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369B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2369B
CN104512369B CN201410493946.6A CN201410493946A CN104512369B CN 104512369 B CN104512369 B CN 104512369B CN 201410493946 A CN201410493946 A CN 201410493946A CN 104512369 B CN104512369 B CN 104512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expansion
air bag
seated person
back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39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2369A (zh
Inventor
长泽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12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2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B60R21/01516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force or pressure sens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56Child-seat detec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5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ar seat passe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得到结构的简化,并且抑制了伴随碰撞的就座者的移动及冲击,从而得到适当的保护。一种车辆(10),其具有响应碰撞而使气囊(32)在座椅靠背(20)内部膨胀展开的前部座椅(14)和位于其后部的后部座椅(16),该车辆(10)具备检测后部座椅(16)有无就座者(Pr)的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和控制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控制部(68)。在座椅靠背(20)内,气囊(32)弹性支承前部座椅(14)的就座者(Pf)的上身,且弹性阻挡赋予座椅靠背(20)背面的冲击力。控制部(68)在后部座椅(16)没有就座者(Pr)时使气囊(32)的膨胀展开中止。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在前后并设的座椅中的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装备有气囊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通过配设在该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的气囊的膨胀展开而保护就座者免于碰撞时的冲击是公知的。
例如,专利文献1的车辆座椅在架设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内侧的架设弹性支承部件的前面具备座椅缓冲部分,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和具有配设在该架设弹性支承部件的后方的牢固的构造的支承板之间的间隙内配设有收缩状态的气囊。
根据该车辆座椅,通过响应于规定以上的冲击负荷的检测的充气机的作用,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和支承板之间使气囊膨胀,从背后弹性支承并限制碰撞时就座者的向后方移动,同时,通过气囊的减压及收缩吸收该冲击能量。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气囊装置中,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下部,设置有朝向后部座椅的就座者膨胀展开的第一气囊,还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在架设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内侧的架设弹性支承部件的前面配设有扁平状态的第二气囊。
根据该气囊装置,通过响应于规定以上的冲击的检测的充气机的作用,第一气囊朝向后部座椅的就座者膨胀展开,即使后部座椅的就座者因碰撞时的冲击向前方移动,也能防止其强烈撞上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面。另外,通过第二气囊的膨胀展开,从背后弹性支承并限制碰撞时前部座椅的就座者的上身的向后方移动,形成其保护。另外,第一、第二气囊的膨胀时机受到控制,实现适当的对就座者的保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7300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052621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辆座椅如上述所述,通过气囊和其后方外侧存在的牢固结构的支承板的存在而实现该座位的就座者的保护。即,对于就座者向后方的移动,用气囊来缓和其冲击,对于从座椅靠背的后方施加的冲击,首先用支承板阻挡该冲击,然后其冲击被气囊吸收。
因此,在后方存在座椅且有就座者时等,其后排就座者从座椅靠背后方向前排的碰撞,在向支承板碰撞时产生较大的冲击。因此,不能柔和地阻挡来自后方的冲击,不仅会对后部座椅的就座者的膝盖等造成损伤,还可能对前排就座者也产生较大冲击。
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的气囊装置,通过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膨胀展开的第二气囊,可期待对前部座椅的就座者的保护和损伤的减轻,且也可通过第一气囊朝向后部座椅的就座者这一侧膨胀展开,实现后排就座者的保护。但是,不仅要在座椅靠背内设置气囊,还必须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下方部另外设置朝向座椅靠背后外方膨胀展开的第一气囊,从而产生座椅靠背构造的复杂化、各气囊的控制负担的增大。
另外,第一气囊会从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下部朝向后部座椅的就座者向斜上方大幅膨出,该膨胀展开形状变得不稳定,因此对于准确、可靠地阻挡后部座椅的就座者向前部座椅靠背的碰撞并吸收其冲击来说,有可能欠缺稳定性。
如以上所述,在上述现有专利文献的各构造中,关于通过简单的构造形成气囊对前部座椅的就座者的直接保护和免受来自后方的对座椅靠背的冲击,尚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另外,在汽车等车辆中,如上所述的后部座椅的就座者的膝盖等向前排的座椅靠背的碰撞,不仅在来自前方的碰撞时发生,而且在由于来自后方的碰撞时车体后部的变形等,后部座椅的就座者被向前方推挤,膝部强烈撞上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之类的状况下也可能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不会伴随结构的复杂化,能够实现碰撞时利用气囊对就座者的直接保护及对来自座椅靠背后方的冲击的可靠的减轻。
用于解决上述目的的第一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具有响应于碰撞而使气囊在座椅靠背内部膨胀展开的前部座椅和位于该前部座椅的后部的后部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检测所述后部座椅有无就座者的后部就座检测装置和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控制部,所述座椅靠背内的所述膨胀展开按照该膨胀展开的气囊弹性地支承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且弹性地阻挡赋予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动作,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后部座椅没有就座者时使所述膨胀展开中止。
根据该结构,在后部座椅有就座者时响应于碰撞,气囊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膨胀展开。因此,在推定后部座椅的就座者因碰撞而撞上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背面的情形,且迫切要求气囊对前排就座者的保护的情况下,确实减轻了从后方赋予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即,后部座椅就座者的向前方移动产生的冲击),同时,减轻了由于碰撞造成的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向后方移动而使其上身被压向座椅靠背前面的冲击。
这种就座者的保护只通过座椅靠背内部具备的气囊的膨胀展开就可完成,因此其结构大幅简化,如上所述,由于气囊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膨胀展开,所以受到座椅靠背的内部形状某种程度的约束而稳定地膨胀展开。
第二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具有响应于碰撞而使气囊在座椅靠背内部膨胀展开的前部座椅和位于该前部座椅的后部的后部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检测所述后部座椅有无安装儿童座椅的儿童座椅安装检测装置和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控制部,所述座椅靠背内的所述膨胀展开按照该膨胀展开的气囊弹性地支承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且弹性地阻挡赋予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动作,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后部座椅安装有儿童座椅时使所述膨胀展开中止。
根据该结构,气囊在位于就座者上身的正后方的座椅靠背内受到该座椅靠背的内部形状某种程度的约束而稳定地膨胀展开。因此,确实减轻了因碰撞造成的就座者的上身向后方移动而使其上身被压向座椅靠背前面的冲击及来自后方的赋予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这种就座者的保护由于只通过座椅靠背内部具备的气囊的膨胀展开就可形成,因此,其结构大幅简化。
另外,在后部座椅上安装有儿童座椅时,即,在预测到自后方赋予的冲击较小时,控制部使前部座椅气囊的膨胀展开中止,从而能够避免气囊不必要的膨胀展开及随之而来的气囊及充气机的更换等麻烦。
第三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具有响应于碰撞而使气囊在座椅靠背内部膨胀展开的前部座椅和位于该前部座椅的后部的后部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检测所述后部座椅的就座者的形态的后部就座者形态检测装置和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控制部,所述座椅靠背内的所述膨胀展开按照该膨胀展开的气囊弹性地支承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且弹性地阻挡赋予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动作,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就座者的形态为规定形态时使所述膨胀展开中止。
根据该结构,在后部座椅的就座者不是规定形态时,例如除体格小的成人或孩子等情况以外,气囊响应于碰撞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膨胀展开。因此,在推定后部座椅的就座者因其形态而在碰撞时撞上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背面的情形,且迫切要求气囊对前排就座者的保护的情况下,确实减轻了从后方赋予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即,后部座椅就座者的向前方移动产生的冲击),同时,减轻了因碰撞使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向后方移动而使其上身被压向座椅靠背前面的冲击。
这种就座者的保护只通过座椅靠背内部具备的气囊的膨胀展开就可形成,因此其结构大幅简化,如上所述,由于气囊是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膨胀展开,因此会受到座椅靠背的内部形状某种程度的约束而稳定地膨胀展开。
第四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具有响应于碰撞而使气囊在座椅靠背内部膨胀展开的前部座椅和位于该前部座椅的后部的后部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检测所述后部座椅的搭载物的状态的后部座椅搭载物检测装置和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控制部,所述座椅靠背内的所述膨胀展开按照该膨胀展开的气囊弹性地支承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且弹性地阻挡赋予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动作,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后部座椅搭载物为规定状态时使所述膨胀展开中止。
根据该结构,在后部座椅的搭载物不是规定状态时,例如仅在重量较大且其尺寸也较大的情况下,气囊响应于碰撞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膨胀展开。因此,在推定后部座椅的搭载物因其状态而在碰撞时撞上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背面的情形,且迫切要求气囊对前排就座者的保护的情况下,确实减轻了从后方赋予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即,后部座椅上的搭载物向前方移动产生的冲击),同时,减轻了碰撞造成的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向后方移动而使其上身被压向座椅靠背前面的冲击。
这种就座者的保护只通过座椅靠背内部具备的气囊的膨胀展开就可形成,因此其结构大幅简化,如上所述,由于气囊是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膨胀展开,因此会受到座椅靠背的内部形状某种程度的约束而稳定地膨胀展开。
第五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在第一~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的基础上,具备预知或检测后撞的碰撞传感器,所述膨胀展开通过该碰撞传感器预知或检测后撞而进行。
根据该结构,气囊的膨胀展开通过预知或检测后撞而进行,在前撞时不进行。因此,可以使气囊在车辆前撞后、后撞发生时膨胀展开,通过气囊响应所谓的连环相撞的后撞产生的冲击的膨胀展开,能够恰当地保护前部座椅就座者。
第六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在第一~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的基础上,所述前部座椅为副驾驶座,并且具备检测该副驾驶座有无就座者的副驾驶座就座检测装置,所述膨胀展开在所述副驾驶座上没有就座者时中止。
根据该结构,在副驾驶座上没有就座者时,即,在应保护的前部座椅的就座者不在时,通过中止气囊的膨胀展开,从而能够避免气囊不必要的膨胀展开及随之而来的气囊及充气机的更换等麻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根据后部座椅有无就座者等,气囊响应于碰撞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膨胀展开。因此,在推定后部座椅的就座者等因碰撞而撞上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背面的情形,且迫切要求气囊对前排就座者的保护的情况下,确实减轻了从后方赋予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即,后部座椅就座者等向前方移动产生的冲击),同时,减轻了碰撞造成的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向后方移动而使其上身被压向座椅靠背前面的冲击。
这种就座者的保护只通过座椅靠背内部具备的气囊的膨胀展开就可形成,因此,其结构大幅简化,如上所述,由于气囊是在前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膨胀展开,因此,会受到座椅靠背的内部形状某种程度的约束而稳定地膨胀展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主要部分概略剖面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的、从后方观察的局部切断概略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在发生冲击时的工作说明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控制电路块状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控制电路块状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控制电路块状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控制电路块状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的车辆10的车厢内的座位配置的从上部观察的概略平面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80的控制电路块状图;以及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80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 车辆
14、100 前部座椅
16、102 后部座椅
20 座椅靠背
32、104 气囊
62 碰撞传感器
64 后部就座检测装置
68 控制部
72 后部就座者形态检测装置
82 后部座椅搭载物检测装置
92 儿童座椅安装检测装置
112 副驾驶座就座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主要部分概略剖面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的从后方观察的局部切断概略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在冲击发生时的工作说明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控制电路块状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另外,在各图中,箭头F表示车身前方方向,箭头W表示车宽方向。
如图1所示,在车辆10的车厢12内的地板f上,并设有作为驾驶员座椅的前部座椅14和其后部的后部座椅16。前部座椅14具有:支承在地板f上并支撑就座者Pf的臀部的座垫18、支撑从就座者Pf的腰部延伸到胸部的上身的座椅靠背20、位于座椅靠背20的上方并经由头枕支架22支承在座椅靠背20上的头枕24。
在车辆10的驾驶中,也可以使就座者Pf的头部碰到头枕24,但若这样做,驾驶操作不方便,因此,如图1所示,就座者Pf一般以头部稍离开头枕24的状态就座于前部座椅14上。
如图1及图2所示,前部座椅14在形成座椅靠背20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26的内侧,张紧设置有多个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的前面配设有座椅缓冲部分30,并且,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的后方,以收缩状态配置有气囊32,它们整体用具有可弯曲性的表皮材料件(表皮材)34覆盖。
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框架26由以下部件形成大致矩形框状:コ字形或U字形的管架,其由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上部框架36及从上部框架36的两端向下方弯曲或折弯并向下方延伸的一对侧部框架38构成;管状的上部横梁40,其沿车宽方向延伸而架设在左右各侧部框架38的上端附近之间;左右一对侧支架42,其配置固定在各侧部框架38的侧端部;管状的下部横梁44,其架设在各侧支架42的下端附近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对向的侧部框架38间的内侧或侧支架42间的内侧,在侧支架42间张紧设置有多个由金属线制成的S弹簧等构成的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在本实施方式中,跨接设置有三个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
在该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的前面,配设有弹性地支承就座者Pf的上身且由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材料等构成的座椅缓冲部分30,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的后方,配置有折叠成矩形平面状的收缩状态的气囊32。
表皮材料件34由袋状的柔性部件即布帛(纺织品、针织物、无纺布)或皮革(天然皮革、合成皮革)形成,如上所述,覆盖座椅靠背框架26或气囊32等整体。由此,形成可从背后弹性地支承就座者Pf的上身、特别是胸部至腰部的座椅靠背20。
气囊32例如通过未图示的卡止装置可膨胀展开地保持在表皮材料件34等中,并经由未图示的气体导入部与使该气囊32膨胀展开的气体的发生源即圆筒形的充气机46相连结。气囊32按照在该充气机46的气体喷射下,瞬时平面地膨胀展开的方式构成。
另外,气囊26具有将内部的气体向外部放出的未图示的孔,孔设定为使得在气囊32的膨胀展开后的压缩下,将内部的气体缓慢放出的孔径及数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充气机46经由充气机支架48安装在位于车身外侧的侧支架42的进一步车身外侧的侧面。
另外,如后述,充气机46具有如下结构,即,向充气机46输出来自基于预知或检测车辆10的前撞或后撞的碰撞传感器62的输出的控制部68的信号而进行点火,喷出气体。
构成座椅靠背框架26的各侧支架42的基端,通过安装螺栓的螺纹连接安装在配置于座垫18的后端部的倾斜装置50的转动臂52上,座椅靠背框架26与倾斜装置50的转动臂52一体连结。另外,倾斜装置50可使用已有的公知的倾斜装置,且与本发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构成座椅靠背框架26的上部框架36上,一体形成有左右一对筒状的保持架54。通过将头枕保持架56置于中间而将安装在头枕24上的头枕支架22插入该保持架54并进行卡止,可以将头枕24安装在座椅靠背20的上端上。
因此,如图1及图2所示,收缩成大致矩形平面状的气囊32利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和表皮材料件34的间隙安装在座椅靠背20内,座椅靠背20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座椅缓冲部分30及表皮材料件34等可弯曲材料覆盖膨胀展开的气囊32的前方,另一方面,用可弯曲性材料的表皮材料件34覆盖气囊32的后方。
接着,通过图4对气囊32的控制电路60进行说明,控制电路60根据后部座椅16有无就座者Pr而控制座椅靠背20内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如图所示,控制部68根据从预知车辆10的后撞或前撞的碰撞检测装置即碰撞传感器62输出的碰撞发生信息、检测后部座椅16有无就座者Pr的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和存储在ROM 66内的信息,对充气机46进行工作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碰撞传感器62是安装在车辆10的后方的预知后撞的碰撞检测装置,例如包括毫米波传感器等距离传感器而构成。
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可使用图像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重量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范围配置在后部座椅16的座垫16a上的压敏式传感器(省略图示)。
下面,基于图5的流程图对由控制部68执行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控制进行说明。首先,在通过插入汽车的点火钥匙而开始控制时,在第一步骤S1中,控制部68通过后部就座装置64进行后部就座检测。具体而言,压敏式传感器即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将通过配置在后部座椅16的座垫16a上的压敏式传感器检测的输出提供给控制部68。
接着,在第二步骤S2中,控制部68将提供的输出与存储在ROM 66内的事先设定的输出模式进行对照,从所提供的输出是否与该输出模式匹配、且是否超过阈值的观点来判断后部座椅16上有无就座者Pr。
具体而言,在所提供的输出是与上述事先设定的输出模式,即,从人的就座获得的集中负荷相同的输出模式时,判断为后部座椅16上有就座者Pr(判定为是),并转入第三步骤S3。在判断为后部座椅16上无就座者Pr(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第一步骤S1。
在第三步骤S3中,控制部68进行碰撞传感器的检测。具体而言,向控制部68提供作为碰撞传感器62(碰撞检测装置)的毫米波传感器等检测的输出。基于该输出,在第四步骤S4中,控制部68根据所提供的输出计算本车和他车的相对距离及相对速度。控制部68将该算出的相对距离及相对速度与存储在ROM 66内的相对距离及相对速度信息进行对照,在算出的相对距离为一定距离以下,且相对速度超过一定值时,判定为预知到后撞(判定为是),转入第五步骤S5。在判定为未预知后撞的情况(判定为否)下,返回第三步骤S3。
在第五步骤S5中,控制部68向充气机46输出信号使其点火。将该信号向充气机46输出的时机可在根据算出的相对距离及相对速度所预测的碰撞时之前、同时或之后的合适时机进行,由此,利用从充气机46喷出的气体,如图3所示,气囊32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和座椅靠背20背面间的区域瞬时膨胀展开。
此时,气囊32的前方被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座椅缓冲部分30及表皮材料件34等可弯曲材料覆盖,因此,通过气囊32的膨胀展开,这些可弯曲材料表现出向图3的车身前方方向稍微变形的动作,覆盖气囊32的后方的可弯曲性材料的表皮材料件34表现出向车身后方大幅突出变形的动作。通过该气囊32前后的可弯曲材料至可弯曲性材料的上述变形动作,确保了气囊32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展开量E,从而大大确保了座椅靠背16在车身前后方向的冲击吸收冲程。
即,如同图所示,因后撞的冲击,前部座椅14的就座者Pf的上身的向后方移动被座椅靠背20前面的表皮材料件34、座椅缓冲部分30、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及膨胀展开的气囊32弹性阻挡,保护前部座椅14就座者Pf的上身免受因后撞而被压向其就座的座位的座椅靠背20的冲击。
另一方面,后部座椅就座者Pr因后撞的冲击被压向后部座椅16,又因之后的回弹而向前方移动。由于该回弹而向前方移动的后部座椅16就座者Pr的膝盖,被座椅靠背20背面的表皮材料件34及膨胀展开的气囊32弹性阻挡,保护前部座椅10就座者Pf的上身免受后部座椅16就座者Pr的膝盖相撞的冲击。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在后部座椅16有就座者Pr时,响应于后撞,气囊32在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内膨胀展开。因此,在推定后部座椅16的就座者Pr因碰撞而撞上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的情形,迫切要求气囊32对前部座椅14就座者Pf的保护的情况下,确实减轻了从后方赋予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的冲击(即,后部座椅16就座者Pr的向前方移动产生的冲击),同时,减轻了因碰撞造成的前部座椅14就座者Pf的上身的向后方移动而使其上身压向座椅靠背20前面的冲击。
这种就座者Pf的保护只通过座椅靠背20内部具备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就可形成,因此,其结构大幅简化,如上所述,由于气囊32是在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内膨胀展开,因此受到座椅靠背20的内部形状某种程度的约束而稳定地膨胀展开。
另外,在后部座椅16的就座者不在时,即,在预测为没有从后方赋予座椅靠背20背面的冲击时,控制部68使前部座椅14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中止,从而能够避免气囊32的不必要的膨胀展开及随之而来的气囊32或充气机46的更换等麻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碰撞传感器62是预知后撞的碰撞检测装置,由于不是预知前撞的碰撞传感器,因此,在前撞时,气囊32不膨胀展开。
因此,在车辆10前撞后发生后撞的情形、所谓的连环相撞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应对前撞后的后撞产生的冲击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由此,能够对前部座椅14就座者Pr进行恰当的保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来自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的输出作为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控制指标,使用预知后撞的碰撞检测装置作为碰撞传感器6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传感器。
下面,参照图6及图7对如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该变形例中,使用后部就座者形态检测装置72代替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使用检测后撞的碰撞传感器74代替预知后撞的碰撞传感器62(碰撞检测装置)。在本变形例中,车辆10采用如下结构,即,根据后部就座者Pr的体格的大小等判定气囊32是否需要膨胀展开,检测实际的后撞而使气囊32膨胀展开。另外,通过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控制电路块状图,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4内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70的后部就座者形态检测装置72可以使用图像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重量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或它们的组合,但在本变形例中,为安装在后部座椅16上的车顶面76(请参照图1)上的图像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碰撞传感器74为设置在车辆10的后保险杠(省略图示)上的、检测后撞产生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该碰撞传感器74(加速度传感器)输出与后撞的冲击相应的信号(模拟信号等)。
下面,基于图7的流程图对本变形例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控制进行说明。首先,通过插入汽车的点火钥匙而开始控制,在第一步骤T1中,控制部68通过后部就座者形态检测装置72进行后部座椅16就座者Pr的形态的检测。具体而言,安装在车辆10的车顶面76上的图像传感器即后部就座者形态检测装置72,检测后部座椅16的就座者Pr的形态,并将检测的输出提供给控制部68。
接着,在第二步骤T2中,控制部68将所提供的输出与存储在ROM 66内的事先设定的输出模式进行对照,从被对照的输出是否与该输出模式匹配的观点,判断后部座椅16上的就座者Pr是否具有规定形态。
作为用于判断是否具有规定形态的指标,在从后部就座者形态检测装置72(图像传感器)输出的画像中,可列举:后部座椅16的就座者Pr的从腰部至膝盖的长度、从腰部至头部的上身高度、膝盖位置等。
根据以上的指标来决定输出模式,在来自后部就座者形态检测装置72(图像传感器)的输出与该输出模式匹配,即判定为后部座椅16上的就座者Pr为规定形态的情况(判定为是)下,返回第一步骤T1。在判定为后部座椅16的就座者Pr不是规定形态的情况(判定为否)下,转入第三步骤T3。另外,上述“为规定形态”是指根据后部座椅16的就座者Pr的从腰部至膝盖的长度、从腰部至头部的上身高度、膝盖位置,判定就座者Pr为体格较小的成人或孩子等的情况。
在第三步骤T3中,控制部68进行碰撞传感器的检测。具体而言,将碰撞传感器74(碰撞检测装置)检测的输出提供给控制部68。基于该输出,在第四步骤T4中,控制部68与存储在ROM 66内的输出模式进行对照,在被提供的输出比该输出模式大的情况下,判断为检测到后撞(判定为是),转入第五步骤T5。在判断为未检测到后撞的情况(判定为否)下,返回第三步骤T3。
在第五步骤T5中,控制部68向充气机46输出信号使其点火。向充气机46输出该信号的时机是紧接在判定为检测到后撞之后,由此,利用从充气机46喷出的气体,如图3所示,气囊32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和座椅靠背20背面间的区域瞬时膨胀展开。
根据该结构,判定后部座椅16的就座者Pr为规定形态的情况,即,如上所述,根据后部座椅16的就座者Pr的腰部至膝盖的长度、腰部至头部的上身高度、膝盖位置等判定就座者Pr为体格较小的成人或孩子等的情况,除了为该规定形态的情况以外,气囊32在位于前部座椅14就座者Pf上身的正后方的座椅靠背32内受到该座椅靠背20的内部形状某种程度的约束而稳定地膨胀展开。
因此,仅在推定后部座椅16的就座者Pr由于其形态(体格较大的成人等的形态)而在碰撞时撞上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的情形,迫切要求气囊32对前部座椅14就座者Pf的保护的情况下,减轻了因碰撞造成的前部座椅14就座者Pf的上身的向后方移动而使其上身撞上座椅靠背20前面的冲击,且确实减轻了从后方赋予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的冲击(即,后部座椅16就座者Pr的向前方移动产生的冲击)。
这种对就座者的保护只通过座椅靠背20内部具备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就可形成,因此,其结构大幅简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来自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的输出作为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控制指标,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下面,参照图8及图9对使用后部座椅搭载物检测装置82代替后部就座者检测装置64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车辆10采用如下结构,即,根据后部座椅16上的搭载物的重量及大小判定气囊32是否需要膨胀展开。另外,通过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2内的气囊32的控制电路块状图,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2内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控制电路80的后部座椅搭载物检测装置82可以使用图像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重量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或它们的组合,但在本变形例中,由配置在后部座椅16上的重量传感器和配置在车辆10的车顶面76及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等多个部位的红外线传感器的组合构成。
下面,基于图9的流程图对本变形例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控制进行说明。首先,通过插入汽车的点火钥匙而开始控制,在第一步骤U1中,控制部68利用后部座椅搭载物检测装置82进行后部座椅16的搭载物的状态的检测。具体而言,通过车辆10的后部座椅搭载物检测装置82中的重量传感器检测重量,且通过配置在多个部位的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后部座椅16上的搭载物的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在座位上的高度及车宽方向的宽度,并将这些检测出的输出提供给控制部68。
接着,在第二步骤U2中,控制部68将被提供的输出与存储在ROM 66内的事先设定的输出模式进行对照,从被提供的输出是否与该输出模式匹配的观点出发,确认后部座椅16上的搭载物的规定状态。
即,在重量为一定值以上,且从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获得的搭载物的大小高于一定值的情况下,判定为不是(没有对搭载物与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强烈撞击的担心的)规定状态(判定为否),转入第三步骤U3。另外,在判定为处于该规定状态的情况(判定为是)下,返回第一步骤U1。
关于之后的第三步骤U3~第五步骤U5,与上述实施方式(请参照图5的流程图)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根据该结构,在后部座椅16的搭载物不是规定状态时,例如在重量较大且其尺寸较大的情况下,气囊32在位于前部座椅14就座者Pf上身的正后方的座椅靠背20内受到该座椅靠背20的内部形状某种程度的约束而稳定地膨胀展开。
因此,在推定后部座椅16的搭载物由于其状态而在碰撞时撞上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的情形,迫切要求气囊32对前部座椅14就座者Pf的保护的情况下,减轻了因碰撞造成的前部座椅14就座者Pf的上身的向后方移动而使其上身被压向座椅靠背20前面的冲击,且确实减轻了从后方赋予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的冲击(即,后部座椅16的搭载物的向前方移动产生的冲击)。这种对就座者的保护只通过座椅靠背内部具备的气囊的膨胀展开就可形成,因此,其结构大幅简化。
相反地,在处于未推定出后部座椅16的搭载物由于其状态而在碰撞时强烈地撞上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的情形的规定状态时,通过中止气囊32的膨胀展开,能够避免气囊32不必要的膨胀展开及随之而来的气囊32或充气机46的更换等麻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来自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的输出作为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控制指标,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还可以增加其他指标。
下面,参照图10及图11对除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之外还使用儿童座椅安装检测装置92的另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车辆10采用如下结构,即,除后部就座检测64之外,还检测后部座椅16上有无安装儿童座椅,判定气囊32是否需要膨胀展开。另外,通过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2内的气囊32的控制电路块状图,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2内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
如图10所示,控制电路90的儿童座椅安装检测装置92,可以使用图像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重量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或它们的组合,但在本变形例中,由大范围配置在后部座椅16的座垫16a上的压敏式传感器(省略图示)和检测安全带的带扣的装卸的装卸传感器的组合构成。另外,压敏式传感器可以共用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的压敏式传感器。
下面,基于图11的流程图对本变形例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控制进行说明。首先,通过插入汽车的点火钥匙而开始控制,在第一步骤V1中,控制部68通过儿童座椅安装检测装置92检测有无安装儿童座椅。具体而言,将来自配置在后部座椅16上的座垫上的压敏式传感器及装卸传感器的输出提供给控制部68。
接着,在第二步骤V2中,控制部68将被提供的输出与存储在ROM 66内的事先设定的输出模式进行对照,从被提供的输出是否与该输出模式匹配的观点出发,判定后部座椅16上是否安装有儿童座椅。
即,在压敏式传感器提供与从人的就座获得的集中负荷不同的从儿童座椅的座垫底面获得的分散负荷的输出,且装卸传感器提供带扣的安装的输出的情况下,判断为后部座椅16上安装有儿童座椅(判定为是),返回第一步骤V1,在判定为后部座椅16上没有安装儿童座椅的情况(判定为否)下,转入第三步骤V3。
第三步骤V3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步骤S1。即,控制部68通过后部就座装置64检测后部就座。
而且,在第四步骤V4(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步骤S2)中,在控制部68基于后部就座装置64提供的输出判定为后部座椅16上有就座者Pr(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转入第五步骤V5(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步骤S3)。在判定为后部座椅16上没有就座者Pr(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第三步骤V3。
在第五步骤V5中,将碰撞传感器62(碰撞检测装置)检测的输出提供给控制部68。在第六步骤V6(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四步骤S4)中,在基于该输出判定为预知到后撞的情况(判定为是)下,转入第六步骤V6。在判定为没有预知到后撞的情况(判定为否)下,返回第五步骤V5。
在第六步骤V6中,控制部68向充气机46输出信号使其点火,利用从充气机46喷出的气体,如图3所示,气囊32在架设弹性支承部件28和座椅靠背20背面间的区域瞬时膨胀展开。
根据该结构,不仅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根据有无就座者Pr而控制气囊32的膨胀展开,而且能够通过在后部座椅16上安装有儿童座椅时,即预测从后方赋予前部座椅14的座椅靠背20背面的冲击较小时,控制部68使前部座椅14的气囊32的膨胀展开中止,来避免气囊32不必要的膨胀展开及随之而来的气囊32或充气机46的更换等麻烦。
另外,在上述变形例中,通过儿童座椅安装检测装置92及后部就座检测装置64控制气囊32的膨胀展开,但儿童座椅安装检测装置92可以与其他传感器组合,或者也可以单独通过儿童座椅安装检测装置92控制气囊32的膨胀展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部座椅14为驾驶员座椅,但也可以将前部座椅设为与驾驶员座椅相邻的副驾驶座。下面,参照图12~14对将前部座椅设为副驾驶座时的又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车辆10采用如下结构,即,根据副驾驶座有无就座者及处于其后部的后部座椅102有无就座者而判定设置在副驾驶座的座椅靠背内的气囊是否需要膨胀展开。
图12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的车辆10的车厢内的座位配置的从上部观察的概略平面图,图13是本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内的气囊的控制电路块状图,图14是本变形例的车辆10的前部座椅12内的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流程图。
如图12所示,在车辆10的车厢中,在前部从图的右侧起并排有驾驶员座椅(前部座椅14)和副驾驶座(前部座椅100),在其后部分别并排有后部座椅16和后部座椅102。在本变形例中,在该副驾驶座(前部座椅100)的座椅靠背内配置有气囊104。另外,包含气囊104的前部座椅100及后部座椅102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控制电路110的副驾驶座就座检测装置112可以使用图像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重量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为大范围配置在前部座椅100的座垫上的压敏式传感器(省略图示)。
下面,基于图14的流程图对通过控制部68执行的气囊104的膨胀展开控制进行说明。首先,通过插入汽车的点火钥匙而开始控制,在第一步骤W1中,控制部68通过副驾驶座就座检测装置112检测副驾驶座就座。接着,在第二步骤W2中,控制部68基于副驾驶座就座检测装置112提供的输出判定为前部座椅100上有就座者(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转入第三步骤W3。在判定为前部座椅100上没有就座者(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返回第一步骤W1。
以后,关于第三步骤W3~第七步骤W7,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步骤S1~第五步骤S5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根据该结构,无论后部座椅102的就座者的形态或后部座椅102的搭载物的状态是哪一种情况,在副驾驶座上没有就座者时,即应保护的前部座椅100的就座者不在时,都会中止气囊104的膨胀展开,从而能够避免气囊不必要的膨胀展开及随之而来的气囊及充气机的更换等麻烦。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车辆10的后撞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碰撞不限于后撞。例如,在前撞的情况下,顺序是前后进行,但通过气囊32的膨胀展开,首先能够弹性阻挡后部座椅就座者Pr的膝盖向前方移动产生的冲击,之后弹性阻挡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向后方移动。

Claims (5)

1.一种车辆,其具有响应于碰撞而使气囊在座椅靠背内部膨胀展开从而保护其座椅的就座者免于碰撞时的冲击的前部座椅和位于该前部座椅的后部的后部座椅,所述车辆包括:
后部就座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后部座椅有无就座者;
碰撞传感器,其预知或检测后撞;和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
所述座椅靠背内的所述膨胀展开在所述碰撞传感器预知或检测到后撞而进行,并按照该膨胀展开的气囊弹性地支承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且弹性地阻挡赋予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后部座椅没有就座者时,使所述膨胀展开中止。
2.一种车辆,其具有响应于碰撞而使气囊在座椅靠背内部膨胀展开从而保护其座椅的就座者免于碰撞时的冲击的前部座椅和位于该前部座椅的后部的后部座椅,所述车辆包括:
儿童座椅安装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后部座椅有无安装儿童座椅;
碰撞传感器,其预知或检测后撞;和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
所述座椅靠背内的所述膨胀展开在所述碰撞传感器预知或检测到后撞而进行,并按照该膨胀展开的气囊弹性地支承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且弹性地阻挡赋予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后部座椅安装有儿童座椅时,使所述膨胀展开中止。
3.一种车辆,其具有响应于碰撞而使气囊在座椅靠背内部膨胀展开从而保护其座椅的就座者免于碰撞时的冲击的前部座椅和位于该前部座椅的后部的后部座椅,所述车辆包括:
后部就座者形态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后部座椅的就座者的形态;
碰撞传感器,其预知或检测后撞;和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
所述座椅靠背内的所述膨胀展开在所述碰撞传感器预知或检测到后撞而进行,并按照该膨胀展开的气囊弹性地支承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且弹性地阻挡赋予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后部座椅的就座者的形态为规定形态时,使所述膨胀展开中止。
4.一种车辆,其具有响应于碰撞而使气囊在座椅靠背内部膨胀展开从而保护其座椅的就座者免于碰撞时的冲击的前部座椅和位于该前部座椅的后部的后部座椅,所述车辆包括:
后部座椅搭载物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后部座椅的搭载物的状态;
碰撞传感器,其预知或检测后撞;和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
所述座椅靠背内的所述膨胀展开在所述碰撞传感器预知或检测到后撞而进行,并按照该膨胀展开的气囊弹性地支承前部座椅就座者的上身且弹性地阻挡赋予座椅靠背背面的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动作,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后部座椅的搭载物为规定状态时,使所述膨胀展开中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前部座椅为副驾驶座,并且具备检测该副驾驶座有无就座者的副驾驶座就座检测装置,
所述膨胀展开在所述副驾驶座上没有就座者时中止。
CN201410493946.6A 2013-09-30 2014-09-24 车辆 Active CN1045123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4524A JP5852622B2 (ja) 2013-09-30 2013-09-30 車両
JP2013-204524 2013-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369A CN104512369A (zh) 2015-04-15
CN104512369B true CN104512369B (zh) 2018-03-06

Family

ID=52673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3946.6A Active CN104512369B (zh) 2013-09-30 2014-09-24 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08882B2 (zh)
JP (1) JP5852622B2 (zh)
CN (1) CN104512369B (zh)
DE (1) DE1020142191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4593B2 (ja) * 2013-10-01 2016-05-1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KR101646349B1 (ko) * 2014-10-07 2016-08-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후석 에어백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919670B2 (en) * 2015-06-17 2018-03-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ccupant height
US9931964B2 (en) * 2015-06-17 2018-04-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ccupant weight and height estimation
JP6350438B2 (ja) * 2015-08-04 2018-07-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9586552B1 (en) * 2015-10-29 2017-03-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back including a deployable device
US9475447B1 (en) * 2015-11-03 2016-10-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back including a deployable device
US9963100B2 (en) * 2016-07-12 2018-05-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controller and method
US10434966B2 (en) * 2016-10-26 2019-10-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Gap based airbag deployment
US10035484B2 (en) * 2017-01-03 2018-07-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assembly
JP6477816B1 (ja) 2017-09-29 2019-03-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703319B2 (en) * 2018-02-28 2020-07-07 Autoliv Asp, Inc. Vehicle seat with an adjustable headrest and integrated rear seat airbag
KR102647198B1 (ko) * 2018-12-14 2024-03-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에어백용 인플레이터 제어방법
US11383662B2 (en) * 2019-10-11 2022-07-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with pressure or weight and capacitance sensing
JP2021155002A (ja) * 2020-03-30 2021-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JP7312971B2 (ja) * 2021-03-30 2023-07-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表示装置
CN114043907B (zh) * 2021-12-15 2023-03-31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排座椅的主动避让系统及主动避让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2010A (en) * 1998-06-22 1999-05-11 Trw Inc.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apparatus
US6390549B1 (en) * 1999-06-16 2002-05-21 Daimlerchrysler Ag Backrest for a vehicle seat
JP2004352037A (ja) * 2003-05-28 2004-12-16 Toyoda Gosei Co Ltd 後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27315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822015A (zh) * 2010-03-09 2012-12-12 达伊内塞公开有限公司 用于座椅的覆盖组件和适于保护用户的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5945A (ja) * 1990-09-28 1992-05-11 Ikeda Bussan Co Ltd 乗員保護装置
JPH0832512B2 (ja) * 1990-10-30 1996-03-29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着座席における位置制御装置
US5324071A (en) * 1991-03-22 1994-06-28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ir bag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5482314A (en) * 1994-04-12 1996-01-09 Aerojet General Corporation Automotive occupant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by sensor fusion
US5562324A (en) * 1996-02-02 1996-10-08 Lear Seating Corporation Lumbar support actuation
US5782529A (en) * 1997-02-20 1998-07-21 Alliedsignal Inc. Inflatable seat back
JPH10273000A (ja) 1997-03-28 1998-10-13 Tachi S Co Ltd 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の衝撃吸収方法および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
DE19916848B4 (de) * 1999-04-14 2014-10-30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mit wenigstens einem Fondairba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3757743B2 (ja) * 2000-03-28 2006-03-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乗員検出装置
JP3879969B2 (ja) * 2000-09-29 2007-02-14 株式会社ホンダエレシス 乗員検知システム
JP2010052621A (ja) 2008-08-29 2010-03-11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862074B2 (en) * 2008-10-09 2011-01-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s for vehicles
JP5865154B2 (ja) 2012-03-28 2016-0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水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系構造
JP5914593B2 (ja) * 2013-10-01 2016-05-1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5879319B2 (ja) * 2013-10-01 2016-03-08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2010A (en) * 1998-06-22 1999-05-11 Trw Inc.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apparatus
US6390549B1 (en) * 1999-06-16 2002-05-21 Daimlerchrysler Ag Backrest for a vehicle seat
JP2004352037A (ja) * 2003-05-28 2004-12-16 Toyoda Gosei Co Ltd 後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273151A (ja) * 2005-03-29 2006-10-12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822015A (zh) * 2010-03-09 2012-12-12 达伊内塞公开有限公司 用于座椅的覆盖组件和适于保护用户的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369A (zh) 2015-04-15
US20150091280A1 (en) 2015-04-02
JP2015067197A (ja) 2015-04-13
DE102014219115A1 (de) 2015-04-02
US9308882B2 (en) 2016-04-12
JP5852622B2 (ja)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2369B (zh) 车辆
US10328889B2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US10414372B2 (en) Vehicle seat airbag system and vehicle seat
US10471918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JP6426590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5891210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107415886A (zh) 乘员保护装置
JP4816387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1526103A (ja) 車両用のエアバッグデバイス
CN107499275A (zh) 车辆安全气囊装置
CN107284394A (zh) 用于后部座椅中心乘员保护的安全气囊系统
CN105216733B (zh) 侧面和座椅靠背安全气囊
JP2009018715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54264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261886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並びにエアバッグ装置の点火方法
JP2023081621A (ja)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287706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JP7205500B2 (ja)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720983B1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744196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20074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JP2021024558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279257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55547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335783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baru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