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2094B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2094B
TWI472094B TW101117963A TW101117963A TWI472094B TW I472094 B TWI472094 B TW I472094B TW 101117963 A TW101117963 A TW 101117963A TW 101117963 A TW101117963 A TW 101117963A TW I472094 B TWI472094 B TW I4720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
fitting
receiving
ho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7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5025A (zh
Inventor
Masaki Kimur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Publication of TW201315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5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2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209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3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ed with pivoting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after insertion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如直插連接器的電性連接器。電性連接器係與具有大致板狀之嵌合部的連接對象物連接。連接對象物例如是如記憶體模組的半導體模組。
上述之種類的電性連接器係揭示於特開平9-139261號公報及特開平9-45437號公報,該公報的內容係藉由參照而構成本專利說明書的一部分。在揭示於特開平9-139261號公報的電性連接器係與卡連接的直插連接器。卡係沿著斜方向插入直插連接器,該卡傾斜至與水平方向平行,藉此,直插連接器與卡連接。卡係卡止於直插連接器的被卡止部(閂鎖部),而保持直插連接器及卡間的連接。揭示於特開平9-45437號公報的電性連接器係與電纜連接器連接。電纜連接器係沿著斜方向插入電性連接器,該電纜連接器傾斜至與水平方向平行,藉此,電性連接器與電纜連接器連接。電纜連接器的卡止部係卡止於電性連接器的被卡止部(凹部),而保持電性連接器及電纜連接器間的連接。
上述之連接對象物(卡及電纜連接器)係即使是電性連接器具有複數片接觸片的情況,亦能以小的插入力插入電性連接器。
可是,在連接對象物與電性連接器連接時,連接對象 物承受來自電性連接器之接觸片的復原力。由是是接觸片的復原力,所以有連接對象物被彎曲而變形的情況。因此,要求與上述之電性連接器連接的連接對象物是堅固。換言之,該電性連接器無法使用薄的連接對象物。
因此,本發明係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性連接器,該電性連接器係在電性連接器與連接對象物彼此連接之間,不會對連接對象物施加過大的力。
本發明之一形態係提供一種與具有板狀之嵌合部之連接對象物連接的電性連接器。電性連接器係包括:插入口,係該嵌合部在斜方向所插入;被抵接部,係穿過該插入口所插入之該嵌合部所抵接;受容部,係收容該嵌合部並具有第1支撐部的受容部,並位於該被抵接部的後方;接觸部,係位於該第1支撐部的前方且上方,而且可在上下方向位移;及第2支撐部,係位於該接觸部的前方且下方。該嵌合部係以該嵌合部位於是與該被抵接部抵接之位置之第1位置的方式插入該插入口,該嵌合部係傾斜成該嵌合部位於是成為與前後方向水平之位置的第2位置,該嵌合部係以該嵌合部位於是收容於該受容部且被該第1支撐部、該第2支撐部及該接觸部支撐之位置的第3位置的方式移至後方。
一面參照附加的圖面,一面檢討如下之最佳實施形態的說明,藉此,正確理解本發明之目的,而且將更徹底理 解其構成。
可使本發明多樣地變形或具有各種的形態,作為其一例,以下詳細說明如圖面所示之特定的實施形態。圖面及實施形態係不是將本發明限定為在此所揭示之特定的形態,而是在其對象包含在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所進行之全部的變形例、對等物、替代例。
參照第1圖至第7圖,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性連接器100係具有複數個上側接觸片110、複數個下側接觸片120、2片壓片、及固持構件140。上側接觸片110及下側接觸片120係由導電材料所構成。固持構件140係由絕緣材料所構成。如第8圖至第11圖所示,電性連接器100係與連接對象物200連接的直插連接器。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對象物200係設置基板及半導體封裝的模組。模組例如是記憶體模組。本實施形態的連接對象物200具有大致板狀的嵌合部210。嵌合部210插入電性連接器100。嵌合部210包括:形成於上面202的複數個上側接觸片(未圖示)、與形成於下面204的複數個下側接觸片。嵌合部210的上側接觸片及下側接觸片配置於嵌合部210的前端部212附近。
參照第5圖,上側接觸片110具有上側接觸部(接觸部)112、上側彈簧部114、上側被固持部116及上側被固定部118。上側彈簧部114係朝向前方(+X方向)延伸,並 彈性支撐上側接觸部112。上側被固持部116係被壓入固持構件140,藉此,上側接觸片110被固持構件140固持。上側被固定部118係焊接於搭載電性連接器100的基板(未圖示)。上側接觸部112係位於上側彈簧部114的自由端附近。上側接觸部112係可在由上下方向(Z方向)與前後方向(X方向)所規定的平面(XZ平面)內沿著上下方向位移。上側接觸部112係與嵌合部210之對應的上側接觸片接觸。在本實施形態,壓片130係僅具有上側被固持部116與上側被固定部118。壓片130係焊接於基板,藉此,將電性連接器100固定於基板上。
參照第6圖,下側接觸片120具有下側接觸部122、下側彈簧部124、下側被固持部126及下側被固定部128。下側彈簧部124係J字形形狀,並彈性支撐下側接觸部122。下側被固持部126係被壓入固持構件140,藉此,下側接觸片120被固持構件140固持。下側被固定部128係焊接於基板。下側接觸部122係位於下側彈簧部124的自由端附近。下側接觸部122係可在XZ平面內沿著上下方向位移,並與嵌合部210之下側接觸片(未圖示)接觸。下側接觸部122係與嵌合部210之對應的下側接觸片(未圖示)接觸。
參照第1圖至第7圖,固持構件140係具有插入嵌合部210的插入口142。如第8圖所示,嵌合部210係沿著第8圖之以“D”所示的斜方向插入。本實施形態之斜方向係-X方向且-Z方向。換言之,嵌合部210係相對前後方 向以第8圖之“A”所示的既定角度插入插入口142。
如第5圖及第7圖所充分表示,固持構件140係具有形成於插入口142之後方的複數個第1收容部(收容部)150。第1收容部150係與插入口142連通,並開口於固持構件140的後方。如第7圖所示,固持構件140係具有複數個間壁部152。間壁部152係沿著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之雙方正交的間距方向(Y方向)配置,並與XZ平面平行。第1收容部150係位於在間距方向相鄰的間壁部152之間。
參照第5圖,上側接觸片110係插入固持構件140,上側彈簧部114係部分位於第1收容部150內。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固持構件140係以上側接觸部112在間距方向配置於一直線上的方式固持上側接觸片110。上側接觸部112係在沿著前後方向觀察的情況,位於插入口142內。從第3圖得知,壓片130係在間矩方向安裝於固持構件140之兩端。與上側接觸片110一樣,壓片130係被壓入並固持於固持構件140。
如第5圖至第7所示,各個間壁部152具有凸部與凹部。凸部係形成於間壁部152的下部並向前方突出。凹部係形成於凸部的上方且後方,並向後方凹下。如第7圖所示,各凸部的前面係用用為被抵接部154,各凹部係作用為受容部156。細節將後述,在通過插入口142插入嵌合部210時,嵌合部210的前端部212與被抵接部154抵接。
參照第5圖及第7圖,受容部156具有形成於該受容 部156之底面的平面。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之該平面係間壁部152之該凸部的上面。受容部156的平面係與上下方向正交,即,與水平面(XY平面)平行。該平面係作用為第1支撐部158。第1支撐部158位於上側接觸部112的後方且下方。換言之,上側接觸部112位於第1支撐部158的前方且上方。在本實施形態,引導部160形成於被抵接部154與第1支撐部158之間。引導部160具有坡度小的面。引導部160亦可在沿著間距方向觀察的情況具有曲面。又,引導部160亦可具有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斜交的斜面。
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第2收容部170形成於固持構件140前下部。第2收容部170係與插入口142連通,並開口於固持構件140的前方。如第7圖所示,複數條肋172形成於固持構件140的前下部。肋172係在間距方向位於相鄰的第2收容部170之間。
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各肋172具有上面與斜面176。上面係與水平面平行。斜面176係從上面至後方傾斜。肋172的上面作用為第2支撐部174。第2支撐部174位於上側接觸部112的前方且下方。從如第5圖及第6圖得知,第1支撐部158及第2支撐部174位於同一水平面上。換言之,第1支撐部158與第2支撐部174的位置係在上下方向彼此相等。斜面176構成插入口142的一部分。如第6圖所示,在沿著間距方向觀察的情況,斜面176與被抵接部154係彼此交叉。換言之,第1支撐部158係在 間距方向與第2支撐部174分開,第1支撐部158與第2支撐部174未位於同一XZ平面上。
參照第6圖,下側接觸片120插入第2收容部170。下側被固持部126被壓入固持構件140,藉此,下側接觸片120固持於固持構件140。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固持構件140係以在間距方向將下側接觸部122配置於一直線上的方式固持下側接觸片120。在下側接觸片120安裝於固持構件140時,下側接觸部122係從肋172的上面(即,第2支撐部174)向上方突出。在沿著前後方向觀察的情況,下側接觸部122位於插入口142內。下側接觸部122係藉下側彈簧部124彈性支撐,並可在XZ平面內沿著上下方向位移。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上側接觸片110及下側接觸片120係分成2組(組R及組L)。換言之,第1收容部150及第2收容部亦又分成組R及組L。固持構件140係在間距方向在組R與組L之間具有鍵180。從第2圖及第3圖得知,在間距方向,鍵180不是位於固持構件140的中心。換言之,組R與組L係在間距方向不是相對位於固持構件140的中心對稱。連接對象物200的嵌合部210具有對應於鍵180的鍵(缺口:未圖示)。藉由使嵌合部210的鍵對準電性連接器100的鍵180,嵌合部210被適當地插入插入口142。
如第4圖至第6圖所示,固持構件140具有2個定位突面184。定位突面184係在間距方向位於固持構件140 的兩端,並向下方突出。基板(未圖示)具有與定位突面184對應的2個孔。藉由向基板的孔插入定位突面184,而使電性連接器100適當地位於基板上。上側接觸片110的上側被固定部118、下側接觸片120的下側被固定部128及壓片130係固定於基板,並與導體圖案或焊接部連接。
在本實施形態,連接對象物200係如以下之方式所示與電性連接器100連接。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連接對象物200的嵌合部210係沿著斜方向插入插入口142。嵌合部210係與被抵接部154抵接(第9圖:第1位置)。從第8圖及第9圖所示之嵌合部210的動作可理解,在嵌合部210經由插入口142插入電性連接器100時,嵌合部210係上側接觸片110、下側接觸片120都不會推壓,換言之,嵌合部210係從上側接觸片110、下側接觸片120都不會承受復原力。因此,嵌合部210係藉小的插入力就可插入插入口142。
如第9圖及第10圖所示,嵌合部210係傾斜至該嵌合部210與水平方向平行(第10圖:第2位置)。在第10圖所示之狀態,嵌合部2105係向上方推壓上側接觸部112,並向下方推壓下側接觸部122。嵌合部210係承受上側接觸部112及下側接觸部122的復原力。
如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嵌合部210係移至後方,並收容於受容部156(第11圖:第3位置)。引導部160係以嵌合部210從第2位置圓滑地移至第3位置的方式引導嵌合部210藉引導部160,嵌合部210係不會卡到被抵接 部154的上端部。作為引導部160的變形例,亦可在嵌合部210的前端部212(第8圖)未形成曲面,藉此,可省略固持構件140的引導部160。若依據該構成,嵌合部210的曲面將嵌合部210引導成從第2位置圓滑地移至第3位置。
如第11圖所示,在嵌合部210位於第3位置時,第1支撐部158、第2支撐部174及上側接觸部112支撐嵌合部210。上側接觸部112係與嵌合部210的上側接觸片(未圖示)以電性連接。下側接觸部122係與嵌合部210的下側接觸片(未圖示)以電性連接。
如第11圖所示,電性連接器100係在沿著間距方向觀察的情況,在3點(第1支撐部158、第2支撐部174及上側接觸部112)受到支撐。詳細說明之,上側接觸部112係推壓嵌合部210的上面202,另一方面,第1支撐部158及第2支撐部174支撐嵌合部210的下面204。上側接觸部112係在前後方向位於第1支撐部158與第2支撐部174之間。換言之,對於嵌合部210,被上側接觸部112推壓的區域係在前後方向位於藉第1支撐部158推壓的區域與藉第2支撐部174推壓的區域之間。因此,嵌合部210係不會承受可使該嵌合部210彎曲而變形之意外的力。即使嵌合部210係薄的形狀,電性連接器100亦可保持與連接對象物200的連接。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被抵接部154及受容部156係與間壁部152(第7圖)一體形成。可是,亦可在間距方向與 間壁部152分開地形成被抵接部154及受容部156。第12圖表示第1變形例。從第12圖得知,電性連接器100具有2個被抵接部154與2個受容部156。被抵接部154及受容部156係在間距方向形成於插入口142之兩端。
肋172的上面作用為第2支撐部174。可是,例如,下側接觸部122亦可作用為第2支撐部174。在此情況,為了可支撐嵌合部210,亦可使下側接觸片120的下側彈簧部124變強,作為其他的例子,亦可將肋172的上面及下側接觸部122作用為第2支撐部。
第13圖及第14圖表示第2變形例。電性連接器100a未具有下側接觸片120(第6圖)。電性連接器100a與在下面204未具有接觸片的嵌合部210連接。如第13圖所示,電性連接器100a的固持構件140a未具有第2收容部170及肋172(第12圖),但是具有第1收容部150a及下側支撐部172a。
下側支撐部172a的形狀係在沿著間距方向觀察的剖面圖,與肋172(第12圖)一樣。下側支撐部172a具有上面及斜面176a。該上面係與上下方向正交,並作用為第2支撐部174a。
如第13圖所示,固持構件140a具有被抵接部154a及受容部156a。受容部156a位於被抵接部154a的後方且上方。受容部156a具有作用為第1支撐部158a的底面,引導部160a係在前後方向位於被抵接部154a與第1支撐部158a之間。第1支撐部158a與第2支撐部174a位於同一 水平面上。
如第14圖所示,電性連接器100a係以3點(第1支撐部158a、第2支撐部174a及上側接觸部112)支撐嵌合部210。對於嵌合部210,被上側接觸部112推壓的區域係在前後方向位於被第1支撐部158a推壓的區域與被第2支撐部174a推壓的區域之間。因此,嵌合部210係不會承受可使該嵌合部210彎曲而變形之意外的力。
第15圖至第17圖係表示第3變形例的電性連接器100b未具有下側接觸片120(第11圖),但是具有下側支撐部172b,而該下側支撐部172b具有突起173。電性連接器100b的固持構件140b具有第1收容部150b與插入口142b。下側支撐部172b位於插入口142b的前方且下方。
如第15圖所示,突起173的上面作用為第2支撐部174b。如第16圖所示,突起173的上面具有前端173f與後端173r。後端173r構成插入口142b的下限。在嵌合部210插入插入口142b時,嵌合部210的下面204在後端173r上滑動。
固持構件140b具有被抵接部154b及受容部156b。受容部156b位於被抵接部154b的後方且上方。受容部156a具有作用為第1支撐部158b的底面。引導部160b係在間距方向位於被抵接部154b與第1支撐部158b之間。第1支撐部158b與第2支撐部174b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如第15圖所示,本實施形態的引導部160b具有曲面。
如第15圖至第17圖所示,嵌合部210係如以下之方 式所示與電性連接器100b連接。嵌合部210係沿著斜方向插入插入口142b。嵌合部210的下面204係在第2支撐部174b的後端173r上滑動,並移動至與被抵接部154b抵接(第16圖:第1位置)。嵌合部210係傾斜至該嵌合部210與水平方向平行(第2位置)。嵌合部210收容於移至後方的受容部156b(第17圖:第3位置)。在本實施形態,引導部160b具有曲面,從第16圖及第17圖得知,在嵌合部210傾斜時,嵌合部210的前端部212在引導部160b的曲面上滑動,而朝向受容部156b受到引導。在本實施形態,嵌合部210從第2位置馬上移往第3位置。電性連接器100b係以3點(第1支撐部158b、第2支撐部174b及上側接觸部112)支撐嵌合部210。因此,嵌合部210係不會承受可使該嵌合部210彎曲而變形之意外的力。
各個第1支撐部158、158a、158b及各個第2支撐部174、174a、174b具有對水平面平行的上面。可是,亦可第1支撐部158、158a、158b、或第2支撐部174、174a、174b的至少任一個具有突起形狀。即使是此情況,第1支撐部與第2支撐部位於同一水平面上較佳。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第2支撐部174、174a、174b係固持構件140、140a、140b的一部分,可是,亦可下側接觸部122作用為第2支撐部。即,亦可採用僅下側接觸片120的下側接觸部122支撐嵌合部210,而肋172(第7圖)的上面及下側支撐部172a、172b(第13圖及第15圖)係不支撐嵌合部210。在此情況,下側接觸部(第2支撐部)122 與第1支撐部158、158a或158b位於同一水平面上較佳。
本實施形態的電性連接器100、100a、100b係構成為與未具有如在特開平9-139261號公報所揭示之閂鎖部之卡止部的連接對象物200連接。可是本發明的電性連接器亦可輔助地使用閂鎖手段。
本發明係根據於2011年6月27日向日本專利局所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1-142287號,藉由參照其內容,而構成本專利說明書的一部分。
說明了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但是如本業者所知,可在不超出本發明之精神的範圍對實施形態進行變形,那種實施形態係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100、100a、100b‧‧‧電性連接器
110‧‧‧上側接觸片
112‧‧‧上側接觸部(接觸部)
114‧‧‧上側彈簧部
116‧‧‧上側被固持部
118‧‧‧上側被固定部
120‧‧‧下側接觸片
122‧‧‧下側接觸部
124‧‧‧下側彈簧部
126‧‧‧下側被固持部
128‧‧‧下側被固定部
130‧‧‧壓片
140、140a、140b‧‧‧固持構件
140f‧‧‧前端
140r‧‧‧後端
142、142a、142b‧‧‧插入口
150、150a、150b‧‧‧第1收容部(收容部)
152、152a、152b‧‧‧間壁部
154、154a、154b‧‧‧被抵接部
156、156a、156b‧‧‧受容部
158、158a、158b‧‧‧第1支撐部
160、160a、160b‧‧‧引導部
170‧‧‧第2收容部
172‧‧‧肋
172a、172b‧‧‧下側支撐部
173‧‧‧突起
173f‧‧‧前端
173r‧‧‧後端
174、174a、174b‧‧‧第2支撐部
176、176a‧‧‧斜面
180‧‧‧鍵
184‧‧‧定位突面
200‧‧‧連接對象物
202‧‧‧上面
204‧‧‧下面
210‧‧‧嵌合部
212‧‧‧前端部
第1圖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電性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2圖係第1圖之電性連接器的正視圖。
第3圖係第1圖之電性連接器的上視圖。
第4圖係第1圖之電性連接器的側視圖。
第5圖係沿著第2圖之電性連接器之V-V線的剖面圖。
第6圖係沿著第2圖之電性連接器之Ⅵ-Ⅵ線的剖面圖。
第7圖係表示第5圖之電性連接器之剖面的立體圖。
第8圖係表示電性連接器與連接對象物的剖面圖。連接對象物係未插入插入口。
第9圖係連接過程之第1步驟。連接對象物係位於第1位置。
第10圖係連接過程之第2步驟。連接對象物係位於第2位置。
第11圖係連接過程之第3步驟。連接對象物係位於第3位置。
第12圖係第1圖之電性連接器之第1變形例的剖面圖。
第13圖係第1圖之電性連接器之第2變形例的剖面圖。
第14圖係第13圖之電性連接器與連接對象物的剖面圖。連接對象物係位於第3位置。
第15圖係第1圖之電性連接器之第1變形例的剖面圖。連接對象物係未插入插入口。
第16圖係第15圖之電性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對象物係位於第1位置。
第17圖係第15圖之電性連接器的剖面圖。連接對象物係位於第3位置。
100‧‧‧電性連接器
110‧‧‧上側接觸片
112‧‧‧上側接觸部(接觸部)
120‧‧‧下側接觸片
122‧‧‧下側接觸部
140‧‧‧固持構件
142‧‧‧插入口
154‧‧‧被抵接部
156‧‧‧受容部
158‧‧‧第1支撐部
174‧‧‧第2支撐部
200‧‧‧連接對象物
202‧‧‧上面
204‧‧‧下面
210‧‧‧嵌合部

Claims (11)

  1. 一種電性連接器,與具有板狀之嵌合部之連接對象物連接,其包括:插入口,係該嵌合部在斜方向所插入;被抵接部,係穿過該插入口所插入之該嵌合部所抵接;受容部,係收容該嵌合部並具有第1支撐部的受容部,並位於該被抵接部的後方;接觸部,係位於該第1支撐部的前方且上方,而且可在上下方向位移;及第2支撐部,係位於該接觸部的前方且下方;該嵌合部係以該嵌合部位於是與該被抵接部抵接之位置之第1位置的方式插入該插入口,該嵌合部係傾斜成該嵌合部位於是成為與前後方向水平之位置的第2位置,該嵌合部係以該嵌合部位於是收容於該受容部且被該第1支撐部、該第2支撐部及該接觸部支撐之位置的第3位置的方式移至後方。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對象側接觸片形成於該嵌合部,在該嵌合部位於該第3位置時,該對象側連接器係與該接觸部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該電性連接器係更具有複數個上側接觸片;及固持構件,係在與該前後方向及該上下方向正交的間距方向固持該上側接觸片;各個該上側接觸片係具有上側接觸部、與上側彈簧部,該上側接觸部係作用為該接觸部,該彈簧部係彈性支撐該 上側接觸部,而該被抵接部及該受容部係作為該固持構件的一部分所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該受容部係具有形成於該受容部之底的平面,該平面係與該上下方向正交,並作用為該第1支撐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引導部形成於該被抵接部與該第1支撐部之間,該引導部係平緩地連接該被抵接部與該第1支撐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該第2支撐部係作為該固持構件的一部分所形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該電性連接器係更具有複數個下側接觸片,該固持構件係在該間距方向固持該下側接觸片,各個該下側接觸片係具有作用為該第2支撐部的下側接觸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該第1支撐部的上端與該第2支撐部的上端係位於同一水平面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該固持構件係具有複數個收容部與複數個間壁部,各個該收容部係位於該間壁部中相鄰的間壁部之間,該被抵接部及該受容部係形成於該間壁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該固持構件係具有複數個收容部與複數個間壁部,各個該收容部係位於該間壁部中相鄰的間壁部之間,該被抵接部及該受 容部係在該間距方向與該間壁部分開地形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性連接器,其中該連接對象物係具有基板的模組,該電性連接器係與該模組連接的直插連接器。
TW101117963A 2011-06-27 2012-05-21 連接器 TWI472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2287A JP5905671B2 (ja) 2011-06-27 2011-06-27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025A TW201315025A (zh) 2013-04-01
TWI472094B true TWI472094B (zh) 2015-02-01

Family

ID=4736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7963A TWI472094B (zh) 2011-06-27 2012-05-21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47137B2 (zh)
JP (1) JP5905671B2 (zh)
CN (1) CN102856687B (zh)
TW (1) TWI4720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2759B (zh) * 2012-09-14 2016-05-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
JP6231539B2 (ja) * 2015-12-10 2017-11-15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コネクタ
TWI638491B (zh) * 2016-06-16 2018-10-11 莫仕有限公司 卡緣連接裝置
CN107516782B (zh) * 2016-06-16 2019-08-09 美国莫列斯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9883B2 (en) * 2003-01-28 2006-06-13 Chou Hsua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moving a circuit board in a reverse direction to an inserting direction by a distance
US7682179B1 (en) * 2008-09-09 2010-03-23 Chou Hsie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lastic card-ejecting member
TWM377725U (en) * 2009-09-14 2010-04-01 Suyin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97632U (en) * 2010-06-30 2011-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edge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5882A (en) * 1978-07-14 1980-01-29 Teledyne Industr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r the like
US5002494A (en) * 1989-05-09 1991-03-26 Amp Incorpora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edge connector
US5046955A (en) * 1990-01-09 1991-09-10 Amp Incorporated Active connector assembly
US5292265A (en) * 1993-03-02 1994-03-08 Molex Incorporated Edge mounted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425651A (en) * 1994-03-04 1995-06-2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ard edge connector providing non-simultaneou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JP3062921B2 (ja) * 1995-06-29 2000-07-1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687943B2 (ja) 1995-07-28 1997-12-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056984B2 (ja) 1995-11-14 2000-06-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JPH09155U (ja) * 1996-09-27 1997-03-28 日本エー・エム・ピー株式会社 エッジコネクタ
JP2001035613A (ja) * 1999-07-26 2001-02-09 Fci Japan Kk プリント基板用ソケット
JP2002093497A (ja) * 2000-07-12 2002-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アライメント機能付き小型基板用コネクタ
TW555197U (en) * 2002-11-13 2003-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Stacked card edge connector
CN2640062Y (zh) * 2003-01-31 2004-09-08 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267702U (en) * 2004-11-18 2005-06-11 Speed Tech Corp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position guider
JP4883670B2 (ja) * 2005-08-02 2012-02-22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657160B2 (ja) * 2006-06-22 2011-03-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176607A (ja) * 2008-01-25 2009-08-06 Fujitsu Ltd 部品支持装置
JP4781403B2 (ja) * 2008-07-04 2011-09-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9883B2 (en) * 2003-01-28 2006-06-13 Chou Hsua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moving a circuit board in a reverse direction to an inserting direction by a distance
US7682179B1 (en) * 2008-09-09 2010-03-23 Chou Hsie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lastic card-ejecting member
TWM377725U (en) * 2009-09-14 2010-04-01 Suyin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97632U (en) * 2010-06-30 2011-0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edge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025A (zh) 2013-04-01
JP2013008648A (ja) 2013-01-10
US8647137B2 (en) 2014-02-11
CN102856687A (zh) 2013-01-02
CN102856687B (zh) 2015-01-21
US20120329335A1 (en) 2012-12-27
JP5905671B2 (ja)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15093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US8690608B2 (en) Special USB plug having different structure from standard USB plug and USB receptacle matable with the special USB plug
US1061552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210873B2 (en) Connector
KR101860641B1 (ko) 커넥터
JP2014038768A (ja) コネクタ
JP2010097724A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TW201304308A (zh) 卡連接器
US1120142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onductors
US10553997B2 (en) Connector mateable with a mating connector and including a contact with a narrow portion to achieve a reduced contact width
TWI472094B (zh) 連接器
TWI525939B (zh) 連接器
JP678176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411947A (zh) 連接器
US11031718B2 (en)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having a locking lance with a restricting portion to restrict outward deformation of the locking lance
US7008254B2 (en) Connector
US6955571B2 (en) Fuse connector and a terminal fitting for a connector
CN109478746B (zh) 连接器
KR100742599B1 (ko) 전기커넥터용 리테이너 및 전기커넥터
US10541486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US7695325B2 (en) Connector
JP6352676B2 (ja) コネクタ
US20220231445A1 (en) Connector
US11791583B2 (en)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fitting and restricting portion
CN111725652B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