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3346B - 纤维片 - Google Patents

纤维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3346B
CN104603346B CN201380045520.8A CN201380045520A CN104603346B CN 104603346 B CN104603346 B CN 104603346B CN 201380045520 A CN201380045520 A CN 201380045520A CN 104603346 B CN104603346 B CN 1046033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embossed portion
fibre
fibre pla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55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3346A (zh
Inventor
长岛启介
加藤隆弘
田中玉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160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51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03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3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3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3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的纤维片(1A)包括含有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1d),且形成有压花部(2)。纤维片(1A)包括多个半球状的高凸部(32)、半球状的低凸部(33)和半球状的中凸部(31)。中凸部(31)在X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且在Y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高凸部(32)在X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且在Y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各高凸部(32)由4个中凸部(31)包围。低凸部(33)配置于在X方向相邻的每两个中凸部(31)彼此之间而且是在Y方向相邻的每两个高凸部(32)彼此之间。

Description

纤维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等的纤维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生理用卫生巾或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已知有对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面实施压花加工而形成有凹凸的正面片。利用具有凹凸的正面片,由于凹凸的存在,而减少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故而可谋求减少黏着感或闷热。此外,在通过压花加工而形成的压花部与非压花部之间,形成有构成正面片的纤维的密度梯度。在纤维密度较高的压花部中,与纤维密度较低的非压花部相比毛细管力较强地作用,故而排泄的体液容易从非压花部向压花部转移。其结果是,液体向正面片的厚度方向的转移变得顺利。
本申请人先前提案有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其形成有被4个压花部包围的多个均匀高度的立体圆顶构造的凸部(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本申请人先前提案有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其包括多个2种大小的立体圆顶构造的大凸部和立体圆顶构造的小凸部(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157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正面片是立体圆顶构造的凸部的高度均匀,就使得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减少的观点而言有进行改良的余地。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正面片,由于通过2种大小的立体圆顶构造的大凸部和小凸部来减少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 触面积,故而可谋求减少黏着感或闷热。但是,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正面片仅形成有大凸部和小凸部的2种大小的凸部,故而就液体向正面片的厚度方向的转移性的观点而言,有进一步进行改良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将上述现有技术进一步改良而成的纤维片。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片,其包括含有热收缩后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形成有多个压花部。上述纤维片中,分别具有多个高度最高的半球状的高凸部、高度最低的半球状的低凸部和高度低于该高凸部且高于该低凸部的半球状的中凸部。上述中凸部在第一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将该中凸部在该第一方向配置多个而形成的第一凸部列在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上述高凸部在上述第一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将该高凸部在该第一方向配置多个而形成的第二凸部列在上述第二方向与上述第一凸部列交替配置,各该高凸部由四个上述中凸部包围。多个上述低凸部的各个配置于在上述第一方向相邻的每两个上述中凸部彼此之间而且是在上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每两个上述高凸部彼此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片侧观察将本发明的纤维片使用于正面片的吸收性物品即生理用卫生巾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I-I线剖面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纤维片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纤维片的压花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中凸部的压花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的高凸部的压花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低凸部的压花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4所示的柱状凸部的压花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放 大俯视图。
图9是图4所示的II-II线剖面图。
图10是图4所示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11是图4所示的IV-IV线剖面图。
图12是图4所示的V-V线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纤维片的压花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纤维片的压花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纤维片的比较例的纤维片的压花部的形状和配置图案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2对包括本发明的纤维片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中的Y方向为第二方向,且为与机械方向(MD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图中的X方向为与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且为与和机械方向(MD方向)正交的方向(CD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图中的Z方向为厚度方向。
在图1、图2中表示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纤维片(以下也称为“纤维片1A”)使用于正面片的生理用卫生巾10。生理用卫生巾10包括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的正面片(纤维片1A)、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的背面片12、和配置于该两个片1A、12间的在Y方向较长的吸收体13。另外,在生理用卫生巾10,在沿Y方向的两侧部10s、10s配置有一对侧面片14、14,且设置有向X方向外侧延伸的一对侧翼部15、15。生理用卫生巾10如图1所示,相对于沿Y方向延伸的中心线CL形成为左右对称。如此,在生理用卫生巾10中,Y方向与物品纵方向为相同方向,X方向与物品横方向为相同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肌肤接触面”是指构成生理用卫生巾10的正面片(纤维片1A)等的各部件的正背两面中的在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所谓“非肌肤接触面”是指正面片(纤维片1A)等各部件的正背两面中的在穿戴时朝向与穿戴者的肌肤侧为相反侧的 面。
对生理用卫生巾10进行详细叙述,如图1所示,生理用卫生巾10具有吸收性主体11,该吸收性主体11包括正面片(纤维片1A)、背面片12、和配置于这些片1A、12间的吸收体13。吸收性主体11如图1所示划分为:作为侧翼部15、15所处的区域的中央部A、在生理用卫生巾10的穿戴时配置于比中央部A靠穿戴者的腹侧的前方部B、和在生理用卫生巾10的穿戴时配置于比中央部A靠穿戴者的背部侧的后方部C。在生理用卫生巾10的穿戴时,通常使吸收性主体11的中央部A与穿戴者的排泄部(阴道口等)相对配置。换言之,侧翼部15形成于吸收性主体11的排泄相对区域(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的区域)。
形成吸收性主体11的正面片(纤维片1A)和背面片12分别如图2所示,覆盖吸收体13的肌肤接触面侧的整个面和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整个面,且包括从吸收体13的周缘延伸出去的延伸部分。正面片(纤维片1A)如图2所示,X方向的长度比背面片12的X方向的长度短。一对侧面片14、14分别如图1、图2所示在正面片(纤维片1A)的肌肤接触面侧且遍及正面片(纤维片1A)的沿Y方向的侧部整个区域地配置固定,并且包括从正面片(纤维片1A)的侧部向X方向的外侧延伸出去的延伸部分。在生理用卫生巾10中,如图1、图2所示,通过粘接、融合等将背面片12的X方向外侧的延伸部分与侧面片14的X方向外侧的延伸部分固定,与前方部B和后方部C相比,在中央部A更多地向X方向外侧延伸出去而形成侧翼部15。在生理用卫生巾10的背面片12的宽度方向(X方向)中央部和侧翼部15的背面片12的延伸部的非肌肤相对面上分别涂敷有粘接剂,形成用于将生理用卫生巾10固定于短裤等的内衣的固定部16。此外,各侧面片14也可以在其X方向内方侧(中心线CL侧)的端部附近固定配置沿Y方向伸长状态的弹性部件,在穿戴时,由于该弹性部件的收缩力,形成从上述端部起特定宽度的部分从正面片(纤维片1A)离开的立体皱褶。
另外,在生理用卫生巾10中,将正面片(纤维片1A)和吸收体13一体地压缩而成的圆状的压花槽(未图示)沿Y方向延伸,且从前方部B延伸至后方部C。压花槽(未图示)形成为在生理用卫生巾10的前方部B、两侧部10s、10s和后方部C连成一条的圆弧状。压花槽 (未图示)通过伴随热或不伴随热地从肌肤接触面侧将正面片(纤维片1A)和吸收体13压缩而形成。
本发明的纤维片如图3所示为包括含有已热收缩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1d、并且形成有多个压花部2的片。详细说明,使用于生理用卫生巾10的正面片的纤维片1A包括热收缩纤维层1d,进一步包括层叠于热收缩纤维层1d的包含非热收缩性纤维的非热收缩纤维层1u。另外,纤维片1A是将非热收缩纤维层1u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且将热收缩纤维层1d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而形成。
纤维片1A的热收缩纤维层1d与非热收缩纤维层1u通过多个压花部2而间断地接合。具体而言,纤维片1A是通过将热收缩纤维层1d与非热收缩纤维层1u通过规则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部2部分地接合并贴合,使非肌肤接触面侧的热收缩纤维层1d的热收缩性纤维热收缩而形成。在纤维片1A,如图3所示,形成有多个凹部及多个凸部3,该多个凹部是由从非热收缩纤维层1u的肌肤接触面侧进行压花而成的压花部2凹陷而成的,该多个凸部3形成于未被压花的非压花部。
多个压花部2分别如图4所示,在俯视时为3个棒状体20a、20b、20c从中心点21延伸出去的形状,为所谓的「Y字状」的形状。如图5~图8所示,各压花部2中的3个棒状体20a、20b、20c在纤维片1A中从交叉点21起的长度为相互相同的长度,棒状体20c的长度比其他2个棒状体20a、20b的长度短。在纤维片1A中,3个棒状体20a、20b、20c中的棒状体20c与Y方向平行地配置。
各压花部2在X方向和Y方向规则地分别隔开间隔并各个独立地设置。在X方向相邻的压花部2、2彼此是以在俯视时相对于与Y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ILy(参照图6)对称的方式配置。而且,在Y方向相邻的压花部2、2彼此是以在俯视时相对于与X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ILx(参照图6)对称的方式配置。
从提高纤维片1A的液体的引入性及扩散性且保持良好的肌肤触感的观点而言,各压花部2的密度为1个/cm2以上,优选为2个/cm2以上,并且为32个/cm2以下,优选为16个/c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个/cm2以上且32个/cm2以下,更优选为2个/cm2以上且16个/cm2以下。
从减少纤维片1A的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及保持良好的肌肤触感且使外观的印象良好的观点而言,棒状体20a与棒状体20b的交叉角度θ1(参照图6)为10°以上,优选为50°以上,并且为170°以下,优选为13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以上且1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且130°以下。在纤维片1A中,交叉角度θ1为110°。
棒状体20a与棒状体20c的交叉角度θ2(参照图6)优选为和棒状体20b与棒状体20c的交叉角度θ3相同,从与交叉角度θ1相同的观点而言,交叉角度θ2为95°以上,优选为120°以上,并且为175°以下,优选为15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95°以上且175°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上且150°以下。在纤维片1A中,交叉角度θ2(θ3)为125°。
此外,交叉角度θ1、交叉角度θ2和交叉角度θ3的合计为360°。
在纤维片1A中,如图4所示,关于在X方向相邻的相对于假想二等分线ILy对称配置的2个压花部2、2,一方的压花部2所包括的棒状体20a与另一方的压花部2所包括的棒状体20b在俯视时向相互相同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另外,在纤维片1A中,如图4所示,关于在Y方向相邻的相对于假想二等分线ILx对称配置的2个压花部2、2,一方的压花部2所包括的棒状体20a与另一方的压花部2所包括的棒状体20b在俯视时向相互相同的方向倾斜地延伸。
从提高纤维片的液体的引入性及扩散性以及情趣性的观点而言,在纤维片1A中,3个棒状体20a、20b、20c中的2个较长的棒状体20a、20b的长度为0.5mm以上,优选为0.7mm以上,并且为5.0mm以下,优选为4.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0.7mm以上且4.0mm以下。
另外,从提高纤维片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并且使外观的印象良好的观点而言,较短的棒状体20c为0.2mm以上,优选为0.4mm以上,并且为4.8mm以下,优选为4.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2mm以上且4.8mm以下,更优选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
从维持良好的肌肤触感的同时提高纤维片1A中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的观点而言,各压花部2的1个压花部2的面积为1mm2以上,优选为1.5mm2以上,并且为15mm2以下,优选为12mm2以下, 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mm2以上且15mm2以下,更优选为1.5mm2以上且12mm2以下。
本发明的纤维片如图3所示,高度最高的半球状的高凸部32、高度最低的半球状的低凸部33、和高度比高凸部32低且比低凸部33高的半球状的中凸部31分别包括多个。具体地进行说明,纤维片1A的凸部3如图4所示,包括半球状的高凸部32、半球状的低凸部33、半球状的中凸部31和半圆柱状的柱状凸部34,并且高凸部32、低凸部33、中凸部31和柱状凸部34分别配置有多个。
如图4所示,中凸部31在第一方向(X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使在第一方向(X方向)配置多个中凸部31而形成的第一凸部列30La在第二方向(Y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多个。各中凸部31被2个压花部2、2包围。具体地进行说明,凸部3的中凸部31如图5所示,在俯视纤维片1A时,形成于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2各自的棒状体20a、20b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中凸部31如图4、图5所示,在X方向和Y方向规则地配置,成为由2个压花部2、2各自的较长的棒状体20a、20b包围的立体圆顶构造,在肌肤接触面侧呈半球状隆起地形成。
高凸部32如图4所示,在第一方向(X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使在第一方向(X方向)配置多个高凸部32而形成的第二凸部列30Lb在第二方向(Y方向)与第一凸部列30La交替地配置,各高凸部32由4个中凸部31包围。各高凸部32被4个压花部包围。具体地进行说明,凸部3的高凸部32如图6所示,在俯视纤维片1A时,形成于由在X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和分别与该2个压花部2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构成的4个压花部2各自的长棒状体20b与短棒状体20c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或者,凸部3的高凸部32如图4所示,形成于4个压花部2各自的长棒状体20a与短棒状体20c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高凸部32如图4、图6所示,在X方向和Y方向规则地配置,且成为由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20c或棒状体20b、20c包围的在Y方向长的立体圆顶构造,且在肌肤接触面侧呈半球状隆起地形成。
多个低凸部33分别如图4所示,配置于每一处在第一方向(X方 向)相邻的中凸部31彼此之间而且是在第二方向(Y方向)相邻的高凸部32彼此之间。各低凸部33是如图7所示,配置于4个压花部2的各个中的长棒状体20a的前端彼此、或4个压花部2的各个中的长棒状体20b的前端彼此相对的位置。如此配置的4个压花部2各自的长棒状体20a、或4个压花部2各自的长棒状体20b如图7所示,沿着将与X方向和Y方向以交叉角度45°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2个压花部2、2的交叉点21、21连接的直线上延伸出去。低凸部33如图4、图7所示,在X方向和Y方向规则地配置,且成为由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的前端或棒状体20b的前端包围的立体圆顶构造,在肌肤接触面侧隆起地形成为半球状。如此,在最接近的中凸部31之间存在低凸部33,且形成有第一凸部行30La,由此,可发挥提高液体的引入性且保持良好的肌肤触感的效果。
多个半圆柱状的柱状凸部34分别如图4所示,配置于每一处在第一方向(X方向)相邻的高凸部32彼此之间而且是在第二方向(Y方向)相邻的中凸部32彼此之间。各柱状凸部34如图8所示,形成于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各自的短棒状体20c的前端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柱状凸部34如图4、图8所示,在X方向和Y方向规则地配置,在2个压花部2各自的短棒状体20c的前端间,当在垂直方向纵(Y方向)剖面进行剖面观察时向肌肤接触面侧呈半圆弧状隆起,半圆弧状的隆起在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形成为在X方向上长的半圆柱状。
对构成纤维片1A的凸部3的中凸部31进一步详细叙述,如图4所示,在第二方向(Y方向)相邻的中凸部31彼此隔着相对于与第一方向(X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ILx1对称地配置的一对压花部2、2配置。假想二等分线ILx1是通过在第二方向(Y方向)相邻的中凸部31彼此之间的中间点,遍及在第一方向(X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柱状凸部34而配置。在相对于假想二等分线ILx1对称地配置的一对中凸部31、31之间,在Y方向配置有一对压花部2、2、和配置于该一对压花部2、2之间的柱状凸部34。通过如此配置,而在纤维片1A中赋予纤维的密度梯度,发挥减少黏着感和闷热感的效果。
另外,对构成纤维片1A的凸部3的高凸部32进一步详细叙述, 如图4所示,在第一方向(X方向)相邻的高凸部32彼此隔着一对压花部2、2配置。通过在第一方向(X方向)相邻的高凸部32彼此之间的中间点的与第二方向(Y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ILy1,通过在第二方向(Y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柱状凸部34的中间点,且遍及在第二方向(Y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压花部2中的棒状体20c而配置。在相对于假想二等分线ILy1对称地配置的一对高凸部32、32之间,在X方向配置有一对压花部2、2和配置于该一对压花部2、2之间的柱状凸部34。通过如此配置,在纤维片1A中赋予纤维的密度梯度而提高液体的引入性,并且起到减少黏着感或闷热感的效果。
从保持纤维片的良好的肌肤触感并且强化纤维的密度梯度的观点而言,中凸部31的顶点的高度ha(参照图10)为0.5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而且为5.0mm以下,优选为3.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中凸部31的高度ha也可以为与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20b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的重心对应的位置上的高度。高度ha与下述纤维片1A的纤维密度的比率(1)同样地进行测定。
另外,例如在将纤维片1A使用于生理用卫生巾的正面片的情况下,从暂时地储存经血后,易于顺利地将经血引入至吸收体13的观点而言,中凸部31的从底面的隆起角度θ4(参照图12)为50°以上,优选为55°以上,而且为65°以下,优选为6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50°以上且65°以下,更优选为55°以上且60°以下。隆起角度θ4是在测定上述高度ha的同时进行测定。
从提高纤维片的良好的肌肤触感且强化纤维的密度梯度提高液体的引入性的观点而言,高凸部32的顶点的高度hb(参照图9)为1.0mm以上,优选为1.5mm以上,而且,为7.0mm以下,优选为5.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高凸部32的高度hb也可以为与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b、20c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或者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20c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的重心对应的位置上的高度。高度hb与下述纤维片1A的纤维密度的比率(1)同样地进行测定。
另外,例如在将纤维片1A使用于生理用卫生巾的正面片的情况下,在大量的经血时,从接触于肌肤的部分不易于残留经血的观点而言,高凸部32的从底面的隆起角度为70°以上,优选为75°以上,而且,为90°以下,优选为8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70°以上且9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上且85°以下。上述隆起角度在测定上述高度hb的同时进行测定。
从提高纤维片的良好的肌肤触感,且强化纤维的密度梯度提高液体的引入性的观点而言,低凸部33的顶点的高度hc(参照图9)为0.4mm以上,优选为0.8mm以上,而且,为4.5mm以下,优选为2.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更优选为0.8mm以上且2.5mm以下。低凸部33的高度hc也可以为与4个压花部2的各自中的棒状体20a的前端彼此相对的区域、或4个压花部2的各自中的棒状体20b的前端彼此相对的区域的重心对应的位置上的高度。高度hc与下述纤维片1A的纤维密度的比率(1)同样地进行测定。
另外,例如在将纤维片1A使用于生理用卫生巾的正面片的情况下,从即便在大量的经血时,接触于肌肤的部分也不易于残留经血的观点而言,低凸部33的从底面的隆起角度为25°以上,优选为30°以上,而且,为50°以下,优选为4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上且45°以下。上述隆起角度在测定上述高度hc的同时进行测定。
从提高纤维片的良好的肌肤触感且强化纤维的密度梯度提高液体的引入性的观点而言,柱状凸部34的顶点的高度hd(参照图12)为0.4mm以上,优选为0.8mm以上,而且,为4.5mm以下,优选为2.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更优选为0.8mm以上且2.5mm以下。如此,在纤维片1A中,柱状凸部34的顶点的高度hd与低凸部33的高度hc大致相同。柱状凸部34的高度hd也可以为与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c、20c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的重心对应的位置上的高度。高度hd与下述纤维片1A的纤维密度的比率(1)同样地进行测定。
从提高纤维片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且使外观的印象良好提高情趣性的观点而言,在第一方向(X方向)相邻的压花部2彼此的 间隔,换言之,包围高凸部32或低凸部33的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20b的前端彼此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而且,为5.0mm以下,优选为4.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
从提高纤维片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且使外观的印象良好提高情趣性的观点而言,包围中凸部31的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20b的前端彼此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而且,为5.0mm以下,优选为4.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
从提高纤维片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且使外观的印象良好而提高情趣性的观点而言,包围柱状凸部34的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c、20c的前端彼此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上,优选为1.0mm以上,而且,为5.0mm以下,优选为4.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
对凸部3进一步详细叙述,如图3所示,依照立体圆顶构造的高凸部32、立体圆顶构造的中凸部31、立体圆顶构造的低凸部33的顺序高度变高,并且也按照该顺序各凸部的底面积变大。
在压花部2中,如图3所示,纤维片1A的构成纤维被压密化,与未被压花的部分相比,正面片1的高度(厚度)变得最低(薄)。即,压花部2的凹部的纤维密度比未形成压花部2的部分高,在纤维片1A中成为最高。另外,根据压花的条件,也有构成纤维熔融固化而成为膜状的情形。
在纤维片1A中,立体圆顶构造的高凸部32的纤维密度低于立体圆顶构造的中凸部31和低凸部33的各自的纤维密度,特别是在其顶点(高度hb的基准点),在纤维片1A中成为最低。立体圆顶构造的中凸部31的纤维密度低于立体圆顶构造的低凸部33的纤维密度,特别是在其顶点(高度ha的基准点),在中凸部31中成为最低。立体圆顶构造的低凸部33的纤维密度是在其顶点(高度hc的基准点)成为低 凸部33中的最低密度。如此,高凸部32的顶点(高度hb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比中凸部31的顶点(高度ha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和低凸部33的顶点(高度hc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低,中凸部31的顶点(高度ha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比低凸部33的顶点(高度hc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低。
从强化排泄的体液的引入性的观点而言,高凸部32的顶点(高度hb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db相对于中凸部31的顶点(高度ha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da的比率(db/da)为1.2倍以上,优选为1.5倍以上,而且为3.0倍以下,优选为2.5倍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2倍以上且3.0倍以下,更优选为1.5倍以上且2.5倍以下。
从强化排泄的体液的引入性的观点而言,高凸部32的顶点(高度hb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db相对于低凸部33的顶点(高度hc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dc的比率(db/dc)为1.2倍以上,优选为1.5倍以上,而且为3.0倍以下,优选为2.5倍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2倍以上且3.0倍以下,更优选为1.5倍以上且2.5倍以下。
从强化排泄的体液的引入性的观点而言,中凸部31的顶点(高度ha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da相对于低凸部33的顶点(高度hc的基准点)的纤维密度dc的比率(da/dc)为1.2倍以上,优选为1.5倍以上,而且,为3.0倍以下,优选为2.5倍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2倍以上且3.0倍以下,更优选为1.5倍以上且2.5倍以下。
纤维片1A的纤维密度的比率可使用以下所记载的2种方法(1)和(2)中的任一者进行计测。
(1)在纤维片1A的克重大致均匀(相同)的情况(或能够判断为大致均匀的情形)下,计测纤维片1A的切断面的高度(厚度)。
(2)在纤维片1A的克重不均匀的情形(或能够判断为不均匀的情形)下,计测纤维片1A的切断面中的纤维间的平均距离。
此处,纤维片1A的克重是否大致均匀的判断是如下所述进行的。
在从纤维片1A取出10个以上的Y方向10cm、X方向10cm的尺寸的切割样本,并计测各自的克重时,若标准偏差σ的3倍值(3σ)为平均μ的10%以内,且外观上观察不到纤维不均,则判断为大致均匀。然而,优选为考虑在微小区域组成不同等各种因素,综合地进行 判断。
首先,对(1)的方法进行说明。
从俯视时的纤维片1A,在通过立体圆顶构造的高凸部32的重心(顶点)与两端的2个压花部2的直线切断而制成高凸部32测定用样本。同样地,在通过立体圆顶构造的中凸部31的重心(顶点)与两端的2个压花部2的直线进行切断而制成中凸部31测定用样本。同样地,在通过立体圆顶构造的低凸部33的重心(顶点)与两端的2个压花部2的直线进行切断而制成低凸部33测定用样本。此时,注意尽量不因切断而引起各测定用样本的高度的减少等。
所获得的各测定用样本的剖面的计测是使用日本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电子显微镜JCM-5100,在溅射时间30秒(Pt)、加速电压10KV的条件下进行,但设为对测定用样本的两端的压花部2的至少一方进行摄影,或组合多张图像而可知上述压花部2的状况,根据摄影图像来计测各测定用样本的高度(厚度)。此外,图像的计测也可使用印刷物或PC画面上的图像中的任一者进行。
在(1)的方法中,将高凸部32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高度hb(厚度)除以中凸部31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高度ha(厚度)作为密度的比率(db/da)。另外,将高凸部32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高度hb(厚度)除以低凸部33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高度hc(厚度)作为密度的比率(db/dc)。另外,将中凸部31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高度ha(厚度)除以低凸部33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高度hc(厚度)作为密度的比率(da/dc)。
其次,对(2)的方法进行说明。
与(1)的方法同样地对剖面进行计测,但不仅利用(1)的方法进行测定,还在放大倍率500~1000倍下对各测定用样本的剖面进行摄影。在放大摄影图像各自的对象测定部位(各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且在宽度方向(平面方向)纤维根数为3~7根的区域中,使用图像解析装置(NEXUS制造的NEWQUBE ver.4.20),求出纤维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
在上述计测中,在高度(厚度)方向大致整体地进行计测,且使最接近重心间距离不产生重复。另外,关于剖面,对至少3部位、优选为5部位、更优选为10部位进行计测,使用其平均值。
在(2)的方法中,将高凸部32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除以中凸部31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作为密度的比率(db/da)。另外,将高凸部32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除以低凸部33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作为密度的比率(db/dc)。另外,将中凸部31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除以低凸部33测定用样本的中央部的最接近重心间距离作为密度的比率(da/dc)。
对将上述本发明的纤维片使用于正面片的生理用卫生巾10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
首先,对使用于正面片的纤维片1A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包含非热收缩性纤维的非热收缩纤维层1u,例如优选使用通过梳棉法形成的纤网或蓬松的无纺布。作为蓬松的无纺布,从能够使纤维片1A具有所需的密度梯度、或使纤维片1A具有良好的手感的观点而言,优选使用热风无纺布、气流成网无纺布、树脂黏合无纺布。通过梳棉法形成的纤网是指经无纺布化前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即,处于未实施在制造无纺布时所使用的对梳棉网施加的后处理、例如利用热风法或轧辊法所进行的加热熔融处理的状态的、纤维彼此极松地交缠的状态的纤维集合体。在将通过梳棉法形成的纤网用作非热收缩纤维层1u的情况下,使非热收缩纤维层1u与热收缩纤维层1d接合,且与此同时或者在接合之后,使非热收缩纤维层1u中的纤维彼此热熔融。
作为非热收缩纤维层1u的构成纤维即非热收缩性纤维,只要为实质上不具有热收缩性的纤维或热收缩温度比下层(热收缩纤维层)高的纤维,则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通常用于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的非热收缩性纤维。
从形成充分的密度梯度的观点和使正面片1的肌肤触感良好的观点而言,非热收缩纤维层1u的克重为10g/m2以上,优选为15g/m2以上,而且,为50g/m2以下,优选为4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g/m2以上且50g/m2以下,更优选为15g/m2以上且40g/m2以下。
作为包含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1d,可使用通过梳棉法形成的纤网或具有热收缩性的无纺布。
作为热收缩纤维层1d的构成纤维的热收缩性纤维,优选使用包含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且具有热收缩性的纤维。作为此种纤维的例,可列举潜在卷缩性纤维。潜在卷缩性纤维是具有如下性质的纤维,即:在被加热前,可与现有的无纺布用的纤维同样地进行处理,且通过在特定温度下进行加热而出现螺旋状的卷缩而收缩。热收缩纤维层1d中的热收缩性纤维的含有比率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
作为热收缩性纤维的潜在卷缩性纤维,例如包含以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为成分的偏心芯鞘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作为其例,可列举日本专利特开平9-296325号公报或日本专利第275933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纤维。热收缩纤维层1d例如包含此种潜在卷缩性纤维,可在与非热收缩纤维层1u的热熔融的同时或在其后,通过加热使该纤维的卷缩出现,并使其收缩。热收缩纤维层1d的克重为10g/m2以上,优选为15g/m2以上,而且,为50g/m2以下,优选为4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10g/m2以上且50g/m2以下,更优选为15g/m2以上且40g/m2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纤维片1A,例如通过如下操作而形成:以包含非热收缩性纤维的非热收缩纤维层1u为上层,以包含收缩前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1d为下层,使它们重叠,通过多个压花部2以特定的有规律的图案使它们局部地贴合,与此同时或在使两者贴合后,施加热而使下层的热收缩纤维层1d在水平方向热收缩。为了通过压花部2使非热收缩纤维层1u和热收缩纤维层1d间断地贴合并一体化,当热收缩纤维层1d热收缩时,非热收缩纤维层1u也受到影响而收缩产生形变。该形变在非热收缩纤维层1u侧呈凸状隆起而形成多个立体圆顶形状的凸部3。基于压花部2的贴合(热熔融)例如以与自中心点21延伸出去3个棒状体20a、20b、20c的形状的压花部2的配置对应的方式,将以特定的图案配设有多个大致Y字状的压花销的压花面(压花辊的周面等)从非热收缩纤维层1u与热收缩纤维层1d的层叠体中的非热收缩纤维层1u侧进行压接,使由各压花销热压的部位的非热收缩纤维层1u和热收缩纤维层1d熔融而进行。
热收缩纤维层1d的热收缩例如通过如下操作进行,即:仅由1种 或多种热收缩性纤维构成热收缩纤维层1d、或者使热收缩纤维层1d中包含1种或多种热收缩性纤维,将非热收缩纤维层1u与热收缩纤维层1d贴合,与此同时或在将非热收缩纤维层1u与热收缩纤维层1d贴合后,对热收缩纤维层1d进行加热处理。
在热收缩时,由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20c或棒状体20b、20c包围的区域,如图6所示,区域最宽地空出,故而难以由4个压花部2抑制,容易呈立体圆顶构造状隆起,成为高凸部32。另外,4个压花部2的各自中的棒状体20a的前端彼此相对的区域、或4个压花部2的各自中的棒状体20b的前端彼此相对的区域,如图7所示,由于该区域较狭窄,故而即便使热收缩纤维层1d于水平方向热收缩,也可以由4个压花部2来抑制立体圆顶构造状的隆起,故而成为高度最低的低凸部33。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20b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如图5所示,与成为高凸部32的区域相比较狭窄,但与成为低凸部33的区域相比则较宽,故而能够略微抑制立体圆顶构造状的隆起,成为比高凸部32低且比低凸部33高的中凸部31。此外,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c、20c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如图8所示较狭窄,故而可利用2个压花部2来抑制立体圆顶构造状的隆起,并且在X方向无压花部2,因此成为在X方向延伸的柱状凸部34。如此,在纤维片1A,如图3所示,遍及整个区域形成有多个凹部(压花部2)和多个凸部3(多个高凸部32、多个中凸部31、多个低凸部33和多个柱状凸部34)。
通过上述方法使非热收缩纤维层1u和热收缩纤维层1d贴合而形成的纤维片1A的克重为20g/m2以上,优选为35g/m2以上,而且,为100g/m2以下,优选为8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20g/m2以上且100g/m2以下,更优选为35g/m2以上且80g/m2以下。
另外,作为构成吸收性主体11的背面片12、吸收体13和侧面片14,只要分别为通常使用于生理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片,则可无特别制限地使用。例如,作为背面片12,可使用不透液性或憎水性的树脂膜或者树脂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等。例如,作为吸收体13,能够使用将纸浆纤维等纤维的集合体(亦可为无纺布)或在其中保持有吸水性聚合物的粒子而成的吸收性芯用由透水性的薄纸或 无纺布构成的芯包覆片覆盖而成的部件等。例如作为侧面片14,可使用与背面片3相同的部件。
正面片2、背面片3、吸收体4、和侧面片5的固定时,通常使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所使用的粘接剂或热压花、超音波压花、高频压花等融接方法。
对将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纤维片1A作为生理用卫生巾的正面片使用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纤维片1A包括高度最高的多个高凸部32、高度比高凸部32低的多个中凸部31、和高度最低的多个低凸部33。因此,在生理用卫生巾10的穿戴时,高凸部32与肌肤接触,但配置于高凸部32之间的中凸部31和低凸部33不易与肌肤接触。因此,将纤维片1A使用于正面片时,能够进一步减少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减少黏着感。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纤维片1A能够进一步减少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少对肌肤的伤害。此外,由于上述的理由,纤维片1A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为45%以下,尤其优选为42%以下优选,另外,作为下限值,优选为25%以上,尤其优选为30%以上。
另外,如图3所示,纤维片1A分别包括多个中凸部31和低凸部33这2种高度比高凸部32低的凸部。因此,在生理用卫生巾10的穿戴时,即便施加压力,高凸部32被压坏而中凸部31与肌肤接触,高度最低的低凸部33也不易与肌肤接触。因此,将纤维片1A使用于正面片时,即便在生理用卫生巾10的穿戴时被施加了压力,也能够减少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且可减少黏着感。此种效果在如图4所示的纤维片1A那样,各高凸部32由4个中凸部31包围、将各低凸部33配置于在X方向相邻的中凸部31彼此之间而且是在Y方向相邻的高凸部32彼此之间的形状中尤其显著地体现。
另外,依照高凸部32的顶点、中凸部31的顶点、低凸部33的顶点、继而压花部2的顺序,形成密度逐渐变低的密度梯度,因此能够提高体液的吸收性能,进一步减少黏着感和闷热,减少对肌肤的伤害。
另外,纤维片1A如图3所示将非热收缩纤维层1u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并且将热收缩纤维层1d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而形成。因此, 排泄的体液通过毛细管力而从肌肤接触面侧被引入并迅速地转移至非肌肤接触面侧,而发挥减少闷热的效果。
另外,纤维片1A由于将顶点的高度分别不同的大凸部32、中凸部31、小凸部33规则地排列,故而透气性良好,并且发挥减少黏着感和闷热的效果。
其次,基于图13对作为本发明的纤维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纤维片(以下也称为“纤维片1B”)进行说明。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纤维片1B,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纤维片1A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未特别加以说明的方面与纤维片14A相同,适当应用纤维片1A的说明。
在纤维片1B中,如图13所示,3个棒状体20a、20b、20c形成为距离交叉点21的长度为相互相同的长度,且为相互相同的大小,形成为在俯视时相互相同的矩形状。
从提高纤维片1A的液体的引入性和扩散性且提升外观的印象的观点而言,棒状体20a、20b、20c的长度为0.5mm以上,优选为0.7mm以上,而且,为5.0mm以下,优选为4.0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0.7mm以上且4.0mm以下。
在纤维片1B中,如图13所示,各中凸部31被2个压花部2各自中的2个长棒状体20a、20b包围。具体地进行说明,凸部3的中凸部31如图13所示,在俯视纤维片1B时形成于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2各自的长棒状体20a、20b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
在纤维片1B中,如图13所示,各高凸部32被4个压花部2的各自中的1个棒状体20a、20b和1个棒状体20c包围。具体地进行说明,凸部3的高凸部32如图13所示,在俯视纤维片1B时,形成于包括在X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和与该2个压花部2分别在Y方向相邻的2个压花部2这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b与棒状体20c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或者,凸部3的高凸部32如图13所示,形成于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与棒状体20c彼此相互相对的区域。
在纤维片1B中,如图13所示,各低凸部33配置于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20b的前端彼此相对的位置。具体地进行说明,各 低凸部33如图13所示,配置于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的前端彼此相对的区域、或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b的前端彼此相对的区域。
在纤维片1B中,如图13所示,3个棒状体20a、20b、20c的长度成为相互相同的长度,且由4个压花部2各自的棒状体20a、20c或棒状体20b、20c包围的区域在Y方向变长,故而通过热收缩,高凸部32成为在Y方向长的立体圆顶构造,向肌肤接触面侧隆起并形成为在Y方向上长的半球状。
对将上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纤维片1B作为生理用卫生巾的正面片使用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关于纤维片1B的效果,对于与纤维片1A的效果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未特别加以说明的方面与纤维片1A的效果相同,适当应用纤维片1A的效果的说明。
此外,关于纤维片1B的形成材料与纤维片1A的形成材料相同。
纤维片1B如图13所示,立体圆顶构造的高凸部32、立体圆顶构造的中凸部31和立体圆顶构造的低凸部33均呈半球状隆起地形成,尤其是高凸部32形成为在Y方向上长的半球状,故而发挥保持纤维片的良好的肌肤触感的效果。
本发明的纤维片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纤维片1A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纤维片1B,可适当变更。另外,上述的纤维片1A、纤维片1B中的各构成要件能够在不损害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适当组合实施。
例如,上述的纤维片1A、1B是将非热收缩纤维层1u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将热收缩纤维层1d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而形成的2层构造,但也可以为仅由热收缩纤维层1d构成的1层构造。另外,也可以在热收缩纤维层1d的两面层叠非热收缩纤维层1u而形成3层构造。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棒状体20a、20b、20c均为由直线构成的矩形,但也可以代替该方式而采用曲线的形状。例如,如图15所示,可列举人字状的压花形状。在如此为曲线形状的情况下,上述交叉角度θ1是从棒状体20a'与20b'的内侧交点部分p向各自的顶点描绘的2条假想线所成的角度,θ2、θ3是从交点p向棒状体20c'描 绘的假想线与上述各假想线所成的角度。关于优选的角度如上所述。另外,棒状体20c'的长度是从交点p至棒状体20c'顶点部为止的长度。
本发明的纤维片除作为生理用卫生巾的正面片使用以外,例如也可以作为一次性尿布、失禁垫等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体液的吸收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
另外,本发明的纤维片除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使用以外,也可以使用于清扫用片等。例如,在将本发明的纤维片使用于清扫用片的情况下,由于包括高度最高的多个高凸部32、高度比高凸部32低的多个中凸部31、和高度最低的多个低凸部33,故而例如在清扫地板时利用高凸部32将灰尘、头发、微细的室内尘土等扫除后,尘土被牢牢地储存于多个中凸部31和低凸部33中,故而发挥能够捕获充分的量的垃圾的效果。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揭示以下的纤维片。
(1)一种纤维片,其包括含有热收缩后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形成有多个压花部,在该纤维片中,分别具有多个高度最高的半球状的高凸部、高度最低的半球状的低凸部和高度低于该高凸部且高于该低凸部的半球状的中凸部,上述中凸部在第一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将该中凸部在该第一方向配置多个而形成的第一凸部列在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上述高凸部在上述第一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将该高凸部在该第一方向配置多个而形成的第二凸部列在上述第二方向与上述第一凸部列交替配置,各该高凸部由四个上述中凸部包围,多个上述低凸部的每一个配置于在上述第一方向相邻的每两个上述中凸部彼此之间而且是在上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每两个上述高凸部彼此之间。
(2)如上述(1)的纤维片,其中上述多个压花部在俯视时分别为3个棒状体从中心点延伸出去的形状,各上述中凸部由两个上述压花部包围,各上述高凸部由四个上述压花部包围,各上述低凸部配置于四个上述压花部各自中的上述棒状体的前端彼此相对的位置。
(3)如上述(2)的纤维片,其中上述压花部的三个上述棒状体包括两个长的长棒状体和一个短的短棒状体,各上述中凸部由两个上述压花部各自中的两个上述长棒状体包围,各上述高凸部由四个上述 压花部各自中的一个上述长棒状体和一个上述短棒状体包围,各上述低凸部配置于四个上述压花部各自中的上述长棒状体的前端彼此相对的位置。
(4)如上述(2)或(3)的纤维片,其中在上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上述中凸部彼此隔着一对上述压花部配置,该一对上述压花部关于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对称地配置,在上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上述高凸部彼此隔着一对上述压花部配置。
(5)如上述(2)至(4)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上述压花部的密度为1个/cm2以上且32个/cm2以下,在上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上述压花部彼此的间隔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包括叠层于上述热收缩纤维层的由非热收缩性纤维构成的非热收缩纤维层,该热收缩纤维层和该非热收缩纤维层通过上述多个压花部间断地接合。
(7)如上述(3)至(6)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上述两个长棒状体的交叉角度为10°以上且170°以下。
(8)如上述(7)的纤维片,其中上述交叉角度为50°以上且130°以下。
(9)如上述(3)至(8)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上述长棒状体与上述短棒状体的交叉角度为95°以上且175°以下。
(10)如上述(3)至(9)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上述长棒状体的长度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11)如上述(3)至(10)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上述短棒状体的长度为0.2mm以上且4.8mm以下。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每一个上述压花部的面积为1mm2以上且15mm2以下。
(13)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上述中凸部的顶点的高度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14)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上述高凸部的顶点的高度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
(15)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上述低凸部的顶点的高度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
(16)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项的纤维片,其中多个半圆柱状的柱状凸部配置于在上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上述高凸部彼此之间而且是在上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上述中凸部彼此之间。
(17)如上述(16)的纤维片,其中上述柱状凸部的顶点的高度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
(18)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其包含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项记载的纤维片。
(19)如上述(18)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其中将上述非热收缩纤维层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将上述热收缩纤维层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
(20)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如上述(18)或(19)记载的正面片。
(21)如上述(20)的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具有上述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于这些片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
(22)如上述(20)或(2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片和上述背面片分别覆盖上述吸收体的肌肤接触面侧的整个面和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整个面,包括从该吸收体的周缘延伸出去的延出部分。
(23)如上述(22)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沿物品纵向的两侧部配置有一对侧片,上述正面片的物品横向的长度比上述背面片的横向的长度短,上述侧片包括从该正面片的侧部向物品横向的外侧延伸出去的延出部分。
(24)如上述(21)至(23)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正面片的肌肤接触面侧,且在该正面片的沿物品纵向的侧部整个区域设置有向物品横向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翼部。
(25)如上述(20)至(24)中任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非热收缩纤维层1u的制造]
将大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芯鞘型复合纤维(NBF(SH)(商品名)、2.2dtex×51mm)作为原料,通过梳棉法制造克重18g/m2的梳棉网,将该梳棉网用作上层的非热收缩纤维层1u。上述芯鞘型复合纤维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芯成分、以聚乙烯为鞘成分的复合纤维。
[热收缩纤维层1d的制造]
将大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热收缩性纤维(L(V)(商品名)、2.2dtex×51mm)作为原料,通过梳棉法制造克重22g/m2的梳棉网,并将其用作下层的热收缩纤维层1d。
(实施例1)
制作图4所示的纤维片。如图4所示,压花部2的形状为由距离中心点21的长度较长的2个棒状体20a、20b与较短的1个棒状体20c构成的Y字状形状,从在热收缩纤维层1d上重叠有非热收缩纤维层1u的层叠体的上层侧以图4所示的图案进行压花粘接。在层叠体的压花粘接后,使110℃±10℃的热风通过5~10秒,使下层的热收缩性纤维卷缩从而使下层收缩并且使上层呈凸状突出,制作出包括多个立体圆顶构造的高凸部32、中凸部31和低凸部33的纤维片。压花部2配置为6个/cm2,热收缩后的纤维片1的位于第一方向(X方向)的相邻的2个压花部2的最接近间隔为1.1mm,压花部2的面积为3.9mm2。另外,距离中心点21的棒状体20a、20b的长度为2.8mm且棒状体20c的长度为0.85mm。另外,高凸部32的高度hb为2.3mm,中凸部31的高度ha为1.3mm,低凸部33的高度hc为0.8mm。另外,棒状体20a与棒状体20b的交叉角度θ1为110°,棒状体20a与棒状体20c的交叉角度θ2为125°,棒状体20b与棒状体20c的交叉角度θ3为125°。
(实施例2)
制作图13所示的纤维片。如图13所示,压花部2的形状为3个棒状体20a、20b、20c从中心点21以相同的长度延伸出去而成的Y字状形状,从在热收缩纤维层1d上层叠有非热收缩纤维层1u的层叠体的上层侧以图13所示的图案进行压花粘接。在层叠体的压花粘接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使热风通过,制作包括多个立体圆顶构造的高凸部32、中凸部31和低凸部33的纤维片。压花部2配置为4个/cm2,且热收缩后的纤维片1的位于第一方向(X方向)的相邻的2 个压花部2的最接近间隔为1.1mm,压花部2的面积为4.7mm2。另外,棒状体20a、20b、20c的长度为2.8mm。另外,高凸部32的高度hb为2.4mm,中凸部31的高度ha为1.2mm,低凸部33的高度hc为0.8mm。另外,棒状体20a与棒状体20b的交叉角度θ1为110°,棒状体20a与棒状体20c的交叉角度θ2为125°,棒状体20b与棒状体20c的交叉角度θ3为125°。
(比较例1)
制作图14所示的纤维片100A。如图14所示,压花部200的形状为圆形状,从在热收缩纤维层1d上层叠有非热收缩纤维层1u的层叠体的上层侧以图14所示的图案进行压花粘接,形成成为由8个压花部200包围的8角形状的大凸部320的部分、和成为由4个压花部200包围的4角形状的小凸部330的部分。在层叠体的压花粘接后,使110℃±10℃的热风通过5~10秒,使下层的热收缩性纤维卷缩,从而使下层收缩并且使上层呈凸状突出,制作包括多个立体圆顶构造的大凸部320和小凸部330的纤维片100A。压花部200配置为5.5个/cm2,热收缩后的纤维片100A的位于最短距离相邻的2个压花部200之间的间隔为1.1mm,压花部200的面积为3.1mm2
(性能评估)
关于实施例1、2和比较例1的纤维片,依据下述方法评估(1)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和(2)正面回液性。评估环境为室温20℃、湿度60%RH。将它们的结果在下述表1中表示。
(1)与肌肤的接触面积
(测定方法)
关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纤维片,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与肌肤的接触面积。
将作为样本的纤维片切取60mm×80mm的大小,在无加压的状态下,进一步在该样本的上部放置透明的重量为50g的丙烯酸板,进而在丙烯酸板上设置250g的砝码,在施加有6.25gf/cm2的负重的状态下,使用Keyence公司制造的高精度形状计测系统KS-1100对各样本的表面形状进行测定,并取入图像。使用Keyence公司制造的形状解析应用程序KS-Analyzer对取入的图像进行解析,并提取从无负重的状态至施加6.25gf/cm2的负重的状态在厚度方向变化的部分,进行二值化处理,由此,获得在穿戴时与肌肤接触的部分的图像。通过打印机印刷该图像,并取入至计算机中。在图像的取入时使用样本的中央部,使用2台[日光灯SL-230K2;LPL(股)公司制造]作为光源,通过F卡口将CCD相机(HV-37;日立电子(股)公司制造)与镜头(Nikon制造的Ai AF Nikol 24mm F2.8D)连接,使用Nexus制造的NewQube(Ver.4.22)进行图像的取入、处理,并在测定接触面积后,除以样本整体的面积,由此算出“接触面积率”。
(2)正面回液性
(测定方法)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纤维片切取60mm×80mm的大小,利用热熔粘接剂将各纤维片粘接在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吸收片(纸浆200g/m2和吸收性聚合物50g/m2)上而制作测定样本。接着,以使纤维片成为正面侧的方式水平地放置测定样本,在底部层叠带有直径1cm的注入口的附有圆筒的丙烯酸板,从注入口注入6g脱纤维马血(日本Biotest(股)制造),在注入后保持该状态1分钟。接着,将附有圆筒的丙烯酸板去除,在纤维片的正面上,层叠放置16张的纵6cm×横9.5cm且克重13g/m2的吸收纸(市售的棉纸)。进而,以压力成为4.0×102Pa的方式在其上放置砝码并加压5秒。在加压后,取出吸收纸,测定加压前后的纸的重量,并测定被纸吸收的脱纤维马血的重量作为正面液体残留量。
[表1]
根据表1的结果,实施例1、2的纤维片与比较例1的纤维片相比,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若将实施例1、2的纤维片使用于例如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则可期待进一步减少黏着感或闷热,且减少对肌肤的伤害的效果。另外,实施例1、2的纤维片与比较例1的纤维片相比正面液体残留量变少。因此,若将实施例1、2的纤维片使用于例如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则正面回液性较低,故而可进一步减少黏着感或闷热,且可减少对肌肤的伤害。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纤维片,若使用于例如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则可进一步减少与穿戴者的肌肤的接触面积,并且可减少黏着感或闷热,能够减少对肌肤的伤害。

Claims (24)

1.一种纤维片,其包括含有热收缩后的热收缩性纤维的热收缩纤维层,形成有多个压花部,该纤维片的特征在于:
包括叠层于所述热收缩纤维层的由非热收缩性纤维构成的非热收缩纤维层,该热收缩纤维层和该非热收缩纤维层通过所述多个压花部间断地接合,
该纤维片分别具有多个高度最高的半球状的高凸部、高度最低的半球状的低凸部和高度低于该高凸部且高于该低凸部的半球状的中凸部,
所述中凸部在第一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将该中凸部在该第一方向配置多个而形成的第一凸部列在与该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
所述高凸部在所述第一方向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将该高凸部在该第一方向配置多个而形成的第二凸部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凸部列交替配置,各该高凸部由四个所述中凸部包围,
多个所述低凸部的每一个配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每两个所述中凸部彼此之间而且是在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每两个所述高凸部彼此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压花部在俯视时分别为3个棒状体从中心点延伸出去的形状,
各所述中凸部由两个所述压花部包围,
各所述高凸部由四个所述压花部包围,
各所述低凸部配置于四个所述压花部各自中的所述棒状体的前端彼此相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花部的三个所述棒状体包括两个长的长棒状体和一个短的短棒状体,
各所述中凸部由两个所述压花部各自中的两个所述长棒状体包围,
各所述高凸部由四个所述压花部各自中的一个所述长棒状体和一个所述短棒状体包围,
各所述低凸部配置于四个所述压花部各自中的所述长棒状体的前端彼此相对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中凸部彼此隔着一对所述压花部配置,该一对所述压花部关于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假想二等分线对称地配置,
在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高凸部彼此隔着一对所述压花部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花部的密度为1个/cm2以上且32个/cm2以下,在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压花部彼此的间隔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长棒状体的交叉角度为10°以上且170°以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叉角度为50°以上且130°以下。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棒状体与所述短棒状体的交叉角度为95°以上且175°以下。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棒状体的长度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棒状体的长度为0.2mm以上且4.8m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压花部的面积为1mm2以上且15mm2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凸部的顶点的高度为0.5mm以上且5.0m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凸部的顶点的高度为1.0mm以上且7.0mm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凸部的顶点的高度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多个半圆柱状的柱状凸部配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高凸部彼此之间而且是在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中凸部彼此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纤维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状凸部的顶点的高度为0.4mm以上且4.5mm以下。
17.一种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片构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非热收缩纤维层配置于肌肤接触面侧,将所述热收缩纤维层配置于非肌肤接触面侧。
19.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所述正面片、背面片和配置于这些片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主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和所述背面片分别覆盖所述吸收体的肌肤接触面侧的整个面和非肌肤接触面侧的整个面,包括从该吸收体的周缘延伸出去的延出部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沿物品纵向的两侧部配置有一对侧片,所述正面片的物品横向的长度比所述背面片的横向的长度短,所述侧片包括从该正面片的侧部向物品横向的外侧延伸出去的延出部分。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的肌肤接触面侧,且在该正面片的沿物品纵向的侧部整个区域设置有向物品横向外侧延伸出去的一对翼部。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
CN201380045520.8A 2012-09-28 2013-08-02 纤维片 Active CN104603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6012 2012-09-28
JP2012216012A JP5875157B2 (ja) 2012-09-28 2012-09-28 繊維シート
PCT/JP2013/071044 WO2014050310A1 (ja) 2012-09-28 2013-08-02 繊維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3346A CN104603346A (zh) 2015-05-06
CN104603346B true CN104603346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7698A (zh) * 1998-12-23 2000-06-28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含三维轮廓区的非织造织物盖片的吸收性制品
CN1441103A (zh) * 2002-02-25 2003-09-10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吸收制品的顶层
CN1805721A (zh) * 2003-06-12 2006-07-19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面向身体的凸起的液体处理制品
CN1989918A (zh) * 2005-12-27 2007-07-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JP4327255B2 (ja) * 1996-12-20 2009-09-09 ノボザイムス アクティーゼルスカブ 新規エンドグルカナーゼ
CN101790606A (zh) * 2007-08-28 2010-07-28 花王株式会社 赋形片材及使用了该赋形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WO2012086730A1 (ja) * 2010-12-24 2012-06-28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5268662B2 (ja) * 2009-01-09 2013-08-2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7255B2 (ja) * 1996-12-20 2009-09-09 ノボザイムス アクティーゼルスカブ 新規エンドグルカナーゼ
CN1257698A (zh) * 1998-12-23 2000-06-28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含三维轮廓区的非织造织物盖片的吸收性制品
CN1441103A (zh) * 2002-02-25 2003-09-10 花王株式会社 用于吸收制品的顶层
CN1805721A (zh) * 2003-06-12 2006-07-19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面向身体的凸起的液体处理制品
CN1989918A (zh) * 2005-12-27 2007-07-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1790606A (zh) * 2007-08-28 2010-07-28 花王株式会社 赋形片材及使用了该赋形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JP5268662B2 (ja) * 2009-01-09 2013-08-2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WO2012086730A1 (ja) * 2010-12-24 2012-06-28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2338B (zh) Fiber sheet
TWI695714B (zh) 吸收性物品用之正面片材及具備該正面片材之吸收性物品
JP4343992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107635521B (zh) 吸收性物品
TW201029634A (en) Surface sheet for absorbent article
JP3877682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表面シート
JP2004166849A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TW200904386A (en) Surface sheet for absorptive article,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urface sheet, and absorptive article
TW201609064A (zh) 透液性薄片之製造方法
JPH1094558A (ja) 吸収性物品
JP6183806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04275296A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JP2010158488A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
CN205626288U (zh) 吸收性物品
JP414112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231868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JP633885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7086621A (ja) 吸収性物品
CN104603346B (zh) 纤维片
CN109496242B (zh) 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片用的层叠无纺布及上述层叠无纺布在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片中的使用
JP694093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210463U (ja) 不織布、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の表面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JP2012090689A (ja) 吸収性物品
JP663234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4202890A (ja) 立体シート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