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4483A - 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4483A
CN104554483A CN201310520734.8A CN201310520734A CN104554483A CN 104554483 A CN104554483 A CN 104554483A CN 201310520734 A CN201310520734 A CN 201310520734A CN 104554483 A CN104554483 A CN 104554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cover
side wall
outside plate
inner panel
gus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207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4483B (zh
Inventor
朱瑞环
卞书艳
蒋雪莲
冯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207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544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54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4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4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4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该侧围(2)包括左侧围(21)和右侧围,其中,所述顶盖(1)包括侧顶盖和中顶盖,该侧顶盖围绕该中顶盖连接,所述侧顶盖与所述侧围(2)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方法及汽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汽车的顶盖分成相互连接的侧顶盖和中顶盖,侧顶盖与侧围板连接,因此在不同车身结构的汽车的制造过程中,无需对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重新设计,只需要替换侧顶盖即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部件的通用性,降低了开发投入成本和开发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车的车身结构形式多样,有标准顶、半高顶和高顶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需要。为了避免开发风险、缩短开发周期和节约开发投入,对于同种型号的汽车,生产厂家通常在标准顶的车身的基础上通过更换半高顶或高顶顶盖来完成半高顶、高顶车身的开发,保证侧围(通常包括左侧围、右侧围和后侧围)能够基本通用,或者只需很小的改动就可以通用。
因此,对于同种型号的汽车,根据不同的车身结构的需要生产制造出相应的顶盖总成和侧围总成,再将相应的顶盖总成与侧围总成连接在一起完成车辆的组装。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侧围和顶盖之间的连接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在如图1所示的方案中,侧围内板与侧围外板合焊为侧围总成,顶盖外板与顶盖内板合焊为顶盖总成,然后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合焊为车身。此种结构,顶盖总成在侧围总成的内侧部分焊接,造成顶盖两侧的侧围空间即侧围2两侧与顶盖1连接处的空间被浪费,并且高顶车身时车身整体姿态很不美观;
在如图2所示的方案中,侧围内板与侧围外板合焊为侧围总成,顶盖外板与顶盖内板合焊为顶盖总成,然后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合焊为车身。此种结构,较图1所示的结构方案侧围增加了流水槽结构,此结构可以实现顶盖总成与侧围总成在侧围总成的外侧部分完全焊接,从而不浪费图1所示的侧围两侧的空间,但是侧围2和顶盖1连接结构形成向外凸出的流水槽,由于流水槽向外凸出,从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风噪;
在如图3所示的方案中,侧围内板与侧围外板合焊为侧围总成,顶盖外板与顶盖内板合焊为顶盖总成,然后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合焊为车身。此种结构,较图2所示的结构方案,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的焊接结构采用了内藏式方式,即在侧围总成与顶盖总成的焊接位置处,侧围总成和顶盖总成的钣金向车身内侧凹陷,焊接边藏在顶盖总成和侧围总成的外表面的内侧,凹陷部位用一外置装饰件遮挡,此装饰件的外表面与侧围和顶盖的外表面平齐。此种侧围2和顶盖1连接结构可以避免形成外凸流水槽来实现侧围与顶盖的焊接,避免了图1结构方式的空间浪费;且在焊接的凹陷位置外设置装饰件使顶盖、侧围和外装置件的外表面平齐,从而解决图2结构方式的行驶中风噪问题,但是由于增加了装饰件3,造成成本增加,并且车身钣金零件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车身结构形式,提高零件的通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该侧围包括左侧围和右侧围,其中,所述顶盖包括侧顶盖和中顶盖,该侧顶盖围绕该中顶盖连接,所述侧顶盖与所述侧围连接。
优选地,所述侧顶盖包括左顶盖和右顶盖,该左顶盖和右顶盖分别与该中顶盖的左侧边和右侧边连接,所述左顶盖与所述侧围的左侧围连接,所述右顶盖与所述侧围的右侧围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左侧围的外板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外板总成,所述左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左侧围的内板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内板总成;
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外板总成,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内板总成。
优选地,所述左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左侧围的外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所述左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左侧围的内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和/或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左侧围外板总成与左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和/或所述右侧围外板总成与右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方法,该侧围包括左侧围和右侧围,其中,所述顶盖包括中顶盖和左顶盖、右顶盖,该连接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顶盖、右顶盖分别与所述侧围的左侧围、右侧围连接;
将所述中顶盖与所述左顶盖、右顶盖连接,所述左顶盖、右顶盖分别与该中顶盖的左侧边、右侧边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左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左侧围的外板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外板总成,将所述左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左侧围的内板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内板总成;
将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外板总成,将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内板总成。
优选地,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左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左侧围的外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将所述左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左侧围的内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和/或将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将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左侧围外板总成与左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和/或所述右侧围外板总成与右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包括本发明所述的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或该汽车包括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围和顶盖的连接方法所形成的连接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汽车的顶盖分成相互连接的侧顶盖和中顶盖,侧顶盖与侧围板连接,因此在不同车身结构的汽车的制造过程中,无需对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重新设计,只需要替换侧顶盖即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部件的通用性,降低了开发投入成本和开发风险。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中所示为中顶盖、左顶盖和左侧围的连接;
图5是图4中的圆圈B中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6是图4中的圆圈A中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盖                            11左顶盖
121左顶盖的外板                  122左顶盖的内板
21左侧围                         211左侧围的外板
212左侧围的内板                  2侧围
3装饰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是指相对于汽车的方向,以汽车的行驶方向为“前”。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在侧围和顶盖的连接处不形成流水槽;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在侧围和顶盖的连接处形成外凸流水槽;图3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在侧围和顶盖的连接处形成内藏式焊接结构,且焊接结构之外设置装饰件;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连接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中所示为中顶盖、左顶盖和左侧围的连接,在本发明的连接结构中,以图4所示的中顶盖、左顶盖和左侧围的连接为例,顶盖、右顶盖和右侧围的连接,以及中顶盖、后顶盖和后侧围的连接都与图4所示的结构采用同样的形式;图5是图4中的圆圈B中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图4中的圆圈A中部分的放大视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该侧围包括左侧围21和右侧围,其中,所述顶盖1包括侧顶盖和中顶盖,该侧顶盖围绕该中顶盖连接,所述侧顶盖与所述侧围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顶盖1由相互连接的中顶盖和侧顶盖构成。其中,侧顶盖围绕中顶盖连接。也就是说,中顶盖通常为设置在驾驶室的正上方的平板件,而侧顶盖则围绕中顶盖并与该中顶盖成角度地连接,例如大约相互垂直地连接。优选地,该侧顶盖的一侧边与中顶盖连接,另一侧边与侧围连接,从而将中顶盖与侧围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是提供一种分体设计的顶盖,通过侧顶盖来连接侧围和中顶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侧顶盖和中顶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发明对其具体形状、尺寸等都不加以限制。例如,由于驾驶室的侧围通常包括设置在驾驶室的左右两侧的左侧围和右侧围,驾驶室的前侧安装玻璃窗、后侧安装后围,因此顶盖1在其左侧和右侧分别与侧围连接。本发明的侧顶盖优选地可以设置为连接在中顶盖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中顶盖还可以包括前侧顶盖部和后侧顶盖部,该前侧顶盖部与设置在驾驶室上方的平板部成角度,且与驾驶室前侧的玻璃窗相配合,后侧顶盖部与后围相连。
在实际应用中,只需要对同一型号的汽车进行统一的设计,而在对于同型号但不同的车身结构的汽车的制造过程中,例如标准顶、半高顶和高顶形式的车身结构,不需要再重新设计侧围和顶盖1的连接结构,只需要相应地更换侧顶盖以调整汽车的顶高即可,侧顶盖更换方便,中顶盖可以通用,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顶盖1与侧围的连接结构便于加工、安装和拆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汽车的顶盖1分成相互连接的侧顶盖和中顶盖,侧顶盖与侧围板连接,因此在不同车身结构的汽车的制造过程中,无需对侧围和顶盖1的连接结构重新设计,只需要替换侧顶盖即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部件的通用性,降低了开发投入成本和开发风险。
优选地,所述侧顶盖包括左顶盖11和右顶盖,该左顶盖11和右顶盖分别与该中顶盖的左侧边和右侧边连接,所述左顶盖11与所述侧围的左侧围21连接,所述右顶盖与所述侧围的右侧围连接。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侧顶盖包括分别连接在中顶盖的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左顶盖11和右顶盖,其中左顶盖11、右顶盖分别与左侧围21、右侧围相连接。该侧顶盖还可以包括前顶盖和后顶盖,该前顶盖可以与中顶盖的前侧边连接,并且该前顶盖上可以设置窗框等结构从而与汽车的前挡风玻璃配合,该后顶盖可以与中顶盖的后侧边连接,并且该后顶盖可以与后围连接。
通过本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侧顶盖被进一步分块,从而更加便于顶盖1的组合以及顶盖1与侧围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所述左侧围21的外板211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外板总成,所述左顶盖11的内板122与所述左侧围21的内板212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内板总成;
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外板总成,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内板总成。
汽车的顶盖1和侧围通常都包括外板和内板,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侧围的外板与顶盖1的外板连接,侧围的内板与顶盖1的内板连接。由于侧围和顶盖1都为金属件,因此侧围和顶盖1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顶盖1的左顶盖11的外板121和内板122分别与左侧围21的外板211和内板212焊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左顶盖11与左侧围21的内板和外板分别构成左侧围外板总成和左侧围内板总成,同理地,右顶盖和右侧板也同样地焊接在一起构成右侧围外板总成和右侧围内板总成。然后,再将左侧围外板总成和左侧围内板总成,以及右侧围外板总成和右侧围内板总成分别连接到中顶盖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这样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先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形成左右侧围总成,然后再连接中顶盖,在相同型号的不同车身结构的汽车的生产中,大大提高了零件的通用性。
优选地,所述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所述左侧围21的外板211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所述左顶盖11的内板122与所述左侧围21的内板212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和/或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在将顶盖1与侧围的具体连接结构中,由于现有技术通常是分别形成顶盖总成和侧围总成,而且常用的连接结构存在着如上文所述的各种问题。而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左顶盖11、右顶盖分别与左侧围21、右侧围连接构成相应的左右侧围总成,并且相应的侧顶盖和侧围的外板和内板之间分别地连接。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地提供一种侧顶盖和侧围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左顶盖11为例,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左侧围21的外板211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即左顶盖11的外板121的主体与左侧围21的外板211的主体在焊接之后基本上共面,这里的主体指除焊接部和其他附属部件之外的大面积的板件部分。由于实际加工过程中存在偏差,此处“共面”应当理解为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左侧围21的外板211既可以共平面,也可以共弧面等,“基本上共面”指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左侧围21的外板211可能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共面,由于“共面”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定义,由于误差或者实际结构的限制,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很难达到,不能用严格意义上的“共面”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定范围的不共面也应当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左顶盖11的外板121和左侧围21的外板211之间可以存在小于等于5°的角度。同理地,左顶盖11的内板122和左侧围21的内板212之间的连接,右顶盖的外板和右侧围的外板,右顶盖的内板和右侧围的内板之间也都采用基本上共面的焊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
通过这种“基本上共面”的连接方式,顶盖1与侧围的连接结构既不会向内凹入以减小驾驶室内的空间,也不会向外凸出以在行驶过程中导致产生风噪,也无需花费成本加装任何辅助装置。
优选地,所述左侧围外板总成与左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和/或所述右侧围外板总成与右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左顶盖11、右顶盖分别与左侧板、右侧板连接形成左侧板总成和右侧板总成,然后再与中顶盖连接,从而使得中顶盖能够通用化。
中顶盖通常也包括内板和外板,该中顶盖的内板和外板在其边缘相互连接以形成中顶盖总成。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左顶盖11的内板122和外板121连接在一起并与中顶盖的左侧边连接,右顶盖的内板和外板连接在一起并与中顶盖的右侧边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方法,该侧围包括左侧围21和右侧围,其中,所述顶盖1包括中顶盖和左顶盖11、右顶盖,该连接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顶盖11、右顶盖分别与所述侧围的左侧围21、右侧围连接;
将所述中顶盖与所述左顶盖11、右顶盖连接,所述左顶盖11、右顶盖分别与该中顶盖的左侧边、右侧边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方法是用于根据上文所述的连接结构的构造方法。该顶盖1包括中顶盖和左顶盖11、右顶盖,在连接过程中,首先将左顶盖11、右顶盖分别与所述侧围的左侧围21、右侧围连接,以分别形成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然后再将左顶盖11、右顶盖分别与中顶盖的左侧边、右侧边连接。
通过上述连接方法,首先先将左顶盖11、右顶盖与侧围的左侧围21、右侧围连接形成左侧围总成、右侧围总成,然后再与中顶盖连接以形成侧围与顶盖1的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所述左侧围21的外板211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外板总成,将所述左顶盖11的内板122与所述左侧围21的内板212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内板总成;
将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外板总成,将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内板总成。
汽车的顶盖1和侧围通常都包括外板和内板,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侧围的外板与顶盖1的外板连接,侧围的内板与顶盖1的内板连接。由于侧围和顶盖1都为金属件,因此侧围和顶盖1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顶盖1的左顶盖11的外板121和内板122分别与左侧围21的外板211和内板212焊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左顶盖11与左侧板21构成左侧板总成,同理地,将右顶盖和右侧板也同样地焊接在一起构成右侧板总成和后侧板总成。然后,再将左侧板总成、右侧板总成分别连接到中顶盖的左侧边、右侧边上。这样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先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形成侧围的总成,然后再连接中顶盖,在相同型号的不同车身结构的汽车的生产中,大大提高了零件的通用性。
优选地,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所述左侧围21的外板211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将所述左顶盖11的内板122与所述左侧围21的内板212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和/或将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将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上文在对连接结构的介绍中对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结构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以左顶盖11的外板121和左侧围21的外板211为例,在连接过程中,左顶盖11的外板121和左侧围21的外板211的相互连接的边缘处形成弯折部,该将相对应的两个弯折部相对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左顶盖11的外板121和左侧板21的外板211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使得左顶盖11的外板121的除了弯折部之外的主体与左侧板21的外板211的除了弯折部之外的主体基本上共面。右顶盖的外板和右侧围的外板也同理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侧围外板总成与左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和/或所述右侧围外板总成与右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上文在对连接结构的介绍中对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的连接结构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中顶盖通常也包括外板和内板,首先将该中顶盖的内板和外板在其边缘相互连接以形成中顶盖总成,然后再按照上述方法将左顶盖11、右顶盖与中顶盖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包括本发明所述的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或该汽车包括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侧围和顶盖的连接方法所形成的连接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该侧围(2)包括左侧围(21)和右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包括侧顶盖和中顶盖,该侧顶盖围绕该中顶盖连接,所述侧顶盖与所述侧围(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顶盖包括左顶盖(11)和右顶盖,该左顶盖(11)和右顶盖分别与该中顶盖的左侧边和右侧边连接,所述左顶盖(11)与所述左侧围(21)连接,所述右顶盖与所述右侧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所述左侧围(21)的外板(211)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外板总成,所述左顶盖(11)的内板(122)与所述左侧围(21)的内板(212)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内板总成;
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外板总成,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内板总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所述左侧围(21)的外板(211)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所述左顶盖(11)的内板(122)与所述左侧围(21)的内板(212)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和/或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外板总成与左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和/或所述右侧围外板总成与右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6.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方法,该侧围(2)包括左侧围(21)和右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包括中顶盖和左顶盖(11)、右顶盖,该连接方法包括:
将所述左顶盖(11)、右顶盖分别与所述侧围(2)的左侧围(21)、右侧围连接;
将所述中顶盖与所述左顶盖(11)、右顶盖连接,所述左顶盖(11)、右顶盖分别与该中顶盖的左侧边、右侧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所述左侧围(21)的外板(211)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外板总成,将所述左顶盖(11)的内板(122)与所述左侧围(21)的内板(212)焊接以形成左侧围内板总成;
将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外板总成,将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焊接以形成右侧围内板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左顶盖(11)的外板(121)与所述左侧围(21)的外板(211)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将所述左顶盖(11)的内板(122)与所述左侧围(21)的内板(212)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和/或将所述右顶盖的外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外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和/或将所述右顶盖的内板与所述右侧围的内板基本共面地焊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外板总成与左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和/或所述右侧围外板总成与右侧围内板总成连接在一起并与所述中顶盖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或该汽车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围和顶盖的连接方法所形成的连接结构。
CN201310520734.8A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汽车 Active CN1045544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0734.8A CN104554483B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0734.8A CN104554483B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4483A true CN104554483A (zh) 2015-04-29
CN104554483B CN104554483B (zh) 2017-08-04

Family

ID=53071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0734.8A Active CN104554483B (zh) 2013-10-29 2013-10-29 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5448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18016A (ja) * 1997-02-06 1998-08-18 Press Kogyo Co Ltd 車両のボディー構造
GB2333499A (en) * 1998-01-17 1999-07-28 Jay Commercial Mouldings Limit Commercial vehicle roofs
JPH11227632A (ja) * 1998-02-17 1999-08-24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サイドパネル分割部補強構造
CN101434263A (zh) * 2008-12-22 2009-05-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更高通用性的汽车车身结构
CN103158791A (zh) * 2011-12-08 2013-06-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汽车车身和汽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18016A (ja) * 1997-02-06 1998-08-18 Press Kogyo Co Ltd 車両のボディー構造
GB2333499A (en) * 1998-01-17 1999-07-28 Jay Commercial Mouldings Limit Commercial vehicle roofs
JPH11227632A (ja) * 1998-02-17 1999-08-24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サイドパネル分割部補強構造
CN101434263A (zh) * 2008-12-22 2009-05-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更高通用性的汽车车身结构
CN103158791A (zh) * 2011-12-08 2013-06-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的连接结构、汽车车身和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4483B (zh) 2017-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2432B2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CN103569209B (zh) 车身后部的结构
US8328272B2 (en)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EP3042832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5348547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03974966U (zh)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CN103552445B (zh) 一种汽车全景天窗加强环
CN203601389U (zh) 一种侧围a柱结构
CN205524506U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
JP2008155714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JP5934534B2 (ja) 車体構造
CN202272063U (zh) 车身的侧围结构以及车辆
CN203497012U (zh)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侧围后支柱里板
US9731774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203806014U (zh) 实现新旧车型前地板总成共用的边梁结构
CN104554483A (zh) 一种侧围和顶盖的连接结构、连接方法及汽车
CN104340272A (zh) 前副车架总成和汽车及前副车架总成与前保险杠安装方法
CN203637527U (zh) 汽车天窗加强环结构
CN207060165U (zh) 一种汽车天窗加强环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205906060U (zh) 前轮罩总成
JP4532099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6379146A (zh) 一种四轮观光车的尾门框结构
CN103909979A (zh) 高顶微型客车的顶盖与侧围的搭接结构
EP3393891A1 (en) Modular cabin for industrial vehicle
CN203958323U (zh) 汽车侧围总成与后围总成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