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8517A - 光学片及面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片及面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8517A
CN104508517A CN201380039582.8A CN201380039582A CN104508517A CN 104508517 A CN104508517 A CN 104508517A CN 201380039582 A CN201380039582 A CN 201380039582A CN 104508517 A CN104508517 A CN 104508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article
light diffusion
optical shee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95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8517B (zh
Inventor
井上弘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Ze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Ze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Ze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508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8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8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85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02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using microoptical elements for redirecting or diffusing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00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 F21V3/04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 F21V3/06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31Nanoparticles used in non-emissive layers, e.g. in packag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学片、以及具备所述光学片和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的面光源装置,所述光学片具有透明基材、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的一面侧的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光扩散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的另一面侧的光扩散粘合层,其中,所述光扩散层包含树脂和数均粒径1.7μm以上的第一扩散粒子,所述光扩散粘合层包含粘合剂、高折射纳米粒子及第二扩散粒子,所述光扩散层的雾度x1(%)及所述光扩散粘合层的雾度x2(%)满足x1>x2的关系。

Description

光学片及面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光学片及有机场致发光(以下称为“有机EL”)元件的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研究了将在多层电极间设置有机发光层从而获得电发光的有机EL元件用作替代液晶单元的显示元件。另外,还研究了通过活用高发光效率、低电压驱动、轻质、低成本等特征而将有机EL装置用作平面型照明、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灯等面光源装置。
在将有机EL元件作为面光源装置的光源使用的情况下,从元件中高效地导出有用的形态的光成为课题。例如,虽然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本身的发光效率高,但是根据构成元件的层间的折射率差等条件,在光透过该层直到出射之间的光损耗增大。因此,寻求尽可能降低这样的光损耗的方法。
作为用于提高出光效率的方法,已知在相对于光源装置而言的出光面侧设置具有多个具有给定的光学特性的层的光学片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通过设置这样的光学片,可期待提高出光效率及降低观察角度不同引起的色彩的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7809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来自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可考虑将高折射玻璃作为基板使用。通过使用高折射玻璃作为基板,可期待提高从具有1.8左右这样的高折射率的发光层向基板的出光效率。然而,如果使用高折射玻璃基板,则难以实现从该基板向其以外的其它层或装置外出射光。
为了提高从高折射玻璃基板进一步导出光时的效率,可考虑使用下述光学片,该光学片中的与玻璃基板直接接触的层具有光扩散性。例如,可考虑通过使用下述光学片来提高出光效率,所述光学片具有透明基材和粘合层,且该粘合层的折射率高且具有光扩散性。
然而,在形成这样的折射率高的光扩散粘合层的情况下,形成该层的材料的粘度偏离适于涂敷的粘度,其结果,易产生粘合层的不均。这样的不均在观察面光源装置的出光面时,作为面状不均被识别,损害面光源装置的品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面光源装置的出光效率、可以降低观察角度不同引起的色彩的变化、且可降低面状不均的产生的光学片,以及出光效率高、观察角度不同引起的色彩的变化小、且面状不均少的面光源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研究,结果想到:作为光学片,使用不仅具备光扩散粘合层、还具备具有给定特征的光扩散层的光学片。即,通过使用在透明基材的一面侧设置有光扩散层、另一面侧设置有光扩散粘合层、且光扩散层具有给定的雾度等特征的光学片,可以在提高光扩散粘合层的出光效率的同时、降低光扩散粘合层的不均引起的面状不均的显现,进行完成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下述(1)~(7)。
(1)一种光学片,其具有透明基材、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的一面侧的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光扩散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的另一面侧的光扩散粘合层,其中,
所述光扩散层包含树脂和数均粒径1.7μm以上的第一扩散粒子,
所述光扩散粘合层包含粘合剂、高折射纳米粒子及第二扩散粒子,
所述光扩散层的雾度x1(%)及所述光扩散粘合层的雾度x2(%)满足x1>x2的关系。
(2)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雾度x1为98.5%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第二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为0.3~1.7μm。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高折射纳米粒子是由无机材料形成的粒子、或包含由无机材料形成的芯和覆盖该粒子或该芯的外表面的有机被膜的粒子,所述第二扩散粒子是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粒子。
(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所述高折射纳米粒子为折射率1.68以上的粒子,所述第二扩散粒子是折射率小于1.55的粒子。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在所述光扩散粘合层,所述第二扩散粒子的折射率n2和所述光扩散粘合层的其余成分的折射率n1满足n1>n2的关系。
(7)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备(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和有机场致发光元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光学片可以提高面光源装置的出光效率,可以降低观察角度不同引起的色彩的变化,且可降低面状不均的产生。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出光效率高,观察角度不同引起的色彩的变化小,且面状不均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光学片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光学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3为剖面图,示出了将图2所示的光学片用穿过图2中的线1a-1b且与透明基材的面方向垂直的面剖切而成的剖面;
图4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一例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面光源装置
10U:装置出光面、光扩散层表面
20:面光源装置
20U:光扩散层表面
100:光学片
110:光扩散层
112:树脂
113:第一扩散粒子
121:透明基材
130:光扩散粘合层
132:粘合剂
133:第二扩散粒子
134:高折射纳米粒子
141:隔板
151:基板
160:有机EL元件
161:第一电极层
162:发光层
163:第二电极层
171:密封基板
200:光学片
210:光扩散层
214:平坦部
215: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及例示物等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及例示物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及其均等范围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变更而实施。
(光学片)
本发明的光学片具有透明基材、设置于上述透明基材的一侧的面的光扩散层、以及设置于上述透明基材的另一侧的面的光扩散粘合层。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光学片的一例的剖面图。图1中,光学片100具有透明基材121、与透明基材121的一侧的面直接接触地设置的光扩散层110、以及与透明基材121的另一侧的面直接接触地设置的光扩散粘合层130。本实施方式中,在透明基板的面上直接设置有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粘合层,但本发明的光学片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使透明基板和光扩散层或光扩散粘合层之间存在其它层。
光扩散层110包含树脂112和第一扩散粒子113,其表面10U因第一扩散粒子113的存在而具有凹凸结构。另一方面,光扩散粘合层包含粘合剂132、第二扩散粒子133及高折射纳米粒子134。由于光扩散粘合层130的表面是具有粘合性的面,因此,可以根据需要以贴附隔板141的状态保存,在剥离隔板141后供于使用。
(透明基材)
本发明中,透明基材“透明”是指具有适宜用于光学片的材料的程度的光线透射率。本发明中,构成光学片的各层可以采用具有适宜用于光学部件的光线透射率的材料,可以采用使作为光学片整体具有50%以上的总光线透射率的材料。
作为透明基材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使用玻璃、或能够形成透明的层的各种树脂。作为透明基材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及电子束固化性树脂,其中,从加工容易的方面考虑,优选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例子,可以举出聚酯类、聚丙烯酸酯类、及环烯烃聚合物类树脂。在此,作为透明基材,不限于单层基材,也可以是由多个透明基材叠层而成的基材。
透明基材的折射率高者,由光扩散粘合层向透明基材的出光效率提高,故优选,本发明中,通过使用特定的层作为光扩散粘合层,即使透明基材的折射率低于光扩散粘合层,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出光效率。因此,透明基材的材料不限定于高折射率的材料,从折射率以外的性质及成本等观点来看,可适当选择材料。具体而言,透明基材的折射率优选为1.4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1.9以下,更优选为1.7以下。
本申请中,各层的折射率可以将形成为片状的单层体或多层体的材料作为样品,通过分光椭偏仪(M-2000Woollam公司制)测定。
本发明的光学片中,就透明基材的厚度而言,如果是例如由树脂形成的透明基材,则优选为20~300μm。在透明基材为玻璃的情况下,其厚度优选为10~1100μm。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光学片是薄的平板状结构,因此称为“片”,但其并非一定以挠性为必要条件。因此,例如采用700μm厚的玻璃透明基材形成的无挠性的叠层体也包含在本发明的光学片中。
(光扩散层)
光扩散层是设置于透明基材的一面侧的层。在面光源装置中设置有本发明的光学片的情况下,光扩散层通常是位于出光面侧(即,光学片中相比于光扩散粘合层及透明基材,距发光层更远的一侧)的层。光扩散层可以直接设置于透明基材的面上,但也可以隔着任意层设置。从制造的容易程度等观点出发,优选直接设置。
光扩散层包含树脂、和具有给定的数均粒径的第一扩散粒子。
作为光扩散层包含的树脂的例子,可以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以及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及电子束固化性树脂等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特别是从高硬度及制造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热固性树脂及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例子,可以举出聚酯类、聚丙烯酸酯类、环烯烃聚合物类树脂。另外,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例子,可以举出环氧类、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类、烯/硫醇类、异氰酸酯类树脂。作为这些树脂,可优选使用具有多个聚合性官能团的树脂。
光扩散层含有的第一扩散粒子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作为第一扩散粒子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金属及金属化合物、以及树脂。作为金属化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金属的氧化物及氮化物。作为金属及金属化合物的例子,具体可以举出银、铝这样的反射率高的金属、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加锡氧化铟、氧化钛金属化合物。另一方面,作为树脂的例子,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树脂、聚氨脂树脂、有机硅树脂、及三聚氰胺树脂等。
第一扩散粒子的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为球状、圆柱状、立方体状、长方体状、棱锥状、圆锥状、星型状等形状。
第一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为1.7μm以上。这里,所述数均粒径可以通过各种粒度分布计(例如,离心沉降式粒度分布计CAPA-700堀场制造厂)测定。通过将数均粒径设为该下限以上,可以在光扩散层的表面设置凹凸结构。通过使光扩散层具有凹凸结构,可以提高出光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就粒径而言,在粒子的形状为球状以外的情况下,以其同等体积的球的直径作为粒径。第一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30μm以下。
在第一扩散粒子为透明的粒子的情况下,优选第一扩散粒子的折射率、和构成光扩散层的树脂的折射率之差为0.05~0.5,更优选为0.07~0.5。在此,就第一扩散粒子及树脂的折射率而言,哪个更大都可以。如果第一扩散粒子和树脂的折射率过于接近,则不能获得扩散效果,不能抑制色彩不均,相反,如果差过大,则虽然扩散变大、色彩不均得到抑制,但出光效果降低。
就光扩散层中的树脂和第一扩散粒子的配合比例而言,作为第一扩散粒子相对于它们的总量的比例,优选为3~50重量%。
(任意成分)
光扩散层中除了树脂及第一扩散粒子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而包含任意成分。作为该任意成分,可列举:抗静电剂、交联剂、UV吸收剂、荧光剂、蓄光剂等。
(光扩散层的特性及形状)
光扩散层的折射率优选为比透明基材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
光扩散层的表面凹凸结构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但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15μm以上。
本发明的光学片中,就光扩散层的厚度而言,其下限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另一方面,其上限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特别是,通过使其厚度为上述上限以下的厚度,可以良好地形成基于第一扩散粒子的表面凹凸。
(光扩散粘合层)
光扩散粘合层是设置于透明基材的与设置有光扩散层的面相反的面侧的层。在面光源装置中设置有本发明的光学片的情况下,光扩散粘合层通常是位于入光面侧(即,相比于光扩散层及透明基材,距发光层更近的一侧)的层。光扩散粘合层可以直接设置于透明基材的面上,但也可以进一步隔着其它层而设置。从制造的容易程度等观点出发,优选直接设置。
光扩散粘合层是具有光扩散性的粘合层。即,光扩散粘合层是不仅具有使透过光学片的光扩散的功能、而且具有使光学片与有机EL元件的其它层粘合的功能的层。通过使光扩散粘合层为粘合层,可以容易地将本发明的光学片设置于有机EL元件,且通过使有机EL元件的层结构简单化,可以提高出光效率。
光扩散粘合层含有粘合剂、高折射纳米粒子及第二扩散粒子。在使用本发明的光学片作为面光源装置的构成元件时,光扩散粘合层通常为与有机EL元件的基板直接接触的层。就有机EL元件的基板而言,为了提高来自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可以使其为由高折射玻璃构成的基板。该情况下,光扩散粘合层包含高折射纳米粒子,其结果,其是具有高折射率的层,由此可以提高从基板向光扩散粘合层的出光效率。进而,通过使光扩散粘合层进一步含有第二扩散粒子,可使入射到光扩散粘合层的光发生扩散,其结果,即使透明基材的折射率不太高,也能够提高从光扩散粘合层向透明基材的出光效率。
作为光扩散粘合层含有的粘合剂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酸改性聚烯烃、脂肪族类烃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通过使用这些树脂,可以容易地形成光扩散粘合层,并且还能够对光扩散粘合层赋予作为上述粘合层的功能。
作为光扩散粘合层含有的高折射纳米粒子的例子,可以举出由无机材料构成的粒子及由折射率为1.68以上的有机材料构成的粒子。无机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氧化锆、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等氧化物纳米粒子、钛酸钡、钛酸锶等钛酸盐类;CdS、CdSe、ZnSe、CdTe、ZnS、HgS、HgSe、PdS、SbSe等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纳米粒子等。作为折射率为1.68以上的有机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苯乙烯类树脂等。这些纳米粒子的表面也可以利用用于提高分散性的各种官能团、硅烷偶联剂等进行表面修饰。高折射纳米粒子的折射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设为3.0以下。
高折射纳米粒子的形状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为球状、圆柱状、立方体状、长方体状、棱锥状、圆锥状、星型状等形状。
高折射纳米粒子的数均粒径优选为1nm以上,更优选为5nm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200nm以下,更优选为100nm以下。通过将数均粒径设为上述范围内,可以良好地获得提高折射率的效果。
就光扩散粘合层中的高折射纳米粒子的含有比例而言,以相对于粘合剂、高折射纳米粒子及第二扩散粒子的总量的比例计,优选为2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8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下。
作为光扩散粘合层含有的第二扩散粒子的材料的例子,可以举出有机材料,特别是折射率小于1.55的有机材料,优选折射率小于1.5的丙烯酸类交联粒子、有机硅树脂等。更具体而言,在上述作为第二扩散粒子的材料而例示的材料中,可以适当选择使用折射率等特性在所希望的范围的材料。第二扩散粒子的折射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设为1.3以上。
第二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优选为0.3μm以上,更优选为0.5μm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1.7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下。通过将数均粒径设为上述范围内,可以良好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特别是在使用数均粒径小的粒子作为第二扩散粒子的情况下,到达粒子的光被高度散射,另一方面,层内存在大量的粒子间的间隙,因此未被散射而直线性地透过光扩散粘合层的光也增多。因此,通过将数均粒径设为上述的上限以下,可以抑制雾度上升,并且可以获得高扩散,因而特别优选。
就光扩散粘合层中的第二扩散粒子的含有比例而言,以相对于粘合剂、高折射纳米粒子及第二扩散粒子的总量的比例计,优选为1重量%以上,更优选为3重量%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3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0重量%以下。
(任意成分)
光扩散粘合层中除了粘合剂、高折射纳米粒子及第二扩散粒子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任意成分。作为该任意成分,可列举:增粘剂、固化剂、增塑剂、UV吸收剂等各种添加剂。
(光扩散粘合层的特性及形状)
光扩散粘合层的折射率可以根据光学片的用途适当设定。特别是在将本发明的光学片贴附于有机EL元件的基板而使用的情况下,优选光扩散粘合层的折射率比该基板的折射率高。另一方面,从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折射率低者。具体而言,透明基材的折射率优选为1.57以上,更优选为1.6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1.9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下。这样范围的折射率主要可以通过调节高折射纳米粒子的比例而获得。
光扩散粘合层中,第二扩散粒子的折射率n2和光扩散粘合层的其余成分的折射率n1优选满足n1>n2的关系。
在此,所述其余成分是指,构成光扩散粘合层的成分中的除第二扩散粒子以外的成分。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求出其余成分的折射率n1:与形成光扩散粘合层不同地,不添加第二扩散粒子,而使用与在光扩散粘合层的制造中使用的量等同的其它成分,与光扩散粘合层同样地形成层,并测定其折射率,由此求出其余成分的折射率n1。或者,也可以基于构成其余成分的主要成分(粘合剂及高折射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配合比例来进行概算。
就光扩散粘合层的厚度而言,其下限优选为1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另外,可以为30μm以上或40μm以上,另一方面,其上限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60μm以下。
(雾度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光学片中,光扩散层的雾度x1(%)和光扩散粘合层的雾度x2(%)满足x1>x2的关系。
雾度x1及雾度x2可以如下地测定:在透明的基板上形成测定对象的光扩散层或光扩散粘合层,并测定其雾度。作为测定设备,可基于JIS K7105而使用市售的浊度仪(NDH-4000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等)。
通过使雾度x1及雾度x2满足x1>x2的关系,可以同时实现出光效率的提高和面状不均的降低。
即,为了提高出光效率,要求光扩散粘合层大量含有高折射纳米粒子及第二扩散粒子。然而,通过大量含有这些粒子,用于形成光扩散粘合层的材料的粘度增加,且材料中粒子的分散度降低,其结果,易产生不均。在此,通过将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粘合层的雾度x1及x2调整为x1>x2,从出光面观察时的光扩散粘合层的不均得以隐蔽。其结果,可以提高出光效率,同时还能够实现面状不均的降低。
雾度x1及雾度x2的各值只要满足上述要件时,就没有特别限定,但x1优选为98.5%以上,更优选为98.7%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99.7%以下,更优选为99.5%以下。特别是,通过使x1为上述优选的下限以上,可以良好地实现面状不均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光学片中,具有雾度的光学片仅仅是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粘合层的情况下,光学片整体的雾度成为于由x1及x2经下述计算得到的值大致相同的值。
光学片整体的雾度(计算值,%)=x1+(100-x1)*(x2/100)
本发明的光学片整体的雾度没有特别地限定,优选为98.5%以上,更优选为98.7%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99.7%以下,更优选为99.5%以下。
(凹凸结构)
本发明的光学片中,可以使光扩散层的表面凹凸结构为基于第一扩散粒子的形状的凹凸结构,但也可以在具有该凹凸结构的同时、或代替该凹凸结构而具有通过金属模等模具而赋予的凹凸结构。
图2是示意地示出了具有如上所述的通过模具而赋予的表面凹凸结构的本发明的光学片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将图2所示的光学片用穿过图2中的线1a-1b且与透明基材的面方向垂直的面剖切而成的剖面的剖面图。光学片200在下述方面与光学片100存在不同、在其它方面与光学片100通用:即,作为光扩散层,代替图1所示的光扩散层110而具备具有通过模具而赋予的表面凹凸结构的光扩散层210。光扩散层210的上面具有含多个凹部215、和位于凹部215的周围的平坦部214的凹凸结构。通过该凹凸结构,可界定光学片200的表面20U。利用这样的通过模具而赋予的表面凹凸结构,还可以获得提高出光效率等效果。另外,通过模具而赋予的凹凸结构并不限于图2及图3所示的四棱锥型的凹部,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可以为四棱锥以外的棱锥形状、圆锥形状、球面的一部分的形状、槽状的形状、及由这些组合而成的形状。另外,圆锥及棱锥不仅包括顶部尖锐的常规的圆锥及棱锥,也可以是顶端发圆的形状、或经过平着削角而成的形状。
(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学片可以如下地制造:例如,制备适于形成光扩散层的涂敷液(1)、及适于形成光扩散粘合层的涂敷液(2),使用这些涂敷液在透明基材的两面分别形成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粘合层。
(光扩散层的形成方法)
作为适于形成光扩散层的涂敷液(1),可以使用包含上述列举的光扩散层的材料的树脂及第一扩散粒子的组成物。涂敷液(1)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溶剂。作为该溶剂的例子,可以举出甲苯、己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及它们的混合物。涂敷液(1)含有树脂、第一扩散粒子及溶剂的情况下,可以使涂敷液(1)整体中的溶剂的比例为10~80重量%。
通过将涂敷液(1)涂布于透明基材的面上并根据需要使溶剂挥发、进而根据需要进行基于能量射线的照射等的固化处理,可以获得光扩散层。溶剂的挥发例如可以通过以给定时间、于给定的温度范围进行加热而进行。加热温度优选为40~200℃,更优选为40~140℃。加热时间优选为15~600秒。
光扩散层的表面凹凸结构可通过适当选择第一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及光扩散层的膜厚,作为与第一扩散粒子的形状对应的形状而获得。或者,还可以通过制备具有所需形状的金属模具等模具,在获得上述涂膜后的任意阶段转印上述模具的形状而赋予表面凹凸结构。
(光扩散粘合层的形成方法)
作为适于形成光扩散粘合层的涂敷液(2),可以使用上述列举的含有光扩散粘合层的材料的树脂、高折射纳米粒子及第二扩散粒子的组成物。涂敷液(2)可优选进一步含有溶剂。作为该溶剂的例子,可以举出:甲苯、己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及它们的混合物。在涂敷液(2)含有树脂、高折射纳米粒子、第二扩散粒子及溶剂的情况下,可使涂敷液(2)整体中的溶剂的比例为30~85重量%。
通过将涂敷液(2)涂布于透明基材的面上并根据需要使溶剂挥发、进而根据需要进行基于能量射线的照射等的固化处理,可以获得光扩散粘合层。溶剂的挥发例如可以通过以给定时间、于给定的温度范围进行加热而进行。加热温度优选为40~200℃,更优选为40~140℃。加热时间优选为15~600秒。
在光扩散粘合层形成后,可以根据需要在光扩散粘合层上贴附隔板。在制造面光源装置时,在即将将本发明的光学片贴附于其它层之前,通过剥离隔板,可以实现容易的贴附。
(面光源装置)
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光学片和有机EL元件。
图4为剖面图,示意性示出了具备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光学片100的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一例。
面光源装置10是具有平板状结构的装置,具备由玻璃等材料构成的基板151、与基板151的装置出光面侧的表面15U相接触地设置的本发明的光学片100、以及与基板151的另一面15L相接触地设置的有机EL元件160。面光源装置10进一步作为任意的构成元件而具有设置于有机EL元件160的与装置出光面相反一侧的表面16L侧的密封基板171。作为基板151,可优选使用折射率为1.6以上的高折射率玻璃。通过使用这样的具有高折射率的基板,从有机EL元件160向基板的出光效率提高。高折射率玻璃的折射率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定,但可以为2.5以下。
有机EL元件160从靠近基板151一侧起依次具备第一电极层161、发光层162及第二电极层163。第一电极层161是透明电极,第二电极层163是反射电极。由于是这样的构成,所以来自发光层162的光或透过第一电极层161,或被第二电极层163反射而透过发光层162及第一电极层161,朝向光学片100侧。
光学片100以光扩散层110位于面光源装置10的上面(即面光源装置10的出光面侧的最外层)、光扩散粘合层130与基板151相接触的方式设置。通过光扩散粘合层130的作为粘合层的功能,光学片100与基板151粘合。
从有机EL元件160向装置出光面侧出射的光入射至基板151,进而入射至光扩散粘合层130。在此,通过光扩散粘合层130含有高折射纳米粒子134,使层整体具有高的折射率,由此可获得从基板151向光扩散粘合层的高的出光效率。另外,通过光扩散粘合层130具有第二扩散粒子133,光的行进方向被扩散。第二扩散粒子133优选为数均粒径0.3~1.7μm的粒子,由此为雾度较低的状态,光以广角度扩散。通过含大量的粒子,在光扩散粘合层130可产生不均,但光扩散粘合层130的雾度的值本身为低的值,且相对于光扩散层110是相对低的值,因此,该光扩散粘合层130的不均从装置出光面(即光扩散层110的表面)10U观察时对面状影响的程度小。另外,由于光高度扩散,因此,透明基材121与光扩散粘合层130相比,即使具有低折射率,也可以提高从光扩散粘合层130向透明基材121的出光效率。另外,光扩散层110具有第一扩散粒子113,具有表面凹凸结构,且具有高雾度,由此,可以提高从装置出光面10U向装置外的出光效率,且可以良好地形成从装置出光面10U观察时的面状。
这样,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中,各构成元件的特征相组合地发挥效果,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有机EL元件)
正如作为上述有机EL元件160所例示的,用于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有机EL元件可以为具备2层以上的电极层、和设置于这些电极层间并通过由电极施加电压而发光的发光层的元件。
有机EL元件一般采取如下构成:在基板上形成构成元件的电极、发光层等层,再设置覆盖这些层的密封部件,从而形成用基板和密封部件密封发光层等层的构成。通常,在此所说的从基板侧出光的元件称为底部发光型,从密封部件侧出光的元件称为顶部发光型。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可以为其中的任意类型,为底部发光型的情况下,可以在基板的与形成有有机EL元件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设置本发明的光学片。另一方面,在顶部发光型的情况下,可以将本发明的光学片或本发明的光学片和任意具有密封能力的层组合,将其作为密封部件而构成面光源装置。
本发明中,作为构成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适当地选择已知的发光层。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不限于一种,另外,发光层也不限于一层,为了适合作为光源的用途,可以设为单独一种层或多种层的组合。由此,可以形成发出白色或与其接近的颜色的光。
有机EL元件也可以进一步在电极间除发光层之外还具有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阻气层等其它层。有机EL元件还可以进一步具备用于与电极通电的配线、用于发光层的密封的周边结构等任意构成元件。
有机EL元件的电极没有特别地限定,可以适当选择已知的电极。如图4所示的有机EL元件160所示,通过出光面构造层侧的电极采用透明电极、相反侧的电极采用反射电极,可以形成向出光面构造层侧出光的有机EL元件。另外,通过两者的电极采用透明电极,并且使出光面构造层的相反侧具有反射部件,还能够实现向出光面构造层侧的出光。
作为构成电极及设置于其间的层的材料,没有特别地限定,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下述的材料。
作为透明电极的材料,可以举出ITO等。
作为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可以举出星型(starburst)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等。
作为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可以举出三苯基二胺衍生物等。
作为黄色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同样可以举出三苯基二胺衍生物等,作为黄色发光层的掺杂剂材料,可以举出并四苯衍生物等。
作为绿色发光层的材料,可以举出吡唑啉衍生物等。
作为蓝色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可以举出蒽衍生物等,作为蓝色发光层的掺杂剂材料,可以举出苝衍生物等。
作为红色发光层的材料,可以举出铕络合物等。
作为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可以举出喹啉铝络合物(Alq)等。
作为阴极材料,可以举出分别使用氟化锂及铝,并通过依次真空成膜使它们叠层而成的材料。
将上述的层或其它发光层适当组合,可以获得称为叠层型或串联型的产生成补色关系的发光色的发光层。补色关系的组合可以为黄/蓝、或绿/蓝/红等。
(面光源装置的用途)
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可以用于照明器具及背光灯装置等用途。
上述照明器具可以具有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作为光源,并进一步包含保持光源的部件、供给电力的电路等任意构成元件。上述背光灯装置可以具有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作为光源,并进一步包含筐体、供给电力的电路、用于使出射的光变得更为均一的扩散板、扩散片、棱镜片等任意构成元件。就上述背光灯装置的用途而言,可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等控制像素而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以及看板等显示固定图像的显示装置的背光灯使用。
(其它)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具体例,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的范围内,可以实施任意的变更。
例如,本发明的光学片除包含透明基材、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粘合层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包含任意的层。该任意的层不仅可以是位于透明基材、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粘合层之间的层,也可以是例如进一步设置于光扩散层的表面的凹凸结构上的包覆层,该包覆层可以是给定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装置出光面的凹凸结构的层。
另外,将上述具体例中的反射电极层转换为透明电极层和反射层也可以构成与反射电极层具有同样效果的装置。
实施例
以下,参照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材料的量比是指重量比。另外,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操作在常温常压的环境下进行。
以下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诸特性的评价如下所述地进行。
(雾度)
雾度基于JIS K7105、使用浊度仪(NDH-4000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进行测定。
(折射率)
就各层的折射率而言,制作不含扩散粒子的状态的单层或在玻璃基材上涂敷待测定的材料而成的基板、通过分光椭偏仪(M-2000Woollam公司制)进行测定。
(面状)
对于面状,在黑色板上配置膜,在一般照明环境中(800Lx左右)目测观察是否能观察到浓淡的不均,将能观察到的情况评价为NG、观察不到的情况评价为OK。
(出光效率)
就出光效率而言,使用高速配光测定系统Imaging sphere(PROMETRIC公司制),测定在设置本申请记载的光学片之前的状态、和设置之后的状态下,以相同的通电条件发光时的光束之比。在各实施例及比较例1~3中,求出以比较例4的值为1时的相对值。
(色变化Δxy)
如下所述地测定观察角度的变化引起的色彩不均。
在装置出光面的法线方向设置分光辐射亮度计(TOPCON公司制BM-5),对面光源装置施加100mA/m2的恒定电流,使出光面旋转,从而使分光辐射亮度计相对于出光面相的观察方向改变,测定色度(x,y)。将以相对于与出光面的长边平行的方向的正面(法线方向)设为0°时,在-90~90°的范围变更观察方向,求出观察角度±60°的范围内的色度(x,y)的变化量Δxy。
(实施例1)
(1-1.涂敷液(1))
在树脂(以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为主成分的UV固化树脂、固化后的折射率1.54)中添加作为第一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4.5μm的粒子(有机硅树脂,折射率1.43),进行搅拌以使粒子分散,制备了成为光扩散层的材料的涂敷液(1)。粒子的含有比例设为涂敷液(1)总量中的50重量%。
(1-2.涂敷液(2))
在由甲基环己烷和乙酸乙酯以8:2(重量比)混合而成的溶剂中溶解作为粘合剂的以酸改性聚烯烃聚合体为主成分的树脂(折射率1.48),进一步添加作为第二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0.6μm的粒子(有机硅树脂,折射率1.43)、及作为高折射纳米粒子的氧化锆粒子(数均粒径20nm,折射率1.9),进行搅拌以使粒子分散,制备了成为光扩散粘合层的材料的涂敷液(2)。涂敷液(2)中的固体成分(树脂、第二扩散粒子、及高折射纳米粒子的合计)浓度为40重量%。第二扩散粒子的浓度为固体成分总量中的9重量%,高折射纳米粒子的浓度为固体成分总量中的65重量%。
(1-3.光扩散粘合层的形成)
将涂敷液(2)分两次涂布在基材膜(聚酯膜)上,使溶剂挥发,形成厚度20μm的光扩散粘合层,然后,在该光扩散粘合层上层压隔板,得到了具有(基材膜)-(光扩散粘合层)-(隔板)的层构成的多层膜1。测定该多层膜1的雾度(即雾度x2),结果为70%。
(1-4.折射率的研究)
除未添加第二扩散粒子外,与工序(1-2)同样地进行,制备了折射率研究用的涂敷液(3)。第二扩散粒子以外的成分的使用量全部与工序(1-2)一样。
除了使用涂敷液(3)代替涂敷液(2)以外,与工序(1-3)同样地进行,得到了具有(基材膜)-(粘合层)-(隔板)的层构成的多层膜2,并将其作为折射率的研究用样品。该多层膜2的粘合层的折射率(即,折射率n1)为1.66,是充分高于第二扩散粒子的折射率n2的值。
(1-5.光扩散层的形成)
在工序(1-3)中得到的多层膜1的基材膜露出侧的面上涂布在工序(1-1)中得到的涂敷液(1),形成了涂敷液(1)的膜。透过隔板、粘合层及基材膜而向该膜照射1J/cm2的紫外线,使膜固化,形成光扩散层,得到了具有(光扩散层)-(基材膜)-(光扩散粘合层)-(隔板)的层构成的带隔板的光学片1。所得光扩散层的厚度为15μm。另外,在光扩散层的表面形成了Ra=1μm的凹凸结构。
(1-6.光扩散层的雾度)
与工序(1-5)相区别地,在与工序(1-3)中准备的相同的基材膜上与工序(1-5)同样地设置光扩散层,制作了研究用样品的叠层体,并测定了其雾度(即雾度x1),结果为99%。
(1-7.有机EL元件的形成)
在厚度0.7mm的玻璃基板(折射率1.7)的一侧的主面上依次形成了透明电极层100nm、空穴传输层10nm、黄色发光层20nm、蓝色发光层15nm、电子传输层15nm、电子注入层1nm、及反射电极层100nm。从空穴传输层到电子传输层全部由有机材料形成。黄色发光层及蓝色发光层具有各自不同的发光光谱。
形成了从透明电极层到反射电极层的各层的材料分别如下:
·透明电极层:锡掺杂氧化铟(ITO)
·空穴传输层:4,4’-双[N-(萘基)-N-苯基氨基]联苯(α-NPD)
·黄色发光层:添加了1.5重量%红荧烯的α-NPD
·蓝色发光层:添加了10重量%铱络合物的4,4’-二咔唑基-1,1’-联苯(CBP)
·电子传输层:菲绕啉衍生物(BCP)
·电子注入层:氟化锂(LiF)
·反射电极层:Al
就透明电极层的形成方法而言,通过采用ITO靶的反应性溅射法来进行,使表面电阻为10Ω/□以下。另外,从空穴注入层到反射电极层的形成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在真空蒸镀装置内设置已经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玻璃基板,通过电阻加热方式依次蒸镀上述空穴传输层至反射电极层的材料。在系统内压5×10-3Pa、蒸发速度0.1~0.2nm/s下进行。
另外,安装用于向电极层通电的配线,然后利用密封部件密封空穴传输层至反射电极层,得到了有机EL元件。
(1-8.面光源装置)
从在工序(1-5)中得到的带隔板的光学片1剥离隔板,将剩余的光学片1贴附于工序(1-7)中得到的有机EL元件的玻璃基板。贴附以露出的光扩散粘合层与玻璃基板粘合的方式进行。由此,得到面光源装置。所得的面光源装置具有可从光学片1的光扩散层射出白色的光的长方形出光面。
(1-9.评价)
对于在工序(1-8)中得到的面光源装置,评价面状不均、出光效率、及观察角度的变化引起的色变化Δxy。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在工序(1-1)中,作为第一扩散粒子,代替数均粒径4.5μm的粒子而使用了数均粒径1.7μm的粒子(有机硅树脂,折射率1.4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1)~工序(1-9)同样地实施,制作了光学片、面光源装置、及其它研究用样品并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本实施例中,在工序(1-5)获得的光扩散层的厚度为15μm,在其表面形成有Ra=0.3μm的凹凸结构。
(比较例1)
除变更了下述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1)~工序(1-9)同样地实施,制作了光学片、面光源装置、及其它研究用样品并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工序(1-1)中,作为第一扩散粒子,代替数均粒径4.5μm的粒子而使用了数均粒径0.6μm的粒子(折射率1.43)。
·工序(1-2)中,作为第二扩散粒子,代替数均粒径0.6μm的粒子而使用了数均粒径1.7μm的粒子(折射率1.43)。使第二扩散粒子的浓度为固体成分总量中的5重量%。
本比较例中,在工序(1-4)中得到的多层膜2的粘合层的折射率n1为1.66。在工序(1-5)中得到的光扩散层的厚度为15μm,其表面平坦。
(比较例2)
除变更了下述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1)~工序(1-9)同样地实施,制作了光学片、面光源装置、及其它研究用样品并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工序(1-1)中,作为第一扩散粒子,代替数均粒径4.5μm的粒子而使用了数均粒径0.6μm的粒子(折射率1.43)。
·工序(1-2)中,作为第二扩散粒子,代替数均粒径0.6μm的粒子而使用了数均粒径4μm的粒子(有机硅树脂,折射率1.43)。使第二扩散粒子的浓度为固体成分总量中的5重量%。
本比较例中,在工序(1-4)中得到的多层膜2的粘合层的折射率n1为1.66。工序(1-5)中得到的光扩散层的厚度为15μm,其表面平坦。
(比较例3)
除变更了下述方面以外,与实施例1的工序(1-1)~工序(1-9)同样地实施,制作了光学片、面光源装置、及其它研究用样品并进行了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工序(1-2)中,未添加高折射纳米粒子。
·工序(1-2)中,作为第二扩散粒子,代替数均粒径0.6μm的粒子而使用了数均粒径4μm的粒子(有机硅树脂,折射率1.43)。使固体成分中的第二扩散粒子的浓度与工序(1-2)一样。并使第二扩散粒子的浓度为固体成分总量中的25重量%。
本比较例中,在工序(1-4)中得到的多层膜2的粘合层的折射率n1为1.48。在工序(1-5)中得到的光扩散层的厚度为15μm,其表面形成有Ra=1μm的凹凸结构。
(比较例4)
将在实施例1的工序(1-7)中得到的有机EL元件直接作为面光源装置,与工序(1-9)同样地测定了色度(x,y)的变化量Δxy。另外,测定了出光效率,将该值设为1,以相对值表示其它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出光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以明确的是,满足本发明的要件的实施例1及2中,面状及光学特性均良好。
在第一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不在本申请规定的范围内的比较例1中,出光效率不充分。
在第一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不在本申请规定的范围内、且雾度x1及x2的关系不满足本申请规定的要件的比较例2中,出光效率不充分,而且,明显地观察到光扩散粘合层引起的面状不均,得到的是不均较多的面光源装置。
在未添加高折射纳米粒子的比较例3中,虽然获得了无不均的出光面,但仅通过第二扩散粒子无法提高与玻璃基板的界面处的出光效率,其结果,出光效率显著降低。

Claims (7)

1.一种光学片,其具有透明基材、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的一面侧的具有表面凹凸结构的光扩散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的另一面侧的光扩散粘合层,其中,
所述光扩散层包含树脂和数均粒径1.7μm以上的第一扩散粒子,
所述光扩散粘合层包含粘合剂、高折射纳米粒子及第二扩散粒子,
所述光扩散层的雾度x1(%)及所述光扩散粘合层的雾度x2(%)满足x1>x2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片,其中,
所述雾度x1为98.5%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片,其中,
所述第二扩散粒子的数均粒径为0.3~1.7μ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
所述高折射纳米粒子是由无机材料形成的粒子、或包含由无机材料形成的芯和覆盖其外表面的有机被膜的粒子,
所述第二扩散粒子是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粒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
所述高折射纳米粒子是折射率1.68以上的粒子,
所述第二扩散粒子是折射率小于1.55的粒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其中,
在所述光扩散粘合层中,所述第二扩散粒子的折射率n2和所述光扩散粘合层的其余成分的折射率n1满足n1>n2的关系。
7.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片和有机场致发光元件。
CN201380039582.8A 2012-07-27 2013-07-17 光学片及面光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08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7601 2012-07-27
JP2012-167601 2012-07-27
PCT/JP2013/069450 WO2014017363A1 (ja) 2012-07-27 2013-07-17 光学シート及び面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8517A true CN104508517A (zh) 2015-04-08
CN104508517B CN104508517B (zh) 2018-03-27

Family

ID=49997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958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08517B (zh) 2012-07-27 2013-07-17 光学片及面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76797A1 (zh)
EP (1) EP2878978B1 (zh)
JP (1) JP6394392B2 (zh)
CN (1) CN104508517B (zh)
WO (1) WO2014017363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8854A (zh) * 2012-07-31 2015-04-08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基板
CN105190370A (zh) * 2013-04-05 2015-12-23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面发光体
CN106814504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07546331A (zh) * 2017-08-23 2018-01-05 江苏集萃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光取出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光取出结构的发光器件
CN108627896A (zh) * 2017-12-27 2018-10-09 深圳市长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扩散膜
CN108899435A (zh) * 2018-06-22 2018-11-27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Oled照明器件光提取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38175A (zh) * 2018-11-30 2019-04-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及阵列基板
CN109870752A (zh) * 2017-12-04 2019-06-11 欧浦登(顺昌)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可缩短混光距离且消除光源亮点的层叠式光扩散板
CN109946772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片
CN109946773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片
CN109946774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高透光的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片
CN112219141A (zh) * 2018-06-28 2021-01-12 株式会社Lms 迷你led或微型led背光单元用光学膜
CN114023789A (zh) * 2021-10-18 2022-02-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64201A (zh) * 2021-01-15 2022-07-19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转换器件及含其的背光模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9921A1 (ja) * 2013-06-12 2014-12-18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El用光取り出しフィルム、el用光取り出し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面発光体
JP6352002B2 (ja) * 2014-03-06 2018-07-04 株式会社カネカ 光取り出し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有機el面状光源
JP6640721B2 (ja) 2014-07-04 2020-02-05 株式会社ホタルクス 有機elパネル用透明樹脂層、有機elパネル、有機el照明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KR20160040384A (ko) * 2014-10-02 2016-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장치
US10234606B2 (en) * 2015-02-06 2019-03-19 Raytheon Company Nano diffuser
KR102459818B1 (ko) * 2015-05-06 2022-10-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07115B1 (ko) 2015-06-25 2022-06-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180277787A1 (en) * 2015-10-01 2018-09-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hermally stable silver nanowire transparent electrode
CN105226198A (zh) * 2015-10-13 2016-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增透型柔性oled器件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59545A (zh) * 2016-01-08 2017-07-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868521B1 (ko) * 2016-06-07 2018-07-19 주식회사 케이에이피에스 복합광학시트 제조방법
JP6812429B2 (ja) * 2016-06-14 2021-01-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取り出しフィルム、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
KR102482762B1 (ko) * 2017-01-10 2022-12-29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포충기
GB2575062A (en) * 2018-06-27 2020-01-01 Plumen Ltd Assembly method
TWI764028B (zh) * 2019-08-06 2022-05-11 台煒有限公司 高穿均光擴散模組
CN110568661B (zh) * 2019-08-14 2020-10-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扩散片结构
CN212460999U (zh) * 2020-05-27 2021-02-02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透明显示装置
CN111505751B (zh) * 2020-06-16 2021-10-29 常州华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辉度及遮瑕雾化性能的拱状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06739B (zh) * 2021-07-15 2023-04-25 江西古川胶带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W202343846A (zh) * 2022-02-28 2023-11-0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Oled顯示裝置用光學積層體
TW202343422A (zh) * 2022-02-28 2023-11-01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Oled顯示裝置用光學積層體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0060A (zh) * 2004-12-17 2006-06-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67542A (zh) * 2009-12-24 2012-09-1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学片材及面光源装置
CN102998726A (zh) * 2011-09-09 2013-03-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子晶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反射滤色器和显示装置
CN103120018A (zh) * 2010-09-21 2013-05-2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有机el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4400A1 (en) * 2004-12-17 2006-06-2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Hard-coated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134799B2 (ja) * 2005-09-21 2013-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1174976A (ja) * 2010-02-23 2011-09-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2108547A (ja) * 2012-02-16 2012-06-0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0060A (zh) * 2004-12-17 2006-06-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硬涂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67542A (zh) * 2009-12-24 2012-09-1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光学片材及面光源装置
CN103120018A (zh) * 2010-09-21 2013-05-2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有机el器件
CN102998726A (zh) * 2011-09-09 2013-03-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子晶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反射滤色器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85330B2 (en) 2012-07-31 2016-07-05 Lg Chem, Ltd. Substrate for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organic electronic system and lighting each with particle-containing layer having light-scattering particles and second particles different from the light-scattering particles
CN104508854B (zh) * 2012-07-31 2017-12-0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基板
CN104508854A (zh) * 2012-07-31 2015-04-08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基板
CN105190370A (zh) * 2013-04-05 2015-12-23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面发光体
CN106814504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07546331A (zh) * 2017-08-23 2018-01-05 江苏集萃有机光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光取出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光取出结构的发光器件
CN109870752A (zh) * 2017-12-04 2019-06-11 欧浦登(顺昌)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可缩短混光距离且消除光源亮点的层叠式光扩散板
CN109870752B (zh) * 2017-12-04 2024-02-27 欧浦登(顺昌)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可缩短混光距离且消除光源亮点的层叠式光扩散板
CN109946774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高透光的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片
CN109946772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片
CN109946773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薄型光扩散层及光扩散片
CN108627896A (zh) * 2017-12-27 2018-10-09 深圳市长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扩散膜
CN108899435A (zh) * 2018-06-22 2018-11-27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Oled照明器件光提取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19141A (zh) * 2018-06-28 2021-01-12 株式会社Lms 迷你led或微型led背光单元用光学膜
CN109638175A (zh) * 2018-11-30 2019-04-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及阵列基板
US10879495B2 (en) 2018-11-30 2020-12-29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array substrate
CN114764201A (zh) * 2021-01-15 2022-07-19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转换器件及含其的背光模组
CN114023789A (zh) * 2021-10-18 2022-02-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76797A1 (en) 2015-06-25
EP2878978B1 (en) 2018-11-28
JPWO2014017363A1 (ja) 2016-07-11
JP6394392B2 (ja) 2018-09-26
EP2878978A1 (en) 2015-06-03
CN104508517B (zh) 2018-03-27
EP2878978A4 (en) 2016-03-23
WO2014017363A1 (ja) 201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8517B (zh) 光学片及面光源装置
US6617784B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44070C (zh) 发光的逆向反射片及其制造方法
US8089208B2 (e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JP5849704B2 (ja) 面光源装置
US20120080710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light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device
TWI471059B (zh) Organic EL device
EP2579070A1 (en) Scattering film for organic el, and organic el light-emitt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CN104968752A (zh) 光学构件用粘结剂组合物、光学构件用粘结层及面光源装置
JP5783175B2 (ja) 面光源装置
JP2013077410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サンス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03506B2 (ja) 発光素子及び照明器具
JPH118063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335064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479941B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same
EP0998836B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apparatus
US9109759B2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JP5867154B2 (ja) 照明装置
JP2014013781A (ja) 面光源装置、照明器具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