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4966U -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74966U
CN203974966U CN201420319696.XU CN201420319696U CN203974966U CN 203974966 U CN203974966 U CN 203974966U CN 201420319696 U CN201420319696 U CN 201420319696U CN 203974966 U CN203974966 U CN 203974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ment
rear wheel
vehicle
wheel cover
stiffen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196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来龙
苏红远
谢红清
未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196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74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74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749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包括该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车辆。其中,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7)、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下端的第二加强件(8)和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上端的第三加强件(9),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7)在所述后轮罩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至少为所述后轮罩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三加强件(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9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在保证其自身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所占空间、降低自身重量和便于车辆中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包括该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车身大多数采用全承载式结构,全承载式汽车的车身几乎承载了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所有载荷,这些载荷主要包括扭转载荷、弯曲载荷等。在这些载荷的作用下,汽车车身的刚度特性则尤显重要。如果汽车的车身刚度不足,则会引起门框、门窗、发动机罩口和行李箱开口处变形过大,从而导致车门卡死、玻璃破碎、漏雨等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形成车身的钣金件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是整车开发设计过程中重要考核指标。
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车身后部所受的载荷主要是副车架和弹簧减震器传递过来的力,而这些载荷主要由车辆后轮罩承受。现有技术中,为了加强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之间还设置了加强梁结构,为了充分利用该加强梁结构,现有技术中,将车辆后排的座椅连接到这种加强梁结构上以增加后排座椅的稳固性。而为了使得这种加强梁结构保证其自身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连接车辆后排座椅,则需要增大加强梁结构的体积和长度。例如,如图1所示,后地板1、后轮罩内板2、后轮罩外板3和车身侧围的侧围后内板4依次连接形成连接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梁结构焊接于该连接结构的内侧壁上。该加强梁结构包括连接到一起的后轮罩内板加强板5(如图5中所示)和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6(如图3中所示),后轮罩内板加强板5焊接于后地板1和后轮罩内板2,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6焊接于后轮罩外板3和侧围后内板4,并且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6上形成有用于连接后排座椅的连接部。
可以发现,在这种后轮罩中,由于加强梁结构所占用的空间较大,使得车辆上的一些其他重要零部件无法安装在合理的位置甚至无法安装,因此使得车辆内部的布局很不合理,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加强梁结构不仅所占空间过大,不利于对旧车型的整改和新车型的开发,而且其重量也很大,显著增大了车辆的总体重量,增大了车辆总体的惯性,不利于车辆的启动和制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该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优点在于在保证其自身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少所占空间、降低自身重量和便于车辆中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其中,该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下端的第二加强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上端的第三加强件,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在所述后轮罩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至少为所述后轮罩高度的三分之二,该第三加强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沿所述第一加强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和依次连接的后地板、后轮罩和侧围后内板,其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该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后轮罩的内壁面和所述后地板上,所述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于所述第三加强件的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后轮罩包括连接到一起的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所述后轮罩外板和侧围后内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以容纳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容纳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所述第三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和所述后轮罩外板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后地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
优选地,所述后地板和所述后轮罩内板之间基本垂直,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底面连接至所述后地板,所述第二加强件的背面连接至所述后轮罩内板,并且,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底面和背面的加强部。
优选地,所述加强部为多个加强壁。
优选地,所述多个加强壁之间设置有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减重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在保证其自身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小的体积,而且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在保证其自身强度的同时不仅减少了其所占的空间、降低了其自身的重量,而且还能够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具有轻便灵活、便于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布置的优点,降低了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中的后轮罩内板加强板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中的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平面视图;
图6是图4和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和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和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三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后地板;2后轮罩内板;3后轮罩外板;4侧围后内板;5后轮罩内板加强板;6后排座椅靠背固定支架;7第一加强件;71加强筋;8第二加强件;81加强壁;82支撑部;83减重孔;9第三加强件;91固定部;10卷收器容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用新型中,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通常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上、下、左、右、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参照图4至图8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其中,该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7、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下端的第二加强件8和连接于第一加强件7上端的第三加强件9,其中,第一加强件7在所述后轮罩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至少为所述后轮罩高度的三分之二,该第三加强件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9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对后排座椅的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而不再采用将后排座椅固定在加强组件上的结构设计方式。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组件上已经无需设置用来连接后排座椅的部分。这样,加强组件的体积和强度就可以显著减小,从而可以有足够的空间设置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91。因此,通过由第一加强件7和第三加强件9形成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具有优化的结构,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使得车辆内部的布局合理化,并且还能够设置固定部91以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于第三加强件9上,从而提高车辆整体安全性。
为了使得所述加强组件具有更大的强度,第一加强件7上可以设置有加强筋71,加强筋71沿第一加强件7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加强件7、第二加强件8和第三加强件9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连接,优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加强件8焊接于第一加强件7,第三加强件9焊接于第一加强件7,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加强件7和第二加强件8的连接处、第一加强件7和第三加强件9的连接处的强度和刚度。
另一方面,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和依次连接的后地板1、后轮罩和侧围后内板4,其中,所述车辆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该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后轮罩的内壁面和后地板1上,所述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于所述第三加强件9的固定部9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后轮罩的内壁面”指的是朝向车辆内部的壁面。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能够加强车辆后轮罩处的强度和刚度,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的重量减轻,因此,对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还具有轻便灵活的特点。此外,通过将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于加强组件的第三加强件,在具有三排座椅的车辆中,第二排座椅的安全带卷收器和第三排座椅的安全卷收器可以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三排座椅的车辆的第二排座椅的安全带卷收器与第三排座椅的安全带卷收器共用一个卷收器的问题。
所述后轮罩包括连接到一起的后轮罩内板2和后轮罩外板3,所述后轮罩外板3和侧围后内板4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用以容纳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容纳部10。该容纳部10可以形成为孔,如图4所示,该孔可以具有基本垂直于后轮罩外板3和侧围后内板4的壁,从而能够有助于增大后轮罩外板3和侧围后内板4在容纳部10处的强度和刚度。
更具体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件7可以连接于后轮罩内板2(例如,第一加强件7可以焊接于后轮罩内板2),所述第三加强件9连接于(例如,焊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2和所述后轮罩3外板的连接部位,第二加强件8连接于(例如,焊接于)后地板1和后轮罩内板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加强件7和第二加强件8形成的连接结构能够增大后地板1和车辆后轮罩内板2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后地板1和车辆后轮罩内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样地,第一加强件7和第三加强件9能够加强后轮罩内板2和后轮罩外板3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还能够增大后轮罩内板2和后轮罩外板3的连接强度。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件7可以连接于后轮罩内板2和后轮罩外板3,第三加强件9连接于后轮罩外板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加强件7和第三加强件9组成的加强组件也能够在加强后轮罩内板2和后轮罩外板3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增大后轮罩内板2和后轮罩外板3的连接强度。因此,只要能够起到加强后轮罩内板2和后轮罩外板3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增大后轮罩内板2和后轮罩外板3的连接强度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第一加强件7和第三加强件9的设置方式。
所述后地板1和所述后轮罩内板2之间基本垂直,第二加强件8的底面可以连接至所述后地板1,第二加强件8的背面可以连接至后轮罩内板2,并且,所述第二加强件8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强件8的底面和背面的加强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加强件8可以增大后地板1和后轮罩内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强件8的底面和背面的加强部的设置还可以有助于保持后地板1与后轮罩内板2之间的基本垂直的关系。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部可以为多个加强壁81;为了增大加强壁81的强度,所述多个加强壁81之间可以设置有支撑部82。例如,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加强部可以为两个加强壁81,该两个加强壁81分别设置在第二加强件8的两侧,两个加强壁81之间设置有支撑部82以支撑两个加强壁81和保持两个加强壁81之间的距离。
为了尽可能地减轻加强组件的重量,从而进一步地减轻车辆的重量,所述支撑部82上设置有减重孔83。此外,为了使得减重孔83不影响支撑部82的支撑强度,还可以沿减重孔83形成护边。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通过优化设计之后,保持了良好的刚度和强度以满足加强车辆后轮罩的刚度和强度,同时,其占用的安装空间很大程度上减小,从而使得车辆内部的布局合理化,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或安装其他重要部件,例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能够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加强件固定车辆的后排安全带卷收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加强梁结构的体积过大,车辆中其他重要部件无法安装或布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因此,其同样具有上述优点,此外,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为三排座车辆时,通过在车辆的左侧的后车轮罩和右侧的后车轮罩处分别设置加强组件,第二排座椅的安全带卷收器和第三排座椅的安全带卷收器可以分别左右固定到左侧的后车轮罩的加强组件和右侧的后车轮罩的加强组件上,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加强梁结构(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加强组件)所占空间过大而导致第二排座椅的安全带卷收器与第三排座椅的安全带卷收器共用一个卷收器的问题。此外,由于采用了重量轻、占用空间小的加强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便于整改和开发。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件(7)、连接于该第一加强件(7)下端的第二加强件(8)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7)上端的第三加强件(9),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7)在所述后轮罩的高度方向上的延伸长度至少为所述后轮罩高度的三分之二,所述第三加强件(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固定部(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7)上设置有加强筋(71),该加强筋(71)沿所述第一加强件(7)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8)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7),所述第三加强件(9)焊接于所述第一加强件(7)。
4.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和依次连接的后地板(1)、后轮罩和侧围后内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该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后轮罩的内壁面和所述后地板(1)上,所述后排安全带卷收器固定于所述第三加强件(9)的固定部(9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包括连接到一起的后轮罩内板(2)和后轮罩外板(3),所述后轮罩外板(3)和侧围后内板(4)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以容纳后排安全带卷收器的容纳部(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件(7)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2),所述第三加强件(9)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内板(2)和所述后轮罩(3)外板的连接部位,所述第二加强件(8)连接于所述后地板(1)和所述后轮罩内板(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1)和所述后轮罩内板(2)之间基本垂直,所述第二加强件(8)的底面连接至所述后地板(1),所述第二加强件(8)的背面连接至所述后轮罩内板(2),并且,所述第二加强件(8)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加强件(8)的底面和背面的加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多个加强壁(8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加强壁(81)之间设置有支撑部(8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82)上设置有减重孔(83)。
CN201420319696.XU 2014-06-16 2014-06-16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74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19696.XU CN203974966U (zh) 2014-06-16 2014-06-16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19696.XU CN203974966U (zh) 2014-06-16 2014-06-16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74966U true CN203974966U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7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1969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74966U (zh) 2014-06-16 2014-06-16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74966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8869A (zh) * 2016-05-03 2016-08-03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轮罩搭接结构及汽车白车身
CN10618441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侧部构造
CN106275096A (zh) * 2015-06-09 2017-01-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轮罩加强组件
CN106882271A (zh) * 2015-12-16 2017-06-23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车辆后部的加强结构
CN109987152A (zh) * 2017-12-05 2019-07-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WO2019157746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le body with a reinforced rear pillar
CN110217296A (zh) * 2018-03-02 2019-09-10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后部的加强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3044118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侧围总成及其安装方法、车辆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4412A (zh) * 2015-05-29 2016-12-07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侧部构造
CN106275096A (zh) * 2015-06-09 2017-01-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轮罩加强组件
CN106882271B (zh) * 2015-12-16 2019-10-01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车辆后部的加强结构
CN106882271A (zh) * 2015-12-16 2017-06-23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车辆后部的加强结构
CN105818869A (zh) * 2016-05-03 2016-08-03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轮罩搭接结构及汽车白车身
CN109987152B (zh) * 2017-12-05 2021-09-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CN109987152A (zh) * 2017-12-05 2019-07-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构造
WO2019157746A1 (en) * 2018-02-14 2019-08-22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le body with a reinforced rear pillar
EP4013664A4 (en) * 2018-02-14 2023-09-06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LE BODY WITH A REINFORCED REAR PILLAR
CN110217296A (zh) * 2018-03-02 2019-09-10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后部的加强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0217296B (zh) * 2018-03-02 2022-12-06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后部的加强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3044118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侧围总成及其安装方法、车辆
CN113044118B (zh) * 2019-12-26 2024-06-04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后侧围总成及其安装方法、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74966U (zh) 用于车辆后轮罩的加强组件和车辆
CN103693115B (zh)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CN105752163B (zh)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JP5755258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US9108679B2 (en) Frame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rear frame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WO2021073356A1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07235082B (zh) 车辆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侧围结构
JP2001105947A (ja) 車体構造
JP6540845B1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205345039U (zh) 一种中型电动客车底盘轻量化车架结构
CN105313981A (zh) 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CN203544138U (zh) 一种轻量化客车车身顶盖骨架结构
KR20170068326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조립 구조
JP2021075089A (ja) 車両下部構造
CN201922879U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减振器座的安装结构
JP6540844B1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204110180U (zh) 一种汽车门槛组件及汽车
JP2005104253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09739175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加强结构
CN203496629U (zh) 汽车后背门
CN11633135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多型中梁应用前副车架
JP2010247717A (ja) 自動車の側方荷重の吸収構造
JP5818477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7141178U (zh) 车辆前舱零部件安装结构和电动汽车
CN206297633U (zh) 重卡白车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8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18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