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48490A - 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48490A
CN104648490A CN201410637059.1A CN201410637059A CN104648490A CN 104648490 A CN104648490 A CN 104648490A CN 201410637059 A CN201410637059 A CN 201410637059A CN 104648490 A CN104648490 A CN 104648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direction
overall width
seat side
vehicle
turn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370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48490B (zh
Inventor
森田泰博
平野高广
落水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48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8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48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484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steering wheels or steering colum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145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145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 B62D25/147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having a crossbeam incorporated therein with adjustable connection to the A-pillar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车辆前方碰撞时的转向装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而用气囊约束乘客的结构简单的前部车体构造。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中的转向部件(10)具有沿车宽方向(W)延伸的梁部件(11)、支撑转向装置(40)的转向器托架(14)、以及固定至铰链柱(3)的侧托架(12),在梁部件(11)中的转向器托架(14)与驾驶席侧(Wd)的侧托架(12)之间,具备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输入负荷脆弱地形成的脆弱部(18),并且具备延伸部(11d),该延伸部(11d)比梁部件(11)中的副驾驶席侧(Wp)的侧托架(12)更向车宽方向外侧(OUT)延伸,与铰链柱(3)抵接,对于输入负荷抑制转向部件(10)向副驾驶席侧(Wp)的滑动移动。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转向部件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该转向部件支撑具备气囊的转向装置,并且沿车宽方向延伸。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由于偏置碰撞而铰链柱后退且内倾变形的情况下,通过侧托架与铰链柱结合的转向部件有时会以中央支杆附近为支点向车体后方弯曲。
这样,转向部件向车体后方弯曲时,由转向部件支撑的转向装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转向装置所具备的气囊对乘客的约束位置有可能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移。特别是,在车辆的杆柱碰撞或小面积重叠前方碰撞时,这样的危险更加显著。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构造:通过在转向部件中的驾驶席侧的侧托架与转向器支撑部之间形成脆弱部,从而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使脆弱部先弯曲,抑制转向装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
此外,在转向部件中,在构成转向部件的梁部件的端部设置的侧托架固定于铰链柱,即转向部件的端部经由侧托架固定至铰链柱,可能会在梁部件的端面与铰链柱之间形成间隙。
特别是,由于搭载时的必要间隙等,转向部件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车体间的宽度尺寸、即车宽方向两侧的铰链柱的安装部位彼此的间隔更短,将一方的侧托架配置为与铰链柱车体抵接的状态,并且使用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的具有长度调节机构的调整螺母等紧固件将另一方的侧托架固定至车体,以填充形成于转向部件的端部与铰链柱之间的间隙,这种情况下,在转向部件的端面与铰链柱之间会形成间隙。
这样,如果在构成转向部件的梁部件的端面与铰链柱之间形成间隙,在由于车辆的前方碰撞而驾驶席侧的铰链柱内倾时,固定于铰链柱的侧托架变形,转向部件容易向车宽方向的副驾驶席侧滑动移动。
另外,在侧托架较大地变形的情况下,即使使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具有脆弱部的转向部件,也不能够分散向转向部件输入的负荷而使脆弱部有效地弯曲,存在转向部件向车体后方弯曲而转向装置向车宽方向内侧较大地移动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083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821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车辆前方碰撞时的转向装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而通过气囊约束乘客的结构简单的前部车体构造。
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具备具有气囊的转向装置、以及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支撑所述转向装置的转向部件,其中,所述转向部件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部件、支撑所述转向装置的转向器支撑部、以及在所述梁部件的两侧端分别设置且固定于车体侧部的侧托架,在所述梁部件的转向器支撑部与驾驶席侧的所述侧托架之间具备脆弱部,该脆弱部对于向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输入负荷脆弱地形成,并且具备延伸部,该延伸部比所述梁部件中的副驾驶席侧的所述侧托架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与所述车体侧部抵接,对于所述输入负荷抑制所述转向部件向副驾驶席侧的滑动移动。
依照该构成,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抑制具备气囊的转向装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
详细而言,通过在比所述梁部件中的副驾驶席侧的所述侧托架更向车宽方向外侧设置延伸部,即使在前方碰撞时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内倾的情况下,在变形开始的早期阶段延伸部抵接于副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即延伸部先碰到副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能够抑制侧托架的变形导致的转向部件向车宽方向副驾驶席侧的移动。
另外,由于延伸部直接抵接于车体侧部,因而通过对于具备脆弱部的梁部件有效地输入负荷,促进脆弱部的变形,从而能够抑制转向部件向车体后方的弯曲。
这样,通过上述构成,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抑制转向装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特别是,考虑铰链柱的后退或内倾变形显著的车辆的杆柱碰撞或小面积重叠前方碰撞那样的情况时,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由于用于抑制其它部位处的变形的充分加强或板厚确保等的追加对策而成本上升或重量增加,但是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不进行针对上述其它部位的追加的对策,或者以最小限度的对策,就能够促进转向部件向车宽方向副驾驶席侧的移动的抑制、以及脆弱部的变形,抑制转向部件向车体后方的弯曲。所以,能够抑制转向装置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抑制转向装置所具备的气囊对乘客的约束位置向车宽方向内侧偏移的可能性。
此外,如果所述延伸部比设于构成转向部件的梁部件的副驾驶席侧端部的侧托架中的向梁部件的安装部位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那么也可以是延伸部的端面比侧托架更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另外,例如也可以是,以比抵接于侧托架中的车体侧部的突缘部更向车宽方向内侧配置的方式比侧托架的整体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
另外,延伸部也可以从与转向部件一体化的延伸部、即梁部件的副驾驶席侧端面起以规定的长度在车宽方向内侧安装侧托架而形成延伸部,另外,也可以在梁部件的副驾驶席侧端部安装侧托架,在侧托架的车宽方向外侧中的梁部件延长的位置,配置具有与梁部件同等以上的强度的其他部件,从而形成延伸部。
另外,如果延伸部相对于由于偏置碰撞而后退或内倾变形的铰链柱等车体侧部以抑制侧托架的变形或者促进脆弱部的变形的方式抵接,那么在设置状态下,可以在延伸部与车体侧部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梁部件的两侧端分别设置的所述侧托架彼此的车宽方向的间隔设定为比车宽方向两侧的所述车体侧部彼此的间隔更短,使用具有长度调节机构的紧固件将副驾驶席侧的所述侧托架与所述车体侧部紧固固定,并且,将较短地设定所述长度调整机构的长度时的所述紧固件的外侧端部和所述延伸部的外侧端部配设成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彼此大致相同位置。
依照该构成,能够满足转向部件的车辆搭载性,并且抑制转向装置和气囊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
详细地说,在将转向部件配置于规定的搭载部位的状态下,如果使一方的侧托架与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抵接地配置,则在副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与较短地设定所述长度调整机构的长度的状态下的所述紧固件的外侧端部及所述延伸部的外侧端部之间确保了间隙,因而能够提高转向部件向车辆中的规定部位的车辆搭载性。另外,这样,即使在形成有用于提高车辆搭载性的间隙的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设置延伸部,所以因前方碰撞时的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的内倾,延伸部先碰到副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能够抑制侧托架的变形导致的转向部件向车宽方向副驾驶席侧的移动,并且抑制转向部件向车体后方的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脆弱部将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孔部和沿垂直截面方向延伸的纵孔部组合而形成。
依照该构成,由纵孔部促进梁部件的弯曲的开始,由横孔部调整梁部件的变形量,从而能够使脆弱部有效地弯曲。所以,例如防止了转向部件以中央支杆附近为支点向车体后方的弯曲,脆弱部有效地弯曲,即使在前方碰撞时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内倾的情况下,延伸部先碰到副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能够抑制侧托架的变形导致的转向部件向车宽方向副驾驶席侧的移动,并且抑制转向部件向车体后方的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副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中的、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与所述延伸部至少部分地重复的位置,配设有在构成所述车体侧部的内壁与外壁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节部。
依照该构成,由内壁和外壁构成的车体侧部的刚性提高,例如,抑制了前方碰撞时的车体侧部的变形,并且能够将车体侧部内倾的情况下的负荷有效地输入至转向部件,促进向脆弱部的有效的负荷输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转向部件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具备用于将所述转向部件固定至车体地板的支杆部件,所述梁部件由驾驶席侧的大径管和副驾驶席侧的小径管形成,所述支杆部件固定至所述大径管,并且设有从所述支杆部件直到所述小径管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
依照该构成,例如在由于前方碰撞时的车体侧部的内倾等导致的向转向部件的负荷输入,成为弯曲支点而最容易弯曲的车宽方向中间的截面变化部分中,通过加强固定至车体地板的支杆部件与大径管和小径管之间,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转向部件的加强,不需要过度地加强其它部位,就能够抑制转向部件向车宽方向副驾驶席侧的移动,并且抑制转向部件向车体后方的弯曲。
发明的效果
依照本发明,设置于梁部件的延伸部先碰到副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能够抑制转向部件向车宽方向副驾驶席侧的移动,抑制转向装置或气囊向车宽方向内侧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2是从车辆后方观察车室前部的图。
图3是图1的A-A线向视截面图。
图4是转向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关于图3的B部分的说明图。
图6是关于图3的C部分的说明图。
图7是转向部件的驾驶席侧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转向部件的副驾驶席侧的放大立体图。
符号说明
3…铰链柱;10…转向部件;11…梁部件;11d…延伸部;11a…大径管部;11b…小径管部;12…侧托架;14…转向器托架;15…中央支杆;16…加强部件;18…脆弱部;18b…横孔部;18a…纵孔部;21…长度调整紧固件;21b…长度调整螺母;31…铰链柱内侧部;32…铰链柱外侧部;34…节部件;40…转向装置;42…气囊;Lf…侧托架的突缘部彼此的间隔;Lt…安装部位彼此的间隔;W…车宽方向;Wd…驾驶席侧;Wp…副驾驶席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的车辆1的前部的俯视图,图2表示从车辆后方观察车室S的前部的图。此外,在图中箭头(F)表示车体前方,箭头(R)表示车体后方,箭头(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箭头(OUT)表示车宽方向外侧。此外,箭头(W)表示车宽方向,箭头(Wd)表示车宽方向W上的配置有转向装置40的驾驶席侧,箭头(Wp)表示车宽方向W上的副驾驶席侧。
另外,图3表示图1的A-A线向视截面图,图4表示转向部件10的立体图,图5表示关于图3的B部分的说明图,图6表示关于图3的C部分的说明图。
详细而言,图5(a)表示图3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5(b)表示图3中的B部分的截面图。同样,图6(a)表示图3中的C部分的放大图,图6(b)表示图3中的C部分的截面图。
另外,图7表示转向部件10的驾驶席侧Wd的放大立体图,图8表示转向部件10的副驾驶席侧Wp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在其前部具备发动机挡板2,该发动机挡板2分隔发动机室和车室S,构成该车室S的前壁部。
而且,在车辆前部的比发动机挡板2更靠车宽方向外侧OUT,立设有沿着发动机挡板2的侧端部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铰链柱3。而且,在该铰链柱3的上部,以前低后高的方式配设有前柱4(参照图2)。另一方面,在铰链柱3的下部,在比铰链柱3更靠车宽方向外侧OUT,配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边梁5。
在此,如图2所示,车室S的地板面由前端与发动机挡板2的下端连结的底板6形成,上述的边梁5位于底板6的左右两侧端部。而且,在车室S的侧部,由铰链柱3、前柱4、边梁5等形成侧部开口部K(参照图2),在该侧部开口部K,为了将其开闭而设置有前端部经由门铰链安装至铰链柱3的前门(图示省略)。
铰链柱3主要由铰链柱内侧部31和铰链柱外侧部32构成,通过将位于铰链柱内侧部31和铰链柱外侧部32的前端部的突缘部彼此、以及位于后端部的突缘部彼此接合,形成沿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柱闭合截面。
此外,在铰链柱3中,将安装有后述的转向部件10的侧托架12的部位作为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a、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另外,在副驾驶席侧Wp的铰链柱3的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中的、与后述的转向部件10的延伸部11d对应的部位,在由铰链柱内侧部31和铰链柱外侧部32构成的柱闭合截面的内部,设有沿车宽方向W延伸的节部件34(参照图6)。
另外,在车室S中,如图1、图2所示,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有转向部件10,该转向部件10支撑在车室S的前部配设的仪表板(图示省略),并且支撑转向装置40。
以下,详细描述转向部件10。
转向部件10具备:梁部件11,沿车宽方向W延伸;侧托架12,分别设于梁部件11的两侧端并固定至铰链柱3;转向器托架14,在梁部件11的中间部分支撑转向装置40;机罩托架13、13,固定至仪表板(图示省略);以及中央支杆15,从底板6支撑转向部件10。
梁部件11包括:大径管部11a,配置于驾驶席侧Wd,沿车宽方向W延伸;小径管部11b,配置于副驾驶席侧Wp;以及渐缩部11c,在大径管部11a与小径管部11b之间,从大径管部11a朝向小径管部11b逐渐缩径。
在梁部件11的大径管部11a中的驾驶席侧Wd形成有脆弱部18,该脆弱部18由促进梁部件11的弯曲开始的纵孔部18a、以及调整梁部件11的变形量的横孔部18b构成。
另外,在梁部件11的大径管部11a的车宽方向W的中间附近,具备朝向车体前方F突出的机罩托架13和朝向车体后方R突出的转向器托架14,在梁部件11的小径管部11b的车宽方向W的中间附近,具备朝向车体前方F突出的机罩托架13。
再者,中央支杆15的下端连接至底板6的中央底板6a,中央支杆15的上端连接至梁部件11的大径管部11a的副驾驶席侧Wp,并且具备加强部件16,该加强部件16通过将连接至大径管部11a的中央支杆15连接至梁部件11c和小径管部11b而加强。
用于将这样构成的梁部件11安装至铰链柱3的侧托架12由安装部12a和突缘部12b构成,该安装部12a安装至梁部件11的外表面,该突缘部12b通过后述的紧固件20或长度调整紧固件21而安装至铰链柱3。
而且,侧托架12装配至梁部件11中的大径管部11a的驾驶席侧Wd的端部,并且通过安装部12a装配在从小径管部11b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面起向车宽方向内侧IN进入规定长度的位置。此外,装配于梁部件11的两端侧的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在比安装部12a更靠车宽方向外侧OUT的方向上装配。
这样,通过安装部12a将侧托架12装配在比小径管部11b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面更靠车宽方向内侧IN的位置,小径管部11b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部成为比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更向车宽方向外侧OUT突出的状态。而且,由梁部件11的端部中的比侧托架12的安装部12a更向车宽方向外侧OUT突出的部分构成延伸部11d。另外,延伸部11d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部比副驾驶席侧Wp的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更向车宽方向外侧OUT突出。
此外,如图3所示,转向部件10中的车宽方向的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彼此的间隔Lf设定为比车宽方向W的两侧的铰链柱3中的安装部位3a、3b彼此的间隔Lt更短,因而在车宽方向W的两侧的铰链柱3中的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与突缘部12b之间形成间隙X,确保转向部件10向车辆1的搭载性。
这样构成的梁部件11通过紧固件20或长度调整紧固件21而将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安装至车辆1的铰链柱3的安装部位3a、3b。
详细描述的话,梁部件11在驾驶席侧Wd使侧托架12与铰链柱3的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a抵接而将紧固件20紧固并固定。更具体而言,将贯通装配于铰链柱3的间隔件22(图5(b)参照)的紧固螺栓20a和突缘部12b侧的紧固螺母20b紧固,从而将突缘部12b固定至铰链柱3的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a。
此时,由于将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彼此的间隔Lf设定为比安装部位3a、3b彼此的间隔Lt更短,因而如图6(b)所示,在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与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之间形成间隙X,但是对于副驾驶席侧Wp的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使长度调整螺母21b的长度伸长,填充与铰链柱3的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之间的间隙X,与贯通装配于铰链柱3的间隔件22的紧固螺栓21a紧固。
此外,在将图8所示的长度调整螺母21b的长度最缩短的状态下,设定为使得长度调整螺母21b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部与延伸部11d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部大概一致。另外,如图6(b)所示,在搭载状态下,在延伸部11d的端面与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之间形成间隙X1。
通过紧固件20或长度调整紧固件21将这样构成的转向部件10安装至铰链柱3的安装部位3a、3b的前部车体构造,即使在前方碰撞时驾驶席侧Wd的铰链柱3内倾的情况下,在变形开始的早期阶段,延伸部11d抵接至副驾驶席侧Wp的铰链柱3而能够抑制侧托架12的变形导致的转向部件10向副驾驶席侧Wp的移动。
另外,即使在前方碰撞时驾驶席侧Wd的铰链柱3内倾的情况下,由于延伸部11d直接抵接至副驾驶席侧Wp的铰链柱3,因而通过对具备脆弱部18的梁部件11有效地输入负荷而促进脆弱部18的变形,能够抑制转向部件10向车体后方的弯曲。
所以,通过如上所述的简单构成,能够抑制具备气囊42的转向装置40向车宽方向内侧IN的移动。特别是,考虑到铰链柱的后退或内倾变形显著的车辆的杆柱碰撞、以及碰撞到车体前方端侧25%的部分的小面积重叠前方碰撞(25%偏置前方碰撞)的情况,不必采用其它部位处的充分加强或板厚确保等导致成本上升或重量增加的、用于抑制变形的追加对策,就能够抑制转向部件10向副驾驶席侧Wp的移动、以及促进脆弱部18的变形,抑制转向部件10向车体后方的弯曲。所以,能够抑制具备气囊42的转向装置40向车宽方向内侧IN的移动,抑制装配至转向装置40的气囊42对乘客的约束位置向车宽方向内侧IN偏移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将分别设于梁部件11的两侧端的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彼此的间隔Lf设定为比安装部位3a、3b彼此的间隔Lt更短,并且使将副驾驶席侧Wp的侧托架12紧固至铰链柱3的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的长度调整紧固件21的长度调整螺母21b的缩短状态下的外侧端部、以及延伸部11d的外侧端部在车宽方向W上配设为彼此成为大概相同位置,因而在将转向部件10配置于规定的搭载部位的状态下,将侧托架12与驾驶席侧Wd的铰链柱3抵接地配置时,能够在副驾驶席侧Wp的铰链柱3的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与长度调整紧固件21的外侧端部及延伸部11d的外侧端部之间确保间隙X1,提高转向部件10向车辆的规定部位的车辆搭载性。
另外,这样,即使形成用于提高车辆搭载性的间隙X、X1,由于在转向部件10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部设置延伸部11d,因而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侧托架12的变形导致的转向部件10向副驾驶席侧Wp的移动,并且抑制转向部件10向车体后方的弯曲。
此外,在铰链柱3的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与延伸部11d至少部分重复的位置,配设有在构成铰链柱3的铰链柱内侧部31与铰链柱外侧部32之间沿车宽方向W延伸的节部件34,因而能够提高构成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的铰链柱3的刚性,例如,抑制前方碰撞时导致的铰链柱3的变形,并且将铰链柱3的内倾导致的负荷有效地输入至转向部件10,并且对于脆弱部18有效地输入负荷。
另外,由于以跨过梁部件11的渐缩部11c的方式设置用于将转向部件10固定至车体地板的中央支杆15,并且设置从中央支杆15直到小径管部11b沿车宽方向W延伸的加强部件16,因而例如通过用加强部件16加强渐缩部11c,能够有效地加强转向部件10,不必过度地加强其它部位,就能够抑制转向部件10向副驾驶席侧Wp的移动,并且抑制转向部件10向车体后方的弯曲,其中,上述渐缩部11c是由于前方碰撞时的铰链柱3的内倾等导致的向转向部件10的负荷输入,成为弯曲支点而最容易弯曲的车宽方向W的中间。
另外,作为形成于梁部件11的脆弱部18而形成沿车宽方向W延伸的横孔部18b和沿垂直截面方向延伸的纵孔部18a,因而通过由纵孔部18a促进梁部件11的弯曲的开始,由横孔部18b调整梁部件11的变形量,能够使脆弱部18有效地弯曲。所以,例如能够防止转向部件10以中央支杆15的附近为支点向车体后方弯曲,脆弱部18有效地弯曲而能够抑制转向部件10向车体后方的弯曲。
在本发明的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中,本发明的转向器支撑部对应于转向器托架14,以下同样,车体侧部对应于铰链柱3,侧托架彼此的车宽方向的间隔对应于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彼此的间隔Lf,长度调节机构对应于长度调整螺母21b,紧固件对应于长度调整紧固件21,内壁对应于铰链柱内侧部31,外壁对应于铰链柱外侧部32,节部对应于节部件34,支杆部件对应于中央支杆15,大径管对应于大径管部11a,小径管对应于小径管部11b,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获得更多的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的说明中,梁部件11的小径管部11b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部处于比侧托架12的突缘部12b更向车宽方向外侧OUT突出的状态,但是根据副驾驶席侧安装部位3b的形状,也可以是突缘部12b比延伸部11d的端面更靠车宽方向外侧OUT的构造。
另外,延伸部11d在比小径管部11b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面更靠车宽方向内侧IN的位置通过安装部12a装配侧托架12,从而用比侧托架12的安装部12a更向车宽方向外侧OUT突出的梁部件11的一部分构成延伸部11d,但是也可以在小径管部11b的副驾驶席侧Wp的端部安装侧托架12,在侧托架12的车宽方向外侧OUT的、成为梁部件11的延长上的位置,配置具有与梁部件11同等以上的强度的其他部件而构成延伸部11d。
另外,如果延伸部11d在铰链柱3由于偏置碰撞等而后退且内倾变形的状态下,以抑制侧托架12的变形或者促进脆弱部18的变形的方式抵接,那么在安装状态下也可以是延伸部11d和铰链柱3抵接。

Claims (7)

1.一种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具备具有气囊的转向装置、以及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支撑所述转向装置的转向部件,其中,
所述转向部件,
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梁部件、支撑所述转向装置的转向器支撑部、以及在所述梁部件的两侧端分别设置且固定于车体侧部的侧托架,
在所述梁部件的转向器支撑部与驾驶席侧的所述侧托架之间具备脆弱部,该脆弱部对于向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输入负荷脆弱地形成,并且
具备延伸部,该延伸部比所述梁部件中的副驾驶席侧的所述侧托架更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与所述车体侧部抵接,对于所述输入负荷抑制所述转向部件向副驾驶席侧的滑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在所述梁部件的两侧端分别设置的所述侧托架彼此的车宽方向的间隔设定为比车宽方向两侧的所述车体侧部彼此的间隔更短,
使用具有长度调节机构的紧固件将副驾驶席侧的所述侧托架与所述车体侧部紧固固定,并且
将较短地设定所述长度调整机构的长度时的所述紧固件的外侧端部和所述延伸部的外侧端部配设成在车宽方向上成为彼此大致相同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所述脆弱部将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孔部和沿垂直截面方向延伸的纵孔部组合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所述脆弱部将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孔部和沿垂直截面方向延伸的纵孔部组合而形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在副驾驶席侧的车体侧部中的、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与所述延伸部至少部分地重复的位置,配设有在构成所述车体侧部的内壁与外壁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节部。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在所述转向部件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具备用于将所述转向部件固定至车体地板的支杆部件,
所述梁部件由驾驶席侧的大径管和副驾驶席侧的小径管形成,
所述支杆部件固定至所述大径管,并且设有从所述支杆部件直到所述小径管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在所述转向部件的车宽方向中间部,具备用于将所述转向部件固定至车体地板的支杆部件,
所述梁部件由驾驶席侧的大径管和副驾驶席侧的小径管形成,
所述支杆部件固定至所述大径管,并且设有从所述支杆部件直到所述小径管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
CN201410637059.1A 2013-11-22 2014-11-06 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48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1672A JP6090128B2 (ja) 2013-11-22 2013-11-22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3-241672 2013-1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8490A true CN104648490A (zh) 2015-05-27
CN104648490B CN10464849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045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3705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48490B (zh) 2013-11-22 2014-11-06 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81883B2 (zh)
JP (1) JP6090128B2 (zh)
CN (1) CN104648490B (zh)
DE (1) DE102014016545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8463A (zh) * 2016-06-03 2017-12-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转向系统及具有该车辆的转向系统的车辆
CN107813874A (zh) * 2016-09-12 2018-03-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仪表板加强件以及仪表板加强件的制造方法
CN107933700A (zh) * 2017-11-15 2018-04-2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横梁连接系统及汽车
CN108248696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管梁安装结构和汽车
CN109249989A (zh) * 2017-07-12 2019-01-2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的转向支承构造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6886B2 (ja) * 2013-04-19 2015-09-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室前部構造
FR3011802B1 (fr) * 2013-10-11 2015-12-18 Renault Sas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une traverse de poste de conduit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17001621A (ja) * 2015-06-15 2017-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KR101806701B1 (ko) * 2016-06-01 2017-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카울크로스바
DE102016007780A1 (de) * 2016-06-24 2017-12-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Instrumententräger eines Kraftfahrzeugs sowie Kraftfahrzeug
DE102016118138B4 (de) * 2016-09-26 2020-04-16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Toleranzausgleichselement zum Ausgleichen eines Abstandes zwischen einem Instrumententräger und einem Karosseriebauteil eines Fahrzeugs
JP2018062235A (ja) * 2016-10-12 2018-04-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及び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方法
JP6614113B2 (ja) * 2016-11-29 2019-12-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JP6755195B2 (ja) * 2017-01-18 2020-09-16 トヨタ自動車東日本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KR102354133B1 (ko) * 2017-07-12 2022-01-2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대쉬 패널 지지 구조체
JP2019051858A (ja) * 2017-09-15 2019-04-04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センタステイ構造体
JP6947000B2 (ja) * 2017-12-19 2021-10-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7035932B2 (ja) * 2018-09-21 2022-03-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構造
DE102019131425A1 (de) * 2019-11-21 2021-05-27 Kirchhoff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Instrumententafelträger
FR3123298A1 (fr) * 2021-05-31 2022-12-02 Psa Automobiles Sa Traverse de planche de bord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et vé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telle traverse
FR3140059A1 (fr) * 2022-09-28 2024-03-29 Psa Automobiles Sa Traverse de planche de bord pourvue de moyens de déformation programmée en cas de choc frontal à faible recouvrement du côté conducteu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466A (en) * 1980-06-11 1982-01-11 Toyota Motor Corp Device for supporting steering gear of vehicle
JPH0627499Y2 (ja) * 1987-10-12 1994-07-2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ッキクロスメンバ支持部構造
DE60310339T2 (de) * 2002-11-01 2007-05-10 Calsonic Kansei Corp. Querträg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4439186B2 (ja) * 2003-02-07 2010-03-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他部材へ取り付けられる管状部材及び他部材へ取り付けられる管状部材の製造方法
JP4664103B2 (ja) * 2005-03-23 2011-04-0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ビ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82169A (ja) * 2006-01-10 2007-07-19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コックピットモジュール脱着部構造
US20100001552A1 (en) * 2008-07-01 2010-01-07 Hyundai Motor Company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owl crossbar
FR2952605B1 (fr) 2009-11-13 2012-01-13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tructure de planche de bord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telle structure
JP5508109B2 (ja) * 2010-04-16 2014-05-28 株式会社アステア ステアリング支持フレーム
JP5569254B2 (ja) * 2010-08-25 2014-08-13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ーの構造
JP5533436B2 (ja) * 2010-08-25 2014-06-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サポートメンバーの構造
EP2792578B1 (en) * 2011-12-15 2017-04-05 Honda Motor Co., Ltd. Steering hanger assembly for vehicle
US8950778B2 (en) * 2012-01-18 2015-02-1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occupant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occupant protection method
JP5915361B2 (ja) * 2012-04-27 2016-05-11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8463A (zh) * 2016-06-03 2017-12-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转向系统及具有该车辆的转向系统的车辆
CN107458463B (zh) * 2016-06-03 2019-10-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转向系统及具有该车辆的转向系统的车辆
CN107813874A (zh) * 2016-09-12 2018-03-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仪表板加强件以及仪表板加强件的制造方法
CN108248696A (zh) * 2016-12-28 2018-07-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管梁安装结构和汽车
CN108248696B (zh) * 2016-12-28 2019-10-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管梁安装结构和汽车
CN109249989A (zh) * 2017-07-12 2019-01-2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的转向支承构造体
CN107933700A (zh) * 2017-11-15 2018-04-20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板横梁连接系统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90128B2 (ja) 2017-03-08
DE102014016545A1 (de) 2015-05-28
DE102014016545B4 (de) 2019-04-18
CN104648490B (zh) 2017-04-12
US20150145237A1 (en) 2015-05-28
US9381883B2 (en) 2016-07-05
JP2015101136A (ja) 2015-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8490A (zh) 车辆的前部车体构造
US8899662B2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EP1985527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US9415808B2 (en) Vehicle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US9346340B2 (en) D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US8002064B2 (en) Frame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US8042860B2 (en) Door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984991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US8950778B2 (en) Vehicle-occupant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occupant protection method
EP3106373A1 (en) Vehicle body bottom structure
US20090243336A1 (en) Frame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US9132861B2 (en)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KR101509783B1 (ko) 자동차의 도어 구조
JP2007216831A (ja) 車両用ドア
US10618566B2 (en) Automobile front body structure
JP2004130826A (ja) 自動車のセンタピラー補強構造
JP2008302911A (ja) 車体構造
JP2022030065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9137381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5831130B2 (ja) フロントピラー構造
JP6052310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6032124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6098420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17206163A (ja)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構造
JP2008001272A (ja) 自動車用ドアガード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