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07692B - 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07692B
CN104507692B CN201380039204.XA CN201380039204A CN104507692B CN 104507692 B CN104507692 B CN 104507692B CN 201380039204 A CN201380039204 A CN 201380039204A CN 104507692 B CN104507692 B CN 104507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dsorption hole
paper
face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392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07692A (zh
Inventor
尾崎多可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507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7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07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076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41J13/223Clamps or grippers on rotatable drums
    • B41J13/226Clamps or grippers on rotatable drums using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8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grippers, e.g. suction grippers
    • B65H5/12Revolving grippers, e.g. mounted on arms, frames o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B65H5/2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 B65H5/22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by suction devices by suctio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6/00Means using fluid
    • B65H2406/30Suction means
    • B65H2406/33Rotary suction means, e.g. roller, cylinder or drum
    • B65H2406/332Details on suction op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任意地设定吸附保持面内的各区域的吸附力的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为鼓筒状的主体(302)上安装罩(304),罩(304)的表面作为用纸P的吸附保持面发挥功能。在罩(304)上形成多个吸附孔(320),从该吸附孔(320)将吸附保持面上的用纸P吸引。吸附孔(320)以一定间距配置。在其中特定的吸附孔(320)中安装节流部件(322)。被安装节流部件(322)的吸附孔(320)吸附力被减弱。因而,通过调整安装节流部件(322)的特定的吸附孔(320)的配置,在吸附保持面内部分性地控制吸附力。

Description

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特别涉及将片状的媒体吸附保持在吸附保持面上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向片状的媒体记录图像的装置,已知有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装置通过从装备在打印头上的喷嘴朝向媒体吐出墨滴,向媒体上记录图像。
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在打印中与打印头的喷嘴区域对置的媒体的区域必须被保持为平坦。如果媒体起伏(日语:波打っている),则到喷嘴的距离变化,墨滴不命中在媒体上的希望的位置,画质劣化。因此,在喷墨记录装置中,作为媒体的输送机构,较多采用将媒体吸附保持而输送的形态。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能够将厚纸等的硬度较强的媒体也稳定地吸附保持,提出了按照区域改变设定吸附力的技术。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按照区域改变设定吸附力,所以通过调整存在于各区域中的吸附孔被连通的吸附槽的宽度、长度等,调整各区域的吸附力。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使想要使吸附力增大的区域的吸附孔的直径比其他区域的吸附孔的直径大来调整各区域的吸附力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58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平1-996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以吸附槽的单位设定吸附力,所以有不能进行更详细的划分下的吸附力的设定的缺点。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各个吸附孔的直径变化,所以有吸附孔面积相对于吸附面积的比例变化的缺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任意地设定吸附保持面内的各区域的吸附力的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来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如下。
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媒体保持装置,将片状的媒体吸附保持,具备:主体,具有吸引部;吸引机构,将吸引部内吸引;片状的罩,安装在主体上而将吸引部覆盖,构成媒体的吸附保持面;多个吸附孔,以相同直径形成在罩上;节流部件,是在多个吸附孔中的特定的吸附孔中分别设置、将该特定的吸附孔节流(日语:絞る)的节流部件,具备设在罩的背面上、连通到特定的吸附孔而将该特定的吸附孔节流的节流流路。
根据本技术方案,安装在主体上的罩的表面作为媒体的吸附保持面发挥功能。在由吸附机构将形成在主体上的吸引部吸引时,从形成在罩上的吸附孔吸引空气。在吸附保持面之上载置媒体,通过用吸附机构将吸引部内吸引,将媒体吸附保持在吸附保持面上。
在罩上形成多个吸附孔,而在其中一些吸附孔(特定的吸附孔)中设置节流部件。节流部件具有将这些特定的吸附孔节流(日语:絞る)的功能。被节流的特定的吸附孔流量下降,结果吸附力下降。因而,通过调整具备该节流部件的特定的吸附孔的布局,能够进行吸附保持面内的部分性的吸附力的调整。此外,由于该节流部件分别设在特定的吸附孔中,所以能够进行细致的吸附力的控制。此外,由于该节流部件设在罩的背面,不会改变吸附孔自身的直径,所以不会改变吸附孔相对于吸附保持面的面积的比例(开口部分的比例)。即,在单单改变了吸附孔的直径的情况下,吸附孔相对于吸附保持面的面积的比例变化,而在本技术方案中吸附孔的面积的比例不变。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吸附设计。
第2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节流部件的节流流路在与特定的吸附孔的形成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开口而形成。
根据本技术方案,节流流路在与吸附孔的形成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开口形成。由此,能够以紧凑的结构调整节流流路的长度。即,在将节流流路取较长的情况下,如果在与吸附孔的形成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形成节流流路,则罩的整体的厚度变厚。另一方面,通过如本技术方案那样在与吸附孔的形成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开口而形成节流流路,能够抑制罩整体的厚度,调整节流流路的长度。特别在提高节流效果的情况下,需要使流路变细变窄,所以本技术方案有效地起作用。
第3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在罩被安装到主体上时,节流部件抵接在主体上。
根据本技术方案,在将罩安装到主体上时,节流部件抵接在主体上。由此,能够使节流部件作为罩的支承部发挥功能,能够防止形成为片状的罩的变形。
第4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节流部件具备:节流部件主体,具有抵接于主体的抵接面;连通孔,从节流部件主体的抵接面贯通到特定的吸附孔而形成,以与特定的吸附孔相同的直径形成在特定的吸附孔的同轴上;槽,形成在节流部件主体的抵接面上,一端在节流部件主体的外周面上开口而形成,并且另一端在连通孔的内周面上开口而形成;通过将节流部件主体的抵接面抵接在主体上,形成在抵接面上的连通孔的开口部分被主体闭塞,并且通过形成在抵接面上的槽的开口部分和主体形成节流流路。
根据本技术方案,节流部件具备节流部件主体、形成在该节流部件主体上的连通孔、和同样形成在节流部件主体上的槽而构成。连通孔以与设置节流部件的特定的吸附孔相同的直径形成,在该特定的吸附孔的同轴上形成,与特定的吸附孔连通。槽一端在节流部件主体的外周面上开口而形成,另一端在连通孔的内周面上开口而形成。如果将罩安装到主体上,则节流部件主体被抵接在主体上。如果节流部件主体的抵接面被抵接在主体上,则形成在该抵接面上的连通孔的开口部分被主体闭塞。此外,通过形成在抵接面上的槽的开口部分和主体形成节流流路。节流流路由于在与吸附孔的形成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开口而形成,所以能够以紧凑的结构调整节流流路的长度。此外,由于节流部件主体被抵接在主体上,所以能够作为罩的支承部发挥功能。
第5技术方案在上述第4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以连通孔为中心,槽以放射状形成多条。
根据本技术方案,以连通孔为中心,槽以放射状形成多条。通过调整槽的数量,能够调整节流流路的形成条数。由此,能够简单地调整由节流部件带来的节流效果。
第6技术方案在上述第4媒体保持装置中,槽在中途具有宽度被扩大的扩大区域。
根据本技术方案,在槽的中途形成宽度被扩大的扩大区域。由此,能够带来阻尼效果,当流量较多时能够增加节流效果。
第7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节流部件具备:筒状的内筒部,内周部具有与特定的吸附孔相同的直径,配置在特定的吸附孔的同轴上,内周部连通到特定的吸附孔;内筒部缺口部,将内筒部的壁面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筒状的外筒部,内周部具有比内筒部的外径大的直径,配置在内筒部的同轴上,在与内筒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以及外筒部缺口部,将外筒部的壁面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通过将内筒部及外筒部的前端抵接在主体上,内筒部的内周部及外筒部的内周部被主体闭塞,并且在内筒部与外筒部之间形成节流流路。
根据本技术方案,节流部件由所谓的双层管构造构成。内侧的内筒部其内周部以与吸附孔的径相同的直径形成,被配置在特定的吸附孔的同轴上。外筒部被配置在内筒部的外周,在与内筒部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流路)。内筒部在壁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内筒部缺口部,外筒部也在壁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外筒部缺口部。如果将罩安装到主体上,则内筒部及外筒部的前端被抵接在主体上,内筒部的内周部及外筒部的内周部被主体闭塞。此外,与此同时在内筒部与外筒部之间形成节流流路。由于节流流路在与吸附孔的形成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开口而形成,所以能够以紧凑的结构调整节流流路的长度。特别是,由于形成为圆弧状,所以能够提供紧凑且节流效果较高的节流部件。此外,由于节流部件主体被抵接在主体上,所以能够作为罩的支承部发挥功能。
第8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7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罩可拆装地安装在主体上。
根据本技术方案,罩可拆装地安装在主体上。由此,通过更换为特定的吸附孔的配置不同的罩,能够进行吸附力的切换。
第9技术方案在上述第8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预先准备多个特定的吸附孔的配置不同的罩。
根据本技术方案,预先准备多个特定的吸附孔的配置不同的罩。由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吸附力的切换。
第10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9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将吸附孔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将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反复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
根据本技术方案,将吸附孔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并且,在配置的吸附孔中,将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反复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例如,将吸附保持面以纵横方向一定比率分割(例如,纵3分割/横4分割,纵横4分割等),在各分割区域中以相同的图案配置特定的吸附孔。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即,不具备节流部件的吸附孔)吸附力比特定的吸附孔(即,具备节流部件的吸附孔)强。因而,根据本技术方案,将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孔反复配置于纵横方向。由此,例如在将媒体用辊夹持而使其密接在吸附保持面上时,能够将媒体的伸展较小地分割而吸附保持在吸附保持面上。由此,即使是将部分性地发生了伸展的媒体吸附保持的情况,也能够没有褶皱而吸附保持。另外,在本技术方案中,吸附孔的配置的图案及反复的间距、周期既可以遍及吸附保持面的整面而相同,也可以在吸附保持面的各区域中不同。此外同样,配置的间距、周期既可以在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条件在本发明的以下技术方案中也同样。
第11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0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为框状,被反复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
根据本技术方案,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为框状,在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被反复配置。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是不具备节流部件的吸附孔,是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孔。即,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孔配置为框状,在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反复配置。由此,即使是将部分性地发生了伸展的媒体吸附保持的情况,也能够没有褶皱而吸附保持。
第12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0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为块状,被反复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
根据本技术方案,是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为块状、在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被反复配置的技术方案。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是不具备节流部件的吸附孔,是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孔。即,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孔配置为块状,在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反复配置。由此,即使是将部分性地发生了伸展的媒体吸附保持的情况,也能够没有褶皱而吸附保持。
第13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9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将吸附孔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将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配置在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
根据本技术方案,将吸附孔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将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配置在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是不具备节流部件的吸附孔,是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孔。即,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孔配置在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媒体的端部处的浮起。特别是,在吸附保持面被形成为圆弧状的情况下,在圆弧面的两端容易发生浮起,所以本技术方案有效地起作用。
第14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9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将吸附孔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将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的比例从吸附保持面的中央朝向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阶段性地增加。
根据本技术方案,将吸附孔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将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的比例从吸附保持面的中央朝向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阶段性地增加。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是不具备节流部件的吸附孔,是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孔。即,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吸附力较强的吸附孔的比例从吸附保持面的中央朝向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阶段性地增加。由此,能够防止媒体的端部处的浮起。特别是,在吸附保持面被形成为圆弧状的情况下,在圆弧面的两端容易发生浮起,所以本技术方案有效地起作用。
第15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14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中,还具备在吸附保持面上相对地转动、将被吸附保持在吸附保持面上的媒体在与吸附保持面之间夹持的辊。
根据本技术方案,将媒体用辊推压。由此,能够使媒体密接在吸附保持面上,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媒体的褶皱的发生。
第16技术方案是一种媒体输送装置,具备:上述第1~15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媒体保持装置;驱动机构,将媒体保持装置的主体驱动,使吸附保持面移动。
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以没有浮起或褶皱的状态将媒体吸附保持并输送。
第17技术方案在上述第16技术方案的媒体输送装置中,主体形成为鼓筒状,吸附保持面形成在外周面上。
根据本技术方案,将媒体卷绕到形成为鼓筒状的主体的周面上而吸附保持。并且,通过使主体旋转来输送媒体。
第18技术方案是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上述第16或17技术方案的媒体输送装置;喷墨头,朝向由媒体输送装置输送的媒体吐出墨,对媒体描绘图像。
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对以没有浮起及褶皱的状态被输送的媒体滴出墨,能够记录高品质的图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任意地设定吸附保持面内的各区域的吸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的概略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像记录鼓筒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图像记录鼓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像记录鼓筒的主体及罩的分解侧视图。
图6是罩的表面侧的展开图。
图7是表示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的分布的图。
图8是罩的背面侧的展开图。
图9是将罩的背面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图。
图10是将罩的一部分的截面放大的放大图。
图11A是将整面用均匀的吸附力吸附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11B是将整面用均匀的吸附力吸附的情况下的其他说明图。
图12A是将无节流部的吸附孔配置为框状而吸附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12B是将无节流部的吸附孔配置为框状而吸附的情况下的其他说明图。
图12C是将无节流部的吸附孔配置为框状而吸附的情况下的其他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的分布的其他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的分布的其他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的分布的其他例的图。
图16是表示节流部件的其他形态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节流部件的其他形态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节流部件的其他形态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节流部件的其他形态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吸附孔的配置的其他形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形态进行说明。
<<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的概略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该喷墨记录装置10向单张纸滴出青色(C)、洋红色(M)、黄色(Y)、黑色(K)的4色的墨而记录彩色图像。作为媒体的单张纸使用通用的印刷用纸。此外,墨使用紫外线硬化型的水性墨。
这里,所谓通用的印刷用纸,不是所谓喷墨专用纸,而是在通常的胶版印刷等中使用的涂布纸等的以纤维素为主体的用纸。此外,所谓水性墨,是染料、颜料等的色材溶解或分散到水及对水可溶的溶媒中的墨。此外,所谓紫外线硬化型的水性墨,是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硬化的类型的水性墨。
如果在通用的印刷用纸上使用水性墨以喷墨方式记录图像,则产生卷曲或波动(起伏)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事先涂敷具有使墨中的成分凝聚的功能的处理液而进行图像的记录。
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主要构成为,具备将作为媒体的用纸P供纸的供纸部12、对从供纸部12供纸的用纸P的表面(图像记录面)涂敷处理液的处理液涂敷部14、进行被涂敷了处理液的用纸P的干燥处理的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对干燥处理后的用纸P的表面以喷墨方式滴出墨滴而描绘彩色图像的图像记录部18、进行记录有图像的用纸P的干燥处理的墨干燥处理部20、对干燥处理后的用纸P照射紫外线(UV)而使图像定影的紫外线照射部22、和将被紫外线照射后的用纸P排纸并回收的排纸部24。
<供纸部>
供纸部12将积载在供纸台30上的用纸P逐张地向处理液涂敷部14供纸。供纸部12主要构成为,具备供纸台30、抽吸器(吸引装置)32、供纸辊对34、进给板36、前挡38和供纸鼓筒40。
用纸P以层叠了多张的束的状态被载置在供纸台30上。供纸台30被设置为可由未图示的供纸台升降装置升降。供纸台升降装置与积载在供纸台30上的用纸P的增减连动而控制驱动,使供纸台30升降,以使位于束的最高处的用纸P总为一定的高度。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作为媒体的用纸(单张纸)P使用通用的印刷用纸。
抽吸器(吸引装置)32将积载在供纸台30上的用纸P从上起依次逐张地拿起,向供纸辊对34供纸。抽吸器(吸引装置)32具备升降自如且摆动自如地设置的抽吸脚32A,通过该抽吸脚32A将用纸P的上表面吸附保持,将用纸P从供纸台30向供纸辊对34(辊)移送。此时,抽吸脚32A将位于束的最高处的用纸P的前端侧的上表面吸附保持,将用纸P拉起,将拉起的用纸P的前端向构成供纸辊对34的一对辊34A、34B(辊)之间插入。
供纸辊对34由相互被推压抵接的上下一对辊34A、34B构成。上下一对辊34A、34B一方为驱动辊(辊34A),另一方为从动辊(辊34B),驱动辊(辊34A)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旋转。马达与用纸P的供纸连动而被驱动,如果从抽吸器(吸引装置)32供给用纸P,则相应于该定时而使驱动辊(辊34A)旋转。插入在上下一对辊34A、34B之间的用纸P被该辊34A、34B夹持,向辊34A、34B的旋转方向(进给板36的设置方向)送出。
进给板36对应于用纸宽度而形成,接受被从供纸辊对34送出的用纸P,导引到前挡38。该进给板36前端侧朝向下方倾斜而设置,使载置在该输送面之上的用纸P沿着输送面滑动,导引到前挡38。
在进给板36上,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多个用来输送用纸P的带供给部36A。带供给部36A形成为环状,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旋转。载置在进给板36的输送面上的用纸P被该带供给部36A加以供给,在进给板36之上输送。
此外,在进给板36之上,设置有保持器36B和滚子36C。
保持器36B沿着用纸P的输送面前后纵列配置有多个(在本例中是两个)。该保持器36B由具有与用纸宽度对应的宽度的板簧构成,被推压抵接在输送面上而设置。被带供给部36A在进给板36之上输送的用纸P穿过该保持器36B,从而被矫正凹凸。另外,保持器36B为了容易向与进给板36之间导入用纸P而后端部卷曲形成。
滚子36C配设在前后的保持器36B之间。该滚子36C被推压抵接在用纸P的输送面上而设置。在前后的保持器36B之间被输送的用纸P一边被该滚子36C抑制上表面一边被输送。
前挡38将用纸P的姿势矫正。该前挡38形成为板状,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而配置。此外,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可摆动地设置。在进给板36之上被输送的用纸P其前端抵接在前挡38上而被矫正姿势(所谓的防止歪斜)。前挡38与向供纸鼓筒40的用纸的供纸连动而摆动,将矫正了姿势的用纸P向供纸鼓筒40交接。
供纸鼓筒40经由前挡38接受从进给板36供纸的用纸P,向处理液涂敷部14输送。供纸鼓筒40形成为圆筒状,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旋转。在供纸鼓筒40的外周面上具备夹持器(夹子、叼纸牙、抓爪)40A,通过该夹持器40A把持用纸P的前端。供纸鼓筒40通过用夹持器40A把持用纸P的前端并旋转,一边将用纸P卷挂到周面上,一边向处理液涂敷部14输送用纸P。
供纸部12如以上那样构成。积载在供纸台30之上的用纸P被抽吸器(吸引装置)32从上起依次逐张地拉起,向供纸辊对34供纸。被供纸到供纸辊对34的用纸P被构成该供纸辊对34的上下一对辊34A、34B向前方送出,载置到进给板36之上。被载置在进给板36之上的用纸P被设在进给板36的输送面上的带供给部36A输送。并且,在该输送过程中被保持器36B推压在进给板36的输送面上而被矫正凹凸。被进给板36输送的用纸P通过前端抵接在前挡38上而被矫正倾斜,然后被向供纸鼓筒40交接。并且,被该供纸鼓筒40向处理液涂敷部14输送。
<处理液涂敷部>
处理液涂敷部14对用纸P的表面(图像记录面)赋予处理液。该处理液涂敷部14构成为,主要具备将用纸P输送的处理液赋予鼓筒42、和向被处理液赋予鼓筒42输送的用纸P的印刷面赋予规定的处理液的处理液赋予单元44。
处理液赋予鼓筒42从供纸部12的供纸鼓筒40接受用纸P,向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输送用纸P。处理液赋予鼓筒42形成为圆筒状,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旋转。在处理液赋予鼓筒42的外周面上具备夹持器42A,通过该夹持器42A把持用纸P的前端。处理液赋予鼓筒42通过用该夹持器42A把持用纸P的前端并旋转,一边将用纸P卷挂在周面上,一边向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输送用纸P(1圈输送1张用纸P)。处理液赋予鼓筒42和供纸鼓筒40被控制旋转,以使相互的用纸P的接受和交接的定时匹配。即,进行驱动以使成为相同的圆周速度,并且进行驱动以使相互的夹持器的位置匹配。
处理液赋予单元44通过处理液赋予鼓筒42向被输送的用纸P的表面进行辊涂敷处理液。该处理液赋予单元44构成为,主要具备向用纸P涂敷处理液的涂敷辊44A、储存处理液的处理液槽44B、和将储存在处理液槽44B中的处理液汲起并向涂敷辊44A供给的汲起辊44C。汲起辊44C推压抵接在涂敷辊44A上而设置,并且使一部分浸渍在储存于处理液槽44B中的处理液中而设置。该汲起辊44C将处理液计量并汲起,对涂敷辊44A的周面以一定的厚度赋予处理液。涂敷辊44A对应于用纸宽度而设置,推压抵接在用纸P上,将被赋予在其周面上的处理液向用纸P涂敷。涂敷辊44A被未图示的抵接分离机构驱动,在向处理液赋予鼓筒42的周面抵接的抵接位置和从处理液赋予鼓筒42的周面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抵接分离机构匹配于用纸P的穿过定时而使涂敷辊44A移动,通过处理液赋予鼓筒42向被输送的用纸P的表面涂敷处理液。
另外,在本例中做成了将处理液进行辊涂敷的结构,但赋予处理液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使用喷墨头赋予的结构或通过喷雾赋予的结构。
处理液涂敷部14如以上那样构成。从供纸部12的供纸鼓筒40交接来的用纸P被处理液赋予鼓筒42接受。处理液赋予鼓筒42通过将用纸P的前端用夹持器42A把持并旋转,将用纸P卷挂在周面上而输送。在该输送过程中涂敷辊44A被推压抵接在用纸P的表面上,向用纸P的表面涂敷处理液。
另外,用该处理液涂敷部14涂敷的处理液如上述那样,是具有使墨中的成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色材)凝聚的功能的处理液。通过将这样的处理液在墨滴出前向用纸P的表面涂敷,即使是使用水性墨向通用的印刷用纸记录图像的情况,也能够记录高品质的图像。
<处理液干燥处理部>
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将表面上被赋予了处理液的用纸P干燥处理。该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构成为,主要具备将用纸P输送的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用纸输送导引部48、和对由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输送的用纸P的印刷面喷吹热风而使其干燥的处理液干燥处理单元50。
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从处理液涂敷部14的处理液赋予鼓筒42接受用纸P,向图像记录部18输送用纸P。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由组合为圆筒状的框体构成,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旋转。在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的外周面上具备夹持器46A,通过该夹持器46A把持用纸P的前端。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通过由该夹持器46A把持用纸P的前端并旋转,和图像记录部18输送用纸P。另外,本例的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在外周面上的两处配置有夹持器42A,构成为,通过1圈的旋转能够输送两张用纸P。将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和处理液赋予鼓筒42控制旋转,以使相互的用纸P的接受和交接的定时匹配。即,进行驱动以成为相同的圆周速度,并且进行驱动以使相互的夹持器的位置匹配。
用纸输送导引部48沿着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对用纸P的输送路径而配设,导引用纸P的输送。
处理液干燥处理单元50设置在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的内侧,朝向被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输送的用纸P的表面喷吹热风而进行干燥处理。在本例中,构成为两台处理液干燥处理单元50配设在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内、朝向被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输送的用纸P的表面喷吹热风。
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如以上那样构成。从处理液涂敷部14的处理液赋予鼓筒42交接来的用纸P由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接受。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通过将用纸P的前端用夹持器46A把持并旋转,将用纸P输送。此时,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将用纸P的表面(被涂敷处理液的面)朝向内侧输送。用纸P在被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输送的过程中被从设置在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的内侧的处理液干燥处理单元50向表面喷吹热风而被干燥处理。即,将处理液中的溶媒成分除去。由此,在用纸P的表面上形成墨凝聚层。
<图像记录部>
图像记录部18对用纸P的印刷面滴出C、M、Y、K的各色的墨,向用纸P的印刷面描绘彩色图像。该图像记录部18构成为,主要具备将用纸P输送的图像记录鼓筒300、将由图像记录鼓筒300输送的用纸P推压而使用纸P密接在图像记录鼓筒300(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的周面上的用纸推压辊54、向用纸P吐出C、M、Y、K的各色的墨滴的喷墨头56C、56M、56Y、56K、将记录在用纸P上的图像读取的线上传感器58、捕捉墨雾的雾过滤器60和将图像记录鼓筒300冷却的鼓筒冷却单元62。
图像记录鼓筒300作为媒体的用纸P的保持装置即媒体保持装置发挥功能,并且作为用纸P的输送装置即媒体输送装置发挥功能。
图像记录鼓筒300从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的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接受用纸P,向墨干燥处理部20输送用纸P。图像记录鼓筒300形成为圆筒状,被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而旋转。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外周面上具备夹持器,通过该夹持器把持用纸P的前端。图像记录鼓筒300通过用该夹持器把持用纸P的前端并旋转,一边将用纸P卷挂在周面上,一边将用纸P向墨干燥处理部20输送。此外,图像记录鼓筒300在其周面上形成多个吸附孔(在图1中没有图示)。通过将卷挂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上的用纸P从该吸附孔吸引,一边吸附保持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上一边输送。由此,能够以较高的平坦性输送用纸P。
另外,关于该图像记录鼓筒300的结构在后面更详细地叙述。
用纸推压辊54配设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用纸受取位置(从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接受用纸P的位置)的附近。该用纸推压辊54由橡胶辊构成,推压抵接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上而设置。被从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交接给图像记录鼓筒300的用纸P穿过该用纸推压辊54从而被夹持,被密接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上。
4台喷墨头56C、56M、56Y、56K沿着图像记录鼓筒300对用纸P的输送路径而以一定的间隔配置。
各喷墨头56C、56M、56Y、56K由行头(line head)构成,以与最大的用纸宽度对应的长度而形成。各喷墨头56C、56M、56Y、56K配置为,使喷嘴面(喷嘴被排列的面)对置于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各喷墨头56C、56M、56Y、56K通过从形成在喷嘴面上的喷嘴朝向图像记录鼓筒300吐出墨的液滴,向被图像记录鼓筒300输送的用纸P记录图像。
另外,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作为墨而使用紫外线硬化型的水性墨。
线上传感器58相对于图像记录鼓筒300对用纸P的输送方向而设置在最末尾的喷墨头56K的下游侧,将由喷墨头56C、56M、56Y、56K记录的图像读取。该线上传感器58例如由线性扫描器构成,从由图像记录鼓筒300输送的用纸P将由喷墨头56C、56M、56Y、56K记录的图像读取。
另外,在线上传感器58的下游侧向线上传感器58接近而设置接触防止板59。该接触防止板59在因输送的不良状况等而在用纸P中发生了浮起的情况下,防止用纸P接触到线上传感器58。
雾过滤器60配设在最末尾的喷墨头56K与线上传感器58之间,将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边的空气吸引而捕捉墨雾。这样,通过将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边的空气吸引并捕捉墨雾,能够防止墨雾向线上传感器58的进入,防止读取不良等的发生。
鼓筒冷却单元62对图像记录鼓筒300喷吹冷风,将图像记录鼓筒300冷却。该鼓筒冷却单元62主要由空调(未图示)和将从该空调供给的冷气对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喷吹的管道62A构成。管道62A对于图像记录鼓筒300向用纸P的输送区域以外的区域喷吹冷气,将图像记录鼓筒300冷却。在本例中,构成为,由于沿着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大致上侧一半的圆弧面输送用纸P,所以管道62A对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大致下侧一半的区域喷吹冷气、将图像记录鼓筒300冷却。具体而言,构成为,管道62A的吹出口形成为圆弧状,以将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大致下侧一半覆盖,为对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大致下侧一半的区域喷吹冷气。
这里,将图像记录鼓筒300冷却的温度由与喷墨头56C、56M、56Y、56K的温度(特别是喷嘴面的温度)的关系决定,被冷却为比喷墨头56C、56M、56Y、56K的温度低的温度。由此,能够防止在喷墨头56C、56M、56Y、56K发生结露。即,通过使图像记录鼓筒300的温度比喷墨头56C、56M、56Y、56K低,能够在图像记录鼓筒侧引起结露,能够防止在喷墨头56C、56M、56Y、56K发生的结露(特别是在喷嘴面发生的结露)。
图像记录部18如以上那样构成。从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的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交接来的用纸P被图像记录鼓筒300接受。图像记录鼓筒300通过将用纸P的前端用夹持器把持并旋转从而将用纸P输送。被交接给图像记录鼓筒300的用纸P首先穿过用纸推压辊54,从而被密接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上。与此同时,被从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吸附孔吸引而被吸附保持到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外周面上。用纸P在该状态下被输送,穿过各喷墨头56C、56M、56Y、56K。并且,在其穿过时在表面上被从各喷墨头56C、56M、56Y、56K滴出C、M、Y、K的各色的墨的液滴,在表面上描绘彩色图像。由于在用纸P的表面上形成有墨凝聚层,所以不会发生羽化或析出等,能够记录高品质的图像。
被喷墨头56C、56M、56Y、56K记录了图像的用纸P接着穿过线上传感器58。并且,在该线上传感器58的穿过时记录在表面上的图像被读取。该记录图像的读取根据需要而进行,根据读取的图像进行吐出不良等的检查。在进行读取时,由于以吸附保持在图像记录鼓筒300上的状态进行读取,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读取。此外,由于在图像记录刚过之后进行读取,所以例如能够立即检测吐出不良等的异常,能够迅速地进行其应对。由此,能够防止无用的记录,并且能够将纸损坏的发生抑制在最小限度。
然后,用纸P在被解除吸附后被向墨干燥处理部20交接。
<墨干燥处理部>
墨干燥处理部20将图像记录后的用纸P干燥处理,将残留在用纸P的表面上的液体成分除去。墨干燥处理部20构成为,具备将记录有图像的用纸P输送的链夹64、对被链夹64输送的用纸P赋予反张力的反张力赋予机构66、和将被链夹64输送的用纸P干燥处理的墨干燥处理单元68。
链夹64是在墨干燥处理部20、紫外线照射部22、排纸部24中被共通使用的用纸输送机构,接受从图像记录部18交接来的用纸P,输送到排纸部24。
该链夹64主要由接近于图像记录鼓筒300而设置的第1链轮64A、设置在排纸部24的第2链轮64B、卷挂在第1链轮64A和第2链轮64B上的环状的链64C、导引链64C的行进的多个链导引体(未图示)、和以一定的间隔安装到链64C上的多个夹持器64D构成。第1链轮64A、第2链轮64B、链64C和链导引体各由一对构成,配设在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器64D架设在以一对设置的链64C上而设置。
第1链轮64A接近于图像记录鼓筒300而设置,以便能够将从图像记录鼓筒300交接来的用纸P用夹持器64D接受。该第1链轮64A设置为被未图示的轴承轴支承而旋转自如,并且连结未图示的马达。卷挂在第1链轮64A及第2链轮64B上的链64C通过驱动该马达而行进。
第2链轮64B设置于排纸部24,以便能够将从图像记录鼓筒300接受到的用纸P用排纸部24回收。即,该第2链轮64B的设置位置为链夹64对用纸P的输送路径的末端。该第2链轮64B设置为被未图示的轴承轴支承,旋转自如。
链64C形成为环状,被卷挂在第1链轮64A和第2链轮64B上。
链导引体配置在规定位置,进行导引以使链64C沿规定的路径行进(=进行导引以使用纸P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行进而被输送)。在本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第2链轮64B被配设在比第1链轮64A高的位置。因此,链64C形成在中途倾斜那样的行进路径。具体而言,由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倾斜输送路径70B和第2水平输送路径70C构成。
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被设定为与第1链轮64A相同的高度,以使卷挂在第1链轮64A上的链64C水平地行进。
第2水平输送路径70C被设定为与第2链轮64B相同的高度,以使卷挂在第2链轮64B上的链64C水平地行进。
倾斜输送路径70B被设定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与第2水平输送路径70C之间,将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与第2水平输送路径70C之间连结。
链导引体配设为,形成该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倾斜输送路径70B和第2水平输送路径70C。具体而言,至少配设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与倾斜输送路径70B的接合点及倾斜输送路径70B与第2水平输送路径70C的接合点。
夹持器64D以一定的间隔在链64C上安装有多个。该夹持器64D的安装间隔与从图像记录鼓筒300的用纸P的接受间隔匹配而设定。即,匹配于从图像记录鼓筒300的用纸P的接受间隔而设定,以便能够将从图像记录鼓筒300依次交接的用纸P与定时匹配地从图像记录鼓筒300接受。
链夹64如以上那样构成。如上述那样,如果将连接在第1链轮64A上的马达(未图示)驱动,则链64C行进。链64C以与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圆周速度相同的速度行进。此外,匹配定时,以将从图像记录鼓筒300交接来的用纸P用各夹持器64D接受。
反张力赋予机构66对一边被链夹64把持前端一边被输送的用纸P赋予反张力。该反张力赋予机构66主要由导引板72、和从形成在该导引板72上的吸附孔(未图示)吸引空气的吸引机构(未图示)构成。
导引板72由具有与用纸宽度对应的宽度的中空状的箱板构成。该导引板72沿着链夹64对用纸P的输送路径(=链的行进路径)而配设。具体而言,配设为,沿着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和倾斜输送路径70B中行进的链64C,从链64C离开规定距离。被链夹64输送的用纸P一边其背面(没有记录图像的一侧的面)滑动接触在该导引板72的上表面(与链64C对置的面:滑动接触面)上一边被输送。
在导引板72的滑动接触面(上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吸附孔(在图1中没有图示)。如上述那样,导引板72由中空的箱板形成。吸引机构(未图示)将该导引板72的中空部(内部)吸引。由此,从形成在滑动接触面上的吸附孔吸引空气。
通过从导引板72的吸附孔吸引空气,由链夹64输送的用纸P的背面被吸附孔吸引。由此,对由链夹64输送的用纸P赋予反张力。
如上述那样,导引板72沿着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和倾斜输送路径70B中行进的链64C配设,所以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和倾斜输送路径70B中被输送的期间,被赋予反张力。
墨干燥处理单元68设置在链夹64的内部(特别是构成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的部位),对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中被输送的用纸P实施干燥处理。该墨干燥处理单元68对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中被输送的用纸P的表面喷吹热风而进行干燥处理。墨干燥处理单元68沿着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配置多台。其设置数量根据墨干燥处理单元68的处理能力及用纸P的输送速度(=印刷速度)等而设定。即,设定为,能够使从图像记录部18接受到的用纸P在被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中输送的期间干燥。因而,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的长度也考虑到该墨干燥处理单元68的能力而设定。
另外,通过进行干燥处理,墨干燥处理部20的湿度上升。如果湿度上升,则不能效率良好地进行干燥处理,所以优选的是在墨干燥处理部20与墨干燥处理单元68一起设置排气机构,将通过干燥处理产生的湿空气强制地排气。排气机构例如可以做成将排气管道设置在墨干燥处理部20、通过该排气管道将墨干燥处理部20的空气排气的结构。
墨干燥处理部20如以上那样构成。从图像记录部18的图像记录鼓筒300交接来的用纸P被链夹64接受。链夹64将用纸P的前端用夹持器64D把持,沿着平面状的导引板72将用纸P输送。被交接给链夹64的用纸P首先被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中输送。在被在该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中输送的过程中,用纸P被设置在链夹64的内部的墨干燥处理单元68实施干燥处理。即,对表面(图像记录面)喷吹热风,实施干燥处理。此时,用纸P一边被反张力赋予机构66赋予反张力一边被实施干燥处理。由此,能够一边抑制用纸P的变形一边进行干燥处理。
<紫外线照射部>
紫外线照射部22对使用紫外线硬化型的水性墨记录的图像照射紫外线(UV),使图像定影。该紫外线照射部22主要由将干燥处理后的用纸P输送的链夹64、对被链夹64输送的用纸P赋予反张力的反张力赋予机构66、和对由链夹64输送的用纸P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单元74构成。
如上述那样,将链夹64和反张力赋予机构66与墨干燥处理部20及排纸部24一起共通地使用。
紫外线照射单元74被设置在链夹64的内部(特别是构成倾斜输送路径70B的部位),对在倾斜输送路径70B中被输送的用纸P的表面照射紫外线。该紫外线照射单元74具备紫外线灯(UV灯),沿着倾斜输送路径70B配设多个。并且,朝向在倾斜输送路径70B中被输送的用纸P的表面照射紫外线。该紫外线照射单元74的设置数量相应于用纸P的输送速度(=印刷速度)等设定。即,设定为,能够通过在将用纸P在倾斜输送路径70B中输送的期间照射的紫外线使图像定影。因而,倾斜输送路径70B的长度也考虑到该用纸P的输送速度等而设定。
紫外线照射部22如以上那样构成。被链夹64输送并被墨干燥处理部20实施了干燥处理的用纸P接着被在倾斜输送路径70B中输送。在被在该倾斜输送路径70B中输送的过程中,用纸P被设置在链夹64的内部的紫外线照射单元74实施紫外线照射。即,从紫外线照射单元74朝向表面照射紫外线。此时,用纸P一边被反张力赋予机构66赋予反张力一边被实施紫外线照射。由此,能够一边抑制用纸P的变形一边实施紫外线照射。此外,紫外线照射部22设置在倾斜输送路径70B中,由于在倾斜输送路径70B中设置有倾斜的导引板72,所以即使是用纸P在输送中途从夹持器64D掉落的情况,也能够在导引板72上滑动而排出。
<排纸部>
排纸部24将被进行了一系列的图像记录处理的用纸P排纸而回收。该排纸部24构成为,主要具备将被紫外线照射的用纸P输送的链夹64、和将用纸P堆叠回收的排纸台76。
如上述那样,链夹64被与墨干燥处理部20及紫外线照射部22一起共通地使用。链夹64在排纸台76之上将用纸P释放,使用纸P堆积到排纸台76之上。
排纸台76将被从链夹64释放的用纸P堆叠回收。在该排纸台76上具备用纸挡(前用纸挡、后用纸挡、横用纸挡等)(未图示),以将用纸P整齐地堆叠。
此外,排纸台76被设置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排纸台升降装置升降。排纸台升降装置与堆积到排纸台76上的用纸P的增减连动而被控制驱动、使排纸台76升降,以使位于最高处的用纸P总位于一定的高度。
<<控制系统>>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如该图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0具备系统控制器100、通信部102、图像存储器104、输送控制部110、供纸控制部112、处理液赋予控制部114、处理液干燥控制部116、图像记录控制部118、墨干燥控制部120、紫外线照射控制部122、排纸控制部124、操作部130、显示部132等。
系统控制器100作为综合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0的各部的控制机构发挥功能,并且作为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运算机构发挥功能。该系统控制器100具备CPU、ROM、RAM等,按照规定的控制程序动作。在ROM中,保存该系统控制器100执行的控制程序及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数据。
通信部102具备需要的通信接口,在与连接于该通信接口的主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图像存储器104作为包括图像数据在内的各种数据的临时存储机构发挥功能,经由系统控制器100进行数据的读写。经由通信部102被从主计算机取入的图像数据被保存于该图像存储器104。
输送控制部110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0中的用纸P的输送系统。即,控制供纸部12的带供给部36A、前挡38、供纸鼓筒40的驱动,并且控制处理液涂敷部14的处理液赋予鼓筒42、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的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图像记录部18的图像记录鼓筒300的驱动。此外,控制在墨干燥处理部20、紫外线照射部22及排纸部24中共通使用的链夹64及反张力赋予机构66的驱动。
输送控制部110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控制输送系统,进行控制,以从供纸部12到排纸部24没有停滞地输送用纸P。
供纸控制部112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控制供纸部12。具体而言,控制抽吸器(吸引装置)32及供纸台升降机构等的驱动,以将积载在供纸台30上的用纸P没有重叠而逐张地依次供纸。
处理液赋予控制部114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控制处理液涂敷部14。具体而言,控制处理液赋予单元44的驱动,以对由处理液赋予鼓筒42输送的用纸P涂敷处理液。
处理液干燥控制部116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控制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具体而言,控制处理液干燥处理单元50的驱动,以将由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输送的用纸P进行干燥处理。
图像记录控制部118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控制图像记录部18。具体而言,控制喷墨头56C、56M、56Y、56K的驱动,以对由图像记录鼓筒300输送的用纸P记录规定的图像。此外,控制线上传感器58的动作,以将记录的图像读取。
墨干燥控制部120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控制墨干燥处理部20。具体而言,控制墨干燥处理单元68的驱动,以对被链夹64输送的用纸P送风热风。
紫外线照射控制部122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控制紫外线照射部22。具体而言,控制紫外线照射单元74的驱动,以对被链夹64输送的用纸P照射紫外线。
排纸控制部124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控制排纸部24。具体而言,控制排纸台升降机构等的驱动,以将用纸P堆积到排纸台76上。
操作部130具备需要的操作机构(例如,操作按钮或键盘、触摸面板等),将从该操作机构输入的操作信息向系统控制器100输出。系统控制器100根据从该操作部130输入的操作信息执行各种处理。
显示部132具备需要的显示装置(例如,LCD面板等),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00的指令使显示装置显示需要的信息。
如上述那样,向用纸记录的图像数据被从主计算机经由通信部102向喷墨记录装置10取入。取入的图像数据被保存于图像存储器104。
系统控制器100对保存在该图像存储器104中的图像数据实施需要的信号处理而生成点阵数据(像素数据)。并且,按照所生成的点阵数据控制图像记录部18的各喷墨头56C、56M、56Y、56K的驱动,将该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向用纸记录。
点阵数据通常对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而生成。色变换处理是将用sRGB等表现的图像数据(例如,RGB8位的图像数据)向在喷墨记录装置10中使用的墨的各色的墨量数据进行变换的处理(在本例中,变换为C、M、Y、K的各色的墨量数据)。半色调处理是针对通过色变换处理生成的各色的墨量数据、通过误差扩散等的处理而变换为各色的点阵数据的处理。
系统控制器100对图像数据进行颜色变换处理、半色调处理而生成各色的点阵数据。并且,通过按照所生成的各色的点阵数据控制对应的喷墨头的驱动,将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记录于用纸。
<<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动作>>
接着,对由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进行的图像记录动作进行说明。
如果经由操作部130对系统控制器100指示印刷任务的开始,则进行循环准备的处理。即,由各部进行准备动作,以便能够进行稳定的动作。
如果循环准备完成,则开始印刷处理。即,从供纸部12依次供给用纸P。
在供纸部12中,将积载在供纸台30上的用纸P从上起逐张地用抽吸器(吸引装置)32供纸。从抽吸器(吸引装置)32供纸的用纸P经由供纸辊对34被逐张地载置于进给板36之上。
被载置到进给板36之上的用纸P通过进给板36所具备的的带供给部36A加以进给,一边在进给板36上滑动一边被向供纸鼓筒40输送。此时,被依次供纸的用纸P相互不重叠,一边逐张地在进给板36之上滑动一边被向供纸鼓筒40输送。此外,在该输送过程中被保持器36B将上表面朝向进给板36推压。由此,将凹凸矫正。
被输送到进给板36的末端的用纸P在前端抵接在前挡38上之后,被向供纸鼓筒40交接。由此,能够不产生倾斜而以一定的姿势将用纸P向供纸鼓筒40供纸。
供纸鼓筒40通过一边旋转一边将用纸P的前端用夹持器40A把持而接受用纸P,将用纸P朝向处理液涂敷部14输送。
被输送到处理液涂敷部14的用纸P被从供纸鼓筒40向处理液赋予鼓筒42交接。
处理液赋予鼓筒42一边旋转一边将用纸P的前端用夹持器40A把持而接受,将用纸P朝向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6输送。用纸P在被该处理液赋予鼓筒42输送的过程中在表面上被涂敷辊44A推压抵接,在表面上被赋予(涂敷)处理液。
表面上被赋予了处理液的用纸P被从处理液赋予鼓筒42向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交接。
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一边旋转一边把持而接受用纸P的前端,将用纸P朝向图像记录部18输送。用纸P在被该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输送的过程中表面上被喷吹从处理液干燥处理单元50送风的热风而被干燥处理。由此,处理液中的溶媒成分被除去,在用纸P的表面(图像记录面)上形成墨凝聚层。
被实施了处理液的干燥处理的用纸P被从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向图像记录鼓筒300交接。
图像记录鼓筒300一边旋转一边把持而接受用纸P的前端,将用纸P朝向墨干燥处理部20输送。用纸P在被该图像记录鼓筒300输送的过程中被喷墨头56C、56M、56Y、56K向表面滴出C、M、Y、K的各色的墨的液滴从而记录图像。此外,在该输送过程中记录的图像被线上传感器58读取。此时,将用纸P一边吸附保持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上一边输送。并且,在该吸附保持的状态下进行图像的记录及所记录的图像的读取。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记录图像,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图像的读取。
被记录了图像的用纸P被从图像记录鼓筒300向链夹64交接。
链夹64用装备在行进的链64C上的夹持器64D把持用纸P的前端而接受用纸P,朝向排纸部24输送。
用纸P在该链夹64的输送过程中,首先,被实施墨的干燥处理。即,被从设置在第1水平输送路径70A中的墨干燥处理单元68朝向表面喷吹热风。由此实施干燥处理。此时,用纸P一边被导引板72吸附保持背面一边被输送,被赋予反张力。由此,能够一边抑制用纸P的变形一边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处理结束后的用纸P(穿过墨干燥处理部20后的用纸P)接着被实施紫外线照射。即,被从设置在倾斜输送路径70B中的紫外线照射单元74朝向表面照射紫外线。由此,构成图像的墨硬化,图像定影在用纸P上。此时,用纸P一边被导引板72吸附保持背面一边被输送,被赋予反张力。由此,能够一边抑制用纸P的变形一边进行定影处理。
紫外线照射结束后的用纸P(穿过紫外线照射部22后的用纸P)被朝向排纸部24输送,在排纸部24中被从夹持器64D释放而堆积到排纸台76之上。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动作,图像的记录处理完成。由于如上述那样从供纸部12连续地供纸用纸P,所以在各部中,将该被连续供纸的用纸P连续地处理,进行图像的记录处理。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将记录了图像的用纸P从图像记录部18用链夹64接受,在通过该链夹64的输送过程中进行墨的干燥处理、紫外线照射。链夹64在用纸的输送路径的设定方面有自由度,能够将墨干燥处理单元68及紫外线照射单元74高密度地配置。由此,能够将记录图像后的用纸P在短时间内效率良好地干燥处理,能够在墨渗透到用纸P中之前使其干燥。由此,能够抑制用纸P的变形。同样,在紫外线照射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效率良好地处理。
此外,由于通过与图像记录用的输送机构(在本例中是图像记录鼓筒300)不同的输送机构(在本例中是链夹64)进行干燥处理、紫外线照射,所以能够抑制由于在干燥处理时或紫外线照射时产生的热而使图像记录用的输送机构的温度上升的情况。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在喷墨头上发生结露,或促进喷嘴的干燥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由于构成为在进行干燥处理及紫外线照射时一边对用纸P赋予反张力一边进行干燥处理及紫外线照射,所以能够抑制用纸P的变形并进行干燥处理及紫外线照射。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由于构成为在图像记录部18上设置线上传感器58、在图像记录刚过之后进行记录图像的读取,所以能够迅速地进行基于图像的记录结果的吐出不良等的检测。由此,能够迅速地进行检测到吐出不良等的情况下的对应,能够有效地抑制纸损坏的发生。
此外,由于构成为在保持在图像记录鼓筒300上的状态(与图像记录时相同的状态)下读取图像,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图像的读取。即,如果在从图像记录鼓筒300将用纸P卸下后进行图像的读取,则用纸的状态变化,有可能不能高精度地进行图像的读取,但通过在保持在图像记录鼓筒300上的状态下进行图像的读取,能够不使用纸P的状态变化而读取图像,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图像的读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中,由于将用纸P吸附保持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上而输送,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图像的读取。
<<作为媒体保持装置及媒体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鼓筒的构造>>
接着,对作为媒体保持装置及媒体输送装置发挥功能的图像记录鼓筒300的构造进行说明。
<结构>
图3是表示图像记录鼓筒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此外,图4是图3所示的图像记录鼓筒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鼓筒300将用纸P的前端把持并将用纸P吸附保持在外周面上,通过绕轴旋转而输送用纸P。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鼓筒300构成为,主要具备形成为鼓筒状的主体302、安装在主体302的周面的两处的罩304和设置在主体302的周面的两处的夹持器306。
主体302形成为鼓筒状。主体302在中心具有旋转轴302A。图像记录鼓筒300,该旋转轴302A被支承在喷墨记录装置10的主体框架(未图示)上具备的轴承(未图示)上,被旋转自如地支承。
旋转轴302A经由未图示的旋转传递机构而连结马达(未图示)。马达作为图像记录鼓筒300的旋转驱动机构发挥功能。图像记录鼓筒300被该马达驱动而旋转。
如上述那样,罩304被安装在主体302的周面的两处。罩304形成为片状,安装在主体302的周面上,构成主体302的外周面。即,该罩304构成用纸P的吸附保持面。
如图5所示,在主体302的周面上在周向的两处形成罩安装区域。主体302其罩安装区域被罩304覆盖。
两处的罩安装区域在主体302的周向上隔开一定的间隔而设定。在该两处罩安装区域之间设定夹持器设置区域。夹持器设置区域从主体302的周面沉陷而形成,形成为凹部。夹持器306被设置于该夹持器设置区域。
如上述那样,罩304形成为片状。罩304被可拆装地安装于主体302。在主体302上,具备用来将该罩304固定到主体302上的罩固定机构。
罩固定机构构成为,具备把持罩304的前端的边缘部的前端把持用具308、和把持罩304的后端的边缘部的后端把持用具310。
前端把持用具308被设置于罩安装区域的前端部分。前端把持用具308由可开闭的把持爪构成,将罩304的沿着前端的边缘部咬住而把持。
后端把持用具310被设置于罩安装区域的后端部分。后端把持用具310由可开闭的把持爪构成,将罩304的沿着后端的边缘部咬住而把持。
该后端把持用具310被设置为通过装备在主体302中的位置调整机构(未图示)向周向的前后可移动。通过用该位置调整机构调整后端把持用具310的位置,能够调整后端把持用具310相对于前端把持用具308的位置。由此,能够对由前端把持用具308和后端把持用具310把持的罩304加上张力。
罩304使前端的边缘部被前端把持用具308把持,并且使后端的边缘部被后端把持用具310把持,从而安装到主体302上。安装在主体302上的罩304被设置为通过用后端把持用具310的位置调整机构调整后端把持用具310的位置而被施加张力,从而密接在主体302的周面上。
在罩安装区域内设定吸引区域。吸引区域被设定为用吸引机构吸引空气的区域,对应于用纸吸附保持区域而设定。
另外,所谓用纸吸附保持区域,是在吸附保持面上将用纸P吸附保持的区域。用纸P在该用纸吸附保持区域内被吸附保持。
吸引区域与该用纸吸附保持区域一对一地对应而设定。吸引区域作为具有规定的深度的凹部形成在主体302的周面上,作为吸引部312发挥功能。当在主体302上安装罩304时,吸引部312被罩304完全覆盖。
吸引部312被罩304覆盖,从而在罩304的背侧(内侧)形成被罩304和吸引部312围成的吸引空间S。该吸引空间S对应于用纸吸附保持区域而形成。
在吸引部312上具备吸引孔314,从该吸引孔314将吸引空间S内的空气吸引。在主体302的内部,具备连通到该吸引孔314的流路(未图示)。流路被连通到设在旋转轴302A的内部的连接用流路。
在连接用流路上,经由未图示的配管连接真空泵303(参照图4;在其他图中也同样)。真空泵303作为吸引机构发挥功能。吸引空间S通过驱动该真空泵303而被吸引(成为负压)。
在将吸引部312覆盖的罩304上形成许多吸附孔320。吸附孔320被配置在用纸吸附保持区域内。吸附孔320从罩304的表面贯通到背面而形成。因而,如果将罩304安装到主体302上,则各吸附孔320被连通到吸引空间S。
图6是罩的表面侧的展开图。
如该图所示,如果将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向设为纵向、将图像记录鼓筒300的轴向(宽度方向)设为横向,则吸附孔320在用纸吸附保持区域内以纵横方向一定间而距配置。各吸附孔320全部以相同的直径形成。
各吸附孔320全部以相同的直径形成,但关于特定的吸附孔具备节流部件322,将向吸引空间S的连通部节流。
以下,将具备节流部件322的吸附孔(特定的吸附孔)设为“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将不具备节流部件322的吸附孔设为“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将两者区别。
图7是表示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的分布的图。
在该图中,为了方便,将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用黑圆(●)表示,将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用中空圆(○)表示。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鼓筒300中,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被配置为框状,在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以一定的周期反复配置。
图8是罩的背面侧的展开图。
如该图所示,在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中具备节流部件322。
图9是将罩的背面的一部分放大的放大图。此外,图10是将罩的一部分的截面放大的放大图。
节流部件322由节流部件主体324和形成在该节流部件主体324上的节流流路326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节流部件主体324形成为圆筒状,内周部为连通孔324A,连通到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而形成。连通孔324A以与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相同的直径而形成,配置在与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同轴上。即,与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在同轴上连通。
节流部件主体324的前端面形成为平坦。如果将罩304安装到主体302上,则节流部件主体324的前端面抵接在主体302上。即,抵接在形成为凹部的吸引部312的底面部分上。通过将该节流部件主体324的前端面抵接在主体302上,被形成于前端面上的连通孔324A的开口部分被主体302闭塞。
节流流路326将节流部件主体324的壁面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换言之,在节流部件主体324的前端面上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槽。节流流路326其一端在连通孔324A的内周面上开口而形成,另一端在节流部件主体324的外周面上开口而形成。
如上述那样,如果将罩304安装到主体302上,则节流部件主体324的前端面抵接在主体302上。由此,在节流部件主体324的前端面上形成为槽的节流流路326的开口部分被主体302闭塞。由此,节流流路326在与吸附孔320A的形成方向不同的方向(在本例中是与吸附孔320A的形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开口而形成。
如上述那样,夹持器306被设置在夹持器设置区域中。夹持器306在前端具有把持爪,用该把持爪将用纸P的前端咬住而把持。
<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鼓筒300通过将用纸P的前端用夹持器306把持并将用纸P吸附保持在外周面上、绕轴旋转,从而将用纸P输送。
用纸P的吸附通过驱动真空泵303来进行。由此,由罩304覆盖的吸引部312的内侧被吸引(成为负压),从形成在罩304上的吸附孔320将用纸P吸引,将用纸P吸附保持在罩304的表面(吸附保持面)上。
这里,用来吸附用纸P的吸附孔320以规定的配置图案在罩上形成多个,但其中特定的吸附孔320A作为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而被安装节流部件322。节流部件322由于具有将吸附孔节流的功能,所以安装了节流部件322的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相比没有安装节流部件322的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吸附力变弱。
因而,通过调整该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的配置,能够在吸附保持用纸P的吸附保持面内控制吸附力的部分性的强弱。并且,通过控制该吸附力的强弱,能够设定为适合于使用的用纸P的吸附力。
这里,在本例中,如图7所示,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被配置为框状,以一定的周期被反复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
这样的配置在将部分地具有伸展的用纸P吸附保持的情况下是有利的。即,通过将吸附力较强的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配置为框状,能够将原本存在于用纸P上的部分性的伸展关入在框内,能够不使部分性的伸展累积而吸附保持。由此,即使是部分性地发生了伸展的用纸P,也能够不发生褶皱而吸附保持。以下,对这一点进一步说明。
图11A、图11B是将整面用均匀的吸附力吸附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被吸附保持在吸附保持面上的用纸P为了提高向吸附保持面的密接性而被用用纸推压辊54夹持,但如果将部分性地具有伸展的用纸用均匀的吸附力吸附保持,则将分布的伸展由用纸推压辊54送入而累积,如果使伸展量变大,则有成为褶皱的情况。
图12A、图12B、图12C是将无节流部的吸附孔配置为框状(参照图7)而吸附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通过将吸附力较强的无节流部的吸附孔配置为框状,能够将分布在用纸P中的伸展将伸展的量较小地分割。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褶皱的发生。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鼓筒300,通过调整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的配置,能够在吸附保持用纸P的吸附保持面内控制吸附力的部分性的强弱,能够设定为适合于使用的用纸P的吸附力。
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由于能够根据节流部件322的有无来区分,所以能够进行细致的吸附力的设定。
此外,由于节流部件322不改变吸附孔的直径而在吸附孔以外的部分中使流路变化,所以能够使吸附孔的面积相对于吸附面积的比例成为一定。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吸附设计。即,如果使吸附孔变小,则带来孔自身的吸引力和吸引面积的两者的影响,总体的吸引力的设计变困难。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改变吸附孔的直径而在吸附孔以外的部分使流路变化,所以能够仅使吸附孔自身的吸引力变化,此外,由于还有配置的自由度,所以吸附设计变容易。
<<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的配置的其他形态>>
图13是表示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的分布的其他例的图。
在该图中,为了方便,将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用黑圆(●)表示,将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用中空圆(○)表示。
如该图所示,在本例中,将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配置为多个块状(岛状),以一定的周期被反复配置于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即,如果将相互相邻的多个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作为一组,则为使该一组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散布而配置的结构。
在这样将吸附力较强的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配置为块状的情况下,也与上述配置为框状的情况同样,能够将分布在用纸P中的伸展将伸展的量较小地分割。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褶皱的发生。
图14是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的分布的另外其他例的图。
在该图中,为了方便,将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用黑圆(●)表示,将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用中空圆(○)表示。
如该图所示,在本例中,将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相对于图像记录鼓筒300的旋转方向(用纸P的输送方向)配置在吸附保持面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即,构成为相对于用纸P的输送方向,在前端部及后端部配置吸附力较强的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
这样,通过相对于用纸P的输送方向,在端部及后端部配置吸附力较强的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能够防止用纸P的端部处的浮起。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为仅在吸附保持面的前端部及后端部配置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的结构,但如图15所示,也可以从吸附保持面的中央朝向前端部及后端部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增加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的数量而设置。即,也可以从中央部朝向前端部及后端部阶段性地(或连续地)使吸附力变强。
此外,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为仅在吸附保持面的前端部及后端部配置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的结构,但也可以为在前后左右的端部配置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从中央朝向前后左右的端部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增加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的数量而设置。
如以上说明,通过采用各种各样的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的配置形态,通过改变配置,能够进行适合于用纸P的吸附。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鼓筒300其罩304可拆装地设在主体302上,但优选的是准备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A和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的配置不同的多个罩304,能够根据用纸P而切换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由把持罩304的前端的边缘部的前端把持用具308和把持罩304的后端的边缘部的后端把持用具310构成的罩固定机构,将罩304安装于主体302,但将罩304可拆装地安装于主体302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用螺钉等固定的形态。
<<节流部件的其他形态>>
图16是表示节流部件的其他形态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节流流路326仅形成在节流部件主体324的一个部位,但也可以如图16所示那样形成在多个部位。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将形成为槽的节流流路326以放射状形成4条。通过调整节流流路326的数量,能够调整吸引力。即,通过增加节流流路326的数量,能够使吸引力变强。
图17是表示节流部件的另外其他形态的平面图。
如该图所示,该节流部件322其节流部件主体324的节流流路326的形成部位在与吸附孔32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伸出而形成,使形成为槽的节流流路326的长度变长并使宽度变窄。通过这样使节流流路326变窄变长,能够提高节流效果。
图18是表示节流部件的另外其他形态的平面图。
如该图所示,该节流部件322相对于图17所示的节流部件322,在形成为槽的节流流路326的中途具备宽度扩大的扩大部326A(扩大区域)。通过这样在节流流路326的中途具备扩大部326A,能够通过阻尼效果在流量较多的吸引条件时提高节流效果。
图19是表示节流部件的另外其他形态的平面图。
如该图所示,本形态的节流部件322其节流部件主体324由所谓的双重管构造构成。即,节流部件主体324由内筒部328和外筒部330构成。内侧的内筒部328内周部以与吸附孔320的直径相同的直径形成,被配置在吸附孔320的同轴上。外筒部330被配置在内筒部328的外周,在与内筒部328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流路)。内筒部328在壁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内筒部缺口部332,外筒部330也在壁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外筒部缺口部334。内筒部缺口部332从内筒部328的前端面形成为槽状,一端在内筒部328的内壁面上开口而形成,并且另一端在内筒部328的外壁面上开口而形成。外筒部缺口部334也从外筒部330的前端面形成为槽状,一端在外筒部330的内壁面上开口而形成,并且另一端在外筒部330的外壁面上开口而形成。内筒部缺口部332和外筒部缺口部334形成在180度相反的位置。如果将罩304安装到主体302上,则内筒部328及外筒部330的前端被抵接在主体302上,内筒部328的内周部及外筒部330的内周部被主体302闭塞。此外,与此同时,在内筒部328与外筒部330之间形成节流流路326。
根据本形态的节流部件322,通过将节流流路326形成为圆弧状,能够将节流效果较高的节流部件322紧凑地构成。
另外,上述的各节流部件322都形成为,使节流部件主体324对主体302抵接,并且为节流流路326在与吸附孔320的轴正交的方向上开口的结构。通过这样构成,节流部件322作为罩304的支承部发挥功能,能够防止罩304的挠曲等的变形。
此外,如上述一系列的形态所示,节流部件通过调整其节流流路的数量、形状,能够调整节流效果。因而,通过将节流效果不同的节流部件组合多个而使用,能够以吸附孔单位调整吸附力。
此外,关于无节流部的吸附孔,通过在罩背面上形成沉孔状的槽,能够提高吸附力。因而,通过将具有该沉孔状的槽的无节流部的吸附孔组合,也能够以吸附孔单位调整吸附力。
<<主体的其他形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体形成为鼓筒状,做成了在主体的周面上吸附保持用纸的结构、以及使主体旋转而输送用纸的结构(所谓的鼓筒输送),但主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将主体用环状的带构成,做成在环状的带的周面上安装罩而将用纸吸附保持的结构、以及使环状的带行进来输送用纸的结构。
此外,例如也可以将主体用板构成,做成在板的表面上安装罩而将用纸吸附保持的结构、以及使板移动来输送用纸的结构。
<<媒体的其他形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用纸作为媒体吸附保持并输送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媒体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片状的媒体就可以。因而,例如可以用于连续用纸、切割纸、密封用纸、OHP薄片等的树脂薄片、膜、布、形成配线图案等的印刷基板、中间转印媒体、其他不论材质及形状如何的各种各样的媒体的吸附保持。
<<吸附孔的配置的其他形态>>
上在述实施方式中,在图像记录鼓筒300的周面上将吸附孔230以纵横方向一定的间距配置,但吸附孔320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例如,如图20所示,也可以做成相对于图像记录鼓筒300的输送方向每一列交替地错开而配置吸附孔230的结构。除此以外,也可以做成以规则性的图案周期地反复配置于纵横方向的结构。
此外,关于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在以一定图案配置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必定以一定的周期反复配置,可以做成以规定的周期(根据场所而不同的周期等)配置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喷墨记录装置;12供纸部;14处理液涂敷部;16处理液干燥处理部;18图像记录部;20墨干燥处理部;22紫外线照射部;24排纸部;30供纸台;32抽吸器(吸引装置);32A抽吸脚;34供纸辊对;34A辊;34B辊;36进给板;36A带供给部;36B保持器;36C滚子;38前挡;40供纸鼓筒;40A夹持器;42处理液赋予鼓筒;42A夹持器;44处理液赋予单元;44A涂敷辊;44B处理液槽;44C汲起辊;46处理液干燥处理鼓筒;46A夹持器;48用纸输送导引部;50处理液干燥处理单元;54用纸推压辊;56C、56M、56Y、56K喷墨头;58线上传感器;59接触防止板;60雾过滤器;62鼓筒冷却单元;62A管道;64链夹;64A第1链轮;64B第2链轮;64C链;64D夹持器;66反张力赋予机构;68墨干燥处理单元;70A第1水平输送路径;70B倾斜输送路径;70C第2水平输送路径;72导引板;74紫外线照射单元;76排纸台;100系统控制器;102通信部;104图像存储器;110输送控制部;112供纸控制部;114处理液赋予控制部;116处理液干燥控制部;118图像记录控制部;120墨干燥控制部;122紫外线照射控制部;124排纸控制部;130操作部;132显示部;300图像记录鼓筒;302主体;302A旋转轴;303真空泵;304罩;306夹持器;308前端把持用具;310后端把持用具;312吸引部;314吸引孔;320吸附孔;320A带有节流部的吸附孔;320B无节流部的吸附孔;322节流部件;324节流部件主体;324A连通孔;326节流流路;326A扩大部;328内筒部;330外筒部;332内筒部缺口部;334外筒部缺口部;P用纸。

Claims (27)

1.一种媒体保持装置,将片状的媒体吸附保持,具备:
主体,具有吸引部;
吸引机构,将上述吸引部内吸引;
片状的罩,安装在上述主体上而将上述吸引部覆盖,构成上述媒体的吸附保持面;
多个吸附孔,以相同直径形成在上述罩上;以及
节流部件,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吸附孔中的特定的吸附孔、将该特定的吸附孔节流,具备设于上述罩的背面、连通到上述特定的吸附孔而将该特定的吸附孔节流的节流流路;
当上述罩被安装到上述主体上时,上述节流部件抵接于上述主体;
上述节流部件具备:
节流部件主体,具有抵接于上述主体的抵接面;
连通孔,从上述节流部件主体的上述抵接面贯通到上述特定的吸附孔而形成,以与上述特定的吸附孔相同的直径形成在上述特定的吸附孔的同轴上;以及
槽,形成在上述节流部件主体的上述抵接面上,一端在上述节流部件主体的外周面上开口而形成,并且另一端在上述连通孔的内周面上开口而形成;
通过将上述节流部件主体的上述抵接面抵接于上述主体,上述抵接面上所形成的上述连通孔的开口部分被上述主体闭塞,并且通过上述抵接面上所形成的上述槽的开口部分与上述主体形成上述节流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节流部件的节流流路在与上述特定的吸附孔的形成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开口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以上述连通孔为中心,上述槽以放射状形成多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槽在中途具有宽度被扩大的扩大区域。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罩可拆装地安装在上述主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预先准备上述特定的吸附孔的配置不同的多个上述罩。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多个吸附孔被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反复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为框状,在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被反复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为块状,在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被反复配置。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多个吸附孔被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多个吸附孔被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的比例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中央朝向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阶段性地增加。
12.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还具备在在上述吸附保持面上相对地转动、将被吸附保持在上述吸附保持面上的上述媒体与上述吸附保持面之间夹持的辊。
13.一种媒体输送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以及
驱动机构,将上述媒体保持装置的上述主体驱动,使上述吸附保持面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媒体输送装置,
上述主体形成为鼓筒状,上述吸附保持面形成在外周面上。
15.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3所述的媒体输送装置;以及
喷墨头,朝向由上述媒体输送装置输送的上述媒体吐出墨,在上述媒体上描绘图像。
16.一种媒体保持装置,将片状的媒体吸附保持,具备:
主体,具有吸引部;
吸引机构,将上述吸引部内吸引;
片状的罩,安装在上述主体上而将上述吸引部覆盖,构成上述媒体的吸附保持面;
多个吸附孔,以相同直径形成在上述罩上;以及
节流部件,分别设置于上述多个吸附孔中的特定的吸附孔、将该特定的吸附孔节流,具备设于上述罩的背面、连通到上述特定的吸附孔而将该特定的吸附孔节流的节流流路;
当上述罩被安装到上述主体上时,上述节流部件抵接于上述主体;
上述节流部件具备:
筒状的内筒部,该内筒部的内周部具有与上述特定的吸附孔相同的直径,配置在上述特定的吸附孔的同轴上,上述内筒部的内周部连通于上述特定的吸附孔;
内筒部缺口部,将上述内筒部的壁面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
筒状的外筒部,该外筒部的内周部具有比上述内筒部的外径大的直径,配置在上述内筒部的同轴上,与上述内筒部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以及
外筒部缺口部,将上述外筒部的壁面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
通过将上述内筒部及上述外筒部的前端抵接于上述主体,上述内筒部的内周部及上述外筒部的内周部被上述主体闭塞,并且在上述内筒部与上述外筒部之间形成上述节流流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罩可拆装地安装在上述主体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预先准备上述特定的吸附孔的配置不同的多个上述罩。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多个吸附孔被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反复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为框状,在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被反复配置。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为块状,在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被反复配置。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多个吸附孔被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被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上述多个吸附孔被配置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横方向,上述特定的吸附孔以外的吸附孔的比例从上述吸附保持面的中央朝向上述吸附保持面的纵向及/或横向的两端部分阶段性地增加。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
还具备在在上述吸附保持面上相对地转动、将被吸附保持在上述吸附保持面上的上述媒体与上述吸附保持面之间夹持的辊。
25.一种媒体输送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6所述的媒体保持装置;以及
驱动机构,将上述媒体保持装置的上述主体驱动,使上述吸附保持面移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媒体输送装置,
上述主体形成为鼓筒状,上述吸附保持面形成在外周面上。
27.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25所述的媒体输送装置;以及
喷墨头,朝向由上述媒体输送装置输送的上述媒体吐出墨,在上述媒体上描绘图像。
CN201380039204.XA 2012-07-24 2013-07-22 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07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3900 2012-07-24
JP2012163900A JP5783965B2 (ja) 2012-07-24 2012-07-24 メディア保持装置、メディア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CT/JP2013/069783 WO2014017432A1 (ja) 2012-07-24 2013-07-22 メディア保持装置、メディア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07692A CN104507692A (zh) 2015-04-08
CN104507692B true CN104507692B (zh) 2016-08-31

Family

ID=49997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3920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507692B (zh) 2012-07-24 2013-07-22 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11739B2 (zh)
EP (1) EP2878449B1 (zh)
JP (1) JP5783965B2 (zh)
CN (1) CN104507692B (zh)
WO (1) WO20140174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0064B2 (ja) * 2015-06-05 2020-01-15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
CN105398855A (zh) * 2015-12-15 2016-03-16 无锡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数码书刊折页机牵引辊面局部吸附结构
WO2018150857A1 (ja) * 2017-02-15 2018-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08189558B (zh) * 2017-12-28 2020-04-14 广东易美图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鼓式连续旋转喷墨打印机
EP3640033B1 (de) * 2018-10-15 2021-08-11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ruckmaschine mit einer pneumatischen haltevorrichtung für bedruckstoffboge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650A (zh) * 1998-08-19 2000-05-31 株式会社理光 具有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CN1373044A (zh) * 2001-01-10 2002-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517212A (zh) * 2003-01-10 2004-08-04 ŵ��ʿ�ֻ���ʽ���� 喷墨式打印机
CN1517229A (zh) * 2003-01-10 2004-08-04 ŵ��ʿ�ֻ���ʽ���� 喷墨式打印机
JP2006062828A (ja) * 2004-08-27 2006-03-0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86236A (zh) * 2007-08-07 2009-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吸附装置、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41196A (zh) * 2011-05-17 2011-11-16 潍坊东航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码喷墨印刷机印刷滚筒的纸张吸附控制装置
CN102343713A (zh) * 2010-07-21 2012-02-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58080A (zh) * 2009-03-26 2012-02-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4363Y2 (zh) 1987-12-24 1992-10-20
DE10042885A1 (de) * 2000-08-31 2002-03-1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Bogentransportzylinder
DE20313841U1 (de) * 2003-09-05 2003-11-13 Usun Technology Co Saugdrüsenträger
JP4478897B2 (ja) * 2008-03-05 2010-06-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媒体保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384121B2 (ja) 2009-01-07 2014-01-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媒体固定装置
JP5350933B2 (ja) * 2009-07-31 2013-1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媒体固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4650A (zh) * 1998-08-19 2000-05-31 株式会社理光 具有纸张传送机构的喷墨打印系统
CN1373044A (zh) * 2001-01-10 2002-10-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517212A (zh) * 2003-01-10 2004-08-04 ŵ��ʿ�ֻ���ʽ���� 喷墨式打印机
CN1517229A (zh) * 2003-01-10 2004-08-04 ŵ��ʿ�ֻ���ʽ���� 喷墨式打印机
JP2006062828A (ja) * 2004-08-27 2006-03-0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386236A (zh) * 2007-08-07 2009-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片吸附装置、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58080A (zh) * 2009-03-26 2012-02-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343713A (zh) * 2010-07-21 2012-02-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41196A (zh) * 2011-05-17 2011-11-16 潍坊东航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码喷墨印刷机印刷滚筒的纸张吸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138294A1 (en) 2015-05-21
JP5783965B2 (ja) 2015-09-24
JP2014024198A (ja) 2014-02-06
EP2878449A1 (en) 2015-06-03
US9211739B2 (en) 2015-12-15
CN104507692A (zh) 2015-04-08
EP2878449A4 (en) 2016-08-10
WO2014017432A1 (ja) 2014-01-30
EP2878449B1 (en) 2017-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7692B (zh) 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JP5762220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029822A1 (ja) 搬送体及びこの搬送体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53187B (zh) 纸张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JP5543988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551122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538367B (zh) 涂布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JP6072380B2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2011031485A (ja) 印刷機
JP2010234743A (ja) 被印刷媒体排出部用排気装置および被印刷媒体排出装置、並びに印刷機
WO2014136512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060060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媒体搬送方法
JP20141723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2822B2 (ja)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搬送方法
JP5944332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57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807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方法
JP2018012307A (ja) 液体付与装置、及び液体付与方法
JP5980411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6168780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56683A (ja) 塗布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WO2018135062A1 (ja) 乾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49414A (ja) シート材を搬送する装置、シート材を加熱する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