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8217A -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8217A
CN104638217A CN201510057002.9A CN201510057002A CN104638217A CN 104638217 A CN104638217 A CN 104638217A CN 201510057002 A CN201510057002 A CN 201510057002A CN 104638217 A CN104638217 A CN 104638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xafluoropropylene
kynoar
barrier film
composite modified
slu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70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光禄
李斌
朱继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uitong Tianxia New Energy Co Ltd
SHENZHEN WISEWO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uitong Tianxia New Energy Co Ltd
SHENZHEN WISEWO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uitong Tianxia New Energy Co Ltd, SHENZHEN WISEWO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uitong Tianxia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570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382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38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82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6Composite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halogenated polyolefins, e.g. PTF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3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粒径的陶瓷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并控制二者在浆料中的比例含量,再配合粘结剂和增稠剂的作用,使陶瓷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既可以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又可以形成具有合适粘度的稳定易涂覆的浆料,从而涂覆在薄膜基材表面上后可以得到具有较好的通透性且透气度值更低的复合改性隔膜,整个制备过程为水性制备过程,不涉及有机溶剂和形成溶胶状聚合物,制备简单、低成本、环境友好、易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隔膜是指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中间的聚合物隔膜,是锂离子电池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对电池安全性有直接影响。其作用有:隔离正、负极并使电池内的电子不能自由穿过;使电解液中的离子可以在正负极间自由通过。
目前,通常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中,隔膜与正负极仅通过隔膜产生的微弱表面张力实现微弱贴合,这种情况下,电极界面的均匀性难以保证,容易出现隔膜褶皱、气泡聚集、极间距不均匀等问题,造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流密度不均匀,电极极化增大,甚至出现局部析锂等问题,影响电池的寿命;同时,由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使用的隔膜通常是聚烯烃类隔膜,而聚烯烃类隔膜的热稳定性有限,虽然这种隔膜在特定温度下会出现闭孔现象,但是随着电池温度的升高会发生隔膜熔融现象,隔膜熔融会导致电池内部瞬间发生大面积短路,引起电池起火爆炸。总而言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利用聚乙烯、聚丙烯膜的特殊结构与性能,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意图弥补单纯聚烯烃隔膜在电池应用中的缺点。目前行业内多使用丙酮或者N-甲基吡咯烷酮等有机溶剂,然后以浸涂的方法制备涂覆聚合物的隔膜,但是这种隔膜的制备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毒性溶剂,对生产成本及环境要求较高,而且隔膜通透性差,透气度值一般在2000~6000S/100mL,隔膜热收缩率较大,再者浸涂的方法效率低,上述因素制约了市场推广。
为了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增强电池的安全性能,申请号为201110231238.1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隔膜,该隔膜是在聚烯烃微孔膜一面或双面复合一层薄膜构成,所述薄膜由聚合物(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无机填料(氧化物)及溶剂制备而成。使用这种隔膜,确实可以极大地改善其热稳定性,但其仍然需要用到有机溶剂以形成溶胶状聚合物,比如二甲基甲酰胺、磷酸三乙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该有机溶剂有毒,不利于环保且制备成本高,另外,制备得到的隔膜的透气度值偏高,不利于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环保、通透性适中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包括薄膜基材,所述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涂层,所述涂层由陶瓷、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粘结剂和增稠剂制备而成,所述陶瓷选自粒径D50为200~800nm的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平均粒径不大于10μm,所述粘结剂选自苯丙乳胶、纯丙乳胶和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陶瓷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重量比为100∶40~100,且所述陶瓷在涂层中的重量占比不小于30%,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涂层中的重量占比不小于20%。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增稠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水溶液;
B)、将陶瓷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悬浮物;
C)、在悬浮物中加入粘结剂形成浆料,所述浆料中,去离子水占50~80wt%,陶瓷占20~60wt%,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占20~60wt%,粘结剂占1.5~8wt%,增稠剂占0.3~0.8wt%;
D)、将浆料均匀涂覆在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
E)、将涂覆了浆料的薄膜基材烘干,得到复合改性隔膜;
其中,所述陶瓷选自粒径D50为200~800nm的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平均粒径不大于10μm,所述粘结剂选自苯丙乳胶、纯丙乳胶和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相比于现有的复合改性隔膜,该隔膜不但不含有有机溶剂,制备成本低、环保,而且具有较好的通透性,透气度值更低,由其组装得到的电池硬度更好;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为水性制备方法,无需采用有机溶剂和形成溶胶状聚合物,制备简单、低成本、环境友好、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得到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相比现有的复合改性隔膜同样具有较好的通透性,而且透气度值还更低,更有利于制备得到高倍率放电性能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的扫描电镜图(SEM)。
图2为普通基材隔膜的扫描电镜图(SEM)。
图3为普通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改性隔膜的扫描电镜图(SEM)。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选择合适粒径的陶瓷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并控制二者在浆料中的比例含量,再配合粘结剂和增稠剂的作用,使陶瓷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既可以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又可以形成具有合适粘度的稳定易涂覆的浆料,从而涂覆在薄膜基材表面上后可以得到具有较好的通透性且透气度值更低的复合改性隔膜,整个制备过程为水性制备过程,不涉及有机溶剂和形成溶胶状聚合物,制备简单、低成本、环境友好、易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复合改性隔膜,包括薄膜基材,所述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涂层,所述涂层由陶瓷、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粘结剂和增稠剂制备而成,所述陶瓷选自粒径D50为200~800nm的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平均粒径不大于10μm,所述粘结剂选自苯丙乳胶、纯丙乳胶和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陶瓷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重量比为100∶40~100,且所述陶瓷在涂层中的重量占比不小于30%,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涂层中的重量占比不小于20%。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相比于现有的复合改性隔膜,该隔膜不但不含有有机溶剂,制备成本低、环保,而且具有较好的通透性,透气度值更低,由其组装得到的电池硬度更好,更有利于制备得到高倍率放电性能的电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基材可采用本领域中公知的聚烯烃微孔膜。优选的,所述薄膜基材为聚乙烯微孔膜,聚乙烯微孔膜优点在本身作为基材而言更薄,且孔隙率更均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基材的厚度优选为6~20微米,所述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10微米。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分子量优选为20~200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陶瓷在涂层中的重量占比不小于30%,由此可使得复合物的涂层耐热性能较好,可明显提高纯有机物的薄膜基材的耐热性能,使得隔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显著降低电池由热引发的安全隐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涂层中的重量占比不小于30%,由此可使得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电解液中溶胀并对极片和隔膜具有良好的粘结能力,可明显提高电芯的硬度及能量密度,还可降低因电解液泄露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粘结剂选自苯丙乳胶、纯丙乳胶和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使浆料在薄膜基材表面形成更好的铺展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有利于提高浆料的稳定性。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复合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增稠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水溶液;
B)、将陶瓷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悬浮物;
C)、在悬浮物中加入粘结剂形成浆料,所述浆料中,去离子水占50~80wt%,陶瓷占20~60wt%,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占20~60wt%,粘结剂占1.5~8wt%,增稠剂占0.3~0.8wt%;
D)、将浆料均匀涂覆在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
E)、将涂覆了浆料的薄膜基材烘干,得到复合改性隔膜;
其中,所述陶瓷选自粒径D50为200~800nm的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平均粒径不大于10μm,所述粘结剂选自苯丙乳胶、纯丙乳胶和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工艺主要通过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增稠剂及粘接剂进行均匀混合构成能够粘接基材的浆料,通过将浆料涂敷在薄膜基材的至少一面后,再送风烘烤最终形成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为水性制备方法,无需采用有机溶剂和形成溶胶状聚合物,制备简单、低成本、环境友好、易于工业化生产,制备得到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相比现有的复合改性隔膜同样具有较好的通透性,而且透气度值还更低,更有利于制备得到高倍率放电性能的电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B)具体为:将陶瓷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加入水溶液中并以转速为2000~3500转/分钟进行搅拌1-4小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C)具体为:在悬浮物中加入粘结剂乳液并以600~1500转/分钟搅拌0.5~1.5小时。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添加、分散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增稠剂及粘接剂,可使得浆料的各组分搅拌混合更为均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D)具体为:将浆料通过凹版印刷或挤压涂布的方式均匀涂覆在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相比于常见的制备工艺,本发明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或挤压涂布的方式,涂覆量及产品的理化指标更易控制,而且涂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基材的厚度优选为6~20μm,涂覆厚度优选为1~10μm。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E具体为:将涂覆了浆料的薄膜基材用热风烘干5~10min,所述热风的温度为38~50℃,所述热风的流量为10~40m3/h。采用该实施方式在薄膜基材两面涂覆涂层并送风干燥,可确保干燥过程适合。
具体实施例1
取聚乙烯微孔膜作为基材,其厚度为9μm,将0.3g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量约为6.0×104)分散在105g去离子水中并搅拌,控制转速为1500r/min,搅拌0.5h。然后将75g氧化铝(粒径D50为200nm)和25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分子量为20万,平均粒径为10μm)分步加入溶液中并高速搅拌,控制转速为2500r/min,搅拌2h。再将粘结剂聚丙烯酸酯乳液10g加入悬浮液中,控制搅拌转速2500r/min,搅拌1h,即得到浆料。再将浆料均匀涂覆在基材的单面,控制单面的湿膜厚度为10~20μm。然后将湿涂层置于38~50℃下鼓风干燥,控制风量30m3/h,控制干燥时间5~10min,制得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记作m1。
具体实施例2
取聚乙烯微孔膜作为基材,其厚度为9μm,将0.3g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量约为6.0×104)分散在105g去离子水中并搅拌,控制转速为1500r/min,搅拌0.5h。然后将70g氧化铝(粒径D50为800nm)和30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分子量为200万,平均粒径为8μm)分步加入溶液中并高速搅拌,控制转速为2500r/min,搅拌2h。再将粘结剂聚丙烯酸酯乳液10g加入悬浮液中,控制搅拌转速2500r/min,搅拌1h。即得到浆料。再将浆料均匀涂覆在基材的单面,控制单面的湿膜厚度为10~20μm。然后将湿涂层置于38~50℃下鼓风干燥,控制风量30m3/h,控制干燥时间5~10min,制得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记作m2。
具体实施例3
取聚乙烯微孔膜作为基材,其厚度为9μm,将0.3g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量约为6.0×104)分散在105g去离子水中并搅拌,控制转速为1500r/min,搅拌0.5h。然后将65g氧化铝(粒径D50为500nm)和35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分子量为100万,平均粒径为5μm)分步加入溶液中并高速搅拌,控制转速为2500r/min,搅拌2h。再将粘结剂聚丙烯酸酯乳液10g加入悬浮液中,控制搅拌转速2500r/min,搅拌1h。即得到浆料。再将浆料均匀涂覆在基材的单面,控制单面的湿膜厚度为10~20μm。然后将湿涂层置于38~50℃下鼓风干燥,控制风量30m3/h,控制干燥时间5~10min,制得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记作m3。
具体实施例4
取聚乙烯微孔膜作为基材,其厚度为9μm,将0.3g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量约为6.0×104)分散在105g去离子水中并搅拌,控制转速为1500r/min,搅拌0.5h。然后将60g氧化铝(粒径D50为400nm)和40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分子量为150万,平均粒径为6μm)分步加入溶液中并高速搅拌,控制转速为2500r/min,搅拌2h。再将粘结剂聚丙烯酸酯乳液10g加入悬浮液中,控制搅拌转速2500r/min,搅拌1h。即得到浆料。再将浆料均匀涂覆在基材的单面,控制单面的湿膜厚度为10~20μm。然后将湿涂层置于38~50℃下鼓风干燥,控制风量30m3/h,控制干燥时间5~10min,制得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记作m4。
具体实施例5(较佳实施例)
取聚乙烯微孔膜作为基材,其厚度为9μm,将0.3g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量约为6.0×104)分散在105g去离子水中并搅拌,控制转速为1500r/min,搅拌0.5h。然后将55g氧化铝(粒径D50为200nm)和45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分子量为100万,平均粒径为5μm)分步加入溶液中并高速搅拌,控制转速为2500r/min,搅拌2h。再将粘结剂聚丙烯酸酯乳液10g加入悬浮液中,控制搅拌转速2500r/min,搅拌1h。即得到浆料。再将浆料均匀涂覆在基材的单面,控制单面的湿膜厚度为10~20μm。然后将湿涂层置于38~50℃下鼓风干燥,控制风量30m3/h,控制干燥时间5~10min,制得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记作Am1。
对比例1
取聚乙烯微孔膜作为基材,其厚度为9μm,将0.3g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分子量约为6.0×104)分散在105g去离子水中并搅拌,控制转速为1500r/min,搅拌0.5h。然后将55g氧化铝(粒径D50为1000nm)和45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分子量为100万,平均粒径为12μm)分步加入溶液中并高速搅拌,控制转速为2500r/min,搅拌2h。再将粘结剂聚丙烯酸酯乳液10g加入悬浮液中,控制搅拌转速2500r/min,搅拌1h,即得到浆料。再将浆料均匀涂覆在基材的单面,控制单面的湿膜厚度为10~20μm。然后将湿涂层置于38~50℃下鼓风干燥,控制风量30m3/h,控制干燥时间5~10min。制得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记作Am2。
对比例2
a、制备溶胶状聚合物:将1g PVDF-HFP(分子量900,000)和0.2g直径<50nm、表面基团为乙烯基的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在N2保护下溶入45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温度控制在70℃,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胶状聚合物,备用;
b、聚烯烃微孔膜表面预处理:将厚度为20μm的聚丙烯微孔膜进行电晕预处理,机器走速20m/min,电晕功率500W,电晕电压2~10千伏,备用;
c、涂覆薄膜:将步骤a所得溶胶状聚合物经涂布机涂覆在经步骤b表面处理后的聚丙烯微孔膜的一面,控制单面湿涂层厚度小于5μm,得涂覆湿薄膜的电池隔膜,备用;
d、干燥得成品:将步骤c所得涂覆湿薄膜的电池隔膜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干燥温度为20℃,干燥时间20小时,得厚度为25μm的复合改性聚烯烃锂离子电池隔膜,记作Am3。
隔膜性能测试
对比对象:
1、普通基材隔膜:本发明中未经涂布处理的原始隔膜。
2、普通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改性隔膜。
3、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隔膜。
4、对比例1和2制备得到的隔膜。
测试结果见下表1。测试项目说明如下:
(1)隔膜收缩率测试:将隔膜m1-m4、Am1、Am2、Am3裁切成200×100mm(横向×纵向)的长条形小片,然后放入130℃的烘箱中烘烤30min后,取出测量横向和纵向的长度,并计算收缩率。
(2)透气度测试:采用透气度仪(4110N型Gurley透气仪)测定隔膜透过100mL空气所需要的时间。
(3)电池硬度测试:将负极极片、正极极片、隔膜依次叠加后,通过卷绕工艺制得电芯,将电芯装入电池包装壳中,经陈化、化成、容量等后制得长为120mm、宽为62mm、厚为3.6mm的方形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将电池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然后从1米的高度处自由下落一个铁球,记录电池的坑深度。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5,随着陶瓷含量的降低,隔膜的130℃收缩率增加;随着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比例的增加,电池的电池坑深度较小,即电池硬度增加;上述复合隔膜的透气度在170~220S/100mL,隔膜通透性良好。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水性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其热收缩性能明显优于普通基材隔膜、对比例1、对比例2和普通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改性隔膜,电池硬度也更好。另外,本发明的水性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的透气度值远低于普通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改性隔膜。
(4)电镜扫描:扫描结果如图1-3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的扫描电镜图(SEM);图2为普通基材隔膜的扫描电镜图(SEM);图3为普通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改性隔膜的扫描电镜图(SEM)。
从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陶瓷复合改性隔膜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赋予电芯较好的硬度,较好的透气度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基材,所述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设有涂层,所述涂层由陶瓷、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粘结剂和增稠剂制备而成,所述陶瓷选自粒径D50为200~800nm的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平均粒径不大于10μm,所述粘结剂选自苯丙乳胶、纯丙乳胶和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陶瓷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重量比为100∶40~100,且所述陶瓷在涂层中的重量占比不小于30%,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在涂层中的重量占比不小于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为聚乙烯微孔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的厚度为6~20μm,所述涂层的厚度为1~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改性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分子量为20~200万。
5.一种复合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增稠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水溶液;
B)、将陶瓷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分散在水溶液中形成悬浮物;
C)、在悬浮物中加入粘结剂形成浆料,所述浆料中,去离子水占50~80wt%,陶瓷占20~60wt%,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占20~60wt%,粘结剂占1.5~8wt%,增稠剂占0.3~0.8wt%;
D)、将浆料均匀涂覆在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
E)、将涂覆了浆料的薄膜基材烘干,得到复合改性隔膜;
其中,所述陶瓷选自粒径D50为200~800nm的氧化铝、氧化锆和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平均粒径不大于10μm,所述粘结剂选自苯丙乳胶、纯丙乳胶和丁苯乳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为:将陶瓷和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加入水溶液中并以转速为2000~3500转/分钟进行搅拌1~4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为:在悬浮物中加入粘结剂乳液并以600~1500转/分钟搅拌0.5~1.5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具体为:将浆料通过凹版印刷或挤压涂布的方式均匀涂覆在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的厚度为6~20μm,涂覆厚度为1~1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改性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具体为:将涂覆了浆料的薄膜基材用热风烘干5~10min,所述热风的温度为38~50℃,所述热风的流量为10~40m3/h。
CN201510057002.9A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6382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7002.9A CN104638217A (zh)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7002.9A CN104638217A (zh)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8217A true CN104638217A (zh) 2015-05-20

Family

ID=5321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7002.9A Pending CN104638217A (zh) 2015-02-02 2015-02-02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38217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0867A (zh) * 2015-07-17 2015-11-18 普天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 复合隔膜、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5762317A (zh) * 2016-01-19 2016-07-1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水溶性聚合物辅助的无机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6159163A (zh) * 2016-08-31 2016-11-2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用陶瓷涂覆隔膜及制备方法
WO2016201757A1 (zh) * 2015-06-19 2016-12-22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介电常数的纳米复合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5884A (zh) * 2015-07-02 2018-02-23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非水系二次电池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8389999A (zh) * 2018-01-23 2018-08-10 惠州市旭然新能源有限公司 有机、无机复合涂覆多孔性隔离膜、制备方法及其锂离子电池
CN108565381A (zh) * 2018-04-03 2018-09-21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涂布膜浆料、电池隔膜、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44334A (zh) * 2018-10-30 2019-01-18 安徽新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隔膜和该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9461866A (zh) * 2018-08-30 2019-03-12 上海顶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水分锂离子电池陶瓷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8777A (zh) * 2019-06-10 2019-08-20 合肥众禾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中间极耳卷芯
CN111200092A (zh) * 2020-01-10 2020-05-26 武汉中兴创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隔膜的水性涂覆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24045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佛山市盈博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关断功能的陶瓷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8427A (zh) * 2020-06-30 2020-09-15 沧州明珠锂电隔膜有限公司 一种耐温性和粘接性优良的复合电池隔膜及制备方法
CN114685187A (zh) * 2022-03-31 2022-07-01 中山大学 一种提升复合陶瓷等效挠曲电响应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9471A2 (de) * 2002-11-26 2004-06-10 Degussa Ag Separator mit asymmetrischem porengefüge für eine elektrochemische zelle
CN102623658A (zh) * 2012-03-12 2012-08-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4157818A (zh) * 2014-09-02 2014-11-19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的聚合物和无机纳米粒子复合的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9471A2 (de) * 2002-11-26 2004-06-10 Degussa Ag Separator mit asymmetrischem porengefüge für eine elektrochemische zelle
CN102623658A (zh) * 2012-03-12 2012-08-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4157818A (zh) * 2014-09-02 2014-11-19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水性的聚合物和无机纳米粒子复合的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201757A1 (zh) * 2015-06-19 2016-12-22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介电常数的纳米复合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5884B (zh) * 2015-07-02 2021-01-15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非水系二次电池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7735884A (zh) * 2015-07-02 2018-02-23 帝人株式会社 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非水系二次电池及非水系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5070867A (zh) * 2015-07-17 2015-11-18 普天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 复合隔膜、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5762317A (zh) * 2016-01-19 2016-07-13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水溶性聚合物辅助的无机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5762317B (zh) * 2016-01-19 2018-12-0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水溶性聚合物辅助的无机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6159163A (zh) * 2016-08-31 2016-11-2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用陶瓷涂覆隔膜及制备方法
CN108389999A (zh) * 2018-01-23 2018-08-10 惠州市旭然新能源有限公司 有机、无机复合涂覆多孔性隔离膜、制备方法及其锂离子电池
CN108565381A (zh) * 2018-04-03 2018-09-21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涂布膜浆料、电池隔膜、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1866A (zh) * 2018-08-30 2019-03-12 上海顶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水分锂离子电池陶瓷涂覆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44334A (zh) * 2018-10-30 2019-01-18 安徽新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隔膜和该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9244334B (zh) * 2018-10-30 2021-08-24 安徽金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硫电池及其隔膜和该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11224045A (zh) * 2018-11-27 2020-06-02 佛山市盈博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关断功能的陶瓷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8777A (zh) * 2019-06-10 2019-08-20 合肥众禾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中间极耳卷芯
CN111200092A (zh) * 2020-01-10 2020-05-26 武汉中兴创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隔膜的水性涂覆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11668427A (zh) * 2020-06-30 2020-09-15 沧州明珠锂电隔膜有限公司 一种耐温性和粘接性优良的复合电池隔膜及制备方法
CN114685187A (zh) * 2022-03-31 2022-07-01 中山大学 一种提升复合陶瓷等效挠曲电响应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8217A (zh) 一种复合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4707B (zh) 无机/有机复合隔膜、其制备方法及含该隔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5552284B (zh) 一种复合涂层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457460B2 (ja) 水性ポリマーによって修飾された微孔性ポリマー膜、その製造及び使用
CN103682217B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用耐高温无纺布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193234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微孔ポリマー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79564B (zh) 一种陶瓷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226704B2 (ja) 不織布補強微孔ポリマー膜、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CN10310271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水性陶瓷涂料及其应用
CN105470515B (zh) 一种安全型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及含有该正极的锂离子电池
CN1055143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陶瓷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2285B (zh) 一种陶瓷涂层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3545475B (zh) 锂离子电池硫酸钡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66937B (zh) 一种环保型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35772A (zh) 一种动力电池用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65382A (zh) 一种水性涂层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3805B (zh) 一种陶瓷涂层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7221625B (zh) 高热机械性能纳米复合poss-聚丙烯酸酯涂覆改性聚烯烃隔膜的凝胶电解质及制备方法
CN107634168A (zh) 锂离子电池隔膜用的涂覆浆料、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8084A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离膜
CN107528038A (zh) 制备复合隔膜的混合浆料及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4953070A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隔离膜
CN105206777B (zh) 含锂离子传导多孔无机氧化物的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6511B (zh)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518593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无纺布陶瓷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Jitao

Inventor after: Shang Guanglu

Inventor after: Li Bin

Inventor before: Shang Guanglu

Inventor before: Li Bin

Inventor before: Zhu Jita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