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75563U - 一种usb3.0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usb3.0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975563U CN201975563U CN2010206905508U CN201020690550U CN201975563U CN 201975563 U CN201975563 U CN 201975563U CN 2010206905508 U CN2010206905508 U CN 2010206905508U CN 201020690550 U CN201020690550 U CN 201020690550U CN 201975563 U CN201975563 U CN 2019755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groove
- connecting portion
- base
- terminal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兼容USB2.0的USB3.0插座。该插座包括绝缘端子座、用于USB3.0传输的第一端子组、用于USB2.0传输的第二端子组、以及壳体,其中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交错安装于端子座上对应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内,并与端子座一并插接于壳体内,所述的第一端子组中的第一端子为片材一体成型,其具有一沿其厚度方向垂直插入第一端子槽内的连接部,连接部前端形成有接触部,连接部后端形成有针脚。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减小了端子槽部分宽度,释放足够的空间给第二端子组使用,降低两组端子之间形成短路接触的风险,令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另外,简化了装配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讯信号传输用连接器接口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可兼容USB2.0的USB3.0插座。
背景技术
USB(通用串行总线)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传输方式,目前使用的标准多为USB2.0。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USB2.0标准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需求,因此,业界推出了USB3.0标准。相对于USB2.0,USB3.0传输速率可达到USB 2.0的十倍。
鉴于目前仍由许多设备仍采用USB2.0标准的接口,目前的USB 3.0接口是可以向下兼容、支持USB 2.0。
具体而言,目前的USB 3.0接口分为A、B两种插头(即公口Plug),而插座(即母口Receptacle)有B和AB两种,从形状上来看,AB母口可兼容A和B两种公口。同时,由于3.0标准中接口的端子需要五个,而2.0标准中的端子是四个。所以为了向下兼容2.0标准接口,USB 3.0采用了九个端子的设计。这九个端子分为两组,第一端子组中的五个端子用于USB 3.0接口,第二端子组的四个端子用于USB 2.0接口,其形状、定义均与目前的2.0标准接口完全相同。以USB插座为例,目前可兼容USB 2.0的USB 3.0插座中,两组端子组的共九个端子均安装在插座的绝缘端子座上,两组端子交错分布,其中USB 3.0端子组中端子的接触端靠前,而USB 2.0端子组中的端子接触部靠后,这样二者即共同存在又不相互干涉。
但是,正如以上所述,需要在一个端子座中安装九个端子,并且这就个端子即要 符合相应的标准,可以顺利实现接口对接,又要保证两组端子组互不干涉,不能出现短路等不良情况,这就对产品的生产、组装要求非常高,这也就导致目前USB3.0插座在生产过程中,成品不良率较高,并且整个制作过程繁杂,工序较多,人工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目前的USB插座中使用的端子均采用铜片冲压、弯折形成,于端子的前端弯折形成接触部,端子的后端形成电路板连接的针脚,端子的中间就是连接接触部和针脚的连接部。由于USB3.0、2.0的端子接触部和针脚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前后分布的位置交错,从而避免造成短路接触。但是端子的连接部由于纵向分布在端子座,二者无法从空间实现交错分布,所以为了降低相互形成短路接触的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减小其宽度,这样其在端子座中所占用的空间也就相应变小,相互之间间隔增加。但是,为了保证端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便于加工,其连接部的宽度无法过度减小,并且端子座空间有限,即便减小连接部的宽度也难以释放更多的空间。针对于此,本发明人发现可以改变目前端子水平横向分布的方式,将其中一组端子组中端子的连接部扭转90°,即以端子片的厚度方向插入端子座中,这样即可以确保端子仍具有足够的强度,并且端子连接部在端子座中所占用的空间宽度就大大缩小,释放给另一端子组足够的空间。
再者,目前端子在与端子座配合过程中,由于为了确保端子与端子座之间的稳固性,端子均采用由后向前插入端子座的端子槽内,这种安装方式非常不方便,不仅工艺难度较大,并且容易造成端子损坏。
有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产品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并且可确保两组端子组之间具有足够间隔的USB3.0插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USB3.0插座包括绝缘端子座、用于USB3.0传输的第一端子组、用于USB2.0传输的第二端子组、以及壳体,其中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交错安装于端子座上对应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内,并与端子座一并插接于壳体内,所述的第一端子组中的第一端子为片材一体成型,其具有一沿其厚度方向垂直插入第一端子槽内的连接部,连接部前端形成有接触部,连接部后端形成有针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组中的五个一体成型的第一端子自上而下直插入端子座上对应开设的第一端子槽内,第一端子的连接部前端向其侧面弯折形成具有一水平接触面的接触部,连接部后端向下延伸形成具有插入尖端的针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接触部的水平接触面顶端具有垂直向下弯折的延伸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槽包括:供第一端子中接触部容置的前槽、供第一端子中针脚插入并向下贯穿的后槽、以及供连接部垂直插入的中间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端子连接部的表面向外侧凸出形成有卡位,于第一端子槽的中间槽内开设有与上述卡位对应的卡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端子组中的四个一体成型的第二端子自后向前插入端子座上对应开设的第二端子槽内;所述的第二端子组中的第二端子为片材一体成型,其具有:接触端、中间段和作为针脚的插入端,其中接触端由中间段的前段弯折形成一凸起的弯折部;插入端由中间段的后段向下直接弯折形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四个第二端子槽设置于五个第一端子槽相互间隔的区域;第二端子的中间段横向形成有凸起的第一卡位,在其插入端的两侧向外凸起有第二卡位;第二端子槽内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卡位、第二卡位对应的卡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端子槽后段直接贯穿至端子座的后端 面,第二端子由第二端子槽后段形成的贯穿口直接由端子座后方向前插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端子座后端上设置有一绝缘后座,该后座扣合连接于端子座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端子座的后端面还固定有一后盖,该后盖包覆所述的后座并与端子座卡扣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相对于目前全部采用水平分布的端子的插座,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端子的连接部沿其厚度方向垂直插入端子座的第一端子槽中,令第一第一端子槽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可以大大减小,其宽度基本与第一端子连接部的厚度相当即可。这样就可以释放足够的空间给第二端子组使用,降低两组端子之间短路接触的风险,令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直接采用一体冲压完成,可实现材料的整片下料,降低铜板材的使用量,有效控制材料成本。
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简化第一端子组与端子座之间的装配过程。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端子自上向下直接插入第一端子槽内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组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子座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端子座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端子座 2第一端子组 3第二端子组 4后座
5壳体 6后盖 1211前槽 1212后槽
1213中间槽 2130卡位 1214卡槽
21、22、23、24、25第一端子
121、122、123、124、125第一端子槽
211、221、231接触部 212、222、232针脚
213、223、233连接部 2111水平接触面 2112延伸面
13第二端子槽 30第二端子 31接触端 32插入端
33中间段 331第一卡位 321第二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1-6,本实用新型包括:端子座1、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后座4、壳体5和后盖6。其中端子座1采用绝缘材料注塑成型,用于USB3.0传输的第一端子组2中的五个端子和用于USB2.0传输的第二端子组3中的四个端子均采用铜材一体成型制作,并固定在上述的端子座1上。后座4采用塑胶材料制作,其卡扣固定在端子座1后端相应的位置,采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后盖6自后向前盖设于端子座1的后端,并与端子座1形成卡扣连接。安装有第一端子组2、第二端子组3、后座4和后盖6的端子座1一并插入壳体5内,然后通过壳体5上形成的卡扣固定在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组2中的五个第一端子21、22、23、24、25用于USB3.0传输,其中最外侧的两个第一端子21、25形状对称,次外侧的两个第一端子22、24形状对称。下面以第一端子21为例具体说明其结构:第一端子21采用铜片材冲压弯折形成,其包括:接触部211、针脚212、位于接触端211与针脚212之间的连接部213。连接部213前端向其侧面弯折形成具有一水平接触面2111的接触部213,在接触部顶 端具有垂直向下弯折的延伸面2112。连接部213后端向侧面弯折90°后向下延伸形成具有插入尖端的针脚212。
端子座1上纵向开设有五个与第一端子组2分别对应的第一端子槽121、122、123、124、125。下面以与第一端子21对应的第一端子槽121为例说明其结构:第一端子槽121包括:供第一端子中接触部211容置的前槽1211、供第一端子中针脚212插入并向下贯穿的后槽1212、以及供连接部213垂直插入的中间槽1213。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213不同于以往端子的水平分布(即表面位于上下方向),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连接部213的表面位于左右方向,即连接部213是沿其厚度方向垂直插入第一插槽121中的中间槽1213内。这样一来,相对于以往水平分布的端子连接部,第一插槽的中间槽1213部分的宽度可以大大减小,其宽度基本与连接部213的厚度相当即可。这样就可以释放足够的空间给USB2.0的第二端子组使用,降低两组端子之间短路接触的风险,令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
第一端子21与第一端子槽121采用上述配合结构后,可以简化二者之间的装配过程。装配时,只需要将第一端子21自上向下直接插入第一端子槽121内即可。当然,为了确保二者之间的稳固性,在第一端子21的连接部213上,沿其左右垂直表面向外凸出形成有两个卡位2130,于第一端子槽的中间槽1213内开设有与上述卡位2130对应的卡槽1214。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21采用一体冲压完成,可实现材料的整片下料,降低铜板材的使用量,有效控制材料成本。
由于第一端子21仅减小连接部213的宽度和安装位置,其他部位,特别是接触部211由于需要确保具有足够的接触面,其占用空间并未缩小。同时为了确保五个第一端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就需要对每个第一端子进行相应的加工。参见图4,以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对比说明第一端子之间的差异:第一端子21中连接部213位于最 外侧,其与接触端211的最外侧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端子22中连接部223所在的直线并未与接触端221的最外侧处于同一直线,而是将连接部223向内侧偏移了些许距离,即第一端子22的前端首先横向弯折形成一定的偏移长度,再水平弯折形成接触端221。第一端子22的针脚222与第一端子2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同样,与第一端子22、23对称的第一端子24、25采用对称的结构。
第一端子组2中位于中间的第一端子23其结构较其他四个第一端子有所不同,首先,其连接部233所在的直线位于其接触部231的中心线位置,即第一端子23的前端首先横向弯折形成偏移长度正好为接触端231宽度的一半,然后再水平弯折形成接触端231。其次,该第一端子23的针脚232直接冲压形成,无需再向侧面弯折90°,这样也是确保五个第一端子之间的间隔相同。
参见图5、6,端子座1上的五个第一端子槽121、122、123、124、125采用了与第一端子组2中端子对应的结构设计,所开设的五个第一端子槽分别用于容置对应的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组3中的四个第二端子30均采用形同的结构,其包括:接触端31、中间段33和作为针脚的插入端32,其中接触端31由中间段33的前段弯折形成一凸起的弯折部,利用该弯折部的弹性与插入本实用新型中插头内对应的USB2.0端子形成良好的电性接触。插入端32由中间段33的后段向下直接弯折90°形成。
端子座1上纵向开设有四个与第二端子组3分别对应的第一端子槽13。四个第二端子槽13设置于五个第一端子槽相互间隔的区域。为确保第二端子30与第二端子槽13之间的稳固连接,在第二端子的中间段33横向形成有较宽凸起部位的第一卡位331,在插入端32的两侧向外凸起有第二卡位321。在第二端子槽13内形成有与第一卡位331、第二卡位321对应的卡槽(图未示出)。
为确保第二端子槽13不至于干涉到第一端子槽,第二端子槽13的前端不应超越 第一端子槽中中间槽的区域。而第二端子槽13的后段直接贯穿至端子座1的后端面,这样第二端子13就可以由第二端子槽13后端面的贯穿口直接由后向前插入。
当然,以上所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USB3.0插座,包括:绝缘端子座、用于USB3.0传输的第一端子组、用于USB2.0传输的第二端子组、以及壳体,其中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交错安装于端子座上对应的第一端子槽和第二端子槽内,并与端子座一并插接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组中的第一端子为片材一体成型,其具有一沿其厚度方向垂直插入第一端子槽内的连接部,连接部前端形成有接触部,连接部后端形成有针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3.0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组中的五个一体成型的第一端子自上而下直插入端子座上对应开设的第一端子槽内,第一端子的连接部前端向其侧面弯折形成具有一水平接触面的接触部,连接部后端向下延伸形成具有插入尖端的针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SB3.0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接触部的水平接触面顶端具有垂直向下弯折的延伸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SB3.0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槽包括:供第一端子中接触部容置的前槽、供第一端子中针脚插入并向下贯穿的后槽、以及供连接部垂直插入的中间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USB3.0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连接部的表面向外侧凸出形成有卡位,于第一端子槽的中间槽内开设有与上述卡位对应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SB3.0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组中的四个一体成型的第二端子自后向前插入端子座上对应开设的第二端子槽内;所述的第二端子组中的第二端子为片材一体成型,其具有:接触端、中间段和作为针脚的插入端,其中接触端由中间段的前段弯折形成一凸起的弯折部;插入端由中间段的后段向下直接弯折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USB3.0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第二端子槽设置于五个第一端子槽相互间隔的区域;第二端子的中间段横向形成有凸起的第一卡位,在其插入端的两侧向外凸起有第二卡位;第二端子槽内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卡位、第二卡位对应的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USB3.0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槽后段直接贯穿至端子座的后端面,第二端子由第二端子槽后段形成的贯穿口直接由端子座后方向前插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USB3.0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座后端上设置有一绝缘后座,该后座扣合连接于端子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USB3.0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座的后端面还固定有一后盖,该后盖包覆所述的后座并与端子座卡扣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905508U CN201975563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一种usb3.0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905508U CN201975563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一种usb3.0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975563U true CN201975563U (zh) | 2011-09-14 |
Family
ID=44580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9055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75563U (zh) | 2010-12-30 | 2010-12-30 | 一种usb3.0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975563U (zh) |
-
2010
- 2010-12-30 CN CN2010206905508U patent/CN20197556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84331B (zh) | 连接器 | |
CN200941504Y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4030057U (zh) | 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 | |
CN288684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36488Y (zh) | 电子转接器 | |
CN201608308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390813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071912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519484Y (zh) | 具有接地悬臂的电连接器 | |
CN105119078A (zh) | 一种具有正反插功能的usb插头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 |
US793148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new type of contacts | |
CN203536586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系统 | |
CN201975563U (zh) | 一种usb3.0插座 | |
CN202363640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1797102U (zh) | 插座面板 | |
CN104810646B (zh) |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2111239U (zh) | 一种沉入式插座连接器 | |
KR100711980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CN202084686U (zh) | 一种电池用插座 | |
US20100035469A1 (en) | Connector | |
CN201797058U (zh) | 端子台座 | |
CN2014404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64988Y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326080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74007U (zh) | 直立式hdmi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612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