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59569A - 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59569A
CN104659569A CN201410659985.9A CN201410659985A CN104659569A CN 104659569 A CN104659569 A CN 104659569A CN 201410659985 A CN201410659985 A CN 201410659985A CN 104659569 A CN104659569 A CN 104659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connector
fixed component
side metal
meta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99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浩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nnector Produc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nnector Products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nnector Produc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59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59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体、插座触点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所述插座绝缘体具有环形外周壁,所述环形外周壁限定装配凹部。当插塞连接器的插塞绝缘体的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插塞连接器的插塞触点与所述插座触点接触,并且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接触。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所述插座绝缘体通过嵌件模制整体地形成,并且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包括弹性接触部分,当所述弹性接触部分在自由状态下时,所述弹性接触部分与所述外周壁在其所述周向内侧上的表面隔开。

Description

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连接器和制造这种插座连接器的方法,所述插座连接器能够连接至插塞连接器并且能够与插塞连接器脱离连接。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和电气装置例如台式PC(个人电脑)、笔记本PC、手机、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PC通常合并包括电子部件的电路板和包括其它电子部件的另一个电路板。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13-206771和日本专利公开No.5,250,450中描述的连接器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电路板,并且设置有安装在电路板(刚性板)上的插座连接器和安装在另一个电路板(刚性板)上的插塞连接器。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13-206771和日本专利公开No.5,250,450中描述的插座连接器各自设置有绝缘体(插座绝缘体)、多个触点(多个插座触点)和一对金属固定构件(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插座绝缘体设置有环形外周壁和在环形外周壁内形成的装配凹部。多个插座触点通过插座绝缘体支撑从而在插座连接器的纵向方向上对齐。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通过挤压装配入在插座绝缘体中形成的安装孔从而固定至插座绝缘体。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设置有弹性接触部分,所述弹性接触部分可弹性变形。每个插座触点可以安装至在相关电路板的安装表面上形成的电路图案,并且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可以安装至在相同安装表面上形成的接地图案。
另一方面,插塞连接器设置有绝缘体(插塞绝缘体)、多个触点(多个插塞触点)和一对金属固定构件(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插塞绝缘体设置有环形突出装配部分,所述环形突出装配部分能够装配入插座绝缘体的上述装配凹部。每个插塞触点可以安装至在相关电路板的安装表面上形成的电路图案,并且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可以安装至在相同安装表面上形成的接地图案。
当插塞连接器的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连接至)插座连接器的装配凹部时,多个插塞触点分别与多个插座触点形成接触,这在安装在插座连接器侧的电路板上的电子部件和安装在插塞连接器侧的电路板上的电子部件之间建立电气连续性。
当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连接时,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与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弹性接触部分形成接触并且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变得彼此稳固接合,从而牢固地维持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之间的接合状态。此外,操作者可以感受当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与相关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弹性接触部分接合时的可感触的咔哒声。
此外,由于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具有上述弹性接触部分,因此即使当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在彼此连接然后彼此脱离连接之后再次彼此连接时,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也彼此稳固地接合。
在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或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的任一者未设置有弹性接触部分的情况下,只要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连接一次,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或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被刮伤或损坏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如果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或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被刮伤或损坏,当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在彼此连接然后彼此脱离连接之后再次彼此连接时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相关的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之间的接合力劣化,使得维持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之间的接合状态的力可能劣化,并且操作者可能无法感受到可感触的咔哒声。
近年来,连接器的微型化(特别是厚度减小)已经随着电子装置和电气装置的厚度减小得以进步,因此插座绝缘体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微型化也得以进步。
在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13-206771和日本专利公开No.5,250,450中所示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通过挤压装配固定至插座绝缘体的结构中,存在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与插座绝缘体(上述安装孔)的固定强度变小的可能性。如果该固定强度变小,插座连接器相对于相关的电路板的耐分离性、维持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之间的接合状态的力以及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连接时操作者感受可感触的咔哒声的感受降低。
此外,由于插座绝缘体的形状(上述安装孔的圆周形状等)变得过于复杂从而形成薄壁部分等,插座绝缘体的刚性容易降低。因此,当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连接时存在插座绝缘体变形或损坏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插座绝缘体的复杂形状,树脂可流动性(可模制性)容易降低,这在生产率方面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即使是在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多次连接和脱离连接之后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仍然与插塞连接器稳固地接合,即使当由插座连接器和相关的插塞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微型化时,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与插座连接件的插座绝缘体的固定强度仍然可以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体,所述插座绝缘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环形外周壁,所述环形外周壁限定在所述环形外周壁的周向内侧上的装配凹部;多个插座触点,所述插座触点可安装至插座侧电路板上的电路图案并且通过所述插座绝缘体支撑;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可安装至所述插座侧电路板并且通过所述插座绝缘体支撑。当插塞连接器的插塞绝缘体的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插塞连接器的多个插塞触点与所述多个插座触点接触,并且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接触,所述插塞触点可安装至插塞侧电路板的电路图案并且通过所述插塞绝缘体支撑。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所述插座绝缘体通过嵌件模制整体地形成。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包括弹性接触部分,当所述弹性接触部分在自由状态下时,所述弹性接触部分与所述外周壁在其所述周向内侧上的表面隔开。
所述外周壁可以包括一对横向结构部分和一对纵向结构部分,所述外周壁为矩形形状,其中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包括:横向固定部分,所述横向固定部分固定至所述对横向结构部分的一者并且沿着所述对横向结构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和一对纵向固定部分,所述纵向固定部分固定至所述对纵向结构部分的一者并且在所述外周壁的纵向方向上从所述横向固定部分的对立端部延伸。一对所述弹性接触部分分别从所述对纵向结构部分延伸。
在该情况下,所述插塞连接器可以包括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所述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通过所述插塞绝缘体支撑。当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与所述对横向结构部分的所述一者和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所述对弹性接触部分接触。
有利的是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突出装配部分为环形形状。所述插座绝缘体包括接合突出部,所述接合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环形外周壁的所述周向内侧上。当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环形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接合突出部接合在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环形突出装配部分内。所述接合突出部包括倾斜引导表面,当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环形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倾斜引导表面与所述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接触。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一种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体,所述插座绝缘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环形外周壁,所述环形外周壁限定在所述环形外周壁的周向内侧上的装配凹部;多个插座触点,所述插座触点可安装至插座侧电路板上的电路图案并且通过所述插座绝缘体支撑;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可安装至所述插座侧电路板并且包括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至所述插座绝缘体,其中,当插塞连接器的插塞绝缘体的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插塞连接器的多个插塞触点与所述多个插座触点接触,并且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接触,所述插塞触点可安装至插塞侧电路板的电路图案并且通过所述插塞绝缘体支撑。制造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模制模具使在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上形成的弹性接触部分朝向所述外周壁的周向外侧弹性变形;通过嵌件模制整合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所述固定部分和所述插座绝缘体,其中所述外周壁的在其所述周向内侧上的表面的形状通过所述弹性接触部分限定;和从所述插座绝缘体和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分离所述模制模具从而允许所述弹性接触部分弹性地返回至其自由状态,因此使所述弹性接触部分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表面脱离接合。
根据本发明,由于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插座绝缘体通过嵌件模制彼此整体地形成,即使当由插座连接器和相关的插塞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器微型化时,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与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绝缘体的固定强度仍然可以增加。
相比于在插座绝缘体中形成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装配和安装在其中的安装孔等的情况,插座绝缘体(插座连接器)邻近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部分的刚性可以增加。因此,当插塞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连接时,可以避免插座绝缘体变形或损坏。
此外,由于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设置有弹性接触部分,当所述弹性接触部分在自由状态下时,所述弹性接触部分与外周壁在其周向内侧上的表面隔开,即使当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重复连接和脱离连接时(例如当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在彼此连接然后彼此脱离连接之后再次彼此连接时),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插塞连接器仍然可以彼此稳固地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外周壁在其周向内侧上的表面的形状可以通过弹性接触部分限定,因为进行嵌件模制并且其中使用模制模具使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弹性接触部分沿周向向外弹性变形。此外,通过在模制模具被释放并且与插座绝缘体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分离时返回至其自由状态的弹性接触部分,弹性接触部分可以沿周向向内与(经固化的)外周壁在其周向内侧上的表面隔开。
此外,由于外周壁在其周向内侧上的表面的形状通过弹性接触部分限定,无需在插座绝缘体(其底部)中形成通孔。亦即,在外周壁在其周向内侧上的表面的形状不通过弹性接触部分限定的情况下,进行嵌件模制并且其中弹性接触部分夹在上述模制模具和另一个模制模具之间,并且外周壁在其周向内侧上的表面的形状通过该另一个模制模具限定。然而,根据该插座连接器模制方法,当插座绝缘体固化时,由于存在上述另一个模制模具,在插座绝缘体(其底部)中形成通孔。如果在插座绝缘体(其底部)中形成通孔,变得难以使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弹性接触部分和电路板(插座连接器安装至所述电路板)彼此绝缘,并且插座绝缘体的机械强度劣化。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没有产生上述问题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参考附图详细讨论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由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构成的在脱离连接状态下的连接器的实施方案从上方倾斜地观察的立体图;
图2为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在脱离连接状态下的从下方倾斜地观察的立体图;
图3为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在连接状态下的从上方倾斜地观察的立体图;
图4为插塞连接器的立体图,显示了顶侧朝下的插塞连接器;
图5为插塞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显示了顶侧朝下的插塞连接器;
图6为插座连接器的从上方倾斜地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插座连接器的从下方倾斜地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插座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9为插座连接器的中间部分的纵向截面图;
图10为沿着图8中所示的线X-X呈现的在所附箭头的方向上观察的横截面图;
图11为沿着图8中所示的线XI-XI呈现的在所附箭头的方向上观察的横截面图;
图12为与图11相似的图,显示了当插座绝缘体和一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通过嵌件模制整体形成时,其中图的后半部显示了插座连接器夹在上方模制模具和下方模制模具(两者均通过图中的双点划线显示)之间的合模状态,图的前半部分显示了上方模制模具和下方模制模具打开的开模状态;
图13为沿着图12中所示的线XIII-XIII呈现的横截面图;
图14为与图10相似的图,显示了在连接状态下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
图15为与图11相似的图,显示了在连接状态下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塞连接器;
图16为与图12相似的图,显示了插座连接器的对比实施例;
图17为与图13相似的图,显示了插座连接器的第一个修改的实施方案;
图18为与图13相似的图,显示了插座连接器的第二个修改的实施方案;
图19为与图13相似的图,显示了插座连接器的第三个修改的实施方案;
图20为插座连接器的第四个修改的实施方案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侧视图;和
图21为与图12相似的图,显示了插座连接器的第五个修改的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参考图1至16讨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方案。在如下说明中,参考图中显示的双头箭头的方向确定连接器10的向前和向后方向、向左和向右方向,和向上和向下方向。
连接器10的本实施方案设置有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
首先,下文将主要参考图4和5讨论插塞连接器15的详细结构。
插塞连接器15设置有插塞绝缘体16、多个插塞触点(两排(前排和后排)插塞触点)25和两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它们构成插塞连接器15的主要元件。插塞连接器15使用用于模制插塞连接器15的模制模具(未示出)通过嵌件模制完全整合。
插塞绝缘体16由电气绝缘和耐热的合成树脂形成并且成形为在向左/向右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插塞绝缘体16设置有顶板部分17和突出装配部分18,所述顶板部分17构成插塞绝缘体16的顶部,所述突出装配部分18具有环形壁的形状并且从顶板部分17的下表面的整个外边缘向下突出。在顶板部分17和突出装配部分18之间形成的空间形成接合凹部19。插塞绝缘体16在突出装配部分18的前壁和后壁的每一者中设置有多个触点固定凹槽(两排(前排和后排)触点固定凹槽)21,所述触点固定凹槽21在向左/向右方向上布置并且每一者形成基本上U-形横截面,所述基本上U-形横截面从壁(突出装配部分18的前壁/后壁)的一侧(前侧/后侧)至另一侧(后侧/前侧)横穿壁的下端延伸(参见图5)。此外,插塞绝缘体16在其左端和右端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左侧和右侧金属装配构件固定凹部22(参见图5)。
多个插塞触点25各自由具有弹簧弹性的片状铜合金(例如磷青铜、铍铜、钛铜或Corson铜合金)制成,并且通过冲压成形形成如图1、2等中所示的形状。每个插塞触点25的表面涂布有镀层例如锡镀层或金镀层。每个插塞触点25设置有接触部分26和尾部部分27。接触部分26构成插塞触点25的基本上U-形本体的内部并且在竖直(向上/向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尾部部分27基本上水平地(在向前/向后方向上)从插塞触点25的本体的外部的上端延伸。插塞触点25(除了其尾部部分27)嵌入触点固定凹槽21。
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通过冲压金属板形成图中所示的形状,并且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表面涂布有镀层例如锡镀层或金镀层。
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设置有基础部分29、端部固定部分30、一对接触部分31A、尾部部分31B和锁定突出部32。在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中,基础部分29具有平板形状,所述平板形状被设置成位于垂直于竖直方向的平面中,端部固定部分30从基础部分29的外周边缘向上突出,该对接触部分31A从基础部分29的外周边缘向上突出,尾部部分31B分别从该对接触部分31A向上突出,并且锁定突出部32分别从该对接触部分31A的表面突出。连接端部固定部分30和基础部分29的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连接部分的外表面形成圆形表面30a,并且连接基础部分29和该对接触部分31A的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两个连接部分的外表面分别形成圆形表面31a。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端部固定部分30在其上端处设置有一对保持突出部30b,所述保持突出部30b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彼此隔开,使得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端部固定部分30与插塞绝缘体16脱离(向下)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当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重复地连接和脱离连接。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设置在基础部分29的与圆形表面30a对立的侧上的基础部分29的内边缘也形成圆形表面29a。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该对尾部部分31B的上端从顶板部分17的上端表面在竖直方向上略微向上突出。
具有上述构造的插塞连接器15安装至在电路板34(刚性板/插塞侧电路板;参见图1)的一侧(下侧)上形成的安装表面。具体地,每个插塞触点25的尾部部分27焊接至在电路板34的安装表面上形成的电路图案(未示出),并且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该对尾部部分31B焊接(即使用直线(ST)连接进行连接)至在电路板34的相同安装表面上形成的接地图案(未示出)。除了插塞连接器15之外,电子部件(例如高性能模块、半导体、大容量存储器等)安装至电路板34的安装表面。
下文将参考图1、2和6至13讨论插座连接器35的详细结构。
插座连接器35设置有一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插座绝缘体50和多个插座触点60,它们构成插座连接器35的主要元件。
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设置在插座连接器35的相对于向左/向右方向的对立端部处并且各自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形状对称。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通过将金属板冲压成形而形成,并且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表面涂布有镀层例如锡镀层或金镀层。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设置有横向固定部分38,一对纵向固定部分39,横向尾部部分40,一对纵向尾部部分41,固定凸耳42和一对弹性接触部分43。在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中,横向固定部分38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延伸,该对纵向固定部分39从横向固定部分38的两个端部(前端和后端)在向左/向右方向上延伸,横向尾部部分40从横向固定部分38的外边缘基本上向下延伸,该对纵向尾部部分41从该对纵向固定部分39的外边缘基本上向下延伸,固定凸耳42从横向固定部分38的内边缘基本上向下延伸,并且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从该对纵向固定部分39的内边缘基本上向下延伸。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为矩形横截面形状(参见图13),并且锁定凹部44在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的内表面上形成。此外,分别地,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在其横向固定部分38侧上的固定凸耳42的端部(固定端部)形成圆形表面42a,并且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在其该对纵向固定部分39侧上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的端部(固定端部)形成圆形表面43a。
插座绝缘体50使用上方模制模具(成形模具)UM和下方模制模具(成形模具)DM通过嵌件模制与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整体地形成,所述上方模制模具(成形模具)UM和下方模制模具(成形模具)DM均由金属制成(参见图12)。
上方模制模具UM的下表面由平坦表面形成,并且上方模制模具UM在其左端和右端两者附近的该平坦下表面中设置有对应于凹部UM1的前后对(左侧对)金属固定构件和对应于凹部UM1的另一个前后对(右侧对)金属固定构件,所述前后对(左侧对)金属固定构件和前后对(右侧对)金属固定构件被形成为分别对应于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此外,上方模制模具UM在其平坦下表面中进一步设置有凹面和凸面,所述凹面和凸面形成并且成形从而对应于外周壁52、接合突出部53、装配凹部54、多个触点固定凹槽(两排(前排和后排)触点固定凹槽)56,多个允许变形的凹槽(两排(前排和后排)允许变形的凹槽)57等,它们将在下文详细描述)。下方模制模具DM的上表面由平坦表面形成,并且下方模制模具DM在其左端和右端两者附近的该平坦上表面中设置有对应于凹部DM1的前后对(左侧对)金属固定构件和对应于凹部DM1的另一个前后对(右侧对)金属固定构件,该前后对(左侧对)金属固定构件和前后对(右侧对)金属固定构件被形成为分别对应于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此外,下方模制模具DM在其平坦下表面中进一步设置有凹面和凸面,所述凹面和凸面形成并且成形从而对应于底板部分51、外周壁52、多个触点固定凹槽56,多个允许变形的凹槽57等,它们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当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和插座绝缘体50通过嵌件模制整体地形成时,首先,当已经连接至载体(未示出)的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纵向尾部部分41的下端与对应于凹部DM1的相关对的金属固定构件接触并且装配入对应于凹部DM1的相关对的金属固定构件(参见图12中的下方模制模具DM的后半部)时,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安装在下方模制模具DM的顶部上,随后,设置在下方模制模具DM上方的上方模制模具UM向下移动从而使上方模制模具UM的下表面与下方模制模具DM的上表面接触(即,从而夹住上方模制模具UM和下方模制模具DM)。于是,对应于上方模制模具UM的凹部UM1的每对(左/右)金属固定构件从上方装配在相关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其为自由状态)的该对纵向固定部分39、该对纵向尾部部分41和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上,从而使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朝向相关的纵向尾部部分41弹性变形(参见图12中的上方模制模具UM的后半部)。
随后,在该模具夹住状态下,绝缘和耐热的合成树脂材料(插座绝缘体50的构成材料)被注入在上方模制模具UM和下方模制模具DM之间形成的模制空间,并且注入的合成树脂材料在模制空间中固化。在合成树脂材料固化之后,下方模制模具DM和上方模制模具UM打开并且彼此分离(参见图12中的上方模制模具UM和下方模制模具DM的前半部)。此外,通过从上述载体上切下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可以在下文描述的挤压装配操作(其中多个插座触点60挤压装配入插座绝缘体50)之后从载体上切下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获得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和插座绝缘体50的整合本体。
完成的插座绝缘体50为图6至12等中所示的构件,所述构件在向左/向右方向上延伸。插座绝缘体50设置有底板部分51、外周壁52和接合突出部53。底板部分51构成插座绝缘体50的下部,外周壁52由环形壁形成,所述环形壁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并且从底板部分51的上表面的整个圆周边缘向上突出,并且接合突出部53从底板部分51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外周壁52设置有左右对横向结构部分52a和前后对纵向结构部分52b,所述前后对纵向结构部分52b连接左右对横向结构部分52a的前端和后端两者。每个横向结构部分52a在其内表面上设置有前后对接触突出部52a1。接合突出部53沿周向向内与外周壁52隔开并且在向左/向右方向上线性地延伸。接合突出部53的左端和右端两者的上端形成圆形表面53a。接合突出部53的左端和右端两者形成左侧和右侧倾斜引导表面53b,所述左侧和右侧倾斜引导表面53b倾斜从而分别在向下方向上靠近相邻的左右对横向结构部分52a。在外周壁52和接合突出部53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形成上述装配凹部54。
外周壁52在其左端和右端两者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左侧固定凹槽55和右侧固定凹槽55。左侧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横向固定部分(固定部分)38、该对纵向固定部分(固定部分)39、横向尾部部分(固定部分)40、该对纵向尾部部分(固定部分)41和固定凸耳(固定部分)42嵌入左侧固定凹槽55,而右侧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横向固定部分(固定部分)38、该对纵向固定部分(固定部分)39、横向尾部部分(固定部分)40、该对纵向尾部部分(固定部分)41和固定凸耳(固定部分)42嵌入右侧固定凹槽55。左侧和右侧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横向固定部分38分别固定至左侧和右侧横向结构部分52a,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前后对纵向固定部分39分别固定至该对纵向结构部分52b,并且左侧和右侧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固定凸耳42固定至外周壁52的内周表面。此外,外周壁在该对纵向结构部分52b的左端和右端两者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有左侧对容纳凹部55a和右侧对容纳凹部55a,所述左侧对容纳凹部55a和右侧对容纳凹部55a被成形为分别对应于左侧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和右侧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每个容纳凹部55a为矩形横截面形状;参见图13)。左侧对容纳凹部55a和右侧对容纳凹部55a被形成为分别与左侧和右侧固定凹槽55连续。当下方模制模具DM和上方模制模具UM关闭时(即在下方模制模具DM和上方模制模具UM打开之前),左侧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整体地设置在该对容纳凹部55a中而右侧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整体地设置在右侧对容纳凹部55a中(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面向相关对的容纳凹部55a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的表面与相关对的容纳凹部55a的内表面完全接触),并且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的内表面与外周壁52的内周表面齐平。然而,打开下方模制模具DM和上方模制模具UM造成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弹性地返回至其自由状态,因此造成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从相关的容纳凹部55a的内表面向内平稳地移开,因此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部分地设置在相关的容纳凹部55a中,并且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的内表面沿周向向内从外周壁52的内周表面略微突出从而与其隔开。此外,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横向尾部部分40和该对纵向尾部部分41的下端从插座绝缘体50的下表面向下略微突出。
外周壁52(除了前后对纵向结构部分52b的左端和右端两者)由前方壁52c和后方壁52d形成。前方壁52c在其后表面上设置有前排触点固定凹槽56(数目与前排插塞触点25相同),所述前排触点固定凹槽56在向左/向右方向上布置并且每一者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同样地,后方壁52d在其前表面上设置有后排触点固定凹槽56(数目与后排插塞触点25相同),所述后排触点固定凹槽56在向左/向右方向上布置并且每一者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插座绝缘体50在其在接合突出部53的前表面和底板部分51的底表面的紧接着接合突出部53前方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中设置有前排允许变形的凹槽57。前排允许变形的凹槽57被形成为分别相通地连接至在前方壁52c上的前排触点固定凹槽56(参见图6、7和10)。相似地,插座绝缘体50在其在接合突出部53的后表面和底板部分51的底表面的紧接着接合突出部53后方的部分之间的部分中设置有后排允许变形的凹槽57。后排允许变形的凹槽57被形成为分别相通地连接至在后方壁52d上的后排触点固定凹槽56(参见图6、7和10)。
每个插座触点60以与每个插塞触点25相似的方式形成。每个插座触点60设置有基本上水平的尾部部分61、静止部分62和弹性接触部分63,所述静止部分62从尾部部分61的内端向上延伸,所述弹性接触部分63具有基本上字母S的形状并且相通地连接至静止部分62的上端。
每个插座触点60固定至插座绝缘体50,所述插座绝缘体50通过从插座绝缘体50下方插入一个触点固定凹槽56和相关的允许变形的凹槽57然后通过将静止部分62(固定地)挤压装配入触点固定凹槽56从而与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整合。在多个插座触点60(静止部分62)固定至插座绝缘体50(多个触点固定凹槽56)的状态下,弹性接触部分63与多个允许变形的凹槽57的内表面隔开,因此弹性接触部分63可在多个允许变形的凹槽57内弹性变形(参见图10和14)。此外,每个插座触点60的尾部部分61位于底板部分51的下表面的下方(参见图10和14)。
通过将每个插座触点60的尾部部分61焊接至在电路板(刚性板/插座侧电路板)70(具有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电路板34的板的形状)的安装表面上形成的电路图案(未示出),并且通过将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横向尾部部分40和该对纵向尾部部分41的下端焊接至在电路板70的相同安装表面上形成的接地图案(未示出),具有上述构造的插座连接器35固定(安装)在电路板70上(参见图1)(使用直线(ST)连接)。除了插座连接器35之外,电子部件(例如CPU、控制器、存储器等)安装在电路板70的安装表面上。
具有上述构造的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以将在下文讨论的方式彼此连接。
首先,如图1和2中所示,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面对,其中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的位置在向前/向后方向和向左/向右方向上对齐。随后,插塞连接器15向下移动从而将突出装配部分18和接合突出部53分别装配入装配凹部54和接合凹部19(参见图3、14和15)。于是,每个插塞触点25的接触部分26与相关的插座触点60的弹性接触部分63接触同时使相关的插座触点60的弹性接触部分63弹性变形;因此,在电路板34和70之间经由多个插塞触点25和多个插座触点60建立电气连续性。
此外,每个(左侧/右侧)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端部固定部分30的前后对保持突出部30b与插塞绝缘体50的外周壁52的相关的横向结构部分52a的前后对接触突出部52a1接触(然而,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固定凸耳42和相关的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彼此隔开),每个(左侧/右侧)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该对接触部分31A与相关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接触同时使相关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分别朝向其该对纵向尾部部分41弹性变形(即在向前/向后方向上以彼此远离的相对方向向外),并且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该对锁定突出部32接合在相关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的锁定凹部44中(参见图15)。
此外,插塞连接器15的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设置有圆形表面29a、圆形表面30a和该对圆形表面31a,而插座连接器35在插座绝缘体50的接合突出部53上设置有圆形表面53a和倾斜引导表面53b,并且在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上设置有圆形表面42a和该对圆形表面43a。因此,当插塞连接器15装配入插座连接器35时,使得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圆形表面29a、圆形表面30a和该对圆形表面31a分别与接合突出部53的相关的圆形表面53a(和相关的倾斜引导表面53b)和相关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圆形表面42a和该对圆形表面43a接触,造成该对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圆形表面29a和接合突出部53的圆形表面53a(和倾斜引导表面53b)互相具有引导功能,造成该对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圆形表面30a和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圆形表面42a互相具有引导功能,并且造成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该对圆形表面31a和相关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圆形表面43a互相具有引导功能。此外,插塞连接器15的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端部固定部分30的前后对保持突出部30b与外周壁52的相关的横向结构部分52a的前后对接触突出部52a1(其由树脂制成)接触(滑动接触)。因此,插塞连接器15可以平稳地插入和装配入插座连接器35。
此外,在插座连接器35的本实施方案中,即使当连接器10(插座连接器35)微型化时,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与插座绝缘体50的固定强度也可以更大,因为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和插座绝缘体50通过嵌件模制而整体形成。因此,即使当连接器10(插座连接器35)微型化时,插座连接器35相对于电路板70的耐分离性和维持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插塞连接器15)和相关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插座连接器35)之间的接合状态的力可以增强。
此外,当在自由状态下时,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与外周壁52的相关的容纳凹部55a的表面(外周壁52在其周向内侧上的表面)隔开,因此能够在壁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参见图11)。因此,即使当插座连接器35和插塞连接器15在彼此连接然后彼此脱离连接之后再次彼此连接时,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和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可以稳固地彼此接合。
在插座连接器35的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嵌件模制形成插座连接件35从而形成外周壁52,其中该对纵向结构部分52b的左端和右端两者的周向内表面的形状通过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特别是分别通过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的面向其纵向尾部部分41的表面)限定,其中每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通过上方模制模具UM(对应于其凹部UM1的相关对的金属固定构件)沿周向向外弹性变形。随后,在完成嵌件模制过程之后,从插座绝缘体50(装配凹部54)除去上方模制模具UM从而允许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返回至其自由状态,这造成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沿周向向内与外周壁52的相关的容纳凹部55a的表面(特别是与(经固化)外周壁52在其周向内侧上的表面)隔开。
由于该对纵向结构部分52b的左端和右端两者的周向内表面的形状通过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特别是通过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的面向其纵向尾部部分41的表面)限定,无需在插座绝缘体50(其底板部分51)中形成直接设置在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下方的通孔。亦即,在该对纵向结构部分52b的左端和右端两者的周向内表面(左侧和右侧容纳凹部的表面55a)的形状不通过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限定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类型不同于下方模制模具DM的下方模制模具,如图16的对比实施例中所示。该下方模制模具在其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对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前方和后方突出部);此外,当图16中显示的插座连接器通过嵌件模制形成时,前方和后方突出部分别与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的面向其该对纵向尾部部分41的那些表面接触(使得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夹在上方模制模具和相关的前方或后方突出部之间),并且在前方和后方突出部的每一者和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相关(相邻)的纵向尾部部分41之间形成空隙。在该状态下,如果图16中显示的插座连接器通过嵌件模制形成,由于充当插座绝缘体50的构成材料的合成树脂材料流入每个(前方和后方)突出部和相关(相邻)的纵向尾部部分41之间,在每个(前方和后方)突出部和相关(相邻)的纵向尾部部分41之间形成外周壁,如图16中所示。然而,根据所述插座连接器模制方法,当插座绝缘体被固化时由于存在下方模制模具的上述突出部,在插座绝缘体的底板部分中形成直接设置在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下方的通孔(参见图16)。
然而,在底板部分中的直接设置在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下方的通孔的形成使得难以使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与电路板70彼此电气绝缘。此外,相比于插座连接器35的本实施方案的外周壁52(其面向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的部分),图16中显示的插座连接器的外周壁(其面向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的部分)的壁厚度变得更小,因此造成插座绝缘体的机械强度的降低并且还造成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通过外周壁(其面向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的部分)提供的支撑强度的降低。此外,外周壁(其面向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的部分)的壁厚度的减小造成构成外周壁的上述部分的合成树脂的可流动性的降低,这使得难以以高精确度形成这些部分的形状。
相反,根据制造上述实施方案的插座连接器35的方法,不可能产生上述问题。
此外,插座连接器35的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在平面图中为基本上字母U的形状,因此,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与插座绝缘体50的固定强度大于如下情况: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在平面图中为线性形状(例如在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被成形为仅具有对应于横向固定部分38和横向尾部部分40的部分的情况下)。此外,插座连接器35设置有圆形表面53a、倾斜引导表面53b、圆形表面42a和圆形表面43a。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连接器10(插座连接器35)小型化(微型化)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减少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与插座绝缘体50脱离的可能性并且有可能从各个角度(在平面图中)将插塞连接器15平稳地插入和装配入插座连接器35。
此外,因为由于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和插座绝缘体50通过嵌件模制整体形成使得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与插座绝缘体50的固定强度较大,当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连接时,可以避免插座绝缘体50在向左/向右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变形或损坏。
此外,由于插塞连接器15设置有两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所述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与插座连接器35的两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接触,相比于插塞绝缘体16与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接触的情况(其中从插塞连接器15中省略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插塞连接器15(插塞绝缘体16)由于与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接触而变形或损坏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由于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相互连接,当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连接时,可以故意使从工人/技师等的手等流入插塞连接器15的静电经由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流至电路板70的上述接地图案。因此,当已经到达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静电放电至多个插座触点60(和电路板70的上述电路图案)时,连接至电路板70(和电路板34)的电子构件等由于静电放电而损坏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在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连接之后,有可能使用于接地的电流经过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如果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分别安装至电路板34和电路板70的电路图案,在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连接之后,有可能将通过电源等供应的约数安培的电流供给通过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
此外,当每个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的该对接触部分31A与相关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接触时,由于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弹性变形,即使当插塞连接器15在插座连接器35中略微移动时,仍然维持每个接触部分31A和相关的弹性接触部分43之间的接触状态。此外,由于外周壁52的刚性和每个纵向尾部部分41的刚性较高(相比于在插座绝缘体中形成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挤压装配入其中的安装孔等的情况或在插座绝缘体的底板部分中形成直接设置在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下方的通孔的情况),相比于在插座绝缘体中形成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挤压装配入其中的安装孔等的情况或在插座绝缘体的底板部分中形成直接设置在左右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下方的通孔的情况,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与相关的接触部分31A的接触压力可以得以抑制。
尽管已经基于每个上述实施方案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案;上述实施方案的各种修改是可能的。
例如,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可以在横截面形状上修改成图17中所示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图18中所示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或图19中所示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弹性接触部分43’、43”和43”’的每一者具有的形状允许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37”或37”’的弹性接触部分43’、43”和43”’平稳地变形并且容易地返回至其自由状态(换言之,具有的形状使得容易与相关的容纳凹部55a’、55a”或55a”’的内表面分离)。因此,即使插座绝缘体50的合成树脂材料的粘度稍高,弹性接触部分43’、43”和43”’的每一者可以容易地返回至其自由状态(可以容易地与容纳凹部55a’、55a”或55a”’的内表面分离)。
此外,当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37’、37”和37”’通过挤压成形形成时,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43’、43”和43”’的左端表面和右端表面两者可以通过在形成粗糙平坦的表面之后刨削从而形成平坦和平滑的表面(或基本上平坦和平滑的表面)。这使得在完成嵌件模制之后当下方模制模具DM和上方模制模具UM打开时,每个弹性接触部分43、43’、43”和43”’容易返回至其自由状态(容易与相关的容纳凹部55a、55a’、55a”或55a”’的内表面分离)。
可以采用图20中显示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代替每个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37’、37”和37”’。图20中显示的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设置有一对倾斜部分45(图20中仅显示一个)和一对向下延伸的部分46(图20中仅显示一个)分别代替该对弹性接触部分43、43’、43”和43”’和该对纵向尾部部分41。每个倾斜部分45在自由状态下从纵向固定部分39的与纵向尾部部分41对立的端部倾斜地向下延伸,并且每个向下延伸的部分46在自由状态下从相关的倾斜部分45的下端向下延伸。锁定凹部44在每个向下延伸的部分46的表面上形成。
在使用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与上述实施方案相同的功能效果。
通过图21中的双点划线显示的一组成形模具的修改的实施方案设置有上方模制模具UM’、前后对中间模制模具MM和下方模制模具DM。上方模制模具UM’的形状部分不同于上方模制模具UM。特别地,上方模制模具UM’在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周向外侧上的部分的高度小于上方模制模具UM(参见图12和21)。
在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和插座绝缘体50的整合本体通过嵌件模制使用该组成形模具形成的情况下,设置在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前方侧和后方侧两者上的前后对中间模制模具MM朝向彼此移动,同时上方模制模具UM’和下方模制模具DM朝向彼此移动从而夹住该对中间模制模具MM(同时使得上方模制模具UM’和下方模制模具DM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分别挤压该对中间模制模具MM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前后对中间模制模具MM维持与该对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37的前方外表面和后方外表面接触。在完成该嵌件模制时,上方模制模具UM’和下方模制模DM具在竖直方向上彼此分离同时前方后对中间模制模具MM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彼此分离从而打开该组成形模具。
根据该修改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制造与上述插座连接器35相同的插座连接器。
可以从插塞连接器15中省略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28。
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的一者可以使用直角(RA)连接连接至相关的电路板。
非刚性板的电路板(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可以连接至插塞连接器15和插座连接器35。
在本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可以进行明显改变,这种修改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精神和范围内。指明本文包含的所有事项为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
插座绝缘体,所述插座绝缘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环形外周壁,所述环形外周壁限定了在所述环形外周壁的周向内侧上的装配凹部;
多个插座触点,所述插座触点能够安装至插座侧电路板上的电路图案并且通过所述插座绝缘体支撑;和
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能够安装至所述插座侧电路板并且通过所述插座绝缘体支撑;
其中,当插塞连接器的插塞绝缘体的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插塞连接器的多个插塞触点与所述多个插座触点接触,并且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接触,所述插塞触点能够安装至插塞侧电路板的电路图案并且通过所述插塞绝缘体支撑,
其中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和所述插座绝缘体通过嵌件模制整体地形成,和
其中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包括弹性接触部分,当所述弹性接触部分在自由状态下时,所述弹性接触部分与所述外周壁在其所述周向内侧上的表面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周壁包括一对横向结构部分和一对纵向结构部分,所述外周壁为矩形形状,
其中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包括:
横向固定部分,所述横向固定部分固定至所述一对横向结构部分的一者并且沿着所述一对横向结构部分的延伸方向延伸;和
一对纵向固定部分,所述纵向固定部分固定至所述一对纵向结构部分的一者并且在所述外周壁的纵向方向上从所述横向固定部分的对立端部延伸,并且
其中一对所述弹性接触部分分别从所述一对纵向结构部分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塞连接器包括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所述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通过所述插塞绝缘体支撑,并且
其中当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与所述一对横向结构部分的所述一者和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所述一对弹性接触部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突出装配部分为环形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插座绝缘体包括接合突出部,所述接合突出部设置在所述环形外周壁的所述周向内侧上,
其中当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环形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接合突出部接合在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环形突出装配部分内,并且
其中所述接合突出部包括倾斜引导表面,当所述插塞绝缘体的所述环形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倾斜引导表面与所述插塞侧金属固定构件接触。
5.一种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体,所述插座绝缘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环形外周壁,所述环形外周壁限定了在所述环形外周壁的周向内侧上的装配凹部;多个插座触点,所述插座触点能够安装至插座侧电路板上的电路图案并且通过所述插座绝缘体支撑;和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能够安装至所述插座侧电路板并且包括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固定至所述插座绝缘体,其中,当插塞连接器的插塞绝缘体的突出装配部分装配入所述插座绝缘体的所述装配凹部时,所述插塞连接器的多个插塞触点与所述多个插座触点接触,并且所述插塞连接器与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接触,所述插塞触点能够安装至插塞侧电路板的电路图案并且通过所述插塞绝缘体支撑,
其中制造所述插座连接器的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模制模具使在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上形成的弹性接触部分朝向所述外周壁的周向外侧弹性变形;
通过嵌件模制整合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的所述固定部分和所述插座绝缘体,其中所述外周壁的在其所述周向内侧上的表面的形状通过所述弹性接触部分限定;以及
从所述插座绝缘体和所述插座侧金属固定构件分离所述模制模具从而允许所述弹性接触部分弹性地返回至其自由状态,因此使所述弹性接触部分与所述外周壁的所述表面脱离接合。
CN201410659985.9A 2013-11-19 2014-11-18 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 Pending CN1046595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9003A JP5881666B2 (ja) 2013-11-19 2013-11-19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3-239003 2013-1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59569A true CN104659569A (zh) 2015-05-27

Family

ID=53173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9985.9A Pending CN104659569A (zh) 2013-11-19 2014-11-18 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31406B2 (zh)
JP (1) JP5881666B2 (zh)
KR (1) KR101610228B1 (zh)
CN (1) CN10465956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99618A (zh) * 2016-06-17 2016-11-09 东莞昆嘉电子有限公司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的生产组装方法
CN106329248A (zh) * 2015-07-01 2017-01-11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CN106329202A (zh) * 2015-06-30 2017-01-11 Smk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799938A (zh) * 2016-09-07 2018-03-13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N109075506A (zh) * 2016-04-28 2018-12-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保持配件、连接器连接体以及连接器
CN111435769A (zh) * 2019-01-15 2020-07-21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总成
CN112018535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组装体
CN112186418A (zh) * 2019-07-04 2021-01-05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2794B2 (ja) * 2014-08-07 2020-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056835B2 (ja) * 2014-11-14 2017-01-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CN106356656A (zh) * 2015-07-17 2017-01-25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105048179A (zh) * 2015-08-04 2015-11-11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及板对板插座连接器
JP6464270B2 (ja) * 2015-08-05 2019-02-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プラグコネクタ
JP1579149S (zh) 2016-09-07 2017-06-19
JP1579148S (zh) * 2016-09-07 2017-06-19
JP1579147S (zh) * 2016-09-07 2017-06-19
JP1579150S (zh) * 2016-09-07 2017-06-19
JP6739297B2 (ja) * 2016-09-09 2020-08-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512210B2 (ja) * 2016-12-21 2019-05-1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CN108232526B (zh) * 2016-12-21 2020-04-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8258484B (zh) * 2016-12-28 2020-02-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JP1585287S (zh) * 2017-01-27 2017-09-04
JP7012245B2 (ja) * 2017-03-10 2022-0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ヘッダ、及び接続装置
KR102283488B1 (ko) * 2017-04-24 2021-07-28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기판 커넥터용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기판 커넥터
CN108933365B (zh) * 2017-05-26 2021-06-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761375B2 (ja) * 2017-05-29 2020-09-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KR102316223B1 (ko) * 2017-07-05 2021-10-26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금형의 냉각 구조
KR102077162B1 (ko) * 2017-11-28 2020-02-13 (주)산쇼코리아 커넥터 제조용 사출장치
JP6582083B2 (ja) * 2018-03-09 2019-09-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JP1625949S (zh) * 2018-06-22 2019-03-04
WO2019244549A1 (ja) * 2018-06-22 2019-12-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電気コネクタ
TWI823997B (zh) * 2018-08-28 2023-12-01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卡緣連接器
JP2020077490A (ja) * 2018-11-06 2020-05-21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6974556B2 (ja) * 2018-12-03 2021-12-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向けの端子、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製造方法
JP7202866B2 (ja) * 2018-12-03 2023-01-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向けの端子、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製造方法
KR102659117B1 (ko) * 2018-12-27 2024-04-18 몰렉스 엘엘씨 리셉터클 커넥터
JP6859998B2 (ja) * 2018-12-28 2021-04-14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JP1638606S (zh) * 2018-12-28 2019-08-05
JP1638446S (zh) * 2018-12-28 2019-08-05
JP6986039B2 (ja) * 2019-03-15 2021-12-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9571614U (zh) * 2019-04-18 2019-11-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US11095059B2 (en) * 2019-04-25 2021-08-17 Molex, Llc Connector
TWD206846S (zh) * 2019-05-29 2020-09-0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的固定件
TWD206850S (zh) * 2019-05-29 2020-09-0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的固定件
WO2021000152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极连接器
JP7156532B2 (ja) * 2019-07-04 2022-10-19 I-Pex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US11424565B2 (en) * 2019-11-05 2022-08-23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pair
US11411333B2 (en) * 2019-11-05 2022-08-09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JP1663235S (zh) 2020-02-13 2020-07-06
JP7300632B2 (ja) * 2020-05-08 2023-06-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接続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JP7033737B2 (ja) * 2020-05-08 2022-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接続体およびコネクタ
JP2022105811A (ja) * 2021-01-05 2022-07-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1705A (zh) * 2005-05-23 2006-12-2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能够阻止接通和断开的重复的电连接装置
US20090239422A1 (en) * 2008-03-21 2009-09-24 Takeki Fukazawa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868036A (zh) * 2011-07-06 2013-01-09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3050805A (zh) * 2011-10-14 2013-04-17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3884B2 (ja) * 2007-03-01 2009-09-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50450B2 (ja) 2009-02-27 2013-07-31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954253B2 (ja) 2009-09-11 2012-06-13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884036B2 (ja) * 2011-08-31 2016-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ヘッダならびに当該ヘッダ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JP2013101909A (ja) * 2011-10-14 2013-05-23 Molex Inc コネクタ
JP5685216B2 (ja) 2012-03-29 2015-03-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1705A (zh) * 2005-05-23 2006-12-20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能够阻止接通和断开的重复的电连接装置
US20090239422A1 (en) * 2008-03-21 2009-09-24 Takeki Fukazawa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2868036A (zh) * 2011-07-06 2013-01-09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3050805A (zh) * 2011-10-14 2013-04-17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9202A (zh) * 2015-06-30 2017-01-11 Smk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6329248A (zh) * 2015-07-01 2017-01-11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CN106329248B (zh) * 2015-07-01 2019-06-21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
CN109075506A (zh) * 2016-04-28 2018-12-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保持配件、连接器连接体以及连接器
CN113224564B (zh) * 2016-04-28 2023-08-2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体以及连接器
CN109075506B (zh) * 2016-04-28 2021-05-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保持配件、连接器连接体以及连接器
CN113224564A (zh) * 2016-04-28 2021-08-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连接器连接体以及连接器
CN106099618B (zh) * 2016-06-17 2018-08-28 东莞昆嘉电子有限公司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的生产组装方法
CN106099618A (zh) * 2016-06-17 2016-11-09 东莞昆嘉电子有限公司 USB Type‑C插座连接器的生产组装方法
CN107799938A (zh) * 2016-09-07 2018-03-13 第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CN111435769B (zh) * 2019-01-15 2021-11-09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总成
CN111435769A (zh) * 2019-01-15 2020-07-21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总成
CN112018535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组装体
US11146004B2 (en) 2019-07-04 2021-10-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Connector assembly
TWI736295B (zh) * 2019-07-04 2021-08-11 日商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組合體
CN112186418B (zh) * 2019-07-04 2022-07-2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CN112186418A (zh) * 2019-07-04 2021-01-05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81666B2 (ja) 2016-03-09
JP2015099694A (ja) 2015-05-28
KR101610228B1 (ko) 2016-04-20
US20150140841A1 (en) 2015-05-21
KR20150057943A (ko) 2015-05-28
US9331406B2 (en) 2016-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9569A (zh) 插座连接器和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
JP6701345B2 (ja) コネクタ
CN104584331B (zh) 连接器
US94093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terminal base
US10276983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2028909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00029134A1 (en) Connector
JP5781991B2 (ja) コネクタ
JP6686145B2 (ja) コンタクト
CN104347995B (zh) 电连接器
US71120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20100138696A (ko) 중계커넥터
JP5699110B2 (ja) コネクタ
CN202616475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2856687B (zh) 连接器
WO2008047482A1 (en) Connector
JP6055939B2 (ja)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1312273A (zh) 电连接器插头及电连接器组件
US9478880B2 (en) Connector having projections for positioning a circuit board to be inserted in the connector
CN111542970B (zh) 可扩展连接器组件
JP2019033035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KR20160103956A (ko) 커넥터용 접속핀 및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용 접속핀 제조방법
JP6150854B2 (ja)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KR101670380B1 (ko) 커넥터용 접속핀 및 커넥터 및 커넥터용 접속핀 제조방법
CN201975563U (zh) 一种usb3.0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CONNECTOR PROD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Connector Products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NNECTOR PRODUCTS CORPORATION TO: KYOCERA CONNECTOR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4

Address after: Kyoto District, Kyoto Prefecture, Kyoto, Japan, bamboo, bird, feather, hall, Ting, 6 times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CONNECTOR PROD CORP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