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8825B -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8825B
CN104558825B CN201310522751.5A CN201310522751A CN104558825B CN 104558825 B CN104558825 B CN 104558825B CN 201310522751 A CN201310522751 A CN 201310522751A CN 104558825 B CN104558825 B CN 104558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ropene composition
polyacrylic
oligomer
compound
polypropyl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227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8825A (zh
Inventor
杨庆泉
吕明福
徐凯
董穆
吕芸
徐萌
郭鹏
邹浩
尹华
邵静波
张丽英
张师军
于鲁强
杨芝超
郭梅芳
王良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3105227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58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58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8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8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10Peculiar tacticit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该聚丙烯组合物含有聚丙烯和复合加工助剂;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为2.5‑5.5,分子量分布宽度中的高分子拖尾指数PIHT大于1.9。所采用复合加工助剂包含有以下组分:低聚物,多元酸,改善了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材料加工扭矩高,融指不稳定的缺点。本发明产品适合于制备聚丙烯挤出管材,型材,片材,流延制品。

Description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宽度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参数,直接影响着聚丙烯的加工行为及其物理机械性能。分子量窄分布的聚丙烯在流动过程中具有更宽的牛顿平台区,其粘度随剪切速率波动的变化较小,挤出量更容易稳定控制,特别适合一些要求低粘度、高流动性的成型方法。工业上制备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的方法通常是通过过氧化物降解得到(所谓可控流变聚丙烯),但使用过氧化物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同时残留的过氧化物也容易引起最终制品产生味道,从而限制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同时,对于高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由于缺乏低分子量部分的增塑作用,在加工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加工扭矩大,机器要承受较大的负荷,消耗较高的电能,而且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所述聚丙烯组合物中含有聚丙烯和复合加工助剂;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5-5.5,分子量分布宽度中的高分子拖尾指数PIHT大于1.9;所述复合加工助剂以所述聚丙烯为100重量份计,所述的复合加工助剂含量为0.01-2.00重量份,优选0.03-0.50重量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组合物。为解决聚丙烯加工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添加加工助剂的方法降低粉料熔体的剪切粘度,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提高生产速度,减少机器磨损的目的。所述复合加工助剂采用多元酸对线性或短支链极性端基低聚物进行改性,从而提高低聚物的耐热性和润滑效果,因此相对于传统润滑剂更稳定,更有效率,助剂添加量大幅度减少。相对于市售的加工助剂,成本大大降低。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有原材料成本低,无污染,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适于工业化应用等显著的优点。复合加工助剂的添加使聚丙烯组合物在加工过程中的扭矩降低10-20%。对应的管材专业料在挤出成型中扭矩会降低5-15%,可以提高厂家的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减少口模积料,改善产品表面光泽度。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可采用本申请人于2012年10月30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201210425066.6所制备的聚丙烯,其内容在此全部引入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较窄且高分子拖尾指数较大,这样能够使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不仅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拉伸强度。根据本发明的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的制备不使用过氧化物,这降低了成本,并且产品没有异味,与降解法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相比具有更高的结晶温度,表明其具有更快的结晶速度,有利于缩短成型加工周期,提高成型效率。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等规度较高且可调,熔点和结晶温度均较高,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和更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的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多分散指数)Mw/Mn为2.5-5.5,优选3.0-4.9;分子量分布宽度中的高分子拖尾指数PIHT大于1.9,优选大于2.1。高分子拖尾指数PIHT是本发明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区别于过氧化物降解得到的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的重要特征之一,PIHT高表明聚丙烯中存在更显著的大分子链尾端,大分子链尾端在结晶中能够优先成核,使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升高、结晶速度加快,有利于缩短成型周期,提高成型效率。
本发明的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mmmm]等规序列含量大于85%,优选大于90%,更优选大于93%。
本发明的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不含有丙烯2,1插入和1,3插入所引起的区位异构结构。对于通常意义上等规度相同的聚丙烯,区位异构结构的存在会导致样品熔点的降低,从而影响其使用温度等性能。
本发明的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的结晶温度Tc大于113℃,优选高于115℃。
本发明的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小于4.4wt%,优选小于2.3wt%,更优选小于1.6wt%。通常意义上,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材料的等规度较高,因此刚性和耐热性较好。此外,对某些接触食品、药品或溶剂的材料,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可迁移出、或被溶解出或萃取出的物质的含量低,使用上更为安全可靠。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在分子量窄分布的基础上,其熔体流动速率MFR范围为0.01-10g/10min,优选控制在0.05-5g/10min,进一步优选控制在0.1-3g/10min。一般认为,聚合过程中引入链转移剂会导致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窄。丙烯聚合中,通常加入氢气作为链转移剂来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熔体流动速率,氢气浓度越高,得到产品的分子量越低,熔体流动速率越高。有研究指出,对于一些高效聚丙烯催化剂,其产品的分子量分布宽度与加入的氢气浓度呈反比。这就意味着要得到同样的窄分子量分布,熔体流动速率低的样品制备起来比熔体流动速率高的样品更困难。本发明可同时满足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分子量窄分布的要求,以适应材料的加工和使用需要。
本发明所述的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是通过反应器聚合直接制备得到的,不仅具有窄的分子量分布,还具有高的高分子拖尾指数PIH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本发明所述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在Ziegler-Natta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丙烯预聚合;
(2)在步骤(1)得到的丙烯预聚物存在下进行丙烯聚合。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Ziegler-Natta催化剂存在下,在气相或者液相中,将丙烯在-10℃至50℃,0.1-10.0MPa下进行预聚合,得到丙烯预聚物,控制预聚倍数为2-30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优选为3-20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
(2)在步骤(1)得到的丙烯预聚物存在下,于91-150℃、优选为91~110℃,1.0~6.0MPa,在气相或者液相中,进行丙烯的均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时间为0.5~4.0小时,得到丙烯聚合物。
本发明上述的步骤(1)和步骤(2)可在一个反应器中间歇进行,也可以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连续进行。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第(1)步的预聚合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0℃至50℃,优选为0-30℃,更优选为10-25℃。预聚合压力为0.1至10.0MPa,优选为1.0-6.0MPa,更优选为1.5-5.5MPa。预聚合反应优选在液相中,具体可选择采用丙烯的液相本体预聚合。控制预聚倍数为2-30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优选为3-20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更优选为3-1000克聚合物/克催化剂。
本发明所述的“预聚合倍数”是指预聚物的重量与原始加入的催化剂重量之比。通常对于间歇预聚合,直接测量预聚合物的重量,并与加入的催化剂重量相除即可得到预聚合倍数;而对于连续预聚合,则通常控制反应的停留时间和聚合温度来间接控制预聚合倍数。不同的催化剂、不同聚合温度、不同聚合形式(气相、液相本体等)和不同聚合压力下,即使预聚合停留时间相同,预聚合倍数也不相同,其可根据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曲线进行积分计算得到。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第(2)步的聚合反应是在第(1)步得到的预聚物存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温度为91-150℃、优选为91~110℃,聚合压力为1.0~6.0MPa。在气相或者液相中均可,优选采用气相聚合反应工艺。具体地,可采用在气相卧式反应釜中进行,卧式反应釜是带有横型搅拌轴、急冷液撤热的卧式聚合反应器,搅拌转速为10~150转/分钟,搅拌叶片的类型选自T型、矩形、斜桨、门型、楔形或其组合。聚合反应时间或停留时间控制在0.5~4.0小时。通过分子量调节剂(一般是H2)控制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所得聚合物的MFR控制为0.01‐10g/10min,优选控制在0.05‐5g/10min,进一步优选控制在0.1‐3g/10min,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知悉,在此将不再赘述。。
通过改变第(2)步骤中的聚合温度,可控制得到高立体规整度(等规度)的聚丙烯产品,并实现分子量窄分布。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已公开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优选地,包括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
(1)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
(2)烷基铝化合物;
优选地,还包括(3)外给电子体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组分(1)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是烷氧基镁化合物、钛化合物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接触反应的产物。
所述的钛化合物选自通式(Ⅰ)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Ti(OR)4-nXn (I)
式中的R选自C1~C14的脂族烃基或芳族烃基,X为卤素原子,n选自0至4的整数;当n为2以下时,存在的多个R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卤素原子可以为氯、溴或碘。具体地,所述钛化合物选自四烷氧基钛、四卤化钛、三卤烷氧基钛、二卤二烷氧基钛和单卤三烷氧基钛中的至少一种。更为具体地,所述四烷氧基钛选自四甲氧基钛、四乙氧基钛、四正丙氧基钛、四异丙氧基钛、四正丁氧基钛、四异丁氧基钛、四环己氧基钛、四苯氧基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四卤化钛选自四氯化钛、四溴化钛、四碘化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三卤烷氧基钛选自三氯甲氧基钛、三氯乙氧基钛、三氯丙氧基钛、三氯正丁氧基钛、三溴乙氧基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二卤二烷氧基钛选自二氯二甲氧基钛、二氯二乙氧基钛、二氯二正丙氧基钛、二氯二异丙氧基钛、二溴二乙氧基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单卤三烷氧基钛选自一氯三甲氧基钛、一氯三乙氧基钛、一氯三正丙氧基钛、一氯三异丙氧基钛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四卤化钛化合物,特别优选为四氯化钛。
所述的烷氧基镁化合物选自通式(Ⅱ)的化合物中至少一种:
Mg(OR1)2-m(OR2)m (Ⅱ)
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C1-C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中的一种,0≤m≤2。优选地,R1和R2分别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正己基、(2-乙基)己基;更优选地,式中R1为乙基,R2为(2-乙基)己基,0.001≤m≤0.5,优选0.001≤m≤0.25,更优选0.001≤m≤0.1。特别指出的是,通式所表示烷氧基镁仅表示了各烷氧基的组成含量,即摩尔比,并不完全代表烷氧基镁的具体结构。具体地,如Mg(OEt)(OiPr)只表示烷氧基镁化合物中乙氧基与异丙氧基的摩尔比为1,它既可以是摩尔比为1的二乙氧基镁与二异丙氧基镁的混合物,也可以是乙氧基异丙氧基镁化合物,还可以是三者的混合物;它可以是乙氧基与异丙氧基总的摩尔数比为1的多种结构的烷氧基镁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其中Et代表乙基,iPr代表异丙基。
所述的烷氧基镁化合物外观为类球形,平均粒径(D50)为10~150μm,优选15~100μm,更优选为18~80μm,其粒径分布指数SPAN<1.1,优选粒径分布指数SPAN<1.05,其中,SPAN的计算公式如下式(Ⅲ):
SPAN=(D90-D10)/D50 (Ⅲ)
式(Ⅲ)中,D90表示对应于累积重量分率为90%的粒径,D10表示对应于累积重量分率为10%的粒径,D50表示对应累积重量分率为50%的粒径。
根据本发明所述烷氧基镁化合物可能含有微量的卤化镁(如MgI2或MgCl2)或其醇合物,但如果以式(II)镁化合物的含量计算纯度应高于90%,优选高于95%,更优选98%以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烷氧基镁化合物由金属镁、烷氧基对应的醇(R1OH、R2OH)和混合卤化剂在惰性气氛下反应制备得到。其中金属镁与混合卤化剂中的卤原子的摩尔比为1:0.0002~1:0.2,优选1:0.001~1:0.08;醇和镁的重量比为4:1~50:1,优选6:1~25:1,其中R1OH和R2OH的摩尔比x为3(2-m)/m>x>(2-m)/m。所述反应温度为30-90℃,优选30-80℃,更优选50-75℃。所述反应的时间为2~30小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观察反应产生的氢气的排放停止来判断反应结束。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烷氧基镁的制备,醇的水含量并无特别限定,为了使获得的烷氧基镁具有更加良好的性能,要求水分含量越少越好。醇中水含量一般控制在1000ppm以下,优选水含量控制在200ppm以下。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镁为金属镁,在其反应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对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如颗粒状、丝带状或者粉末状均可。为了促使生成的烷氧基镁的平均粒径大小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且颗粒形态优良,金属镁优选平均粒径10~360μm的类球形粒子,更优选平均粒径50~300μm。另外,金属镁的表面并无特别限定,但在金属镁的表面形成氢氧化物等被膜会使反应变慢,优选活性镁的总含量>95%,更优选活性镁的总含量>98%。
所述混合卤化剂为卤素和卤素化合物的组合,所述卤素和卤素化合物的非限定性选择:碘、溴、氯、氯化镁、溴化镁、碘化镁、氯化钾、溴化钾、碘化钾、氯化钙、溴化钙、碘化钙、氯化汞、溴化汞、碘化汞、乙氧基碘化镁、甲氧基碘化镁、异丙基碘化镁、氯化氢、氯乙酰氯等。混合卤化剂优选碘和氯化镁的组合。碘和氯化镁的重量比优选为1:0.02~1:20,更优选为1:0.1~1:10。
所述的惰性气氛优选氮气氛、氩气氛。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烷氧基镁化合物的制备,卤化剂加入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溶解在醇中加入,也可以直接以固体或液体形态加入到金属镁和醇中,还可以采用在加热金属镁和醇溶液的过程中,滴入卤化剂醇溶液的方法,从而进行制备作为载体的烷氧基镁化合物的反应。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烷氧基镁化合物的制备,金属镁、醇、卤化剂及惰性溶剂可以最初一次性投入,也可以选择分次投入。分次投入原料可以防止瞬时产生大量的氢气,及防止由于瞬时大量的氢气产生而引起的醇或卤化剂的飞沫,从安全性角度和反应均匀性的角度考虑,优选这种加料方式。分割的次数可以根据反应器的规模和各种物料的用量来确定。反应完成后,得到的最后产物二烷氧基镁可以干燥保存,也可以悬浮在用于制备下步的催化剂固体组分时所用的惰性稀释剂中。
制备过程中可以选择性使用惰性有机溶剂,可以选自C6~C10的烷烃或芳烃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己烷、庚烷、辛烷、癸烷、苯、甲苯、二甲苯或其衍生物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选自如式(IV)所示的二醚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式(IV)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C20直链、支化和环状的脂族基团,R3、R4、R5、R6、R7和R8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原子和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和C7-C20芳烷基,任选地,R3~R8的基团间可键连成环。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5和R6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10烷基,或C3-C10的环烷基。
具体的化合物如: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9,9-二(甲氧基甲基)芴、2-异丁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戊基二甲氧基丙烷、2,2-二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丁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等。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固体组分的制备,所述的钛化合物的用量相对于烷氧基镁化合物中的镁的摩尔比为(0.5~100):1;优选(1~50):1。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固体组分的制备,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用量相对于烷氧基镁化合物中镁的摩尔比为(0.005~10):1;优选(0.01~1):1。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固体组分的制备,烷氧基镁化合物,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和钛化合物可以任何方式接触反应来制备催化剂固体组分。例如,它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方法一:
1.将烷氧基镁载体、内给电子体及惰性稀释剂配制成悬浮液,然后将其与钛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形成的混合物反应,过滤;2.所得固形物加入钛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的混合物继续反应,过滤;3.重复第2步反应2-4次;3.用惰性溶剂洗涤上述固形物得到催化剂固体组分。
方法二:
1.将烷氧基镁载体、部分内给电子体及惰性稀释剂配制成悬浮液,然后将其与钛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形成的混合物反应,过滤;2.所得固形物加入钛化合物、惰性稀释剂和其余内给电子体形成的混合物继续反应,过滤;3.所得固形物继续加入钛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的混合物继续反应,过滤;4.重复第3步反应2-4次;5.用惰性溶剂洗涤上述固形物得到催化剂固体组分。
方法三:
1.将烷氧基镁载体和惰性稀释剂配制成悬浮液,然后将其与钛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形成的混合物反应,加入给电子体化合物,继续反应,过滤;2.所得固形物加入钛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形成的混合物继续反应,过滤;3.重复第2步反应2-4次;4.用惰性溶剂洗涤上述固形物得到催化剂固体组分。
方法四:
1、将烷氧基镁载体、部分内给电子体及惰性稀释剂配制成悬浮液,然后与钛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形成的混合物反应,加入其余给电子体化合物,继续反应,过滤;2.所得固形物加入钛化合物和惰性稀释剂形成的混合物继续反应,过滤;3.重复第2步反应2-4次;4.用惰性溶剂洗涤上述固形物得到催化剂固体组分。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固体组分的制备,所述惰性稀释剂的用量相对于烷氧基镁化合物中的镁的摩尔比为(0.5~100):1;优选(1~50):1。优选惰性稀释剂为甲苯。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固体组分的制备,烷氧基镁载体、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惰性稀释剂和钛化合物优选按照以下条件反应:反应温度为-40~200℃,更优选-20~150℃;反应时间为1分钟~20小时,更优选为5分钟~8小时。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固体组分的制备,烷氧基镁载体、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惰性稀释剂和钛化合物的加入顺序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在惰性稀释剂的存在下使各成分混合,还可以预先用惰性稀释剂稀释各成分使它们混合。对于混合的次数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混合一次,也可以混合多次。
对于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固体组分的制备,优选洗涤用惰性溶剂为己烷。对于洗涤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倾析、过滤等方式。惰性溶剂的使用量、洗涤时间、洗涤次数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1摩尔镁的化合物通常使用1~1000摩尔,优选为10~500摩尔的溶剂,通常洗涤1~24小时,优选6~10小时。另外从洗涤的均一性和洗涤效率的方面出发,优选在洗涤操作中进行搅拌。
本发明催化剂中的组分(2)是通式为(Ⅴ)的烷基铝化合物,式(Ⅴ)中R’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X’为卤素,n’为1-3的整数;具体可选自三乙基铝、三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辛基铝、一氢二乙基铝、一氢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二氯乙基铝,优选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
AlR’n’X’3-n’ (Ⅴ)
根据本发明所述丙烯聚合催化剂中,所述外给电子体组分可以为本领域所知的各种外给电子体,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式(VII)所示的有机硅化合物,
R1” m”R2” n”Si(OR3”)4-m”-n” (VII)
式(VII)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分别为卤素、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1-20的卤代烷基中的一种;R3”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1-20的卤代烷基中的一种;m”和n”分别为0-3的整数,且m”+n”<4。作为所述有机硅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三甲基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异丙基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叔丁基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戊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环戊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环戊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双(2-甲基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丁基三甲氧基硅烷、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戊基三甲氧基硅烷、异戊基三甲氧基硅烷、环戊基三甲氧基硅烷、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正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四丁氧基硅烷等。这些有机硅化合物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更优选的作为外给电子体的化合物含有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叔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烷基铝化合物的用量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一般地,所述烷基铝化合物中的铝与所述催化剂固体组分中的钛的摩尔比为20-500:1;优选为50-500:1;更优选为25-100:1。
根据本发明所述丙烯聚合催化剂中,外给电子体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在优选的情况下,所述烷基铝化合物中的铝和所述外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硅摩尔比为0.1-500:1,优选1-200:1,更优选3-100:1。
本发明所述复合加工助剂以所述聚丙烯为100重量份计,所述的复合加工助剂含量为0.01-2.00重量份,优选0.03-0.50重量份。
所述的复合加工助剂可采用按照本申请人于2010年10月25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201010522089.x所制备的助剂,其内容在此全部引入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所述复合加工助剂包含有低聚物和多元酸,低聚物和多元酸的重量比为1:0.0001~1:0.1,优选1:0.0005~1:0.05。本发明所述低聚物为重均分子量在2000-20000g/mol之间的线性或短支链低聚物,其分子链两端或一端带有极性端基,所述的极性端基选自羟基、羧基、氨基中的一种,优选以下物质之一或其组合:聚乙二醇,水溶性聚酯,硅醇和氟橡胶加工助剂。优选情况下,所述得低聚物为聚乙二醇。所述的氟橡胶加工助剂为含氟聚合物的加工助剂,如:美国3M公司生产的氟橡胶FX5911。
本发明所述多元酸为无机或有机多元酸,优选硼酸或者磷酸及其组合。
本发明,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所述的加工助剂可以包含微纳米粒子,低聚物和微纳米粒子的重量比为1:0.1~1:4,优选1:0.5~1:2,所述微纳米粒子选自无机粒子和有机粒子。
本发明所述微纳米粒子为其结构中至少有一维的尺寸分布范围为1×10-3~50μm的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其种类并无特殊限定,只要是其粒子至少有一维平均尺寸为微纳米级,优选1×10-2~50μm。进一步优选其结构中至少有一维的尺寸分布范围为0.05μm~2μm的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其中所述无机粒子选自下列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碳酸钙、蒙脱土、二氧化硅、玻璃、滑石粉、氧化锌、二氧化钛、碳纳米管、碳纤维、氮化硼纳米管、二氧化锆、沸石;更优选为具有层状结构、多孔结构和一维结构的材料,如蒙脱土、二氧化硅以及沸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粒子可优选自以下物质之一或其组合:粉末橡胶、硅胶。所述微纳米粒子可以增强复合助剂对聚丙烯熔体的内润滑作用,减少磨损。
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所述复合加工助剂包括抗氧组分,抗氧组分和低聚物以重量比为1:0.0001~1:10,优选1:0.2~1:1;所述抗氧组分包括吩噻嗪和以下抗氧剂的至少一种的混合:芳香胺、空间位阻酚、亚磷酸酯、含硫协效剂、受阻胺、羟胺;吩噻嗪和其他抗氧组分的重量比为1:2~1:20,优选1:5~1:10。采用吩噻嗪可提高聚丙烯粉料在造粒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延长其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时间。
本发明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其它助剂。所述的其他助剂可为该技术领域通用的添加剂。所述其它助剂可以为抗氧剂、抗卤素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着色剂和填料等,用量均为常规用量。此外,以所述聚丙烯为100重量份,所述其它助剂的用量可以为0.01--2重量份,优选为0.03--0.5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加工助剂由包含有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得:
a.将所述低聚物加热熔融;b.在加入或不加入微纳米粒子的情况下,加入多元酸,混合均匀;c.将产物取出,冷却后研磨。
包括以下步骤:
将装有100重量份低聚物的烧杯在水浴中加热至低聚物熔融,加入0.01-10重量份的多元酸,加入10-400份微纳米粒子,加热搅拌10-120分钟后,将产物取出,研磨得到粉末状助剂。其中所述低聚物加热熔融温度为80-120℃。其中,可以不添加微纳米粒子。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包括所述的聚丙烯粉料和复合加工助剂在内的原料,通过挤出机混炼造粒获得。本发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通过如前所述聚丙烯和复合加工助剂以及常规抗氧剂,经挤出机混炼造粒制得。
本发明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可用于聚丙烯挤出管材,型材,片材,流延膜的制备。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提出。
公开内容,包括实施例中的有关参数或数据按以下测试方法获得:
1、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Mw/Mn:采用英国Polymer Laboratories公司产PL-GPC220凝胶渗透色谱仪结合IR5型红外检测器测定样品的分子量分布,色谱柱为3根串联Plgel10μm MIXED-B柱,溶剂及流动相为1,2,4-三氯苯(含0.3g/1000ml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柱温150℃,流速1.0ml/min,采用PL公司EasiCal PS-1窄分布聚苯乙烯标样进行普适标定。
2、分子量分布宽度中的高分子拖尾指数PIHT:利用上述方法1测定峰位分子量Mp、重均分子量Mw及Z均分子量Mz,单位为g/mol,按照下式(1)计算得到:
PIHT=105*(Mz/Mp)/Mw (1)
3、五单元组[mmmm]含量测定:由于在13C-NMR谱中,化学位移为9.5~22.5ppm的甲基碳区能够提供分辨率较高的立构规整信息,因此使用该区的测量结果计算[mmmm]等规度,见方程(2):
其中[mm]、[mr]、[rr]分别为三单元组等规、等规-间规、间规-间规含量,可从谱图中方便地计算得出。
采用瑞士Bruker公司的4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NMR)测定,仪器型号为AVANCEIII。溶剂为氘代邻二氯苯,250mg样品/2.5ml溶剂。为防止样品在溶解及数据采集过程中氧化降解,在样品中加入2mg的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剂。140℃溶解试样,采集13C-NMR,测试温度125℃,探测头规格10毫米,90°脉冲,采样时间AQ为5秒,延迟时间D1为1秒,扫描次数6000次。谱峰的认定等更详细的内容参照参考文献:(1)Hansen E W,RedfordK.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of Polypropylene Homopolymers.In:Karger-Kocsis J,ed.Polypropylene:A-Z Reference.Dordrecht:Kluwer Publishers,1999:540-544;(2)Zambelli A,Macromelecules Vol8,No5,1975:687-688
4、丙烯2,1插入和1,3插入所引起的区位异构结构(regio-irregularity)检测:在某些催化剂存在下,丙烯单体在聚合过程中由于单体发生“2,1”插入和/或“1,3”插入,导致分子链结构的规整性破坏,如此引起的缺陷结构这里统称为区位异构,等规聚丙烯的区位缺陷结构结构式示意图如下:
(a)“2,1”插入引起的头‐头结构(赤式)
(b)“2,1”插入引起的头‐头结构(苏式)
(c)“1,3”插入引起的缺陷
通过13C-NMR分析,可进一步计算出“2,1”插入和“1,3”插入发生的频率,即:
13C-NMR的试验条件与方法3相同,谱峰的认定、数据处理等更详细的内容参照参考文献:(1)Grassi A,Zambelli A.Macromolecules,1988,21:617~622;(2)Tsutsui T,Ishimaru N,Mizuno A,et al.Polymer,1989,30:1350~1356。
5、TREF(升温淋洗分级)可溶物含量SF测定:采用Poly CHAR公司TREF-300型分析仪测试,具体方法如下:称取80mg样品用40ml加有0.3%BHT的TCB(三氯苯)溶剂在150℃下溶解60min,使样品充分溶解形成均匀溶液;取20ml上述溶液入柱,以0.2℃/min速度冷却至35℃,使样品在降温过程中按照结晶能力大小逐渐结晶析出沉积于柱上;在35℃下稳定10min后再以1.0℃/min升温至140℃进行淋洗。淋洗中控制溶剂泵的流速为0.5ml/min,溶解样品不断被溶剂淋出,记录样品的淋出与温度的关系。将35℃淋出物百分含量记为可溶物含量SF。
6、结晶温度Tc测定:采用PE公司DIAMOND型DSC,以金属铟和锌标样对仪器进行校正,样品质量为5mg左右,气氛为氮气,气流量为20mL/min。将含有抗氧剂的待测粒料试样以10℃/min升温至210℃,恒温5min以消除热历史,然后再以10℃/min的冷却速率降温至50℃,记录结晶放热曲线,将结晶放热曲线的峰值对应的温度记为结晶温度Tc。
7、二甲苯可溶物含量:按ASTM D5492-98测定。
8、熔体流动速率MFR:按ISO1133,230℃、2.16kg载荷下测定。
9、催化剂固体组分及丙烯聚合催化剂组分中的钛原子含量根据购自安合盟(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721分光光度计测试;
10、烷氧基镁和催化剂的粒径尺寸、粒度分布用Malvern Mastersizer TM2000激光衍射法测量,正己烷为分散剂(其中,SPAN=(D90-D10)/D50);
11、载体中的m值的测定:取0.1克载体,加入10mL1.2mol/L盐酸水溶液,震荡24小时使其分解,对其中的乙醇和2-乙基己醇使用气相色谱定量,然后按下式计算m值:
式中w1为2-乙基己醇质量,w2为乙醇质量
12、丙烯聚合催化剂组分中内给电子体含量使用Waters600E液相色谱进行测定或气相色谱测定。
13、聚丙烯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或测试标准如下:
拉伸强度:按照ASTM D638-00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按照ASTM D790-9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热变形温度:按照ASTM D648-200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悬臂梁冲击强度:按照ASTM D256-00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氧化诱导期:按照ASTM E185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加工扭矩为在粉料造粒过程中挤出机的数据输出。
实施例1:
1)聚丙烯的制备
A、原料
主催化剂的制备:用氮气充分地置换带有搅拌器的16L耐压反应器后,向反应器中加入10L乙醇、300mL2‐乙基己醇,11.2g碘,8g氯化镁和640g镁粉。搅拌同时使体系升温至75℃回流反应,直至不再有氢气排出为止。停止反应,用3L乙醇洗涤,过滤、干燥,得到类球形微粒二烷氧基镁载体。所得二烷氧基镁载体D50=30.2μm,Span值0.81,m值0.015。取上述二烷氧基镁载体650g和甲苯3250mL和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65mL配制成悬浮液。在经过高纯氮气重复置换的16L耐压反应釜中,加入甲苯2600mL和四氯化钛3900mL,升温至80℃,然后将配制好的悬浮液加入釜中,恒温1小时,加入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65mL,缓慢升温至110℃,再恒温2小时,压滤得固形物。所得固形物加入甲苯5070mL和四氯化钛3380mL的混合液在110℃搅拌处理1小时,如此处理3次。压滤,所得的固体用己烷洗涤4次,每次600mL,压滤、干燥,即得主催化剂固体组分。所得催化剂固体组分中钛原子含量4.1wt%,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含量11.9%。
三乙基铝用作助催化剂;丙烯和氢气为聚合级,经脱除水、氧后使用,己烷经脱水后使用。
B、试验装置:
装置采用连续的釜式预聚+卧式釜气相聚合的串联聚合工艺。预聚反应器体积5升,为带夹套冷却的立式搅拌釡,搅拌桨叶为透平式斜桨,搅拌速度为500转/分钟;卧式气相反应器体积0.2立方米,为卧式搅拌釡,搅拌桨为T型斜桨叶,倾斜角度为10度,搅拌速度为100转/分钟。
C、试验条件
第(1)步预聚合:反应压力为2.5MPa,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12分钟;主催化剂、三乙基铝进料量分别为0.4g/小时、0.058摩尔/小时;丙烯进料量为10公斤/小时,预聚倍数为65克聚合物/克催化剂。
第(2)步气相聚合:反应温度98℃,反应压力为2.3MPa,反应时间60分钟;丙烯的进料量为30公斤/小时;氢气进料量为0.024克/小时;反应气相中氢气/丙烯摩尔比为0.0005。
D、试验结果
按照上述条件进行了48小时连续试验,装置操作稳定,将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1。
2)PEG复合加工助剂的制备:
将1000克聚乙二醇6000加热至80℃。聚乙二醇熔融后放入2.6g硼酸。搅拌120分钟后,将产物取出,冷却后研磨得到PEG加工助剂。
3)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在100重量份的本实施例步骤1)制备的聚丙烯粉料中加入0.1重量份的IRGAFOS168添加剂(汽巴精化)、0.2重量份的IRGANOX1010添加剂(汽巴精化)和0.05重量份的硬脂酸钙(汽巴精化),0.1重量份的步骤2)制备的PEG复合加工助剂,采用25mm挤出机造粒,造粒工艺为:螺杆转速350rpm,挤出机温度设定(从料筒到机头)215-220-220-220-220-220-220-225℃;加料速度5%。
将所得的聚丙烯组合物粒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3。
实施例2:
1)聚丙烯的制备(同实施例1)
2)PEG复合加工助剂的制备(同实施例1)
3)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在100重量份的本实施例步骤1)制备的聚丙烯粉料中加入0.1重量份的IRGAFOS168添加剂(汽巴精化)、0.15重量份的IRGANOX1010添加剂(汽巴精化)和0.05重量份的硬脂酸钙(汽巴精化),0.05重量份的吩噻嗪(富安化工)和0.1重量份的步骤2)制备的PEG复合加工助剂,采用25mm挤出机造粒,造粒工艺为:螺杆转速350rpm,挤出机温度设定(从料筒到机头)215-220-220-220-220-220-220-225℃;加料速度5%。
将所得的聚丙烯组合物的粒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3
实施例3
1)聚丙烯的制备
A、含钛固体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同实施例1)
B、试验装置:(同实施例1)
C、试验条件
第(1)步预聚合:反应压力为2.5MPa,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12分钟;主催化剂、三乙基铝进料量分别为0.4g/小时、0.058摩尔/小时;丙烯进料量为10公斤/小时,预聚倍数为65克聚合物/克催化剂。
第(2)步气相聚合:反应温度91℃,反应压力为2.3MPa,反应时间60分钟;丙烯的进料量为30公斤/小时;氢气进料量为0.04克/小时;反应气相中氢气/丙烯摩尔比为0.0008。
D、试验结果
按照上述条件进行了48小时连续试验,装置操作稳定,将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1。
2)PEG复合加工助剂的制备(同实施例1)
3)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造粒过程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聚丙烯为本实施例步骤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粉料。
将所得的聚丙烯组合物的粒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3
实施例4
1)聚丙烯的制备(同实施例3)
2)PEG复合加工助剂的制备(同实施例1)
3)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造粒过程同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聚丙烯为本实施例步骤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粉料。
将所得的聚丙烯组合物的粒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3
实施例5:
1)聚丙烯的制备(同实施例1)
2)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在100重量份的本实施例步骤1)聚合得到粉料中加入0.1重量份的IRGAFOS168添加剂(汽巴精化)、0.2重量份的IRGANOX1010添加剂(汽巴精化),0.05重量份的硬脂酸钙(汽巴精化),0.1重量份的氟橡胶FX5911(3M公司)采用25mm挤出机造粒,造粒工艺为:螺杆转速350rpm,挤出机温度设定(从料筒到机头)215-220-220-220-220-220-220-225℃;加料速度5%。
将所得的聚丙烯组合物的粒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3
对比例1:
1)聚丙烯的制备(同实施例1)
2)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在100重量份的本实施例步骤1)聚合得到粉料中加入0.1重量份的IRGAFOS168添加剂(汽巴精化)、0.2重量份的IRGANOX1010添加剂(汽巴精化),0.05重量份的硬脂酸钙(汽巴精化),采用25mm挤出机造粒,造粒工艺为:螺杆转速350rpm,挤出机温度设定(从料筒到机头)215-220-220-220-220-220-220-225℃;加料速度5%。
将所得的聚丙烯组合物粒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3。
对比例2:
1)聚丙烯的制备(同实施例3)
2)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同对比例1
对比例3:
聚丙烯:市售商品化聚丙烯产品,牌号为B1101,由洛阳石化公司生产。
对比例4:
聚丙烯:市售商品化聚丙烯产品,牌号为F401,由扬子石化公司生产。
对比例5:
1)聚丙烯的制备
A、含钛固体催化剂组分的制备:(同实施例1)
B、试验装置:(同实施例1)
C、试验条件:
第(1)步预聚合:反应压力为2.5MPa,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12分钟;主催化剂、三乙基铝进料量分别为0.4g/小时、0.058摩尔/小时;丙烯进料量为10公斤/小时,预聚倍数为65克聚合物/克催化剂。
第(2)步气相聚合:反应温度66℃,反应压力为2.3MPa,反应时间60分钟;丙烯的进料量为30公斤/小时;氢气进料量为0.125克/小时;反应气相中氢气/丙烯摩尔比为0.0025。
D、试验结果
按照上述条件进行了48小时连续试验,装置操作稳定,将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1。
2)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造粒过程同对比例1,所不同的是聚丙烯为本对比例的步骤1)制备得到的聚丙烯粉料。
将所得的聚丙烯组合物的粒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列于表3
表1聚丙烯聚合条件及性能一览表
实施例1 实施例2 对比例5
外给电子体
预聚温度,℃ 10 10 10
预聚时间,min 12 12 12
聚合温度,℃ 98 91 66
气相反应器中氢气/丙烯摩尔比 0.0005 0.0008 0.0025
聚合活性KgPP/gCat.h 33 45 51
Mw,104g/mol 514.1 82.3 485.2
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 4.1 4.4 5.6
PIHT 2.34 2.33 2.96
全同立构五单元组[mmmm]% 90.2 90.1 89.8
丙烯2,1插入和/或1,3插入 0 0 0
可溶物含量(分析型TREF),wt% 3.45 3.05 4.10
二甲苯可溶物含量,wt% 4.12 3.23 4.43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g/10min 0.3 2.3 0.34
Tc,℃ 122.2 122.9 124.6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常规66℃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产品分子量分布宽。本发明的采用的聚丙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与比较例5相比,聚合物产品的分子量分布窄,具有良好的H调敏感性,得到的聚合产品中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低。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
1)实施例1-2和实施例5与市售相应牌号(对比例3)相比,实施例3-4与对比例4相比,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更高的热变形温度,同时具有更长的氧化诱导期。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为一种加工性好,稳定性好的聚丙烯产品。
2)实施例1-2、实施例5与对比例1都是采用相同的聚丙烯粉料,实施例1-2、实施例5添加了不同种类的本发明的复合助剂,而对比例1没有添加,二者相比较,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具有显著的提高。使用同样的聚丙烯聚合物,添加了本发明所述加工助剂,可以显著降低聚丙烯的加工扭矩,复合加工助剂的添加使聚丙烯组合物在加工过程中的扭矩降低10-20%,减少因为高剪切热导致的聚丙烯降解,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熔融指数降低20-30%,冲击强度提高5-15%,氧化诱导期延长30-100%。实施例3-4与对比例2相比,也说明了本发明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3)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比,数据显示,添加了吩噻嗪的复合助剂(实施例2),可有效提高聚丙烯粉料造粒过程中的熔融稳定性,因而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熔融指数更低,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表4实施例1的静液压实验
表5对比例1的静液压实验
根据表4和表5的测试结果,说明通过PEG类加工助剂改性的管材料冲击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简支梁冲击试验破损率符合标准要求,小于试样的10%。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40)

1.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聚丙烯组合物含有聚丙烯和复合加工助剂;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为3.0-4.9,分子量分布宽度中的高分子拖尾指数PIHT大于2.1;
如上所述的聚丙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Ziegler-Natta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丙烯预聚合;
(2)在步骤(1)得到的丙烯预聚物存在下,在91-150℃的聚合温度下,在气相中进行丙烯聚合;
其中,步骤(1)所述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包括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
(a)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该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是烷氧基镁化合物、钛化合物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接触反应的产物;
所述的钛化合物选自通式为:
Ti(OR)4-nXn (I)
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中的R选自C1~C14的脂族烃基或芳族烃基,X为卤素,n选自0至4的整数;当n为2以下时,存在的多个R相同或不同;
所述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选自如式(IV)所示的二醚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式(IV)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C20直链、支化和环状的脂族基团,R3、R4、R5、R6、R7和R8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原子和直链或支链的C1-C20烷基、C3-C20环烷基、C6-C20芳基、C7-C20烷芳基和C7-C20芳烷基,任选地,R3~R8的基团间可键连成环;
(b)烷基铝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聚丙烯100重量份计,所述的复合加工助剂含量为0.01-2.0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加工助剂含量为0.03-0.5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mmmm]等规序列含量大于8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mmmm]等规序列含量大于9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mmmm]等规序列含量大于9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不含有丙烯2,1插入和1,3插入所引起的区位异构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结晶温度Tc大于11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结晶温度Tc大于11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小于4.4wt%。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小于2.3wt%。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小于1.6wt%。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1-10g/10min。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05-5g/10min。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3.0g/10min。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是通过反应器聚合直接制备得到的。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醚化合物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5和R6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直链或支链的C1-C10烷基,或C3-C10的环烷基。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包括以下组分的反应产物:
(a)含钛的固体催化剂组分;
(b)烷基铝化合物;
(c)外给电子体化合物。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中,步骤(2)的聚合温度为91~110℃。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氧基镁化合物选自通式为Mg(OR1)2-m(OR2)m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分别选自C1-C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中的一种,0≤m≤2。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氧基镁化合物由金属镁、烷氧基对应的醇R1OH、R2OH和混合卤化剂在惰性气氛下反应制备得到,其中金属镁与混合卤化剂中的卤原子的摩尔比为1:0.0002~1:0.2,醇和镁的重量比为4:1~50:1,其中R1OH和R2OH的摩尔比x为3(2-m)/m>x>(2-m)/m,并且所述混合卤化剂为卤素和卤素化合物的组合。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给电子体化合物为式(VII)所示的有机硅化合物,
R1” m”R2” n”Si(OR3”)4-m”-n” (VII)
式(VII)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分别为卤素、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1-20的卤代烷基中的一种;R3”为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1-20的卤代烷基中的一种;m”和n”分别为0-3的整数,且m”+n”<4。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加工助剂包含有低聚物和多元酸,低聚物和多元酸的重量比为1:0.0001~1:0.1。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加工助剂包含有低聚物和多元酸,低聚物和多元酸的重量比为1:0.0005~1:0.05。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物为重均分子量为2000-20000g/mol的线性或短支链低聚物,其分子链两端或一端带有极性端基,所述的极性端基选自羟基、羧基、氨基中的一种。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聚物选自下列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聚乙二醇,水溶性聚酯,硅醇和氟橡胶加工助剂。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物为聚乙二醇。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元酸为无机或有机多元酸。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元酸为硼酸或者磷酸或其组合。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加工助剂包含有微纳米粒子,低聚物和微纳米粒子的重量比为1:0.1~1:4,所述微纳米粒子为其结构中至少有一维的尺寸分布范围为1×10-3~50μm的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物和微纳米粒子的重量比为1:0.5~1:2。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粒子为其结构中至少有一维的尺寸分布范围为1×10-2~50μm的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粒子为其结构中至少有一维的尺寸分布范围为0.05μm~2μm的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选自下列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碳酸钙、蒙脱土、二氧化硅、玻璃、滑石粉、氧化锌、二氧化钛、碳纳米管、碳纤维、氮化硼纳米管、二氧化锆、沸石;所述有机粒子选自下列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粉末橡胶、硅胶。
3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加工助剂包括抗氧组分,抗氧组分和低聚物以重量比为1:0.0001~1:10;所述抗氧组分包括吩噻嗪和以下抗氧剂的至少一种的混合:芳香胺、空间位阻酚、亚磷酸酯、含硫协效剂、受阻胺、羟胺;吩噻嗪和其他抗氧组分的重量比为1:2~1:20。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组分和低聚物重量比为1:0.2~1:1;所述抗氧组分包括吩噻嗪和以下抗氧剂的至少一种的混合:芳香胺、空间位阻酚、亚磷酸酯、含硫协效剂、受阻胺、羟胺;吩噻嗪和其他抗氧组分的重量比为1:5~1:10。
3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加工助剂由包含有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得:
a.将所述低聚物加热熔融;
b.在加入或不加入微纳米粒子的情况下,加入多元酸,混合均匀;
c.将产物取出,冷却后研磨。
38.上述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包括所述聚丙烯的粉料和复合加工助剂在内的原料,通过挤出机混炼造粒获得。
39.如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聚丙烯组合物或者权利要求38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在聚丙烯挤出型材制备中的应用。
40.如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聚丙烯组合物或者权利要求38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在聚丙烯挤出管材,片材或流延膜制备中的应用。
CN201310522751.5A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558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2751.5A CN104558825B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2751.5A CN104558825B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8825A CN104558825A (zh) 2015-04-29
CN104558825B true CN104558825B (zh) 2018-05-11

Family

ID=53075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2751.5A Active CN104558825B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58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3751B2 (ja) * 2016-03-28 2021-12-01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KR102482938B1 (ko) * 2019-09-30 2022-12-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펠렛형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26B (zh) * 1987-02-17 1992-04-29 联合碳化公司 生产窄分子量分布的有规立构聚合物的方法
CN102453269B (zh) * 2010-10-25 2013-08-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聚烯烃造粒过程的加工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8825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8259B (zh) 一种分子量窄分布聚丙烯
CN105849179B (zh) 多相丙烯共聚物
CN104918971B (zh) 高性能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体系,这种负载型催化剂的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WO1999000428A1 (fr) Constituants catalytiques solides et catalyseurs pour la polymerisation des olefines
CN107629156A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6608933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65204B (zh) 一种烯烃聚合用固体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
CN104250398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和聚丙烯薄膜
KR20140056093A (ko) 프로필렌 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4250396A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和聚丙烯薄膜
CN104558825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0883B (zh) 一种聚丙烯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48541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和聚丙烯材料
CN103788258B (zh) 一种丙烯的聚合方法
CN104448539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和聚丙烯材料
CN104558824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4368398B2 (ja) オレフイン重合用固体チタン触媒の製造方法
CN104558336B (zh) 一种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0395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和聚丙烯扁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2761B (zh) 一种窄分子量分布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8260B (zh) 一种丙烯均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4250399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和聚丙烯扭结包装膜
CN108495874B (zh) 用于烯烃聚合的主催化剂
US10836847B2 (en) Procatalyst for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CN104250397B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和聚丙烯扭结包装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