的至少与所述继电器主体的触点部分相对的部位为没有所述扩散结构的透明部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板上,在所述顶板上形成位于在所述光源的正上方且没有所述扩散结构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板上,所述扩散结构的在所述顶板的位于所述光源的正上方的区域的扩散程度比在该区域的周围的扩散程度低。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具有4个壁面,在所述壁面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壁面上设置有所述扩散结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为对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实施纹理加工而形成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为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附加扩散材料而形成的结构。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为使具有扩散性的粒子分散于所述外壳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部分的内部而形成的结构。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所述遮光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重心比所述继电器主体的重心更靠上方,所述遮光结构至少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下端部的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下部中的至少与所述继电器主体的触点部分相对的部位透明。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板透明。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板上,在所述顶板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光源的正上方且没有所述遮光结构的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壁具有4个壁面,在所述壁面中的至少2个以上的壁面上设置有所述遮光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为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附加遮光材料而形成的结构。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为使具有遮光性的粒子分散于所述外壳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部分的内部而形成的结构。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为所述外壳的不透明的部分。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为光吸收体。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
23.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的角部设置有倒角部分。
24.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的角部设置有曲面部分。
25.如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凹凸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部为V形槽状的凹部。
CN201410598287.2A 2013-11-29 2014-10-30 继电器 Active CN1046813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8271 2013-11-29
JP2013248271A JP6273802B2 (ja) 2013-11-29 2013-11-29 リレ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1352A true CN104681352A (zh) 2015-06-03
CN104681352B CN104681352B (zh) 2017-10-24

Family

ID=53316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8287.2A Active CN104681352B (zh) 2013-11-29 2014-10-30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73802B2 (zh)
CN (1) CN104681352B (zh)
IN (1) IN2014DE0304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02538B2 (ja) * 2016-09-21 2020-06-03 有限会社リンテック 両振り子型電磁リレー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7238A (ja) * 2003-04-24 2004-11-18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CN100590766C (zh) * 2004-12-13 2010-02-17 Idec株式会社 继电器
CN102194594A (zh) * 2010-03-09 2011-09-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附带接点弹簧的薄板以及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4642U (zh) * 1974-09-06 1976-03-15
JPS5265848U (zh) * 1975-11-11 1977-05-16
JPS5324828U (zh) * 1976-08-11 1978-03-02
JPS59682Y2 (ja) * 1979-01-11 1984-01-1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JP3028500B2 (ja) * 1989-07-17 2000-04-04 和泉電気株式会社 近接スイッ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823367B2 (ja) * 1991-01-29 1998-11-1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キートツプ
JPH09147717A (ja) * 1995-11-27 1997-06-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気機器の外郭ケース
JP4246807B2 (ja) * 1997-07-28 2009-04-0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JP2012128016A (ja) * 2010-12-13 2012-07-05 Nippon Zeon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229164A (ja) * 2012-04-25 2013-11-07 Fujikura Ltd セン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27238A (ja) * 2003-04-24 2004-11-18 Omron Corp 電磁継電器
CN100590766C (zh) * 2004-12-13 2010-02-17 Idec株式会社 继电器
CN102194594A (zh) * 2010-03-09 2011-09-21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附带接点弹簧的薄板以及开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73802B2 (ja) 2018-02-07
IN2014DE03043A (zh) 2015-07-10
JP2015106505A (ja) 2015-06-08
CN104681352B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3798B2 (ja) 遊技機
JP5753932B1 (ja) 遊技機用発光構造
JP4848403B2 (ja) 弾球遊技機
CN107795970A (zh) 包含发光模组的家用电器
JP6372380B2 (ja) 内装部品
US20130114268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7203959A (ja) 装飾体及び該装飾体を蓋部とした収容箱
US878392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er device using same
CN105780390B (zh) 具有导光装置的家用电器
CN104681352A (zh) 继电器
JP6059269B2 (ja) 遊技機
CN104282489B (zh) 继电器
JP2007275223A (ja) 遊技機
JP5307857B2 (ja) 遊技機
JP2013123608A (ja) 弾球遊技機
JP2022093694A (ja) 遊技機
JP2022093695A (ja) 遊技機
JP6623670B2 (ja) 遊技機
CN105782806B (zh) 家用电器
JP2017042668A (ja) 遊技機
JP3639298B1 (ja) 遊技機
JP6623671B2 (ja) 遊技機
EP2996135B1 (en) Operation indicating lamp-equippe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7060039B2 (ja) 遊技機
JP2023126034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