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668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6687B
CN102856687B CN201210216528.3A CN201210216528A CN102856687B CN 102856687 B CN102856687 B CN 102856687B CN 201210216528 A CN201210216528 A CN 201210216528A CN 102856687 B CN102856687 B CN 102856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support portion
auxiliary section
section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65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6687A (zh
Inventor
木村雅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56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6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6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66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3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ed with pivoting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after insertion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多个接触件。所述壳体包括具有板状形状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向前突出并具有上表面和底面。多个接触件由所述壳体保持。每一个接触件都包括接触部、端部和平坦部分。所述接触部沿连接方向延伸并被暴露在配合部的上表面。端部被嵌入在所述配合部中。平坦部分形成接触部和端部之间的边界并不从上表面突出。平坦部分能够从配合部的上表面上方观察。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边卡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连接对象相连接,连接对象具有配合部,该配合部具有板状形状。连接对象例如是诸如存储模块的半导体模块。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电连接器在JP-AH9-139261和JP-AH9-45437中被公开,其中每个专利文献都通过参考整体合并于此。在JP-AH9-139261中公开的电连接器是与卡连接的边卡连接器。所述卡沿倾斜的方向被插入到边卡连接器中并被降低或倒下直到卡平行于水平方向为止,使得边卡连接器与卡连接。所述卡与边卡连接器的被接合部(闩锁部分)接合,从而保持边卡连接器和卡之间的连接。在JP-AH9-45437中公开的电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器连接。电缆连接器沿倾斜方向被插入到电连接器中并被降低或倒下直到电缆连接器平行于水平方向为止,使得电连接器与电缆连接器连接。电缆连接器的接合部与电连接器的被接合部(凹部)接合,从而保持电连接器和电缆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即使当电连接器具有多个接触件,上述的连接对象(卡和电缆连接器)也可以利用低插入力插入到电连接器。
然而,在连接对象与电连接器连接时,连接对象通过电连接器的接触件接收回复力。由于接触件的回复力,连接对象可能弯曲并变形。因此,与上述电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需要是坚固的。换句话说,薄的连接对象不能用于上述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在电连接器和连接对象彼此连接时不会对连接对象施加过多的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被构造成与具有配合部的连接对象连接,该配合部具有板状形状。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入开口,连接对象沿倾斜方向插入插入开口中;被接触部,通过插入开口插入的所述配合部与被接触部接触;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容纳所述配合部并具有第一支撑部,所述容纳部被定位在所述被接触部的后面;接触部,该接触部定位在第一支撑部的前上方并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定位在所述接触部的前下方。所述配合部通过所述插入开口插入以便定位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中配合部与被接触部接触,配合部降低或倒下以便被定位在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中所述配合部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平行,所述配合部向后移动以便被定位在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中所述配合部由所述容纳部容纳并由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接触部支撑。
可以通过研究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并参照附图认识本发明的目的并且更加全面地了解本发明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是沿线V--V截取的图2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6是沿线VI--VI截取的图2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
图7是图5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的斜视图;
图8是显示电连接器和连接对象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未插入到插入开口中;
图9是显示连接过程的第一步骤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一位置;
图10是显示连接过程的第二步骤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二位置;
图11是显示连接过程的第三步骤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三位置;
图12是图7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变化实例的横截面的斜视图;
图13是图5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变化实例的横截面的横截面图;
图14是显示图13的电连接器和连接对象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三位置;
图15是图5的电连接器的第三变化实例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未插入到插入开口中。
图16是图15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一位置;以及
图17是图15的电连接器的横截面图,所述连接对象被定位在第三位置。
虽然本发明具有各种可选的实施例和可选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显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且将这这里详细地说明该具体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附图和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相反,目的是涵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可选实施例、等效形式和可选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到图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包括多个上接触件110、多个下接触件120、两个压紧部(hold down)130和保持构件140。上接触件110和下接触件120由导电材料制成。保持构件140由绝缘材料制成。如图8到图11所示,电连接器100是与连接对象200相连接的边卡连接器。本实施例的连接对象200是具有基板的模块,该基板设有电路和半导体封装件。该模块例如是存储模块。本实施例的连接对象200具有配合部210,该配合部210具有板状形状。配合部210插入到电连接器100中。配合部210具有形成在上表面202上的多个上接触件(未示出)和形成在下表面204上的多个下接触件(未示出)。配合部210的上接触件和下接触件靠近配合部210的前端部分212布置。
参照图5,上接触件110具有上接触部(接触部)112、上弹簧部114、上部被保持部116和上部被固定部118。上弹簧部114向前(沿正X方向)延伸并弹性支撑上接触部112。上部被保持部116被压配合到保持构件140中,使得上接触件110由保持构件140保持。上部被固定部118被焊接到基板(未示出),电连接器100安装在基板上。上接触部112靠近上弹簧部114的自由端定位。上接触部112可在由上下方向(Z方向)和前后方向(X方向)限定的表面中(XZ表面中)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移动。上接触部112与配合部210的相应的上接触件(未示出)相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压紧部130仅具有上部被保持部116和上固定部118。压紧部130被焊接到基板,使得电连接器100被固定在基板上。
参照图6,下接触件120具有下接触部122、下弹簧部124、下部被保持部126和下部被固定部128。下弹簧部124具有J形形状并弹性地支撑下接触部122。下部被保持部126被压配合到保持构件140中,使得下接触件120由保持构件140保持。下部被固定部128被焊接到基板。下接触部122靠近下弹簧部124的自由端定位。下接触部122可在XZ表面中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并与配合部210的下接触件(未示出)相连接。下接触部122与配合部210的相应的下接触件(未示出)相接触。
参照图1到图7,保持构件140具有插入开口142,配合部210插入到插入开口142中。如图8所示,配合部210沿着图8中用″D″表示的倾斜方向被插入。本实施例的倾斜方向是负X方向和负Z方向。换句话说,配合部210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图8中用″A″表示的预定角度插入到插入开口142中。
最好如图5和图7所示,保持构件140具有形成在插入开口142后面的多个第一容纳部(容纳部)150。第一容纳部150与插入开口142连通,并且在保持部140的后部开口。如图7所示,保持构件140具有多个分隔壁152。分隔壁152沿着垂直于前端方向和上下方向的间距方向(Y方向)布置,并平行于XZ表面。第一容纳部150在间距方向上被定位在相邻的分隔壁152之间。
参照图5,上接触件110被插入到保持构件140中,使得上弹簧部114被部分地定位在第一容纳部150中。如图1到图3所示,保持构件140保持上接触件110,使得上接触部112在间距方向上被设置成一行。在沿着前后方向观看时,上接触部112被定位在插入开口142中。如可从图3理解,压紧部130在间距方向上连接到保持构件140的相对端部。与上接触件110相似,每一个压紧部130被压配合到保持构件140中并由保持构件140保持。
如图5到图7所示,每一个分隔壁152都具有突出部和凹部。突出部形成在分隔壁152的下部并向前突出。凹部形成在突出部的后上部并向后凹入。如图7所示,突出部的前表面中的每一个都用作被接触部154,而每一个凹部都用作容纳部156。在配合部210通过插入开口142插入时,配合部210的前端部212与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被接触部154接触。
参照图5和图7,每一个容纳部156都具有形成在容纳部156的底面处的平坦表面。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平坦表面是分隔壁152的上述突出部的上表面。容纳部156的平坦表面垂直于上下方向,即,平行于水平面(XY表面)。所述平坦表面用作第一支撑部158。第一支撑部158定位在上接触部112的后下方。换句话说,上接触部112定位在第一支撑部158的前上方。在该实施例中,导向部160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在被接触部154和第一支撑部158之间。导向部160具有光滑表面。在沿着间距方向观看时,导向部160可以具有弯曲表面。导向部160可以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倾斜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
如图6和图7所示,多个第二容纳部170形成在保持构件140的前下部处。第二容纳部170与插入开口142连通并在保持构件140的前部开口。如图7所示,多个肋状部172形成在保持构件140的前下部处。肋状部172在间距方向上被定位在相邻的第二容纳部170之间。
如图5到图7所示,每一个肋状部172都具有上表面和倾斜表面176。所述上表面平行于水平面。倾斜表面176从上表面向后且向下倾斜。肋状部172的上表面用作第二支撑部174。第二支撑部174被定位在上接触部112的前下方。如可从图5和图6理解,第一支撑部158和第二支撑部174被定位在相同的水平面上。换句话说,第一支撑部158和第二支撑部17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彼此相同。倾斜表面176构成插入开口142的一部分。如图6所示,在沿着间距方向观看时,倾斜表面176和被接触部154彼此相交。换句话说,第一支撑部158在间距方向上远离第二支撑部174定位。第一支撑部158和第二支撑部174没有定位在相同的XZ表面上。
参照图6,下接触件120被插入到第二容纳部170中。下部被保持部126被压配合到保持构件140中,使得下接触件120由保持构件140保持。如图1到图3所示,保持构件140保持下接触件120,使得下接触件120在间距方向上设置成一行。在下接触件120连接到保持构件140时,下接触部122从肋状部172的上表面(即第二支撑部174)向上突出。在沿着前后方向观看时,下接触部122定位在插入开口142中。下接触部122由下弹簧部124弹性支撑,以便可沿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1到图3所示,上接触件110和下接触件120被分成两个组(右侧组R和左侧组L)。换句话说,第一容纳部150和第二容纳部170也被分成右侧组R和左侧组L。保持构件140具有在间距方向上形成在右侧组R和左侧组L之间的键180。如从图2和图3清楚可见,键180在间距方向上没有定位在保持部140的中心。换句话说,右侧组R和左侧组L在间距方向上没有关于保持构件140的中心对称。连接对象200的配合部210具有与键180相对应的键(凹口:未示出)。通过相对于配合部210的键180调节配合部210的键,配合部210可以适当地插入到插入开口142中。
如图4到图6所示,保持构件140具有两个定位凸起部184。定位凸起部184在间距方向上靠近保持构件140的两端定位并向下突出。基板(未示出)具有与定位凸起部184相对应的两个孔。电连接器100通过将定位凸起部184插入到基板的孔中而被适当地定位在基板上。上接触件110的上部被固定部118、下接触件120的下部被固定部128和压紧部130被固定到基板并与导电图案或焊接部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对象200与电连接器100如下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连接对象200的配合部210沿倾斜方向被插入到插入开口142中。配合部210与被接触部154接触(图9:第一位置)。如可从图8和图9所示的配合部210的运动了解到的,在配合部210通过插入开口142插入到电连接器100中时,配合部210不推动上接触部112也不推动下接触部122,换句话说,配合部210没有接收上接触件110的回复力也没有接收下接触件120的回复力。因此,配合部210可以以低插入力被插入到插入开口142中。
如图9和图10所示,配合部210降低或倒下直到配合部210平行于水平方向为止(图10:第二位置)。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中,配合部210向上推动上接触部112并向下推动下接触部122。配合部210从上接触件110和下接触件120接收回复力。
如图10和图11所示,配合部210向后移动,使得容纳部156容纳配合部210(图11:第三位置)。导向部160引导配合部210以使配合部210从第二位置平滑地移动到第三位置。由于导向部160,配合部210不会受到被接触部154的上端部的阻碍。作为导向部160的变型实例,配合部210可以具有形成在前端部212(图8)处的弯曲表面,因此保持构件140的导向部160可以被省略。利用这种结构,配合部210的弯曲表面引导配合部210从第二位置平滑地移动到第三位置。
如图11所示,在配合部210被定位在第三位置时,第一支撑部158、第二支撑部174和上接触部112支撑配合部210。上接触部112与配合部210的上接触件(未示出)电连接。下接触部122与配合部210的下接触件(未示出)电连接。
如图11所示,在沿着间距方向观看时,电连接器100由三个点(第一支撑部158、第二支撑部174和上接触部112)支撑。详细地,上接触部112推动配合部210的上表面202,同时第一支撑部158和第二支撑部174支撑配合部210的下表面204。上接触部112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在第一支撑部158和第二支撑部174之间。换句话说,对于配合部210,通过上接触部112推动的被推动区域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在由第一支撑部158支撑的被支撑区域和由第二支撑部174支撑的被支撑区域之间。因此,配合部210不会接收到可能使配合部210弯曲和变形的不希望有的力。即使配合部210具有薄形状,配合部210也可以被平滑插入,并且电连接器100可以保持与连接对象200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被接触部154和容纳部156与分隔壁152一体形成(参见图7)。然而,被接触部154和容纳部156也可以在间距方向上与分隔壁152分隔开形成。图12显示第一变型实例。如可从图12理解的,电连接器100具有两个被接触部154和两个容纳部156。被接触部154和容纳部156在间距方向上靠近插入开口142的两端形成。
肋状部172的上表面用作第二支撑部174。然而,例如,下接触部122可以用作第二支撑部。在这种情况下,下接触件120的下弹簧部124可以被加强以便支撑配合部210。在另一个示例中,肋状部172和下接触部122的上表面可以用作第二支撑部。
图13和图14显示第二变型实例。电连接器100a不具有下接触部120(图6)。连接器100a与配合部210连接,配合部210在下表面204处没有接触件。如图13所示,电连接器100a的保持构件140a不具有第二容纳部170也不具有肋状部172(图12),而是具有第一容纳部150a和下支撑部172a。
下支撑部172a的形状类似于沿着间距方向观看时的肋状部172的横截面(图12)。下支撑部172a具有上表面和斜面176a。所述上表面垂直于上下方向并用作第二支撑部174a。
如图13所示,保持构件140a具有被接触部154a和容纳部156a。容纳部156a定位在被接触部154a的后上方。容纳部156a具有用作第一支撑部158a的底面。导向部160a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在被接触部154a和第一支撑部158a之间。第一支撑部158a和第二支撑部174a定位在相同的水平面上。
如图14所示,电连接器100a在三个点(第一支撑部158a、第二支撑部174a和上接触部112)处支撑配合部210。换句话说,对于配合部210a,通过上接触部112推动的被推动区域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在由第一支撑部158a支撑的被支撑区域和由第二部174a支撑的被支撑区域之间。因此,配合部210不会接收到可能使配合部210弯曲或变形的不希望有的力。
图15至图17显示第三变型实例。电连接器100b不具有下接触件120(图11),但是具有下支撑部172b,下支撑部172b具有突出部173。电连接器100b的保持构件140b具有第一容纳部150b和插入开口142b。下支撑部172b被定位在插入开口142b的前下方。
如图15所示,突出部173的上表面用作第二支撑部174b。如图16所示,突出部173的上表面具有前边缘173f和后边缘173r。后边缘173r形成插入开口142b的下边界。在配合部210被插入到插入开口142b中时,配合部210的下表面204在后边缘173r上滑动。
保持构件140b具有被接触部154b和容纳部156b。容纳部156b被定位在被接触部154b的后上方。容纳部156b具有用作第一支撑部158b的底面。导向部160b在间距方向上形成在被接触部154b和第一支撑部158b之间。第一支撑部158b和第二支撑部174b定位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向部160b具有弯曲表面。
如图15至图17所示,配合部210与电连接器100b如下连接。配合部210沿倾斜方向插入到插入开口142b中。配合部210的下表面204在第二支撑部174b的后边缘173r上滑动,并且移动直到配合部210与被接触部154b接触(图16:第一位置)为止。配合部210降低或倒下直到配合部210与水平方向平行为止(第二位置)。配合部210向后移动并且由容纳部156b容纳(图17:第三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导向部160b具有弯曲表面。如可从图16和图17理解到,在配合部210降低或倒下时,配合部210的前端部212在导向部160b的弯曲部分上滑动,并被引导至容纳部156b。在该实施例中,配合部210立即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电连接器100b在三个点(第一支撑部158b、第二支撑部174b和上接触部112)处支撑配合部210。因此,配合部210不会接收到可能使配合部210弯曲或变形的不希望有的力。
第一支撑部158、158a、158b和第二支撑部174、174a、174b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平行于水平面的上表面。然而,第一支撑部158、158a、158b或第二支撑部174、174a、174b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具有突出形状。甚至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被定位在相同的水平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174、174a、174b中的每一个是保持构件140、140a、140b的一部分。然而,下接触部122可以用作第二支撑部。换句话说,只有下接触件120的下接触部122可以支撑配合部210,而肋状部172(图7)的上表面和下支撑部172a、172b(图13和图15)不支撑配合部210。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下接触部(第二支撑部)122和第一支撑部158、158a或158b被定位在相同的水平面上。
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100a、100b可以在不具有JP-AH9-139261的接合部(闩锁部分)的情况下与连接对象200连接。然而,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可以使用闩锁装置附件。
本申请基于在2011年6月27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142287,其内容通过引用在此结合。
虽然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其它和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并且目的是主张落入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的所有这种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被构造成与具有配合部的连接对象连接,所述配合部具有板状形状,其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插入开口,所述连接对象沿倾斜方向插入到所述插入开口中;
被接触部,通过所述插入开口插入的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被接触部接触;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容纳所述配合部并具有第一支撑部,所述容纳部被定位在所述被接触部的后面;
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前上方并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和
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定位在所述接触部的前下方,
所述配合部通过所述插入开口插入以便定位在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配合部与所述被接触部接触,所述配合部降低或倒下以便被定位在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配合部与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平行,所述配合部向后移动以便被定位在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配合部由所述容纳部容纳并由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接触部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配合接触件形成在所述配合部上,当所述配合部被定位在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配合接触件与所述接触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多个上接触件和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的间距方向上保持所述上接触件,所述上接触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上接触部和弹簧部,所述上接触部用作所述接触部,所述弹簧部弹性地支撑所述上接触部,所述被接触部和所述容纳部形成为所述保持构件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容纳部具有形成在所述容纳部的底部的平坦表面,所述平坦表面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并用作所述第一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导向部形成在所述被接触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所述导向部平滑地连接所述被接触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形成为所述保持构件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多个下接触件,所述保持构件沿所述间距方向保持所述下接触件,所述下接触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用作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接触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被定位在相同的水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具有多个收容部和多个分隔壁,所述多个收容部中的每一个被定位在相邻的所述分隔壁之间,所述被接触部和所述容纳部形成在所述分隔壁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具有多个收容部和多个分隔壁,所述多个收容部中的每一个都定位在相邻的所述分隔壁之间,所述被接触部和所述容纳部形成为在所述间距方向上被定位成与所述分隔壁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对象是具有电路板的模块,所述电连接器是与所述模块连接的边卡连接器。
CN201210216528.3A 2011-06-27 2012-06-27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66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2287A JP5905671B2 (ja) 2011-06-27 2011-06-27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1-142287 2011-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6687A CN102856687A (zh) 2013-01-02
CN102856687B true CN102856687B (zh) 2015-01-21

Family

ID=4736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652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56687B (zh) 2011-06-27 2012-06-2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47137B2 (zh)
JP (1) JP5905671B2 (zh)
CN (1) CN102856687B (zh)
TW (1) TWI4720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759B (zh) * 2012-09-14 2016-05-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
JP6231539B2 (ja) * 2015-12-10 2017-11-15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コネクタ
CN107516782B (zh) * 2016-06-16 2019-08-09 美国莫列斯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装置
TWI638491B (zh) * 2016-06-16 2018-10-11 莫仕有限公司 卡緣連接裝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0062Y (zh) * 2003-01-31 2004-09-08 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5882A (en) * 1978-07-14 1980-01-29 Teledyne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r the like
US5002494A (en) * 1989-05-09 1991-03-26 Amp Incorpora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edge connector
US5046955A (en) * 1990-01-09 1991-09-10 Amp Incorporated Active connector assembly
US5292265A (en) * 1993-03-02 1994-03-08 Molex Incorporated Edge mounted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425651A (en) * 1994-03-04 1995-06-2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ard edge connector providing non-simultaneou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JP3062921B2 (ja) * 1995-06-29 2000-07-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687943B2 (ja) 1995-07-28 1997-12-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056984B2 (ja) 1995-11-14 2000-06-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H09155U (ja) * 1996-09-27 1997-03-28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01035613A (ja) * 1999-07-26 2001-02-09 Fci Japan Kk プリント基板用ソケット
JP2002093497A (ja) * 2000-07-12 2002-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アライメント機能付き小型基板用コネクタ
TW555197U (en) * 2002-11-13 2003-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tacked card edge connector
TW576563U (en) * 2003-01-28 2004-02-11 Top Yang Technology Entpr Co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267702U (en) * 2004-11-18 2005-06-11 Speed Tech Corp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position guider
JP4883670B2 (ja) * 2005-08-02 2012-02-2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657160B2 (ja) * 2006-06-22 2011-03-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176607A (ja) * 2008-01-25 2009-08-06 Fujitsu Ltd 部品支持装置
JP4781403B2 (ja) * 2008-07-04 2011-09-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7682179B1 (en) * 2008-09-09 2010-03-23 Chou Hsie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lastic card-ejecting member
TWM377725U (en) * 2009-09-14 2010-04-01 Suyin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97632U (en) * 2010-06-30 2011-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edge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0062Y (zh) * 2003-01-31 2004-09-08 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6687A (zh) 2013-01-02
JP5905671B2 (ja) 2016-04-20
US20120329335A1 (en) 2012-12-27
TW201315025A (zh) 2013-04-01
TWI472094B (zh) 2015-02-01
US8647137B2 (en) 2014-02-11
JP2013008648A (ja)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4809B (zh) 插入式连接器和用于将导电体连接到插入式连接器的方法
CN106921056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3378449B (zh) 连接器
US8371883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2856687B (zh) 连接器
US10734749B2 (en) Multi pole connector for securely coupling terminals and target terminals
CN104425919B (zh) 连接器
US8696384B2 (en) Connector and mating connector
CN102394405B (zh) 连接器
CN105261892A (zh) 电连接器
US9356407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terminal with a coupling portion coupling a first portion having a contact point with a second portion
CN101785371A (zh) 基于柔性印刷电路的继电连接器
US20200112110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944680A (zh) 具有减少的配合力的电连接器系统
CN102832477A (zh) 连接器
CN103718386A (zh) 插座连接器
CN101071912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18942A (zh) 电池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5069919U (zh) 电连接器
CN205070061U (zh) 电连接器
US20150147915A1 (en) Connector
CN101989695B (zh) 电连接器
CN104124582A (zh) 连接器组件
CN105981231A (zh) 连接器
CN105723573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