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3225B - 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及热线屏蔽分散体以及热线屏蔽体 - Google Patents

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及热线屏蔽分散体以及热线屏蔽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3225B
CN104603225B CN201380036712.2A CN201380036712A CN104603225B CN 104603225 B CN104603225 B CN 104603225B CN 201380036712 A CN201380036712 A CN 201380036712A CN 104603225 B CN104603225 B CN 104603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rsion
radiation shielding
tungsten oxide
hot radiation
oxide f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67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3225A (zh
Inventor
矢吹佳世
东福淳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03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3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3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3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carbonat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2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04Reflecting paints; Signal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32Radiation-absorbing pai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具有优异的耐湿热性的热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于介质中而成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热线屏蔽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将由通式MYWOZ表示、且使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混合分散,并使该分散物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热线屏蔽分散体。

Description

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及热线屏蔽分散体以及热线屏 蔽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透射可见光区域的光且在近红外线区域具有吸收的近红外线屏蔽材料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热线屏蔽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光线大致被分为近红外光(热线)、可见光、紫外光这3种。热线是以热能形式而被人体感觉到的波长区域,成为夏季室内温度上升的原因。另外,紫外线区域被认为会造成晒黑或皮肤癌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为了屏蔽作为热线的近红外线并赋予保温及隔热性能,要求对玻璃、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透明基体材料赋予近红外线吸收能力。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热线隔断玻璃,在透明的玻璃基板上从基板侧起设置作为第一层的含有选自元素周期表的IIIA族、IVA族、VB族、VIB族及VIIB族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的复合氧化钨膜,在上述第一层上设置作为第二层的透明电介质膜,在第二层透明电介质膜上设置作为第三层的含有选自元素周期表的IIIA族、IVA族、VB族、VIB族及VIIB族中的至少一种金属离子的复合氧化钨膜,且使构成上述第二层的透明电介质膜的折射率比第一层及第三层的复合氧化钨膜的折射率低,由此,可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可见光透射率及良好的热线屏蔽性能的部位。
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热线隔断玻璃,通过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方法在透明的玻璃基板上从基板侧起设置作为第一层的第一电介质膜,在该第一层上设置作为第二层的氧化钨膜,在该第二层上设置作为第三层的上述第二层电介质膜。
另外,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热线隔断玻璃,通过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方法,在透明的基板上从基板侧起设置作为第一层的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钨膜,在该第一层上设置作为第二层的透明电介质膜。
另外,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太阳光控制玻璃片材,其具有太阳光屏蔽特性,其通过CVD法或喷涂法在玻璃片材上覆盖含有氢、锂、钠、钾等添加元素的选自三氧化钨(WO3)、三氧化钼(MoO3)、五氧化二铌(Nb2O5)、五氧化钽(Ta2O5)、五氧化钒(V2O5)及二氧化钒(VO2)一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膜并在250℃左右热分解而形成。
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一种太阳光可调制光隔热材料,使用水解钨酸而得到的钨氧化物,向该钨氧化物中添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之类的特定结构的有机聚合物,由此,当照射太阳光时,光线中的紫外线被上述钨氧化物吸收,而产生激发电子和空穴,通过少量的紫外线量,5价钨的出现量显著增加,着色反应加快,随之,着色浓度变高,并且将光隔断,由此,利用5价钨极快地氧化成6价而使消色反应加快的特性,由太阳光引起的着色及消色反应较快,在着色时,在近红外域的波长1250nm处出现吸收峰值,可以隔断太阳光的近红外线。
另外,专利文献6中提案了可以将六氯化钨溶解于醇,直接将溶剂蒸发,或加热回流后使溶剂蒸发,然后在100℃~500℃下加热,由此,得到由三氧化钨或其水合物或两者混合物构成的粉末;使用该钨氧化物微粒可得到电致变色元件;构成多层的叠层体且在膜中导入质子时,使该膜的光学特性变化等。
另外,专利文献7中提出了一种方法,以偏钨酸铵和水溶性各种金属盐为原料,一边加热至约300~700℃,一边对该混合水溶液的干固物供给添加有不活泼气体(添加量:约50vol%以上)或水蒸气(添加量:约15vol%以下)的氢气,由此,制备以MxWO3(M:碱IA族,IIA族,稀土等金属元素,0<x<1)表示的各种钨青铜。
另外,专利文献8中提出了使由钨氧化物微粒和/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构成的近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于树脂、玻璃等介质中而成的近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利用该分散体制造的近红外线屏蔽体、上述近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的制造方法及近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593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23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83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1904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9-12755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3-12188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8-73223号公报
专利文献8:专利第4096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近红外线屏蔽体(热线隔断玻璃)主要通过溅射法、蒸镀法、离子镀法及化学气相法(CVD法)等使用了真空成膜方式的干式法的方法制造,因此,需要大型的制造装置,存在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另外,由于通过所述真空成膜方法制造,因此,近红外线屏蔽体的基体材料暴露在高温的等离子体中,或成膜后需要加热,因此,在代替玻璃使用膜等树脂作为基体材料的情况下,额外需要进行设备上、成膜条件上的研究。
另外,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近红外线屏蔽体(太阳光控制包覆玻璃片材)中,通过组合使用CVD法或喷涂法与热分解法而将作为原料的金属氧化物覆盖形成于玻璃上,但由于构成前体的原料非常昂贵并且会在高温下分解等,因此,在代替玻璃片材而使用膜等树脂作为基体材料的情况下,额外需要进行成膜条件的研究。
另外,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太阳光可调制光隔热材料或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电致变色元件是通过紫外线或电位差变化其色调的材料,因此,膜的结构复杂,而存在难以应用于不希望色调变化的用途领域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钨青铜的制备方法,但没有得到的粉末的粒径及光学特性的记载。认为这是由于,在专利文献7中,作为钨青铜的用途,考虑电解装置或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及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材料,没有将上述近红外线屏蔽体作为其用途。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8中提出了用于制造近红外线屏蔽体的钨氧化物微粒和/或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这些氧化物微粒具有优异的可见光透射性和良好的近红外线屏蔽效果。因此,作为适用于各种建筑物或车辆的窗口材料等领域的近红外线屏蔽体而备受关注。
但是,这些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耐湿热性有时不能凌然满意,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些问题而研发的,其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将具有优异的耐湿热性的热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于介质中而成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热线屏蔽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如下见解,通过向作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混合氢氧化锌微粒,可以制造近红外线吸收材料,该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在可见光区域具有极大的透射率,并且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很强的吸收,且具有优异的耐湿热性。本发明是基于该技术见解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
将氢氧化锌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氢氧化锌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的工序;
向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中添加混合所述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来制造第一混合分散液的工序,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的所述氢氧化锌微粒;
对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第二方面如第一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从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来制造分散粉的工序;
将所述分散粉混合分散于指定的介质中来制造第二混合分散物的工序;
对所述第二混合分散物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所述氢氧化锌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第一混合分散液的工序,并且,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的所述氢氧化锌,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
对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第四方面如第三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从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来制造分散粉的工序;
将所述分散粉混合分散于指定的介质中来制造第二混合分散物的工序;
对所述第二混合分散物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第一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
从所述第一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来制造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粉的工序;
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粉混合分散于指定的介质中来制造第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物的工序;
将氢氧化锌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该氢氧化锌的分散粒径调整成1nm以上800nm以下,制造第一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并从该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从而制造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粉的工序;
从所述第一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来制造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粉的工序;
将所述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粉混合分散于指定的介质中来制造第二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物的工序;
将所述第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物和所述第二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物混合并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其通过第一~第五发明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第七方面如第六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其中,所述介质为树脂或玻璃。
第八方面如第六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其中,所述介质是选自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一种以上。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热线屏蔽体,其中,第六~第八方面中任一项记载的热线屏蔽分散体设于指定基体材料的一面或两面。
第十方面如第九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体,其中,所述热线屏蔽分散体形成为板状、膜状或薄膜状。
第十一方面如第九或第十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体,其中,所述基体材料为树脂或玻璃。
第十二方面如第九~第十一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体,其中,所述基体材料是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中的一种以上。
第十三方面如第九~第十二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体,其中,可见光透射率为70%以上且日光透射率为40%以下时,耐湿热性评价后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变化为2%以下,日光透射率的变化为4%以下,雾度值的变化为0.5%以下。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具有将第一或第三方面所记载的第一混合分散液涂敷于指定的基体材料上的工序。
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第二或第四方面所记载的第二混合分散物的成形固化物设置指定的基体材料上的工序。
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成形固化物设置于指定的基体材料上的工序,所述成形固化物是第五方面所记载的第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物和第二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物的混合物。
第十七方面如第十四~第十六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基体材料为树脂或玻璃。
第十八方面如第十四~第十七方面所记载的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基体材料是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中的一种以上。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的耐湿热性比以往技术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的耐湿热性优异,即使在暴露于高温高湿化之后,透明性依然很较高,而且可以抑制近红外线吸收功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热线屏蔽体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将该热线屏蔽分散体设置于指定基体材料的一面或两面上而得到的热线屏蔽体及该热线屏蔽分散体、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该热线屏蔽分散体的耐湿热性优异,即使暴露在高温高湿下之后,透明性依然较高,而且可以抑制近红外线吸收功能降低。
本发明中,耐湿热性是指,将热线屏蔽分散体或热线屏蔽体暴露在例如85℃、90%RH的高温高湿条件下之后,与暴露前相比,可见光透射率减低、日光透射率上升、雾度值上升之类的劣化得到抑制。也就是说,该热线屏蔽分散体或热线屏蔽体对高温高湿条件具有耐久性。
以下,按照(1)复合钨氧化物微粒,(2)氢氧化锌,(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4)热线屏蔽分散体及其形成,(5)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的实施方式,(6)总结这样顺序详细说明本发明。
(1)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通常已知,含有自由电子的材料通过等离子体振动对波长200nm~2600nm的处于太阳光线区域周边的电磁波呈现反射吸收响应。当将这种物质的粉末制成比光波长更小的微粒时,可降低可见光区域(波长380nm~780nm)的几何散射,可得到可见光区域的透明性。
通常,WO3中不存在有效的自由电子,因此,WO3的近红外线区域的吸收反射特性小,不能有效作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另一方面,具有氧缺陷的三氧化钨或向三氧化钨中添加有Na等阳性元素的所谓的钨青铜为导电性材料,且是具有自由电子的材料。另外,根据分析这些材料的单晶等的结果,也显示了自由电子对于红外线区域的光的响应。
本发明人等发现,该钨和氧的组成范围在特定范围时,作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特别有效。
适用于本发明的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功能的微粒是由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且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在应用于热线屏蔽分散体或热线屏蔽体的情况下,作为热线吸收成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作为由该通式MYWOZ(0.001≤Y≤1.0,2.2≤Z≤3.0)表示且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例如可举出M元素包括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添加元素M的添加量优选为0.1以上0.5以下,更优选为0.33附近。其原因是,根据六方晶的晶体结构理论上算出的值为0.33,利用该前后的添加量可得到优选的光学特性。作为典型的例子,可以举出:Cs0.33WO3、Rb0.33WO3、K0.33WO3、Tl0.33WO3等,但只要Y、Z落入上述范围内,就可以得到有用的热线吸收特性。
另外,若考虑热线屏蔽分散体或热线屏蔽体的设计性,则需要在保持透明性的状态下进行近红外线的效率良好的屏蔽。另一方面,含有本发明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大幅度吸收近红外线区域、特别是波长900-2200nm附近的光,因此,其透射色调从蓝色系到绿色系的情况多。
另外,在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比800nm大的情况下,由于屏蔽了可见光,因此,难以在保持可见光区域的透明性的状态下高效率地屏蔽近红外线。特别是在重视可见光区域的透明性的情况下,分散粒径也可以为200nm以下,优选为100nm以下。这是由于,若微粒的分散粒径较大,则由于几何散射或衍射散射,将400~78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散射,而如磨砂玻璃那样,无法实现清晰的透明性。若分散粒径为200nm以下,则上述散射减少,而成为米氏散射或瑞利散射区域。特别是若分散粒径减少到瑞利散射区域,则散射光与分散粒径的6次方成反比例地降低,因此,随着分散粒径的减少,散射降低,透明性提高。另外,若成为100nm以下,则散射光非常少,而优选。从避免光散射的观点来看,优选分散粒径较小,如果分散粒径为1nm以上,则工业上的制造容易。
另外,单位重量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热线吸收能力非常高,与ITO(铟锡氧化物)或ATO(锑锡氧化物)相比,以4~10分之一左右的使用量就可以发挥出效果。
(2)氢氧化锌
用于本发明的氢氧化锌是为了提高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的耐湿热性,且抑制长期间使用时光学特性的变化而添加的。
氢氧化锌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制造,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氢氧化锌。而且,只要纯度为95%以上即可。
另外,该氢氧化锌微粒的分散粒径与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情况一样也比800nm大的情况下,屏蔽可见光,因此,难以在保持可见光区域透明性的状态下高效率地屏蔽近红外线。特别是在重视可见光区域的透明性的情况下,分散粒径可以为200nm以下,优选为100nm以下。若分散粒径成为100nm以下,则散射光非常少,而优选。从避免光的散射的观点来看,优选分散粒径较小,只要分散粒径为1nm以上,就可以在工业上的制造容易。
(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
通过混合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可在保持该本发明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的特性、色调的状态下得到耐湿热性得以提高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设置分别制成分散体,将这些分散体分别制成层并进行接合时,并未发现到耐湿热性提高。
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比率优选相对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100重量份,氢氧化锌微粒为0.1重量份~10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1重量份~50重量份的范围。这是由于,如果氢氧化锌微粒的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具有提高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耐湿热性的效果,且不会对制造的热线屏蔽分散体或热线屏蔽体的机械特性或光学特性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参照〈1〉~〈4〉的例子具体地说明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方法。
〈1〉使用介质搅拌磨机等混合搅拌预先调整成指定的分散粒径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和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的方法。
〈2〉混合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后,与适当的分散介质一起装填至介质搅拌磨机等中,同时进行两微粒的混合搅拌和分散粒径调整的方法。
〈3〉使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分散于指定的介质内的方法。
〈4〉制造预先在原料树脂中高浓度地分散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母料,并将该母料与适当的树脂混合,由此,稀释调整成指定的浓度来使用的方法。
上述〈1〉〈2〉的方法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或氢氧化锌微粒的分散介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按照在制造后述的热线屏蔽分散体或热线屏蔽体时配合的树脂进行选择。作为该分散介质,例如可以使用:水或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异丁醇、二丙酮醇等醇类;甲基醚、乙基醚、丙基醚等醚类;酯类、丙酮、甲基乙基酮、二乙基酮、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的各种有机溶剂。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酸或碱而调整pH。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粒的分散稳定性,也可以添加各种表面活性剂、硅烷偶联剂等。
上述〈3〉〈4〉的方法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方法是如下方法,混合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氢氧化锌微粒和适当的树脂,直接制造后述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
上述〈3〉的方法中,在使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各个单独微粒或混合物分散于介质内部时,只要使该单独微粒或混合物从介质表面浸透即可。
或者,也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将该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各个单独微粒或混合物直接添加至加热成熔融温度以上而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中,并均匀地熔融混合。将该两微粒分散于树脂中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使用例如超声波分散、介质搅拌磨机、球磨机、砂磨机等。通过使用这些器材的分散处理,在该两微粒向分散介质中进行分散的同时,还进行着微粒之间的碰撞等而引起微粒化,可以使粒子更微粒化地分散(即,进行粉碎、分散处理)。
上述〈4〉的方法的母料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将例如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液、氢氧化锌微粒的分散液、热塑性树脂的粉粒体或颗粒、视需要的其它添加剂一边除去分散介质一边均匀地熔融混合,由此制成在热塑性树脂中均匀地分散了微粒的混合物。
此时的混合可以使用带式混合机、滚揉机、诺塔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高速混合机、行星式混合机等混合机、或班伯里混炼机、捏合机、辊机、Kneader-Ruder、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混炼机。
另外,将例如根据〈3〉的方法得到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各个单独微粒或混合物、热塑性树脂的粉粒体或颗粒、视需要的其它添加剂利用压抑式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并加工成颗粒状,从而使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及/或氢氧化锌微粒以高浓度分散于树脂中,由此进行〈4〉方法的母料的制造方法。
(4)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形成方法
以下,参照(A)~(D)的例子说明通过上述“(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而制造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的成形方法。
(A)通过公知的方法从根据上述“(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1〉〈2〉”的方法制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并将得到的该两微粒的混合物、热塑性树脂的粉粒体或颗粒及视需要的其它添加剂均匀地熔融混合,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成形固化,制造热塑性树脂中均匀地分散了微粒的热线屏蔽分散物,作为热线屏蔽分散体。
(B)通过公知的方法从根据上述“(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1〉〈2〉”的方法制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和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中除去分散介质,并将得到的该两微粒、热塑性树脂的粉粒体或颗粒及视需要的其它添加剂均匀地熔融混合,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成形固化,制造热塑性树脂中均匀地分散有微粒的热线屏蔽分散物,作为热线屏蔽分散体。
(C)通过指定的方法将均匀地分散有根据上述“(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3〉〈4〉”的方法制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热塑性树脂即热线屏蔽分散物成形为成板状、膜状、薄膜状,作为热线屏蔽分散体。
(D)将根据上述“(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1〉~〈4〉”的方法制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分散液涂敷于基体材料上,制成热线屏蔽分散体。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树脂等的耐热温度较低的材料,且在制造时不需要大型的装置,成本低廉。
例如,向通过“(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1〉〈2〉”的方法制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分散液中添加树脂粘合剂后,涂敷于基体材料表面上,使分散介质蒸发,通过指定的方法使树脂固化,由此,可以形成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分散体。
另外,还包括如下方法:例如通过“(3)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3〉〈4〉”的方法制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直接分散于树脂中,并将该混合物涂敷于基体材料表面上。在该情况下,不需要蒸发分散介质,因此,环境方面、工业方面均优选。
作为向后述的适当的基体材料表面涂敷的方法,只要是可均匀地涂布,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棒涂法、凹版涂布法、喷涂法、浸涂法、流涂法、旋转涂覆法、辊涂法、丝网印刷法、刀片涂布法等。这些涂敷方法形成的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层与通过溅射法、蒸镀法、离子镀法及化学气相法(CVD法)等干式法或喷雾法制造的情况相比,即使不利用光的干涉效应,也可以特别高效率地吸收近红外线区域的光,同时可以透射可见光区域的光。
在此,(A)~(D)中,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为导电性材料,因此,在该微粒连接而成为连续膜的情况下,可能会吸收反射手机等电波而发生妨碍效果。但是,通过使用例如珠磨机分散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而以微粒形态分散于基质中的情况下,粒子一个一个地以孤立的状态分散,因此,可以发挥电波透射性,且具有通用性。
作为上述(A)~(D)所使用的介质及上述适当的基体材料,可举出例如膜、树脂或玻璃等。但是,在使用这些材料作为基体材料时,要求具有与各个使用状况对应的机械强度。
就树脂而言,通常适合使用具有透射性且散射较少的无色透明树脂,只要选择适合用途的树脂即可。具体而言,可举出: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等,其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另外,在使用这些树脂或膜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其表面与树脂粘合剂的粘接性,也可以实施表面处理,其代表性的处理方法可举出:电晕表面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溅射处理等放电处理、火炎处理、金属钠处理、底涂层涂布处理等。
在重视树脂或膜的设计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预先着色的介质或基体材料、或装模的介质或基体材料。另外,也可以在涂布液中添加着色颜料或染料。
为了将树脂或膜等形状的分散体贴附于玻璃等基体材料上,可以在粘接面上叠层粘接层和脱模膜层。为易于贴附于汽车的后窗那样的曲面上,可以使用可以容易地通过吹风机等的热量而软化的膜。
如果向粘接剂中添加紫外线屏蔽剂,则可以防止膜或树脂的紫外线劣化。紫外线吸收剂中可举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或CeO2、TiO2、ZnO等。
作为上述(A)~(D)所使用介质或基体材料中采用的树脂粘合剂,可以根据目的选择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电子束固化树脂、常温固化树脂、热塑性树脂等。具体而言,可利用丙烯酸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等。
另外,上述(A)~(D)所使用的介质或基体材料中还可以使用无机粘合剂。
该无机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该无机粘合剂,可举出:硅、锆、钛或铝的金属醇盐或它们的部分水解缩聚物或有机硅氮烷。
另外,涂敷液中含有作为无机粘合剂的硅、锆、钛或铝的金属醇盐及其水解聚合物时,将涂布分散液后的基体材料加热温度设为100℃以上且不足200℃,可以基本结束涂膜中所含有的醇盐或其水解聚合物的聚合反应。通过基本结束聚合反应,可以避免水或有机溶剂残留在膜中而成为加热后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降低的原因,因此,上述加热温度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上。另外,若设为200℃以上,则进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氧化,而成为损害热线屏蔽能的原因,因此,上述加热温度优选不足200℃。
另外,在涂敷液不含有树脂粘合剂或无机粘合剂的情况下,在透明基体材料上得到的膜成为仅由上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堆积而成的膜结构。而且,该膜即使在该状态下仍呈现热线屏蔽效果。但是,也可以在该膜上进一步涂布含有硅、锆、钛或铝的金属醇盐或它们的部分水解缩聚物等无机粘合剂或树脂粘合剂的涂布液而制成多层膜。通过采用该结构,上述涂布液成分填埋第一层中因钨氧化物微粒堆积而形成的间隙而并成膜,因此,膜的雾度降低,可见光透射率提高,且微粒对基体材料的粘接性提高。
(5)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的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热线屏蔽体的示意性剖面图。此外,图1中,○表示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表示氢氧化锌微粒,无色部分表示介质,斜线部分表示基体材料。
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实施方式中,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均分散并包含于介质中。图1(A)中表示该实施方式例。当然,该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介质使用具有机械强度的介质而不使用基体材料从而用作热线屏蔽体。
热线屏蔽体的实施方式中,将同时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的分散体例如制成成形固化物后设置于后述的适当的基体材料的一面或两面上。图1(B)中表示该方式例。
(6)总结
这样,根据本发明,通过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可以提供保持来自太阳光的近红外线的吸收,可通过简便的方法制造,耐湿热性良好并低成本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本发明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可以用于汽车的镶嵌玻璃、侧玻璃及后玻璃、火车的门玻璃、窗玻璃及室内门玻璃、楼房等建筑物的窗玻璃及室内门玻璃等、室内展示用陈列柜及橱窗等各种用途。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使用日立制作所制的分光光度计,对波长200~2500nm的光的透射率进行测定,并根据JIS R 3106算出。此外,该日光透射率是表示热线屏蔽分散体及热线屏蔽体的热线屏蔽性能的指标。
膜的雾度值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的HM-150并基于JIS K7105进行测定。
微粒的分散粒径使用日机装制造的Microtrac粒度分布计进行测定。
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变化中的耐湿热性评价如下进行,将实验实验样品(热线屏蔽体)在设定为85℃、90%RH环境的恒温恒湿槽中暴露7天,测定该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实验前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的变化。
(实施例1)
将Cs0.33WO3微粒20重量份、作为分散介质的4-甲基-2-戊酮70重量份、微粒分散用分散剂10重量份混合,利用介质搅拌磨机进行分散处理,制造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Cs0.33WO3微粒的分散液(A液)。
同样,将氢氧化锌微粒20重量份、作为分散介质的4-甲基-2-戊酮70重量份、微粒分散用分散剂10重量份混合,利用介质搅拌磨机进行分散处理,制造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B液)。
将该A液和B液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然后用4-甲基-2-戊酮稀释并充分混合使得该混合液中无机粘合剂(固体成分100%)的比例为30%,制成涂布液。
使用棒式涂布机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基体材料(无机玻璃)上进行成膜。将该膜在180℃下干燥30分钟,使分散介质蒸发,然后使膜固化,制造实施例1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而且,算出该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实验前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的变化。将该结果在表1中示出。
(实施例2)
将Rb0.33WO3微粒20重量份、作为分散介质的4-甲基-2-戊酮70重量份、微粒分散用分散剂10重量份混合,利用介质搅拌磨机进行分散处理,制造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Rb0.33WO3微粒的分散液(C液)。
将该C液和实施例1中制造的B液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Rb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用4-甲基-2-戊酮稀释并充分混合并使得该混合液中无机粘合剂(固体成分100%)的比例为30%,制成涂布液。
使用棒式涂布机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基体材料(无机玻璃)上进行成膜。将该膜在180℃干燥下30分钟,使分散介质蒸发,然后使膜固化,制造实施例2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作为实验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结果。
(实施例3)
将K0.33WO3微粒20重量份、作为分散介质的4-甲基-2-戊酮70重量份、微粒分散用分散剂10重量份混合,用介质搅拌磨机进行分散处理,制造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K0.33WO3微粒的分散液(D液)。
将该D液和实施例1中制造的B液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K0.33WO3微粒100重量份成为10重量份,然后用4-甲基-2-戊酮稀释并充分混合并使得该混合液中的无机粘合剂(固体成分100%)的比例为30%,制成涂布液。
使用棒式涂布机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基体材料(无机玻璃)上进行成膜。将该膜在180℃干燥下30分钟,使分散介质蒸发,然后使膜固化,制造实施例3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结果。
(实施例4)
将Tl0.33WO3微粒20重量份、作为分散介质的4-甲基-2-戊酮70重量份、微粒分散用分散剂10重量份混合,利用介质搅拌磨机进行分散处理,制造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Tl0.33WO3微粒的分散液(E液)。
将该E液和实施例1中制造的B液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Tl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然后用4-甲基-2-戊酮稀释并充分混合并使得该混合液中的无机粘合剂(固体成分100%)的比例为30%,制成涂布液。
使用棒式涂布机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基体材料(无机玻璃)上进行成膜。将该膜在180℃干燥下30分钟,使分散介质蒸发,然后使膜固化,制造实施例4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该结果。
(实施例5)
将Cs0.33WO3微粒20重量份、氢氧化锌微粒2重量份、作为分散介质的4-甲基-2-戊酮68重量份、微粒分散用分散剂10重量份混合,利用介质搅拌磨机进行分散处理,制造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Cs0.33WO3/氢氧化锌微粒的混合分散液(F液)。
将该F液用4-甲基-2-戊酮稀释并充分混合并使得F液中的无机粘合剂(固体成分100%)的比例为30%,制成涂布液。
使用棒式涂布机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基体材料(无机玻璃)上进行成膜。将该膜在180℃干燥下30分钟,使分散介质蒸发,然后使膜固化,得到实施例5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结果。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1中制造的A液和B液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0.1重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制造实施例6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该结果。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1中制造的A液和B液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成为1重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制造实施例7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结果。
(实施例8)
除了将实施例1中制造的A液和B液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50重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制造实施例8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结果。
(实施例9)
除了将实施例1中制造的A液和B液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100重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制造实施例9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该结果。
(实施例10)
使用喷雾干燥器从实施例1中制造的A液除去4-甲基-2-戊酮,制造Cs0.33WO3微粒分散粉(A粉)。
同样,使用喷雾干燥器从实施例1中制造的B液除去4-甲基-2-戊酮,制造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粉(B粉)。
将制造的(A粉)添加到聚碳酸酯树脂中,利用混合机均匀地混合后,利用双轴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将挤出的条股切断成颗粒状,制造含有Cs0.33WO3微粒的母料。
同样,将制造的(B粉)添加到各个聚碳酸酯树脂中,利用混合机均匀地混合后,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将挤出的条股切成颗粒状,制造含有氢氧化锌微粒的母料。
将含有该Cs0.33WO3微粒的母料和含有氢氧化锌微粒的母料与以相同方法制备但未添加无机微粒的母料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
将该混合母料挤出成形,形成厚度2mm的板,制造实施例10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该结果。
(实施例11)
将实施例5中制造的F液利用4-甲基-2-戊酮稀释并使得F液中无机粘合剂(固体成分100%)的比例为30%,充分混合,制造分散液。将该分散液作为涂布液,使用棒式涂布机涂布于基体材料(无机玻璃)上进行成膜。将该膜在180℃干燥下30分钟,使分散介质蒸发,并使膜固化。然后,在该基体材料的另一面上,通过相同的方法将该涂布液涂布成膜并使之固化,得到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成为10重量份的实施例11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结果。
(比较例1)
将Cs0.33WO3微粒20重量份、作为分散介质的4-甲基-2-戊酮70重量份、微粒分散用分散剂10重量份混合,利用介质搅拌磨机进行分散处理,制造平均分散粒径80nm的Cs0.33WO3微粒的分散液(A液)。
将该A液用4-甲基-2-戊酮稀释,并使得A液中的无机粘合剂(固体成分100%)的比例为30%,充分混合,制造分散液。将该分散液作为涂布液,使用棒式涂布机涂布于基体材料(无机玻璃)上进行成膜。将该膜在180℃干燥下30分钟,使分散介质蒸发,然后使膜固化,制造比较例1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该结果。
(比较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制造的A液和B液进行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0.01重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制造比较例2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结果。
(比较例3)
除了将实施例1中制造的A液和B液进行混合并使得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200重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制造比较例3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但是,氢氧化锌微粒的添加量过多,因此,热线屏蔽体中,基体材料(无机玻璃)和热线屏蔽膜的密合性不充分,产生了基体材料和热线屏蔽膜很容易就发生剥离的问题。
因此,没有实施耐湿热性实验。
(比较例4)
将实施例1中制造的A液用4-甲基-2-戊酮稀释并使得A液中无机粘合剂(固体成分100%)的比例为30%,充分混合,制造A分散液。
同样,将实施例1中制造的B液用4-甲基-2-戊酮稀释并使得B液中的氢氧化锌微粒的比例为30%,充分混合,制造B分散液。
将该A分散液作为涂布液,使用棒式涂布机涂布于基体材料(无机玻璃)上进行成膜。将该膜在180℃干燥下30分钟,使分散介质蒸发,并使膜固化。然后,再将B分散液作为涂布液,按照氢氧化锌微粒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的比例涂布于固化后的A分散液膜上进行成膜,并使之固化,得到比较例4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结果。
(比较例5)
除了将实施例1中制造的A液和2-乙基己酸锌混合并使得2-乙基己酸锌相对于Cs0.33WO3微粒100重量份为10重量份以外,与实施例1一样,制造比较例5的热线屏蔽体。表1中示出制造的热线屏蔽体的光学特性。
将制造的热线屏蔽体实验作为实验样品,在85℃、90%RH环境下暴露7天,测定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后的可见光透射率、日光透射率、雾度值。表1中示出耐湿热性的加速实验前后的该结果。
[评价]
实施例1~11中,得到具有高可见光透射性和优异的热线屏蔽特性,且雾度值较低、透明性优异的热线屏蔽体。另外,通过添加氢氧化锌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暴露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导致的经时劣化得到抑制,发挥出光学特性变化少这样的高耐湿热性。结果,得到即使在例如屋外这样苛刻的使用条件下热线屏蔽特性的变化也很少的热线屏蔽体。
另一方面,比较例1~2中,未添加氢氧化锌微粒或添加量过少,因此,在耐湿热性实验中,可见光透射率的变化较大。
另外,比较例3中,氢氧化锌微粒的添加量过多,因此,作为热线屏蔽体而言非常重要的物性即与基体材料(无机玻璃)的密合性受到损害。
另外,比较例4中,由于Cs0.33WO3微粒和氢氧化锌微粒并不存在于同一层中,因此,Cs0.33WO3微粒的耐湿热性完全没有提高。
另外,比较例5中,未使用氢氧化锌微粒,而使用了2-乙基己酸锌,因此,在耐湿热性实验中,雾度值的变化较大。

Claims (21)

1.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且0.001≤Y≤1.0、2.2≤Z≤3.0;
将氢氧化锌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氢氧化锌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的工序;
向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中添加混合所述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来制造第一混合分散液的工序,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的所述氢氧化锌微粒;
对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2.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且0.001≤Y≤1.0、2.2≤Z≤3.0;
将氢氧化锌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氢氧化锌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的工序;
向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中添加混合所述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来制造第一混合分散液的工序,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的所述氢氧化锌微粒,
从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来制造分散粉的工序;
将所述分散粉混合分散于指定的介质中来制造第二混合分散物的工序;
对所述第二混合分散物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3.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所述氢氧化锌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第一混合分散液的工序,并且,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的所述氢氧化锌,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且0.001≤Y≤1.0、2.2≤Z≤3.0;
对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4.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氢氧化锌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所述氢氧化锌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第一混合分散液的工序,并且,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的所述氢氧化锌,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且0.001≤Y≤1.0、2.2≤Z≤3.0;
从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来制造分散粉的工序;
将所述分散粉混合分散于指定的介质中来制造第二混合分散物的工序;
对所述第二混合分散物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5.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调整为1nm以上800nm以下,从而制造第一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的工序,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且0.001≤Y≤1.0、2.2≤Z≤3.0;
从所述第一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来制造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粉的工序;
使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粉混合分散于指定的介质中来制造第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物的工序;
将氢氧化锌分散于分散介质中,使该氢氧化锌的分散粒径调整成1nm以上800nm以下,制造第一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的工序;
从所述第一氢氧化锌微粒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来制造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粉的工序;
将所述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粉混合分散于指定的介质中来制造第二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物的工序;
将所述第二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分散物和所述第二氢氧化锌微粒分散物混合并进行成形固化来制造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工序。
6.一种热线屏蔽分散体,其通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其中,所述介质为树脂或玻璃。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其中,所述介质为选自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中的一种以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线屏蔽分散体,其中,所述聚酯树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10.一种热线屏蔽体,其是在指定的基体材料的一面或两面上设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屏蔽分散体而形成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线屏蔽体,其中,使所述热线屏蔽分散体形成为板状、膜状或薄膜状。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热线屏蔽体,其中,所述基体材料为树脂或玻璃。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屏蔽体,其中,所述基体材料为: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中的一种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线屏蔽体,其中,其中,所述聚酯树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15.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热线屏蔽体,其中,当其可见光透射率为70%以上且日光透射率为40%以下时,在耐湿热性评价后所述热线屏蔽体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变化为2%以下,日光透射率的变化为4%以下,雾度值的变化为0.5%以下。
16.一种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制备第一混合分散液的工序,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分散粒径为1nm以上800nm以下氢氧化锌,且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的所述氢氧化锌,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且0.001≤Y≤1.0、2.2≤Z≤3.0,并且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为1nm以上800nm以下;
将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涂敷于指定的基体材料上的工序。
17.一种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制备第一混合分散液的工序,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含有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和分散粒径为1nm以上800nm以下氢氧化锌,且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含有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的所述氢氧化锌,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的晶体结构,且由通式MYWOZ表示,M元素为选自Cs、Rb、K、Tl中的一种以上且0.001≤Y≤1.0、2.2≤Z≤3.0,并且所述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分散粒径为1nm以上800nm以下;
从所述第一混合分散液除去分散介质来制造分散粉的工序;
将所述分散粉混合分散于指定的介质中来制造第二混合分散物的工序;
将所述第二混合分散物的成形固化物设置于指定的基体材料上的工序。
18.一种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热线屏蔽分散体设置于指定的基体材料上的工序。
19.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基体材料为树脂或玻璃。
20.如权利要求16~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基体材料为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中的一种以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热线屏蔽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聚酯树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CN201380036712.2A 2012-07-11 2013-07-11 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及热线屏蔽分散体以及热线屏蔽体 Active CN104603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5150 2012-07-11
JP2012155150 2012-07-11
PCT/JP2013/069011 WO2014010684A1 (ja) 2012-07-11 2013-07-11 熱線遮蔽分散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線遮蔽分散体並びに熱線遮蔽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3225A CN104603225A (zh) 2015-05-06
CN104603225B true CN104603225B (zh) 2017-06-09

Family

ID=49916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6712.2A Active CN104603225B (zh) 2012-07-11 2013-07-11 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及热线屏蔽分散体以及热线屏蔽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50471B2 (zh)
EP (1) EP2873709A4 (zh)
JP (3) JP6041161B2 (zh)
KR (1) KR101795191B1 (zh)
CN (1) CN104603225B (zh)
WO (1) WO20140106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6684B (zh) * 2015-05-15 2020-03-13 住友大阪水泥株式会社 透明树脂组合物及热射线屏蔽薄膜
KR102463851B1 (ko) * 2015-06-02 2022-11-04 스미토모 긴조쿠 고잔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금속 미립자의 집합체, 금속 미립자 분산액, 열선 차폐 필름, 열선 차폐 유리, 열선 차폐 미립자 분산체 및 열선 차폐 적층 투명기재
WO2017008822A1 (en) 2015-07-15 2017-01-19 Coelux S.R.L. Reflective illumination systems for optically widened perception
US10459130B2 (en) * 2015-07-15 2019-10-29 Coelux S.R.L. Chromatic reflective unit
EP3431564A4 (en) * 2016-03-16 2019-08-07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MICROPARTICLES OF NEAR-FROSTED ABSORBENT MATERIA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M AND PARTICLE DISPERSION OF NEAR-FROSTED MATERIAL
MY193596A (en) * 2016-03-16 2022-10-19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Near-infrared shielding material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body, near-infrared shielding body and near-infrared shielding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2018235840A1 (ja) * 2017-06-19 2018-12-27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農園芸用覆土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
EP3673017B1 (en) * 2017-07-04 2024-01-24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A frosted glass article
AU2018365930B2 (en) * 2017-11-13 2021-10-28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Surface-treated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articles, surface-treated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owder,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liquid using the surface-treated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articles,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bod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m
KR20230000021A (ko) 2021-06-23 2023-01-02 (주)이녹스첨단소재 디스플레이용 접착 필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378A (ja) 1994-06-30 1996-01-16 Nissan Motor Co Ltd 熱線遮断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59300A (ja) 1994-08-25 1996-03-05 Nissan Motor Co Ltd 熱線遮断ガラス
JP2535790B2 (ja) 1994-09-08 1996-09-18 工業技術院長 タングステンブロンズおよびその被覆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08283044A (ja) 1995-04-11 1996-10-29 Asahi Glass Co Ltd 熱線遮断ガラス
JPH09127559A (ja) 1995-10-27 1997-05-16 Teiji Haniyu 太陽光可変調光断熱材料
GB9822338D0 (en) 1998-10-13 1998-12-09 Glaverbel Solar control coated glass
US6773803B2 (en) * 2000-12-19 2004-08-10 Posco Far-infrared emission powder 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bio-wave steel plate coated with resin containing same
JP4110762B2 (ja) 2001-10-17 2008-07-02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特性を有する酸化タングステン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AU2004282041B2 (en) 2003-10-20 2010-09-3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Infrared shielding material microparticle dispersion, infrared shield, process for producing infrared shielding material microparticle, and infrared shielding material microparticle
EP2163921A4 (en) * 2007-06-08 2012-08-29 Bridgestone Corp PROTECTIVE NON-INFRARED PROTECTIVE MATERIAL, LAMINAT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FILTER FOR DISPLAY
JP2009258581A (ja) * 2008-03-21 2009-11-05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EP2277949B1 (en) * 2008-04-30 2015-03-04 Asahi Kasei E-materials Corporation Resin composition and sheet using the same
JP5412841B2 (ja) * 2009-01-19 2014-02-12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赤外線遮蔽膜形成用分散液と赤外線遮蔽膜形成用塗布液、赤外線遮蔽膜と赤外線遮蔽光学部材、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多層フィルターと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11063739A (ja) * 2009-09-18 2011-03-31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近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近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体と近赤外線遮蔽体
JP2011133586A (ja) 2009-12-24 2011-07-07 Hiraoka & Co Ltd 近赤外線遮蔽性高透光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近赤外線ノイズ遮蔽材
JP5585812B2 (ja) 2010-02-02 2014-09-10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体、近赤外線遮蔽体、および近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近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
JP5305050B2 (ja) * 2011-04-14 2013-10-02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微粒子含有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線遮蔽微粒子含有組成物、当該熱線遮蔽微粒子含有組成物を用いた熱線遮蔽膜および当該熱線遮蔽膜を用いた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69780B2 (ja) 2018-01-31
CN104603225A (zh) 2015-05-06
US20150197646A1 (en) 2015-07-16
US10450471B2 (en) 2019-10-22
JP2017057394A (ja) 2017-03-23
KR101795191B1 (ko) 2017-11-07
JP2017082221A (ja) 2017-05-18
JPWO2014010684A1 (ja) 2016-06-23
EP2873709A4 (en) 2016-01-27
JP6041161B2 (ja) 2016-12-07
EP2873709A1 (en) 2015-05-20
WO2014010684A1 (ja) 2014-01-16
JP6274283B2 (ja) 2018-02-07
KR20150036168A (ko) 201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3225B (zh) 热线屏蔽分散体的制造方法及热线屏蔽分散体以及热线屏蔽体
EP3712223B1 (en) Surface-treated infrared-absorbing fine particles, surface-treated infrared-absorbing fine particle powder, infrared-absorb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in which said surface-treated infrared-absorbing fine particles are used, infrared-absorb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oid,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se
KR101507186B1 (ko) 열선 차폐 염화 비닐 필름 제조용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열선 차폐 염화 비닐 필름
JP4623093B2 (ja) 農園芸用覆土フィルム
CN109312208B (zh) 近红外线屏蔽材料微粒分散体、近红外线屏蔽体和近红外线屏蔽用夹层结构体、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01835824B (zh) 高耐热性母料、热线遮蔽透明树脂成形体、以及热线遮蔽透明层压体
CN104487397B (zh) 热线遮蔽用夹层结构体
JP4998781B2 (ja) 窓用紫外・近赤外光遮蔽分散体および窓用紫外・近赤外光遮蔽体
JP5050470B2 (ja) 日射遮蔽分散体、日射遮蔽体、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6067905A1 (ja) 熱線遮蔽粒子、熱線遮蔽粒子分散液、熱線遮蔽粒子分散体、熱線遮蔽粒子分散体合わせ透明基材、赤外線吸収透明基材、熱線遮蔽粒子の製造方法
KR20040012567A (ko) 열선 차폐 성분 함유 마스터 배치와 이 마스터 배치가적용된 열선 차폐 투명 수지 성형체 및 열선 차폐 투명적층체
CN102282229A (zh) 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红外线屏蔽用微粒的红外线屏蔽用微粒分散体、红外线屏蔽用基体材料
JP2017222783A (ja) 熱線遮蔽分散体、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WO2017094909A1 (ja) 熱線遮蔽微粒子、熱線遮蔽微粒子分散液、熱線遮蔽フィルム、熱線遮蔽ガラス、熱線遮蔽分散体、および、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WO2016010156A1 (ja) 熱線遮蔽微粒子、熱線遮蔽微粒子分散液、熱線遮蔽フィルム、熱線遮蔽ガラス、熱線遮蔽分散体および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JP2012082326A (ja) 高耐熱性熱線遮蔽成分含有マスターバッ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高耐熱性熱線遮蔽透明樹脂成形体、並びに高耐熱性熱線遮蔽透明積層体
TW202030152A (zh) 表面處理紅外線吸收微粒子、表面處理紅外線吸收微粒子粉末、使用該表面處理紅外線吸收微粒子之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液、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體及紅外線吸收基材
JP2012072402A (ja) 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体、赤外線遮蔽体、及び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
TWI712562B (zh) 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及使用其之分散液、分散體、夾層透明基材、薄膜、玻璃暨其製造方法
CN108952485A (zh) 多腔纳米复合节能片材中置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JP6171733B2 (ja) 熱線遮蔽分散体形成用塗布液および熱線遮蔽体
JP7070099B2 (ja) 近赤外線吸収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近赤外線吸収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形体
JP6575443B2 (ja) 熱線遮蔽フィルムおよび熱線遮蔽ガラス
TW202244006A (zh) 紅外線吸收粒子、紅外線吸收粒子分散液、紅外線吸收粒子分散體、紅外線吸收夾層透明基材、紅外線吸收透明基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