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1826A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物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1826A
CN104661826A CN201380049033.9A CN201380049033A CN104661826A CN 104661826 A CN104661826 A CN 104661826A CN 201380049033 A CN201380049033 A CN 201380049033A CN 104661826 A CN104661826 A CN 104661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drop
base material
attached
surface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90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1826B (zh
Inventor
福井民雄
青池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nippon Scree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nippon Scree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nippon Scree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nippon Screen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61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1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1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1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6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for line print hea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1I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curing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with UV-curing following the pr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在喷墨打印机(1)中,在基材(9)的搬运方向上排列的2个任意的油墨喷出部(头组件(42))中,在将该搬运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油墨喷出部分别作为第一油墨喷出部及第二油墨喷出部时,利用第一油墨喷出部喷出第一油墨,该第一油墨的附着于基材(9)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会随着时间下降。另外,利用第二油墨喷出部喷出第二油墨,该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基材(9)时的表面张力与附着于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的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由此,使附着于相邻的位置的第一油墨的液滴以及第二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一致,能够抑制在基材(9)上的第一油墨的区域与第二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出现渗出、边界位置变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基材上形成图像的技术以及图像形成物。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都是使用通过一边相对于头单元移动印刷用纸,一边从头单元的多个喷出口向印刷用纸喷出油墨的微小液滴来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另外,近年来,密封标签的印刷也渐渐采用喷墨打印机。就密封标签的印刷而言,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等树脂片、涂料纸等油墨难以渗透的基材进行印刷,因此,使用例如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的油墨,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来固化(固定)基材上的油墨。
此外,在JP特开2011-79952号公报(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一种油墨组:在液滴着落后不到100ms的表面寿命区域上,各彩色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在黑色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以上,在液滴着落后100~3000ms的表面寿命区域上,存在黑色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与各彩色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相等的点,在该点以后的表面寿命区域上,黑色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大于各彩色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文献1的油墨组不仅针对普通纸,针对油墨渗透性差的纸,也能够降低扩散(渗出)。
然而,在向基材上喷出多种颜色的油墨的情况下,在基材相对于头单元的搬运方向上排列有喷出一种颜色的第一油墨的第一油墨喷出部以及喷出另一种颜色的第二油墨的第二油墨喷出部。因此,从第一油墨的液滴附着(着落)在基材上的时刻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在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在文献1的手法中,由于没有考虑这种时间差,所以无法避免在基材上的第一油墨的区域与第二油墨的区域的边界处出现的渗出、边界位置变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面向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避免在基材上的第一油墨的区域与第二油墨的区域的边界处出现渗出、边界位置变动的问题。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头单元,向基材喷出油墨的液滴,移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头单元移动所述基材;所述头单元具有:第一油墨喷出部,喷出第一油墨,附着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随着时间下降,第二油墨喷出部,在所述基材相对于所述头单元的搬运方向上,该第二油墨喷出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油墨喷出部的下游侧,喷出第二油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之差的绝对值,小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与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之差的绝对值。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基材上的第一油墨的区域与第二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出现渗出、边界位置变动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由此,能够进一步地抑制在基材上的第一油墨的区域与第二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出现渗出、边界位置变动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案中,在所述头单元中,能够改变在所述搬运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油墨喷出部与所述第二油墨喷出部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中,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于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的方式,调整所述基材借助所述移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头单元移动的移动速度。
本发明也面向图像形成方法以及通过该图像形成方法形成的图像形成物。
通过参照附图并对本发明进行如下的详细说明,能够更加明确上述的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方式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头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头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底座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底座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在基材上形成图像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7是示出油墨的表面张力的变化的图。
图8是示出在基材上形成的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的图。喷墨打印机1是通过向连续片状的基材9喷出油墨的液滴(微小液滴)来在基材9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连续片状的基材9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等树脂片、长条的涂料纸等。在图1中,将相互垂直的2个水平方向表示为X方向以及Y方向,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相垂直的铅直方向表示为Z方向。图1中的X方向以及Y方向不必须是水平方向,同样地,Z方向也不必须是铅直方向。
图1的喷墨打印机1具有主体11以及控制部10,主体11具有移动机构2以及头单元4,移动机构2移动片状的基材9,头单元4向通过移动机构2移动过程中的基材9喷出紫外线固化性油墨的液滴。移动机构2具有长度方向分别沿着图1中的X方向的多个辊21。在配置于最靠(-Y)侧的辊21的附近设置保持有卷状的基材9(供给辊)的供给部31,在配置于最靠(+Y)侧的辊21的附近设置保持有卷状的基材9(卷绕辊)的卷绕部32。在喷墨打印机1中,通过使移动机构2的多个辊21中的一部分以与X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以规定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基材9以规定速度沿着从供给部31至卷绕部32的规定移动路径移动。
在基材9的移动路径上与头单元4相向的位置上,设有基材引导部34。基材引导部34具有为配置在头单元4的正下方并以与X方向平行的假想轴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一部分的曲面341(以下,称为“引导面341”),基材9在头单元4的下方,沿着圆滑的引导面341移动。由于在与头单元4相向的位置上,基材9大致沿着在图1中由标注为附图标记D1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与Y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方向D1称为搬运方向。
另外,在基材9的移动路径上的供给部31与基材引导部34之间,设有修正基材9的蛇行的蛇行修正部33,在基材引导部34与卷绕部32之间,设有将油墨固化用的紫外线照射在基材9上的固化部35。此外,在喷墨打印机1中,也可以设有对基材9进行规定的前置处理的前置处理部等。
头单元4具有:具有头421的多个头组件42以及支持多个头组件42的底座41。作为油墨喷出部的各头组件42的长度方向沿着X方向,多个头组件42大致沿着Y方向(准确来讲,是沿着引导面341)排列。在头单元4中配置有4个头组件42,4个头组件42从(-Y)侧向(+Y)方向依次分别喷出K(黑色)、C(青色)、M(品红)、Y(黄色)的油墨。在头单元4中也可以喷出清洁油墨(clear ink)等其他种类的油墨。
图2是示出头组件42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头组件42的主视图。以下,着眼于喷出一种颜色的油墨的头组件42进行说明,其他的头组件42也具有同样的结构。如后文所述,由于图2以及图3所示的头组件42以将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轴作为中心且仅倾斜微小的旋转角的姿势固定于底座41,所以在严格意义上讲,图2的横向方向与图1的横向方向并不一致,图3的纵向方向以及横向方向也与图1的纵向方向以及横向方向不一致。
头组件42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呈长方体的头固定块422以及在与头固定块422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较长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头421。在各头421中,沿着其长度方向(以下,称为“排列方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喷出口。在头固定块422中,多个贯通孔沿着长度方向排列形成为交错状,多个头421分别插入并固定于多个贯通孔中。在头组件42中,在长度方向上,在从头固定块422的一端附近到另一端附近的整个范围内以大致规定的间距排列有多个喷出口。在头固定块422的长度方向上的各端面(与长度方向垂直的端面)上形成有2个螺孔423。例如,头固定块422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在头组件42上,也可以仅安装长度为从头固定块422的一端附近到另一端附近的1个头421。即,在头固定块422上至少安装有1个头421。
图4是示出底座41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底座41的主视图。底座41具有长度方向沿着图4中的Y方向的2个固定板411,在X方向上2个固定板411相互间隔。在图5中的Y方向上的固定板411的各端部设有向大致(+Z)方向弯曲的部位412(以下,称为“连接部412”)。如图4所示,2个固定板411的相互对应的连接部412(即,(+Y)侧或者(-Y)侧的2个连接部412)与长度方向沿着X方向的连结板413固定在一起。在底座41上形成由2个固定板411以及2个连结板413围成的1个开口部419。在各连结板413的(+Z)侧的端部设有向Y方向上的外侧(开口部419的相反侧)弯曲的部位414(以下,称为“安装部414”)。在图1的喷墨打印机1中,通过将安装部414安装于省略图示的支撑部,来支撑头单元4。例如,固定板411以及连结板413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
在图5的各固定板411上,沿着配置在底座41的正下方((-Z)侧)且以与X方向平行的假想轴为中心的圆弧(在图5中,用标注有附图标记A1的双点划线表示),等间隔地设有多个(在图5中是8个)定位部415。各定位部415具有3个定位销415a、415b、415c。如后述那样,由于1个头组件42的头固定块422能够固定于各定位部415,所以各定位部415的位置能够决定头固定块422的固定位置,底座41沿着圆弧A1按照规定的间隔(以下,称为“固定位置间隔”)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8个)固定位置。另外,固定板411的(-Z)侧的边缘(但Y方向的两端部除外)呈沿着圆弧A1的圆弧状。即,底座41的底面向(+Z)侧弯曲为凹状。在固定板411上,沿着圆弧A1还设有多个贯通孔416。
在组装图1所示的头单元4时,决定使用的多个头组件42各自的固定位置,将各头组件42配置于相对应的固定位置。此时,通过使各头组件42的头固定块422的底面(在图3中是朝向下方的面)与2个定位销415a、415b相抵接,并使沿着头固定块422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在图3中是朝向左的面)与1个定位销415c相抵接,来调整头组件42的位置以及姿势。通过这样,在安装于头组件42的各头421上,多个喷出口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假想轴平行,配置有多个喷出口的喷出面与包含2个固定板411上的圆弧A1的圆筒面大致平行。此外,定位部415的上述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例如,定位部415也可以包括与形成于头固定块422上的规定形状的缺口部相卡合的构件。
实际上,在调整过各头组件42的位置以及姿势的状态下,通过经由固定板411的贯通孔416(参照图5)将螺钉与该头组件42的螺孔423(参照图3)相结合,来将头组件42固定于固定板411。此外,贯通孔416的直径比螺钉的直径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K油墨的头组件42、喷出C油墨的头组件42、喷出M油墨的头组件42、喷出Y油墨的头组件42配置在连续的4个固定位置,并沿着引导面341(或者圆弧A1)按照固定位置间隔进行排列。
当组装头单元4时,头单元4配置在与图1的基材引导部34的引导面341相向的位置,安装在支撑部上。此时,由于固定板411上的圆弧A1的假想轴与基材引导部34的引导面341的假想轴一致,所以各头组件42中的头421的喷出面与引导面341大致平行,且,头421中的喷出口的排列方向与基材9的搬运方向垂直(与假想轴平行)。
因此,在利用头单元4形成图像的过程中,各头组件42中的头421的喷出面与引导面341上的基材9的主表面大致平行(即,各头421相对于基材9是直立的),从各喷出口向该主表面大致垂直地喷出油墨的液滴。实际上,由于头单元4与基材9相向的端面(即,固定板411的(-Z)侧的端面)具有仿照引导面341的形状,所以能够以使该断面靠近基材9的主表面的方式配置头单元4,头421的喷出面靠近基材9的主表面。
图6是示出喷墨打印机1在基材9上形成图像的处理的流程的图。在图6的步骤S12~S16中示出了着眼于基材9上的1个部位的处理的流程,实际上,能够对基材9的多个部位并行进行步骤S12~S16的处理。
在喷墨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处理过程中,通过开始移动基材9(步骤S11),来从图1的供给部31依次拉出基材9的连续的部位,各部位(以下,称为“对象部位”)经由蛇行修正部33到达基材引导部34。在基材引导部34上,对象部位一边与引导面341接触,一边向搬运方向移动。而且,在基材9移动的同时,利用与基材引导部34相向的头单元4在对象部位上形成图像。
具体地,在对象部位到达与喷出K油墨的头组件42相向的位置时,向对象部位喷出K油墨的液滴,以形成K的图像(步骤S12)。在从K油墨附着(着落)起经过规定时间后,连续移动的对象部位到达与喷出C油墨的头组件42相向的位置,向对象部位喷出C油墨的液滴,以形成C的图像(步骤S13)。同样地,从C油墨附着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对象部位到达与喷出M油墨的头组件42相向的位置,向对象部位喷出M油墨的液滴,以形成M的图像(步骤S14)。同样地,从M油墨附着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对象部位到达与喷出Y油墨的头组件42相向的位置,向对象部位喷出Y油墨的液滴,以形成Y的图像(步骤S15)。
像这样,进行所谓的湿压湿印刷,对象部位在表面的K、C、M、Y油墨保持着大致液体层的状态下向固化部35移动。而且,通过向对象部位照射紫外线,一并固化K、C、M、Y油墨(步骤S16),利用卷绕部32卷绕对象部位。当全部的图像都形成在基材9上时,基材9停止移动,图像形成处理结束(步骤S17)。
如前所述,在各头组件42中,喷出口排列于与搬运方向垂直的基材9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的整个范围内。通过这样,基材9仅在头单元4的下方通过一次就完成图像形成,即实现所谓的单程(一次通过)印刷,在短时间内完成图像形成。利用形成图像的基材9作为各种印刷物(图像形成物)。
此处,对在喷墨打印机1中使用的K、C、M、Y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的变化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附着于基材9上之后的K、C、M、Y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的变化(即,动态表面张力特性)的图。在图7中,用标注有附图标记L1、L2、L3、L4的线来表示K、C、M、Y油墨的表面张力的变化。呈现图7所示的表面张力的变化的K、C、M、Y油墨是通过如下的方式制成的,即,准备在平衡状态下的表面张力(以下,称为“静态表面张力”。)大致相等的K、C、M、Y油墨,并通过调整丙烯酸树脂类表面调整剂等表面调整剂相对于各油墨的添加量(例如,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的K、C、M、Y油墨除了表面调整剂以外,还包含例如,单官能单体、多官能单体、颜料分散体(颜料)、颜料分散剂、光聚合引发剂、增敏剂、聚合抑制剂等。通常,动态表面张力特性根据这些成分的种类、配比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通过添加表面调整剂,能够在某种程度的范围内调整动态表面张力特性。
如图7所示,K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随着时间从附着于基材9时的表面张力Kk(以下,称为“初始表面张力Kk”,以下同样)降低到平衡状态下的静态表面张力K0,C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随着时间从附着于基材9时的初始表面张力Cc降低到平衡状态下的静态表面张力C0。另外,M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随着时间从附着于基材9时的初始表面张力Mm降低到平衡状态下的静态表面张力M0,Y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随着时间从附着于基材9时的初始表面张力Yy降低到平衡状态下的静态表面张力Y0。此外,在图7中,通过在白点上标注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该点的表面张力的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中,沿着引导面341按照相同固定位置间隔排列有喷出K、C、M、Y油墨的4个头组件42。因此,从K油墨的液滴附着于对象部位到C油墨的液滴附着于对象部位的时间(即,K油墨与C油墨的喷出时间差)、从C油墨的液滴附着于对象部位到M油墨的液滴附着于对象部位的时间以及从M油墨的液滴附着于对象部位到Y油墨的液滴附着于对象部位的时间都是相同的T。
在喷墨打印机1中,C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Cc是在K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Kk与静态表面张力K0之间的值。而且,这些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特性被调整为,使得C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Cc与从附着到对象部位起经过时间T后的K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Kc之差的绝对值,即,当附着到对象部位时的C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Cc(初始表面张力Cc)与当C油墨的液滴附着到对象部位时已附着于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的K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Kc之差的绝对值(以下,也称为“相邻油墨间表面张力差”。)变小。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附着到对象部位起经过时间T后的K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Kc与C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Cc大致相等。相邻油墨间表面张力差优选为C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Cc的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M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Mm以及Y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Yy也是在K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Kk与静态表面张力K0之间的值。而且,从附着到对象部位经过时间2T后的K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Km,即,当M油墨的液滴附着到对象部位时的对象部位上的K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Km与M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Mm大致相等。另外,从附着到对象部位起经过时间3T后的K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Ky,即,当Y油墨的液滴附着到对象部位时的对象部位上的K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Ky与Y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Yy大致相等。
同样地,在C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Cc与静态表面张力C0之间存在M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Mm以及Y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Yy,从附着到对象部位起经过时间T后的C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Cm与M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Mm大致相等,从附着到对象部位起经过时间2T后的C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Cy与Y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Yy大致相等。另外,在M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Mm与静态表面张力M0之间包含Y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Yy,从附着到对象部位起经过时间T后的M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My与Y油墨的初始表面张力Yy大致相等。
像这样,以使得在9附着到基材的对象部位时的各色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与已经向对象部位喷出并附着到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上的另一种颜色的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的方式,配合对象部位上的油墨之间的喷出时间差,来调整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特性(表面张力的变化)。此外,油墨之间的喷出时间差取决于头组件42之间的间隔以及通过移动机构2的基材9的移动速度。当然,K的头组件42与C的头组件42之间的间隔、C的头组件42与M的头组件42之间的间隔、M的头组件42与Y的头组件42之间的间隔也可以相互不同,只要改变头组件42之间的间隔、可以以使喷出时间差配合K、C、M、Y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特性,使得附着于相邻的位置的不同颜色的油墨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的方式,改变头组件42之间的间隔、通过控制部10调整基材9的移动速度。
图8是示出在基材9上形成的图像的一部分的图。图8的上段、中段以及下段的图像是如下的图像,即,利用一种颜色的油墨形成具有带状的空白的图案,接着,由另一种颜色的油墨在该空白上形成带状的图案。具体地,通过在该空白的两侧的区域喷付100%的浓度(所谓,满浓度)的M油墨,以形成1mm(毫米)宽度的带状的空白,从喷付M油墨起经过设定时间后,在该空白上喷付100%的浓度的Y油墨,以形成1mm宽度的带状的图案,来形成图8的上段、中段以及下段的图像。
当形成图8的中段图像时的设定时间比图7所示的时间T长,Y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基材9时的表面张力比附着于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的M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高。在该情况下,表面张力相对较低的M油墨侵蚀表面张力相对较高的Y油墨的区域。由此,在图8的中段的图像中,在基材9上的M油墨的区域与Y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产生大量的渗出,并且边界位置向带状的图案的中心移动,由Y油墨形成的图案的宽度变得小于1mm。在形成图8的上段的图像时的设定时间变得进一步地比在形成图8的中段的图像时的设定时间长,Y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基材9时的表面张力与附着到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的M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之差,变得比图8的中段的情况更大。由此,图8的上段的图像与图8的中段的图像相比,M油墨的区域与Y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渗出进一步地变大,另外,由Y油墨形成的图案的宽度进一步地变小。
另一方面,在形成图8的下段的图像时的设定时间与图7所示的时间T相等,Y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基材9时的表面张力与附着于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的M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图8的下段的图像与图8的上段以及中段的图像相比,抑制在M油墨的区域与Y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渗出,并且还抑制边界位置的变动,由Y油墨形成的图案的宽度大致为1mm。
在此,对比较例的喷墨打印机进行描述。在比较例的喷墨打印机中,在搬运方向的各头组件的下游侧附近(在相邻的2个头组件之间)设有向基材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部。另外,K、C、M、Y油墨使用的是普通的油墨,附着于相邻的位置的不同颜色的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有很大差异。其他的结构与图1的喷墨打印机1是同样的。
在比较例的喷墨打印机中,在从配置于各头组件的下游侧的头组件喷出油墨之前,利用来自紫外线照射部的紫外线来固化从上述各头组件喷出到基材上的油墨。因此,不会产生因附着于相邻的位置的油墨之间的表面张力的差异而引起的边界位置的变动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在进行单程印刷的喷墨打印机中,在基材的搬运精度上存在一定的限度,所以容易产生蛇行、斜行,在基材上的图像上会产生色偏、不均匀的现象。在为了抑制因基材的蛇行、斜行而引起的色偏、不均匀的发生而减小在头单元中头组件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在比较例的喷墨打印机中,会变得无法在头组件之间设置紫外线照射部。因此,在比较例的喷墨打印机中,一边抑制不同颜色的油墨之间的边界位置的变动等,一边抑制色偏、不均匀的现象是极其困难的。
与此相对,在喷墨打印机1中,在相对于基材9的头单元4的搬运方向上排列的2个任意的油墨喷出部(头组件42)中,在将该搬运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的油墨喷出部分别作为第一油墨喷出部以及第二油墨喷出部时,利用第一油墨喷出部喷出第一油墨,该第一油墨附着于基材9液滴的表面张力会随着时间降低到平衡状态。另外,利用第二油墨喷出部喷出第二油墨,在该第二油墨附着到基材9时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与附着于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的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由此,能够使附着于相邻的位置的第一油墨的液滴以及第二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一致,从而抑制在基材9上的第一油墨的区域与第二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渗出、边界的位置变动。因此,也能够尽量减小头单元4中的油墨喷出部之间的距离,来抑制色偏、不均匀的现象,从而能够改善利用喷墨打印机1制作的图像形成物(印刷物)的品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中,在基材9的搬运方向上排列并设置有分别喷出K、C、M、Y油墨的4个油墨喷出部。而且,在4个油墨喷出部中所包含的2个油墨喷出部的各种组合中,从搬运方向的下游侧的油墨喷出部喷出并附着到基材9时的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与从搬运方向的上游侧的油墨喷出部先喷出并附着到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由此,能够抑制在基材9上的K、C、M、Y油墨的区域相互之间的边界处的渗出、边界位置变动。当然,在喷墨打印机1中,也可以使用2色、3色或者5色以上的油墨。
在头单元4中,油墨喷出部(头组件42)能够固定于底座41的多个固定位置中的某一个,并能够改变在搬运方向(准确来讲,是沿着引导面341的方向)上的任意2个油墨喷出部之间的距离。因此,例如,在使基材9的搬运速度提高到2倍以实现图像形成的高速化的情况下,通过在头单元4中,使相邻的2个油墨喷出部之间的距离提高到2倍,则不需要改变油墨,就能够实现抑制在不同颜色油墨之间的边界处的渗出、边界位置变动的印刷。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改变头421的驱动频率。另外,在改变油墨时,也可以配合该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特性来改变相邻的2个油墨喷出部之间的距离。像这样,在喷墨打印机1中,通过配合基材9的搬运速度、各色油墨的动态表面张力特性来适当地改变2个油墨喷出部之间的距离,能够容易地实现使附着于相邻的位置的第一油墨的液滴以及第二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一致。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如上所述,从抑制第一油墨的区域与第二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渗出、边界位置变动的观点来看,在可能的范围内减小相邻油墨间表面张力差是十分重要的,该相邻油墨间表面张力差是指: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基材9时的表面张力与在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于基材9时已附着到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的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之差的绝对值。在该情况下,由于相邻油墨间表面张力差小于在第一油墨与第二油墨的喷出时间差内的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的下降量,所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基材9上的第一油墨的区域与第二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渗出、边界位置变动,上述在第一油墨与第二油墨的喷出时间差内的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的下降量即是指:在第一油墨的液滴附着到基材9时的表面张力与在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基材9时已附着于与该液滴相邻的位置的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之差的绝对值。相邻油墨间表面张力差优选为上述表面张力的降低量的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上述表面张力的降低量的1/3以下。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头单元4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由其他的结构来实现在基材9的搬运方向上的2个油墨喷出部之间的距离可变的头单元4。
根据喷墨打印机1的设计,也可以设置在搬运方向上移动头单元4的移动机构。即,喷墨打印机1中的移动机构只要在规定的搬运方向上相对于头单元4移动基材9即可。
喷墨打印机也可以在单张的基材上形成图像。例如,在载物台上保持有基材的喷墨打印机中,头单元一边喷出油墨,一边在与载物台平行的搬运方向上相对移动(主扫描),在到达基材的端部之后,在与载物台平行且与搬运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仅相对移动规定距离(副扫描),其后,头单元一边喷出油墨,一边朝向与在搬运方向的刚刚进行的主扫描反方向相对移动。像这样,在上述喷墨打印机(所谓,穿梭式的打印机)中,通过头单元在搬运方向(笔直的搬运方向)上对基材进行主扫描,并且每当主扫描完成时,就在宽度方向上间歇地进行副扫描,以在基材的整体上形成图像。
在喷墨打印机1中,例如,也可以使用水性的油墨。另外,也可以使用通过除了紫外线以外的放射线(例如,红外线、电子束)的照射而固化的油墨,在该情况下,使用向基材9上照射用于固化该油墨的放射线的固化部。
喷墨打印机1中的图像形成的对象物可以是由除了纸、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的板状或者片状的基材。在油墨难以渗透的基材(针对油墨具有不渗透性的基材)上,特别容易产生因表面张力的差异而导致的油墨间的边界位置变动等。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油墨的区域与第二油墨的区域之间的边界处的渗出、边界位置变动的喷墨打印机1,特别适合在油墨难以渗透的基材上形成图像。作为这种基材,能够举例示出PET等塑性材料、由玻璃或者金属形成的基材、形成了针对油墨具有不渗透性的表面层的基材(涂料纸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中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也可以适当地进行组合。
以上详细地描写并说明了发明,但是上述的说明是例示性的,并非限定。因此,可以说是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实现多种变形、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打印机,
2 移动机构,
4 头单元,
9 基材,
10 控制部,
35 固化部,
42 头组件,
S11~S17 步骤。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头单元,向基材喷出油墨的液滴,
移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头单元移动所述基材;
所述头单元具有:
第一油墨喷出部,喷出第一油墨,附着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随着时间下降,
第二油墨喷出部,在所述基材相对于所述头单元的搬运方向上,该第二油墨喷出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油墨喷出部的下游侧,喷出第二油墨;
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之差的绝对值,小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与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之差的绝对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固化部,该固化部通过照射放射线来固化所述基材上的所述第一油墨以及所述第二油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头单元中,能够改变在所述搬运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油墨喷出部与所述第二油墨喷出部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部,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于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的方式,调整所述基材借助所述移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头单元移动的移动速度。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油墨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油墨喷出部各自中,在与所述搬运方向垂直的所述基材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宽度上排列有喷出口。
7.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工序,相对于第一油墨喷出部以及第二油墨喷出部移动基材,
b)工序,与所述a)工序并行进行,从所述第一油墨喷出部喷出第一油墨,附着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会随着时间下降,
c)工序,与所述a)工序并行进行,在所述基材相对于所述第一油墨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油墨喷出部的搬运方向上,从配置在所述第一油墨喷出部的下游侧的所述第二油墨喷出部喷出第二油墨;
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之差的绝对值,小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与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之差的绝对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在附着到所述基材时的表面张力与在所述第二油墨的液滴附着到所述基材时已附着于与所述液滴相邻的位置的所述第一油墨的液滴的表面张力大致相等。
9.如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如下的工序:
通过由固化部照射放射线来固化所述基材上的所述第一油墨以及所述第二油墨。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油墨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油墨喷出部各自中,在与所述搬运方向垂直的所述基材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宽度上排列有喷出口。
11.一种通过如权利要求7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来形成的图像形成物。
CN201380049033.9A 2012-09-28 2013-03-18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物 Active CN104661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5942A JP6050998B2 (ja) 2012-09-28 2012-09-28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215942 2012-09-28
PCT/JP2013/057647 WO2014050173A1 (ja) 2012-09-28 2013-03-18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1826A true CN104661826A (zh) 2015-05-27
CN104661826B CN104661826B (zh) 2016-04-27

Family

ID=50387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9033.9A Active CN104661826B (zh) 2012-09-28 2013-03-18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39836B2 (zh)
EP (1) EP2902204A4 (zh)
JP (1) JP6050998B2 (zh)
CN (1) CN104661826B (zh)
WO (1) WO20140501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11206B1 (ko) * 2015-08-24 2017-02-28 동국제강주식회사 멀티드롭 방식의 pcm 칼라강판 제조장치
JP6860315B2 (ja) * 2015-10-30 2021-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693463B2 (ja) * 2017-04-21 2020-05-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88241A2 (en) * 1992-09-17 1994-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t of ink-jet ink with reduced blee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2003211641A (ja) * 2002-01-28 2003-07-2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セット
JP2005335280A (ja) * 2004-05-28 2005-12-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記録方法
CN1720146A (zh) * 2002-10-25 2006-01-11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品
JP2007331171A (ja) * 2006-06-13 2007-12-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セット
JP2010208037A (ja) * 2009-03-06 2010-09-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11240659A (ja) * 2010-05-20 2011-12-0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2656018A (zh) * 2009-12-21 2012-09-05 爱克发印艺公司 单程式喷墨印刷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35022A (ja) * 2001-02-09 2002-08-23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インク組成物
GB0205151D0 (en) * 2002-03-05 2002-04-17 Sericol Ltd An ink-jet ink printing process and ink-jet inks used therein
US7121661B2 (en) 2003-01-21 2006-10-1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employing inks with specific surface tensions
JP2004244624A (ja) * 2003-01-21 2004-09-0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130612B2 (ja) * 2004-07-27 2013-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インクセット
JP2008239964A (ja) 2007-03-01 2008-10-0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7988277B2 (en) * 2007-05-11 2011-08-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set,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unit,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aqueous ink
JP5783665B2 (ja) * 2008-08-21 2015-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504811B2 (ja) 2009-10-07 2014-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記録物。
JP5532946B2 (ja) * 2010-01-18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における印刷条件設定方法
JP5600662B2 (ja) * 2010-12-15 2014-10-0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伝導体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2012224658A (ja) 2011-04-15 2012-11-15 Konica Minolta Ij Technologie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88241A2 (en) * 1992-09-17 1994-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t of ink-jet ink with reduced blee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2003211641A (ja) * 2002-01-28 2003-07-2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セット
CN1720146A (zh) * 2002-10-25 2006-01-11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品
JP2005335280A (ja) * 2004-05-28 2005-12-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記録方法
JP2007331171A (ja) * 2006-06-13 2007-12-27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セット
JP2010208037A (ja) * 2009-03-06 2010-09-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CN102656018A (zh) * 2009-12-21 2012-09-05 爱克发印艺公司 单程式喷墨印刷方法
JP2011240659A (ja) * 2010-05-20 2011-12-0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2204A1 (en) 2015-08-05
JP2014069378A (ja) 2014-04-21
WO2014050173A1 (ja) 2014-04-03
US9539836B2 (en) 2017-01-10
JP6050998B2 (ja) 2016-12-21
EP2902204A4 (en) 2016-11-30
CN104661826B (zh) 2016-04-27
US20150239268A1 (en) 2015-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8423B2 (en) Ink-jet printer using phase-change ink printing on a continuous web
EP2338816B1 (en) Media inversion system for a continuous web printer
US862818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661826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物
US9592685B2 (en) Scanning inkjet printing system
US9862213B2 (en) Scanning inkjet printing system
CN105564049A (zh) 记录装置以及卷曲判定方法
US773133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k-jet printing a moving web
US20140125730A1 (en) Method for Printing Phase Change Ink onto Porous Media
CN10238102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EP1636041B1 (en) Ink-jet printing
US9278554B2 (en) Printer for forming an inkjet image
US9573784B2 (en) Transport using peaked web guide and roller
JP2013139121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31227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JP200627273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KR101722015B1 (ko) 잉크젯 프린팅을 이용한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US20150231900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n inkjet image
JP2010149513A (ja) 凹凸媒体からなる表示物の作製方法、および凹凸媒体への画像形成方法
KR20180135640A (ko) 코팅 강판의 제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