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6748B - 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6748B
CN104626748B CN201410645406.5A CN201410645406A CN104626748B CN 104626748 B CN104626748 B CN 104626748B CN 201410645406 A CN201410645406 A CN 201410645406A CN 104626748 B CN104626748 B CN 104626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inting
transmission path
print media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54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6748A (zh
Inventor
森山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26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6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6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67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打印装置,抑制具备两个打印头部、2个传输路径的打印装置的装置尺寸的增加,并改善其操作性和作业性。在打印装置1中,从装置罩(2)的装置正面(2b)进行针对位于装置正面(2b)的第1、第2插入排出口(3、4)的打印介质的插入排出操作、以及、打开位于装置正面(2b)的开口盖并进行对墨水储存部(17a、17b)的墨盒的更换作业等。装置罩(2)的内部中,第1打印头部(7a)位于装置正面(2b)侧,第2打印头部(8a)位于装置背面(2c)侧。在装置正面(2b)侧的两侧配置有墨水储存部(17a、17b)。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采用两个打印头部、例如不同种类的两个打印头部对切纸、册子等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收款业务中,除了一般的切纸之外,还需要对复写纸、存折等册子进行打印。对复写纸、册子等介质进行打印时采用具备点阵式打印头部的打印装置。若采用点阵式的打印装置来对普通的切纸进行打印,则存在打印时间长、分辨率低且打印粗糙、不能进行彩色打印等问题。因此,通常除了点阵式的打印装置之外,还有喷墨打印机、热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打印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采用1台打印装置对不同种类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方案。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存折类打字装置中,独立地设置通过点阵头部对存折进行打字的传输路径和通过喷墨头部对账票进行打字的传输路径。在装置框体中分别设置有存折专用的插入口及排出口和账票专用的插入口以及排出口。
在专利文献2中,也提出了对发票和银行存折这两者进行打印的打印机。在该打印机中,在存折传输用的第1传输路径配置线点打字头部,在发票传输用的第2传输路径配置热敏头部。打印机框体中设置有存折专用的插入排出口和发票专用的插入排出口。
在具备两个打印头部且对不同种类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现有的打印装置中,按照打印介质的种类设置多个插入口,设置与这些插入口连接的多个传输路径。例如,对于复写纸、册子等较厚的打印介质,沿着通过由点阵头部和压纸卷轴规定的打印位置的传输路径进行传输来执行打印。对于切纸等较薄的打印介质,沿着通过由喷墨头部和压纸卷轴规定的打印位置的传输路径进行传输来执行打印。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4-355169号公报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7-149015号公报
现有的这种打印装置存在以下的问题点。由于需要在一台打印装置中配置两个打印头部以及两条传输路径,因此装置尺寸与具备单一打印头部的打印装置相比较大。因此,需要宽大的设置场所,在收款业务中,有时在狭窄的收款处无法设置打印装置。
此外,在具备两个打印头部的打印装置中,需要各打印头部所引起的消耗品的更换作业。例如,需要对点阵头部更换墨带盒,需要对喷墨头部补充墨水或者更换墨盒。在现有技术中,没有关注两个打印头部以及针对它们的消耗品的配置关系。为了抑制装置尺寸的增加、提高消耗品的更换等的操作性、作业性等,需要适当地设定两个打印头部、两条传输路径以及消耗品等各部分的配置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或者抑制装置的大型化、高成本的具备两个打印头部和两条传输路径的打印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或者抑制装置的大型化、高成本且能改善打印介质的插入排出、消耗品的补充更换等的操作性、作业性的具备两个打印头部和两条传输路径的打印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
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
第1插入排出口,用于插入及排出打印介质;
第2插入排出口,用于插入及排出打印介质;
第1传输路径,从上述第1插入排出口起经由上述第1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而延伸;
第2传输路径,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起经过上述第2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而延伸;
墨水储存部,对提供给上述第2打印头部的墨水进行储存;
相对上述墨水储存部的访问部;和
装置罩,具备配置了上述第1、第2插入排出口以及上述访问部的第1面,
上述第1打印头部配置在上述第1面与上述第2打印头部之间。
复写纸、册子等第1打印介质的打印能够通过在与配置有第1插入排出口的装置罩的第1面靠近的位置处配置的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来进行。一般的切纸等第2打印介质的打印能够通过位于与第1打印头部相比远离了第1面的位置处的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进行。
第1打印头部配置在第1面与第2打印头部之间。与第1打印头部和第2打印头部配置在例如在装置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装置尺寸的增加。
此外,在靠近第1面的一侧配置的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能够缩短从第1插入排出口起的传输距离。在将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配置于与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相比远离了第1面的位置处的情况下,从形成于第1面的第1插入排出口到第1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为止的传输距离变长。通过缩短较厚的复写纸、册子等打印介质的传输距离,从而能够抑制较厚的打印介质发生卡纸。
进而,与依靠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的打印处理速度相比,依靠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的打印处理速度一般情况下较快。由于在距插入排出口的传输距离长的一侧,配置打印处理速度快的第2打印头部,因此与将打印处理速度慢的第2打印头部配置在与插入排出口没有传输距离的一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打印的处理能力的降低。
除此之外,在第1打印头部具备例如墨带盒的情况下,该墨带盒的配置位置限于第1打印头部的配置位置。由于第1打印头部配置在与第1插入排出口所处的装置罩的装置正面等第1面靠近的位置,因此墨带盒也能配置在靠近第1面的位置。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的墨水储存部、例如墨盒围着墨水管,从而不局限于第2打印头部的配置位置,能够配置于靠近装置正面等第1面的位置。
因而,能从第1、第2插入排出口所处的装置罩的第1面侧容易访问墨带盒以及墨盒这两者。因此,能够从打印介质的插入排出口所处的打印装置的装置正面等第1面侧进行墨带更换作业、墨盒更换作业这两者。换句话说,由于能够从打印装置的同一面侧进行消耗品的更换作业以及打印介质的插入排出操作,因此能够实现操作性、作业性良好的打印装置。此外,由于能够从装置正面等第1面侧进行墨盒等消耗品的更换作业,因此不需要预先在打印装置的两侧、背面侧等确保宽大的空间。因此,还有可减小打印装置的设置空间这样的优点。
在此,也能将第1、第2插入排出口设为一个公共的插入排出口。此时的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
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
公共插入排出口,用于插入及排出打印介质;
第1传输路径,从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经由上述第1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而延伸;
第2传输路径,从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经由上述第2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而延伸;
切换机构,能选择性地将从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插入的打印介质引导到上述第1传输路径以及上述第2传输路径;
墨水储存部,对提供给上述第2打印头部的墨水进行储存;
相对上述墨水储存部的访问部;和
装置罩,具备配置有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以及上述访问部的第1面,
上述第1打印头部配置在上述第1面与上述第2打印头部之间。
通过该结构的打印装置,如上述所述,能得到与具备第1、第2插入排出口的打印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除此之外,在具备公共插入排出口的打印装置中,与按照打印介质的种类而具有多个介质插入排出口的情况相比,不会从错误的介质插入口插入打印介质。此外,具有可改善打印介质的插入排出的作业性、操作性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打印装置中,优选上述第1、第2传输路径分别是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且在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配置的规定宽度的传输路径,上述装置罩具备相对上述第1面在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方向上与该第1面相对置的第2面,上述第1打印头部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1传输路径与上述第2传输路径相反的一侧,上述第2打印头部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2传输路径与上述第1传输路径相同的一侧,并且在沿着上述第1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上述第1打印头部与上述第2面之间,上述墨水储存部在沿着上述第1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上述第1面与上述第1打印头部之间。
如上所述配置各部分有利于抑制装置尺寸的增加。即,适于配置第1、第2打印头部、第1、第2传输路径、墨水储存部等,以便一般情况下不会使大致长方体形状轮廓的装置罩的内部有较多静区(dead space)。
接下来,优选本发明的打印装置还具有:第1传输机构,沿着上述第1传输路径传输打印介质;第2传输机构,能独立于上述第1传输机构而驱动该第2传输机构,该第2传输机构沿着上述第2传输路径传输打印介质;和控制部,对上述第1、第2打印头部以及第1、第2传输机构进行驱动控制并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能分别独立地驱动第1传输机构以及第2传输机构。因而,按照第1、第2打印头部的打印分辨率等特性,能够以最佳的传输速度使打印介质分别经由第1打印位置以及第2打印位置来进行传输。例如,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的打印分辨率高于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对第2传输机构进行驱动控制,与该打印分辨率对应地能高精度地传输打印介质。
此时,上述控制部能够采用第1、第2以及第3打印模式中的至少一种打印模式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例如,上述第1打印模式是如下的打印模式:通过上述第1打印头部对从上述第1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插入并由上述第1传输机构经由上述第1打印位置而传输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将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上述第1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排出。上述第2打印模式是如下的打印模式:通过上述第2打印头部对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插入并由上述第2传输机构经由上述第2打印位置传输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并将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排出的打印模式。上述第3打印模式为并行地进行上述第1打印模式以及上述第2打印模式的打印模式。
上述控制部优选基于从外部输入的打印指令,执行上述第1、第2、第3打印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例如,预先对包括从与打印装置连接的上位计算机等输入的打印数据在内的打印指令,赋予指示进行哪一个打印模式下的打印的命令,能够基于该命令进行打印动作的切换控制。如上那样,没有操作者通过手动操作进行打印模式的切换等麻烦,而且还可减少操作错误,因此比较方便。
能够采用辊式传输机构作为上述第2传输机构。此时,第2传输机构具备主传输辊对和与该主传输辊对同步地被旋转驱动的副传输辊对,沿着上述第2传输路径,夹持上述第2打印位置,在一侧配置上述主传输辊对,在另一侧配置上述副传输辊对。此时,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2打印模式中,将打印介质沿着上述第2传输路径从上述主传输辊对侧经由上述第2打印位置沿着朝向上述副传输辊对的方向进行传输,通过上述第2打印头部对该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即可。
接下来,在本发明的打印装置中,还具有:暂时收纳部,暂时收纳从上述第2传输路径中的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相反的一侧的传输路径端送出到该第2传输路径之外的打印介质的部分。为了减小装置尺寸,若缩短传输距离长的第2传输路径,则需要将在远离第1面的一侧配置的第2打印位置处被打印的打印介质的一部分从第2传输路径的传输路径端暂时送出到装置罩之外。露出在外部的打印介质有可能会与外围设备等相连接而产生破损、卡纸。若将从传输路径端送出的打印介质的部分收纳于暂时收纳部,则能避免这种弊端。
本发明的打印装置中,也可具有:介质收纳部,收纳打印介质;和介质供给机构,能向上述介质传输路径的上述第2打印位置提供收纳到上述介质收纳部中的打印介质。
本发明的打印装置中,也可具有:翻转机构,使从上述第2传输路径中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相反的一侧的传输路径端送出到该第2传输路径之外的打印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翻转后,使其返回到上述第2传输路径。若配置翻转机构,则能采用第2打印头部在两面进行打印。
此时,能将与上述传输路径端连结的翻转机构的翻转通路用作能暂时收纳从第2传输路径的传输路径端送出的打印介质的部分的暂时收纳路径。
本发明的打印装置中,也可具有能向上述第2传输路径的上述第2打印位置提供打印介质的介质供给机构、或者能从外部通过手动操作向上述第2打印位置提供打印介质的手动机构。
本发明的打印装置中,也可具有:排列机构,将插入到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的打印介质使其朝向排列在传输方向上并朝向上述第1打印位置送入。
本发明的打印装置中,也可具有:磁信息处理部,进行读取在上述第1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打印介质所包含的磁信息以及向该打印介质写入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动作。
此外,上述打印装置也可具有能读取在上述第1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打印介质所包含的图像信息的第1光学式扫描仪、以及能读取在上述第2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打印介质所包含的图像信息的第2光学式扫描仪中的至少一个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示意结构图以及示意正面图。
图2为表示图1的打印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3为表示图1的打印装置的第1打印模式的说明图。
图4为表示图1的打印装置的第2打印模式的说明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7为表示图6的打印装置的第2打印模式的说明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打印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表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a)为表示从侧方观察打印装置时的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的示意结构图,(b)为打印装置的示意正面图。打印装置1能够对复写纸、存折等册子、切纸等打印介质进行打印,通过装置罩2覆盖整体。装置罩2具备规定装置底面2a、装置正面2b(第1面)、装置背面2c(第2面)、左右的装置侧面2d、2e以及装置上面2f的各面。
在装置正面2b中的打印装置上下方向Z的中部的位置,开设有在打印装置宽度方向X上具备规定宽度的第1插入排出口3。在装置正面2b中的装置上下方向Z上比第1插入排出口3更靠下侧的位置,开设有在打印装置宽度方向X上具备规定宽度的第2插入排出口4开口。
在装置罩2的内部,如单点划线所示那样,配置两条传输路径。一个第1传输路径5为从第1插入排出口3沿着打印装置前后方向Y直线状地向后方延伸的规定宽度的传输路径。另一个第2传输路径6为从第2插入排出口4沿着打印装置前后方向Y直线状地向后方延伸的规定宽度的传输路径。第2传输路径6中的装置正面侧的传输路径前端6a为第2插入排出口4,装置背面侧的传输路径后端6b开设在例如装置背面2c。这些第1、第2传输路径5、6在装置上下方向Z上隔着一定间隔被配置,在装置前后方向Y上大致平行地延伸。
在装置罩2的内部,在第1传输路径5的中途,配置有具备串行类型的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7a的第1打印部7。第1打印头部7a相对于第1传输路径5被配置成从装置上下方向Z的上侧朝向下方的姿势,该第1打印头部7a的头部面从下侧隔着规定间隙与第1压纸卷轴7b对置。第1传输路径5中的第1打印头部7a与压纸卷轴7b之间的位置是该第1打印头部7a的打印位置,即第1打印位置7c。
在另一个第2传输路径6的中途,配置有具备串行类型的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8a的第2打印部8。第2打印头部8a相对于第2传输路径6被配置成从装置上下方向Z的上侧朝向下方的姿势,该第2打印头部8a的喷嘴面从下侧隔着规定间隙与第2压纸卷轴8b对置。第2传输路径6中的第2打印头部8a与压纸卷轴8b之间的位置是该第2打印头部8a的打印位置,即第2打印位置8c。
在此,第1、第2打印头部7a、8a按照在沿着装置前后方向Y观察时在装置上下方向Z上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相互偏离的位置上。此外,第1打印头部7a被配置在靠近装置正面2b的位置,第2打印头部8a被配置在靠近装置背面2c的位置。换句话说,从第1插入排出口3到第1打印位置7c为止的传输距离短于从第2插入排出口4到第2打印位置8c为止的传输距离。
第1传输路径5中配置有沿着该第1传输路径5传输打印介质的第1传输机构9。本例的第1传输机构9为辊式的机构,夹持第1打印部7,具备在装置正面2b(第1插入排出口3)侧配置的第1主传输辊对10、和在装置背面2c侧配置的第1副传输辊对11。通过第1主传输辊对10,控制经过第1打印位置7c的打印介质的传输(传输速度、传输位置),与第1主传输辊对10同步地旋转驱动第1副传输辊对11。这些辊对10、11分别为从动侧的辊向驱动侧的辊按压的同时夹持打印介质的结构。
同样地,第2传输路径6中,配置沿着该第2传输路径6传输打印介质的辊式第2传输机构12。第2传输机构12夹持第2打印部8,具备在装置正面2b(第2插入排出口4)侧配置的第2副传输辊对14、和在装置背面2c侧配置的第2主传输辊对13。通过第2主传输辊对13,控制经过第2打印位置8c的打印介质的传输(传输速度、传输位置),与第2主传输辊对13同步地旋转驱动第2副传输辊对14。这些辊对13、14分别是从动侧的辊向驱动侧的辊按压的同时夹持打印介质的结构。
能独立地驱动控制这些第1、第2传输机构9、12,以使能够以适于第1、第2打印头部7a、8a的传输速度传输打印介质。另外,沿着第1、第2传输路径5、6配置引导部件、引导辊对等。此外,第1、第2传输机构9、12成为根据需要还具备1组或者多组引导辊对的结构。
例如,第2传输路径6中,沿着从第2插入排出口4到第2副传输辊对14之间的传输路径,配置多组、例如2组传输辊对23。传输辊对23对从第2插入排出口4插入的打印介质进行传输并交给第2副传输辊对14。此外,收取从第2副传输辊对14朝向第2插入排出口4传输的打印介质,将其传输到第2插入排出口4并从该第2插入排出口排出。
接下来,在装置罩2的内部,配置有第1打印头部7a的墨带安装部15、第1打印头部7b的维护箱16以及墨水储存部17a、17b、控制单元18等的打印装置结构部件。
墨带盒例如相对于第1打印头部7a而言配置在装置正面2b侧。维护箱16以及控制单元18配置在第2传输路径6与装置底面2a之间。维护箱16配置在装置正面2b侧,控制单元18配置在装置背面2c侧。在装置罩2的内部,在维护箱16的两侧沿着装置正面2b配置一对墨水储存部17a、17b。此外,沿着装置前后方向Y观察时,这些墨水储存部17a、17b位于装置正面2b与第1打印部7之间。
墨带安装部15、维护箱16、墨水储存部17a、17b位于从装置正面2b容易访问的位置。例如,墨带安装部15将装置罩2的装置正面2b的上面侧部分设置成能够打开或关闭,从而能够进行安装于该墨带安装部15的墨带盒的更换作业等。此外,在装置罩2的装置正面2b的左右的端部,装配开闭盖19a、19a(配置访问部),若打开上述盖子,则能从外部访问墨水储存部17a、17b。墨水储存部17a、17b为例如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了墨盒的墨盒安装部。在装置正面2b中的左右开闭盖19a、19a之间,维护箱16的前端部16a露出,向前方引出维护箱16,能进行其保养检查等。
在此,配置有对引导第1打印位置7c中的打印介质的第1压纸卷轴7b与第1打印头部7a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的第1间隙调整机构21。此外,配置对引导第2打印位置8c中的打印介质的第2压纸卷轴8b与第2打印头部8a之间的间隙进行调整的第2间隙调整机构22。这些机构21、22能够独立地调整各间隙,以使分别适用于第1打印头部7a以及第2打印头部8a。
例如,第1间隙调整机构21是如下的机械式(介质接触式)机构:搭载有第1打印头部7a的托架(未图示)被传输来的打印介质推上去而根据打印介质的厚度自动调整间隙。第2间隙调整机构22是如下的电动式(介质非接触式)的机构:通过电动机驱动使搭载有喷墨头部的托架(未图示)相对于第2压纸卷轴8b而上下移动,从而进行间隙调整。也能采用电动机驱动等驱动源来实现第1间隙调整机构21。同样地,第2间隙调整机构22也可以是如下的机械式机构:被朝向第2打印位置8c传输的打印介质按压而能够自动调整减息。
(控制系统)
图2为以打印装置1的控制系统为中心表示的示意框图。打印装置1的控制系统通过执行规定的控制程序并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从而以对打印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CPU31为中心构成。CPU31连接了以下的各部分。
(1)存储了CPU31执行的控制程序以及与打印装置1的动作相关的设定值等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32。
(2)形成暂时存储CPU31执行的程序、处理对象的数据等的工作区域的RAM33。
(3)根据CPU31的控制对后述的各电动机进行驱动的电动机驱动器34。
(4)根据CPU31的控制对第1打印头部7a以及第2打印头部8a进行驱动的打印头部驱动器35
电动机驱动器34与例如由步进电机构成的第1传输电动机36以及第2传输电动机37、第1托架驱动电动机38、第2托架驱动电动机39连接。电动机驱动器34根据CPU31的控制,向第1、第2传输电动机36、37分别提供驱动脉冲和驱动电流,使第1、第2传输电动机36、37旋转必要量。
通过第1传输电动机36,在正方向或者反方向上旋转驱动第1主传输辊对10,与此同步地旋转驱动第1副传输辊对11。通过第1传输电动机36、包括第1主传输辊对10和第1副传输辊对11的第1传输机构9,经由第1打印部7的第1打印位置7c而传输打印介质。
同样地,通过第2传输电动机37,在正方向或者反方向上旋转驱动第2主传输辊对13,与此同步地旋转驱动第2副传输辊对14。此外,通过第2传输电动机37,旋转驱动2组传输辊对23。通过第2传输电动机37、包括第2主传输辊对13、第2副传输辊对14和2组传输辊对23的第2传输机构12,经由第2打印部8的第2打印位置8c而传输打印介质。
电动机驱动器34向第1、第2托架驱动电动机38、39提供驱动脉冲和驱动电流,使搭载有第1打印头部7a的托架(未图示)以及搭载有第2打印头部8a的托架(未图示)分别向第1、第2传输路径5、6的宽度方向(打印装置宽度方向X)移动。
在此,在第1间隙调整机构21、第2间隙调整机构22为电动机驱动式的情况下,例如,利用第1传输电动机36、第2传输电动机37的驱动力,进行间隙调整。例如,进行间隙调整,以使成为由打印机驱动器预先设定的值。
打印头部驱动器35与第1打印头部7a以及第2打印头部8a连接,向第1打印头部7a的引线驱动部(未图示)以及第2打印头部8a的驱动部(未图示)供电,执行对打印介质的打印。第1打印头部7a、第1托架驱动电动机38构成第1打印部7,第2打印头部8a、第2托架驱动电动机39构成第2打印部8。
打印装置1中,在装置罩2的外面,例如在装置正面2b设置有具备供纸开关等开关以及LED显示部的操作面板(未图示)。检测操作面板的开关操作的输入部41以及控制LED显示部来进行各种显示的显示部42与CPU31连接。此外,CPU31中,在第1、第2传输路径5、6上的规定位置处,连接有对打印介质的前端、后端进行检测的多个纸端传感器组43等各种传感器组。基于纸端传感器组43的输出,CPU31进行打印介质的传输控制。进而,打印装置1具备:在打印装置与上位主计算机40之间控制命令或数据的收发的作为发送部·接收部的接口44;以及其他未图示的功能部,这些部分与CPU31连接。
例如,作为从主计算机40发出的打印指令,包括指示各种打印模式的命令,各种打印模式包括:通过第1打印部7进行打印的第1打印模式;通过第2打印部8进行打印的第2打印模式;和利用第1、第2打印部7、8这两者进行打印的第3打印模式。在打印装置1的CPU31侧,在经由接口44接收的打印指令中包括了表示打印模式的命令的情况下,按照基于该命令的打印模式,如后述那样,控制打印动作以及传输动作。
(打印动作的例子)
参照图3以及图4,说明打印装置1对打印介质进行的打印动作例。图3(a)~(c)为表示第1打印模式下的动作例的说明图,图4(a)~(e)为表示第2打印模式下的动作例的说明图。
第1打印模式
首先,参照图3对第1打印模式下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在对打印介质、例如复写纸、存折等的册子等较厚的第1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使用具备第1打印头部7a的第1打印部7。若打印装置1接收打印指令,则对打印指令所包含的命令进行分析,在指定了第1打印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第1打印模式下的可开始打印状态。
若检测出在第1插入排出口3中插入了第1打印介质S1,则通过第1传输电动机36使第1主传输辊对10开始旋转,第1副传输辊对11也同步地开始旋转。进行第1传输动作,在该传输动作中,通过第1主传输辊对10,沿着第1传输路径5在朝向第1打印位置7c的第1方向D1上传输第1打印介质S1。紧接着,如图3(a)所示,进行将该第1打印介质S1的打印开始位置定位为第1打印位置7c的第1定位动作。
接下来,如图3(b)所示,使第1打印头部7a在第1传输路径5的宽度方向(打印装置宽度方向X)上移动的同时驱动该第1打印头部7a来进行对第1打印介质S1的1路径量的打印。反复进行第1打印介质S1的1路径量的传输和点阵头部5a所进行的1路径量的打印,执行对第1打印介质S1进行打印的第1打印动作。
若打印结束,则如图3(c)所示那样,使第1传输电动机36反向旋转,沿着第1传输路径5在朝向第1插入排出口3的第2方向D2上反向传送第1打印介质S1。由此,将打印完的第1打印介质S1传输到第1插入排出口3,进行从这里排出的第1排出动作。操作者能够从第1插入排出口3取出第1打印介质S1。
第2打印模式
参照图4对第2打印模式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在对普通的切纸等第2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使用具备第2打印头部8a的第2打印部8。打印装置1接收打印指令,对打印指令所包含的命令进行分析。在指定了第2打印模式的情况下,成为该第2打印模式2下的可开始打印状态。
若检测出在第2插入排出口4中插入了第2打印介质S2,则通过第2传输电动机37,使第2主传输辊对13开始旋转,与此同步地第2副传输辊对14也开始旋转。此外,2组传输辊对23也开始旋转。首先,开始第2传输动作,在该传输动作中,通过传输辊对23在朝向第2打印位置8c的方向上传输第2打印介质S2。图4(a)表示进行第2传输动作的中途的状态。
将由传输辊对23传输的第2打印介质S2交给第2副传输辊对14,经由第2打印位置8c而交给第2主传输辊对13。此后,通过第2主传输辊对13进行传输。第2打印介质S2其传输方向的后端被传输到经过了第2打印位置8c的位置。由此,结束第2传输动作。图4(b)表示该状态。
此后,在相反方向上旋转驱动第2主传输辊对13,在朝向第2插入排出口4的方向上反向传送第2打印介质S2。由此,如图4(c)所示,进行将第2打印介质S2的打印开始位置定位为第2打印位置8c的第2定位动作。
此后,如图4(d)所示,使第2打印头部8a在第2传输路径6的宽度方向(打印装置宽度方向X)上移动的同时驱动该第2打印头部8a来进行对第2打印介质S2的1路径量的打印。反复进行将第2打印介质S2传送1路径量的动作和第2打印头部8a所进行的1路径量的打印动作,进行对第2打印介质S2进行打印的第2打印动作。
将处于打印处理中或者结束了打印的第2打印介质S2从第2副传输辊对14交给传输辊对23侧。此后,通过传输辊对23,朝向第2插入排出口4传输第2打印介质S2,执行从第2插入排出口4排出的第2排出动作。图4(e)表示第2排出工序的中途的状态。由此,操作者能够从介质插入排出口3取出第2介质S2。
第3打印模式
另外,也能并行地驱动第1、第2打印部7、8这两者来执行对第1、第2打印介质S1、S2进行打印的第3打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打印装置1对接收到的打印指令所包含的命令进行分析,在指定了第3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区分打印指令所包含的第1打印部7的打印数据和第2打印部8的打印数据,通过第1、第2打印部7、8,将这些打印数据分别打印到第1、第2打印介质S1、S2上。
实施方式2
图5为实施方式2的打印装置1A的示意结构图。打印装置1A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相同,因此在图5中,对相应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此外,以下省略与打印装置1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位的说明,只针对不同的部位进行说明。
打印装置1A具备:介质供给部50,能够将通过第2打印部8打印的作为切纸的喷墨打印用纸、普通纸等用纸提供给第2传输路径6。介质供给部50在装置罩2的内部被配置在第2传输路径6与头部维护部16之间。介质供给部50具备:能在重叠了纸张P的状态下收纳纸张的纸张盒51;能够以装卸的方式安装纸张盒51的盒安装部52;和能够从纸张盒51将纸张P一张一张地送出并提供给第2传输路径6的传输路径后端6b的纸张供给机构。
纸张供给机构由从纸张盒51一张一张地送出纸张P的拾取辊54、能够将所送出的纸张P沿着纸张供给路径55送出到第2传输路径6的传输路径后端6b的传输辊56等构成。盒安装部52配置在第2传输路径6与维护箱16之间,且开设在装置正面2b。能够从装置正面2b相对于盒安装部52安装或拆卸纸张盒51。
此外,打印装置1A具备使从第2传输路径6的传输路径后端6b送出的打印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翻转后再次返回到传输路径后端6b的介质翻转机构60。介质翻转机构60具备:使从传输路径后端6b送出的打印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翻转后返回到传输路径后端6b的环状翻转路径61;和沿着该翻转路径61传输打印介质的一对传输辊62、63。
在此,配置有将从第2传输路径6的传输路径后端6b向装置背面2c侧送出的打印介质引导至翻转路径61的可动式的引导板64。引导板64例如因自重而被保持在将传输路径后端6b引导到翻转路径61的介质收入口61a侧的位置上。在从翻转路径61的介质排出口61b排出经过翻转路径61而翻转后的打印介质时,将引导板64向上推而送入传输路径后端6b。翻转路径61的介质排出口61b的部分成为与上述纸张供给路径55共用的通路。因此,从纸张盒51提供的纸张P能向上推引导板64而从传输路径后端6b被送入到第2传输路径6。此外,通过引导板64,防止从第2传输路径6的传输路径后端6b送出的打印介质进入到纸张供给路径55。
另外,在打印装置上下方向Z上比翻转路径61更靠上侧的位置,如图5中虚拟线所示那样,也能配置可将打印介质从装置罩2的外部提供给第2传输路径6的传输路径后端6b侧的部位的手动插入介质机构或者介质自动供给机构等供纸部65。
接下来,在打印装置1A的第1传输路径5上,在其第1插入排出口3的附近位置,配置有介质排列传输机构(ASA机构)71。在插入到第1插入排出口3的打印介质相对传输方向倾斜等情况下,通过介质排列传输机构71插入的打印介质的朝向被排列成面向传输方向的状态,由此被送入到第1传输路径5,交给第1主传输辊对10。
此外,在第1传输路径5上的介质排列传输机构71与第1主传输辊对10之间,配置有以磁字符、磁条纹等形式打印到打印介质的磁信息的读写装置72。在第1传输路径5上的比第1副传输辊对11更靠装置背面2c侧的部位,配置又能读取打印介质表面的图像信息的光学式读取装置、即扫描仪73。作为支票、存折等的处理,除了打印处理之外,还需要磁信息的读写处理、表面图像等的读取处理。通过预先配置这些装置72、73,能够实现进行这种打印以外的处理的多功能型打印装置。另外,在第1传输路径5上,也可追加传输辊对74等,以使能够经由扫描仪73的读取位置而以一定的速度传输打印介质。
另外,也能在第2传输路径6中配置扫描仪。例如,也能预先对于第2打印部8c而言在装置正面2b侧的位置配置扫描仪,或者对于第2打印部8c而言在装置背面2c侧的部位配置扫描仪。
实施方式3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3的打印装置的说明图。该打印装置1B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相同,因此在图6中对相应的部位赋予相同的符号。此外,以下省略与打印装置1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位的说明,只对不同的部位进行说明。
在打印装置1B中,第2打印部8侧的第2主传输辊对13以及第2副传输辊对14的配置与打印装置1正好相反。即,相对于第2打印位置8c,在第2插入排出口4侧配置第2主传输辊对13,在相反侧配置第2副传输辊对14。
在该结构的打印装置1B中,使用了第1打印部7的第1打印模式与图3所示的打印装置1相同,但使用第2打印部8的第2打印模式下的动作不同于打印装置1。因此,使用第1、第2打印部7、8的第3打印模式下的第2打印部8所进行的打印动作也不同。
图7(a)~(c)为表示打印装置1B的第2打印模式的动作的说明图。如图7(a)所示,执行从第2插入排出口4插入切纸等第2打印介质S2并交给第2主传输辊对13的第2传输动作。此后,如图4(b)所示,进行通过第2主传输辊对13将第2打印介质S2的打印开始位置定位为第2打印位置8c的第2定位动作。
此后,如图7(c)所示,进行第2打印动作,在该打印动作中,通过第2主传输辊对13,朝向传输路径后端6b传输第2打印介质S2的同时,通过第2打印部8对第2打印介质S2进行打印。
在打印结束后,执行第2排出动作,在该排出动作中,使第2主传输辊对13以及第2副传输辊对14反方向旋转,朝向第2插入排出口4传输第2打印介质S2。该动作与图4(e)的情况相同。
在该结构的打印装置1B中,在第2打印部8中,从第2打印介质S2的插入方向上的开头侧开始进行打印,该第2打印介质S2是从第2插入排出口4插入的。在第1打印部7所进行的第1打印模式中,也同样地从插入方向的开头侧开始对第1打印介质S1进行打印,该第1打印介质S1是从第1插入排出口3插入。因而,在第1、第2打印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中,在同一方向上分别向第1、第2插入排出口3、4插入打印介质即可。具有以下优点:在操作者将打印介质插入第2插入排出口4时,无须困惑应从哪一侧插入打印介质,不会弄错打印介质的插入方向。
另外,在打印装置1B中,也与实施方式2的打印装置1A的情况同样地,能将介质排列传输机构、磁字符等读写装置、图像读取用的扫描仪等配置在第1传输路径5上。此外,也可将介质供给机构、翻转机构、扫描仪等追加到第2传输路径6侧。
实施方式4
图8为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打印装置1C的示意结构图。打印装置1C与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相比,不同点在于,打印介质的插入排出口是一个。在图8中,对与打印装置1的各部分对应的部位上赋予相同的符号。
打印装置1C能够对复写纸、存折等册子、切纸等打印介质进行打印,通过装置罩2覆盖整体。装置罩2具备规定装置底面2a、装置正面2b(第1面)、装置背面2c(第2面)、左右的装置侧面以及装置上面2f的各面。在装置正面2b的打印装置上下方向Z上的中部的位置,开设有在打印装置宽度方向X上具备规定宽度的公共插入排出口3A。
在装置罩2的内部,如单点划线所示,配置从公共插入排出口3A分支地延伸的2条传输路径。第1传输路径5是从公共插入排出口3A沿着打印装置前后方向Y直线状地向后方延伸的规定宽度的传输路径。第2传输路径6A也是规定宽度的传输路径,伴随着从公共插入排出口3A沿着装置前后方向Y朝向后方,在装置上下方向Z的下方倾斜的方向上延伸,然后朝向打印装置前后方向Y的后方以直线状延伸。
在与公共插入排出口3A连结的第1、第2传输路径5、6A的分歧部配置切换机构80。切换机构80进行将从公共插入排出口3A插入的打印介质选择性地分配给第1、第2传输路径5、6A的动作。此外,进行将打印介质从第1、第2传输路径5、6A引导到公共插入排出口3A的动作。
打印装置1C对从外部提供的打印指令进行分析,判别第1打印头部7a进行的第1打印模式以及第2打印头部8a进行的第2打印模式。在第1打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切换机构80,进行将公共插入排出口3A与第1传输路径5连结的控制,执行第1打印模式。第1打印模式与图3所示的打印装置1的第1打印模式相同。第2打印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切换机构80,进行将公共插入排出口3A与第2传输路径6A连结的控制,设为第2打印模式。第2打印模式与图4所示的打印装置1的第2打印模式相同。
在打印装置1C中,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打印装置1A的情况同样地,也能将介质排列传输机构、磁字符等读写装置、图像读取用的扫描仪等配置于第1传输路径5上。此外,也能将介质供给机构、翻转机构、扫描仪等追加到第2传输路径6A侧。
此外,在打印装置1C中,也可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打印装置1B的情况同样地,构成第2传输机构12。即,也可将第2主传输辊对13相对于第2打印位置8c而配置在公共插入排出口3A侧,也可将第2副传输辊对14配置在传输路径后端6b侧。与图7所示的打印装置1B的情况同样地进行此时的第2打印模式。
另外,打印装置1C也能执行并行地使用第1、第2打印头部7a、8a这两者来并行地进行对第1、第2打印介质进行打印的第3打印模式。以下,简单地说明第3打印模式的动作的一例。
例如,预先将打印介质的插入顺序固定为第1打印介质、第2打印介质的顺序,操作者按照该顺序从公共插入排出口3A插入打印介质。在打印装置1C侧,对于最初插入的第1打印介质而言,沿着第1传输路径5进行传输并通过第1打印头部7a进行打印。第2打印介质经过切换机构80之后,对切换机构80进行切换,将公共插入排出口3A与第2传输路径6A连结,等待第2打印介质的插入。若插入了第2打印介质,则朝向第2打印位置8c传输第2打印介质,通过第2打印头部8a进行打印。
使打印后的第1打印介质在第1传输路径5上待机至第2打印介质经过切换机构80为止。此后,对切换机构80进行切换,从公共插入排出口3A排出打印后的第1打印介质。使第2打印介质在第2传输路径6A上待机至第1打印介质通过切换机构80为止。此后,对切换机构80进行切换,进行打印完的第2打印介质的排出动作。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上述的例子是第1、第2打印头部为串行类型的例子。作为第1、第2打印头部,也可采用包括可打印的最大宽度的长度的行式打印头部。
此外,对复写纸、册子为第1打印介质、切纸为第2打印介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作为第1、第2打印介质的组合,也可为其他种类的打印介质的组合。能将第1打印介质设为复写纸、册子、切纸中的任一种,将第2打印介质设为册子或者切纸中的任一种。
进而,本发明的打印装置具备第1、第2打印头部,因此能够在一个打印头部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利用另一个打印头部进行打印。例如,用于点阵头部的墨带被消耗时,需要在规定时期更换。用于喷墨头的墨水也被消耗时,需要在规定时期对其进行补充或者更换墨盒等的墨水槽。
这些消耗品的更换或者补充的时间点一般情况下有所不同。因此,在一个打印头部需要进行这种消耗品的更换或者补充时,无法使用该打印头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另一个打印头部,能够无中断或者无中止地进行打印。此外,在一个打印头部发生了故障等的情况下,也能将另一个打印头部用作暂时的代替打印头部。
符号说明
1,1A,1B,1C打印装置;2装置罩;2a装置底面;2b装置正面(第1面);2c装置背面(第2面);2d装置上面;3第1插入排出口;3A公共插入排出口;4第2插入排出口;5第1传输路径;6第2传输路径;6a传输路径前端;6b传输路径后端;7第1打印部;7a第1打印头部;7b第1压纸卷轴;7c第1打印位置;8第2打印部;8a第2打印头部;8b第2压纸卷轴;8c第2打印位置;9第1传输机构;10第1主传输辊对;11第1副传输辊对;12第2传输机构;13第2主传输辊对;14第2副传输辊对;15墨带安装部;16头部维护部;16a前端部;17a,17b墨水储存部;18控制单元;19a,19b开闭盖;21第1间隙调整机构;22第2间隙调整机构;23传输辊对;31CPU;32非易失性存储器;33RAM;34电动机驱动器;35打印头部驱动器;36第1传输电动机;37第2传输电动机;38第1托架驱动电动机;39第2托架驱动电动机;40主计算机;41输入部;42LED显示部;43纸端传感器组;44接口;50介质供给部;51纸张盒;52盒安装部;54拾取辊;55介质供给路径;60介质翻转机构;61翻转路径;61a介质收入口;61b介质排出口;62传输辊;63传输辊;64引导板;65供纸部;71介质排列机构;72读写装置;73扫描仪;74传输辊对;80切换机构;S1第1打印介质;S2第2打印介质;D1第1方向;D2第2方向;P纸张。

Claims (15)

1.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
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
第1插入排出口;
第2插入排出口;
第1传输路径,从上述第1插入排出口起经由上述第1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而延伸;
第2传输路径,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起经过上述第2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而延伸;
墨水储存部,对提供给上述第2打印头部的墨水进行储存;
相对于上述墨水储存部的访问部;和
装置罩,具备配置有上述第1插入排出口、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以及上述访问部的第1面,
上述第1打印头部配置在上述第1面与上述第2打印头部之间,且在上述打印装置的上下方向上,上述第1打印头部比上述第2打印头部更靠近上述打印装置的上方,
能够并行使用上述第1打印头部和上述第2打印头部这两者。
2.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点阵式的第1打印头部;
喷墨式的第2打印头部;
公共插入排出口;
第1传输路径,从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经由上述第1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而延伸;
第2传输路径,从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经由上述第2打印头部的打印位置而延伸,与上述第1传输路径分开设置该第2传输路径;
切换机构,能够选择性地将从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插入的打印介质引导到上述第1传输路径以及上述第2传输路径;
墨水储存部,对提供给上述第2打印头部的墨水进行储存;
相对于上述墨水储存部的访问部;和
装置罩,具备配置有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以及上述访问部的第1面,
上述第1打印头部配置在上述第1面与上述第2打印头部之间,且在上述打印装置的上下方向上,上述第1打印头部比上述第2打印头部更靠近上述打印装置的上方,
能够并行使用上述第1打印头部和上述第2打印头部这两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上述第1传输路径、上述第2传输路径是如下的规定宽度的传输路径:分别在沿着第1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在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而配置,
上述装置罩具备相对上述第1面而从沿着上述第1方向的方向与该第1面相对置的第2面,
上述第1打印头部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1传输路径而言与上述第2传输路径相反的一侧,
上述第2打印头部配置在相对于上述第2传输路径而言与上述第1传输路径相同的一侧,并且在沿着上述第1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上述第1打印头部与上述第2面之间,
上述墨水储存部在沿着上述第1方向观察时配置在上述第1面与上述第1打印头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还具有:
第1传输机构,沿着上述第1传输路径传输打印介质;
第2传输机构,能够独立于上述第1传输机构而驱动该第2传输机构,其该第2传输机构沿着上述第2传输路径传输打印介质;和
控制部,对上述第1打印头部和上述第2打印头部、以及上述第1传输机构和上述第2传输机构进行驱动控制来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能以第1打印模式、第2打印模式以及第3打印模式中的至少第1打印模式、第2打印模式对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上述第1打印模式是如下的打印模式:通过上述第1打印头部对从上述第1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插入并由上述第1传输机构经由上述第1打印位置而传输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将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上述第1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排出,
上述第2打印模式是如下的打印模式:通过上述第2打印头部对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插入并由上述第2传输机构经由上述第2打印位置而传输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并将打印后的打印介质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排出,
上述第3打印模式是并行地进行上述第1打印模式以及上述第2打印模式的打印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基于从外部输入的打印指令,执行上述第1打印模式及第2打印模式中的任一个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上述第2传输机构具备主传输辊对和与该主传输辊对同步地被旋转驱动的副传输辊对,
沿着上述第2传输路径,夹持上述第2打印位置,在一侧配置上述主传输辊对,在另一侧配置上述副传输辊对,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第2打印模式中,将打印介质沿着上述第2传输路径从上述主传输辊对侧经由上述第2打印位置后沿着朝向上述副传输辊对的方向进行传输,通过上述第2打印头部对该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上述打印装置具有:暂时收纳部,暂时收纳从上述第2传输路径中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相反的一侧的传输路径端被送出到该第2传输路径之外的打印介质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还具有:
介质收纳部,收纳打印介质;和
介质供给机构,能够向上述介质传输路径的上述第2打印位置提供收纳到上述介质收纳部中的打印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上述打印装置具有:翻转机构,使从上述第2传输路径中与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相反的一侧的传输路径端送出到该第2传输路径之外的打印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翻转后,返回到上述第2传输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
上述翻转机构具备与上述传输路径端连结的翻转通路,
上述翻转通路的一部分为能够暂时收纳从上述传输路径端送出的打印介质的部分的暂时收纳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还具有:
介质供给机构,能够向上述第2传输路径的上述第2打印位置提供打印介质;或者手动机构,能够从外部通过手动操作向上述第2打印位置提供打印介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还具有:
排列机构,将插入到上述第2插入排出口或者上述公共插入排出口的打印介质使其朝向排列在传输方向上并朝向上述第1打印位置而送入。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还具有:
磁信息处理部,进行读取在上述第1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打印介质所包含的磁信息以及向该打印介质写入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还具有:
能够读取在上述第1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打印介质所包含的图像信息的第1光学式扫描仪、和能够读取在上述第2传输路径中传输的打印介质所包含的图像信息的第2光学式扫描仪中的至少一个设备。
CN201410645406.5A 2013-11-14 2014-11-11 打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67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5678 2013-11-14
JP2013235678A JP6314436B2 (ja) 2013-11-14 2013-11-14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6748A CN104626748A (zh) 2015-05-20
CN104626748B true CN104626748B (zh) 2017-12-15

Family

ID=53196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540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6748B (zh) 2013-11-14 2014-11-11 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14436B2 (zh)
CN (1) CN104626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6258A (zh) * 2015-12-11 2016-02-24 大连中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小型化办公平台
CN106166906B (zh) * 2016-05-30 2018-08-21 北京杜高富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带备用打印单元的喷墨不停机自动切换打印系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9876A (ja) * 1984-10-11 1986-05-0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印字装置
JPH04355169A (ja) * 1991-05-31 1992-12-09 Nec Corp 通帳類印字装置
JPH07149015A (ja) * 1993-11-29 1995-06-1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タ
US6203131B1 (en) * 1998-07-28 2001-03-20 Intermec Ip Corp. Dual technology printer
JP2004284138A (ja) * 2003-03-20 2004-10-14 Hitachi Ltd プリンタ
ITTO20030909A1 (it) * 2003-11-17 2005-05-18 Olivetti Tecnost S P A Ora Olivett I Spa Dispositivo per stampare scontrini mediante due unita' di stampa, in particolare su carta termica, e relativo metodo di stampa.
JP2006007678A (ja) * 2004-06-29 2006-01-12 Ricoh Co Ltd 液体吐出装置の維持回復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12804A (ja) * 2005-02-01 2006-08-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06125779A1 (en) * 2005-05-25 2006-11-30 Agfa Graphics Nv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image quality of a dot matrix printer
JP2007045133A (ja) * 2005-08-12 2007-02-22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101024347A (zh) * 2006-02-24 2007-08-29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打印模块的事务机装置
JP5324268B2 (ja) * 2009-03-13 2013-10-2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2011054218A (ja) * 2009-08-31 2011-03-17 Seiko Epson Corp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JP2011093132A (ja) * 2009-10-28 2011-05-1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
CN201628994U (zh) * 2010-02-10 2010-11-10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制票机
JP2012086398A (ja) * 2010-10-18 2012-05-10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99869B2 (ja) * 2011-11-25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93466A (ja) 2015-05-18
JP6314436B2 (ja) 2018-04-25
CN104626748A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2206B2 (en) Printer
US6793334B2 (en) Barcode printing module
JP57444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686169B1 (en) Multifunction printing device
CN103009832B (zh) 控制装置及复合机的控制方法
JP2011136783A (ja) 印刷装置
CN102653188A (zh) 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104626748B (zh) 打印装置
JP2016511166A (ja) 印刷基板に印刷するための印刷装置
CN104553365B (zh) 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控制方法
US8136937B2 (en) Ink-jet printer
TWM468415U (zh) 液體噴射裝置
JP481654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867358A (zh) 介质处理装置
JP3912022B2 (ja) 記録装置、記録制御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8834049B2 (en) Print system, paper prin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int system
JP6255998B2 (ja)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203267490U (zh) 介质处理装置
US8430470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to prevent color mixture of inks in mounted print heads
CN103685809A (zh) 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US11400734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962217B2 (ja) プリンター
JP7046589B2 (ja) 記録装置
KR20010081883A (ko) 플라스틱 카드 및 일반 용지 인쇄가 가능한 프린터 및그의 인쇄제어 방법
JPH11138913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