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3604B - 钓鱼用卷线器 - Google Patents

钓鱼用卷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3604B
CN104663604B CN201410708795.1A CN201410708795A CN104663604B CN 104663604 B CN104663604 B CN 104663604B CN 201410708795 A CN201410708795 A CN 201410708795A CN 104663604 B CN104663604 B CN 1046636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line
power
reel
state
guide 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087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3604A (zh
Inventor
梅沢雄
梅沢雄一
东本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eride Inc
Original Assignee
Globerid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477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436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347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913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beride Inc filed Critical Globerid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663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3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86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disengageable positive drive components, e.g. a clutch
    • A01K89/0187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disengageable positive drive components, e.g. a clutch having alternative yieldable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7Anti-reverse mech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12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level wi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12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level winding
    • A01K89/01916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level winding the drive mechanism reciprocating the guide
    • A01K89/01917Reversely threaded screw
    • A01K89/01918Guide shiftable between wind and unwind position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其降低作用于匀绕装置的负载,提高钓线的下沉效果、灵敏度,而且,可提高钓鱼的操作性。更详细而言,具有:匀绕装置,为了向卷筒引导钓线而使钓线导向体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及泄力装置,对钓线施加泄力,钓线导向体由宽度窄的导向部及宽度宽的开口部所构成,构成为在将钓线卷收于卷筒时,使该钓线位于宽度窄的导向部而进行导向,在从卷筒放出钓线时,使钓线位于宽度宽的开口部而进行导向,具备切换钓线导向体的姿势的切换机构,在将钓线卷收于卷筒的状态下,在抵抗泄力装置的泄力而引出该钓线时,以将对该钓线的导向位置从宽度窄的导向部变更为宽度宽的开口部的方式通过切换机构对钓线导向体的姿势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钓鱼用卷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卷筒前方的侧板之间具备钓线导向体的钓鱼用卷线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将钓线均等地卷绕于可旋转地支撑在左右侧板之间的卷筒,将匀绕装置配设于双轴承型的钓鱼用卷线器。该匀绕装置具备连动于可旋转地配设在一个侧板侧的手柄的卷收操作而在卷筒前方进行左右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通过使钓线穿过钓线导向体,从而能够将钓线平行卷绕于卷筒。
但是,上述的钓线导向体存在如下问题,例如,在抛投钓钩组件时,钓线接触而产生阻力,降低钓钩组件的抛投距离。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将钓线导向体的钓线导向部的形状在上部做成左右方向的宽度长的形状而作为放出钓线时的钓线穿过部,在下部将中央做成宽度窄的槽部而作为卷收钓线时的导向部。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在钓线导向体的前后方向的附近,配设有连动于离合器的切换操作而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柱子(pillar)。柱子在放出钓线时向上方移动,在卷收钓线时向下方移动。通过使柱子向上方移动,从而使钓线位于钓线穿过部,降低放出钓线时的钓线阻力。另外,通过使柱子向下方移动,从而将钓线向宽度窄的槽部进行导向,提高卷绕于卷筒的卷线状态。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钓鱼用卷线器,连动于离合器的切换操作而使钓线导向体进行转动。在该钓鱼用卷线器中,通过在放出钓线时使钓线导向体向前方转动,从而使钓线位于钓线穿过部,降低钓线阻力。另外,在该钓鱼用卷线器中,通过在卷收钓线时使钓线导向体向后方转动,从而在上端后部一边压住钓线一边使钓线位于槽部,钓线通过槽部而被卷收。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2-706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3-243997号公报
通常,钓鱼用卷线器具备泄力装置,其对有鱼上钩时等的钓线的引出施加制动力(以下,称为“泄力”)。在抵抗这样的泄力装置的泄力而引出钓线时,由于钓线通过槽部而被引出,因此在槽部与钓线之间产生摩擦。因而,钓线有可能受损。而且,在钓线为PE线时,也有可能涂层剥落。而且,由于通过钓线导向体对匀绕装置也施加负载,因此也有可能成为故障原因。
另外,因左右方向上的钓线导向体的位置而有时会在泄力上产生不均,有可能对钓线的下沉效果、灵敏度以及操作性也产生影响,存在想改善这些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其在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时,钓线不会受损,能够降低作用于匀绕装置的负载,同时提高钓线的下沉效果、灵敏度,而且,可提高钓鱼的操作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特征为,具有: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卷线器本体;钓线导向体,钓线穿过;匀绕装置,为了向所述卷筒引导钓线而使所述钓线导向体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及泄力装置,对钓线施加泄力,
所述钓线导向体由宽度窄的导向部及宽度宽的开口部所构成,构成为在将钓线卷收于所述卷筒时,使该钓线位于所述宽度窄的导向部而进行导向,在从所述卷筒放出钓线时,使该钓线位于所述宽度宽的开口部而进行导向,具备切换所述钓线导向体的姿势的切换机构,在将钓线卷收于所述卷筒的状态下,在抵抗所述泄力装置的泄力而引出该钓线时,以将对该钓线的导向位置从所述宽度窄的导向部变更为所述宽度宽的开口部的方式通过所述切换机构对所述钓线导向体的姿势进行切换,所述钓线导向体具有限制部,在从钓线放出状态转动到钓线卷收状态时,所述钓线被所述限制部所按压。
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卷线器,在将钓线卷收于卷筒的钓线卷收状态下,钓线位于宽度窄的导向部,通过宽度窄的导向部将钓线均等地卷收于卷筒。
另外,在钓线卷收状态下,在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时,钓线位于宽度宽的开口部,通过宽度宽的开口部从卷筒引出钓线。
根据本发明,在将钓线卷收于卷筒的钓线卷收状态下,由于钓线位于宽度窄的导向部,通过宽度窄的导向部将钓线均等地卷收于卷筒,因此能够将钓线良好地平行卷绕于卷筒。
另外,在钓线卷收状态下,在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时,由于钓线位于宽度宽的开口部,通过宽度宽的开口部引出钓线,因此钓线的引出阻力降低。因而,与通过宽度窄的导向部引出钓线时相比钓线变得难以受损,另外,也能够降低因引出钓线而施加于匀绕装置的负载。
另外,由于钓线的引出阻力降低,因此变得在泄力上难以产生不均,能够确实地防止泄力性能下降等的不便。因而,能够得到所希望的泄力性能,提高钓线的下沉效果、灵敏度,提高钓鱼的操作性。
另外,在利用匀绕装置的驱动轴与旋转体之间的空间来设置切换机构的至少一部分时,能够实现小型化,有助于钓鱼用卷线器的小型化。
另外,在切换机构具备在一个侧板内以连接的状态被配置的单向装置与摩擦装置时,由于能够对用于驱动钓线导向体的驱动机构进行集中化,因此可实现驱动机构的小型化及简单化。另外,能够将单向装置的旋转力高效率地传递到摩擦装置,钓线导向体的转动动作也趋于稳定。
另外,在手柄轴上配置单向装置及摩擦装置时,能够在手柄轴上对驱动机构进行集中化,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及简单化。另外,通过在手柄轴上对驱动机构进行集中化,从而也能够适当地避免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而且,也能够提高布局性。
另外,在通过离合机构的切换而可切换地设置钓线导向体时,能够实现连动于离合机构的切换而适当地卷收钓线以及适当地放出钓线,可具有出色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是使钓线导向体部分露出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内部构造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中表示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部分的构成的侧视图(离合接合状态)。
图4是在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中表示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部分的构成的侧视图(离合分离状态)。
图5(a)是表示离合板与使钓线导向体进行转动的转动板的连接部分的构造的剖视图,(b)是表示切换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的纵剖视图,是表示钓线导向体处于钓线卷收状态(离合接合状态)时的图。
图7(a)是放大表示钓线导向体的立体图(离合接合状态),(b)是图7(a)所示的钓线导向体的主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的纵剖视图,是表示钓线导向体处于钓线放出状态(离合分离状态)时的图。
图9(a)是放大表示钓线导向体的立体图(离合分离状态),(b)是图9(a)所示的钓线导向体的主视图。
图10(a)是卷收钓线时的作用示意图,(b)是放出钓线时的作用示意图。
图11(a)是表示卷收钓线时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时的情形的示意图,相同地(b)是表示钓线导向体转动到钓线放出状态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停止引出钓线时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是表示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部分的构成的侧视图(离合接合状态)。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切换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5(a)是卷收钓线时的作用示意图,(b)是放出钓线时的作用示意图。
图16(a)是卷收钓线时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时的情形的示意图,相同地(b)是表示钓线导向体转动到钓线放出状态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是通过截面表示要部的俯视图。
图18(a)是卷收钓线时的作用示意图,(b)是放出钓线时的作用示意图。
图19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是表示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部分的构成的侧视图(离合接合状态)。
图20是表示离合机构的动力传递部分的构成的侧视图(离合分离状态)。
图21是表示离合板与使钓线导向体进行转动的转动板的连接部分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切换机构的主要部分即切换单元与转动板的连接部分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3(a)是表示切换单元的构造的局部截面侧视图,相同地(b)是分解剖视图。
图24(a)是卷收钓线时(离合接合状态)的作用示意图,(b)是放出钓线时(离合分离状态)的作用示意图。
图25(a)是表示卷收钓线时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时的情形的示意图,相同地(b)是表示钓线导向体的转动途中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6(a)是表示钓线导向体转动到钓线放出状态的状态的示意图,(b)是表示停止引出钓线且刚过渡到钓线卷收状态之后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应用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切换单元的图,(a)是表示切换单元的构造的局部截面侧视图,相同地(b)是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28是表示切换单元与转动板的连接部分的构造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卷线器本体;5-卷筒轴;5A-卷筒;8b-泄力装置;20-离合机构;50-匀绕装置;60-钓线导向体;67-宽度窄的导向部;68-宽度宽的开口部;70-切换机构;71-单向装置;72-摩擦装置;S-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称为“前后”、“左右”时,将图1所示的方向作为基准,在称为“上下”时,将图3、图4所示的方向作为基准。而且,在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具有具备左右侧板1A、1B的卷线器本体1。左右侧板1A、1B构成为用左右盖板3a、3b覆盖左右框架2a、2b。在卷线器本体1上呈一体地形成有卷线器脚1C,其位于左右侧板1A、1B之间且安装于未图示的釣竿。另外,在左右框架2a、2b之间介由轴承可旋转地支撑有卷筒轴5,在卷筒轴5上呈一体地固定有卷绕钓线S的卷筒5A。而且,在左右侧板1A、1B之间,相对于卷筒5A在上方侧设置有可放置手指的拇指垫(Thumb Rest)1D。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旋转驱动卷筒5A的手柄8设置在右侧板1B侧。在右框架2b与右盖板3b之间形成有空间,在该空间内配设有将手柄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卷筒轴5的公知的驱动力传递机构10。另外,在右框架2b与右盖板3b之间,配设有将卷筒轴5切换到动力传递状态与动力切断状态的公知的离合机构20。通过对配设在卷筒5A的后方侧的左右侧板1A、1B之间的离合切换操作构件(以下,称为操作构件)21进行按压操作,从而该离合机构20从离合接合状态(动力传递状态即钓线卷收状态)切换到离合分离状态(动力切断状态即钓线放出状态)。而且,能够通过用后述的自动返回机构30(参照图3)对手柄8进行旋转操作来实现从离合分离状态返回到离合接合状态。
而且,如图2、图3、图4所示,在右框架2b与右盖板3b之间配设有切换机构70。切换机构70如下,在钓线卷收状态下,在抵抗由后述的泄力装置8b(参照图2)施加的泄力而引出钓线S时,使钓线导向体60(图1、图3、图4)进行旋转,从而切换其姿势。在后面详细记述切换机构70。
如图1所示,在左右侧板1A、1B之间,在卷筒5A的钓线释放方向侧(前侧)配设有匀绕装置50。该匀绕装置50具备钓线S穿过的钓线导向体60。钓线导向体60如下,构成为通过对手柄8的旋转操作而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具有伴随钓线S的卷收操作而将钓线S均等地卷绕于卷筒5A的功能。
驱动力传递机构10具备:与泄力机构8b关联而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有手柄8的手柄轴8a上的作为旋转体的驱动齿轮11;及啮合于该驱动齿轮11的小齿轮12。驱动齿轮11如下,当卷收钓线时对手柄8进行旋转操作,则在图3中的X1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进行旋转。另外,在抵抗由泄力装置8b施加的泄力而引出钓线S时,驱动齿轮11在图3中的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进行旋转。
如公知的那样,手柄轴8a如下,通过设置在与右盖板3b之间的单向离合器(利用楔效应的滚动式单向离合器)K而容许在钓线卷收方向上的旋转,构成防止伴随钓线释放而进行逆旋转的逆旋转防止机构。
如图2所示,小齿轮12设置在卷筒轴5的同轴上,可沿着小齿轮轴(也可以是卷筒轴5)12a在轴向上移动。另外,在小齿轮12的外周上形成有圆周槽12b,后述的离合机构20的轭22配合于该圆周槽12b,以使小齿轮12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构成。即,通过小齿轮12在轴向上移动,从而在与卷筒轴5之间实现连接、分离,构成为可切换到动力传递状态(离合接合)/动力切断状态(离合分离)。
如图3所示,离合机构20具备被支撑为相对于右框架2b可转动的离合板25。离合板25被分配弹簧23分配保持于图3所示的动力传递状态(离合接合状态)与图4所示的动力切断状态(离合分离状态)。离合板25如下,介由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于右框架2b的连接孔2d而与操作构件21相连接,在形成于离合板25的长孔25a中插入突出于右框架2b而设置的销2e,以便对其转动驱动进行导向。
在离合板25的表面上形成有一对凸轮面26。一对凸轮面26可与轭22配合,轭22配合于小齿轮12的圆周槽12b(参照图3)。轭22的顶端侧被突出设置于右框架2b的支撑销27所保持,轭22因配设于支撑销27的弹簧构件27a而始终向卷筒轴5侧受力。而且,图3表示轭22因弹簧构件而向卷筒轴5侧受力的状态,此时,小齿轮12嵌合在形成于卷筒轴5端部的配合部5a(参照图2)而处于离合接合状态。
离合板25如下,当像图4的白色箭头所示的那样对操作构件21进行按压操作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该转动,离合板25通过凸轮面26及轭22使小齿轮12(参照图2)抵抗弹簧构件27a的作用力而向右侧移动,并使其从形成在卷筒轴5端部的配合部5a(参照图2)脱离,切换到离合分离状态。而且,该状态被分配弹簧23所保持。
另外,在离合板25上设置有使离合从分离状态成为接合状态的自动返回机构30。如图3所示,自动返回机构30具备:可摆动地连接于离合板25的反冲构件31;及止转固定于手柄轴8a的棘轮32。当反冲构件31从离合接合状态切换到离合分离状态时,如图4所示,配置为侵入到棘轮32的旋转轨道内。因而,在离合分离状态下,当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时,因棘轮32的旋转而反冲构件31受反冲而向上方移动,自动将离合板25(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返回到离合接合状态的位置,被分配弹簧23的弹簧力所保持。而且,也可以通过对操作构件21进行提上操作而使离合返回。
在卷筒5A的前方侧的左右侧板1A、1B之间配置有上述的匀绕装置50。以下,一同参照图5至图9对匀绕装置50的构成进行说明。
匀绕装置50具备卷绕于卷筒5A的钓线S穿过的钓线导向体60。该钓线导向体60通过轴承52(参照图2、图5(a))可转动地支撑在左右侧板1A、1B之间,由螺纹轴(worm shaft)51进行左右往复驱动,由驱动力传递机构10可旋转地驱动螺纹轴51。在螺纹轴51的右框架2b侧邻接驱动齿轮11(参照图5(b))而设置有输入齿轮53。输入齿轮53啮合于与手柄轴8a一体旋转的连接齿轮8c(参照图3)(图2中分开图示了输入齿轮53与连接齿轮8c)。螺纹轴51通过连接齿轮8c及输入齿轮53同步于手柄8的旋转驱动而被旋转驱动。
如图2所示,螺纹轴51收容在可转动地保持于左右侧板1A、1B之间的管状体(筒体)55内。在管状体55的外面,形成有轴向延伸出的长孔55a(参照图7(b))。长孔55a使形成在螺纹轴51表面上的螺旋槽51a沿着轴向一部分露出。
如图6、图7(a)等所示,钓线导向体60呈一体地具备钓线穿过部60A与保持部60B,保持部60B设置为围绕管状体55。
保持部60B在其内部保持滑动件61。滑动件61通过长孔55a与螺旋槽51a配合。滑动件61通过盖形螺母62固定在保持部60B。另外,钓线导向体60因螺纹轴51的旋转以及螺旋槽51a与滑动件61的配合关系而被止转成不会一边沿着轴向移动一边围绕管状体55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管状体55的外周形成有沿着轴向延伸出的止转部55b,通过使保持部60B的配合部64配合于该止转部55b,从而被止转安装。具体而言,止转部55b在管状体55的外周作为在轴向上延伸出的突起(参照图6、图7(b),以180°的间隔设置有一对)而构成,配合部64作为配合于这样的突起的凹部(参照图6)而构成。
另外,钓线导向体60构成为,当螺纹轴51被旋转驱动时,通过滑动件61在左右侧板1A、1B之间被左右往复驱动,同时连动于离合机构20的离合接合/分离而在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之间被切换。此时,关于钓线导向体60的转动驱动,通过转动驱动管状体55来转动驱动钓线导向体60。
在此,对从离合机构20至管状体55的动力传递路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3所示,在离合板25上形成有朝着卷线器本体1的前方侧突出的突出片25b。突出片25b顶端一体形成有朝着右框架2b侧突出的配合突起25c。另一方面,在右框架2b上的支撑螺纹轴51的部分,保持有转动板59。在右框架2b的内面侧,对管状体55(参照图6)与转动板59进行止转固定。在转动板59上形成有朝着径向外侧突出的未图示的凸部,通过在该凸部嵌合形成在管状体55端部(内周)的未图示的凹部,从而两者处于在右框架2b的内面侧被固定的状态(可一体转动的状态)。而且,也可以一体成形转动板59与管状体55。
如图5(a)所示,转动板59可转动地支撑在可旋转地支撑螺纹轴51的轴承52的外圈与右框架2b之间。在转动板59上沿着右框架2b的外面侧形成有与离合板25的突出片25b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连接片59b。如图3所示,在连接片59b上形成有侧视时呈L字形的配合孔591。配合孔591具有第1长孔592与连续于第1长孔592的第2长孔593。第1长孔592在螺纹轴51的径向上延伸出,另外,第2长孔593以与螺纹轴51同心的圆弧状形成。
在配合孔591中可松动地插入有离合板25的突出片25b的配合突起25c。由此,如图3及图4所示,转动板59伴随离合板25的转动而以螺纹轴51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因而,转动板59与离合板25一同在2个位置被切换,离合板25被分配弹簧23分配保持在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之间。而且,配合孔591的第2长孔593如后述的那样构成切换机构70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在连接片59b的下端部与右框架2b之间,安装有返回弹簧595。返回弹簧595在逆时针方向上对转动板59施加力,将转动板59保持在钓线卷收状态。
由此,如图3所示,在钓线卷收状态下,离合板25的配合突起25c在转动板59的配合孔591中被保持在第1长孔592的后端部(第2长孔593的上端部)。另外,如图4所示,在钓线放出状态下,配合突起25c被保持在第1长孔592的前端部。
而且,返回弹簧595如后述的那样构成切换机构70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由于通过转动板59转动驱动管状体55,因此钓线导向体60在卷筒5A的前方在前后方向上被转动驱动。在此,参照图7、图9具体说明钓线导向体60的钓线穿过部60A的构成。
钓线穿过部60A是使来自卷筒5A的钓线S穿过的部分,作为用SUS、钛等钓线阻力较小的材料形成的框架体60F而构成,与所述保持部60B一同一体形成。具体而言,具备:左右方向宽度窄(细槽状)的宽度窄的导向部67;及在该宽度窄的导向部67上方侧以大致对称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宽度宽的开口部68。如图9(b)所示,在处于钓线放出状态时的主视图(沿着被穿过的钓线S从前方观察的主视图)中,宽度宽的开口部68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大致椭圆形状。宽度宽的开口部68的两侧壁成为朝着形成在宽度宽的开口部68的大致中央下部的宽度窄的导向部67倾斜而对钓线S进行导向的倾斜导向面68a。
具有宽度宽的开口部68的框架体60F在钓线卷收状态下从侧面观察时(参照图6)处于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朝着后方侧逐渐立起的形状)。限制宽度宽的开口部68的上壁68b在钓线放出状态下处于沿着前后方向的状态(参照图8),构成为可确保尽量扩宽的开口。因而,上壁68b的后端缘69在从钓线放出状态转动到钓线卷收状态时,处于相对于穿过宽度宽的开口部68内的钓线S可从上侧抵接的位置关系,具有作为限制钓线S的限制部的功能(以下,将后端缘称为限制部69)。
而且,限制部69如下,是作为框架体60F而一体形成的部分,在钓线导向体60连动于离合机构20而从钓线放出状态转动到钓线卷收状态的状态下,在从正面观察时(如图7(b)所示,沿着钓线S从前方观察时),成为处于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上下长度L的范围内的配置关系即可。即,如果成为这样的配置关系,则当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转动到钓线卷收状态时,位于宽度宽的开口部68的任意部分的钓线S被限制部69所按压,可沿着倾斜导向面68a确实地导向至宽度窄的导向部67。另外,如果成为这样的位置关系,则在钓线卷收状态下能够确实地防止钓线S从宽度窄的导向部67脱离。
宽度窄的导向部67如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出,防止进入其中的钓线S在左右方向上抖动,具有稳定地将钓线平行卷绕于卷筒5A(参照图1)的功能(提高卷线状态的功能)。
而且,如图7(a)、(b)所示,规定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两壁67a优选以覆盖盖形螺母62上方的方式延伸,通过如此构成,能够有效地防止进入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S在盖形螺母62的部分缠绕,盖形螺母62固定滑动件61(参照图6)。另外,在图6所示的钓线卷收状态下,优选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底面67c成为朝着前方逐渐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即,通过做成这样的底面形状,能够降低与从卷筒以倾斜的状态释放的钓线S之间的摩擦阻力。
接下来,对切换机构70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切换机构70是在抵抗由泄力装置8b(参照图2)施加的泄力而引出钓线S时使钓线导向体60(图1、图3、图4)进行旋转的机构。如图3、图4所示,切换机构70具备:作为单向装置的单向齿轮71;作为摩擦装置的摩擦齿轮72;作为位置限制机构的配合孔591;及作为返回机构的返回弹簧595。而且,作为位置限制机构,除了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的配合孔以外也可以是凸轮或凹槽等结构,另外作为返回机构,除了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的弹簧以外,也可以是板簧或其他的弹簧、弹性体。
如图5(b)所示,单向齿轮71具备:支撑轴710;形成在支撑轴710上的输出齿轮711;及介由单向离合器712而设置在支撑轴710上的输入齿轮713。单向齿轮71构成为如下,在通过驱动齿轮11而使输入齿轮713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时,使输入齿轮713可自由旋转(动力切断状态),在通过驱动齿轮11而使输入齿轮713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时,使输入齿轮713与支撑轴710(输出齿轮711)相配合(处于动力传递状态)。
支撑轴710如下,根端侧通过轴承710a可旋转地支撑在右框架2b的侧面上,顶端侧被设置在右盖板3b的内面上的支撑部3b1所支撑。输出齿轮711如下,呈一体地形成在支撑轴710上,啮合于摩擦齿轮72的输入齿轮723。
单向离合器712具备:保持体714,配置在支撑轴710的周围;及多个滚动构件(滚动体)715,被保持体714可滚动地保持在保持体714的内侧。滚动构件715因设置在保持体714上的未图示的弹簧而在逆时针方向上受按压力。在保持体71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各滚动构件715在抵抗所述弹簧而在顺时针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处于可自由滚动状态的自由滚动区域(未图示)。另外,在保持体714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阻止面(未图示),其在各滚动构件715因所述弹簧而在逆时针方向上移动的状态下,通过楔效应阻止各滚动构件715滚动。
输入齿轮713如下,呈一体地安装在保持体714的外周,啮合于通过泄力装置8b摩擦配合在手柄轴8a上的驱动齿轮11。
在这样的单向齿轮71中,输入齿轮713在图3中箭头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各滚动构件715抵抗弹簧的作用力而处于自由滚动区域,输入齿轮713处于相对于支撑轴710可自由旋转的状态。即,在对手柄8进行旋转操作(卷收操作)而使驱动齿轮11在图3中X1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状态下,输入齿轮713自由旋转,传递到驱动齿轮11而输入的旋转力(驱动力)不会从输出齿轮711输出。
另外,输入齿轮713在图3中箭头X2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各滚动构件715因弹簧的作用力而与阻止面发生楔形配合,处于输入齿轮713与支撑轴710可一体旋转的状态。即,在抵抗泄力装置8b的泄力而引出钓线S,驱动齿轮11在图3中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的状态下,输入齿轮713与支撑轴710相连接而一体旋转,传递驱动齿轮11而输入的旋转力(引出力)从输出齿轮711输出到摩擦齿轮72。这样,只在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S,驱动齿轮11在图3中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通过单向齿轮71驱动摩擦齿轮72。
如图5(b)所示,摩擦齿轮72具备:支撑轴720;形成在支撑轴720上的输出齿轮721;及介由摩擦机构722设置在支撑轴720上的输入齿轮723。摩擦齿轮72将单向齿轮71的旋转力传递到后段的转动板59,构成为在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进行空转。
支撑轴720的根端侧可旋转地支撑于设置在右框架2b的侧面上的支撑孔2b1。输出齿轮721呈一体地形成在支撑轴720上,啮合于设置在转动板59顶端的连动齿轮59a。
摩擦机构722具备:凹部724,设置在支撑轴720上;加力弹簧725,收容在凹部724;配合构件726,由加力弹簧725施加力;及配合接受部727,在输入齿轮723的内周面的周向上隔着间隔形成。配合构件726构成为在按压于配合接受部727的状态下与配合接受部727配合。
这样的摩擦机构722如下,在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解除对于配合接受部727的配合构件726的配合,支撑轴720与输入齿轮723相对地进行空转(slip)。即,在支撑轴720与输入齿轮723之间施加预先确定的值以上的转矩时,两者处于空转关系,输入齿轮723持续进行空转。因而,构成为不会有必要以上的旋转力(驱动力)施加到转动板59。
摩擦齿轮72如下,当承受单向齿轮71的输出齿轮711的旋转力时,在图3中Y3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后段的转动板59在图3中X4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由此,钓线导向体60的姿势从图3所示的钓线卷收状态切换到图4所示的钓线放出状态。
接下来,对具有以上结构的钓鱼用卷线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0(a)所示的离合接合状态下,当对操作构件21进行按压操作时,离合板25逆时针方向转动,被分配弹簧23(参照图4)保持成图10(b)所示的状态。此时,如图4所示,形成在离合板25表面上的凸轮面26使轭22在轴向上移位,使小齿轮12从卷筒轴5(参照图1)脱离(离合分离状态)。另外,伴随该操作带来的离合板25的转动,转动板59以螺纹轴51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介由管状体55(参照图6)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卷收状态转动到钓线放出状态。
如此转动的钓线导向体60处于卷筒5A可自由旋转的状态(钓线放出状态),进入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S所受的限制部69的限制被解除,从而移动到宽度宽的开口部68。而且,通常,在钓线放出状态下,由于卷绕于卷筒5A的钓线S的卷绕量很多,因此通过解除限制部69的限制,钓线S能够立即移动到宽度宽的开口部68。
在此状态下,通过抛投操作等而钓线S被放出。此时,由于钓线导向体60的宽度宽的开口部68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宽度宽的形状,因此从其内面承受的接触阻力变小,不会降低钓钩组件的抛投距离。即,在放出钓线S时,能够降低来自钓线导向体60的放出阻力。
而且,在放出钓线时,由于小齿轮12从卷筒轴5的配合部5a脱离,因此动力不会传递到啮合于小齿轮12的驱动齿轮11,卷筒5A的旋转力不会输入到切换机构70。
而且,当为了使离合机构20返回到接合而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时,因自动返回机构30而离合板25自动返回到图3、图10(a)所示的位置。伴随该离合板25返回到接合状态而管状体55通过转动板59进行转动,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切换到钓线卷收状态。此时,如图9(b)所示,位于宽度宽的开口部68的任意部分的钓线S被转动的限制部69所抵住并按压,沿着宽度宽的开口部68的倾斜导向面68a确实地导向至位于中央的宽度窄的导向部67(参照图7(a)、(b))。另外,如图7(a)所示,在钓线卷收状态下,钓线S因限制部69而不会从宽度窄的导向部67脱离。
之后,通过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驱动齿轮11在图10(a)中X1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介由小齿轮12卷筒5A在Y5方向(逆时针方向、钓线卷收方向)上旋转。
另外,通过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从而匀绕装置50(参照图2)的螺纹轴51通过设置在手柄轴8a上的连接齿轮8c(参照图3)及啮合于连接齿轮8c的输入齿轮53(参照图5(a))而进行旋转。通过使螺纹轴51进行旋转,从而钓线导向体60通过与形成在螺纹轴51外周面上的螺旋槽51a(参照图6)配合的滑动件61(参照图6)而沿着管状体55进行左右往复运动。此时,由于在管状体55的外周形成有沿着轴向延伸出的止转部55b(参照图6),因此钓线导向体60不会围绕轴进行旋转,在左右方向上被往复驱动。由此,由于钓线S被左右方向宽度窄的宽度窄的导向部67稳定地平行卷绕于卷筒5A,而且,因限制部69的位置而也不会从宽度窄的导向部67脱离,因此始终可确保稳定的平行卷绕状态。
而且,卷绕于卷筒5A的钓线S的卷绕量少时,例如在大量放出钓线S的状态下,位于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S也可以不接触限制部69。
在手柄8的卷收操作时,在切换机构70中,如图10(a)所示,单向齿轮71的输入齿轮713承受驱动齿轮11的X1方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在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空转。因而,驱动齿轮11的旋转力不会传递到摩擦齿轮72,钓线导向体60因返回弹簧595的弹簧力而保持在钓线卷收状态。由此,适当地维持通过钓线导向体60的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卷收状态。
接下来,对离合接合状态下引出钓线S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1(a)所示,在离合接合状态下,当抵抗泄力装置8b(参照图2)的泄力而从卷筒5A引出钓线S时,该旋转力(引出力)从卷筒轴5(参照图2)通过小齿轮12传递到驱动齿轮11,驱动齿轮11摩擦配合于被单向离合器K防止反转的手柄轴8a,驱动齿轮11在图中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泄力空转)。这样,啮合于驱动齿轮11的单向齿轮71的输入齿轮713在图中X2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在图中X2方向上转动时,由于单向齿轮71处于因单向离合器712(参照图5(b))而输入齿轮713与支撑轴710可一体旋转的状态,因此传递驱动齿轮11而输入的旋转力从输出齿轮711传递到摩擦齿轮72。
由此,摩擦齿轮72的输入齿轮723在图中Y3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介由摩擦机构722(参照图5(b))、支撑轴720(参照图5(b))而输出齿轮721(参照图5(b))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通过该输出齿轮721的转动,从而与此啮合的转动板59在图中X4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以钓线卷收状态被保持的钓线导向体60以螺纹轴51为中心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由此,钓线导向体60将姿势从钓线卷收状态变更为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11(b))。
通过该姿势变更,从而如图11(b)所示,卷收钓线时穿过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S移动到宽度宽的开口部68,成为通过宽度宽的开口部68而引出钓线S的状态。
而且,在转动板59上形成有与螺纹轴51同心的圆弧状的第2长孔593,由于离合板25的配合突起25c配合于第2长孔593的上端部,因此成为配合突起25c位于第2长孔593下端部的关系为止,转动板59进行转动。因而,不会在保持离合接合状态的情况下使离合板25进行转动,能够使钓线导向体60的姿势从钓线卷收状态变更(移动)为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11(b))。
这样,在钓线导向体60的姿势变更为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11(b))之后,接着引出钓线S而使摩擦齿轮72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图5(b)所示的配合接受部727与配合构件726的配合状态被解除,处于支撑轴720与输入齿轮723相对地进行空转(slip)的状态。由此,钓线导向体60继续被保持在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11(b)),处于不会有必要以上的旋转力(驱动力)施加到转动板59的状态。
之后,当抵抗泄力的钓线S引出被停止时,如图12所示,因返回弹簧595的作用力而转动板59在图中Y4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
此时,转动板59在图中Y4方向(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成为与此啮合的摩擦齿轮72在图中X3方向(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而且,成为啮合于摩擦齿轮72的单向齿轮71的输出齿轮711在图中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而且,通过使连接于输入齿轮713的驱动齿轮11在卷收旋转方向(图中X1方向)上旋转,从而容许输出齿轮711在图中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即,在抵抗泄力的钓线S引出被停止后,通过卷收操作手柄8,从而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
而且,在钓线卷收途中,在抵抗泄力装置8b(参照图2)的泄力而从卷筒5A引出钓线S时,因上述作用而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卷收状态转动到钓线放出状态。之后,相对于驱动齿轮11的旋转力(卷收旋转力),当从卷筒5A引出钓线S时的旋转力(引出力)变小时,因上述作用而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在将钓线S卷收于卷筒5A的钓线卷收状态下,由于钓线S位于宽度窄的导向部67,通过宽度窄的导向部67将钓线S均一地卷收于卷筒5A,因此能够将钓线S良好地平行卷绕于卷筒5A。
另外,在钓线卷收状态下,在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S时,由于钓线S位于宽度宽的开口部68,通过宽度宽的开口部68引出钓线S,因此降低钓线S的引出阻力。因而,与通过宽度窄的导向部67引出钓线S时相比钓线S变得更难以受损,另外,能够降低因引出钓线S而作用于匀绕装置50的负载。
另外,由于钓线S的引出阻力降低,因此在泄力上难以产生不均,能够确实地防止泄力性能降低等的不便。因而,能过得到所希望的泄力性能,能够提高钓线S的下沉效果、灵敏度,提高钓鱼的操作性。
另外,因离合机构20的切换而钓线导向体60被设置成可切换,因此能够连动于离合机构20的切换而实现适当的钓线S卷收及适当的钓线S放出,得到操作性出色的钓鱼用卷线器。
第2实施方式
图13~图16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切换机构70的单向齿轮71A直接安装在小齿轮12上,在这点上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地因小齿轮12的旋转而单向齿轮71A进行旋转,单向齿轮71A的旋转力介由摩擦齿轮72传递到转动板59。而且,摩擦齿轮72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只是直径变得更大,构造及作用则相同。另外,转动板59及其周边构造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4所示,单向齿轮71A具备:单向离合器712A;及介由单向离合器712A设置的输出齿轮711。单向齿轮71A构成为如下,在小齿轮12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时(图13中Y2方向,在处于钓线卷收状态时),使输出齿轮711可自由旋转,在小齿轮12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图13中X2方向,在离合接合状态下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S时)时,使小齿轮12与输出齿轮711相配合。
如图14所示,单向离合器712A具备:保持体714A,配置在小齿轮12的周围;及多个滚动构件(滚动体)715,被保持体714A可滚动地保持在保持体714A的内侧。在保持体714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自由滚动区域(未图示)及阻止面(未图示)。
输出齿轮711安装在保持体714A的外侧,啮合于摩擦齿轮72。
在这样的单向齿轮71A中,小齿轮12在图13中箭头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各滚动构件715抵抗弹簧的作用力而位于自由滚动区域,输出齿轮711处于相对于小齿轮12可自由旋转的状态。即,在对手柄8进行旋转操作(卷收操作)而使驱动齿轮11在图13中X1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状态下,输出齿轮711自由旋转,从驱动齿轮11传递小齿轮12而输入的旋转力(驱动力)不会从输出齿轮711输出。
另外,小齿轮12在图13中箭头X2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各滚动构件715因弹簧的作用力而与阻止面发生楔形配合,处于小齿轮12与输出齿轮711可一体旋转的状态。即,在抵抗泄力装置8b的泄力而引出钓线S,小齿轮12在图13中X2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状态下,小齿轮12与输出齿轮711相连接而一体旋转,小齿轮12的旋转力(引出力)从输出齿轮711输出到摩擦齿轮72。这样,只在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S,小齿轮12在图13中X2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通过单向齿轮71驱动摩擦齿轮72。
接下来,对具有以上结构的钓鱼用卷线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15(a)所示的离合接合状态下,当对操作构件21进行按压操作时,离合板25被保持在图15(b)所示的状态,小齿轮12从卷筒轴5的配合部5a(参照图14)脱离(离合分离状态)。由此,卷筒5A处于自由旋转状态,通过抛投操作等而放出钓线S。即,在放出钓线时,切换机构70处于从卷筒5A侧脱离的状态。
之后,当通过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而使离合机构20返回到接合时,小齿轮12配合于卷筒轴5,驱动齿轮11的旋转力通过小齿轮12传递到卷筒5A,卷筒5A在图15(a)中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即,在卷收钓线时,切换机构70处于连接在卷筒5A侧的状态。
在这样的钓线卷收状态下,虽然小齿轮12在图中Y2方向上旋转,但是在切换机构70中因单向齿轮71A的作用而输出齿轮711进行空转。因而,小齿轮12的旋转力不会传递到摩擦齿轮72,钓线导向体60因返回弹簧595的弹簧力而保持在钓线卷收状态。由此,适当地维持通过钓线导向体60的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卷收状态。
接下来,对离合接合状态下对引出钓线S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6(a)所示,在离合接合状态下,当抵抗泄力装置8b(参照图2)的泄力而从卷筒5A引出钓线S时,小齿轮12在图中X2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在图中X2方向上转动时,由于单向齿轮71A处于因单向离合器712A(参照图14)而小齿轮12与输出齿轮711可一体旋转的状态,因此小齿轮12的旋转力从输出齿轮711传递到摩擦齿轮72。
由此,摩擦齿轮72在图中Y3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与此啮合的转动板59在图中X4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由此,以钓线卷收状态被保持的钓线导向体60以螺纹轴51为中心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如图16(b)所示,成为钓线放出状态。
由此,卷收钓线时穿过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S移动到宽度宽的开口部68,成为通过宽度宽的开口部68而引出钓线S的状态。
这样,在钓线导向体60处于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11(b))之后,接着引出钓线S而使摩擦齿轮72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如上所述,摩擦齿轮72处于进行空转(slip)的状态,钓线导向体60继续被保持在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11(b)),处于不会有必要以上的旋转力(驱动力)施加到转动板59的状态。
之后,当抵抗泄力的钓线S引出被停止时,因返回弹簧595的作用力而转动板59在图中Y4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
此时,转动板59在图中Y4方向(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成为与此啮合的摩擦齿轮72在图中X3方向(顺时针方向)上的转动,而且,成为啮合于摩擦齿轮72的单向齿轮71A的输出齿轮711在图中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的转动。而且,通过介由小齿轮12使驱动齿轮11在卷收旋转方向(图中X1方向)上旋转,从而容许输出齿轮711在图中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即,在抵抗泄力的钓线S引出被停止后,通过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从而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能够有效利用小齿轮12周围的空间而设置单向齿轮71A,能够实现切换机构70的省空间化。由此,也能够使钓鱼用卷线器小型化。
另外,通过省空间化,从而由于能够使摩擦齿轮72大径化,因此能够提高耐久性。
第3实施方式
图17、图18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将切换机构70设置于具备公知的杆泄力机构80的卷线器本体1,在这点上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不同。如图17所示,卷筒轴5被销5c止转支撑在左盖板3a上,卷筒5A旋转自如地支撑在卷筒轴5上。如图17所示,杆泄力机构80在卷筒轴5(支撑轴)的右侧设置在右框架2b的侧方。可通过对杆81的前后方向上的转动操作来调节杆泄力机构80的泄力。杆泄力机构80构成为如下,通过用杆81介由公知的凸轮、螺栓机构来调节对于制动部的卷收驱动部侧的泄力片的按压力,从而对卷筒5A的旋转进行制动,制动部设置在卷筒5A的未图示的右侧凸缘侧部。
如图17所示,在卷筒5A的左侧,在左框架2a与左盖板3a之间设置有切换机构70。切换机构70具有与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即,切换机构70具备:单向齿轮71A,在卷筒5A侧部呈一体地设置有支撑体5B,直接安装在该支撑体5B的筒部外周上;摩擦齿轮72,啮合于单向齿轮71A;及转动构件59A(相当于转动板59),啮合于摩擦齿轮72。
单向齿轮71A构成为如下,卷筒5A在钓线卷收方向上转动时,使输出齿轮711可自由旋转,卷筒5A在钓线放出方向(钓线引出方向)上转动时,使卷筒轴5与输出齿轮711相配合。即,在对手柄8进行旋转操作(卷收操作)而卷筒5A在钓线卷收方向上旋转的状态下,输出齿轮711自由旋转,从卷筒轴5输入的旋转力(驱动力)不会从输出齿轮711输出。另外,在抵抗被杆81调节的泄力而引出钓线S,卷筒5A在钓线放出方向上旋转的状态下,支撑体5B与输出齿轮711相连接而一体旋转,卷筒5A的旋转力(引出力)从输出齿轮711输出到摩擦齿轮72。这样,只在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S,卷筒5A在钓线放出方向上旋转时,通过单向齿轮71驱动摩擦齿轮72。
而且,在转动构件59A上,在与左框架2a之间安装有返回弹簧595(未图示)。返回弹簧595具有使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的功能。
接下来,对具有以上结构的钓鱼用卷线器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放出钓线S时,对杆81进行转动操作而成为缓解杆泄力机构80的泄力的状态。而且,例如当进行抛投操作等时,卷筒5A在钓线放出方向上旋转,支撑体5B与单向齿轮71A的输出齿轮711相连接而一体旋转。由此,卷筒5A的旋转力(引出力)从输出齿轮711输出到摩擦齿轮72,介由摩擦齿轮72转动构件59A进行转动。由于进行该转动,因此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卷收状态转动到钓线放出状态而改变姿势(参照图18(b))。而且,在姿势变更后,接着引出钓线S而使摩擦齿轮72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如上所述,摩擦齿轮72处于空转(slip)状态,防止将必要以上的旋转力(驱动力)施加到转动板59。
之后,当卷筒5A在钓线放出方向上的旋转停止或接近停止的状态时,因返回弹簧595的作用力而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参照图18(a))。
之后,当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时,卷筒5A在钓线卷收方向上旋转,钓线S均等地卷绕在卷筒5A上。
在这样的钓线卷收状态下,由于因单向齿轮71A的作用而输出齿轮711处于空转的状态,因此卷筒5A的旋转力不会传递到摩擦齿轮72,钓线导向体60因返回弹簧595的弹簧力而保持在钓线卷收状态。由此,适当地维持通过钓线导向体60的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卷收状态。
接下来,当抵抗被杆泄力机构80调节的泄力而从卷筒5A引出钓线S时,卷筒5A在钓线放出方向上转动,通过单向齿轮71A而卷筒5A、支撑体5B的旋转力从输出齿轮711传递到摩擦齿轮72。
由此,摩擦齿轮72进行转动,与此啮合的转动板59进行转动而以钓线卷收状态被保持的钓线导向体60转动到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18(b))。
由此,卷收钓线时穿过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S移动到宽度宽的开口部68,成为通过宽度宽的开口部68引出钓线S的状态。
这样,在钓线导向体60处于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18(b))之后,接着引出钓线S而使摩擦齿轮72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如上所述,摩擦齿轮72处于进行空转(slip)的状态,钓线导向体60继续被保持在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18(b)),处于不会有必要以上的旋转力(驱动力)施加到转动板59的状态。
之后,当抵抗泄力的钓线S引出被停止时,因返回弹簧595的作用力而转动板59进行转动,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参照图18(a))。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即使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不具有离合机构的结构简单的钓鱼用卷线器中,也能够适当地设置切换机构70A。
另外,由于根据卷筒5A的旋转而切换机构70进行动作,因此钓线导向体60在姿势变更时的动作相应性出色。因而,能够降低作用于杆泄力机构80的负载,杆泄力机构80连接于卷筒5A。
第4实施方式
图19~26表示切换机构70的变形例。
如图图21所示,转动板7如下,可转动地支撑在可旋转地支撑螺纹轴51的轴承52的外圈与右框架2b之间,沿着右框架2b的外面侧向后方延展,在左右方向上与离合板25的突出片25b重叠。如图19所示,在转动板7上形成有侧视时呈L字形的作为位置限制机构的上部配合孔7A、下部配合孔7B。其中,上部配合孔7A用于传递来自离合机构20的动力,另外,下部配合孔7B用于传递来自切换单元70A的动力,构成切换机构70的一部分。
如图19所示,上部配合孔7A具有上部第1长孔7a1与连续于上部第1长孔7a1的上部第2长孔7a2。上部第1长孔7a1以在螺纹轴51的径向上延伸出的直线状的长孔形状形成。上部第2长孔7a2以与螺纹轴51同心的圆弧状的长孔形状形成。
在上部配合孔7A中可松动地插入有离合板25的配合突起25c。由此,如图19及图20所示,转动板7伴随离合板25的转动而以螺纹轴51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因而,转动板7与离合板25一同在2个位置被切换,离合板25被分配弹簧23分配保持在钓线卷收状态与钓线放出状态之间。
另一方面,下部配合孔7B具有下部第1长孔7b1与连续于下部第1长孔7b1的下部第2长孔7b2。下部第1长孔7b1以相对于螺纹轴51的径向具有规定角度而延伸出的直线状的长孔形状形成,另外,下部第2长孔7b2以与螺纹轴51同心的圆弧状的长孔形状形成。
在下部配合孔7B中可松动地插入有突起部721。突起部721被设置于切换机构70的摩擦装置72。通过可松动地插入该突起部721,从而转动板7构成为伴随摩擦装置72的转动而进行转动。即,转动板7构成为,不仅伴随上述的离合板25的动作而进行转动,而且也因切换机构70的动作而进行转动。
在转动板7的前侧部与右框架2b之间,安装有作为返回机构的返回弹簧7c。返回弹簧7c在逆时针方向上对转动板7施加力,将转动板7保持在钓线卷收状态。返回弹簧7c构成切换机构70的一部分。
在图19所示的钓线卷收状态下,返回弹簧7c将离合板25的配合突起25c保持在上部配合孔7A的上部第1长孔7a1的后端部(上部第2长孔7a2的上端部)。另外,切换机构70的突起部721被保持在下部配合孔7B的下部第1长孔7b1的后端部(下部第2长孔7b2的后端部)。
另一方面,在图20所示的钓线放出状态下,离合板25的配合突起25c被保持在上部第1长孔7a1的前端部。另外,切换机构70的突起部721被保持在下部第2长孔7b2的前端部。
而且,返回弹簧7c如后述的那样构成切换机构70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如图19、图20所示,切换机构70具备切换单元70A、下部配合孔7B、返回弹簧7c。利用在匀绕装置50的螺纹轴51(驱动轴)与手柄轴8a之间的空间而设置有切换机构70。切换单元70A具备单向装置71、摩擦装置72。单向装置71与摩擦装置72在右侧板1B内以连接的状态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被配置在手柄轴8a的同心圆上。
如图23(a)、(b)所示,单向装置71具备:传动齿轮套环711;及被传动齿轮套环711所支撑的单向离合器712。单向装置71如下,在卷收状态下引出钓线S时,在驱动齿轮11(参照图23(b))抵抗泄力装置8b(参照图1)的设定泄力而逆时针方向(图23(a)箭头Y1方向)转动时使传动齿轮套环711与单向离合器712相配合(处于动力传递状态)。另外,构成为如下,在通过对手柄8进行的卷收操作而使驱动齿轮11介由泄力装置8b(参照图1)在顺时针方向(图23(a)箭头X1方向)上转动时,使传动齿轮套环711可自由旋转(动力切断状态)。
如图23(b)所示,传动齿轮套环711具有:筒部711a,可松动地插入于手柄轴8a;圆板状凸缘部711b,设置在筒部711a的右端部;及多个固定用突部711c,设置在凸缘部711b的右侧面上。驱动齿轮11上设置有各固定用突部711c嵌入的多个凹部11c。驱动齿轮11止转固定在传动齿轮套环711上。
单向离合器712是转动式的,具备:圆环状保持体712a;及多个滚动构件(滚动体)712b,在保持体712a的内侧被保持体712a保持成可滚动。如图23(a)所示,在倾斜面712c上形成有:自由滚动区域712e,使各滚动构件712b处于可自由滚动的状态;及阻止面712d,通过楔效应阻止各滚动构件712b进行滚动。单向离合器712压入于摩擦装置72的输入构件72a而被止转固定。
在这样的单向装置71中,在对手柄8(参照图1)进行旋转操作(卷收操作)而使驱动齿轮11顺时针方向(图19、图23(a)中X1方向)旋转时,各滚动构件712b位于自由滚动区域712e,传动齿轮套环711处于可自由旋转状态。即,构成为对手柄8(参照图1)进行旋转操作而输入的旋转力(驱动力)不会输出到摩擦装置72侧。
另外,(由于单向离合器K防止手柄轴8a伴随钓线释放而进行逆旋转)在抵抗泄力装置8b的泄力而引出钓线S,驱动齿轮11在逆时针方向(图19、图23(a)中Y1方向)上旋转时,各滚动构件712b位于阻止面712d,传动齿轮套环711与保持体712a(外圈)相连接而一体旋转。由此,通过驱动齿轮11输入的旋转力(引出力)从单向装置71输出到摩擦装置72。这样,只在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S,驱动齿轮11在图19、图23(a)中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通过单向齿轮71驱动摩擦装置72。
摩擦装置72构成为,将单向齿轮71的旋转力传递到后段的转动板7,在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进行空转。如图23(a)、(b)所示,摩擦装置72包含圆环状的输入构件72a与圆环状的输出构件72b而构成,具备摩擦机构72A(参照图23(a)),圆环状的输入构件72a外嵌固定在单向离合器712的保持体712a上,圆环状的输出构件72b外装在输入构件72a上。输出构件72b上形成有朝着转动板7(参照图19)延展的延展部72b1,在延展部72b1的顶端部设置有突起部721。如图22所示,突起部721朝着右框架2b(参照图23(b))突出,可松动地插入于转动板7的下部配合孔7B内。
摩擦机构72A具备:凹部722,设置在输出构件72b上;加力弹簧723,收容在凹部722;配合构件724,由加力弹簧723施加力;及配合接受部72a1,在输入构件72a的外周面的周向上隔着间隔形成。配合构件724构成为在按压于配合接受部72a1的状态下与配合接受部72a1发生配合。
摩擦机构72A如下,在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解除对于配合接受部72a1的配合构件724的配合,输入构件72a与输出构件72b相对地进行空转(slip)。即,在输入构件72a与输出构件72b之间施加预先确定的值以上的转矩时,两者处于空转关系,输入构件72a持续进行空转。因而,构成为不会有必要以上的旋转力(驱动力)施加到转动板7。
摩擦装置72如下,当承受单向装置71的保持体712a的旋转力时,在图25(b)中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后段的转动板7在该图中X2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由此,钓线导向体60的姿势从图25(a)所示的钓线卷收状态切换到图26(a)所示的钓线放出状态。
接下来,对离合接合状态下引出钓线S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5(a)所示,在离合接合状态下,当抵抗泄力装置8b(参照图1)的泄力而从卷筒5A引出钓线S时,该旋转力(引出力)从卷筒轴5通过小齿轮12传递到驱动齿轮11(参照图26(a),卷筒5A在X3方向上转动,驱动齿轮11在Y1方向上转动)。驱动齿轮11通过泄力装置8b摩擦配合于被单向离合器K(参照图1)防止反转的手柄轴8a,如图25(b)所示,在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泄力空转)。这样,如图23(a)所示,传动齿轮套环711在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在图中Y1方向上转动时,由于单向装置71处于因单向离合器712而传动齿轮套环711与保持体712a可一体旋转的状态,因此传递驱动齿轮11而输入的旋转力从单向装置71传递到摩擦装置72。
由此,摩擦装置72的输入构件72a在图23(a)中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介由摩擦机构72A输出构件72b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通过该输出构件72b的转动,介由突起部721转动板7在图25(b)中X2方向(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以钓线卷收状态被保持的钓线导向体60以螺纹轴51为中心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由此,钓线导向体60将姿势从钓线卷收状态变更为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26(a))。
通过该姿势变更,从而如图26(a)所示,卷收钓线时穿过宽度窄的导向部67的钓线S移动到宽度宽的开口部68,成为通过宽度宽的开口部68而引出钓线S的状态。
而且,在转动板7的上部配合孔7A中形成有与螺纹轴51同心圆弧状的上部第2长孔7a2,由于在引出时离合板25的配合突起25c配合于上部第2长孔7a2的上端部(参照图25(a)),因此成为配合突起25c位于上部第2长孔7a2的下端部的关系为止,转动板7进行转动(参照图26(a))。因而,不会在保持离合接合状态的情况下使离合板25进行转动,能够使钓线导向体60的姿势从钓线卷收状态变更(移动)为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26(a))。
这样,在钓线导向体60的姿势变更为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26(a))之后,接着引出钓线S而使摩擦装置72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图23(a)所示的输入构件72a与输出构件72b的配合状态被解除,处于输入构件72a与输出构件72b相对地进行空转(slip)的状态。由此,钓线导向体60继续被保持在钓线放出状态(参照图26(a)),处于不会有必要以上的旋转力(驱动力)施加到转动板7的状态。
之后,当抵抗泄力的钓线S引出被停止时,如图26(b)所示,因返回弹簧7c的作用力而转动板7在图中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此时,在抵抗泄力的钓线S引出被停止后,通过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从而因单向离合器712的作用而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即,对手柄8进行卷收操作而使驱动齿轮11在图26(b)中箭头X1方向上转动,从而传动齿轮套环711在X1方向(顺时针方向)上空转,处于动力切断状态。由此,因返回弹簧7c的作用力而转动板7在图中Y2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
而且,在钓线卷收途中,在抵抗泄力装置8b(参照图19)的泄力而从卷筒5A引出钓线S时,因上述作用而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卷收状态转动到钓线放出状态。之后,相对于驱动齿轮11的旋转力(卷收旋转力),当从卷筒5A引出钓线S时的旋转力(引出力)变小时,因上述作用而钓线导向体60从钓线放出状态返回到钓线卷收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利用匀绕装置50的螺纹轴51与手柄轴8a之间的空间来设置切换机构70,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这点有助于钓鱼用卷线器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切换机构70具备在一个侧板内(右侧板1B内)以连接的状态被配置(配置在同心圆上)的单向装置71与摩擦装置72,因此能够对用于驱动钓线导向体60的驱动机构进行集中化。因此,可实现驱动机构的小型化及简单化。另外,能够将单向装置71的旋转力高效率地传递到摩擦装置72,钓线导向体60的转动动作也趋于稳定。
另外,由于在手柄轴8a上配置有单向装置71及摩擦装置72,因此能够在手柄轴8a上对驱动机构进行集中化,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及简单化。另外,通过在手柄轴8a上对驱动机构进行集中化,从而也能够适当地避免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而且,也能够提高布局性。
第5实施方式
参照图27、图28对第5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对切换单元70B的单向装置71进行了简单化。而且,转动板7及其他构造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7、图28所示,单向离合器712具备在周向上延伸出的多个突出部712f。另一方面,在传动齿轮套环711上以对应于多个突出部712f的方式在外周面的周向上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配合凹部711e。配合凹部711e在突出部712f延伸出的方向上倾斜(朝着径向内侧倾斜),具有至少收容突出部712f的顶端部的深度,在配合凹部711e的端部形成有由突出部712f的顶端部所配合的阶梯面711f。
在这样的单向装置71中,在对手柄8(参照图1)进行旋转操作(卷收操作)而使驱动齿轮11在顺时针方向(图19、图27(a)中X1方向)上旋转时,突出部12f对于配合凹部711e处于非配合状态,传动齿轮套环711处于可自由旋转状态。即,构成为对手柄8(参照图1)进行旋转操作而输入的旋转力(驱动力)不会输出到摩擦装置72侧。
另外,在抵抗泄力装置8b(参照图1)的泄力而引出钓线S,驱动齿轮11在逆时针方向(图19、图27(a)中Y1方向)上旋转时,各突出部712f配合于阶梯面711f,传动齿轮套环711与单向离合器712相连接而一体旋转。由此,通过驱动齿轮11输入的旋转力(引出力)从单向装置71输出到摩擦装置72。这样,只在抵抗泄力而引出钓线S,驱动齿轮11在图19、图27(a)中Y1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通过单向装置71驱动摩擦装置72。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在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由于单向装置71的构造变得简单,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而且,也可以使切换单元70A小型化。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钓线导向体60进行转动而改变姿势从而改变钓线S的导向位置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如下,使钓线导向体60直线(上下方向等)移动,从而使钓线S位于宽度窄的导向部67或宽度宽的开口部68而进行导向。
另外,摩擦齿轮72的摩擦机构722也可以采用使用了具有粘性的流体的机构。
另外,关于钓线导向体60,可以适当地改变其形状。例如,使宽度宽的开口部68大致呈三角形状或者大致呈圆形状等,可适当进行改变。另外,关于限制部69,也可以不通过像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呈平坦状的框架体60F的上壁68b的后端缘来形成,而是弯曲形成构成钓线穿过部60A的框架体60F的任意部分,可适当改变其形状。
另外,钓线导向体60也可以在与钓线接触的部分安装有在具有耐磨性的同时滑动阻力较小的构件(钓线接触构件)。通过安装这样的钓线接触构件,从而即使在钓线放出时或钓线卷收时钓线S接触,也能够防止钓线S断掉,而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接触阻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钓线导向体60构成为连动于离合机构20而转动,但是既可以不与离合机构连动。另外,在使钓线导向体60进行转动时,虽然通过在管状体55的外周设置在轴向上延伸出的突起来进行止转,但是也可以通过形成于管状体55的长孔55a的边缘55e来进行止转。而且,设置在上述的卷线器本体1的左右侧板1A、1B之间的拇指垫1D如下,既可以为了减轻钓线放出时的阻力而不采用,也可以构成为可开闭。
另外,切换机构70不局限于其整体设置在匀绕装置50的螺纹轴51与手柄轴8a之间,只要将切换机构7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匀绕装置50的螺纹轴51与手柄轴8a之间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旋转体的例子而举出了摩擦结合于手柄轴8a的驱动齿轮11,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右框架2b上设置其他支撑轴,将摩擦结合的驱动齿轮作为旋转体而设置切换机构70。
另外,也可以采用配置在不同轴上的单向装置71与摩擦装置72。

Claims (9)

1.一种钓鱼用卷线器,
具有:卷筒,旋转自如地支撑于卷线器本体;
钓线导向体,钓线穿过;
匀绕装置,为了向所述卷筒引导钓线而使所述钓线导向体进行左右往复移动;
及泄力装置,对钓线施加泄力,
所述钓线导向体由宽度窄的导向部及宽度宽的开口部所构成,构成为在将钓线卷收于所述卷筒时,使该钓线位于所述宽度窄的导向部而进行导向,在从所述卷筒放出钓线时,使该钓线位于所述宽度宽的开口部而进行导向,其特征为,
具备切换所述钓线导向体的姿势的切换机构,
在将钓线卷收于所述卷筒的状态下,在抵抗所述泄力装置的泄力而引出该钓线时,以将对该钓线的导向位置从所述宽度窄的导向部变更为所述宽度宽的开口部的方式通过所述切换机构对所述钓线导向体的姿势进行切换,
所述钓线导向体具有限制部,在从钓线放出状态转动到钓线卷收状态时,所述钓线被所述限制部所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切换机构设置在摩擦配合于手柄轴的驱动齿轮与连动于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而进行左右往复移动的匀绕装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切换机构由单向装置、摩擦装置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切换机构还包含配合机构、返回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单向装置是在抵抗由所述泄力装置施加的泄力而引出钓线时传递动力的单向齿轮,所述摩擦装置是在承受规定转矩以上的负载时进行空转的摩擦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切换机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匀绕装置的驱动轴与所述泄力装置的旋转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单向装置与所述摩擦装置以在一个侧板内连接的状态被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所述单向装置及所述摩擦装置配置在手柄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为,还具备将所述卷筒切换为动力传递状态与动力切断状态的离合机构,
所述钓线导向体如下,在被所述离合机构切换到动力传递状态时,使钓线位于所述宽度窄的导向部,在被所述离合机构切换到动力切断状态时,使钓线位于所述宽度宽的开口部。
CN201410708795.1A 2013-11-29 2014-11-28 钓鱼用卷线器 Active CN104663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7725A JP6143657B2 (ja) 2013-11-29 2013-11-29 魚釣用リール
JP2013-247725 2013-11-29
JP2014-134744 2014-06-30
JP2014134744A JP6291368B2 (ja) 2014-06-30 2014-06-30 魚釣用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3604A CN104663604A (zh) 2015-06-03
CN104663604B true CN104663604B (zh) 2017-08-08

Family

ID=53263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08795.1A Active CN104663604B (zh) 2013-11-29 2014-11-28 钓鱼用卷线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45088B2 (zh)
KR (1) KR102279442B1 (zh)
CN (1) CN1046636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8718A (zh) * 2016-03-31 2017-10-20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0350B1 (ja) * 2017-02-01 2017-11-29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発射装置
JP7008454B2 (ja) * 2017-09-28 2022-0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US10506802B2 (en) * 2017-11-29 2019-12-17 Globeride, Inc. Anti-reverse device for fishing spinning reel and fishing spinning reel having the same
KR102184732B1 (ko) 2018-05-10 2020-11-30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피니언 지지구조를 갖는 낚시 릴
KR102127299B1 (ko) 2018-09-07 2020-06-26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전위 부식 방지용 부싱을 구비한 낚시 릴
CN111903630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广州辉悦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渔轮
CN112219806B (zh) * 2020-10-28 2022-01-04 王子洋 一种钓鱼轮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60175A (en) * 1937-08-23 1939-05-30 Shakespeare Co Level wind fishing reel
US2652212A (en) * 1952-01-28 1953-09-15 Ocean City Mfg Company Surf casting fishing reel
US3111287A (en) * 1960-04-04 1963-11-19 Robert C Baenziger Fishing reel
US3237900A (en) * 1964-03-13 1966-03-01 George H Odom Level winding mechanism for fishing reels
US5850979A (en) * 1994-08-23 1998-12-22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of double bearing type having improved balance and ergonomic properties
JP3582687B2 (ja) * 1997-03-18 2004-10-27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ルの釣糸案内装置
US6053444A (en) * 1997-03-18 2000-04-25 Diawa Seiko, Inc. Fishline guide device for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JPH1189487A (ja) * 1997-09-25 1999-04-06 Daiwa Seiko Inc 両軸受型リール
CN1109496C (zh) * 1997-09-17 2003-05-28 熊大顺 可换档渔线轮
JPH11308951A (ja) * 1998-04-27 1999-11-09 Ryobi Ltd 両軸受けリールの釣糸案内装置
JP2009207369A (ja) * 2008-02-29 2009-09-17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4981958B2 (ja) * 2010-09-29 2012-07-2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US8777146B2 (en) * 2012-01-27 2014-07-15 Shimano Inc. Dual-bearing reel
KR101998897B1 (ko) 2012-05-29 2019-07-10 글로브라이드 가부시키가이샤 낚시용 릴
JP5525568B2 (ja) 2012-05-29 2014-06-1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8718A (zh) * 2016-03-31 2017-10-20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卷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79442B1 (ko) 2021-07-21
US9545088B2 (en) 2017-01-17
CN104663604A (zh) 2015-06-03
KR20150062981A (ko) 2015-06-08
US20150150229A1 (en) 2015-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3604B (zh) 钓鱼用卷线器
CN101382171B (zh) 滚柱式离合器
CN103857285B (zh) 钓鱼用卷线器
CN101680499A (zh) 旋转方向切换离合器单元
JP5593376B2 (ja) スプール固定型フィッシングリール
JP2012522499A5 (zh)
CN104717882B (zh) 钓鱼用卷线器
JP4809265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KR20000022823A (ko) 낚시용 릴
JP4504900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10624327B2 (en) Dual-bearing reel
JP4939573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4008115A (ja)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TWI817804B (zh) 釣魚用紡車式捲線器
JP2021083324A (ja) 両軸受型リール
CN105454175B (zh) 钓鱼用卷线器的防倒转机构
GB2575550A (en) Spinning reel
KR102615173B1 (ko) 낚시용 릴의 롤러 클러치
CN109566554A (zh) 钓具用卷线器
JP7465935B2 (ja)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6143657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4865759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291368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JP2570781Y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8199979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