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12107A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12107A
CN104512107A CN201410486523.1A CN201410486523A CN104512107A CN 104512107 A CN104512107 A CN 104512107A CN 201410486523 A CN201410486523 A CN 201410486523A CN 104512107 A CN104512107 A CN 104512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label
printed medium
object portion
contro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65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12107B (zh
Inventor
长冈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011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6671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263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9925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12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12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12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5Low-paper indication, i.e. indicating the state when copy material has been used up nearly or complete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装置,是对介质进行印刷的装置,其能够节省在接近介质的终结端进行印刷的耗材或费时,从而实现效率化。该印刷装置(1)具有:输送具有标签(103)的标签纸张(100)的输送部;在输送路径(110)上所配置的印刷头(40);和纸张检测器(61)以及标签检测器(63)。印刷装置(1)在检测到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时,确定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的位置来判定能否完成标签(103)的印刷。在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停止印刷头(40)的印刷,或者不执行对标签(103)的印刷地输送标签纸张(100)。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对在辊状基材上配置有标签的记录介质等长条介质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公知有检测介质终结端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483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般而言,在印刷装置中为了稳定地输送介质,而具有通过输送辊轮等来把持住介质进行输送的机构。在使用输送辊轮时,若接近于介质的终结端而无法通过辊轮进行把持,则由于无法保持希望的输送速度,因而不能进行正常的印刷,在介质的终结端附近会出现印刷图像的紊乱。在对配置有标签的介质进行印刷的示例中,距介质的终结端最近的标签的印刷状态会出现紊乱,有时要废弃该标签。在发生这样的印刷图像的紊乱时,虽然废弃接近介质终结端的标签或页即可,但希望能节省被废弃的标签或页的印刷所需要的油墨等耗材或费时。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形,其目的在于,在对介质进行印刷的装置中,节省接近于介质终结端进行印刷的耗材或费时,实现效率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有:输送机构,其输送具有印刷对象部的印刷介质;印刷头,其配置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检测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多个检测位置处进行检测;和控制部,其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时,确定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来判定能否完成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在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停止所述印刷头的印刷,或者不执行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地输送所述印刷介质。
根据本发明,在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检测印刷介质的终结端,在无法完成印刷对象部的印刷时,会停止不需要的印刷,或者不进行印刷,因此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油墨等耗材或费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具有: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第1检测部;以及检测所述印刷对象部的第2检测部,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判定能否完成对由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在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中止或避免对该印刷对象部的印刷。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无法完成印刷对象部的印刷时,会中止或避免印刷,因此能够抑制不需要的印刷动作,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耗材或费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控制部,针对在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之前由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印刷对象部,判定能否在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之后完成印刷。
根据本发明,针对在第1检测部检测印刷介质的终结端之前通过第2检测部的检测位置的印刷对象部,也能够判定能否印刷。由此,能够抑制不需要的印刷动作,能够节省耗材或费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在所述印刷介质上沿输送方向排列配置多个规定长度的所述印刷对象部,所述控制部,针对位于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上游侧的其它所述印刷对象部,不进行判定。
根据本发明,在有无法完成印刷的印刷对象部时,不仅针对印刷对象部,而且针对之后要印刷的预定的印刷对象部,也不进行判定,因此能够迅速地执行印刷以外的动作。由此,当存在未被正常地印刷的印刷对象部时,能够进行迅速地排出等,从而高效地处理印刷介质。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在判定能否完成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的处理中,根据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进行能否直至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完成为止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判定。
根据本发明,能够恰当地判定对印刷对象部的印刷能否完成。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控制部根据为了直至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完成为止输送所述印刷介质而需要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剩余长度的设定值,进行判定。
根据本发明,根据预先所设定的值,能够恰当地判定对印刷对象部的印刷能否完成。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在所述输送路径上,在所述印刷头的下游侧能够安装用于回收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回收装置,所述控制部,根据与所述回收装置的安装的有无相对应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剩余长度的设定值,进行判定。
根据本发明,能够加入由回收装置的有无带来的影响来,恰当地判定对印刷对象部的印刷能否完成。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在所述印刷介质上,沿输送方向排列配置多个规定长度的所述印刷对象部,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检测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时,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能否完成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
根据本发明,当在沿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排列配置的印刷对象部之中存在,无法完成印刷的印刷对象部时,会停止对该印刷对象部的不需要的印刷,或者不进行印刷,因此,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油墨等耗材或费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至少判定距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最近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能否完成。
根据本发明,当距印刷介质的终结端最近的印刷对象部的印刷无法完成时,会停止不需要的印刷,或者不进行印刷,因此,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油墨等耗材或费时。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来判定能否直至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完成为止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由此判定能否完成印刷。
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据能否直至印刷完成时为止输送印刷介质来恰当地判定印刷能否完成,从而节省不需要的印刷动作。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检测部,在所述印刷头的上游具有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的多个检测器。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多个检测器来检测印刷介质的终结端和印刷对象部的前端等,从而更恰当地判定能否完成对印刷对象部的印刷。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印刷装置中,所述检测部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前端、或表示所述印刷对象部的位置的标记进行检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前端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前端的位置和所述印刷对象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来判定能否完成印刷。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检测印刷对象部的前端或标记,来正确地确定印刷对象部的位置,能够更恰当地判定能否完成对印刷对象部的印刷。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印刷装置具有:输送具有印刷对象部的印刷介质的输送机构;和配置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的印刷头,当通过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多个检测位置处进行检测而检测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时,判定能否完成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当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停止所述印刷头的印刷,或者,不执行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地输送所述印刷介质。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无法完成印刷对象部的印刷时会停止不需要的印刷,或者不执行印刷,因此,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油墨等耗材或费时。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在输送具有印刷对象部的印刷介质并进行印刷时,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以及所述印刷对象部,根据所检测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判定能否完成对所检测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在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中止或避免对该印刷对象部的印刷。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无法完成印刷对象部的印刷时,会中止或避免印刷,因此能够抑制不需要的印刷动作,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耗材或费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2是表示印刷装置的输送路径的各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3是表示输送路径中的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4表示印刷装置的动作的流程。
图5是表示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输送路径中的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8表示印刷装置的动作的流程。
图9表示印刷装置的终结端处理的动作的流程。
图10表示印刷装置的卷绕对应处理的动作的流程。
图11是表示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印刷装置的动作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符号的说明:
1…印刷装置、
10…控制部、
12…存储部、
13…操作检测部、
14、15…传感器驱动部、
21…印刷介质容纳部、
22…排纸口、
23…卷绕单元(回收装置)、
35…压印平板、
37…剪切单元、
40…印刷头、
50…输送电机、
61…纸张检测器(第1检测部)、
63…标签检测器(第2检测部)、
100…标签纸张(印刷介质)、
103…标签(印刷对象部)、
110…输送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的功能方框图。此外,图2是表示印刷装置1的输送路径的各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印刷装置1与外部的主机PC5连接,接收主机PC5发送的命令以及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命令以及数据,在印刷介质上印刷文字或图像。
在印刷装置1中,印刷所使用的印刷介质是被剪切成规定尺寸的剪切薄片或连续薄片,这些薄片是纸或合成树脂制品。这些薄片,例如,可以是适用于喷墨式印刷的、实施了可提高油墨的吸収能力以及固定性的表面加工的高质纸。
连续薄片,是例如,以辊状卷绕的状态被容纳在印刷装置1中的辊纸、或以折叠状态从印刷装置1的外部提供给印刷装置1的折叠纸。辊纸除了是将普通纸或高质纸以辊状卷绕的纸张以外,还是将在背面带有粘接剂的定型尺寸的标签与剥离纸(衬纸)一起以辊状卷绕的标签纸张。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长条形成能从粘接剂剥离的剥离纸的衬纸101(图3、图7)上配置了在背面带有粘接剂的规定尺寸的标签103(图3、图7),且使用以辊状卷绕的标签纸张100作为印刷介质。标签纸张100构成为沿衬纸101的长边方向以等间隔配置多个标签103。印刷装置1输送标签纸张100,在标签纸张100上的各标签103的印刷面上印刷文字或图像。此时,标签纸张100相当于印刷介质,标签103相当于印刷对象物。
如图2所示,标签纸张100以辊状容纳于印刷装置1的主体所设置的印刷介质容纳部21中,该标签纸张100沿图中符号F所示的方向引出而被输送到印刷装置1的内部。在图2中,图中右侧为印刷装置1的前部(前)侧,且在印刷装置1的前表面形成排纸口22。
在图2中,以符号110表示标签纸张100被输送到排纸口22的输送路径。在输送路径110上配置了对标签纸张100赋予张力以防止松弛的拉杆31、用于引导标签纸张100的纸引导件33、34。纸引导件33是从下方支撑标签纸张100的台,纸引导件34与纸引导件33对置地位于标签纸张100的上方,按住标签纸张100的上浮。
在纸引导件33、34的前方,配置有对标签纸张100进行印刷的印刷部。印刷部由压印平板35以及印刷头40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头40喷射C(蓝绿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4色油墨,在标签103的印刷面上形成墨点。印刷头40具有:喷射K(黑色)油墨的喷嘴部41;喷射C(蓝绿色)油墨的喷嘴部43;喷射M(品红色)油墨的喷嘴部45;以及喷射Y(黄色)油墨的喷嘴部47。在喷嘴部41~47中,喷射油墨的多个喷嘴在标签纸张100的宽度方向上成列地排列。印刷头40是在标签纸张100的宽度方向上不进行扫描地能够喷射油墨的行喷墨头。因此,喷嘴部41~47的喷嘴列至少形成为与标签纸张100的可印刷范围105(图3)相同,或形成为更宽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列举了沿标签纸张100的输送方向F按照喷嘴部41、43、45、47的顺序配置的结构例,但输送方向F中的各颜色的喷嘴的配置顺序是任意的。
压印平板35具有沿着输送方向F配置的平面。该平面位于输送路径110的下方,且与印刷头40对置。压印平板35被固定在未图示的印刷装置1的支架上,从下方支撑标签纸张100。压印平板35的平面,在印刷装置1的设置状态以及使用状态下呈大致水平。
在压印平板35的平面上配置有输送带52。输送带52是宽幅的无端形状的带子,配置为:在压印平板35的平面上通过,在压印平板35的下方绕回。输送带52的表面之中至少在压印平板35的平面上朝上的面,成为摩擦系数较高的粗面。输送带52优选由橡胶或合成树脂等弹性材料构成。在压印平板35的下方,配置有输送电机50、以及通过输送电机50的旋转力来移动输送带52的驱动机构51。输送电机50,例如由DC电机构成,且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0的控制来进行旋转。此外,驱动机构51,由与输送电机50的输出轴咬合的各种齿轮或移动输送带52的辊轮等构成,通过输送电机50的旋转而使输送带52移动,沿输送方向F输送标签纸张100。输送电机50的旋转量、或伴随输送电机50的旋转的输送带52的移动量,由后述的旋转编码器57(图1)来进行检测。
在印刷头40的上游侧,与压印平板35对置地配置有输送辊轮55。输送辊轮55是在印刷装置1的支架上被旋转自如地支撑的从动辊轮,且朝向压印平板35的平面被施力。在输送路径110上,标签纸张100被夹持在输送辊轮55与输送带52之间,且随着输送带52的移动而,可靠地沿输送方向F被输送。此外,在印刷头40的喷嘴部41、43、45、47之间,配置了辊轮53,其将标签纸张100按压成不从输送带52上浮。
这些输送电机50、驱动机构51、输送带52、辊轮53以及输送辊轮55,作为输送标签纸张100的输送部来发挥功能。输送机构相当于该输送部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印刷头40的下游侧、即前侧配置了剪切单元37。剪切单元37具有夹持输送路径110而配置的固定刀具38和可动刀具39,可动刀具39与剪切驱动电机59(图1)介由齿轮等而连结。若剪切驱动电机59进行驱动,则可动刀具39向固定刀具38侧移动,对标签纸张100进行剪切。剪切单元37可以是在标签纸张100的宽度方向上切留一部分的剪切,也可以完全切断标签纸张100。印刷装置1通过剪切单元37,将由印刷头40印刷的标签纸张100剪切成规定长度,并从排纸口22排出。
在印刷装置1的前面,排纸口22的下方,卷绕单元23(回收装置)可装卸。卷绕单元23具有:卷绕从排纸口22排出的标签纸张100的卷绕鼓25;和使卷绕鼓25旋转的未图示的驱动部。卷绕鼓25通过卷绕单元23具有的电机而被驱动、或者通过从印刷装置1的输送电机50介由未图示的齿轮列而传递的旋转力而被驱动。卷绕鼓25沿图中箭头C所示的方向旋转,卷绕标签纸张100。在使用卷绕单元23时,印刷装置1不用剪切单元37来剪切标签纸张100,保持长条的状态地从排纸口22排出标签纸张100。例如,通过印刷装置1的1次动作,能够对印刷介质容纳部21所容纳的1卷标签纸张100的全部实施印刷,并卷绕到卷绕鼓25上。
此外,印刷装置1具有在输送路径110中检测标签纸张100的2个检测器。即,在纸引导件34的上游部配置有纸张检测器61(第1检测部、检测器),在压印平板35上,在印刷头40的上游侧配置有标签检测器63(第2检测部、检测器)。纸张检测器61以及标签检测器63,例如,是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光学式传感器。纸张检测器61,例如,是在纸引导件34侧具有发光部、且在纸引导件33侧具有受光部的透过型传感器。表示纸张检测器61的受光量的输出值(检测电压),根据纸张检测器61的位置中的标签纸张100的有无而不同,因此,能够使用纸张检测器61来检测标签纸张100的前端以及后端。此外,标签检测器63,例如,是在压印平板35的上方配置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反射型传感器。表示标签检测器63的受光量的输出值(检测电压),在标签检测器63的正下方无标签纸张100的情况下、在有衬纸101的情况下、在有标签103的情况下各不相同。即,输送带52的反射光、衬纸101的反射光、标签103的反射光的光量各不相同。因此,能够使用标签检测器63来检测标签纸张100的前端和后端、以及标签103的前端和后端。纸张检测器61与控制部10协同动作而作为第1检测部来发挥功能,标签检测器63也同样,与控制部10协同动作而作为第2检测部来发挥功能。此外,纸张检测器61以及标签检测器63,与控制部10协同动作来,构成检测单元(检测部)。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控制印刷装置1的各部的控制部10。控制部10连接了与主机PC5连接的I/F(接口)11以及存储部12。I/F11与主机PC5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
控制部10具有未图示的作为运算执行部的CPU、ROM、RAM等。在控制部10的ROM中,非易失性地存储由CPU可执行的固件、与固件相关的数据等。此外,在RAM中临时存储与CPU执行的固件相关的数据等。控制部10可以具备其他的周边电路等。存储部12非易失性地存储各种程序或数据。在存储部12中存储:控制部10执行的控制程序、与这些控制程序相关的数据、印刷装置1从主机PC5接收到的命令或数据。
控制部10与用于检测在开关面板(图示略)所设置的操作开关60的操作的操作检测部13连接。操作开关60,例如是:指示印刷装置1的输送动作的送纸开关、指示剪切单元37的动作的剪切开关、进行各种设定的设定用开关等。
此外,控制部10与获取纸张检测器61以及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值的传感器驱动部14、15连接。传感器驱动部14向纸张检测器61提供驱动用的电力并使其发光,纸张检测器61根据受光量来获取输出的检测电压,并向控制部10输出表示检测电压的检测值。传感器驱动部15向标签检测器63提供驱动用的电力并使其发光,标签检测器63根据受光量来获取输出的检测电压,并向控制部10输出表示检测电压的检测值。
此外,控制部10连接对标签纸张100的输送量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电路16。计数器电路16与用于检测输送部的动作量即输送带52的移动量或输送电机50的旋转量、输送辊轮55的旋转量等的旋转编码器57连接。计数器电路16根据控制部10的控制,对旋转编码器57输出的脉冲进行计数,并将计数值输出给控制部10。
控制部10与用于驱动输送电机50以及剪切驱动电机59的电机驱动器17、以及用于驱动印刷头40的头驱动器18连接。电机驱动器17按照控制部10的控制,向输送电机50以及剪切驱动电机59各自提供驱动电流。此外,电机驱动器17,在例如剪切驱动电机59由步进电机构成时,向剪切驱动电机59输出驱动脉冲来控制动作量。
头驱动器18将电压提供给从墨盒(图示略)向印刷头40提供油墨的泵(图示略)、或在印刷头40的喷嘴部41~47所设置的压电元件(图示略),使它们动作。由此,从喷嘴部41~47的各喷嘴喷出墨滴而形成墨点。
第1实施方式
图3至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细节的图。
图3是表示标签纸张100的输送路径110中的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侧视图,在(A)和(B)中,使输送方向F上的位置对应来进行表示。该图3,如下所述,表示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100A被纸张检测器61检测出时的状态。
在图3(A)以及(B)中,表示印刷头40的喷嘴部41、43、45、47(图1)具有的喷嘴列42、44、46、48。喷嘴列42是喷嘴部41的喷嘴在标签纸张100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而成的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喷嘴部41、43、45、47分别具有2列喷嘴列的结构。即,印刷头40从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按顺序具有:喷出K油墨的2列的喷嘴列42;喷射C油墨的2列喷嘴列44;喷射M油墨的2列喷嘴列46、以及喷射Y油墨的2列喷嘴列48。
如上所述,标签纸张100是在衬纸101上以等间隔排列地配置标签103的结构。印刷装置1存储逻辑标签长L1作为各标签103的长度指标。逻辑标签长L1,通过预先操作开关60的操作或从主机PC5向印刷装置1发送命令来设定,在存储部12或控制部10所内置的ROM中,以控制部10可读取的数据形式进行存储。逻辑标签长L1是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是将实际的标签103的长度即标签长度L2、和标签103与标签103的间隔即间隙长L3合计的长度。也就是说,逻辑标签长L1是从标签103前端至下一个标签103的前端的长度。
在标签103中,以虚线表示文字或图像等的可印刷的范围作为可印刷范围105。可印刷范围105由包括喷嘴列42~48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在内的印刷装置1的规格和标签103的尺寸等来决定。将可印刷范围105的长度作为可印刷长L4。可印刷长L4的长度,与逻辑标签长L1同样地由印刷装置1设定并存储。此外,在印刷装置1中,也可以与可印刷长L4一起,预先设定并存储标签纸张100的宽度、标签103的宽度、可印刷范围105的宽度等。
而且,在图3(A)中,将由印刷头40在标签103上印刷的文字或图像表示为印刷图像107,将印刷图像107的长度设为印刷长L10。印刷长L10,能够由控制部10根据从主机PC5接收的印刷数据来求出。将从标签103的前端至印刷图像107的前端的空白部分的长度设为印刷数据偏差L11。
此外,在标签纸张100中,标签103被配置到接近终结端100A,在最后的标签103的末端与终结端100A之间,设置有长度L6(空白长)的空白。空白长L6,通常比逻辑标签长L1或标签长L2短,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长L3设为与空白长L6相等。此外,在标签纸张100切得比原本的长度短时,有时空白不存在。
图3(A)以及(B)表示印刷装置1的输送方向F上的多个位置P1~P6、P10。这些位置P1~P6、P10,在控制部10控制标签纸张100的输送以及印刷时,成为基准。
位置P1是纸张检测器61的检测位置。如图3所示,当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末端)100A通过检测位置P1时,纸张检测器61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控制部10根据该纸张检测器61的检测值的变化,检测出终结端100A到达检测位置P1。控制部10,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出终结端100A之后,根据计数器电路16的计数值的增加量来计算输送量,由此能够始终确定终结端100A的位置。
位置P2是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位置。当标签103的前端或后端通过检测位置P2时,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值变化。控制部10根据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值的变化,检测出标签103的前端或后端到达检测位置P2。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通过标签检测器63来检测标签103的前端。标签103的终结端,例如,能够通过将标签103的前端加上逻辑标签长L1来求出。
位置P3是印刷头40具有的喷嘴列之中位于最上游侧的喷嘴列42的位置。
位置P4是印刷头40具有的喷嘴列之中位于最下游侧的喷嘴列48的位置。若标签103的终结端到达位置P4,则对该标签103的印刷完成,因此,在以下将P4称为印刷最终位置P4。控制部10通过比较距位置P4的长度来判定针对标签103能否直至最后完成印刷。即,将位置P4作为基准位置来进行判定。
位置P5是剪切单元37剪切标签纸张100的剪切位置。不通过剪切单元37来剪切标签纸张100,而使标签纸张100通过剪切位置P5的动作当然也是可能的。
位置P6是与在使用卷绕单元23时为了完成基于印刷头40的印刷所需的标签纸张100的最小限度的长度对应的位置。以下称为保持极限位置P6。在使用卷绕单元23时,由于会对标签纸张100施加向卷绕鼓25卷绕的力,因此需要对抗该力来保持标签纸张100。印刷装置1由输送辊轮55和输送带52来夹持标签纸张100,以对抗卷绕单元23的拉伸力。保持极限位置P6是判定直至标签103的印刷完成为止输送辊轮55能否把持住标签纸张100的指标。终结端100A若位于保持极限位置P6的位置、或比位置P6更位于上游侧,则能够对抗卷绕单元23的拉伸力来正常地输送标签纸张100。此外,若终结端100A比保持极限位置P6更位于下游,则会由于卷绕单元23的拉伸力而拉出标签纸张100,因而无法正常的印刷。
在印刷装置1中,根据输送路径110上所配置的机械构造,而决定了为了以设定的速度来输送标签103所需的标签纸张100的长度等。标签纸张100的剩余的长度较短时,有时无法完成接近终结端100A的标签103的印刷。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103不被使用而被废弃,因此,为了抑制油墨等耗材或费时,希望将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103不印刷地排出,并更换辊。
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的控制部10,在由位于最上游侧的纸张检测器61来检测终结端100A时,针对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的标签103,判定能否印刷。然后,控制为对不能印刷的标签103不进行不需要的印刷。
所谓标签103不能够印刷的情况是指:无法直至标签103的印刷完成为止以所设定的规定的输送速度来输送标签103的情况、以及标签103的末端被剪切的情况等。
为了直至标签103的最后为止正常地执行印刷,在使用卷绕单元23来进行印刷时,如上所述,需要直至印刷完成为止使终结端100A位于保持极限位置P6或其上游。相对于此,在不使用卷绕单元23来进行印刷时,只要能直至印刷完成为止由辊轮53以及输送带52来保持标签纸张100即可,也可以只要直至印刷完成为止使终结端100A位于比位置P4更上游即可。
控制部10为了进行能否完成印刷的判定,而使用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终结端100A的长度LA。控制部10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时,将长度LA设定为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检测位置P1的距离。之后,控制部10随着标签纸张100的输送来减去长度LA。
此外,为了针对各个标签103来判定能否完成印刷,控制部10使用从各标签103的终结端至印刷最终位置P4的长度LB。在图3的示例中,例如针对标签103B,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位置P10的距离是长度LB。控制部10在通过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标签103的前端时,针对所检测到的标签103,将长度LB设定为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检测位置P2的距离。之后,控制部10随着标签纸张100的输送来减去长度LB。
在使用卷绕单元23时,将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保持极限位置P6的距离LC用作判定的基准。检测位置P1、P2、印刷最终位置P4、保持极限位置P6的位置、以及各位置间的距离(例如,距离LC)根据印刷装置1的机械构造来决定,且预先被设定在印刷装置1中,并作为控制部10可参照的数据而被存储。
在此,针对控制部10判定能否对标签103进行印刷的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部10若通过标签检测器63来检测标签103的前端,则设定从标签103的前端至印刷最终位置P4的长度LB。长度LB,按照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的每个标签103而个别地进行设定,并随着标签纸张100的输送而被减去。
控制部10若通过纸张检测器61来检测终结端100A,则设定长度LA,并根据长度LA和所检测到的各标签103的长度LB,判定针对已经被检测到的标签103能否直至最后完成印刷。
判定的基准会根据是否使用卷绕单元23而不同。
在不使用卷绕单元23时,只要在标签103的终结端到达最终印刷位置P4的时刻,终结端100A位于比位置P4更上游即可。详细而言,终结端100A可以位于最终印刷位置P4。
直至标签103的终结端到达印刷最终位置P4为止的输送量,可由下述公式(1)求出。
输送量=长度LB+逻辑标签长L1…(1)
为了完成印刷,只要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LA为由上述公式(1)求出的输送量以上即可。即,下述公式(2)的关系成立即可。
长度LA≥长度LB+逻辑标签长L1…(2)
控制部10能够根据上述公式(2)的关系是否成立来判定能否完成标签103的印刷。
另一方面,在使用卷绕单元23时,只要在标签103的终结端到达印刷最终位置P4的时刻,终结端100A位于保持极限位置P6、或位于其上游即可。
直至标签103的终结端到达最终印刷位置P4为止的输送量可由上述公式(1)求出。
为了完成印刷,只要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LA为将由上述公式(1)求出的输送量加上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保持极限位置P6的距离LC而得到的长度以上即可。即,下述公式(3)的关系成立即可。
长度LA≥长度LB+逻辑标签长L1+距离LC…(3)
控制部10能够根据上述公式(3)的关系是否成立来判定能否完成标签103的印刷。
在上述公式(3)中,若将距离LC设为零,则得到公式(2)。也就是说,在不使用卷绕单元23时,从标签103的末端至印刷最终位置P4的所需长度为零,因此成为公式(2)。因此,上述公式(2)、(3)能够改写为下述公式(4)。
长度LA≥长度LB+逻辑标签长L1+剩余所需长度…(4)
在上述公式中,剩余所需长度表示从标签103的末端至印刷最终位置P4的需要长度,在公式(2)中为零,在公式(3)中为距离LC。
此外,长度LA与长度LB会,随着标签纸张100的输送而同样地被减去,剩余所需长度为固定值。因此,进行基于上述公式(4)的判定的时机是无限制的。控制部10通过标签检测器63来检测判定对象的标签103的前端,并且只要是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之后,则无论何时都能够进行判定。
图4是表示印刷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
控制部10从主机PC5接收印刷命令和印刷数据来开始印刷动作(步骤S11),在执行印刷前,从存储部12或ROM中,获取印刷介质容纳部21的标签纸张100的逻辑标签长L1(步骤S12)。
控制部10,在印刷中,监测是否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标签103的前端(步骤S13)。在检测到标签103时(步骤S13,是),控制部10将所检测到的标签103的前端位置作为检测位置P2来设定长度LB,并开始长度LB的减去(步骤S14)。
此外,控制部10,在输送标签纸张100的期间,继续减去长度LB,例如,若长度LB为零,则针对该标签103清除长度LB。接着,控制部10监测是否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步骤S15)。若未检测到终结端100A,(步骤S13,否),则控制部10返回步骤S13,继续标签103的检测的监测。在此期间,控制部10继续印刷。此外,在由标签检测器63未检测到标签103的期间(步骤S13,否),不进行步骤S14的处理,转移到步骤S15。
若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步骤S15,是),则控制部10设定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LA(步骤S16)。在此所设定的长度LA如上所述被减去。控制部10,针对已经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并设定了长度LB的标签103,开始判定能够直至可印刷范围105的最后为止进行印刷(步骤S17)。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判定能够直至标签103的终结端为止进行印刷。此外,在以下的处理中,针对已经完成印刷的标签103、即清除了长度LB的标签103不进行判定。
控制部10判别是否使用了卷绕单元23(步骤S18)。印刷装置1是能够由控制部10来确定是否使用卷绕单元23的结构。例如,可以通过从主机PC5向印刷装置1发送命令来设定使用/不使用卷绕单元23。此外,可以构成为:在印刷装置1的前表面,在安装卷绕单元23的位置上配置在安装卷绕单元23时进行机械动作的传感器,并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状态来检测有无卷绕单元23。
在使用了卷绕单元23时(步骤S18,是),控制部10获取卷绕单元23使用时的所需长度的设定值(步骤S19)。具体而言,控制部10从存储部12获取距离LC的值。此外,在未使用卷绕单元23时(步骤S18,否),控制部10获取卷绕单元23非使用时的所需长度的设定值(步骤S20)。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单元23非使用时的所需长度的设定值为零。
步骤S19、S20之后,控制部10根据获取到的所需长度的设定值、在步骤S14设定的长度LB、以及在步骤S16设定的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LA,进行上述公式(4)的运算(步骤S21)。
控制部10根据上述公式(4)的比较运算,判定能否进行标签103的印刷(步骤S22)。在步骤S21~S22中,当进行判定的对象的标签103存在多个时,控制部10从下游侧的标签103开始按顺序进行判定。
在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完毕的所有的标签103都能够印刷时(步骤S22,是),控制部10监测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直至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下一个标签103为止(步骤S23)。在未检测到标签103的期间(步骤S23,否),控制部10监测终结端100A是否被输送到印刷最终位置P4(步骤S24)。即,判定直至终结端100A为止的剩余长度LA是否成为零,当长度LA非零时(步骤S24,否),返回步骤S23。此外,当长度LA为零时(步骤S24,是),控制部10从排纸口22排出标签纸张100(步骤S25),之后,向主机PC5通知印刷完成(步骤S26),结束本处理。
此外,在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标签103时(步骤S23,是),控制部10针对该标签103设定长度LB,并返回步骤S21。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的任一个标签103的印刷均不可能时(步骤S22,否),控制部10针对判定为能够印刷的标签103继续进行印刷,直至印刷完成为止(步骤S27)。之后,在不进行已判定为不能印刷的标签103的印刷的期间,停止印刷动作(步骤S28),转移到步骤S25,排出标签纸张100。此外,在对在步骤S22判定为不能印刷的标签103进行的印刷已经开始的情况下,控制部10在步骤S28迅速中断印刷,转移至步骤S25。
图5~图6是表示印刷装置1的动作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在图5(A)、图5(B)、图5(C)以及图6中,表示标签103的长度等不同的各个示例。
图5(A)表示印刷逻辑标签长L1较长的标签103的示例。在图5(A)的示例中,在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标签103的前端之后,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的时刻,标签103的前端位于接近印刷最终位置P4的位置。此时,控制部10若检测到终结端100A,则在图4的步骤S21~S22中判定能否进行印刷。在图5(A)的示例中,如在上述公式(4)中所说明那样,在不使用卷绕单元23时,能够完成印刷,而在使用卷绕单元23时,无法完成印刷。在无法完成印刷时,控制部10对标签103不印刷而进行排纸,因此能够防止油墨的浪费。
在图5(B)的示例中,相对于长度LA而言较短的多个标签103,排列在标签纸张100上。如图5(B)所示,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的时刻,控制部10针对已经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的标签103(标签103A、103B),判定能否进行印刷。例如,在判定为无法进行标签103B的印刷时,控制部10在完成标签103A的印刷之后,对纸张100进行排纸。此时,对无法印刷的标签103B不进行印刷,因此能够防止油墨的浪费。而且,针对位于标签103B之后的标签103C、103D,不进行能否印刷的判定,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处理。
在图5(C)的示例中,切断接近终结端100A的标签103B。在这种情况下,也根据上述公式(4)来比较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LA和针对各标签103而设定的长度LB,能够恰当地判定能否印刷。在图5(C)的示例中,通过切断末端,来使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LA变短。相对于此,标签103B的长度LB,即使剪切了标签103B的末端侧,也无变化。因此,针对标签103B判定为无法印刷。而且,控制部10能够通过对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LA和逻辑标签长L1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剪切了标签103。在判定为剪切了标签103时,控制部10针对该标签103不进行公式(4)的运算地判定为无法印刷。
图6表示针对位于接近标签纸张100的末端的标签103而判定为无法印刷时,其前面的标签103A在印刷中的示例。此时,如图4的步骤S27所说明那样,控制部10从完成标签103A的印刷之后,停止印刷并进行排纸。
如以上所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具有:输送具有作为印刷对象部的标签103的标签纸张100的输送机构;和对标签103进行印刷的印刷头。此外,印刷装置1具有:在输送路径中检测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100A的纸张检测器61、以及检测标签103的标签检测器63。控制部10根据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的终结端100A的位置,判定对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的标签103的印刷能否完成。然后,控制部10在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中止或避免对该标签103的印刷。例如,若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103已经在印刷中,则中断印刷,或若尚未印刷,则不印刷并进行排纸。由此,在无法完成标签103的印刷时会,中止或避免印刷,因此,能够抑制不需要的印刷动作,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耗材或费时。
此外,控制部10针对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终结端100A之前由标签检测器63检测到的标签103,判定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之后能否印刷。因此,针对在纸张检测器61检测终结端100A之前已,通过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位置的标签103,也能够判定能否印刷。
此外,在标签纸张100上,沿输送方向排列地配置多个规定长度标签103,控制部10针对比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103更位于上游侧的其它标签103不进行判定。因此,在有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103时,对之后要印刷的预定的标签103不进行判定,能够迅速地执行印刷以外的动作。例如,在有由于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的不足而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103时,显然在它之后要印刷的标签103是无法印刷的。这时,通过不进行判定,而能够实现处理的高效化。此外,在有无法被正常印刷的标签103存在时,能够进行迅速排出等,从而高效地处理标签纸张100。
此外,控制部10在判定对标签103能否印刷的处理中,根据终结端100A的位置,判定能否直至完成对标签103的印刷为止输送标签纸张100。因此,在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不足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能够恰当地判定对标签103能否印刷。
此外,控制部10根据为了直至完成对标签103的印刷为止输送标签纸张100所需的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的设定值来进行判定。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的设定值,例如,是上述剩余所需长度。控制部10能够根据预先所设定的存储部12中所存储的值,恰当判定能否进行对标签103的印刷。
此外,印刷装置1在比印刷头更下游侧,能够安装回收印刷后的标签纸张100的卷绕单元23。在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排纸口22安装卷绕单元23。控制部10根据与有无安装卷绕单元23相对应的标签纸张100的剩余所需长度的设定值来进行判定。由此,加上由有无卷绕单元23带来的影响,能够恰当地判定能否进行对标签103的印刷。
第2实施方式
图7至图12是对第2实施方式的细节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表示标签纸张100的输送路径110上的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在图7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3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的一部分。图7(A)是俯视图,图7(B)是侧视图,在(A)和(B)中,使输送方向F上的位置相对应地进行表示。在该图7中,如后所述,表示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100A时的状态。
在图7(A)以及(B)中,表示印刷装置1的输送方向F上的多个位置P1~P6、P10。这些位置P1~P6、P10,在控制部10控制标签纸张100的输送以及印刷时成为基准。
位置P1是纸张检测器61的检测位置。如图7所示,当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末端)100A通过检测位置P1时,纸张检测器61的检测值发生变化。控制部10根据该纸张检测器61的检测值的变化,来检测终结端100A到达检测位置P1。控制部10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之后,根据计数器电路16的计数值的增加量来计算输送量,由此能够始终确定终结端100A的位置。
位置P2是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位置。当标签103的前端或后端通过检测位置P2时,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值变化。控制部10根据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值的变化,来检测标签103的前端或后端到达检测位置P2。
位置P3是印刷头40具有的喷嘴列之中位于最上游侧的喷嘴列42的位置。以下称为印刷基准位置P3。位置P4是印刷头40具有的喷嘴列之中位于最下游侧的喷嘴列48的位置,以下,称为印刷最终位置P4。
位置P5是剪切单元37剪切标签纸张100的剪切位置。不通过剪切单元37来剪切标签纸张100,而使标签纸张100通过剪切位置P5的动作当然也是可能的。
位置P6是在使用卷绕单元23时与为了完成基于印刷头40的印刷所需的标签纸张100的最小限度的长度对应的位置。称为保持极限位置P6。在使用卷绕单元23时,由于会对标签纸张100施加向卷绕鼓25卷绕的力,因此,为了对抗该力而需要通过输送辊轮55与输送带52来夹持标签纸张100。保持极限位置P6是判定直至标签103的印刷完成为止输送辊轮55能否把持住标签纸张100的指标。针对基于保持极限位置P6的判定处理在后面描述。
如此,在印刷装置1中,根据输送路径110上所配置的机械构造来决定了用于进行对标签103的印刷所需的标签纸张100的长度等。因此,当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较短时,有时无法完成对接近终结端100A的标签103的印刷。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103不被使用而被废弃,因此,若在该标签103上印刷印刷图像107,则印刷所需要的油墨等耗材或时间形成浪费。此时,希望对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103不进行印刷地排出标签纸张100,并更换标签纸张100的辊。
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1的控制部10,在由位于最上游侧的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时,针对从纸张检测器61的检测位置P1至印刷最终位置P4之间存在的标签103,判定能否印刷。然后,控制为对不能印刷的标签103不进行不需要的印刷。
所谓标签103不能印刷的情况是指:无法直至标签103的印刷完成为止以规定的输送速度来输送标签103的情况、以及标签103的末端被剪切的情况等。
在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23时,为了由印刷头40对标签103正常地进行印刷,需要通过辊轮53以及输送带52来保持标签纸张100,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输送。具体而言,直至由最下游侧的喷嘴列48对印刷图像107的终结端部进行印刷的动作完成为止,至少需要由最下游侧的辊轮53来保持标签纸张100。此外,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单元23时,由于会对标签纸张100施加向卷绕鼓25卷绕的力,因此,为了对抗该力而需要由输送辊轮55和输送带52来夹持标签纸张100。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完成是指:能够保持印刷质量地正常完成印刷,也即能够在上述状态下完成在对象的标签103上的文字或图像的印刷。
控制部10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时,确定位于从检测位置P1至印刷最终位置P4之间的所有的标签103。在此,在所确定的标签103中,也包括跨过印刷最终位置P4的前后的标签103。在图7的示例中,确定了包括跨过印刷最终位置P4的位置的标签103A、以及标签103B~标签103D在内的4个标签103。
控制部10针对所确定的各标签103A~103D,求出从其前端至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100A的长度作为长度LA1。此外,控制部10针对所确定的各标签103A~103D,求出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各标签103的终结端的长度LB1。控制部10由于将标签103的终结端作为基于逻辑标签长L1的终结端来处理,因此,例如图7的标签103A的长度LB1实际上相当于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下一个标签103B的前端的长度。
此外,控制部10获取从印刷基准位置P3至保持极限位置P6的长度LC1。保持极限位置P6的位置、以及长度LC1由印刷装置1的机械构造来决定,因此,预先被设定在印刷装置1中且被作为控制部10可参照的数据来存储。
控制部10针对所确定的各标签103A~103D,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时计算出上述的长度LA1、LB1。而且,求出长度LA1、LB1时的标签103的终结端是从标签103的前端起加上逻辑标签长L1的位置,包括间隙长L3。在图7中,为了说明而表示了控制部10针对标签103A求出的长度LA1、LB1。
在此,针对控制部10判定能否印刷的处理进行说明。
控制部10针对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时所确定的标签103(标签103A~103D)各自对长度LA1和逻辑标签长L1进行比较。当长度LA1比逻辑标签长L1短时,会产生在印刷中标签103被间断等的现象。其原因在于,例如可列举标签纸张100被切断等。控制部10针对长度LA1比逻辑标签长L1短的标签103不进行印刷。此外,长度LA1<L1是指:距终结端100A最近的标签103(在图7中,为标签103D)。因此,为了实现处理效率化,控制部10可以仅针对所确定的标签103之中距终结端100A最近的标签103,将长度LA1和逻辑标签长L1进行比较。
而且,通过对长度LA1和逻辑标签长L1进行比较,能够在不使用卷绕单元23的情况下,判定能否直至印刷完成为止稳定地输送标签103。为了输送标签103直至印刷完成为止,在印刷图像107终结端到达印刷最终位置P4之前的期间,需要使标签103与输送带52以规定以上的面积相接触。若换言之,从印刷图像107的终结端至终结端100A的长度需要在规定长度以上。在印刷图像107为最大时,成为与印刷可能范围105相同的尺寸,因此若从印刷可能范围105的终结端至终结端100A的长度在规定长度以上(条件A),则可以说能够直至印刷完成为止输送标签103。
因此,在不使用卷绕单元23时,控制部10若判定长度LA1是否在逻辑标签长L1以上,则能够判定是否剪切了标签103,并且,能够判定是否能够直至印刷完成为止输送标签103。
在使用卷绕单元23时,控制部10根据保持极限位置P6来判定能否完成印刷。控制部10,若将标签103终结端到达印刷最终位置P4时设为印刷完成,则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标签103的终结端的长度LB1成为直至印刷完成为止的输送量。例如,直至位于印刷头40正下方的标签103A的印刷完成为止的输送量,为图7所示的长度LB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标签103的终结端设为与标签103的前端相距逻辑标签长L1之处。控制部10在仅将标签纸张100输送了长度LB1时,通过比较长度LB1和长度LC1来判定是否能够由输送辊轮55把持住标签纸张100。长度LC1是从印刷基准位置P3至保持极限位置P6的长度,若LB1≤LC1,则能够完成标签103的印刷。在LB1=LC1时,检测终结端100A时位于保持极限位置P6的标签纸张100到达了印刷最终位置P4。此时,在比印刷最终位置P4更上游处所剩余的标签纸张100的长度,是图7的保持极限位置P6~检测位置P1的长度。也就是说,保持极限位置P6是对印刷完成时在比印刷最终位置P4更上游处所剩余的标签纸张100的长度进行规定的位置。而且,当LB1≤LC1时,由于印刷完成时的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足够,因此能够稳定地输送,能够完成印刷。此外,当LB1>LC1时,由于印刷完成时的标签纸张100的剩余长度不够,因此无法完成印刷。控制部10针对各个标签103求出长度LB1,通过对该长度LB1与长度LC1进行比较来判定能否印刷各标签103。在图7的示例中,标签103A是LB1≤LC1,能够完成印刷。另一方面,图7的标签103B~103D的长度LB1比长度LC1长,因此,标签103B~103D无法完成印刷。该判定与标签103的逻辑标签长L1无关,能够同样地执行。
图8~图10表示印刷装置1的动作的流程。
控制部10从主机PC5接收印刷命令和印刷数据来开始印刷动作(步骤SA11),在印刷执行前,从存储部12或ROM中获取印刷介质容纳部21的标签纸张100的逻辑标签长L1(步骤SA12)。
之后,控制部10开始印刷,在印刷中,监测是否由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步骤SA13)。在未检测到终结端100A的期间(步骤SA13,否),控制部10继续印刷。若检测到终结端100A(步骤SA13,是),则控制部10判别是否使用了卷绕单元23(步骤SA14)。在此,印刷装置1是控制部10能够确定是否使用卷绕单元23的结构。例如,可以通过从主机PC5向印刷装置1发送命令,来设定卷绕单元23的使用/不使用。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印刷装置1的前表面,在安装卷绕单元23的位置处配置卷绕单元23的安装时进行机械动作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状态来检测卷绕单元23的有无。
在未使用卷绕单元23时(步骤SA14,否),控制部10通过后述的终结端处理来进行基于终结端100A的位置的印刷控制(步骤SA15),之后,停止动作。此外,在使用了卷绕单元23的情况下(步骤SA14,是),控制部10,控制部10执行后述的卷绕对应处理(步骤SA16),且进行基于终结端100A的位置的印刷控制,之后,停止动作。
图9是详细表示图8的步骤SA15的终结端处理的动作的流程。
控制部10在标签纸张100上的标签103之中,确定未完成印刷的标签103,即确定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终结端100A之间的标签103,并针对各标签103求出长度LA1(步骤SA21)。
接着,控制部10从所确定的标签103之中选择判定对象的一个标签103(步骤SA22)。在步骤SA22中,控制部10,在以由步骤SA21所确定的标签103未进行图9的处理的标签103之中,从远离终结端100A的标签103起按顺序进行选择。也就是说,从先被印刷的标签103起按顺序选择。
控制部10对判定对象的标签103的长度LA1和逻辑标签长L1进行比较,判定长度LA1是否在逻辑标签长L1以上(步骤SA23)。当长度LA1是在逻辑标签长L1以上的长度时(步骤SA23,是),控制部10将判定对象的标签103设定为能够完成印刷的标签(步骤SA24)。控制部10针对由步骤SA21所确定的所有标签103,判定作为判定对象是否步骤SA23的判定已完毕(步骤SA25)。在所有标签103的判定尚未完毕时(步骤SA25,否),控制部10返回步骤SA22,选择下一个标签103作为判定对象。
在针对所有标签103的判定已完毕时(步骤SA25,是),判定为所有标签103是能够完成印刷的标签。此时,控制部10继续印刷,进行对所有标签103的印刷(步骤SA26),之后,向主机PC5通知印刷完成(步骤SA27),结束本处理。
另一方面,当长度LA1比逻辑标签长L1短时(步骤SA23,否),控制部10将判定对象的标签103设定为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步骤SA28)。控制部10开始监测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的标签103的印刷状态(步骤SA29)。控制部10判定所监测的标签103是否已经由印刷头40正在印刷中(步骤SA30),当非正在印刷中时(步骤SA30,否),在所监测的标签103的前一个标签103的印刷之后,停止印刷(步骤SA31)。在步骤SA31停止印刷时,控制部10可以在停止印刷头40的动作基础上停止标签纸张100的输送,也可以将标签纸张100排出至终结端100A之后停止输送。
之后,控制部10向主机PC5通知缺纸(步骤SA32),结束本处理。
此外,在将判定对象的标签103设定为无法完成印刷之后所监测的标签103已经由印刷头40正在印刷中时(步骤SA30,是),控制部10中断印刷,停止印刷动作(步骤SA33)。在步骤SA33中,控制部10,即使是在印刷图像107的印刷的中途,也停止从印刷头40喷出油墨。之后,可以停止标签纸张100的输送,也可以将标签纸张100排出至终结端100A之后停止输送。控制部10,转移到步骤SA32,通知缺纸。
此外,图10是详细表示图8的步骤AS16的卷绕对应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在图10的处理中,对与图9的终结端处理共同的动作赋予相同步骤标号并省略说明。
控制部10,在标签纸张100上的标签103之中,确定未完成印刷的标签103,即确定从印刷最终位置P4至终结端100A之间的标签103,针对各标签103求出长度LA1、LB1(步骤SA41)。
接着,控制部10从所确定的标签103之中选择判定对象的一个标签103(步骤SA22)。步骤SA22的处理如上所述。
控制部10对判定对象的标签103的长度LA1和逻辑标签长L1进行比较,判定长度LA1是否为逻辑标签长L1以上(步骤SA23)。当长度LA1为逻辑标签长L1以上的长度时(步骤SA23,是),控制部10对判定对象的标签103能否完成印刷进行判定,即:将判定对象的标签103的长度LB1和长度LC1进行比较,以判定长度LB1是否在长度LC1以上(步骤SA42)。在此,当长度LB1在长度LC1以上的长度时(步骤SA42,是),控制部10将判定对象的标签103设定为能够完成印刷的标签(步骤SA24)。控制部10针对在步骤SA21中所确定的所有标签103判定作为判定对象是否步骤SA23的判定完毕(步骤SA25)。当所有标签103的判定尚未完毕时(步骤SA25,否),控制部10返回步骤SA22,选择下一个标签103作为判定对象。此外,当针对所有标签103的判定已完毕时(步骤SA25,是),控制部10执行步骤SA26~SA27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长度LA1比逻辑标签长L1短时(步骤SA23,否),以及长度LB1比长度LC1短时(步骤SA42,否),控制部10将判定对象的标签103设定为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步骤SA28)。之后,控制部10执行步骤SA29~SA33的处理。
图11~图13是表示印刷装置1的动作的具体例的说明图。
图11的(A)~(C)表示不使用卷绕单元23时的动作例。此时的动作如图5所示。
在图11的(A)的示例中,切断了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100A侧,标签103变短。此时,由于标签103的LA1比逻辑标签长L1短,因此控制部10不进行对标签103的印刷而停止。如图11(A)的示例,在标签103较长时,有时会在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的时刻已经开始标签103的前端侧的印刷。此时,控制部10在判定为LA1比逻辑标签长L1短之后,会迅速中断印刷。因此,能够防止油墨的浪费消耗。
在图11(B)的示例中,未切断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侧,长度LA1与逻辑标签长L1相等。此时,由于能够完成所有标签103的印刷,因此控制部10会直至标签纸张100的最后的标签103为止进行印刷后才停止。在图11(C)的示例中,与图11(A)相同,虽然剪切了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100A侧,但除了最接近终结端100A的标签103,其它标签103都能够印刷。此时,控制部10,除了最接近终结端100A的标签103,印刷其它标签103,之后停止。
图12以及图13(A)、(B)表示使用卷绕单元23时的动作例。此时的动作如图6所示。
在图12的示例中,针对最接近终结端100A的标签103,长度LA1与逻辑标签长L1相等,长度LB1比长度LC1长。如该图12的示例所示,当标签103的逻辑标签长L1较长时,长度LB1容易变得比长度LC1长。控制部10通过图10所示的处理,将最接近终结端100A的标签103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在完成其之面的标签103的印刷之后,停止印刷装置1的印刷动作。
此外,在图13(A)的示例中,标签103较短,当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终结端100A时,多个标签103位于印刷头40的上游侧。也就是说,未被印刷的标签103有多个,因此,控制部10对所有未印刷的标签103进行确定,判定是否能否印刷。在该示例中,针对从终结端100A侧的4个标签103F,虽然长度LA1比逻辑标签长L1长,但长度LB1比长度LC1长。因此,被判定为标签103F无法完成印刷。
图13(B)表示输送图13(A)的标签纸张100且标签103F之前的标签103处于印刷中的状态。为了完成标签103F的印刷,需要从图13(B)所示的状态起,直至使标签103终结端到达印刷最终位置P4为止进行输送。然而,由图13(B)可知,位于标签103F上游侧的标签纸张100的长度较短,因此,输送辊轮55无法直至标签103F的印刷完成为止把持住标签纸张100。相对于此,标签103F的下游侧的标签103能够完成印刷。
因此,控制部10在开始标签103F的印刷之前,停止印刷动作。在此,针对位于标签103F上游侧的多个标签103,控制部10不判定能否完成印刷,因此,能够迅速停止印刷。
如以上所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具有:输送具有作为印刷对象部的标签103的标签纸张100的输送部(输送机构)。此外,印刷装置1具有:在标签纸张100的输送路径上所配置的印刷头40;和在输送路径的多个检测位置进行检测的纸张检测器61以及标签检测器63。印刷装置1在通过控制部10检测到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100A时,基于纸张检测器61以及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结果来判定能否完成标签103的印刷。在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停止基于印刷头40的印刷,或者不执行对标签103的印刷地,输送标签纸张100。因此,在无法完成标签103的印刷时,停止不需要的印刷,或者不进行印刷,因此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油墨等耗材或费时。
此外,在标签纸张100上,沿输送方向F排列配置了多个规定长度的标签103。控制部10,在根据纸张检测器61以及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结果而检测到终结端100A时,根据纸张检测器61以及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结果来判定能否完成标签103的印刷。因此,在沿着输送方向F排列配置的标签103之中存在无法完成印刷的标签103时,停止对该标签103不需要的印刷,或者不进行印刷,因此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油墨等耗材或费时。
在此,控制部10至少判定能否完成最接近标签纸张100的终结端的标签103的印刷,因此能够节省印刷所需的油墨等耗材或费时。此外,控制部10根据由纸张检测器61检测到的终结端100A的位置来判定能否直至标签103的印刷完成为止输送标签纸张100,由此判定能否完成印刷。因此,能够恰当地判定能否完成印刷,节省不需要的印刷动作。
此外,纸张检测器61以及标签检测器63,在印刷头40上游,在标签纸张100的输送方向F上不同的位置处检测标签纸张100,因此能够更恰当地判定能否完成对标签103的印刷。此外,标签检测器63对标签103的前端进行检测,且控制部10根据标签检测器63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标签103的前端的位置。然后,根据所确定的标签103的前端的位置和标签103的输送方向F上的长度,来判定能否完成印刷。因此,能够正确地确定标签103的位置,能够更恰当地判定能否完成对标签103的印刷。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仅表示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形以及应用。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输送路径110上所设置的标签检测器63来检测标签103的前端的示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标签检测器63来检测标签纸张100上所附加的黑色标记,也可以与标签检测器63分开地设置用于检测黑色标记的光传感器。黑色标记是表示标签纸张100中的标签103位置的黑色或深色标记,既可以附加在标签纸张100的表面,也可以附加在背面。标签检测器63或追加的光传感器,可以与黑色标记的位置对应地,设置在输送路径110的上方,也可以设置在下方。
此外,作为回收印刷装置1印刷的标签纸张100的回收装置,虽然以卷绕单元2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回收装置只要能够对从印刷装置1的排纸口22排出的标签纸张100进行回收即可,具体的结构是任意的。例如,可以设置一种回收装置,其具有:在排纸口22外把持标签纸张100的辊轮;和以折叠的状态或成卷的状态容纳标签纸张100的容纳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印刷装置1根据从主机PC5接收到的印刷数据来进行印刷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印刷装置1,也可以是对内置的图像数据或文字数据等进行印刷的独立的打印机。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喷墨式打印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印刷装置1的结构不特别限定,也能够应用于点阵式打印机、热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此外,图1所示的各功能块能够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动作来任意实现,并非暗示要特定的硬件结构。此外,控制部10也可以通过执行与印刷装置1外部连接的存储介质所存储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动作。

Claims (14)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机构,其输送具有印刷对象部的印刷介质;
印刷头,其配置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
检测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多个检测位置处进行检测;和
控制部,其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时,确定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来判定能否完成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在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停止所述印刷头的印刷,或者不执行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地输送所述印刷介质。
2.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1检测部,其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以及
第2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印刷对象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判定能否完成对由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在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中止或避免对该印刷对象部的印刷。
3.根据权利请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针对在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之前由所述第2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印刷对象部,判定能否在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之后完成印刷。
4.根据权利请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介质上沿输送方向排列配置多个规定长度的所述印刷对象部,
所述控制部,针对位于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上游侧的其它所述印刷对象部,不进行判定。
5.根据权利请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判定能否完成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的处理中,根据由所述第1检测部检测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进行能否直至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完成为止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的判定。
6.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为了直至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完成为止输送所述印刷介质而需要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剩余长度的设定值,进行判定。
7.根据权利请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路径上,在所述印刷头的下游侧能够安装用于回收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回收装置,
所述控制部根据与所述回收装置的安装的有无相对应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剩余长度的设定值,进行判定。
8.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印刷介质上,沿输送方向排列配置多个规定长度的所述印刷对象部,
所述控制部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检测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时,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能否完成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
9.根据权利请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至少判定距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最近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能否完成。
10.根据权利请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来判定能否直至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完成为止输送所述印刷介质,由此判定能否完成印刷。
11.根据权利请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在所述印刷头的上游具有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的多个检测器。
12.根据权利请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前端、或表示所述印刷对象部的位置的标记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前端的位置,并根据所确定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前端的位置和所述印刷对象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来判定能否完成印刷。
13.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印刷装置具有:
输送机构,其输送具有印刷对象部的印刷介质;和
印刷头,其配置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
在所述控制方法中,
当通过在所述输送路径的多个检测位置处进行检测而检测到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时,判定能否完成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当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停止所述印刷头的印刷,或者不执行对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地输送所述印刷介质。
14.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输送具有印刷对象部的印刷介质并进行印刷时,
在所述印刷介质的输送路径上,检测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以及所述印刷对象部,
根据所检测的所述印刷介质的终结端的位置,判定能否完成对所检测的所述印刷对象部的印刷,
在判定为无法完成印刷时,中止或避免对该印刷对象部的印刷。
CN201410486523.1A 2013-09-27 2014-09-22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512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1141A JP2015066719A (ja) 2013-09-27 2013-09-27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3-201141 2013-09-27
JP2014026367A JP6299258B2 (ja) 2014-02-14 2014-02-14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4-026367 2014-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12107A true CN104512107A (zh) 2015-04-15
CN104512107B CN104512107B (zh) 2016-08-17

Family

ID=5273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6523.1A Active CN104512107B (zh) 2013-09-27 2014-09-22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132674B2 (zh)
CN (1) CN10451210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4783A (zh) * 2015-06-25 2015-09-23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打印机检测标签的方法
CN106476429A (zh) * 2015-09-01 2017-03-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打印装置
WO2017045567A1 (zh) * 2015-09-15 2017-03-2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标记纸打印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N108454241A (zh) * 2017-02-17 2018-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09703207A (zh) * 2018-12-28 2019-05-03 天津英友标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胶面印刷标签的喷码系统及方法
CN110588174A (zh) * 2019-08-23 2019-12-20 北京英格条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式卷纸标签打印设备
CN110799340A (zh) * 2017-06-26 2020-02-1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0813B2 (en) 2013-12-19 2016-09-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Winding device and print winding system
JP6515729B2 (ja) 2015-08-06 2019-05-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6729239B2 (ja) * 2016-09-21 2020-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EP3521045B1 (en) * 2016-09-29 2021-06-16 Sato Holdings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and printer control method
JP6852490B2 (ja) * 2017-03-21 2021-03-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データ生成装置、印刷データ生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US10562324B2 (en) * 2017-06-19 2020-02-18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inting
JP2019022958A (ja) * 2017-07-24 2019-02-14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7110569B2 (ja) * 2017-09-21 2022-08-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ES2828042T3 (es) * 2018-08-27 2021-05-25 Bizerba Se & Co Kg Método para determinar el desgaste de un aparato de impresión y aparato de impresió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0128A (ja) * 1992-07-22 1994-02-1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
US20060250431A1 (en) * 2005-01-27 2006-11-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having program stored thereon
JP2007276147A (ja) * 2006-04-03 2007-10-25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055805A (ja) * 2006-08-31 2008-03-1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CN102133823A (zh) * 2011-01-21 2011-07-27 宁波市胜源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印刷方法
CN103057265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8364A (ja) 2001-08-06 2003-02-18 Canon Aptex Inc 記録媒体の終端検出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4358794A (ja) 2003-06-04 2004-12-24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2464A (ja) 2006-05-15 2007-11-22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印刷装置、搬送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08114433A (ja) 2006-11-02 2008-05-22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40111595A1 (en) * 2012-10-19 2014-04-24 Zink Imaging, Inc. Thermal printer with dual time-constant heat sin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0128A (ja) * 1992-07-22 1994-02-1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タ装置
US20060250431A1 (en) * 2005-01-27 2006-11-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having program stored thereon
JP2007276147A (ja) * 2006-04-03 2007-10-25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055805A (ja) * 2006-08-31 2008-03-1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CN102133823A (zh) * 2011-01-21 2011-07-27 宁波市胜源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印刷方法
CN103057265A (zh) * 2011-10-21 2013-04-24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4783A (zh) * 2015-06-25 2015-09-23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打印机检测标签的方法
CN104924783B (zh) * 2015-06-25 2018-05-01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打印机检测标签的方法
CN106476429A (zh) * 2015-09-01 2017-03-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打印装置
CN106476429B (zh) * 2015-09-01 2018-05-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打印装置
WO2017045567A1 (zh) * 2015-09-15 2017-03-2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标记纸打印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N108454241A (zh) * 2017-02-17 2018-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08454241B (zh) * 2017-02-17 2021-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CN110799340A (zh) * 2017-06-26 2020-02-1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10799340B (zh) * 2017-06-26 2021-09-1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控制方法及记录介质
CN109703207A (zh) * 2018-12-28 2019-05-03 天津英友标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胶面印刷标签的喷码系统及方法
CN109703207B (zh) * 2018-12-28 2020-05-12 天津英友标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胶面印刷标签的喷码系统及方法
CN110588174A (zh) * 2019-08-23 2019-12-20 北京英格条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式卷纸标签打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32674B2 (en) 2015-09-15
US20150091966A1 (en) 2015-04-02
CN104512107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2107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389700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038251B2 (en)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8777363B2 (en)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long medium
CN107856412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90487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print separate print jobs concurrently
US20120051824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EP273545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423141B1 (en) Transport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transport method
JP2015066719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8656736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4160797A (ja) 記録装置
JP6299258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WO2019177595A1 (en) Automatically reconfiguring a web printer
CN114375260B (zh) 打印装置
EP3851287B1 (en) Label printer and label printer control method
JPH09290950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16112731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20805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550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222B2 (ja)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JP2021054562A (ja) 印刷装置
JP2015139917A (ja) 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
JPH06297824A (ja) 印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